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试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毕业论文(优秀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GZ才子2023年试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毕业论文(优秀8篇)

意见建议应该具备合理性和可行性,不能是主观臆断或不切实际的。自我介绍是展示自己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毕业论文篇一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作为文化基础的语言的作用不可估量。语言知识与技能是从小学语文的学习中积累和形成的,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为一要求的提出,需要教师要教学过程中,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1. 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育人者应先自育。教师素质的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小学生阅读的水平,因此需要全面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教师文化修养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丰富上,同时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授课技能和热情的提高上。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1.1转变传统观念,形成全新思维

传统观念认为,小学生阅读水平只要达到识字词、流畅读完全文的要求即可。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标准,要求对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但要掌握字词,并且还能够对语言进行运用,同时还要求在阅读中兴趣得到培养、性情得到陶冶、思维得到创新。这种新的标准不但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观念,明确认识新课改的要求标准,形成全新的思维。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教学思维,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的完善教学理念,改变陈规陋习,时刻以新标准提醒自己。

1.2丰富专业知识,注重授课技巧

教师应当抓好基本功,不断进行充电。语文阅读教学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知识的环节,一方面,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比如,对文章背景知识、作者的相关故事、文章所含寓意等,如果能够熟练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钦佩感,这有利于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另一方面,要特别注重授课的方式和方法。好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已经被淘汰,老师应当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教课技巧,不断的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1.3拥有敬业精神,提高教学热情

对待小学生阅读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当具有耐性和激情,尤其是在对待困难生方面更要体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较多,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耐心的引导学生。同时,应当保持活力和热情,阅读教学中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引导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2.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小学生必须培养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语文阅读的动力,而有了动力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的能力。兴趣的培养常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的提问设置等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手段和方式。

2.1做好阅读准备工作,调动兴趣

万事开头难。对于阅读教学工作亦是如此,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可塑性强,所以,阅读前的导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开始前,如果教师能够增加些对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讲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在怀着兴趣的情况下,阅读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自然阅读水平不会有所提升。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体现为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文章的背景等知识的渗透,比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入手,联系课文的内容,引发对课文学习和积极性。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学生对课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成功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2.2注重采用现代化设备,增加阅读趣味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的教学环节的应用也愈加普遍。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教育工作更加省时省力并具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成果,通过投影、视频播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新教材在设置上增加了许多图片,这实际上也是启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多利用现代化设备,制作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听资料,图文并茂,声色具备,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因此,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趣味性非常重要。有了兴趣,阅读学习过程就不会那么枯燥,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相反,阅读的过程会使学生兴致盎然,成为一种享受。

2.3巧妙设置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论小学语文教学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毕业论文篇二

摘要:在实施新课标中,要逐步消除教学工作中的种种弊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构建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现结合个人在教学中的实际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多样性 存疑性 能力培养

一、要遵循几点原则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及要求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创新,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到压强时,教师利用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蝉要把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吸吮树汁;沙漠之舟——骆驼靠着宽大的脚掌在沙漠上行走。通过两个实例对比,学生应该很容易就能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猜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自己分析,提出假设,进而,在教师引导下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2。遵循多样性原则,引导学生依据现有信息广开思路,打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假设,体味到自己的学习或研究目的而竭尽所能地找出尽可能的解决方法。现在的中考试题中,也是注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河北中考试题中第32题,给出气球和木梳,让学生根据现有器材,自己组织实验,得出物理结论。在本道题中,充分注重了发散学生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考生在本题的解答中,想法多种多样,真是让我们叹为观止。

3。遵循存疑性原则,一定要让学生不迷信权威,对任何知识,任何现象都要尽可能地通过自己严密的论证,力求做到心中无疑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要禁锢学生思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讲一些物理学家打破传统、质疑先贤的实例,如伽利略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打破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原有观点的束缚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出完整、系统的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些事例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

1。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内容,更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改中的亮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它具有主动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实验中蕴藏着极其活跃的因素,对学生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一门学科,我们应该利用这个优势,在平时的教学、甚至是学生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创新的理念。首先,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观念,在教育思想上要摒弃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培养能力而传授知识。其次,我们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案,中学物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教法,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启发学生探求物理的力法和思维,使学生成为探索学习过程的“主人”。

总之,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21世纪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对广大教师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拓宽知识面,广泛猎取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加强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毕业论文篇三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的经验,一届中难得有几个学生能主动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提不出问题。课改的深入使得科学探究已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据笔者了解,科学探究中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猜想探究,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已大大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肯、不会提问呢?一般有下列三种原因:

(一)学生就是有问题也不肯提出来,特别是好同学。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被同学们耻笑;我讲不清楚,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别人不提问我也不提……。

(二)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熏陶,学生已习惯于等着教师告诉答案,缺乏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师自身的因素:不重视;不知道怎么做;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没有这个能力……。

二、          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

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不是一个方式问题,而是一种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观念问题。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

[1] [2] [3] [4] [5]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毕业论文篇四

在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荒谬的、幼稚的,但这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想了解的,想探究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表扬学生勇于提问的精神,婉转、耐心地作出解答。也有的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这种“求异思维”,转变观念,和学生们共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谓“创新能力”是人们除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即运用各种已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产生出某种新事物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构建能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由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的历史教学工作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真正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朱熹也说:“大疑则大进”。“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现在的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好奇好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潜力极大。而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特别广,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开发。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课堂上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寻求标准答案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师已设计好的模式之中,学生们不会想问题,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但是历史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再发现、再创造,将“单边式”的课堂教学转向多边“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强调“交流与合作”,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为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质疑—讨论—解疑”的“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其方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教材,然后再通过分组交流、讨论,使疑难问题得到解决。质疑就是为了解疑,讨论就是论疑和解疑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发现初中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会产生疑问:1、以古律今的迷惑。初中学生常常以今人的思想和行动准则来度量古人。

给学生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自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更有利于师生之间乃至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从学生的疑惑点出发,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心应手,既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充分为学生设疑解惑。

二、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前,中学历史教学只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的一讲到底的“单口相声”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立地位得不到应有的确立,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以改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学习为向社会学习和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可采用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主题规定型”开放式教学,即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中学阶段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和学生共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创新精神。这些都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自身应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具备公平的宽广胸怀,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运用激励艺术,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凭借良好的情感能力和技巧,架设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之”以乐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勤于动手动脑学习意识,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师应在历史课上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历史名人的`典型事例、利用祖国及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巨大的发展变化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一步探索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强烈的追求意识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探索。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上进的学习风貌,在兴趣的吸引下,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仅轻松的接受了历史知识,而且懂得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是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的最佳途径。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梯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要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疑引思,善问善诱,多创设一些悬念,多设置一些障碍,多营造一些氛围,多激发一些兴趣,让学生在频繁的思考和想象中体味“发现的喜悦”和“创造的喜悦”,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使其不断进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历史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历史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更充足的条件。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毕业论文篇五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的经验,一届中难得有几个学生能主动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提不出问题。课改的深入使得科学探究已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据笔者了解,科学探究中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猜想探究,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已大大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肯、不会提问呢?一般有下列三种原因:

(一)学生就是有问题也不肯提出来,特别是好同学。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被同学们耻笑;我讲不清楚,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别人不提问我也不提……。

(二)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熏陶,学生已习惯于等着教师告诉答案,缺乏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师自身的因素:不重视;不知道怎么做;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没有这个能力……。

二、          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

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不是一个方式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

三、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

学生只有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要我问到我要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内在推动。

1、教育学生提出问题

(1)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事例,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习以为常,牛顿却提出: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球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2)从成材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教育学生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也就无创新可言,将影响个人的成长。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

(1)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2)碰到冷场时,教师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如:谁来试一下,说错了不要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的鼓励,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这样训练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由于不耐烦而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就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3、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

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如:对课本进行质疑,课本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概念、规律并不严密;对各种媒体进行质疑,有些报刊杂志经常犯一些科学错误,有意识让学生纠正;对权威进行质疑,如亚里士多德能撬动地球吗?判断王冠搀假是否属实;在习题讲评中质疑,该题是否有漏洞?考查什么知识点?……。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

[1] [2] 下一页

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前,先让学生看摄影师倒立照相的图,学生会提出“是不是照相机成倒立的像?”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又如:讲温度计时,先让学生看昨天的天气预报。从天气预报中通过讨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气温为什么有高低?怎样判断气温的高低?什么是云、霜?它们是怎样形成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四级风有多大?……。

1、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 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讲密度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油比水轻’, 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油的质量一定比水小吗?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考虑油和水的质量,还要了解它们的体积,从而引入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

2、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3、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让一男一女二个同学比赛顶棍子,由于女同学顶的一端粗,女同学赢,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跟力有关而且与受压的面积有关。

(一)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 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1、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2、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问题,但跟他同桌就不同了。在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如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惊喜。

4、适当出一些探究题,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检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须注意的二个方面

(一)切忌急功近利。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逐渐培养。开始时的问题可由教师直接提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由学生直接提出问题。

(二)与其整天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不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观念,将教为主改为学为主。时刻牢记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好的向导是脑中的问号,最大的动力是自信。

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页  [1] [2]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毕业论文篇六

一、科学组建合作探究小组

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要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这样也有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二、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对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一是讲解实例,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二是组织竞争,培养合作精神。可采用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实验前提出探索目标,在小组合作中看哪组配合得好、最先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及时给予精神奖励并由领先的小组介绍经验。这样做能使学生体会到:优异成绩不是因为单个同学而取得的,而是靠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每个人的努力都将关系到集体的荣誉,关系到竞争的成败。三是创造机会,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如多安排一些合作性较强的实验,带有研究性、探究性的实验,综合趣味性的实验,经过多次训练,形成团结向上、乐于合作学习的氛围。

三、创设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适当的问题,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对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在策略上,教师提供问题情境时,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能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体现教材中潜在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组织引导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获得知识,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学生的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生交流充分,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引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第二,加强过程指导,适时加以点拨。“导”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是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科学探究的时间,二是要生成科学探究最佳的时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问题的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能力。课堂中教师应对探究环节予以引导,又要充当小组顾问为学生提供参考意见,使探究得以顺利进行。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手段

及时恰当的评价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着重结果而轻过程、重定性而轻定量、重个体而轻整体等各种毛病,不利于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手段。这里,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合作探究的科学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上,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

(二)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合作的情感、态度、表现等及时进行恰当的形成性评价,并且组织小组成员间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指导行动。

(三)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小结反思,反思应包括探究活动的启示、探究的设计和计划的进行过程是否有缺陷、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等。重点是提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有效策略,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视觉要多维性,既要注重整体,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求全责备,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总之,合作探究并不仅仅意味着安排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毕业论文篇七

一、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

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四、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毕业论文篇八

摘要:物理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物理教学离不开阅读,重视物理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诸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阅读能力;个性品质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通过考查考生能否通过阅读和理解试题文字、图象、公式提供的信息,并进一步把这些信息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以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学生积极探究、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深刻思维、锻炼意志、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物理课本肯定没有小说、连环画那么轻松有趣,致使一部分学生认为课本枯燥、味如嚼蜡,越学越糊涂,从而产生畏惧、厌烦情绪,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缺乏阅读兴趣。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特别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学生从情境中引入到阅读之中,这样容易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提高阅读兴趣。

1.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与美,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阅读例如,(1)在讲到滑动摩擦力时,提问:你们捉过黄鳝和泥鳅吗?好捉吗?怎样才能捉住?(2)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先拿一块大镜子,让学生站在镜子前通过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与自己有什么特点?(3)在《压强》的教学中,先向学生出示一首顺口溜:“踏长征,过草地;遇沼泽,受阻滞;老红军,忙铺梯;人安然,谁释疑?”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图中事实,向学生提出:为什么重量基本相同的人步行和坐雪橇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呢?这与什么有关呢?(4)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先演示有趣的物理实验:用一张较硬的纸盖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用手扶住,将杯子倒过来(让纸片朝下),手慢慢离开,纸片掉不下来,水也流不出来。然后顺势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就会体会到一种阅读成就感、阅读的乐趣,从而建构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初步形成爱好阅读的能力,学生因而变得乐于阅读。

2.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拟定阅读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阅读教材,使他们逐步形成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在教材中寻求信息答案的阅读兴趣。阅读提纲的设置最好要较多较详细具体,能包罗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事项,能直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这样学生就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获取有用的信息答案,易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学生的阅读能力,消除学生对阅读的畏惧感和厌烦情绪感。

二、根据不同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物理知识是多方面的,不同方面的物理知识其阅读理解方法是有差异的。可根据不同的要求,从不同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对物理概念、规律要带有目的地去阅读

要求学生在物理阅读时应重视基础,狠抓关键。对于基本概念、规律要逐字逐句地读,对其中的重点字句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重点字句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了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与区别,只有把这些字句弄清楚、搞准确,才能把握概念和规律。

例如,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成立的条件时,应注意有两种不同介质同时存在且光线必须是斜射入而不是直射。对“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只要理解了其中的关键词“同一种”“均匀”“一切”“固有”,就不会出现“光的传播路线总是直线的”“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这类错误了。对一些形式相似但本质不同的概念,通过对比阅读正确区分,建构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形成能力,使学生对阅读终身受益。

2.正确引导学生对例题、习题的阅读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大多要通过解题来体现,因此读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尤其是讲解例题、习题时,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自己将题一读了事,而应该选择典型题目让学生细心读题,并引导学生分析清楚题目涉及的范围、条件、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并结合题意看图或画图,其中要特别注意关键字眼和隐含条件,如“正常发光”“恰好”“平衡状态”“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等;这样,学生通过对例题、习题的阅读能敏锐地觉察题示“信号”,发现题中“隐含”条件,弃去“多余”条件,抓住问题的实质并能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a.120益b.100益

c.90益d.无法确定

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指导学生阅读:

(1)学生通读全题。

(2)标关键词“一个标准大气”“不计热量损失”“完全燃烧”.

(3)分析该过程所涉及的内容。燃料燃烧放出热量q 放=mq,q 吸=cm(t-t0)。

(4)学生写出题目中所给出的物理量。已知量:q=1.26伊107j/kg,m=7.5kg,m=250kg,t0=30益;隐含量:水的比热容c=4.2伊103j(/ kg・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时水的沸点是100 益。

分析至此,这道题目的求解便找到了突破口,解起题来便能游刃有余了。通过以上的指导阅读,学生能更好地明确认真阅读题意的重要性,这样能更好地建构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分析、理解知识的结构,最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

3.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物理图象的阅读

物理图象以简洁、直观的语言,创设了特定的物理情景,描述了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它有着丰富的内涵,物理学习时切不可轻易放过。如,晶体的熔化图象与凝固图象极易混淆,阅读时应加以区别,弄清“同一条倾斜直线”“相似的几段折线”在熔化图象、凝固图象中分别表示什么。再如“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形式相似,通过读图可加深理解振动与波的联系与区别。读图时要明确:图象的横轴、纵轴各代表什么?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将作何变化?认真读图,有助于对物理问题深入思考,碰到具体问题还能借助图象方便地处理。通过指导学生对物理图象的阅读,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物理现象、规律更易于分析理解、归纳,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规律。同时,更易于学生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建构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中“阅读材料”的阅读

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的“科学世界”“科学、技术、社会”等阅读材料,能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了解物理科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知道我们身边充满物理现象。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所蕴含的美妙、生动、有趣的一面,如“科学世界”栏目中选择了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如救命的安全气囊、从火车到火箭、半导体、酒精浓度检测仪、扬声器是怎样发声的等。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渗透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能建构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兴趣,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郭长江。新课程物理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钺,刘先捍。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03.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预备党员转正全面总结 大学生预备党员转正个人季度总结(优质8篇)

    通过考试总结,我们可以找到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学习效率。学期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好的总结应该具备的结构和内容。预备党员转正全面总结篇一尊敬的党组织

    专业社区书记讲话发言(汇总19篇)

    在环保宣传中,我们需要用心传递环保观念,唤醒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如何将环保宣传融入学校教育?环保宣传语是推动环保行动的重要引导,下面是一些成功案例,一起来学习吧。

    最新办公室主任培训心得体会讲话(精选14篇)

    参加培训后,我们应该及时归纳和整理所学内容,写一份培训心得,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期待已久的工作心得范文来啦!小编为大家搜罗了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希

    2023年合同责任担保书(通用20篇)

    借款合同是金融交易中的重要文件,合同内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对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保密协议的范本一般包括保密协议的标题、目的、范围、义务等重要内容。合同责任担保书篇

    最新一学期教学情况小结 第一学期个人工作总结(模板9篇)

    个人简历是一个展示个人学历、工作经历和能力特长等信息的重要文档。以下是一些来自优秀求职者的个人简历,他们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提升自身的简历水平。一学期教学情况

    2023年七年级生物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总结(模板14篇)

    团委团支部工作计划是团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团支部工作进行安排和指导的重要文件。为了提高销售团队的整体素质,我们整理了一些销售工作计划的模板,供大家参考。七年级生

    通知短信收不到办(通用15篇)

    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自己实力和潜力的机会,通过简要扼要地描述,我们可以唤起他人对我们的兴趣。别担心,我这里有几个自我介绍的实例供你参考,非常实用。通知短信收不到办

    最新会计的报告期是多久(精选15篇)

    竞聘报告是面试前对个人经历、能力、成就等进行总结和介绍的重要文书。在这些实践报告范文中,大家可以看到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从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会计

    中学教师工作总结个人(优秀13篇)

    技术工作总结是一种对自己和团队的肯定和激励,通过总结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安全工作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们一些启示和灵感。中

    写小动物小物件批改评语(模板8篇)

    岗位职责的合理分配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促进团队的协作和成长。你可以参考以下这些个人简历范文,了解如何向招聘人员展示你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写小动物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