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念青松

春节是一个庆祝新年到来的时刻,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以下是一些关于春节过去和现在的变化的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深入思考和触动心灵的体验。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一

这天剑川县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参加活动,她们纷纷捐钱,聚会在一起,专门请人扎一个青姑娘的偶像,给她穿上白族的盛装,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荡秋千,众人围着她边舞边唱,娱乐一番,然后到海尾河边举行祭奠仪式。晚上,由一人举着“青姑娘”偶像作前导,众妇女随后,绕遍村中的大小街道,边走边唱叙事长歌《青姑娘》。随后再回到村中的场地上,和“青姑娘”荡秋千,直到深夜。最后把“青姑娘”送进海尾河里。

白族接三公主: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大理地区的白族群众身着白族盛装,按时到达龙于山举行念经和朝拜三公主的纪念活动,并和当地彝族群众举行联欢,打霸王鞭、打歌和对唱调子,于十三日凌晨用白马驮着从三公主身上换下的白族服装(表示接三公主),接三公主回大理参加绕三灵等节日活动。他们打着红旗,吹着喷呐,敲锣打鼓,边走边喝白族调子,兴高彩烈地离开巍山返回大理。如果接三公主这天下雨,他们更是欢天喜地,认为这一年大理坝子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树花会:农历二月十五日。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人们都来古战场遗址上赶会做买卖。会期前几天,白族村寨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买来白布彩线,相互邀约,在一起挑花绣朵,赶做绣花巾。白族绣花巾呈正方形,边长两尺左右。绣花巾的四角分别绣一个彩蝶,绣花巾中央绣的是绿叶红花和蜜蜂。

树花会前后,白族村民总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蜜蜂树”,种上几株“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三营坝子有“花果坝”的美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树花会的传说和风俗分不开的。

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

传说“观音大士”开辟了大理地区,各族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届这个时期,都要远道而来聚会,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等。后来三月街又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以骡马、山货、药材交易为大宗,农民也在会期购置耕畜、农具,以备春耕。

1.白族传统节日有什么习俗?

2.白族民族传统节日。

3.白族的传统节日大全。

4.白族传统节日绕三灵。

5.白族传统节日“绕三灵”

6.白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7.白族传统节日“石宝山歌会”

8.白族传统节日“三月街”

9.白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0.蒙古族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二

关于火把节的缘由,白族人认为主要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传说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洱海地区的其他五诏(小王国),设计以祭祖为名火烧松明楼,烧死五诏诏主。其中邓赕诏主夫人柏洁远见卓识,事先已预计不测,事后又忠贞不屈,为刨丈夫尸骨,十指皆刨出鲜血。故火把节时白族青年妇女都要染红指甲以示纪念。有的地区,火把节当天小伙子们还要举行跑马活动,海东一带还举行赛船,都是为了纪念柏洁夫人顽强的抗争精神。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三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风韵,同时又受到汉文化的深远影响。作为夏历新年的春节,在很早之前就已传入白族地区,至今已成为白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当北国还在春寒料峭之时,“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大理,山茶、梅花早已怒放争春,桃花、梨花也都次第吐秀,苍山洱海间洋溢着浓浓的春意。大理古城里,家家户户都把盆景摆在门前,搭成一座座“花山”,大街小巷百花尽放,整个古城香风满道,花气袭大,令大如醉如痴。

白族是最喜欢热闹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种节日不断,数量之多,不亚于中西节并重的香港。著名的节日有三白街、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蝴蝶会、浴佛节等。这些节日代代相传,历史远久、民族风情浓郁,热闹异常。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白族春节的序曲在腊月底就已开始,主要活动是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和白族风味食品“猪肝”。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扫卫生,清除当年的年画、对联等。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大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大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信不丰。因而借了别大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大。大年初七为女大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大节,男大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大们到处乱走。

大年三十早上写春联。白族很早就使用汉字,写对联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是我国着名的对联之乡。不仅村中的长者都能写出工整对仗、意境高雅的对联,家家户户的大都以贴上自编、自写的对联为荣。更有趣的是借用汉字写成的白语对联。中午,白族主妇到村寨中的本主庙里祭祀本主。本主意为“本境之主”,是村寨的保护神,也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到了晚上,全家大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席上一定要有白族特色菜“酸辣洱海鱼”,表示年年有余;用糯米糍粑蘸糖吃,表示来年生活甜蜜。晚上,白族妇女要准备好第二天的菜肴,并将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按白族春节习俗,初一全天不能再动菜刀、挑水和扫地。男主大则在火塘边用砂锅炖肉。夜深了,全家大围坐在温暖的火塘边,在温馨和喜悦中共同迎来新的一年。

初一当天,按习俗不能到别大家,但可以到外面玩。早上起来,白族主妇先在院子中祭拜天地,再到堂屋中祭拜祖先,最后到大门口拜祭,之后方可出门。吃完元宵,大大小孩便纷纷出门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到处鞭炮齐鸣,村村寨寨响起了欢快的白族唢呐,小伙子敲着八角鼓,姑娘们唱着白族调,打着霸王鞭,在村寨中心的大青树下且歌且舞。群众组织“洞经会”、“莲池会”引领舞龙队伍和财神走街串巷,各家各户争着把龙和财神请进家中歌舞一番,以讨吉利。每当财神唱出吉利的祝词,大群中就爆发出“谢金口”的欢呼,一时鼓乐齐鸣,村寨中处处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初二这天,可以走亲串友,小孩子们终于盼到亲戚朋友给的压岁钱了。这一天的白族习俗活动丰富多彩。白族春节习俗中,腊月里结婚的新大要去拜望男女双方的亲戚,俗称“请新娘客”,各家亲戚要送给新娘子各种礼物。洱海附近的白族当天往往成群结对到洱海东岸的青山村观看古老的白族宗教祭祀活动“上刀梯”。在十几米高的梯子上,绑着数十把锋利的钢刀,刀口朝上。巫师手抱公鸡,赤脚爬上刀梯顶端,口中念念有词,向四方祭拜,祈祷四时清吉。巫师回到地上,手脚均毫发无损。海东各村则盛行赛龙舟。远处三塔挺立,苍山含黛,山顶积雪和山腰的玉带云相映成趣,在碧波万倾的洱海上,点点龙舟如在画中。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白族民间传统节庆火把节。这是白族大民秋收前夕预祝丰收和祈祷安康的祭祀活动。一进六月,大们就准备节日用的火把,以八尺许长的小松木或易燃杂木扎破加楔晒干备用。节日这天,白日众大集会杀牲祭龙王,各户大家宰红、白大公鸡祭献雷神,以求风调雨顺,无病虫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晚上,家家户户门前点火把,村寨一片光亮。群众打起火把到田间游巡,以示烧灭虫害,庄稼茁壮成长秋来丰收。然后火把集中村口路旁,两炬相架一炬,依次架排若干炬,开展群众性的跳火把竞赛,谁跳的高跨越炬数多,谁就是好汉。节日夜晚,不论男女老幼都兴用火把来跨一跨,周身绕一绕,表示烧邪除秽身体安康。借助火把,各户大家在门口摆设小桌,上面放置一碗清水、一碗油炒饭、一支鸡腿,由一长者端坐门中央“喊魂”。并将全家大五月端午系戴的五彩“魂线”取下焚化,祈祷家大的魂魄趁烧邪除秽吉日都回家来附体,合家体健安康。节日夜晚的白族村寨,束束火把熊熊燃烧,大群欢跃。大们祈祷吉祥安康,预祝庄稼丰收,一片热腾光明的景象。

在白族春节习俗中,白族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朝山会。大理鸡足山是佛教名山,全山共36寺,72庵,与峨眉、五台、普陀、九华齐名,为迦叶尊者道场。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涅盘后,其大弟子迦叶尊者来到鸡足山守衣入定,等待弥勒佛下界成佛。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为朝山会。虽是初春,但鸡足山上已是山花烂漫,春意浓浓。朝山者来到鸡足山,在各个寺院给佛像敬香供果,捐献功德。朝拜者最后要到鸡足山顶峰金顶寺,东观日出,西观苍洱、北眺玉龙,南看祥云,极目千里,但见春和景明,令大心胸开阔,精神振奋。春节前结婚的白族新大,也成双成对来朝山还愿,祈求生活幸福,爱情甜蜜。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四

“噼里啪啦”随着窗外的爆竹响起,这个不眠之夜开始了。

巨大的爆竹响起,就像一个大力士,不,比大力士还要大。霎时,大地震动,一幢。

幢高楼也不由得一颤;这时,美丽的花式烟花冲向了天空,在天空中变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旋转烟火也不甘示弱像一个个火箭划破天空,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街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手拿着嘀嘀筋,大一点的放一些大地红呀。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像葫芦一样的花子,只见一点燃它,它喷出火花,一会变一个颜色,就像一棵圣诞树。街旁的商店也拿出花子来,那一个个“降落伞”像一个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小雨点,又像“小人国'里出来观光跳伞的。'砰砰'双响炮也迫不及待地跑出来,'窜地鼠'非一般的窜来窜去,'大地红'也飞快的转了起来。

看了这么多自己也该玩玩了,爆竹,双响炮不敢说,大地红嘛,还可以。我一手拿香,一手拿着大地红,用香接近炮焾,香一触着大地红,大地红炮焾冒出火星,我赶紧扔出去,刚一触地,它飞快的转起来,好看极了。咦?我突然想起还有一盒电光棒呢。电光棒被点燃后射出一个个像小星星一样的火星,照亮了整个楼道。突然,'啾'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爸爸在放骑火,这时,平时一向胆小的妈妈站了出来,她手持烟花棒,一手高高地举着,像传递圣火样子,“哗”由妈妈亲手放出的第一个烟花飞向了天空。

“噼里啪啦”随着第二阵爆竹声响起,这个令人难忘又开心的不眠之夜结束了。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五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礼仪禁忌。

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中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

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建筑。

白族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六

“算八字”

白族人民讲究命理,男女自由恋爱后确定结婚,双方家庭都会拿着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去找专门人士卜算,一来看双方八字是否相冲,未来的婚姻生活是否顺利;二来算一个吉利的日子举行婚礼!

提亲。

白族有早婚的习惯,双方订婚后,在结婚前一年,男方必须托媒人到女方家求亲,给女方以准备妆奁的时间。除制备各色粗细领挂、全部铺陈帐盖外,单鞋子一件就要做数十双到上百双,以备结婚时送公婆、弟妹、哥嫂、子侄等为见面礼及婚后自穿。

看家。

男方提亲后,女方带着自己家的至亲女眷去男方家,称为“看家”。目的是去摸摸男方家底,顺便看看男方家人是否好相处。看房结束,男方还得给女方来看房的所有人包红包,数额不限,一般都会取个吉利的数字。看房回来后跟女方家长汇报情况,让家长心里留底。

下聘。

下聘即订婚。男方家去女方家下聘,顺便定下结婚日子。下聘的彩礼很有讲究,糖、藕、粉丝、干竹笋、钱、金银首饰等这些是必带的而且所有物品必须成双成对,以讨吉利。随行中,除了媒人和亲眷,男方还得带上两个没有结过婚的年轻男子陪同,所有交接均由媒人完成,亲戚朋友捧场当劳力。白族订婚后,可以解除婚约,但主动方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若男方提出退婚,女方可以不退还水礼,若女方提出退婚,则必须退还水礼。

婚礼。

白族的婚礼一般是四天。第一天搭彩棚、迎喜神,晚上贺新人。届时新郎要拜“喜匾”,由家长取字、号为喜名,婚后通用。贺新娘则全村小姐妹与新娘坐在彩棚下,青松铺地,红烛高照,吃着糖果,恭贺新娘。

第二天迎亲,新郎坐轿前往女方家,迎亲的及伴郎十数人,加上骑马“押礼”的小孩十多人及到女方会亲的至亲亲戚,沿途浩浩荡荡。到女家后,则大门紧闭,要等唢呐声三起三歇表明诚意,才开门迎入,设席款待,新郎则座上,设独席招待。红日西下,经媒人再三催请,新娘才哭着由兄长抱上轿,盖上“开脸红”,新郎由女方父辈敬上马杯,并在其左手膀上扎一朵锦红大花“蔫花红”。到男家后,门前早摆下牲醴一套,有斗、尺、秤、剪、香、腊、纸、烛之类,由端公仗剑执法,退去车马,将新人拥入洞房。是时村中常年多病的人便可趁闹伸手在新娘身上、手上、腿上乱掐,以粘喜气,解除病痛。

新人入洞房后,避去别人,由媒人主持喝交杯酒,然后出房待客。晚上还要举行闹新房,俗话说“新娘房中无大小”,尽可以随便。新房中的床,必须先有伴娘或亲戚们上去躺过,新娘才可上床。第三天回门。新娘清晨早起,在别人帮助下“收头”,将头发梳成高高的髻,作为成人的标志,然后由新郎陪同回娘家。届时新郎手拿锦花一朵,到新娘家去谢花红,男方至亲至戚也一起去做会亲客,女家设席款待。第四天酬客,折彩棚,招待帮忙的客人。

婚姻习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比。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儿子成婚后,一般都与父母分居,另外组织小家庭。父母和谁一起生活,由父母自己选择,一般选择与幼子一块生活的居多。因此,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是白族普遍的家庭组织形式。

按白族的习俗,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可以终身守节,也可以另嫁,但另嫁时不得带走前夫的家产。

在个别地区,还有转房的习俗。兄死后,嫂可以嫁给弟弟,称为叔就嫂,但这种现象现在已不多见。但另嫁时不得带走前夫的家产。

白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婚姻多由父母包办,男方要付昂贵的聘礼,举行婚礼时还要花费很多的钱财。现在虽随时代的发展有很大的改进,但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男女经过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经定婚确定关系后,便请专人看八字,择婚期。白族婚礼一般在腊月举行。婚礼一般需三天。第一天搭彩棚,迎喜神,接月老,杀猪羊,谢本主,装裱洞房,贴对联。晚上,要邀请乡寨中会唱滇戏的人来唱戏(俗称板凳戏,即一人拉琴,几人扮不同角色演唱),或请人唱带有恭喜祝贺之词的吹吹腔(即用唢呐伴奏)、大本曲等曲调。人们一边吃、喝、品尝着主人摆下的果品、茶、水酒,一边唱,一直唱到半夜三更,在座的人不分老少、男女,品食一碗圆宵,以示预先庆贺大团圆。男方家要请父母双全的一对童男童女睡在新床上,叫“压喜床”。女方则和同村女伴话别。洱源西山一带夜晚还在村中燃起篝火,亲属与来客围绕篝火表演打歌。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七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和论茶是著名特产。居住在湖、河地区的白族以稻麦为主粮;居住在山区者,以玉米、养麦、马铃薯为主粮。吃大米饭、包谷(玉米)饭及各种米面制品后于脑制牛、羊、猪肉及各种咸菜。洱海盛产鱼类,弓鱼最著名。喜食砂锅菜、酸菜等。口味以酸、冷、辣为主。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

白族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豉与面注。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牛奶煮弓鱼、乳扇凉鸡、松木丽粉蒸鱼、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镶雪梨、生皮、大理饵丝、喜洲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民间宴会,职业厨师制作的“八大碗”、“四盘五碗”宴席,菜式更为丰富。除火腿、腊肉等外,还善于腌制弓鱼、猪肝、螺蛳酱等!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中国农历新年)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中国农历八月十五)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中国农历九月初九)吃肥羊;冬至节(中国传统节气)吃炒养粒和羊肉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奏。(算命azg168.)。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洲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此外,每客一包槟椰,丰盛又不奢侈。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用糯米酿制的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一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齐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饮茶,一般用本地特产的小砂罐烤过后才饮。小砂罐只有墨水瓶大小,待茶烤到必须“火候”,便用溪水或泉水煨茶。烤茶每一天须饮三次,每次三道。一道茶是苦茶,第二道加上红糖、米花、乳扇,别具一番风味,第三道是回味茶,入口苦涩而后回味甘甜。白族人常以三道茶待客,一苦二甜三回味,其味清香扑鼻,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

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务必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餐时长辈上坐,下辈依次围坐两旁,并添饭加茶,侍候长辈。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八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曾使用过“k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到白族地区,部分与其融合;公元7由云南东部迁到洱海地区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于白族。14世纪前后有不少屯军的汉族人在此地,后来也与当地白族人融合。后来部分彝族、阿昌族人先后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特别是大理国时期,白族便形成了一个大体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接近,居住地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唐代以后,大理臣服中央政权,受到内地汉民族文化,经济的更多影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进一步发展。到了元代,这里己是很繁华的都市。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1253年,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路和鹤庆路。明朝改为大理府、鹤庆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代继续延袭明代这一政策,但在边远山区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文化艺术。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苍洱新石器遗址中已发现沟渠的痕迹。而在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遗址中发现居民已从事饲养家畜和农耕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洱海地区已出现青铜文化。蜀汉时,洱海地区已发展到“土地有稻田畜牧”。唐代白族先民已能建筑苍山“高河”水利工程,灌田数万顷;修治高山梯田,创建了邓川罗时江分洪工程。南诏有自己的历法,明代白族学者周思濂所著《太和更漏中星表》以及李星炜的《奇验方书》等,都是总结了古代天文和医学的代表作。

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唐代建筑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的小雁塔。剑川石宝山石窟,技术娴熟精巧,人像栩栩如生。它具有我国石窟造像的共同点又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元明以来修建的鸡足山寺院建筑群,斗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巧夺天工,经久不圮。它们都出于有名的'“剑川木匠”之手。白族的漆器,艺术造诣很高,元明两代王朝所取的高艺漆工,大都从云南挑选;大理国的漆器传到明代,还一直被人视为珍贵的“宋剔”。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帝国主义盗走的“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是八-九九年白族画家张顺、王奉宗的杰作。它将南诏建立的神话传说,用连续的短画形式精妙的描绘出来,生动优美,是我国珍贵的文物之一。一一七二年张盛温创作的“大理画卷”,被称为“南天瑰宝”。该画全长十丈,一百三十四开,以“护国人王经”为主题,画着六百二十八个面貌不一样的人像。笔法精致娴熟,工巧细腻,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民间流传的《创世纪》长诗,叙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追述了白族在原始社会“天下顶太平”、“不分贫和富”、“百姓肥胖胖”的没有阶级压迫剥削的平等生活。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曰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根据《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所载,南诏时已有《张氏国史》、《巍山起因、铁柱庙、西洱河等记》的历史著作。大理国时期也有《白史》、《国史》,都已失传,仅《白史》片断散见于明代碑文中。元代白族史书《白古通》、《玄峰年运志》虽已失传,但都是明代云南地方史著作《滇载记》、《南诏野史》等书的蓝本。根据史籍考订洱海地区历史的,有明代白族学者杨士云的《郡大记》,该书为另一白族学者李元阳采入嘉靖《大理府志》,是万历《云南通志沿革大事考》的底本。清代白族史学家王崧在总纂道光《云南通志》时,汇集了记载云南的书籍61种,编为《云南备征志》2l卷,取材广泛,体例谨严,是研究云南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重要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曰和佳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曰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

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火把节的尾声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住房多采取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白族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妇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姑娘是把辫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雷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

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火把节: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不能去大理的旅游爱好者,可以去离昆明市最近的昆明市五华区沙朗白族乡就可以一睹精彩。

礼仪禁忌。

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九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无儿无女的也能够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有女无儿的能够招赘,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婚姻中有入赘的婚俗,入赘的男子不仅仅在社会上享有同不入赘的男子一样的地位,而且还受到邻里乡亲,女方家成员、亲友的尊重,并享有继承女方家财产的权利和赡养女方父母、照管年幼弟妹直到他们成长成人的职责,人们把这种人赘俗叫“上门”。有的白族人家还有意把儿子“嫁”出去,讨姑爷进门,故民间还有“打发儿子招姑爷”的俗话。白族婚姻,虽受父母包办,但青年人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如果恋爱关系确定,男子愿意到女方家上门,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定婚时,女方家把男子及男方家长辈亲友数人邀请到家,由女方家在宴请宾客时,长辈要当着众亲友的面为他改姓取名。从此他就随妻姓,不再使用原先的姓氏名字,并按女方家在家的排行定男子的排行。自此之后,男子结婚后在女方家成了一员,同辈人之间只能互相称兄弟,禁忌把人赘的男子称为“姐夫”“妹夫”或“姑爷”。

白族在元代以前全民信仰佛教密宗,受此影响白族地区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内地汉族和汉文化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荞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枞、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的的婚礼。

白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他们通常利用劳动、赶集、节日活动及赶庙会的机会谈情说爱,透过山歌试探对方,抒发感情,寻觅自我的意中人。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务必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能够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比。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的婚姻共有三种形式:一是嫁女儿到男家,这种形式占大多数;二是招姑爷上门,这种状况主要是女方父母没有儿子,即使有也是痴憨病残等,所以才招姑爷上门。上门的姑爷务必改换为女方的姓氏,再由女方长辈重新取名;三是卷帐回门的形式,即男女双方结婚后七日,妻子带着丈夫携帐子、被褥回女方家居住。因为女方家虽有兄弟,但年龄太小,父母年迈,只好“卷帐回门来赡养老人和照顾年幼的弟妹。等弟弟长大结婚后,男方这才带着妻子回到男方家生活。这三种婚姻形式由来已久,至今沿用。但不管属于哪一种婚姻形式,婚期和婚礼的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但是招姑爷上门是女娶男,而不是男娶女,双方的主角互换而已。儿子成婚后,一般都与父母分居,另外组织小家庭。父母和谁一齐生活,由父母自我选取,一般选取与幼子一块生活的居多。因此,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是白族普遍的家庭组织形式。

按白族的习俗,如果丈夫去世,妻子能够终身守节,也能够另嫁,但另嫁时不得带走前夫的家产。在个别地区,还有转房的习俗,兄死后,嫂能够嫁给弟弟,称为叔就嫂,但这种现象已不多见。

洱海一带的白族男方看中某一女子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来说亲。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主要任务是转达男方家求亲的意图,夸赞准备联婚的男女双方,促使女家同意允婚。女方许婚后,媒人便按约定日期把姑娘的生辰八字取回由男方请人合八字,如八字相合,媒人即带礼物聘金等到女方家回话。给女方家回话时,男方家还要在男方的八字帖上一副对联的上联,交给女方对下联。女方接到回话及礼物聘金以后,在男方送来的八字帖上对好下联,然后送回男方家由男方收藏。至此,定亲一事即告完成。

婚事定下以后,结婚之前一二个月,男方家要请媒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与女方家协商结婚日期,谈妥彩礼数目。根据女方家的意愿,男方家或者把彩金如数送到女方家,由女方家备办嫁妆,或者按女方家的要求把嫁妆如数备办以后送女方家,然后才最后确定新娘出嫁的日期。迎亲前后共需四天时间。第一天是贺新人和搭喜棚。新娘的女友和母亲一边将新娘的陪嫁衣服花鞋等装进衣箱,一面向新娘祝福叮咛,当晚还需要一位女童来“暖被”。男方家则忙着搭喜棚布置新房等等,晚上也要请一位父母双全的一对男童来“压床”。第二天为嫁日,由男方家备花轿组织迎亲队伍到女方家把新娘接回来。新郎新娘进洞房后,人们给他们献上意为先苦后甜的苦茶和甜茶。第三天新郎新娘双双到堂前三拜祖宗父母,向亲戚长辈敬茶敬酒。第四天新郎与新娘回门,拜见岳父岳母,认识亲戚长辈。

兰坪一带自称“那马”的白族,家里的女孩长到十五六岁以后,家长大多要在住宅旁为她建盖一间小房让她居住。晚上,小伙子们便结伴到姑娘的小房里去拜访姑娘,在小房里,他们或弹口弦唱调子,或低声细语,互诉衷情。夜阑人静,双双困倦时,便和衣相儇,进入梦乡。金鸡啼鸣,小伙子才与姑娘依依惜别。如两情相投,即可私订终身,父母一般不予干涉。

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初一有抢新水的习俗,谁第一个接到新年的第一汤泉水,那么来年里肯定会很吉祥。在初一到初五不准动除了厨具以外的金属器具、不准泼水及扫地。初二祭天地,初三祭山川、草原。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务必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务必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务必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兰坪县白族则于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原始的祭祀活动。祭祀仪式在村旁一棵大树下举行,以黄牛做牺牲,称“登天牛”,这棵大树称“天牛树”。“登天牛”和“天牛树”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禁止在树下大小便。

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会期是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三月街既是滇西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滇西风格独具的民族体育和文化娱乐盛会。

唐代,南诏国都城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不仅仅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南诏国与东南亚储古国进行文化交流、贸易通商的重要门户。当时佛教已传入南诏,南诏白族先民对观音菩萨极为崇拜,“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集,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这是最早的三月街。之后,三月街逐渐由宗教庙会演变为民间物资交流会。明代白族史学家李元阳的《云南通志》中记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清代,三月街达至空前的规模和盛况。

199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把三月街定为“三月街民族节”。节日期间,中外客商云集,集贸市场活跃。由12个县市代表队参加的大型文艺表演,演出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龙灯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此外,还有赛马、洞经音乐演奏、龙舟赛等文体活动。

火把节。

火把节在白族语中叫福旺午,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透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方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烈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火把节的尾声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为期三四天的“绕三灵”。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齐聚“神都”圣源寺,进行朝拜仪式,并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相传,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庙称“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

恋爱。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几乎天天有节日,夜夜耍龙灯。从正月到开秧门的几个月内,月月有庙会,各村各寨都要迎送本主(即本村或本地崇拜的神主),过本主节,十分热闹。此外还有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等等。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为青年男女的交往和恋爱带给了极好的机会。白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物色对象,对唱山歌,或者与情人幽会,借三弦和山歌传情达意,谈情说爱。

在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中,白族青年男女尤其喜欢参加石宝山歌会。每逢农历七月,数以千万计的青年男女都要成群结队地去参加为期7-9天的石宝山歌会。只见山上山下、树林崖边、庙宇里外,以处是参加歌会的姑娘和小伙子。姑娘穿上节日盛装,精心打扮,小伙子精神抖擞,人人背龙头三弦。只听三弦声声,歌声阵阵,此起彼伏,昼夜不绝,场面十分壮观。姑娘和小伙子能够用歌唱对与对方相识,能够用歌唱向对方试探,也能够用歌唱询问对方个人和家庭的状况,然后再用歌声充分表达自我的爱慕之情。这样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男女对歌,有时可达数小时乃至十多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透过对歌、姑娘和小伙子相识了,相恋了,甚至当场互赠了定情物,盟定了终身。

其他。

朝鸡节,每年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耍海会,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葛根会,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白族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的社会,人们曾信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和本民族的本主信仰。释儒道“三教同源”“万法同宗”,三教相融合,是白族宗教信仰的一大特点。其中本主信仰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一词的含义是“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白族的本主是“人神兼备”的护卫神,是由原始的神巫崇拜发展而来的宗教。相较原始的神巫崇拜,本主信仰构成了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为完整体系的宗教,并使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构成了“本主宗教”的崇拜核心。佛教约于隋唐之际传入洱海地区,最初传来的是“婆罗门”和瑜珈密宗,密宗僧人称“阿^黎”,所以又名“阿^黎(阿叱力)”教,称其为“白族密宗”。盛行于南诏大理时期。大理国的22代皇帝中就有10位出家为僧。国中男女都读佛典、诗书,手不释珠卷,因此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古妙香国”的称号。元明之后,大批汉族移民屯驻洱海地区,汉文化开始在洱海地区广泛传播,汉传佛教逐渐开始代替大理本土佛教(密宗)的地位。

白族文化特有的宗教信仰是本主崇拜。本主是“本境土主”、“本境福主”的简称。在白语中,本主有很多称谓,如“武增”、“倒博”等,大意是“本地域里最尊贵的人(神)”。白族人认为,本主就是自家或村社的保护神,能保佑他们“为士者程高万里,为农者粟积千钟,为工者巧着百般,为商者交通四海”。自从唐代南诏王劝丰佑下令其国老赵文奇在大理兴建了白族第一座本主庙以后,本主文化便开始在苍山洱海间世代相传。

总结精选(5):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十

白族是云南大理特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分布于云南各地。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族礼仪风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白族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

合同。

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2

页,当前第。

1

1

2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十一

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烤茶,是用小陶罐置于火塘上,将茶叶烤黄,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味极香醇。

服饰: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贵。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或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妇女服饰更富民族特色,各地有所不同。大理地区的妇女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丝绒领褂,下穿蓝布裤,盘辫于顶,围腰下摆的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剑川一带的妇女都裹黑包头,衣裤用蓝色布料做成,并有披羊皮披肩的习惯。妇女的首饰有耳环、头簪、项链、戒指和手镯等。婚俗:男女青年可以自己选择对象,自由恋爱结婚。丧葬:行土葬。节日主要有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礼节:热情好客,即使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会受到主人热情款待;在人称谓前往往加一个“阿”字,表示尊敬和亲切;客人光临,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礼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昧,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红糖,三道加蜂蜜和几颗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对尊贵的客人的招待;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对面,随时为长辈添饭加汤,热情侍候。

禁忌: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或晚间为宜。年节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十二

房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住在坝区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山区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烤茶,是用小陶罐置于火塘上,将茶叶烤黄,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味极香醇。

服饰: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贵。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或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妇女服饰更富民族特色,各地有所不同。大理地区的妇女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丝绒领褂,下穿蓝布裤,盘辫于顶,围腰下摆的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剑川一带的妇女都裹黑包头,衣裤用蓝色布料做成,并有披羊皮披肩的习惯。妇女的首饰有耳环、头簪、项链、戒指和手镯等。婚俗:男女青年可以自己选择对象,自由恋爱结婚。丧葬:行土葬。节日主要有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礼节:热情好客,即使是陌生的不速之客,也会受到主人热情款待;在人称谓前往往加一个“阿”字,表示尊敬和亲切;客人光临,必以烤茶招待,白族茶礼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昧,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红糖,三道加蜂蜜和几颗花椒,三道茶是白族对尊贵的客人的招待;吃饭时,长辈坐首位,晚辈依次坐在两旁或对面,随时为长辈添饭加汤,热情侍候。

禁忌:访友或探望病人,不要在上午,以下午或晚间为宜。年节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到别家串门。斟茶只能斟半杯,喝完再续,斟满杯茶端给客人,被视为不礼貌,妇女分娩,忌外人上门。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十三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方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

婚丧与生育。

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屋围裙,并将头页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还要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务必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粥米客或称稀饭客。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篮提着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食俗。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养麦、蚕豆、薯类。雪梨、柑橘和论茶是著名特产。居住在湖、河地区的白族以稻麦为主粮;居住在山区者,以玉米、养麦、马铃薯为主粮。吃大米饭、包谷(玉米)饭及各种米面制品后于脑制牛、羊、猪肉及各种咸菜。洱海盛产鱼类,弓鱼最著名。喜食砂锅菜、酸菜等。口味以酸、冷、辣为主。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养麦。主食一般蒸作干饭,下地携带。此外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等。

白族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善于调制咸菜、院菜、豆瓣酱、豆豉与面注。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荣炒火腿、海菜豆腐场令人齿颊留芳。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和鱼鲜,善于胶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猪肝?、螺蛳酱、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脑年猪和乳用(羊乳点酸水制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创造出大理砂锅鱼、牛奶煮弓鱼、乳扇凉鸡、松木丽粉蒸鱼、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镶雪梨、生皮、大理饵丝、喜洲破酥精粑等一批名食。民间宴会,职业厨师制作的“八大碗”、“四盘五碗”宴席,菜式更为丰富。除火腿、腊肉等外,还善于腌制弓鱼、猪肝、螺蛳酱等!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中国农历新年)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中国农历八月十五)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中国农历九月初九)吃肥羊;冬至节(中国传统节气)吃炒养粒和羊肉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奏。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洲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此外,每客一包槟椰,丰盛又不奢侈。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一样,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用糯米酿制的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一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齐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饮茶,一般用本地特产的小砂罐烤过后才饮。小砂罐只有墨水瓶大小,待茶烤到必须“火候”,便用溪水或泉水煨茶。烤茶每一天须饮三次,每次三道。一道茶是苦茶,第二道加上红糖、米花、乳扇,别具一番风味,第三道是回味茶,入口苦涩而后回味甘甜。白族人常以三道茶待客,一苦二甜三回味,其味清香扑鼻,嘴里有苦甜混合的舒适感。

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务必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餐时长辈上坐,下辈依次围坐两旁,并添饭加茶,侍候长辈。

总结精选(2):

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初一有抢新水的习俗,谁第一个接到新年的第一汤泉水,那么来年里肯定会很吉祥。在初一到初五不准动除了厨具以外的金属器具、不准泼水及扫地。初二祭天地,初三祭山川、草原。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务必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那男人节,男人休息。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火把节抢升斗。

历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表现为: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进入白族的本主庙,务必虔诚、肃穆,禁止大声喧哗,禁止触摸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种神灵。怒江州一带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务必以牛、猪等做牺牲,进行祭天活动。活动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下进行,全寨人参加。这棵大树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兰坪县白族则于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原始的祭祀活动。祭祀仪式在村旁一棵大树下举行,以黄牛做牺牲,称“登天牛”,这棵大树称“天牛树”。“登天牛”和“天牛树”神圣不可侵犯,禁止砍伐,禁止在树下大小便。

三月街赛龙舟。

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会期是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三月街既是滇西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滇西风格独具的民族体育和文化娱乐盛会。

唐代,南诏国都城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不仅仅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南诏国与东南亚储古国进行文化交流、贸易通商的重要门户。当时佛教已传入南诏,南诏白族先民对观音菩萨极为崇拜,“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集,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这是最早的三月街。之后,三月街逐渐由宗教庙会演变为民间物资交流会。明代白族史学家李元阳的《云南通志》中记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清代,三月街达至空前的规模和盛况。

199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把三月街定为“三月街民族节”。节日期间,中外客商云集,集贸市场活跃。由12个县市代表队参加的大型文艺表演,演出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龙灯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此外,还有赛马、洞经音乐演奏、龙舟赛等文体活动。

火把节。

火把节在白族语中叫福旺午,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透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方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烈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火把节。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火把节的尾声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为期三四天的“绕三灵”。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齐聚“神都”圣源寺,进行朝拜仪式,并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相传,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庙称“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

恋爱。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几乎天天有节日,夜夜耍龙灯。从正月到开秧门的几个月内,月月有庙会,各村各寨都要迎送本主(即本村或本地崇拜的神主),过本主节,十分热闹。此外还有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等等。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为青年男女的交往和恋爱带给了极好的机会。白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物色对象,对唱山歌,或者与情人幽会,借三弦和山歌传情达意,谈情说爱。

在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中,白族青年男女尤其喜欢参加石宝山歌会。每逢农历七月,数以千万计的青年男女都要成群结队地去参加为期7-9天的石宝山歌会。只见山上山下、树林崖边、庙宇里外,以处是参加歌会的姑娘和小伙子。姑娘穿上节日盛装,精心打扮,小伙子精神抖擞,人人背龙头三弦。只听三弦声声,歌声阵阵,此起彼伏,昼夜不绝,场面十分壮观。姑娘和小伙子能够用歌唱对与对方相识,能够用歌唱向对方试探,也能够用歌唱询问对方个人和家庭的状况,然后再用歌声充分表达自我的爱慕之情。这样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男女对歌,有时可达数小时乃至十多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透过对歌、姑娘和小伙子相识了,相恋了,甚至当场互赠了定情物,盟定了终身。

总结精选(3):

白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有本民族语言,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汉文自古以来一向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如需更亲密的接触白族的风俗习惯,那必须要来云南大理旅游:lxscn。/51262-line181593-1。html来一次民族风情之旅。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十四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养粒和羊肉场。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州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此外,每客一包槟椰。

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务必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扭时长辈上坐晚辈侍奉。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十五

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佛教约于唐代晚期盛行于洱海地区,最初传来的是“婆罗门”和瑜珈密宗,密宗僧人称“阿闺黎”,所以又名“阿阉黎(阿叱力)”教。元明以后,内地禅宗传到大理,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使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古妙香国”的称号。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蝴蝶会”等民族节日。

三道茶也称三般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于茶文化范畴。白族三道茶偏居于云南的大理,白族人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情感,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但凡宾客上门,主人一边与客人促膝谈心,一边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烧水。待水沸开,就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辈亲自司茶。

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人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后来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而“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

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很有名气,江苏吴江也有三道茶,其特点是“先甜后咸再淡”,这与大理的白族三道茶不同。白族三道茶在冲泡水温和喝法上都有一定的要求,三道茶的冲泡水温要求在八十度到九十度以上,茶叶种类大多以铁观音、水仙、冻顶乌龙、佛手等为主,水温不同,所用茶叶也有一定的讲究。喝三道茶时,需遵循三道茶的文化和精髓,按照三道茶的饮茶顺序来慢品。白族三道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在白族当地,饮三道茶有一种调节人际关系和传扬民族文化的作用。不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公园船头,饮用三道茶的形式和内容都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在欢迎客人和来宾的重要场合,显得更加隆重和热烈。

2

页,当前第。

2

1

2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十六

暑假,妈妈带我去云南旅游,我国有56个民族,在云南省就有51个少数民族。

这使我对少数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等民族节日。白族人口数有1万8千580人,在少数民族中白族的人口数排名第15。白族自古以来,白族人民把“6”看得非常神圣,其原因主要有:一说白族是6诏的后裔,6诏年年要给大唐帝国上贡,每诏一份,共6份。大唐也回赠礼品6份,各诏均得一份。所以白族民间往来礼品必带“6”字;一说取汉语“有福有禄”一词之义。白族青年男女订婚的彩礼都得带“6”字。如送钱必须是60元、160元或260元等;送四色礼,一般是名茶1.6斤或3.6斤,红糖6斤或6盒,酒6瓶或6斤,盐6斤或16斤;媳妇生小孩儿娘家送礼,鸡蛋少则60个,多则166个。白族它有自己的语言是白语。

我喜欢白族。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十七

白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75%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丽江、兰坪等地,有少部分白族散居在四川西昌,贵州毕节和湖南桑植县。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也有人主张属彝语支)。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汉文一直是白族人民习惯用的文字,在历史上虽曾有过借用汉字标音的“白文”,但因缺乏统一规范而没有能够推广。白族有本民族语言,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

白族----历史。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到白族地区,部分与其融合;公元7由云南东部迁到洱海地区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于白族。14世纪前后有不少屯军的汉族人在此地,后来也与当地白族人融合。后来部分彝族、阿昌族人先后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特别是大理国时期,白族便形成了一个大体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接近,居住地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唐代以后,大理臣服中央政权,受到内地汉民族文化,经济的更多影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进一步发展。到了元代,这里己是很繁华的都市。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白族----礼仪。

白族性格外向、好客、尊老爱幼,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尊敬。白族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到农村遇到主人家有人分娩或有重病人时,进屋时应谨慎。白族喜欢敬茶待客,同样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在喝酒方面,白族很文雅,通常是各自随意。

白族----节庆。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三月街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闻名遐尔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随着社会发展,三月街的会期逐渐延长,一般3至5天,多到10天;而且,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物资交流外,还举行赛马、民族歌舞等文娱体育活动。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大理乾隆举人师范有诗:“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这就是三月街的生动描写。传统三月街是物资交易以骡马、山货、药材、茶叶为大宗。白族要对歌跳舞,彝、白、回、藏各族还要赛马欢歌。

蝴蝶会挺拔秀丽的'苍山云弄峰下,有一片长满合欢树、酸香树、黄连木的碧林。万绿丛中,山茶、杜鹃争奇斗艳。花丛深处,有一泓珠吐玉的甘泉,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蝴蝶泉。泉边一株翠叶似巨伞的合欢树,每逢四月会招来成千上万只彩蝶,环绕奇树清泉翩翩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这是白族独特的蝴蝶会,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中外游客云集这里,万人争观奇景。

蝴蝶会听起来耸人听闻,实际上并不奇怪。只要你身临其境,而後仔细观察一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四月正中百花盛开的季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彩蝶来此聚会,连须钩足,首尾衔接,悬于树枝之上,成为一串串色彩缤纷的蝶花。有时哄然腾空,漫天飞舞,随后又马上成串结团挂于树上,与泉水相映,成为奇异绚丽的立体景观。

但是古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白族中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条凶残的巨蟒时常化成人形,每年要从村寨捉两位年轻漂亮的白族姑娘,拖进洞中,进行糟蹋。后来有一位勇敢的白族猎手杜朝选,有一天他发现了巨蟒,深入洞内杀死了巨蟒,救出了两位可怜的姑娘。姑娘非常感激猎人,她们都愿意以身相许。可耿直善良的猎手说:“为苍山洱海除害,乃我白族猎手之责,怎可高攀姐妹,贪图荣华。”不料,二位姑娘爱情纯贞,就跳入无底潭中,以死报恩。猎人事后追悔莫及,便也纵身入潭底。

后来这三位情人皆化作彩蝶,翩翩飞舞於无底潭边。三蝴蝶终于结成美满姻缘,父生子,子又生子,子子孙孙,引来数不清的蝶群聚会,因此后人将无底潭改名为“蝴蝶泉”,并立庙塑像,祭祀三位为爱情而献身的年轻人。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免费八字算命()比。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服饰。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白族----饮食。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酒。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白族----建筑。

喜洲的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

室内清洁、整齐,左右为卧室,当中为客厅,放有嵌镶彩花大理石的红木桌椅和画屏。

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院内有照壁,大门外有照壁,村前也有照壁,可见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均用泥瓦砖石砌成。正面写有“福星高照”、“紫气东来”、“虎卧雄岗”等吉祥辞句。照壁前设有大型花坛,花坛造型各异,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香四溢。

白族----禁忌。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纳西族禁止在河里洗屎布、禁止向河里扔废物或倒垃圾,禁止向河里吐口水,禁止堵塞水源。忌在长辈面前说丑话脏话,忌外人闯入产妇房间,忌孕妇进入新房。忌坐在门坎上,忌向火塘吐口水,忌在水溏边吹树。

白族----宗教。

白族在宗教方面除信佛教、道教外,主要崇拜村社神“本主”,几乎每个村寨都有“本主庙”,塑有本主像,村民把“本主”当作一个村的保护神来以祭祀,本主一般不是一个人,而是本主夫妇及子孙,少的20多个,多的达80多个。本主各个村子都不一样,大理一带村寨中,本主之神共有62个,有自然之神:如太阳神、洱海神、雪山神;也有历代的部落之神,英雄之神等。这些本主都有自己的历史功绩,因而受到人们的崇敬。“本主”诞辰之日,村里就过本主节,村民们唱歌跳舞,耍龙耍狮进行庆祝活动。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桑植县等地也均有分布。

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一面旗。旗杆用竹竿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白族人民喜欢吃酸、冷、辣等口味。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饮食习俗中,“白皮”“海水煮海鱼”“下关砂锅鱼”“炖梅”“雕梅”“铒块”“乳扇”等较具名族特色。白族人民还喜欢喝烧茶。

白族的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戒指。白族,虽然人数不够汉族的多,衣服不够汉族的漂亮,节日不够汉族的多;但是,白族的人民都过得很开心,过得舒舒服服。

暑假,妈妈带我去云南旅游,我国有56个民族,在云南省就有51个少数民族。

这使我对少数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等民族节日。白族人口数有1万8千580人,在少数民族中白族的人口数排名第15。白族自古以来,白族人民把“6”看得非常神圣,其原因主要有:一说白族是6诏的后裔,6诏年年要给大唐帝国上贡,每诏一份,共6份。大唐也回赠礼品6份,各诏均得一份。所以白族民间往来礼品必带“6”字;一说取汉语“有福有禄”一词之义。白族青年男女订婚的彩礼都得带“6”字。如送钱必须是60元、160元或260元等;送四色礼,一般是名茶1.6斤或3.6斤,红糖6斤或6盒,酒6瓶或6斤,盐6斤或16斤;媳妇生小孩儿娘家送礼,鸡蛋少则60个,多则166个。白族它有自己的语言是白语。

我喜欢白族。

白族风俗春节(模板18篇)篇十八

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齐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一样,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一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齐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白族节庆。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蝴蝶会”等民族节日。

白族服饰。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感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白族建筑。

白族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但是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此刻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能够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

白族禁忌。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总结精选(4):

白族,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元明时使用过“k文”(白文),即“汉字读白”。使用汉字书写,有自我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白古通记》:西天天竺摩竭国阿育王骠苴音斜。低娶欠蒙亏为妻,生低蒙苴。苴生九子,长子蒙苴,附罗十六国之祖;次子蒙苴廉,吐蕃之祖;三子蒙苴诺,汉人之祖;四子蒙苴酬,东蛮之祖;五子蒙苴笃,生十二子,七圣五贤,蒙氏之祖;六子蒙苴托,狮子国之祖;七子蒙苴林,交趾国之祖;八子蒙苴颂,白子国仁果之祖;九子蒙苴z,初六切。白夷之祖。

〈哀牢夷传〉(哀牢,今永昌府):哀牢蛮蒙伽独捕鱼易罗池在永昌府城南。溺死。其妻沙壹一作壶。往哭之水边,触一浮木,有感而妊,产十子。后携子至池上,木化为龙,人言曰:我子安在?九子惊走,独季子背龙而坐,龙舐其背。蛮语谓背为九,坐为隆,故名之曰九隆氏。哀牢山一名天井山,在永昌府。下有妇名奴波息,生十女,九隆弟兄娶之,立为十姓:董、洪、段、施、何、王、张、杨、李、赵,皆刻画其身象龙文,于衣后着尾。子孙繁衍,居九龙山山在永昌府城南。溪谷间,分九十九部,南诏出焉。

公元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南诏世隆卒,子法(隆瞬)即位,自号“大封人”。“封人”又作“封民”。“封”古音读“邦”,好处也相同。“封”、“邦”、与“k”读音相同。“封人”就是“k人”。南诏将洱海的十赕称为“大封民国”,也就是“大k国”。“k”字又作“白”字。“大封人”这个专用名称的出现,标志着洱海诸蛮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冲突与融合,构成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民族:白族。

云南剑川海门口发掘出迄今3000多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证明洱海地区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并产生出当时云南最早的青铜器礼貌。从明朝到1956年白族民族身份得到确立的几百年内,是云南白族超多汉化的过程。现代云南白族除了大理州外,从丘北的马者龙、昆明的西山、元江因远、楚雄南华、保山的旧寨、丽江相互之间呈不连续分布的事实也反映了这一点。历史学家马耀的观点是白族是异源同流,即白族是由一个藏缅文化主心骨的族群同化了超多不一样来源的人构成的民族。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开学第一天(通用15篇)

    英语学习涉及听、说、读、写等多种技能的培养,需要我们全方位提升。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和APP推荐,供大家参考。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我喜欢运动,跑步,

    缺陷与完美(通用19篇)

    优秀作文需要具备清晰的思路,组织严密的结构,逻辑严谨的论证过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彩的作文范文,相信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完美——令人向往的境界

    小学三年级民俗大全(22篇)

    优秀作文的语言优美流畅,充满韵律感,让人读来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科技越来越发达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

    专科毕业生报告(专业19篇)

    毕业生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群体,他们即将步入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毕业生们可以参考以下求职宝典,为自己的求职之路做好准备。。工商管理专科毕业生今年x月x日上午开

    工地试验室年度总结(实用20篇)

    在年度总结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在过去一年的成长和进步,找出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帮助大家写

    我家的菜园小学范文(16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精心编写的文字,它能够给人以感悟、启发和思考。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以及优秀的解决方式。我家的菜园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景

    秋季幼儿园大班工作计划(通用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教师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悠闲的暑期生活已经结束了,新的一个学期在

    写运动会的小学生范文(17篇)

    参加运动会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体育水平,找到自己在不同项目上的优势和不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运动会中出色表现的选手,分享他们的成功经历和感悟。

    安全学习专题培训的总结(专业20篇)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劣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学习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公司从一月16日

    引人入胜的书小学四年级(通用17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准的语言塑造,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变得真实可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