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的春节风俗作文模板(四篇)

时间:2023-08-02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介绍春节风俗远安的春节风俗篇一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中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中国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办年货

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与过去相比,中国人办年货的方式变得更加现代,不拘泥于传统。山西地方有个特别的年货:刷子和筷子每年必买,谐音‘快发’之意。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此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同圣诞节对于西方人一样,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为盛大的节日。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所包含的内容在变,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在变,但春节在中国人生活和意识当中的地位仍无可替代。

中国人的春节,据说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了,不过起初不叫春节,也没有固定的日子。到了公元前两千一百多年,当时的人们以木星运动一周的时间为一岁,就将春节叫作“岁”。公元前一千年前,人们以“年”来表示春节。“年”在当时的含义是五谷丰登的意思,获得丰收叫“有年”,获得大丰收被称为“大有年”。

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广义的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号开始,一直延续到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前后大约三周。这期间以十二月三十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一天一夜最隆重,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

为迎接春节,从城市到农村,人们进行各种准备活动。在农村,节日的准备工作一进入十二月就开始了,许许多多的农民家庭要清扫房屋、洗衣拆被,以示除污去垢,气象一新。家人还要不断地从市场上买回丰富的年货,如:糖果、糕点、肉类、水果等食品,以备节日期间的食用、待客。在大城市,节日的准备工作也在很早就拉开了帷幕,文化部门、艺术团体要准备丰富的文艺节目,电视台排演各类型晚会,各大公园开办传统的“庙会”,为游客提供比往常多得多的娱乐项目,百货商店更是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调配商品以满足节日市民的需求,曾有一项统计说,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消费占全年消费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在中国各地,人们过春节有着许多不同的传统习惯,但是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不管是北方、南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南方,这顿饭一般有十几道菜,其中一定要有豆腐和鱼,因为这是汉字“富裕”的谐音。在北方,团圆饭大多是饺子,全家人一齐包,这是一种把美味肉馅包在园形的薄面皮里,用开水煮熟,加上调料,全家人坐在餐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

除夕要守岁,在这一夜人们是在欢乐中送旧岁迎新年的。过去,在新年到来时,人们燃放爆竹,以示庆祝。这种源于驱邪的习俗,由于安全和污染的原因,在北京和一些大城市的市区已禁止了。到了初一,全家老小换上节日盛装,开始迎接客人来访或外出拜年。见面时,相互以“新年好”、“春节好”等吉祥之词相敬,然后请回家中,吃些糖果、喝些茶水,谈谈家常。如果在过去一年里,亲友之间曾发生过什么纠纷,只要春节去拜年,那就是彼此谅解了。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地方演戏,放电影,有的地方舞狮子、扭秧歌、踩高跷、赶庙会,到处是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当然人们更多的是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各电视台在节日期间安排了大量的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观看的精彩节目。

贴春联、年画、点花灯,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活动。节日期间,市场上摆出很多反映人民幸福生活、愉快劳动和各式各样花卉山水的年画、春联,供人们挑选。春节期间的灯会也是一项十分热闹的活动,花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品,历代制灯工艺也很兴盛,花灯上印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风景、英雄人物等内容,而且灯的造型多种多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外出旅游正成为中国人的过春节的一种新时尚。

介绍春节风俗远安的春节风俗篇二

中国人过年有什么习俗呢?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那么关于过年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编为您介绍中国人过年的风俗习俗。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山臊”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

介绍春节风俗远安的春节风俗篇三

在闽南一带,按农历算每个月都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来源和民间传说,祭拜活动更是盛行,春节更是如此,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闽南人春节过年风俗,欢迎大家阅读。

闽南人过年基本上是从腊月十六“尾牙”(福建旧时称改善伙食为“做牙”,而“尾牙”则为最后一次做牙)这天开始的。一直到元宵,整整一个月,过年“过”翻天。前期是预热阶段,比如置办年货,祭拜灶王爷等。转入除夕,就热闹起来了。除夕之夜,闽南称之为“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今年就是“二九暝”)。家家在天色未晚前准备好“春饭”等供品。“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在闽南话中,“春”与“剩”谐音,表示“年年有余”。在大门后,还要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意味着又长又甜,家运吉祥。

一到腊月二十四这天,民间传说这些供在家里的神仙们就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本年度的“工作”,闽南人把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称为过小年,并会举行比较隆重的祭拜仪式,恭送这些神仙上天去做客,直到正月初四这天这些神仙才会重新回到家中,为人们送来新年的财运并保平安。

说完了拜天公、拜年的闽南风俗,再说说闽南人的除夕夜的团圆饭是如何吃的。除夕夜的团圆饭在闽南被贯以一种特殊的称谓叫“围炉”,记得小时候吃年夜饭时,在桌子的正中央都要摆放一口特制的火锅,中间有个烟囱,里面放置木炭,这种火锅在一些地方今天还在沿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火锅和液化气火锅,但使用新式的火锅却少了几分年味,因为使用老式的火锅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香味是新式火锅所代替不了的。

闽南人对于“围炉”即年三十晚上的这顿饭是特别的重视,并且也比较讲究食物的名称和搭配,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但所选择的食物一定要有特别的意义。餐桌上一定要有鱼,那叫年年有余(鱼),吃鱼头预示着来年“富饶饶”(闽南地方方言),要有甜芋泥,因为芋与富裕的裕同音,还要有蚶,蚶的壳类似于古代的银子,有金银万两的象征,一般是在围炉快结束时吃的,这种海产不需要要蒸煮,只需用开水生烫一下即可,要是拿去煮就失去了新鲜性,不好食用了。

在闽南人年夜饭的菜谱里带有普遍性的菜肴还有:“海蛎煎,鲜带鱼,红鲟(螃蟹)、对虾、芋堡……等等。佳肴配美酒,美酒当然也是少不了的,围炉时一般选用茅台、五粮液或剑南春。围炉前要在大门口燃放鞭炮,然后紧闭大门晚宴开始,围炉时,家中的下辈要先向长辈敬酒并送出祝福,盘中的菜即使再好吃也不能吃得一点不剩,至少要留下一点在盘底,在围炉的过程中不可以打破碗、汤匙等,因为那是不祥的象征。

围炉结束后,大人们开始给小孩派发压岁钱,发红包也有讲究的,如果是己婚的人向未婚的人发红包,则要发双份的,即发两包,如果发红包的人是未婚的,则只能发一包,兄弟姐妹当中排行大的给排行小的发红包,辈份高的给辈份低的发,己婚的给未婚的发,所以最划算当属在家中排行最小。

围炉结束后,打开大门,放鞭炮,然后才可以出去玩,但大多数人不会出去,一般是在家里陪伴父母泡茶、聊天。这样大年三十就算过去了,到了大年初一,无论大人小孩都要起早床,换上新衣服,出门去向亲戚长辈们拜年,初一早上的早餐也比平时特别,是用糯米煮的甜稀粥,粥中放红糖、红枣、桂圆等,这种甜稀粥按闽南的方言说叫“米糕粥”,同时如果有客人到访,还要敬上一杯放有红糖的红枣茶,然后才喝铁观音茶,闽南的茶道是闻名遐迩的,每家每户在过年时都备有小包装的上等铁观音茶,配以沸水泡之,其香、色、味俱佳。

大概的意思是:

初三就可以睡早床,

初六舀稀饭是说过年时人们常常大鱼大肉,过于油腻,到了初六这一天就要归于平常,吃点稀饭等素食用于调节饮食,以利于身体健康。

初七摸、初八摸这句话如果不是闽南人就没办法理解了,可能还会以为是搓麻将呢,其实不然,初七和初八是为初九祭天公做准备工作,小时候在闽南过年,大人们都要用手工制作很多年糕,这些年糕绝大部份是用糯米为原料做的,分为两种,一种叫“粿”另一种叫“龟”,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粿”是无馅的,一般做成圆形,要多大有多大,主要看蒸笼的大小,“粿”一般是用米浆来作为原料,蒸熟后在最上面一层涂抹一层生油,然后在正中央贴上一张剪成圆形的红纸,以示吉祥。另一种年糕叫“龟”,有馅,一般是用炒花生搅碎后加上白糖加工而成,与花生汤圆的馅类似,“龟”一般作成巴掌大小,包好后用专用的木模印在年糕的表面上,花纹就是以龟壳的样式为参照的,所以闽南人把这种年糕称为“龟”,寓意健康长寿。“龟”制作好后,在底部放一张竹叶,材料类似于端午节包粽子时的竹叶,在叶片与年糕之间也要涂抹上一层薄薄的油,以防粘住锅底或蒸笼。

初七、初八这两天除了制作年糕外,还要准备一种叫寿桃的食物,其方法和材料与做馒头没什么两样,只是外形上比较讲究,要仿做成桃子的形状,并用红纸将其染上红色。闽南的民间传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寿桃祭拜为其庆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闽南被百姓尊称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说法。拜天公一般选择在初八晚上,家家户户会在这天晚上举行盛大的朝拜仪式,以乞求在新的一年里福运高照,家人平安,事业昌隆。这时还会焚烧一些纸钱还有一种叫“补运单”的红纸,上书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拜天公的供品一般选择三牲(猪、牛、羊)或以鸡代替其中一种,另外鲜花、水果、柿饼、桂圆干、红枣等也是必备之品。

到了元宵,闽南人的春节喜庆气氛又到了一个小高潮。“元宵节”又称为“灯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汤圆,闹花灯,猜灯谜。按照闽南地区的风俗习惯,元宵节的活动要持续三天,正月十四的晚上最具闽南特色的民俗踩街活动拉开了“闹元宵”的序幕。

在闽南春节的热闹气氛非常的浓厚,尤其是元宵节,我们闽南又称为小过年,除了春节以外,元宵节是很重视的,挂花灯,猜灯谜,最主要的是全家的团圆,全家的团圆,大大小小从海外、从外地都回来团聚,所以叫做团圆,真正的团圆,所以人家称为小过年”。

看花灯是元宵节的重头戏,在中国台湾还有“偷俗”和“钻灯脚”的习俗,“偷俗”的名堂很多,如未婚少女故意去偷别人家菜园的葱菜,如果不被主人发现,就是吉兆。预示她能遇到称心如意的郎君;已婚妇女如偷得喂猪盆而被人骂或偷拔到人家竹篱笆上的竹,则认为是生男之兆,就是因为闽南话“竹篱”和“得儿”发音相同来取义的;“钻灯脚”就是元宵夜妇女们故意在灯下钻来钻去,也是因为“灯”和“丁”同音,取其“添丁”的吉意,所以在中国台湾还有“钻灯脚,生男丁”的谚语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各地共同的风俗,元宵也叫做汤圆,关于它的传说和典故非常的多,但都是取其团团圆圆和吉利的意思。

1品美食大嘴吃四方

闽南有一句俗语是“说到吃,头发蓬三liah”,这很形象地说明闽南人历来讲究饮食,也因为这样,在闽南才形成“鲜、香、淡”的独特风味,在色香味上独树一帜。尤其是在春节里,闽南各地大街小巷,汇集着各种各样小吃,吸引大量海外侨胞及游人前往品尝。光是街边小摊上各种作料的肉粽,香菇的、瘦肉的、虾仁的或者鸡蛋的,入口不腻,甘美可口,远远飘来的香味都会让你口水直流了,而且价格很便宜了,一个才3元。

另一种不能在街边小吃摊上错过的小吃当然是土笋冻了,它是厦门、漳州著名风味小吃,生长在海滩泥中一种状似蚯蚓的昆虫,因形状如白笋切条又挖于土,需结冻方觉味美,故名“土笋冻”。它晶莹、剔透、柔韧嫩脆、鲜甜爽口,在这样一个美食的天地里你就甩开腮帮子尽情地吃吧,更何况是过大年,就算是要减肥的妹妹又怎么会经得起这种诱惑为难自己的肚子呢?还有外层酥脆清香,里层牡蛎鲜美可口的蚝仔煎;甘滑可口,清香鲜美闽南著名风味小吃卤面;香甜酸辣、溢香生津的漳州特有的民间传统小吃手抓面;色泽雪白晶亮、下锅膨胀力强、质地坚韧,入口鲜美细腻又名鱼丸的深沪水丸。

如果你在漳州、诏安,千万别忘了品尝当地有名的风味小吃猫仔粥,一种既是粥,又是菜肴的传统名吃,米粒韧嫩,汤清味美,越吃越爱吃。龙海石码的地方风味小吃五香卷,吃起来外酥肉润,香味浓郁,令人赞不绝口。还有诸如四堡漾豆腐、汀州白斩河田鸡、新泉焖狗肉、菜干扣肉、麒麟脱胎、新泉溪鱼等一些客家名菜,数都数不过来,只怕你在餐桌上一边不停地翻着菜谱一边强咽下嘴里的口水,心中还在犹豫不定,这道、那道,这道、那道,每道菜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精致,每道菜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味,道道菜都想尝一下,道道菜都想亲眼见一见,那就尽情地点吧,大不了撑爆一回自己的肚皮,那是挺值的。

编后语:小聚会,大聚餐亦或者一年一度的春节年菜。做家宴是可以让你尽显贤惠范儿最好的表现舞台。家宴中不仅仅可以表现你的贤惠,还可以表现出你的品位。摆桌布置餐具,鲜花的搭配和主题的选定都能很好的展示一位女主人的风格和品位。

2泡功夫茶“泡”功了得

闽南有种说法:“抽喇叭烟,听南音乐,泡功夫茶,其乐无穷。”福建既是茶之王国,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既到福建,何能不好好体会一番茶文化,试试你的“泡”功。在闽南一带,客人来临,主人一定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口称“泡tay,泡tay”tay即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茶甚至重于酒,故同安一带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

你可以选择在某个闲散的下午,酒足饭饱之后呼朋唤友在街边的一个小茶馆里,叫上一壶铁观音,手持宜兴陶壶,细斟慢酌,此时此刻天南海北任你调侃也好,打牌喝茶任你喧闹也好,或者趁势打个盹也好,一切都是那么心满意足。在这种小茶馆里说不定还能欣赏到品茶时光中最动人的风景,经验老到的茶家总会身怀绝技,提着紫铜壶对准小小的茶碗,高高举起,低低收回,开水正好注满小茶碗。

介绍春节风俗远安的春节风俗篇四

忌打碎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人们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不过在当今社会,当孩子们由于不慎打碎了家具也不要紧,只要大人们赶快说上一句“岁(碎)来(了)好,岁来好,岁岁平安”,也就化凶为吉了。

2.大年初一不能换洗和打扫

大年初一早上不能剃头,也不要洗澡、洗头、洗衣物,那样财富与财运都会被洗掉。同理,也不能打扫屋子,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3.不能吃药

因为春节是每年的第一天,所以在这一天民间是不允许吃药的,很多地方的人认为在这一天吃了药的话这一年身体都不会很好。

4.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语

春节是农历的第一天,代表了一年的开始,这一天说话都要说些祝福的话语和比较吉利的话。要是说了不吉利的话很可能就触了霉头,在新年这一天更不可以骂人这些都是会影响一年的运势的。

5.大年初一不能吃稀饭、吃荤食

古时候穷人才会吃不起饭而吃稀饭,若于大年初一吃稀饭会导致一整年的贫穷。另外大年初一忌杀生,所以也不适宜吃荤食,因而台语有句俗谚:“初一早吃菜恰赢吃一年斋”。

6.大年初一不能倒污水和垃圾

大年初一这天的污水和垃圾不能往门外面倾倒,意思是财源不能外流。要放在门里面,等过了初一这天后,再倒出去。

7.倒福不能贴在大门上

如果贴多个“福”字,还应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先贴“门福”,再贴厅堂的“福”,最后才能贴“倒福”。次序切不可以弄反。“福”字正着贴是不会错的,倒贴则要注意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贴,尤其不能贴在大门上。

8.三十晚别乱串门

大年三十晚上串门在以前是禁忌,因为三十晚上,一家团圆,一般不愿外人突然闯入,无论外人来说话、串门以至讨债,都会干扰家庭欢乐的气氛。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冬至作文优质(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冬至

    最新冬至作文字5篇(优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冬至作文字(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2023年枫桥夜泊作文字 枫桥夜泊作文字7篇(优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最新春游枫桥夜泊作文精选(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恩平春节风俗作文(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2023年春节风俗作文字 春节风俗作文四篇(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春节风俗

    2023年美丽的海鱼作文 美丽的鱼作文三年级模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美丽的鱼作文汇总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暑假钓鱼作文字七篇(大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