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案是中小学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等进行详细规划和梳理的一种教学设计文稿,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教学名师精心编写的初中教案,值得各位教师认真研读。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一

1.(济宁中考)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d)。

2.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c)。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3.(中考o上海)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a)。

a.0°b.30°c.45°d.60°。

(b)。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重点。

1.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器材:

激光笔、玻璃砖、水、光的反射折射演示板、多媒体课件、注入水的盆中出现硬币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的水杯中的筷子折断、水缸中的筷子向上弯折、彩虹、海市蜃楼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要解释这些现象我们得来学习《光的折射》。

二、进行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在不同介质中会是怎样的呢?譬如光从空气进入水中。

学生猜想可能的情况。

演示实验:光斜射入水中。

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呢?

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

总结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介绍光的折射的有关名称并展示图片。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沪教版共同必修2第三章研究功与功率(第2课时)3.2研究功率。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本章机械能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在本章前面主要介绍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功和能的关系,进入功率这节,体现了功和能之间转换的效问题,并更多是对实际问题与现象的分析和探究,从而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功率是衡量机械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节围绕如何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怎样计算功率展开,首先从不同的物体做功快慢不同,引入功率的概念,然后从功率的定义出发,得到功率的定义式。其次,根据力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最后,利用功率公式会对相关物理现象进行解释,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中利用老师讲授法,类比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f·v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用法;。

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求解各种不同的功率;。

2.运用功率的不同表达公式分析和解决动力机械的运动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严密思维的习惯;。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

类比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等。

3、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课件展示)。

1、功的概念及要素?

2、功的公式?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功的条件及意义?

举例让学生熟悉功率的计算:(为下文讨论做准备)。

例题:

小明体重为60kg,他家住三楼(每层楼高h=3m),求小明从一楼上到三楼(2h)所做的功?(g=10m/s2)。

思考:

假如你是司机,汽车上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文埋下伏笔)。

讨论:(引入新课)。

小明和妈妈的体重一样重,爸爸的体重较重。小明上楼比妈妈和爸爸上楼快,妈妈和爸爸上楼一样快,。他们都从一楼上到三楼,试比较:

1、谁做功多?

2、小明和妈妈做功有区别吗?

3、小明和爸爸做功谁快?

举例:

小明做功3600j,用时60秒。

爸爸做功4500j,用时90秒。

引入:通过上述例子,我们知道力对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板书课题[功率]。

【新课教学过程】。

(一、)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类比得到功率的公式。

学生回答:是速度。

(2)、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求解速度的?

答:我们是用物体通过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求解速度的。

(3)、类比:既然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所以我们可以用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来求解功率。用比值定义一个物理量是很常用的方法。

(4)、得到功率的求解公式并板书:p=w/t。

(5)、概括功率的单位:

国际单位:瓦特,常用单位有千瓦。

(6)功率是标量。

(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课件展示机器铭牌图片)。

额定功率:是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

注意:机器不一定在额定功率下工作,机器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三、)功率的另一种表达式。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2)会利用两个必要因素分析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会利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总结得出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和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探究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两个探究活动分析用手将不同物理课本分不同高度拿起所做功的大小,功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功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功包含的必要因素;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功包含的必要因素分析力对物体是否做功;运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探究法、例举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指导: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二、讲授新课:

一、功:

1、定义(幻灯片):物理学中对做功的规定: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通过对几个力做功的工作实例观察,让学生想想这些做功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点?(幻灯片)。

得出这样的结论:共同点1.都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2.必须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教师指出这两个共同点,我们就叫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边板书: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缺一不可)。边让学生打开课本105页找到相关内容,用笔勾勒出来,课代表起头,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两遍。然后,让几名同学说出大致意思。

3、三种不做功情况:

通过“想想议议”范文九九网活动,让学生对几个事例(幻灯片)观察,得出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教师板书让学生在书上做笔记:(1)静止的;(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的;(3)靠惯性运动的。巩固练习(幻灯片),对功的两要素的理解情况进行考查。

4、探究:功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先猜测,然后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希望同学们下去进行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探究活动方案:

结论:在距离相同时,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结论:在力一样大时,功的大小跟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成正比。运用实验结论,得出:

1、功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3、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强调并让学生注意:s是指在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功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1j=1n〃m提问:1j为什么等于1n〃m?从而使学生明白物理公式不仅表示着各物理量的大小关系还表示着各物理量的单位间的关系。

即: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焦。

j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1j相当于把一个鸡蛋举过头顶时手对鸡蛋所做的功。

5、功的公式应用:例1例2的原题和练习题的原题及分析解答见幻灯片。小结:本节知识要点:1.定义;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4、探究出的功的计算公式w=f〃s;5、功的公式应用:

作业设计:

1、课本p1072、3。

2、了解举重比赛的有关规则,分析每个阶段运动员的举力是否做功,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一、功。

1.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缺一不可)。

3、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静止的;(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的;(3)靠惯性运动的。

4、探究出的功的计算公式w=f〃s;。

5、功的公式应用: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弹力;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

二、弹力。

介绍: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a、钢尺压弯反弹;

b、拉伸或压缩弹簧。

小结: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

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三、测力计及其使用。

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

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

c、测量:不能超过量程。

弹簧伸长方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

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

d、读数:数值+单位。

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课堂练习。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六

课题:功率(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20xx年4月17日。

课标要求:理解功率,关心生产生活中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立足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功率,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体会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功率的理解。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温故知新。

三、新课教学。

1.功率概念。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3.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联系生活。

思考回答。

思考计算。

对比。

联系实际。

做题练习。

激发兴趣。

探究。

巩固。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7.3功率。

一、功率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物理意义平均功率——时间。

2、定义瞬时功率——时刻。

3、定义式:

t

w

p?三、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单位四、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5、功率是标量?cosfvp?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然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复习引入。

(1)什么叫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不一定。杠杆也可以是弯的或其它形状的。

(3)可以是圆的吗?可以。

2.新课教学。

问: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它符合杠杆的定义,是杠杆。请你找出滑轮的五要素。(在黑板上画出定滑轮的示意图)。

问:这个滑轮属于哪种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因为它的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等臂杠杆。

刚才我们提到的滑轮始终固定在支架上不动,我们把它叫做定滑轮。

板书: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板书)。

看图: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因为定滑轮的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一一阻力。胖人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胖人可以安然地站在地上。而瘦人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所以物体安然地在地上,瘦人却被升到空中。

看图,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更省力?

二、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板书)。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

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

【实验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边做边说)(刚绕完1个动滑轮时)此时绳子上的拉力与物重g什么关系?(动滑轮重忽略不计)等于(又绕完1个定滑轮后)此时拉力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不变,仍然,。可见,在使用滑轮组时,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根,绳子上的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问: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能省距离吗?

不能。拉力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拉力所通过的距离就是物体所通过的距离的几倍。

【实验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滑轮组旁立着一个直尺)。请学生观察钩码上升1个格时,绳子的自由端下降了几个格。以此验证学生的推论。

(其中——绳子的段数——物重——物体移动的距离——拉力——拉力移动的距离)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八

知道串并电路的特点,会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串并电路的特点,会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入。

接着让学生分组试着动手实验连接两盏电灯的电路。教师在学生中巡视,有目的的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演示连接两种电路的方法,并画出电路图。这样做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相互协作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成功的喜悦。再让学生观察这两种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能比较好的说出来:一种是两盏灯一个一个顺着连接起来;一种是两盏灯并列着连接起来的。

二、新课教学。

接着教师讲解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是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是并联电路,教师演示让学生认识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

进行试验:有教师扶着学生进行试验。扶着做,对于电学的入门很重要,这样可以降低入门的难度。特别对于小女生来说比较重要,因为她们的动手能力比着男生要弱。实验前,教师提出问题:

在刚才的两电路中,若增加两个开关,能不能使一盏灯熄灭时,另一盏灯还能发光?让学生试试看。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再指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演示他们的接法,并说出他们的发现?学生演示后并说明:在串联电路中,两灯总是同时熄灭,同时发光;在并联电路中可以使一灯熄灭时,另一灯发光。

接着教师提问:为什么加上两个开关后,串联电路中两灯还是同时亮、灭,而并联电路中却可以使其中一盏灯发光,另一盏灯熄灭呢?学生回答:因为串联电路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而并联电路电流的路径不只是一条,或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着所有的灯泡,并联电路中支路开关控制支路灯泡等。接着教师继续提问:现在并联电路中两灯还可以同时亮、灭吗?学生回答:可以,断开或闭合干路开关。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是由学生独立尝试、积极思考、通过直观现象获得的,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得到了提高。

分析归纳:由刚才的探究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提醒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进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让学生代表说出他们总结的不同点,最后教师适当补充。并把表格进行投影,让学生消化吸收。

三、巩固练习:

有学生独立回答,理由不全、错误的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补充完整。教师要及时的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安排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应用,也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就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服务于社会的精神。

四、拓展性练习:

(1)家用电冰箱有冷藏室和冷冻室,打开冷藏室的门时,你会发现灯泡亮了。这时候,冰箱的压缩机可能正在工作,也可能不工作,你能试着画出它们的电路图吗?有学生独立完成,并让一学生上黑板演示,然后集体订正。这样做不但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结合了起来,而且还从生活走进了物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如图所示,方框表示某校一块科技试验田和值班室,现有足够长的细导线,小灯泡、电铃、电池组、开关各一个。为了防止牲畜闯入试验田,利用这些材料,请你为值班室看护人员设计一个报警电路。要求:情况正常时,值班室内灯亮铃不响;又生出闯入时,碰到栅栏会拉断导线,灯亮同时电铃响。

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合作完成。然后指派代表上黑板演示,集体纠正。这样的题型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九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3、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叫做磁场。磁场对放入它里面的磁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5、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6、地球也是一个磁体,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会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7、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8、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如软铁)。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十

教学反思:

教学参考:

1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复杂的是混联电路。有的电路串联中并联,如图085所示;有的电路并联中有串联,如图086所示,从而构成复杂电路。只要我们掌握了简单的识别,就能分辨一些复杂的电路。

2识别电路的常见方法:

(1)元件连接法: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是并联。

(2)电流法:凡是同一电流所流经的所有元件,电路无分支,则一定是串联。如果电路出现分支,电流从正极流出后有“分”、有“合”,“并排”流过各支路上的元件,再回到电源负极,则各支路上的元件是并联。

(3)元件开路法:去掉电路中一元件出现断路是串联;去掉电路中某一元件,其他仍能正常工作则是并联。

3本节小结。

连接方式。

项目。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

电流流动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电流有多条通路。

元件连接特点逐个顺次连接并列的连接在电路上。

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只路开关控制本只路的通断。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联、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2会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选择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们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学法指导:在连接实物图与画电路图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要多进行由实物图画电路图或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练习。

知识网络总结:

串联电路。

电路连接方式。

连接串联电路。

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

电路特点。

释疑解难:

1怎样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我们可以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去确定电路的连接方式。由课本图13—22的串联电路和图13—23的并联电路可知:串联电路中,经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全部经过另一个用电器;而在并联电路中,经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不会经过另外一个用电器。也就是说,电流经过用电器时,如果分成了几部分,分别流过用电器,这种电路是并联电路。如果不出现分流现象,则是串联。

根据电流的分合去确定电路的方式,是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常用的方法。同学们要注意掌握。

2实验时应怎样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可先将实验器材摆放在与电路图中元件符号相对应的位置上。若是连接串联电路,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各元件,一直接到负极;若是并联电路,可先把并联部分连接好,然后在按照连接串联电路的方法进行连接。

自我检测:

1根据图087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若只使灯l1亮,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1)若只使灯l2亮,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4)若将开关k1、k2、k3同时闭合,则l1、l2将--------(填“亮”或“不亮”)此时电路发生----------。

2如图088所示,四个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个电阻并联的电路是()。

3、如图089所示,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们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某同学是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均亮,断开开关时两灯均熄灭,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连接,还是并联连接,请写出你的判断方法。

交流园地、课外空间:

1木板上装着电铃、小红灯各一个和一个电池组,另有两只开关置于前、后门处。将木板装在学校的传达室里,值班人员要从铃响判断是后门来客;从铃响且红灯亮知道是前门来客。请你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在家长的指导下,观察节日彩灯。

3国外新型灯具。

模拟阳光的灯:美国一家公司研制成一种与阳光一样的人工照明光源——分子弧光灯。它是靠电弧通过氯化锡分子雾化而发光,可相当均匀的让所有颜色发出的连续光谱成为可见光。这种灯的售命约5000小时,可用于井下作业,以改善矿工的生活条件。

热感应灯: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一种热感应灯。在漆黑的晚上,人踏入房间,这种灯感应到人体的温度,便会自动亮起来。这种热感应灯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以防盗,比如夜晚窃贼摸入房中,感应灯突然发亮,就会使盗贼大吃一惊,立即逃走。

节电冷光灯:美国一公司生产了一种节电冷光灯,其表面玻璃镀有一层银膜,银膜上又镀一层二氧化钛膜。这两层膜结合在一起,可把红外线反射回去加热灯丝,而让可见光透过,从而大大减少了热损耗。一只100瓦的这种灯的耗电量,只相当于40瓦普通白炽灯。

塑料荧光灯:日本一家公司研究成用塑料生产荧光灯的技术,它是在透明塑料中加入荧光化合物质制成塑料管,在管内侧涂上荧光涂料,同时在管的外侧使之等离子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一层特殊的薄膜,然后制成塑料荧光灯。与传统的玻璃管荧光灯相比,塑料荧光灯具有重量轻、不易碎、节电等特点。

无极灯: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不用灯饰或电极的新型灯。该灯与传统的白炽灯或荧光灯截然不同,不用灯丝和电极,而是灯泡玻璃内表涂上荧光粉,用一个高频的感应系统来激发其内部的水银蒸气放电,产生出大量的紫外线后,再照射在荧光粉上,从而使灯泡发光。由于灯内没有易损部件,因而使用寿命长达6万小时,而且比普通白炽灯节电四分之三,适用于更换灯泡困难的地方,如高空、水下等。

磁性灯:法国一专家发明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磁性灯。这种灯的构造简单,底座是一块金属盘。在与之配套的电源上有两个嵌在塑料包里的磁体,当磁体将灯座吸定后,电流便通过这两个磁体间灯的两极送电,从而使灯发光。使用这种灯,只要用一只手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把它安装到电源上去,而且绝无触电的危险。

微波灯:美国一家灯具公司推出了一种直径仅几厘米的小型灯泡。它没有灯丝、电极、外面也没有电路相连,它是利用微波能使灯泡的硫磺蒸汽加热而发光的,具有很高的照明度,约为普通白炽灯的150倍。

2、d。

3、把其中任何一个灯泡取下来,再闭合开关,若另一只灯泡还发光,则说明是并联;若另一只灯泡不发光,则说明是串联。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十一

1.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设计两个用电器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并能画出电路图、连接电路。

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上节课学习的电路图中,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这一节我们将来学习第十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1.阅读课本p41页,结合课本插图和右边的电路图找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阅读课本p43页,生活中的电路及想想议议,举出几个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例。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4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如下图所示,l1与l2属于串联的是()。

2.以下电路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电路,要使灯l1、l2串联,则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要使灯l1、l2并联,则应闭合开关_______,断开开关_______;绝对不能同时闭合开关_______。

4.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闭合开关时,会出现短路的图是______;由两盏灯并联组成的电路图是_______;由两盏灯串联组成的电路图是_______;无论开关闭合还是断开,电路中总有灯不能发光的是_____.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4个小组同学分别展示1、2、3、4小题,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小组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注意: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一定要开关,防止发生。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设计大全(12篇)篇十二

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四)教学过程。

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在测完课本图14—10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只要将钩码取下,把整个滑轮组颠倒过来重新固定就是图乙的装置。没有必要重新拆下组装挂线。这样可节省一些时间。

(6)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7)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五)布置作业: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毕业生学生自我评价(热门18篇)

    自我评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发展方向。看看以下的自我评价范文,你会发现自己不同的方面可能还有一些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英语myhero雷锋(专业17篇)

    英语是一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语言,学习英语可以丰富我们的思维和视野。以下是一些英语学习的实用工具和网站,希望能方便大家的学习和提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一

    色彩六年级(优秀16篇)

    优秀作文是在结构安排上严谨有序,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清晰的逻辑线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优秀作文的写作特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参考。

    超市辞职报告(精选18篇)

    辞职报告是告知公司自己离职的方式之一,写作质量直接影响个人的职业形象。接下来是一些写辞职报告的推荐范文,通过阅读范例可以更好地理解辞职报告的写作方式和格式。

    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九年级(汇总12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特之处,使人一读就能辨识出作者的笔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阳光,它是温

    说家风话家训范文(20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够打动人心,让读者对于文学的魅力产生更深的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经典优秀作文赏析,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思考。2、举止要安和,毋急

    回家的故事初中(汇总18篇)

    优秀作文的评判标准有内容丰富度、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深度等方面的要求。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时光,伴着大江大河

    一分钟教学设计一分钟教学设计及反思(模板23篇)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教学反思范例四:通过教学反思,我发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于是我结合实际情况,增

    乡土中国读后感的读后感参考(通用18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和提炼书籍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想要写一篇好的读后感,可以先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理解书中

    村书记任期承诺书(专业15篇)

    范文范本既可以是经典的、脍炙人口的,也可以是创新的、独特的。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范本,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学习。为更好地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