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通用10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GZ才子2023年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通用10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篇一

根据省、市、县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房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房县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图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场),304个行政村,15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财政收入2.1亿元。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对象31160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5469人,农村实有五保6610人,农村低保对象3.3万人,城镇三无对象82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2万人,常年因灾救助对象40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0岁以上的老人476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23所(其中县办福利院1所、光荣院1所,乡办福利院21所),为民服务窗口2个(即婚姻登记服务大厅、低保服务大厅),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单位2个(即烈士陵园管理所、殡葬管理所),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82人。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城市低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救助、灾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十项社会救助种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民政事业资金4.5亿元,常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5.8万人,常年灾民救助4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2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2500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灾民恢复住房8000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乡低保救助阳光化操作为了解决群众不了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绝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政策执行不严等现象,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救助服务。一是建立了民主评定制度。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基础,开展民主选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保障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居)公示、乡(镇)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投资50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xx年和20xx年,我县低保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投资110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栋,新增床位210张。目前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即将全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有效推动了我县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设的机遇,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农林场福利院、化龙堰镇福利院,改建了青峰镇福利院、榔口乡福利院、红塔乡福利院、土城镇福利院、野人谷镇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房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对优抚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优属慰问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5、防灾救灾工作快捷高效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方针,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灾区社会稳定。一是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严格执行汛期和特殊时期24小时救灾值班制度,第一时间收集、汇总、上报灾情。灾害发生后,及时督办乡镇开展自救,下拨救灾资金,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饮用水。二是规范常救对象的救济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对全县常年救济对象进行摸底调查,搞好公示,按照《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及时下拨冬春生活救助资金,解决常救对象的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三是完善灾害救助体系。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督促乡镇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数据库,成立县救灾备灾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募捐机制。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拓展社会募捐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每年接受社会捐赠款物50万元以上。三年来全县先后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和群众生活救济资金2147万元,其中用于冬春生活救济资金1114万元,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资金1033万元;下拨棉衣棉被12万件6000床。

6、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在婚姻服务上,逐步实现了以乡镇分散登记向全县集中登记的体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婚姻咨询、法制宣传、登记拍照、电子档案传输、信息查询、写婚姻文书等一系列婚姻登记服务。年结婚登记量4500对左右,登记合格率达到100%,20xx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在收养登记上,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严格服务程序,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在社会组织管理上,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文化事业等方面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加快房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社会救助水平低。房县属贫困县,县级财政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一是城区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养床位40张,远远满足不了城区450名三无老人入院需要。二是农村福利院投入少,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全县仅有21所中心福利院,床位都在50张以下,容纳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县无一所救助机构,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落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四是殡葬服务设施匮乏。全县目前尚无一处殡仪馆和公墓,殡葬制度难以推行,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适应。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而全县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4、优抚安置服务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光荣院,为伤残军人提供服务。没有军休所,无法为退离休军人提供活动活场所。没有优抚医院,优抚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我县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低,月平补差仅有45元,救助人口4.6万人,请求上级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将农村救助政策向贫困山区倾,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接好轨。

2、加快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是要明确机构的性质和福利院管理人员的身份,请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为政府福利事业单位,采取县办乡管或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二是福利院提档升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农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农村五保供养费过去是由村级提留中解决,税费改革后,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五保数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养经费形成缺口。全县省财政转移支付供养3956人,实有五保6610人,供养经费缺口每年达480万元。

4、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只有一所福利院,没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们对县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床位210张,可以有效解决我县三无老人住房紧张问题。今年以竹房城镇带为试点建1-2所标准化农村福利院,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我县共有304个村(居),目前,只有107个村(居)有办公场所和一战式为民服务场所,有120个村(居)只有办公场所,没有足够的为民服务场所,还有77个村(居)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做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加快村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优化班子结构,从而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问题,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真正体现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从政治上关心爱护村干部,让广大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篇二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0xx元,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90%以上的村居民点实现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5%;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7.81%的村设有卫生所,90.11%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2399名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困难居民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4.5%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农村饮水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绝大部管道工程使用钢管或再生塑料,造成群众饮水隐患,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源也不同程度地枯竭或水质下降。目前,全县尚有农村饮用水质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障率不达标等不安全饮水人口5.2万人,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家庭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县城多户居民中,约有五十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内,近113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39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城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三是投入窘困,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力对公益事业进行投入,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反差大,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诸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现状。目前农村公共设施总量少、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比较突出。

四是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县城镇仅登记的失业人员近1300名,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一是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从再就业情况分析,已办理城镇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女的40周岁和男的50周岁以上人员、残疾人和完全失去土地未就业的六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由于他们大多技能和文化水平偏低,年龄老化,工作基础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导致就业比较困难。

二是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这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围绕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由于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牵头单位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相对有限,使一些优惠政策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据调查,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转军人安臵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失业的就业,以及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定额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落实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三是无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目前在我县无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吃饭依恋铁饭碗、不愿干个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苦、脏、累、险工种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就业引导、指导和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一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考大学成为子女就业的集中选择,由于扩招,造成师资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相当一部分具备条件的群众对当地高中教育质量缺乏信心,学生择校情况比较普遍。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我县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三是职业教育档次偏低。技能型师资紧缺,专业设臵不尽合理,专业培训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培养出紧跟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四是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县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一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我县低保金城市发放标准为230元/月,农村发放标准为50元/月,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共有23875户50328人。其中:城镇3694户4857人,约占全县城市人口的18.6 %;农村20181户45525人,约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1.2%。

二是社会养老保险,城镇扩面慢,农村待试点。目前我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共 1678名,占全县城市居民总数的6.21%。其中:企业职工690名,自由职业者988名,暂无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调研中了解到,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城市务工队伍的主力军,因为不少民营企业不给工人缴纳养老金,使其养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也导致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

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xx年在我县全面运行,至目前已经覆盖全县90.11%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的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问题,即入了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高,不入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低。

四是用工单位贯彻劳动保障法规不到位。一是劳动用工合同制、最低工资制的推行进展缓慢。由于劳动合同制和最低工资制约束了用工方的部分行为,所以虽经各级的督促落实,但仍然见效甚微。20xx年我县合同用工率仅为 95%,20xx年以来我省最低工资标准是520元,用工单位以算伙食费、住宿费、奖金、劳保品、效益差、做工时间短、工作量轻等为由打折扣执行,致使务工人员收入很低,甚至出现务工不如“吃低保”的现象。二是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情况仍然严重。

很多企业采用月工资“隔月发”、“季度发”,甚至是克扣工资,套牢务工人员,保证企业工源。这些违法现象的长期存在,将工人臵于一种艰难的处境中。仅20xx年有关部门受理处理拖欠工资投诉案件38 起,涉及务工人员268 名,追讨欠薪98万元。三是劳动保护法规得不到有效落实。多数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普遍没有给雇用人员缴纳“三金”,雇工没有完整的休息日,加班没有加班费,防暑、防尘、防潮、防毒、防辐射等《劳动法》规定的基本劳动保护设施短缺。例如个别企业厂房内粉尘超标,工人工作期间缺乏防护,多次受到有关方面的除尘建议,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较为突出的是:

一是药品进入渠道不够规范。调研中,群众反映医院和各种药店均存在药品进入渠道不够公开透明,价格混乱,质量良莠混杂、药效不佳的问题,影响了安全、有效、廉价药品的正常供应和使用。

二是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运行市场化倾向,弱化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功能。由于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上依靠服务收费,“以药养医”创收运行,导致医疗机构偏重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医疗机构推行“承包制”,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致使其公益性质淡化,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以药养医”是造成群众看病贵、病痛解除难的重要原因。

(六)社会安全方面。

一是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免税前增大,相当一部分农民种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20xx、20xx两年农资价格比较:20xx年种子上涨了20%,化肥上涨了18%,地膜上涨了6%,每亩生产成本较上年增加30元左右。

二是物价过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由于受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的拉动,我县粮食、肉食、蔬菜等基本生活资料需求旺盛,不能自给,从县外调进各种费用增大,导致生活资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与周边县市相比,肉、菜、蛋等生活资料价格高出20%以上,一些居民因此尽可能压缩肉、菜、蛋的消费,部分生活困难的群众捡菜贩扔弃的蔬菜吃。物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是盗窃案件突出,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我县流动人口和移民增加,相关部门对居民区的管理职责不清,存在扯皮现象,导致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县城盗窃案件突出。据社区反映,县城居民区有安全死角,部分楼房经常处于无门房、无物业、无管理制度的“三无”状态,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盗窃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等案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几点思考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民生工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研究改善民生政策,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实施的监督检查,增强部门协调配合和上下联动,继续进行民生工程考核评比,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

二是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以项目为载体着力改善民生。建设类工程项目严格按规范操作,依法管理。生活补助类工程继续积极向上争取“扩面提标”,坚决实行阳光操作,完善并落实动态管理制度。医疗卫生类工程要立足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明晰产权,改善服务。农村基础设施类工程要强化规划,统筹推进。项目争取加大力度同时有效整合叠加,充分发挥项目实施效益。

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好亟待改善的民生问题。县委政研室和责任单位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发现民生改善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好。四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保障。预算超收收入向民生工程倾斜,同时压缩一般性公用经费,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确保配套资金落实,按时序足额拨付资金,保障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强督查考核,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防民生工程资金被挤占、挪用、滞留。

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篇三

中国目前的三个农业问题突出显示:农民的收入持续低迷;粮食产量持续下降;农民有能力减轻体重;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秩序的现状令人担忧,人民与基层力量的关系日益紧张,群众抗议活动更加频繁。政府在解决农业和农业问题上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政治和经济方面:促进村民自治在政治领域;我们将在经济领域促进农村税收和税收改革。尽管有这样的结果,但这两个系统尚未触及农业、农业和农业问题的根源。要真正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必须从制度入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公共财政等,农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中国三农问题具有多重内容,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粮食生产持续下滑。

第二,农民负担久减不轻,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第三,村民自治徘徊不前,难以取得突破。

第四,农村社会秩序状况堪忧,民众与基层国家权力的关系日益紧张,群体性抗争事件多发。

(一)客观原因

人地比例关系来分析了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人地关系对于农业、农民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人地比例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和土地本身的功能。

(二)体制原因: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是三农问题的体制原因,这是学术界基本一致的观点。这一政治治理结构主要表现为国家在户籍身份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以及教育制度等方面所实行的城乡分离的政策。

(一)政治制度安排——村民自治

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设计首先是从政治领域开始的,这就是村民自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从1980年中国农村出现第一个村委会自发诞生,到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布,村民自治成为由政府推进的法律行为。现在,村民自治已经从初始时期单一的村委会直接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到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有机结合的制度体系。

由于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乡村关系问题上观念陈旧、认识落后,把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关系当作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乡镇政权与村级组织之间的多重关系重叠交差等原因,造成乡村关系紧张。

村民自治和农村税费改革,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和经济两大基本制度安排,虽然在短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但是由于没有在体制这个根本原因上采取有效措施,所以从长远来看,不可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问题,除了继续深化村民自治、提高基层民主水平外,更主要、更根本的是必须在体制上下功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解决三农问题。

第一, 建立平等的现代教育制度,真正给予农民平等接受基础

教育的权利。

第二,建立公平的现代就业制度,给农民平等的就业权利。容。 第三,建立现代公共服务制度,使农民能够拥有大体平等的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权利。

第五,取消农业税制,统一城乡税负,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

第六,改革户籍身份制度,给农民以真正的国民待遇,使农民享有法律所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在实践中,我懂得了努力工作的价值,而社会实践是一种财富。一便士,一便士,一便士,一便士。在社会实践中,我可以学到在书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它使我开阔眼界,了解社会,深刻地生活,回味无穷。此外,参与社会实践和经验本身是一项宝贵的资产。“纸是肤浅的终结,致力于实践去发现真理。”“我相信通过社会实践,我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校园充满了充满活力和积极的氛围。我有理由相信当代的年轻大学生有实力承担未来国家建设的重担,追求进步、努力工作、知识和实践,总体的成功一定会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它在身体中已经被锻炼,并且被激发和升华,使人们有更多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经验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我相信这将对我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将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默默地用热情去触及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这一次的实践让我们重新认清自己,反省自己。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我们将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而踏上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篇四

做好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从8月份开始,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拟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张宁生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市人大代表,采取召开专题座谈会议、区县调研、实地察看、听取情况汇报和上报书面材料等五种形式,对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江宁特殊教育学校、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五个民生项目,并听取了市发改委、农工委、住建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环保局等十个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区县政府有关民生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加快“三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始终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采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各部门、各区县创新进取、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来,为推进民生工作,市委专门成立了社会事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专门将《意见》以今年市委1号文件形式出台,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全市民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导向,把提升群众福祉和幸福指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扩大民生保障范围。首次编制了《南京市“xx”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二)突出工作重点,紧抓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截至xx年9月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85万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长12。5%。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政府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从今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同时免除44。1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信息费1。05亿元,xx年民生教育目标全面完成。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9个,居民步行10—15分钟就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构建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方便群众就医;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国家、省599种基本药物在我市范围内个人自负比例均为零;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设指挥部和保障房建设发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812。6万平方米,新开工457万平方米,竣工127。6万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赁房3200套(间);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从1月份开始,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准入标准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对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申请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市主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步行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机构床位2800张、农村敬老院床位280张,全市建成城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54个,为3400名高龄困难独居老人提供政府买单的家政服务;为90岁以上老人提高了长寿营养补贴标准,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费进公园等助老优惠政策。

(三)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统一全市养老金支付标准;探索建立新农保及征地保障与企保衔接制度,截至9月底,全市社会保险五项险种累计参保人数比去年底净增70。93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主城区城乡低保首次实现同区域同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4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均达230元以上,老年农民生活困难补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征地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村村通”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99%。完成农村地区危桥改造38座,建成农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区(县)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总入户率达到91。3%。完成60个自然村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

(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民生工作新机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养了10余支专业性、规模化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这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全程对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透明高效运行。启动了投资项目就业评估论证制度,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调整院校专业结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内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价指数,增幅仅为6。6%。与此同时,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预计为13。7%,分别高于城乡居民收入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保障民生的压力明显加大。

(二)财政资金保障压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离不开大量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一般预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新增的刚性支出项目逐年增加,社会事业建设欠帐较多,“吃饭型”财政与税收增收难度加大并存,市级实际可用财力较少,在进一步提高各项民生保障标准与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和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三)拆迁安置力度有待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早期被征地农民还没有全部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拆迁居民的安置房工作还存在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规划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进展不快。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今年确定的18个重点民生项目中,有8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占总数的44%,有4个项目处于项目启动阶段,占总数的22%,仅有6个项目进展状况良好。《意见》中的十大重点民生工程,有6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阶段,尚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亟待加速推进。

(一)理顺工作机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进

针对这次机构改革后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有关的职能调整问题,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各自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尽快建立起由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全面统筹、市民生办全面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强化政策的执行落实,切实履行好、兑现好政府各项惠民承诺,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加快项目进展,确保民生项目有效落实

对照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从目前情况看还有部分重点民生项目进展缓慢,有的还没有开工建设。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资源,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重大民生项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民心”项目,确保完成xx年民生目标任务,为“xx”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引导,重视提高大学生社工的待遇,稳定大学生社工队伍。加强对“4045”人员、残疾人、“双失”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拆迁安置工作进展,解决好拆迁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城市新区要规划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认真研究解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基本药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价格让利不到位等问题。四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尽快将早期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完善对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加快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建设。

(四)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体系

做好“三个发展”时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务,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在体制机制上做出统筹安排,优化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着力构建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统筹协调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对民生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学制定解决民生问题的系统规划;落实长效民生投入机制,确保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民生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形成有序竞争、服务良好的社会事业发展新格局;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民生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篇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会议确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时便提出,“”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

勤服务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调研方案,中心班子成员自4月19日至4月26日,在中心范围内,通过会议、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研活动,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后勤服务工作中有关民生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后勤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膳食科、学生宿舍管理科、水电科、绿化科、房管环卫科、医院等,主要从事学生饮食服务、学生宿舍管理与服务;水电管理与服务、校园绿化管理与服务、校园公房管理、环卫管理与服务、车辆服务、邮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中心现有在编职工56人,合同工243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会议确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时便提出,“”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

我校教学生活用水均属自备井供应。目前我校自备井四口,其中:东区一口、西区两口、同大学生公寓一口。xx年3月,经孝感市卫生防疫站检测化验,我校自备井水质中铁锰离子超标,杂质较多,时有浑浊现象。铁锰过多,易造成对人体肝、肾及大脑的损伤,杂质较多在人体内易形成各种结石,影响着师生身体健康。

为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降低能耗、节约开支,后勤服务中心于xx年对学校食堂锅炉燃料进行了“煤改柴”,用废木料和谷壳代替煤,每年节约开支约10万元,炒菜灶台继续延用煤作燃料。但在使用过程中,无论煤或柴的排放均对周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学生食堂与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相邻,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的煤渣和柴灰,导致部分教职工家庭、学生宿舍长年不能开窗,部分教职工特别是老干部多次向后勤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希望得以解决。

近年来后勤基础设施(设备)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有不少薄弱环节:(1)同大学生公寓二期、三期智能供电系统需要完善配套,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无法控制,存在安全隐患;(2)东西区宿舍没有安装电扇,学生自行购置电扇,使用多用插座现象比较普遍;(3)食堂部分设施(设备)需要维修、购置,如:东区锅炉已过使用年限,存在着安全隐患,急需更换;教工餐厅操作间低矮狭窄;东苑餐厅一楼操作间漏雨,二楼操作间改造;同大食堂需购置空调、电扇等;(4)医院设备老化,需购置更换部分设备;(5)校外垃圾站存在转运不及时现象,应建立校内临时垃圾存放点;(6)绿化设施、设备不足,导致员工劳动强度大而效率低等。

学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1)学生使用的饮水机存在质量问题,易引起饮水机自燃,已发生两起起火事件,因管理员发现及时,避免更大的事故发生;(2)学生宿舍内偷盗现象时有发生;(3)同大学生园区新公寓已经开工,施工车辆与用工人员均从同大学生园区内行走;(4)东区部分学生宿舍电线路老化。

后勤员工素质决定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后勤服务中心从其人员构成来看,高学历、高职称的的管理人才较少,技术人员缺乏,现有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年龄结构层次上,人员老化现象比较明显,缺乏后备力量;一线员工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工作积极性不高,主人翁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1)为保障学校师生饮用水安全,建议对学校饮用水进行净化处理。鉴于净化水涉及二次转水,每吨处理成本大约在0.70元左右,故建议有选择性的实施此项目,即仅对涉及教职工生活(入口饮用)的水进行净化供应,一是东区家属区及学生食堂为一专线,在东区盆景园处建6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二是西区二井须全部采用净化供应,在西区建12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预计资金投入80万元。学生宿舍和教学楼仍用原水供应,同大园区大部分为学生宿舍冲洗用水,故不采用净化处理水供应。

(2)为加强校园环保建设,建议试点实施食堂“煤、柴改气”工程。将东区食堂锅炉、灶台改造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由于食堂锅炉需要更新,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约需投入80万元。

(3)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保障后勤服务需要。建议根据后勤工作实际,由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审计处、后勤服务中心成立调研专班,对于基础设施(设备),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

学生宿舍进一步加强“四个三”的安全管理机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安全工作防范,一是加强学生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的宣传,做好用电安全、防火、防盗工作;二是加强安全工作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三是更新改造安全设施,如:电线路改造、防护网安装、饮水机更换、增设贵重物品寄存室等;四是加强安全巡逻队伍建设;五是在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范文(3) | 返回目录

做好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从8月份开始,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拟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张宁生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市人大代表,采取召开专题座谈会议、区县调研、实地察看、听取情况汇报和上报书面材料等五种形式,对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江宁特殊教育学校、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五个民生项目,并听取了市发改委、农工委、住建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环保局等十个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区县政府有关民生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加快“三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始终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采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各部门、各区县创新进取、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来,为推进民生工作,市委专门成立了社会事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专门将《意见》以今年市委1号文件形式出台,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全市民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导向,把提升群众福祉和幸福指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扩大民生保障范围。首次编制了《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二)突出工作重点,紧抓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截至xx年9月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6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85万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长 12.5%。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政府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从今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同时免除44.1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信息费1.05亿元,xx年民生教育目标全面完成。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9个,居民步行10-15分钟就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构建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方便群众就医;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国家、省599种基本药物在我市范围内个人自负比例均为零;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设指挥部和保障房建设发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812.6万平方米,新开工457万平方米,竣工127.6万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赁房3200套(间);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从1月份开始,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准入标准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对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申请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市主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步行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机构床位2800张、农村敬老院床位280张,全市建成城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54个,为3400名高龄困难独居老人提供政府买单的家政服务;为90岁以上老人提高了长寿营养补贴标准,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费进公园等助老优惠政策。

(三)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统一全市养老金支付标准;探索建立新农保及征地保障与企保衔接制度,截至 9月底,全市社会保险五项险种累计参保人数比去年底净增70.93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主城区城乡低保首次实现同区域同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4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均达230元以上,老年农民生活困难补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征地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村村通”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99%。完成农村地区危桥改造38座,建成农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区(县)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总入户率达到91.3%。完成60个自然村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

(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民生工作新机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养了10余支专业性、规模化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这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全程对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透明高效运行。启动了投资项目就业评估论证制度,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调整院校专业结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内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价指数,增幅仅为6.6%。与此同时,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预计为13.7%,分别高于城乡居民收入3 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保障民生的压力明显加大。

(二)财政资金保障压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离不开大量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一般预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新增的刚性支出项目逐年增加,社会事业建设欠帐较多, “吃饭型”财政与税收增收难度加大并存,市级实际可用财力较少,在进一步提高各项民生保障标准与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和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三)拆迁安置力度有待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早期被征地农民还没有全部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拆迁居民的安置房工作还存在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规划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进展不快。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今年确定的18个重点民生项目中,有8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占总数的44%,有4个项目处于项目启动阶段,占总数的22%,仅有6个项目进展状况良好。《意见》中的十大重点民生工程,有6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阶段,尚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亟待加速推进。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理顺工作机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进

针对这次机构改革后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有关的职能调整问题,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各自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尽快建立起由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全面统筹、市民生办全面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强化政策的执行落实,切实履行好、兑现好政府各项惠民承诺,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加快项目进展,确保民生项目有效落实

对照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从目前情况看还有部分重点民生项目进展缓慢,有的还没有开工建设。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资源,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重大民生项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民心”项目,确保完成xx年民生目标任务,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引导,重视提高大学生社工的待遇,稳定大学生社工队伍。加强对“4045”人员、残疾人、“双失”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拆迁安置工作进展,解决好拆迁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城市新区要规划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认真研究解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基本药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价格让利不到位等问题。四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尽快将早期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完善对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加快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建设。

(四)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体系

做好“三个发展”时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务,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在体制机制上做出统筹安排,优化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着力构建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统筹协调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对民生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学制定解决民生问题的系统规划;落实长效民生投入机制,确保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民生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形成有序竞争、服务良好的社会事业发展新格局;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民生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篇六

1、看书

2、上网找资料

具体内容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

网络近视怎么形成及治疗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发育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的倾向,高度近视更是如此。正常情况下,至青春期眼球可发育正常,如过度发育即形成近视,这种近视一般到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进行性发展可变成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从事文字工作和近距离工作的人容易发生近视,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用眼过度使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是形成青少年近视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视视力卫生极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注意灯光照明,注意读书姿势,避免阅读时间过长,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都能达到防治近视的作用。

书籍怎么样会近视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遗传因素: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高度近视和遗传有关,中度以下近视则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度近视的遗传类型,多数调查资料的结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父代与子代可以不同时出现近视。遗传又往往受客观环境,即生活条件的影响使之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复杂性。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近距离作业和不良的作业环境,这是最古老的学说,虽然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大量国内外有关调查研究报告看,已公认遗传与环境是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但是,在近距离阅读或近距离工作的影响下,为什么能产生近视?对此还没有一致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1)调节学说:绝大多数近视是在青少年时代出现,由于青少年眼的调节力特别强,对近距离工作学习有高度适应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劳。但是睫状肌长时间过度紧张,睫状肌会发生疲劳甚至痉挛而出现调节性近视,不及时消除持续发展则可成为不可逆转的真性近视。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到眼球轴的延长。

(2)辐辏学说:近距离工作使用调节时,也需要两眼同时内转的辐辏功能加强,由此可以导致眼肌对眼球加压,而引起眼球轴的延长。

(3)环境适应学说:幼儿时期眼球小,多数呈现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增大达到正视状态。在这一发育过程中近距离阅读过多,眼球为适应这种调节需要而成为近视。这一学说受到许多反对,但是在发育期可塑性很强,对近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已是共识。

其他学说不作介绍,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诸如照明光线、阅读姿势、对比度、字小模糊、距离太近和阅读时间长等外部因素都能影响以上因素的作用。

3.营养体质学说:从一些资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镉、锶和锌等的缺乏和体质的薄弱也可影响到近视的发生,但是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近视则各有说法。

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篇七

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9中文2班

学号:090102065

姓名:谢小梅

正文:放假回家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特别是春节的时候,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心态回到家中。家固然美好,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农村就像是一个垃圾厂,到处都是垃圾。农村本来就是环境最好的,最适宜生活的地方,但是随处可见的垃圾给这美好的意境添上了败笔。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许多投资者更是到农村办起了工厂,农村垃圾因此而逐年增加。为了弄清农村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同时也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我特选取了我所在农村(三堡村)为对象,进行了比较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但是现在我的家乡却因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垃圾成片。一些工厂的建立,废水的排放污染了小溪,小溪里面的河水已经干枯,更何况是鱼了。我深深地为自己的家乡感到痛心,因为美好的环境就这样断送在我们的手中。为了比较真实的反映现实情况,并通过对农村垃圾及其处理现状的分析弄清农村垃圾已造成的危害以及农村处理垃圾的各种方式方法,所以我才选取我所在的农村作为调查研究的。在调查过程中拜访我们村的村委等各部门,了解领导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走访我村人口对生活环境改变的看法。

二、调查过程

(1)垃圾现状

我在走访中发现,如果村内有一定数量的池塘、洼地和沟渠,往往它们的走位变堆放着一堆堆的垃圾。甚至在池塘的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塑料、纸片、树叶等。经过走访得知,这些垃圾是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地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个“小山包”,可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垃圾还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结果是,池塘、洼地和沟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农村,村民一般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树木,可没想到的是,这些本来代表“净’的绿树却成了垃圾场。只要细看,就会发现,树下往往会堆放着许多垃圾,如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当有风的时候,这些垃圾就会”随风起舞”

虽然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机械化作业在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还有部分村民家里养着者耕牛,同时农户家里一般也会养一些鸡、鸭、鹅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2)村委及村民看法

在调查中村委给的看法是:农村现在要发展就要引进工厂和养殖场,这些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问题。还有就是村民的环保意识不高造成了垃圾成堆。对于垃圾处理问题村委也是想了办法如建了垃圾集中点,但是效率不高。

在调差中大部分村民的看法:工厂和养殖场的废气废水直接排放,直接导致了村里的空气质量的下降,水质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还有就是垃圾集中点不多,导致了村民的生活垃圾所处乱丢,没有同一处理导致垃圾成堆,同时垃圾集中了却没有及时处理,使得垃圾堆积成山,堵塞道路,造成空气污染。

三、调查结果

(1)垃圾分类

根据我的调查,我自己将农村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和产业垃圾两大类:

a、生活垃圾: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如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等。

b、产业垃圾:工业、医疗卫生业等生产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例如砖窑厂、木材加工厂、村内私人诊所等产生的废弃物。其中的部分废弃还具有毒性。这些垃圾由于其数量大,难处理,逐渐成为影响农村垃圾处理的关键。

(2)农村垃圾处理方法

传统农村条件下,农村垃圾的循环利用和农村环境的自净相结合,完全可以解决农村自身产生的垃圾。但随着农村垃圾数量的增加,成分的复杂,传统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垃圾处理的需要。当前情况下,村民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原有垃圾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更多的开始采用填埋、焚烧、沤肥等方式来处理农村垃圾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垃圾。

(3)存在问题

a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开始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处理。但事实上,这种处理方法,处理是不彻底的,会造成巨大的二次环境污染。

b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而上级部门也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此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c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当前村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严重,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环保意识较为淡薄、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观因素。

四、农村垃圾处理建议

1、完善立法

处理农村垃圾,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可以采用很多种手段,但总的来说,立法途径是高效处理农村垃圾的关键,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前提。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防治污染环境。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控制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专门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农村垃圾的处理受地域的限制较大,但地方性农村垃圾处理法规很少,没有强制性回收制度,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垃圾处理缺乏指导。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立法,应借鉴国外经验,应该重视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门性立法。同时立法过程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农村垃圾处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促进农村垃圾问题的早日解决。

2、引进科技

除却传统的简易填埋、焚烧、堆肥模式外,还应该创新垃圾处理模式。一些新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在实践中得出,例如一些有条件的村庄已经建起资源再生产产业、垃圾处理厂、垃圾化肥厂。

农村垃圾技术处理的技术突破不能单凭村民自身的摸索,必须借助相关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 对垃圾的处理实现资源利用回收,将科技运用到垃圾处理上,把村民眼中的垃圾变成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在自然生态基础良好的农村,尽量实现用生态的方式实现垃圾的自净处理,减少清运垃圾的成本和费用。

综上所述,为避免我们的农村环境遭受污染,我们务必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组织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乡政府和环保局也应和村民们沟通好,做好垃圾的基础处理和统一处理。我衷心的希望我的家乡可以恢复旧日的青山绿水,整洁美丽。这是为了我们世世代代的子孙能够拥有美好的居住环境,也是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篇八

为了准确客观地掌握人民群众对当前和顺县社会治安状况的反映以及对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的真实感受,进而找出影响当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受县人大的委托,和顺县统计局于20xx年11月26日组成专门调查组,对全县社会治安进行了专题调查,本着客观公平、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组人员深入10个乡镇的所在地、居委会的一个小区、10个行政事业单位、5个企业、5个学校共填写了130张调查问卷,调查采取入户走访的形式进行,现将这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群众对当前社会的评价、群众的安全感受、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各种违法犯罪的程度,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心理感受、群众对打击罪犯力度的评价、群众对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满意程度等方面。

1、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男性80人,女性50人,20岁以下的2人,21岁以上30岁以下的16人;31岁以上40岁以下的34人;41岁以上50岁以下的37人;51岁以上60岁以下的23人,61岁以上70岁以下的14人,71岁以上的4人。

2、调查对象的文化层次:文盲4人,小学文化的31人,初中文化的46人,高中文化的31人,大专文化的1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3人。

3、调查对象的职业身份:工人5人,干部9人,职员5人,务农农民66人,务工农民1人,经商农民12人,文教科卫体占8人,个体工商业者4人,服务业人员1人,无业人员8人,离退休9人,其他2人。

二、群众对当前社会安全状况的感受和基本评价

1、调查对象感受目前社会治安环境安全状况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在目前社会治安环境下,调查对象“很安全”的占15%,感觉“安全”的占61%,感觉基本“基本安全”的占19%,感觉“不太安全”的占5%。

2、调查对象认为影响安全的原因

在影响安全的主要原因中,选择“刑事犯罪”的占16%,选择“公共秩序混乱”的占30%,选择“交通事故”的占38%,选择“火灾”的占10%,选择“危险物品”的占6%。

3、调查对象所在地社会治安状况的评判

在调查中,调查对象在回答对“所在地治安状况很好”的占33%,认为“较好”的占43%。认为“一般”的占22%。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分别有1人。

在评判当地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情况时,认为自己所在地与去年相比,有“明显好转”的占32%,“有好转”的占44%,“和以前一样”的占23%,“比以前差”的仅有一人。

4、调查对象对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认识程度

从调查对象所在地一些违法犯罪严重程度的评价看,总的来说各种违法现象不严重,相对而言,认为“赌博现象”和“入室盗窃”犯罪现象表现“一般”和“比较严重”占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25%和15%,别的违法犯罪现象基本都属于“不严重”或“不太严重”。但还有大部分人对有些犯罪现象不了解,特别是“吸毒贩毒现象”,“制黄贩黄、卖淫嫖娼现象”,“外来人员违法现象”等现象不太了解,其主要原因是这次专项调查对农村农民的覆盖面较大,达到77%,这部分调查对象生活在农村,对这些违法犯罪现象现在知之甚少。

调查显示,在130名被调查者中,未遭受过不法侵害的有123人,占调查总数的95%,只有7人遭受过不法侵害。其中20xx年遭受一次不法侵害的6人,二次的1人;入室盗窃的3起,自行车被盗2起,人身侵害1起,其它1起;发案后“报了案”3起,“未报案”4起;报了案公安机关“已破案”1起,占33%,未采取任何措施或行动的2起,占67%。

三、群众对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基本评价。

1、政法机关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有待加强。

调查显示,认为政法对违法犯罪打击“有力”的占70%,认为“不太有力”的占26%,认为“不力”的占4%。这说明政法机关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还有待加强,同时也反映出群众要求政法机关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的愿望。

2、增加群众安全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调查显示,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由高到低顺序排列,分别是“公正执法”占28%、“加强青少年教育”占20%、“提高警察素质”占12%、“迅速破案”占9%、“加强巡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都占7%、“其它”占6%、“增加街面警力”占5%、“改善警民关系”占3%、“鼓励见义勇为”“警察装备”都占1、5%。

3、当前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调查显示“不了解”共54人占42%,“效率不高”共42人占32%,“工作推诿”共10人占8%,“态度生硬”共9人占7%,“执法不公”共7人占5%,其余各项8人占6%。大部分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我们的调查对象大部分是农民,和这些部门很少甚至没有打过交到。

四、对策建议

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篇九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调查报告的题目最好篇十

暑假假期

本地区

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

足球运动

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状况

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后的分析本次调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36.6%。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26.8%。另有15个城市开展状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校园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记者透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转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校园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校园能够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

校园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校园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十分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

调查后感: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普及足球不能光喊口号,只做表面工作,而应扎扎实实地做好社会广大人群的足球普及,只有真正普及了,中国的足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上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