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说课稿10分钟 观潮说课稿第一课时(4篇)

时间:2023-03-29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观潮说课稿10分钟 观潮说课稿第一课时(4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潮说课稿10分钟 观潮说课稿第一课时(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观潮说课稿10分钟 观潮说课稿第一课时篇一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上节课已经对课文的整体结构作出了初步的分析,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回顾课文描写的顺序,理清文路,并写好板书,为这节课深入学文打下基础。

板书:潮来时 潮来中 潮来后

二、身临其境,感受文景:

以往的《观潮》教学,潮中和潮后是学习的重点,而课文的第二段中观潮的位置,往往被一带而过。

观潮在哪儿观?怎么观?如何创设一种情境,让读书学文的过程,成为身临其境的观潮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前往海宁市盐官镇观潮的游客,在那里人声鼎沸,在那里欢呼雀跃,在那里叹为观止。

于是,我抓住课文第二段的观潮方位描写,带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近钱塘江大堤。我出示一张游客观潮的图片,转换角色、创设情境:“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我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看到观潮的游客了吗?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们现在是面北朝南,(让学生认清自己所在的方位)。引学:我们的东面?(是大海),我们的脚下?(既是钱塘江的入海口,也是大海涨潮时回流钱塘江最浪高水急的地方);我们现在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学生读完该段的后半部分:“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我们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进而体会潮来前的平静。

三、品读感悟、体会奇观:

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学生了解大潮雄伟、壮观并学习作者按观潮顺序记叙景物写法的重点段落,是整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凸现对重点的处理。

品词析句、画批指导:

读中想象,如临其境:

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意在通过确立训练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为实现文本与读者心灵的沟通,使学生情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大潮的雄伟、壮观。

(一)品词析句、画批指导

自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天下奇观的?用直线画下来,可在旁边简单写写批注。

此教学环节预设学生会出现的问题是:1.画句子直奔第四自然段。2.只会画、不会批,以至于批注流于形式。我的指导方法是:预设:如学生只找到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可提示学生,观潮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这也是奇观,引导学生在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而画批地指导,可实投展示语文书,手把手指导学生如何批注,让学生每节课都在书上批一至两处,长此坚持,学生的语文素养必有提升。

(二)读中想象,如临其境:

学生大多没有亲眼目睹过大潮的景观,缺少类似的经历,这对理解课文、感受大潮的`声势和形态造成一定的障碍,在这里采用古诗与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对照学习的方式,力求突破这一重点。

首先:出示古人诗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李廓:“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教师引导:钱塘潮气势非凡,多少文人墨客观此奇景,有感而发,写下佳句,流传至今。

找一找,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文中哪几句的景象,自己读一读,比一比。

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写出了同样的奇观。

结合诗句理解“横贯”的意思,那就是:“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通过古诗中形象的比喻,进而理解了文中句子的意思。

文中形容声音巨大的句子是: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再对照相关的古诗,“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进一步加深了感受。

接下来处理比喻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一组图片出示:浪潮与万马奔腾对比,从颜色,从气势,体会比喻的贴切与巧妙。

通过指导朗读,想象壮观的景象。

朗读中想象既有利于学生领悟江潮的气势,也有利于以情导读,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朗读引向深入。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在本教学环节,我采用齐读的形式,既为训练面大,又为营造浪潮的气势。

三、四自然段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观潮人的变化,学生读潮的变化,从左边第一行的学生读,然后第二行加入、第三行、第四行,直到全班同学的加入,在“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中结束,好一会,琅琅的书声还像在教室中回荡。

读后,再适时出示潮来时的视频,加强感受。

(三)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要求背诵,在背诵之前,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背诵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好的方法?通过上面的大量读中感知,学生会找到可以按照时间、大潮的由远及近(空间)、前后联系等来记忆。

此时,教师再出示插图及表示时间顺序和空间变化的词语,辅助学生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四)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其实,在学生交流背诵方法的时候,也就明确了三、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那就是——由远及近

对于描写观潮人表现得句子,在课上不作重点处理,只是让学生找一找段中描写观潮人的语句,看看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重点词语:人声鼎沸的体会,感受到加入了对观潮人的描写,更能衬托出真是天下奇观,所以,才引得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也与第二自然段的人们的表现相照应。

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看板书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领略了这一天下奇观,更学习了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增长了语文知识。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时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来前

江面很平静

潮来后

恢复平静

两丈来高

由远及近

教学反思:

1.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将“潮来时”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

观潮说课稿10分钟 观潮说课稿第一课时篇二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课题是《观潮》。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要突出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这个重点,突破体会课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这个难点。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是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将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进行学习。

根据我对农村学生的了解,我认为本课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什么,引导学习生字,并且学习第3、4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因为我们这里远离大海,可能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所以我就以课件的方式播放钱塘江大潮的画面,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师解说:我们刚才看到的就是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观潮 (齐读课题)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预习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

1、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画出本课的生字,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词语, 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请教老师或同学。3、思考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过渡语:昨天老师已经布置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老师来检查检查。

1、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出现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学生读一读,当读到罩时教师强调翘舌音读到位,读到鼎、崩时强调后鼻音读到位。接着,让学生齐读巩固字音。

2、让学生说说那个生字记起来有困难,如鼎字,笔画复杂,字不常见,我用字理来讲,鼎是古代煮东西的锅,上部装东西的部分演变成目,下部的三根支架演变成下部分,如果不用字理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

3、让学生通过开火车读、赛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巩固生字词。这样,多种形式的读,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师真高兴!接着让老师看看你们更棒的表现,好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因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2、学生模仿老师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要求读出正确的节奏、停顿和速度。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评一评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教师及时肯定: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接下来让我们找找文中描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再来读读好不好?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因为教师正确使用激励语言,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这些句子让学生展示读,教师再指导读。

5、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这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我们知道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指名读、自由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

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能掌握大部分生字;

2、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在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蒙、薄、昂这三个字,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1、观 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观潮说课稿10分钟 观潮说课稿第一课时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是一篇指导学生习作的范文。“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编者将这篇课文选编在这里,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激昂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步骤:师:同学们,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曾经在诗句中写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有哪位同学说说它的意思?

是啊,古代诗人王在晋也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

步骤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潮前。潮中。潮后)让我们按照顺序来学习这篇课文。

学习潮来前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问题。

1. 观潮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呢?(八月十八。海宁盐官)

2. 等待观潮的人数怎样?心情又怎样?(人多,心切)

指导学生朗读。

3. 为什么说钱塘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回答,不完整的地方老师补充。

自古以来: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

天下奇观: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是与杭州湾的特殊地形分不开的。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即钱塘江口)叫杭州湾,那里外宽内窄,呈喇叭形,出海处宽达100公里,而往西逐渐收缩为20公里左右,最狭窄处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3公里宽。潮水涌来时,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当潮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时,被拦门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了后浪推前浪、一浪叠一浪、汹涌澎湃、势如千军万马排山倒海的天下奇观!

第二课时

(一)学习潮中部分(第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步骤: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鼎:古代的大锅。人声鼎沸:人们激动地忘了自己,只顾大声地叫,大声地喊。 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

当人们听到闷雷滚动,等待终于有了收获,沸腾了,当人们隔了一会儿,看到水天相接的一条白线时,就又一次地欢呼了。这一切,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的情绪再来读好这个句子。读书只有把自己当成书中人物,才能入情入境。记住,你就是观潮人。

学生再读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师引入范仲淹的诗句,这真是“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啊! (在教学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

假如你是一个游人,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二)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了一次潮,钱塘江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那么壮丽,那么雄奇,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这么生动、形象、逼真呢?回味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板书:按顺序、抓特点)

(三)延伸

(1)、潮这么猛,可有一种人, 弄潮儿 三字,介绍。天边出现一条玉带,似银练锁江,若隐若现。这时,早已等候在江边的数百名弄潮儿(游泳好手),见涌潮临近时,腾身跃入江中,有的手持彩旗,有的撑开红绿小伞,踏浪翻波,腾跃百变,千姿百态。在高高昂起的潮头中,弄潮儿们争先恐后,翻滚在波涛滚滚的激流中,从波谷跃到波峰,刚至另一个波谷,又跃上第二个波峰,犹如条条蛟龙在水中嬉水。钱塘江上还有一种弄潮儿,他们不是到涌潮的激流中去大显身手,去表演自已的游泳技能,而是在滚滚的汹浪中去抢潮头鱼。这类弄潮儿们拿着长长的竹杆,上面系上个网兜,在涌潮来临之际,他们举起网兜,一边撒腿在潮头中飞奔,一边频频回首,突然回身,把网兜向潮水里一抄,随即便向岸边斜奔,逃离潮头,其间之惊险令人为之捏汗,换取的收获当然很丰厚,这样的弄潮儿现在还有之。

(2)、为此,宋朝诗人潘阆就写下了不朽的诗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板书

潮来前(平静) 人(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观潮 潮来时(浩浩荡荡) 人(沸腾,人声鼎沸)

潮来后(奔腾西去) 人( )

观潮说课稿10分钟 观潮说课稿第一课时篇四

《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运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然后,让学生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最后小组讨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

(四)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五)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六)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七)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观潮说课稿部编(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九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2023年国庆节团日活动意义 国庆团日活动方案(十三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

    大学自我鉴定200字简短 大学自我鉴定300字(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最新项目安全生产协议书(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2023年促销优惠活动策划书 优惠活动策划方案(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

    2023年学年鉴定表自我鉴定100字(4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2023年五一促销活动策划主题 五一促销活动宣传语(11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在审计局的实践报告(3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