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笔砚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打扮得漂漂亮亮,以示新年的祥和和美好。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春节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一

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购齐新衣着,但至少应有一件新上衣。这一习俗在惠州民间甚为讲究。有些老年人,把去年穿过的旧衣,或作其它用途用过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缝制好一件旁襟衣服,这也称是一件新衣了。此习来由没有很详尽的记载,但和节前的“扫尘”是有联系的,应该是由其衍生而来,同有“祈新岁之安”之意。据惠州民间的说法,过年穿新衣,来年就有好运,不穿新衣,来年就不好了。

2、洗邋遢

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迎接新年。这最初是广府人的过年习俗,但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全个广东,大家都有共识,这一天就是打扫卫生,清除一整年的灰尘也就去掉了一整年的坏运气。

3、洗柚叶澡

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这一风俗已逐年淡化。

4、贴春联、年画

大门、小门均贴上大红春联,门楣贴"利是",门板贴门神或"福","大吉"等字。厨房、牛栏、猪圈、鸡栅、厕所等处也要贴上用红纸写有"财丁两旺"、"六畜兴旺"等红纸"桃符"。大厅和卧室、客房均贴上新年画,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

5、拜祖先

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这一风俗近年亦已淡化。

6、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7、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8、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9、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二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对联。

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2

页,当前第。

2

1

2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三

春节快到了,你知道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本站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广东河源的春节习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

春联。

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糖果。

这里的糖果不是指一般的糖,而是指糖冬瓜、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莲藕这种凉果年货。过年的全盒里面必备这些糖果,寄望来年生活甜甜蜜蜜。糖莲子寓意年生贵子,糖马蹄就是预示来年做事马到成功,糖莲藕,就是寓意年年都有,糖冬瓜表示团圆。

红瓜子。

过年的全盒里面,除了有糖果,还必定有红瓜子,而且还会摆在全盒的中间的圆圈位置。亲友来访时会边喝茶聊天边嗑瓜子,打麻将时也会必备一把瓜子。红彤彤的瓜子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

汤圆。

汤圆,或称元宵,是一种中国人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吃的食品。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

腊味。

「腊」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风乾。农历十二月称爲“腊月”,天气寒冷且乾燥,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适合风乾製腊味,因以为名。广州人家过去讲求“秋风起,吃腊味”,随着饮食潮流改变,如今的腊味一年四季可食,更因为既有传统意义又实用体面,而渐成市民选择年货的心水。

年三十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年三十晚上的年饭是越晚吃越好。

年初一斋日。

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

年初二开年。

一大早,家中妇女要主持“开锅”,下花生油,煎萝卜糕、煎鱼。现代人更是喜欢将开年饭摆到酒楼吃,越早越好。广州的一些郊区农村还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拜神之后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赤口。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一些广州人会选择足不出户。这天如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四

经过长期的发展,佛山形成了有显著特色,丰富多彩的风尚,其中以春节习俗尤为突出。你知道广东佛山春节习俗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广东佛山春节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佛山春节习俗,按表现形式和习俗时间不同,大致可分为:腊月迎春、新年贺岁和酬神祈福三大类。

从腊月下旬至年三十为腊月迎春习俗,包括谢灶、扫屋、上挥春、开油镬、行花街、卖懒、除夕点灯照耗、责年(“责”为“压”之意)等。

正月初一交子时始至正月十五为新正,贺岁习俗有:燃鞭炮贺新岁、接财神、买发财大蚬、唱贺正龙舟歌、鲤鱼歌、拜年贺岁,行银路、醒狮贺岁等。

春节酬神祈福习俗主要有:初一逛祖庙、游神祈福、元宵灯节与花灯会、元宵踏青、生菜会、烧花炮与演大戏,正月十六行通济等。

1、洗邋遢。“年廿八,洗邋遢”,这个习俗我想很多佛山人都淡忘了,我起初更是连这个说法都不知道。洗邋遢主要是为了辞旧迎新。人们在年廿八的时候,都会将家中的香炉、房间以及除了厕所以外的所有东西都打扫一遍,以干干净净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人们还会换上新衣服,洗洗脚,让自己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年。

2、放鞭炮。这个习俗是非常普遍的,人们在年三十晚十二点正一起燃放鞭炮,驱走不吉利的鬼怪——“除夕”,家家比赛放鞭炮,看谁家的响。

3、做点心。在大年三十前几天,许多老太太就开始做煎堆、油角和松糕等传统食品,送给亲朋戚友。亲戚朋友们也会把自家做的小吃互相赠送,大家都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

4、吃年夜饭(团年饭)。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的家人都会齐聚在一起吃晚饭。不管是老的还是少的,不管是在家的还是在外工作的,都会赶回到家,一起帮忙做些家常菜,然后看着电视,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一直到深夜……5、发“财神”。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街上的一些乞丐就自己制作一些“财神贴”,一家一户地敲门派发“财神”。因为是过年,开门的主人都会给乞丐们一个小小的红包。

6、拜祖先。大年初一早上,人们就会上山或者到墓园去拜祖先,祈求新年的风调雨顺,祝福自己和家人,在新年顺顺利利,以烧香拜佛来祈福。佛山人认为,祖先可以保护他们平安,可以让他们顺顺利利,真是不忘祖先!

7、爱花情结。在过年前,人们爱花的情结非常浓,有“行花街”的习惯。在佛山的街道上,很多人都会逛花街,在这个店买一棵桃树,又在那边店买一盆含苞的水仙,或者是一盆金橘……逛花街是佛山人民历来就有的传统习俗。

8、舞醒狮。在传统的佛山过年习俗中,舞醒狮庆春节是不可缺少的节目。从大年初一开始,很多村里的祠堂前,或者小镇的街道里,都能听到锣鼓的响声,都能看到上窜下跳的醒狮,精彩极了!

9、布置家。过年了,很多人都会自己写。

春联。

或者让别人写春联,佛山人叫“挥春”,还贴“福”字,贴财神像在门上迎财神,使过年的气氛更加浓。

10、拜年。年初一,人们早早起床,迎春祭神完毕后,一家人在厅堂举行拜年礼仪。拜年礼后,人们可以出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他们有的带一些小小的心意,有的专程来叙叙旧,叙叙去年的感受……11、开年“返外家”。在大年初二早上,各家各户拜神放鞭炮,然后吃“开年饭”。“开年饭”必有“生鸡”(雄公鸡),寓新岁吉利有生气之意。吃过“开年饭”后,已出嫁的妇女偕丈夫和子女“返外家”,一般携带煎堆、油角、年糕之类年宵品。

1、顺德长鹿农庄。

简介:长鹿休闲度假农庄(简称“长鹿农庄”)由广东长鹿集团于20xx年投资兴建,位于顺德伦教三洲,毗邻珠江干流,占地4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375亿元,是一家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农家乐”主题乐园,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会议商务的最佳场所,更是团队拓展、集体旅游、素质教育的首选基地。

门票:50元。

2、南海影视城。

简介: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是中央电视台四大直属影视摄制基地之一。位于广东省南海市松岗镇,占地1500余亩。这里坡缓峦低,湖光涟漪,山色清新,格调雅致,情趣盎然。

门票:成人票:70元。

儿童票: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1.5米购儿童票45元。

军官票:45元/人。

教师票:45元/人(9月10日教师节当天凭教师证),平时70元/人。

学生票:中专生以下凭学生证45元/人。

3、李小龙乐园。

简介:李小龙乐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广东省级旅游度假区--顺德均安镇,李小龙祖居就位于离乐园约1公里的“上村”.乐园面积近3000亩。这里拥有典型的岭南丘陵地貌,园内有22座青山环抱,湖泊连绵、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清幽,远离都市喧闹,堪称珠三角的“世外桃源”

门票:成人票:40元。

儿童票:身高1.1米-1.4米半票,1.1米以下免票。

老人票:65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半票。

现役军官免票。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五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春联。

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

谜语。

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六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春联。

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

谜语。

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七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整个华夏民族最为盛大的节日,你知道关于潮汕春节的习俗吗?今天本站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关于潮汕春节的习俗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回娘家。

“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传说,正月初七是始祖“人”的生日,女娲氏开天辟地,第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因而把初七称为“人日”。潮汕俗语:“七样羹,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奴仔(孩子)吃了脸红润,姿娘(小女孩)吃了像朵花。”

所谓七样菜,其实不是一道菜,而是一道用七种蔬菜混合做成的青菜。把白萝卜,厚合,葱,蒜,韭菜,芹菜,春菜,各采集一小撮,洗净,放于加油的热鼎爆炒而成,食之有各种味道,甜、涩、苦、香、辣,好像生活的各种滋味,开春先尝个遍,新的一年也就不会遭受磨难挫折,万事畅通如意,心想而成。

食七样菜,其实就是品尝生活,也是取个好兆头。按潮汕话的谐音来说,白萝卜为“菜头”,取其“彩头”之意,韭菜(久菜)取其“长长久久”,春菜取其“万物回春”,葱也就是“聪,聪明”的意思,芹菜的谐音为“勤快”,厚合、大蒜取其“诸事合算”之意。

其实,现在许多年轻人并不知道初七食七样菜的真正意义,只是知道正月初七要吃七样菜,便买了七种菜回家炒了吃。吃七样菜,也就是吃个好兆头好意义好心情,意图新一年吉祥如意、财丁兴旺、一帆风顺。

潮汕七样羹的寓意分别是:合家平安(厚瓣(潮汕音:合)菜)、大发财(大芥菜)、春来发芽(春菜)、勤劳致富(芹菜)、飞龙在天(飞龙菜/菠菜)、聪敏精算(葱蒜)、长长久久(韭菜)。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或呵斥,以免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在正月初一这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饮食方面,正月初一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正月初一早饭忌吃荤,一种说法是这一顿如果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说法是吃素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八

在潮州,过的最热闹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人们大都在春节这几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开始大扫除,忙的不可开交。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紧接着,家家户户都忙着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除夕这天,家家都会在家中用丰盛的酒菜祭拜祖宗。因此,在除夕这天,到处都可以闻到酒肉的香味。据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在这天都会来扰乱人们的生活,但它们怕红,如果贴上红对联,它们就不会再来扰乱。于是,在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红对联,男女老少穿上新衣。在这天里,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顿团圆饭。在这一天晚上,大家都到很晚才睡觉。一些人家家里灯火通宵,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才关灯。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两天,大家都会上亲戚朋友家拜年,祝愿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顺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开张做生意,即使是几分钟也行。也许是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开张,能象征着一年里永远顺利吧。

不久,元宵上市,在这天晚上,都会举行焰火晚会。于是,家家户户早早的就吃完晚饭,蜂拥而至,到滨江长廊看烟花。这一天,潮州古城会分外热闹。

春节差不多在元宵过后结束,孩子们该上学,大人们也该工作。虽然潮州的春节并无农村的隆重,但节日气氛还是蛮浓的!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九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十

饺子。

又称“水饺”,因为形态微扁,于是还有些地方叫做“扁食”。多用皮包馅,通过水煮或煎、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饺子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

年糕。

多是以糯米(江米)或糯米粉为原料,添加不同的辅料制成的节令食品。过年吃年糕的传统习俗,从周代就开始了。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既寄寓了五谷丰登、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又取“年高”的长寿之意。如今的年糕已经发展成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新年美食。

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屠苏酒。

据说是我国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苃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将其流传开来。屠苏,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饮屠苏酒也是过年的一种风俗。据说于正月初一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

元宝汤。

即馄饨,因其形似元宝,故称“元宝汤”。吃馄饨寓意招财进宝,象征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一般或以猪肉、菠菜、青韭为馅,或以羊肉、白菜为馅。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中午要喝元宝汤。

糖瓜。

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十分坚实,且糖内形成了一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民间每年腊月二十三讲究吃糖瓜。

七宝羹。

旧俗,农历正月初七日要采七种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称“七宝羹”。由于各地物产不同,“七宝羹”所用的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一般常见果菜包括芥菜、芥蓝、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等。

二米子饭。

在中国北方,有的人家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做“隔年饭”,意思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这盆饭通常用大米、小米混合做成,俗话叫“二米子饭”,又叫“金银饭”。

五果汤。

是在广东省潮汕地区尤其陆丰市东海镇人们最爱的传统宵夜之一。春节时常用来招待客人。由薏米、芡实、桂圆肉、莲子和小豆煮成,有的不用莲子,加柿饼煮时加入白糖,清润可口。

春饼。

北京民俗食品,古代立春日所食之面饼,烙得很薄,又称薄饼。与数种生菜同食,则号为春盘。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江南也有春饼,但做法不同于北方。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十一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春节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所以这几天即使有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骂,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春节其间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

谜语。

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据说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根据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神话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里面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时,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回到鬼域。鬼域的大门边站着神荼、郁垒两个神。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老虎。因此所有的鬼都害怕二人。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

对联。

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古人认为,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相传,一次唐太宗生了重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外,人们又把唐代两位武将秦叔宝和尉迟恭当作门神。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十二

年廿五——开炸所谓“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万贯”。从谢灶那天起进入年关,各家各户也要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开炸诸如油角,煎堆,蛋散、糖环等广东过节招待客人必备的食品。如清朝李调元《粤东笔记》所云:“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日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祀先及馈亲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日米花;以粉杂白糖入猪油煎,名沙壅。”

年廿七——扫尘每到岁末,最忙的恐怕要算扫除了,广东人称之为“扫尘”。《迎春扫尘鼋鼢》具体展示了“扫尘”的情况:“腊月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扫尘时,家家必备一把新扫把,用来打扫天花板和墙壁上的灰尘,有的地方还用“有尾蔗”(连头带梢的甘蔗)扫一下以求吉利。在民间也有流行“年廿八,洗邋遢”的说法。

年廿九——贴春联腊月二十九贴春联,包括贴门对、横额、单语等,单语多写“天官赐福”、“新春大吉”、“万事胜意”、“出入平安”、“恭喜发财”等,按神位张贴。三十团年,宰鸡杀鸭,祭拜天地、祖宗,接财神,卖发财大蚬,正式进入新的一年。

年三十——开门大吉年三十晚守岁至深夜,迎候良辰吉时,到了子时(晚上11时至第二天凌晨1时)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或贴上红底烫金的“开门大吉”单语,在过去人们还会烧“开门炮”。如今人们意识与时俱进,认识到放鞭炮既扰民还会造成空气污染,都选择更相对文明的方式来进行守岁。

年初一——吃斋正月上旬的每一天都冠以名称,如正月初一为“鸡日”,这一天,大家都不杀鸡,就连鹅鸭诸禽都得到荫庇。所以大年初一人们多数吃斋,不吃斋的也必有一道斋菜,用绍菜(黄芽白)煮粉丝虾米,或加冬菇、木耳、竹笋等,称“罗汉斋”。也有蒸腊肠、腊肉、腊鸭等,但动筷时必先吃斋。年初二——开年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准备好生鸡,斟好茶酒,点燃香烛,敬拜大神、祖先、门口土地天神,鸣放大红炮仗。拜神开年后,一切肉类——猪、鸡、鸭、鹅、鱼均可切食了,意为百无禁忌、万事如意。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携儿带女去串亲访友,相互之间你来我往的穿梭拜年也开始了。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十三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扫尘][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过赶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正月初一:[拜年][开门炮仗][占岁][贴画鸡][聚财]。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正月初二:[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正月初五:[祭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正月初七:[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贺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旧时民间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正月十五:[元宵节][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立春风俗:[东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十四

潮谚里说:“有钱无钱,剃头过年”。潮汕人爱清爽整洁,把理发叫做剃头,有“剃个头,雅三毫”之说。潮汕旧年俗中,初一十五是不能剃头的,所以在年前,男(特别是小男孩)必剃头,女必“挽面”,以容光焕发迎新年。

“挽面”是潮汕女性理发美容的一种特别手艺,以前,女人只有出嫁或年节时才享受这种待遇。即请人用线将新娘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修出弯弯的月牙眉。现在,爱美的姑娘只要花上几块钱,经阿婆们一双手、几根线的精心打扮,脸蛋便流溢出青春的光彩。

潮汕人做事碰上了麻烦,常说“头日剃头就遇着个胡须”,因为怕麻烦,所以,潮汕人年前都把自己拾掇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自己“雅三毫”,别人见了也“喜三毫”。除了剃头,小朋友都洗澡试新衣,旧俗传,若年三十晚上忘了洗澡的人,将来就要变成牛。

另外,年三十晚千万不能晾衣服。因为大年夜晾衣服,今年不干,明年也要干。故潮谚曰:“三十夜晾衫——今年唔炯(音‘刀’)明年也要炯。”即迟早都完蛋的意思,这是春节大忌之事。

除夕前,潮汕人都纷纷上街忙碌张罗备办特色年货,家家户户或买鸡鹅鸭,或办鱼肉鲜,或置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或添制新衣服,或选购年画年花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春节前几天,潮汕家家户户家庭主妇们都很忙,谚云:“年到节到,唔闲到哭。”以前做粿是必须的,潮汕人所称的“粿”,是一种属于年节所制糕点的总称呼。用粘米粉、糯米粉、绿豆粉、面粉,拌上各种佐料,蒸制成各式各样的粿品。

民谚曰:“三十夜借粿架——免想。”现在,城里人家很多不再自制鼠曲粿,而直接上街买,而唯一过年必自制的.是皮酥肉嫩的潮汕粿肉。粿肉是潮汕人过年不可或缺的年菜,配料做工相当复杂,一家人做粿肉成了潮汕人过年少不了的风景和年味。旧时,过年的粿肉做得好不好吃、漂不漂亮,也是衡量一个潮汕媳妇贤惠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十五

春节过年是我国一整年以来最隆重也是最大型的重要节日。你知道广东中山春节习俗吗?下面本站小编就告诉你广东中山春节习俗,一起看看吧!

春联。

迎新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描绘了过年时家家户户放鞭炮、挂桃符的盛况。桃符,就是现在的春联。新年到来之前贴上春联,意在避邪驱灾、祈福祝愿。

早在1947年,中山图书馆组织春节征联活动,征联联首为“书能益智宜多读”。征联活动得到热烈反响,一周内共收到应征的下联共1207条,冠军。

对联。

是:“墨亦尊仁且漫排”.县文献委员会主委郑彼岸先生评述:墨子兼爱非攻之说,比儒家中心理论的仁尤为彻底。自汉武推尊儒术,罢黜百家,墨学始浸微,然真理终有昌明之一日。排斥异端是不智的,思想越开放,则社会越进步。该联获奖的理由可以理解为反对思想禁锢,鼓励百花齐放,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有现实意义的。

去年底,市文化部门也开展了20xx年“中山第一联”征集活动,共征集了200多位楹联爱好者创作的近600副对联,采用联为:“岐水沐春风喜润物无声立德修身弘博爱,桂山迎旭日欣兴城有道安居乐业享嘉年”,横批是“幸福和美”。按照惯例,该联将悬挂在兴中道北端市人大政协大楼上,成为城中心的一道风景线。

年初一。

吃斋菜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后辈向前辈送上祝福,前辈向后辈发放利市。一家人在新年的第一顿饭,一般要吃斋菜,据说意为“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收获丰厚,每餐可以大鱼大肉。

俗称“罗汉斋”的斋菜一般用绍菜、木耳、芹菜、粉丝、虾米、冬菇等烹制而成。从健康的角度看,初一吃顿斋菜对身体大有益处。因为年前年后多半会饭局埋堆,趁此机会清理一下肠胃,是避免患上消化道节日综合征的上好方法。不过有人却不以为然。有位生意人说,最恨就是年初一吃斋的做法了,新年头就吃斋,不就是叫我这一年都要“吃斋”?睬佢都傻!此公这番言论,皆因广东话里的“吃斋”还表示冇料到。真是各花入各眼,见仁见智。

年初二。

开年糕年初二是“开年”日,是一年之中的“头牙”,人们要早早吃“开年饭”,出嫁的女儿要带着夫婿回娘家,年前备好的年糕也在这一天开封享用。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是过年必备的应景食品。有诗曰: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表达了人们藉着制作、享用年糕,祈求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良好愿望。

中山本地对年糕还有一种叫法,叫“笨拙糕”,粗犷的男士们直接称之为“笨x糕”。为什么会有这种叫法呢?可能是中山年糕的制作非常麻烦,功夫多,时间长,因而得名。但今时不同往日了,酒楼超市面包店,到处都有制作精美的年糕出售,想吃年糕,图个好兆头,不需要自己动手自找麻烦。这种改变正应了年糕的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

年初三。

要禁口年初三是赤口日,亦称“赤狗日”。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当天遇见它易生口角是非,与人发生不愉快,所以一般不外出拜年,减少与人的交往,在家打扫初一、初二积下的垃圾(年初一初二一般不打扫家里的卫生,以免把财气扫走)。不过现在假期就这么几天,节日活动又丰富,不抓紧时间进行,还安排不过来哩。其实只要时时处处以和为贵,予人为善,就算不禁口,也不会犯“口舌”之灾。

煎堆。

俗话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广东煎堆更是品种多样,除了“圆碌碌”之外,还有扁扁的九江煎堆,空心的龙江煎堆等等。煎堆五味调和,咸甜适当,意谓人丁兴旺,花开富贵,合家平安,万事大吉,寓示着人们的美愿。为民间过年,必备的食品,而现在也逐渐流行送煎堆,而这也代表了对朋友的祝福。

糖果。

这里的糖果不是指一般的糖,而是指糖冬瓜、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莲藕这种凉果年货。过年的全盒里面必备这些糖果,寄望来年生活甜甜蜜蜜。糖莲子寓意年生贵子,糖马蹄就是预示来年做事马到成功,糖莲藕,就是寓意年年都有,糖冬瓜表示团圆。

红瓜子。

过年的全盒里面,除了有糖果,还必定有红瓜子,而且还会摆在全盒的中间的圆圈位置。亲友来访时会边喝茶聊天边嗑瓜子,打麻将时也会必备一把瓜子。红彤彤的瓜子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广东潮汕春节习俗(模板16篇)篇十六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春联。

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

谜语。

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对联。

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专项训练教案(专业14篇)

    教学工作计划应具备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能够全面指导教学实施。阅读以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您可以了解到其中的亮点和可借鉴之处。1、“字·词·句”练习,通过按

    开展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总结(实用18篇)

    阅读和学习范文范本可以开拓我们的写作思路,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下面的范文集合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的范本,每个范本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价

    一起走过初三学生(汇总19篇)

    作文是一种通过语言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而优秀的作文则是在传达中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那种力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除夕夜的专题(专业20篇)

    除夕是一个庄重的时刻,人们会进行祈福和祭拜,以祈求来年的顺利。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份除夕美食大全,快来了解一下吧。除夕之夜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在那一天,即使我

    大学生校园安全的演讲稿大全(15篇)

    通过大学生演讲稿,我们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演讲技巧和组织能力。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大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演讲技巧和语言表达的兴趣。大家好!我们都记得:

    学校的辞职信(精选12篇)

    考虑到个人职业发展或其他个人原因,写一封合适的辞职信可以让离职过程更加顺利。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辞职信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您好!对于这封辞职信,您不

    以自由命题(实用15篇)

    作文要能够打动人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给人以启发与感触。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让我们一起欣赏作文的优美之处。晴空万里的一天,我和爷爷一起去湖边钓鱼。

    申报机电助理工程师个人总结范文(15篇)

    通过写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不断进步。以下总结范文是一些成功案例的总结和概括,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我2010年6月份大学毕业就来

    梦想中的王国想象(优质16篇)

    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在下面的范例中,您可以看到不同人们实现梦想的种种方法和经验,或许对您有所启发。现在已是22世纪的21,我

    去乡下三年级(精选18篇)

    在写一篇优秀作文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名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帮助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