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与调查 城市记忆景观设计分析论文(优秀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GZ才子2023年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与调查 城市记忆景观设计分析论文(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与调查篇一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的发展,城市规模和发展也迅速提升,国家大力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对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都对中国城市化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城市的快速壮大也不断的向着城市外围发展,这就使得人们对快速路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大、中、小城市都在建设和完善城市快速环路,因为建设城市快速环路能够极大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实际压力。城市快速路能够解决交通堵塞问题,同时增加城市快速路周边景观设计也能够使得道路功能能加优化和城市更加宜居化,运用景观设计增加快速路的景观特色,犹如锦上添花。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基本需求,特此对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予相关的快速路景观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1城市快速路的起源及发展

城市快速路兴起于20世纪的“城市化运动”。其主要是一种多车道、全立体式交叉、中央隔离带、控制进出口的道路,在工业区、居民区、文化区、中心商业区等城市功能建设中,为功能区和周边卫星城区提供了快速连接通道,使区内区外的交通更便捷,更使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影响作用化为乌有。城市快速路能够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行驶空间分离,从而解决城市功能区交通问题。发展之初,迫于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快速路在那个陈旧的年代应运而生。虽然城市快速路在二战期间帮助欧美国家解决了交通恶化问题,但其快速路交通体系却在1960年代形成,原因是:诸国加快了快速路修建速度,使得城市交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更使郊外城市快速路延生到了市中心,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亚洲国家中由日本在1960年率先修建城市快速路。近些年中国上海内外环路、北京四环和三环都修建了城市快速路,随后又由相关部门明确指出城市快速路是中国未来城市道路的设计规范[1]。随着城市快速路的修建,映入人们眼帘的城市景观发生了改变。很多乘客发现:堵车感不复存在,“车水马龙”感清晰呈现,城市景观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在欣赏建筑物轮廓、风格、色彩的同时,也在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审视,其审视结果却不如人意。因此,为了挣脱传统设计理念的束缚,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必须制定新的设计要求,从而使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焕然一新。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与调查篇二

城市快速路务须具备有风貌特征、统一性、功能性、景观性以及人文特色。风貌特征主要指排除影响道路空间风貌特征的内源性因素,如道路性质、文化底蕴、景观功能、城市性质、城市规划等,只有将风貌特征梳理好,能够使景观设计具有特异性和欣赏性[2]。统一性主要指快速路景观需要在丰富、完整的.前提下,具有节奏感和序列感,通过富有变化性的景观设计防止人们审美疲劳,将城市亮点着重突出。功能性主要指在小品、绿化配置、步行空间、广场、植物景观等方面的设计上满足绿化防灾、区域界定、交通、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使得市民能够体验快速路景观设计的娱乐功能、散步功能、游赏功能和休憩功能,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景观性主要指空间景观和道路关系的处理,如道路方向和对景的关系,道路宽度和边界高度的关系,借景可能性和边界封闭性的关系等。人文特色主要指城市风貌及文化底蕴,要求塑造个性城市,重视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将地位文化特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3]。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与调查篇三

对城市周边环境与自然生态进行观察,将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与城市绿化工作紧密结合,使其符合系统性要求。例如:在快速路景观设计当中,每隔110-140m设计一个长宽各25m、3m的花坛,坛中养植花草或灌木,从而给予高架桥的乘客美好的视觉体验。又如:在桥墩下方设计一个中央绿化带,绿化带宽9m,可种植低矮或中等的灌木,并栽培草坪,为绿化带设计镶边花盆,盆中的植物主要根据花卉花期、气候等因素选择品种,从而美化周边环境,为人们缓解视觉疲劳[4]。

3.2合理的绿道规划

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需要展现隔离功能、绿化功能和休闲功能,因此务须对其进行合理的绿道规划。如:结合路段两侧、人行道、绿化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将景观路段设置为16m以上、7-16m、5-7m、3-5m等四大类型,给予“3-5m”局促路段设计空间视线宽绰感,在人行道周边布置植物;给予“5-7m”路段设立绿化隔离带,使快速路与行人有效隔离,采用间隔的方式种植密度适宜的行道树,从而增加空间感;给予“7-16m”路段结合商业环境、居住环境设计绿化风格,在商业段对地面进行铺装,科学布置树池、树种,在商居路段布置草坪,种植乔灌木;给予“16m以上”路段运用乔灌木隔离居住区与道路,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在商业路段采用草坪隔离道路与人行道,通过小品、树阵对草坪进行修饰,从而增加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的品味[5]。

3.3选择因地制宜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城市快速路实施广场类、单位类、公园类景观设计,从而彰显城市特色。在广场类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快速路临近的大卖场、大型建筑、大空间地段布置长凳,种植高大的乔木,并结合景观风格对建筑物进行修饰。在单位类景观设计中,在大学、电视台等相关地段梳理建筑物的景观结构,将其有效融合于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中,使两者发挥相得益彰的效果。在公园类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各个绿化节点进行串联,使其统一形成公园式景观设计。

3.4体现以人为本

设计人员对步行、车行等过程中的视觉感受进行体会,在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中结合植物带、花带,对绿化曲线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和谐,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如:道路两侧运用花灌木搭配落叶乔木,给予行人和行车人员舒适感和美感;控制植物高度,避免行人对坡度段产生较强的倾斜感;在景观节点中布置宜商宜居的快速路景观,尽量加入时尚元素,使人文气息更加浓郁。

3.5彰显生态性

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快速路交通有机结合,使道路交通与生态环境能够和谐共存。因此,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必须彰显生态性。例如:高架路植物景观应选择形态优美、耐阴的树种,防止行人在灰暗的路下空间产生压迫感;要将“低碳”、“智能”等元素融入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还要让城市景观富有生态性,从而增加道路交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

4结束语

全国各大省市正在持续的高速发展。在城市快速路方面,人们对快速路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经无法沿用传统的景观设计,必须在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当中另辟蹊径。通过满足快速路景观设计的系统性要求,对周边环境进行美化,从而降低视觉疲劳感,调整绿化曲线并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采用生态性设计让道路交通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串联各大绿化节点并促进公园式景观设计的形成,利用绿道规划提升城市快速路的景观设计品味。

参考文献

[1]王洪珍.城市快速路夜景观特性及照明规划设计探讨[j].光源与照明,,03.

[2]高少开,郑滢.浅谈城市快速路绿化设计——以清远城西大道绿化设计为例[j].广东园林,2012,06.

[3]全钢.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初步研究——以成都市二环快速路景观设计为例[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0.

[4]于佳,张磊.探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快速路景观空间设计方法[j].山西建筑,,30.

[5]周丽琴.浅谈城市快速路绿化植物景观建设——以北京为例[j].建筑与文化,,02.

[6]王新;;我国发展城市轻轨交通的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11.

[7]林万明;高速公路的空间环境与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03.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与调查篇四

课程编号:25030612 总学时数:48学时 学

分: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限选课。

(二)课程目的

通过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掌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具备现场调查分析能力、综合思考的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文字撰写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作业要求从中小型的城市开放公园着手,做到有创造性、技术合理、因地制宜地规划城市公园,确立主要的景观体系,突显绿色、生态、自然的景观环境,充分反映公园绿地环境的内涵,体现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

(三)课程要求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和实训作业两个主要环节,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课堂讲授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的发展、功能分析、空间组织、构成要素等内容。实训作业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结合项目实际场地,掌握景观设计的图纸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创造性的设计出形象鲜明、满足大众需要、有着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公园。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城市公园概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城市公园的历史发展概况,城市公园的功能及作用,城市公园的类型,为城市公园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并要求学生能掌握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点,了解城市公园的规划标准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国内外城市公园的形成背景及分类体系。

教学难点:掌握城市公园规划的标准及设计要点。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 城市公园的形成与发展

(1)课时

1、基本概念

2、西方与中国城市公园发展概述

第二节 城市公园的功能与分类

(1)课时

1、城市公园的功能

2、城市公园的分类

第三节 城市公园的规划标准

(1)课时

1、影响标准的因素

2、内容和规模

3、园内主要用地比例

4、常规设施

5、公园游人容量计算

6、公园绿地指标计算

第四节 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0.5)课时

1、本质:开放性

2、原则:可达性、休闲性、自然性

3、要素:自然、人工

第五节 城市公园设计趋势

(0.5)课时

1、更新设计要素、规划人的体验

2、对场地精神的体现

3、功能日趋综合

4、注重生态改善的原则

5、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认真收集并分析典型案例的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背景资料,分析规划设计基地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城市公园功能分区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城市公园的交通组织划分的标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功能分析

(1)课时

1、使用功能分析

2、年龄结构分析

3、功能分区与平面设计

第二节 交通组织

(1)课时

1、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2、道路分级、宽度与设计规定

3、铺装场地

第三章 城市公园空间体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城市公园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的组织形式,并能运用城市公园空间的设计手法独立规划公园平面方案,提出相应的文字或图式结论,形成设计理念。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城市公园空间的构成要素及组织形式。教学难点:运用城市公园空间的设计手法规划公园平面方案。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 城市公园空间的构成要素

(0.5)课时

第二章 城市公园的功能分析与交通组织

1、基本构成要素

2、辅助构成要素

第二节 人和空间的关系

(0.5)课时

1、人的社会距离和空间

2、空间需求的公共性、私密性和领域性

3、空间的限定

第三节 城市公园空间层次设计原则

(0.5)课时

1、空间层次处理

2、空间的变化

3、空间边界的划分

第四节 城市公园空间的组织与形式

(0.5)课时

1、空间的组织

2、空间的形式

3、城市公园空间设计手法

第四章 城市公园的视觉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公园视觉形态构成要素及视觉设计的组织原则,并能很好的运用到方案的设计中。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视觉设计的组织原则。教学难点:掌握城市公园视觉形态构成要素。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 城市公园视觉形态构成要素

(1)课时 笫二节 视觉设计的组织

(1)课时

1、视觉力与视觉平衡

2、节奏与韵律

3、比例与尺度

4、对比与统一

第五章 城市公园构成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城市公园中植物要素的设计;水体的设计亦要因地制宜,产生通透活跃、有层次的观赏活动空间,使之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景观小品的设计要因地制宜,能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中去。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种类的搭配方法,水体设计的处理方式。

教学难点:绿化设计应结合平面布局、立体空间组织和视觉层次环境设计要求;选择或设计适宜的建筑小品,既要满足景观要求,又要方便市民使用;小品的设计,应考虑尺度、质感和色彩与环境相协调。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 植物要素的设计

(1)课时

1、植物种类选择的规定

2、绿化种植的景观控制要求

3、游人集中场地和动、植物展区植物种植规定

4、种植设计要点

5、植物配置的空间层次

6、植物的空间配置形式

第二节 公园水体景观的设计

(0.5)课时

1、公园水体的设计原则

2、公园水体的设计要点

3、公园水体的处理方式

4、水体的形式

5、水体景观各构成要素设计

第三节 城市公园景观小品设计

(0.5)课时

1、建筑小品

2、环境小品设施

第六章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程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城市公园设计的工作程序,施工图设计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城市公园的设计程序,撰写调研报告,并能将所做项目以教学的方式向同学陈述、分析、讨论。

教学难点:分析城市公园中施工图的设计程序,并能运用相关设计软件绘制施工图详图。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设计工作程序

(1)课时

1、制定工作计划

2、基地现状调查

3、素材准备

4、编写计划书

第二节 总体设计阶段

(1)课时

1、确定设计主题

2、提出设计办法

3、草图阶段

4、总体设计

第三节 施工图设计阶段

(2)课时

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竖向设计图

3、土方工程图

4、管道综合图

5、种植设计图

6、详图

7、水系设计图

8、道路广场设计图

9、建筑设计图

10、照明设计图 第七章 实践教学课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课题作业实践的方式,掌握城市公园设计的工作程序,施工图设计方法、图纸表达能力以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具备现场勘测的能力,撰写调研报告,并能将所做项目以教学的方式向同学陈述、分析、讨论。

教学难点:掌握城市公园的设计构思方法,施工图的设计,并能运用相关设计软件表达设计方案。

(三)课时安排:32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场调研

4课时 第二节 城市公园设计构思

4课时 第三节 城市公园总体设计

8课时 第四节 城市公园施工图设计

8课时 第五节 设计说明撰写

4课时

第六节 方案汇报

4课时

三、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练习与实践,实施分阶段式指导学生的作业。

四、成绩考核方式

(一)本课程考核方式:作业考查。

(二)总成绩:依据下列权重评定:平时表现(考勤、学习态度、课堂发言、平时作业)占30%;期末作业成绩占70%。期末作业要求方案具有创新性、图纸齐全、图纸装订规范。项目汇报要求语言表达流畅、声音洪亮、思路清晰、仪表大方得体。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1]孟刚、李岚、李瑞冬、魏枢.城市公园设计(第二版)[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年9月.[2](加)艾伦·泰特著.城市公园设计(great city parks)[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3]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4]王向荣.欧洲新景观[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与调查篇五

公园景观设计效果如何,对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明确设计的内容与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优化,提高设计综合效果。下面就来看看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策略吧。

在对城市公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确定主要设计内容,就实际情况来看,一般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影响,为确保设计效果,必须根据实际环境情况来满足水平要素、竖向要素以及顶要素之间的平衡设计。公园植物景观在设计上主要分为覆盖式、开敞式及封闭式几种,其中对于覆盖式植物空间,大多采用体积较大的树冠或藤蔓植物组成,设计时要重点做好对植物疏密度的控制。开敞式植物空间,设计时基本上是选择用低矮灌木与草坪来对空间进行划分,为人们提供充分的视野敞度。而对于封闭式植物空间,设计时要重点突出环境私密性与封闭性,一般可以选择用高大的乔木来营造小的空间环境,并在空间内点缀适当的花草,以满足游客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同时,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亲切感。另外,为确保植物景观设计的有效性,除要做好对空间设计的控制外,还需要做好植物季相管理,在达到基础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人们视觉上的享受。植物景观季相变化会随着时空变换而展现,灵活应用彩叶植物来营造多变性的空间,其中要做好对冷暖色调的控制,提高公园环境的舒适度。

设计模式选择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园景观设计效果,常见的设计模式有自然式、规则式与混合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第一,自然式。自然式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设计方法,植物的种植不采取规则的方式种植,行距与株距随意性比较大,布局上主要模拟植物在自然界生长状态与分布特点,利用自然的.方法来组织素材,重点突出植物的个体美与组景美。第二,规则式。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做好植物的种植,常见有直线、曲线或其他几何图形,此种设计模式植物基本上为带植与列植,并在后期进行修剪成型,形成特色景观,向游客传达一种宏观大气的感觉。如果选择此种设计方式,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好后期人工管理,以植物为对象通过人工设计来打造不同的图案造型,突出装饰性景观效果。第三,混合式。混合式设计主要是将自然式与规则式设计方法综合在一起,实现景观的共同性,并在分离中体现景观的对比性。混合式设计方式具有前2种方式的综合特点,在实际应用上也可以取得更丰富的效果,主要结合公园不同区域空间景观与功能实际需求,营造适应的植物景观。

2.2.1以实际用途为依据根据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功能需求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植物品种,可分为孤植植物、行道树、防护树种及绿雕塑等。不同的植物种类所对应的实际应用需求不同。例如,行道树的选择应与道路宽度、位置及周边场所功能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情况下主干道两侧应选择整齐挺拔的高大乔木,常见的有香樟、悬铃木等;园内游步道两侧应选择细质感小乔木,常见的有合欢。道路两侧为开敞观赏区,应选择高大常绿乔木或者彩叶树种,通过设计来形成景观大道;而公共设施旁边则应选择落叶大乔木,避免冬季对阳光的遮挡。2.2.2以立地条件为依据根据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需求,可以分为耐旱植物、耐水湿植物、阳生植物、耐阴植物、酸性土植物及碱性土植物等,需要根据公园地质地形实际条件来选择对应的植物种类。现在很多公园大部分区域都采取铺装的施工方式,植物会受到较大的热辐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植物根系很难在土壤中获取足够的水分,再加上基础设施设置不当,不能及时浇水,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对此,就应该选择耐旱植物,常见的有枇杷、栀子及乌柏等。

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除要做好设计模式与植物种类的选择外,还应做好与其他元素的综合分析,如与水体构成滨水植物景观。水域环境为公园内人们最为青睐的空间之一,在对此方面进行设计时,需要做好水生植物的选择,主要有挺水、浮水与沉水3种。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来选择种植方案,不但要在短期内达到景观设计效果,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其能够长期正常生存下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