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飞雪

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的时间、地点、内容、教具等各种要素的综合安排。研究不同学科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一

韩娜。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获得倍的概念和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标准量”与“被比量”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把谁看做一份,谁有同样的几份,所以谁就是谁的几倍”这样来描述倍数关系,建立倍的概念。

教具学具:课件,练习纸教法:

演示法,提问法学法:

动手操作,交流,猜测。

一、由“比差”激趣引入。

好,孩子们,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孩子们,仔细看大屏幕,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倍的认识)说得真好,他说出了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我把这个倍写在这里。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你叫什么名字?这个同学站在这里,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孩子他欺负你,你是不是比他矮?你服气吗?不服气对,找一个比他高的。

三个小朋友站在一起。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比他(高),这个人比他(矮),这个人有没变?为什么你们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呢?(一个人比他高,一个人比他矮,所以我们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

其实这个孩子给我们说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我们中间的人是不是在和不同的人相比较啊?跟不同的人比较当然就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明白的举手。这个道理都明白了,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孩子们,和不同的人相比,以不同的标准,那么就有不同的结果的。板书“比”二新授认识“倍”

1、认识一倍。

孩子们,看过来,几朵黄花?一起说。(3朵)3朵是多还是少呢?(少)那要看他跟谁比对不对?好的,现在仅仅三朵是黄花摆在这里,没有比较,其实不能说多和少。

好的,一样多相等一倍是一个意思。

2、认识两倍,三倍。

现在你们注意看,红花还正好是黄花的一倍吗?那这个时候可以说红花比黄花(多一朵),也叫一倍多一。红花现在比黄花(一倍多二)红花现在比黄花?那这时红花比黄花多一倍对不对?我们可以说红花一共是黄花的?(两倍)。

来,继续。两倍多几?两倍多几?两倍多几?我听到这个时候有人说现在这个时候红花是黄花的?(三倍)你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知道我为什么要他重复三遍吗?其实我之所以要他说三遍,因为他说的很重要。

3用“标准量”与“被比量”的关系描述谁是谁的几倍。

这个时候红花真的是红花的三倍?可能有人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呢?怎么看出来的呢?谁能说明,请上台前来。

孩子,现在红花与黄花相比,红花是黄花的三倍,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跟大家解释一下,面向大家。红花的数量是几?,黄花呢?9除以3等于3,9里面有3个3,当然红花就是黄花的三倍。

除了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解释以外,9里面有3个3,所以说红花是黄花的3倍,三倍关系还可以换个解释,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圈起来)黄花三多圈一圈,红花三朵圈一圈,数一数红花有几个圈,就是黄花的几倍。

他不仅解释了,而且解释得非常清(楚)。不过要想非常清楚的话,他好像还少圈了一个圈。(生圈三朵黄花)你再完整地说一遍。

我们刚才这位同学不仅解释清楚了,还做了图示。我们刚才这位专家是把黄花看作一份,请问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所以红花就是黄花的几倍。

好,孩子们,继续想,如果这里再有3朵红花,黄花1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所以说红花应该是黄花的(4倍)。

你们太会学习了,这么深刻的道理都明白了,我们要感谢刚才这两位同学。

二、即时练习,加深理解。

2、描述多种形式下的倍数关系。

这个道理都清楚了?来看看,此刻红花是黄花的?(3倍)那老师又来一组,现在红花一共是黄花的几倍?(3倍)老师又来一组,现在红花一共是黄花的几倍?(3倍)那如果我继续像这样下去,红花永远是黄花的?(3倍)。

这样看可能有的小朋友会产生疑惑,那仔细观察,老师变个魔术。

下面把什么花看做一份?那红花有相应的这样的几份?那红花一定是黄花的?

3、渗透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另一个数’’的问题。

那我反过来,这个白线段如果是30,绿线段是多少?这个超越你们的水平了。

4、猜测绿线段是黄线段的几倍。

5、渗透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思想,理解“比”的标准不同倍数就不同。孩子们,既然你们如此的聪明,老师这还有一个小问题要你们帮忙。

他说有三倍的可能,是不是这种情况?这是我们把黄花看作?红花有这样的几份?红花就是黄花的(3倍)。

他还说有两倍的可能,是不是这种情况?这个时候把黄花看作一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红花就是黄花的(2倍)。

虽然红花没变,但黄花变了,比较的标准在变,红花一开始跟一朵黄花比,又跟两朵黄花比,又跟三多黄花比,又跟6朵黄花比。跟不同的标准比,当然这个倍数会发生变化。太棒了,这么深刻的道理都明白,看来老师今天难不倒你们。

三、动手操作,拓展练习。

几朵黄花?(12)现在看,黄花这里边有倍数吗?黄花是谁的几倍?没有人和它比,没有倍。那要是没人跟他比,那我跟自己比好不好呢?12朵是12朵的几倍?(一样多吗,一倍)。

没人跟他比好像很难过,那我们做做游戏。

我现在变成这个样子。现在有几朵红花?(1朵红花)黄花呢?现在什么花是什么花的几倍?(11倍)张嘴就来。

(3朵红花)我现在又翻一朵,第二幅图,圈一圈,什么花是什么花的几倍?

(5朵红花)好的,孩子们,我再翻一朵,这个时候黄花和红花比,还有没有倍数关系?说没有的也对,说有的也对,说没有是没有整数倍。但倍数关系同样存在。来圈圈看,最后一幅图,这个时候该怎么说?不够两倍,1倍多2.(6朵红花)想象一下,再翻一个什么效果?反过来也同样成立。

(8朵红花)再来,一起说吧,红花是黄花的两倍。那这个时候黄花非要和红花比,黄花是红花的够一倍吗?那这个时候该怎么表达呢、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孩子们有没有感觉,我们今天学的倍如果没有比较有倍吗?

四、总结验收。

你们今天表现的很好,我请你们个自己鼓掌是他的三倍,你们告诉我要鼓几下?那鼓掌吧。

okok,这个鼓掌意思我们同学今天每个人都很棒,谢谢各位!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二

苏教版教材第十册36、37页。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

课件、练习纸。

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1谈话导入: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过分数,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把你知道的和大家说一说。

生汇报交流。

1.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三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倍”的含义。

“倍”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一般乘除的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根据乘除知识中“份”的要领扩展而来的。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展应用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都赶来采摘,看小猴子的收获,你能看清苹果和桃子的具体个数吗。(出示乱摆的水果)。

师:同学们看,桃几个?苹果呢?比比他们的数量,发现什么了?生:苹果比桃多3个,

师:你一下就看出来了,真了不起。我们也可以说桃比苹果少3个。师:以前我们学过用多少比较两个数量,这是一种比较的方法,其实除了比多少,还有一种新的比较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师板书‘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借助实物,认识“倍”。

师:三个桃子圈起来看作1份(教师边说边圈),那苹果有这样的几份?生:2份。

师:桃子是3个,苹果的个数是2个3.我们就可以说苹果的个数是桃子的2倍。

师:我们把三句连起来读一遍。(生读)。

师:我们以什么为标准看作一份生:3个桃子。

2.对比分析,感悟“倍”。

(1)师:小猴子还采摘了一些苹果呢,现在苹果的个数是桃子的几倍?

生:3倍师:是这样吗,拿出探究单,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出倍数关系指名展示,说说为什么要3个3个圈,突出3个为一份。

(2)师:如果再加上三个苹果呢,现在苹果的个数又是桃子的几倍?

指生说。

(3)师:(生说完后,师把苹果乱放),现在苹果的个数还是桃子的4倍吗。

师总结:倍数关系比的是数量,怎么摆都可以。(4)对比:

师: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生:苹果的个数是几个3,就是桃子的几倍。

师:同学们现在认识倍了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倍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手指游戏,应用概念。

谈话:既然认识了倍,我们来玩个有关倍的小游戏,愿意吗?

听清楚要求,老师出手指,同学们出的手指数必须是我的2倍,先仔细观察,等我说开始的时候,你再伸出手指。

2、错误辨析,理解“倍”

师:(课件出示小猪收获的水果),小猪说的对吗。

生:不对,菠萝应该两个两个圈。

师:2个西瓜看一份,菠萝要2个2个圈,圈出3个2,菠萝的个数就是西瓜的3倍。

3、对比分析,深化“倍”

(1)引思:帮小猪纠正了错误,下面我们看看小狗的问题。

生:没有桔子。

师:这么多的猜想,我们一一来看看。桔子是1个,草莓的个数是桔子的几倍生:12倍。

师:桔子是2个呢,用草莓摆一摆,摆出倍数关系。生:草莓的个数是桔子的6倍。

师:那桔子是3个、4个、6个,结论又是什么样的呢,赶紧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师:当我们不能正好摆完的时候,草莓和桔子之间也是存在倍数关系的,这时候我们可以说苹果是梨的2倍多2个。你看用倍比较的范围更大了。

4、有趣的倍数现象。

(1)师:熊猫用它收获的水果也摆了一个,同学们看,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生:苹果是梨的3倍。

师:按照三个苹果一个梨的规律再摆了一组,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生:还是3倍,梨是2个,苹果是6个,所以苹果是梨的3倍。师:再摆一组呢?生:还是3倍。

(2)师:我们再来看一道,红条的长度是黄条的几倍?

生:红条的长度是黄条的3倍。

师:仔细观察(课件依次减少红条的份数),现在红条的长度是黄条的几倍?

减到只剩下如图。

师:现在红条的长度是黄条的几倍呢?生:半倍。

师:这是留给同学们的思考,有兴趣的可以课下探究。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方法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了倍,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找到了倍数关系?

生:摆一摆,圈一圈。

师:首先找到比的标准,再摆一摆,圈一圈,找到有几个这样的份数,就是它的几倍。2.抽象提升。

师:注意观察,老师把黑板上的这些图都拿掉。剩下些什么?生:红圈和绿圈。

师:比比红圈和绿圈的个数,说说他们之间的个数关系。生:红圈的个数是绿圈的4倍。

师总结:比较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既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比多少的知识,也可以用今天学的比倍的知识来解决,谢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研究倍的知识。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四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言。

(学生回答:分数)。

2、旧知识了解出示:(课件)。

(1)图1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3、他们的回答都非常准确,老师要分发铅笔给他们,以示奖励。谁能帮帮我吗?

(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一盒8枝,另一盒6枝,请两位同学来分。)。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两盒铅笔,你们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分别拿出的是4枝和3枝。)(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枝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一个同学拿4枝,另一个同学拿了3枝?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两个同学拿出铅笔的枝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生a: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1/2是3枝。

过度(师:事实证明同学们的想法是对的了。)。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2)学生总结:(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

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板书:由于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

(电脑出示《小学数学常识大全》和《小学数学经典题库》两本书的封面。)。

师: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

(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总结)。

板书:相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3、提问: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儿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

(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说说理由。

(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a: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b: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如果整体大,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如果整体小,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a: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b: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c:如果整体大,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

如果整体小,相应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五

1、在操作中,获得倍的概念和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标准量”与“被比量”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用“把谁看做一份,谁有同样的几份,所以谁就是谁的几倍”这样来描述倍数关系,建立倍的概念。

课件,练习纸。

演示法,提问法。

动手操作,交流,猜测。

一、由“比差”激趣引入。

好,孩子们,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孩子们,仔细看大屏幕,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倍的认识)说得真好,他说出了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我把这个倍写在这里。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你叫什么名字?这个同学站在这里,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孩子他欺负你,你是不是比他矮?你服气吗?不服气对,找一个比他高的。

三个小朋友站在一起。这个人是谁?这个人比他(高),这个人比他(矮),这个人有没变?为什么你们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呢?(一个人比他高,一个人比他矮,所以我们一会说他高,一会说他矮)。

其实这个孩子给我们说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我们中间的人是不是在和不同的人相比较啊?跟不同的人比较当然就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明白的举手。这个道理都明白了,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

孩子们,和不同的人相比,以不同的标准,那么就有不同的结果的。板书“比”二新授认识“倍”。

1、认识一倍。

孩子们,看过来,几朵黄花?一起说。(3朵)3朵是多还是少呢?(少)那要看他跟谁比对不对?好的,现在仅仅三朵是黄花摆在这里,没有比较,其实不能说多和少。

好的,一样多相等一倍是一个意思。

2、认识两倍,三倍。

现在你们注意看,红花还正好是黄花的一倍吗?那这个时候可以说红花比黄花(多一朵),也叫一倍多一。红花现在比黄花(一倍多二)红花现在比黄花?那这时红花比黄花多一倍对不对?我们可以说红花一共是黄花的?(两倍)。

来,继续。两倍多几?两倍多几?两倍多几?我听到这个时候有人说现在这个时候红花是黄花的?(三倍)你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知道我为什么要他重复三遍吗?其实我之所以要他说三遍,因为他说的很重要。

3用“标准量”与“被比量”的关系描述谁是谁的几倍。

这个时候红花真的是红花的三倍?可能有人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呢?怎么看出来的呢?谁能说明,请上台前来。

孩子,现在红花与黄花相比,红花是黄花的三倍,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跟大家解释一下,面向大家。红花的数量是几?,黄花呢?9除以3等于3,9里面有3个3,当然红花就是黄花的三倍。

除了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解释以外,9里面有3个3,所以说红花是黄花的3倍,三倍关系还可以换个解释,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圈起来)黄花三多圈一圈,红花三朵圈一圈,数一数红花有几个圈,就是黄花的几倍。

他不仅解释了,而且解释得非常清(楚)。不过要想非常清楚的话,他好像还少圈了一个圈。(生圈三朵黄花)你再完整地说一遍。

我们刚才这位同学不仅解释清楚了,还做了图示。我们刚才这位专家是把黄花看作一份,请问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所以红花就是黄花的几倍。

好,孩子们,继续想,如果这里再有3朵红花,黄花1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所以说红花应该是黄花的(4倍)。

你们太会学习了,这么深刻的道理都明白了,我们要感谢刚才这两位同学。

二、即时练习,加深理解。

2、描述多种形式下的倍数关系。

这个道理都清楚了?来看看,此刻红花是黄花的?(3倍)那老师又来一组,现在红花一共是黄花的几倍?(3倍)老师又来一组,现在红花一共是黄花的几倍?(3倍)那如果我继续像这样下去,红花永远是黄花的?(3倍)。

这样看可能有的小朋友会产生疑惑,那仔细观察,老师变个魔术。

下面把什么花看做一份?那红花有相应的这样的几份?那红花一定是黄花的?

3、渗透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另一个数’’的问题。

那我反过来,这个白线段如果是30,绿线段是多少?这个超越你们的水平了。

4、猜测绿线段是黄线段的几倍。

5、渗透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思想,理解“比”的标准不同倍数就不同。孩子们,既然你们如此的聪明,老师这还有一个小问题要你们帮忙。

他说有三倍的可能,是不是这种情况?这是我们把黄花看作?红花有这样的几份?红花就是黄花的`(3倍)。

他还说有两倍的可能,是不是这种情况?这个时候把黄花看作一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红花就是黄花的(2倍)。

虽然红花没变,但黄花变了,比较的标准在变,红花一开始跟一朵黄花比,又跟两朵黄花比,又跟三多黄花比,又跟6朵黄花比。跟不同的标准比,当然这个倍数会发生变化。太棒了,这么深刻的道理都明白,看来老师今天难不倒你们。

三、动手操作,拓展练习。

几朵黄花?(12)现在看,黄花这里边有倍数吗?黄花是谁的几倍?没有人和它比,没有倍。那要是没人跟他比,那我跟自己比好不好呢?12朵是12朵的几倍?(一样多吗,一倍)。

没人跟他比好像很难过,那我们做做游戏。

我现在变成这个样子。现在有几朵红花?(1朵红花)黄花呢?现在什么花是什么花的几倍?(11倍)张嘴就来。

(3朵红花)我现在又翻一朵,第二幅图,圈一圈,什么花是什么花的几倍?

(5朵红花)好的,孩子们,我再翻一朵,这个时候黄花和红花比,还有没有倍数关系?说没有的也对,说有的也对,说没有是没有整数倍。但倍数关系同样存在。来圈圈看,最后一幅图,这个时候该怎么说?不够两倍,1倍多2.(6朵红花)想象一下,再翻一个什么效果?反过来也同样成立。

(8朵红花)再来,一起说吧,红花是黄花的两倍。那这个时候黄花非要和红花比,黄花是红花的够一倍吗?那这个时候该怎么表达呢、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孩子们有没有感觉,我们今天学的倍如果没有比较有倍吗?

四、总结验收。

你们今天表现的很好,我请你们个自己鼓掌是他的三倍,你们告诉我要鼓几下?那鼓掌吧。

okok,这个鼓掌意思我们同学今天每个人都很棒,谢谢各位!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首先安排了“拿铅笔”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景展开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方框,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很丰富,而且他们的思维活跃,喜欢挑战自己,对于新知识总喜欢自己探索,并且喜欢寻找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再作一些适当的指导,已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分数相对性是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对应部分的太小或具体数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出现“分数相对性”这样的专门术语,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就可以了。例如,教材安排了“拿铅笔”等多个情景活动,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联系这样的实际情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的交流。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2.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复习引入: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同时,以活动的形式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增加学习乐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二、学习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小棒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三、说一说: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四、画一画: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练一练: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整理所学,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文档为doc格式。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八

《倍数》的教学设计01月10日星期一08:00《倍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整数乘除法认识倍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整数除法的知识理解倍数的意义,并经历探索求一个倍数的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倍数的含义,会利用乘除法找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的意义,

教学突破:通过对两组除法算式的比较,引出倍数的意义,并结合意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小活动:

文字填空:我是(我是(我是(。

《我是(我)》此活动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谈话提问导入。

1、谈话:自然数、分数、小数。

2、填空:(幻灯片)。

1.14的7倍是,84是12的()倍。

2.小白兔有21个萝卜,小灰兔有7个萝卜,小白兔的萝卜数是小灰兔的()倍。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倍数。

三、新课。

1、计算、观察算式结果,理解倍数的意义。(幻灯片)。

12÷3=211÷3=。

40÷8=43÷8=。

315÷15=637÷15=。

2、学习判断两个数是否有倍数关系的方法。

判断下面几组数有没有倍数关系,(幻灯片)。

901815639922735127。

课堂小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这个数的另一个数的倍数。

3、学习找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说一说:请说出2、3、5的倍数。(幻灯片)。

课堂总结:

1、我们研究倍数的知识是在非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的,不考虑分数和小数。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练一练:请学生说出1---100范围内7、8、9、10的倍数。(幻灯片)。

板书设计:倍数。

自然数分数小数。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教具准备:饼干实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体验:

(1)把4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2块。用整数“2”表示。

(2)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1块。用整数“1”表示。

2、感悟:“平均分”就是分得每一份都同样多。

3、置疑: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半块。

4、思考:“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用分数1/2。

5、引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6、、读、写1/2。

二、突出主体,顺思导学。

1、认识图形的1/2。

用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出长方形纸的1/2。

展示学生作品,并说出自己找1/2的方法。

归纳:同样一个长方形,找出它的1/2有不同的折法,都是为了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强调平均分(出示判断题)。

只要把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迁移类推,引导探究。

1、问题:如果我们要找到这张长方形纸的1/4,必须要把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几份?(4份)。

2、实践:用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到长方形纸的1/4,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3、发现:只要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几分之一。

四、自主探究,应用促学。

1、写分数。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书上93做一做1)。

2、看分数涂色。(书上96练习二十二1)。

3、判断分数。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书上96练习二十二2)。

4.拓展提高,创新分数。学生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几分之一。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生活画面,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2、“读一读、看一看”生活中用到分数的句子。

3、分数在我们生活当中到处都有,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的分数,下节课我们再来分享一下!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总结)。

1、要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平均分.

2、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

3、分数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意义。

4、折正方形、长方形纸的、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4—3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自由说出已知分数)。

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愿意)。

师:好,大家都同意,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纸片,折出它的1/2。

(动手折纸)。

师:谁愿意将你折的展示给大家看呢?

(两名拿有不同大小圆片的同学展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都正确的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从折出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活动一:拿水笔。

师:这儿有三盒水笔,你们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三人拿出的枝数不一样。

师: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师板书: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师:我们把水笔的总支数叫整体,将取出的1/2叫部分。(补充板书)。

师:水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不一样;水笔的总支数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一样。

师:假设共有10枝水笔,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

(集体回答)。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从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等。

四、教学计划。

(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1/。

2、1/。

3、3/。

4、2/。

5、4/7„„)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质疑: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1.活动一:拿铅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两盒铅笔,你们能分别拿出它们各自的1/2吗?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这盒中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2)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3)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质疑:这些图形的形状明明不相同,为什么它们的四分之一却是一样的呢?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

3.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再认识呢?

五、板书设计。

整体部分4。

634221。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借助图形明白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游戏导入。

用“掌声表示数”的游戏来引入,由老师来说问题,学生把答案拍出来。

课件出示场景: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老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掌声来表示?”

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得出“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半个”的结论。老师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出“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这个问题。接着引入新课,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例一:教学二分之一,认识四分之一。

在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块月饼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成两份呢?接着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大小一样的两块。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块是它的一半。也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点击课件:展示一个“平均分”和一个不平均分的月饼)。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块是它的多少?用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呢?(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

设计意图】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辅助学生思维,实现了教法中的由扶到放。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月饼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仔细观察,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发挥了远教资源的“主导”作用,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例二:折纸活动。

折一折:你能折出这张正方形纸的并给它涂上颜色吗?

展示学生各种折法后问:“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利用实物投影一一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利用投影来展示学生的成果,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3、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加以巩固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4、例3:大小比较。

(2)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谁吃得多”的讨论。

(3)出示比较、的大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就越少。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利用远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小猪小猴的可爱形象很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吃西瓜的图片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非常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了数学思考。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这样的练习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课堂总结。

从今天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看着课题,你觉得哪个字很特别呢?为什么要加个“再”?我们以前对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

(3/。

8、2/。

3、5/。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铅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三盒铅笔,你们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老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铅笔盒,认真地数着。

生a: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1/2是3枝。生b: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枝。生c: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1/2是4枝。师板书: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师:通过刚才拿铅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1、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本36页第6题)。

2、画一画: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四分之一,那你能猜测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画得图案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大家想知道老师的这幅图案是什么样的吗?(课本34页“画一画”)。

3、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本35页第二题)。

5、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分数相同,整体不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

倍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4篇)篇十四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掌握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方法。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认识几分之一、操作深化。

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例题1)。

老师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平均每人可以分得多少?追问:“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1/2)。

师:像1/2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做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

认识分数。

揭题: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师:这半个用1/2表示,那另外半个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书)。

2、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提问:1/2的分母是几?分子是几?

强调:现在你知道小明和小兰各分得多少蛋糕了吗?

3、操作理解,深入认识。(“试一试”)。

师:瞧!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折一折,并涂出这张纸的1/2吗?

学生活动。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这些折法都不同,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师: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4、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出示判断练习。

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小结:看来不管是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6、认识几分之一(“想想做做”第1题)。

7、“想想做做”第2题。

8、继续认识几分之一(“想想做做”第4题)。

你想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

(小组活动:表示出圆、长方形、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汇报:说说看你表示的是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每人向同组的小伙伴介绍自己表示的分数。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比较1/2和1/4。

师:瞧!老师这儿有两个相同大小的圆,能表示两个不同的分数吗?(涂色表示圆的1/2和1/4)。

师:仔细观察涂色部分!你能比较1/2和1/4哪个大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你们的比较结果是怎样的?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比出来的吗?

小结:可以根据两张圆纸片中涂色部分的大小来判断;也可以根据1/2和1/4的含义来思考,即“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2、出示第三个圆(1/8)。

请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样?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就越小。

4、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想想做做”3)。

请大家看屏幕,把一张纸条全部涂满颜色用1来表示。

随着电脑的演示,让学生猜猜看:现在涂色部分是这张纸条的几分之一?

观察一下从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小结:同样长的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5、“想想做做”第5题。

6、“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就会使自己越来越充满智慧!

师: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心得体会(精选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过程,并找到进步的方向。推荐以下心得体会范文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写作有所帮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直牵动着中

    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的检讨书(实用20篇)

    检讨书是我们对自身行为和做事方式进行反思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检讨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xx,这个学期已经

    公安民警个人工作报告(汇总20篇)

    工作报告的内容可以包括工作目标与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问题与困难、经验与教训、未来工作计划等。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工作报告实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定的

    质量管理的工作总结大全(18篇)

    月工作总结是每个月结束时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月工作总结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希望能提升大家的写作水平。时光荏苒,新年在即,20

    统计局度法治建设工作报告(通用19篇)

    每次写工作报告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梳理和整理相关的工作资料和数据,以确保报告的准确和可信度。请大家注意,下面展示的工作报告范本仅供参考,大家在撰写报告时

    度大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专业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我们背起行囊,和队友踏上征程,深入红色教育基

    财险入职培训心得(模板17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梳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和运用所学之处。培训中我改变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更加注重实践和动

    护士求职简历的自我评价大全(21篇)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做出更好的改进。下面是一些精彩的自我评价示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自己的评价。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但

    我得到了表场(通用17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鸡岭小学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方案(优质23篇)

    通过制定活动方案,我们可以明确活动的内容、参与人员和时间安排。最后,祝大家在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取得好的结果,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开学两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