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HT书生

9.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狮子等,以驱邪祈福。在下面是一些与春节有关的民俗和传统习俗的介绍,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一

去年的春节我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的家在荆门的一个小乡村里,过年还保留着一些特有的传统习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是腊月二十七到达奶奶家的,这一天正在做“鱼糕”。“鱼糕”配料很精细,主要是鱼肉和蛋清,营养价值很高。在此之前已经磨了豆腐、做了“风干鸡”。随后的二十八、二十九都在忙着准备年货。

大年三十这天终于到了!奶奶很早就起床忙了,将家里所有的桌椅擦得干干净净,餐具也是一尘不染。

吃过早饭后我帮爷爷贴春联,奶奶则开始忙中午的团年饭了。收拾整齐后也就到了十一点,奶奶说团年饭越早,说明这家人越勤快,让我将太太、太爷一起叫来吃团年饭。

大圆桌放好了,十六个菜摆了上来。浓浓的香味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啊!我忍不住想要先尝为快,却被太爷制止了,说先得要祖宗喝酒吃饭以后我们才能吃。

太爷绕着圆桌按尊卑位置倒了几杯酒,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将杯中的酒轻轻洒在地上,说是敬祖先的。接着在大门口将一捆草纸烧燃,还一边念叨着,希望祖先保佑一家大小健康平安。这一系列祭祖活动结束后,爷爷放了一挂好长好长的鞭炮,这才招呼大家入座吃饭。

在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太爷让我们大家都来吃“赚头”,我夹起一块,瞅了又瞅,说:“这不就是猪舌头吗?”大家都笑了起来,奶奶告诉我舌头谐音“折头”,不好听,于是先前的人就把猪舌头叫“赚头”了,后来就一直叫到了现在。我恍然大悟,说:“那我得多吃几块,来年在试卷上多赚几分!”又惹家人一阵大笑。

吃完饭,洗澡穿新衣,晚上守夜放鞭炮,初一相互去拜年,初二走亲戚......

就这样,在轻松快乐中,我过完了年,眨眼也就该回宜昌了,心中真是不舍,真想天天都过年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二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拜年的作文:春节拜年的由来、习俗,欢迎大家分享。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拜年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三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春节要做什么事。

(1)扫尘。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3)年夜饭。

吃团年饭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四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到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祝福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这就是拜年习俗的开始。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秦汉以来万千的风首朝贺。自明清开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拱手致语。拜亲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现代多行团拜,岁末邮寄贺年片和贺年信。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1、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2、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3、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4、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做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贺礼一定得体、卫生、安全。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

拜年说的话。

拜年就会走亲戚,其实很多人为了在过年的时候氛围更浓,都会选择去说很多的吉祥话,也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彩头,多说好听的话,来年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盼望。

我的祝福,不是最早,但是最诚;我的祝福,不求最美,不求最全,但求最灵。无论已经收到多少问候,我依然献上最诚挚的祝福,春节快乐!

春节来临,欢声不断;电话打搅,多有不便;短信拜年,了我心愿;祝您全家,身体康健;生活幸福,来年多赚;提早拜年,免得占线!新年快乐!

值此春节来临之际,一送你缘分的“缘”,送一个祝福是一种缘;二送你财源的“源”,祝你新的一年有财源;三送圆满的“圆”,愿你家庭幸福团团圆圆!

辞旧迎新,新年问好。祝君:新年新面貌、新年新气象、新年新起点、新年新开始、新年新心情、新年新运程、新年新局面、新年新收获、新年新跨越!

新年快乐!万事大吉!合家欢乐!财源广进!恭喜发财!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五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春节发源于哪里。

春节发源地在四川南充市阆中古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坐落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阆中古城山、水、城相融相依,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享有“中国风水第一城、科举圣殿状元乡”之誉,在_年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被评为“国际最佳旅游胜地”。

在这里,可以体验到独具魅力的古老文化,感悟山水诗画的恬静情怀,回归心灵憩息的幽远梦乡。西汉时期,世界著名天文学家阆中人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把正月定为岁首,把正月朔日定为一年的第一天,从此有了现在的“春节”,落下闳也被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在阆中古城过年,人们从前一年的“腊月初八”一直到第二年的“二月二”,都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庆祝春节。大年三十的“燃天烛”,大年初一的“抢银(寅)水”、“放开山炮”,正月十六的“游百病”、二月二的“亮花鞋”都独具魅力、极赋特色。

1、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

2、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春节代表的是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美好祝愿。

4、春节这一天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5、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表达和释放情感时候、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的精神支撑。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六

春节拜年是我国的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那么你知道春节拜年的由来是什么?春节拜年习俗怎么来的吗?下面本站小编为您介绍。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1、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2、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3、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4、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做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贺礼一定得体、卫生、安全。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七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

我的家乡。

在朝阳的一个小山村,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我来给你讲讲吧。

在我的家乡,除夕那天,我早早起床,帮爷爷爸爸贴。

春联。

扫院子挂红灯笼。奶奶和妈妈准备丰富的中午大餐。

除夕夜吃饺子的时候,总要包几枚一元硬币,如果谁吃到这枚硬币,就意味着谁会在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五六岁的时候,在包饺子的时候,我会偷偷地瞄着那几个硬币,只要它被放进了饺子里,我就会在那个饺子上偷偷地弄上一个小“尾巴”,在饺子煮熟了之后,我就能轻而易举地吃到它。这样那一元钱就是我的了。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用筷子试探饺子,如果饺子的肚子有硬东西,我就会把这个有特殊意义的饺子让给爷爷奶奶吃。

在吃完饭后,我们全家便开始看电视,等到十一点钟,全村就开始放鞭炮。爷爷把一挂大鞭和礼炮摆在小院里,用柴火点起一堆篝火。顿时,小院里亮成了白昼,全村的人鞭炮齐鸣,礼炮在空中炸响,变成五颜六色的花朵,十分壮观。

放完鞭炮,我们就开始各处祭神。我们一家五口,拿着纸、香。我提着小灯笼,妈妈端着饺子汤,在院子里的鸡窝、井、猪圈等等地方烧纸磕头,浇上饺子汤。虽然有点迷信,可是爸爸说这是一种美好的期待和祝愿。我理解是过年了,神也要吃好喝好。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早餐通常吃饺子,吃完饭,我穿上新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朋好友拜年。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八

记得我们小时候,过年是一定要穿新衣服的。不过慢慢长大后,似乎对穿新衣服越来越淡薄,大概平时也经常在穿新衣服吧。新年当然要穿新衣裳,而且要是大红的,一是表示喜庆,二是表示新的一年开始了,三是要在新年辞旧迎新。要穿的整洁,必须要把衣服整理的刚买的一样,这样擦能表达新年时的三大点和一个迎接新年的准备。

过年穿新衣是因为中国古老的农耕社会有关,过去农耕社会,特别是黄河流域,一年一熟,也就是到年底才总结、才发点薪金,就是总结一下,所以不象现在一个月就开支一次,一个星期开支你可以周周买新衣,甚至天天买新衣,因此到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所以过年穿新衣,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联,表示对春天的庆贺。这个穿新衣还是辟邪的,它是驱邪降吉祥这样一个寓意在里边。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到这个新年的时候,他都得在过年穿新衣。

穿新衣是个古老的习俗,在南北朝风俗,就有这种记载,元旦这一天“长幼悉正衣冠”。在宋朝,《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宋朝这个朝代很有意思,是市民之风非常繁盛,每到新年这一天,大家都穿得干干净净的,到处去逛。到民国的时候,《平谷县志》也记载正月初一“卑幼盛装饰,拜尊长为寿”。所以这个新衣几乎成了春节的品牌。一过新年,大家都穿新衣。

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这就是拜年习俗的开始。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秦汉以来万千的风首朝贺。自明清开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拱手致语。拜亲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现代多行团拜,岁末邮寄贺年片和贺年信。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除夕守岁的由来。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九

春节拜年的习俗起源:我们都知道在春节的时候,有拜年的传统,那么,你知道拜年的由来是怎样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拜年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拜年的传统正确时间应该是除夕零点以后,这个时候新的一年真正开始大家互相祝贺,而早于零点就属于拜早年,而这个时候新年并未到来拜年显得有点敷衍,如果晚于正月初十就属于晚年了,这个时候新年的喜庆气息已经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

谚语。

:“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祝福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有一年,年又来到村子,人们发现它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于是又一年,当年来之前,人们在门上贴红纸,挂红灯笼,年来了,人们用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往地上摔,发出响亮的声音,终于,年被赶跑了。于是,后来人们都有贴。

对联。

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秦汉以来万千的风首朝贺。自明清开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拱手致语。拜亲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现代多行团拜,岁末邮寄贺年片和贺年信。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十

春节是中国的一个重大和重要的传统节日,所有人心中都充满了喜悦,20xx春节快要到了,在那热闹的古老节日里,流传着很多的春节习俗,下面小编来和大家聊聊关于春节的习俗那些事儿!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为了地里的收成,早早的睡觉吧!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远出,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送穷文》。唐代诗人姚合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道教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汉代东方朔的《占书》也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道教和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依照道教和星象家的说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罗候、计都九星轮流值年照命)。人的一年命运如何,完全操在这位值年星宿手里,而每年正月初八日为诸星君聚会之期,又传为“诸星下界”之日,故在这天祭祀星君(即顺星),便有可能获得星君的垂佑。因此,人们有的到白云观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烧香顺星。但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是日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每逢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道教和民间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旧时的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树下(最好是桂花树)唱歌,请玉皇大帝最宠爱的小女儿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须欢乐吉祥,让七仙女高兴,她一高兴,父皇玉帝就会保佑人间一切顺利。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于地。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大年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十一

东北人过年跟其他地区也是有一些不同的,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东北春节(过年)的习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吃饺子。东北人过年时一定要吃饺子的,除夕夜的年夜饭吃饺子的时候,会在一大盆饺子中包一枚硬币,传说谁吃到了带硬币的饺子就会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而且饺子的馅料、做法、摆放、生活煮熟、吃的先后顺序也都各有讲究的。年初五称为“破五”,这一天也是一定要吃饺子的,吃的时候现将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参考:年初五为何叫破五)。

吃冻梨。冻梨大概是东北特有的水果吃法,梨在寒冷的气温下冻过狗,另有一番风味。

挂灯笼——长寿灯。从除夕夜开始,家家户户都要挂上灯笼,到了晚上就点亮,通宵达旦不能熄灭,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正月不剪头发。东北很讲究在新年正月里不能剪头发,不然会对舅舅不利,当然这是迷信。所以男人们不管大人小孩都会在春节前理发,下次理发就是要等到二月了。

春联。

贴窗花挂年画。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农历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

东北满族人很多,满族过春节要做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

对联。

窗花按旗属分别贴红黄兰白色的挂笺福字。除夕下午和春节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后在大门口放一横木以阻鬼魅进来。除夕也挂门神,以驱邪避鬼,这是吸收了汉族风俗的结果,门神约分为“将军门神”“福禄门神”“判子门神”“娃娃门神”等。除夕夜分发“神纸”,其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接神辞岁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

过年普遍都有的习俗:贴春联、祭祀、给压岁钱、拜年、吃迎接食品、放鞭炮等庆祝新年以及祈求新的一年好运的习俗。中国地方广大,南北方的过年习俗也存在地区性的差异,除上面普遍性的习俗外,北方春节的习俗还有下面几点:

吃。北方春节习惯吃饺子,这是与南方不同的习俗,过年的饺子一般会做得比平常更好,馅料丰富、造型精致。很多地方会在一盆饺子里放一枚硬币,吃到含硬币饺子的人会一年好运。

贴剪纸画。南方习惯贴的多数是春联,北方的文化更多样一些,除春联外还有各种剪纸。剪纸画的种类很多,但全部都是吉祥寓意,有福字、动物、花鸟、灯笼等各种各样的造型,手工精制。

载歌载舞。北方春节唱歌跳舞也是很普遍的习俗,春节期间男女老幼等闲人集结在空旷的平地上跳起各种舞蹈,有插秧歌等。

舞龙。南方舞狮,北方舞龙为多。长长的龙由多人举着在人群中穿梭,大家都会出来看热闹。

河北人过年,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十二

湘、鄂、川、黔边界土家族的一些地方,每年要过三次年: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赶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过“六月年”;十月初一过“十月年”。

汉族以及一些有关民族过大年(简称“过年”,即春节)都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土家族人提前一天赶着过年,故称“过赶年”。土家族人为什么要过赶年呢?在湘、鄂、川、黔边界民间流行着四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传说明嘉靖年间倭寇(日本)入侵中国,永顺土司工彭翼南奉命出征,他率领士兵三千,提前一日过了年奔赴前线,大败倭寇,立了“东南战功第一”。

为了纪念这次征战胜利,同时,也为表达广大民众对抗倭将士的深切怀念,永顺县土家族人就定在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年,这种“过赶年”的习俗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的历史。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打败异族的骚扰。缘于民族战争频繁,土家族民众常常不能安全过年。于是,本民族头领便施巧计,出奇制胜。头领让民众提前一天过年,尔后,率领将士猝然出击,敌人过年大吃酒肉,毫无戒备,被土家族人打得落花流水,仓皇撤离。

还有一种说法,土家族人祖先贫困,给财主当长工,穷得无法过年,不能合家团圆,只好提前一天“团年”。另外也有说,四川西阳、秀山一带的士家族人分别在农历三月三、四月十七过年,是因为明代万历年间土家族人奉命出征,班师回朝的日期不一致,所以过年的时间也就不一样。

从以上四种不同的说法(传说)中,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不论是外国的侵略、异族的骚扰或者地主的盘剥、掠夺,土家族人从来就是英勇无畏,同仇敌汽,并且足智多谋,以奇制胜,这是一个英勇的民族,豪爽的民族。

“过赶年”的晚上,寨上烧起冲天大火,调年旗高高飘扬,男男女女围着旺火跳摆手舞,唱调年歌,舞“毛古斯”。这种“过赶年”的爽快朴野、红火亢奋,别有一番情调。

土家族人豪爽、痛快的民族气质的形成与发展,与其历史进程中曾经饱经患难、备受欺压,几度被迫举族(氏族或部族)迁徒却能泰然处之的史实分不开。因而,同其先辈楚民族(或巴人,“南蛮”)一样,养成了念祖、怀旧、齐心、尚武的强烈民族精神,这在上家族过“六月年”和“十月年”的风俗与传说里鲜明地体现出来。

民间传说中说,古代土家族人原住江西一带,因不堪忍受官府、财主的掠夺、欺压,避免被斩尽杀绝的灾难,他们约定在农历四月初八开始准备,然后悄然离开,经过洞庭湖,溯沉江而上,到达武海派点心合时令陵山区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这里有大树可盖吊脚楼,有清泉可酝“苞谷烧”(家制白酒),能够安居乐业,值得欢庆一番。于是,新落居的土家族民众就决定先过一次年:宰牛,祀神,“摆手”,唱歌。这一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五,就叫“六月年”。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新垦的土地肥沃,五谷颗粒粗壮,六畜见风长膘,土家族人迎来了新的家园的第一个丰收的秋天。这样,他们又在农历十月初一再过一个“十月年”(这也与他们的祖先——楚人以十月为岁首的“十月年”自然有关)。家家蒸“苞谷烧”,寨寨杀大肥猪,人们纷纷串寨,登门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的祝愿。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十三

过年为什么要拜年呢?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那么过年拜年的习俗和由来你知道么?下面本站小编为您介绍。

春节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拜年,又称走春、探春。过去如果主人亲戚朋友多,拜不过来,就由仆人送名片,或送福字,这是上层社会拜年“泛爱不专”的反映。

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为什么要拜年?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

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拜年的传统正确时间应该是除夕零点以后,这个时候新的一年真正开始大家互相祝贺,而早于零点就属于拜早年,而这个时候新年并未到来拜年显得有点敷衍,如果晚于正月初十就属于晚年了,这个时候新年的喜庆气息已经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

谚语。

:“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祝福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有一年,年又来到村子,人们发现它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于是又一年,当年来之前,人们在门上贴红纸,挂红灯笼,年来了,人们用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往地上摔,发出响亮的声音,终于,年被赶跑了。于是,后来人们都有贴。

对联。

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秦汉以来万千的风首朝贺。自明清开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平辈间拱手致语。拜亲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现代多行团拜,岁末邮寄贺年片和贺年信。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1、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2、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3、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4、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做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贺礼一定得体、卫生、安全。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

春节的习俗和过年的由来(实用14篇)篇十四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并且小年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日子分别相差一天。

小年。

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

大年。

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直到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龙抬头)。

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

北京地区:从腊月初八(过了腊八就是年)直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年才算过完。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班团支书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5篇)

    月工作总结是职业人士提高自身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如果你正在为写好月工作总结而发愁,那么不妨阅读以下的范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一、班级工作:这一块是一项麻

    商铺销售代理合同书(专业17篇)

    销售合同是商业交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为双方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销售合同例文,希望能对你起到一些指导和参考作用。(以下简称制造

    五年级公开课教案(优秀13篇)

    五年级教案的编写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因素。五年级教案范文的收集和分享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可贵的友情小学五年级大全(23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个性和创意,要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表达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模式,展现个性和创造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例文,可以借鉴其中的思想和写

    友谊的温暖怀抱友谊的温暖大全(18篇)

    作文是对生活、社会、自然等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后,进行文字表达的过程。接下来是一些写作大神们的优秀作文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女孩,不知道你会不会看到这篇文

    开学我的新目标(优质18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展现学生的才思和创造力,还需要有良好的结构和逻辑推理能力。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参考以下优秀作文范文进行学习。快开学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初中期试表彰会校长讲话稿(精选18篇)

    在各种场合,讲话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语言,准确传达信息。掌握一些优秀讲话稿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对我们撰写自己的讲话稿很有帮助。

    心声初一心声初中范文(21篇)

    优秀作文是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进行肯定和表彰的一种形式。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作者出色的写作能力和独特的创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记忆中似乎与您从没有

    特困难家庭申请书(优质18篇)

    高质量的更多申请书能够提高申请者的竞争力,让评审人员对其产生信任和好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写一份成功的申请书,要从多角度

    母亲生日会讲话稿(优质23篇)

    结尾部分应该总结要点,强调核心思想,并给予听众启发。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备受好评的讲话稿集,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启示。尊敬的长辈们,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