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优质6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雨中梧单位扶贫先进事迹材料(优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单位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xx村位于酉阳县可大乡的西部,距离酉阳县城97公里,全村有9个居民小组,有757户,2557人,有劳动力1302人,其中,有137户贫困户,622人。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30亩,其中,田2329亩,土3001亩,林地面积9423亩。

在xx村,干部群众对xx同志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位大山养育的汉子,他不负村民们的厚望,不惧艰难困苦,带领全村群众,打起脱贫致富这场攻坚战。

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行代表职能,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为出发点,真抓实干,谋求发展。

作为最基层的干部,xx同志拿着1000多元的工资,却操着整村的心。2007年当选村团支部书记,2009年团支部书记兼五组组长,2013年任选xx村支部书记,任职期间荣获三次“优秀党员”。“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xx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看到本地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野生油茶,他把野生油茶土地改造放在了工作首位,带动群众加强管理,扩大野生油茶面积,让xx村的贫困户有了收入来源,为了便于产业的发展,在他的申请下,村组道路畅通,农村的道路基本上也都硬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贫困农户彭昌平似乎看到了希望,在村书记等人的鼓励下,他果敢勇为,他承头组织贫困户以”资源、劳力、政策、资金”等方式入股注册了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对重阳水库示范基地中2200亩野生茶林开展了管护改造,范围覆盖xx村3、5、6、9四个生产小组,建成全乡最大的示范基地。自成立以来,总共吸收本地农户92户373人(其中贫困户42户176人)入社,目前为止就有35户147人越线脱贫,村民们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xx村这种抱团模式的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果,离不开xx同志的努力。在合作社运作初始,xx同志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争取合作社运营资金,政府通过商议,根据其规模,即借给合作社8万元资金,保证了合作社的正常运转、壮大,促进了贫困农户的增收、脱贫,提高贫困农户的发展积极性。在“改补为借、改补为贷、借贷融合”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出现,让xx同志异常兴奋,这么好的扶贫政策,他可得好好把握,于是很快就告知彭昌平等人,让他们不用担心贷款问题,勇敢地去干。此外,他还经常主动找其他贫困户谈心,作宣传,鼓励他们加入专业合作社,很多以前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甘愿加入这个队伍中,渐渐地加入专业合作社的人日益增多。这种金融扶贫新模式不仅有地效缓解了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让扶贫资金作用最大化,更是缓解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

贫困户宋先权由于家庭条件很艰苦,一直苦恼于如何改变家庭情况,之前一直有想买牛养牛来支持家里的开销的想法,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所以也是无奈。在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开启下,xx同志主动上门找到了他,跟他讲解了扶贫政策,这下可把老宋高兴坏了。第二天,xx同志和帮扶人早早就开车带着老宋到龙潭镇渤海村活牛交易市场,一下子就买了10头牛,花了34700元钱。短短一年时间,他的养牛规模发展到56头,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他的今天也得益于金融扶贫新模式,让村民们现在借款有门,贷款有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xx同志的带领下,在xx这种抱团模式的发展鼓励下,在狮岩油茶专业合作社的影响下,全村以这种模式组建了由贫困群众为合作经营主体的彭荣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7个,共改造野生油茶5000余亩,养殖黄牛、山羊、黑猪10000余头(只),青花椒栽植1210多亩,中药材种植1000余亩,全村有378户从事以上产业,其中贫困农户达110户、470人。为顺利实现2016年整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xx同志在引领群众致富、全力搞好村域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带头致富,树立起了致富的典型。一是他精通医术,因外公是远近闻名的中医,从小跟随外公学医,经过多年的勤学钻研,xx同志医术精湛,名动湘鄂之地,加之医德高尚,远近求医者不计其数;二是承包土地300亩,种植中药材。现xx家庭经济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成为致富路上新典型。

在xx同志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xx村成为了基础组织经济建设的示范村,他们有稳定的干部队伍,他们团结务实,廉政勤政,在村民们看不见的地方使劲为百姓谋福利,如今干净整洁的xx村,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

抓扶贫机遇,利用好扶贫资金,搞好基础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发挥自身优势,脚踏实地。竭尽所能为百姓服务,这个最底层的干部,他懂得人情世故,懂忍让包容,虽然有缺点,但得之村幸。农民脸上的笑容就是他所付出的最好的见证。

单位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王__,女,现年31岁,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_党员,现任__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股负责人。丈夫刘__,是__省__市部队的一名班长。王__与丈夫于2017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军嫂以来,她以军嫂为荣,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心支持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全身心地投入军队建设,提供了坚强后盾。

热爱军队,全力支持丈夫工作,无怨无悔

王__的丈夫一直在__省工作,不管他在什么工作岗位,工作中遇到什么挫折,她始终给予丈夫默默的支持和积极的鼓励,从不拖丈夫的后腿。结婚三年来,两人长期分居,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2018年王__同志发现自己怀孕了,但是却无法把这个喜讯告诉自己的丈夫,因为他正在参加部队演习。整个孕期,他只回来过一次,每次产检都是她一个人去,每当看到别人的丈夫陪在身边嘘寒问暖,端水送饭时,心里总是酸酸的,她多么希望丈夫能多回来陪陪她,但她心里明白,她的丈夫正在部队报效祖国,不能打扰他。她的丈夫打电话时,表达出想请假回家照顾她的想法,她每次都严肃的拒绝:“我没事,家里有我爸妈和哥嫂照顾,你好好在部队服役就行!”

在孕后期,由于过度劳累,宝宝早产了将近两个月,现在想起那天的情形,她说:“真的感到后怕。”那天是周一,工作比较繁重,上午10点多她正在写材料,突然感觉不舒服,好像是羊水破了,她吓坏了,马上让同事送到县医院。直到第二天早晨7点半宝宝出生,才与丈夫的连长取得了联系,晚上九点钟她丈夫赶到医院,丈夫满怀愧疚,她却说:“你又不是故意的,你在保家卫国,我不能拖你的后腿,我自己能行!”有了她的支持,丈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_员”。

尊老爱幼,勇挑重担

“军嫂”这个词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里面包含着多少孤寂,多少心酸,恐怕也只有“军嫂”本人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由于军人工作性质的原因,丈夫不能总在她身边,这样一来,家里的大事小事,里里外外全都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挑家庭重担,她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老人,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可她没有丝毫怨言,她孝敬老人,妯娌关系和睦,爱护孩子,邻里关系融洽。

自从有了宝宝,她一直与公婆住一起,从来没跟公婆红过脸,家务总是抢着干,家里用的吃的多半是她买的,看到公婆的衣服旧了,给他们买合适的衣服。丈夫有一个弟弟,她跟弟媳关系处的像亲姐妹一样。每次孩子生病,丈夫都会很自责,当丈夫愧疚的说起时,她只简单说了一句:“没事,我能行,你放心吧。”就这么简简单单几个字,可又有谁能说清楚里面包含着多少情感,多少不易。

自强不息,努力实习自身价值

除了照顾好家庭,军嫂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自强不息是她永远不变的追求。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进入__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自2015年9月份至2020年底一直在征地股工作,主要负责土地征收报批工作,尤其是在莘南高速青兰高速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土地征收报批工作中承担了主要任务。2020年1月1日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土地征收工作政策发生巨大变化,面临新的挑战,她主动认真学习研究,为领导决策部署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有效地推动了土地征收工作的开展。

2021年初,王__同志通过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内行政办公室,公开竞选的方式成功当选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股负责人。她专业素质强,工作思路清晰,自担任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股负责以来,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合理统筹原规划股、增减挂钩办公室等科室的业务,做到紧张有序开展工作,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赞扬。由于自己相对年轻,需要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她更加虚心向老同志、老领导请教,开动脑筋、钻研业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为__县重点项目想方设法落实土地指标。

单位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已是初冬,对于地处山区的牟家庄村来说,已能感觉到明显的寒意了。早上七点多,生物钟准时叫醒了我,这里的村民都很勤劳朴实,在清寒的薄雾笼罩里,依稀能听到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远处的人家也升起了袅袅炊烟,小山村开始清醒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做饭对于我们驻村的几个男同志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由于昨天没来得及买菜,起床后队员张亮骑摩托车到邻村买了面皮稀饭。昨天晚上,帮扶单位县旅发委主任糜建军在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后,坚持到村落实主要领导每周“一天一夜”的工作要求,了解督促近期各项重点工作。简单用餐后,糜主任和我们到黑木耳产业园实地查看指导,详细了解秋季黑木耳进棚数量、日常管护、贫困户入园等情况,还特别叮嘱要搞好后期的管理,建立好利益联结机制。

随后我们来到村上油牡丹种植基地,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完成合作社的100亩油牡丹栽植。为了抢抓时间,保证成活率,我们提前联系挖机平整好地块,今天组织了20多名劳力,村主任老白还用自家的三轮车早早的把种苗拉到了地头,为了这项产业的发展,村主任操了不少心,甚至连老婆都动员来出义务工。来到地里,今天干活的村民都已到齐了,公司派的技术人员也来了,现场组织村民对栽植要领进行简单培训,我们也学着和大家一块儿栽植。

劳动间歇,村支部书记张天新给村民们宣传“平安建设”,提升“两率一度”。

村主任老白今天还是我们的后勤总管,由于人多,中午做的是白菜豆腐汤配馒头。快到中午饭点了,突然接到监委会主任老石的电话,他说白主任送饭的三轮车翻了,我的心一下子揪起来,赶紧跑过去。原来是老白送饭的三轮车在上坡时侧滑了,一桶白菜豆腐汤全倒了,庆幸的是老白及车上两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没事,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落下来,只是今天中午只能吃白馒头了,但大家看到村干部为了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不顾个人安危,都特别感动,干得更起劲了。

我们村今年要整村脱贫退出,队员乔俊要回到村委会整理档案资料,他已驻村三年了,是工作上的行家里手,这项工作交给他我很放心。我同张亮来到卫生厕所施工现场查看建设进度,目前主体已竣工,即将进行内外装修、安装卫生设施,预计再有两周时间全部完工投入使用。随着移民安置点30户农户的陆续入住,黑木耳产业园的建成,卫生厕所的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前期工作,我协调争取到项目资金15万元用于建设一座二卫生厕所,我觉得解决村民“上厕难”的问题也算办了一件民生实事。

随后我们来到高架桥下,实地查看督促道路两旁绿化及停车位建设进度。

忙完这些,我看还有一些时间,又去我的帮扶户刘全南家里,他家离村委会近,有时间的话,我几乎每天都要来。这是一户让我无时不牵挂,一想起来心里就有点隐隐作痛的贫困户。刘全南今年五十九岁,早年妻子席长玉患上精神病,他为了照顾妻子,没法外出务工挣钱,只能在家里养牛种地,他辛辛苦苦供养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没有职业,已经整整五年联系不上了,他说一想起来就头疼。几年前,女儿外出打工,由于在感情上受到挫折,从八层楼房跳下,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性命,却导致腰部以下神经受损,结婚后,因为不能生育又被男方送了回来。突如其来的种种变故,对刘全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生活举步维艰。他白天除了去地里劳作,到了饭点还得赶紧回家给妻女做饭,经常晚上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洗衣服、收拾卫生,一度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帮扶他以后,我协助其办理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养了5头牛、2只羊,今年7月我帮助他办理了妻女两人的医疗救助审批手续,联系精神病院将他妻子送去治疗,并陪同前往办理入院手续,让他可以在家安心务农搞养殖赚钱。时常鼓励他要自强不息、重树信心、乐观生活。他家厨房年久失修,他自身没有能力改善家庭环境,我又多方筹措资金,联系帮扶企业西乡县平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地进行规划选址,仅用5天时间,投资3万余元拆除重建厨房30平米,硬化地面40平米,还对原住房内外进行了粉饰,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老刘现在养殖搞得很好,看到我来了,又给我端凳子又要给我倒水,直说“我这现在好像换了一个环境似的”,脸上也有了开心的笑容。

10月底,县委演书记来我村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时还专门来他家进行了走访,对我的帮扶工作给予了肯定也提出了新要求,看到他家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

回到村里,天色已暗。晚饭吃什么呢?想起那天到贫困户xxx础家里走访,走的时候非要送我们东西,最后我们带了一个南瓜,我找出来洗净切块蒸在电饭锅里,南瓜甘甜可口,我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只要认真用情真心付出了,就一定会有甜蜜的收获!

单位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四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同样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作为高庄镇韩河固村包村领导的xx同志,在精准扶贫工作热潮中,脚踏实地做表率,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韩河固村贫困户姚世月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儿子韩长钏一人。家里的5间平房和维持生计的2亩地是她的全部家当,家里的唯一电器是老公在世时购买的一台老式电视机。

一、解决就业,看到生活的曙光。

姚世月家里的住房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对于她来说,家里唯一劳动力顶梁柱丈夫的去世,未成年的孩子的生计问题,远嫁他乡的失落和孤僻,所有这些压的她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她深深的自卑。xx镇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定要想办法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为此她同韩河固村两委干部一道,经常到姚世月家扶贫问苦、嘘寒问暖。韩镇长与光明路豫北汽贸联系,协调让姚世月家孩子韩长钏到汽贸城当学徒工,包吃住月工资600元,既解决了孩子的生计又可以让孩子学到可以将来谋生的一技之长。

二、修缮房屋,鼓起生活的勇气。

“屋漏偏逢连夜雨”7月13日的大雨,让这个本就贫穷的家再度陷入困境。下雨后的第二天韩镇长去姚世月家慰问时候,看见红肿着眼睛的姚世月,韩镇长问:“到底怎么啦,是不是又有困难了,有我在有困难你就说,我来解决。”姚世月这才说房子到处都漏雨,韩镇长二话没说召集村两委干部商量修缮姚世月房屋的事。村党支部书记韩治刚说“贫困户有困难,我们当干部的得想办法啊,我是村党支部书记我是咱村的当家人,我带头捐款1000元。”,韩镇长和包村干部崔娜娜每人分别捐款200元,其他8名村干部每人主动捐款200元,捐款共计3000元。韩镇长积极协调施工人员,7月14日一下午的时间既买料又施工,到晚上将近10点,100多平方米的房顶做完防水后,又重新搭起一层彩钢棚,不但防雨而且房屋住起来冬暖夏凉。

三、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姚世月来说,她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她这样外省外地远嫁到他乡,且丈夫已经去世,自己又有点智障的贫困户来说,她的心理更为脆弱和封闭,有时候她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她的冷暖和喜怒哀乐牵挂着韩镇长的心,为此韩镇长十分注重对她的心理疏导,韩镇长经常抽出时间与她谈心交流,重塑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单位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五

李彦,35岁,大学文化,1999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现在运城市邮政局工作,为芮城县公安消防大队教导员刘敏的妻子,不管是在生活、工作中,她都一直坚决拥护中国_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家人,感谢同事,感恩社会,默默奉献,播撒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为了支持丈夫工作,她一个人默默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扶老携幼,无怨无悔。在人们眼里她是一个女强人,是丈夫的坚强后盾,她勤俭持家,工作勤奋,曾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她丈夫在她的大力支持下,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并荣立三等功。

官兵们在献身消防事业的同时,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之中,主动参加驻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驻地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正是由于她默默无闻和任劳任怨地支持丈夫的事业,部队官兵都亲切地称她“军嫂”。他丈夫在工作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在大队先后多次被省、市领导及当地政府评为先进大队,个人被评为先进个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她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正是她的不辞辛苦,毫无怨言,默默无闻地在背后支持着丈夫,鼓励着丈夫,才使丈夫的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来之不易的军功章当然也有她的一半。

“军嫂”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里面包含着多少孤寂,多少辛酸,恐怕也只有“军嫂”本人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由于军人职业工作性质的关系,丈夫不能总在她身边,这样一来,家里的大事小情,里里外外全都落到她一个人肩上。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挑家庭重担,她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老人,有的时候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可她没有丝毫怨言,她孝敬老人,爱护孩子,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相处得和谐融洽。

还记得当初怀孕时,没有丈夫和家人的陪伴,她自己只能孤独一人,拖着笨重的身体买菜、做饭、洗衣服,每次当别人问她“自己做饭啊?”时,她都很坚强地笑着答应,但转过身来总是不自觉地会泪流满面,毕竟自己是个女人,在这个比较脆弱的特殊时期,多么希望丈夫能够多回来陪陪她,而此时的丈夫,正战斗在热火朝天的防火、灭火,安全生产大检查里,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宝宝出生以后,她又义无反顾地独自承担了照顾孩子的责任。都说消防军人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因为火场如战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他们的神圣职责!尽管自己很需要丈夫的关心照顾,她还是安慰他:“警铃就是命令,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家中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她能照顾好她自己。”有了她的支持,丈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母亲重病,她瞒着丈夫,独自一人照顾老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老人,每天总是早起晚归,忙前忙后,儿子半夜发烧,她又是独自一人送儿子去医院,丈夫的妹妹远在在北京住院,她又毅然代替丈夫前去看望和伺候,而这些,她都没有和丈夫提及过,还是丈夫在回家探亲时听邻居说得,当丈夫愧疚的说起时,她只简单了说了一句:“没事,我能行,你放心吧。”就这么几个字,简简单单地几个字,可又有谁能说清楚里面包含着多少情感,多少不易?!

她自立自强,有人问她,嫁给一个军人,不觉得生活有压力,很不容易么?而她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有压力了,没有压力怎么才能把属于我的那半军功章拿回来啊?!看似俏皮的话语,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可是她从来没有后悔,从来都没有任何抱怨。

除了照顾好家庭,她也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自立自强是她永远不变的追求。毕业时她分配在邮政局工作,工作中,她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工作业绩出色,得到了领导、同事较高的肯定和认可,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个人。勤劳、贤惠体现军嫂的传统美德,自立、自强展现军嫂的时代风貌。生活中她尊老爱幼、团结邻里,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工作中她脚踏实地,为人处事公道正派,一视同仁,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她总是热心的伸出援助之手,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受到好评。以实际行动做一名爱国拥军的好军嫂。

李彦吃了多少苦,度过多少孤寂的日子,那都是无法计算,可是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描绘出新时期“军嫂”的良好形象,她照顾了家庭,教育了孩子,孝敬了老人,更支持了丈夫,撑起了半边天。

单位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六

陈为群,庐江县委组织部组织室副主任。1998年底,她和青海格尔木武警_队中尉军官邢诗林结婚。婚后10年里,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力支持丈夫在部队建功立业,充分展现了一名当代军嫂的坚强完美形象。

婚后,她用心鼓励邢诗林加强领悟,每次去部队,她都给丈夫带些新书,并把报纸上关于部队、交通方面的资料收集起来,做成剪贴本,邮寄给丈夫。由于工作突出,邢诗林很快就调到团里当教导员。

对做军嫂的不易,陈为群有着深刻的体会。婚后,每当丈夫面临是顾及家庭生活还是专心部队工作的两难选取时,陈为群总是以大局为重。结婚10多年来,她从来没有正因家庭原因拖过丈夫一次后腿。女儿出生的时候,由于反应强烈,她全身浮肿,吃不下,睡不着,邢诗林远在西藏,偶尔有机会通电话,她也只报喜不报忧。直到孩子6个月,丈夫才第一次回家看到女儿。作为儿媳,她对住在农村的公公婆婆更是关怀备至,除每月寄去生活费外,每年都要接他们到城里小住。

工作中,她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为自我的行动指南。大学毕业后,她将人生的起点放在乡镇,坚信在基层的舞台上同样能够作出不一样的业绩。在镇妇联期间,她用心寻找妇女发展的出路,她培育起来的妇女蛋鸭养殖基地,受到了上级妇联的高度评价。2002年,调到县妇联后,她继续为妇女事业付出辛勤的汗水。2006年初,因综合素质高、工作潜质强,陈为群被调到县委组织部工作,在组织的肯定和赞扬面前,她始终如一地全力投入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被授予“优秀_员”荣誉称号。

在陈为群的支持下,丈夫邢诗林在部队也干得有声有色,一向在西藏、青海、甘肃等偏远地方工作的他,因工作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获得“优秀军官”荣誉称号,多次受到立功嘉奖,他所在的部队也连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

真爱锻造“军嫂”坚强品质。

她,为了一个理想和信念,以一份执着和爱心,坦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承受着家人聚少离多的思念;她,尽心尽力地支持丈夫的工作,细心周到地关心丈夫的生活,无怨无悔地承担全部的家庭重担,用默默的付出表达对丈夫所从事的公安消防事业的支持。她,就是“全国优秀_员”、“抗震救灾英雄”刘文华的妻子,芜湖市弋江区荷夏园社区居民强朝晖。

1996年,经人说,强朝晖认识了当时在芜湖消防支队五中队担任副指导员的刘文华。尽管遭到家人反对,第二年,强朝晖依然义无返顾地嫁给了刘文华。婚后,夫妻俩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1998年夏,长江流域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丈夫不得不离开刚刚生产的强朝晖,奔赴抗洪一线执行任务,正因表现突出,获得了个人三等功。

在很多时候只有母女二人的家中,强朝晖必然要担当起父亲的职责——家里没有煤气了,她一个人扛着煤气瓶上下五楼;女儿生病,她一个人深夜抱着女儿往医院跑;老人住院了,她忙前忙后悉心照料。人们都说,没有丈夫在身边的强朝晖,格外坚强而有力。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看着电视上人民子弟兵从废墟中救出受困群众的画面,强朝晖禁不住流下热泪。此时,她的丈夫,作为芜湖首批赶赴四川灾区的消防应急救援队的负责人,已在灾区执行救援任务三天三夜。强忍对丈夫的担心,强朝晖说:“我帮不了什么忙,只能把女儿照顾好,默默支持他,期望他能多救出几名受困群众”。

长期以来,强朝晖默默支持、明白着丈夫的工作,尊老爱幼、孝老爱亲,全力做好家庭的事情,教育抚养好女儿,不让丈夫为家庭的事分心。其家庭先后被芜湖市弋江区评为“五好礼貌家庭”和“礼貌和谐家庭”,2009年3月,被授予芜湖市“五好礼貌家庭”荣誉称号。

在她的支持激励下,丈夫刘文华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评为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芜湖市十大平民英雄”等光荣称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