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LZ文人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

教案还可以为教师备课提供参考,使教学更加有条理和系统化。在三年级教学设计方面,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案范例,供教师参考使用。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一

第一课春天的歌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注:本课在五线谱版是第二课。教学内容聆听《春到沂河》教学基本要求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有条件的学校如能用vcd及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将更为形象生动。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音乐知识教学基本要求1.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2.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3.在复习四分休止符的基础上学习八分休止符的时值。4.在五线谱版教学时,知道以第一间唱“do”时,“re、mi、fa、sol”各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并借助手势反复练习,唱准音高,记住音位。5.在练习柯尔文手势时,注意其位置的高低。聆听《春》教学基本要求1.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本课的欣赏。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2.听《春》的主题音乐。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5.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表演《嘀哩嘀哩》教学基本要求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6.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基本要求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如金属类宜表演长音,而木块类则宜短音。听辨教学的要求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2.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3.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4.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5.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创作活动教学基本要求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教学建议本课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第二课时:聆听《春》,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第三课时:复习四首音乐作品,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教材分析1.柳琴独奏《春到沂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沂蒙山好风光》旋律: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柳琴高音弹拨乐器,外形如琵琶,略小。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2.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顾名思义,乐曲是描写春天的。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觉到春天的呢?这主要是根据生活经验,是从许多自然现象中意识到的。如: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冰消雪融、流水潺潺等景象,都能使人们联想到春天的到来。而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乐曲以回旋曲形式写成。一个主要的主题(即春天的主题在四个插段前后反复出现)。主题是那么的华丽洒脱,生气蓬勃,充满了欢快的春天气息,仿佛在欢呼:“春天来了!”在主题的反复之间为四个插段。第一插段――《小鸟唱着欢乐之歌来迎春》,独奏小提琴以一连串尖锐的颤音生动也模仿群鸟的啼鸣。第二插段――“微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独奏小提琴和全体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二

第一课春意教学目标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内容聆听《致春天》教学基本要求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2.视听《致春天》。(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3.复听《致春天》。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以上两个书面作业,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与联想。5.三度(欣赏)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聆听《春水》教学基本要求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设问: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设问:(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4.儿歌与打击乐。(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5.徒手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6.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7.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8.拓展与研究。设问:(1)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9.研究成果表演。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表演《小鸟小鸟》教学基本要求1.生态环保导入。设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该拍号在第9册第1课讲过)(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3.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曲调。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辅助练习: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4.学唱歌曲(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表演《春雨蒙蒙地下》教学基本要求1.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设问:(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2.欣赏歌曲范唱。设问:(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4.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1)教师范唱曲调。(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2)歌词词义讨论。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景抒情)(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音乐知识:切分音1.正常的强弱节奏: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教学建议本课内容拟用二或三课时完成。一、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小鸟小鸟》、《致春天》。第二课时:《春雨蒙蒙地下》、《春水》。二、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小鸟小鸟》、《致春天》。第二课时:《春雨蒙蒙地下》。第三课时:《春水》。教材分析1.钢琴曲《致春天》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发。春天,她又是许多著名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挪威地处北半球的高纬度,冬季漫长而黑暗,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人们热忱地企盼春天的降临。一旦大地回春,人们的心情将是何等的欣喜和珍爱啊!钢琴曲《致春天》正描绘了春天降临大地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乐曲为单三段体结构。由主三和弦构成,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的两小节前奏,向人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在这高音区清亮的和弦伴奏下,左手奏出了a段柔美、质朴、富有北欧风格的旋律,平静而深情。中段(b)出现了一个深沉而富有动力性的音调。它在低音声部的低八度音的配合下,由中音区不断向上推进,有如春天来临的脚步声,一刻也不停息。同时也表现了人们期盼春天降临的殷切心情。此时,高音声部以八度奏出强而有力的长音,中、低音声部则以四分音符的和弦为之伴奏。随着旋律不断上移,情绪益显激动,仿佛人们在向春天发出呼唤。在小节之间的短暂间奏后,a段柔美的旋律再次出现。但音区移高,并且八度演奏,加上流丽、晶莹的分解和弦音型伴奏,显得格外绚丽多彩,人们的情绪也更为欢畅热烈。尾声是一连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好似花蕾初绽,色彩缤纷,引起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多少无穷遐想。2.童声合唱《春水》春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愉,孩子们又使春天显得更有生气。歌曲《春水》的歌词,以生动的语言,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水潺潺,在田野上奔流的情景。而正是借助“春水”的比喻,表现了孩子们活泼、顽皮的形象以及他们欢欣喜悦的心情,同时也折射出农村孩子关心农事、热爱劳动的朴实品质。歌曲的旋律轻快活跃,节奏张弛相间。刻画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歌曲展现了真挚的童心,散发出浓浓的童趣。歌曲为多声部合唱曲,采用多乐句式的一段体结构。歌曲开始时,旋律比较从容、平稳,由主调手法(在多声部中只有一个主要旋律)构成的三声部唱出了“春水弯弯地流成了小溪,你看它流呀流呀,多么愉快!”随即运用模仿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三

歌曲分为主歌(第一乐段)和副歌两个部分。主歌包含两个平行乐句(前乐句4小节、后中插入了“”的节奏,可用拍手表示增强了少年欢乐的情感抒发。第二乐段歌曲曲调舒展,“”、“”等节奏的运用,把跨世纪的一代少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祖国未来的希望表现得十分贴切。歌曲在反复后句尾是结束在全曲的最高音,热情地表达了祖国的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着热切的心情。4.歌曲《叮铃铃》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前奏一开始,连续2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仿佛使人听到了清脆的铃声。欢快的气氛为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一、二乐句在旋律和节奏上基本相同,带有陈述的性质。第三乐句,突然出现了短小的动机:“”并配以间奏,是铃声与回声的模拟。最后一句“是对前面听到的吆喝声和铃声做了肯定的回答。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的情景。这首歌曲,对力度和速度变化及演唱方法要求较高,特别是前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增强了歌曲的乡土气息和口语化特点。“#5”音可视为地方特色音。第七课雨花教学目标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学内容聆听《踩雨》教学基本要求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3.再次欣赏《踩雨》。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聆听《雨滴》教学基本要求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聆听《暴风雨》教学基本要求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3.初听第一部分。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4.初听第二部分。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创作活动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2.构思: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4.创作展示。表演《踩雨》教学基本要求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2.聆听范唱。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表演《雨中》教学基本要求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5.分声部自学曲调。(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教学建议本课时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教材分析1.歌曲《踩雨》“踩雨呀!踩雨呀!”听,这是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发出的呼喊声。这首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夏日在雨中嬉戏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热情纯真的童心世界。歌曲分为三个层次。以呼喊的音调作为引子,通过领唱与齐唱、力度强与弱的对比,表现了孩子们相互呼应的呼叫,揭开了踩雨的序幕。一个节奏活跃、音调跳宕的间奏,将歌曲引入第二个层次,仿佛一群活泼顽皮的小童踩着轻快的步子迎面奔来。这里,各为两小节的乐句旋律平稳,节奏比较统一,好像是孩子们在边踩雨、边欣赏着雨景。接着,出现了由引子音调变化而成的乐句,歌词全由充满童趣的衬词构成,顿时造成热烈的气氛,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他们唱啊、跳啊、叫啊、踩啊…?quot;歌曲的旋律上移到高音区,两个声部不同的节奏交织在一起。“踩雨呀”的呼喊声此起彼落,表现了喧闹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无忧无虑、欢快喜悦的心情洋溢在歌声之中。2.钢琴曲《雨滴》(降d大调前奏曲)波兰钢琴家肖邦曾创作了24首前奏曲,结构短小,形式精致,往往采用单一的音乐形象来表现作曲家一瞬间的内心活动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肖邦的24首前奏曲每首调性不同,在音乐的情趣、性格上也都各具特点。但相同的是,这些钢琴曲都具有感人的诗意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降d大调前奏曲》是其中的第15首乐曲,它是1838年肖邦偕法国女文学家乔治・桑在西班牙马约卡岛疗养期间写成的。据传肖邦是在岛上瓦尔德莫查修道院听到屋檐滴下的雨滴声有感而写下这首曲子的。乐曲中自始至终有连绵不断的八分音符的降a持续音,使人联想起下雨天屋檐下雨点的淅沥声,故而又被称为“雨滴”前奏曲。实际上降a持续音在这里只是暗示一种心灵的律动而已。这首前奏曲为复三段体结构。一开始在一连串雨滴声的衬托下呈示了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柔和、甜美、纯净而明朗:第二主题由前一个旋律发展而成,带有一些哀怨、忧郁的气息:然后第一主题再现,构成了单三段体的曲式。通过那不间断的降a持续音,引入了乐曲的中间段落。中段气氛阴郁沉重,带有悲凉的色彩。由雨滴节奏转化成的升c小调主题音乐,以单调的圣咏式旋律、空洞的和声、固定不变的节奏音型以及钢琴低音区浓重的音色,使人联想起吟唱圣歌的僧侣行列:紧接着第一部分的抒情主题再现,似乎是将那阴沉黯淡的气氛驱散。通过与中间段落的强烈对比,这一主题显得格外清新、纯朴和优美。作者介绍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短促一生中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故在国外度过。此间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降a大调波兰舞曲》;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四

动地表现了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反映了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又似懂非懂的性格特征。3.笛子与乐队《京调》这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即2/4拍)和流水板(有板无眼,即1/4拍)等音调缀成。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在实际演奏时,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复一次,形成ababa的结构。乐曲一开始采用京剧中“过门”的音调为引子,由乐队合奏。接着呈示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这是由清脆明亮的曲笛吹出的京剧曲牌,给人以明朗、轻松之感。过门乐句之后进入中段,由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这一舒展的音调与第一部分主题音乐那种活跃欢快的旋律形成了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最后,突然速度减慢,曲笛吹奏散板的京剧唱腔,全曲告终。乐曲虽然短小,手法简洁,但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使人充分领略了京剧所特有的情调。京剧小知识〔行当〕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脸谱〕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4.歌曲《蝈蝈和蛐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这样一个乐节为动机而展开。歌曲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8小节,四句组成。每句2小节。介绍两个人物“蝈蝈”和“蛐蛐”,他俩一唱一和开始“吹牛皮”。词曲结合贴切,平稳而带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中间带有反复记号的部分,9小节(包括说白的1小节),也是2小节曲调为一句,曲调由第一乐段的动机“”倒逆为“”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5.歌曲《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曲中每一句中均运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调刚健有力,特别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过了一字多音的长运腔把音调推向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继尔又以下行五度结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的语气和心情唱出了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七课友谊教学目标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教学内容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学基本要求1.回忆儿时的情景导入。设问:在小时侯是否玩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吗?2.设问:你听!这首歌是否也在找朋友?(1)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2)讨论:歌曲的内容、情绪及演唱形式。3.板书歌词(有条件的学校,将歌篇扫描到计算机内,在大展幕上展示,效果更好)。看着歌篇再次聆听。4.以歌曲为背景音乐,研究讨论集体舞的设计方案,并请几位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设计舞步,示范集体舞舞步,全体跟学。5.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体舞。部分学生可戴上头饰及披肩扮演不同肤色的世界各国儿童。6.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聆听《让世界充满爱》教学基本要求1.歌曲背景介绍导入。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本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2.欣赏《让世界充满爱》。设问: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看着教材上的歌词,再次聆听。设问歌曲的风格是通俗的还是其他类的歌曲?通俗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征,你能说说、唱唱吗?4.跟着录音哼唱,也可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哼)边跳,或做表示友谊的各种即兴动作。5.小结:“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表演《手拉手》教学基本要求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2.聆听范唱:(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3.学唱歌曲。(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4.表演歌曲。(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4)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表演《可爱的苹果》教学基本要求1.以水果的形状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的形状并涂上红色。设问:这个图案的形状是什么?它代表什么?2.聆听范唱并介绍歌曲。歌曲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词作者是北京女三中初二班的学生们。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3.分组学唱。(1)教师范唱曲调(齐唱部分),学生仔细聆听并用手划3/4拍指挥图式,感受三拍子的节拍及曲调的情绪。(2)分成两组学唱――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甲组学唱第1――14小节。乙组学唱第15小节到齐唱结束。(乙组较难唱,教师在分组时要适当顾及学生水平。)(3)两组曲调接唱。教师表扬学生自学的能力,并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弱起拍的乐句节奏可能学生唱不整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4)学唱最后的二声部合唱。(甲组唱高声部,乙组唱低声部,教师重点指导乙组。)(5)全曲合成。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4.表演歌曲。(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3)分组讨论演唱形式。(4)各组展示,师生点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1.活动的主题:师生情演。2.这一活动的要求拟在课前先告诉学生(上节课结束时与学生沟通一下),请他们收集有关材料。3.汇总各人收集的材料,分组讨论,选编其中一种形式并进行排练。教师分别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4.选出节目主持人,在教师指导下编排节目顺序及准备简单串联词。5.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或参加到学生的节目中去作为普通的一员。6.“师生情谊”艺术活动展示。7.小结。教学建议本课内容拟用2―3课时完时。第一课时:《手拉手》、“为儿歌谱曲”、《我的朋友在哪里》。第二课时:《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师生情谊”的实践活动。教材分析1.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这是一首以讴歌友谊为主题的青年歌曲,它表现了青年们对友情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展示了新一代青年豪放开阔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五

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教材分析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构成。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这首歌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2.合唱曲《牧童》《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第二乐句作第一乐句节奏的完全重复,只是采用了严格的模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第四乐句节奏做适当变化,旋律线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第二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3.歌曲《牧童》《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4.歌曲《放牛歌》《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实在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第三课手拉手教学目标一、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二、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内容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全曲。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的自编动作表演。聆听《鸭子拌嘴》教学基本要求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分析中提供的小故事。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出小鸭叫,哪里表现出老鸭叫。3.想像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编创与活动1.这是结合本课安排的一个创造性练习。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制造出小鸭的故事。2.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教师可提示学生加上人声。3.分小组编制、表演。再一组组表演给大家看。表演《一对好朋友》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4.随录音填唱歌词。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快。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实现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编创与活动1.结合歌曲《一对好朋友》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声哪几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比较合适。2.分组演唱,请每一名同学加上叫声,试一试,看哪一种加入更好。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歌曲。表演《数鸭子》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编创与活动1.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它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再把两种声音合起来。提示: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编创与活动1.认识四分休止符。不告诉名称只告诉休止一拍,应提示学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2.连续拍击×o×o×o×o:‖3.看看歌曲《数鸭子》中有几个“o”。4.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唱谱。提示:唱到“o”时怎么办?教学建议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二、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有表现力。三、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图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教材分析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第一部分乐句间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具有推动力的节奏,使得歌曲紧凑,具有张力和跳跃感。歌词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团结能战胜困难,歌唱了团结就是力量。第二部分旋律在高音区起唱,音调激昂、宽广、富有号召力和时代气息,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愿:把鲜花献给父母,把忠诚献给祖国。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鸭子拌嘴》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在陕西民间“打瓜社”(演奏打击乐的班社,亦称打家伙)演奏的曲目中有《鸭子拌嘴》这首同名乐曲,但其结构短小,没有情节性构思。作者在编写这首乐曲时,取材于西安鼓乐《五调坐乐全套・中吕粉蝶儿》的开场锣鼓和“打瓜社”演奏的《鸭子拌嘴》,并以新的带有情节性的构思,充分运用音色、音量,打击乐器不同的敲击方法、力度和配器等方面的变化对比,生动的描绘了鸭子拌嘴的情景。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将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接着用闷击的小镲声,模拟老鸭“嘎嘎嘎”的叫声,仿佛与小鸭在对答呼应。其间两只高低不同的木鱼敲击出的“各的各的”轻盈活跃,与云锣敲出的“叮咚叮咚”清脆的节奏均匀地结合在一起,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鸭群在河岸边蹒跚而行时的情景。此后,小钹水镲、圪钹、大锣、木鱼、云锣六器齐鸣,乐声时而轻快、时而热烈,还不断穿插鸭子的鸣叫声,描绘出鸭群游弋水中,相互追逐嬉戏的场面,栩栩如生。突然响起了小钹与水镲的交替敲击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鸭子拌嘴,吵得不可开交。在一阵热烈的乐声之后,又响起轻盈的木鱼和云锣声,渐缓渐弱地,犹似一群饶有风趣的鸭子,昂首凸肚,摇摇摆摆渐渐远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鸭子拌嘴》故事1.天蒙蒙亮,鸭棚门一打开,一只小花鸭急忙窜出门,“嘎嘎嘎”地欢叫起来。鸭妈妈紧跟在后,拉开那又粗又低的嗓门和小花鸭对唱着。它们拍打着翅膀,一步一摇地漫步在空旷的场地上。2.鸭群挤满了场地,赶鸭的爷爷一声哨响,它们兴冲冲地上路了。“嘎嘎嘎”的拌嘴声,“噗噗噗”的脚板扑地声交织成一片,好不热闹。3.鸭群来到了河边,它们争先恐后地跃身入水,尽情嬉戏。有的如箭离弓,飞快地向前游去;有的钻入水底,寻觅吃的;有的伸长脖子左顾右盼,悠闲自得。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伴随着鸭子互相逗趣。4.天色渐渐晚了,该回家了,鸭子纷纷跳上河岸,抖落羽毛上的水珠,你追我赶地往回走。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不绝于耳,移动着的鸭群在斜阳余辉下渐渐远去。3.歌曲《一对好朋友》《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2/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转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歌中“哩喽喽”吆喝声的加入,为歌曲增添了乐趣,使得歌曲更为生动。4.歌曲《数鸭子》《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歌曲说唱结合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六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角色进行表演。3.请一部分学生加入打击乐器沙球、边打边唱。其他同学边唱边表演。编创与活动1.认识沙球,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2.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3.指导学生看右面的练习:第1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一下,第2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两下。沙球及演奏方法简介沙球:又名沙锤,用密封的椰子壳外加木把制成(儿童打击乐为塑料壳,内装沙粒,两个一组)。演奏时,左、右手各握一把,双手交替上下晃动,奏出各种节奏音型。沙球发音清脆呈短暂的沙沙声,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风格的舞曲。教学建议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二、本课以“巧巧手”为主题,是一个劳动光荣主题的学习,教师可提前预备一些旧报纸,便于学生利用。教材分析1.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儿童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轻松的旋律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合着有规律的节奏,一气呵成,表现了歌唱劳动的活泼、愉快的情绪。歌曲以表演唱形式出现,一领一和气氛热烈。历数一双手的功劳:洗衣服等家务劳动,补图书、平操场等爱校园的劳动,拾麦穗、拔野草等生产劳动,真是样样事情都会做,因而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使学生在歌唱中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2.管弦乐《铁匠波尔卡》《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feuerfest),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3/4拍,在以敲打铁砧为节奏的4小节引子后,乐曲呈示出采用单三部曲式写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题。此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一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地劳动的情景。乐曲中间转为g大调,用二部曲式写成。中间部主题:这一强调后半拍节奏的主题形成了轻松跳跃的舞蹈气氛。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用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响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3.歌曲《粉刷匠》《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五度,由五个唱名do、re、mi、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一、二、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并以××××|×××|××××|×―|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歌表演《粉刷匠》动作设计:〔开始位置〕全体学生原地站立。音乐小节歌词动作建议1-2我是一个粉刷匠正步站立,1向左卷左袖,2向右卷右袖。3粉刷本领正步站立,双手叉腰。4强左手不变,右手向前竖大拇指。5-6我要把那新房子脚八字步,左右移动重心4次。同时,右手至胸前,掌心向上,左手向左侧下方伸展。7-8刷得很漂亮右手由下向上做刷墙动作,两次。9-10刷了房顶又刷墙脚同5-6小节。右手上举向左横刷后,再向右横刷。11-12刷子飞舞忙手脚姿态不变,右手由下向上顺时针方向转一圈。13-14哎呀我的小鼻子双脚正步,双膝弯曲,右手指自己的鼻子,左手左侧平伸,掌心向下,头随之点动两次。15变呀变了脚正步站立,双手五指并拢,挡在脸面前,掌心向自己,身体向前倾。16样双手打开,掌心向外翻,身体回原。4.歌曲《理发师》《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f大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歌表演同桌二人共同表演,一人扮顾客坐着,双手自然放在腿上。另一人扮理发师站在顾客后面。表演动作可参照课本简图,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歌词内容创作。【动作说明】第一段:左站右坐(见课本上图)第1-2小节,左边学生扶“顾客”左肩,右手半握拳,伸出大拇指,先向左再向右做“摸胡子”动作。第3-4小节,右手伸出食指、中指模仿剪刀,由右向左剪四下。第5-6小节,右小臂向上垂直举起,向前后方向抖动四下。第7-8小节,动作同第3-4小节。第9-11小节,换左手理发,从左向右剪六下。第12-16小节,左手伸直似抚摸“顾客”的头发,由下而上随节拍轻推四下,同时右手上举,五指分开,手腕随节拍上下晃动,做喷雾动作。第二段:右站左坐。第1-2小节,右手向右下方伸出,做“请”的动作。左边学生向右转身点头打招呼。第3-4小节,动作同第一段。第5-6小节,“顾客”双手举起手心对面部模仿照镜子,两人同时先向左,再向右各晃动一次,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第7-8小节,动作同第一段。第十课汪汪与咪咪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教学内容聆听《小狗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或小狗在做什么?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提示: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到哪两种小动物的叫声?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编创与活动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编创节奏与复习歌曲相结合的'趣味性练习。要求学生不但能按节奏编创小动物的叫声,而且能唱出关于这个小动物的歌曲。(即:课本中学过或平时自己听过的歌。)2.在编创节奏中,再次熟悉运用×、×节奏。可分小组进行填创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看谁将节奏读得准,动作做得生动形象。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1.反复聆听歌曲。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编创与活动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试一试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表演《谁在叫》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提示: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听,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叫,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课本中《谁在叫》这首歌采用了图与旋律线示意的方法呈现,生动形象而有趣。学生可通过旋律线的示意,结合看图,迅速地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提示学生的动作表演。教学建议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二、结合本课主题“汪汪与咪咪”进行学习、比较两首聆听乐曲,感受小狗的音乐是急促的、旋转的,小猫的音乐是悠闲的。教材分析1.管弦乐《小狗圆舞曲》《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作曲家的朋友法国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豢养了一只小狗,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乔治桑请作曲家用音乐表现这只小狗的可爱动态,于是作曲家欣然写成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气呵成。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写成。4小节引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七

动地表现了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反映了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又似懂非懂的性格特征。3.笛子与乐队《京调》这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即2/4拍)和流水板(有板无眼,即1/4拍)等音调缀成。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在实际演奏时,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复一次,形成ababa的结构。乐曲一开始采用京剧中“过门”的音调为引子,由乐队合奏。接着呈示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这是由清脆明亮的曲笛吹出的京剧曲牌,给人以明朗、轻松之感。过门乐句之后进入中段,由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这一舒展的音调与第一部分主题音乐那种活跃欢快的旋律形成了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最后,突然速度减慢,曲笛吹奏散板的京剧唱腔,全曲告终。乐曲虽然短小,手法简洁,但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使人充分领略了京剧所特有的情调。京剧小知识〔行当〕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脸谱〕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4.歌曲《蝈蝈和蛐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这样一个乐节为动机而展开。歌曲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8小节,四句组成。每句2小节。介绍两个人物“蝈蝈”和“蛐蛐”,他俩一唱一和开始“吹牛皮”。词曲结合贴切,平稳而带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中间带有反复记号的部分,9小节(包括说白的1小节),也是2小节曲调为一句,曲调由第一乐段的动机“”倒逆为“”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5.歌曲《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曲中每一句中均运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调刚健有力,特别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过了一字多音的长运腔把音调推向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继尔又以下行五度结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的语气和心情唱出了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七课友谊教学目标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教学内容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教学基本要求1.回忆儿时的情景导入。设问:在小时侯是否玩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吗?2.设问:你听!这首歌是否也在找朋友?(1)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2)讨论:歌曲的内容、情绪及演唱形式。3.板书歌词(有条件的学校,将歌篇扫描到计算机内,在大展幕上展示,效果更好)。看着歌篇再次聆听。4.以歌曲为背景音乐,研究讨论集体舞的设计方案,并请几位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设计舞步,示范集体舞舞步,全体跟学。5.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体舞。部分学生可戴上头饰及披肩扮演不同肤色的世界各国儿童。6.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聆听《让世界充满爱》教学基本要求1.歌曲背景介绍导入。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本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2.欣赏《让世界充满爱》。设问: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看着教材上的歌词,再次聆听。设问歌曲的风格是通俗的还是其他类的歌曲?通俗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征,你能说说、唱唱吗?4.跟着录音哼唱,也可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哼)边跳,或做表示友谊的各种即兴动作。5.小结:“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表演《手拉手》教学基本要求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2.聆听范唱:(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3.学唱歌曲。(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4.表演歌曲。(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4)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表演《可爱的苹果》教学基本要求1.以水果的形状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的形状并涂上红色。设问:这个图案的形状是什么?它代表什么?2.聆听范唱并介绍歌曲。歌曲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词作者是北京女三中初二班的学生们。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3.分组学唱。(1)教师范唱曲调(齐唱部分),学生仔细聆听并用手划3/4拍指挥图式,感受三拍子的节拍及曲调的情绪。(2)分成两组学唱――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甲组学唱第1――14小节。乙组学唱第15小节到齐唱结束。(乙组较难唱,教师在分组时要适当顾及学生水平。)(3)两组曲调接唱。教师表扬学生自学的能力,并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弱起拍的乐句节奏可能学生唱不整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4)学唱最后的二声部合唱。(甲组唱高声部,乙组唱低声部,教师重点指导乙组。)(5)全曲合成。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4.表演歌曲。(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3)分组讨论演唱形式。(4)各组展示,师生点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1.活动的主题:师生情演。2.这一活动的要求拟在课前先告诉学生(上节课结束时与学生沟通一下),请他们收集有关材料。3.汇总各人收集的材料,分组讨论,选编其中一种形式并进行排练。教师分别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4.选出节目主持人,在教师指导下编排节目顺序及准备简单串联词。5.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或参加到学生的节目中去作为普通的一员。6.“师生情谊”艺术活动展示。7.小结。教学建议本课内容拟用2―3课时完时。第一课时:《手拉手》、“为儿歌谱曲”、《我的朋友在哪里》。第二课时:《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师生情谊”的实践活动。教材分析1.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这是一首以讴歌友谊为主题的青年歌曲,它表现了青年们对友情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展示了新一代青年豪放开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八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同时播放录音《赛马》(如能做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大屏幕播放效果更佳)。3.设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设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8.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景?9.再听第二乐段。设问:(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表演《顽皮的杜鹃》教学基本要求1.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2.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教师示范“567”的柯尔文手势。3.唱准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学生边唱边打手势。4.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5.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说明他的音乐能力最棒!6.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7.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8.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9.用口风琴找到1=f的“531”三音,按课本中的要求吹奏10.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教学基本要求1.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音程跳动大,因此有相当难度(指学谱),所以本歌主要采用听唱法学唱。2.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要求: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设问:你听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2)听录音范唱。要求: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3)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4)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5)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歌曲,教师给予指导纠正。(6)完整地唱全歌。在间奏上,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骑马、扬鞭、走崎岖山路……)。(7)歌曲会唱后学唱曲谱,要求能流畅地唱谱。(8)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9)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演,伴奏)。听辨两音填入括号内1.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音的音高关系后,就可做此练习,以巩固的音高听觉。2.该曲调全曲是:3.填完后,要求学生跟琴唱准全曲。这既是加强识谱训练,又是听辨的校对。(五线谱版将听辨的“la1、do、mi”三音填入括号内,要去与方法同上。)创作4小节自己的歌教学基本要求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1)用八个音。(2)用四种节奏型。(3)4小节长度。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教学建议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第二课时:聆听《赛马》;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教材分析1.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大幻想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一部标题性的小型管弦乐组曲,作者运用漫画式的笔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标题的内容。其音乐形象的造型生动而别出心裁,幽默而略带戏谑。乐曲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本曲是其中的第九首。乐曲一开始就由两架钢琴奏出一串串密集的和弦,描绘的是一片深沉、浑厚、茂密的森林。在这安谧、岑寂的气氛中,不时由单簧管奏出短促地相隔大三度的两个音,这是密林深处的杜鹃在不停啼叫:钢琴高音声部所奏的和弦时而作旋律的连接,时而作同音的重复,在音区上也不断作高低的移位,仿佛是穿过林木罅隙的阳光明暗的变化。杜鹃的啼声也时疏时密,最后,音乐渐弱,啼声消失,杜鹃向远处飞去。2.二胡独奏《赛马》二胡独奏曲《赛马》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段音乐热烈奔放,强有力的附点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显得轻快而有力,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出发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出,骑手们你追我赶,呈现出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乐曲的第二段以内蒙古民歌《红旗》为主题,旋律刚健有力,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和铿镪的节奏,表现了内蒙古草原上骑手的勇敢、豪放的性格。这一主题旋律第一次反复时运用“”这样的节奏加以变化;第二次反复则由伴奏乐器奏主旋律,而独奏乐器二胡用指拨弦为主旋律伴奏,形象地表现了马蹄疾驰、你追我赶的场景。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使赛马的欢腾场面又一次呈现在人们眼前。3.歌曲《顽皮的杜鹃》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歌曲为4/4拍、宫调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曲调在主和弦“135”上进行,明亮的音调即刻把人们带进了美丽的山林之中,“53”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欢乐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歌曲增添了几分诙谐与风趣。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4.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这是一首轻快而诙谐的儿童寓言歌曲。歌词是一个寓言,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与小乌鸦的“品格”,前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却“还真有人夸”,后者说真话“不掺半点假可也有人讨厌他”。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不正常现象的写照,发人深思。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地表达了两只鸟的形象,两处的“呀哈哈”是发自内心的笑声,耐人寻味。第三课童趣教学目标1.“猜猜谜语”、“玩玩木偶”、“吹吹短笛”、“哼哼小曲”四首音乐作品,让你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2.为《一支短笛轻轻吹》、《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3.从《猜调》、《摇船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4.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注:本课在五线谱版是第五课。教学内容聆听《猜调》教学基本要求1.这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2.聆听《猜调》。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3.再听《猜调》。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4.复听《猜调》。5.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6.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九

〔11~12〕上身移向左做〔9~10〕的动作。〔13~16〕动作同〔9~12〕。第三遍音乐〔1~4〕动作同第一遍音乐的〔1~4〕。〔5~6〕四人上身向前俯,做两次“硬肩”,双手轻扶桶边,低头看奶桶里的奶。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7~8〕四人上身后仰做两次“笑肩”,表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9~10〕做两次“硬肩”,1号和2号,3号和4号互相对视。〔11~12〕做两次“硬肩”,2号和3号对视,1号向左看,4号向右看。〔13~14〕做两次“硬肩”,面向观众。〔15〕上身微前倾,双手捧桶。〔16〕全体起立,右脚向左斜前方上一步成左踏步,双手捧桶置于右肩上,身对左斜前方,眼看正前方(如动作2)。(朱萍编舞)3.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这首旋律流传已久,填词很多,早年为《红旗歌》,流传在我国北方地区,反映了当时土地改革时期的革命斗争生活。《草原就是我的家》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使得歌曲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4.歌曲《小松树》《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蒙古族人民及其音乐文化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据1982年统计,人口为3411657人,其中200多万人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国北方东胡、鲜卑、契丹、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蒙古为民族自称。操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蒙古文。蒙古族过去主要从事游牧业,故有“游牧民族”之称。解放后,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人则半牧半农或从事农业。娴于骑射,能歌善舞。骑马、摔跤、射箭等至今为群众所喜好。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丧葬、社交都有自己的特点。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男子多戴黑蓝、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女子盛妆时戴银饰点缀的冠,平时则以红、蓝色布缠头。现在其服装样式和鞋子都有改进。在饮食上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及蔬菜。普遍嗜饮砖茶。牧区多住容易拆卸、便于搬运的蒙古包,这是长期适应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以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部覆以毛毡,通常高约七、八尺,直径约丈余的住室。在定居区,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出现了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室;农区则多已住汉式平房,并且聚为村落。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待人热情有礼,坦率诚恳,颇受兄弟民族称赞。现在很多蒙古族地区已把每年七、八月间隆重举行的'祭神节日――“祭敖包”转化成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的那达慕大会。蒙古族音乐属于北方游牧民族草原文化范畴。它的独特形态和风格,是由蒙古族人民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方式和各地区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总的布局上看,蒙古族音乐分布为:1.巴尔虎――布里里特色彩区,其草原牧歌较为发达,具有简法、热情嘹亮优雅清新的特征。2.科尔沁――喀尔沁色彩区,其音乐以古朴苍劲见长。而短调民歌则将深刻的哲理性同完善的叙事性结合在一起,推动了蒙古族音乐的发展。3.锡林郭勒――昭乌达色彩区,其草原牧歌有着完善的形式和高度发展的形态。4.鄂尔多斯色彩区,有大量的短调民歌。5.卫拉特――阿拉善色彩区。从音乐体裁形式上,蒙古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等3类。民间歌曲是流传最普遍、数量最多、音乐最丰富、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短歌、叙事歌、摇儿歌和儿歌。狩猎歌有:1.原始狩猎歌舞;2.动物歌,如呼盟《小白兔》;3.寓言动物叙事歌,如内蒙古西部的《三百六十只黄羊》。狩猎歌曲调简短,节奏鲜明,带有强烈的舞蹈性,演唱形式多为齐唱、对唱和歌舞表演等。牧歌在蒙古族音乐中,草原牧歌曾长期处于中心地位。所谓蒙古族音乐的草原风格,实则指牧歌风格而言。牧歌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热爱生活、充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其主要内容。牧歌的歌词既擅长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和谐关系。一首好的牧歌,可以说是一幅动人的草原风景画。牧歌的音乐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曲调高亢、嘹亮、宽阔舒展;2.节奏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形式。一般情况下,牧歌上行乐句节奏悠长徐缓,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形成华彩乐句;3.曲式的典型结构是上下句构成的乐段。另外由于有些牧歌的篇幅长,音调音量大,其非方整性结构的占主要地位。带有再现意味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以及多段体的联句结构,也较常见。赞歌多在那达慕大会或其他公共集会、庆典活动等特定场合演唱。赞歌的曲调简洁有力,节奏规整鲜明,较长华彩性装饰音。旋律起伏不如草原牧歌大,调式上大量采用徵调式和宫调式,以适应赞歌的豪放,雄壮的气质。思乡曲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较为普遍的一种体裁。在蒙古文学史上思乡曲有颇负盛名的《母子歌》和《阿莱钦伯之歌》,还有《旷野中的蓬松树》、《白色骆驼羔》、《诺文吉娅》等。其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舒展,结构严谨,调式运用丰富大胆,转调离调手法多用,常从模进手法发展曲调。礼俗歌在特定场合演唱的,带有生活风俗性和实用性的民歌,如:宴歌、婚礼歌、安魂曲等。宴歌的音乐一种是欢快热烈的带有舞蹈性的短调宴歌。如《灿烂的阳光》。一种是悠长潇洒的抒情性长调宴歌,如《西泉之水》。婚礼歌分迎宾曲、敬酒歌、欢乐歌、母女惜别对唱和送宾曲。歌曲数量大、难度高,风格多样。安魂曲是举行葬礼时演唱,曲调悲切哀婉,庄重肃穆,多为齐唱和合唱。摔跤歌是在那达慕大会举行摔跤时演唱。每当双方摔跤手跳跃出场时,由男高音歌手领唱,其余人以“潮尔”――固定低音式的和声予以伴唱。短歌亦称短调歌曲,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体裁。主要流传于内蒙古东部的哲里木盟、兴安盟以及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在原始音乐中曾占主导地位,在草原牧歌得到充分发展后,其退居次要位置。短调歌曲如:《森吉德玛》。叙事歌主要有3类:1.歌颂人民起义斗争和英雄人物的,如《嘎达梅林》、《英雄陶克图之歌》等;2.表现爱情悲剧故事的,如《诺丽格尔玛》、《达那巴格》;3.反对宗教束缚,向往世俗生活的。叙事歌曲调简短方整,同语言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说唱性。其演奏形式是用马头琴或四胡自拉自唱。还可以根据需要插入道白。摇儿歌和儿歌摇儿歌曲调简洁婉转。儿歌还有一种表演唱如:《蛤蟆调》、《嬉戏歌》。儿歌的曲调轻快活泼,节奏鲜明,音域不宽,适于儿童学唱。除民间歌曲以外,还有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有:古代英雄史诗、好来宝、说书。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有流行于哲里木盟库伦地区的安代舞,流行于呼伦贝尔盟的布里亚特舞,流传于昭乌达盟的嬉戏性孛尔吉纳舞(即公驼舞),还有技巧性较高的灯舞和盅碗舞。蒙古族民间乐器主要有:马头琴、四胡、三弦、笛、雅托克(类似汉族筝)以及古老的乐器火不思。代表性的蒙古族器乐曲有科尔沁的《八音》,察哈尔的《阿斯尔》,鄂尔多斯的《沁王衙门》、《清泉水》等。第六课咯咯哒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二、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三、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内容聆听《公鸡母鸡》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画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3.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铃鼓及演奏方法简介铃鼓是一种色彩性很强的膜鸣乐器,音量较大。铃鼓是将精制的羊皮蒙在用木条弯成圆形鼓框的一面,鼓框上有若干空格,每格装有一对金属制的小钹,空出一格做为手持的部位。也有的铃鼓不蒙鼓皮。演奏时,左手持鼓用右手弹击、拍击或在膝盖上撞击,有时也用右手拇指在鼓的边缘上搓奏。铃鼓多用于舞蹈伴奏,还经常用来增强节奏或完成某种特殊的音乐效果。编创与活动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由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聆听《我的小鸡》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2.复听歌曲,自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十

学习歌曲《放马山歌》;音乐知识:延长音。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

2.歌表演《放马山歌》。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

2.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

二、范唱。

1.教师范唱:

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学生知道也可请同学们自己介绍)。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

2.教师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3.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四、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

五、启发学生创遍动作表现歌曲。

六、音乐知识:延长音。

七、自我评价。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感受歌曲《和平颂》,能说出主题多次出现时的变化,并未主题旋律编创歌词,表达对和平的赞颂。

技能目标:

感受《欢乐颂》热情饱满的情绪,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演唱的形式,以及在重唱时一次进入的人声。

情感目标:

一、聆听交响乐《欢乐颂》片段1、预习导入。

1、复习聆听乐曲《溪边景色》片段导入,认识音乐家贝多芬。

2、随教师的琴声演唱和吹奏《欢乐颂》主题,理解歌词所表达的自由、平等和和平的思想内容。

3、初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热情,饱满的'情绪。

4、再次聆听乐曲,听出《欢乐颂》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与演唱形式。

5、模拟《第九交响曲》合唱部分,请学生用领唱和齐唱形式演唱。

二、演唱歌曲《永远是朋友》。

1、从有关朋友的诗句、名言和歌曲导入。

2、聆听范唱,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再听范唱,说出歌曲可分成几个乐段。

4、学唱歌曲。

5、学生自由组合,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

第一课时预习导入。

1、把歌曲的前四小节作为导入歌曲的聆听和学唱《我们是朋友》。

2、聆听歌曲范唱,请学生听后谈谈歌曲的情绪。

3、鼓励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学唱第一乐段,启发他们发现这一乐段每四小姐的末尾处都有休止符的特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分声部学唱第二乐段。

5、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动作相互交流,表达情感。

三、聆听管弦乐《和平颂》片段。

1、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简单介绍作品《和平颂》的创作背景。

2、初听乐曲,熟悉主题。

3、多遍聆听乐曲,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与变化。

4、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尝试为旋律编创歌词,表达的和平的赞颂。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十二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放牛山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放牛山歌》,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放牛山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1、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2)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师生一起表演。

4)竖笛演奏《放牛山歌》旋律

5) 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6)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音的长短)。

4: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技能目标:

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合,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情感目标:

一、演唱歌曲《转圆圈》1、预习导入:

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和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

二、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从节奏律动预习导入,

运用歌曲《阿细跳月》的引子和主题节奏来设计节奏律动,请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记忆。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4、再聆听乐曲,用动作表达弹拨乐器演奏的越短和情绪越来越强烈的卫生。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十四

1、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认识反复记号。

3、能够创编动作与音乐表现。

1、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创编舞蹈动作,认识音乐记号。

1、导入。

学生分组讨论,为下面的歌谣实际节奏并读一读。

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青蛙唱起歌,燕子飞上天。

蝴蝶花间飞,小羊跑出了家,一群小娃娃呀田野笑哈哈。

2、初步感受音乐。

1)老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学生听一听录音中是怎样读这段歌谣的。

2)学生跟着录音按节奏读一读这段歌谣。

3)老师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学生再次看谱聆听录音,了解歌曲的演唱顺序。

3、认识反复记号‖::‖。

学生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反复记号。

4、学唱歌曲。

1)学生仔细观察歌谱,想想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教师范唱,学生学唱。

3)按节奏读歌词。

4)注意反复记号部分。

5)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兔子清楚。小结。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十五

1、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

3、第三遍听录音范唱歌曲《花蛤蟆》,让学生和着节拍打节奏。

4、教师按节奏教学生读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

5、教师用手风琴带学生学唱歌曲《花蛤蟆》。

6、学生随琴学习歌曲《花蛤蟆》。

7、学生齐唱歌曲《花蛤蟆》。

8、教师指导学生唱好歌曲《花蛤蟆》。

引导学生用轻巧、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学习前倚音:

1、教师采用听辨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前倚音。

2、学生体验前倚音在音乐中的作用,即前倚音使花蛤蟆的叫声及蹦跳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要求:倚音要唱得自然,不能生硬。

3、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倚音,看看谁唱得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分组表演;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花蛤蟆动作和神情的练习。

(2)、学生进行动作表演(要求表现出花蛤蟆蹦跳的神情和比较准确的节奏感)。

2、歌曲接龙。

(1)学生之间进行接唱练习。

(2)学生唱会唱或感兴趣的旋律。

1、音乐小知识。

学习本课接触的音乐知识:|。

小节:||。

小节线:|。

终止线:||。

(1)请学生讲述小节线与终止线的区别,并做练习。

(2)请学生数一数《花蛤蟆》这首歌有多少小节。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庄稼小卫士”一起进行了游戏,大家表现得非常棒,因为我们和小卫士们是好朋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1、回家把歌曲唱给父母听或好朋友听。

2、可以听一些有关动物的歌曲,丰富音乐知识。

花蛤蟆。

小节:小节线:|。

终止线:||。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祟高品格。本课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少儿对妈妈深切的爱。

2、在聆听活动中了解女声、男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听辨音的高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十六

教学目的:

一.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怀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四.能按节奏编创歌谣。

五.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教学重点:

演唱《小蜻蜓》和《小青蛙找家》。

教学难点:

按节奏编创歌谣。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青蛙找家》。

1.让学生多听范唱,轻轻地跟着歌声拍手,跟唱准确。

2.结合课本中的插图,编讲“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范唱,小学生模唱。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得轻快。“跳跳、呱呱”的衬词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唤,要唱出那种急切的心情,“跳”短促但速度不可加快。“呱”可借助手势----启发学生向上滑,像蛙叫声,要唱得明亮而有弹性,结束句要唱得连贯,一气呵成,表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悦心情。

3.歌曲学会后进行游戏的同时可选择几名学生担任伴奏,木鱼为“xx”,碰钟为“x-”,注意敲击的声音与唱歌的声音协调。

二.编创与活动。

1.结合本课主题“小精灵”,启发学生“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2.让学生先读出课本上的两句歌谣,体会其节奏,再按节奏节奏编创。

3.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的小动物编歌谣形成一组,并说给大家听,看哪一组编创的歌谣好。

三.聆听《小青蛙》。

1.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导言:种子非常喜欢雨露,盼着喝饱了雨水发牙长大,那么小动物呢?它们也喜欢雨水吗?我们今天就来听一听《小青蛙》这首乐曲。感受我国的民话乐器二胡是怎样表现《小青蛙》的。

2.初听全曲。然后提示学生:“在乐曲声中你听到了小青蛙的叫声了吗?还模仿了哪个小动物的叫声?你知道哪里描绘了青蛙活泼的跳动,哪里描写了茫茫的夜色,还有狂风、云雾,你都感受到了吗?请你再听一次乐曲,当你听到你认为是描写了一定事物的音乐时,用动作来表现。”复听时,让学生听音乐随意做动作,然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3.提示学生哪两段音乐相近似?然后让学生在空格里填画上颜色。

4.让学生欣赏童声合唱曲《花蛤蟆》,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四.聆听《野蜂飞舞》。

1.要示学生能安静地聆听管弦乐《野蜂飞舞》。结合课本两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画一画图形谱,还可以随着音乐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体会音乐表现野蜂飞舞忽上忽下、声音时强时弱的特点。

3.可以讲一讲《萨丹王的故事》,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五.表演《小蜻蜓》。

1.用模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小蜻蜓》。

2.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3.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4.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学会歌曲后,参考动作或自编动作,并选择编创好的动作,全体同学一齐做。使学生有信心在今后的更善于动脑编创,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十七

2、表演歌曲《圆圆和弯弯》。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圆圆和弯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曲调优美淳朴,生动地描绘了金秋一派丰收的景象,抒发了农家儿童甜美生活的愉快心情。

二、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圆圆和弯弯》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2、揭题、范唱,听录音、学生讨论。

3复听录音,说说歌曲情绪(听后学生谈感受)。

4、引导用动作表演歌曲:放音乐,学生自由表演。

5、学唱歌谱。

1)听记曲调比赛,看谁听得最快,最准确(教师弹奏一句,学生唱后试着记。教师弹奏指名学生试唱)。

2)视唱歌谱。

3)用竖笛吹一吹)。

6、学唱歌曲:放录音轻唱——重点练唱:切分音和一字两音、连线、休止处——唱——处理:唱出丰收的喜悦。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学生分小组试敲——合着音乐敲一敲——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8、分组用打击乐和竖笛伴奏、即兴表演——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9、编创与活动(如时间够的话进行)。

分组编创歌词——挑选好的编成几段歌词表演。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十八

第一课朝夕教学目标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5.学习竖笛的高音吹奏方法并进行实践。教学内容聆听《晨景》教学基本要求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2.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竖笛高音的吹奏1.高音“”的吹奏练习。(1)指法位置。(2)吹奏要领:轻吹。(3)长音练习。(4)三度二声部长音联系。2.八度练习:3.吹奏《红蜻蜓》。聆听《渔舟唱晚》教学基本要求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6.聆听全曲。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表演《清晨》教学基本要求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7.口风琴伴奏的双音分解和弦有一定难度,并且调是1=g,伴奏谱上“7”出现次数较多,“7”音的音名位置是#f,要对学生讲清楚。8.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9.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编创活动:《早晨》1.内容主题《早晨》是规定的,其表现形式是放开的,这样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余地去思考,去创造。2.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如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作为一个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表演《晚风》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5)口风琴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口风琴辅之。(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教学建议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教材分析1.管弦乐《晨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这个旋律先由长笛在木管的长音和弦背景上吹奏,继而双簧管紧紧与之呼应,宛如清晨传来的牧笛声,令人闻到了早晨清新空气的气息,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觉。接着在协和纯净的和声衬托下,长笛与双簧管继续重复的这一主题,但力度逐渐增强,调性连续作上移三度的转换(1=f-1=#g-1=b),形象而动态地展现了黎明的景色:晨羲微露,晨雾缭绕,随着太阳冉冉升起,朝霞划破长夜的黑暗,色彩变幻多姿,天空越来越清爽明亮。当弦乐组增强力度把这个主题带回原调(1=e)时,乐曲达到了高潮,使人看到红日高悬,光华四射,洒满大地的灿烂景色。在这之后,音乐渐趋平静,在弦乐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的伴奏下,大提琴演奏素材取自主题的中段主题旋律,使音乐充满喜悦和勃勃生气:在乐曲的再现部中,弦乐仍保持乐曲中段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音型,使主题旋律显得更为明朗、轻快。不时还传来由圆号吹奏的狩猎号角声,用长笛的颤音吹奏的鸟鸣声。最后,牧歌的主题越来越弱,渐渐消失在远方。作者简介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1862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后,回国创办挪威音乐学校,并从事音乐创作。他立志发扬挪威的民族音乐,曾收集和整理过大量的挪威民歌,并在创作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的传统和风格。由于他对挪威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成就,因此生前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和病魔作斗争中渡过的,但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工作。人民热爱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主要作品除《培尔・金特》组曲外,还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抒情小品10册以及歌曲60余首等。2.筝曲《渔舟唱晚》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音乐安宁而幽远,抒发了对湖滨晚景赞赏的情怀,仿佛人们置身于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之中。接着音乐逐渐活泼流畅,旋律的律动渐快:这是从第一段旋律发展而来,用按、揉两种指法相配合,奏出的清角音“fa”增添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使人耳目一新。“花指”(*)奏法增加了音乐的韵味。随后旋律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中层层下落,仿佛渔民们怡然自得地唱着渔歌,以表达他们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表现了渔船破浪疾驰的场面。谱例中的三十二分音符节奏实际上是演奏时右手划奏出的一串清澈流丽的琶音,像是橹桨划起的水波声和浪花的飞溅声。音乐进入反复后,力度增强,速度更快,宛如渔舟飞快地扬帆前进,橹桨声、流水声、渔歌声交织在一起,表现了百舸竞归的情景和一派欢畅热烈的气氛。在快速的模进音型以后,出现一小节连续的琶音:好像是渔舟过后,在水面上留下的余波。音乐在达到高潮顶点作突然切住后,速度徐缓,下行的旋律出人意料地落在宫音上(全曲是徵调式),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乐曲也在宁静的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十九

3、用平稳、悠长的气息从齐唱到轮唱,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优美、有力度层次的演唱。

轮唱。

一、弹唱问好,导入新课:

1、听音乐导入;

1)、听听音乐中手铃的节奏。用三角铁、响板伴奏适合用什么样的节奏?(黑板出示多声部节奏)。

2)、用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3)、用歌声为歌曲伴奏。用100︱567︱100︱为歌曲伴奏。

叮咚嘣嘣叮。

2、图片欣赏,导入本课。你觉得黄昏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美丽的黄昏》,让我们来听听歌曲中的黄昏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歌曲:

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自学旋律,练习视唱。(观察乐谱,旋律行进的主要方式——以级进为主,因此改变以往先学歌后视唱的学习方法,改为由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视唱曲谱。)。

3、跟同桌相互视唱,互相帮助。

4、请同学单独视唱,检验自学成果,解决难点。(四度音程的跳进)。

5、全体随琴视唱。边唱边用手指在琴键上弹奏。

6、用口风琴视奏歌曲旋律。

7、在口风琴的伴奏下填词演唱。

三、轮唱训练。

1、再听音乐,跟听自己的声部,在心里随唱。

2、三听范唱,找出演唱与歌谱的不同。

3、学生歌声与琴声做二部轮唱。

4、生生轮唱清唱。(观察乐谱两个乐句之间的模进关系,力度应怎样处理;结尾的旋律下行,应怎样处理?)。

5、随伴奏音乐轮唱。

6、随音乐有感情的轮唱,加入打击乐器、人声伴奏。

四、音乐创造:

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这首歌曲的情绪呢?

(速度、节奏、连与跳、节拍等角度,对歌曲进行改编再创作。)。

五、结束语:

同学们不同风味的“美丽黄昏”带给我无限惊喜,希望同学们能用音乐创造出更多的美丽风景,美妙心情。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全册(实用20篇)篇二十

感悟音乐与情感的作用和意义。

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学唱曲谱。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分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并根据图片划分段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主动搜集表达不同情感的歌曲向同学介绍。

1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这节音乐课,今天的主题是情感之声。

设问:人类的情感有哪些?

母爱、友情、爱情等。

(一):

1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2对比小提琴版探究找出作品的异同?

讨论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组织评论乐曲再重复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母亲教我的歌》师:在亲情之中,

有一个人的爱最为伟大,从我们出生之时就时刻萦绕在我们身边。没错,那就是母爱。

母亲把她所有的爱与奉献都慷慨地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这种情是每个人都为之动容的。

同学们能说出几首歌词母亲的歌吗?(《烛光里的妈妈》《母亲》《我的好妈妈》等等)。

在捷克,有一位非常优秀的作曲家,他叫德沃夏克。他从小非常喜爱音乐,但是家庭穷困加之父亲的反对,小德沃夏克总是在母亲的掩护下偷偷的学习音乐,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当德沃夏克长大成人,母亲也离他而去。于是他便创作了这首《母亲教我的歌》,用它来寄托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之情。

1、欣赏《母亲教我的歌》和小提琴曲《母亲教我的歌》感受两首不同风格的作品。

2、对比讨论:这两首作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小提琴的音色缠绵哀伤,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对比声乐曲的带歌词演唱,更似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3、学唱歌曲的旋律,体味歌曲的情感特征。

四、小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漫漫人生路中,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抒发着人类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做有心人去感受人类中不同的情感。

相关范文推荐

    做一个文明学生演讲稿分钟大全(14篇)

    学生演讲稿是学生与老师以及同学之间交流思想和观点的桥梁,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接下来是一些获奖学生的演讲稿,它们融合了优秀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考。

    企业校园招聘方案(专业16篇)

    制定计划书可以提高我们对未来工作和学习的预见性和决策能力,减少被动和盲目的情况发生。通过阅读一些计划书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提升自己的

    我的内蒙古之旅(优质14篇)

    内蒙古地广人稀,是我国面积第三大的行政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内蒙古相关文章,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这个暑假,我终于来到了

    到村任职述职报告范文(24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的重要机会。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自xx年11月担任中医临床学院院长、中

    现代社交礼仪论文(实用18篇)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本作品,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现代礼仪论文这学期选了现代礼仪这门

    辅导孩子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时间内所学所感所悟的总结和反思,它能够引导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和他人。【示例文本七】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我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也收

    创新党日活动方案(优质13篇)

    活动方案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活动步骤和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活动效果和达成预期成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活动方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报告(模板17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培训心得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考方式。。我在___工作一个多月,

    食堂就餐卡使用及管理制度(精选21篇)

    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组织的稳定运行和成员的权益。以下是一些规章制度的执行评估报告,供大家参考和交流。第一条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

    第一季度安全生产会议讲话(专业17篇)

    生产是人类用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一种经济活动,也是进行商业交换的基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生产过程中库存管理和物料控制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