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培养创新素养和能力总结(优质5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琉璃2023年培养创新素养和能力总结(优质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培养创新素养和能力总结篇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高校与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重视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采用各种途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作者:李锋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5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35)分类号: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素养和能力总结篇二

一、艺术设计学生创新意识现状

艺术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其基本特点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即赋予设计物功能和审美的双重作用。设计活动是一项以审美创新为主旋律的创造性活动,设计过程就是围绕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审美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创新,艺术设计失去了生命活力,也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在知识产权已经普及的今天,艺术设计本身所体现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更加受到了社会、企业、以及设计者本身的关注和重视。创新已成为艺术设计引领市场的灵魂,对于身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是他们今后走上社会能否很好生存的法宝。然而就目前高校艺术生的创新能力来看,尤其是民办院校艺术生,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一)主动创新意识不强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有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欲望,头脑中未形成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有的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想超越现实,却又缺乏行动的信心;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又不够主动,缺乏创新的毅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勇气挑战新的事物;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不多。

(二)拓展创新思维的想法不够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提炼、抽象加工,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感悟,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和方法的先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艺术理论知识教学模式,缺乏必要的启发教育和学习讨论,学生按照同一思维模式接受教师的教学观点和教学内容,在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观察的细致性和全面性等方面比较欠缺,不能拓展新思维。有的学生想去创新,可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缺乏指导他们去创新的力量,传统教学模式所灌输的单一思维方式,未能为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

(三)文化艺术知识的缺乏导致创新思维滞后

在全国高考中每年的美术考生大军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由于高考对文化课单设了一个艺术类的文化考试科目,所以在高中时就把学生分了类,优秀的学生学理科,次一点的学文科,文科中再次的学生为了找出路,无奈地报考艺术设计,但他们没有绘画基本功,大部分考生匆忙补习三个月的素描,色彩就应对考试,考生中真正酷爱艺术设计的并不多,再加上本身文化艺术底子就差,在大学的设计学习中,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就比其他一些同学滞后。

尤其是在21世纪,流行时尚文化的冲击,偏重于用电脑进行各种活动,轻视了书本的知识,忽视对文史知识的提高,尤其对传统文化,如戏曲、书法、艺术鉴赏等知识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去进行启发式联想创意了。曾有教师在一堂广告设计课上布置学生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设计公益广告,要求文案撰写贯穿古代文人诗词作为烘托。不少学生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文案中的诗词文不对题,人非人、事非事,不知其意,错字连篇,闹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创新谈何而言,思维方式也只能一度的停留在模仿借鉴上了。

二、文化艺术素养在艺术创意中的重要性

(一)文化素养在艺术创意中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的着重面不尽相同,但对于“大设计”概念的关于美、节律、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设计,设计者首先要面对的是对所设计对象的理解——对设计对象相关的背景文化、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没有文化根基,驾驭艺术设计时就难以达到纯熟的境界,难以挖掘艺术的深意。在设计作品中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增强艺术设计作品感染力不可或缺的手法。尤其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特色,创意思维的源泉将会连绵不断。

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十全十美之意,洋溢着古老东方的吉祥之气。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东方文明的传承观念的提炼,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对创意的影响。

(二)艺术修养在设计创意中的重要性

艺术素养是创新灵感的来源之一。艺术修养,属于美育的范畴,它主要指:文学艺术欣赏、审美能力、艺术才能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具体包括: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综合艺术、造型艺术,以及自然美、环境美的熏陶。艺术修养最终体现为审美的感情、判断和鉴赏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陶冶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判断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支动听的乐曲、一幅优美的画卷、一座造型高雅的建筑,无不给人以美的愉悦、感情的升华、心灵的震颤,让人体会到高尚、优美、庄严、宁静,不仅能使人的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而且在艺术活动中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灵感。

三、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课堂上综合知识点,积极引导,变复杂为简单,变被动为主动艺术教育是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敏锐的视知觉观察力、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民办高校艺术生的性格特点在于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自控力和自觉程度上很难把握,有些同学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文化理论课时无精打采,更不用说课下读一些有关的专业书籍。对此,我们必须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就应该教会同学们养成多读专业书、多了解当代先进的艺术设计思想的好习惯,引发大家学习学科前沿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必须加强整合人文艺术教育的学科资源,让大学的艺术教育课渗透更多的人文内涵,而不仅仅是技艺上的传授。还要注意将美学、艺术史、设计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艺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专业指导和交叉构建。把复杂的艺术评论或者设计史通过简单有趣的方法概括归纳将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调查、收集并研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作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阅历,进行ppt讲解,通过比较鉴赏并挖掘作品背后隐含的意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挺高了。

(二)课堂外给学生提供资源、拓展知识,在实践中激发灵感?

利用我校艺术大楼图书阅览室这一平台,每学期购买一定量的图书学习资料,可以包括文学、史学、绘画、书法、雕塑、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集、杂志期刊等,让学生定期的去借阅,并规定一学期至少要读两本书,并写出相应的提纲总结,把学到的知识进行一次公开的或者小班的`课堂汇报,然后结合汇报给学生提出一设计主题,让其结合所看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贴近生活的设计体验,要紧密结合绘画技法、知识涵养和审美欣赏这三种与美术相关的能力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体现创作主体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化的元素,同时把这汇报和设计作为考核的一部分。那么这样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不仅扩充了,而且也加强了思考的主动性,同时在开展设计活动的时候能自觉的引用课外知识,灵感也随着知识的丰富油然而生。

(三)结合学生要求,举办各种艺术门类的专题讲座

开办校园专题讲座一直是我设计专业所注重的,并且在这方面一直在做,学生从中还是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是这方面还做的不够好,应该涵盖各个方面,让学生自愿听讲、自愿参与、根据学生反映意见开展相关的讲座,这样无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高水平的专题艺术讲座集学术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艺知识,拓宽视野,扩展知识面,使学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东西,学生看的多,听的多,了解的多了就无形中会影响自己的思维模式,启发创作灵感。

(四)走出校门,参与活动、增长见识、激发灵感

走出校门,多去看看别人的东西,不论纯艺术绘画,还是设计作品,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把知识禁锢于书本或是课堂。可以多参加一些各高校间的作品交流活动,参观一些名人画展,设计展;还可以经常去艺术馆、美术展览馆和历史博物馆去取取经;甚至在采风、考察活动中广泛了解当地民族特色文化,收集素材充实自己的资源库,目前很多艺术类高校都采取了最后一学期外出采风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旅途中将自己所看的,所经历到的用相机或者笔或者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虚心请教,比较观点、提炼精华、学习经验,慢慢的发现自己在多听多看多问中不断进步,从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行为,坐井观天的学习方式不可取,要在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中寻找设计元素和构成方式。

四、小结

让你感到设计工作别有一番情趣,让你在今后的职场中游刃有余。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培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成为目前我国设计教育应遵循的定位法则,也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力途径。

培养创新素养和能力总结篇三

现如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在扎根很深,但同时利用信息犯罪的现象也越来越丰富,在这个知识和信息并存的时代里,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同时,有创新能力也是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要面临的一次挑战。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看,一个拥有良好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等他走上社会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所谓信息素养,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从而综合利用信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能的能力。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术性高、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始终把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对基本功的训练。理论知识、特别是软件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还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信息技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也就培养了同学们以下方面的能力:

1、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或自己进行调查、参观等,主动地去发现信息,并收集到所需的信息。

2、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分类,然后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并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和组织。

3、利用信息的能力:运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它手段,分析、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碰到的实际问题。

4、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交流的范围,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别人的联系和协作。

以上几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后,学生的信息素养就会得到逐步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逐步的提高。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除了培养同学们的信息素养外,还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创设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2、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的有益巩固与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一个新概念: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也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 paul zurkowski)就已经提出信息素养这个概念。当时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科技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他认为学习者具备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学生需要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而如今信息素养的含义已演变成为: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其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具体的包括了以下几种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培养创新素养和能力总结篇四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文化艺术素养;创新

论文摘要:文化艺术修养能丰富人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良好的文化修养是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动因;艺术修养有助于学生创造灵感的诱发。本文就如何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来提升艺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设计人才进行了探讨。

一、艺术设计学生创新意识现状

艺术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其基本特点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即赋予设计物功能和审美的双重作用。设计活动是一项以审美创新为主旋律的创造性活动,设计过程就是围绕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审美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创新,艺术设计失去了生命活力,也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在知识产权已经普及的今天,艺术设计本身所体现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更加受到了社会、企业、以及设计者本身的关注和重视。创新已成为艺术设计引领市场的灵魂,对于身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是他们今后走上社会能否很好生存的法宝。然而就目前高校艺术生的创新能力来看,尤其是民办院校艺术生,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一)主动创新意识不强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有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欲望,头脑中未形成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有的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想超越现实,却又缺乏行动的信心;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又不够主动,缺乏创新的毅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勇气挑战新的事物;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不多。

(二)拓展创新思维的想法不够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提炼、抽象加工,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感悟,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和方法的先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艺术理论知识教学模式,缺乏必要的启发教育和学习讨论,学生按照同一思维模式接受教师的教学观点和教学内容,在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在观察的细致性和全面性等方面比较欠缺,不能拓展新思维。有的学生想去创新,可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缺乏指导他们去创新的力量,传统教学模式所灌输的单一思维方式,未能为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

(三)文化艺术知识的缺乏导致创新思维滞后

在全国高考中每年的美术考生大军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由于高考对文化课单设了一个艺术类的文化考试科目,所以在高中时就把学生分了类,优秀的学生学理科,次一点的学文科,文科中再次的学生为了找出路,无奈地报考艺术设计,但他们没有绘画基本功,大部分考生匆忙补习三个月的素描,色彩就应对考试,考生中真正酷爱艺术设计的并不多,再加上本身文化艺术底子就差,在大学的设计学习中,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就比其他一些同学滞后。

尤其是在21世纪,流行时尚文化的冲击,偏重于用电脑进行各种活动,轻视了书本的知识,忽视对文史知识的提高,尤其对传统文化,如戏曲、书法、艺术鉴赏等知识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去进行启发式联想创意了。曾有教师在一堂广告设计课上布置学生以中国传统佳节为主题设计公益广告,要求文案撰写贯穿古代文人诗词作为烘托。不少学生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文案中的诗词文不对题,人非人、事非事,不知其意,错字连篇,闹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创新谈何而言,思维方式也只能一度的停留在模仿借鉴上了。

二、文化艺术素养在艺术创意中的重要性

(一)文化素养在艺术创意中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的着重面不尽相同,但对于“大设计”概念的关于美、节律、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设计,设计者首先要面对的是对所设计对象的理解——对设计对象相关的背景文化、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理解。没有文化根基,驾驭艺术设计时就难以达到纯熟的境界,难以挖掘艺术的深意。在设计作品中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增强艺术设计作品感染力不可或缺的手法。尤其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本民族的特色,创意思维的源泉将会连绵不断。

一个典型的实例,中国联通的标志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寓,而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十全十美之意,洋溢着古老东方的吉祥之气。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东方文明的传承观念的提炼,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对创意的影响。

(二)艺术修养在设计创意中的重要性

艺术素养是创新灵感的来源之一。艺术修养,属于美育的范畴,它主要指:文学艺术欣赏、审美能力、艺术才能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具体包括: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综合艺术、造型艺术,以及自然美、环境美的熏陶。艺术修养最终体现为审美的感情、判断和鉴赏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陶冶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判断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支动听的乐曲、一幅优美的画卷、一座造型高雅的建筑,无不给人以美的愉悦、感情的升华、心灵的震颤,让人体会到高尚、优美、庄严、宁静,不仅能使人的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而且在艺术活动中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灵感。

三、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课堂上综合知识点,积极引导,变复杂为简单,变被动为主动艺术教育是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敏锐的视知觉观察力、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民办高校艺术生的性格特点在于他们对自己学习的自控力和自觉程度上很难把握,有些同学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文化理论课时无精打采,更不用说课下读一些有关的专业书籍。对此,我们必须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就应该教会同学们养成多读专业书、多了解当代先进的艺术设计思想的好习惯,引发大家学习学科前沿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必须加强整合人文艺术教育的学科资源,让大学的艺术教育课渗透更多的人文内涵,而不仅仅是技艺上的传授。还要注意将美学、艺术史、设计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艺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专业指导和交叉构建。把复杂的艺术评论或者设计史通过简单有趣的方法概括归纳将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调查、收集并研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之间的作品,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阅历,进行ppt讲解,通过比较鉴赏并挖掘作品背后隐含的意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挺高了。

(二)课堂外给学生提供资源、拓展知识,在实践中激发灵感

利用我校艺术大楼图书阅览室这一平台,每学期购买一定量的图书学习资料,可以包括文学、史学、绘画、书法、雕塑、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集、杂志期刊等,让学生定期的去借阅,并规定一学期至少要读两本书,并写出相应的提纲总结,把学到的知识进行一次公开的或者小班的课堂汇报,然后结合汇报给学生提出一设计主题,让其结合所看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贴近生活的设计体验,要紧密结合绘画技法、知识涵养和审美欣赏这三种与美术相关的能力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体现创作主体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化的元素,同时把这汇报和设计作为考核的一部分。那么这样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不仅扩充了,而且也加强了思考的主动性,同时在开展设计活动的时候能自觉的引用课外知识,灵感也随着知识的丰富油然而生。

(三)结合学生要求,举办各种艺术门类的专题讲座

开办校园专题讲座一直是我设计专业所注重的,并且在这方面一直在做,学生从中还是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是这方面还做的不够好,应该涵盖各个方面,让学生自愿听讲、自愿参与、根据学生反映意见开展相关的讲座,这样无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高水平的专题艺术讲座集学术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艺知识,拓宽视野,扩展知识面,使学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东西,学生看的多,听的多,了解的多了就无形中会影响自己的思维模式,启发创作灵感。

(四)走出校门,参与活动、增长见识、激发灵感

走出校门,多去看看别人的东西,不论纯艺术绘画,还是设计作品,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把知识禁锢于书本或是课堂。可以多参加一些各高校间的作品交流活动,参观一些名人画展,设计展;还可以经常去艺术馆、美术展览馆和历史博物馆去取取经;甚至在采风、考察活动中广泛了解当地民族特色文化,收集素材充实自己的资源库,目前很多艺术类高校都采取了最后一学期外出采风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旅途中将自己所看的,所经历到的用相机或者笔或者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虚心请教,比较观点、提炼精华、学习经验,慢慢的发现自己在多听多看多问中不断进步,从而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行为,坐井观天的学习方式不可取,要在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中寻找设计元素和构成方式。

四、小结

艺术设计的灵魂与本质在于创新思维。创新的能力来自一个人的素质、能力、文化蕴积和修养的综合体现。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会让你感到设计工作别有一番情趣,让你在今后的职场中游刃有余。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培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成为目前我国设计教育应遵循的定位法则,也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杜大恺主编.清华美术3: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李祖超.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6).

[3]王明时.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1,(1).

培养创新素养和能力总结篇五

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有能力,并能够充分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们所需要重点研究了发展的..重点从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的培养方面,对于教师的培养现状,教师素质提高所要面对的问题,及如何提高教育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的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作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增加效率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姜营陈柏林陈晓梅作者单位:广西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广西,桂林,541004刊名:现代商贸工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42关键词:教育素质培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