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视频 小学一年级数学和的加减法教案(实用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笔舞最新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视频 小学一年级数学和的加减法教案(实用8篇)

标语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文字艺术形式,能够快速传递信息和引发共鸣。一个成功的标语应该具备独特性,与众不同,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下面这些标语案例,展示了创意和智慧的结合,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视频篇一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1+3=4

方法二:13-3=1010-6=4

方法三:9+()=13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12-9=17-9=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9加(4)等于13。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视频篇二

教学内容:

p56p57页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知识

1、8的加减法

a独立思考

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

出示课件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b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

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

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三、练习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苹果的游戏来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视频篇三

1课时

学习韵母u和声母

教师活动

1.出示乌鸦图,请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

2.再出示u的图片,并说明u的读音和乌鸦中的“乌”的读音相同,让学生试着读一读。

3.再出示w的图片,说明w也读“乌”,但它是声母。让学生再次试读。

4.对学生试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并示范正确的读音。同时采取领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u和w的读音。

5.采取小组讨论、抽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来学习u的四声。

6.让学生把教材翻到13页,观察u和w的笔画以及它们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并在草稿纸上试着书写。

7.讲解书写u和w时要注意的问题:二者都是占据四线格的中格,笔顺都是从左往右,w不要写得太宽。然后再次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u和w各五遍。

认读音节w、u

教师活动

1.继续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音节,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一个音节,它的读音也是“乌”,它就是wu。(出示wu的示意图)

2.利用口诀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记住音节wu,比如:大w带小u,紧挨在一起,就是音节wu。

3.利用口诀来帮助学生记住wu的四声,比如用下面的口诀:乌鸦乌鸦它性乌,叔叔叔叔他性吴,一二三四五,空中升起了雾。

读一读,连一连

教师活动

1.出示教科书12页的示意图,让学生来说一说树上有什么,树下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读儿歌,并找出带u的音节。

3.采取领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熟悉儿歌。

4.让学生独立做课后的“连一连”,然后点坪。

[《uw》教案(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视频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6、7的加减法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6、7的加减法,对6、7的加减法进行有序整理

教学(具)准备教材情境图,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师生互动,做猜数游戏,认识6的加减法

二、生生互动,认识7的加减法

三、想一想

四、练一练

1、获得肯定,满心高兴,对游戏充满好奇

2、师生互动,做游戏

(1)回答:4颗

(2)回答:2颗

(3)数一数,回答:一共有6颗棋子

明确合在一起用加法算式表示,列式为4+2=6

3、观察、思考,回答:右手有2颗棋子

列式:6-4=2

4、积极配合老师做游戏

5、小组合作,整理算式

汇报整理结果

1、大声表达想法

3、小组代表汇报算式

2、纷纷猜测:可能掉了2个,可能掉了3个等,也可能全部掉光了

3、小组合作,整理算式。

4、发表感想:按顺序写,分类写,这样就又快又不会漏掉

1、理解题意,左边的图是把得数是7的桃子连一连,右边的图是把得数是6的菠萝连一连

2、引导学生做游戏

(1)左右拿4颗棋子,问学生:我左手里有几颗棋子?

(2)右手拿2颗棋子,问学生:我伸右手里有几颗棋子?

(3)现在老师把这些棋子放在一起,数数看,一共有几颗?

(4)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吗?

4、继续引导学生做游戏。

5、引导学生对以前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

组织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1、同学们还想继续做游戏吗?

2、下面的游戏交给同学们自己去做。(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做猜数游戏)

2、组织学生汇报列出的算式。(相应板书)

1、出示“想一想”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鼓励觉得自己能讲的更好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讲,活跃课堂气氛

2、提出问题:大灰鼠的口袋里可能还剩下几个?掉了几个?

3、你能把所有的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作必要指导)

4、小结:怎样才能写得快而且不漏掉算式?

1、出示第一题情景图,引导理解提议并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的信心

以5以内的加减法为基础,教师层层指导,扩展计算范围

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举一反三、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讲故事的形式整理的加减法,激发学习兴趣

五、数学游戏

2看图,理解题意,完成一图二式

2、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同桌两人合作做游戏

3、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4、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第3题,集体订正答案

组织学生玩数学游戏

凑6游戏:两人游戏,一人先出几颗棋子(不大于6颗),另一人相应地出几颗棋子,使两个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6颗。

凑7游戏:同上,两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7颗

通过练习,巩固和熟练6、7的加减法计算

在游戏中巩固6、7的加减法,增加学习的乐趣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6、7的加减法

6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

7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

备注: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视频篇五

课题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三.看图填算式。

1、出示图,根据图意你能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吗?

2、学生填空,同桌交流,看谁的填的好,

四、游戏

1、讲述游戏规则,

2、进行游戏:教师说总数,同桌间轮着出数字。

3、交流游戏结果。

五、涂一涂,填一填。

1、让学生用彩笔涂色,再填空,要先想好了再涂色,然后交流。

六、布置作业:写出8、9的加减法算式。

板书设计

课题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教学内容:第38-39页10的加减法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一图四式,2.掌握1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3.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0根小棒

一.、揭题导入:10的加减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图的意义。

(2)用小棒代替笔,摆一摆,说一说

(3)写算式:7+33+710-710-3

(4)看书例1右图怎样填,并说出意义。

(5)全班交流。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填一填,算一算。

(2)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小结:通过例1和例2,我们认识和掌握了10的加减法,下面我们通过例2来学习10的组成。

3、教学例3。

(1)出示例3,读题:划一划,填一填。

(2)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学生独立将剩下的圆圈划完,并填出相应的数字。

(4)根据划出来的结果,列出10的加减法算式。

三、课堂活动

1、第1题:明确题目要求,在每张卡片上补足10个点。讨论怎样答题,独立完成后几张卡片的补点。

2、第2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连线。

3、第3题:教师读题,涂一涂,算一算。(注意有多种做法。)

四、作业布置:写10的加减法。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视频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体会10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3、通过整理算式,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快速凑10,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二、创设情景

三、自主探究新知

积极抢答,说出得数

各自说说自己的分法

生1:9个一堆,1个一堆

生2:8个一堆,2个一堆

1、动手摆一摆,汇报相应算式

2、交流算式

3、跟老师一起整理算式

4、讨论,发现规律

5、汇报结果,齐读规律

复习9的组成,出示9以内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得数

过渡:大家的分法真多!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种观察方法来学习10的加减法

1、让学生用学具代替10个苹果,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指名说出相应的算式

2、全班交流所有的算式

3、引导学生整理这些算式

4、讨论: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如果没有图,怎么想它们的得数?

5、组织学生汇报

复习旧知

创设情景,了解10的组成,为探索10的加减法作准备

四、练一练

五、数学游戏

1、踊跃汇报

2、独立完成,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讨论完成第3题

4、根据算式说对应的意思,如:河里有10条鱼,小猫吃了8条鱼,还有几条鱼?

10-8-=2

完成填空

同桌合作,做手指游戏

1、第1题:指名说一说

2、第2题: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

3、第3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出算式

如果机灵狗再网上爬呢?

4、出示第4题情景图,让学生根据每个算式说说相应的意思,并完成填空

提示:最后一个算式表示小猫一条鱼都没有钓到

通过练习巩固10的加减法

进一步巩固10的组成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10的加减法

9+1=1010-1=9

1+9=1010-9=1

8+2=1010-2=8

2+8=1010-8=2

备注: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视频篇七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的例5,课堂活动的第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通过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使学生能熟练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操作来感知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

复习旧知。

复习写数。

新授。

创设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看谁的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动手分一分,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

指名让分法不同的学生到投影仪前展示。

师: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有点乱,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每种分法都想出来,一个也不落下?同桌商量一下。

(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

师:老师发现有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大家。

学生展示按顺序分。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边说边自己按顺序分一分。

小结。

我们通过分小棒得到了5的组成,以后凡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想出更好的办法。

小组学习4、3和2的组成。

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展示。

课堂活动

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要求学生自己完成。(有困难可以向同桌或老师请求帮助。)

反馈、集体评议。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先与同桌交流,再回家与父母交流。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比较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3页的例1、例2、例3,课本第14页的课堂活动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过程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活动来感知数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蜜蜂、花朵的图片,圆片,小正方形。符号卡片,小棒,三角形。

导入。

指导看情境图1。

新授。

数一数。

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比一比。

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师:花丛中有3朵盛开的花,有3只小蜜蜂在采蜜。(教师边讲解边出示蜜蜂图和花朵图,并把它们一一对应好。)

师:蜜蜂和花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答。

师:蜜蜂和花一个对一个,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蜜蜂和花同样多,用算式表示是:

3=3

学生认识“=”,书空后齐读。

动手操作,理解“多“和“少”。

师:蜻蜓和蜜蜂比,谁多,谁少?大家拿出圆片和三角形分别代表蜻蜓和蜜蜂摆一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摆的时候要一一对应。

学生反馈:蜻蜓比蜜蜂多,因为摆的时候有一只蜻蜓多出来了。

师:蜻蜓比蜜蜂多,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4》3

学生认识“》“,学生跟着老师书空,齐读。

师:蜻蜓比蜜蜂多,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学生说出:蜜蜂比蜻蜓少。

师:蜜蜂3只,蜻蜓4只,蜜蜂比蜻蜓少,可以写作:

3《4

学生认识“〈“号,跟着老师书空,然后齐读。

同桌讨论:大于号,小于号有什么不同?

写一写。

学生先描红,然后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符号。

摆一摆,填一填。

师:请小朋友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想一想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让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第13页例3。)

小组交流,读一读3〈5和5〉3。

师强调: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都向着大的数。

应用拓展。

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

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并用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说一句话。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课堂活动。

看图填数。学生看图,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比多少,填一填。先说一说,数一数,图上画着什么,有多少?然后学生独立填一填,同桌交流。

游戏。教师先作示范,同桌之间玩游戏。

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视频篇八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教学内容:第30-31页6.7的加法算式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2.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复习.

对口令:如5.老师说1,学生说4.

二.新授.

三.课堂活动

2.31页2题,游戏:对手指,合起来是7.

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