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梦幻泡

范文范本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但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创作和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一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体育必修课级本科大学生160人,分别为散打选项课两个男生班80人和网球选项课两个女生班80人。实验期间该160名学生均是体格状况正常、无发生重大伤病的大二学生。

1.2研究方法。

(1)实验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分别由1个散打男生班和1个网球女生班各40人组成,实验期间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如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同一名教师任教,且在实验前摸底调查获悉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平均体质基础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教学内容上的区别仅在于实验组每次课都结合技能教学融入“体适能”训练,而对照组只单一地进行技能教学。在实验时间上为一学年第二学期体育课的第2-13周,每周1次课,共12次。实验组每次课“体适能”训练内容与要求,在第14周进行体质指标测试与问卷调查。实验期间因下雨或节假日耽误的内容顺延至下周。(2)测试法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全体学生进行部分身体素质、机能等指标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肺活量,测试采用“继豪”品牌的国家标准体质测试仪器进行。(3)问卷调查法结合学生对体育课上进行“体适能”训练的意见以及掌握基本运动知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达到了学生掌握技能与提高身体素质的双重作用。

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通过12周的课堂教学,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验组在身体素质指标上提高幅度更大。其中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的指标在实验前后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肺活量上实验后都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说明体育课总体上都能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的提高,而实验组将“体适能”训练融入技术技能教学,在技能考核中两组学生成绩无显著差异,说明并没有影响学生学习技能,实验促进了大学生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但实验后在肺活量的增长上却表现不明显,说明仅仅靠课堂的时间不足以提高大学生肺活量。

2.2实验促进了学生掌握“体适能”相关知识,增强了体质健康意识。

实验组“体适能”训练促进了多数学生对相关健身知识的认识,包括:91.3%的学生认识了其在运动与健康中的重要作用,92.5%的学生发现自身身体素质的不足,81.3%的学生学会了制定课余体育锻炼的简便方法,82.5%的学生促进了技术技能的掌握,93.8%的学生认为与技术技能的学习应该紧密结合等,实验组全体学生一致认为“体适能”训练融入体育课非常有必要。调查结果说明当前大学生渴望获得运动与健康相关知识和方法,而“体适能”训练满足了这一需求,调查也证明“体适能”训练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2.3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有效实施“体适能”训练的关键环节。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怕苦、怕累、怕晒、怕出汗”的思想,从内容看“体适能”训练以体能练习为主,单一的教学法极易使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厌倦的抵触情绪,从而使教学计划无法实施下去。可见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将“体适能”训练内容融入技术技能教学的各个环节,多通过游戏、比赛等方法激活学生练习热情,既避免了练习中枯燥乏味的感觉,也使大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参与“体适能”练习的积极性。调查获悉,93.2%的学生希望体育教学中多些游戏和比赛。此外训练中师生的互动也很关键,一些力所能及的内容教师只要做到互动,必能激发学生热情,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调查中学生们一致认同希望教学中多看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4生动的语言和合理的时间是“体适能”训练效果的重要保障。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厌学的现象,对此大学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度、强度,再通过形象、幽默、风趣、逼真、亲切、自然、声情并茂、充满情感的语言鼓励、激励和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相信教师在为他们着想,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调查中95.6%的学生认可教师的幽默、风趣、亲切等语言。此外“体适能”训练也要注意时间分配,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极少长时间大强度练体能,因此教师组织教学时也不宜操之过急。调查获悉93.2%的学生认可短时间中等强度的练习。实验证实,一次训练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学生练习效果最佳,超出时间厌倦、疲态很快显现。

2.5有效的“体适能”训练促进了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完善。

“体适能”训练在培养大学生人格品质方面具有其它运动不具备的优势。首先,“体适能”训练本身就是一种大学生增强自信心和磨练意志品质的实践体验,在培养大学生强健体魄、增强健康意识的同时,也为健康人格的塑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由于身体发展与精神成长往往紧密联系,“体适能”训练正是把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传递给了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多数都在舒适的`顺境中长大,缺少品质磨练的经历,实验表明“体适能”训练对提升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具有内在的驱动作用,尤其卓有成效的训练经历能使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内驱力,进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当这些精神品质迁移到人品塑造时就会促进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完善。

2.6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教学周期短(仅一学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一是本次实验仅仅从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健康知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实验,“体适能”的内容不能更系统地在教学中实施,以上设计、方法还不足以说明“体适能”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已非常科学;二是实验表明,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不能明显增强大学生身体机能,尤其耐力,对于大学生普遍都存在运动基础弱,技能学习还需要占去大量时间学练,因而肺活量和耐力的提高还需要其它时间加强练习;三是“体适能”训练应用于体育教学,是每学期都全面地实施,还是考虑一学期中侧重哪些内容,或根据季节的不同制定训练计划,本次实验并未涉及更多;四是“体适能”训练是否应该在有限的课堂上精讲精练,或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更好等仍存疑问,都需要今后做更深入地实践探索。

3结论与建议。

新时期“体适能”训练合理融入大学体育课程还需要一个科学的实践总结过程,要避免重蹈过去一边倒现象,在实践中更多考虑“体适能”训练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别、年龄、体质基础等不同分层要求区别对待,加强在时间、强度、量度等方面调控的实践探索,加强课内外结合的大体育课程下的“体适能”训练实践探索,以及加强“体适能”训练融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等。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二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我国体育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深刻的表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方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人们的行为和观念进行影响。在全球经济的文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体育教育为了和时代的发展相符合,就需要进行改革。

(一)推进了教程的改革。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已经从以往的追求体质的增强,转换成了保证每一个学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道德健康、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当前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课程体系、教育方法进行改革。体育教育想要按照“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目标发展,就需要对体育课程的结构进行优化,对素质教育进行推行,对以往自然行政班级上课的模式进行改变,在开设体育健康课程时,按照体育选项课的形式进行开展,为了对学生健康标准测试的达标率进行提升,要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培养,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进行提升[1]。

(二)改变了体育教学的思想。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教学思想的开展教学的前提。我国的体育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主要以教师、学科和教材作为开展教育的重心,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对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其他方面的学习不够重视。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体育教育已经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成了素质教育,提出了“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工作目标和基本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体育未来功效和现实功效为一体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对学生的技能、习惯、基本能力等进行培养,为学生终身教育的开展打下基础。

(三)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影响。

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多元化教学的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对项目进行选择、对老师进行选择,还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不仅更进一步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培养,而且对学生的自豪感、民族认同感也进行了培养,推动了我国体育文化教育的发展。

二、体育课程教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改革目标。

在新的市场经济下,“以人为本”正逐渐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人的创造力和潜力作为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点。

(一)体育改革的思路和观念。

在进行体育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以学校体育教育的规律为基础,将基础教学课程作为改革理念的指导,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体育教学在健康第一的理念基础上,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了激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文化、适应能力等基本素质进行培养。把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改革的切入点,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将人的培养教育和课程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地对体育教育的外延和内涵进行扩大,从而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人才。

(二)要注意将民族多元文化彰显出来。

(1)使用多元化的教学结构模式: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国的体育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性质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将我国体育教学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域差异性展示出来。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学生的体质、素质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需要对学校的教学标准、教学结构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保证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地区体育教学开展的基本要求,要尽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传统教育的枯燥空洞进行弥补[2]。

(2)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和多元文化匹配的课程体系是新体育课程构建的重点,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是提高生命个体健康的主要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品格进行培养,通过使用多元化教学取代单一化教学的模式,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健康和体质进行提升,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学校开展体育教育主要是为了对学生个性、发展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对学生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生体育爱好和兴趣进行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4)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体现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基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把提高个体的能力、个性作为教育的重点,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教学思想上,要对传统的说教模式进行改变,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对学生和老师进行结合,在教学内容上,要尽可能的多样化,要具有灵活性,对主体和客体进行统一,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使用启发式的创造性教学取代传统的注入式模仿教学,对主动体育、快乐体育等可以对学生积极性进行带动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尝试,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学习环境中将教学目标完成[3]。在课程设置上,要使用专项提高课、选项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取代,引导学生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掌握和学习各项基础的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真正的实现以体育活动、体育动机、体育方法、体育经验作为教学中心的体育教育。

(一)构建的基本原则。

(1)严格按照科学化性的基本原则: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考虑,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性别特征、年龄特征、气候情况、地区环境情况相符合,在安排和选用授课教材时,要在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指标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在安排和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处理好教材之间的联系,对不同对象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处理,要保证体育教材在层次上、时间上、专业程度上都处于完整的系统中,对系统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

(2)将健康第一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并将“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主要思想,同时对学习的体育观念进行改变,在提高全民素质健康和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方面非常重要。

(3)按照辩证统一的原则:所有的事物都有其特有的特殊性和统一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体育改革亦是如此,一方面世界多民族呈现出了多彩的体育文化,另一方面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大众体育文化。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符合本民族的区域性特点,不可以随意地取用竞技运动项目系统,也不可以随意对进入到学校体育教材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排斥,为了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则,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基础,对好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和吸收,对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进行提升,对学生体育文化的内在需求进行满足,尤其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对传统教学轻差异重统一的倾斜进行转变,完全改变了以往的统一教学的`授课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体育教学。

(1)由于大多数体育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体育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授课内容进行补充、调整和改善,要保证体育课堂的活力和生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要对体育老师的相关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培养,特别是课程理念知识、课程改革知识、课程意识知识、新体育项目、新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等,比如学校可以邀请体育课程教学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对体育老师进行培养等。

(2)进行课堂改革。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师展示才华、学问和能力的舞台,体育老师想要通过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课堂,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法进行组织,和学生进行交流,就需要不断地对课堂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造,使体育课堂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和鼓励体育教师研究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指的是由学校设计和决定的课程,组织和鼓励体育教师研究校本课程不仅是学生和学生的基本需求,可以有效的弥补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中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有利用体育老师体验课程的设计和决策过程,提高体育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二是有助于体育教师体验体育课程决策与设计的过程,从而增强对课程的理解力,而对课程的理解力又是进行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本校课程进行研究,可以对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三是研究本校课程的发展,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提高体育课程实施的积极性和动力,在研究校本课程时,体育教师通过直接参与到课程的制定和检查中来,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开发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体验到课程研究的成就。

(4)改善教学环境。首先要改善软件环境,提高体育课程实施制度的建设力度,对各项政策、教学文件、教学制度、教学法规进行完善,二是要提高学科的理论建设,从课程理论、体育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对体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三是要建立良好的体育师资队伍,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规范。四是要提高体育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通过利用各种形式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对学生的体育知识进行拓宽,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校报、校宣传窗、体育艺术节、校园网等渠道宣传体育知识。此外,学校还要努力改善硬件环境,出台体育器材设备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提高体育教师用书和教材的建设,为体育课程的开展建设处良好的知识环境。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形式已经使原来的计划经济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学校体育教育在这种环境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体育教学进行多元化改革是未来体育教育发展的重点,因此,要使用长远的眼光对世界传统文化价值和世界体育文化家长进行充分融合,使用多元化的体育文化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进行提升。实践证明,全球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在推动了一体化学校体育格局形成的同时,也为我国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杜时忠,卢旭.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课程建设[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2]胥英明.困惑与反思--后现代体育及体育课程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3]王纪信.不同课程理论在体育课程中的体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5).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三

体操运动的多姿多彩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教学,和运动校队的业余训练等内容,能够将体操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去,能够更加的丰富学校体育活动,也会被广大学生所喜爱,依照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来看,应该合理的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新编教材的要求,我们应该积极的开展各种体操内容的教学,这不仅仅可以促进小学生从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还可以让体育教学内容便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好的促进了体育教学的进行。

一、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通常在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中的体操内容有很多,比如有广播体操,武术操,沙袋操,技巧运动,跳跃,艺术体操等等,根据各项内容的不同,对小学生的身体发展也就各有各的好处和优势,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体操形式让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对体操的兴趣,体操内容的增加可以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坚忍不拔的作风及其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准确,协调一致的良好作风,同时也讷讷够培养孩子们的协作能力,让孩子们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任何一节体育课教学中,队列练习和徒手操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但可以作为整节课的教学,又可以把它当做其他不同的体育项目准备和练习,两者的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一致协调性,运用老师教给的技巧,可以很灵活的活动四肢,可以避免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损伤,而且这些体操内容简单易学,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更好的锻炼自身。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课程进行具体适当的安排,并且选择不同的动作进行分批练习和操作,让学生的四肢灵活,柔韧性增强,动作可以到达统一,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加快物质的新陈代谢,使学生能够精神振奋,体操的教学是对学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手段是在不断的增高,体操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也展现了它的好处,可以让学生在有音乐的陪伴下锻炼各种技巧,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让他们参与其中锻炼身体,更加对体育知识有了了解,由此可见,体操内容的教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这也反映出体操教学在体育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小学体育的教学在这次改善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突出表现在对新教材的改革,和课堂新形势的开发,让小学生体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小学体育带给校园生机,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体操技巧,增强了他们的身体柔韧性,和对音乐伴奏的协调性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项目多姿多彩。在体操的内容中是课外体育活动出彩且具有魅力的一部分,学生学会了在参加活动之前,引用体操知识来活动自身,做课堂学过的徒手操,让身体更加活跃起来,还有其他别的项目,让学生更好的锻炼了自己。通过对徒手体操,模仿操,跳跃,艺术体操的学习,更好的加强对自身的锻炼,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好的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通过对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中的教育改革,我们不难发现,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很大,例如广播体操,跳跃,艺术体操等,都让学生从不同的技巧层面得到学习和锻炼,这些内容的学习,无论是从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上来看,都充分的体现了校园生机,生动,活泼,灵巧的特点,这些项目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柔韧性的掌握,审美的增强都带来了一定的优势,打消了体育课带给学生的枯燥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生机。这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会更好的激发其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增强了教师教学的水平。通过对文章的了解,我们看到了教育体制改革和新教材的运用带给小学体育教学的好处,不仅仅让学生提高了对体操运动的爱好和热情,更好的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责任感,在双赢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发展体育项目,为国家输送更好人才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可以让自己在体育体操运动中寻找到快乐和意义。

作者:张莉。

单位:江苏省溧水县实验小学。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四

摘要:基于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教学需结合实际培养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加强体能训练教学增强学生健康体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等措施加强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为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本文从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三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为加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能力。

1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状态、心理素质健康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三方面,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身体素质,使身心豁达,同时还能够培养人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锻炼中通过拉伸身体的各个器官能够改善学生的血液循环能力,增强身体体能,对于改善学生的神经生理功能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骨骼、关节等各方面充分的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练就强壮的体魄,对增强学生的抵抗能力、增强学生抵御疾病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肌肉和骨关节得到锻炼与拉伸还有利于促进人体能钙元素储存,对预防骨质疏松等常见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体育锻炼在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还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对控制体重增强身体机能以及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具有紧密的联系。

其次,体育锻炼的方式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室内外各种运动进行体育锻炼,人们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方式时对该体育锻炼方式具有较强烈的兴趣,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体育锻炼给其带来的快乐,对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缓解了学习压力,消除了学习中的焦虑情绪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体育锻炼还有效的促进了脑部血液循环,增强了人们的肺活量,通过体育锻炼使人们获得了大量的氧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因此体育锻炼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三,在体育锻炼中学生会遇到体能及身体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困难,只有坚持不懈的进行体育锻炼并在体育锻炼中解决困难,才能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同时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竞争性的体育教学,学生在教学中不断的参与竞争,正确的面对竞争中的失败与成功,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体育与学生的适应能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2.1教学结合实际培养体育与健康的意识。

在中小学体育教學中将教学结合实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意识,体育教学结合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意识。例如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肥胖者与体重正常者和体育锻炼的程度来进行体育理论教学,教学展开之前教师要搜集足够的资料,证明健康与体育的关系,将肥胖者缺乏体育锻炼,体重正常者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进行比较,以此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意识。

2.2加强体能训练教学增强学生健康体魄。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来锻炼健康强壮的体魄,以增强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体能竞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能,例如800米接力以及个人400米竞赛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体能,学生为了引起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关注与认可,进行自主锻炼以此提高自身的体能,为在课堂中的良好表现做好准备,充分的增强了学生的健康体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2.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3]。例如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广场舞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授学生体操时,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广场,学生在和广场中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意识,学生积极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有效的提高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同时学生通过与参与广场舞的老年人们相对比,深刻意识到体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意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促进了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综上所述,基于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通过加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激发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意识,为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徐耀林.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j].学周刊.20xx(03)。

[2]沈丽群,季浏.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系统工程的思考[j].体育学刊.20xx(02)。

[3]张东兵.对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xx(02)。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五

当前我国体育场馆建设飞速发展,社会对体育建筑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体育场馆管理相关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何培养通晓体育建筑工艺知识、具有较强体育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体育建筑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旨在培养体育建筑管理人才的社会体育专业。但如何定位设计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如何构建与新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社会体育专业体育建筑管理方向迫切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体育建筑管理方向“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和体育场馆建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组织管理、咨询指导、教学科研、体育场馆建筑运行管理以及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和变化,结合建筑类院校自身特点,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体育建筑管理方向人才的课程体系。

2.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知识学习必须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体育建筑策划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知识体系的完备性。立足于体育建筑建设全过程及整体系统,以掌握体育建筑的.客观规律为宗旨,以现行的建设法规、体育规则为依据,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对体育建筑管理领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4.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原则。采用模块化课程的组合方式,合理安排体育建筑管理方向各个课程群之间的比例,拓宽基础学科的范围,体现学科的交叉融合。

(二)课程体系特点。

1.以体育场地建筑为切入点,确立培养目标。针对体育建筑管理社会需求量大,能力要求高的现状,提出培养目标是具有大学本科水平的应用型、技术型,从事体育建筑管理的专门人才。学生在专业上应具有体育建筑管理能力,具有参与项目决策分析能力。

2.以教材编写为支撑,满足专业的建设需求。由于课程体系内的课程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开设前没有适用于本专业的较好的教学大纲或教材,因此根据专业的发展,以教材编写为重场戏,编写了主干课程急需的教材已满足专业的建设需求。

3.以课程整合为改革面,促进专业的与时进。在理论教学体系上突破传统教学和课程界限,突出专业的特色,实施模块教学。在专业方向课中提出以体育建筑识图为基础,以体育建筑环境与设备和体育建筑策划与施工管理为重点,以体育建筑管理主线,强调体育和建筑的结合。

(一)课程体系内容和学时比例。

依据现代课程理论,按照培养目标要求,以“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为主线以“目标设计,构建框架,重组模块,整体优化”为过程构建了以学科与术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为必修和选修2大类6个平台,总课时为3056学时,总学分为195.5学分;其中通修课程846学时,545学分占总学分的2788%学科基础课656学时,41学分,占总学分的21.00%学科方向课608学时,38学分,占总学分的19.44%通识课程144学时9学分,占总学分的460%选修课352学时,22学分,占总学分的11.25%实践教学28学分,占总学分的6个平台分别为通修课、学科基础课、学科方向课、通识课、选修课、设计、实习。通修课注重综合性、多层次;学科基础课突出基础性、技能型;学科方向课体现先进性、扩展性、专题性的特点。设计包括课程设计(体育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体育场地设计、管理设计)、毕业论文等。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规则裁判法学习)、生产实习(比赛的组织编排)和毕业实习。根据课程内容划分体育建筑管理类、体育传媒类、体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基础理论类、技术技能类等5个专业模块。如体育建筑模块包括体育建筑概论、体育场地建筑工艺、体育建筑策划与施工管理、体育建筑环境与设备。体育管理模块包括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人力资源管理。体育领域计算机应用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场馆智能化控制。体育传媒模块包括体育新闻写作、体育摄影与摄像。

(二)课程体系实施的主要途径。

针对体育建筑管理人才培养上的应用性特色,课程体系将人才培养划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方向阶段”两个培养阶段。学科基础阶段进行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的讲授,主要设置“通修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模块,用于解决“厚基础”的问题,教学时间约用4年的前1/2时间。方向阶段进行学科方向课的讲授和毕业设计实习,主要设置体育建筑管理类、体育传媒类、体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模块,以实践和实习课教学为主线,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社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用于解决“针对性、适应性”问题,教学时间约用4年的后1/2时间。

学科方向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在学校理论学习较多,接触实际工程较少,对实际的体育场馆施工过程比较陌生,对于体育场馆结构、设备等也缺乏认识。我们在教学形式上采取课堂教学(含案例分析)+多媒体录像教学+课程设计+现场参观的模式,联系实际项目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或是拍摄工程照片通过多媒体方式向学生演示等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理解。

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中,注重将设计(论文)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选题紧扣实际。通过来自实际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的设计和科矾强调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和创新的能力明显提高。

四、结语。

经过几年探索和研究,结合建筑类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我们认为夯实基础知识、区分教学重点,如何把建筑与体育有机地结合是办好体育建筑管理方向的关键。建议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上,把“体育建筑管理”作为该专业的内涵和主题思想。在体育学科方面,重点放在场地规格和布局等方面;在建筑学科方面应着重突出识图、体育建筑施工管理、体育场馆环境与设备管理、体育场馆智能化控制等方面,从而使学生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体育建筑方向人才培养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在国内还缺乏比较系统、成熟的可借鉴经验,我们在社会体育专业下创建体育建筑管理方向不仅是解放思想上的大胆尝试,而且在具体的操作中还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六

体育课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它肩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使命。发展农村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因其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有时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目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体育课堂也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是在农村,由于师资力量匮乏,体育教师观念滞后,体育设施不完善,而且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在兴趣、爱好培养方面显得不足,除一小部分学生有所爱好,极少数学生具有某一项目特长外,大部分学生处于即无兴趣、爱好,又无项目特长。如何改变农村体育教学,消除“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抓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克服重知识、智力开发,轻体育教学的弊端,落实素质教育,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逐步改变区域差别以及传统习惯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农村的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展:

一、转变思想,提高重视。

一方面,广大城镇和农村,由于受城乡差别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另一方面,在农村中学里,随着教育格局的转型,区域间生源的竞争和择校读书愈演愈烈,家长和老师们,为了学生能够考取高一级学校、重点学校,全力以赴地加强对应考科目的训练,所以就无法谈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这就需要转化教师思想,提高文化素养。让家长知道身体是第一位的,上好体育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想,这也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学校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出发点,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普遍偏低,再加上体育教师不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及身体的锻炼,不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全面、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另外,体育教师的地位低和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评先、评优、评职称只能等待或靠边站,体育教师得不到公正对待,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体育教学管理、检查落实的制度也不健全,久而久之,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未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应有的作用。

三、体育设施严重滞后。

教学设施、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农村中学里,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有限的经费用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已举步维艰,也就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等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练习兴趣难以调动,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大活动空间。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的,就安排在校内,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在校外,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如利用乡间公路或小道,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改变路线组织越野跑;利用周围的小山组织蹬山、爬山等教学;利用小河边的石块投掷手榴弹、铅球等教学。这样做,既解决了场地器材短缺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教学的改革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放在中心位置。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灵活运用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这样,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才能养成,锻炼的效果也才能有成效。(1)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应该让青少年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的细微之处,要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将锻炼贯穿在生活各个层面,不单纯依赖学校的体育教学。(2)紧密联系中学实际。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兴趣的基础上,想办法、花心思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科学的锻炼方式,不能因为注重了“快乐体育、情感体验”,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能发展。(3)因材施教培养意志和兴趣。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思想严重,意志力薄弱,而体育课教学,运动队训练,比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并且促进意志发展。面对复杂的技术动作,应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运动前有跃跃欲试的情绪和克服内外困难的决心、意志和战胜对手的勇气,在瞬息万变的运动环境中培养学生迅速应变措施的判断力、长期艰苦锻炼的坚韧性和为了集体利益而克服个人欲望的自制力。所以体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育体”和“育心”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激发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学生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总之,通过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分析,可以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不仅要增强体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提高体育品德,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刘立国。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一中学。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七

论文摘要:构建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是时代的发展对高校的客观要求,而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依赖于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各种教学因素的全方位的开放。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开放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行为科学为一体,即兼有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较大作用。同时高等体育教育是学生在校中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它对大学生将来能否成为符合社会与经济发展要求的高规格人才起很大的作用。因此体育需要实行开放式教学,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范型。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封闭式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开放式体育教学在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分析体育课的实质和价值,从而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它帮助高校学生形成体力充沛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构建,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堂的价值,使学生懂得怎样设计和实施个人健康计划。实施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的发展客观要求。

1、教学思想的开放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是培养学生有能力把体育作为生活内容,有能力参加与享受社会体育文化,并具有身心全面适应21世纪需要的结实健壮的体魄。因此开放型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的思想开放,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的观念的束缚,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一切从高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现象的本质特点规律及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解,因而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学校体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这一切都需要公共体育课教学思想开放。

2、教学主体开放教学主体开放,是指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动机,真心诚意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主体的开放是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不仅是让学生主体感知、理解、掌握、巩固、应用体育理论与实践的过程,而且是知、意、行、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辨证统一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以自信、自主、自由,既让他们独立学习,又让他们合作讨论,大胆猜想,质疑问难,不唯师、不唯书、不受旧理论旧观念的影响,敢于提问,敢于争辩。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参考材料解决在体育学习中碰到的困难,要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层次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人。

3、教学内容开放开放型体育教学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课本为基础,以学生需要为补充,立足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对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加大课的比重,根据地域特点,精心选择开设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运动项目教学,教会学生二至三种简单易行而且行之有效的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使之终身受益。而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不但要教考试内容,而且要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非考试内容。不但要教体育科学知识,而且要教涉及本学科内容的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学科间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要冲破学校范围与野外体育及社会体育相沟通。首先是让学生更多到野外去,到大自然中去,从事各种体育活动。这种开放性教学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和提高生存能力,与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能自主地积极参与社会体育及与同学、亲朋好友一起愉悦身心。

4、教学时空开放教学时空是指发生在操场上的场地的大小、器材的安排、气候的好坏、时间的长短等等。传统班级授课制将学生关闭在学校的围墙内,按年龄、班级、专业、知识水平编成的固定班级使用统一教材,安排固定教师,按编制上课,这种封闭式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时空,束缚了学生学习内容自由和个性发展,压抑着学生的创造潜能。开放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反对封闭教学,并不是取消课堂教学,而是要拓开课堂教学的时空格局,使之出现弹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即刻板化的时间模式将被打破,课堂上学生活动一旦展开,便不多加限制,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适当延长和缩短上课的时间,以及教学空间构成多样化,学生站位、排列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行列式,进行小组学习,而是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的异同自由组合小组练习,在比较宽松的课堂的自由的时空中,发挥学生的特长。

5、教学过程开放开放型教学要求围绕教学目的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师生双边活动多样化,使之从课堂中走出来,从单纯的学科教学中表现出来。它可以在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甚至课余训练以及体育教师指导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课堂教学的延伸。过程开放是开放型教学重要标志,这要求教师既要讲知识的结论,更要讲知识发展过程,要注重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研究,加强学习法的指导,要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环节,让学生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

6、教学资源开放体育教师一般是经过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具有专业技术的教育人才,各有专长,各具特色,班授课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授课面。为了让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摇篮,应做到如下三点:一是教师所上课程,由上课学生所选择决定。二是上课学生的内容、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校内的每一位体育教师向全校学生开放。做到学生上课可选任何一个教师,而不受年级、班级和学科的限制。三是物质资源的开放,目前各校都建了一批体育场馆,设置了一些体育图书资料,配置了电视电脑等教学设备,但利用率不高,对学生开放并不多,教学开放就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应用价值。要适当安排时间,开放体育图书资料室,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要开放体育场馆,给学生以更多亲身练习机会,要根据体育学科特点,自觉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7、教学评价的开放教学评价是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应注重师生的双向评价,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所以选择考核内容要能较全面反映学生的健康水平,覆盖面要广,主要通过教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教学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和新的动机,通过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科学安排和控制教学过程。考核内容,应包括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运动能力、心理素质、身体机能和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等方面。综上所述,教学评价的开放,是一项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确定评价考核办法,应从实际出发,把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水平,又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有利于鼓励全体学生努力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八

安全管理工作是评判一家煤矿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就要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从煤矿企业自身实际入手,在改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用量化、可见的指标明确和固化,煤矿企业通过建立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的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发现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安全生产的大好形势下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1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评价的具体内涵。

煤矿企业是事故风险较大的企业,一直以来被安全事故所困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是煤矿企业共同的要求。需求一种有效的方式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是煤矿企业急于完成的事情。安全评价的实质是充分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相关理论,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性评估和积极的预测。通过科学评估和评价的结果,采取合理、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应对潜在的事故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积极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和解决方案,有效促成相关工程体系和系统的安全。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对企业现行安全管理措施评价,对企业自身的安全现状有较为详实、全面的了解。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九

根据教育部的调查及学者的研究显示,三成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65%。本研究经过多年实践与总结,根据90后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支撑,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构建了高职院校“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个平台、四级网络、五项原则”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围绕一条主线。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始终围绕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这一条主线展开,这不仅仅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教育的要求。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明确指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把握两个结合。

1.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个体咨询是心理咨询老师和学生一对一地面谈,就来访者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独立、深入辅导,尤其是涉及到学生隐私的问题。团体咨询在团体情境中,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自我感悟,以提升自我心理素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将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有机结合起来。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很多高职院校不仅开设了心理健康必修课,还开设了《爱情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生欢迎的相关选修课。在课堂上,心理老师引导学生探索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应对方式。心理健康课外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把每年的5月份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5月25日定为心理健康教育节,在心理健康节期间高职院校会举办系列课外活动,活动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促进个体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改变自我,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都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搭建三个平台。

1.现代信息技术咨询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查询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有一部分学生羞于、怯于与心理咨询老师面谈,可运用网络、电话等通讯工具进行咨询,充分利用其灵活性、便利性和私密性。网络、电话咨询不仅可以减轻咨询者的心理压力、为咨访双方提供便利,而且可以促进来访者深入思考,挖掘咨询者自身的潜力,积极提升其心理素質。

2.心理障碍学生转介平台。

搭建畅通的心理障碍转介平台,高职院校必须与精神卫生机构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及时转介心理发生异常的学生到专业机构进行鉴别治疗,这样可以保障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病能够得到及时干预;必要时也可以请专家到学校对处于危机中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危机态势恶化。

3.日常运行机制平台。

高职院校应搭建有效的日常运行机制平台,不断完善和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教师教育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工作平台,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提高抗挫折力、适应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排解内心忧虑,避免心理问题发生或严重化。

四、构牢“四级网络”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教学工作;指导院系做好新生入学后的心理普查及心理档案建立,春季心理疾患排查、重点个案跟踪等重点工作;接受学生个体咨询;针对自卑、适应不良等学生群体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主持全校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气象员进行培训和管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指导全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院系心理健康主管老师。

院系心理健康主管老师面向本院系群体学生开展工作。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开展各项工作;密切关注本院系的重点个案;在新生入学、毕业生就业、期末考试等关键阶段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情绪变化;深入到学生当中,主动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学习成绩突然急剧下降给予特别的心理关注;对在本院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指导选拔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及宿舍心理气象员;并对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气象员进行培训和管理。

3.班级心理委员。

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工作人员,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班级心理健康委员接受学校及院系的双重领导,接受专业的校园朋辈培训,负责在班级上宣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状况信息汇总报告。

4.宿舍心理气象员。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每个学生宿舍应指定专门的学生担任心理气象员。其主要工作职责是: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及时发现宿舍同学的心理问题,及时上报给班级心理委员,并开展初步的危机干预,做好记录,协助班级心理委员或心理老师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五、坚持“五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原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2.差异性原则。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心理成长,同时也必须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需要,比如心理自卑的学生、适应不良的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等,根据不同心理状况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者个体咨询工作。

3.活动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最大的区别是,科学文化教育学生主要通过让学生理解、记忆获取知识,而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成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贯彻与落实活动性原则,引导大学生在各种操作活动、观念活动、交往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尝试、探究、体验与感悟成长。

4.主体性原则。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切教育方法都要在学生身上落实,一切教育成果都必须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高职大学生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自立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激发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5.发展性原则。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其所处的阶段紧密相关,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把握发展性原则,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跟随学生的成长与心理状态变化开展相应工作。

参考文献。

[2]thetheoryandpracticeofschool’smentalqualityeducation[g].dajunzhang,china,8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psychology.

[4]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1号)[z].2005.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十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优化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思想的提出使得高校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原有的高等教育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育改革中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不仅体育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一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提出,可以使高等教育的体育课程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学评价体系起到了改进教学的作用,客观反映了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进步和成长。本文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对这一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教育是一项立足实际,以学生为本的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失却了教育本身的功能,那么教育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中,如果教学过程体现不出体育的健身功能,那么高校体育课的设置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些高校的教学目标设定的问题,对于体育课没有进行一定的重视,造成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形式化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高校学生体质的增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起不到一定好的作用。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虽然造成体育课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学评价标准的缺失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由于教学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对体育课程的重视性都不能有效提高。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并培养他们的体育健身意识,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而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将对改善体育课堂质量,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起到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遵义师范学院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在没有一个制度约束的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对于教学的目的性缺乏一定的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走形式的情况,没有一定的教学着力点。而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来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必然将会影响到公共体育课堂的质量,不能满足一定的体育教学要求。通过构建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学校教学部门可以对教师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一定的考核和评价,才能了解体育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教学水平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得体育教师自觉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实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跨越。

(二)构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体育积极性的需要。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遵义师范学院在对体育课学生的上课情况的研究中表明,在教学评价体系中仅仅注意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往往会忽视了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接受情况。以前的观念从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教学评价,这并不能充分科学地显示教学过程中的完整情况。只有用教学评价体系对老师和学生都作出综合性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体育参与度,更好地提高他们体育课的学习质量。

(三)通过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对课堂教学实施科学管理。在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无法做到对体育课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教师的教学情况只有教学量的要求而对教学质量没有一定的要求,而使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将完善体育课堂的教学管理,为教师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公共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高校的体育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高校的学生在年龄以及经历上有一定的成熟性,因此必须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参与积极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得当可以使高校体育教学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反之则不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灵活的体育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堂参与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将决定学生是否喜爱体育课程,使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引导。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考察将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之一。

(二)公共体育课堂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丰富。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在内容上需要老师进行一定的丰富,因为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不同于中学的体育课程,只需要教会学生一定的体育技巧就行了。高校的体育课程需要使学生养成一定的体育习惯,培养一定的体育爱好,并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丰富,使学生掌握一项感兴趣的运动。而且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重点突出教学特点鲜明。因此,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丰富也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教学效果是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最终要的评价内容,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效果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最直观的一种反映,也是作为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学效果不仅反映在学生长期的体育锻炼意识的提高上,也反映在课堂进行过程中的良好课堂秩序上。不仅反映在对课堂内容的良好把握上,也反映在学生长期的体质指标的提升上。只有教师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投入了心力,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效果也是对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之一。(四)公共体育课堂中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也是影响公共体育教学活动评价的内容之一。教学态度包括高校体育教师对工作的负责任程度以及在课堂上的精神风貌和对学生的耐心引导等方面。高校体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育人,关爱学生成长等,为学生创造更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因此,在公共体育课程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也是进行体育课程的衡量内容之一。除此之外,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还应该注意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情况的反馈。遵义师范学院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者认为,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感受,让学生参与到公共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中来,是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的必要环节。

四、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到现代化教学的很多方面。遵义师范学院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运用了多元化的体育评价指标,为全面、综合地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学评价作为一项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手段,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发展与完善。

作者:丁勇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钟贞奇.关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j].科教导刊,,7(中旬刊)。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十一

1.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知识基础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知识的广度,又要有知识的深度;在能力要求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又要有较强创新能力;在综合素质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较高专业素养,又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一方面需要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即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培养专业面宽、理论水平适中、应用能力较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既要有知识、有技能,还要有情感、有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重要职能。

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的本科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它的价值取向体现行业性,目标体现应用性,课程设置具有复合性,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人才评价体现多元化。行业性和社会性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从社会评价角度看,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和智力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提供服务为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水平,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其他本科院校,其教育目标更加强调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更关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构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即适应性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和个性化原则。

1.适应性原则。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要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要在专业设置上结合学校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着力打造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的特色专业。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按照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在培养目标、实践、实习设置等方面突出区域特点。

2.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本科人才,所要特别强调的不是卓越和一流,而是专业和应用,需要满足学校、国家、社会和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另外,在这些诸多主体中,用人单位的评价最为关键。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一种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它主要是面向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本专业领域的设计、制造、试验、技术应用和开发工作,着重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及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其个体发展直接影响用人单位的利益,而用人单位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

3.个性化原则。

教学质量是多层次、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院校由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不同,其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也体现个性化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建立个性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教育质量评价中要针对共性和个性问题分别进行评价,即在涉及高等教育体系方面的评价时体现共性,在涉及高等院校特色方面的评价时体现多样化、个性化特征。

按照适应性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大类,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包括两项一级指标、六项二级指标和十一项三级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涉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方面。一级指标教学条件包括了师资队伍、经费配置和教学改革三个二级指标,其中师资队伍重点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费配置主要是“双师型”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投入,教学改革则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一级指标教育成果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二级指标。其中,人才培养方面,在主要关注学生就业和创业情况;在科学研究方面,提倡科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在社会服务方面,强调解决区域经济建设和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个性指标包括三项一级指标、五项二级指标和七项三级指标,这些指标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教育建设和结果进行评价,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区域特点,强调打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以及支持这些特色专业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实践课程的`设置。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用人单位的评价,反映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总之,教育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命线,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其开展教学的依据和核心要素。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社会服务的区域性、科学研究的实用性等特点,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希望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然而,关于应用型教学质量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它不同于成熟的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既要满足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求,还要满足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要求,必须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目标,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级各类质量标准。而上述的这些要求和标准还在不断充实、规范和完善。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与解决。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专业12篇)篇十二

[摘要]分流培养模式下学生课程成绩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采取“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高校教育教学功能的实现。遵循可行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基于ahp构建了以课程成绩综合评价为目标层,以平时表现、实践(实验)教学、期末考试为准则层,12个具体指标为方案层的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1分流培养模式与课程成绩评价研究现状。

分流培养模式,是高校按照院系、学科等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学习1~2年通识课程和大类平台课程,基本了解专业培养方向后,结合社会需求及个人兴趣,根据院系的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分流培养模式不仅能避免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而且注重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创新意识好、实践能力强、学术与应用并重的创新型人才。分流培养模式下,客观、科学地评价课程成绩,能有效规避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进而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该专业能力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国内学者对分流培养模式、课程成绩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如汪毅能、彭亚君等()分析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利弊,并提出优化策略;蒋海青等(2014)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构建了与cdio教育模式相匹配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与实践过程;吴天强、王振邦(2018)探讨了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成绩应由点名记录、作业成绩、教师评学及期末考核构成。由于我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的研究成果尤为缺乏,本研究将为高校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相关范文推荐

    人物介绍上(专业19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我们来看看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唐摭言·公荐》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

    写第一次坐过山车(汇总19篇)

    优秀作文是立意高远和思想深邃的,它能够启发读者的思维和提升他们的人生观。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方向。

    积极七年级(模板19篇)

    作为一篇优秀作文,关键在于能够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观点。阅读这些优秀作文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热情似火的夏哥哥

    我懂得了父爱(优秀13篇)

    优秀作文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能够用具体的例子和论据进行支撑。下面是一些被评为优秀作文的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我渐渐地走上上坡,快到村口了,心中的奥恨

    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实施方案大全(13篇)

    活动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合理规划和安排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流程。如果你正为制定活动方案而苦恼,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范文。为充分发挥网络在交流经验、传

    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优秀14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内容上的出色,还需要在语言运用上有独到之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晶莹的露珠能折射出太阳的光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优秀20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是教师进行教学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小学两型环保倡议书(实用16篇)

    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需要尽快采取行动。总结范文涵盖了从个人环保行为到企业环境管理的各个层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尊敬的`村民们:

    社团招新面试自我介绍注意事项及技巧(模板15篇)

    自我介绍是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第一步,它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的自我介绍示范中获得一些灵感,提升自己的自我介绍能力。1)事先了解一些企业背景也就是

    最好的奖赏初中初一(优秀18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文字的魔力,打动人心,传递真实、温暖、美好的情感。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不妨参考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对于最好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