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笔舞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某一事件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常见话题的心得体会示例,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一

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建设有效课堂是深化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下面是有有效教学的。

欢迎参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这次我学了《有效课堂教学与实践》。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有了好的很大的帮助和指明了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第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

教案。

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20xx年5月上旬我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此次教学活动周围绕“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主题,以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观摩课分初中组和高中组进行。

我参加了初中组的活动,听课后有以下体会:

一、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强调语言的品味与揣摩。

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就不得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增加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给予同学品味与揣摩语言的尝试。例如,陈梅叶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设计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重点段的环节。同时,陈老师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

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教师课后多下功夫,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下苦功钻研教材,才能上出好课。

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任务导向作用。

课堂的有效组织。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练。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二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书中关于课堂有效教学,余教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展剖析和策略指导,我们看到了余教授敏锐精辟的观点,看到了他关注教育现实状况的求真精神。在书中用一些生动的比喻、经典的案例,来分析有效教学的概念、规律和改进的方法,让我们一点一点展开思考。其中的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让我对有效教学感受颇多。结合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悟:教学的有效性是本书的主题,把教学的有效性摆在第一讲,勿庸置疑,教学有效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教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像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余教授把有效性看作是课程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通过过玉米地掰玉米这个隐喻形象地指出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

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

首先,学习速度实际指的就是学习效率,即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要有“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意识,还要有非学习时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安康,更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天性和品性来获得有效性、获得学业成绩。

其次,学习结果就是经过学习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是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两个指标更重要:a、智慧含金量,到底是靠时间、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得来的,还是靠自己的思考、兴趣、创造性的思维获得的;b、学业成绩本身内含的智慧价值,考的是知识性题目,还是必须经过创造性的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学习体验,这是一个内隐性指标,即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是一种享受,才能够养成学习习惯,才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一直以来我们对这方面关注太少了。以上是关于有效的学,学生学的是否有效,关键在老师。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很大的精力而取得的成绩却不大或者说取得的成绩都在外表,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提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存在一个有效的教的问题。

有效的教指的是教促进学,一种是直接促进,另一种是间接促进。直接促讲是指教师讲完后,学生学得更快、更容易、更深层次。间接促进指通过教师教,学生从中慢慢悟出了学习的道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有效的教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开展,开展首先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综合性得以开展;其次开展应该着力于“最近开展水平”;第三开展的机制有两种,预设性的开展和生成性的开展,两者都要关注;第四开展的时间,要树立一种为学生终身开展负责的教育理念;第五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本人也应该得到开展。

对于有效的教,我的看法是: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质量的上下,关键在于备课。

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2.要想使课堂真正有效,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是必备的环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精心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而且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课后学习有目标,检查又环环相扣,教学的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引用余教授的话:“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宏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到达废寝忘食的境地。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那么。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案例向我们逐渐推开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这扇大门,对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三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近日,我阅读了一本名为《教学的有效性》的书籍,深受启发和感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智慧。以下是我对于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地设定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在该学习领域取得实质性的成长。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具备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此外,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以便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目标,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

第二段: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设计丰富多样、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班级管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面发展。

第三段: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四段:反思与改进的重要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反馈信息。只有通过反思和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有效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加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有效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和学术成绩。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关于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启示。我将会把这些智慧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致力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期望,如何提高却是大家的困惑。由于学科不同,教学方法自然有差异,我仅谈谈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有效性”的一点感悟。

这里的“材”包括学生和教材。首先我们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性地备课。其次我们说说教材,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造成教材内容经常跟实际使用脱节,而信息技术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就要求根据我们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一些调整,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但要想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平铺直叙的引入往往使学生刚上课就开小差了。如果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课堂的有效性会有很大提高。例如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提一个能引起学生思考、回忆的问题,播放一段新颖的动画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引入方式,当然这些故事、问题、动画等都必须切合本堂课的主题,要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引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情景引入的效果,有一次的课堂经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走近因特网》这课,我用《三只小猪》的flash动画作为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网络搜索技巧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时整个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一眼不眨地盯着电脑屏幕,关注着三只小猪因为网络搜索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运,最终整堂课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将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如果任务设计合理,就能使学生在解决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信息素养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最好采用分层任务教学的方法,设置符合各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封闭型任务和开放型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使信息素养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完成封闭型任务产生成就感,避免因完不成相同任务而出现挫折感。而认知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同学可以在完成封闭型任务的基础上再继续完成开放型任务,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提升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需要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引入、讲授、提问、练习、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时间、内容都要有准确的安排。无论是讲解还是演示,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控制好学生情绪和课堂节奏,避免教师坐着操作讲解,更忌讳有气无力地平淡讲述。

总结评价作为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高潮。评价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互评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生评价作品时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关注同学完成作品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偏颇,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亮点和长处,尤其是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等,学会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补充和总结一定要恰当,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使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不够理想,也应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适当指出改进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就感。对于老师评价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班上有位同学上课很专心,完成任务时也非常认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对此很苦恼。为了鼓舞他学习的热情,我每次对他作品的评价总是给高分,并帮他分析问题所在。通过多次锻炼,他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保护,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创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最精彩的课堂首先主角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激发下,思维火花四射!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五

第一段:引入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性(200字)。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教育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有效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综合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就。读《教学的有效性》这本书,让我对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第二段:教学设计的重要性(200字)。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本书提到了很多有关教学设计的实例和方法,让我了解到教学设计需要有针对性、有趣味性和启发性,通过多种策略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第三段:多元评价的方式与方法(200字)。

多元评价是指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仅仅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不全面和公平的。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多元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如平时测验、小组讨论、项目作业等。我认识到多元评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他们更合理的评价和指导。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助于发现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并给予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第四段:情感教育的重要性(200字)。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和社交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学会处理情感问题,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本书提到了一些关于情感教育的案例和策略,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情感支持、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等。我认识到情感教育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问题,增强学习动力,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通过读《教学的有效性》,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重要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关乎他们的学业成就和全面发展。合理的教学设计、多元的评价方式、情感教育等都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灵活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六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各地各部门要坚定“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收尾工作,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最大限度释放脱贫攻坚“溢出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即便是在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下,各地各部门也从未动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也从未有过等一等缓一缓的想法做法,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中国答卷”,为世界的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眼下,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但历史一再证明,越是在重要关头越不能疏忽大意,越是在关键时刻越不能松劲懈怠。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头脑清醒,以临战的状态、决战的心态、决胜的姿态,擂响进军鼓,吹响冲锋号,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确保按时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让一个群众掉队、落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种动态的现象,这就决定了脱贫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要在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用心用情用力巩固好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要聚焦优质产业“不打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引进扶持一批优质产业,不局限于完成脱贫任务、短期收益而盲目地谋划“短平快”的项目,让产业成为群众可持续开采的“富矿”。要聚焦致富技能“不掉线”,注重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拿出更精准有效的举措,帮助群众提升技能,让技能成为群众致富的不竭“源泉”。要聚焦帮扶队伍“不收兵”,鼓励优秀毕业大学生、优秀复转军人、致富能人等人才扎根基层,与群众共谋致富之策、共商致富之计、共行致富之举,让人才成为带领群众奔向新生活的“头羊”。

释放脱贫攻坚“溢出效应”,关键是要处理好“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关系,真正让群众在“过上好日子”的同时,又能够“活得有面子”。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以钉钉子精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乡村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的同步提升。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习,在乡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好风尚。要从乡村治理入手,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七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它与物理学和数学密不可分,也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化学存在复杂的元素关系和方程式,同样也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化学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好的教学方法将会事半功倍。

1.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化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并且充满色彩与活力的学科。高中化学也是重要的高考科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接受教科书上相对呆板的知识,而老师主要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并不注重学生“学”的如何,也缺少课外的延伸,只在乎学生如何死记硬背,而化学是一门有着许多复杂的实验、化学元素及化学方程式的学科,这样的教学放法并不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兴趣,很容易造成学生乏味和抵触的心理。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进行互动,使老师抛开了传统教学所束缚的条条框框,使老师和同学之间形成了学习共同体,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了由“模式化”向“个性化”的重大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良好的互动既可以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也会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利于学业和个性的发展。

3.有效参与课堂教育的策略。

3.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作为学生的指路者,就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老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并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多了解国内外知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成功人士的学习技巧,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练使用ppt等有助于教学的软件,培养自我创新意识,勇于探索,以便提高自身水平和文化修养,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

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就必须要掌握多少,老师往往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巨大的容器,不管学生是否愿意。因此,学生学到的都是课本上的呆板的知识,而对于化学这样一门生动的实验学科,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因此,老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为学生建立信心,也要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及其他学习中,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3.3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及课后巩固,教师可为学生提前准备预习作业,采用预习提纲等方式使学生预先了解书本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预设出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参与更多的活动。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只要给学生们足够的学习时间,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学好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老师也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欢乐、自主、互动的氛围下接受知识。

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敢于发言、愿意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不固执己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与学生互动的想法,也要培养参与学生课堂的意识。老师应改变以往唯我独尊的形象,努力营造亲民的形象,使学生主动亲近。老师要在教材原有基础上主动扩大范围,要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本质相连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让学生体会他在日常工作、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才不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老师也可以找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老师也应该时刻注意同学的情绪,适当运用魔术化学来调动学习氛围。在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时,老师也可以采取“巧设问,形式活,不包办,师生同创”的方法来教学。巧设问,即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提出有一定思维深度而有趣的问题,训练学生参与与合作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提出假设、原理设计、实验验证等方式利用起来,灵活使用,训练学生的同时丰富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要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老师与学生在某些方面是平等的,可以共学习,共同研究。同时老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解决并克服困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补充课外知识,让学生学习除了书本意外其他有价值的知识,增加学生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

4.结束语。

良好的教学方法不管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有益而无害的,实践表明,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课堂,会影响教学过程。学生有效的参与可以很大的提高教学质量,而老师的配合提升着教学相长,二者相互渗透,无懈可击。在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能使老师和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使教师与学生均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朱小琴。互动教学的好处[j].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八

本星期看了一本书,书名是《有效提高教学的基本功》,内容是对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其中几个片段所表达的意思很是深刻,对我们备课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所以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学生作为一个集体出现,他们的想法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我们教师要应付许多学生的不同想法,尤其是是现在的教学要求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所以学生的思想会更为激进,这时,教师要想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生的思想进行激烈的碰撞,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欲望,保持自己的思想的年轻。苏霍姆林斯基在一篇文章中曾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一个教师讲的课非常突出,课下的教师问他:备这节课你用了多少的时间。他的回答是:用一辈子在备这节课。

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感情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做经师易,做人师难。

以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意味着教室不是教师一个人教室,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备课中要想着如何能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紧张起来。所以备课的主要要求是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体验成功。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九

上周,听了烟台市牟平区实验小学校长战丽娜老师的讲座,感受颇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想。

讲座开头,就通过“我明明在上课,可却什么也没教”这样一句老师教学后的感想,反应出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形式化非常严重。谈到了无论孩子坐姿如何,他们是否在思考在动脑这才是我们应关注的中心,也就是我们要将关注点放到思维上面。我们可以从孩子完整流畅地表达出自己想法的背后看出教师的教学智慧。至此为止,我所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这样看来,高效课堂的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较高。

作为一名新晋教师,回过头想想我这一个月的课堂,课堂教学内容容量很少,本来是想孩子刚上小学,还不适应快节奏学习生活,让他们慢慢学习、消化吸收。但孰不知孩子的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当他们对老师教的那些知识学会后就会有无事可干的懈怠感以及逐渐养成孩子做事拖沓低效的习惯。听过战校长的讲座后,我这个周重新调整了我的教学课时计划,我把以前两节课的内容合并到一节课去讲,惊喜地发现孩子都能接受,一节课也更充实了。因为节奏加快,孩子必须更加集中精力听讲,课堂中走神、做小动作的孩子明显减少。

讲座就如何进行有效课堂从有效的组织形式、有效的环节设计、有效的问题设计以及有效的课堂提问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解答。

在有效的组织形式中,提出了“简约式上课”这一名称,其中心思想就要深化学生的思度、广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顺畅表达。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让孩子张嘴说出他想要表达的问题,流畅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说一句完整的话,几句话甚至讲一个故事,这是很重要的,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也每堂课中贯穿这一思想。只要孩子说出一个修饰词、学过的词语、一句完整的话,就会给予表扬鼓励。有了第一个榜样示范,孩子逐渐也就养成了只要张嘴就说一句完整的话了。

讲座中战校长举了个例子,让孩子通过自己讲错题或者参加班级的讲题比赛,他们自主学习,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在孩子自己讲题的过程中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后,这个周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个音节拼读比赛,同时在课堂上做练习时,我会找最先做对的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讲他们是如何做这些题的,让孩子自己总结。这样让就形成了生生互动的课堂,孩子教孩子这样的启发示范作用远比老师枯燥的反复强调好的多。

教师要上一堂简单而有思维含量的'课,需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听完讲座后,我在我的课堂上只要是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或做巩固练习等,就明确提出时间要求和达到的标准,这样学生可以有目的地阅读,课堂结构也就紧凑,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让孩子做抄写拼音的题目,规定要一分钟做完,没有做完的就需要课下补上了,这样孩子也就有了课堂上老师规定时间要做的事情就必须做完的意识,孩子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同是对接受知识程度不同的孩子也提出不同要求,如果你这个题做完了,那请你做另一个拓展题。让课堂中所有孩子都有事可做。这些也符合讲座中所提到的“分层教学”意识。

在有效的环节设计中,提出了个个“问题”牵动学生思维;次次“失误”挑战学生思维;“比较”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思想。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这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环节里要提出精炼而有效的问题,有一个主线牵动学生不断思考,跟上老师的思路,同时对于学生可能犯得错误提前让他们比较,知道问题是非,最重要的是有榜样有对比才有动力,及时表扬优秀的学生,及时表扬好的思想与点子。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提出一个问题并不是终点,有效的课堂追问是很重要与必要的。当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要及时进行追问,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还有怎么样的问题,是否真的理解,对这个问题又是否有质疑。有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可以通过追问了解学生这个知识点是非真的会了,如果孩子掌握的很好,完全可以让他来当小老师,让他自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给同学们讲清楚,这样的效果可能比老师自己讲的效果更好。

以上便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陶行知先生说:“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教育这条路上还有太多太多要学习和思考的了。希望在这句话的勉励下能够继续学习和进步,在教育事业这条路上越走越宽!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

[内容提要]历史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行有效教学,实现有效教学有如下几方面策略:一、激发学生兴趣;二、创造教学情境;三、选择教学方法;四、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有效教学”是一个教学论的概念,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也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行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以下是我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在新课程实践中探索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尽量选择与教材有关而又是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如讲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时,引如当前对外开放、外商投资的热门话题进行探讨,从而引起学生共鸣,认识到只有开放中国才有光明前途。

教学过程中适时补充史料,增强趣味性。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我从他的一幅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说起,学生兴趣盎然。同时,我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功能,合理使用图表、实物。我将《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等相关内容列成简表,让学生通过填表的过程来认识这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讲到必修二专题八《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其中有“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联营)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以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这充分说明了欧洲的联合不仅对欧洲经济的发展有利,也对世界和平有利。讲到这里,老师还可以引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某些妙语,孟德斯鸠在反对民族仇杀时,借用了塔西佗所说的:“仇恨在一个自由的民族之中是最危险的。”再联系一下自近代以来法德两国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观点。而二战后法德等国的联合,不正说明了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二、创造教学情境。

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2](p.7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1](p1-2)。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除遗址遗迹遗物可资证明,大量的保存在文字记述的历史文献中。历史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这可以说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困惑。单纯的文字信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生动的历史场景靠语言难以再现。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记录片更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个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把鲜活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我在讲必修一专题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并同时播放资料“伟人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相关历史的基础上感受这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来之不易。讲《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关于十一界三中全会的历史资料片,使学生就象是一个与会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从而更想通过看书理解这次会议的内容及意义。在讲到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时,在课件中穿插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的这一悲壮惨烈的历史片段,只见同学们屏住气息、神情凝重:有的同学捏紧拳头、满腔悲愤,有的同学扼腕叹息、泪流满面……师生共同被民族英雄邓世昌那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所深深地震撼。总之,这此影音资料的恰当运用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对师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来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一种美的感官享受,这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讲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这一课时,在上课之前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脍炙人口的诗作《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从广播中传出来的那种带有磁性、饱含情感、富有节奏的男中音,以及屏幕上显现出来的中国地图和诗歌内容,一下子把师生们的思绪带进了一个远离祖**亲、游离在外的游子的情感世界中。从而为接下来新课的导入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教学氛围。

三、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目前,有些教师盲目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似乎沾上了“讲授”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他们崇尚的只是过程和方法的形式,而不是过程和方法的实质。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1、巧设疑问开启学生心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种,是学生由表及里思维探索的过程,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巧妙质疑可以开启学生心智,能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我在历史教学中,从历史人物的心理视角精心设问,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某种心理体验中,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自觉在心理上认同和扮演这一历史人物,体会、感受这一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明白许多道理,达到“读史使人明智”的境界。如在上《戊戌变法》时问:如果你是谭嗣同,面对“戊戌政变”你是随康有为、梁启超一同逃往国外,还是留下来和顽固派斗争到底?哪种选择是明智的?这一下子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小组间很快展开了辩论。学生很自然地站在这三个人物的心理角度去结合历史设身处地地考虑一番,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长远打算和短期效应、苟且偷生、个人奋斗和以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的天平上掂量,从而不仅能理性地分析三人物的抉择理由,更能够使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获取新的认识。

2、巧设开放的气氛使师生平等互动。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出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很难想象只有“教”或只有“学”的课堂,要么是“一言堂”式,要么是“放羊”式的了。那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历史学科需要互动,依靠互动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整合、教学环境得以优化、教学凝聚力得以增强、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这种互动是一种“灵动”,是课堂的生命力。这种“灵动”,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重心下移,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来实现。

比如讲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我设置问题讨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曾经有过怎样的发展?你能看出和邓小平理论的联系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所走的正确的道路吧!学生接到指令,开始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启发、指导;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时,教师对每位同学的发言作鼓励性点评,让他们获得探讨的快乐。最后学生讨论的结果是: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后来,取得长征伟大胜利,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完成三大改造等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过的正确道路。我点拨: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至于二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很容易知道是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正确的路。师生间的这种平等互动使问题在很轻松的氛围中解答了。

四、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创设情境、展示材料和思维过程等。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积极推广的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之一。但是,有不少教师在利用这一课程资源的问题上存在着误区,部分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网络大有代替常规教学成为课堂中心之势。我认为,现代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课程资源现代化了就是教学现代化了,也并不是有了新奇生动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提高了。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网络资源的话,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媒体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出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这样一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实现了。

总之,历史课堂效率的高低,既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也取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发挥,取决于教者是否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并学会参与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瑞: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次尝试《历史教学》2005(1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单元教学已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因为它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相适应,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我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思考心得体会。

当前,社会发展加速,信息爆炸,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演进,学生的学习任务随之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面对这样的情形,学校不断加强教学理念的创新,推动教学改革,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受到关注。大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广泛、涵盖面宽的教学模式,通常分为整个学期或学科领域的教学单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段:评价传统的小单元教学。

在我之前的教学实践中,常规的小单元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选择。每个单元都有固定的知识点和课程规定的教学分配,而且知识点往往都是孤立的、单调的、有点枯燥的,这种教学方式几乎没有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活力,让学生仅仅对学科知识有了解。

相比传统的小单元教学方式,大单元教学有以下优势:首先,教学范围广、内容丰富、体现了学科的真实性,既可以统筹全局,也可以着眼于部分;其次,大单元教学采用的是交互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自我学习,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欲望;最后,大单元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培养深度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教学必须与学科标准的要求相吻合,紧密连接科学知识体系和核心素养;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挑战性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最后,大单元教学也强调“教如教鱼”原则,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把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地结合起来。

目前,大单元教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并且不断演化与完善。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教学水平、设计多元化的学习形式、系统性地组织教材知识等多种方式来推进大单元教学的发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教育界的实践中,大单元教学模式已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教学模式,因为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一个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人性化的学习环境,这对于教育改革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二

利用寒假时间,拜读了《有效教学的基本功》,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一种净化。“给孩子物质的东西,不如培养孩子生活的本领;同样,让孩子掌握知识,不如培养孩子的求知能力。”这句话让我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的重要性重新认识。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学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保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当教师运用一种教法,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与其积极配合时,才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前提下,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要指导学生除与教师的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外,还要使学生在课后复习、完成作业、课外阅读等方面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应贯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如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课外阅读、自学能力培养等方面均要加以指导,才能收到成效。

备课,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师在处理具体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应采取何种方法与我的教法相适应,如发现学生不对头,就要加以指点,使其有正确的方法可循,不走冤枉路。

1.课堂教学是教学全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要指导学生思维跟上自己的讲解,二者是同步的。当学生不能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要指导学生,暂时把此点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根据存疑,向同学请教,或请教师释疑。

2.要善于联想。老师讲授新知识往往联系旧知识,要指导学生认真回忆旧知识,做到由旧达新,以新固旧。联想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知一举三,达到认知更高层次实现知识的迁移。

3.要指导学生养成做简要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对没听懂的知识要做笔记,以备课后向老师请教。做到听、记、练相结合,手脑并用。

4.要指导学生一定要养成先看教材再做作业的良好习惯。要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复习了所学知识。

5.指导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良好习惯。我通常采取的做法有:

(1)一个学习阶段结束之后,让学生做单元卷,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2)为检查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小组互相出题或在考书中选择一些有价值的习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让学生对照答案,给自己评分。从中找出不足,再加深复习有关单元,查缺补漏。

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在学习中,除了任课教师,至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1.自信。

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2.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做课后练习的习题本的学生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3.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因为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4.教师。

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四位老师。这并不是轻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指教师没有课本和同学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学法指导不仅要使学生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三

近年来,大单元教学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尝试并践行大单元教学。本文将从认识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和特点,并以教育教学实践与经验分享为主线,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完善大单元教学的方案和体会,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以往的、更为综合、更为系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所带来的变化是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点、技能进行有效地整合,强调学生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内,为了掌握某一个主题或问题而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大单元教学也是一种反映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或主题,以科学、社会、文化等主题为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其他的学习技能。

大单元教学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讨论、研究等方法达到掌握、巩固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单元教学能够使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发挥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能力综合发展。同时,它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自觉地完成学业,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大单元教学也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科内容与现实情境有机地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读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中,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许多教育教学现场的实验课、试点课、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比如针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兴趣等重点进行设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周边环境、文化知识、社会事务等实际平台,使学生深入学习、感悟探究。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目标,教师还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力和能力,促进课程与学习的有效实施。

根据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完善大单元教学的方案。首先是选题,要选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是设计教学流程,要有规划地安排每一步骤,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入思考、探究;第三是探索授课方式,既要灵活掌握教学方式与组织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更要根据学情要求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授课;最后,认真做好评估评价工作,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案。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大单元教学是教育教学领域一项具有创新和前瞻性的大课改探索。在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中,随着越来越多社会的推崇和探索,大单元教学的应用、实践和研究也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深入挖掘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和特点,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打造新型且具有特色的课堂教育教学体系,使之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的改革,更好地服务我们未来的社会发展。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四

一个外国的孩子,他正在独自玩沙,显然玩得很专心也很有耐心。他用小铲把沙装进漏斗,开始的动作比较笨拙,动作也很慢,玩了一会儿逐渐熟练了,动作也越来越快,但他发现总也装不满,疑惑地看了一阵漏斗之后明白是因为漏斗会漏沙,于是就用手指堵住漏斗底部的漏口,这样终于使漏斗装满了沙子。然后他试图把漏斗里的沙子倒进瓶子里,可是发现从手指移开到对准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这个外国孩子开始加快手移开的速度,几次之后,他突然意识到,把漏斗直接对准瓶口,沙子会一点漏地顺利进入瓶子。于是他按照这种方法很快装了一瓶子的沙子,同时欢快地笑起来并回头看看妈妈,而妈妈则拍手以示鼓励。

一个中国孩子玩沙,他一开始也是忙着拿起漏斗向里面装沙子,也同样是发现了沙子进漏斗后都流出来,所不同的是旁边的母亲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把漏头直接对准瓶口,然后再灌沙子。结果孩子没经历任何挫折、也没有体验任何失败就立刻学会了正确的玩法,但也很快就爬出了沙坑不玩沙了,因为这个玩沙的过程一被简化就没什么意思了。

当那个外国孩子还在津津有味地与沙同乐的时候,这个中国孩子已经玩腻了,正缠着妈妈要抱。

想到这儿,我的心情已不再平静:在教学中,我给孩子探索的机会了吗?我是否也充当了中国妈妈的角色?对于孩子学新知的探索过程,我是否总是在无意或在好意中干扰了这一过程的自然进行?答案肯定的!不止做过,还不止一次。在我的思想理念中,虽然已有了一些强调"过程"的意识,但我也不是认为孩子技能学得越多、越快就越好吗?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不也多少次地手把手地教孩子,让他们很快地学会比较难的知识吗?忽然想起了以前听过的“做中学”“玩中学”,原来还蕴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终于,在我的脑中理论和实践的断路给联结上了: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理论与实践链接的顿悟的惊喜令我兴奋!在未来的日子里,就让书香继续浸染我吧,我将会迎接更多的反省!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五

一是传统地沿袭。老师布置一题目,学生写作,教师评改,再反馈给学生。老师觉得作文苦和累,一次作文评改实在让语文老师苦不堪言,以每本作文3分钟计,一个教师两个班在120--170人之间(我们县多是大班额),一次作文评改要6--9个小时,更让老师难过的是,学生往往对教师的评改不屑一顾。且在作文课上学生更是一“愁”莫展,抓头搔耳,真是咬断笔杆也无语。

粗略地说,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感觉到作文教学效果不明显,作文教学的效率低下。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作了些尝试与探索,偶有些许收获。

首先是对作文教学的认识引导。我觉得应试也是一个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因素,完全脱离应试,于我们目前的教学也不现实。我常从作文在语文试卷的分值、作文对语文成绩影响方面去激励学生。当然我更多的是愿意从作文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收获上去引导学生,让他们觉得作文其实是很快乐的事。教师身体力行,把自己写的东西和学生交流,博客、qq日志让学生去浏览,把自己与学生、在教学上的感悟写在上面,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告诉学生:写作不只是可以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还能让自己成长历程更精彩;它不只是记录,还是深刻的思考;它不只是可以作为一种生存的工具,它还可以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时代在变,学生迷恋网络的已不在少数,我也曾想阻止,后来发现是“禁果分外甜”,我和他们做了许多的“斗争”,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万般无奈之下,我觉得不如顺从,于是就干脆建一个群,2007级我带的一个班,我就建了一个群,我们全班同学可以在上边交流自己的思想。有一次,我在处理班级事件时犯了主观错误,我把自己对这件事的反省写在上面,结果,那个同学不仅没怨我,反而还很感动。后来,大家在上面写作的热情更高了。这也许就是意外的收获吧!我们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和学生一起走进现代化教学的平台,学生会更有兴趣。只有师生达成共识,都觉得作文有用有趣,作文教学才会有效,才会高效。

其次,作文训练一定要有明显的梯度。七--九年级,每个年级作文要有明确的目标,把这目标分解到每次作文中去,每次只训练一个点,且每次必须训练到位。如写人的文章,写人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等,每次只练一个点,把这个点要练到一个高度,从作品中去感悟,在生活中去体验,在写作中去实践。如肖像描写,我先让学生收集他觉得写得特别精彩的,展示给大家,还要学生对自己推荐的作点评,让他们从中悟出写人外貌的一些方法经验,这不是一节课就能做到的,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形形色色的人,总结出某类人的共性,抓住每一个人的个性,让学生明白,其实我们平常总爱觉得某人像什么人,就是因为这类人有其共性,只有让每一个人都有其特点,他才能活起来。每一次作文只解决一个问题,方向明确,才有可能实现。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都未到。我以为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有效的。

第三,评改作文的有效性。我曾在2011级两个班的七年级时,每周专门用一节课作为作文点评课,我会把全班学生的作文让学生任意抽出其中几本,然后被抽到的学生念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一边听,还可以一边作记录,然后自由点评,写得好的作品,通过大家点评,作者当然会很有成就感,其他的学生也学到了不少的`方法。当然,我每次也要准备几本有代表性的给大家点评。事实上这种点评比老师埋头苦干的结果好得多,有效得多。也可以分组评改,全班交流;交换评改,相互学习;自评自改,不断提高……总之,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才会有所提高。这样的评改看似低效,其实比起教师闭门修改有效,且点滴的收获让全班分享,这就有效,这就是高效!

的网络生活》,说实话,我的确是这一次才深深地知道那个东西有多大的吸引力。让学生写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发展才能真正激起学生写作的冲动和灵感,这样的作文才会有效。

我一直认为作文无非两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想什么就能说出来,且尽可能流畅而又有创意的表达。这就是我们平时重点做的,看范文,学例文,恐怕作用也大抵在此。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另一方面是培养孩子的思维,我常给学生说,凡成大家者,首先是有深刻的思想。能流传千古的名作,首先是深刻的思想与超人的智慧。这一点较之前者更难。很多大家没有专门经过写作的培训,他能写出惊世名篇,原因就在于此。他们有深刻的思想,超人的智慧,或者是常人不及的善良与博大的胸怀。于是我想到,我们教学生作文,首先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苏东坡、范仲淹、鲁迅、老舍、雨果-----哪一个不是做人的楷模?把握了这些核心的东西,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有效,高效了。

黄福怀。

文档为doc格式。

有效教学的思考心得体会(通用16篇)篇十六

最近,学校下发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这本书,要求我们阅读并撰写学习体会。利用课余时间,我认真地读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觉得让人反思的地方很多。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真的很有必要实施有效教学,争做有效教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认为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应该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试问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你的学生对你的语文课感兴趣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语文,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喜欢上语文课。

设法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快乐、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尽可能的引导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

改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先学后教,一切依靠学生,先行而后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学,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学中要处理好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既要关心整体,又要关注个体,坚持尊重学生个体,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学习、发展的平台,做到好、中、差各有所得。

以上措施把握了我们语文课堂的大体方向,在细节上,我觉得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我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学会倾听。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对一些有缺陷的表述更是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然后我再以“是这样吗?”宽容学生的出错,以商量的行为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这样将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从而使学生既满足自身需要,又缩短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时候我不小心出错了,学生指出时,我会说:“你真细心!”“你真会动脑筋,老师要向你学习!”这样真诚地对待学生,抓住每一个机会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使学生敢于和教师平等地交流,进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其实,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安全自由的课堂环境,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之一。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总是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我们用这些看似平淡无奇,却真实生动、充满智慧和个性魅力的教学细节来编织课堂的美丽。课堂的魅力正是缘于细节的精彩!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幼儿园工作计划第一学期(实用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指在幼儿园管理中,对一段时间内工作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梳理和规划的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本学期我们班共

    青年志愿者协会纳新活动总结(模板15篇)

    活动总结是对我们个人和团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能够激发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想要写一篇出色的活动总结吗?不妨阅读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一级医院工作计划(热门16篇)

    医院工作计划需要充分调研患者需求,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良好的就医体验。我们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医院工作计划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银行员工月度工作总结(优质18篇)

    作为一个月一次的重要任务,工作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规划下一个月的工作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以来,x寿险市场保险

    置业顾问的工作总结和思考(汇总17篇)

    顾问工作总结不仅可以为自己提供成就感和满足感,还可以为他人提供经验和借鉴。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的顾问工作,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泛的参考和启示。__年的各项工

    庆祝春节活动方案设计(热门17篇)

    在规划一项活动时,活动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考虑各种因素和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下面是一些近期热门活动的方案分享,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些成功案例。

    毕业大学生岗前培训心得(专业16篇)

    培训心得的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培训心得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培训主题和目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撰写自己的心得。

    专业奖学金书面申请书(优秀18篇)

    在写奖学金申请书时,应该充分展示申请者的学术热情和个人意愿。阅读奖学金申请书范文可以激发申请者的写作灵感,提供更多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尊敬的领导老师:您们好!我是

    四年级安全教育教案人教版(优质14篇)

    教案的编写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音乐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教学设计:师生谈话引出课题,板书

    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大全(15篇)

    质量月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的机会,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流程,并促进团队的学习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质量月活动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