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企发展前景 国企发展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时间:2023-10-01 作者:QJ墨客最新国企发展前景 国企发展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国企发展前景篇一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企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更关系到千千万万员工的生活和福利。在国企发展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许多心得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从战略调整、管理创新、员工激励、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国企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不断进行战略调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发展,国企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以适应经济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我所在的国企在最近几年里面就进行了多次战略调整,如转型升级、优化产品结构等。这些调整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在制定和执行战略的过程中,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因此,国企的发展需要形成政企合力,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其次,国企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优秀的管理是国企发展的关键。国企的管理应该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比如,我们公司在近期引入了一套先进的管理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和流程优化,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此外,管理创新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确保企业有稳定的高素质人才供给。

第三,国企必须关心员工的激励和福利制度。员工是企业的建设者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关心员工的激励和福利,对于保证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十分重要。国企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来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同时,国企也应该加强内部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第四,科技创新是国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国企不仅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科技创新包括技术创造和管理创新,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竞争优势。我们公司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如加大科研投入、与高校合作开展创新项目等。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国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国有企业还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国企不仅仅是经济组织,更是一个具有社会意识和社会使命的组织。国企应该关注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和社会公益,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员工和社会弱势群体,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国企还应该加强自身的治理和透明度,提高信息公开和反腐倡廉意识,确保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

总之,国企的发展离不开战略调整、管理创新、员工激励、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努力。只有关心国企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够推动国有企业走向更加强大和有竞争力的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企发展前景篇二

国企是指由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企业,其发展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的国企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这离不开国企自身的努力与探索。在国企发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几个关键要素,包括改革创新、人才储备、资源整合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下是我对这些要素的心得体会。

首先,改革创新是国企发展的关键。过去的国企以僵化、保守著称,缺乏市场竞争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国企必须要面对市场压力和竞争,才能够立足乃至发展壮大。因此,在国企发展中,改革创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国企需要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和思维模式,鼓励员工勇于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人才储备是国企发展的重要保障。国企的发展需要有一支充满活力、专业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因此,国企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在招聘时注重选拔那些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并通过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此外,国企还应制定激励政策,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国企发展的核心力量。

第三,资源整合能力是国企发展的关键。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变得尤为重要。国企需要善于利用内外部资源,形成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实现优势互补。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与其他企业、行业以及研究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高资源整合的能力,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价值的创造。

最后,国企应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国企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实体,其发展不能仅仅追逐经济利益,还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国企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保护员工权益,关注扶贫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只有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国企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国企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够带动其他企业的积极响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国企的发展需要改革创新、人才储备、资源整合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等要素的支持。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进行努力和探索,国企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一名国企员工,我将始终保持对国企发展的关注,并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为国企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企发展前景篇三

房鼎容,沃尔玛运输部高级总监,刚刚荣获ecr个人突出贡献奖的资深供应链专家,对中外物流差异更是深有感触。以运输为例,*的沃尔玛超市主要坐落于繁华商业区与密集居民区,出于环保、噪音考虑,**对物流运输车辆施行日间限行、夜间放行措施,导致物流作业时间窗口比较短暂;而在北美,超市主要集中于空旷、远离商业区居民区的地方,在欧洲,尽管超市很多位于商业区和居民区,但*考虑到物流运输关系国计民生,对相关车辆予以特别通行。因此,国外的物流体系似乎很难满足*的实际情况,在此背景下,沃尔玛*决定推出一套全新的运输管理模式。

沃尔玛供应链部门事实上也与欧美等国际性供应链解决方案商进行过接触,欧美解决商过于强调*本土公司对国际方案的适应、靠拢,导致运输解决方案反而缺乏一定程度的落地化与本土化,给沃尔玛*实施运输系统升级带来许多困难。比如*有繁复的道路限行政策,往往因城而异,单就早高峰限行时间规定而论,深圳以7至9点为标准,上海则从7点延长至10点,具体路段的限行时间、限行车辆更是千差万别,远非欧美软件企业所能理解。房鼎容也特别提到,与其他企业相比,沃尔玛运输以整车为导向而非以订单为导向,强调在保证门店最低配送频率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要求运输车辆满载出库。

管理外包承运商和车队是沃尔玛面对的另一个重大课题。一般来说,沃尔玛的订单流程是:门店销售时保留一部分存货,当门店销售低于门店存货特定值时,便触发门店自动补货系统,不同门店补货信息最终汇总于总部;总部向供应商下达订单,最后向物流配送中心下达订单,配送中心处理成运输订单。沃尔玛向运输商下达运输订单,运输商则据此指派运输车辆至沃尔玛物流中心。

上述信息全部透明化,在信息共享模式下,沃尔玛可以获取车况、道路状况、等待时间等关键信息,以便采取下一步物流操作,保证物流配送中心越库流畅。随着沃尔玛进一步投资兴建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也将愈发举足轻重,保证配送中心流畅的越库操作,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基本步骤。

房鼎容表示,沃尔玛对tms的运用并不打算只停留在交易型解决方案层面上,而是希望通过更多的智能化、功能优化,来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于沃尔玛而言,对供应链一直追求精益求精,注重系统的延伸功能,而非系统软件、硬件本身,“没有优化功能的信息系统是不可想象的。”

国企发展前景篇四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责任。近年来,国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国企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扰。笔者通过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一些国企发展的心得体会,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启示。

第二段:加强市场导向,提升效益和竞争力

国企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效益和竞争力,这要求国企转变观念,加强市场导向。首先,国企需要注重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和服务的结构,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国企还应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以增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国企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

第三段:优化企业管理,加强人才培养

国企管理的优化是国企发展的关键环节。首先,国企要注重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流程和运行机制。其次,国企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此外,国企还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优化企业管理和加强人才培养,国企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挑战。

第四段:加强与社会的互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国企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国企要加强与政府和各界的沟通与协作,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国企也要加强与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通过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国企能够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五段:持续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企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这要求国企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国企应该鼓励并培育创新意识,注重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国企还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通过持续创新,国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

国企发展心得体会涉及到众多方面,包括市场导向、企业管理、与社会的互动和创新,但核心是要提升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国企要不断改进和创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优化企业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通过这些努力,国企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取得长足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企发展前景篇五

医生的职业生涯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医生终生的工作经历,是一生中所有与从事医疗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我们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任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终止于退休。我们选择什么职业作为我们的工作,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一、自我分析

普通家庭出身,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性格温和,待人真诚友善,细心耐心,有责任感,不计较得失,不固执,虽然有些时候做事效率一般,但有毅力会坚持完成。

二、专业背景

二类本科临床医学5年学习,半年进修学习,既不博又不专,从事临床工作今后要继续不断地学习,在医院允许时应进一步深造学习。

三、职业分析

市属医疗机构,内科专业,服务区域为开发区人口20万,病床300张,预测14年3月底开业,市域内竞争力一般,未来前景看好,医生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职业趋势是高尖端,所以自己的学历和专业能力方面一定要加强。

四、未来规划

近期规划(五年):今年执业医师考试要好好复习准备,求一次通过。扎实打好专业基础,学会与患方沟通交流技巧,与同事团结相处,熟识医院规章流程,熟识内科常见多发疾病的诊疗,争取院方外派学习交流机会。

中期规划(十年):取得中级职称,取得硕士学历,成为医院业务骨干,不断学习,充实专业内涵,阅读专业文献前沿,成为区域口碑医生。

远期规划(十五年):取得副高级职称,较多参与院际学术交流,并开展学术研究,成为学科带头人,并参与医院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展。

五、实现前提

个人的发展往往是和团体紧密联系的,脱离团体的个体是无源之水得不到发展的,要紧密联系实际,为院方发展做更多贡献也是对自己职业的负责,服从组织安排与领导,做好工作任务,这个才是基础。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一生的职业所做的纲领性的表述,它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计划。对于刚刚跨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才能避免走许多的弯路。

文档为doc格式

国企发展前景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公司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按照×委决策部署,我公司围绕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授权董事会管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市场化选聘管理者、重大信息公开披露×项改革任务。经过一年多来的扎实推进,由我公司承担的上述改革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

一、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全力协调推进改革各项工作

    为稳步推进公司各项改革工作,成立了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分管领导、各部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任组员的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和落实公司各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按照公司改革内容进行分类、分工合作,分别从公司“×+×”总体改革方案设计;
党建、监事会、纪检、大监督体系建设;
金融业务板块、投资业务板块和实体企业板块中各子公司的各项改革工作等方面总体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明确内容和时间进度,做到责任到人,用改革的动力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让全员参与到企业改革工作中来。

二、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授权董事会管理工作

1.深化国有企业党建。一是确立党组织法定地位,将党的建设纳入公司章程。完善党组织设置方式,所属单位党组织与经营班子全部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定实施《×党委会议事规则》,明确党委会作为“三重一大”事项的前置决策程序,保证了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工作空间和话语权,着力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二是全面加强“三基”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强化督察落实,所属各单位均实现党组织机构和党务人员配备的两个×%。结合落实“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各项要求,开展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党的活动阵地建设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堡垒指数”“先锋指数”考评等自选动作,试点推动“学习型组织”创建和“安全文化管理”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健全完善董事会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健全董事会组织机构,设置董事会秘书及董事会办公室,依据公司运营实际,完善×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个专业委员会设置。通过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健全组织机构确保公司董事会运行、决策规范,公司重大事项严格落实票决制,促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二是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要求,完善由出资人、党委、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工会及职工代表大会等机构组成的治理结构。通过修订公司章程及议事制度,明确各治理结构的权力边界,落实各治理结构的职责。制定印发《关于推进×企业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指导所属企业按照改革要求,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工作

2.推进三大业务板块建设。×类板块。一是继续做好公司现有的银行、信托、基金、股权交易、担保等金融机构的股权管理和金融业务。二是通过并购重组、划拨、新设等方式,增加保险、证券、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努力构建全牌照的金融产业格局,全力服务于公司发展和省级战略需要。×类板块。一是国资授权的×、×、×等实体企业,公司按照国资授权范围,通过委派董事、监事等方式,参与企业管理,履行股东职责。二是公司自有资金投资的×、×等实体企业,采取有进有退的方式,对行业前景较好的,增加资本投入,做大做强。对不符合公司发展规划、前景不佳的实体企业予以逐步退出。×类板块。一是开展以×政府主导的,由公司承担的重大项目和行业整合。二是培育和引导全域旅游、现代物流、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

3.实施子公司授权管理和体制改革。公司逐步以“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健全和规范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所属子×和×试点实施董事会充分授权管理,推动子公司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工作

1.深化分配改革,明确分配导向。为形成科学合理的分配决定机制,在×家所属单位中选取业务属性、所处行业、地区环境相似程度较高的省属国有企业或相关公司,开展薪酬外部对标工作。

2.深化人事改革,规范用工行为。按照公司管控与所属单位自主选人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分类细化公司本部及所属单位人员招录条件、进入标准和退出机制,修订完善员工职级调整、休假管理、人事档案、劳动合同等×项用工管理制度。

(四)市场化选聘管理者工作

一是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对×、×岗位人选招聘工作。二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对×、×副总经理人选招聘工作。截止目前,通过外部推荐及市场化选聘,共引进、聘用×名学历高、业务强、综合素质好的员工进入公司服务,提高了选人用人工作的透明度和满意度。

(五)重大信息披露改革工作

按照改革要求,修订完善《×市场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严格及时对财务信息、企业信用跟踪评级、债券本息兑付公告、国有产权交易、增资扩股及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予以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切实保护了公司、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年完成信息披露×次。

三、问题及建议

一是受外部金融监管政策和并表企业经营困难局面影响,公司投融资等重点工作开展艰难,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建议省国资委进一步关注和支持公司在金控集团、资产管理公司组建和×上市等方面的工作,在政策优惠、金融资源整合、牌照申领等方面予以帮助,推动我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升级。二是为加快推进我公司董事会授权改革工作,建议×国资委在合理范围内,充分授权公司持有、运营国有资本,开展增量投资,公司依法对授权范围内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并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负责。

;

国企发展前景篇七

我叫xxx,汉族,于xx年x月xx日在xxx出生,系在校本科大学生,政治面貌清白,父母在地方上也享有良好的口碑,没有犯过重大的错误,生活在一个普通的经商家庭.

家庭情况简介

我是从小就在“没有xxx,就没有新中国”的思想熏陶下长大,我虽然出生于九十年代,但是民间依然盛行着歌颂xxx,歌颂xxx的民谣,从小我就知道,xxx带领农民翻身做主人,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长得很慈祥,我是在1998年开始入学的,当时我们那边每个村一所小学,但是后来走规模化路线,就合并为三所小学.我可能由于为人比较踏实诚恳,成绩也还算优秀,小学一年级,被推选为班长,第一个拿到红领巾,当时有种莫名的成就感,我知道我属于某种组织,但是不知道叫什么,后来老师给了我“两道杠”,并教导我,鲜艳的红领巾是革命先辈们的鲜血染红的,是少年先锋队的标志,只有像xxx、xxx那样为革命奋斗终生的老前辈们才配戴上它;只有像钱学森、李四光那样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出毕生精力的科学家们才配戴上它;只有像雷锋、王进喜那样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不怕苦、不怕累的解放军战士们和劳动模范们才配戴上它.每当唱着少先队员队歌,宣誓着“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我会很激动很兴奋很励志,虽然不知道共产主义事业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少先队员与我平时经常听到的xxx有什么联系,总感觉这个身份和肩上的“三道杆”(我们那二年级开始,班长转为三道杆)让我特帅气,做起事来,也总让自己起着模范先锋作用.后来进入了校少先队员大队部(1999年),做了大队委,我们的照片被摆在校门口的宣传栏里,我做事的积极性更加提升了,每次考试,一旦落后别人,就感觉特别羞愧,而且当时母亲对我相当严格,第二名就要被批评,所以小学五年全部是校“三好学生”.我知道我努力的很大动力就是来自少先队大队部和肩上的三道杆,那时的我,只知道自己属于大队部这个组织,不知道它与我每天听到的xxx是什么关系,但是我知道,这个组织很有魅力,很团结而且很让人羡慕.这是我最初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途径.初中时的我,变化很大,可能跟青春期的生理发育有些关系,我变得反叛,脾气暴躁,而且被电视剧里那种社会青年打架的“帅气”劲所吸引,虽然没有参与打架,但是很有兴趣去了解这些“江湖”上的故事,总感觉他们的故事很让我热血沸腾,成绩开始下降,初一的时候(2003年),老师推荐我加入中国共青团,当然,那个时候也不可能对这个组织有什么深刻的认识,而且很不把这个事放在心上,以致于第一次召开全校团员大会的时候,我就缺勤了,团员资格当场被取消了.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思想觉悟不够,给老师写了多份检讨书,在初二的时候(2004年),才把握住了再次加入中国共青团的机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在那里我加强了对党的认识.我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党的好孩子,并且时刻督促着我自己一定要戒骄戒躁,要继续努力,将来向党组织靠拢.初中的时候,我的思想政治课成绩比较好,后来还当上了课代表,但是,说实话,对于政治书上的字眼,我是无法理解进去的,虽然会背,但是有时候也总会想一想,中国xxx真的像书上说的那么伟大吗?这个时期的我,已经具备一定的批判和反驳的色彩.

中考,我以优异的成绩上了重点高中,我毅然选择了读文科.我是个平时比较会思考的人,一方面自己对文科感兴趣,对理科那种数字公式的摆弄,兴趣不大,另一方面,那时的我也已经开始思考以后的方向了,我是打算走公务员这条路线的,而公务员的文笔也显得重要,文科生更好驾驭一些.这个时期的我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奋发向上的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我;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事事争先的我;是一个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和希望的我,也正是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开始大量的阅读书籍,经常会找一些课本知识延伸出的书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著作,这让我渐渐的对马列主义、xxx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确立起了正确地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高中历史书上也比较系统的介绍,中国xxx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走向光明,这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被实践检验过的正确途径.

2009年6月,我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通过高考,我终于成功上了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xx大学,这个时期的我,已经比高中更加具备成熟的思想和比较清晰的前景规划.开学伊始,我便对党组织充满了无限的向往.由于深怕自己不够优秀,犹豫了很久的我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此我抱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时时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没有辜负老师和同学的希望,踏踏实实工作学习,经常为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各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刚开始,我仅仅把入党当做一个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所以从来没考虑过为什么入党,入党意味着什么,应该怎么做.

端正入党动机是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所必须经历的复杂的思想过程,只有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分清政治是非,增强政治意识,才能深刻理解广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深远意义,才能增强对党的信心.我的入党动机是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深知只有端正了入党动机,才符合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入党以后,才能发挥一个xxx员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马泽东思想,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并把它们当作行动指南,正确认识共产主义和中国xxx,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端正的态度来接近共产主义事业.我时时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坚定信心,努力奋斗,为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中国xxx党员而努力.

我们党从成立以来,经历了两个重大变化,即从夺取xxx到掌握xxx并长期执政,从在受到外部封锁条件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地位、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党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同样要求我们的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要求我们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我们党历来重视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提出对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新要求,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第一个重大变化是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完成的.在这个重大变化即将发生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xxx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必须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任务,从而使我们党很好地适应了这种转变,使中国xxx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成功地应对了掌握国家xxx所带来的考验.第二个重大变化是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完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抓阶级斗争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十三大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我们党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xxx理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之下,我国由受到外部封锁到走向对外开放,由实行计划经济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当中,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离开发展,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是我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我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在每一阶段都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因此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严重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党才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取得了执政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胜利完成了“三大改造”,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初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由于“左”倾错误使我国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进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纠正了“xxx”的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实行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党和国家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历史证明,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即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当前,我们外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内部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加快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迫切.同时,还存在着影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弊端、做法和规定,因此,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途径,才能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xxx提出了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党的xxx报告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目标和各项政策措施,体现了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和各项工作的新举措.把握了这些,就是把握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有效地贯彻落实了这些,就是有效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大,从强大到现在带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步步艰辛历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使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中国xxx90年多来经历风雨的洗礼,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坚韧的毅力,带领着中国人民冲破艰难险阻,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政党,而作为一名积极分子,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持续下去,让党旗永远飘扬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初步的,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这些体制性问题的存在,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出,新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使我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如今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时代,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自己,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越是在关键时代,我们面监的问题就会越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利于我们看清事实,解决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遇到的难题.虽然现在是和平盛世,可在和平年代里,我们更应该铭记我们党的珍贵精神,并不断地将新时代的精神融入其中,使中国xxx的精神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融入新的有利于我们解决现在所面临的思想精神.

现将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罗列一下.

当我知道了中国xxx是怎样一个党,党员是怎样一种人,它更让我感觉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与每一个华夏子民血脉相融;它让我洞悉到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蕴藏在我们民族背后,正孕育着无穷能量.党课中的每一个话题都让我兴致勃勃,甚至热血沸腾,仿佛在思辨中撞击,在顿悟中成长.经过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深深的体会到,我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入党已经成为我的需要,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中国xxx党员,为共产主义、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我的全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崇高的无产阶级事业.

国企发展前景篇八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国企不断在改革中探索,不断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本文将从制度建设、市场竞争、资源优化、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五个方面,对国企发展改革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构建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国企发展改革的基石。国企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实体,必须有清晰的产权关系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在改革中,国企应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引入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和人才投入。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规范运作行为。只有通过制度建设,国企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

其次,市场竞争是国企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企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与国内外企业同台竞技,国企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国企应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国企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激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只有通过市场竞争,国企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保持持续发展的活力。

第三,资源优化是国企发展改革的重点。国企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配置机构,必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改革中,国企应重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高。首先,要加强对各类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次,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环境友好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最后,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资源科技含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四,管理创新是国企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改革中,国企必须加强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首先,要加强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减轻企业决策和执行层面的负担。其次,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还要注重培养管理人才,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团队。通过管理创新,国企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度。

最后,科技进步是国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国企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转化。只有通过科技进步,国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国企发展改革需要从制度建设、市场竞争、资源优化、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国企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相信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国企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国企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国企发展前景篇九

早在五十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后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激励作用的客观认识和对物质激励手段的运用,人们迅速从精神控制的桎锆中觉醒起来,这些“企业文化”也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了。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热中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 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因此就给人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逐渐降温,许多在当时企业文化热中涌现出来的明星企业也纷纷星辰坠落。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在此期间,也曾有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示过担忧,他们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当时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冷静地思考时,就不难看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走入的几个误区:

1 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 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应该说突出了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辩,可谓左右逢源,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时,需要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因素,如知足长乐、枪打出头鸟等,这些都是抑制企业创新的隐型杀手。另外,人情交往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许多企业家长期依赖于由人情交往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即社会资本,而不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上,认为这样也能赚到钱,这样下去会逐渐形成对关系的依赖,而削弱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这种现象的盛行固然有其社会的原因,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资本伸展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加入世贸后,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越来越规范,那些津津乐道于依赖社会资本的企业被打垮、被击败就在所难免。所以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能简单而为之。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4 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中国的企业文化发展之所以走入以上四个误区,其原因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经济基础来看,中国的企业发展规模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企业文化现象之所以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和日本迅速发展,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的阶段有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很难想象小作坊和路边快餐店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企业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而不要盲目追求建设企业文化的形式。

另一方面,也有其社会原因。企业文化、企业创新表面上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问题,然而,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何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涉及到社会引导、社会支持、社会评价和社会激励等许多社会的因素。政府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做何判断,对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做何预期,又如何实施,中国企业文化具体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政府、社会、企业和研究机构分别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究竟起何种作用,这几方面又如何协调,共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不是靠简单地舆论引导和喊空口号能够解决的。其中,首先,政府的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改革,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伸展空间,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舆论导方面引导企业首先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赶时髦。其次,社会应当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对企业文化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再次,研究机构和企业咨询机构应当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使企业文化更能反映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个性化。

再者,走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反映出我们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和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理解得还不够深入,这是由于在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直接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及适用条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致使人们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企业文化的实质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与国外八十年代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到九十年代应用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显得十分 薄弱,这表现在:首先,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但是大多数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其次,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主要是企业内部自己探讨,有些有专家学者的介入和参与研讨的企业文化,就明显地好于没有专家指导者。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该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该企业文化的定位、企业文化的变革等问题缺少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许多企业文化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个性,因此,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

综观国外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和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企业和企业管理也面临着与国际化接轨的严峻课题,既要面临同行业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同时又面临着全球化经济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把握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研究,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科学理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适应于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体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 加强企业文化研究

从国外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到企业文化研究二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探讨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二,加强企业文化的应用研究 , 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在此过程中,推动企业文化实践的发展;三, 加强企业文化的追踪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企业文化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又通过其新技术、新产品所倡导的理念引导市场潮流、引领社会时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这是社会文化渗透于市场经济运作过程的一种重要形式。一种开放的、适应性强、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很明显是多数成功企业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而这样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家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来源于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来源于企业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观念和素质。没有这些对社会生活的深厚积累,要塑造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把握其发展是比较困难的。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途径是对市场和社会环境的渗透。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市场的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社会文化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在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方面的变化,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同程度和心理需求。例如,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由原来的注重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在严格对待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售后服务、环保性能和更新换代的前景,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因此,企业在塑造自己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理念时,一定要把握社会文化变化的趋势,在产品的目标定位、企业的经营策略、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产品、经营和社会文化之间产生协调与相容,在此基础上,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是一种文化。

第三, 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环境包括企业的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力度较大。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隐含较为间接,然而实际上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在二十一世纪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它适用的条件,都有其利与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也是如此。企业文化现象之所以于八十年代在美国和日本引起重视,这是日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与西方社会后工业阶段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代表了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趋势。因为一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不可能脱离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所以,要正确看待国外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某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而应将其放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结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把握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

总之,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吴江霖 《心理学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1年 p 208

国企发展前景篇十

国企发展改革一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议题。国企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改革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的稳定。这一议题在近几年尤为突出,关于国企改革的观点和意见层出不穷,然而,以我的亲身体验为依据,我认为国企发展和改革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首先,国企发展改革要注重提升创新能力。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是国企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创新能力的提升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只有通过不断自我革新,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国企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国企发展改革应当将创新能力提升作为重要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和政策来推动。

其次,国企发展改革要注重提升员工素质。人才是国企发展的重要支撑,员工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国企的竞争力。然而,在一些国企中,员工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创新意识、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国企发展改革应当通过加强培训、引进优秀人才等措施,提升员工的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团队。只有这样,国企才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快速适应和抢占机遇。

第三,国企发展改革要注重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企也必须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竞争力。国企要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境外投资等方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国企还应该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国企发展改革要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国企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国企应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投入资源和精力,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公益慈善等方面。只有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国企才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国企发展改革要注重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国企发展和改革的根本保障。只有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够推动国企发展和改革不断向前。因此,国企发展改革必须要坚决贯彻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国企发展改革要注重创新能力提升、员工素质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党的领导。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和改进,国企才能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国企发展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务,需要长期投入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唯有如此,国企的发展才能够为国家经济的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