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温柔雨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以下是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一个有机整体,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完善发展的基本脉络,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全面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最权威教材。这对于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对世界经济与人民生活带来的新影响、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权”“霸权”主义“新冷战”思维的新侵扰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提供了思想之旗、精神之魂、航向之舵、前行之力。下面,根据安排,我简要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通过近期的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我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是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补足精神之“钙”,疏浚思想之“源”。

一是通过学习,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是通过学习,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又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通过学习,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理论的整体把握,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搞清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远影响,搞清楚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搞清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搞清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书记强调,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他强调,“今天,仍有大量的各种考验,有时甚至会有生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党员干部能不能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经受住考验,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用行动回答的一个严肃问题。”

一方面,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在任何时候都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必须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另一方面,时刻保持政治警觉。前不久,省纪委监委通报了某纪检监察组原组长的案件,专门提到了他违反政治纪律,购买、阅读歪曲和攻击党的十八大组织路线、干部政策的书籍,并转发给他人等问题。

这一反面案例警示和警醒我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治监督也决非一日之功,在开展监督实践中,必须切实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问题导向,保持头脑清醒,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驻在单位党员干部“七个有之”、两面派、两面人等问题,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勇于同违反党的纪律、危害政治安全行为作斗争,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我体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知行合一中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把初心使命变为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的自觉行动。

一是锤炼担当的能力。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上较真较劲,严格自我要求,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高把握政策、监督检查、谈心谈话、线索处置、审查调查等监督工作的看家本领。

二是保持担当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监督是最难的,因为今天批评这个,明天批评那个,时间长了,自己也就犹豫了。杨晓渡书记也曾经说过,惩治一个老虎谁都不会反对,而监督天天红脸出汗,会得罪人,其实监督者自己心里也会为难。我体会,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有不怕的勇气、胆气和韧劲,不回避矛盾,不回避问题,迎难而上履行职责。既要坚持敢于碰硬、铁面监督,又要更加讲究政策,更加注意方法,确保监督取得良好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是擦亮担当的底色。我们是监督别人的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同时也在别人的监督之下,如果自身不正,作风不硬,别人自然会从心理上排斥我们,瞧不起我们,也必然会导致监督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强化自我监督,自觉接受监督,行使权力慎之又慎、自我约束严之又严,真正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做严格自律的标杆。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二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认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必须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一是夯实基础,在真学中体现政治态度。真学是基础,是前提,是头道工序。我们要深刻领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意义,可以说,第三卷与第一、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我们要积极参与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宣讲报告等各类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自觉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学出忠诚、学出觉悟、学出信仰、学出担当,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落地生根。

二是把握关键,在真懂中体现政治觉悟。真懂,不仅是懂字面、懂文义,更要懂根本、懂精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其中的关键词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生态文明、改革开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思想,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风格公号文秘稿子整理特点和作为大国领袖的风采。要重点学习全局性、大势性论述,重点学习与自己工作业务相关的论述,全面系统领会该书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带头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三是抓住核心,在真信中体现政治信仰。学而不懂不是真学,懂而不信不是真懂。伟大思想理论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真信就是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还要在灵魂深处敲响鼓,在思想深处起共鸣。我们要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身许党的忠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公号文秘稿子整理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党内政治监督,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四是坚持根本,在真用中体现政治担当。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懂、弄通是前提,用好、做实是根本。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干事创业新局面。要自觉把工作放在全县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压实责任,加强指导,强化督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要深入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完成决战脱贫攻坚硬任务;要妥善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下足保障改善民生硬功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教育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武装思想、提高站位、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最新教材,深刻认识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整体提升,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教育系统必须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培训,建立健全对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多层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培训体系。

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学习中,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贯通起来学,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联系起来学,同当前正在推进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学。坚持系统学习,学深悟透,深入理解和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精髓,抓住根本,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学用结合,将学习贯彻理论与推进教育现代化“施工图”结合起来,与解决教育改革重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新期待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治教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必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当前教育系统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在教育战线落地生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融入学校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思想认同。教育系统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牢牢把握扎根中国大地的原则要求、牢牢把握深化教育改革的方法路径、牢牢把握服务国家战略的育人导向,谋新图、育新机、开新局,齐心协力写好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推进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加强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教学科研任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体现了“中国之治”日益走向成熟和自信。伟大实践是我们党对重大挑战的有力应对,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民战“疫”既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又表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独特优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深刻领会其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深入掌握这一指导我们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论之源、思想之源、信仰之源,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新时代新思想的先行者、传承者、弘扬者。

坚持学深悟透,突出信仰忠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涉及报告、讲话、演讲、指示等92篇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哲理深刻,是指导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级党组织要将学习内容融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座谈交流等活动当中,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章节纳入党员教育培训重要内容,通过读书班、宣讲团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理论的坚定夯实信仰的坚定。

坚持秉刚执本,筑牢为民之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书中引用的内容,从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到文学名著、马列主义经典名篇,无不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到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坚持通读原文,悟透其中原理,准确把握精神实质、领会核心要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坚定前进方向、提升履职能力,筑牢为民情怀。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指导,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以学促干,强化使命担当。我们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挑战将接踵而至,面临的挑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才能迎难而上乘风破浪,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学习中汲取力量强化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基层具体工作相结合,在落实工作过程中要常学常新、反复研读、反复印证,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增强“干”的定力、“会”的本领、“实”的作风,以担当务实的作风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机”,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破解工作难题和推动工作进步的强大动力。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著作之一。

中华文化善于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进、与时俱进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先哲坚守儒学主体地位,但也认为应吸收佛、道中的某些理论观点以充实儒学。儒学正是由于以丰富多彩的众多文化为源头活水,与日俱进、与时俱进,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博采众长进而得到长足发展的。

“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习近平同志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应结合时代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突出人的实践智慧,并强调实践智慧必须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宋代以后儒学中“实践”概念广为运用,而实践和躬行连用甚多。明代的王阳明指出,智或知应当是良知,而良知必须知行合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经世致用”。中华思想文化史告诉我们,做人和做学问这二者应当统一,而且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因而,“经世致用”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信念、理想所表现出的高尚品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杰作,也是体现中华文化的范本,放射出灿烂的人文之光。书中的人文思想、人文情怀和人文理念,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是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古人云:“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以众人起事者,无不成也”……。即治国理政,首要宗旨必需“富民”,只有“富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戴,才会出现国强民富的大好局面。中央提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但现实还是有差距的,某些地方政府的执行者,在“理念”上有偏差,行动上未达到“一致”,群众不满意的事还时有发生,这就需要中央高度关注,以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视角的举措,加大督查落实的力度,“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以众人起事者,无不成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何以风靡全球?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一语道破天机:“它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著名社会学家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说:“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治国理政,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整套的可以用于建立持久秩序的思想体系。世界需要思想体系,以灵活应对各国和世界面临的挑战”。

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一篇文章《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党员干部要铭记“四颗心”,做好实心人。

铭记“保持对党的忠诚心”的教导,做永远红心向党的“向日葵”,不忘初心使命。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指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指针,以践行规划目标为方向,以服务时代发展为担当,在火热的实践、不懈的拼搏、顽强的奋斗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和自豪感,这就是“向日葵”式的好干部。

铭记“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的教导,做懂得惜时感恩的“勤务员”,增强服务意识。像雷锋那样做人民的“勤务员”,热爱人民,懂得感恩,惜时奋进,爱憎分明,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奋不顾身,不怕困难,言行一致,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改革,这就是志愿服务精神、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攻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体现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感党的恩,感人民恩,感师长恩,感组织恩,感社会恩,是我们服务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铭记“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的教导,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千里马”,奉献青春智慧。无论攻克哪座高山,山高人为峰;无论横渡哪个海洋,理想信念是前进的风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事业,付出青春智慧是成功的前提。党员干部过硬的作风、高强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淬炼中来,从进取中来,从积累中来,从团结中来,从奉献中来。“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有比人更高的山。”要做奔腾于草原的骏马日行千里不停蹄,要做翱翔于天空的雄鹰搏击云端不歇翅,要做冲击于江河的船只配合纤夫不松桨。

铭记“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的教导,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永葆清正廉洁。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好、处事作风好、道德觉悟高、文明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自觉意识强,对纪律规矩和法律制度的敬畏、尊重、参悟和遵守是必要的保障。必须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这是我们干部永葆清正廉洁的最好态度、最佳方法和最美风景。

年轻干部也好,年长干部也好,都要铭记“四心”教导,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做实干家、实心人、实在人,始终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在时代的挑战和考验中谱写忠诚、感恩、进取、奋斗、奉献和廉洁的壮美篇章。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六

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瞻前顾后、继往开来,旨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的著作。

阅读这部著作,可以有远近两个方面的重要收获。就近处看,这是一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最系统、最宏富的著作。全书十八个部分,涉及到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事事物物,论述切近经验,论旨高屋建瓴。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何谓中特色的社会主义,何以实现中国梦,怎么深化改革,如何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生态文明,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周边外交和谐、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并且对人们理解执政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执政党执政水平、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极有助益。

从远处看,这是一部言近旨远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不单对人们理解当代中国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对人们站在百年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独立向富强发展、从富强向文明跃升的历史进程,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艰难曲折、蜿蜒向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相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与屈辱的近代历史中,一直努力奋进,从来不曾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而历经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中华民族摸索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从而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是在中华民族这一历史飞跃中,展现出从独立富强向民主文明跃迁的亮丽景观。

诚然,这一伟大的变迁,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政治保障。除开这一政治保障机制,中华民族顽强追求现代目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尽力建构现代国家,也为世人所称道。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孙中山、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的目标,挣脱了列强瓜分和奴役中国的悲壮命运。邓小平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民族富强的道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向富裕先进的跃升。这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地缘广袤、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的大国,呈现给世人的壮观历史场景。

现代国家的独立富强,是国家足以完整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条件。一个积弱积贫的国度,是不足以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获得平等的国家地位的。但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并不见得就是获得人们尊重的大国强国。因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民主文明程度,构成为一个国家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赢得世人尊重的决定性理由。中国的经济实力,无疑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尽管国家的富强之路前路漫漫,但富强之途,已经鲜明呈现。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已经落到创新现代文明,为现代文明有所贡献上面。正是对这一任务的阐释,构成习近平总书记铺展中国历史百年画卷的醒目笔触。

追忆中国艰难困苦的漫长历史,是习总书记刻画中国梦的历史出发点。这当然不是中华民族要嫉恨什么的表现,而是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经验的珍视。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期领先世界。从发展的波峰跌入波谷,中华民族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但民族脊梁的挺立,使中华民族终于在自己的艰苦奋斗中走出了一条重新崛起之路,给世人展示了一条古老民族复兴的独特魅力。而中华民族发展的远大前程,业已呈现出中国梦的强大感召力。

中国梦,是习总书记鼓舞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正在呈现它丰富的内涵,展示它引领中国发展的能量。中国梦,是现代梦、富强梦、民主梦、文明梦。在这一有力号召和有效整合国家与国际正能量的命题中,正正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生机、厚德载物的德性精神和温润敦厚的人类情怀。由此向人们表明,一种旨在落定在现代平台上的中华文明,已然浮现。

百年中国,方始复兴。这是人民的成就、人民的复兴、人民的胜利。在中国的不断崛起和持续发展中,人民既是牵引历史潮流的动力,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引擎,更是引导国家规范发展的强大推力。人民是国家权力的赋权者、也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行动者、更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这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根本的政治原则。习总书记强调的权为民所赋,从根本上凸显了现代国家的人民主权原则。这条原则,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群众路线。只不过,群众路线在现代中国走上治理现代化道路的时候,已经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那就是执政党务必确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务必认识清楚,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中国现代建国必须坚守的基本政治准则,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理解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核心命题。这无疑表明,习总书记对现代政治具有十分精准的理解、把握与阐释。

在人民主权原则之下,一切现代政治与现代国家的建构理念渐次浮现:国家必须以人民主权原则为指引,建构依法治国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如果说现代国家的治理体系,在体系结构的经济层面上必须是开放的经济体系、能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都用好,从而将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功能各得其宜地加以发挥的话,那么,在国家权力的行使上,则必须落定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平台上。这既是所有现代国家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更是百年中国努力复兴的宝贵经验。展现现代国家的中国轮廓,正是习总书记这部著作的核心论旨。

习总书记对法治中国的论述,完全切中治国理政的现代首要原则。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首要原则,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宪治国,说的是权为民所赋依宪执政,说的是权为民所用。两者落定的是国家权力的****与功用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恰恰是划分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界限的分水岭。依宪治国,不是一种政治地治国的状态,即不是一种按照政党、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意志治国的状态,而是按照宪法的规定法治地治国的情形。这就让中国免除了千年人治的窘迫,走上了现代法治的轨道。习总书记为此刻画了三条重要线索:一是高度肯定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中心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二是宪法的生命,在于贯穿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要将治国理政落实为依法治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就为中国完全坐实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平台上,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围绕这一目标,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真正促使中国作别人治传统,步入法治轨道,建成现代国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共79篇,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下面谈谈我学习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认为学习本书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习习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理论创新成果;另一个是学习习总书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含四个重大主题,分别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是指一个导向和五大思维。

理论创新成果。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体和主线。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掌握四个方面内容: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总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就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在任务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主张。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我国未来更高奋斗目标的政治动员和大众化表达,号召大家要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首先,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历时合理性。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其次,中国梦体现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内涵的辩证统一。宏观层面,中国梦体现了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辩证统一,中观层面体现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辩证统一,基本内涵是国富民强,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微观层面,体现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的辩证统一。最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

(三)、全面深化改革。

体现了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坚持十个手指弹钢琴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要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逻辑关系和思想方法:顶层设计,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逻辑关系,要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坚持整体推进,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思想方法,要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的执行力。

(四)、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我们要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一个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具体体现在他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二)、五大思维。

历史思维:尊重历史过程、历史逻辑、历史必然性和历时合理性,把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注重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及内在逻辑;既注重实事求是,又注重历史地看问题。辩证思维:注重矛盾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注重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在注重矛盾双方对立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统一,统一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对立;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战略思维:对根本新、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的思维方式,强调时间维度上的长远考虑,跳出局部从全局看局部,跳出部分从整体看部分。创新思维:对事物做全新思考,对结构做全新调整,对活动做全新谋划,努力寻求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系统思维:整体看问题的思维。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让我在宏观理论方面有了更高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个人信念。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应进一步探索将宏观理论应用到微观的生产实际中,比如,如何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想这不是光靠几个人或是一群人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实际上,坚守好自己的岗位,踏实的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为这一最终目标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应用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理论服务于人,指导行动,比如,处理问题要带着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不能只着眼于一个问题的改善(例如为了改善覆盖就简单的提高功率),而是要通盘考虑,通过辩证的思维,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看待问题。

今天,在总支安排下,我与各位同志分享一下自己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体会。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学习的意义;2、怎么来学;3、怎么去做。不妥之处,欢迎同志们提出批评。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了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了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举国上下乃至全世界都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潮。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教育系统要想解决“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加强学习,我们的教育工作指向明、方向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是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92篇,全书分19个专题。中心学校同志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在本学期内准备学完所有19个专题,在每周例会上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前有安排,学习时每人带学一节,并安排2至3人对指定的章节谈学习体会,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进行思考就会有收获,学习并能应用那就有了成效。教育系统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我认为应该这样去做:

1.在“立德树人、五香并育”工作中,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好,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立德树人就是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五香并育就是解决培养什么、怎样培养的问题。培养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的进步是潜移默化的,我们把这项工作拎在手上,记在心中,做在实处,相信一定会花香满园。

书记项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在2020年《书香最致远,经典砺初心》书记项目中,不仅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还要学习其他的红色经典、优秀经典传统文化、理论专著,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内涵,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2.善待每一位家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长的年龄层次,文化差异都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一,当他们提出了质疑时,我们应该理解,我们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论你是不是班主任,是不是班子成员,都应该耐心暖心的解释,不能拒人千里,漠然冷视甚至一推了之,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我们要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3.我是怎么做的。学习是加强理论建设,统一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在我分管的工作中,始终把搞好服务放在第一位,这几年财务、劳资政策变化让人应接不暇,我都加强学习,积极宣传相关政策,细心测算调资、一次性奖励、绩效工资、乡镇补贴标准,按时报批按时发放,该享有的政策应享尽享。退休同志工资现在归养老中心发放,但我仍然积极宣传解释调资政策及工资发放变化政策,让老同志老有所乐,让他们感受到曾经工作过单位的温暖。

最后,借用保尔·柯察金的话作为本次结束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学理论强实践立创新,做最好的自己。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15日至2020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共79篇,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下面谈谈我学习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认为学习本书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习习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理论创新成果;另一个是学习习总书记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含四个重大主题,分别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是指“一个导向”和“五大思维”。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体和主线。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掌握四个方面内容: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总依据,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就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任务,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在任务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主张。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我国未来更高奋斗目标的政治动员和大众化表达,号召大家要“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首先,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历时合理性。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其次,中国梦体现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内涵的辩证统一。宏观层面,中国梦体现了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辩证统一,中观层面体现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辩证统一,基本内涵是国富民强,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微观层面,体现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的辩证统一。最后,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

(三)、全面深化改革。

体现了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坚持“十个手指弹钢琴”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要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逻辑关系和思想方法:顶层设计,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逻辑关系,要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坚持整体推进,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思想方法,要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提高操作能力的执行力。

(四)、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我们要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一)、一个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具体体现在他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二)、五大思维。

历史思维:尊重历史过程、历史逻辑、历史必然性和历时合理性,把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注重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进程及内在逻辑;既注重实事求是,又注重历史地看问题。辩证思维:注重矛盾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注重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在注重矛盾双方对立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统一,统一的时候不忽视二者的对立;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战略思维:对根本新、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的思维方式,强调时间维度上的长远考虑,跳出局部从全局看局部,跳出部分从整体看部分。创新思维:对事物做全新思考,对结构做全新调整,对活动做全新谋划,努力寻求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系统思维:整体看问题的思维。

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让我在宏观理论方面有了更高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个人信念。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应进一步探索将宏观理论应用到微观的生产实际中,比如,如何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想这不是光靠几个人或是一群人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实际上,坚守好自己的岗位,踏实的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为这一最终目标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应用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理论服务于人,指导行动,比如,处理问题要带着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不能只着眼于一个问题的改善(例如为了改善覆盖就简单的提高功率),而是要通盘考虑,通过辩证的思维,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看待问题。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八

10月15日晚,江苏省委党校3个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首次共同举行学员论坛。本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交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容,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研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努力推动美丽江苏建设。学员论坛由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李宗尧教授主持,第2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第10期中青年干部二班和第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三班全体学员参加论坛。

中青一班学员代表邓国新以《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江苏》为题,为大家分享了徐州市贾汪区实现绿色转型的案例。贾汪曾是“百年煤城”,持续逾百年的高强度开采,使得贾汪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百姓生活、社会稳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人民群众求变、求绿、求富的愿望空前强烈。为此,贾汪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下大力气实施生态修复再造工程,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郑国新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百姓生活三个方面的历史性巨变,展示了贾汪区绿色转型的显著成效;从推进生态转型、产业转型、社会转型三个方向,介绍了贾汪区绿色转型的主要做法;从解决好往哪转怎样转、为了谁依靠谁、如何破如何立三个问题,与大家分享了贾汪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启示。

中青二班学员代表田峥嵘以《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任务全力谱写“美丽江苏”新篇章》为题,从长江大保护的视角,展示了江苏各地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坚定决心和工作成效。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其流经区域不仅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同时还是我国的战略水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长江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意义重大。田峥嵘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战略布局和重大制度安排三个纬度,诠释了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国之大者”;从长江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严峻态势,分析了长江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整治污染企业、提升水环境质量、整治岸线环境、推进生态修复、做好禁渔禁钓等方面,介绍了南京市栖霞区落实长江大保护任务的经验做法;从环保督察问责与地方自觉转型、上下游协作联管及生态补偿、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深入研讨如何进一步实施长江大保护的对策措施。

李宗尧教授在点评中认为,两位学员能够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神实质,特别是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发言生动精彩、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向大家展示了地方党委政府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论、高质量建设美丽江苏所取得的成果。贾汪区的”绿色转型“和栖霞区的”长江大保护“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苏大地生动实践的缩影,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更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为全省各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九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中,习近平同志就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了一系列阐述,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习近平同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写道,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现在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改革开放,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如果离开了群众,即使再能耐的领导者,也难以把领导工作做好,甚至犯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么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真正懂得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我们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道理很明白,因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重要保证。在我们党的奋斗征途中,作出正确的抉择要走群众路线,选好人、用好人要走群众路线,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要走群众路线。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走群众路线,离开了群众,我们就寸步难行。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不能忘记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习近平在书中写道,如果忽视了这一条,“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

习近平同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告诫全党: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安如泰山、坚如磐石,才能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时刻想着群众,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入分配问题、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保险问题等等。对此,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努力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要时时刻刻、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抓紧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党中央要求全党做好群众工作,而且要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下工厂、跑农村、去社区,深入基层、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习近平同志多次外出调研,与干部群众座谈,共商发展大计。他在兰州调研时,深入菜场,边走边看,听得仔细、问得详细。群众称赞习总书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在北京市调研时,深入社区、走进胡同,察看危房、嘘寒问暖。他在河北调研时,轻车简从,调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与农民亲切交谈,真像一家人。习近平同志为全党同志作出了榜样。

能否正确掌好权、用好权也关系到能否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习近平同志严肃地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地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从一些地方的经验看,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正确行使权力的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项工作做好了,广大干部就会从思想上提高为民用权的认识,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二是要建章立制。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群众工作中的教育引导机制等。同时,认真抓好制度机制的贯彻落实,防止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认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必须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一是夯实基础,在真学中体现政治态度。真学是基础,是前提,是头道工序。我们要深刻领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意义,可以说,第三卷与第一、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我们要积极参与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宣讲报告等各类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自觉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学出忠诚、学出觉悟、学出信仰、学出担当,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落地生根。

二是把握关键,在真懂中体现政治觉悟。真懂,不仅是懂字面、懂文义,更要懂根本、懂精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其中的关键词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生态文明、改革开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思想,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风格公号文秘稿子整理特点和作为大国领袖的风采。要重点学习全局性、大势性论述,重点学习与自己工作业务相关的论述,全面系统领会该书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带头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三是抓住核心,在真信中体现政治信仰。学而不懂不是真学,懂而不信不是真懂。伟大思想理论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真信就是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还要在灵魂深处敲响鼓,在思想深处起共鸣。我们要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身许党的忠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公号文秘稿子整理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党内政治监督,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四是坚持根本,在真用中体现政治担当。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懂、弄通是前提,用好、做实是根本。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干事创业新局面。要自觉把工作放在全县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压实责任,加强指导,强化督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要深入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完成决战脱贫攻坚硬任务;要妥善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下足保障改善民生硬功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论之源、思想之源、信仰之源,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新时代新思想的先行者、传承者、弘扬者。

坚持学深悟透,突出信仰忠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涉及报告、讲话、演讲、指示等92篇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哲理深刻,是指导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级党组织要将学习内容融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座谈交流等活动当中,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章节纳入党员教育培训重要内容,通过读书班、宣讲团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理论的坚定夯实信仰的坚定。

坚持秉刚执本,筑牢为民之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书中引用的内容,从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到文学名著、马列主义经典名篇,无不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到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坚持通读原文,悟透其中原理,准确把握精神实质、领会核心要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坚定前进方向、提升履职能力,筑牢为民情怀。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指导,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以学促干,强化使命担当。我们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挑战将接踵而至,面临的挑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才能迎难而上乘风破浪,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学习中汲取力量强化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基层具体工作相结合,在落实工作过程中要常学常新、反复研读、反复印证,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增强“干”的定力、“会”的本领、“实”的作风,以担当务实的作风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机”,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破解工作难题和推动工作进步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教育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武装思想、提高站位、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最新教材,深刻认识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整体提升,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教育系统必须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培训,建立健全对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多层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培训体系。

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学习中,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贯通起来学,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联系起来学,同当前正在推进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学。坚持系统学习,学深悟透,深入理解和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精髓,抓住根本,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学用结合,将学习贯彻理论与推进教育现代化“施工图”结合起来,与解决教育改革重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新期待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治教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必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当前教育系统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在教育战线落地生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融入学校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思想认同。教育系统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牢牢把握扎根中国大地的原则要求、牢牢把握深化教育改革的方法路径、牢牢把握服务国家战略的育人导向,谋新图、育新机、开新局,齐心协力写好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推进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加强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教学科研任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体现了“中国之治”日益走向成熟和自信。伟大实践是我们党对重大挑战的有力应对,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民战“疫”既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又表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独特优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深刻领会其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深入掌握这一指导我们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前两卷一脉相承,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为党员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宝典”“鲜活教材”“营养套餐”。下面,我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谈谈自己在机关党建工作方面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使命任务和重点工作举措,科学回答了机关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掌握着“印把子”“笔杆子”“刀把子”“钱袋子”“官帽子”,都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无论是党委工作部门,还是政府工作部门,或是群团组织,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都不是单纯的业务机关,任何时候讲政治都是第一位的要求。特别是县直机关作为全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排头兵”,必须始终牢记,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不行的。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在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的差距和不足,始终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穿机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全过程,深入思考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始终让党的旗帜在机关高高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淡化;二是党的领导弱化;三是党建工作虚化;四是责任落实软化,并深刻指出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灯下黑”。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总书记指出的这些问题在我县也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有的对机关政治属性认识不到位,专注业务、忽视党建,党建和业务“两张皮”;有的对机关党建抓什么、怎么抓搞不公号文秘稿子整理清楚,找不到结合点;有的组织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三会一课”形式化;有的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对党建工作多是号召式、要求式的安排部署,把党建责任推给机关党委,自己当“甩手掌柜”,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县机关党的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下一步,既要坚持和完善好的做法,也要瞄准问题去、奔着问题改,敢于攻难克艰,积极探索创新,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发力,推动我县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作为县委书记,虽然一直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但是离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里,我也做深刻检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树立“抓机关党建是本职、不抓机关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机关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切实履行好党建的公号文秘稿子整理第一责任人责任。全县各部门党组(党委)要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把责任扛在肩上,健全定期研究机关党建的工作机制,每年在本部门一定范围内通报抓机关党建工作情况并接受评议,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要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统筹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总之,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举全县之力,不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今天,在总支安排下,我与各位同志分享一下自己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体会。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学习的意义;2、怎么来学;3、怎么去做。不妥之处,欢迎同志们提出批评。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了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了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举国上下乃至全世界都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潮。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教育系统要想解决“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加强学习,我们的教育工作指向明、方向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是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92篇,全书分19个专题。中心学校同志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在本学期内准备学完所有19个专题,在每周例会上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前有安排,学习时每人带学一节,并安排2至3人对指定的章节谈学习体会,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进行思考就会有收获,学习并能应用那就有了成效。教育系统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我认为应该这样去做:

1.在“立德树人、五香并育”工作中,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好,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立德树人就是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五香并育就是解决培养什么、怎样培养的问题。培养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的进步是潜移默化的,我们把这项工作拎在手上,记在心中,做在实处,相信一定会花香满园。

书记项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在2020年《书香最致远,经典砺初心》书记项目中,不仅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还要学习其他的红色经典、优秀经典传统文化、理论专著,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内涵,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2.善待每一位家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长的年龄层次,文化差异都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一,当他们提出了质疑时,我们应该理解,我们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论你是不是班主任,是不是班子成员,都应该耐心暖心的解释,不能拒人千里,漠然冷视甚至一推了之,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我们要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3.我是怎么做的。学习是加强理论建设,统一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在我分管的工作中,始终把搞好服务放在第一位,这几年财务、劳资政策变化让人应接不暇,我都加强学习,积极宣传相关政策,细心测算调资、一次性奖励、绩效工资、乡镇补贴标准,按时报批按时发放,该享有的政策应享尽享。退休同志工资现在归养老中心发放,但我仍然积极宣传解释调资政策及工资发放变化政策,让老同志老有所乐,让他们感受到曾经工作过单位的温暖。

最后,借用保尔·柯察金的话作为本次结束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学理论强实践立创新,做最好的自己。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十一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的19个专题,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认识论又是价值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方法论体系。

人民至上的立场价值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全书始终贯穿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充分彰显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坚定的人民立场。

实事求是的辩证认识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全书始终贯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事求是态度,充分体现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态度以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观察世界、判断形势、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全书始终贯穿着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生动体现了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论。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在我们党的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工作路线。全书始终贯穿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充分体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前两卷一脉相承,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为党员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宝典”“鲜活教材”“营养套餐”。下面,我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谈谈自己在机关党建工作方面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使命任务和重点工作举措,科学回答了机关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掌握着“印把子”“笔杆子”“刀把子”“钱袋子”“官帽子”,都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无论是党委工作部门,还是政府工作部门,或是群团组织,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都不是单纯的业务机关,任何时候讲政治都是第一位的要求。特别是县直机关作为全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排头兵”,必须始终牢记,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只顾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是不行的。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在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的差距和不足,始终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穿机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全过程,深入思考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始终让党的旗帜在机关高高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淡化;二是党的领导弱化;三是党建工作虚化;四是责任落实软化,并深刻指出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灯下黑”。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总书记指出的这些问题在我县也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有的对机关政治属性认识不到位,专注业务、忽视党建,党建和业务“两张皮”;有的对机关党建抓什么、怎么抓搞不公号文秘稿子整理清楚,找不到结合点;有的组织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三会一课”形式化;有的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对党建工作多是号召式、要求式的安排部署,把党建责任推给机关党委,自己当“甩手掌柜”,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县机关党的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下一步,既要坚持和完善好的做法,也要瞄准问题去、奔着问题改,敢于攻难克艰,积极探索创新,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发力,推动我县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作为县委书记,虽然一直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但是离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里,我也做深刻检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树立“抓机关党建是本职、不抓机关党建是失职、抓不好机关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切实履行好党建的公号文秘稿子整理第一责任人责任。全县各部门党组(党委)要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把责任扛在肩上,健全定期研究机关党建的工作机制,每年在本部门一定范围内通报抓机关党建工作情况并接受评议,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要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统筹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总之,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举全县之力,不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教育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武装思想、提高站位、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最新教材,深刻认识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战线。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整体提升,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教育系统必须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培训,建立健全对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多层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培训体系。

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学习中,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贯通起来学,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联系起来学,同当前正在推进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学。坚持系统学习,学深悟透,深入理解和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精髓,抓住根本,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学用结合,将学习贯彻理论与推进教育现代化“施工图”结合起来,与解决教育改革重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新期待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治教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必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当前教育系统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在教育战线落地生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融入学校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思想认同。教育系统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牢牢把握扎根中国大地的原则要求、牢牢把握深化教育改革的方法路径、牢牢把握服务国家战略的育人导向,谋新图、育新机、开新局,齐心协力写好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推进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加强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教学科研任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体现了“中国之治”日益走向成熟和自信。伟大实践是我们党对重大挑战的有力应对,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民战“疫”既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又表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独特优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深刻领会其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深入掌握这一指导我们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

系统把握和自觉运用全书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判断形势,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坚定理想信念,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只要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能够深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漫长历史过程,也就能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逻辑和历史的必然性,也就能够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系统把握和自觉运用全书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学懂了这一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就能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和把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通过深入学习和自觉运用,我们就能够深刻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深刻道理,就能够深入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没有完全消亡,为什么社会主义还会出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那样的曲折,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预见的共产主义还需要经过很长的历史发展才能实现,也就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系统把握和自觉运用全书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要坚持唯物史观,以发展的观点观察世界、看待历史;就要铭记历史、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历史、掌握历史思维方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这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和创造性运用,为我们正确观察历史、知古鉴今提供了科学方法和基本遵循。我们只要深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能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就能深刻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智慧的结晶,也就能深刻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认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必须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一是夯实基础,在真学中体现政治态度。真学是基础,是前提,是头道工序。我们要深刻领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意义,可以说,第三卷与第一、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我们要积极参与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宣讲报告等各类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自觉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学出忠诚、学出觉悟、学出信仰、学出担当,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落地生根。

二是把握关键,在真懂中体现政治觉悟。真懂,不仅是懂字面、懂文义,更要懂根本、懂精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其中的关键词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生态文明、改革开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思想,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风格公号文秘稿子整理特点和作为大国领袖的风采。要重点学习全局性、大势性论述,重点学习与自己工作业务相关的论述,全面系统领会该书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带头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三是抓住核心,在真信中体现政治信仰。学而不懂不是真学,懂而不信不是真懂。伟大思想理论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真信就是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还要在灵魂深处敲响鼓,在思想深处起共鸣。我们要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身许党的忠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公号文秘稿子整理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加强党内政治监督,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四是坚持根本,在真用中体现政治担当。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懂、弄通是前提,用好、做实是根本。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干事创业新局面。要自觉把工作放在全县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压实责任,加强指导,强化督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要深入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完成决战脱贫攻坚硬任务;要妥善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下足保障改善民生硬功夫。

根据省局文件精神,我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十一,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阶段,通过学校的思政课,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与老师的德育教育分不开。因此,思政课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老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其次,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再次,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然后,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最后,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最重要的是,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学校思政课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在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学校思政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广大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而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理论之源、思想之源、信仰之源,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新时代新思想的先行者、传承者、弘扬者。

坚持学深悟透,突出信仰忠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涉及报告、讲话、演讲、指示等92篇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哲理深刻,是指导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级党组织要将学习内容融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座谈交流等活动当中,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章节纳入党员教育培训重要内容,通过读书班、宣讲团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理论的坚定夯实信仰的坚定。

坚持秉刚执本,筑牢为民之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书中引用的内容,从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到文学名著、马列主义经典名篇,无不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到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坚持通读原文,悟透其中原理,准确把握精神实质、领会核心要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坚定前进方向、提升履职能力,筑牢为民情怀。坚持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指导,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以学促干,强化使命担当。我们的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挑战将接踵而至,面临的挑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练就过硬本领,才能迎难而上乘风破浪,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学习中汲取力量强化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基层具体工作相结合,在落实工作过程中要常学常新、反复研读、反复印证,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增强“干”的定力、“会”的本领、“实”的作风,以担当务实的作风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机”,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破解工作难题和推动工作进步的强大动力。

今天,在总支安排下,我与各位同志分享一下自己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体会。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学习的意义;2、怎么来学;3、怎么去做。不妥之处,欢迎同志们提出批评。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了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了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举国上下乃至全世界都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潮。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教育系统要想解决“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加强学习,我们的教育工作指向明、方向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是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92篇,全书分19个专题。中心学校同志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在本学期内准备学完所有19个专题,在每周例会上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前有安排,学习时每人带学一节,并安排2至3人对指定的章节谈学习体会,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进行思考就会有收获,学习并能应用那就有了成效。教育系统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我认为应该这样去做:

1.在“立德树人、五香并育”工作中,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好,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立德树人就是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五香并育就是解决培养什么、怎样培养的问题。培养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的进步是潜移默化的,我们把这项工作拎在手上,记在心中,做在实处,相信一定会花香满园。

书记项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在2020年《书香最致远,经典砺初心》书记项目中,不仅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还要学习其他的红色经典、优秀经典传统文化、理论专著,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内涵,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2.善待每一位家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长的年龄层次,文化差异都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一,当他们提出了质疑时,我们应该理解,我们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论你是不是班主任,是不是班子成员,都应该耐心暖心的解释,不能拒人千里,漠然冷视甚至一推了之,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我们要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3.我是怎么做的。学习是加强理论建设,统一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在我分管的工作中,始终把搞好服务放在第一位,这几年财务、劳资政策变化让人应接不暇,我都加强学习,积极宣传相关政策,细心测算调资、一次性奖励、绩效工资、乡镇补贴标准,按时报批按时发放,该享有的政策应享尽享。退休同志工资现在归养老中心发放,但我仍然积极宣传解释调资政策及工资发放变化政策,让老同志老有所乐,让他们感受到曾经工作过单位的温暖。

最后,借用保尔·柯察金的话作为本次结束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学理论强实践立创新,做最好的自己。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通篇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理论集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宗旨意识的实践总结,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系统辩证地认识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用系统思维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智慧。

二、通篇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人民为中心”为统领,集治国与理政、目的与路径、任务与方法为一炉,充分彰显了为民治国、为民理政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与执政为民的高度统一。学深学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最直接、最管用的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公仆的深厚情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在倾听人民呼声中提高思想觉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治国的使命担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努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要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着力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投入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0月15日晚,江苏省委党校3个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首次共同举行学员论坛。本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交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容,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研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努力推动美丽江苏建设。学员论坛由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李宗尧教授主持,第2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第10期中青年干部二班和第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三班全体学员参加论坛。

中青一班学员代表邓国新以《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江苏》为题,为大家分享了徐州市贾汪区实现绿色转型的案例。贾汪曾是“百年煤城”,持续逾百年的高强度开采,使得贾汪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百姓生活、社会稳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人民群众求变、求绿、求富的愿望空前强烈。为此,贾汪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下大力气实施生态修复再造工程,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郑国新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百姓生活三个方面的历史性巨变,展示了贾汪区绿色转型的显著成效;从推进生态转型、产业转型、社会转型三个方向,介绍了贾汪区绿色转型的主要做法;从解决好往哪转怎样转、为了谁依靠谁、如何破如何立三个问题,与大家分享了贾汪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启示。

中青二班学员代表田峥嵘以《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任务全力谱写“美丽江苏”新篇章》为题,从长江大保护的视角,展示了江苏各地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坚定决心和工作成效。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其流经区域不仅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同时还是我国的战略水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长江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意义重大。田峥嵘从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战略布局和重大制度安排三个纬度,诠释了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国之大者”;从长江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严峻态势,分析了长江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整治污染企业、提升水环境质量、整治岸线环境、推进生态修复、做好禁渔禁钓等方面,介绍了南京市栖霞区落实长江大保护任务的经验做法;从环保督察问责与地方自觉转型、上下游协作联管及生态补偿、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深入研讨如何进一步实施长江大保护的对策措施。

李宗尧教授在点评中认为,两位学员能够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精神实质,特别是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发言生动精彩、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向大家展示了地方党委政府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论、高质量建设美丽江苏所取得的成果。贾汪区的”绿色转型“和栖霞区的”长江大保护“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苏大地生动实践的缩影,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更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为全省各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十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该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8月18日至9月29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等共99篇,分为17个专题,该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古今中外,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理性的辩证思维和务实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我简单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是要学懂弄通,筑牢理想信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开篇是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坚定理想信念,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内在地蕴含了共产党人所固有的精神追求、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才练就了钢筋铁骨,才能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才能抵御名和利的诱惑,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坚定前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就要通过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固牢信仰之根,坚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二是要学以致用,提升工作本领。精心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愈加深刻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始终坚持贯彻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间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熟练掌握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谋划、决策和推进工作,对全面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谋划好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求实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自身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把学习的效果体现在履职尽责上、作用于工作中,与其他同事共同努力,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学有所畏,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五部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第四篇内容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工厂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把习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在党纪国法面前始终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敬畏心态,做遵纪守法模范,同时必须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更要在履职中敢于担当,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十三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与盛衰兴亡的生动记录。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习近平同志许多重要讲话都体现了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在论述反腐败斗争时,习近平同志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关于历史,习近平同志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加强对我们党在江西革命斗争史的学习,不断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提高历史文化修养,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追求,认真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认真学习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知难而进、百折不回、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努力增强历史文化底蕴,不断开阔眼界和胸襟。树立历史眼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无论是想问题、做决策,都要强化历史眼光、历史意识,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自觉按照历史的规律不断前进。增强历史使命,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从辉煌、衰败到复兴的艰难历程,自觉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只争朝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习领会恢弘战略思维。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中的战略思维,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从全局角度看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善于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内大势。二是强调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三是强调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央政治局是一个整体,每位同志都要从做好整体工作出发,找准本职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增强工作合力,做到全党一盘棋、全国一盘棋。我们党需要有一批“踱方步”的人。所谓“踱方步”,就是从战略上思考党、国家和民族事业。

随着国际国内联系日益紧密,各行各业相互关联不断加深,许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拓宽眼界和视野,善于把各种问题放到更高、更宽、更远的空间中去分析,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以地方工作的进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集中精力研究重大问题,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善于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努力从战略上把握发展走向,从战略上破解发展难题。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多做利于长远的基础工作,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各项事业抓好抓实。

学习领会严密辩证思维。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矛盾双方既是对立的,也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两点论”,分析问题一分为二,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关于经济形势,他强调,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是健康的前提下,我们决不能低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是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总需求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上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有所加剧。关于经济增长,他强调,经济增速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关于改革方法,他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凸显期,情况千变万化,形势纷繁复杂。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对任何事情都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剖析,既看到好的一方面,又看到不利的一面,提高辩证分析能力。始终坚持“两点论”,保持战略清醒,对任何形势都要进行客观的判断,既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看到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既不为一时的困难所迷惑,也不为一时的成绩所迷失,努力保持冷静的头脑。始终坚持“重点论”,增强战略定力,既善于全面思考,又善于突出重点,不管东西南北风,扭住目标不放松,不被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迷惑所扰,坚定不移地接力干、往前走。始终坚持“转化论”,坚定战略方向,正确把握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对那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做到提前应对、趋利避害,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

学习领会清醒底线思维。

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高明的领导者,善于找到短板,守住底线,防患未然。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谈到作风时,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在谈到干部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谈到经济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在谈到民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浮现。直面挑战,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也需要管控风险、防守底线。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把各种可能的因素想深、想细,既积极防范,更要积极转化,争取赢得最好的局面。守住为人做官的底线,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把清正廉洁、反对“四风”作为从政的底线要求。同时,要像爱护江西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一样,努力建设好、维护好江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提升综合实力。更加坚决地推动发展升级,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守住民生工作的底线,着力解决棚户区和土坯房改造、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守住生态安全的底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绝不能为一时发展而污染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土壤和空气,努力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大力推进平安江西、法治江西、和谐江西建设,在抓发展的同时切实抓稳定、保平安、促和谐。

中央要求,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的能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改造主观世界,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善于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善于从矛盾转化中把握规律,善于从形势研判中发现风险,做到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共产党人良好的作风和过硬的本领,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十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就通篇贯穿了这一战略思想,使党的理论成果更加丰富、更加系统,党的自身建设更加系统完备。近日,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体会至深,感同身受,作为海信支行的兼职纪检监察员,更应该用高标准、高要求来鞭策自己。读了本书后我有以下感想: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以理想信念为灵魂支柱,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应当时刻警惕理想信念出问题导致全身“缺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始终坚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追求。

二是强化监督问责。作为纪检监察员,要认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中找准职责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认真查处,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工作中注重“四种形态”的运用,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谈心、谈话、函询等方法,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对轻微违纪的,给予党纪轻处分或组织调整;严重违反党纪的,给予重处分或重大职务调整;严重违纪并涉嫌违法的,给予党纪处分并移送司法。对违反员工违规处理办法的,严格按照行规处理。

三是强化纪律规矩。作为纪检监察员,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把纪律挺在前面,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旗帜鲜明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习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我们要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文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思践悟,把握内涵,准确理解新时代、新风尚、新作为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保持与纪检监察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一致。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当下全党同志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功,更是提升我们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助力加油和及时充电,我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把学习的收获运用好、转化好,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能力境界,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十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崭新局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用5个专题的篇幅收录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20多篇重要讲话、谈话,清晰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与脉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外交战线的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提供了一部很好的教材。

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闪耀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光芒,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是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工作的行动指南。

宽广深邃的历史视野。习近平同志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锐利目光,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我国历史方位,全面审视我国与世界的关系。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是一个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已变得空前紧密;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这些论断为我们分析形势、制定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导。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从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纵坐标和世界力量对比变化的横坐标认清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既不超越阶段盲目冒进,也不消极等待被动应付,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坚持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战略目标出发,积极抢抓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善于化危为机。

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习近平同志以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开阔视野,观大势、谋大事,亲自运筹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强调中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他强调要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合作等各领域工作密切结合,通盘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首先实现了气势恢宏的外交开局,进而拓展为全面均衡的外交布局,为推进中长期外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能力,突出重点、应对热点、克服难点、打造亮点,确保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对外战略目标。

主动进取的创新精神。习近平同志以改革者和开拓者的巨大魄力,把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外交理论创新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阐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这不仅激发了13亿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活力,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共鸣。二是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强调要在中国与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彼此和平相处。这既为我国和平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三是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求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等各个方向,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各个领域。这既是对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外交理念的丰富发展,也是对几百年来形形色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超越,必将对今后国际关系发展演变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四是弘扬正确义利观,主张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正确义利观体现了我国在国际上主持公道、追求正义、践行平等的价值理念,是我国软实力的一个鲜明标志。五是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并将这一安全理念发展成为对各国各地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指导准则,在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反响。这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安全稳定提供了新思路。六是提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强调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体现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的时代特征,建设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这是对我国坚持结伴而不结盟成功实践的提炼升华。

勇于担当的大国胸怀。习近平同志以社会主义大国领导人的恢宏气度,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大国声音、发挥大国作用。他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他还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顺应我国发展大势,契合当今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兼济天下的品格和胸怀。我们要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切实走出一条与历史上传统大国不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

高超娴熟的外交艺术。习近平同志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指导外交策略运用,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外交工作的生命,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策略运筹,树立底线思维,做好统筹兼顾,推进改革创新。这为我们加强外交战略策略运用树立了典范。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外交主动进取、积极作为,立场更加鲜明,策略更加灵活,举措更加务实,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战略主动地位。在对外交往中,习近平同志沉着自信、坦诚务实、刚柔相济、重义守信,展现了泱泱大国的领袖风范,赢得了各方普遍尊重,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从容应对国际风云激荡,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切实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有利外部环境,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展现出鲜明特色和旺盛活力。

为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中国倡议。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推进对外合作的总体构想。“一带一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得到沿线近6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为欧亚大陆的振兴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新理念,呼吁各国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好评。习近平同志倡导建立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亚太梦想,推动各方一致同意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在亚太合作进程中留下深刻历史印记。

为深化全方位对外交往开展中国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共出访11次,访问31个国家,在国内外会见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243人次,参加24场重要多边外交活动,实现对五大洲、不同类型国家高层交往的全覆盖。中国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周边国家全面展开各层次、各领域交流,彼此利益融合不断深化,相互理解逐步加深。中国积极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中美达成共同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中俄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行,中欧决定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国贯彻真实亲诚的理念,同非洲、拉美、阿拉伯和南太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提升。

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为世界特别是亚洲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机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筹建迈出实质性步伐,中蒙、中泰铁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我同有关国家自贸谈判取得重要突破,为地区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发挥中国作用。在乌克兰、叙利亚、伊朗核、巴以、阿富汗、朝鲜半岛核、南苏丹等热点问题上,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为推动有关政治解决进程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第一时间向暴发埃博拉疫情的非洲国家伸出援手,提供总计7.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派出1000多人次专家和医疗人员赶赴一线参与救援,在疫区及时援建治疗中心,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美共同宣布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示范效应。

我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外交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新境界,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推动外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进一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自觉把外交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进一步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切实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为国内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好务,坚持开放包容、谦和大度的外交风范,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人民利益、受到国际社会欢迎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大力争取世界对中国梦的理解支持,让更多国家认识、理解、接受和欢迎中国的发展振兴。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以“一带一路”为统领,推动建设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认真履行外交为民使命,切实打造海外民生工程。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十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内容涉及道路方向、理想信仰、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依法治国、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党的建设以及工作思路和方法等十二个重要方面。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这些讲话中,总书记提出了一批通俗易懂但又思想深邃的语言,如“为民担当”“打铁还需自身硬”“实践出真知”等,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无不体现着为民、务实、担当的思想,反映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理念。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这些执政理念,对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把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在我们有身边,现在确实有一些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庸懒散贪”的现象。有的好人主义盛行,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只摆谱不弹琴,只吹哨不上场,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一心只想当太平官、省心官;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

“心底无私天地宽。”党的干部敢于担当,就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敢于担当本身也是一种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党员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

第一、涵养一心为公的正气。敢于担当,首先要出于公心,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一事当前,首先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而不能计较个人的名利、前途。有时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还必须牺牲个人利益,这更能体现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情怀。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冲在改革发展的一线是勇于担当。

第二、永葆干事创业的锐气。习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精神面貌好、思路方法新、干事劲头足,发展就快、变化就显著;作风因循守旧、遇事得过且过,满足于混日子、守摊子,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舍我其谁的气概,有敢为敢当的精神,有善做善成的本领,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习总书记十分强调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要有“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钉钉子,得钉到点上,连敲七八下才能牢固。对大事、难事、要事,要拿出拼劲和韧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二要“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对民众承诺了的事就要赶紧办,拟定了的计划目标就得马上干,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就应立即改,干就要干出样子,干出成效。三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有定力和胸襟,认定的事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因成就而张扬,不因挫折而气馁,不因见效慢而心浮气躁、迷失方向,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第三、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担当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一个干部的担当、责任,最重要的是敢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还有许多难题需要_、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这都需要在党内大兴敢于担当之风,锤炼各级领导干部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负责的品格。

第四、夯实善打硬仗的底气。能力水平是担当的底气和根基。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既要有激情、有韧劲,更要办事管用。办事管用讲的就是要有能力、有水平。要下大气力苦练内功,提升履职尽责能力;注重实践培养,把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作为提升能力、锤炼意志的阶梯。只有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十七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专题学习会安排,下面我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时间以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收获,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讲讲如何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二是与大家交流一下书中部分内容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以569页的篇幅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8月18日至209月29日期间的共99篇重要文章,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书17个专题,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权威读本。习总书记在文中对一些重大事情谈看法和体会时,既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又能旁征博引切中要害,语言生动很接地气,思想深刻,鞭辟入里,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弄懂、学透这本字数篇幅如此多,内容如此丰富的著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一是做好学习计划是基础。首先,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好一个总的学习时长,不宜太长也不宜太急,如两个月内完成一遍整本书的学习,我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其次,要将计划细化到每一周甚至每一天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如一天完成一两篇文章或是10页左右篇幅内容的学习,两个月即可完成全书的学习,具体可按各自实际情况灵活变动,但时间不宜拖太久。二是保证学习计划的高效执行和良好学习方法是关键。首先,我们要整理出适当的学习时间,以每一天为单位,做到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严格按学习计划执行,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其次,学习要抓主线、找重点和融会贯通。学习全书时,要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而学习到具体专题时,又要同以往的学习内容贯通起来,如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十九大报告。这样学习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温故知新,才能事半功倍。再次,学习要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做笔记,写心得,切忌流于形式甚至抄袭,这不仅是上级党组织对我们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也关系到我们是否能真真实实取得学习成效、能否将书中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武装我们大脑的利器,能否成为指导我们更高效开展日常工作的行为指南。三是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始于学习,成于践行。评价学习效果,不仅要看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更要看怎么干、干得怎么样。这就要求我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到抓好组织收入、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和优化纳税服务等各项日常工作中去,切实按上级的要求完成好各项任务。只有我们运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实践,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时,才是将他们学为已用,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二、与大家交流一下书中部分内容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书中专题一的第一篇,题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习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全书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开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旗帜。习总书记在文中要求我们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风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来纪念邓小平同志,来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他在文中通过引用邓小平同志在苏联求学时期、国家困难的60年代初期、1977年复出和1992年南方谈话时的原话,在赞美邓小平同志的崇高品质的同时,也宣扬了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囊括了共产主义信念、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以及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同志和自己的态度等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最后,他通过小平同志的嘱托号召全党要团结起来,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夺取更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

同志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我们要把学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作为毕生的追求,珍惜学习机会,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一种品格,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为化州税收事业的大厦添砖加瓦。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一点点体会,不妥之处,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十八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版全书569页,分为17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收入了习近平在8月18日至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

最早一篇文章为《真刀真枪推进改革》,是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要点;最晚一篇文章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年9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开卷篇题为《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点明了全书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本书17个专题分别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改革进行到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7个专题中,第五个专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篇目最多,共12篇。包括《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1月12日)、《守纪律,讲规矩》(201月13日)、《增强看齐意识》(年12月11日)、《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17年8月13日)等。

第一个专题所收8篇文稿,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深刻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些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提出的重大思想。第二到第五个专题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了大量阐述。第六个专题围绕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制定落实“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第七到第十一专题,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习近平同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9幅图片。

本书收入29幅图片,包括三组。

第一组是扉页后的挥手照片1张,下有个人签名。

第二组图片包括,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2015年4月3日,在北京朝阳区孙河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2015年9月3日,“九三阅兵”;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11月15日,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投票;2017年7月1日,考察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建设情况等历史瞬间。

第三组图片包括,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北京apec期间,与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代表前往种植亚太伙伴林;2015年4月24日,在印尼万隆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习近平和夫人同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缅怀先贤的“历史性步行”;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讲话;201月16日,习近平出席亚投行开业仪式,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揭幕;年9月4日,杭州g20峰会,习近平与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步入会场;2017年9月4日,习近平在厦门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历史瞬间。

权威读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全球范围内“圈粉”无数,成为一部“现象级”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在海外持续热销,从政要、学者,到普通民众,在全球范围内“圈粉”无数。这本书何以风靡全球,让全世界都在学习?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一语道破天机:“它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认为,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外国读者可以了解中国领导层遵循什么样的哲学,中国发展方向依据何种战略方针。“它有助于外国读者客观、历史、多角度地观察中国,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施密特说。“大家都认为,这本书为世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提供了一个生动、易懂的方式。”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本书,各国政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受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除了各国政要和学者,在普通民众中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也刮起一阵阵学习旋风。厄瓜多尔的基多国际书展、伊朗的德黑兰国际书展、纽约举办的美国书展,都有不少当地读者专门到中国图书展台购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一位泰国民众在抢先购得一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泰文版后,通过社交网络发布了一条信息,结果立即收到4位朋友请她代购此书。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居民马克·哈赛贝克在上海旅游时,购买了一本英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一口气读完后,他在亚马逊网站的电子书销售平台留言:如果你认为这个人口大国不容忽视,你应该读读这本书。“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习近平主席简明坦诚、风趣幽默的论述风格,但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一个努力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高尚的人。这正是当今世界需要的领导人。”

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

斯里兰卡外国劳务局主席维克勒马索里揭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全球取得巨大影响力的深刻逻辑:“这本书阐释了‘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关系,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人民追求睦邻友好和世界大同的理想。”当今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局部冲突此起彼伏,“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抬头……大变局的时代需要思想光芒的指引,迷惘的世界把目光投向东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抓住了当前人类社会主要矛盾的“牛鼻子”,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展现出中共执政理念对全世界的深刻启示和强大感召。著名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所言:“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治国理政,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整套的可以用于建立持久秩序的思想体系。世界需要思想体系,以灵活应对各国和世界面临的挑战。”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十九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党中央集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讲话、答问、演讲、批示等内容,分18个专题全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针的一本文化大集。它打开了读者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认知大门,也将读者带进了党与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之路,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时期给予中华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精神礼物。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首先明确了中国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中国全体人们的中国梦。通过历代前人的努力,如今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要实现中国梦,最大的坚持就是走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曾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跟着党中央的步伐不断前行,不惧一切荆棘坎坷。

而中国的发展有着其独有的特性,一切的照搬照抄根本融进不了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大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比任何人都了解中国,而在任何历史时期,党中央都能结合当代中国实际与时代特性,谋划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让中国不被时代遗弃,远超世界,并逐步成为世界舞台的一大强国。

在当代,中国要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要抓好。以敢于破除旧制度、旧理念的勇气,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在中国发展的各大领域中推陈出新。大力发展持续健康的绿色经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建设法治中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化中国法治理念,强调中华优秀文化。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让人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现代化,从内从外强化国家“防御塔”。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走好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与此同时,时刻重视党的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和从严治党,用严厉的态度和力度狠抓党的发展,确保党的先进性、廉洁性和领导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也让我们明白了党的内在与核心。让我们清楚了什么是中国,也让我们明确了中国的未来该怎么发展,我们该怎么走。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步伐,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使命,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的走,向光的方向前进,那么我们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二十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一个人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习近平治国理政学习范文(通用7篇),欢迎品鉴!

中国人大网讯 7月22日下午,预算工委党支部召开全体会议,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会议由预算工委主任史耀斌主持,预算工委副主任刘修文、朱明春、夏光和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王全斌、申鹏、胡理文、赵怡鹤等4名同志作了重点发言。

史耀斌主任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国际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史耀斌主任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九专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以及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要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四是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五是要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六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七是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史耀斌主任指出,全委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积极推动财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动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好长期性、例行性、程序性工作,也要做好现实情况反映、问题分析、形势评价,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要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方式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推进工作深化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相结合,坚持开展工作与加强宣介相结合,更好发挥预算工委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功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史耀斌主任强调,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栗战书委员长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出专门批示。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断增强学习的理论深度、实践深度、情感温度,做到思想上认同、政治上看齐、行动上紧跟。要努力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成果转为服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财税立法等各项工作。党支部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纳入年度集体学习计划,分专题组织开展学习,各党小组要深入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和交流,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各位党员干部也要强化个人学习自觉,增强学习内生动力,原原本本读原著,原汁原味悟原理,并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

刘修文副主任说,要充分认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大意义,努力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两卷和本书的英文版本,做到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朱明春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要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展开,全委同志要逐篇研读,积极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砥砺奋进,开拓进取,争取更大成绩。夏光副主任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体现了加强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委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筑牢思想基础,只有政治上过硬,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才能绝对忠诚于党、爱党为党,才能自觉对标对表、笃信笃行,才能勇于担当作为、为民谋事,才能坚持清正廉洁、光明磊落。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重要论述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做好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财税立法等工作。

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系列重要论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力指引全党全国在新时代谱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与要求贯穿全书。书中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有关论述,升华了对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认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体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明确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方向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价值取向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民生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执政的重心和根基所在。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实有力证明,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补齐短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性指标,只有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让人民群众的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系统指明了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则、目标方向和方式方法,为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提供了“金钥匙”。

坚持党对民生工作的领导,更好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经济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二者不可偏废。如果脱离了经济发展单纯讲保障和改善民生,那就是“空中楼阁”、“画饼充饥”,如果离开保障和改善民生谈发展,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贯彻“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原则思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守住民生底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水平,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抓紧完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备制度。

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始终树牢正确的政绩观。

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立足实际,出实策、办实事、求实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切实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职尽责。

民政工作保障最困难、最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特殊群体,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最直接的社会服务,肩负着民生工作中补短板、强底板的重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聚焦脱贫攻坚,坚决兜牢防范致贫返贫底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民政工作在脱贫攻坚大局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

聚焦特殊群体,全方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低收入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留守老人和儿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倍加关注的重点群体。

聚焦群众关切,着力提升民生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不断增长,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提高相关民生服务水平。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阅读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习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形成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我认为,这本书是一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性成就,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概括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在治理国家上,尚可使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更应该活学活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论知识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点灯人,但只有理论不去实践是没有意义的,同时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充实和修正我们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具指导性,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创新,架构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不但让理论对自己有指导意义,同时也能对其他人有借鉴意义,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中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对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之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

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一切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这句话不是纸上谈兵,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身在工作岗位,需要秉持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精神,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奉献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说过,人民有信仰国家才会有希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人,虽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一切都要向党员看齐,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理想是目标,是灵魂,是方向,然而大多数人的理想会随着时间逐渐模糊,追求的目标也会变得不那么明确,最终甘于平凡默默无闻一生,更有甚者会触碰道德底线后悔一生。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找准方向,不要在时间的长河中迷失自己、丢失理想,要做一名有理想、有方向、有担当、有道德的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在做人方面守住高线坚持底线,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年前,我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结合这三年来走过的路,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实践历程和心路历程相互交织,由衷地感到,正是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正是由与时俱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路,我们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新境界。

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重要论述的学习,聚焦县乡村在“十四五”期间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可归纳为四条: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二是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三是注重分类施策,“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四是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坚决防范各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县乡村在建设发展中创造了“苏南模式”等先进经验,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中也应当积极探索、走在前列。

对县城来说,关键要做好“融、转、补、防”四篇文章。“融”,就是深度融入都市圈和城市群,努力与中心城市形成“同城效应”。“转”,就是深入推进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努力在产业链集群发展中“精准卡位”。“补”,就是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等功能短板,努力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有的还要满足吸引国际人才的需要。“防”,就是切实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努力增强发展的韧劲和抗风险能力。

现代化的江苏乡村应当是面向未来百年的乡村,是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融为一体的乡村,既有传统的自然生态之美、又有现代文明之美,既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美好家园,也是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乐园。

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推进乡村和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循环流动;要分类精准施策,推动乡村各展所长、特色发展;要增强内生动力,加强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载体平台的建设,大力促进创新创业,把乡村的美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颇多感悟,随记之。

那天回家,上初中的儿子突然对我说,我想抓紧过到2050年。为什么呢?儿子说政治书上说,到建国100周年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我想看看那时国家的样子。我沉默许久,想起了我当年上学时,想象着小平同志三步走的奋斗目标,想象着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样子。

每个人都有梦想,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而奋斗。但中华民族的梦想是什么,似乎不是那么清晰,不是那么旗帜鲜明。

第一次提出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他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把中国梦细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把中国梦描述得更加具体,让全国人民更有奔头。

中国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响亮过。每个人想过得更好,想生活得更有尊严,孩子有更好的学上,正是无数个普通的梦想,汇聚成了中国梦。每个人为梦想奋斗的过程,也正是中国梦实现的过程。

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既可以看到无限风光在限峰的英雄气概,看到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愚公精神,更可以看到真诚无处不在。

这种真诚,是对家人的真诚。习总书记骑着自行车悠闲地带着女儿,笑容可掬地好像在和女儿说着什么悄悄话;他推着轮椅上的父亲,父亲、夫人、女儿手挽手一起散步的浓浓温情;他挽着母亲手散步,好一个平常的孝顺听话的儿子……正是这些充满温情的平常生活,更让人觉得平易近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也会像这样充满乐趣。其实,能够如此公开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是一种真诚。如果我们的领导都能够这样,有好的家庭,有好的家风,那么我们的社会可能会更加和谐,见贤思齐的人可能会更多。

这种真诚,是对人民的真诚。习总书记曾说过,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陕北的老乡们”。不到16岁来到黄土地,22岁离开黄土地,正是陕北的老乡们让他坚定了“要为人民做实事”人生目标。从县委书记到地委书记到省委书记到中央的总书记,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把群众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毕生的追求;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得到国人的拥护和爱戴。一个领导干部,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真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真诚的支持和拥护。

这种真诚,是对国际朋友的真诚。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亚雷尔国际会议中心演讲时,习总书记提出了“真、实、亲、诚”四字,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他还引用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是一对中国年轻人如何爱上坦桑尼亚的小故事,正是这样的小故事,拉近了中国人民和坦桑尼亚人民的距离。无独有偶,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他又引用了一个名叫穆罕奈德的阿拉伯青年人,在中国义乌成功经商,并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中国的故事。正是这样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故事,才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朋友感受到我们的真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处处可见“担当”,做人需要有担当,方能成事。这种担当,是一种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就是责任。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谈的最多的就是责任,他说,“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无论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都需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这种担当,使全国人民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充满期待;这种担当,也为全国各级领导做了表率。官职有大小,但为民无小事,事事都为民,就是敢担当。

这种担当,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态度。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组织工作会议上,谈到对干部的要求,重点谈了敢于担当的问题。他谈到,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需要有担当,需要对凡事都有个态度,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如此。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就应该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该栽花的时候栽花,但该栽刺的时候也要栽刺,不能你要我好大家好,到最后工作没有成效甚至一塌糊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该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等共99篇,分为17个专题,该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古今中外,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理性的辩证思维和务实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我简单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是要学懂弄通,筑牢理想信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开篇是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坚定理想信念,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内在地蕴含了共产党人所固有的精神追求、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才练就了钢筋铁骨,才能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才能抵御名和利的诱惑,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坚定前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就要通过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固牢信仰之根,坚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二是要学以致用,提升工作本领。精心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愈加深刻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始终坚持贯彻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间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熟练掌握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谋划、决策和推进工作,对全面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谋划好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求实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自身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把学习的效果体现在履职尽责上、作用于工作中,与其他同事共同努力,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学有所畏,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五部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第四篇内容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工厂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把习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在党纪国法面前始终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敬畏心态,做遵纪守法模范,同时必须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更要在履职中敢于担当,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瞻前顾后、继往开来,旨在开辟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崭新局面的著作。

阅读这部著作,可以有远近两个方面的重要收获。就近处看,这是一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新常态最系统、最宏富的著作。全书十八个部分,涉及到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事事物物,论述切近经验,论旨高屋建瓴。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何谓中特色的社会主义,何以实现中国梦,怎么深化改革,如何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生态文明,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推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周边外交和谐、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并且对人们理解执政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执政党执政水平、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极有助益。

从远处看,这是一部言近旨远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不单对人们理解当代中国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对人们站在百年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独立向富强发展、从富强向文明跃升的历史进程,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艰难曲折、蜿蜒向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相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与屈辱的近代历史中,一直努力奋进,从来不曾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而历经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中华民族摸索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从而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是在中华民族这一历史飞跃中,展现出从独立富强向民主文明跃迁的亮丽景观。

诚然,这一伟大的变迁,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政治保障。除开这一政治保障机制,中华民族顽强追求现代目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尽力建构现代国家,也为世人所称道。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孙中山、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的目标,挣脱了列强瓜分和奴役中国的悲壮命运。邓小平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民族富强的道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向富裕先进的跃升。这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地缘广袤、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的大国,呈现给世人的壮观历史场景。

现代国家的独立富强,是国家足以完整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条件。一个积弱积贫的国度,是不足以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获得平等的国家地位的。但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并不见得就是获得人们尊重的大国强国。因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民主文明程度,构成为一个国家在现代国际体系中赢得世人尊重的决定性理由。中国的经济实力,无疑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尽管国家的富强之路前路漫漫,但富强之途,已经鲜明呈现。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已经落到创新现代文明,为现代文明有所贡献上面。正是对这一任务的阐释,构成习近平总书记铺展中国历史百年画卷的醒目笔触。

追忆中国艰难困苦的漫长历史,是习总书记刻画中国梦的历史出发点。这当然不是中华民族要嫉恨什么的表现,而是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经验的珍视。中国的历史发展,长期领先世界。从发展的波峰跌入波谷,中华民族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但民族脊梁的挺立,使中华民族终于在自己的艰苦奋斗中走出了一条重新崛起之路,给世人展示了一条古老民族复兴的独特魅力。而中华民族发展的远大前程,业已呈现出中国梦的强大感召力。

中国梦,是习总书记鼓舞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正在呈现它丰富的内涵,展示它引领中国发展的能量。中国梦,是现代梦、富强梦、民主梦、文明梦。在这一有力号召和有效整合国家与国际正能量的命题中,正正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生机、厚德载物的德性精神和温润敦厚的人类情怀。由此向人们表明,一种旨在落定在现代平台上的中华文明,已然浮现。

百年中国,方始复兴。这是人民的成就、人民的复兴、人民的胜利。在中国的不断崛起和持续发展中,人民既是牵引历史潮流的动力,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引擎,更是引导国家规范发展的强大推力。人民是国家权力的赋权者、也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行动者、更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这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根本的政治原则。习总书记强调的权为民所赋,从根本上凸显了现代国家的人民主权原则。这条原则,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群众路线。只不过,群众路线在现代中国走上治理现代化道路的时候,已经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那就是执政党务必确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务必认识清楚,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中国现代建国必须坚守的基本政治准则,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理解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核心命题。这无疑表明,习总书记对现代政治具有十分精准的理解、把握与阐释。

在人民主权原则之下,一切现代政治与现代国家的建构理念渐次浮现:国家必须以人民主权原则为指引,建构依法治国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如果说现代国家的治理体系,在体系结构的经济层面上必须是开放的经济体系、能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都用好,从而将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功能各得其宜地加以发挥的话,那么,在国家权力的行使上,则必须落定在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平台上。这既是所有现代国家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更是百年中国努力复兴的宝贵经验。展现现代国家的中国轮廓,正是习总书记这部著作的核心论旨。

习总书记对法治中国的论述,完全切中治国理政的现代首要原则。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首要原则,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宪治国,说的是权为民所赋依宪执政,说的是权为民所用。两者落定的是国家权力的****与功用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恰恰是划分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界限的分水岭。依宪治国,不是一种政治地治国的状态,即不是一种按照政党、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意志治国的状态,而是按照宪法的规定法治地治国的情形。这就让中国免除了千年人治的窘迫,走上了现代法治的轨道。习总书记为此刻画了三条重要线索:一是高度肯定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中心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二是宪法的生命,在于贯穿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要将治国理政落实为依法治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就为中国完全坐实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平台上,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围绕这一目标,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真正促使中国作别人治传统,步入法治轨道,建成现代国家。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二十一

最近,支部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该书深入浅出诠释了习总书记对治国理政方面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学习,我深切感受了习总书记理性的辩证思维、强烈历史担当、务实的工作要求,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该书全面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崭新面貌,详细阐述了习近平同志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下面我就“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谈两点体会:

一、构建良好发展环境。___航运业经历十年的风风雨雨,许多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没有被淘汰,有些企业还有一定的发展。当前,新的发展机遇逐渐呈现,如何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好条件,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是行业管理部门应尽的义务。在___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去年,我们会同___财政部门深入调研,吸收相邻地市出台的优惠政策,及时制定了___扶持航运业发展实施意见,鼓舞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分享了改革的红利,极大的促进了___航运业发展。政策出台近一年来,___航运业总运力规模增加近___万载重吨,___。

二、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要转变作风,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作风的转变带来的行政高效率。二是要科学引导企业发展。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并及时分析市场、了解市场、掌握市场发展趋势,以超前的眼光及时补足市场信息,及时提供企业参考,供企业决策,让企业科学把握发展的切入点,尽可能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稳步健康发展,最大程度为___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也能充分展示政府部门因科学、高效的服务,使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最新教师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心得体会(优秀22篇)篇二十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分为17个专题,每个专题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8日至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其中,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印象最为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的战略意义。作为高职院校的学子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我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因此,我院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职业教育全过程,并通过选修课、举办讲座、参观古迹、社团活动等形式,学习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自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在于入心入脑,要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我们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要以学前教育和民族传统技艺专业为重点,编写中华优秀文化读物,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民族服饰和手工等作品,在《大学语文》等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并通过官网、微信、微博、微电影、广播站、橱窗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自信。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文本的,非文本的,还是物质的,非物质的,呈现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一方面,我们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我们要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涵养文化自信。在专业建设中,我们要提炼精选一批凸显传统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融入课堂教学;要开展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计划,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要加大与鄂尔多斯学研究会的合作力度,推出一批合作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企业实习时,我们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培育诚实守信、吃苦肯干的人文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我们要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水平。

总之,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传播和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不容辞;作为高职院校的学子,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坚定文化自信,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起。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个人总结(实用20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通过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在以下的个人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思考和心得体会,或许会给我

    2023年五年二班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专业19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班级特点,制定出一套可行性强的工作计划。如果你正在寻找灵感,如何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启示。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继续以

    2023年商场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报告(专业20篇)

    通过做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工作方向,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最后,附上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年初,人员变动,队

    最新学校减负自查报告(优秀22篇)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通过撰写自查报告,我们可以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的方法。以下范文中的自查报告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相信会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写作启示和指导。

    2023年大学生暑假见习报告范文(12篇)

    报告范文的撰写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研究主题,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报告写作有所启

    2023年六年级迎接儿童节(优秀16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思路,还需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5月30日,学校举行了第四届金

    2023年我要学会生存六年级(精选24篇)

    优秀作文需要具备清晰的思路,组织严密的结构,逻辑严谨的论证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发。在我们这个美好的国度里,在我们这

    最新工作会议建议方案(实用21篇)

    在工作中,一个明确的工作方案能够提供清晰的指导,帮助我们分步骤地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的工作方案研究成果,希望能够给大

    2023年我依然半命题(通用19篇)

    优秀作文是展现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重要方式,它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只要留心

    2023年教师团员民主评价登记表自我评价(实用20篇)

    自我评价是我们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掌握好自我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提升自己。一年匆匆而过,回顾自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