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雁落霞

教学计划是帮助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是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检验的,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参考价值。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一

上课时间:3月17日, 累计课时:1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

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平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 情境。提出课题。

播放音乐:。

听到这么欢快的音乐,很想运动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

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

出示图片。

问:你能根据这些物体运动的方式,把这些运动分成两类吗?

老师归纳:运动路线是曲线的就是旋转,运动路线是直的就是平移。

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方式。

谈话: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是很多的,观察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

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问:你会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

三.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出示:小房图和小金鱼图。

观察小房图,问:你能看出向哪个方向平移?

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汇报交流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手势。

学生观察。合作交流。你是怎么看的?

要找准平移前的点,再找到平移后的点,数数之间的格数。把书翻到24页画图形。

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 与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是不变的。

四.绘制图形,巩固运用。

1.做试一试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五,总结。

学生画图形。

学生尝试算,交流方法。

同桌检验。

美丽的花边。

上课时间:3月21日, 累计课时:1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

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完美。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

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独立设计花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

两个小朋友的手抄报,一个是版面密密麻麻,而另一个的却是在每一小版块之间都有简单的花边,版面清晰而美丽。

问:谁的作品更漂亮?为什么?

老师:花边在报里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花边。

二.实践操作。

1.感知。

出示报纸上的放大的花边,引导学生观察。

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尝试操作。

出示书上画一画第一个图案。

3.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

问:你自己在制作时候都注意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是不容易画的,你有什么办法来处理?

老师小结:先找对应点,再连线。

4.再次操作。

完成画一画的第2个图案。

学习过程:

学生比一比,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几条花边有什么特点?猜是怎么制作的?组内进行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尝试完成。

学生回答。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二

数学备课(实验稿)。

主备人:辅备人:

教学内容6--10的认识课型新授。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2。

教材前后联系前置基础:1--5和0的认识,数数。

后续知识:10以上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

核心知识点6--10各数的意义、顺序、组成、写法。

教学目标1、结合图片正确的数出数量是6--10的各数。会认、读、写6--10各数和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初步地动手操作的能力。

3、结合插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1、谁能象老师这样提出问题?(跑步的有多少人)。

2、除了“6个小朋友”,还有什么可以用6表示?请你举例。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

渗透的思想方法一一对应。

学生主要的训练点6--10各数的组成、写法。

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0”,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0一个也没有;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

二、情境引入:

1、学习观察:课件出示情境图(12页)。提问:图上有什么?

2、学习提问:校园里有这么多小朋友和物品,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举例:跑步的有多少人?

学生仿照例子提问。

大树有几棵?……。

三、学习新知。

1、“6”的认识。

(1)意义:出示“跑步的有几人?”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生共同数(注意顺序)。

(2)用一根小棒代替一个小朋友摆一摆。(体会一一对应)。

(3)除了“6个小朋友”,还有什么可以用6表示?请你举例。

(4)“6”可以分成几和几?请你用小棒摆一摆,再和同桌说一说。

(5)“6”的写法。

2、“7”的认识。

方法同上。

3、“8、9、10”的认识。(同上)。

4、整体感知“6-10”。

(1)师:怎样在计数器上拔出6个珠子?体会:5个再拔一个就是6个。

(2)师:怎样拔出7个、8个、9个、10个呢?

体会6--10各数的顺序。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教学效果(教师做自我评价)。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三

简单的组合(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者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激趣导入。

3、引导参与。

4、共同探究。

师: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5、一小组演示。

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10、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

11、师生共同。

12、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15、老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16、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1)进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三、拓展练习。

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

本单元练习课(4)。

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2.“做一做”

(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教学反思: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第一课时新授。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在家里和妈妈或者爸爸一起数一数自己换过几颗牙?

(一)、导入: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

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牙孩子的笑脸上。(配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板书课题及调查标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好!老师把调查的任务交给各组的小朋友。现在,先请组长带领组员商量调查的方法。”

生讨论后汇报:“我们组想用举手的方法。”“我们喜欢站起来表示。”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本组同学的换牙情况,并要做好调查记录。

师:调查时一定要注意调查情况要准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活动……。

(三)、汇报总结。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调查结果。请说清楚你是怎样调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抽生展示统计图和表格(展示各小组使用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小组选派代表说明图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使用方法进行说明,此举一例: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个人,换几颗牙的有几人就选择几个小格,具体的记录方法,自己小组商定。)。

师:其它小组还有用不同的记录和调查方法吗?

师:这些是统计图,这些是统计表,刚才我们大家所做的调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统计。(板书)。

(四)、汇总提问,加深印象。

师:“如果只看你自己组的统计表、统计图,能知道全班的情况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大的统计图吧!”

师生合作完成大统计图的制作。

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我知道换2颗牙的最多,换1颗牙的最少。

生:我看到了换4颗牙的有2人。

生:……。

师:“那你们能看着这个大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吗?”

生提问。

(五)、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准备三种颜色的彩纸,要把它们做成小花奖励给大家,老师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那么老师到底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颜色的花应该少做一些呢?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同学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生提出建议,师选择其中一个方法统计结果,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师: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六)、联系生活,放飞思维。

师:统计的作用很大,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你知道在生活中哪儿需要统计吗?(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片段、课前看到的录像片段及学过的课文插图)。

(生回答)。

师:回家后请你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事情进行调查统计,明天把调查的结果在班级汇报。

第二课时自主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事情进行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一)、导入:

播放动画片《巴布工程师》片段。

师:这节课的任务我们能完成吗?

生:是的,一定行!

展示课前学生设计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学生发言。

(二)、深入探究。

师:看了他们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认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在统计数据时的重要作用。

生:是的,一定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贝壳统计并画出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教师分别选取各小组的统计图、统计表各一份。

师:下面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1、哪一种贝壳的数目最多?(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2、()比()多(少),多(少)多少个?(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统计图或者统计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并自己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再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同学们的回答。

(三)、练习拓展。

还记的上节课我们课前观看的大课间活动录像吗?教师放录像,画面停在活动场景。

师:同学们,你能够统计出各项活动都有多少人参加吗?请你自己将活动统计图和统计表画出来。(教师发放统计图和统计表格)。

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提出问题。

在提出并回答完问题时。

师:你认为他的问题看统计图回答比较快还是看统计表回答比较快呢?生回答。

师:请你说一说统计图或者统计表有哪些好处?(也可以引导学生分别说)(统计图绘画麻烦但是比较直观,统计表绘画设计简单但是没有统计图直观,所以各有利弊,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四)、小调查。

如果老师带大家去动物园你最想看到什么动物呢?

教师出示几张动物卡片。

老师征求确定学生喜欢的统计方法(比如举手示意)。

教师在黑板上完成方法选择的统计表,并提示学生这也用到了我们的统计,让学生知道统计无处不在。

请同学们帮助统计同学们喜欢什么动物?并完成统计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设计:淄川经济开发区西山联校李克柱。

教学内容:111页情境图。

教学目标:

1、经历研究大蒜瓣数的过程,知道所研究的大蒜瓣数的一般规律。

2、巩固学过的统计以及其他有关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借助简单统计结果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经历操作、观察等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体验研究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学过的统计以及其他有关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借助简单统计结果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小黑板,大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一头大蒜,它里面有很多的蒜瓣,让我们来数一数有多少瓣。

那么,谁能对大蒜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1、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大蒜的瓣数到底有没有规律。

怎样去研究呢?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请各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数一数一头大蒜有多少瓣;多掰开几头大蒜数一数;记录下大蒜的瓣数;不能把蒜皮乱扔等等。

同学们商量一下,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们小组研究的大蒜各有多少瓣呢?

2、具体实施研究的方法。

同学们在课前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大蒜,你们带来了吗?说说你的大蒜是从哪儿收集来的?

那咱们就按刚才讨论的办法进行研究吧!(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收集整理数据。

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各个小组研究的大蒜的情况展示出来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我们班研究的情况都展示出来呢?(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4、分析总结。

观察一下今天我们研究的这些大蒜的瓣数,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今天我们研究了大蒜的瓣数,那么每个地方的大蒜是不是都一样呢?同学们可以在以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总结发言:

同学们,今天玩的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四、小结全课,点题激趣。

同学们,老师看得出你们对周围的事物能认真观察,希望同学们可以继续努力,那么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

作业:与父母一起统计自己的文具类型。

雪山乐园(情境图)-总复习。

开发区第三小学郝静。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情境图的设计,选取具有时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全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全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小黑板、计数器、挂图。

学生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二、新授。

1、出示“雪山乐园”挂图。

(1)同学们喜欢这幅图画吗?它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让学生先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2)你们最喜欢图中的哪部分?(学生认真看图后回答)。

(3)引导学生看图中间的滑雪场。同学们,你看到滑雪场了吗?有几个小朋友在滑雪?(同位互相看看)。

(4)能说给你的同位听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

(5)左边有什么?认真观察。(左边有7个小朋友在打雪仗,5个小朋友堆雪人)。

(6)右面有什么?上面的一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分组讨论:右面有2个小朋友看冰雕,上面的小朋友正在登山)。

2、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认真观察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按照顺序)。

3、你们能按照顺序再数一数吗?(今天来了多少个同学?小朋友上了几个台阶,图中共有几棵树?天上飞着几只小鸟等许多问题)。

三、综合练习。

1、第一题:说一说,填一填。

(1)学生说一说、填一填。

(2)学生拿出卡片,以同桌为单位,说一说数的组成,一人说,另一人听,然后交换角色。

2、第二题:连一连,涂一涂。

(1)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数一数,再涂一涂,最后连一连。

3、第三题:圈一圈。

(1)仔细观察第一组数,圈出的数有什么规律?

(2)请你按规律接着圈。

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第二组,集体订正。

4、补充练习:比一比。

121191920191414。

四、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数学有意思吗?这节你们学的都很棒,不但故事讲的精彩,还学会了回顾了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认真观察你周围的事物,你就会发现生活与数学是互相联系的。

练习设计。

1、圈一圈,数一数,写一写。

()()。

2、写一写,画一画。

()16()20。

3、按规律接着写。

(1)2、4、6、()、()、()、()。

(2)()、15、13、()、()、()。

(3)0、5、10、()、()。

4、填一填。

(1)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2)6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3)2个十是()。

(4)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15的个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是(),表示()个()。

雪山乐园第二课时。

开发区第一小学刘长春。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准确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准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学生准备:2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二:回顾知识。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鸟?

(2)停在树上的小鸟有多少只?

(3)飞走了多少只?

(4)一共有多少棵树?

(5)王飞的后面还有多少个小朋友?

2、逐题解答。

针对第一小题,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来做。比如有的学生会一只一只的数,也有的学生会用2个2个的数,通过数数,学生发现一共有十三只小鸟。

老师补充,用计数器来表示的话,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

针对第四小题,学生会想到吧近处和远处的加起来计算。计算8+6有多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用凑十法来计算。

3、复习加减法的计算。

(1)教师利用口算卡片进行“开火车”比赛,比一比,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

(2)7+5=。

你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11-2=。

你是怎样计算的?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综合练习。

1、117页第4题:游戏我说你摆。

游戏:同桌两人拿出口算卡片,一人抽卡片,一人口答得数,然后交换角色,比一比,看谁答对的道数最多。

2、第五题:踢足球。

第一幅图: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第二幅图:有几人离开了球场?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说说计算过程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数量关系。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第六题:比一比。学生独立填写。

4、第七题:算一算,涂一涂。

审题,说说题目的要求。学生计算。集体订正得数。按要求涂一涂。

四、全课小结。

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你想提醒小朋友们什么?全班交流。

雪山乐园第三课时。

开发区第一小学赵贝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物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复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圣诞节到了,你们看,谁来了?(课件)。

好,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走进雪山乐园。(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二、复习:

(一)图形、位置的复习。

1、复习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3)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4)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5)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三、练习。

课后练习第十一题。

找一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你喜欢什么?用橡皮泥捏一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你就会发现有很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

雪山乐园--(综合练习3)。

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高素花。

教学内容:第115页分类与比较、图形与位置;综合练习8、9、10。

题。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分类与比较;图形与位置的知识,巩固练习比较、认识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2、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有关分类、统计的知识,巩固练习比较、认识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知道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意义,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1、说说你的前后左右是谁?相互说一说,集体展示。

2、你都有什么玩具,分别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进行整理的?

3、看情境图:分别说一说你的发现。

比一比大小、轻重、厚薄……。

4、综合练习:

出示第8题,复习分类。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行小组内交流。

全班展示。

出示第9题。(复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知识)。

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里的情境图,想象出是前、后、侧哪一面照的,然后圈出来。

你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吗?互相说一说吧。

出示第10题。(比较知识的复习)。

看图说一说,小羊,小熊,小狗,兔子的比较结果。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养成分类整理的好习惯,还能提出数学问题,特别是有的同学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你们喜欢的东西,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作业设计:比一比你身边的事物吧。

我都学会了吗?

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傅清修。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情境图,使学生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

观察图画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学期要学的知识我们都已经学完了,你们学的怎样。

呢?这节课,我们来检查一下,相信同学们会做的更好。

二、智力比拼,检验自己。

1、出示第1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根据情境图分组说说自己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自己数数,然后填写表。

格,同位互相交流结果)。

2、出示第2题。

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先独立出算式,解决钱两个小题。再交流。

仔细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我捡了13个贝壳,你捡了5个贝壳,谁捡的贝壳多,我送你4。

个以后……。

3、出示第3题。

学生先观察气球的颜色,找出规律,再涂色;

最后讨论: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

三、丰收园。

1、同学们,全册知识我们都学完,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收获。

3、交流结果(我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喜欢数学,数学很有意思;我在数学课上发言很积极;我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我觉得认真听别人发言很重要;我口算速度还要再提高。)。

四、小结全课,提出要求。

我们还要作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老师看得出大部分同学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争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作业设计:

回顾所学知识,全面整理复习。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五

上课时间:5月23日, 累计课时:52。

教学内容:教材地92到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过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运动会的投影:

你想知道些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学习了统计你就会明白这些问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平均数。

1、谈话:这是王小明统计的结果,仔细观察你知道些什么?出示图表。

老师板书:    6+9+7+6=28(个)。

10+4+7+5+4=30(个)。

男生中28个,女生中30个,是否女生赢了呢?

谈话:

2、问: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老师汇总学生的方法,问:你是怎样想的?

3、问平均数是7个和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比,你发现什么没有?

4、问:现在知道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准没有?

5、指出: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时,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完成想做第1题。

出示三筒铅笔。谈话:你能知道平均每个筒里有几枝铅笔吗?

2、做想做第2题。

3、做第3题。

指名读题目。

4、完成第4题。

仔细观察统计图。

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四、全课总结。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小组互相说,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问:怎样才公平呢?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交流算的方法。

学生有的可能是移多补少的方法,也有是总数再除以人数求出。

你能猜出女生平均每人中多少个?算出女生的平均数。

学生回答。

先学生分别数数,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指名板演,其他自己练。后集体校对讨论:平均数18和每根丝带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第3题,指名回答,要求说明理由。

互相说说你知道些什么。指名回答1,把第2小题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回答。

练习九(1)。

上课时间:5月24日, 累计课时:53。

教学内容:教材的95到96页的1到5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平均数一样的理解,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比较熟练地求平均数,并且能进行简单地对平均数的估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的呢?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出示情境图:

这个小朋友认为自己的身高是145厘米没有危险,是不是呢?

指出:平均数是在最高的数和最底的数中间范围,小朋友认为身高比110厘米这一平均数高就没有危险是错误的认为。因为还有可能比110甚至更深的水域,所以是错误的。

2.完成第2题。

出示第2题的题目。说明要求。

集体进行交流。

强调:

第2小题不能用平均数的方法来理解,因为比赛总得要有结果,不能平均用你进2个我也进2个理解。

3、完成第3题。

理解题目意思。

全班校对。

问:你还想到了什么?

4、完成第4题。

出示题目     理解题意。

全班校对。

问:你还能怎样说明三年级的植树情况?

二.总结全课。

今天你对平均数有怎样的理解呢?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指名回答。

学生讨论,然后指名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3小题。

请同学说明具体的理解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结果。

同桌相互说说各自想到的。。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思考,指明回答。

练习九(2)。

上课时间:5月25日, 累计课时:54。

教学内容:教材地96到97页第6到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能够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层次理解。

2、培养学生的组织交流的能力,深刻体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说明情况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完成第6题。

出示题目理解意思。

全班校对。

先前估计的结果和自己算出的结果相差大吗,你认为估计平均数怎样最合理?

问:你还能说出这组同学身高的哪些情况?

2、完成第7题。

出示第7题题目    理解。

集体评讲。

问:你还能从记录中发现些什么呢?

3、完成第8题。

组织活动。

计算完后,你能说出些什么感想吗?

4、阅读“你知道吗?”

集体进行交流理解。

5、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完成各小题。

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相互说说。指名说说。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气温。

请两个学生板演。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小组合作完成调查男生和女生的体重,填在表里,再分别算平均体重。男、女生人数各6人。

学生独立阅读。

运动与身体变化。

上课时间:5月26日, 累计课时:5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

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在实验活动中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等数学活动。

教学难点: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探究运动与生命的科学常识。

教学准备:秒表,跳绳、毽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师生谈话 引出问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研究的方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相互合作,探讨结论。

二、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

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

(1)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首先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教师讲解)。

(3)介绍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第98页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最后全组同学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第99页表格的第一横行里。然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1分钟后测脉搏;休息一会再一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组长记录好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并求出全组同学每次测量的脉搏平均数。

三、引申反思 升华认知。

1.通过两次实验,同学们已经了解运动会使脉搏跳动加快,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跳动次数越多。一般来讲,通过体育活动使脉搏跳动加快,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强度过大,脉搏跳动过块,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那么在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最多跳动多少次比较合适呢?体育老师心中有数,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一下,他希望你们通过运动每分钟脉搏跳动最高达到多少次,以及他如何为达到这个指标安排活动。了解了老师的想法你们可以更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参加活动。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设计并完成一项实验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制成统计表。

学生活动: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想法。

新课标第一网。

(2)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

(2)分组活动,各组汇报实验结论。

2.阅读课本第99页“你知道吗?”

单元测试+试卷讲评。

上课时间:5月30日, 累计课时:56。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六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运用综合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回顾整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较、统计初步知识。

教材用一个涵盖了整册知识的十分综合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提供线索,通过解决“主题情境”、“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中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地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具有明显时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情境图。在这一情境图中,涵盖了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大领域各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第二部分是根据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回顾与整理的内容。采取引导、提示、点拨、指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回顾与思考,目的是将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借助提供的线索,对各单元中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第三部分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综合练习题,目的是使前面理性的复习与整理在这里得到具体落实,以此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教材设计了“雪山乐园”这样一幅综合情境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按照“回顾与整理”中所划分的知识板块分别进行回顾整理,解决问题。

2、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地思考,回顾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交流互相补充,逐步完善。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条理地整理出全部知识,只要能整理出一点,教师就要为他们高兴,给予表扬鼓励,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收获,增强学习的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对全册教材进行回顾整理,学生受观察能力、认知水平、综合分析等能力的局限,开始可能不会全面、系统的整理知识或顾此失彼。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做具体针对性强地指导。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中心板块对全册教材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中心板块,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全册内容。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数学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提出要求:(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忆,然后小组同学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2、归类、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大约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的内容。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分类、比较与位置;图形与位置;统计初步知识。

二、欣赏雪山乐园。

三、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能对事物的长短、大小、粗细、胖瘦、轻重、高矮等进行比较。

3、熟悉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说出事物的具体位置。

4、培养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索、思考的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位置”知识的整理。

1、介绍雪山乐园的情况。

师:“我们欣赏过美丽的雪山乐园,知道里面有那么多数学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雪山乐园的情况吗?”

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雪山乐园,教师适时引导。

结合学生的描述,教师可以进行板书:中间、左右、上下等。

2、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关位置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参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位置问题提出来。

3、师:“你能用位置的知识介绍自己身边的同学吗?谁能向介绍自己的家所在的位置?”

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熟悉的教室、校园环境等。

二、“比较和分类”知识的整理。

留心捕捉学生交流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介绍“小朋友在雪山乐园非常开心,有打雪仗的、堆雪人的、还有滑雪的”等。

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你能换个角度给图上的小朋友分类吗?”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分类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第8题,整理物品。

(1)说一说怎样整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2)进行评价。“你认为这样整理怎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统计表。

让学生按照统计表中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整理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第10题,小动物玩跷跷板。

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下面的内容:

位置:左右、前后、上下。

比较:比轻重、比胖瘦、比大小。

鼓励学生用“谁比谁……”,说一句完整的话。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较,会用“谁比谁----”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第三课时。

左下角板块数与计算。

教学内容: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序。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提问:如果你到雪山乐园,最喜欢干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可以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或两个两个地数或一组一组地数,还有其他方法。)。

4、师:我们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关于11,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联想到以下内容,如果学生有没有想到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数的顺序: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计数器:在计数器上表示11。

6、综合练习第1-3题。

第1题,,教师出示1-20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还可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巩固活动。

第2题,先让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一涂”,再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还可让学生按自己想得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1、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

2、组织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注意问一问:你是怎样计算?

3、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滑雪的比打雪仗的少多少人?……。

4、学生解答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综合练习第4-7题。

第4题,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活动前先说明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要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片,反复练习,以达到正确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目的。

第5题,通过第一幅图提出计算“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通过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踢球人数的变化,复习20以内的减法。通过回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黄队离开了几人?”“蓝队离开了几人?”“现在球场上哪队人数多?多多少?”等问题。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

第6题是比较两个算式结果的练习。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也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如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一个数加0、减0,结果不变;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另一个加数大的,和比较大;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减数大的,其差小;减数相同,被减数不同,被减数大的其差大。

第7题通过“给得数是7的部分涂色”,涂出和平鸽的趣味题,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涂出来的是什么,比一比谁涂得漂亮,以达到启发兴趣的意图。

三、博士提问:

关于数与计算,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自己回家整理,第二天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

右上角板块图形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中右上角板块,图形与位置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

出示准备好的积木,利用积木巩固所学的图形。

二、找一找。

三、游一游。

仔细观察雪山乐园图:看看这里边都有哪些是你熟悉的图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尽可能让学生找出多一些的图形。如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注意培养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看一看。

3、练习:综合练习9圈一圈,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中的形象然后圈出是在前后侧哪一面照出来的。通过小华照镜子的情境图,复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知识。

五、评一评。

师:同学们将你们捏好的图形拿出来,咱们评比一下,好吗?评比之前教师要说明白要求。

1、分小组进行评比。

2、说说捏得是什么图形。

3、评出捏得好的。

4、进行奖励。

第五课时。

右下角板块统计。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整理中对右下角板块的统计的相关内容的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统计”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其方法,初步培养统计数据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雪山乐园里发现了许多以前学过的知识,这节课,你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一下,还有什么发现。

二、数一数,并统计。

2、观察图后,请学生说一说,雪山乐园有……。

3、把你数的数量记录下来,就是统计。并出示表格。

4、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统计表。

5、你还想统计什么?数一数,自己统计下来。

三、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看这张雪山乐园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综合练习。

1、课本第12题。

(1)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

(2)你喜欢什么?树一数有多少?(在数的时候注意方位的准确性)。

(3)一一列出数据制成统计表。

(4)根据表格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

统计一下小组成员中家用电器的数量。

3、实践作业。

统计一下你们家一周内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第六课时。

综合练习课你学会了吗?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所提提高。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多样化的培养。

3.在练习过程中力求使知识系统化和趣味化。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过关游戏、趣味练习丰收园内、品味成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唐老鸭博士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数学王国,但是要打开数学王国的大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闯关成功,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有信心闯关成功吗?那就开始吧!

二、过关游戏、趣味练习。

1、第一关,课本107页第2题。

出示图,先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可以让学生给图上的两个小朋友起个名字,然后让学生针对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答问题,最后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系统梳理。

2、第二关,动手操作、分类整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物体用一个大袋子装好。

(1)摸,说形状,小组全体成员参与。

(2)摆一摆,比比谁摆出的物体最好,最有创新精神(可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3)统计一下,你摆的车(或其它物体)所用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个数,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展示给老师和同学。

3、第三关,课本108页,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尤其要注意学生叙述数学故事时语言思维的完整性,对于表达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4、第四关(涂一涂,想一想)。

(1)先让学生涂完书上12个汽球的颜色。

(2)想一想,第16个汽球是什么颜色?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三、丰收园里品味成功。

唐老鸭博士:恭喜小朋友们闯关成功,你们得到了数学王国的金钥匙,看,数学王国里有一棵好大的智慧树,请小朋友们摘下这些智慧果吧!这里教师用手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然后贴上提前准备好的五个大苹果剪纸,反面写上“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学生每摘一个,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然后放到丰收园中去。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热身小游戏。

二、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5+34=48+29=。

230+540=360+240=。

三、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出示湿地图片)。

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

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四、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算式:271+31=。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指名学生展示竖式的计算方法,重点说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并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当百位上相加满十,不知道怎么办了?

想:十位上相加满十,向百位上进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千位上进一。

五、总结提升。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37页的.做一做。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八

教材分析:

课标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使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不连续进位加法中安排我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情况,为学习计算提供现实背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的方式,将笔算加法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呈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应用计算知识解决。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形成运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将计算与运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学习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会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的算理。

突破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法:迁移法、动手实践。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学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丹顶鹤、蜥蜴、麋鹿、狐狸的图片。

2、课件出示“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

学生观察这份统计表并从中获取数学信息(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31种。)。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统计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湿地部分野生动物的种类,并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算一算。

38+55=。

1、几十加几十怎样笔算?(学生独立演算后,集体点评)。

为什么十位不是8?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3+5+进位1=9。

2、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三、互动新授。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要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根据问题,尝试解答。

出示教材例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71+122=。

引导:你们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算,教师巡视,并指名学生板演。

学生讲解计算过程,集体点评。

教师再次运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小结: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让学生独立计算,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例2:我国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试着在答题纸上计算,如果遇到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

你们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271+31=。

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什么?(课件演示并小结)。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1、

4、比较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两道例题中的算式,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分析、比较、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以及计算过程,同时提醒学生在计算时一定要加上这个进上去的1、)。

四、知识运用。

啄木鸟治病夺红旗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批改同学的计算,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学生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的`收获。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看图能力,细心观察,从中提取此次作文的核心信息。

2、当堂完成情景描写练习。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利用文本提供的资源,激起学生对和平的关注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1、细心观察图片,从中提取此次作文的核心信息。

2、合理展开想象,当堂完成情景描写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教师:在座的各位同学,把这三种声音都听出来的请举手。看来,我们班的学生都很聪明,大家的听力都很敏锐呀!

二、图片解读。

2、教师介绍照片背景:同学们对视频最后的那张照片是不是很熟悉呢?(学生:书上的。)是的,那谁还记得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呢?(学生举手回答)(出示课件三)。

补充:一位供职于美国报系的中国摄影记者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上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并取名为《中国娃娃》。

今天我们就是要围绕这幅照片进行写作。下面,老师提供两种写法供大家写作时参考。

三、指导写作。

(一)再现照片,指导构思。课件四。

第一种写法:看图法(看图想象场景)。

第二种写法:亲眼目睹法(假设你就是那个孩子)。

(二)学生自主写作。

请大家放飞自己的想象,把你看到的和想说的化为文字写在本子上吧。(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四、集体会诊,创新行文。

1、写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

2、教师放大亮点,找出精彩的地方,加以评点。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大家比一比,看谁拟定的题目最新颖。(《战争中的孩子》、《一件真实的事情》等)。

4、对照佳作,找出自己的不足,修改自己的习作,二次创新行文。

五、情感升华。

1、过渡:这张名为《中国娃娃》的照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它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战争中的平民的处境,也使隔岸观火的美国民众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从而促使许多美国人开始同情并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教师:看到这张照片,除了对儿童的同情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学生:我觉得战争太残忍了,让许多人死去,没有了家。

学生:有什么事非要打仗,只有像希特勒那样的疯子才会喜欢打仗。

教师:只有远离战争,人们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3、(出示课件五)教师: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位中国孩子有感而发(示意学生齐读):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4.(出示课件六)教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我们呢?

学生:我们要维护世界的和平,让战争远离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教师:同学们的愿望是多么美好,让我们用心浇灌“和平之花”,让爱满人间,让每个人都能出会心的微笑。(出示图片课件七)。

六、变格创新,自由表达。

1、教师:在这堂课中,我相信每位同学不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更感受到了人性的洗礼。假如每个中国人都能去感受人性中崇高的一面,那么我们这个民族就更有了希望,我们就能在未来的世界中,抵御外来侵略,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2、(出示课件八)课外延伸: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板书设计:中国娃娃。

看到的:孩子、废墟等。

想到的:轰炸前后的情景、孩子此时的状况、他的父母等。

你的感想:孩子可怜、侵略者可恨等等。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十

第一课时:默第四单元生字词。

一、容易写错的`字。

厚竭霆盗规啄悬罐傲禁。

二、容易读错的字。

浊(zhuo)纵横(heng)交错血(xue)液惩(cheng)罚渗(shen)出不禁(jin)。

三、解词。

1、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冉冉上升:慢慢上升。

3、纵横交错:横一条竖一条相互交叉。

4、甘霖: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5、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6、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严谨。

7、大发雷霆:比喻大发雷霆,高声训斥。

8、完好无损:完好,没有损坏,没有残缺。

9、日复一日: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四、成语归类。

反映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五、课后题。

p76:3、4p79:4。

六、背课文。《开天辟地》6——8节。

作业:。

1、默写第三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三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十一

标: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查找有关永州小石潭的资料。

课堂:

第一块:检查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组织背诵。背诵课文。

第二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2组织交流班级交流。

3组织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选出最好的名称和对联。

1。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

第4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1、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能基本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自读课文,了解苏轼。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

2组织学生单个读、分组读、集体读。

3评价交流相互评价。

第二块:疏通文章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难理解的字词,准备交流。

2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3组织评价自我评价。

第三块: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笔下如诗似画的月色。抓住结尾“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苏轼谈心,探索他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背诵课文。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十二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题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提问: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

如果现在咱们要开家长会,请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呢?

2、导入新课。

师问: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全体到操场,找一找太阳在哪里。(2)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3)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西方)(4)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5)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提问:你们面对的、背对的、左手的、右手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方向?(6)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2、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说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

站在操场中央,看一看,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

(1)站在操场上,你能确定出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

(3)观察:家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背对背而战)。

(4)观察:家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也是背对背而战)。

(5)发现:东与西两个方向,南与北两个方向是相对的。(6)说一说,操场四个方向的建筑物,那两个是相对的。

(7)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教材第3页例1补充完整。

(1)提问:小明是面向什么方向站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操场四周的建筑物各在什么方向。(3)把结果填在教材上。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1)说一说,教室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些什么。(3)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四、思维训练。

出示**广场及四周建筑物平面图。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城楼、正阳门、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物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题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绘制出校园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教具准备四张卡片(东、南、西、北)。

一、学前准备。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左下东南北西上右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课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尝试操作:

(1)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2)确定图上的方向。(3)和同伴交流。

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1)课件演示。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1)出示指南针。(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1)说明题目要求。(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2)按要求独立完成。(3)订正。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课型。

新课。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学前准备。

提问:你去过米易县城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参观动物园。(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4主题图。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教学过程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1)明确题目要求。(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思维训练。

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十三

表示范围:山水、花鸟、人物、禽兽、虫鱼、界画等。

表示技法: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等。

工具资料:笔墨砚、宣纸(生宣、熟宣)、中国画颜料。

1、通过欣赏(现代中国画欣赏一、二等)和以上的介绍,了解中国画和中国画知识,陶冶同学审美情操,提高审视美、表示美的素质。

2、正确地进行中国画的墨、色运用、笔法练习,掌握作画的正确姿势以和执笔运笔的方法。

3、能在宣纸上用中国画的方法画花卉、禽鸟、人物。

1、让同学懂得中国画是我国保守的绘画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2、使同学了解和初步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打好基础。

正确掌握执笔、运笔、用墨、用色、造型、布局。

墨汁、宣纸、毛笔、废报纸(作衬垫),水,中国画颜料,调色盘。

传授中国画保守绘画方法,用中国画的形式在宣纸上画牵牛花,从中学习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掌握蔓草植物的茎、叶、花、果的作画方法、作画步骤、作画要领,使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 赏课本范画,介绍牵牛花

牵牛花属藤蔓花卉,藤为木本,蔓为草本,是蔓草植物,茎在画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象纽带一样把花、果、叶贯穿联结成一个整体。

二、分析牵牛花结构

常见的牵牛花一般为喇叭形,由五枚花瓣组成,叶子多分三个叉。

三、示范分解画法:

1. 花的画法——前面一笔点簇成圆形的一半,用笔较慢色就厚,后面几枚花瓣很工整地由外向内点簇成另一半原形,在喇叭口的下方,左右两笔画出筒部,颜色稍浅。

2、叶的画法——多蘸墨汁,运用笔根,用力下揿,三笔成一片叶子,乘湿勾叶茎(用浓墨)。

3、藤的画法——如书法挥写,多用中锋,写出具有弹性、柔软、转折的特点,注意气势、疏密、聚散的变化。

指导同学跟画练习(花的向背,花苞)。

四、相关要点

1、牵牛花构图分析、指导

2、落款方法

3、整体效果指导

五、 引导同学用色或水墨画花,完成整幅画。

六、巡视指导

七、研讨同学作品。

培养同学欣赏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要求同学能正确地掌握运笔用墨的方法,描绘出梅花的特性和情趣。

一、欣赏梅花图

二、说说历代文人、画家对梅花的敬重和喜爱。

三、梅花画法

画梅,布局取势主要是枝干走向。梅花为五瓣、七蕊,花托成丁字型,绘花需用细笔,色用朱膘。

示范步骤:

1. 重墨,干笔,侧锋画老干。

2、老干转折处画分枝。

3、加小枝和辅枝。

4、用朱膘点花瓣(笔尖带红)。

5. 用重墨点花蕊,浓墨点花萼。

四、指导、临摹第二幅(课本内)

五、重点讲解:

枝干——如弓似铁,曲折有力。

花——向背、花蕾、自然分布

假山石,雀的墨色处置、落款。

六、同学作业

七、巡视指导研讨。

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表示方法,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小鸡,提高绘画技能。

小鸡形象的刻画和掌握墨色的浓、淡、干、湿的表示技法。

一、欣赏各种姿态的小鸡(课本内)

二、示范小鸡的画法步骤。

1、用重墨点头,留笔时间稍长,让墨渗化。

2. 画双翅,与头成斜品字状。

3、用浓墨画翅上的毛,用疾笔表示。

4. 用淡墨画肚皮,可分三笔:颈、肚、尾,用湿墨,以求渗化效果。

5、用小笔浓墨画嘴、眼、爪。

三、画鸡的布局分析,引导同学构图。

四、指导画丝瓜,小鸡图,分析墨色、手法。

五、巡视指导,同学完成作品。

六、作品评讲。

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猴子,培养同学造型与写意能力。

表示猴子的调皮,画面传神。

一、指导欣赏课内范画

1、小猴调皮的动态

2、墨色处置效果,

3、背景、环境的烘托。

二、示范小猴画法,墨色处置方法。

1、用洋红画脸面

2、用淡墨画头颅

3、用淡墨画背后和大腿

4、用浓墨画眼、鼻、嘴、耳、手、臂、脚、尾

5、用洋红画桃子

三、同学试画小猴,巡视指导,

四、讲评同学练习作业。

五、指导同学创作。

1. 谁能模仿几个猴子的动作?

2、谁能表示猴子调皮的几个姿势和动作?

3、看了精彩的扮演,请大家想一想,画出猴子调皮的样子。

六、同学作业,巡视指导。

七、同学作品评讲,展示优秀作品。

同学了解优秀的戏剧艺术,并能用中国画的表示技法画出自身喜爱的戏剧人物。

对戏剧人物的神态刻画,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欣赏课本内范画

1、听一段京剧录音。

2、结合京剧人物脸谱知识,分析人物造型、比例关系,环境烘托。

二、画教材上的内容

1、临摹

用铅笔在宣纸上画草图,仔细观察,注意人物形象特征、面部五官位置、各局部比例关系、服装的装饰和衣纹等。在宣纸上用铅笔作画,用力一定要轻。

2、落墨

作品的成败,落墨是最关键的一步。一般可先从头部和五官画起,逐渐画到整身。因笔墨不易修改,只能加不能减,因此落墨要谨慎。

3、着色

采用平涂的方法,可选用较大的笔一扫而过。面部可以用赭石做基调,根据性别、年龄适当加其他(如曙红、朱砂等)色。

4. 整理

先把画面推开一定距离,整体观察一下,尽力纠正不当之处,使画面完美。

三、根据剧照创作

掌握住人物的大比例、特征、神态即可。

四、记忆画

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自身喜爱的戏剧人物。

五、同学习作。

六、巡视指导。

七、作品评讲,优秀作品展示。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十四

本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结合本组专题,“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单元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和思”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习本单元,要加强对学生默读、速读的训练,学生能准确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出内容要点,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细节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尽量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语言。

1.掌握本组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并了解更多的外国作家和作品。

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内心。

1.投放若干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插图出自哪部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本组课文)

2.板书课题与作者,请几名学生借助资料分别介绍这些外国作家。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1.小组成员拿出自己记录的生字,让其他同学来读,并纠正错误。

2.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查找的生词的意思,其他人纪录。

3.交流预习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4.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蜷腿、橱窗、揉皱、耸肩、撇嘴、窜过、耷拉、抽噎、梗概、无赖、衣衫褴褛

2)结合课文内容,独立理解词语的意思。

摩平、梗概、吹嘘、保佑、衣衫褴褛

5.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1.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组汇报收获。

1)说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表达。

2)这篇课文写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分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关怀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3)汇报: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小女孩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读《凡卡》小组交流汇报。

1)读《凡卡》中的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2)简单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3)凡卡信中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4)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所写书信的内容。

3.读《鲁滨孙漂流记》,全班交流。

1)汇报: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安全——养狗防御。

孤独——救助“星期五”。

2)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插图)

4.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小组交流。

1)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读一读。

2)在“梗概”中,汤姆·索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在“精彩片段”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比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

2.通过读梗概,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是不是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

3.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做准备。推荐阅读《蓝色的海豚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讨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素养。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通过讨论、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人物特点与命运的理解。

二课时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答案可以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可以是凡卡)

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

1)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或句子来评价卖火柴的小女孩或是凡卡的命运呢?

(可怜、悲惨……)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小女孩和凡卡的命运是悲惨的、可怜的,你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和凡卡是可怜的?读一读,画一画。

3.分小组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汇报。

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画出句子后,试着把这些句子读好。

4.分组合作,全班汇报交流

5.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重点句子,:

3)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课文中多处写了“冷”这个字,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天冷极了又冷又黑的晚上她又饿又冷她觉得更冷了 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6.反复引读,细细品味,边读边批注。

1)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变化吗?

2)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

3)品读感悟: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请同学们把你们体会到的'读出来。

4)“曾经”我们可以换成哪些词?小组讨论,交流。

7.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1)引导学生抓住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来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3)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和悲惨。

4)展开想象,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朗读凡卡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8.让我们用心来读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作者的感情,并说一说自己体会。

1.默读思考,写下感悟。

2)凡卡和爷爷在乡村的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吗?

3)你认为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老师点拨指导。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

2.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你想象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从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交流。

3.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和汤姆·索亚的什么?为什么佩服?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读一读。(可结合原著中的故事)

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和汤姆·索亚的了解更深了,请用合适的词语来夸一夸他们,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1)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丰富的知识技能……

理由:抢运东西、种粮食、造船、建房、打猎、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

2)汤姆·索亚:乐观勇敢、足智多谋、顽皮……

理由:山洞中三次探路、利用风筝线探路、吹嘘历险过程……

5.在本组课文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优秀24篇)

    在写作过程中,优秀作文常常具备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选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帮助。打开心灵之窗,呈现一个复杂的

    学生清明节祭奠革命先烈演讲稿(实用15篇)

    学生演讲稿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小编整理了一些在班级活动中备受好评的学生演讲稿,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灵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

    语文教师考核自我鉴定(优秀22篇)

    阅读范本总结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一些词汇和句型,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范文范本,相信能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启发。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鉴定经验、

    电厂检修述职报告范文(19篇)

    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经验的同时,写一份述职报告可以对我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下是一份完整的述职报告,通过阅读它可以了解到如何将工作成果具体有力地呈现出来。

    消防安全伴我成长五年级(模板15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观点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篇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作文。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

    陕汽辞职报告(专业13篇)

    辞职报告是对过去工作经历和个人成长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展望。在下面的范文中,您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辞职报告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希望能够为您的辞

    爱美的若莲(汇总17篇)

    优秀作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学习,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兴趣和热爱,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火龙果(优质22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思想的独立性和深度,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新的思考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红中带黄的衣服,头上还有一只

    幼儿园大班教案神奇的中草药(专业22篇)

    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些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思考,写出一篇更加出色的总结作品。1、知道甘草、

    监控员的年终工作总结(实用14篇)

    不断进行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