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QJ墨客

范本是我们写作必备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运用优秀的写作技巧。欢迎大家认真阅读以下这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的写作。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一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5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机制的研究。

52、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5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54、刍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联系。

55、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

56、心理护理同步健康教育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57、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58、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如何“玩”得好。

59、绘画疗法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60、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二

摘要: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方面,大学宿舍成员之间都会形成各种交往关系,而这类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将对其中宿舍成员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大量因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所引致的伤害事件不绝于耳,且这类危害还将对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困惑与精神压力,甚至引发后续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本文将就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展开论述,分析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并藉此提出协调宿舍人际关系和大学心理健康的实践措施,以期对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宿舍宿舍文化文明意识。

1引言。

大学生群体对现实世界以及现代社会中各种关系的认知尚处于塑成期,心理健康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因此,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形成和维系过程中,大学宿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大学生各种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场所,其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也将直接牵涉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故对如何维系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了几类,而根据其需求层次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大学宿舍人际关系实现了和谐,即满足了第四层次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由此可见,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大学生对宿舍产生一种归属感,并赋予宿舍特殊的感情。近年来,大学生宿舍冲突事件接连发生,其社会影响不禁让我们为之咋舌,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根据相关学者今年对国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调查报告显示,有六成大学生认为与室友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能够共同分享喜悦与悲伤;有三成大学生曾经嫉妒过室友,而在这些大学生中,对嫉妒心理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其中四成学生会将嫉妒隐藏起来,不会体现在外在行为上,另有五成学生则会由于嫉妒而公然顶撞室友或者产生冲突。由此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时下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不容乐观,同时,各种因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也使得大学宿舍人际关系并不如想象中的和谐,且其中的事件亦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引发部分更严重的现象。

3.1个体间的差异。

大学宿舍成员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经历,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作息时间,比如,有些学生不注意生活细节而对其他同学造成了困扰,如若不能互相理解包容,时间久了就会彼此之间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引致各类冲突的出现。

3.2心理上的差异。

大学生多处在各种价值观念的形成与认知阶段,无法妥善处理自身个性中所带有的自我中心主义、个人主义、自卑与自傲、谦虚与嫉妒、猜忌与闭锁等心理特点,从而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行为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加上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个性中的独立自我思想根深蒂固,团体生活使其产生各种不适应的症状,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3.3知识技能差异。

部分学生从未独自生活,生活太过依赖他人,在处理各种人际问题时往往只凭直觉、情绪和经验,不具备为人处世方面的基本技巧,从而时常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争执,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4促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策略。

4.1以宿舍人际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开展以人际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将自身遇到的人际方面的问题讲出来,让大家共同讨论并及时解决。同时,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立,使其成为每位“新”同学必须认真修读的一门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心理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认知和处理能力展开培养和训练,使之形成坚强、理解和包容的心理品质,此外,可以借助专业心理专家的协作,加强学生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使其在发现自身问题后能主动去寻找方法及时“对症下药”。

4.2积极宣传寝室文化,树立宿舍文明意识。

目前,已有部分高校意识到宿舍文化的重要性,但能够将建议和措施落到实处的却少之甚少,由此,寝室文化在校园中、在塑造健康心理时、在形成和谐人际关系时并没有产生实质上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必须摒弃口号化的作风,坚决执行制度化、规范化、道德化,要切实将这种良好的文化气氛保持下去,使之成为激励学生努力生活、努力学习的后备力量。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更为丰富的寝室文化评比活动,设置月度和年度最佳寝室等称号,给予应有的奖励激励,使得宿舍成员从此自觉自愿地为寝室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以此形成一种意识:“宿舍是我家,我爱我家”,从而对宿舍逐渐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藉此进一步提高宿舍人员间的和谐度。

5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深化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也要具有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希望本文上述研究能够对提升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以及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促使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能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郭梅华,陈虹,黄伟东.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xx(04).

[2]孙东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实证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xx(01).

[3]姚福清,兰倩.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及应对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01).

[4]刘春雷,李铁镔.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01).

[5]衣庆泳.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的教育对话[j].大连大学学报,20xx(05).

[6]蒋和丰,李化树.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4).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三

家庭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幼儿个性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帕金森把家庭看成是“制造人格的工厂,直接影响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有必要探索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二、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在了解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之一。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早期家庭教育尤其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在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判断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较多,如充沛的精力、性格开朗、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等,家长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情况,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心理脉络,对症下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早期家庭教育对家长而言,过分溺爱将会阻碍幼儿的正常的心理发展,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指导幼儿教养行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方面来看,幼儿由于受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在心理特征上往往表现为自信心差、成就感低、自卑怯弱,无法适应,形成紧张焦虑的情绪,养成不良的心理品质。对此,家长应发挥家庭教养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

3.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对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幼儿往往好模仿、易受感染和暗示,早期家庭教育应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具体做法上,由于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很容易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父母乐观、自信,孩子则会变得活泼、开朗;父母暴躁紧张,孩子可能急躁焦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谈举止、情感态度都应对孩子起着示范和指导作用。

4.合理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

合理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早期家庭教育中,幼儿的心理压力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首先需要家长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如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可以使幼儿情绪饱满、愉快。与此同时,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遭受挫折处在良情绪中的幼儿,家长可用转移注意的方法让幼儿忘掉不愉快,以减轻幼儿心理的压力,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5.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幼儿期是个体性角色形成的关键期。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还应注重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幼儿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对幼儿而言,良好习惯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即需要幼儿掌握一定的基本的生活技能作基础,如会自己穿衣、吃饭,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会独自入睡,知道危险并能躲避危险等。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应加强对幼儿的指导,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在儿童世界里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结语。

总之,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紧密联系,利用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要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发挥早期家庭教育的作用,必须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合理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积极探索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四

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展中,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着每个人内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和成长动力。而父亲是孩子最初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

教子之道实在没有一定的.良方,有的话,也不是可以盲目跟随。成功的父母亲都知道,要养育下一代,夫妇间经过无数的考验和错误,从错误中学习,又再犯错误,那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两个人有商有量,则道路虽苦尤甘。如果因为有困难就把孩子送到老师或专家的手中,就连学习和处理的机会都失掉了。

事实上,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确对孩子具有无限的影响力。父母能否接纳孩子的无知,给予足够空间让孩子探索自己的道路;要求孩子尽责,却不一定要以自己的榜样为榜样,准则为准则;父母能否不以孩子的成败当作自己的成败,尊重孩子是个有思想有感觉的独立体,并不真的是你们的骨和肉;父母能否学会与孩子做朋友,从孩子身上学习,而不是永远做个训话的老师,以上种种,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本要求。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五

7月11起,若水团队组织开展以“医患纠纷现状与调解方法调研”为主题的暑期社会时间,对南京、苏州等地的中医院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活动。不畏暑日,不畏奔波,若水团队走访了南京、苏州、淮安、连云港等多家医院,用一片赤子之心去发现问题根源,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用科学的数据收集方法,去实地调研,去跟踪调查,去走访调解委员会(部门),去寻找答案。

xx年7月20日,若水团队主要是在仙林中心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鼓楼医调委进行调查,主要对象是医生对于医闹态度的调查、患者对于医闹态度的调查以及医调委在医患矛盾中起到的调解作用。

本次调查,医护人员方面的问卷进行患者和医生的问卷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医护人员方面的问卷我们主要是在医护人员休息的时候进行问卷填写,这样不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工作上的干扰。抽样方法采取滚雪球模式,并且与网络调查同时进行,由一位医护人员带给另外的医护人员填写,循环往复,这种方法能够大大减少我们的调查难度与节约了我们的调查时间。

—跟踪调查。

—调查小结。

经过简单调查,发现儿科、肾科、眼科等科室排队的平均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并且若有患者来的晚,该患者将可能排不上号。而且在取药的时候,患者喜欢就近的楼层进行取药或者说是不愿意爬楼进行取药,不同楼层的中药取药房之间的排队取药所花时间不同,在排队上的耗时一楼的患者与二三楼的患者相比,时间远远超过平均取药时间。

在排队时候,有的科室离茶水间比较远,一些年纪较大的患者走路不是特别方便,在这个时候,导医台边上能有简单提供茶水的地方显得极其重要。

两队成员汇合后,我们对问卷和面谈内容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把表现出的问题汇总。而后,我们带着问题去调解委(部门),交流关于诸多问题,了解他们的宗旨和解决办法。

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看见问题的根本,而不是去听信那些被舆论夸大的事件。对于善意的受害人,不仅要通过调解,并且要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为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同时关于医院就诊,我们通过调查提出两点建议:

1.完善各个医院之间相互联系,患者健康状况和用药情况的详细数据。

通过互联网,让每个给患者看病的医生都可以了解到,患者现在和之前的状况,可以更精确的做出诊断,避免误诊。并且白纸黑字记录在案的用药病史,可以为医生提供参考,也可以为纠纷提供证据,真正做到让医生细心,患者放心。

2.在社区里设立一个挂号的机器,方便年老患者挂号。

3.在社区里公告处明确医院班车的时间,给患者提供便捷。

文档为doc格式。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六

论文关键词:

高等学校校生关系法律关系。

论文摘要:

笔者以构建和谐校生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依法处理高校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法律依据、战略选择及调整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主动维护大学生权益的具体途径,力图为高校依法教育管理学生、构建和谐校生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和谐校园应是校园内各群体利益协调、各种关系和谐共处的校园。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存在并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因此,和谐校生关系是和谐高校各种关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现状。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系下,高校是政府的隶属机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是代表政府进行的,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完全的管理关系,学生学习的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就业由学校代表政府进行分配等。随着高校自主权的逐步落实,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也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校生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管理关系和民事关系。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表现为:高校对学生的学籍管理权和日常管理权。其中,学籍管理权包括高校对学生的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颁发毕业、结业及学位证书等权利。日常管理权主要指高校通过教育管理人员、教师等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如对课堂纪律、宿舍卫生、学生文明举止等进行管理的权利。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民事关系表现为:高校与学生在食宿等后勤服务、使用学校提供的教学生活设施、一般买卖交易等活动中所产生的关系,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此外,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侵犯学生的人身、财产权益时,学校与学生之间也构成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

因此,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管理关系与民事关系两个方面,由于高校特定的教育目的,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又以管理关系为主。

在管理关系中,由学籍管理引发的学生状告学校的纠纷此起彼伏。当前,司法实践中已多次将高校作为国家授权行政主体,而将其行使的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扩展了司法救济进入学校的可能。但是所占比例甚少,绝大多数学生状告高校的行政诉讼案件得不到受理。“现行国家法律对高等教育纠纷案件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缺乏明确规定,加上理论界的不同认识,使得高校教育纠纷案件救济无门,现实当中高校成了缺乏监督的特殊主体。”虽然如此,学生前赴后继式的状告学校的现象仍引起了包括法律界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民事关系中,由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和学生及其家长的维权意识的提高,以民事纠纷为主要内容的诉讼也日益增多。其中,由学生伤害事故引发的纠纷尤其值得关注。长期以来,凡是出现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无一例外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中,高校往往事倍功半,高校的合法权益也常被侵害。

二、高校依法处理校生关系的法律依据、困惑及调整措施。

(一)依法处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

1.关于高校对学生的学籍管理问题。

一方面,从学籍管理规定的'出处看,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章“学籍管理”中,明确了学籍管理的事项包括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结业与肄业等。由此可见,高校对学生的学籍管理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部门规章,而教育部规章是我国的法源之一,所以学籍管理是属于以行政法为依据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从高校对学生所行使的学籍管理的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学生的户籍、人事档案、公费医疗等管理权来看,都属于行政事务范围。因此,由学籍管理引发的纠纷可以通过行政诉讼途径解决。

但实际上,《教育法》第42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1-64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应当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并答复。”“从处分决定或者复查决定送交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学校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上述规定表明,关于学籍管理的纠纷,学生无权提起诉讼,只能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即学籍管理的纠纷被排除在司法审查之外,而司法救济才是最终救济。目前,司法介入基本限于学籍的剥夺、学位的授予等有关学生受教育权方面。这种突破很有限,迫切需要立法保障。因此,笔者主张由学籍管理引发的纠纷应优先考虑通过学生提起申诉,对申诉处理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来解决。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教育法制化的不断深入,不久的将来,有关高校招生、学历发放和取消学籍等方面的教育纠纷将被纳入行政诉讼的范畴。《最高法酝酿将大学纳入行政诉讼高校反对声重重》一文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知名行政法学专家、浙江大学副校长胡建淼教授警告,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方面应当告别高校管理不受司法监督之‘自由王国’,另一方面又要拒绝高校诉讼的‘全面开放’。高校行政诉讼只能适用高校之‘纯行政性’行为,不能适用‘纯学术性’行为。这是符合国际规则的。”那么,长期以来中国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必将不再只是教育机构的内部矛盾,而成为接受司法监督和审查的社会行为。

2.关于高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问题。

日常管理是指除了学籍管理之外的不涉及学生重大权益的管理,如制定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实验室规定、校园学生言行规范等。高校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及各类集体活动中的行为按照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并处理违章学生,学生对此有服从的义务。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受法律调整,是属于学校自主权的范围。事实上,这种内部管理关系也不能用法律来调整。一方面,教育有其专业性、复杂性,是司法无法完全介入的;否则,司法成本会非常高。另一方面,这是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的需要,学校管理学生的行为属内部事务,全部纳入司法审查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教育法》第42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因此,学生对学校在日常管理中给予的处分不服只能提起申诉,而不能就此要求司法救济。当然,学校规章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否则,由此侵犯学生人身、财产权益的,学生可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高校内部规章制度是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是一种自治规则,是法律规范的一种延伸。它的制定必须要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按照合法、可操作、稳定、符合教育规律等原则,及时清理、审查和完善学校原有的各种规章制度,使之统一、规范、系统化。它保证高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朝令夕改。

(二)依法处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民事关系。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民事关系,既可能是财产关系又可能是人身关系,主要表现在校园正常运转中,学校应提供安全的条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健康权、名誉权、肖像权、著作权、隐私权,以及保障学生个人财产权等过程中所发生的民事关系。因此,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民事纠纷的处理分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校与学生在食宿等后勤服务、使用学校提供的教学生活设施、一般买卖交易等活动中双方所产生的关系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由此所产生的民事纠纷可通过三种途径解决:一是协商,二是非诉讼调解,三是民事诉讼。一旦学校或学生认为权益受侵害时就可以实施。

另一方面,《教育法》第42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据此规定,学生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可提出申诉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学校与学生的民事纠纷中,由学生伤害事故引发的纠纷尤其值得关注。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及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办法》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责任作了规定,基本上明确了学校的责任范围。如依据《办法》规定,学校在事故中有过错才承担责任,这样一来,以往那种凡是出现学生伤害事故学校无一例外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观念和做法正逐步得到改善。学生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后,学校在处理过程中要做到五个“确保”才更有利于事故的解决,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1)确保及时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救治,把伤害后果降到最低限度;要及时处理事故善后。(2)确保依法处理。这是维护当事人各方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对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认定及承担、赔偿标准、处理方式等,我国的相关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出台更为事故处理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3)确保客观公正。在依法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时不能盲目履行法律规定之外的职责。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和学生自身的行为以及第三人的行为。(4)确保合理适当。主要是指在赔偿问题上,要根据责任认定依法赔偿,不能脱离损害后果的实际而给出不切实际的过分赔偿。(5)确保人性化处理。主要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学校无赔偿责任时,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受害方应力所能及地给予适当的人道主义援助,在最大限度上抚慰受害方,以减少事故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

三、高校应主动依法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校生关系。

目前,高校在大学生维权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大学生是高校办学中的主体,其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是检验校生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一)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校应及时依法完善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保证与学生有关的一切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与学生责、权、利相关制度的制订和修改,要严格通过民主程序,经过学生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不能仅根据学校的意志单方面制订并实施。各项制度在实施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这样,广大学生才能充分了解、理解并支持学校相关制度的落实,并逐步养成自觉的行为和习惯。

(二)改革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习气,提倡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

很多高校存在着浓郁的行政管理习气,以管住学生、不出问题、不违反校规校纪为管理的重要目的。这从总体上讲仍是以限制大学生的某些权利为基础。高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高校的管理目标落实在维持教学科研和服务正常秩序上来,落实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高素质的需要上来,使管理为学术服务、为教育服务。

(三)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大学生维权组织的职能。

目前,一些高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虽然开展了一些维权活动,但层次较低,局限于代表学生向学校反映一些有关学习、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极其有限地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学校共青团、学生会是大学生的维权组织,应很好地发挥其维权职能。高校应实行学生代表大会和学务公开制度,让学生对高校有关学生的重要决策和管理行为有知情权、决策参与权、评议权等,增加学生工作的透明度。

(四)制定《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建立“学生校内申诉制度”

依法制定《学生申诉处理办法》,设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健全学生权利保障机制,监督学生管理中的依法治校的落实情况,建立起一套学生在校内的行之有效的申诉制度,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没立“校内法制咨询服务”机构,为大学生维权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等。

(五)妥善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当前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伦理道德关系、知识传授关系、管理关系、契约关系。教育目的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来进行的,因此,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知识传授关系和管理关系。但是,高等教育领域中教育消费观念的盛行、师生关系的契约化倾向对知识传授和管理增大了难度。

知识传授关系中关于师生人际关系由道德来调整,其他涉及教学质量问题可归于契约关系由民法(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调整;管理关系可直接按上文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来对待,并做出相应处理。因此,高校在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减少学校或工作人员对学生侵权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工作人员自觉依法办事,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状况下,高校应依法处理校生关系,主动维护学生权益,不断化解与学生有关的各种矛盾,逐步形成和谐校生关系,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坚实的基础。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七

运动前后喝一小杯水,有利于运动的能量的补充。

运动要根据个人体质来。比如如果自己耐力不强,可以选择力量型运动,如果自己的。柔韧性不强,可以选择体操类。

运动要适当,适量,不过度运动。过度运动会损伤身体。

尽量选择专门的运动场地运动,不在马路上运动。

运动时间的选择,一般早上效果好。如果早上有雾,不适宜运动。

以日常性活动来说,快走可以算是中度运动,其它像是骑车接送小孩、家住五楼每天的上下楼梯,这些不会造成心跳加快、流汗,肌肉也没有收缩,不算中度活动。

现在人生活节奏加快,能达到每周中度活动150分钟以上的人非常少。中度运动会有点喘、心跳有点快、但是可以交谈、没有办法唱歌,呼吸、心跳会比平常快一点,而且会流汗、觉得有点累,如果以20分钟为最大吃力程度来换算的话,中度活动可控制在11到13分。我们可以把平常做的一些事情,尽量自己动手去做,比如:洗衣、擦地、洗车,或是带有点重的东西走路、或者提早一站下车、不要搭电梯等等。

以运动来说,可以健走、骑车、打拳、打球,走路的话,要大于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才算是中度运动。

有氧运动对我们心脏保护特别重要,每周最好保持三到五天的运动,另外天天保持伸展身体的习惯,像晨练,并在日常生活中,少开车、多骑车,多走路、不要坐车,长久下来就会拥有好的健康和体态。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八

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健全的公民,高等教育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在新时期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妨做出“明明德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亲民就是师生将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的解释。为了实现以上培养学生的目标,高校必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程度。而且,一个人无论在事业还是家庭上的成功都离不开强大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发展并不成熟,而且出于从高中阶段被全面管教到大学及以后生活完成任务多靠自制力的阶段的转变,大学生想要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完成他人教育到自我管理的转变,就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教育。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

现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造成的,问题主要包括: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单一;心理健康教育对象针对性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有待提升等几个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主要是指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很多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中都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摆设和形式,主要作用是用来应付上级的监督和检查,而且疏于对学生的考察和监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态度,不重视自身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在高等教育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两种极端的认识误区即要么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认为其“无所不能”,要么完全否认其作用。正是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流于形式,从而缺乏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这一现在的形成。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形式上课堂教学成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甚至被默认为唯一方式,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布局和与其它学科进行联系。心理健康教育对象针对性不足主要指单纯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育,却忽视了对学生尤其是贫困生、人格异常学生、心理危机重点干预生等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有待提升指的是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专业教师,课程教授多由德育教师、公共课程教师、法政学院教师临时顶替来上课或进行心理咨询、辅导等相关活动。

二、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引发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带来的心理问题、就业择业带来的心理问题、其它因素引发的心理问题等几个方面。与步入社会后的成年人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因素较为简单,但面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高校教师、咨询师还是要针对不同诱发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经济方面带来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是大学生确实因为家庭状况存在个人财政危机,另一方面也有出于“攀比”心理造成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方面带来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学之后学生不在向以往一样把学习当作生活的唯一,接触的人与事情更加复杂,而且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价值观可能存在极大的差异,进行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出积极的应对与及时的.适应。就业择业的问题来自于国家取消“就业包分配”制度与高校扩招,对很多学校、专业竞争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毕业即失业“,这些现状会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不仅无助于他们就业,反而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大学生恋爱、大学生上网、大学生不注意体育锻炼等因素都会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太多不足,不能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需要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除了完善课堂教育,更要注意建立完整的体系,针对不同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针对经济带来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建设健康的校园风气、完善助学金、奖学金制度来改善。建立健康的校园风气远离攀比这一不良心理,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帮助家庭条件过于困难的学生改善生活,同时建立积极向上、乐于学习的好风气。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与讲座、组织社团活动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来应对人际交往带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校企联合寻求社会帮助来环节就业带来的心理问题。

四、结束语。

高校可以针对不同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采取不同、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最根本的还是加强教育,传递给大学生面对问题要自立自强的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日后的生活中自主解决各种问题。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九

音乐教育在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构建高尚人格、培养健康心理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严峻,存在情绪、人际关系、学习和人格偏离等常见心理问题。广大音乐教育者应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独特的价值功能优势,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是伴随着年龄和生理成熟的增长。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危险时期”。这也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一生影响很大。尤其是现代社会无疑是对中学生心理的挑战。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压倒了他们。从家庭的角度来看,许多中学生现在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希望他们的孩子和女儿成为凤凰”,这实际上给中学生带来了压力。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与学校、班级与班级、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无疑给大多数中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了一些困扰,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和动机,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学习压力;此外,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社会激烈竞争和鼓励的形势下,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过于强烈的自尊、强烈的自卑感、做事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责任感不强以及导致他们犯罪的其他心理问题。据统计,20xx年有10起重大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犯罪。例如,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16岁的沈某,因在网吧抢劫8元钱,被判处一年监禁,缓刑两年。国内专家针对这些骇人听闻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研究表明,它主要是由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疾病引起的。

“李记·季乐”说:“从声音开始,心就诞生了。”“音乐,天生的声音。它是基于内心的感觉和事物的感觉。”音乐教育可以不断培养中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兴趣。它可以在中学生无聊的学习过程中给他们增添一丝敏感,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理。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前,中学生主要存在焦虑和恐惧的心理问题,这主要是由中学生过度的学习压力造成的。听音乐是最好的治疗方案之一。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暂时忘记学习烦恼,放松神经,重建被学习压力侵蚀的自信心,逐渐走出焦虑的心理状态。其中,听“班得瑞”系列音乐是首选。班得瑞的音乐创作自始至终都深深植根于阿尔卑斯山森林,坚持不混合任何人工混音。昆虫、鸟、花和流水的每一个声音都深入到山和湖中。班得瑞的音乐不仅赏心悦目,也是最纯粹最干净的减压音乐模式!心理治疗实践证明,情绪改善是缓解患者心理障碍的重要条件。好音乐传达的情感就像一个向导,引导许多中学生把他们的思想引向积极的角度。经常听好音乐可以让中学生平静下来,学习文化知识,让学生的情感升华。音乐教育的实施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在它的影响下,学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将得到缓解和释放,从而减少学习焦虑。

人际交往是人们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培养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尤为重要。他们的心理素质可以反映在他们与他人的关系上。可以看出他们与他人的沟通技巧是否无障碍,他们是否能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擅长听音乐的中学生往往个性更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音乐可以感染许多人,从而给无聊的环境带来一些活力。

例如,打击乐器如响铃和铃鼓应该首先教孩子们最基本的节奏,使用简单的和弦,两个或更多的声音,要求孩子们互相倾听,并准确地互相配合。让学生学会尊重合作伙伴的重要性,理解合作的默契。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不同的音乐。舞蹈教学也是如此。对于中学生来说,听音乐和做一些动作是非常简单的,例如牵手、转圈、触摸脚、跺脚等。我相信他们会从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让他们体验音乐在这些运动中的魅力,并理解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应该理解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与他人的合作,尊重我们的对手,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更好更快地完成他们的目标和任务。

音乐能以最强的力量渗透到灵魂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法合适,他们会用美渗透灵魂并美化它。如果没有这样合适的教育,头脑就会被诽谤。毫无疑问,好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帮助中学生丰富内心情感,完善人格魅力。它还能让中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神奇和美丽。歌唱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中学生在演唱或表演一些不同节目的节目时,也可以丰富和感知每个节目或作品中的不同情感,这样中学生就可以体验到每个角色的不同,从情感的角度思考,比较情感冲突与现实,让他们更好地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以“歌唱祖国”为例培养中学爱国主义情感;“军港之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放军的生活和使命。“云追月”可以让中学生爱上民族音乐带来的美,让他们的心理发展得更好、更成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感知能力。总之,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敏感时期,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音乐可以帮助中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重视音乐教育可以释放他们美丽的心灵。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成为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十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分析,提出学生体育档案的建立应该包含多方面内容,就体育档案的建立办法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思路和方法途径。

关键词:体育档案;建立;测试总结。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实施对每个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跟踪建档,大致包括以下环节:

一、明确目标。

建立体育档案并不是只为了记录学生的几项体育成绩、出勤表现那么简单,而是要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要求而设计。要有月评价、学期评价、年度评价及学段评价机制。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和学生本人充分地了解身体发展过程、学习情况及表现。

二、档案建立思路。

1.档案袋内容的收集、编排和保存等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体育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如何去操作,并监控整个过程。从新生入学起,体育老师就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立卡建档。主要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次、学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小学段获奖情况;(2)基本素质、运动能力;(3)身体状况:包括健康状况、身高、体重、视力、肺合量、胸围、立位体前屈;(4)体育合格登记表、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登记表;(5)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体育教师评价。

2.档案袋鼓励的是学生的自省和反思,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师主要负责定期主持召开学生的反思、交流与评价工作。发动学生自评、互评,充分发展学生的自省意识和能力。

三、体质测试内容及途径。

1.新生入学后,体育老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进行摸底测试,准确地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例如,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视力、肺合量、立位体前屈;运动技能包括25米×8往返跑,看学生短距离快速奔跑能力及反应速度;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看学生耐久跑能力;引体向上看学生上肢力量和腰腹能力;立定跳远,看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前(后)滚翻,看学生协调性和柔韧等。

2.在每学期体育老师还应对每位学生进行分阶段或每学期测试计入档案,并且要对学生各项指标进行逐项对照,及时分析,诊断掌握学生学习锻炼的情况。

四、分析总结。

体育档案的建立与运用,是让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锻炼、身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诊断、调控、引导和激励;只有当体育教师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后,才能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入手,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

实践证明,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体育档案建设机制,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自身身体发展规律及学习情况的掌握,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自我锻炼意识及终身体育意识。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十一

摘要:笔者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发现社会档案意识还普遍薄弱,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档案为何物,档案是干什么的;一提到档案,许多人都认为只是人事档案;甚至更有人认为档案是一堆故纸堆或废纸堆,可有可无。如何全面培养建立社会档案意识,是摆在每个档案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一下导致社会档案意识薄弱的原因和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意识。

社会档案意识主要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程度和认识水平以及所要担负的法律责任和应当履行的义务。社会档案意识越强烈,越浓厚,档案工作的社会环境越有利,社会条件就越良好,档案工作就越能够发展。

1导致社会档案意识薄弱的原因。

1、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档案和档案工作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许多档案馆位于党政机关的深宅大院内,俨然一个保密机关,较为封闭。档案部门被确定为保密重地,甚至到了今天,很多档案馆(室)的门上还写有保密重地,闲人免进、无关人员,谢绝入内等字样。为了避嫌,许多人不敢轻易地踏进档案部门的大门,对这块地方都是小心翼翼,避而远之。因此不少人根本不知档案到底为何物。这样的状况,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从何谈起。

2、档案法律法规的权威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档案执法的刚性也不够。《档案法》虽己颁布近二十周年,但档案违法行为的长期存在并呈普遍性,至少说明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震撼力和威慑力。

3、部分公民素质不高,对档案认识度、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必定会对社会生活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社会档案意识也不例外。我国的'档案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事业还不够发达,能够进入高校学习的人员只占全国总人口的很小比例,因此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使得社会档案意识普遍淡薄。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十二

青年人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重要的群体,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普遍重视。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性格形成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归因是个体通过相关信息的积累和经验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归因方式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经验积累,形成自身特有的归因认知,也可以说是个体对事件或者行为发生的原因的认知和解释,个性的不同,对事件和行为的归因方式也不尽相同。在生活中,人们可以说时刻都在对个体或者他人的行为进行认知和评价,对成功、失败、行为结构进行归因,而这些认知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日后的行为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对于青年人的归因方式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已经有很多专家和学者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归因灵活性是个体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之下,对事件灵活地做出归因。专家研究认为,归因方式与归因灵活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在面对负面事件的时候,归因灵活性较低的个体相对于归因灵活性较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十三

中学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段,学校应该积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其有效的处理生活、学习以及交际活动中的多样化问题。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个体应用的认知方法与行为方式是检测中学生适应能力高低的有效指标。本文以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为论点,辨识出有效型应对方式,最大限度的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应对方式的研究。

(一)理论模型。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应对理论研究为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lazarus与folkman共同提出的场合模式(contextualmodel),其是现阶段众多研究者善于应用的一个概念模式[1]。该模式最大的特征体,把应对看作个体用来解决多样化问题的系列性、带有变动特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lazarus与folkman提出了以下两个论点:一是应对行为的产出过程体现出繁杂性特征,应对方法的有效性大多数与个体能否对情势改变的正确评估环节上,问题指向影响应对方式的产出效率,否则个体将会在主观情绪的影响下应付各种难题与困局;二是多样化应对方式在不同的场景中应用价值上体现的差异性,一个应对方式在某一场景中体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其他条件下可能是一无是处的,若个体对其盲目应用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影响因素。

1。性别与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否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性,关于这一问题黄希庭等人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分析工作发现,面对来自生活与学习上的压力,中学生应用宣泄、幻想与忍受三种应对方式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与男生相比较,女生在应用宣泄与忍受这两种应对方式次数更多;与女生相比较,男生喜欢以幻想的模式去应对与排解来自生活与学习上的压力。其他类似研究结论也与上述结果体现出相似性特征。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证实个体在初中时期,女生更善于应用和情绪相关的或消极的应对方式,参与上述研究工作的`人员还发现,从对保护心理健康的功能层面上解析,男女生在主动式、积极型应对压力上体现的差异并不明显,换句话说男女选用的应对方式的功能上没有明显的差别。

造成男女生应对方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是多样化,普遍认为的是人格差异,多数人主观的认为,从始至今女性成功范例较少,这也是其应对困局主动性差、积极性低的外在原因,此时其自信心不足,也没有控制欲望;从某种角度上分析,应对方式的确定与情景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女性生活情景被允许主动应对情况较少;社会期望多数指向男性,这也是男性产生主动式应对模式的驱动力。

2。年级与应对方式。

个体的惯性思维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熟,应用的应对方式将会愈发完善化、实用价值更大[2]。肖计划等人的研究证实,个体伴随年龄的增长,成熟型、有效型应对方式的使用量处于不断增加的态势中。而就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而言,高中阶段面临的压力比初中阶段面临的压力大得多,学业负担更重,竞争更激烈。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对暂时缓解压力比较有效,使用就比较多。所以,高中生更迫切地需要关怀。

应对方式的选择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3]。问题处理是一种主动型积极的应对方式,其在维护与强化心理健康水平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应用价值。而寻求帮助和逃避应对方式均为中间型应对方式,其有助于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在特殊情况下逃避也是一种上策;宣泄、忍受以及幻想为被动式应对方式,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经过进一步验证,发现在问题处理维度上,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与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得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求助维度、逃避维度上,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两项得分显著大于轻度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宣泄、幻想以及忍受维度上,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得分最高,心理健康的学生最低,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处于中间层次。

三、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思考。

(一)对研究的思考。

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有诸多缺陷尚未弥补,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分类标准缺乏统一性,各类分类方法出发点存在差异性,最终使混乱局面频出;二是应对方式测量工具一致性缺乏,截至今日我国尚未出现与scl—90量表类似的、信度与效度均优良、被公认的测量工具。

通过本次研究,证实中学生在面对困难之时通常采用的应随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问题处理占首位,其次为忍受、逃避、宣泄、幻想与寻求帮助[3]。上述结论与黄希庭研究成果相一致,代表着中学生伴随年龄的增长与生活阅历的丰满,认知水平愈发完善,善于应用理智的方法解析与处理问题。

(二)对进行应对方式辅导的思考。

抑郁情绪与焦躁情绪在青少年群体中是极为普遍的,尤其是在中国应试体制长期作用下,初中生群体的升学压力以及来自社会环境的竞争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那么,在这样的情景中,中学生能管控与调整的只有自我的应对方式。

四、结束语。

在中学时期,学生的各项能力塑造的潜力是极大的,这也是其应对方式发展与强化的重要时段,问题处理这一应对方式的高频率应用,证明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抗压能力这一结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应对方式,应对多样化情景,最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易娟,宋丽娟,冯淑丹。汶川县中学生震后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02:225—227。

[2]吴瑞,李建桥,刘琴,王宏。留守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卫生研究,2014,04:586—590。

[3]张军勐,晏丽娟,苏雪飞。高职院校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03:461—46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十四

20xx年2月发布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明文指出,“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建设学生心理档案,是心理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心理档案应包含哪些内容?目前心理档案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甄选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心理软件?针对以上实务话题,本文尝试做一些回答。

一、心理档案建什么。

心理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档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个人简介、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在校状况及对学生个人生活影响的重大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最后是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主要包括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个性化的交流记录信息,如访谈记录、咨询记录等资料。有时候,还会补充辅导老师通过学生班主任、家长、同学等其他渠道获得的有关资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务操作中,一般而言,第一部分资料,通过学生自填式问卷获得;第二部分资料则往往来源于专业心理测验测试之后的结果;第三部分资料则来自学生在咨询的咨询记录。

二、传统方法建立心理档案的问题。

将以上三部分资料,分别打印,然后装订,放入文件袋,就形成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常见的一道风景——厚厚的一个铁皮柜,里面是历年来学生的心理档案资料。随着心理档案数据的日积月累,最后,柜子里面的资料越来越多……在校园局域网普及以前,这是绝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本文将主要通过纸笔问卷(包括单机版软件)施测、学生手动填写、老师纸笔录入来建立心理档案的方法统称为传统方法。它存在两大问题。

问题一:建立心理档案的时间成本过高在传统方式下。心理老师再勤勉有为,也难以胜任整个学校的心理数据从施测到最后形成报告的过程。打印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计数据、撰写报告、给学生讲解个人报告、向校长汇报集体统计数据、将最终资料装订成袋,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将占用大量的时间。当其他突发性的事情与心理档案建设等发生冲突时,迫于时间压力,心理老师不得不放弃本学期的心理档案建设工作。最终导致心理档案系统中累积的数据并不完整、连贯。

问题二:心理档案的使用主体有所偏差理论上,学校的心理档案的内容应该能够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实时更新,学生本人能够查询、更新自己的信息。但是,使用传统方法,学校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普遍存在费时过久、成本过高的特点,不可能给学生提供类似服务。对于学校领导来说,如果能够获得学生心理档案的集体分析报表,在制订教学策略时,考虑到学校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将让教育政策更加个性化与人性化。但是实际上,传统方式的心理档案不可能提供类似功能,会导致本应为“活”的心理档案成了一汪死水。学校的心理档案,只为心理教师一人使用,一旦建立完了之后,则将其束之高阁,最多在应付上级检查的时候拿出来摆样子。随着铁皮柜里面积累的资料越来越多,发黄的心理档案袋直奔废纸堆。

三、计算机网络软件建立心理档案的优势。

计算机网络软件建立心理档案的主要差异。正如表格所总结的,计算机网络软件建立心理档案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及时反馈、安全稳定、自动统计、检索和管理方便等优势。计算机网络软件建立心理档案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四、利用计算机网络软件建立心理档案。

简而言之,可分为三阶段:(1准备阶段。此阶段包括申请预算、获取产品资料、购买软件并安装、小规模试用系统等工作。(2)建档阶段。此阶段包括开展普测建立全校学生心理档案、检索出预警学生并进行咨询辅导、整理心理测评结果和咨询辅导记录并存档等工作。(3)展示阶段。此阶段包括根据心理测评数据和咨询记录撰写论文并发表,展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等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相关软件主要有两类:其一,主要用于收集测验数据的.单项心理测验软件;其二,集成了测评与档案管理、心理咨询管理、心理网站建设的综合性心理档案软件系统。面对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软件,在购买前,需要特别注意三项。

首先,需要注意软件架构设计。思想决定高度。心理档案系统绝不等于学生心理测试系统。理想的心理档案系统应该还包括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心理网站建设等模块。心理测验仅仅是建设学生心理档案系统过程之中收集数据的方式之一,而不是惟一方式。在心理档案建设过程中更应该强调,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过分重视心理测验,将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档案系统的惟一资料来源,最终丧失的是对生动的学生个体的客观认识,容易导致在咨询实践中,轻而易举给学生贴上并不科学的“心理不健康”之类的标签。极端情况之下,甚至会导致发生。

其次,需要注意测验信效度。不少人认为编成计算机软件的测评工具是科学、先进的。其实不然,测评软件更多地是将题目答题方式和分数统计的技术化,和测评工具本身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因此,在选择心理档案系统时,需要注意其所含测验的信度、效度、适用人群、常模等技术指标。

最后,需要注意售后服务及价格。良好的售后服务至少应该包括:免费安装调试、故障处理、常模更新、测验题本更新、功能模块更新、软件升级等。至于价格,需要根据软件的功能来判断。单机版较之网络版,在采购成本上会减少许多,较适合面向少数人开展心理测评的单位,网络版软件则较适合开展大规模普测。如果价格过低多有问题,或者是省略了售后服务成本、使用了盗版测验。同样,如果价格过高,则存在厂商虚报价格之嫌,同时对学校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五、心理档案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长远来看,心理档案系统软件存在两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新一代测量理论技术的引入,结合最新测评技术,对人的心理行为评估将更为精确与科学。另一方面是心理档案系统走向开放。开放主要指两个层面的开放。其一是不同学校之问的心理数据的开放。通过一种共享机制,充分实现各个学校的资源共享,这样可以便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掌握本校学生心理现状。其二是心理数据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交换。例如,将心理数据开放给考试系统,结合心理数据与学科成绩数据,我们将更深入地实施个性化教育。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文(通用15篇)篇十五

逆反心理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年龄背后的代际差异。调适逆反心理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分歧;多一点沟通,少一点争执;多一点思量,少一点冲动。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交往与沟通目标要求: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课题组在执教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两代人的对话》板块内容时,充分挖掘、整合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适时进行学科渗透。

中学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特别讨厌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希望自己独立去实践;二是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做决定;三是对父母不再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四是对传统观念、现成结论和权威往往不迷信、盲从,而是持批判的态度。通过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表现透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社会、学校方面的因素。从自身原因看,进入青春期,青少年虽尚未涉足社会,但已开始以自己的视角观察、分析社会,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读所见所闻。然而他们的心理、思维和对事物的判断因社会阅历所限而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距离,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不适应,自我意识常常处于困惑的矛盾状态。再者,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进入青春期后,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强烈的“成人感”,而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滞后,使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因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对身心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逆反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年龄背后的代际差异:亲子之间年龄差异,父母与子女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往往使子女对父母产生反感和反抗。心理训练:说说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

1.打开自己的闭锁心理,敞开自己的心扉,走进父母,亲近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对话,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爱而生,是爱的冲突,以爱报爱,是黄金法则。

2.换位思考,理解至上。当中学生不能理解父母、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替父母想一想,这样,会变得更加冷静、理智。当中学生与父母出现意见分歧、产生摩擦、隔阂、矛盾、冲突时,要体谅父母的辛劳和不容易,做到尊重父母,理解父母,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克服逆反心理,不要疏远、回避、顶撞,甚至反抗。中学生要主动与父母谈谈自己的心里话,交换不同的看法,也可以与父母一起探讨一些新观念、新思想,要相信,每一次沟通都会促进信任,加深感情。

3.父母子女相互将心比心,相互理解,心理上产生共鸣,情感上才会出现共振。这样,相互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亲子关系融洽了,中学生也就不会再出现叛逆心理了。

4.与父母平等交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不能一概说是错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也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时常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也难免有误区。所以,与父母平等交流,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中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克服逆反心理,化解爱的冲突,密切、和谐亲子关系。

6.克服逆反心理,化解爱的冲突,和谐亲子关系的基本要领:了解父母,敞开心扉,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异。心理、行为训练:当中学生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做?找父母谈一次心,真正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寄语:你想让父母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父母。这是子女与父母沟通交往的“黄金法则”。调适逆反心理,化解爱的冲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分歧;多一点沟通,少一点争执;多一点思量,少一点冲动。

相关范文推荐

    商品房预售买卖合同常见(汇总19篇)

    买卖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一种方式。如果你是一名卖家,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提升销售和客户满意度。乙方:_________分行/支行(监控银行)。

    初中地理的教学计划(精选14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教学计划范文,理解教学设计的要点和技巧。通过上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

    cnc技术员培训总结(专业15篇)

    每一次的培训工作总结都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不断提升培训效果。通过阅读这些培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培训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新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通用21篇)

    教学计划对于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了,

    教学开放周活动的心得体会(专业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对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进行检验和调整,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未来学习和工作。现在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建筑施工企业年度总结(精选18篇)

    在年度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一年来的成就和收获,同时也要反思过去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为认真贯彻落实住

    一件难忘的事打雪仗(精选16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思路,更需要具备精准的表达和生动的描写。马上就要展示给大家的是一些具有一定水平的优秀作文,希翼大家会喜欢。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

    小学音乐学期教学计划(热门16篇)

    一个好的学期计划应该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安排和科学的复习计划。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几篇学期计划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本学期继续围

    学习武术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给我们带来思维上的启发和心灵上的满足,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我们特意收集了一些范

    急诊科护士年度总结(优质21篇)

    通过年度总结,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一年中的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些年度总结样本来自不同领域的顶尖人士,让我们一起来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