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思政课教学案例分析(大全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念青松最新高中思政课教学案例分析(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思政课教学案例分析篇一

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

文/杨人真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案例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训练的效果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可见,教学案例的恰当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案例选择;误区;基本要求

案例教学可以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和情境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践行新课程理念,达成新课程三维目标。因此,案例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本文就以《生活与哲学》中“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以下称“本课教学”)为例,谈谈教学案例的恰当选择问题。

一、案例选择常见的几种误区

1.为追求时代性而盲目求“新”

有些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为追求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性,不从教材理论的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案例选择毫无原则性和针对性,看到新事件、新观点就往课堂中搬,学生无法看出案例与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面对教师的盲目灌输,学生只能盲目地接受。

2援为追求丰富性而盲目求“多”

面对网络信息时代,搜集资料非常便利,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选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分析说明知识点,由于量大且面面俱到,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案例都只能蜻蜓点水般地提一下,结果是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有效突破,学生既没有思维过程,也没有深切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显然有限。

3援为追求生活化而盲目求“实”

有些教师在教学案例选择中为追求生活化,从学生的身边入手选择案例,所选案例不加提炼,如一杯白开水,没有味道,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能有效说明问题。

二、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援应选择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案例

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出版时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随着时间的流逝,教材中的案例往往容易过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选择那些真正反映时代精神、当前社会热点的案例,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鲜活性、时代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本课教学中,恰逢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第二天,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就选用了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现场视频,播放视频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该事件的了解回答嫦娥三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该活动是属于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判断依据是什么。由此很自然引入本课“实践”概念的学习。在讲解“实践的三个特征”时,仍以该案例为背景进行设问:“建造嫦娥三号探测器,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我们能否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建造?”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不难理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征”;紧接着,笔者抓住嫦娥三号发射时与以往不同的一个亮点,即“零窗口发射”(预定火箭发射时间与火箭实际点火时间误差不超过1秒),以此引导学生分析“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征”;然后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靠团队协作完成及本次嫦娥三号登月任务只是探测器登月而无法进行载人登月”作为背景来说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应该说,可以用来说明实践含义及其特征的案例有很多,笔者只选用了刚刚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即“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这一个案例,并抓住其中嫦娥三号的主要任务、零窗口发射、是否可载人等大家关注的焦点、亮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适时点拨,从而顺利完成了本环节的教学。因教学案例富有时代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挖掘其中的新信息又燃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一个案例与多个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又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性。可见,鲜活的教学案例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援应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

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主题鲜明,最具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不是特殊的、独有的个案,并能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本课讲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目的”时选用了以下案例:

材料一:年11月13日,埃及人高迪运用新的分馏设备,在研究提取石墨烯的实用方法时,他发现了石墨烯许多优良的属性。由于这些属性,用这种方法使用石墨烯制造的电池可以在数秒内完成充电,且电力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问:“高迪是怎么发现石墨烯有许多优良的属性?这说明我们的认识来源于哪里?”

材料二:高迪的这项创新是电池与超级电容行业的重大转变。高迪表示,以石墨烯为原料的电池与电容将会广泛应用到电脑与电子行业中。

问:“这说明了认识论的什么哲学道理?”

这一案例非常典型,涉及的是科技创新的事例,主题明确,并且是永恒话题,该案例不会因时过境迁而改变其可利用的价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既能感受到其中的生活气息,又能体会到其中的.理论深度,选用这种典型案例进行教学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援应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应针对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储备、接受能力等实际来选择和编排,而不是根据上课教师自身的兴趣或听课教师的喜好去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本课讲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时仍以“高性能电池的研发”为话题选用了以下案例:

材料:在手机使用中,有人总是抱怨充电太慢,手机耗电量太快,所以很多公司与人在研究这一问题,并希望能突破这一技术。高迪在运用新的分馏设备,在研究提取石墨烯的实用方法时,他发现了石墨烯许多优良的属性,由于这些属性,用石墨烯制造的超级电容的储电能力是现有超级电容的两倍之多。这种电池的平均充电时间为30秒,而这短短30秒的充电时间可以让笔记本电脑工作数日,更可以让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工作数周。

问:“为什么我们对电池的认识能不断发展?从中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哲学道理?如何体现?”

上述案例虽是科技创新话题,但并没有超出高中学生已有知识范围,并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所设计的问题既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高不可攀,是建立在学生阅读案例材料与教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才能作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构建知识,从而有效达成三维目标。

4援应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案例

从实验过程来看,实践是怎样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除了实践,科学理论、专家的观点是否也可以用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为什么?”

该案例形式新颖、实践性强、趣味十足,“这是真的吗”这一节目形式本身具有很强的悬念,这会刺激学生探究其真假的欲望,首先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又引入理科课堂中动手实验的形式,这种文科课堂罕见的活动形式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兴趣,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一下子把整个课堂推向高潮,在这样轻松愉快的良性师生互动中很自然就能顺利实现理解主旨、领悟哲理的教学目标。

同样的教材内容所选的案例质量不同,教学效果会大相径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要学会选择教学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选择教学案例要考虑诸多因素,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关注生活、观察社会,从学生实际及教材理论的具体情况出发,围绕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案例,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沙县第一中学)

高中思政课教学案例分析篇二

1.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

按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现行课程的设置,对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逐步确立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高中阶段,法律意识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对比较薄弱,而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任务,几乎完全让给其它德育渠道。

因此,在高中阶段,学校的道德、法律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论支撑,难以在初中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加以提高。实践证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政治教育解决的是政治立尝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问题;思想教育是从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道德教育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观的指引下,解决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问题;法律意识教育则是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下,在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基础上解决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问题;而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也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既是价值观念、道德内化的结果,也是它们的表现形态。因此,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当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同其它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调查表明,90年代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高中学生的头脑,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多种价值观念互相碰撞的新形势下,人生有支柱,前进有目标,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根据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在改革教材编写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按照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把加强基储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储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切实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以应付升学为中心的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4.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5.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发挥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实践表明,加强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政治教师加强自身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素养切实加强专业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了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我们政治教师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按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扎扎实实地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开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高中思政课教学案例分析篇三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中的必修课之一,作为提升德育水平的核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政治素质为主要教学方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公民政治素质教育是提升高中生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其方法主要有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互动教学以及注重实践教学等。

优秀的公民政治素质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自新课改以来,对公民政治素质教育的研究一直处在探索当中,而教学中凸显出来的不足依然在提醒教师应当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提升思想政治课程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实践效果,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公民政治素质教育就成了当前研究的课题之一。

政治素质通常指的是公民对政治生活的.认知以及对政治思想的认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序地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是提升公民政治觉悟、提高公民政治素养的基本要求。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公民权利和义务不可分割的基本原则,以此增强公民政治责任感,渗透公民意识,提高公民政治素质。

1.政治认识肤浅

一定数量的高中生对政治教育持漠视态度。由于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清晰和明确,思想还不够成熟,对政治的认知也还停留在表面上,即使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但在理解上还是存在盲区。

2.政治实践不足

高中生和高中教师都面临着高考升学的极大压力,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更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作用。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基本局限在教室,没有开展实践项目,这使得高中生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导致政治教学水平低下。

3.政治热情低

目前我国高中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很低,对很多政治活动都表现出消极、冷漠甚至抵制的态度,而这也是导致高中生整体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政治冷漠会造成政治道德滑坡的现象,同时也反映出高中生普遍不具备社会责任感的现状。此外,当代高中生更重视个人利益,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也是因学生较低的政治热情造成的。

1.激发学生兴趣

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和纠正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教学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生活与哲学中“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时,教师首先简单地向学生讲解我国近代史的演进,简单介绍从清末封建社会开始,然后到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状态。从历史的角度引入我国的政治状态,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我国人民民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的了解程度,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政治素质。

2.实现互动教学

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由过去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师融入学生群体当中的互动教学模式。如教学人教版教材生活与哲学中“传统文化的继承”时,教师可以结合各地较为著名的传统文化(如湖北的赛龙舟、安徽的戏曲、京津地区的相声等)与学生讨论,讨论的重点主要有: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文化的方法;政府应出台怎样的政策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等等。为保证讨论的效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6-10人。当学生在组内讨论时,教师应四处巡视,随时加入到某一组内和学生一同讨论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了政治素质。

3.注重实践教学

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即使是对于偏重理论教学的思想政治课程来说亦是如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求学生掌握好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化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如教学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生活与哲学中的“我们的民族精神”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孤儿院等福利机构,带上礼物和祝福,让学生和老人、小孩进行深入的交流,用爱心温暖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而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美德的感知力并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公民政治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公民政治素质。

 

高中思政课教学案例分析篇四

高中生了解外界信息更加便捷,渠道也逐渐拓宽,不用电脑只要一个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关注社会动态,与朋友沟通交流。鉴于学生的信息渠道的不断拓宽,国际国内时事动态,各时各地大事小事的不断了解,教师在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上也应相应的有所改进和创新,应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与科技相关的“活”的知识。因此,基于以上情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联系教材内容,对自媒体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对策,以望增强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高中思政课教学案例分析篇五

价值澄清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国当今的情形与美国当时的社会情形有许多相似之处: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互相融合和排斥,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价值澄清理论主要教给学生澄清价值的技巧和自我评价能力,使自己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在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借鉴价值澄清理论意义重大。

1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观点

价值澄清理论的代表拉思斯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每个人都按照他自己的价值观行事”,同时,“价值观是不能也不应该被传授和灌输给某个人的”。这说明教师不可能直接把价值观当作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学生的具体想法,并给予相关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相对适合的价值观体系。价值澄清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澄清其自身的价值观,使其获得最好的、适合于他们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价值观。该理论认为“如何获得价值观念”这一过程比“获得怎么样的价值观念”这一结果更具有价值。因此,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指在人们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应该通过学习、分析、讨论评价和反思等阶段,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其形成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和生活方式。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价值选择、学会价值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学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在社会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这一重大课题上,借鉴价值澄清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对于有效地开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大有益处。

2.1“教会选择”与“学会选择”: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求全球化时代,多元价值选择和导向使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任务等方面面临挑战。吴康宁教授指出:“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

而“选择的过程乃是一种主体参与、主体适应、主体创造的过程。真正牢固的、充满活力的道德品质从来就不是在一味顺从的前提下产生的,而是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心理学事实。学生若在校期间便学会在选择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则日后进人社会,也就不易在种种道德冲突面前迷惘无主,因为他可以通过选择,坚持自己原有的、或确立新的更为合理的道德取向。真正面向21世纪的学校道德教育没有理由不着眼于这一点。”如今,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价值选择是人们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生存的世界已成为一个“选择的世界”。价值选择是当前社会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因此我国德育工作必须从强调知识的灌输与教会顺从,转到强调发展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上来。为此,“教会选择”,“学会选择”势在必行。

2.2“教会选择”和“学会选择”:高中阶段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选择是人一辈子都要面临的问题,学会选择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高中生来说教师“教会选择”和自己“学会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生其个体心理的发展呈现出:自主性、社会性、动荡性等特点。虽然高中学生在很多时候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并且强烈主张选择权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能进行合理的选择。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教会选择”和学生“学会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

2.3“教会选择”和“学会选择”:信息时代信息多向传播的必要之举在信息时代,学生每天接受的信息日趋丰富,而且鱼龙混杂。传媒信息对高中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辨别信息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价值判断、选择能力?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依旧采取传统德育方法:一味强调管束、服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面对这些挑战,高中的政治课教学必须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造条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灵活利用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进行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使学生面对情况多变、价值多元的社会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3高中思想政治课借鉴价值澄清理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面对相似的社会环境,我国学校德育在加强德育实效、培养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的价值澄清理论,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价值澄清理论。

3.1在内容上:正确认识相对主义价值观和社会核心价值观任何社会都客观上存在着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否则整个社会就有可能崩溃,人们的行为就有可能失范。价值澄清理论提倡的是价值相对主义,只能重视个人的价值观,不承认有共同的价值观。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的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思想的产生。当代中国正在面临着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如果学校忽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后果只能导致学生思想品质水平的下降,随之带来社会的整体不稳定。在教学内容中,一定要正确认识相对主义价值观和社会核心价值观。

3.2在原则上: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立场问题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指导学生,但是不能代替学生;引导学生但是不能放任学生。“教师中立”是价值澄清理论在教育过程中所主张与倡导的。所谓“教师中立”,一方面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任何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强加灌输给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教给学生一系列不包含任何价值内容的澄清技巧;另一方面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价值信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的带入教学中,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见,这完全忽视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思维的放任与放纵。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3.3在方法上:正确把握自主选择与灌输的尺度“自由选择”与“灌输”作为教学中使用的方法,各有利弊。

两者相互结合,能起到较好的互补作用。首先它们的有利面在于:“灌输”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价值观,在头脑中形成明确的价值标准;“自由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其实不利之处在于:“自由选择”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容易走入相对主义价值观的怪圈;“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容易让价值观教育走向强制性教育。因此,学校价值观教育应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教师适度灌输和引导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的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新课程改革下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对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提升课堂真实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拉思斯著.价值与教学.谭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

[2]吴康宁.教会选择:而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适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人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10,12-13.

[3]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商务印书馆,1999:135.

[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36.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