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薇儿

茨城模版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写作格式,提高作文的整体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一

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

为弘扬我县拥军优属光荣传统,持续浓厚尊军崇军社会氛围,让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现根据宁波市《关于做好2021年春节期间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走访慰问工作的通知》精神,经县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现就做好2021年春节走访慰问工作通知如下:

驻象高山海岛官兵,国家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三代军人,一门三军人(直系),荣立二等功(及以上)功勋、任师职(及以上)的现役(退役)军人,毕生致力于国防和社会建设的张富清式退役军人及其他退役军人家庭。

县领导走访18户慰问对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走访36户慰问对象及师职以上现役军人,并下拨重点优抚对象和老复员军人遗孀节日补助金;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国有企业对本单位退役军人(含离退休)进行走访慰问;各镇乡(街道)负责所在区域内退役军人的走访慰问。

1.各级各部门要立足“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目标要求,充分认清春节走访慰问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抓紧开展春节走访慰问工作,确保春节前走访慰问不落一人、不漏一户,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鼓励各级社会组织参与慰问活动。

2.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制订实施方案,细化活动内容,明确责任分工,以各种形式开展慰问活动;要坚持精神鼓励为主、物质慰问为辅,为退役军人送达“一声节日问候”、送上“一幅年历年画”。对特殊困难对象可酌情给予一定的物质慰问。

3.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多样化媒体手段,及时宣传报道各地走访慰问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浓厚尊崇氛围。

请各单位将走访慰问活动开展情况以图片、视频及书面材料形式(书面材料应重点体现出各类慰问人员人数、慰问金额、慰问品数量等具体数据信息),于2021年2月8日前通过“钉钉”报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纪念科。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二

在学习上,留守儿童一般跟老人或长者一起居住,大多数老人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住得舒服就可以,隔代亲充满溺爱,学习上由于大多老人自身文化有限显得无能为力。而寄居在叔叔、阿姨、姑姑家的孩子,年轻人要工作养家糊口,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在孩子的学习上。甚至有些孩子还是自己独立生活,因此,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则要靠自己,缺乏家人的引导,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极其不稳定。

留守儿童有很多想法在家里找不到信赖的倾诉对象,自己的隐私不想被外人知道,渴望被尊重,无论开心还是忧伤,更多地是埋在心底,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寡言少语,不合群性格孤僻,甚至有心理障碍。常年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生病了不敢说,不会问,自己乱吃药,吃错药的情况经常发生,导致日常生活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爱留守儿童。

一是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家庭情况,建立档案。平时多跟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首先对留守儿童自身情况要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身体状况、学习成绩、特长爱好等。留守儿童父母是外出工作还是离异,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如何,与孩子关系是否融洽,联系方式等。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的人,与孩子的关系、联系方式及对孩子的关心程度都要收齐归纳入档。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都不同,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时只能一对一,关爱学生,既要对症下药又得注意方式方法。

二是班级开展学习互助“一对一”的帮扶工作。让品学兼优、乐于助人、有责任心的`学生对成绩差的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对接,上课时友善提醒和督促其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下课后一起完成作业,调动他们的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学习上的压力,增强学习信心,班主任负责监督,不定时抽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多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付出和进步,多一点了解,多一份关爱,让留守儿童融入到班集体的大家庭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像家人一样真诚有爱的对待他们,当他们开心或悲伤时,老师和同学是他们信赖的倾诉对象,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是多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每周举行主题班会可以教一些生活小常识,提高留守学生日常生活的质量,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图书阅览可以丰富知识,接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提高留守学生的文化修养;举行法律讲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举行书画比赛,增强留守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及视觉欣赏;讲故事比赛可以锻炼留守学生的语感、胆量和对知识的充满趣味性等。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不再迷茫,不再孤独,有方向、有目标,懂得学习的快乐,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四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要尽心尽力,学校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关爱留守儿童,而且应在校内和校外的集体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在校内要开设心灵驿站,让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可以在学校里让情绪得到释放。在校外多联系福利院、孤儿院等公益机构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健康成长。作为家长更应该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了解孩子的想法,多和孩子沟通,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更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多陪伴孩子,让他们的爱不再缺失,让他们的童年不再遗憾,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机构可以为留守特困儿童提供物资资助,鼓励企业单位帮助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呼吁社会各界从不同层面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学业有教、生活有帮、困难有助,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班主任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要细微处见真情,用爱和耐心去教育留守儿童,唤醒孩子心中的被爱的渴望,尊重他们的隐私,不要让他们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根据孩子的心理变化运用不同方法引导他们走向正道,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班主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学识来帮助孩子。我们应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人生道路铺上生命的色彩。

参考文献:

[2]张宇辉.全面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协商论坛,2007(3)。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三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的生存和成长现状令人担忧。如影响留守儿童生活生存技能的养成,妨碍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的内化进程,导致留守儿童价值体系的扭曲,等等。为此,要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作,但关键的是要结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是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快速转移而产生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其成长状态直接影响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持续稳定与发展,而生活和教育资源的缺乏,特别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与其监护方式有着直接关联,同监护方式相对应,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

1.单亲教育家庭。

出于对儿童生活照顾等方面的考虑,在家里需有人外出务工时,往往会考虑父亲或者母亲一方外出务工,从而形成了隐性的单亲家庭。并且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影响,女性户主隐性单亲家庭所占比例更大。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第一,留守一方要承担所有繁重的家务和农耕劳动,致使她们身心疲惫,导致在孩子教育方面缺乏耐心,不能很好地和子女沟通与交流,这对儿童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第二,单亲监护人文化素质往往偏低,使得他们不能恰当地选择教育孩子的方式,甚至不能理解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使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出现更多的障碍。

2.隔代教育家庭。

这种情况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后,将孩子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由祖辈承担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和家庭教育责任。这种教育模式在祖辈具有养育经验丰富、社会阅历广泛的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第一,隔代监护的祖辈既要受田间地里的劳作之苦,又要照顾孩子的穿衣吃饭,体力和精力消耗过度,同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所以在孩子的学习辅导上显得力不从心。第二,由于代沟现象的存在,祖辈与孙辈之间对角色的期望与领悟存在重大差异,彼此之间互不理解,以至于在留守儿童出现性格变化或者心理问题时,祖辈们难以及时察觉。第三,溺爱心理使得老年人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要,放任甚至袒护孩子的错误。这种管教方式,造成很多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交往中缺乏沟通能力,在举止上缺乏文明和礼貌。

3.上代教育家庭。

这种模式是指由外出父母信任的近亲、邻居或朋友来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承担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和家庭教育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孩子得到的生活照顾同隐性单亲家庭差别不大,但其得到的家庭教育却更加糟糕。表现在:第一,亲戚朋友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分寸难以把握,过分严厉容易伤害孩子自尊心,造成抵触情绪;过于宽松又容易放任自流,达不到教育效果。第二,从留守儿童个体来讲,内心情感容易处于压抑状态,不利于孩子正常人格的形成。

4.寄宿教育。

这是农村地区针对留守儿童现实,通过建立寄宿制学校以弥补和缓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问题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孩子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和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但却不利于孩子个性的成长,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家庭亲情的缺乏。

家庭教育对儿童顺利实现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农村留守儿童却处于“家庭教育真空”的状态,这对其社会化进程会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

1.影响留守儿童生活生存技能的养成。

第一,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将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愿(也不敢)让其从事必要的生产劳动,甚至是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劳动。这就直接妨碍了留守儿童劳动习惯的养成,导致了他们生活技能的缺乏。第二,父母双方长期缺位,监护人往往精力和能力又有限,很难帮助留守儿童制定科学合理的家庭学习计划,使得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减弱。第三,农村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后,往往产生孤独、失落、胆小和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这将极大地影响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同时,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与老师和邻居的接触减少,使其在社会交往中缺乏正确的指导,不利于交往能力的培养。

2.妨碍留守儿童社会规范的内化进程。

作为社会初级群体,家庭实际上是儿童接受启蒙教育的学校。一个社会人所需掌握的大部分社会规范都要通过家庭的传授和影响才能知晓。父母的长期缺位,导致了留守儿童不能顺利地实现规范的社会化,在生活中常常表现出失范现象。如:第一,由于外出父母想管没法管,临时监护人又不敢管,使得留守儿童在几乎毫无限制的状态下生活,这就助长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使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思想上自以为是和自私自利,行为上蛮横霸道及我行我素,传统美德严重缺失。第二,监管的不力和引导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漠视法律法规现象在留守儿童中比较多见,打架斗殴甚至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地区“二元一未”(无学上、无工打、未成年)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案件的比例在40%以上。

3.导致留守儿童价值体系的扭曲。

第一,随着城乡交流的增加和社会流动的加速,各种价值观念对农村居民冲击越来越大,传统乡风民俗的影响力减弱。同时,一些打工父母将新的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带回家乡,混淆了孩子的是非标准,妨碍了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第二,打工经济的繁荣使得一些父母急于通过务工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他们忙于打工挣钱,忽视对儿童的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同时出于负疚感,他们往往采取增加零花钱等物质补偿的方式去“赎罪”,这就更助长了留守儿童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养成,形成好逸恶劳及奢侈浪费等恶习。

4.造成留守儿童角色行为的偏差与冲突。

第一,外出打工的父母在比较中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难与困苦,所以他们总是希望其后代超过自己,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往往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而他们本身文化素质又往往偏低,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缺乏科学方式,这就造成了两辈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使得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较严重。第二,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直接管教,再加上自我约束能力差,使一些留守儿童理不清学习和玩耍的关系,一味贪玩;把不准好人与坏人的界限,胡乱模仿;把握不好有效的角色调适,导致部分孩子角色扮演的失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缓解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1.前提――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感,使其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亲情的关爱胜于经济上的补偿,这就要求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在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中增进情感,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矫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偏差。其次,父母外出后,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其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甚至会超过父母。所以要加强宣传,强化监护人的教育责任感,促使其转变“重养轻教”的传统观念,让他们真正担负起留守儿童的教养责任,做到在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关心其学习和心理健康。

2.途径――加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作。

儿童必须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共同影响下才能完成其社会化。所以,当家庭教育缺失时,就要通过加强与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来弥补留守儿童社会化之不足。

首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所编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几乎在所有国家,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在哲学家和道德学家那里,在大多数教育理论家和理想家那里,都可以找到这个教育理想”。从这种理念出发,就要求学校必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比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提供更多适合儿童的图书杂志,增加儿童娱乐设施,增设针对儿童的心理课程,保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顺畅沟通,等等,尽一切可能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其次,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农村社区是熟人社会,作为熟人社会,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故可考虑建立农村社区教育体系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一方面,可让留守儿童在共同活动中增进了解,相互支持;另一方面,可选取有责任心的长辈代替留守儿童的父母,增强留守儿童对社区的归属感。同时,还可以开展校内“手拉手”活动,打破留守儿童只和留守儿童交往的壁垒,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使孩子们增强相互理解,培养孩子们的团结互助意识,使留守儿童尽快融入到集体中去。

3.根本――结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从长远来看,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应着眼于从根本上结束他们的留守生活。首先,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强小城镇对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能走上富裕之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也是减少留守家庭,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关键所在。其次,留守儿童群体的大规模存在,同我国传统的二元体制密切相关,现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壁垒,扩大了城乡差别,限制了城乡资源的良性互动,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他们不得不选择同孩子分离并将孩子交由父母或其他亲戚照管。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户籍制度和就业、教育及社会保障等体制人手,加大破除城乡壁垒的步伐,从根本上结束留守儿童的留守生活。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四

附件一:

教学教研经验文章参评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

提交的参评论文《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并愿承担相应文责。

承诺人签名:

2011年11月22日。

江安县2011年小学德育参评论文。

标题《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作者单位江安县西城小学校。

作者姓名。

【内容提要】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我们关爱留守儿童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心,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江安镇西城小学。

众所周知,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老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近年来,农村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很多南下务工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寄养在亲友处,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来自中国儿童信息中心的报道:全国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47.7%。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网上统计我们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老体弱,他们文化水平低下,对孩子放任自流,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我们班主任就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任教以来的所见、所为、所感,提出一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我们广大教师同仁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

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在感到孤独无助。我班有一位学生名叫冯澄,他父母离婚以后就一直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很困难,为此我组织班上的同学把零花钱节约下来捐给他,并为他买书包、钢笔等必须的学习用品,以勉励其刻苦学习。虽然我们不能给留守儿童很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真诚去感动每个留守儿童那颗幼小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热爱生活。这位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对生活有了自信心,也更加的发奋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我班共71人,留守儿童就有30人。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我们作为教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我班有一位学生叫刘爽林,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76岁的奶奶照顾他,他每天上学都迟到,而且还不交作业。一开始我找他谈话他总是唯唯是诺,转身却我行我素。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况不好而承受压力过大,导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后,我主动找他进行交流,谈心,鼓励他;让班干部陪他上下学;组织学生给他过生日„„慢慢的他变了,不再迟到,开始交作业,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俗话说得好:“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办有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我班上的留守生大多学习成绩都很差,对此,我经常利用课余给他们单独辅导,并在班上建立了学习兴趣小组,让学习小组的同学配合老师帮助他们学习,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乐于学习,经过我的努力,这些留守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张吉祥,他刚开学的时候只能考六十多分,经过我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这位学生半期成绩就提高到七十多分。这样大的进步充分证明了关爱留守儿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

五、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

打架,甚至动用刀子等器具,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地方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注重留守儿童的个体教育,我班学生胡涛,学习成绩好,头脑聪明、背书快。但是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很少与孩子沟通,他住在伯父家,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说学习,什么都给他,几百元的学习机,他当游戏机玩,很少顾及他学习以外的东西,造成他成了一个个性孩子,上课坐不稳,课堂随意说话,不讲卫生,乱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布置的作业爱做就做,不爱做就不做。因为懒,成绩下降了很多,与同学关系也很差,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坐,与他合伙值日。

对此现象,我作为班主任从教他学会与同学相处,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他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他,并教会他向好的学,正确引导他,耐心辅导他,培养他慢慢养成好习惯,作业天天检查,个人卫生天天促督,安排一些性格好的同学主动跟他交往,放假时,与他伯父联系、沟通交流,由他伯父好好照顾他、鼓励他、关怀他。现在他几乎变了很多,值日主动打扫卫生,个人卫生也很讲究,东西放得有条有理、学习态度也很端正、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

上面的事例表明,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是有成效的。

总之,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五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镇化建设进程迅猛,由于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和出行增加这就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实现他们的淘金梦,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14岁以下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面对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现状特点,如何帮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树立人生目标?这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这几年参加工作的经验,我个人觉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用爱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的这个特殊群体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而老师和学生对这些优秀学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让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而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承受不住。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应适当的批评教育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完美。同时,爱可以使有缺点的学生充满信心、鼓足勇气、不断改进、提高,积极向上;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二、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尊重,那么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怎么才能得到保证呢?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们在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和成长的。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尊重公平的对待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成长。他们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无比的欣喜。反之,他们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大大折扣,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

三、热情工作,真诚沟通,用知识教学生,用人品育栋梁,用个人魅力吸引学生。

古人说得好“师者,为人之表也。”教师既是学生的传授者,又是学生的领导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应当品德端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于律己,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教育学生。如果教师夸夸其谈、轻浮、急燥,不仅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不能教育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能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的品德、容貌、举动,无时不在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德育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四、严格中要带有温柔。

我们知道学生不是超人,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爱以严表;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本质是爱,情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能感化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怀有真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的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我们不要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等原因而一味的严管他们,而是在严格中带有温柔。

总之,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不但懂得爱自己的学生,还要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功。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还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除了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还要注重教育教学工作的细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六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温家宝总理写给一群农民工的孩子。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监管的特殊成长环境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造成了不利影响。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得找到产生问题的源头,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比如说部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较少导致的学习问题。父母离家进城后,留守儿童在学习和接受教育上处于无人看管的境地。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在学校还可以向老师请教,在家只能靠自己思索,思索不出只好放弃,长此以往产生了厌学情绪,并且自信心严重受损。使他们面对成绩不能上升的情况后逐渐变的消沉,总感觉自己太笨,没有自信心,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心理发展任务,如果未完成,它会阻碍个体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可见,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异常将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根据以上情况并结合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关爱途径:

一、“父母”是思想的引路人、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保护者。

首先、“亲生父母”的角色不可代替。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很多方面,他人是无法取代父母的。父母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校发放《致留守儿童家长一封信》呼吁父母,在外出务工时不要忘记你们的孩子,要想方设法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进行交流,多与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每个月至少通一次电话,有条件的父母尽可能轮流多回家,或者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身边团聚,让孩子有机会与你们分享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定期与学校班主任、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和身体健康状况,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监护人就是“第二父母”。具备一定的心理文化素质和有责任心的监护人可掌握监护的主导权,为留守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满足留守儿童求知的欲望,促进留守儿童的正常发展。为此,我校通过“千名教师万家访”和发放《致留守儿童监护人一封信》活动,要求监护人提高自身心理文化素质,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督促孩子加强身体锻炼,注意个人、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好孩子易传染病的预防,确保孩子身体健康。督促孩子合理安排生活,要严格监控孩子的作息时间,督促学生按规定时间到校,不要过早到校,预防无监管情况下的安全隐患。确保孩子生活、学习能得到很好的照应。

再次、学校老师是“代理父母”。留守儿童的亲生父母及其委托的监护人,大多很看重他们孩子的成长,但是他们缺乏教育的方式、方法,更谈不上如何帮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我校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帮扶留守儿童补习没有掌握的学习内容;学习之余,和帮扶留守儿童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节假日里,老师们经常将帮扶留守儿童接到家中,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爱。

最后、社会爱心人士是“爱心父母”。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问题,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社会爱心人士县教育局忽主席用爱心传递给我校留守儿童陆苏,新星书店负责人向我校留守儿童捐赠图书,县人民医院李医生为留守儿童讲解春季疾病预防知识等,为此,我校还组织学生走向街头发放《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即“关爱留守儿童创建和谐定远倡议书”倡议社会爱心人士争当“关爱留守儿童义务宣传员”。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宣传科学的家教观念、知识和方法。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受到亲情和温暖。争当“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一次亲情电话,一封亲情书信,可以安慰一个幼小的心灵,一顿便饭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一个温馨的提醒能让孩子享受到生活的幸福,一次无偿的捐赠能让孩子体会到人间的真情等等。从而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走到关爱的队伍中来。

二、“留守”是自我成长、感恩成长、快乐成长的一种力量。

首先、留守儿童把“留守”视为自我成长的一种机会。“留守”确实给孩子带来了生活上、教育上、精神上的诸多不便。然而,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留守儿童在生活上非常坚强,他们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而且在行为上也非常自立,学习上也很自觉。这就是因为他们珍惜父母出外打工带来的自我成长的机会,在理解父母打工选择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的独立性,增强生活、学习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促进了自身社会行为的健康发展。为此,我校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留守儿童的综合能力。我校留守儿童郑雨晴担任校少先队大队长、校园电视台记者等职务,她的事迹还被校报《师生园地》刊载;还有我校留守儿童索金雅担任校少先队大队委员、校广播站播音员、“留守儿童之家自治区”区长等职务,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留守儿童薛蕊的绘画作品获得市级奖等等,无不展现出我校留守儿童坚强的风采。

其次、学校把“留守”当成感恩成长的一种教育。

“留守”本身并非贬义,实际上,换一个角度来看,“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所演绎的各种感人的故事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拼搏奋斗精神等等都是现实的教育财富。为此,我校组织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关爱留守儿童国旗下讲话、在重大节日留守儿童向父母写信、以感恩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征文活动,在教师节、妇女节留守儿童向老师献花、写祝福感恩活动,在“留守儿童之家”,还特别开通亲情视频和亲情电话,让孩子们在想念父母的时候,能够听听父母的声音,和父母见见面,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伟大。从而深化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感悟,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同时,我校对留守儿童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每学期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届“小百花”艺术节、学雷锋活动、植树护绿活动、书画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综合运动会、免费体检、消防演习等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让“感恩”生长在每个留守儿童的心中,成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动力。再次、“留守儿童之家”吧“留守”塑成快乐成长的一种特色。“留守儿童之家”设备齐全,布置精美,是孩子们活动的快乐场所,温馨的家园。“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健全,关爱有方,是孩子们成长的引路人,成才的指明灯。

“留守儿童之家”实行“自治”管理、常态开放。留守儿童既是“留守儿童之家”的成员,更是“留守儿童之家”的主人,因此,我们采取留守儿童自治管理,“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定期对留守儿童常态开放。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当家作主,聘请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的留守儿童担任“自治区”的管理员,设置正副区长,图书借阅管理员、视频电话管理员、体育器材管理员、报刊杂志管理员、电影放映管理员,负责“留守儿童之家”的设施、卫生的管理、活动的纪律、图书的借阅与登记等。孩子们可以在活动室里尽情地读书、看报、借书、下棋、打球、跳绳、踢毽子、聊qq、打电话、看电视等等。在温馨的家园里,孩子们互帮互爱,团结协作,亲如一家人。

“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了留守儿童能锻炼能力、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花园湖历史博物馆、参观工业园区、参观119消防大队、赴藕塘烈士陵园祭扫、赴王小庙烈士陵园祭扫、参加学雷锋见行动清理卫生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的爱,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留守儿童之家”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等记录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校园电视台经常播放留守儿童之家常态开放的活动以及留守儿童参与校内外活动的成长故事。广播站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关爱留守儿童教育,表扬留守儿童好人好事,还为留守儿童点歌,送祝福。校报及时报道教师、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如单正霞老师的《用爱心筑起幸福的城堡》、杨文菊老师的《同在蓝天下,共享一个家》以及留守儿童专版刊载留守儿童自己写的成长故事。我校的充分宣传,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留守儿童,从而更好的关爱留守儿童。

当然,在关爱留守儿童教育中,各校的实际情况虽然不同,但不管哪种教育方法,只有适合于留守儿童才是最好的。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这个词就会消失掉,所有的孩子都能幸福的生活在他们的父母身边,都能成为心身健康的祖国栋梁之才。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七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外出人员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而一大批未成年人被留在农村,成为了农村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他们”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当别的孩子享受花样年华,在父母怀里撒娇时,他们被留在家乡,由年迈的爷爷奶奶陪伴成长。这群孩子,离开了父母亲情的怀抱,独自感受着与年纪不相符的孤独。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长期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他们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

金堂县竹篙镇中国的一个偏远小镇,该镇总人口5.5万,农村人口近4万,是一个农业人口大镇。该镇有劳动力2.9万人,而常年在外打工的有1.2万人,约占劳动力的一半,又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在庞大的劳务输出之下,竹篙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打工第一大镇”。竹篙镇青松中心小学,共计900名学生,下属永胜村小学和下属廻龙村小学。

廻龙小学位于竹篙镇天宝寨村,目前在职教师5人教龄均在30年以上,廻龙小学教学楼是1988年政府拨款建成,20年一直没有窗户玻璃,无数个春夏秋冬,学生们就这样顶着寒风趴在陈旧的桌椅上读书,经5.12地震之后,廻龙小学教学楼已成危房,学生不得不转移到7公里外的青松中心校读书。期间路途遥远,山路坑洼不平,一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田间小路狭窄易滑,留守儿童本来就艰难的求学路变得更加艰辛。

谁为留守儿童撑起成长的蓝天?谁来给予他们亲情的滋养?浏览对天宝寨村的调查资料我认识到:留守儿童常年生活在闭塞山村,对外界信息极其缺乏。天宝寨村2800名村民基本是老年人,这些隔代抚养的老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这些都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判逆、自卑、孤僻、任性等性格。另外隔代抚养的老人对孩子教育能力也存在局限性,也不会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而孩子对于生活、科学和社会等一些知识的需要,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因此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

永胜小学位于竹篙镇半边街村,2004年由成都教育局和金堂县教育局拨款修整校舍,硬件设施得到极大地改善。目前在职教师5名,其中四名教师,年龄均在50岁以上,英语,音乐,美术老师极其匮乏,思想道德教育落后。

谁来给予留守儿童信念的支撑。他们的生存和家庭状况如何呢?

据调查永胜小学老教师较多,教龄均在30年以上,对留守儿童关爱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欠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学生厌学、辍学,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任务及其繁重,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在教学资源上也缺乏新的教育源泉,特别对英语,及音乐,美术等教师极其缺乏。

留守儿童的家庭一般来说经济比较贫困,而一些留守儿童家长赚了点钱,基本上都忙于盖房翻新,很少顾及到留守儿童生活的健康。而面对其他同学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形形色色物欲上的诱惑,心智尚未健全的留守儿童,一方面因为年幼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的不良诱惑;另一方面更主要因为他们的父母没能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护教育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我们的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例如,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使得一些不法商人违法容留未成年人,让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有力监护的情况下,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行为习惯差。由于缺少必要的聚焦,“留守儿童”是一个易被忽视的群体。“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在失去父母保护的情况下往往是最容易成为伤害和攻击的对象。受当前社会各种因素影响,其父母思想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部分父母认为供应一个大学生会花费高额学费,打工不仅不花钱,而且还赚钱。

当下议论较频繁的农村地区屡发“校车之殇”,仅仅是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据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儿童为4000多万。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存隐忧。一是安全问题常发。当前,留守儿童监护人主要是祖辈监护和单亲监护。上学路途遥远、父亲监护的缺失,监护人往往难以独立接送孩子往返学校。二是身心发展隐患。儿童早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其身体、心理、情感、语言行为和社会能力等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父母监护的缺失容易对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个性性格、道德意识、行为习惯与社会交往等带来多重负面影响。不少调查还显示,一些留守儿童存在营养不良、身体素质不佳、抵抗力弱等健康问题。三是学业问题突出。由于缺乏监管或者监管教育方法不当,不少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自制意识薄弱、辍学率高等问题,加上实际监护人缺乏辅导孩子学业的能力,不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对他们的学业进步带来诸多不利。留守儿童的衣食饱暖、受教育程度以及幸福忧伤影响着整个中国的脉搏,关系着整个华夏民族的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具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儿童问题能在国家政策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得到圆满的解决,使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享有一个欢乐、读书的童年。

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尴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监护的缺失,导致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三者之间关系的失调,难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政策措施鼓励并引导农民工带子女随迁进城生活和教育,是一个现实可行的策略。城市公共政策方面也可实施配套的支持性政策,如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市廉租房支持的对象。当前农民工不愿子女随迁进城生活的重要原因,在于城市生活成本高、自身居住条件差,难以给予孩子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政府可通过增加投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建设一批专门面向农民工的廉租专用房,为已经稳定就业的农民工提供居住保障。

同时,还有必要落实教育“同城待遇”制度。城市应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加强对接受农民工子女公办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就业稳定、有相对固定住所的农民工,则允许其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并确保在学杂费、学习评价、奖惩制度等方面享受与本地户籍学生的同等待遇。此外,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也须做出进一步努力。如逐步推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政策的改革,改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工作与社会保障际遇;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到中小城市发展,压缩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亲子沟通的空间距离等。

此外,对于选择继续留守农村生活的儿童,亦可进行多方面照顾与关爱。首先,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监护体系。各地可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监测机构和制定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全面、动态地把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利用大众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报道和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权利的关心和呵护。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等结对帮扶活动,引导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依恋。

其次,谋求建立健全中小学留守儿童寄宿优先制度,为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对安全、和谐的课后生活、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在学校配备必要的生活老师,增设针对留守儿童实际的心理教育和生活指导课程,使其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上的关怀和帮助。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爱心捐献等手段,补贴学校解决好学生食宿、校车等问题,为留守儿童创造舒适、快乐、健康的学校环境。第三,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尽可能留下夫妻一方在家照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并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沟通感情,经常与老师和实际监护人进行交流。支持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利用农闲和传统节日举办家长学校,以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支持社会组织利用寒暑假、法定假日搭建留守儿童进城探望父母的平台,在促进亲情沟通的同时,也教育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感恩意识。

关爱留守儿童,你我齐行动。或许你我中的一个也是“留守儿童”,回想一下自己曾经的往事,定能体会其中的困苦,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后代请伸出你的“援手”帮帮那还在受苦的孩子们。

通过做本次假期社会实践报告,我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重重的社会责任感,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把爱撒向需要帮助的地方。

我在此呼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和在做的同学一起送去知识,送去快乐,送去希望,同时带回坚强与微笑!

关爱留。

报告人:姬国强班级:机设一班学号:1116104016。

守儿童报告。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八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有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趋势,就今年百兴中学的留守学生也有355人。留守学生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生活、社会关爱等问题,如何解决好留守儿童面临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不仅是我们要做的工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快乐成长。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义务教育中的留守儿童又是一个非凡群体。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面对留守儿童的涌现,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数的日益增加,对农村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教师,关爱班上留守儿童是重要工作,在五年的从教生涯、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应该更多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心理、道德行为等问题,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秀的同学与他结队﹑交友﹑谈心﹑帮扶,就这样,他真正的融入到九年级(7)班这个大家庭。

去年的九月十六日,正值是星期天,当我和班上几个同学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留守孩子”李怡家门口时,他愣住了,还是我们手中的生日蛋糕让他才反映过来——-今天是自己的生日。父母的不幸去世,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当生日蛋糕上的蜡烛点燃,大家拍手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李怡激动的泪花夺眶而出,他说:“老师,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生日。”不等话说完,他已泣不成声,此时班长沈娜说:“李怡别哭了,今天是你的生日,应该高兴呀,我们班六十九个孩子是一家,大家都是好兄弟姐妹,你不会孤独的”。

播撒真爱,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己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很多留守儿童能自立自强,不仅能照顾自己的生活,而且学习很不错,我把他们树立为典型,让其他留守儿童向他们学习。同时我也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生活,一起学习,让他们感觉班级向家一样温暖,我就像他们亲人一般。

播撒真爱,关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他们的影响,因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益。从不同的角度帮助留守儿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绪问题,维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自尊心,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敢于挑战,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只要在教育教学对留守儿童播撒真爱,他们同样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题而得不到父母的及时帮助和教育;而作为代养人的祖辈很少对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详细的指导,同时又因溺爱而不忍心严厉管教,长久以来,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养成恶习,并以习惯的形式延续下去,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越来越严重。

作为班主任,在这个最关键的环节,要及时给予控制。首先,加强同伴关系在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以间接的方式扩展家庭生活以外的情感支持,让留守儿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难以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

播撒真爱,关注留守儿童安全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儿童防护能力弱,同时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作为班主任,我教育他们不要与社会流氓有往来,要学会自立、自强,要有自信。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上的留守儿童没有一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总之,有太阳,世界才会有温暖;有春风,大地才会有生机。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团结起来,每一个人都献出一份自己的爱心,关心和爱护留守伙伴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我们手牵手,交朋友,一帮一,献爱心,结对子,共成长,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让我们与爱同行,用博大的胸襟,美好的情感,伸出爱的双手,构建和谐校园,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架起爱的桥梁,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忧伤;播撒真爱,去迎接新的希望,拥抱明天的太阳。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小城镇或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儿童”,还有的媒体称他们是有父母的“孤儿”。为此,北安市法院少年法庭对某小学“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被调查在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在被调查“留守儿童”中:

1、关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离婚后的居住情况是,不能跟父母一起居住的近七成。其中,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占39%;与其他亲戚一起居住的占2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单独居住的占2%。2、关于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离婚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感觉孤独感或不愉快的时候增多了的“留守儿童”近五成。

3、关于在父母离婚或外出打工后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居住的选择,近八成希望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

4、关于在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居住地的选择,有六成不愿意离开原居住地,但仍然有近两成希望与父母一起生活而愿意离开原居住地。

5、关于在父母离婚后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有八成以上的与未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父母的联系主要靠电话,但仍然有少数无法与父母取得联系。

6、关于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联系的频率,有六成以上的与未在一起生活的父母一周联系一次,但有近一成的三个月以上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

7、关于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不想让父母外出打工的近四成。其中近五成的虽然不想让父母走,但表示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只有少数不能理解父母。

8、关于对生活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遇到心烦事或困难时,有四成以上的能够寻找倾诉对象,但仍有两成以上采取闷在心里,自己解决的方式。

9、关于现在对父母的愿望,有八成以上的现在最希望父母做的事情是回家,少数的希望父母多挣钱。

10、关于被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占八成以上。

11、关于在学习中最烦恼的事情,烦恼学习成绩不好的占四成以上。

12、关于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的了解情况,有近七成的了解不多。

13、关于课外书籍的来源,课外书籍来源于家长购买或向同学借或亲友送的占七成以上,从学校借阅的仅占4%。14、关于被他人伤害或欺负时“留守儿童”所采取的行动,有近四成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

15、关于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是,被教育要好好学习的占八成以上。

16、关于对学习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上完大学。

17、关于对未来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继续读书。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确实面临一些问题,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

1.安全隐患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安排方面一般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但是,他们精力有限,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我们去年审理一起非法拘禁案件,其中的被害人就是一名不满十四的女孩子,她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她与年迈的奶奶生活,学习不好过早就不念书了,被原来的邻居骗了要去外地从事不正当职业,后来被小女孩的亲戚发现,报案了,她才被解救。

2.学习成绩滑坡,导致厌学辍学。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某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4.3%。如马某由于从小父母离异,他判给了父亲,父亲常年外出打工,他则由姑姑叔叔轮流照顾,因为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后来小学没有毕业就不念书了。

3.道德意志薄弱。学习成绩仅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留守儿童”有违纪现象(指打架、旷课、小偷小摸行为)。这个问题很让人担忧,绝大多数父母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子。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对子女心生愧疚,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容易误入歧途。如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出入于网吧、游戏厅,养成了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专横跋扈的恶习,有的还因为花钱无节制而欠债。

4、心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儿童”个别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给孩子是稳定和温暖,父爱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留守儿童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使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因此,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如有一女孩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父母外出后,心中的话没有人听,苦恼、烦闷没有人理解。性格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孤僻、脆弱,把自己隔绝在同学之外,不愿与人交流,整日沉默寡言,一点小事,一点小挫折都经受不起。有时因为挨几句批评,就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一天不出来,直到奶奶哭着求她才打开房门。

5、表达能力发展滞后,要重视亲情交流的重要性。“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把对父母的思念变为动力,自觉上进,自觉寻求发展;更多的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滑坡,厌学情绪滋生,各方面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孩子。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锻炼发展,可留守儿童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他们有话无处、无人可说。时间一长,言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开始退化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亲子交流几乎是空白,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更不要说耐着性子听孩子讲他们的见闻、苦恼。一些隔代的老人虽然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由于代沟等原因又不喜欢和老年人说心里话,这也造成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例如对其他留守儿童而言,吴某的学习成绩算是优秀的,唯一让老师感到遗憾的是他不爱说话。吴某的爸爸妈妈在他上大班时外出打工,老师反映接班时已经三年级了。在我们相处的三年多里,他没有发言一次,课后师生没有成功交流过一次,同伴也反映他的话很少。他的奶奶带他咨询过心理专家,得出的结论是:表达能力发展滞后。

三、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知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己的权利。“留守儿童”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预防和避免不法侵害。上街要结伴而行,相互照料。接听不认识人的电话,说父母的什么事情,要和父母核对;放学时有不熟悉的人或不经常联系的亲戚来接时,不要和他走,比如在2003年我市发生的一起绑架案件,被害人就是在放学时被他的表弟接走的;在偏僻的地方遇到坏人,我们先要记住他们的体貌特征,而不要以身体或生命的代价去和他们正面冲突之后报告老师或公安;还比如,去超市让超市的营业员或保安搜身,脱衣服检查,面对着这样不法侵害,这并不意味学生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并把它化为智慧,寻找出更加有效的方法,从而很好地保护自己。

2.“留守儿童”要体谅父母,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了改善子女的生活,让子女以后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在外面不容易,省吃俭用,攒钱给子女,子女更要体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亲朋好友,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又要承担烦琐的家务活,加上文化水平不高、观念和方法落后,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对子女的思想、道德、学习、卫生、日常行为习惯给予关注、教育、引导。这就要求“留守儿童”自己要乐观向上,学会生活,自觉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干些家务活。

3.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要适当。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往往是通过电话或书信的形式,而电话的快捷成了亲子间沟通与联系之首选。大多数父母一般半个月才给孩子一个电话;少数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来个电话问问成绩了事。春节期间返家,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因而带给孩子大多是物质的东西(吃的、穿的、玩的以及慷慨的压岁钱)较少精神食粮(书籍、学习用品及心理上的亲子沟通等);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父母在此期间也不便对孩子进行过多过严的管束,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督促其学习。如果父母双方都不得不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4.学校课程设置,应适应“留守儿童”身心发展。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如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

5、“留守儿童”要经常作心理调整,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上遇问题不要闷在心里,钻牛角尖,可以和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等进行交流、沟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做好事,帮助别人,从中获得快乐。还可以尝试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6、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学校、社区以及妇联等部门,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使他们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切实落实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职能。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十

白驹过隙,一转眼又到了暑假,每年暑假我都会去做社会实践,当然这次也不例外。对至于这次的实践内容我早就已经想好。我决定跟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回到家乡自愿为幼稚园的小朋友带去暑期的教学。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陪伴,因为这群孩子都是一群留守儿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暑假爷爷奶奶会忙着收割稻谷,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但不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在我们这群人之中也有很多是曾经的留守小孩,就我自己而言就做了12年的留守,因此我们有了这个计划,我们想给这些小朋友足够的关怀,虽然我们可能不及他们的家人,但我们会尽自己全力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7月8号,我们开始分头行动。一部分人去找暑假可能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一部分人去找愿意帮助我们进行这个实践的幼儿园。在半个月的忙碌之后,我们终于完成了准备工作。找到了40位留守儿童,和一家同意帮助我们的私立幼儿园:幸福幼儿园。40位,可能有些人会感叹怎么这么多,但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已经算少的了。面对家乡的留守现象,虽然我们不能给这个大世界带来重大的改观,但是我们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孩子们的小世界带来一丝变化,让他们知道自己也在被很多人关心关注。

7月25号,我们开始了这次实践的第一次课程。孩子们被分为了两个班,每个班有两个老师。我们让孩子们做自我介绍,可是他们都很害羞一样,刚开始都没人行动。一阵过去了,在我们的鼓励下,有些个胆大的小朋友开始踊跃起来,之后的气氛也就慢慢活跃开了。作为志愿者,我们都知道这些小朋友现在需要的不是多么丰富的知识,不是自己的老师在讲台上的高谈阔论,他们需要的是老师能够拉着他们的手,陪他们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对他们微笑。所以第一节课,我们教了他们唱歌跳舞,因为歌声是最能表达情感的,而舞蹈是最能放松身体的。他们都很尽兴很开心,稚嫩的童歌在教室里回荡,相比起ktv里的流行歌曲,这天真无邪的声音似有似无得敲击着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看着他们的笑脸,我们的内心除了满足更多的是开心。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们陪着孩子们玩了很多游戏,例如老鹰捉小鸡,青蛙跳,丢手绢等等,他们都很开心,每个人都奋力地抓着彼此的手或衣裳,好像永远都不想放开一样。看着他们的样子,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小时候,跟着隔壁的哥哥姐姐们玩,笑着,开心着,也如此般紧紧地跟在他们身后,就像他们现在一样。我们还放了很多动画片给他们看,其中的喜洋洋与灰太狼——我想是现在的他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吧。这时的他们跟那时的我们也有些不同的地方,比如他们更爱动,更喜欢看而不是听。但有一点是作为留守们所共有的,那就是他们显得更早熟,更懂事,更谦让。众所周知,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相比于大城市里那些被父母视为珍宝的小孩,他们则显得更让人心疼和怜爱。我们还拿出了部分自己平时积攒的钱,给小朋友买了故事书,希望家里的大人们能在闲下来的时候给他们讲讲故事,让他们了解故事书里的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一个叫“佳佳”的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家住在一个小村里,跟着奶奶,爷爷病逝了,妈妈嫌家里太穷出走后再没回来过,爸爸在外地打工,也很久没回家了,而她自己又从小弱听,种种让人难以想象的悲剧附加在她的身上,也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变得不爱说话,胆怯,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我难以置信一个4岁的小孩会有这样的表现,当看到这个只在大荧幕上上演故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我眼眶湿润了,它让我觉得“留守”不再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它包含了很多故事,而大多数故事都是让人心酸不以。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一个月已接近尾声,我们都有些舍不得这些小家伙。8月28号——教学的最后一天,我们计划请来小朋友的家长,让大家一起欢度这个意义的时刻。但是因为这天恰好赶在农收最忙期间,来的家长不多,而这多变的天气,也是不允许他们浪费掉任何一个大晴天的。这天算是我们的送别会,我们大家也还是唱歌跳舞,但这次孩子们是主角,我们给他们排练了舞蹈,教他们唱歌,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翩翩的像一只只花蝴蝶,美丽极了。表演结束后,我们让孩子们一一地给到场的每一位家长一个拥抱,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不管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的,我相信这个拥抱会使他们的开心增值。离别的时刻总是让人悲伤的,孩子们舍不得我们,家长也握着我们的手反复地说着感谢。我听见有人在啜泣,但我知道那是幸福的眼泪,孩子们与家长的表现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我们心里无比的满足。为期一个月的教学结束了,这让我们有了很深的感触。我们是90后,也有着不少的独生子,家庭稍稍好些的人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一直都被照顾着,而不懂得照顾他人,但这次实践不但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去照顾别人,更让我们明白了家人照顾我们长大的不容易,而来自身心的双重重担,让他们精疲力竭。对于这些小朋友,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看着其他幸福家庭里的孩子,只能投去艳羡的目光,而自己又无能为力。家里的爷爷奶奶有着忙不完的活,很少有时间照顾好他们,他们的心灵就只会越来越孤独与无助,但他们从来不说,因为他们真的很懂事,不想家人担心,然而他们的默默无闻又能换来多少社会人士的关注。只能说那些被关注到了的人是幸运的,而不被关注的,或许还在继续着悲剧的上演。这些就是我们的收获,它丰富了我们内心的情感,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关注这些留守儿童,让脆弱孤单的他们感受到我们手心的温暖,感受到整个社会的爱。

实践人:xxx。

2012年8月28日。

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

制药工程1002班201031205071唐雪梅。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十一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发生发展的,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打工,儿童留守农村得不到特有的关爱,生活、情感、心理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关爱机制一旦缺失,对他们的成长会带来不可逆的影响。所以,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关爱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建立和完善关爱机制是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缺失;策略。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现状。

1.家庭学习和生活处于无序之中。

父母不在跟前,学生的家长以长辈或亲属承担,一般说来这样的家庭条件较差,一旦农活较忙时,学生就要承担起相应的劳动,有时还是比较繁重的。甚至有的家庭,长辈身体不好,还要替父母尽孝道。这些监护人本来文化程度很低,有的甚至不识字,无法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放学后基本就是放任自流,这是一种倾向。还有一种倾向,长辈望子成龙,对孩子严加管教,信奉“棍棒之下无逆子”的信条,打骂孩子成了家常便饭。

2.心理和情感方面极易出现问题。

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他们处于萌发和成长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正在形成,急需父母的疼爱和社会的关爱,这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更是精神上的渴求。如果此时缺乏关爱,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发展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深远的,几乎延续他的一生。

3.道德和行为缺乏约束。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的问题原因。

1.社会关爱机制不完善。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给城市增加了活力,成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但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格局短时期还无法打破,务工农民还不能带着子女在城市居住,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自此发生。无论哪个父母也不愿意自己子女和自己分离,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无法享受城里人的待遇,子女的生活和求学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现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2.家庭关爱机制空白。

农村留守儿童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的关爱机制便土崩瓦解,重建的关爱已经支离破碎,无法承担起应有的关爱责任。当然,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千方百计地在弥补着这种缺失,但是父子、母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无法代替的。祖辈人或是亲戚仅仅能够从物质上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在关爱上无法和当代父母相比,也就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

3.学校关爱机制薄弱。

农村学校主要的特点就是条件简陋、师资薄弱、教学水平不高,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后很难再有精力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教师一般很难见到学生的父母,和监护人的沟通也难以为继,普遍教育已经倍感吃力,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很难做到。尤其对于那些坏的习惯已经养成,问题较为严重孩子更加难以管理,自觉不自觉地只好放任自流了。

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的改善策略。

1.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形成有效的关爱机制。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以及问题的解决是政府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必须以制度的形式给予规范,包括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指导实践,这是问题解决的顶层设计。第一,要调整城乡间的流动政策,在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两端出台相应政策,把留守儿童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要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当做一个重要的课题展开研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发展制定和出台保障留守儿童各项权益的政策和法规,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第二,加强调研工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困难,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加速中小城镇的城市化发展,大力引进先进企业驻进乡镇,使农村劳动力就近打工,家乡挣钱,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第三,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要向农村中小学倾斜,不断改善他们的办学条件,使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尽快走进农村校园。通过选聘、交流、志愿者等形式引进优质教师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提供师资的支持。

2.农村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关爱机制,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第一,关爱留守儿童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要根据领导小组的计划安排,教师要积极开展调研、家访、交流、谈心等活动。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困难和疾苦,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诉求,充分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必要的人文关怀。第二,在德育教育上要加强认识,充分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变化,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避免极端事件发生。在他们感到孤独无助时要及时伸出关爱之手,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三,教师要担当起孩子的“第二家长”,给予他们更多的父爱和母爱,成为他们富有爱心师长和知心朋友,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寄托,充分弥补亲情的缺乏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压抑,让爱温暖孩子们,使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关爱机制。

第一,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还在家里,单纯依靠学校的关爱显然不够,家庭温暖的缺失,还要依靠家庭来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爱机制就要以村级为单位,建立起相应的教育监护机构,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实到每家每户。第二,各村级党组织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站,有专人负责留守儿童的咨询、资助、帮教、解困等具体事务,让孩子有一个充满温暖的家,遇到困难就可以在这里找到亲人,得到关爱。第三,村委会也有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少年之家”、“快乐驿站”、“文体活动站”等场所,把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统筹起来。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还可以利用这里比较良好的学习条件,学习、做作业、复习,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4、综合社会力量补齐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的短板。

第一,要动员农村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志愿者,采取一对一的关爱活动,鼓励高校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兼职,并成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使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他们可以采取微信、短信等形式与他们们产生互动,经常开展一些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亲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第二,要在城市和乡村中架设关爱桥梁,开展城市儿童和留守儿童手拉手、献爱心等交流活动,增进农村与城市儿童的友谊,消除对农村儿童的歧视,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智,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第三,民政部门要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作为工作重点,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献爱心行动,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要伸出援手,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

参考文献:

[1]刘慧贤.城乡结合部“全托生”关爱机制构建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6).

[2]黄诚.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社会工作,(5).

[3]黄诚.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青少年研究,2013(6).

[4]左鹏,史金玲.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障碍与社会支持系统构建―――来自四川w县的调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5]肖云.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6]卢国良.努力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8).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过程与方法: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读、议关键词句,提出问题,在图文帮助和老师引导下,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懂得青蛙之所以错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成语王国的小精灵邀请我们去做客。(出示成语王国图片)。

2、(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还认得这些成语吗?叫叫它们的名字。指名读。

3、看到小朋友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成语们非常高兴。瞧,坐井观天给大家讲起了它的故事。

二、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1、看录像前,老师有个要求,边看边思考: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它们在干什么?

2、播放录像。

3、反馈。生答思考题,师板书。

青蛙图天小鸟图。

不过井口那么大多无边无际。

小朋友真聪明,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要靠小朋友自己来读懂。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21页,自己找个朋友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等会我们比赛,谁读得最好。开始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找朋友读课文。

2、指名接读课文。

3、学生评议。

四、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师指着图背第一段: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哪儿是井沿?请同学们在课文插图中的井沿上写上井沿。(生写井沿)。

2、井沿就是井边。那么桌子旁边叫什么?(桌沿)。

3、你还能说什么沿?(床沿、河沿一一)。

4、读小鸟飞来这句话,你说说干嘛说它落在井沿上?不说它停在井沿上。(因为小鸟是从天上飞下来的,所以说它落在井沿上。)。

5、我们来读读看--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五、指导写字。

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再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最后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课前谈话。

1、击出歌曲:《井底的小青蛙》。

2、小青蛙坐在井底,整天把它的井来夸,它是怎么说的?(我的井儿比天大)。

3、那么,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呀?

4、小青蛙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一、揭题,提出学习要求。

1、揭题引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只井底小青蛙的故事--《坐井观天》。

2、引出学法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动动小脑筋,读读书,自己提提问题,讨论问题,比比谁最聪明。

二、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1、自由读课文,等会来比一比,男生和女生哪边读得最好。

2、男女生代表赛读,评议。

估计:(1)、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2)、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3)、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

(4)、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6)、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

(7)、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及时解答一些疑问。

三、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无边无际什么意思?找到句子读一读。

还可以从小鸟的哪句话看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我飞了一百多里。)。

指导用赞叹的语气读小鸟说,你弄错了。

(2)大话什么意思?

小鸟认为天很大很大,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话是什么意思。

(3)青蛙和小鸟到底在争论什么?

找出他们的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指名说它们在争论什么。

指名读,把争论天有多大的句子读出来。(出示青蛙和小鸟争论的无声课件)评议。

男生、女生分角色赛读。

(4)青蛙和小鸟谁的看法对呢?(小鸟对)。

小鸟为什么会说对了呢?先读一读小鸟说的话,然后同桌讨论。

指名说。师小结:小鸟飞的地方多,见识广。

小鸟都见过什么啊?(出示多媒体课件:小鸟飞过森林、田野、雪山、草地、村庄、海洋、城市)。

小鸟飞过这么多的地方,还没见到天的边在哪儿。青蛙为什么又错了呢?

(出示多媒体课件:青蛙坐在井里及打出青蛙说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读青蛙说的这段话,联系图想一想,它的话错在哪。(井壁挡住了天,也挡住了青蛙的视线。)。

体验:把纸卷成筒形看天花板。

再找找青蛙还错在哪?(自以为自己是对的,不相信别人)。

(5)小结。坐井观天什么意思?

四、激发想象,拓展深化寓意。

1、青蛙后来会不会跳出井口来看天呢?

2、谁愿意来表演跳出井口的小青蛙,看看它会说些什么?

(指名上台表演)。

3、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吗?

4、小结:我们可不能像做青蛙那样。

五、实践活动。

1、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2、收集了解更多的成语故事。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十三

为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xxx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现结合社区实际,并就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关注民生的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尽心尽力抓好落实。

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县教育局牵头、团县委、县妇联、县农委、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卫生局、计生委、文明办、总工会、县文广新局、县关工委等相关单位组成。县政府副县长杨静同志任组长,成员由相关单位负责同志担任,联络员由相关单位的股室负责人担任。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成员单位明确目标责任,认真落实工作任务。乡镇要比照县里的做法,尽快健全完善本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领导组织,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留守儿童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切实加强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开展有关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和理论研究,了解留守儿童工作现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不断总结梳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制定相关政策。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和部署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推动制定和完善涉及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措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围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主题,积极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先进典型,宣传各地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十四

我镇地处偏远山区、库区,人均土地不到半亩,为了生存家长不得已进入城市谋生。由此,一个特殊的群体产生,这个群体就是留守儿童,他们也是最弱势的群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群体。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不仅给农村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许多“留守儿童”出现逃学、厌学、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情感淡漠、脆弱、无助感、被遣弃感、无价值感、性格孤僻、任性、内向、攻击性行为、退缩性行为、小偷小摸、自杀行为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溺水、触电、烫伤、烧伤等生命安全事故。正因为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关怀与爱,他们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竭尽全力帮助这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材施教,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愉快的学习。现将本班的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赵某,男,8岁,父母为了生计在他3岁就都出去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平时都有年迈的奶奶照看,溺爱,学习无人监督,日常生活无人更好的管理。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缺少亲情的关怀,他的身上存在以下问题:

1、自由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讲,懒惰,从不写作业。

2、个人卫生较差,同学们都不愿意接近他,乱丢垃圾。

3、贪玩,有时逃课,甚至还带着班上的其他孩子去逃课。

4、调皮、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有时不服从老师管教。

二、问题分析。

由于从幼儿期便开始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所以不仅与父母感情淡漠,在与其他人交往中也有猜疑、狭隘、孤僻等负面倾向。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6%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管家长、教师和同学说心里话,还有30%留守儿童表示心里怨恨父母。这其中的原因正如20世纪4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这一关系将直接导致一个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他们认为人在生命头两年都会体验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矛盾必须在那两年解决好,否则儿童将会遭受缺乏信任感的折磨,严重的甚至无法与成人相处。他们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早期有害环境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持续长久的剥夺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只要成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心理环境)及时地加以改善,让他们多体验一些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一定会逐渐好转。

三、改进措施:

一、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

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

二、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似的恶性循环。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赵某后来就在父母的改变下对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

三、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在赵某的教育上,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曾一度发生意见分岐,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造成了家庭关系的紧张,这时只有他们的父母出来进行一定的协调、干预,才能保证家教力量的一贯性和一致性,防止过多的内耗。

四、留守儿童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全国目前有太多的留守儿童,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共同来解决,不能光靠他们父母来扛。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也成立了“民工子弟学校”,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也在降低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这样也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愿有更多有识之土能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但愿以上那些好的做法及其它更有新意更有效的做法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深入落实到每一位留守儿童身上。

让所有的关注、爱心为他们这个特殊的群体托起一片蓝天,并让这片蓝天永远湛蓝。让我们的爱伴随他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十五

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教育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而且也有着全球化的趋势。

对此,陈至立部长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同时,给他们施以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的规范,形成良好的信息品德,也成为诸多教师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课题了。

二、信息品德与信息素养。

信息品德培养课题,依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着重研究在儿童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信息品德的方法和途径。信息品德即信息道德,也称信息伦理素养,即在信息活动中,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及使用者所必需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包括信息伦理素养,其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wkowskivki)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它包含文化素养,对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信息意识,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信息检索;信息技能,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如:对需求的了解和确认;对所需文献或信息的确定、信息检索;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信息组织及处理做出决策。而信息伦理素养则是信息素养中文化素养和信息意识相互作用的一个层面。

三、问题的解决方法。

1、儿童触网,品德教育先行。

(1)让学生从触网开始就树立信息道德观念。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是人们通过假想营造出的虚幻空间。虽然网络由真实的人所开发,但通过网络所接触到的人或事都不是可触、可感的,是有好坏之分的。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心理发育的特点,易对直观、形象而又新奇的事物发生兴趣,但是非判断能力较差,很难对事物的实质加以正确的评判。

鉴于以上原因,从学生入学起就应利用信息技术课和活动课,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介绍网络、展示网络的优越性:如教会他们利用网络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图片(卡通、风景、动物);让他们带着任务去上网,在网上查找学习中所需的资料。

在认识网络优势的同时,教师有侧重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络的危害,如:网上一些图片和内容不适合小学生看;上网的人各种各样,很多言行是不负责任甚至是害人的;过分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就会耽误学习,还会导致犯法。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带着学习任务上网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学生上网时间进行必要引导和限制,避免学生成为“网虫”。

(2)家、校相互配合,开展信息品德教育。

教师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家长对小学生使用网络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家长认为上网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利的.影响;另一些家长认为上网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不应限制。

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学生上网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上网应该有目的、有计划。为此,教师利用家长会及家访,向家长说明正确运用网络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家长明白网络教育的必要性,针对孩子的特点,同家长制定网络使用计划,使家长在学生上网时心中有数,正确引导。

2借助网络,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网络的最大优势是它的信息量大,收集快捷方便。教师不仅要能够运用网络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同时也应该开辟网络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他们打好信息素养基础。

低年级的语文课里有许多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具有深远影响的好课文,但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媒体的局限,往往难以将它直观、形象的再现;利用网络整合语文教学后,它可以生动活泼、形象地重现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文美、景美和境美。如:在教学《日月潭》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及相关信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寻找、发现、感受、体会。通过课堂展示,让学生自己介绍、描述、体会日月潭的优美风光,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同时,也应时时注意利用网络加强德育渗透、力求文道统一。在教《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网上视频,再现那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呼唤学生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教师还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细心寻找并收集大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网站通过“校园网”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浏览过程中不仅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而且以网上美好的人物、事物为榜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3借助网络,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网络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个别化,它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自我学习环境,提供一个思维自由驰骋的空间。学生通过人机对话,借助教学软件和联网系统获取有关信息,按照反馈提示进行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学习”“自我突破”。学生由传统的接受知识到自主学习,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自我情绪的理解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恐龙的绝灭》一课时,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并制作了webquest模式的小网站,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

由此可见,网络辅助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挑战自己,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能够体会学习成功的快乐,具备健康的人格特征。

4、发掘网络的互联互通功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利用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反馈信息的实时性、及时进行师生、生生、以及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不但不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学生可以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在学生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竞争;同学之间也可进行实时讨论,或相互排解疑问,或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敢面对面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但是有了网络这个非常便利的媒介,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将心里话向大家诉说,让老师、同学了解自己。

可见,网络的正确使用非但不会影响学生的相互交往,而会更有益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展望信息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品德,需要注重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期,从一年级学生上机触网开始就关注他们信息品德的培养教育,通过各种方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必将会在小学生信息品德培养上探索出一条可行有效的方法。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十六

摘要:文章从心理问题、学业问题、安全问题、道德问题4个方面简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针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实践的优势加以分析,最后基于信息技术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实践策略进行设计。

关键词:信息技术;留守儿童;关爱;策略。

伴随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受制于户籍、经济、入学等因素,无法随迁进城,而成为教育实践中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难以获得正常的生活照顾、安全保护及教育培养,逐渐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1]。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提供了创新的实践思维和丰富的技术手段。在短期返乡就业及随迁进城难以实现的背景下[2],探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人口流动主要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农村留守儿童因而占据了留守儿童的主要比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3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3]。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儿童出于户籍、经济、入学等因素限制,只能留在农村托养于祖父母等亲人、亲戚、朋友甚至独立生活,其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1.1心理问题。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缺乏亲子交流的机会,难以获得父母的适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子关系表现疏离。留守儿童的苦闷、烦恼、压抑、恐惧等情绪往往积压内心,无法找到倾诉出口及途径。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对外部世界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自信心不足,少言寡语,胆小懦弱,害怕与他人交流交往,以至自我封闭,变得自卑孤僻[4]。

1.2学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离开父母,托养于祖父母等亲人、亲戚、朋友甚至独立生活。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无暇关心和顾及孩子的学业状况。另一方面以祖父母为代表的托管方,更多着眼于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在面对孩子的学业问题上,由于自身较低的文化水平而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留守儿童因而极易对学校产生疏离,出现孤立感、无意义感、无力感和无规范感[5],具体表现为学习动机缺乏,厌学、逃学,不求上进,不服管教;学习习惯不良,自觉性较差;学习基础薄弱,学业发展产生重重困难。

1.3安全问题。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自身天性好动,生活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薄弱,防范能力较差[6]的特点,极易陷入各种风险之中;其次,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及安全教育减弱,留守儿童被拐卖、受侵害、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最后,学校教育由于侧重文化教育,加之学习资源缺乏,面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实践薄弱,留守儿童所应具有的安全风险意识及风险防范知识较为缺失。

1.4道德问题。

由于父母常年离家外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十分缺乏。家长难以通过身体力行,点滴示范,树立榜样,实现有效的道德引导,进而影响留守儿童正确是非观的树立,具体表现为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横行霸道,任意妄为。在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极易养成不良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误入歧途。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实践的优势分析。

2.1丰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实践形式。

以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有效补充、延伸和创新传统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实践活动,基于留守儿童关爱创设虚拟、多媒、开放、共享的协作交流、资源获取、工作管理的社区平台。活动开展形式更具时代性和技术性,使留守儿童关爱实践工作更为灵活、高效。

2.2突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时空限制。

以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有效地突破时空限制,增强信息交流的直接性和便捷性,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学校三方之间提供随时随地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创立多维的沟通交流体系,为留守儿童关爱提供了畅通的`信息交流基础。

2.3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实践资源。

以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图、文、声、像多种媒体素材的高度集成以及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传输。其能满足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实践工作需要,提供多媒化的留守儿童宣传素材,加强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效果,营造关爱关注留守儿童的氛围。此外,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和关爱需求,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终端,设计和开发立体化、形象化、网络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文化教育资源、安全教育等资源,从而丰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实践资源,增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实践的策略设计。

3.1打造家校合育互动平台,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核心问题。要实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共同努力。以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为基础,创建家校合育互动平台,实现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之间多维、开放、高效沟通交流,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健全留守儿童人格发展。首先,家校合育平台为留守儿童和家长提供了在线团聚功能,双方可利用平台的文字、语音、视频功能进行聊天、留言、评论等交流活动。多媒体信息传递,缓解了子女与父母间的思念之情,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留守儿童在突破时空限制的沟通交流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无奈,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疼爱,进而获得心灵抚慰。其次,家校合育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过程性记录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思想情况,便于家长受孩子成长点滴,及时进行评价和鼓励。“家校在线交流”功能实现家长和学校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开展沟通交流,帮助家长深层次了解孩子心理状况,家校协助共同解决孩子教育问题。最后,家校合育平台为留守儿童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功能,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当留守儿童感到孤独无助、苦闷压抑时,可在线求助学校教师,通过倾诉和对话的方式,及时排解心理不适,进而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3.2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克服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

学业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核心任务,学业问题因而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实践的关注焦点之一。纵观诸多因素,学习动机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业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基于信息技术视角,在文化学习中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能实现儿童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学业问题,实现学业成绩提升。首先,学校应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使信息化教学实施与推进成为可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时、合理、有效地引进信息化教学,以新颖、先进的教学形式吸引留守儿童的学习注意力。其次,教师应科学、有效地实施信息化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内容的多媒呈现与高效讲解,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牢固的知识基础,获取学习成就感。运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内容学习,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应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所在,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习形式,实现从以听讲为主的传统学习形式向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转变,逐步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与自我规划能力,强化人际交往能力。在新型学习形式中,留守儿童初始由于学习形式新鲜参与尝试,随即在过程中获取学习成就感,体会知识学习快乐,学业成绩逐渐得以上升。

3.3巧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

由于缺乏父母的日常监护,人身安全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传统实践上,提升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强化安全风险普及和风险知识获取,是以学校为主体,实施安全教育课程。其实施形式单一,以课堂教授、专题讲座等说教的形式为主;学习资源较为单一,以课本、简单音像材料为主;内容呈现缺乏情境性、可参与性以及可视化特征,忽视了从留守儿童学习需求及学习特点出发,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各种基于学习者视角,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新型学习资源不断涌现,例如目前流行的教育游戏、微课等。教育游戏以传统游戏活动为原型,通过多媒化、情境化、虚拟化的学习环境将安全教育内容以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呈现,有效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通关、奖惩等学习环节,实现留守儿童对安全教育内容的深入认知和理解。微课则是基于某一知识点或主题内容颗粒度,以一般不超过5~10分钟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多媒化、网络化的自主学习资源。可将留守儿童需要了解的安全教育知识加以碎片化,形成安全教育专题系列微课。其不仅适合教师用于拓展安全教育课堂的内容及资源,而且合适农村留守儿童通过计算机、手机等信息终端,在课外进行安全教育学习的延伸、强化与巩固。富媒体化、情境化、教学设计精细的安全教育微课,有效契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需要及特点,有助于深层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微课中内嵌的问题思考、模拟操作、练习评价便于营造安全风险场景及氛围,通过多次重复播放帮助留守儿童提升安全风险意识,深化安全教育知识的认知与记忆。

3.4建设思想道德微信平台,提升农村留守儿童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关键因素。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修养,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教育问题。目前,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为开展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为拓展和延伸思想道德课堂,可利用当前快速发展的微信公众平台,建立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社区。平台设置思想道德学习、名人成长传记、同辈榜样掠影、励志名言警句、思想交流论坛、思想变化日志等栏目。通过多媒化、可视化的信息资源推送,回顾课程讲授,感受名人成长,学习同伴事迹,感悟励志文字,让农村留守儿童浸润于思想修养的正能量环境中,进而抵御不良思想和风气的侵袭。通过思想交流、思想记录与呈现进行自我反思,提升道德修养。

4结语。

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在心理、学习、安全、道德各个层面关爱留守儿童,最大限度地弥补情感关怀和教育缺失,才能促进其健康快乐发展。

作者:廖倩单位:钦州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02-25)[-02-14]./article/yw/shgzyzyfw/fgwj/201602/.

[2]赵延东,石长慧.用信息技术缓解“留守儿童”难题[j].当代广西,2016(5):6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2-25)[-7-30]./srcsite/a03/s180/moe_633/201508/.

[4]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症候探析[j].求索,2016(11):57.

[5]倪凤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疏离感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4):12.

[6]李新.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刍议[j].人民论坛,(3):82.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案例(精选17篇)篇十七

摘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进一步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存在问题;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在农村就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正确认识和处理留守儿童问题,对当前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一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新途径,这不仅仅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现状。

1.1亲子关系疏远,孤独感很强。家庭是亲子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与亲子互动的重要场所,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时间的分离,父母这一家庭核心角色的缺失导致家庭功能的失调,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导致他们对家庭的认同程度逐渐降低。以上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父母长期打工在外,导致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非常淡薄,所以孩子有什么事也不愿意和他们说。对于作为监护人的父母,他们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他们只知道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没事了,所以孩子也不会主动和他们说。

1.2学习无人监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教育最早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初期家庭教育的好坏影响人的一生,对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本应该和非留守儿童一样拥有着美好的生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日常生活学习中缺乏父母及时有效的关心与照顾,社会化过程中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与非留守儿童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

1.3道德品行出现问题。在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祖辈教养,祖辈们的学历普遍不高,且思想观念落后,溺爱孩子的现象特别普遍。祖辈们往往重物质而轻道德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也很少去约束。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中父母核心角色的长期空缺,再加上父母的教养方式被监护人的教养方式所替代,父母无法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照和管教,更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相关范文推荐

    闺蜜是另一个自己范文(15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富有深度和内涵的文章,通过精确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述,引发读者的共鸣。接下来是一篇精彩的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一直以来,自己都

    暑假语文题目暑假趣事(热门20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思路和观点,还需要注意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篇章,供大家欣赏和学习。伴着丝丝夏风,我轻轻地挥了挥手

    我的学校我的学校四年级(优秀15篇)

    学校是一个让我们充实自己、实现梦想的地方,我们要努力追求卓越。在以下这些学校总结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对学校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校,我也一

    经费管理自查报告经费管理自查报告(热门18篇)

    自查报告是对自身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自我检查和整理的一种报告形式,它能帮助我们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改进计划。或许我们该写一份自查报告了吧?以下是小编为

    幼儿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热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阅读下面这份令人钦佩的教学工作计划,它展示了教师如何合理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最新意林读后感分享(优秀21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所读内容的感受和思考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雪花轻轻地从天山飘下来,我突然记起一篇文章。文章由一句“

    最新学校六一儿童节演出主持词(通用22篇)

    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将听取各位的经验和见解,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成功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师2:亲爱的老师们、朋友们。合:大家晚上

    国际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优质20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应该遵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原则,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接下来是一些专家撰写的活动方案范文,期望能够对大家的活动方案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我敬佩的一个人是妈妈大全(15篇)

    优秀作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天上的星星:星星在天上闪烁,它们就像是上天给我们的小小的祝福。同学们,我有一个令人敬佩的妈妈,你们一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优质21篇)

    优秀作文是对作者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考验,也是对读者思想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