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实用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ZS文王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实用8篇)

经典著作不仅具有时代性,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更加独立思考和思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经典作品评析,探索作品的深层含义。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篇一

国庆的小长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西安市碑林博物馆,我很激动,心想,终于能看到书法名家的作品啦。

走进碑林博物馆的大门,看到了千千百百个石碑,石碑上面刻着古代书法名家的字体。石碑上刻的字有楷书、行书和草书。在耸立的石碑间穿梭着,再看看哪些飘逸的字,仿佛感觉到了情感、激情。

陕西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益增多,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为全国之最,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碑林为我们展示了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这让我感到了震撼,我觉得我们的祖先非常厉害。

西安碑林是汉朝风韵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次游碑林,让我感受到了唐宋时期的书法家的字体,还让我觉得几百年来人们扩大收藏并且保护碑林、传承书法作品的精神,我以后也要好好写字,发扬文化!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篇二

10月5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西安碑林博物馆,感受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西安碑林博物馆共有七个碑石陈列室,每一个室都有不同的主题,陈列着不同的碑石。有些石碑呈长方形;有的是竖长方形,顶端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或花纹;还有比较特别的棱柱体形状。为了保护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大多数都被玻璃罩住了。因为年代久远,游人众多,很多文字已经被抹平或者损毁,看不清楚了,真是遗憾啊。

这么多室中,我更喜欢第三室。第三室主要陈列的是各种书体的珍贵石碑。有篆书《美原神泉诗序碑》;有隶书《熹平石经》残石;还有草书《怀素千字文》等等驰名中外的书法碑文。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块《熹平石经》残石了。这块碑被破坏的很严重,从背面还能看到胶粘住的痕迹。虽然被玻璃罩住了,无法触摸,但石碑上的文字挺拔、秀丽,又很整齐,极有气势,漂亮极了。石碑的`顶端刻着15个大字,丰满流畅,雄浑有力,我觉得在写的时候一定用了不少力气吧!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尤其是像我一样的小学生,都趴在玻璃上,认真地感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石碑,让书法艺术的魅力一直流传下去。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篇三

今天,我们去了西安的碑林,我怀着期盼的心情第一个坐上了车,半个小时后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从南门走了进去,一进大门,我就远远地望见了碑林这两个大字挂在门口,但是,令人惊奇的是,碑林的碑,这一个字少了一撇,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字是林则徐写的,他们当时就是这样写的,字的下面有三扇门,有大有小,两边的小中间的大,中间是走状元的,左边是客人,右边才是我们的平民百姓。

参观完大成殿,我们来石经阁,参观分为三个展厅,一共有很多块石碑,都是有许多大书法家写成的,有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等。这些字,一笔一划写得十分精巧,刚劲有力,行云流水,各有所长,让人叹为观止。这一些石碑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小有残缺,但是每块石碑都在不同的朝代记录了不同的历史故事。

看完这些展览之后,我们又拍了许多精致的照片。最后,我提议到商店买一些纪念品回去,可以留着当纪念,大家都说好,于是我就买了许多本书法家写的字。

虽然今天下着雨,天气有点寒冷,但我的内心却十分澎湃,这些精美的书法深深的打动了我,将永远印在我的心里,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争取把字写得更好看。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篇四

西安碑林博物馆被誉为“文化历史宝库”,“书法艺术殿堂”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共陈列1000多方杯史,仿佛一座背的森林。

一走进碑林,步入大门,远远就会看到一座亭子,上面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匾上书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碑林”楷书。但碑林的“碑”字,硬生生的少了一撇。这是为什么?讲解员哥哥告诉我,传说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被革职戍守新疆,途经西安之时,书就“碑林”二字。由于当时刚刚丢了乌纱帽,心情不好,少写了一撇。

看完了这么多的.碑石,最令我难忘的“开成石经”,那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等12部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必读经书。唐诗雕版印刷并不普遍,为了避免传抄时出现错误,所以刻石经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讲解员哥哥说,这是现在的高考题库,考试的题目就是从这里出的。

碑石是书法艺术的化身,历史的浓缩。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篇五

国庆长假,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书法艺术宝库——西安碑林。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距今已有930年的悠久历史,以碑石荟萃而著称。碑林馆藏宏富,总藏石4000余方,碑石时代序列完整,被誉为“历史文化的宝库,书法艺术的殿堂”。碑刻的.种类齐全,书体完备,真草篆隶行均有,居中国古代碑石收藏之冠。

当我面对一件件书法名作,讲解者清脆的声调会帮你更深刻地理解原作的精神;走在古代碑碣刻石之间,讲解者郎朗的诵读声,会引发内心的怀古幽思。观赏一件件碑刻碣石,听着讲解就像聆听一场精彩的演说,听那些关于哲思、书法、博物一系列娓娓动听的故事。面对丰碑碣石,仿佛与古人对话,与先贤交流,如同一树花,增一瓣香,润一片心,使人们的视野愈加开阔,想象更加丰富斑斓。它展现的不仅是古与今的融合,师与生的融洽,更是心与神的融汇,思与行的融化。

碑林,中华文明的寄托!我爱碑林,我爱我的祖国!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篇六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碑林博物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大门前的水池,它建于元代,为一座半月形的水池,池壁以青石垒砌而成。我和妈妈继续走,看见了“景云钟”,钟的体积很大,铸有飞天、翔鹤、腾龙、朱雀、独角独腿图案,四角还有4朵祥云,正面还有290多字,字体是我喜欢的楷书。我走进看上面有文字。转身看去,对面是“大夏石马”,石马的头是长方形的。当我来到碑林广场,只见《石台孝经》碑高高的立在广场上,我看了看介绍,才知道,它被誉为“迎客第一碑”,它刻于唐玄宗天宝四年,高约610厘米,共4面,每面宽120厘米。碑文是孔子写的`《孝经》,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群如事父”,认为“百善孝为先”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抄写,碑文上的字迹清新,秀美多姿。

最令我难忘的还要数“开成石经”。有人说:“如果将碑的历史比做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那么‘开成石经’便是它的源头。”开成石经”共刻114石,每石高约2米,均双面刻字,共计228面。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传》等十二部历史巨著,共计160卷。

这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书法的精深、书法之美。也让我领略了祖国书法石刻艺术的博大精深。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篇七

国庆假期第三天,爸爸带我参观了西安碑林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我早就听爸爸说过了,听说里面有很多古代书法名人写的作品,喜欢书法的人都会去那里参观,而且还不止去一次呢。

爸爸向我介绍: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

走进碑林博物馆,天啊!真的是碑石如林,石碑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爸爸带我一个碑一个碑的欣赏,向我详细讲解每个碑文的意思和写这些字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亲笔书写并注释的。这块碑样式非常独特,四面都刻的字,碑的最上面刻的是一条巨龙腾飞的图案,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可以看出,唐玄宗对这种所谓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来我们去的是7个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有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每块碑上记录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画里藏字》碑,猛得一看,是画了一幅漂亮的竹子图,可当我仔细看,那些竹子其实是字,写的.是一首诗,非常有趣!还有的碑刻的是地图,地图的距离都量得清清楚楚,真是太精美了!

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展室里的碑全是原来放在国子监给学生作范本的,是给学生当字典用的。这些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个字,字字都工整准确,方方正正。

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宝库。通过这次参观,端正了我写字的态度,教会了我怎样把字写好,树立了我写好字的决心。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篇八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好了各位,今天我们的碑林博物馆之行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参观,谢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