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雅蕊最新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精选8篇)

个人简历是求职者的形象代表,它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目标。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意见建议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篇一

《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第八册第六单元《风景如画》中的一首乐曲。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和旋律,提高音乐记忆力;了解笛子、提琴、吉它等乐器的音色;从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音乐的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歌曲的演唱,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到: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我在本课导入时,先用带来的`礼物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导入聆听全曲,让学生谈感受并去发现乐曲中小动物的声音,再去介绍小动物以及三件主奏乐器。欣赏乐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认真聆听,有效聆听,做到每次聆听都有问题都有目的。同时用礼物作为主线的方式让学生聆听三个主题,从而分辨乐器的音色,再到全曲的欣赏和表现。这样从易到难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聆听。

但在本课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课堂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三个主题的聆听和表现没能落实好就匆忙进入下一环节。因为这里没落实好,以至于在全曲表现时学生第二主题唱得不是很理想。另外,我自己自身在评价语上还很不够,也深感自身的音乐专业修养还有待提高,不管是声乐、器乐、欣赏能力还是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是对自己、对学生最好的。

总之,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更深入地渗透新的教学理念,摸索更适合孩子们的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森林的歌声》,能从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主题曲调的音色和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音乐记忆力。

3、模仿旋律用乐器打击。

二、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同学们,好!老师好!

(一)欣赏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郊游,去美丽的大森林,参加一场音乐会。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呀。

生:想。

2、师:好,起立,出发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一般是怎样去郊游的?

生:走着去,坐车去。

3、师:如果目的地比较近我们就走着去的,(走走走走,左右左右,也可以是走走,快快跑,走走,快快跑)如果要去的地方很远也有坐车去的(嘟嘟嘟)对吗?很好,那么等会跟着老师的动作,我们一块儿搭上开往大森林的汽车吧。(放mtv)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咯。《去郊游》中间:同学们做的真棒,我们再来一遍。

生:愿意。

5师:好的,老师知道你们肯定都是热爱森林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我们来看下是什么问题。请你举例说出森林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并模仿它们的叫声!

生:学生讨论回答.师子的叫声音有什么特点?很响长的。小鸟的叫声音有什么特点?紧凑快的。蛇平稳的。

6、师:好。大家模仿了很多小动物,我们来问下天使,我们过关了吗?

7、师:恭喜你们过关啦,热爱森林的好孩子们,欢迎来到奇妙的大森林,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音乐会。请静静的,用你们音乐的小耳朵来聆听这美妙的歌声吧。

(二)欣赏歌曲《森林的歌声》。

1、师:嘘,听,接下来就请静静的,用心来聆听这来自森林的歌声吧。(放音乐)

2、师:森林原来会唱歌,通过音乐你聆听到了些什么?

生:小动物

3、师:你的小耳朵听出哪些动物可爱的声音啦?

生:小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蛐蛐的叫声等等用词也许吧,大概有。

4、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音乐的耳朵,恩或许还加上了一点点丰富的想象力听出了一些动物的声音。当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森林里有许多动物在歌唱,歌声中还有中国树蟾、飞鼠、白腹秧鸡、腹斑蛙等等你们并不熟悉的小动物声音,你想听听他们的声音吗?生:想。首先是(出示图片)

生:青蛙或不回答

7、师:最后介绍的是腹斑蛙,又是蛙类的一种,叫声很有节奏,常常发出gaigaigai的声音。

8、师:同学们,这三种动物的叫声你都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9、师:那我们就回到音乐中去找找它们吧。

生:听到了。

10、师:好的,那下面给大家听一段很有意思的旋律,这个小动物是个不拆不扣的音乐家。你听!

11、师:怎么样,你能听出旋律后面那几声很有节奏感的叫声是谁发出来的吗?

生:腹斑蛙。

生:想。

13、师:那我们就起立,随着森林的歌声舞动起来吧。

生:引出主题一。

生:想。

16、师:那我们用啦来哼唱,哼唱一遍,很棒,我们再来一遍,这次要加把你的动作加上好吗?来,哼唱第二遍。

生:讨论引出主题三。

生:用啦音哼唱一遍,再来一遍同样加上你的动作,哼唱二遍。

生:轻柔、柔美。

21、生: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

22、师:恭喜大家,都听的很不错。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篇三

《森林的歌声》这堂课连试教共上了三次, 每次上课的教案、课件都有所改动,我在不断试教中寻找着更好的教学思路。今天趁热打铁,把一些感想写写出来。

教师的教学状态时刻影响着学生,而学生的上课表现也时刻牵引着老师的发挥。在第二次试教中,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进入教学状态,而有些学生也没有很好地投入,导致整堂课平淡乏味。虽然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有一点新意,但因为师生没有互动,这些“金子”就不可能被学生挖掘出来。而在今天的公开课上,我吸取了昨天试教的教训,将课堂气氛完全调度起来,我教得开心,学生也学得开心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觉得一些教学内容根本无从下手,所以在上课时就轻轻带过。《森林的歌声》我以前也上过,但只占一堂课的1/4,甚至1/5。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根本没有达到,那就是让乐曲深入人心,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几节课后再让他们聆听,他们又会感觉比较陌生了。而这次我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反复聆听乐曲,寻找乐曲中特有的动物声音,查找各种相关资料。这些准备工作对我的教学非常重要,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教学效果却让我很欣慰。

在第二次试教时,因为准备不是很充分,所以对一些环节不是很清楚,有时候不知道进行到哪一步了,而是用课件才勾起模糊的思路。所以那次试教失败了。而今天在上公开课前,我反复看了教案,对课件也反复熟悉操作,理清楚了教学思路,显然今天的教学比前几次好得多了。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篇四

讲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次讲什么?这是我第一堂音乐公开课,我不想一直一成不变的听赏然后老师讲,想有一些创新的东西,让来观摩我的公开课的老师能看到不一样的听赏课。

欣赏课是音乐课中很难讲的类型,所以我觉得要讲一节欣赏课,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和锻炼。

器乐曲《森林的歌声》是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乐曲融入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而和谐的鸣叫声。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a段是乐曲的主部,b、c段是插部,演奏顺序为a—b—a—b—c—a,这是个回旋曲式。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在感受聆听、识谱、音色听辩、音乐记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乐意参与音乐活动,并有较强的兴趣,更喜欢将欣赏与演唱、欣赏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聆听,以此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将在学习中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有进一步的提高。

本堂课我自己还是很满意的,无论是教学环节,还是学生的配合和掌握情况都基本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环节比较紧凑,通过主旋律的模唱,画旋律线、创编动作等方式,学生熟悉了乐曲各主题的旋律,了解主奏乐器笛子和小提琴的音色,能够很清晰的分辨记忆各段主题曲调演奏的顺序,并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各主题音乐。对于第一次尝试讲授音乐欣赏公开课,还是很不错的。

本堂课不足之处是语言组织方面不够简练,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时间也没有控制太好,课堂最后的情感升华总结热爱环境部分还没讲到就下课了。今后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语言组织还要加强。多听课、多总结,取别人长处,补自己短处,多历练自己,提高应变能力。

反思即成长!希望通过一次次的历练,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能够更快的成长。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篇五

学生在进入课题后,介绍了音乐中三种乐器的声音,并通过音响让学生感受三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并总结归纳,然后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加深学生对乐器的了解。学生了解到笛声的明快活泼;吉他的优美抒情;以及小提琴的柔美流畅,并知道了三种乐器属于吹拉弹哪一种乐器,让儿童的心身融入到音乐给予的美的感受之中,进而让儿童感受、体验及表现音乐的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然后我将这首音乐作品分成三个主题来听辨,然后让其谈谈初听音乐的感受,感受其情绪。了解到第一主题情绪是欢快活泼,第二主题情绪是抒情优美,第三主题情绪为热烈的。老师引导学生作进一步聆听,并跟着钢琴轻轻哼唱,用衬词deng、la、di带入曲谱中跟唱,加深三个主题音乐的印象。听完三个主题后,用音乐小游戏我是听辨小能手来检验学生对三个主题的熟悉程度。接着,将乐曲完整播放,并用手势和数字表达乐曲中各个主题出现的'顺序,通过从音乐情绪的不同,旋律的不同,让学生充分发散了儿童对音乐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同时,运用音乐要素表述出音乐的节奏的明快,旋律的流畅。课中,再让儿童仔细聆听音色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歌曲配伴奏。我不断摸索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结合,教师始终贯穿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在课堂里得到生成和发展,并将着力点着眼于培养儿童知识拓展,情感的体验和能力的培养,配合各环节提问与思考,让儿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从听、想、议、唱、演等形式里,使每个层面的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这次公开课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调理不够明晰,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拓展部分,由于提前没有预设,到同学们自由发挥时,同学们情绪过高,场面有点失控,幸好,及时用拍手打节奏的拓展环节将课继续进行。第二次公开课,比第一次公开课来说,自己准备更充分点,似乎找到了上课的基本规律。当然这还需要我不断的努力,并且长期的坚持研究课程,多想,怎么上课学生更容易接受,将难的知识点简单化。因此,我将更加努力地研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篇六

一、课前准备:在反思总结中吸取经验,拟定教学目标

我翻开课题实验笔记,认真去研究上三次课题活动中六位老师上课时,桑老师对这六节课的评析,以及自己和课题组成员听课后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总结出这六节实验课共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者在授课时,总是试图面面俱到,而使课堂仓促延堂拖堂。二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有偏差,把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相混淆,界限模糊,表述不清。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目标都含糊或是不正确,课堂效果自然是要大打折扣。在前三次的课题活动中,桑老师明确地指出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有层次,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明确表达在课堂上达到什么能力目标或知识目标。

有了清晰的思路后,我开始备课。首先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必须要考虑单元目标和文本特点,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目标。首先研究单元目标,本单元目标是: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再研究课文,深入研究后发现《永远的歌声》这篇课文是落实单元导读要求的最好课例。课后练习设计的问题“当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你对文章题目是怎么理解的?”也正体现了单元导读的要求。《永远的歌声》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孩子们冒着被狼吃的危险去东山为生病的女教师采草药和捉小鱼这么一件事。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表达师生情深,很容易引起共鸣。再结合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我把目标确定为:1.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2.品味文章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教育。3.从词语的替换对比明白用词的准确更有利于表达真实的感情。

二、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

目标确定之后,我开始根据课文选择教学内容,尽力避免出现桑老师在前面指出的情况:授课老师在上课时试图面面俱到而不能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根据课文特点,我改变了授课顺序,先分析孩子们爱老师而为老师采药,然后用一个过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会让孩子们冒着被狼吃的危险去为她采药?”引出写“老师的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写孩子们爱老师而为老师采药”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选择四个最能体现孩子对老师一片深情的句子来展开教学。句子一:“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我抓住“拽住”一词与“拉住”对比,让学生感悟二牛急切要约“我”去为老师采药的心情。从“!”“?”这两个标点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二牛要去采草药的坚定,从标点符号去体会感情学生很容易把握,当时学生朗读很到位。然后抓住“我”的心理活动“马上”“立即”“使劲”三个词语,让学生在看似矛盾中体会“我”对老师发自内心的爱,明知有危险但还是毫不犹豫答应。句子二:“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让我们抓。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我先让学生画出“我们”捉鱼动作的词语。然后从“摸呀,捉呀,追呀,堵哇”四个词引导学生去想象捉鱼时抓鱼与欢呼的快乐场面,体会孩子们用尽各种办法也要抓到鱼给老师吃的心情,在欢乐中体会孩子们对老师的爱。句子三:“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拎着小鱼往回走,迎面碰上来找我们的大人、老师和同学。”这个句子我抓住“兴高采烈”这个神态词让学生发挥想象:“孩子们会想些什么?”让学生了解在神态描写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句子四:“在大人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这个句子重点抓住“献”这个字做文章。先让学生用“献”组词,学生很快就脱口说出“奉献”“贡献”,再让学生用另一个字替换,学生自然地说用“送”替换。在词语的替换中,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献”更能表达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爱戴。通过这样的词语替换让学生又明白了用词的准确更利于表现人物的感情。在备课时,我计划抓住“泪水”这个词做文章,我要让学生去理解这是激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欣慰的泪水,担忧的泪水,是老师被孩子们冒险为自己抓药而感动激动,为孩子们这么爱戴自己而高兴欣慰,为孩子们会被狼吃而担忧的泪水。再抓住“一下搂住”让学生感悟到老师爱抚孩子们的温馨场面,结合课文里的插图去感受浓厚的师生情。但是,在教学时一看时间有点紧,居然把这一个重点环节而忘了,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在分析写老师好的内容时,我主要先让学生找出写老师好的总括句,再让学生具体分析句子老师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读懂,师生互动也比较融洽。

三、课后讨论:在反思中树立自信并知不足而明方向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一是我自己本人进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中,在我的感染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课文情境中,所以整节课都处于一种师生互动积极融洽的氛围中,课堂气氛浓厚。二是课堂教学的展开按照我预设的程序进行,指点到位,学生容易理解课文,整节课下来没有冷场的局面。存在问题是在教学中一直处于一种比较赶的状态,似乎一直在催着学生往前赶。更不应该的就是“老师为什么一下搂住孩子们哭了”最能体现师生情这个环节的教学居然遗漏了。

桑志军副教授的点评很中肯,听了他的点评,既提高了我的自信又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确定了自己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方向。桑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一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很到位,能紧扣单元的教学目标及课后练习来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地讲。二是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畅,善于启发引导。三是在教学中有课堂生成,在指导朗读中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能从标点符号的理解去引导,这样的课堂生成使教学充满活力。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牵引太多,学生活动空间不足,整堂课比较赶。比如在找体现学生爱老师的句子,一学生汇报了四个句子后,另一学生提出异议,指出其中一处不是时,老师直接说“老师觉得这个地方是”,把自己的理解强灌给学生,有一种“请君入瓮”的感觉。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分析到底是不是呢?二是问题的设置太直白了,比如在教学抓鱼时,设置的问题是“把抓鱼的动词画出来”,可以换个说法“作者是如何描写孩子们捕鱼的?”这样让孩子去找去想,不要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想,不然就牵引太多太紧。

听了桑老师的点评,真是恍然大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的确如此,回顾自己所上的公开课,自己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时间很紧,一节课下来,很累。自己也很想突破改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因此每节公开课都是如此,走不出这个瓶颈。而桑老师的点评打开了缺口: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对学生不放心,牵引得太多,牵引得太紧。正如桑老师所言:课堂给人一种“请君入瓮”的感觉,总是预设好后,就一定要把学生往这个框架里赶,这是对学生的不信任,说到底是对自己不信任,没有底气,怕万一学生游离了这个框架而无法驾驭课堂。也正因为如此,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不充分,只是象征性地思考,然后牵着学生往前赶。

教而知不足,知不足而奋起改进,这是我上了这节实验课最大的收获。课堂中的闪光点要继续发扬光大,与此同时要改正教学中的不足。要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地趋向于完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体验,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也使课堂充满民主气氛,充满生机。

《森林的歌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篇七

《森林的歌声》这堂课连试教共上了三次,每次上课的教案、课件都有所改动,我在不断试教中寻找着更好的教学思路。今天趁热打铁,把一些感想写写出来。

教师的教学状态时刻影响着学生,而学生的上课表现也时刻牵引着老师的发挥。在第二次试教中,从一开始我就没有进入教学状态,而有些学生也没有很好地投入,导致整堂课平淡乏味。虽然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有一点新意,但因为师生没有互动,这些“金子”就不可能被学生挖掘出来。而在今天的公开课上,我吸取了昨天试教的教训,将课堂气氛完全调度起来,我教得开心,学生也学得开心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觉得一些教学内容根本无从下手,所以在上课时就轻轻带过。《森林的歌声》我以前也上过,但只占一堂课的1/4,甚至1/5。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根本没有达到,那就是让乐曲深入人心,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几节课后再让他们聆听,他们又会感觉比较陌生了。而这次我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反复聆听乐曲,寻找乐曲中特有的动物声音,查找各种相关资料。这些准备工作对我的教学非常重要,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教学效果却让我很欣慰。

在第二次试教时,因为准备不是很充分,所以对一些环节不是很清楚,有时候不知道进行到哪一步了,而是用课件才勾起模糊的思路。所以那次试教失败了。而今天在上公开课前,我反复看了教案,对课件也反复熟悉操作,理清楚了教学思路,显然今天的教学比前几次好得多了。

文档为doc格式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篇八

b、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森林的歌声教学目标:1、能听出《森林的歌声》中的三段主题音乐,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2、了解笛子、小提琴和吉他的音色特点。3、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分辨不同的演奏乐器和主题音乐。情感目标: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界的声音的魅力,衍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的歌声》教学用具:幻灯片黑板贴纸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导入同学们,今天森林里将举行一场音乐会,我们一起来听听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呢?为学生创设情境,并欣赏音乐的前奏。一、欣赏第一主题。

二、欣赏第二主题。

1、欣赏第一主题,找出演奏乐器。来参加音乐会的动物们都准备了节目,腹斑蛙首先站了出来,它请了一样小乐器和他一起表现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它请了哪样小乐器来帮忙呢?2、再次欣赏第一主题,随音乐律动3、唱第一主题的简谱。1、欣赏第二主题音乐。看到腹斑蛙的节目这么受欢迎,山羌也请了乐器为大家献上一段音乐,请大家听听,他请了哪件乐器呢。2、模仿小提琴演奏姿势。3、听主题音乐模仿小提琴演奏。4、听三段第二主题音乐,分别找出演奏乐器。5、小小演奏家。欣赏第一主题,并引出演奏乐器笛子。通过律动和演唱曲谱,加深学生对第一主题的印象。欣赏第二主题并引出演奏乐器小提琴。以多种形式听辨第二主题音乐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小提琴、笛子和吉他音色的辨别。三、欣赏第三主题1、听第三主题音乐,观察铃鼓的伴奏节奏2、模仿铃鼓的伴奏形式。3、创编伴奏形式。看到白腹秧鸡的表演,枭也想表现这段音乐,不过他想请你们帮帮他,老师觉得在这个地方加上沙锤也不错,(师示范一次),加上这个动作也不错。你们能开动脑筋帮枭想想怎样和这段音乐合作吗?了解第三主题音乐,并给学生创编的空间。四、完整表现音乐。在腹斑蛙、山羌、白腹秧鸡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动物加入了音乐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整首音乐,请大家在听到腹斑蛙表现的主题音乐的就站起来并拍手,听到山羌带来的音乐的时候就做个小小的演奏家,听到什么乐器演奏那一段就用什么乐器的演奏姿势,而听到白腹秧鸡带来的音乐的时候就在长音的地方加上你自己的表现方式,好吗?我们请一个同学来做一下记录,将我们三种动物的带来的音乐分别用abc表示,你听到谁带来的音乐就将表示那段音乐的字母贴在黑板上。通过学生的表现反馈课堂上对三段主题音乐的理解,并呈现乐曲的曲式结构。小结在欢快的氛围中。森林音乐会就快要结束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音乐会上表演的乐曲,他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他们的目的宣传环保,爱护动物。现在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扑杀濒临灭亡,为了留住更多大自然优美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加入保护动物的行列中吧。介绍乐曲的背景,并鼓励学生宣传环保,保护动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