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

时间:2023-11-02 作者:雁落霞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

调研报告的写作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数据和分析结果,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一

根据国务院残工委、中国残联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通知》(残工委发〔20xx〕6号)以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深圳市调查方案〉的通知》(深残委秘[20xx]1号)等文件要求,我区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经两个多月的努力己全面完成我区残疾人基本情况核查工作。现总结如下:

根据市残联的要求,我区制定了《罗湖区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方案》,并设立了专项调查办公室,由区残联许斌理事长作为调查组组长,调查组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工作由罗湖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各街道残联成立专项调查办公室,负责本街道的专项调查工作。方案明确了区、街道残联及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做到层层抓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专项调查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动员部署。召开各街道分管领导、残联理事长、残疾人专干、专职委员参加的专项调查动员会,许斌理事长作了动员讲话并布置了调查实施方案。会后,区残联机关成立督导组,各街道残联组织残疾人专干、专职委员,和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干部组成入户调查员队伍,形成以残疾人工作者为主,以街道和社区干部、社工为辅的入户调查人员队伍,从而确保入户见面率和数据准确性。

二是全面核查基础信息。为确保调查底册数据准确,在入户调查前,区残联对全区2450名残疾人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共核查残疾人2450人,其中在户2374人,不在户47人,同时通过街道、社区、居委会核查残疾人家庭状况、就业和保险缴纳情况、政策享受情况,作为入户调查的基础依据。

三是认真开展调查培训。为确保全区调查工作的全面铺开,组织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居委会工作人员、民政员、社工约110名调查人员在罗湖区党校进行了为期2天的封闭式培训。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演示及入户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参训人员掌握询问技巧、指标定义、调查方法及各类表格的填写方法等,为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调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根据专项调查工作安排,残联工作人员分成10个组下到街道进行现场指导。

四是周密部署入户调查。1月3日至25日由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专职委员、街道基层干部近110人组成的调查队伍,分10组对2450名已核查持证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残疾人2374名,除47人不在户外采用电话调查外,入户调查率为98.05%。

五是做好电话回访工作。分别从10个街道中各抽选1个社区进行电话访谈,每个社区抽选5张调查表进行回访,共开展了50次电话回访。回访中,被调查方均表示调查人员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入户或电话调查,表格解释工作明确,并收到小礼物。

六是严格调查表质量验收。区残联对10个街道各抽取一个社区进行验收,对所抽取社区的所有调查问卷的填写质量、逻辑关系进行了质量审核,并抽查了社区调查座谈会记录。共验收《残疾人调查表》403份,填写差错项目数为30项,平均差错率为0.189%;验收《社区调查表》10份、填写差错项目数为0,差错率为0,验收《残疾人调查表封面》10份,填写差错项目数为0,差错率为0;每个社区均有《调查会议记录表》,均符合验收标准。

七是高质量完成调查表录入工作。

1、全面详尽的数据核查是开展专项调查的基础。入户调查前,我们结合残疾人工作编写了残疾人服务清单,发放给残疾人,做到人手一册。很多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属对残疾人可享受的政策、服务有了较全面了解,工作人员调查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2、全面系统的培训是开展专项调查的关键。残疾人专项调查,涉及到对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平台的应用。为此,我们组织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专职委员、街道基层干部近110人进行2天的封闭式培训。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演示及入户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参训人员掌握询问技巧、指标定义、调查方法及各类表格的填写方法等,为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3、及时细致的宣传是开展专项调查的补充。残疾人受认知能力和身体原因的影响,再加上获取途径的缺乏,对很多残疾人优惠政策并不十分了解,对专项调查工作也存在诸多疑虑,不知道工作人员问这么多问题用意何在,有一定的提防心理,不敢坦诚以待。入户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宣传的过程,不仅是对专项调查的目的和用意做一个宣传,也是对残疾人优惠政策和服务项目的宣传,宣传到位了,残疾人的排斥就少了,配合就多了。同时,对于入户过程中发现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认真汇总,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二

县委、县政府提出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奋斗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远安县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城乡建设、生态文明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为全县人民奔向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是残疾人。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相对来说、农村贫困人口不断下降,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逐年减少,解决民生问题已是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日益重视的问题。

一、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西山区,是一个山区小县,有各类残疾人17000人,占总人口的8、6%,平均每四个家庭有一个残疾人,全县残疾人按类别划分具体情况为:视力残疾2876人,占16.92%;听力残疾3716人,占21.85%;言语残疾269人,占1.58%;智力残疾1541人,占9.07%;肢体残疾4736人,占27.86%;精神残疾1361人,占8.01%;多重残疾2501人,占14.71%。其中农村残疾人15300人,约占残疾人总数90%。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大部分残疾人分布在边远山区,越是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残疾人比例越大。从经济收入上来看全县残疾人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一是达到小康和正在向小康发展的。这部分残疾人素质较高,有职业、有技术、有自己的产业,多集中在城镇,生活富裕接近小康。在县残疾人中约占20%;二是基本脱离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他们残疾程度较轻,辛勤劳动,从事庭院种植养殖、或是手工业修理服务、或是在外打工,能够维持温饱但仍徘徊在贫困线边缘。他们约占50%;三是长期贫困残疾人约占30%。多是重残人或是一户多残或老养残,他们或是看不见、或是不能行走、或是智力障碍,丧失了劳动能力,多年积贫,常年靠救济。

从数据显示、自然分布、自身条件分析,不难看出农村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一般健全人相比,差距比较大。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贫困数量大。据统计纳入农村低保5001人,其中残疾人1726人,占30%。随着小康进程的加快,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相对贫困的人逐渐增多,残疾人受自身综合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返贫都会加大贫困残疾人数量。二是贫困程度深。全县1000元收入以下的家庭可以说全部为残疾人家庭。尽管各级逐年加大贫困残疾人的救助、帮扶力度,但对一些无任何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只能维持基本生存。

二、存在的问题

1、残疾人生活生存质量差。首先最直观的是住房质量差,农村住房有三种类型,一是预制楼房,二是土木结构的新房,三是多年的老土房。残疾人大都是居住在旧土坯房里了,“危、破、陋”是其特点。近几年来、在全县残疾人危房改造中,已解决了近200户,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改造。其次是生活质量差。按我国贫困线标准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来测算,我县十分之一的残疾人处于极度贫困,十分之二的残疾人处于一般贫困,此外,还有生活虽然有了改善,但脱离了外界的帮助无法实现自我发展仍然徘徊在贫困边缘。走进残疾人家庭,多数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电视、电话、家庭影院这些当代已普及的'文化生活家常电器,对残疾人来说是奢侈品,因为温饱尚未解决的他们,最有吸引力的是柴米油盐。它们所考虑的是不挨饿,不受冻,如何能吃饱穿暖的问题。其三是看病难。残疾人是不能得病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余钱看病吃药。得了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这残疾人是家庭主劳,那么又病又残的他们就只能等着救济了。

2、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差。1.7万残疾人中文盲占三分之一,大多是老年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在中青年残疾人中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人还占不到半数;适龄的残疾少年儿童我县统计约250人,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只有230人,入学率占92%,但辍学率高,能接受大中专教育的,15300人中约有大中专学历的也就是近百人,大多是自学成才,而且其中有些是健全人转为残疾人的。真正能够考上高中接受大中专教育的残疾人寥寥无几。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普遍封闭、保守、落后,整体素质低下造成精神贫困。这样因物质贫困造成了精神贫困,又由精神贫困反过来加深了物质贫困。恶性循环的锁链束缚了残疾人,长期不能挣脱贫困。

3、残疾人社会就业难、且面窄。首先是因为残疾人素质低下,又有身体功能缺陷的企业技术残疾人中,实现就业的不足60人,且以自谋职业为主。其次是社会存在偏见,不少单位宁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安排残疾人就业,有的单位既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将法定责任和义务置之不理,因此,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保障金收缴率都低。

三、消除贫困的途径及对策

要消除残疾人的贫困状态,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来统筹规划,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组织、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化解各种难点,带领残疾人共同致富。途径及对策如下:

1、强化残疾人基层工作。发挥残联的组织作用,作为“代表、管理、服务”的基层组织,要强调“理念人性化、职责规范化、工作制度化”。必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好务,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操作性强,职责明确,工作体系完备,网络健全,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努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目标。

2、加强投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着力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是改善其生存生活状况的重要前提。一个人如果看不见,不能行走,你能叫他做什么?要解放他们的生产力必须首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恢复一定的身体功能让他们自食其力。而康复是有时效性的,是一项抢救性的工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那么就会成为国家和社会永久的负担。按照“十五”计划纲要,康复经费应按人口总数0.5%预算,我县只有0.1%,比例偏低。政府应加大投入,培养康复技术人员,建立基层康复网络,逐步使康复社区化,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

3、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就业是解决残疾人贫困的根本出路。一要坚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巩固已就业的残疾人的岗位,适当调节一些公益性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让有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建立社区残疾人就业基地,鼓励和扶持残疾人积极自主创业、个体开业。二要加强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和管理,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和扶持安残单位和自强残疾人典型。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培训网络,每年有计划,定期培训服装缝纫、家电修理、计算机、盲人按摩和各类种、养殖业的技能,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三是以收促安,对部分单位或企业既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又拒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收残保金,达到以收促安的目的。

4、要加强残疾人文化教育。治穷必先治愚,残疾人文化素质低,必须加强教育提高其文化层次。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没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在竞争中只能处于弱势。必须从青少年残疾人抓起,一要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做好随班就读工作,加强对特困残疾学生的救助和生活补贴,对考入高中和大中专的残疾生实施奖励。二要加强特教工作。扶持扩展特教项目,发展手语教学、语言培训、智力培训、家长培训,扩大就学面,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能进学校接受教育。

5、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缺乏基本生存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纳入低保救济。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如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需要家庭成员护理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志愿者、社会各界合力扶残。再次,积极探索对精神病患者、智力残疾及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以解除残疾人家庭负担,减少社会危害性。

总之,改变残疾人贫困落后的现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那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协力才会做得更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下,我县残疾人一定会摆脱贫困和全县人民一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三

为了做好我区的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工作,我们在接到市残供应通知,要求各区县做好xx年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的调研。我区残联、区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研讨xx年的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工作,大家集思广议,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明年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做好残疾人工作,把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工作深入社区、深入残疾人家庭,切实为残疾人服务。

要做好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工作,首先完善好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工作的二级管理三级服务体系,作为区残联供应站,要争取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要让领导知道用品用具不是单纯的配配发发,而是配发和使用对残疾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要逐步将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纳入街道(乡镇)服务社的工作范围,使助残员能掌握残疾人合理的需求,及时报区供应站。区县供应站报市供应站,形成覆盖全市供应服务网络。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配发力度,要以人为本,使配发工作逐步向个性化、特殊化拓展,配发品种还要有所增加,千方百计帮助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要了解残疾人康复训练需求,开发适合残疾人需求的配发品种。

要完善用品用具供应服务体系,首先要提高区县供应站工作人员与街道、乡镇服务社助残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形成一种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的服务意识。其次是明确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人。建立用品用具配发的卡与档案。逐渐实施数据管理、目标管理、效益管理和考核管理工作。

残车的更新管理工作,还是要根据本地区的残车主的实际情况与市场经济的规律,采取“三自”的原则操作。不作强行规定,淡化政府行为,为了方便残车主还是要集中更新。部分残车主行驶公里少,维修率低,低保人员多,经济收入差,建议市供应站适当延长更新年限。

要配合区交巡警支队做好一年一度的残疾车年检和复原工作,年检率和复原率均达到100。还要做好今冬明春的贫困残车主帮困稳定工作,摸清贫困残车主的情况,在元旦春节期间做好慰问走访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的实际困难。

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做好用品用具的配发和残疾车管理工作,解决好贫困残车主的实际困难,克服存在的不足,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确保xx地区的社会稳定。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四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人们的利益发生了调整,新的社会矛盾造成上访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缠访”、“闹访”、“越级访”和“群体访”,信访形势给构建和谐社会增加了难度。结合我区近年来发生的上访案件,就当前信访现状原因、作一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1、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国有企业改制,金融系统推向市场,粮食系统走向社会,行政机关机构改革。这些变革,重新调整了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对人们的利益进行了再分配,同时也使人们的维权意识得到了加强,部分群众的利己观念有所抬头,致使简单的问题易于复杂化,较小的事态易于扩大化,给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难度。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机构改革、企业改制等社会变革原因引发的信访事件占到了信访总量的17%。

2、法律法规某些方面的滞后。一方面,表现在法律条文的滞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社会凸显了许多新事物和新情况,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增多,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越来越多,涉及农民的征地拆迁补偿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会滞后于新事物和新情况,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和约束成为导致上访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滞后还表现在执法不严上。信访条例明确规定,不允许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更不允许扰乱正常的办公秩序。但是,“越轨”的行为时有发生却少有有效制约。

3、认识上出现的误区。误区一:法不责众。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受“法不责众”错误观念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遇到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就纠集众人上访闹事,凭借“法不责众”这个护身符逃避惩罚。“法不责众”是“腐朽、落后”的中国传统意识,它已成为依法治国的一大障碍。误区二:政府“管”法院。群众中一直存在文秘杂烩网着一种错误的认识:政府权力大,政府可以“管”法院,同时,各级党政部门对上访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问题,这也导致不少人信“访”不信法。误区三:以信访量来考评信访工作。目前上级对下级政府信访工作的考评,都是以上访量来衡量的,超过了规定的指标,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受到一定的处罚这种考评方式本意旨在加强各级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重视,分级承担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但客观上讲,这种考评方式并不很科学,它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如:有些人因对现任领导有意见,就组织煽动一些人上访,让现任领导难堪,最后往往能达到“撵走”的目的。

4、工作落实不到位。一是对信访问题解决不到位。有些信访问题牵涉面广,时间跨度大,调查取证非常困难,解决难度相当大,导致问题无法处理或处理不到位。二是督查不到位。有些信访问题没能得到妥善处理,客观上也有干部的原因。对信访问题干部中还存有畏难情绪,怕麻烦,同时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协调。针对这些情况,缺乏有效的文秘杂烩网干部督查跟踪处理和责任追究机制。三是对缠访闹访等严重信访事件当事人处理不到位。首先,缠访闹访的概念界定不清,对缠访闹访户定性困难,缺乏可操作性。其次,有些部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为平息事态,免于激化矛盾,往往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能放即放,缺乏强有力的执法配合,无法产生震慑力。

信访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能在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实行责任追究上动真的,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破解信访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上来实的,有效遏制了信访总量持续攀升的势头,缓解了严峻的信访形势,总结他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循序渐进推进改革。一是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与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统一起来,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重大决策要符合社会现实,符合实际,要考虑群众的心理想法,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要努力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二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尽量把城市规划区内已经农转非的“农民”纳入低保的范围。提高城市居民的低保标准,让下岗职工生活有基本保障,力争把改革的阵痛降到最低的限度。

2、树立法治观念,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一是继续搞好普法工作。让公民学法、懂法、遵法、守法,遇到问题,发生纠纷,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保护文秘杂烩网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法律法规要与时代发展同步。立法机关、司法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及时、科学、有针对性地出台、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条文,让各级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法可依。三是要弱化政府或信访部门的职能,纠正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错误认识。群众上访总量多年居高不下,与政府及其信访部门的角色定位不准、转换不力有关。政府及其部门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转变职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四是严格执法。在处理信访问题时,不以信访的人多人少定对错,严格以法律为准绳,改变部分人“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

3、树立信访教育与信访执法相结合的观念,确保信访工作取得实效。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有些人明知拦路抢劫是犯罪,但还是拦路抢劫;明知杀人是要偿命的,但还是有杀人犯。思想教育仅对讲理的人有效,仅对遵纪守法的人有效。对无理取闹的人、对别有用心的人、对图谋不轨的人无效,因此,解决上访问题时要做到区别对待。对确实有冤屈的,要尽快给予解决;对不了解国家的法律、政策而产生误会的,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消除误会;对于别有用心、无理取闹、聚众围堵政府大门、拦阻交通要道等情节严重的,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4、树立防范与责任追究相结合的观念,加快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进程。一是建立民意沟通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加强民意沟通。通过谈心交流,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求,从而畅通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架起干群“连心桥”。二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超前排查人民内部矛盾,对可能影响本地区的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掌握,早化解,使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降低行政成本。三是实行信访工作首问责任制。为了克服责任弱化和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凡是第一位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情况的机关工作人员,要在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后,对属于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应及时受理,并给予当事人明确的答复;对不属于本部门工作范围的,要及时向上汇报,向其他部门或系统进行交办、转送,问题转到哪里,责任就跟到哪里,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四是实行信访工作过错追究制。完善信访工作现行的考评办法,变以信访量考评为以信访过错来考评,实行严格的信访过错追究制,使各级干部心里服气,工作有积极性;使个别违法乱纪、该作为而不作为的干部得到改正;同时不会再出现因上面的压力太大,领导干部向无理取闹的人妥协、让步,使别有用心、聚众闹事的人有机可趁,形成“爱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恶性循环局面。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五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州政府哈副州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88县残疾人工作做简要汇报:

88县共辖9镇8乡,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残疾人1.03万人,其中:肢残疾4964人,视力残疾1514人,听力、言语残疾2552人,智力残疾1042人,精神残疾289人。全县共有重度残疾人954人,其中肢体残疾356人,智力残疾100人,听力残疾201人,视力残疾198人,言语残疾53人,精神残疾46人,他们中84%的人没有劳动能力,70%的人没有自理能力,靠亲属和家属供养占80%,靠社会救助和国家低保救济20%,享受城镇低保的占14%。88县是一个残疾人比例高、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把残疾人工作由过去的一般性慈善、福利事业,提高到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将残疾人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综合协调,狠抓基础工作。2004年建成250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现已开展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盲人按摩和用品用具供应等服务项目,积极创造有利于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和改善生活状况的环境。通过努力,我县2002年获00工作目标考核第二名,2003年获自治区残疾人康复先进县、00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残疾人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残疾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维护,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一)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力度,努力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一是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领导。每年政府专门召开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协调会议,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力度。二是强化残疾人就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档案,对各乡镇、单位残疾人就业现状进行摸底调查,随时掌握全县残疾人就业情况。三是抓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采取集中、依托社会机构和“科技之冬”等三种方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近年来,我县共培训残疾人635人,其中通过科技之冬培训496人,依托社会机构培训118人,集中培训21人;安排残疾人就业106名,其中个体就业54人,集体就业13人,按比例就业39人;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19万元,通过培训和就业有效改善了残疾人就业状况。

(二)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增强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争取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和低视力康复门诊设在88县人民医院,极大的方便了我县白内障和低视力患者。同时建起县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盲人按摩、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和马王庙社区康复站,使385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309名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重见光明,35名低视力配上助视器,7名聋人配上助听器,34名肢残人、聋儿、脑瘫儿、智残儿得到训练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轮椅209辆,安装假肢29例,拐杖、盲杖287件,康复补助共计21.6万元。通过康复治疗和训练使一部分残疾人改善了功能,增强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狠抓残疾人扶贫工作,改善残疾人生活现状。一是县、乡都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扶贫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二是发动全社会力量为残疾人献爱心。县、乡、村各级单位、领导职工和贫困残疾人结对子包扶,助残志愿者纷纷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三年来,全县共为残疾人协调贷款34万元、赠送物资14.6万元,为123户残疾人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修建、维修房屋420平方米。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62户贫困残疾人发放13万元有偿扶持资金,为125户残疾人提供6万元的定期补助和困难救济。四是落实优惠政策。为残疾人减免义务工54万多元,减免各种税费19万元、学杂费2.5万元、治安费和卫生费1万多元。五是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近三年,全县共有286名城镇特困残疾人先后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累计发放保障金59.6万元,有29名孤寡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有580人得到民政部门临时救济,18人得到定期救济,累计发放救济金达25万元。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贫困户的生活现况。

(四)营造扶残助残、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氛围,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一是以“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宣传活动。近年来,残联与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播放了《身残志坚、走出自己的天地》、《真情回报社会》、《关爱》等专题片,开辟了《残疾人保障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老年性白内障防治知识等专题讲座栏目。加强外宣工作,三年累计在各大媒体刊稿136篇,其中州级以上刊稿32篇;走访慰问残疾人726户,发放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8.8万元。二是举办了两届残疾人运动会,有71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包括轮椅、中国象棋、套圈、飞镖四个项目的比赛;筛选12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002002年的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获0010金、3银、2铜,羽毛球团体总分第一名、乒乓球团体总分第二名、田径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组织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自治区第三届运动会,获自治区1金、2银、3铜的好成绩;2004年举办了88县首届残疾人工艺美术作品展,展出了46名残疾人的88件精选作品,这些展品包括石材、雕塑、刺绣、编制、剪纸和书法等;组织2名残疾人参加00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分别取得声乐、器乐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5月,我县还举办了88县首届残疾人卡拉ok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充分展示。

(五)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一是全面启动农牧区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根据区州农牧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我县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对残疾人危房改造提出总体要求。制定任务目标为每年完成3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5年完成100—150户危房改造;改造标准为每户5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并符合国家安居防震工程要求。2005年我县安排了10个乡镇的28户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州财政、残联投资14.5万元,县财政、残联出资10万元,平均每户补助8000元。工程5月8日动工,目前已有17户竣工,11户正在修建中,预计9月中旬全部完工。二是积极启动农牧区残疾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根据自治区、自治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的精神,我县于今年5月召开动员会,成立领导机构,制定88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草案)。实施办法规定了参加合作医疗的对象及权利义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医疗卫生服务及费用补偿等,自治区、00、县财政给每人每年补助20元,农牧民个人每人每年交纳30元;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被纳入试点范围,并规定乡镇的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困难户个人交纳部分由民政部门、残联负责协调解决。目前试点时间待自治区批准,工作尚在准备之中。

(六)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进一步优化残疾人教育环境。一是县人民政府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之中,特殊照顾,同步实施,使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率达到90%以上,轻度弱智、弱视和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5%。二是大力实施“春雨行动”扶残助学和“彩票公益金助学”工程,有32名残疾学生每人每年可得到300元的救助,给予8名大中专及特教学校的残疾学生共1万元资助,帮助指导15名残疾考生填报中、高考志愿,努力为残疾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以改善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环境。

(七)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县、乡人民政府相继出台残疾人优惠政策,成立了88县法律援助中心,已为32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减免费用2.8万元,帮助残疾人追回案款4万元,并与司法部门联合组织3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残疾人保障法》知识问答,同时组队参加了州残联举办的《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近年来,全县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825人,帮助解决就业、就学,婚姻、生活等方面问题45件,办理残疾人证731本。

(一)残疾人就业难度大,困难多,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加之我县财政困难,行政事业单位的残疾人保障金收取有难度。

(二)我县重度残疾人口多,群体大,生活极度贫困,只靠零星救济、帮助已无法维持生活。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每年提供1200元的生活补助;并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按月、按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三)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残疾人享受的优惠政策项目单一,数额很小。建议重新制定符合现状统一的残疾人优惠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扶助。

(四)残疾人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就医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将残疾人个人交纳部分按残疾等级由县财政、残联、民政共同分担。

(五)部分没有劳动力、没有收入的特困残疾人按先行的危房改造补贴政策无法进行危房改造。建议州财政、残联继续加大对东三县扶持力度,增大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特困户危房改造投资比例。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六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最近,我们对全区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区残联关于残疾人工作情况的汇报,召开了有关人员的座谈会,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有关工作人员,视察了残疾人康复、托养、就业中心等服务机构,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残疾人基础工作扎实有效。建立了以区残联为核心、以镇(办)残联为依托、以村(居)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残疾人组织网络,认真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残疾人基础信息采集,掌握了全区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分布,认真开展了残疾等级评定,2010年以来,颁发第二代残疾人证7008个,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救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条件,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省基层残疾人组织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残疾人康复工程力度较大。狠抓区康复中心、镇(办)康复中心和村(居)康复站建设,依托区中医院、山铝医院成立了两处区级康复中心;在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张店区脑瘫儿康复中心”和“张店区精神康复中心”,在高佳盲人按摩院挂牌成立“张店区盲人按摩技术培训服务基地”,依托有关医疗、教育机构分别成立了肢体、精神、视力、听力语言、智力及脑瘫残疾儿童等6个康复技术指导中心,12个镇(办)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80%的村居建立了康复站。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残疾人辅助器具评估适配试点工作,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年底前,我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将实现面上全覆盖,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此项工程的区县。

(三)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近年来,依托淄博新星技校、山东星火学院等机构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共举办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10期,登记培训残疾人391人;开展了送培训下乡活动,先后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残疾人215名,内容涉及盲人保健按摩、平面设计、糕点制作、厨师厨艺、微机操作等项目。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残疾人就业,截至目前,我区就业年龄段的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2800余人,就。

业率达到了90%以上,涌现出了华鹏纸业、城东建陶、兴田工搪、隆嘉工贸等大型残疾人就业示范企业,我区已建立残疾人优秀就业扶贫基地13家;同时,通过提供政策优惠、搭建创业平台、举办创业培训班、开展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和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

(四)残疾人扶贫、维权工作不断发展。区残联与区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了《“基层党组织结对助残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全区基层党组织至少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加大对贫困残疾人救助工作力度,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康复补助等。大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成立了残疾人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和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开办残疾人维权热线电话,帮助残疾人解决合理的诉求,维护残疾人合法权利。积极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业余文化生活,在省、市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和残疾人运动会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1.社会对残疾人工作的法制意识不强。《残疾人保障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不够,部分单位和个人对残疾人工作的法制观念淡薄,片面地把残疾人工作当成一种慈善事业,对残疾人工作的理解、支持、参与不够,助残扶残的社会风气需要进一步弘扬。

2.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规范,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区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标准较低,还存在不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人行道上铺设的盲道和坡道不规范,有的断断续续,有的被机动车占用;主要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完善不规范,服务功能差,利用率不高。

3、残疾人工作资金投入不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和投入欠缺,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力我区提标扩面惠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受残疾证的限制和资金的限制,还有许多残疾人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残疾人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体活动以及残疾人工作机构运行等方面的工作受到影响。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工时对残疾人设置门槛,残疾人就业的难题尚未真正破解。

(一)科学制定残疾人工作计划。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围绕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认真制定好全区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科学整合残疾人康复、教育、托养等资源,提升对残疾人的综合服务水平,建设运用好区残疾人康复中心,逐级落实好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制,促进残疾人事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二)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广泛宣传关于残疾人保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形成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营造助残扶残的良好社会风尚;鼓励残疾人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大力宣传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残疾人先进事迹,切实树立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思想意识,使残疾人工作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试金石。

(三)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力度,合理安排使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增加区财政对残疾人工作的资金投入,大力落实“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工程,严格执行残疾人各项优惠扶助政策,优先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适当提高视力残、智力残、精神残、多重残等四类残疾人医疗补助标准,使残疾人的低保和救助标准高于正常人水平,着力解决好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切实解决好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基本住房、基本医疗问题,同时落实好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四)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提高残疾人工作的法制意识,严格对照《残疾人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政策,认真检查我区残疾人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抓好整改。对歧视残疾人、贬低或侮辱残疾人人格等行为要予以批评教育;对城市道路无障碍通道建设不全、不规范、公共场所无残疾人专用设施等情况依法责令限期完善;对侵害残疾人利益、妨碍残疾人就业、虐待遗弃残疾人等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把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依法落到实处。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七

在这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里,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20xx年度工作会。这次会议,是xx公司筹建运行以来的第一次工作会,它的召开,是我们公司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工作指导意义。

现在,我代表xx公司,就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以及20xx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第一部分前一阶段工作的简要回顾。

xx公司筹备和运行以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在陕煤建司和陕焦化公司的全力配合下,我们积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开展工作,确保了人员资产移交、公司筹备和运行的顺利进行。

一是积极联系进行工商注册,办理验资手续,现已通过名称审核。二是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批准的部门和岗位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先从内部选拔人才,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员充实到了管理岗位上来,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效能。

我们及时传达贯彻集团公司工作会、安全会和煤化集团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工作报告、经济运行方案、领导讲话、各种管理办法等会议材料,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组织机关人员和社区领导学习集团公司移交有关文件。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认识,对本次后勤板块整合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深刻认识到组建xx公司后,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为煤化集团三大主业板块解除后顾之忧,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抓住机遇实现集团公司公司的自我发展壮大。重视先进管理模式的学习,选派9名同志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为期一月的封闭式物业管理培训班,组织10名同志参加了绩效考核和对标管理学习班,把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了回来。思想认识的提升,先进管理理念的导入,为我们跟上集团公司公司改革步伐,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公司筹建之初,由于没有办公场所,工作开展甚为不便。经过我们多次努力,起用了原陕煤建司水泥厂办公楼作为xx公司办公地点。二是及时与陕煤建司进行沟通协商,妥善处理移交遗留问题。三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完成了20xx年的财务决算工作,配合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对费用进行了核实,对20xx年各项指标进行了测算,对到账的费用进行了及时发放。四是进入冬季采暖期之前,对铜川、店头和陕焦的11个供暖小区的锅炉和供暖管道进行了检修,均于20xx年11月13日正式供暖。

我们于20xx年2月8日至15日,由公司领导带队,各部门人员参加,对二级单位进行了全面调研,摸清了各单位人员、资产、物业管理、专项工程、党群工会等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思路,为确定工作目标和出台各项管理办法打下了基础。建立了24小时调度值班制度,详细记录值班情况,每天上报调度信息。除参加母体单位调度会议以外,我们还推行了每周一、三、五上午调度会议制度,及时沟通信息,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工作标准进行讨论、酝酿。

一是明确了各级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和责任,运行部是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各单位党政领导是基层单位安全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安全人员是基层单位安全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层层严格落实,一级向一级负责。二是于二月十七日召开了20xx年安全与维稳工作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安全和稳定工作,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各二级单位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三是春节前,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分三组对安全工作进行了认真检查,对查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根据各季节安全工作的特点,做好了冬季防火、防煤气中毒、用电安全、压力容器的安全检查和防范。对春节期间坚守在锅炉房重要岗位,承担为住户供暖任务的人员,进行了慰问,要求他们严格操作规程,落实安全责任,做好安全防范。

我们一直把关心职工群众生活作为大事来抓,一是想方设法确保各类人员、各种费用的足额发放,使职工和服务对象基本收入不断档、不减少。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慰问和春节送温暖活动,为离退休人员和困难户发放了生活补助、慰问金500余万元。三是在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开展灯谜、秧歌、焰火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大家的节日生活。

回顾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面临社区划转、人员移交、公司筹建运行,各项事务头绪繁多、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难度很大。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我们实现了平稳过渡和xx公司的正式运行,保持了大局稳定。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各主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得益于广大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服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得益于全体员工的尽职尽责、辛勤工作。在此,我代表公司党政,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公司筹建和运行付出辛勤努力的各级领导、组织、广大职工群众,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我们走出主业、服务主业、发展实业的任务很重,压力很大。

二是完成了职能、资产、业务、人员、党群组织的接收和划转以后,实施区域化和专业化管理的“二次整合”又将开始,还要经过一定的波动。内部定位、管控模式、责任体系、工作流程尚需进一步完善,大量的规章制度需要出台。

三是我们管理的社区发展很不平衡,个别小区基础设施欠账很多、隐患严重。如供电系统、供水排水系统线路老化、设备带“病”运行、变压器超龄服役、电杆倾斜等,不仅经常出现故障,影响使用,而且还形成了不安全隐患。

四是与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较,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还很落后。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八

为全面了解当前我省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0xx年7月至11月,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省x协常委、委员,由省政协副主席崔江水带队,在省残联的协同和配合下,到辛集市就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残疾人维权中心、就业培训基地以及残疾人家庭了解情况,召开了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走访慰问了贫困残疾人家庭。调研组还赴江苏、安徽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当地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情况介绍,交流了工作经验做法,实地考察了残疾人服务机构和设施。现将调研主要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省常住人口总人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省有残疾人520万人,残疾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23。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所占残疾人总数比例分别为:视力残疾54.4万人,10.47;听力残疾126.0万人,24.26;言语残疾7.7万人,1.49;肢体残疾167.5万人,32.24;智力残疾40.4万人,7.78;精神残疾35.4万人,6.82;多重残疾88.0万人,16.94。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147.5万人,28.40,其中:一级残疾86.3万人,16.62;二级残疾61.2万人,11.78。中度和轻度残疾372万人,71.60,其中:三级残疾140.3万人,27.00;四级残疾231.7万人,44.60。

(一)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组织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承办、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得到加强。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省、市、县(市、区)政府都设立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省、市、县、乡全部建立了残联组织;省、市、县残联全部配备了残疾人领导干部;全省51432个村(含城市社区)全部建立了残疾人协会,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建立了残疾人活动室。二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省人大、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河北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河北省扶助残疾人规定》、《河北省残疾人教育实施办法》、《河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河北省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形成了以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为核心,以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环境建设等省政府规章为主体的法规规章体系。20xx年6月26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为保障残疾人各项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我省为着力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相继制定了扶助残疾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对城市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施保”等方面的政策规定,狠抓有关措施的落实,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一是省政府出台《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100元保费全部由财政代缴。二是将符合条件的43.3万残疾人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依靠父母或者亲属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三是建立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出台了《河北省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办法》,对全省一、二级重度困难残疾人按每人每月50元发放生活补贴。四是安排残疾人应急救助资金,对因病、因灾等突发性事件造成临时性困难的残疾人给予及时救助。五是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六是残疾人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对4245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

(三)残疾人劳动就业情况有所好转。截止20xx年,城镇新增1.22万残疾人就业,89.1万农村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累计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200余个。把残疾人作为扶贫开发主要对象,20.6万贫困残疾人得到扶持,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达到4.3万人次;3461名农村残疾人得到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扶持。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编办、省残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xx年前省级政府残工委主要成员单位都要安置一名以上残疾人就业等要求。全省现有残疾人福利企业约90家,安置残疾人约2万人。成立了河北省残疾人家庭手工业协会,推动残疾人家庭手工业蓬勃发展。成立京津冀残疾人就业服务协作区,举办了首届京津冀残疾人就业洽谈会。每年举办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推动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

(四)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得到加强。到20xx年底,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0414例,为6054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对6005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年度新收训聋儿20xx名,在训聋儿2791名;对1.06万名肢体残疾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实施国家救助项目,资助400名脑瘫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资助515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有5678名智力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训练。对26万名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有91469名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疗,57288名精神病患者接受康复训练,409名孤独症儿童在各级机构接受康复训练;245名贫困孤独症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全省各类辅助器具供应2.9万件,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其他辅助器具2.2万件。

(五)残疾人教育权利基本得到保障。到20xx年底,全省有特教学校148所,在特教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学生总数达到12566人。在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高于普通学校的10至15倍。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考入本科的贫困残疾学生从省残保金中给予每人一次性3000元资助,20xx-20xx年共资助786人。考入大专的贫困残疾学生从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20xx元一次性资助。河北省残疾人远程教育网正式启动,河北省广播电视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正式揭牌,20xx年春季有700多名残疾青年报名入学。

(六)残疾人参与社会无障碍环境日趋完善。省、市、县(市、区)都成立了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主管领导参加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并面向社会聘请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与使用管理义务监督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级财政逐年加大了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各地陆续新建、改造了一批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物附属无障碍设施。全省6个地级市、10余个县(市、区)开办了手语节目;省和地级市的公共图书馆均建有盲文及有声读物阅览室;部分县(市、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盲文及有声读物借阅服务。对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省级财政每户补助资金1500元,设区市、县(市、区)财政每户匹配资金不低于1000元。

(一)残疾人生活水平远低于我省社会平均水平。当前,残疾人仍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的特困群体。一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口多。全省农村尚有超过100万贫困残疾人没有稳定脱贫,由于身心残障、劳动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发展能力低等原因,已成为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扶贫成果最难巩固的特困群体,是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二是残疾人支出负担重。从目前看,残疾人家庭支出第一位的是吃饭度日费用,其次才是医疗。相当多的残疾人有病不敢治,只能拖着,以致小病转大病,轻残变重残。三是仍有15.6万户残疾人家庭需进行危房改造。

(二)残疾人就业率低且不稳定。目前我省实际就业率很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部分残疾人受身体状况的影响,对职业有一定的选择性。二是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难以适应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三是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三)残疾人受教育整体水平较低。一是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低。特别是多重障碍、自闭症及脑瘫等中重度残疾儿童入学存在很大困难。二是特教学校办学水平不高,师资配备、设备设施、特教津贴基本未按国家政策落实。三是大多数残疾人接受中专以上学历教育存在困难。

(四)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残疾人康复需求大,资金投入不足,康复人才匮乏。二是0-6岁残疾儿童得不到及时救治。0―6岁是残疾儿童康复的黄金期,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就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其功能障碍,使其成年后与健全人一样学习、生活。错过了最佳恢复期,造成终身残疾。三是辅助器具需求量大。目前,我省有盲杖、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超过150万,而我省辅助器具和假肢矫形器材料生产厂家数量少、规模小、品种单一,不能满足残疾人多层次的需要。

(五)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严重滞后。目前,省内多数小城镇无障碍建设处于空白,一些大中城市无障碍设施被损坏或占用现象严重,甚至形同虚设。老旧居住区、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缺乏,残疾人难以走出家庭、参与社会。

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使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各级政府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宣传教育。大力营造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减轻或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各种歧视与偏见,在全社会唱响关心关爱残疾人的主旋律。一是深入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河北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在全社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加强残疾人法规政策学习教育,增强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自觉性。二是大力营造助残扶残的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残疾人工作的宣传力度。把弘扬扶残助残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引领民众崇德向善,更加自觉认同,为我省社会进步凝聚正能量。三是大力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创业能手、道德模范,引导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努力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完善残疾人专项特惠制度,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一是在完善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救助制度基础上,重点加快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和贫困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制度,“兜住底”,保住残疾人最基本需求底线。二是健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尽快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维权等事关残疾人切身生活需求作出制度性安排,补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

(三)大力发展特殊教育。鼓励各类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接收残疾儿童,对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保障3至5岁残疾儿童普遍接受学前教育。推行全纳教育,支持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数量较多的普通学校建设特教资源教室。积极推进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尽快筹建河北省特殊教育学院。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残疾拒绝招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给予特殊学习用品、住宿费、交通费等的补助,并优先提供助学金,帮助他们按时完成学业。

(四)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城乡残疾人提供均等化全程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培训、能力评估、就业登记、就业介绍等系列化服务工作。政府要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要出台激励措施,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严格贯彻国家和我省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安置残疾人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依法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的监察执法,及时纠正用人单位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的违法行为。

(五)完善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新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住宅区,要按照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和标准建设无障碍设施。城镇已建成的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和居住区,都要制定改造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逐步进行改造。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对损毁、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的予以查处,确保已建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积极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便利。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九

自底至初,县残联专门组织人员,通过向残疾人了解、访问工商、税务、交通等有关单位的方法,对岱政发139号《岱山县扶持残疾人事业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总的看,自10月10日《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岱山县扶持残疾人事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以来,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有关部门对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文体生活、福利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扶持政策得到一定的落实,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维护,社会助残扶残的风尚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

(一)残疾人康复服务领域得到拓展。

近年来,在残疾人扶持政策春风的沐浴下,残疾人康复服务领。

域得到不断拓展,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的建立与完善,县残联康复办组织的康复活动(精神病康复、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聋儿语训等)的增多,使更多的贫困残疾人享受到了免费或补助的康复服务。

(二)残疾人教育培训得到加强。

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残疾人教育培训得到加强。2004、

年三残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8.84%、98.19%;残疾学生与特困残疾人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减免有保障,接受高等教育学费补助有落实;残疾学员参加培训费用有补助;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参加技能培训的氛围得到加强。

(三)残疾人劳动就业的环境得到改善。

随着扶持政策的落实,残疾人劳动就业的环境得到改善,有关。

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加强,使更多的残疾人走上了就业岗位。根据扶持政策工商部门对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进行了工商管理费的减免、税务部门对从事个体服务性行业月营业额在5000月以下的进行了营业税的.减免、卫生部门对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残疾人办证、监测、产品检测收费的优惠。残联加强了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种养殖示范户借款、贷款贴息和苗种补助等方面的扶持,残疾人自强自立从事个体工商、种养殖行业的人数日益增多,残疾人走出家门,依靠自身解决温饱奔小康的意识加强。

(四)残疾人文体生活得到丰富。

有关单位对所在的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残疾人文体活动的阻。

挠减少,对残疾人正常训练与参赛较为支持。残疾人参加县、市、省级文体比赛所取得成绩更加优异,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残疾人特殊文化得到发展。

(五)残疾人福利环境得到提高。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得到提高:1、

各乡镇、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贫困残疾人尽快脱贫致富。2、民政部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的残疾人优先安排进敬老院。3、县残联、县社保局对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个体户、种养业户、自由职业者给予一定补助。4、县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文化广播电视局为贫困残疾人安装电表、水表、有线电视的初装费给予免费或减半,并每月免费供电10度,供水5吨。5、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对残疾人参观旅游景点给予免费等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残疾人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起点低、基础薄弱,残疾人事业总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残疾人扶持政策落实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残联等部门对残疾人扶持政策的宣传还不够到位,缺乏深度和广度,部分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对有关残疾人的扶持政策知之不多,享受扶持政策的意识不强。

2、卫生部门对扶持政策的落实比较重视,根据扶持政策出台了帮扶操作程序,但由于医院经济困难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除县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外,其余未实施对残疾人就医免收挂号费、检查费和注射费(不含材料费)的有关规定。

3、交通部门对扶持政策文件第六部分福利环境中第八条:“残疾人凭《残疾人证》,搭乘交通工具、优先购票并减半收取”中的搭乘交通工具减半收费,无法实施。理由是因为其客运公司售票只是代理船东或外县区有关客运公司售票;公交部门认为上级有关法规、政策未明确规定对残疾人搭乘交通工具实施减免,因此无法按照县里扶持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对于优先购票,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悬挂“残疾人优先”、“残疾人专座”等标志牌实施较好。

4、电信部门对扶持政策第六部分福利环境中第五条第四款“对贫困残疾人家庭需要安装电话,申请安装地点与其居住地一致的,给予免收安装费(不含材料费)”未曾落实,其有关人员解释是因为未收到扶持政策文件,以后根据扶持政策加以实施。

5、县自来水公司一直以来认真贯彻实施扶持政策,对公司管理区内的贫困残疾人家庭需要安装水表,申请安装地点与其居住地一致的,给予免收安装费(不含材料费),并且每月每户免费供水5吨。但其提出大多数贫困残疾人家庭每月用水并不需要5吨,考虑其企业的负担是否能按其实际用水吨数(但不超于每月5吨)给予补助。

6、残疾人因其残疾而使其待岗、待聘的现象还有一定存在,各单位在与残疾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或开除、除名、辞退残疾职工之前,未向县残联通报。

三、意见和建议。

根据调研及平时掌握情况,建议如下。

1、根据舟山市人民政府第22号令《舟山市扶持残疾人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对岱政发[2004]139号《岱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岱山县扶持残疾人事业若干意见的通知》进行完善,拟定初稿后征求有关单位意见。

2、残联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残疾人扶持政策的宣传,注重对残疾人工作者及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县政府对残疾人的扶持政策家喻户晓,让广大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3、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扶持政策的检查督促,使残疾人的扶持政策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十

根据政协常委会重点工作计划,近期我会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县残联、部分乡镇、村、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单位和服务场所,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查看、走访贫困残疾人家庭等方式对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各类残疾人口2.75万人,占总人口的6.64%,其中农村残疾人2.35万人,约占85%,城镇残疾人0.4万人,约占15%。在各类残疾人中视力残疾4085人,占14.9%;听力残疾6641人,占24.1%;言语残疾421人,占1.5%;智力残疾1836人,占6.7%;肢体残疾7990人,占29.1%;精神残疾2034人,占7.4%;多重残疾4480人,占16.3%。目前残疾人办证11827人,办证率为43%。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解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助医”、“助困”、“助业”、“助学”、“托养”等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不断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工作,使广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1、残疾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社区)三级的残疾人管理组织网路。县、乡均成立了残疾人工作委员会,22个乡镇残联均配备了理事长和专职委员,312个村、14个社区都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并选聘了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修订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在各单位领导干部中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农村特困残疾人活动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局、教育局等残工委成员单位也相应出台了促进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托养、供养等配套文件。建立了残疾人社会救助和社保补贴制度。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保障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2、残疾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来共为227名城镇重度残疾人代缴医疗保险金8.31万元,对符合条件的4711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了生活补贴357.66万元;对872名农村残疾人、207名城镇残疾人纳入低保,发放保障金313.92万元,代缴残疾人养老保险25.29万元;对3458名无生活自理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了“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资助,累计为6091人次发放补贴资金304.55万元;在危房改造项目中,有2077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得到改造,共补贴资金3988万元。在整村推进项目集雨窖、日光节能温室建设中,有8000户残疾人家庭收益;为25户住房困难的城镇残疾人家庭分配到了廉租房,为54户人均不足12平方米的残疾人住房困难家庭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0余万元。

3、残疾人康复和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20以来,县残联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已为79名肢体残疾儿童、30名智残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20余例;为1.2万人(次)残疾人配赠轮椅车3659辆、拐杖3254付、助听器1309个、助视器453付、坐便椅698件;给86名缺肢残疾人安装了假肢。累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23万元;为54户创业残疾户落实贴息贷款120万元,县财政支付贴息6万元;39名盲人通过省残联盲人按摩中心培训在省内外就业,52名残疾人专职委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就业,600多名残疾人通过在县内个体从业、集中和分散就业等形式实现就业。

4、残疾人教育工作持续发展。认真落实适龄残疾儿童享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全县适龄残疾儿童622名,入学531名,入学率达85%;投资590万元的民和县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已招生开课,现有聋哑学生9名;为13户残疾人助学户发放助学金6万元;每年将5至6名6周岁以下聋儿免费送到省地语训中心学习。

5、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近年来,在海东地区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县参加的17名残疾人获得了6枚金牌、1枚银牌、5枚铜牌和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残疾人演员还参加了“残疾人文化周”暨“和谐社区建设”活动文艺演出和“特奥日”暨“残疾人健身周”、全国“肢残人活动日”等活动。举办了残疾人篮球、足球等文化体育娱乐活动,80名老年残疾人参加了打门球、地掷球、打太极拳(剑)、扭秧歌、跳健身舞等社区群众文体组织。特别是现实生活中,广大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实现了自食其力,而且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全县各行各业中都有残疾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仅教育系统有91名残疾教师,还涌现了创办盲人按摩诊所达选云、通过电子商务把青海特产销往全国各地的残疾人陈香英,为残疾人工作默默奉献几十年的代表秦永顺等先进典型。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在扶残助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残疾人家庭生活普遍贫困,全县残疾人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与健全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1、致残因素较多,救助压力不断增大。现阶段我县致残因素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由遗传、近亲结婚、早育或高龄孕育、营养不足及环境有害因素所致的先天残疾的人数较大。同时医源性残疾致听力残疾、胎儿娩出时损伤脑部造成致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残疾;交通事故、工伤等各种意外事故和各种疾病而致的残疾的数量逐年增加。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目前精神病人的数量增长幅度较大。繁杂的致残因素难以消除,使残疾人口总量难以控制,使救助投入远远满足不了救助需求,残疾人救助任重道远。

2、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一是残疾人就业的多样化安置工作推进艰难。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残疾人大多没有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差,无法真正实现稳定就业。尤其受社会就业难的大环境影响,残疾人就业更是难上加难。二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征收的政府性基金,部分企业既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少缴甚至不缴保障金。三是惩处机制不健全。缺乏对歧视残疾人,随意辞退残疾员工、不缴纳就业保障金行为惩处的强硬手段,严重滞缓了残疾人事业的良性发展步伐。四是社会救援渠道狭窄。由于我县还未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机构,无法开展相应的社会募捐工作。五是保障水平低。由于受国家政策和地方财力的双重制约,目前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尤其是我县农村残疾人户数、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尚不能做到应保尽保。如全县低保家庭残疾人1660人,实行重度残疾人补贴制度后残疾人纳入低保的人数减少了800人。

3、残疾人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一是我县残疾人数量大,加上老年性偏瘫等残疾人日益增加,辅助器具需求量较大。按照省残联残疾人用品用具全覆盖项目要求,需县财政配套50%、约76万元的项目配套资金;省上下达的“社区残疾人之家”、“阳光家园”等扶残助残项目配套资金落实不了,项目落实困难。二是乡镇残联、村残协经费和专职委员工资兑现难。按照省财政厅、民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青残联会发[]114号)文件规定,乡镇残联、村残协经费和专职委员工资共需资金84.4万元,但县财政每年只下达20万元,经费缺额64.4万元。三是因残疾人康复社区建设工作尚在起步阶段,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仅仅只局限于被动地落实国家及省、地正常安排的涉残项目。四是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编制紧缺,还远不能满足“三残”儿童教育需要。五是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志愿者服务等工作还需加强。

三、促进我县残疾人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县委、县政府应以解决残疾人基本需求和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为重点,采取措施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二是应将各残工委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履行扶残助残职责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建立考核约束机制,促进残疾人事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健康稳步推进。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成功事迹,鼓励残疾人树立信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现人生价值。倡导助残为荣的社会公德,把开展扶弱助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四是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依法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面落实扶残助残各项政策,特别是对保障、改善、支持残疾人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有关政策要予以倾斜安排,确保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老年人协会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选调一批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干部在维权、解困、技能培训、多途径就业及日常生活中为残疾人搞好服务,以促进全县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五是在今后县乡换届选举中,对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政治素养的残疾人按一定比例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残疾人参政议政搭建平台。

(二)建立残疾预防体系,从源头上减少出生缺陷。县卫生及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深入开展优生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医务卫生人员的优生意识,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增强优生意识。做好婚检孕检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出生缺陷。进行婚前检查,禁止近亲结婚,防止遗传性痴呆和其他残疾的发生,确保优生优育;开展产前诊断,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实现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及时矫正先天性残疾;提高医护工作质量和医疗水平,加强药物研究,减少药物副作用,减少医源性残疾的发生;对不应、不宜、应延期婚育的对象,应加强教育和指导。相关部门要加强劳动保护、交通安全等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努力减少各类致残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稳定的残疾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县残联应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千方百计为残疾人服务。建议县财政把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乡镇残联、村(社区)残协工作经费、残疾人专职委员工资补贴足额纳入预算,统筹安排;足额落实“社区残疾人之家”、“阳光家园”等项目配套资金;将每年12万元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县残联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要积极与中国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慈善团体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成立民和县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通过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爱心捐助和社会捐赠活动。

(四)健全残疾人生产生活保障体系。把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范围,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一是推动残疾人扶贫工作。将残疾人扶贫列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扶贫规划,统筹安排。根据残疾人特点,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二是进一步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救济和补贴政策,提高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保障标准,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基本生活。扩大残疾人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一、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其他残疾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三是帮助更多贫困残疾人实现“居有其所”愿望,尤其在农村危房改造、城市廉租住房建设中应优先照顾贫困残疾人家庭。

(五)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将残疾人康复、医疗、教育、就业、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服务设施纳入到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加快构建残疾人服务体系。一是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整合卫生、医疗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和卫生条件,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各医疗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配套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设备。加强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和精神病防治、康复救助等康复项目,不断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残疾人的实际康复需要,早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二是依法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依法落实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工作纳入劳动监察的范围。在鼓励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使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设置多种形式的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公益性岗位,完善残疾人就业保护措施,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三是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建议将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统一列入部门预算并由县财政局代扣代缴,地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四是发展特殊教育,不断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全面推行随班就读;积极争取落实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编制,扩大特教学校招生,充分发挥特教学校在残疾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展残疾学子“圆梦行动”等公益扶残助学项目,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五是切实落实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住建、发改等主管部门在改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时,使无障碍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对已建成的道路和建筑物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应制定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将特殊学校、康复中心、医院等单位公共服务场所和金融、邮政、通讯、商场、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列为重点改造单位。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十一

在财务管理方面,做到勤俭节约、民主理财,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学校建设的刀刃上,2013年自筹资金近90万用于学校设施添置、设备改善、绿化改造、校舍维修,得到了基地教职工的拥护和好评。在校产管理工作方面,强调四个规范:一是校产维修保修制度;二是行政仓库管理;三是物尽其用,发挥设备功能;四是精打细算,严格管理。在时间管理方面,侧重于科学安排,强调的是及早谋划。如后勤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计划;安全管理建立“日巡视,周报告”制度等。在信息管理方面,着重建立各项数据库,如食品采购证书库、安全隐患数据库、校产登记制度等,使后勤管理有据可查,即有多少家底,使用得如何,自己心中有数。重点工作长效化。基地后勤管理头绪多。在日常管理中,我基地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安全工作视为“天”。出了安全事故,天要塌。因此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实行主管领导责任制,各条线领导分块抓,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经常检查场地、设施和各处室中的电器、线路、装置、设备,建立安全隐患数据库。二是食堂工作视为“先”。民以食为“先”。因此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各项前提下,2013年我基地成立膳食委员会,加强检查监督和民主管理,确保学生满意、教职工认可。

基地服务对象广,从小学到初中;实践区域广,从校内到校外;活动项目广,从简单到复杂。在实践活动的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师生都需要后勤服务。然后,在后勤管理岗位无编制的前提下,为确保活动有序、安全、良好开展,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几年来,昆山基地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服务外包。把门卫、宿管、医务、食堂、绿化这些服务岗位委托社会力量进行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管理者对象,充实管理服务内容,使基地的这些工作走上良性轨道。

2.能力提升。淘汰落后设备,改善内部设施,让前来实践的师生有家的感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同时进一步强化校园管理,营造一个“以美促德,以美益德”的育人环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净化、美化、绿化,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绿色满园、鸟语花香、移步换景、清幽雅致的校园环境,让师生终生难忘,从而提升基地的“品味”。

3.活用资源。在校内物尽其用的基础上,活用周边资源强化后勤管理工作。与大唐生态园合作,做好农业种植业;与千灯绿管所合作,做好校园绿化养护;与昆山电影队合作,做好夜间2小时活动;与千灯卫监所合作,做好食品管理工作,等等。“活”用资源,一来解决人手不足,二来解决技术不够,从而提升后勤工作的水平。

4.廉洁后勤。后勤工作很多涉及经济。为做到“廉洁、公正”,我基地在采购物品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该招标的就招标,该议标的就议标;在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严格进行成本核算,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这样一来,一方面做到了“廉洁”,另一方面提升了后勤管理者对行情的知晓度,也就提高了素质。

总之,后勤工作的常态化,保证了后勤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后勤工作的创新型,可以使后勤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只有做好了后勤管理工作,才有可能使基地健康持续发展。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十二

摘要:为了对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进行指导,制定出符合我国当前以及未来若干年情况的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办学规范和评估标准,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了《计算机学科专业发展战略》、《计算机学科专业办学规范》和《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方案》三个课题的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

(一)背景与目的。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刚刚转制而成。目前,正在由师范教育和非师范职业教育并重向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为主转型,由学科型向应用型转变,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全面开展专业建设,更准确地实现专业定位,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进行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

(二)方法与内容。

调研方法主要有访谈、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网上查阅。调研内容为企业对高职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即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岗位、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学历等要求;企业对毕业生的态度、知识与能力的期望及现实感受;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情况。特别收集了20xx年新疆范围内与该专业相关的招聘信息,从中过滤出大专层次的需求情况,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三)调研对象。

在全疆范围内选取多家企业进行调研,调研所涉及的用人单位有新疆怡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疆亿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德海科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奎屯北方伟业通讯器材服务中心、北屯四通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利丰电子有限公司、新疆保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新疆正大电子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澳力通达电子经销部、新疆威力克通信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新疆公司、新疆金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人才需求岗位分析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一种学科转变为一种工具,企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岗位设置及分工也越来越细。从技术方向上可以把新疆区域内企业对高职计算机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岗位需求分为四大类:硬件类、软件类、网络类与应用类岗位。有些招聘岗位(如计算机技术支持)兼有若干岗位的特点。一些硬件类、网络类岗位招聘时倾向于男性,而多数软件类与应用类岗位男女不限。一些岗位要求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如网络系统架构与集成工程师岗位。具体岗位名称与需求比例如表1所示。

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岗位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决定了从业者的基本生存能力,可通过在校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逐步达到。方法能力决定了从业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能力决定了从业者的职业成长能力。有责任心,吃苦耐劳,愿意长期在行业内发展;适应能力强,乐观开朗,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是企业特别强调的。下页表2仅列出了6个典型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

校企合作意向校企合作包括课程教学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协议、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实习就业协议、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等。学校已与一些企业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各种合作协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

二、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院非师范类的一个专业。由于过去是在师范院校的大口径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基本沿用了师范类专业的培养模式。由于师资特点和实验设备缺乏,有些实习实训没能全面、切实地开展起来。一直以来,该专业有过度重视理论、实践教学时数不足、有些教学内容陈旧和随意性大、考核方式不合理等现象。尽管已做出了一些改革,如一些程序设计课程全部在机房授课并使用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教学,但仍显力度不够。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深奥的理论让他们产生了畏学与厌学的情绪。尽管人才需求旺盛,但我们培养的学生由于缺乏就业能力而不能胜任工作。因而该专业亟待全面改革。

(一)面向市场需求制定培养方案。

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希望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了解和掌握实用新技术。如何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用人需求情况制定基于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应该将人才培养目标紧紧与边疆经济发展相结合,定位在培养具有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至少具备硬件类、软件类、网络类与应用类岗位之一相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人才培养可包括基础文化课培养阶段、基础专业课培养阶段、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培养阶段和校内外实训阶段。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大胆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摒弃陈旧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行动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计算机行业是飞速发展的行业,因而需要每隔2~3年就更新课程设置,以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另外,可以开发就业前景较好的几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挑选学习。

(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研究分析岗位专项技能;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三)注重综合素质提高。

企业对所招聘人员要求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乐于知识共享;诚信敬业、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学校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四)加强校企合作新疆地域辽阔,经济普遍不发达,一些工程工作环境和地域条件还较艰苦,一些岗位待遇不高。这就导致学历较高的人员不能安心工作,容易离职。企业经验证明,品质优秀的高职毕业生正是他们需求的对象。另外,学生通常来自全疆各地,当派遣他们去家乡完成任务时还是非常方便的。企业对于在本单位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因为已经历了企业培训、岗位实习和全方位考察,留下来成为员工的比例较大。在举全国之力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大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我们发现企业很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于与高职院校合作,联合培养所需人才是十分欢迎的。所以,学校应更进一步地加强校企合作,广开社会渠道;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就业指导;派遣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引进企业兼职教师共同修订培养方案和开设课程等。

结语。

为了更好地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应该了解行业的前沿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可能的就业市场中去获取学生培养规格,从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素养中提取出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由此构建紧贴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从而改善学生培养模式。要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配备结构合理、理念先进、技能熟练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与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合作意向,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十三

告残疾人调研报告4篇?为了准确掌握我市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市残联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日在全市由各县(市)、区残联组织,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对贫困残疾人逐户、逐人进行调研摸底登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残疾人基本情况?1、残疾人数量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2、农村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城镇以市民政局确定低保线以下为城镇贫困户和贫困人口。

3、低保标准人均农村25元/月、城镇人均65元/月。

4、贫困残疾人万人,可扶持残疾人万人。

5、贫困残疾人城乡未享受低保人数17624人。

6、贫困残疾人危房、险房和无房户5202户。

7、肢残贫困残疾人需要解决代步车的2670人,家中没有彩电的18970户。

8、贫困残疾人患病拖着看不起病比较普遍。

9、贫困残疾人子女上学费用主要靠政府减免和社会救助助学,衣服、用具、家电多数靠亲朋好友换代废弃不用的,大部分家庭的贫困残疾人都在初中以下学历。

10、近年贫困残疾人家庭绝对数在增加。

从近年低保中残疾人在年报表中的数量比例变化可看出,如xx县xxxx年残疾人占低保总数的30%,xxxx年末这个比例上升到40%多,3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扶贫,残疾人家庭脱贫后又返贫的比例也较大,相对贫困数在扩大,有60%贫困残疾人家庭通过扶贫手段无法脱离困境,但享受低保又受指标限制。

二、贫困原因?1、孤寡和一户多残占低保户的约1/3;?2、因残疾而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子女也困难,无能力照顾高龄化的残疾老人;?3、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特别是残疾而且还有疾病占比例也较大;?4、企业转型下岗失业、及取缔残疾人机动三轮车营运,车主未有合适就业机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工资标准偏低等。

三、

已采取措施和办法?1、已初步建立了城乡实施最低保障制度,在城镇几次提高低保标准,对重度残疾人提高10%标准享受,保障了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2、城里职工实行医疗保险,农村一些地区开展了初级。

养老保险;xx县、xx县农村试行了合作医疗保险,贫困残疾人受益较大。

3、全市实施了5年的残疾人”十项爱心工程”,以及开展的”光明行动”、”公益金资助贫困残疾人建房”,在省里争取了百万元的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市里在棚户区改造,取暖费补贴都对残疾人给予了关怀和照顾。

4、开展了按比例残疾人就业;?5、省市县各级政府拨专款为特困残疾人口建房;?6、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一帮一”活动。

7、采取了定期救助和临时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趋于完善。

8、市里xxxx年xx月份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对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救助操作性强。

四、下一步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想法?1、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真正做到”应保尽保”特别是扶贫救助在农村是核心,要加大资金力度开展农村养老保险。

2、省、市将享受低保的残疾人保障标准提高一定比例。市财政每年划出一定资金为残疾人建房。

月xx日转发省财政厅等13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意见》对残疾人在扶贫、就业再就业、税费减免、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住房采暖、医疗救助、教育资助、法律维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4、解决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障问题,像城镇职工一样享受;?5、扩大就业,增加残疾人收入,落实好省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法规,每年从残保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经费定期培训残疾人就业,以重新安置为主。

6、动员社会力量,每年在全市开展资金和实物救助(经常性)。

7、落实好省政府残疾人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文件;市县财政按人口比例筹集残疾人专项经费,开展如”光明行动”和给肢体残疾人购代步车和无彩电家庭购彩电,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意见》中有明确要求。

xx市残疾人联合会?xxxx年xx月xx日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调研报告残疾人调研报告(2)|返回目录?根据嘉善县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大云镇在缪家村和大云村设立了残疾人专职委员,通过一年来实施的情况看,残疾人专职委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一、大云镇残疾人专职委员现状?大云镇按照县残联的要求,经过公开选聘,在符合条件的两个村设立了残疾人专职委员。通过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残疾人专职委员作用的发挥进行了调研。总的来说自去年12月,县残联发文,要求辖区内持证残疾人数达到50名的村(社区),公开选聘1名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残疾人作为专职委员,协助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一年来,通过“残疾人管理残疾人”这一工作模式,残疾人专职委员在反馈残疾人的建议、要求和呼声、上情下达、下情上递,做好政府、残联组织与残疾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县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必竟才一年左右时间,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所以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成效还不是很明显,和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要着重提高专职委员的业务水准、加强工作引导、提升服务质量,让专职委员更好地服务残疾人。

二、大云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思考通过一年来实践,我们感到我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形势是喜忧参半、任重道远。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存在的不足。从一年来工作开展的情况看,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文化素质不够。按要求选聘为专职委员的农村必须初中(含)以上、城镇为高中以上文化,但残疾人专职委员涉及的工作面很多,如上级关于残疾人方面的政策宣传、走访慰问、组织残疾人活动、扶贫帮困、维权调解、登记建档等,初中文化已远远满足不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岗位的需要。

2、业务素质不高。在座谈中了解到两个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普遍对业务的开展不是很清楚,觉得无从下手,检查《嘉善县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记录》的登记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填写。

3、敬业精神不强。残疾人专职委员走访残疾人,全面掌握所属残疾人的情况是最基础性的工作,但我们发现他们对所属残疾人情况掌握不多,因此必须要加强敬业精神,切实发挥好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职责。

4、村、协会督导不力。残疾人专职委员是在村两委的直接领导下和协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但村两委对此力度不够,没有很好的重视起来。

三、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配备社区(村)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是贯彻“xxxx”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残疾人根本利益,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做好社区(村)残疾人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党、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

1、选好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对符合设立条件的村(社区)要重点选聘好残疾人专职委员,对残疾人数较少的村(社区)要开展几个村(社区)联合设立残疾人专职委员试点,要在选人用人上狠下功夫,把热爱残疾人工作,有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愿望和奉献精神,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文表达能力的残疾人选聘为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

2、加大村(社区)组织对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领导力度。村(社区)组织特别是党(总)支部要把专职委员工作放大重要议程上,要尽力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使他们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常用办公用品,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在上级对专职委员补贴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村经济实力及其工作表现另外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经济补助。

3、加强日常管理和业务培训,提升专职委员队伍综合素质。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一支过硬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既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需要,也是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保证。

帐材料的完善工作。县镇残联要定期对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业务培训方面,要以县镇残联为主,县残联每年应安排不少于2次的业务培训,镇残联每年应安排不少于4次的业务培训,重点在残疾人政策、专业知识等方面加强培训。县镇残联还可以单独或联合举办一些残疾人专职委员座谈会,交流彼此在各自岗位上的工作经验和具体做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精心劲力为残疾人服务。

疾人当中做好示范表率作用,更应该充分展示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调研报告残疾人调研报告(3)|返回目录?残疾人事业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xx大召开、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展开及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新形势下,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使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有新的突破,寻找与发现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构建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近期我县组织人员进行了残疾人生活就业情况调查摸底,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梳理出了“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并根据“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及残疾人事业主体活动的逻辑。

总结。

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为今后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残疾人占全部残疾人的20%;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属二级残疾的占26%;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就业的,属三、四级或聋哑残疾的占54%。

(二)xx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目前,全县残联拥有13名专职工作人员,分管康复科、教就科及办公室事务,各尽其职。对我县残疾人职业专业化、康复培训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县残联下分设14个乡镇残联,全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及办公设施,配有专职理事长、干事,17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共同协调工作。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疾人就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置就业、鼓励残疾人自谋创业以及残疾人劳务输出等就业渠道,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

按照市残联的工作安排,开展了残疾人就业生活状况和0—6岁各类残疾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县残疾人的生活、就业、社会保障情况,扎扎实实的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经过3个月认真细致地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各项数据汇总、分类、存档、分析,为今后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切需要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寻找新环境、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xx大精神,努力做好农村残疾人工作,xx大的三民政策应辐射到农村的残疾人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应该得到特殊照顾和重视。可以说,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任重道远。经过调研分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概括为“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

(一)残疾人工作人员扶助意识、理论水平仍然薄弱,需要加强思想学习。残疾人社会工作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作为指导,人道主义理论、以人为本、增能理论、正常化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理论内涵,我们应该注重学习与积累,以新形势下xx县残疾人生活就业状况与残联救助工程为实践载体,发展理论抽象思维能力。

(二)残疾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程度仍然不高,需要发展职业化道路。近些年来,民政部、计生委、共青团等部门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工作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主要力量,残疾人专职委员不论是工作层面和范畴,还是服务内涵和属性,都属于社会工作者范畴,我县应该积极自省自身工作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专业的指导,专业的科学方法有利于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的工作人员很明显知识水平不够,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一系列的残疾人救助工程,只有认真反思工程项目的程序、环节、理念支持等才能锻炼出建立工程长效机制的反思能力。而我们的工作人员恰恰缺乏这种思考,工作盲目,思维系统混乱不能很好的为残疾人群体服务。

(四)残疾人服务文体宣传工作仍然不到位,需要加大力度开拓多元化宣传手段。我县开展了很多残疾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较高的知晓率,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解,项目开始工程及结束阶段宣传不到位,不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宣传职责不明确,在宣传工作上往往忽视其重要性,且宣传工作比较琐碎,需要耐心与细心。因此责任明确非常重要。

(五)残疾人事业资金仍然不足,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尽管残联征收社会保障金,残联的工作项目多,服务范围广,办公设施及康复设施都需要很多资金,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开拓多重资金渠道是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资金充足了,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指标才可能更上一个台阶。

比例的残疾人没有得到保障。农村与城市享受低保的金额也有很大差距。城市每人每月可得到276元的救助,而农村每人一月只有166元的救助。农村未就业的绝对人数也很大。这些充分表明,当前农村残疾人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需要迫切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

三、打动我县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考残疾人事业发展包涵三大相互联系的主体:残疾人工作人员、残疾人服务活动及残疾人群体。上面总结的“六个仍然”和“六个需要”也是围绕这三大主体展开的调查思考,从中可以看出,残疾人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思想意识、专业化程度及反思能力;残疾人文体宣传服务、资金投入服务;以及各类残疾人群体生活就业状况都对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此,下面继续围绕这三大主体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有所帮助。六项建议可以根据三大主体分为“三个抓好”、“两个加大力度”和“一个结合”。

他们应有的权利,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是社会对残疾人缺陷负有的责任,应该具有使残疾人群体恢复的功能,使其融入与适应社会生活。经常性开展理论思想学习培训班,提高工作者的思想觉悟与理论思维能力。

复”服务机构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属于《规定》适用范围。很多地方残联已经开展了有益的探索,xx市残联建立了称之为“量体裁衣”的完整工作机制,培养一批专业化服务队伍。xx市出台了《xx市社区残疾人工作管理办法》,明确社区残疾人工作社会化。通过公开考试,175名残疾人成为xx市第一批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走上社区残协专职委员职业化岗位。根据社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县的残联工作应该考虑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学习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发展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思考。

(三)抓好残疾人工作人员的反思能力训练,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工作。残疾人工程的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系统思考,全面部署,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反思能力,做好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同时注意环节的连接与程序的连续性,做好档案管理,积极开展工程讨论与思考活动,不断锻炼他们的反思、思考能力。

性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广泛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楷模,感召全县人民奋发图强、创业致富、奉献社会、促进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荐本地区、本单位有关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优秀新闻作品参加评选。继续积极开办残疾人专题栏目,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宣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进行多角度、大规模宣传。进一步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体育人才的培养,适应新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竞赛规则,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为我县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加强对残疾人特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组织选拔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省、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利用网站倾听残疾人心声,及时了解残疾人困苦,回答残疾人提出的疑问,解决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搞好宣传措施,1、及时宣传与实施项目紧密结合。把握好残疾人实施项目的进程,制作具体规划,做好宣传文体工作。2、发展多样化宣传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宣传残疾人服务项目,发挥宣传画、宣传单、知识手册、宣传栏、广播、电视与报纸等宣传手段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3、设立专人宣传服务,明确责任。实行宣传问责制,设立专人负责,同时做好协调工作。

(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扩大残疾人福利服务覆盖。

面。残联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县残疾人工作众多项目与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资金流通运转,物质投入是必要的,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是我县残联的重要工作,残疾人工作者应该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想法设法达成残疾人群体的愿望,真诚为他们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老龄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职工、残疾青年、残疾妇女、残疾儿童和残疾老人的合法权益。红十会、慈善协会慈善团体要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企事业单位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重点做好残疾老人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服务。做好社会捐赠,支持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发展机制与体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把残疾人群体看做特殊群体,充分尊重他们的生活、教育、就业权利,发挥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总之,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及时的调研与分析是必要的,全面贯彻xx大以来中央关于重视民生工程的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调查与分析,及时总结梳理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不断反思,构建符合xx大精神、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机制。为以后的残疾人工作指明方向,残疾人事业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全面落实“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速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残疾人调研报告(4)|返回目录为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结合**县实际,我认为搞好残疾人就业工作重点在技能培训,着力点在帮助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发展。

一、正确引导残疾人的就业观念**县有各类残疾人万多人,在具备一定生产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当中,他们对就业的认识和选择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就业缺乏正确理解。认为就业就是到机关工作,去工厂上班,而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谈不上就业,只是挣钱混饭吃;?二是部分残疾人好高骛远,尤其是年轻残疾人由于听力语言和身体方面缺陷,他们生活的空间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对社会了解不够,在看待人生问题和选择就业方面往往脱离现实;?三是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择业意识,在他们看来,国家有法律和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等待政府来安排,缺乏主动性;?四是广大农村残疾人文化素质过低,就业空间狭小,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不理解,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向开放型转变,就业追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就业心理由自卑型向自信型转变的三个转变。通过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残疾人大胆创业。

二、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素质?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生活自信心,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发挥一技之长。近年来,**县残联根据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进行了盲人按摩等职业技能、种植和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培训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联系当地实际与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够紧密,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部分宣传工作没有到位,残疾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深,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效果还不很明显等等。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搞好调查分析,对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明确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向和目标,并在劳动适龄人口中,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问卷调查,掌握他们的就业意向;组织他们进行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估;通过深入残疾人当中,面对面地帮助残疾人了解其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真诚地向他们提出培训建议,并负责向就业训练机构推荐。对从事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联合创业的残疾人,政府及残疾人工作部门要积极地向他们提供开展和生产经营方面的咨询服务,并给以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帮助他们开好头,起好步。

第二,政府各有关部门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残疾人纳入培训计划随班培训,还可根据市场需要和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单独开设培训班,残联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对在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中学习且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酌情给予补贴。

第三,区分层次因人施训。政府各有关部门及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要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在岗与转岗残疾职工的职业培训,并为其在培训或进修期间的学习、生活提供保证。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应以乡镇为单位,在县残联和县劳动和人社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当地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活动,对残疾人进行随班培训或单独设班培训。

第四,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检验培训质量,展示残疾人实际工作成果,并以此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

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具有地区特点的“多元化”市场就业模式。在城区方面,要积极挖潜,多形式、多渠道推进残疾人就业。一是要通过建设庇护工场,集中安置轻度智力、精神残疾或中度以下肢体残疾人从事劳动,实现就业;二是鼓励兴办、依法监管福利企业,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三是建立落实政府购买岗位、对个体经营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政策,推动就业;四是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经营,实现自主就业;五是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推动高校毕业残疾学生到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就业;六是依托街道、社区开发,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面。在乡、镇、村方面,要因地制宜,逐步形成“集中安置与个别扶持”相结合的就业格局。在有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乡村,全力做好残疾人农民向工人、市民转型工作。一方面由劳动服机构组织他们进企业或就近劳务输出,使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另一方面要在项目和资金上扶持他们个体就业,通过实施小种植、小养殖、小商店、小加工厂、小个体等工程,促进和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并从政策上给予优惠,从技术给予指导,在经营销售上给予帮助。另外,还应通过建设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帮扶或带动贫困残疾人就业或从业,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

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就目前我县情况看,做好以上工作,对于残疾人就业将会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对于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十四

[摘要]本文探讨分析了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一、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为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缩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积极深入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1.调研内容。(1)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2)调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规格内涵的介定情况。

2.调研方法:调研组以座谈、数据统计、下发问卷等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及比例、专业人才比例、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学历结构和比例分析。根据对某大型国有企业17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其学历结构。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40%,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职业学校学生除了能从事该企业基本组装等工种外,在专业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技能等级及对应的比例分析。根据对1700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知人员根据从事的岗位不同,其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两种。

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三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占21%,中级占46%,初级占22%,无技术资格占11%。企业技术工人持有五个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如下,初级以下占72%、中级占14%、高级占10%、技师占3%、高级技师占1%,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布。目前企业的技术工人中,技术等级比例不够合理,初级及以下比例过大。

3.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与专业工种分析。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要不断更新、不断升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切促使企业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但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急需专业工种有机械加工、农药化工、仪器仪表、锅炉、铸造、焊接、食品加工、话务员和营业员等,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挑战。

1.企业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调查显示我市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初、中、高排列为74:16:10,按照国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无证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2%。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职业学校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办学空间,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2.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导致学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与就业两大难。而企业却因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自身发展,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改革上进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调查企业中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说不出我市各职业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四、对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大力加强校企专业对接。学校要坚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吻合。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力求做到“设置一个专业,培养一类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积极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培训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按企业需求实现校企联合,松散型、紧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质、重技能的劳动者,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以就业为导向,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塑造学生职业形象的基础,以公益劳动为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突破点,缩短毕业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使毕业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3.加强职业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自身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锻炼,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亲身参加生产劳动,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提高对教学的指导性。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深入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按企业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定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适应新型职业学校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培养企业需求的优质人才。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十五

为全面了解当前我省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7月至11月,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省政协常委、委员,由省政协副主席崔江水带队,在省残联的协同和配合下,到辛集市就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残疾人维权中心、就业培训基地以及残疾人家庭了解情况,召开了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走访慰问了贫困残疾人家庭。调研组还赴江苏、安徽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当地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情况介绍,交流了工作经验做法,实地考察了残疾人服务机构和设施。现将调研主要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的基本情况。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省常住人口总人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省有残疾人520万人,残疾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23%。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所占残疾人总数比例分别为:视力残疾54.4万人,10.47%;听力残疾126.0万人,24.26%;言语残疾7.7万人,1.49%;肢体残疾167.5万人,32.24%;智力残疾40.4万人,7.78%;精神残疾35.4万人,6.82%;多重残疾88.0万人,16.94%。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147.5万人,28.40%,其中:一级残疾86.3万人,16.62%;二级残疾61.2万人,11.78%。中度和轻度残疾372万人,71.60%,其中:三级残疾140.3万人,27.00%;四级残疾231.7万人,44.60%。

(一)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组织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承办、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得到加强。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省、市、县(市、区)政府都设立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省、市、县、乡全部建立了残联组织;省、市、县残联全部配备了残疾人领导干部;全省51432个村(含城市社区)全部建立了残疾人协会,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建立了残疾人活动室。二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省人大、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河北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河北省扶助残疾人规定》、《河北省残疾人教育实施办法》、《河北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河北省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形成了以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为核心,以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环境建设等省政府规章为主体的法规规章体系。206月26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形势下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为保障残疾人各项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我省为着力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相继制定了扶助残疾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对城市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施保”等方面的政策规定,狠抓有关措施的落实,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一是省政府出台《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100元保费全部由财政代缴。二是将符合条件的43.3万残疾人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依靠父母或者亲属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三是建立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出台了《河北省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办法》,对全省一、二级重度困难残疾人按每人每月50元发放生活补贴。四是安排残疾人应急救助资金,对因病、因灾等突发性事件造成临时性困难的残疾人给予及时救助。五是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六是残疾人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对4245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

(三)残疾人劳动就业情况有所好转。截止20,城镇新增1.22万残疾人就业,89.1万农村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累计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200余个。把残疾人作为扶贫开发主要对象,20.6万贫困残疾人得到扶持,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残疾人达到4.3万人次;3461名农村残疾人得到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扶持。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编办、省残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前省级政府残工委主要成员单位都要安置一名以上残疾人就业等要求。全省现有残疾人福利企业约90家,安置残疾人约2万人。成立了河北省残疾人家庭手工业协会,推动残疾人家庭手工业蓬勃发展。成立京津冀残疾人就业服务协作区,举办了首届京津冀残疾人就业洽谈会。每年举办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推动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

(四)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得到加强。到年底,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0414例,为6054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对6005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年度新收训聋儿2077名,在训聋儿2791名;对1.06万名肢体残疾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实施国家救助项目,资助400名脑瘫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资助515名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有5678名智力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训练。对26万名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有91469名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疗,57288名精神病患者接受康复训练,409名孤独症儿童在各级机构接受康复训练;245名贫困孤独症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全省各类辅助器具供应2.9万件,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其他辅助器具2.2万件。

(五)残疾人教育权利基本得到保障。到2013年底,全省有特教学校148所,在特教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学生总数达到12566人。在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高于普通学校的10至15倍。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考入本科的贫困残疾学生从省残保金中给予每人一次性3000元资助,-年共资助786人。考入大专的贫困残疾学生从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元一次性资助。河北省残疾人远程教育网正式启动,河北省广播电视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正式揭牌,2014年春季有700多名残疾青年报名入学。

(六)残疾人参与社会无障碍环境日趋完善。省、市、县(市、区)都成立了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主管领导参加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并面向社会聘请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与使用管理义务监督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级财政逐年加大了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各地陆续新建、改造了一批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物附属无障碍设施。全省6个地级市、10余个县(市、区)开办了手语节目;省和地级市的公共图书馆均建有盲文及有声读物阅览室;部分县(市、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盲文及有声读物借阅服务。对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省级财政每户补助资金1500元,设区市、县(市、区)财政每户匹配资金不低于1000元。

二、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残疾人生活水平远低于我省社会平均水平。当前,残疾人仍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的特困群体。一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口多。全省农村尚有超过100万贫困残疾人没有稳定脱贫,由于身心残障、劳动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发展能力低等原因,已成为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扶贫成果最难巩固的特困群体,是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二是残疾人支出负担重。从目前看,残疾人家庭支出第一位的是吃饭度日费用,其次才是医疗。相当多的残疾人有病不敢治,只能拖着,以致小病转大病,轻残变重残。三是仍有15.6万户残疾人家庭需进行危房改造。

(二)残疾人就业率低且不稳定。目前我省实际就业率很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部分残疾人受身体状况的影响,对职业有一定的选择性。二是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难以适应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三是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三)残疾人受教育整体水平较低。一是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低。特别是多重障碍、自闭症及脑瘫等中重度残疾儿童入学存在很大困难。二是特教学校办学水平不高,师资配备、设备设施、特教津贴基本未按国家政策落实。三是大多数残疾人接受中专以上学历教育存在困难。

(四)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残疾人康复需求大,资金投入不足,康复人才匮乏。二是0-6岁残疾儿童得不到及时救治。0—6岁是残疾儿童康复的黄金期,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就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其功能障碍,使其成年后与健全人一样学习、生活。错过了最佳恢复期,造成终身残疾。三是辅助器具需求量大。目前,我省有盲杖、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超过150万,而我省辅助器具和假肢矫形器材料生产厂家数量少、规模小、品种单一,不能满足残疾人多层次的需要。

(五)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严重滞后。目前,省内多数小城镇无障碍建设处于空白,一些大中城市无障碍设施被损坏或占用现象严重,甚至形同虚设。老旧居住区、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缺乏,残疾人难以走出家庭、参与社会。

三、几点建议。

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使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各级政府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宣传教育。大力营造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减轻或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各种歧视与偏见,在全社会唱响关心关爱残疾人的主旋律。一是深入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河北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在全社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加强残疾人法规政策学习教育,增强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自觉性。二是大力营造助残扶残的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残疾人工作的宣传力度。把弘扬扶残助残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引领民众崇德向善,更加自觉认同,为我省社会进步凝聚正能量。三是大力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创业能手、道德模范,引导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努力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完善残疾人专项特惠制度,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一是在完善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救助制度基础上,重点加快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和贫困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制度,“兜住底”,保住残疾人最基本需求底线。二是健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尽快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维权等事关残疾人切身生活需求作出制度性安排,补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

(三)大力发展特殊教育。鼓励各类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接收残疾儿童,对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保障3至5岁残疾儿童普遍接受学前教育。推行全纳教育,支持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数量较多的普通学校建设特教资源教室。积极推进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尽快筹建河北省特殊教育学院。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残疾拒绝招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给予特殊学习用品、住宿费、交通费等的补助,并优先提供助学金,帮助他们按时完成学业。

(四)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城乡残疾人提供均等化全程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培训、能力评估、就业登记、就业介绍等系列化服务工作。政府要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要出台激励措施,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严格贯彻国家和我省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安置残疾人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依法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的监察执法,及时纠正用人单位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的违法行为。

(五)完善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新建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住宅区,要按照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和标准建设无障碍设施。城镇已建成的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和居住区,都要制定改造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逐步进行改造。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对损毁、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的予以查处,确保已建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积极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应当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便利。

实用残疾人保障工作调研报告大全(16篇)篇十六

本文目录。

为了准确掌握我市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市残联于x年xx月xx日至xx日在全市由各县(市)、区残联组织,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对贫困残疾人逐户、逐人进行调研摸底登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残疾人基本情况。

1、残疾人数量11.3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4.01%。

2、农村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城镇以市民政局确定低保线以下为城镇贫困户和贫困人口。

3、低保标准人均农村25元/月、城镇人均65元/月。

4、贫困残疾人3.6万人,可扶持残疾人2.16万人。

5、贫困残疾人城乡未享受低保人数17624人。

6、贫困残疾人危房、险房和无房户5202户。

7、肢残贫困残疾人需要解决代步车的2670人,家中没有彩电的18970户。

8、贫困残疾人患病拖着看不起病比较普遍。

9、贫困残疾人子女上学费用主要靠政府减免和社会救助助学,衣服、用具、家电多数靠亲朋好友换代废弃不用的,大部分家庭的贫困残疾人都在初中以下学历。

10、近年贫困残疾人家庭绝对数在增加。

从近年低保中残疾人在年报表中的数量比例变化可看出,如xx县x年残疾人占低保总数的30%,x年末这个比例上升到40%多,3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扶贫,残疾人家庭脱贫后又返贫的比例也较大,相对贫困数在扩大,有60%贫困残疾人家庭通过扶贫手段无法脱离困境,但享受低保又受指标限制。

二、贫困原因。

1、孤寡和一户多残占低保户的约1/3;。

2、因残疾而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子女也困难,无能力照顾高龄化的残疾老人;。

3、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特别是残疾而且还有疾病占比例也较大;。

4、企业转型下岗失业、及取缔残疾人机动三轮车营运,车主未有合适就业机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工资标准偏低等。

三、已采取措施和办法。

1、已初步建立了城乡实施最低保障制度,在城镇几次提高低保标准,对重度残疾人提高10%标准享受,保障了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2、城里职工实行医疗保险,农村一些地区开展了初级养老保险;xx县、xx县农村试行了合作医疗保险,贫困残疾人受益较大。

3、全市实施了5年的残疾人"十项爱心工程",以及开展的"光明行动"、"公益金资助贫困残疾人建房",在省里争取了百万元的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市里在棚户区改造,取暖费补贴都对残疾人给予了关怀和照顾。

4、开展了按比例残疾人就业;。

5、省市县各级政府拨专款为特困残疾人口建房;。

6、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一帮一"活动。

7、采取了定期救助和临时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趋于完善。

8、市里x年xx月份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对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救助操作性强。

四、下一步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想法。

1、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真正做到"应保尽保"特别是扶贫救助在农村是核心,要加大资金力度开展农村养老保险。

2、省、市将享受低保的残疾人保障标准提高一定比例。市财政每年划出一定资金为残疾人建房。

3、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意见》关于残疾人的救助措施,尽快出台铁岭《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于xx月xx日转发省财政厅等13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意见》对残疾人在扶贫、就业再就业、税费减免、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住房采暖、医疗救助、教育资助、法律维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4、解决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障问题,像城镇职工一样享受;。

5、扩大就业,增加残疾人收入,落实好省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法规,每年从残保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经费定期培训残疾人就业,以重新安置为主。

6、动员社会力量,每年在全市开展资金和实物救助(经常性)。

7、落实好省政府残疾人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文件;市县财政按人口比例筹集残疾人专项经费,开展如"光明行动"和给肢体残疾人购代步车和无彩电家庭购彩电,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意见》中有明确要求。

x年xx月xx日。

返回目录。

根据嘉善县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大云镇在缪家村和大云村设立了残疾人专职委员,通过一年来实施的情况看,残疾人专职委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不少的差距。

二、大云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通过一年来实践,我们感到我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形势是喜忧参半、任重道远。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存在的不足。从一年来工作开展的情况看,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文化素质不够。按要求选聘为专职委员的农村必须初中(含)以上、城镇为高中以上文化,但残疾人专职委员涉及的工作面很多,如上级关于残疾人方面的政策宣传、走访慰问、组织残疾人活动、扶贫帮困、维权调解、登记建档等,初中文化已远远满足不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岗位的需要。

2、业务素质不高。在座谈中了解到两个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普遍对业务的开展不是很清楚,觉得无从下手,检查《嘉善县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记录》的登记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填写。

3、敬业精神不强。残疾人专职委员走访残疾人,全面掌握所属残疾人的情况是最基础性的工作,但我们发现他们对所属残疾人情况掌握不多,因此必须要加强敬业精神,切实发挥好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职责。

4、村、协会督导不力。残疾人专职委员是在村两委的直接领导下和协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但村两委对此力度不够,没有很好的重视起来。

三、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配备社区(村)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是贯彻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残疾人根本利益,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做好社区(村)残疾人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党、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

1、选好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对符合设立条件的村(社区)要重点选聘好残疾人专职委员,对残疾人数较少的村(社区)要开展几个村(社区)联合设立残疾人专职委员试点,要在选人用人上狠下功夫,把热爱残疾人工作,有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愿望和奉献精神,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文表达能力的残疾人选聘为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

2、加大村(社区)组织对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领导力度。村(社区)组织特别是党(总)支部要把专职委员工作放大重要议程上,要尽力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使他们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常用办公用品,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在上级对专职委员补贴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村经济实力及其工作表现另外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经济补助。

3、加强日常管理和业务培训,提升专职委员队伍综合素质。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一支过硬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既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需要,也是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保证。

日常管理方面,要以村、协会为主,县镇残联为辅,村、协会要由专门人员具体指导专职委员开展工作,特别是每年当中专属于残疾人节日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来,要指导好“嘉善县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记录”的登记及各种相关台帐材料的完善工作。县镇残联要定期对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业务培训方面,要以县镇残联为主,县残联每年应安排不少于2次的业务培训,镇残联每年应安排不少于4次的业务培训,重点在残疾人政策、专业知识等方面加强培训。县镇残联还可以单独或联合举办一些残疾人专职委员座谈会,交流彼此在各自岗位上的工作经验和具体做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精心劲力为残疾人服务。

4、注重发挥残疾人专职委员“五大员”作用。发挥好“宣传员”作用,专职委员要在全村残疾人中大力宣传好有关残疾人各项法律法规,让广大残疾人了解党和政府特别是我县在发展残疾人事方面的具体举措;发挥好宣“信息员”作用,专职委员是政府和残疾人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要及时把残疾人需求的相关信息传达给上级组织,及时把上级党和政府的精神带到残疾人当中;发挥好“联络员”作用;专职委员是残疾人协会平时工作的主要承办者,要经常性地保持协会和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加强沟通和交流;发挥好“调解员”作用,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时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这时作为残疾人专职委员要做好说服调解工作,尽量维护残疾人正当权益;发挥好“示范员”作用,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选配是从各个方面的考虑而选定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本身在残疾人当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专职委员更要在广大残疾人当中做好示范表率作用,更应该充分展示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

返回目录。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三、打动我县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总之,我县的残疾人事业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及时的调研与分析是必要的,全面贯彻xx大以来中央关于重视民生工程的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调查与分析,及时总结梳理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不断反思,构建符合xx大精神、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机制。为以后的残疾人工作指明方向,残疾人事业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全面落实“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速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返回目录。

为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结合**县实际,我认为搞好残疾人就业工作重点在技能培训,着力点在帮助残疾人转变就业观念,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发展。

**县有各类残疾人3.8万多人,在具备一定生产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当中,他们对就业的认识和选择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四是广大农村残疾人文化素质过低,就业空间狭小,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不理解,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要正确处理好残疾人就业问题,必须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和引导,使残疾人能够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自觉树立“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贡献,都属于就业”的就业观,努力实现就业思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就业追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就业心理由自卑型向自信型转变的三个转变。通过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残疾人大胆创业。

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生活自信心,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能够发挥一技之长。近年来,**县残联根据各类残疾人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进行了盲人按摩等职业技能、种植和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培训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联系当地实际与残疾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够紧密,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部分宣传工作没有到位,残疾人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深,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效果还不很明显等等。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搞好调查分析,对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明确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向和目标,并在劳动适龄人口中,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问卷调查,掌握他们的就业意向;组织他们进行个人素质和特点的测试,对其职业能力进行评估;通过深入残疾人当中,面对面地帮助残疾人了解其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真诚地向他们提出培训建议,并负责向就业训练机构推荐。对从事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联合创业的残疾人,政府及残疾人工作部门要积极地向他们提供开展和生产经营方面的咨询服务,并给以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帮助他们开好头,起好步。

第二,政府各有关部门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残疾人纳入培训计划随班培训,还可根据市场需要和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单独开设培训班,残联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对在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中学习且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酌情给予补贴。

第三,区分层次因人施训。政府各有关部门及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要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在岗与转岗残疾职工的职业培训,并为其在培训或进修期间的学习、生活提供保证。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应以乡镇为单位,在县残联和县劳动和人社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当地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扶贫活动,对残疾人进行随班培训或单独设班培训。

第四,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检验培训质量,展示残疾人实际工作成果,并以此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关键是把对残疾人从传统意义上的生活救助性安置中解脱出来,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市场的轨道。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在认真做好集中和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具有地区特点的“多元化”市场就业模式。在城区方面,要积极挖潜,多形式、多渠道推进残疾人就业。一是要通过建设庇护工场,集中安置轻度智力、精神残疾或中度以下肢体残疾人从事劳动,实现就业;二是鼓励兴办、依法监管福利企业,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三是建立落实政府购买岗位、对个体经营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政策,推动就业;四是鼓励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经营,实现自主就业;五是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推动高校毕业残疾学生到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就业;六是依托街道、社区开发,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实现多种形式的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面。在乡、镇、村方面,要因地制宜,逐步形成“集中安置与个别扶持”相结合的就业格局。在有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乡村,全力做好残疾人农民向工人、市民转型工作。一方面由劳动服机构组织他们进企业或就近劳务输出,使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自食其力,另一方面要在项目和资金上扶持他们个体就业,通过实施小种植、小养殖、小商店、小加工厂、小个体等工程,促进和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并从政策上给予优惠,从技术给予指导,在经营销售上给予帮助。另外,还应通过建设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帮扶或带动贫困残疾人就业或从业,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

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就目前我县情况看,做好以上工作,对于残疾人就业将会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对于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防水培训的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7篇)

    通过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分享自己在培训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他人的学习和成长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

    优秀公司年会老板个人发言(模板21篇)

    公司的存在可以带来资源的整合和分配,促进生产和服务的提供。通过比较这些公司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找到不同行业和公司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大家上午好!时隔一年之久,今天

    最优律师执业培训心得(模板18篇)

    培训心得是学员在参与培训活动后的一种自我梳理和思考,对个人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几篇优秀的培训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方

    专业三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美术(模板13篇)

    制定学期计划可以使我们对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些学期计划范文包含了详细的学习目标、计划表和反馈评估等内容。1、学习记忆画、想象画的画法,

    热门主管周工作总结范文(21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成功人士的月工作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灵感。

    优质初二语文教学计划上学期(通用22篇)

    学期计划不仅包括学习目标和计划,还可以包括课外活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计划,丰富自己的学术和个人发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你们准备的学期计划实例。

    实用学生申请买手机的申请书(通用15篇)

    手机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和便捷。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手机测评范文,或许可以帮助你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手机。尊敬的校领导:我是高一(x)

    优质协作的感悟与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文本形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所获得的经验和成果。8.通过这次讨论,我明白了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重

    最优精彩的时刻(通用17篇)

    优秀作文是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题思维,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观点,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达到思想深度和感染力的一种文体。优秀作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优秀改厕工作心得体会范文(23篇)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问题,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记录和总结这些经历。以下是一些工作心得体会的案例,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