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笔舞

在学术界和工作场所,报告范文经常被用来传达研究成果、工作进展或项目结果等重要信息。除了范文,我们还提供了对每篇报告的详细解读和评价,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其优缺点和写作技巧。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结束后,再设立*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对象从农村贫困人口拓展到所有农村居民,工作地域从部分农村拓展到所有农村,工作内容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拓展到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产业帮扶政策也将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镇到村带户为主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我们在继续实施产业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产业的拓面升级,实施强联补链延链,让更多农户“嵌入”产业链,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增加农民的收入,放大产业项目的“溢出效益”,让广大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如果决策失误,新上的产业项目经不起市场冲击,不仅产业发展不起来,而且还会造成资金浪费。

而产业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项目的管理和运营。如果后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运营、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撑、没有充分有效对接市场,产业项目是否能够成功还存在不确定性。二是项目申报主体的能力和水平问题。脱贫攻坚项目一般由村申报、镇审核、行业部门论证、领导小组审定,但村一级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对生产和市场的研究能力不足,申报的产业项目相对较少,而且低端项目居多,产业同质化严重。如不少贫困村申报了小磨房、小加工、小冷库、小作坊等一些小项目,这些投入几十万元的小项目往往局限于眼前,大多没有考虑产业的规模布局和长远发展。三是部分产业项目存在盲目发展问题。一些地方为了加快资金支付,盲目发展设施农业,在这个村建几座大棚,在那个村建几座大棚,但每个村大棚都形不成规模。有的地方仓促上马扶贫车间,没有充分考虑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生产关系,一些扶贫车间建成后运行情况不佳,存在闲置和半闲置现象。一些村新上的生产加工项目,对产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调研不够,经济作物长期形不成产量,新建成的加工和仓储设施长期闲置。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权责不分,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拿不到产业项目收益。这些不切实际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但实际上违背了产业发展规律,不利于产业的做大做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研究,对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至关重要。围绕资产管理、产业谋划、产销衔接等,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搞好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对不能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可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形式,采取二次分配的方式增加其收入。

二、抓好顶层设计,突出龙头带动作用。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不宜再大规模实施“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小产业、小项目,而是要统筹推进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从****年底开始,**示范区每年将**%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产业项目,把产业项目建设、带贫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脱贫户持续增收“捆绑”到一起,推进“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示范区累计投入产业项目总资金超过*亿元(包括部分扶贫基金),每年产生****余万元的集体经济收益。这些收益已成为**示范区脱贫村和有脱贫户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年,我们主要围绕蔬菜产业、核桃产业、食用菌产业发展,投入****余万元建设**智慧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核桃产业示范园和食用菌种植项目。因为超前进行了谋划,这几个产业项目落地之后就有效益产出,必将对**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生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谋划产业项目时,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做好产业的规模化布局。要扬长避短,规避以村为单位谋划产业项目的缺点,最好以市或镇为单位来谋划产业项目。二是以项目集中带动资金集聚。鉴于非贫困县没有统筹整合资金的政策,可以每年确定几个区域,围绕建设目标,通过统筹整合各个部门的项目(而不是统筹整合资金),以项目集中带动资金集聚,形成发展合力。三是明确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提前引入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依托企业现成的管理团队和成熟的市场营销体系发展生产和经营,减少村集体经济组织闯市场的风险,避免走弯路。四是要做好风险防控。选择项目合作伙伴时要引入资产抵押机制,做好项目的风险防控。对“嫁接”到企业的产业项目进行全流程监管,积极协调解决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产业项目安全运行。

三、搭建营销平台,推进产销有机衔接。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的驱动下,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扶贫产品得到深入开发。但是,相当一部分扶贫产品还是靠包村单位推销、包村企业回购等方式存在。部分扶贫产品规格杂乱不一,包装良莠不齐,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总而言之,扶贫产品还没有完全融入市场,在生产和销售之间缺乏一个固定的营销平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政府层面要搭建专门的营销平台,以市场化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企业和合作社的扶贫产品整合起来,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一是要建立固定的销售平台,进入平台的扶贫产品要把控好扶贫产品的质量和标准,统一logo标识,注册扶贫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利用好当地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发挥专业团队的专业优势,对扶贫产品的包装进行统一设计,在实践中促进校企结合、校社结合。三是要创新营销模式,利用电商平台,采取网络直销、直播带货等方式,让驻村第一书记走入直播间,让党员干部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建功立业。四是要大力推行扶贫产品集中带量采购,出台扶持政策,通过工会、企事业单位的福利采购,以消费扶贫助推产业扶贫,促进扶贫产品的内循环。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五年来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

(一)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消除。*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累计*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年的*%下降至零。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贫困村集体收入平均水平由脱贫攻坚前的不足*元、不足*万元分别提高到*年的*万元、*万元。贫困群众“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全市累计形成扶贫项目资产达*亿元。同时,加强了有效衔接,落实动态监测,防范返贫风险。

(二)乡村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年以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现已建设*个美丽乡村中心村(省级*个、市级*个、县级*个)。*年起,围绕“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今年又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卫生厕所改造*万户,建成*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垃圾处理率达*%以上,建成“生态美”超市*个。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十三五”期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计投入资金*亿元。

(三)产业振兴扎实推进。实施“*”行动计划,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个。落实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亿元。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家庭农场*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创成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家。“生态宣城·绿色产品”大品牌与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不断培育提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品累计达*个。

(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个村全部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个村实现分红*万元。*县、*市、*县列入省级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全面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空壳村、薄弱村,经济强村达*个,占比*%。

(五)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不断推动。实现县、乡党建下沉联系指导“全覆盖”,县(市、区)委常委联系指导乡镇党建工作、乡镇党委委员担任村党建指导员。全市*个党委、*个党总支、*个党支部达标率达到或接近*%。建设*个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红白喜事“新风堂”*个。全市现有道德模范市级*人、省级*人、国家级*人,选树宣城好人*人(群体),其中当选中国好人*人、安徽好人*人。

在看到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与江浙毗邻地区比,与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比,与现在自身发展状况比,我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一是返贫风险仍需防范。产业扶贫占比不够高,发展产业脱贫人口不多,公益性岗位、补贴较多。扶贫资金持续多年大强度投入,但形成的资产效益不够明显,投入产出比较低。扶贫与扶志结合不够,脱贫人口自身发展动力、能力不足。

二是乡村建设不到位。今年是乡村振兴元年,乡村建设任务重、标准高。作为乡村建设重要一环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污水厕所长效管护机制还不够健全,污水社会化运营、厕所粪污处理还有较大差距。四好农村路、通村组道路、村内道路距村庄变景区的道路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与江浙一带相比,道路景观化还任重道远。

三是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市场主体培育不够,数量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偏少,全市省级龙头企业*家,在全省占比*%。领军型企业缺乏,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仅*家,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上动力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农旅融合、农村电商发展不足,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与乡村振兴要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乏力。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对财政投入的依赖性较大,整合的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涉农资金所形成的资产未能形成良好的效益产出,对村集体经济贡献明显不足。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单纯的租赁收入为主,真正意义上的经营性收入不多。同时,经济强村占比不高,低收入村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一定能够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走在前列。

二、未来五年乡村振兴工作的若干思考。

今年是“三农”工作重心发生战略转移的第一年,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由此也意味着“三农”工作的任务是一个战略转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涉及的面非常宽,既要统筹兼顾,但也要“抓主抓重”。中央*号文件,明确新阶段“三农”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省委李锦斌书记提出五个方面的着力点,即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阶段幸福新农村。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谋划了一些抓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想法。

(一)必须明确勇于争先的工作目标。

等高对接长三角,在全省乡村振兴中打造宣城样板;

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争先进位。

(二)必须明确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

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基本思路是:巩固拓展守底线、整体推进提水平、重点突破抓示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最贫困人口护住、最困难群体护住,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基层基础,树牢文明乡风,整体提升农业农村工作水平,为考核争先进位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努力在整体提升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以系统集成思想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行示范片区,达到或接近江浙水平。

(三)必须明确我们的工作任务。

1.巩固拓展守底线。

一是全面推进政策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现有政策,确保有序过渡。

二是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管理。加强产业帮扶,推进稳岗就业,管好用好脱贫攻坚所形成的村集体资产。

三是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农村脱贫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是完善各类兜底保障。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满足各类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多层次需求,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科学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加快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医疗救助制度。

2.整体推进提水平。

一是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建立规划“留白”机制,留足村庄未来发展空间。抓好农村道路建设,重点建设通村组路、村内主干道,解决好发展产业的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综合整治,初步解决“脏乱差”问题。“十四五”期间完成改厕*万户,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个以上,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个以上,完成乡镇服务功能提升外延*个以上。实现生活垃圾全面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坚持求好不求快,抓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建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化“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坚决遏制无功能建筑,确保零增量,力争*年内消除存量。严格一户一宅,严禁乱占耕地建房,*年内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开展“美丽河湖”示范建设,坚持十年禁渔。分类推进美丽乡村组团建设,支持省际边界村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景区村庄。

二是保障粮食安全,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抓好大棚房整治,有效遏制耕地抛荒,建好高标准农田,深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力争粮食产量逐年稳中有增。稳定生猪产能恢复势头,推进茶叶、家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

三是稳步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打好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实施“百亿企业领军计划”,*年内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家以上,同步提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引导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重点突出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强县、强园、强企、项目和品牌建设,打造“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年内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个。发展休闲农旅、农村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振兴农家特色小吃、传统手工制作等乡愁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把产业尽可能留在乡村。优先推进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动快递进村、进企,畅通农产品的上行出村进城和工业品的下行进村入户,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四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村集体经济“消薄”成果,大力推广“飞地抱团”等做法,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项目。加快推进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健全农业农村优先投入机制,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五是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构建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组(网格)党组织”三级架构,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决策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抓好村级班子整固提升,有序开展村“两委”换届,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级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制度。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双学双创”行动。

六是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铸牢乡村文明之“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文明创建工程,深入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宣讲活动。一体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好用好“新风堂”,选树农村道德模范、好人,加强对农村不良风气治理。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

3.重点突破抓示范。

点线面结合,主攻片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突出沿边沿线、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每个县市区划定*-*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全市进一步确认打造*个左右示范片区。聚焦“一引领五集成”,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片区规划、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改革创新、乡村治理五大集成。整合各类资源向示范片区重点倾斜,推动示范片区成为乡村振兴软硬要素的集大成者,充分发挥片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效应。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抓好示范片区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中心,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抓三提”行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片区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引领示范片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建设。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双学双创”行动为抓手,在片区选点有针对性的打造建设,力争通过*-*年的努力,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典范村,示范带动片区发展。

二是抓好片区规划集成。抓好规划的系统集成,落实多规合一,推动建设规划、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相结合。推动策划基础上编制规划,突出人文景观、产业发展等优势资源,切实转化为乡村振兴助推器,坚持一个示范片区一个主题。结合自然禀赋,规划产业发展不搞千篇一律,宜旅则旅、宜渔则渔、宜农则农。规划应注重片区村庄的有保有放,确定重点建设的村庄,明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突出农村道路建设的提档升级,明确各类道路、进村口、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建设标准,突出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根据需要,明确示范片区内各类道路建成景观路。依托规划查找需要补齐的短板,排出时间表、任务书,项目化推进。

三是抓好乡村建设集成。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美丽乡村建设、道路、污水、沟渠、农田开发等集成建设。抓好环境治理,突出景观园林建设,推动公路当景观、村庄当景点,提升片区宜居宜业宜游水平。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做好“搞干净、摆整齐”等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环卫保洁机制进一步完善,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农村改厕逐步配套粪污收集处理设施。严格一户一宅,*年内消除无功能建筑。筑牢安全底线,防范地质灾害,消除用电消防等安全隐患,*年内消除危房。

四是抓好产业发展集成。发展富民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壮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个特色鲜明、有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示范片区主导产业占总产值比重达*%以上。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旅融合、民宿经济等,拓展农业新功能,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美丽乡村等为载体,打造业态丰富、功能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

五是抓好改革创新集成。深化改革提升,提升农村资源活力。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条件的片区开展二轮承包地到期后再延长*年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三变”改革质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加快示范片区内推进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其他重点改革,推动各项改革在示范片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六是抓好乡村治理集成。夯实基层组织,提升乡村基层基础水平,构建党建+三治模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村干部报酬待遇等政策规定,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提升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大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力度,拓宽农村集体增收渠道,推动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年内示范片区内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以上。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实现“新风堂”*年全覆盖,注重选育宣城好人、道德模范,打造一批文化艺术示范村,推进文明新风。

三、推进乡村振兴的措施和建议。

(一)谋划顶层设计。提请市委市政府审议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示范片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水平。进一步明确围绕打造宣城样板、考核争先进位的目标,切实做好“守底线、提水平、抓示范”三方面工作。明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任务,守住防止返贫底线。明确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确保面上工作整体水平提升。明确领导推动、强力推进示范片区建设,明确片区建设的重点任务、资金投入和调度推进机制。

(二)集中领导和工作力量。进一步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强力推进,确保守住脱贫底线、提高基础保障、抓好重点示范。每个片区建立一套工作专班,由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高位推动,配强领导力量、工作力量,夯实组织保障。

(三)增加投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每个县市区设置乡村振兴投入基金,整合原有扶贫配套、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涉农项目资金,调整资金投向,推动资金下沉,重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入示范片区建设。市本级财政以奖代补,重点支持示范片区基础设施、农村改革、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基层组织、乡风文明等软硬件建设,促进争先进位。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有偿交易所得收益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县、乡不得截留。大力实施“双招双引”行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更多侧重于产业发展。市场办法与政府办法相结合,有所侧重,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投入的带动效应。

(四)强化调度和考核。围绕面上推、重点抓的要求,分别制定市级乡村振兴考核办法和示范片区考核办法,以两个考核为抓手,加大考核督促力度,示范片区的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县分级开展调度推进,市委农办建立比学赶超调度机制,组织开展片区现场观摩。每个示范片区分年度制定推进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三

各县直单位、乡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县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顺利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订2021年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已脱贫人口、已出列村的帮扶工作,平稳推进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工作重点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二、工作机制。

(一)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止松劲懈怠、政策急刹车、帮扶一撤了之、贫困反弹。对国家、省、州层面制定出台的产业就业、危房改造、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普惠性政策,以及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在暂未明确作出调整前,原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投入力度不能减,全面精准精细落实到位。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成立防贫监测专班,按照国家和省监测标准,以全县所有农村人口为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重点对全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经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并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及易返贫致贫原因采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性帮扶和特殊困难专项救助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作用,健全“三帮一”劝返复学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纳入改造范围,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更新改造一批管网漏损严重的千人以上老旧供水工程,升级改造一批标准化小型饮水工程,推进智慧化供水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底数,按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并确权,明晰“五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尽量下沉乡镇(街道),建立“四张清单”即资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县乡村三级档案清单,有效构建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经营性资产最大限度确权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规范后续管护运营,完善运营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对攻坚期内建立的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经营性资产,分类细化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项目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运营。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对道路、水利等公益性资产,要细化管护标准,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分类落实必要的管护经费,确保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股权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压实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强化乡村两级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发挥效益。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

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完善“四跟四走”“四带四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由注重带贫益贫到户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联农带农互动,继续落实对带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继续支持脱贫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到乡村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提升壮大百合、柑橘、烤烟、中药材、油茶、茶叶养殖等7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强消费帮扶,规范原有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县域范围内帮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龙山北站和龙山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运营主体合作对接。

(二)促进脱贫人稳定就业。

继续完善劳务协作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加强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进行动态监测,对返乡回流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劳务协作,进一步完善与**市、**市、**市、**市、**市等输入地的劳务协作机制。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延续原有扶贫车间政策支持,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三)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继续加大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谋划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入国省重大交通规划项目入规立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实现村组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与村内主道连接,有序推进乡乡通三级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通过扩大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提升运营管护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推进农村通信网络提升工程,推动4g和光纤宽带向自然村(指20户以上自然村组或聚居寨,下同)延伸覆盖。推进脱贫地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过渡期内基本实现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标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对脱贫人口中的易返贫致贫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并优先落实教育资助。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重点推动救治政策、救治资金、救治对象“三统筹”。加大县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用房修缮、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建立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和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全县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按照“三多三少一加强”原则,对全县行政村进行摸底筛查,申报一批重点帮扶村,继续集中优势资源补齐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促进全县平衡发展。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抓点示范、重点突破原则,确定一批示范乡、村、项目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树立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

(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

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七)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

规范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充分利用省级救助平台,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

(八)合理保障农村医疗待遇水平。

继续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取消脱贫攻坚期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超常规措施安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按个人缴费标准的**%比例资助;对已稳定脱贫但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逐步调整资助政策。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起付线、救助标准和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比例。

(九)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导致家庭或个人陷入困境的,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组织保障。

(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严格落实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有机衔接、协同联动。

(四)强化政策投入支持力度。过渡期内继续对涉农财政资金进行统筹整合使用,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和支持范围,统筹兼顾脱贫村和其它村实际情况,推动均衡发展,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继续对已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小额信贷续贷或展期,对x万元以内贷款继续实行x年贴息,并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认真落实基层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各级人才项目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五)广泛凝聚社会合力。积极引导各方资源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健全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示范典型,全面形成重视和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氛围。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市乡村振兴“三项行动”办公室:

按照会议要求,对照相关指标体系和责任清单,现将市文化和旅游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立工作专班,主要负责人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局长办公会每月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并及时组织集中入户走访,主动排查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是组织学习。通过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局长碰头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集中学习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各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

三是落实驻村帮扶责任。选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按时进驻到xx县坞铺村和xx县前进村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

(二)履职尽责,做好本行业本领域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脱贫地区文化体育设施建管。积极推广镇、村“中心支点”基层文化服务模式。镇级文体广场实现全覆盖。今年,我局投入40万元给市直“三区”建设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文体活动室;投入28万元为75村(社区)购买文化器材;投入80万元为全市60多个村安装了全民健身器材,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5场。成功申报湖北省新全民健身工程10个,其中乡镇工程3个,村级工程7个,目前正在进行招标采购。

二是提升乡村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全年将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4000余场次。组织送戏下乡,全年完成金秋新春演出季活动1200余场次。孝南桃花文化旅游节等乡村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活动丰富多彩。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xx县田堂村进入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名录。推荐安陆市烟店镇申报创建湖北旅游名镇,xx县王店镇磨山村申报创建湖北旅游名村,现已进行专家现场验收。申报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3条(红色高地,绿色崛起—xx红色之旅、踏寻先辈足迹,弘扬革命精神--应城红色之旅、体验文化浸润,感悟美好生活—安陆红色之旅),指导做好全市农旅养融合发展项目和旅游民宿聚集发展。

四是做好消费扶贫。局工会按照每人500元标准,专项采购我市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同时,通过“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高标准完成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份额。

(三)举一反三,继续做好脱贫攻坚各类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对照《***第二巡视组巡视湖北省反馈“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举一反三不够”问题》认领的2个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总结前期整改情况,研究巩固成果和长效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明确相关责任分工到人,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确保问题整改落实落地。

(四)加强指导,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定期去驻点村调研指导,安排人力、物力及时解决驻村工作队实际困难。驻xx坞铺村工作队在易迁点屋面建设79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改善坞铺村老年活动中心配套设施,做好4座公厕排污管道及用水改造,补充安装太阳能路灯。驻xx前进村工作队编制《小河镇前进村2021-2025年乡村振兴工作规划》,打造辰辉生态种养殖农旅融合基地,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地区部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运维水平不高,没有有效化利用。

二是受疫情影响,乡村旅游发展遇到很多困难,农户增收渠道和收入水平受影响。

三是专业人才缺乏,农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缺少专业指导。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抓好党建引领。利用“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入户走访等活动,认真宣讲习******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省市领导的重要批示、党和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方针政策。

二是在进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同时,加强培训指导,提高运管水平。持续做好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惠民服务。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重做好旅游推介、旅游民宿发展和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指导等工作。

四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入户走访,指导驻村工作队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诉求,确保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五

2月25日上午,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十四五”期间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将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笔者以为,在具体的落地实施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产业扶贫助力产业振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832个贫困县建成各类产业基地累计超过30万个,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加快推进,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的扶贫主导产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贫困县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2.1亿亩、农产品初加工设施4.3万座、新增初加工能力828.8万吨,创建各类扶贫产业园2100多个,组建产业技术专家组4100多个,招募特聘农技员4000多名。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4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1.9万家、家庭农场超过15万家。贫困地区产业利益链逐步完善,72%的贫困户依托订单生产、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就地务工、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方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这些都将为稳固农业基础、形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扶贫助力人才振兴。教育扶贫是“五个一批”任务之一,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新建、改扩建校舍2.24亿平方米,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为乡村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保障。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共选派13万余名教师,“特岗计划”招聘覆盖中西部省份3万多所农村学校的95万名教师,“国培计划”培训近900万人次,加强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西部725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受益教师127.21万人,乡村教师生活得到保障。通过定向培养方式,中西部近3万个乡镇卫生院招收培养免费医学生5.6万名,充实了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累计800多万人,其中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的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学生100多万,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快速发展;累计有514.0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70多万人,高校招生倾斜政策有效实施;累计开展350余万人次农村教师、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扩大到中西部9个省份,推普行动效果明显。这些都将为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发挥巨大作用,将进一步为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添砖加瓦”。总之,在“十四五”时期,要按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要继续“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不断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之基。

文化扶贫助力文化振兴。文化扶贫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入累计284亿元,支持新闻出版广电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210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项目848个,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19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作坊近1000家,较好改善了广大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条件。通过“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文化工作者累计13.2万多名,培养文化工作者1万多名,通过“订单式”人才支援工作组织面向贫困地区的培训班700多期,文化工作者得到保障。这些措施对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产生了积极作用,营造出了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促进了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除了要继续延续相关措施之外,还要全面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不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生态扶贫助力生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全面完成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110.2万名,新增林草资源管护面积近9亿亩;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2.3万个,造林还草累计7450万亩;形成经济林、木竹材加工、生态旅游三个年产值超过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林下经济作物面积近6亿亩。这些将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奠定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进一步将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六

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一份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省民政厅扶贫办关于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精神,根据民社救函〔2021〕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5年过渡期内,按照中央“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保持民政领域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全力保障好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人口基本生活。调整优化民政政策措施,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弱项,适度扩大兜底保障和福利政策覆盖范围,提高民政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抓好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出台《区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社会救助为支撑、急难社会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分层分类的综合救助体系。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和区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作用,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形成社会救助工作合力。持续做好全区城乡低保审批、特困人员认定权限下放镇街及镇街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三项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工作,加大三项审批权下放镇街后工作监管力度,加强动态监管,提高工作时效及管理水平。完善低收入家庭认定体系,结合省市出台的低收入家庭认定政策规定,修订出台我区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完善工作措施,加大低收入家庭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二)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

在市民政局建立全市低收入人口基础信息库基础上,探索建立我区的区、镇(街)、村(居)三级监测管理网络,对易返困致困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实现由“人找政策”逐步向“政策找人”转变。充分发挥村(居)基层组织作用,将“发现机制”和主动救助纳入村(居)组织职责范围并落实专人负责,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提供24小时救助服务。

(三)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及时与相关部门共享信息,按规定协助开展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落实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政策。持续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对低保户、低收入家庭、困难帮扶对象等基本生活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的,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简化救助程序,实施先行救助;创新发展急难救助制度,推进开展“救急难”工作,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加快推进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运用进程,推动实现低保网上无纸化审批及社会救助其它各项业务办理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提高救助工作实效。

(四)健全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健全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按照《市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要求,实施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增强区福利院失能照护和集中供养能力,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并配备专业化照护人员,强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照护服务能力。针对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加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丰富互助养老服务内容,提高服务便捷性,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需求。

(五)持续做好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福利保障工作。

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措施,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探索拓展补贴发放范围,逐步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至农村无固定收入、农村低收入家庭、重残无业、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依老养残等残疾人困难群体,护理补贴覆盖至三级、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依托城市社区精神障碍康复工作示范点指导农村地区做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为农村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会交往、工作技能训练、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

(六)持续做好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

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定期探访,完善以农村空巢、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重点的定期探访制度,加强信息动态管理。依靠村“两委”班子、驻村干部、儿童主任、社会工作者、亲朋邻里等,日常巡访掌握基本情况,及时防范、积极化解风险隐患。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严格保障标准,细化保障措施,确保不漏一人,防止发生涉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权益保障的极端个案。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制度建设,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措施。

(七)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

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黎阳镇为重点,持续加强全区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强化镇基础作用。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网络,推广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制和“腾讯为村”平台建设,提升城乡社区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畅通惠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创新社区工作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全面开展社区协商,加强村级议事协商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促乡村治理示范点创建工作。

(八)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鼓励慈善力量通过投入资金、捐助物资、捐建设施、开展培训、实施项目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引导村(社区)工作者等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培育乡土社工人才。探索实施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引导专业社工力量扎根乡村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和支持依托民政服务机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镇社工站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九)持续做好区划地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进一步规范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和初审、地名标志设置,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界线管理和平安边界建设,依法组织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积极消除界线纠纷隐患,扎实推进平安边界建设。

(一)开展动态监测、摸清低收入人口底数。

1.重点任务:全面摸底排查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通过自主申报、入户走访、热线反映、数据比对等方式,完成摸排两种家庭底数工作,纳入监测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帮扶范围。在市民政局初步建成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基础上,区民政局会同各镇全面结合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开展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全面排查、动态管理,实现救助对象有进有出、精准认定。

2.工作举措:召开一次各镇摸底排查部署会;在各镇摸排基础上组织开展一次局摸底排查复核督导;对符合条件的家庭人员及时纳入救助,做好动态管理。

3.责任部门:区民政局相关股室、各镇人民政府。

4.完成时间节点:2021年5月至7月底。

(二)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

1.重点任务:全力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的应用,区民政局、区乡村振兴局要密切关注低收入人口情况变化,及时分析并筛查出有潜在风险的对象,强化主动发现机制,组织人员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地进行实地调查,一旦发现需要救助的低收入困难群众,及时给予救助帮扶,做到应保尽保。

2.工作举措:召开一次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应用培训;组织部署各镇街对动态监测筛查出的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对调查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及时给予救助。

3.责任部门:区民政局相关股室、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股室、各镇人民政府。

4.完成时间节点:2021年8月至10月。

(三)查漏补缺、巩固深化。

1.重点任务:结合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区民政局、区乡村振兴局将通过机动式明察暗访、随机检查、各镇间互查、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方式,进一步查漏补缺,及时解决发现的个案问题,确保兜底保障网更严密、更牢固、更有效,并总结梳理各镇街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提炼行动成效和工作经验。

2.工作举措:组织开展一次镇街间工作互查,进一步查漏补缺;撰写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3.责任部门:区民政局相关股室、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股室、各镇人民政府。

4.完成时间节点:2021年8月1日至11月中旬。

(一)强化领导责任。各镇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将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今年民政系统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纳入民政重点工作范围,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统筹做好政策衔接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民政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社会救助协理员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专职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办理社会救助事务。加快乡镇社工站、未成年人工作保护站和农村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基层实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养老服务员、儿童福利督导员、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业务培训,提升各类人才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工作水平。

(三)强化督促调度。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加强督导检查,务求落细落实。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深化拓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成果。区民政局及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股室、各镇人民政府要定期(于7月14日、10月10日、12月10日前)将行动开展情况分别报区民政局及区乡村振兴局,汇总整理后分别上报市民政局及市乡村振兴局。

西藏墨脱县,曾是高原孤岛,祖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崇山峻岭,极险极陡。地形极度割裂,从7782米海拔的南迦巴瓦峰可看到仅762米海拔的雅鲁藏布江和门巴族村。这里居住着祖国两个较少民族,洛巴和门巴族,在与独特自然的长期相处中形成了特别的宗教、文化和生活,一步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典型的“直过民族”。

墨脱是我国深度贫困县之一。直到2013年才初步具备常年通车的条件,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加上可耕土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守旧观念普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重建了一个崭新的墨脱,县、乡、行政村全部通车。“十三五”期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989元增长至12900元,年均增长12.7%。所有村水源点人畜分离、隔离保护,自来水管网接到了每一户。乡(镇)通邮通乡率、通村率均达100%,移动信号覆盖率100%,行政村网络覆盖率100%,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升明显。2019年底,墨脱县687户273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摘帽,所有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大多数村民搬进了新居,一个又一个基础设施完备、布局别致的新村散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当前,“十四五”规划正徐徐展开,墨脱需要谋新局、开新篇,坚实地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要提升整体性思维。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与其他民族一样,洛巴和门巴不断不息的文化是在乡村,在勤劳智慧的人民长期与自然环境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现代化的洛巴和门巴,其文化根基还是在乡村。守好“三农”基础是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沉着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乡村振兴关系到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是必须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衔接”的六字内涵。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墨脱县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要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着力解决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短板和体制机制障碍,例如产业发展条件、人才、乡村人口文明素质、扶志扶智、生态文明、部门协调、基层党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是要强调市场机制,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推动产业振兴。传统社会经济活动是镶嵌在社会系统中的,在墨脱乡土经济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状态中,这儿的老百姓缺乏市场的意识,出售的物品不图价高,羞于议价。“十三五”期间,产业选择是瞄准开拓远程市场的,这固然需要强调市场机制。墨脱需要进一步探索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和导向现代化的社会系统相契合的经济活动,持续推进特色乡村产业发展,完善特色产业链条。我们认为,墨脱需要在生物经济上着力,挖掘门巴、洛巴传统生产的特点,将有竞争力的经济活动提升到特色产业上来,墨脱传统稻米、中药材、林下经济、特色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

四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墨脱处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矛盾十分尖锐。墨脱要坚决把社会经济发展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墨脱在严守生态文明底线的前提下,需要采取更加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新布局好保护和发展的空间安排。需要恳请上级重新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考,探索生态服务的价值实现机制,鼓励生态产品、地理标识产品认证,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发挥碳交易市场的作用。在有条件率先探索碳达峰的路径和具体方法的基础上,墨脱应当率先有效加强固体垃圾管理,尤其是塑料垃圾管理,同时探索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技术和管理体制。

五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化水平,健全兜底保障。健全教育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育公平;调整完善健康帮扶方案,加强县、乡、村医疗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就业帮扶,建设多个就业帮扶网点,开展技能培训班,实现群众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双向提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建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六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多元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应加快完成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代表农户利益、优化农户收入结构、共享乡村发展红利的重要方式。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拓展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来源,优化农户生计来源结构。充分发挥乡村互助传统,帮助农户建立起规范的合作组织,引导帮扶主体、社会资本以入股合作的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以组织化程度和集体行动能力提高建设为重要支撑,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2月25日上午,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十四五”期间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将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发挥中央单位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继续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笔者以为,在具体的落地实施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产业扶贫助力产业振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千方百计使亿万农民多增收、有奔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832个贫困县建成各类产业基地累计超过30万个,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加快推进,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3个特色鲜明的扶贫主导产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贫困县建成高标准农田累计2.1亿亩、农产品初加工设施4.3万座、新增初加工能力828.8万吨,创建各类扶贫产业园2100多个,组建产业技术专家组4100多个,招募特聘农技员4000多名。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4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1.9万家、家庭农场超过15万家。贫困地区产业利益链逐步完善,72%的贫困户依托订单生产、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就地务工、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方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这些都将为稳固农业基础、形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扶贫助力人才振兴。教育扶贫是“五个一批”任务之一,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新建、改扩建校舍2.24亿平方米,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为乡村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保障。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共选派13万余名教师,“特岗计划”招聘覆盖中西部省份3万多所农村学校的95万名教师,“国培计划”培训近900万人次,加强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西部725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受益教师127.21万人,乡村教师生活得到保障。通过定向培养方式,中西部近3万个乡镇卫生院招收培养免费医学生5.6万名,充实了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累计800多万人,其中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的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学生100多万,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快速发展;累计有514.0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70多万人,高校招生倾斜政策有效实施;累计开展350余万人次农村教师、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扩大到中西部9个省份,推普行动效果明显。这些都将为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发挥巨大作用,将进一步为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添砖加瓦”。总之,在“十四五”时期,要按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要继续“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不断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之基。

文化扶贫助力文化振兴。文化扶贫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入累计284亿元,支持新闻出版广电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210个,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项目848个,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19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作坊近1000家,较好改善了广大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条件。通过“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文化工作者累计13.2万多名,培养文化工作者1万多名,通过“订单式”人才支援工作组织面向贫困地区的培训班700多期,文化工作者得到保障。这些措施对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产生了积极作用,营造出了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进一步促进了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除了要继续延续相关措施之外,还要全面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不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生态扶贫助力生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全面完成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110.2万名,新增林草资源管护面积近9亿亩;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2.3万个,造林还草累计7450万亩;形成经济林、木竹材加工、生态旅游三个年产值超过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林下经济作物面积近6亿亩。这些将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奠定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进一步将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党的“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转移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制订出台了《丽江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后文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对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将对《实施方案》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已经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然存在,返贫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继去年12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专题部署,明确提出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完成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这3项重点任务,逐步实现由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着力建立“一平台三机制”,实现“四个全覆盖”。一是建立统一的救助平台,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探索建立统一的救助平台,建立响应机制,让农村低收入人口遇到困难时能够随时随地提出申请、第一时间获得救助,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以及收入有保障。二是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加强脱贫地区产业长期扶持培育,建立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统一提供订单、统一种植规范、统一价格收购、统一加工检验、统一包装储存、统一销往市场”,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细化完善产业选育、科技服务、产销对接、财政奖补、金融支持、保险保障等方面配套政策,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三是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鼓励支持村集体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通过组建集体公司或与龙头企业合作等方式,建立公开透明的股份合作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村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以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强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后真正让低收入群众有“一技之长”。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对接,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培育区域劳务品牌,提高低收入人口外出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发挥财政资金项目吸纳就业作用,大力推广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方式,确保低收入人口培训后有就业、能增收。

脱贫攻坚让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客观来看,我市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推进我市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做好村庄规划,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要积极争取将脱贫摘帽县列入国家、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确保宁蒗县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永胜县列入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其他县(区)积极争取各类政策帮扶。要实施脱贫出列村提升行动,帮助脱贫地区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脱贫地区发展活力和后劲。要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定点帮扶、选派驻村干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优化协作帮扶方式。

农村低收入人口主要包括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要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主要包括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按照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周办字【2021】3号)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相关要求,现就我委主要任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尊敬的各位领导:

猪场乡水箐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离距县城6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81亩,退耕还林2273亩,辖8个村民组,总人口487户2387人。属贫困村,2019出列村,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09户988人,边缘易致贫户3户16人,脱贫易致贫户2户9人,该两类人员已全部解除致贫、返贫风险。

水箐村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政策方针,结合xx村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城镇化助推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农村“三治”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实现和谐美丽新村。

猪场乡水箐村根据猪场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安排,始终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规划同实施,全面加强动态走访排查监测帮扶,切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动态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通过落实“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责任”“不摘监管”实现了水箐村脱贫对象无返贫风险,重点关注对象消除致贫风险,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全村乡村振兴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摘责任方面”。

一是组织学习总书记、省、市、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并贯彻落实。

二是由驻村领导牵头,负责全盘工作,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将全村划分为四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正式干部和一名村干负责,同时将各块工作分工到人,落实到人,压实责任的,出现问题直接追责到人。

三是村支两委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全力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每周五开展坏境卫生大整治,每个周重点突破一个自然村寨,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其次是积极申报项目,发展集体经济。

四是我村省、市、县、督查中未发现问题。虽然未发现问题但是我村也不丝毫不敢放松,通过走访排查,发现问题建立台账,立查立改,有效防止返贫、致贫问题出现。

2.“不摘政策方面”。一是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就业、人居环境等内容,组织帮扶干部29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8人,对全村辖区内487户农户开展2次一户不漏全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建立问题台账,按照“因户施策”“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整改,村级不能整改的上报乡党委政府,排查现问题2个,分别为:阿尼箐组饮水工程不通水,现在已整改结束;上棚子组王伟杰户熊贵英生病,自费费用超过2000,现已帮助申请两次临时救助,现已整改结束。目前所有问题是已经全部整改到位。二是聚焦“农民增收稳定脱贫”。结合我村地理条件发展种养殖业,全村种植皂角3000亩,种植土地1300亩,玉米800亩,养牛254头,养猪320头,养羊260只。三是聚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促发展。我村村有扶贫项目1个,恒大帮扶养牛场一个,400头规模,项目建设完工并已全部完工报账,项目实施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有效的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也让群众学到了先进的养殖经验,带动群众养殖的激情。

3.“不摘帮扶方面”。

一是分清责任强化帮扶。将水箐村209户脱贫户和3户边缘户分给市、县、乡29名正式干部进行包保,每个季度走访帮扶一次。

二是强化激活内生动力。帮扶干部走访前通过学习《纳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导服务手册》后强化业务知识,开展走访工作。对农户通过“十联户”和“党建+积分”的乡村治理方式开展“智志”双扶提升农户内生动力。

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将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为村级换届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支部领办合作社一个,100%贫困人口参加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20年底实现分红9万余元,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4.“不摘监管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乡政府要求,加强对扶贫资产进行管理。二是加强摸底排查,每季度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更新。三是建立预警台账,落实整改要求,确保无返贫致贫对象。

(二)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

1.产业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入股异地产业2020年实现分红9万余元,覆盖全2096户贫困户和3户边缘户,村集体目前积累4万余元。

2.人才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召开群众会14次和开展组织集中培训2次,培训566人次,全面提高人员群众素质,积极动员引导外出务工633人次,增加群众收入。

3.组织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引导动员发展,从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和致富带头人中选取5名优秀年轻同志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实现了全脱产上班,全身心投入到村工作中来。同时将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生态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全村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通过退耕还林和国储林建设工作,发展皂角种植3000余亩,发放补助资金400余万元,招募护林员22人进行管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文化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建成法治广场1个,村图书室1个和老年活动中心1个,通过群众会、讲习所等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从精神上转变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1.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我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受生活习惯的影响,环境卫生方面有待加强。二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合作社发展有待加强。

2.下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抓好“党建+积分”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改善村庄环境。二是抓好村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特此汇报。

2021年7月。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七

同志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已近一年。今年中央出台乡村振兴一号文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再次释放了我们党始终重视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强烈信号。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农村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工作自觉性主动性,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向前推进。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项伟大战略:

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深刻阐述,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落实,制定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开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征程,意义重大。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政策的重大创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是总书记长期重“三农”、抓“三农”的领导实践与理论思考的结晶。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系统全面。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指明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在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概括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七个之路”,指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践路径。总书记还强调,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原则。可以说,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乡村发展和城乡演变规律,抓住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回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实践的重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实行家庭承包,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进城打工,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对农民直接补贴,建立农村社保制度,这些制度创新和实践创造,深刻改变了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实施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和实践,带来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方略,是我们党的“三农”工作成功实践的继承和发展。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经过40年改革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长足进步,农业的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农田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达到1.2万亿斤水平,肉蛋鱼、果菜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保证了国家大规模城镇化、快速工业化对农产品和劳动力的需要。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符合当前的发展阶段,符合国情农情,恰逢其时,只要久久为功抓下去,一定能够谱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核心是重塑工农城乡关系,扭转长期以来“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势,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藩篱,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真正建立起向农村倾斜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一)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机制。乡村发展需要产业带动,只有产业兴旺了,乡村才能聚拢人气、带动就业。国际上,不少知名跨国公司总部都设在小镇上。而我国产业都在向大中城市聚集,许多县城缺乏产业支撑,大多数乡村只有种养环节,加工、流通等都到了城市。今后,应考虑把促进县城或中心城镇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改善农村营商环境,引导适合农村的产业向乡村布局,把就业、效益、收入更多留在农村。要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挖掘乡村的多重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机制。缺少人才的乡村,无法真正实现振兴。这些年,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外出,农村人才持续外流,老一辈农民逐渐退出,“谁来种地、谁来兴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队伍,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培养本土人才,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实用人才,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另一方面,吸引外来人才,破除城市人才下乡的制度障碍,建立城市专业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搭建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投身乡村振兴。

(三)构建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农业农村建设历史欠账多,农村面广量大,补上这些短板,需要大量投入。据粗略测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厕所、垃圾和污水“三大革命”,需要建设资金超过3万亿元。现有资金筹集渠道、投入力度,远远满足不了。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多元投入格局。公共财政应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农村的支出,落实县域内金融机构的存款主要用于乡村的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等社会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调整土地收益支出结构。目前,全国土地出让收益支出中用于农业农村的不到30%。要制定出台土地出让收益更多用于农业农村的意见,大幅提高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比例。

(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当下,大量农民工及其子女常年在城市务工生活,却不能平等享受城里的公共服务,老一代还能回乡,新生代农民工想回也回不去。比如,农民工回农村养老,转移社保时只能拿走自己缴纳的小部分,剩余的大部分留在了务工地,一定程度上成了“把青春献给城市,把负担留给农村”。为此,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平等就业制度,让进城农民平等享受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公共服务,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真正市民化。

现在,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工作布局陆续展开。下步,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全面贯彻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精神,担当作为强统筹,履职尽责抓落实,和各地区各部门一道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一条根本经验。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好这个优势,用好这个法宝。要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把“四个优先”作为对各级党委政府的硬约束。建立乡村振兴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和督查制度,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落实到制度上、工作中。

(二)坚持规划先行,从实际出发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发展基础不尽相同,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约束性、指导性。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重地域特色,保护乡村风貌,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决不能把乡村搞成缩小版的城市。

(三)聚焦重点求突破,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迫切需要,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当头炮”。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部署安排,认真总结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任务,确保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大力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最终让农民与城里人拥有一样的生活环境、享受一样的公共服务。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八

同志们:

刚才,xxx同志就《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若干措施》《关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做了说明;**同志总结安排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我都赞同,请大家一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

“三农”工作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是应变保稳的基础支撑、是追赶超越的潜力所在。***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向全党发出了在新征程上农业农村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之前,省委也召开了会议,xxx同志、xxx同志也分别对农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

二、聚焦目标任务,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开创“三农”工作的崭新局面。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要聚焦“衔接好”,聚力“固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一项重点工作。要落实“9932”工作要求。特别是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和核查机制,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机制不得空转,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要常态化落实驻村帮扶责任,加强新选派驻村干部、新提拔乡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政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帮扶质量。要加强中央和省、市专项扶持资金倾斜支持,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二要聚焦“产业强”,聚力“增质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围绕粮食安全,扛起政治责任,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手抓面积落实,一手抓高产创建,力争今年粮食面积达到xx万亩,总产稳定在xx万吨以上,坚决确保“端稳端好自己的饭碗”。要大力培育“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组织”,以“产业强社、能人兴社、改革优社、政策扶社”四大举措,发展年收入xx万元和xx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要围绕品牌创建,实施“绿色产业”强链升级工程,茶、酒产业要建立和完善茶酒生产技术标准,加快茶酒产业科技示范园企业入驻,实现集群抱团发展;畜牧产业要按照“10个一”思路,着力扩能、提质、增效,尤其是奶牛产业要持续拓展“xx模式”,加快xx个乡村振兴养殖场建设;蔬菜产业要围绕“8个抓实”,实施精品蔬菜增收计划,建设大型蔬菜集散中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提高棚栽蔬菜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推出更多像“xx菜”、**果子等特色优势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唱响“xx蔬菜”品牌。

三是聚焦“品质好”,聚力“强保障”。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要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扎实做好xxx村、xxx村等20个村庄试点工作。要实施好“乡村建设十大项目”,构建“三环十横八纵”交通路网,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村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覆盖范围,丰富拓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四是聚焦“生态美”,聚力“优环境”。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开展“治十乱”行动,推行农村环卫一体化,探索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加大绿化美化力度,评选十大“最美村庄”和“最美家庭”,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着力改善农村面貌。要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改造率达到百分之百以,要建立粪污收集利用体系,实现厕所粪污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要加强散煤治理、生物质禁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工作,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双替代”,保证人民群众生活不受污染。

三、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是关键,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压紧压实责任。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三农”工作政治责任,建立统一高效、分级负责、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领导体制,实行“周调度”制度,推动任务清单化、工作具体化、时间节点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要持续强化保障。要扎实开展人才招引、资源招引活动,鼓励各类能人、技术人才回流乡村,参与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全面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要坚持狠抓落实。要突出“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坚决纠治“庸懒散”作风顽疾。乡村振兴“总队长”要当好一线指挥员,各级干部要当好一线战斗员,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不断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作风。同志们,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力谱写xx“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五年来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

(一)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消除。*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累计*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年的*%下降至零。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贫困村集体收入平均水平由脱贫攻坚前的不足*元、不足*万元分别提高到*年的*万元、*万元。贫困群众“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全市累计形成扶贫项目资产达*亿元。同时,加强了有效衔接,落实动态监测,防范返贫风险。

(二)乡村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年以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现已建设*个美丽乡村中心村(省级*个、市级*个、县级*个)。*年起,围绕“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今年又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卫生厕所改造*万户,建成*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垃圾处理率达*%以上,建成“生态美”超市*个。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十三五”期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计投入资金*亿元。

(三)产业振兴扎实推进。实施“*”行动计划,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个。落实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亿元。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家庭农场*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创成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家。“生态宣城·绿色产品”大品牌与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不断培育提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品累计达*个。

(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个村全部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个村实现分红*万元。*县、*市、*县列入省级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全面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空壳村、薄弱村,经济强村达*个,占比*%。

(五)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不断推动。实现县、乡党建下沉联系指导“全覆盖”,县(市、区)委常委联系指导乡镇党建工作、乡镇党委委员担任村党建指导员。全市*个党委、*个党总支、*个党支部达标率达到或接近*%。建设*个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红白喜事“新风堂”*个。全市现有道德模范市级*人、省级*人、国家级*人,选树宣城好人*人(群体),其中当选中国好人*人、安徽好人*人。

在看到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与江浙毗邻地区比,与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比,与现在自身发展状况比,我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

一是返贫风险仍需防范。产业扶贫占比不够高,发展产业脱贫人口不多,公益性岗位、补贴较多。扶贫资金持续多年大强度投入,但形成的资产效益不够明显,投入产出比较低。扶贫与扶志结合不够,脱贫人口自身发展动力、能力不足。

二是乡村建设不到位。今年是乡村振兴元年,乡村建设任务重、标准高。作为乡村建设重要一环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污水厕所长效管护机制还不够健全,污水社会化运营、厕所粪污处理还有较大差距。四好农村路、通村组道路、村内道路距村庄变景区的道路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与江浙一带相比,道路景观化还任重道远。

三是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市场主体培育不够,数量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偏少,全市省级龙头企业*家,在全省占比*%。领军型企业缺乏,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仅*家,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上动力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农旅融合、农村电商发展不足,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与乡村振兴要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乏力。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对财政投入的依赖性较大,整合的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涉农资金所形成的资产未能形成良好的效益产出,对村集体经济贡献明显不足。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单纯的租赁收入为主,真正意义上的经营性收入不多。同时,经济强村占比不高,低收入村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一定能够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走在前列。

二、未来五年乡村振兴工作的若干思考。

今年是“三农”工作重心发生战略转移的第一年,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由此也意味着“三农”工作的任务是一个战略转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涉及的面非常宽,既要统筹兼顾,但也要“抓主抓重”。中央*号文件,明确新阶段“三农”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省委李锦斌书记提出五个方面的着力点,即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阶段幸福新农村。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谋划了一些抓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想法。

(一)必须明确勇于争先的工作目标。

等高对接长三角,在全省乡村振兴中打造宣城样板;

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争先进位。

(二)必须明确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

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基本思路是:巩固拓展守底线、整体推进提水平、重点突破抓示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最贫困人口护住、最困难群体护住,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基层基础,树牢文明乡风,整体提升农业农村工作水平,为考核争先进位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努力在整体提升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以系统集成思想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行示范片区,达到或接近江浙水平。

(三)必须明确我们的工作任务。

1.巩固拓展守底线。

一是全面推进政策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现有政策,确保有序过渡。

二是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管理。加强产业帮扶,推进稳岗就业,管好用好脱贫攻坚所形成的村集体资产。

三是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农村脱贫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是完善各类兜底保障。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满足各类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多层次需求,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科学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加快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医疗救助制度。

2.整体推进提水平。

一是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建立规划“留白”机制,留足村庄未来发展空间。抓好农村道路建设,重点建设通村组路、村内主干道,解决好发展产业的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综合整治,初步解决“脏乱差”问题。“十四五”期间完成改厕*万户,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个以上,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个以上,完成乡镇服务功能提升外延*个以上。实现生活垃圾全面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坚持求好不求快,抓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建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化“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坚决遏制无功能建筑,确保零增量,力争*年内消除存量。严格一户一宅,严禁乱占耕地建房,*年内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开展“美丽河湖”示范建设,坚持十年禁渔。分类推进美丽乡村组团建设,支持省际边界村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景区村庄。

二是保障粮食安全,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抓好大棚房整治,有效遏制耕地抛荒,建好高标准农田,深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力争粮食产量逐年稳中有增。稳定生猪产能恢复势头,推进茶叶、家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农业安全生产工作。

三是稳步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打好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实施“百亿企业领军计划”,*年内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家以上,同步提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引导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重点突出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强县、强园、强企、项目和品牌建设,打造“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年内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个。发展休闲农旅、农村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振兴农家特色小吃、传统手工制作等乡愁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把产业尽可能留在乡村。优先推进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动快递进村、进企,畅通农产品的上行出村进城和工业品的下行进村入户,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四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村集体经济“消薄”成果,大力推广“飞地抱团”等做法,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项目。加快推进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健全农业农村优先投入机制,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五是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构建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组(网格)党组织”三级架构,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决策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抓好村级班子整固提升,有序开展村“两委”换届,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级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制度。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双学双创”行动。

六是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铸牢乡村文明之“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文明创建工程,深入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宣讲活动。一体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好用好“新风堂”,选树农村道德模范、好人,加强对农村不良风气治理。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

3.重点突破抓示范。

点线面结合,主攻片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突出沿边沿线、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每个县市区划定*-*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全市进一步确认打造*个左右示范片区。聚焦“一引领五集成”,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片区规划、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改革创新、乡村治理五大集成。整合各类资源向示范片区重点倾斜,推动示范片区成为乡村振兴软硬要素的集大成者,充分发挥片区的乡村振兴示范效应。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抓好示范片区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中心,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三抓三提”行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片区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引领示范片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建设。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双学双创”行动为抓手,在片区选点有针对性的打造建设,力争通过*-*年的努力,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典范村,示范带动片区发展。

二是抓好片区规划集成。抓好规划的系统集成,落实多规合一,推动建设规划、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相结合。推动策划基础上编制规划,突出人文景观、产业发展等优势资源,切实转化为乡村振兴助推器,坚持一个示范片区一个主题。结合自然禀赋,规划产业发展不搞千篇一律,宜旅则旅、宜渔则渔、宜农则农。规划应注重片区村庄的有保有放,确定重点建设的村庄,明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突出农村道路建设的提档升级,明确各类道路、进村口、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建设标准,突出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根据需要,明确示范片区内各类道路建成景观路。依托规划查找需要补齐的短板,排出时间表、任务书,项目化推进。

三是抓好乡村建设集成。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美丽乡村建设、道路、污水、沟渠、农田开发等集成建设。抓好环境治理,突出景观园林建设,推动公路当景观、村庄当景点,提升片区宜居宜业宜游水平。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做好“搞干净、摆整齐”等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环卫保洁机制进一步完善,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农村改厕逐步配套粪污收集处理设施。严格一户一宅,*年内消除无功能建筑。筑牢安全底线,防范地质灾害,消除用电消防等安全隐患,*年内消除危房。

四是抓好产业发展集成。发展富民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壮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个特色鲜明、有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示范片区主导产业占总产值比重达*%以上。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旅融合、民宿经济等,拓展农业新功能,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美丽乡村等为载体,打造业态丰富、功能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

五是抓好改革创新集成。深化改革提升,提升农村资源活力。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条件的片区开展二轮承包地到期后再延长*年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三变”改革质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加快示范片区内推进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其他重点改革,推动各项改革在示范片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六是抓好乡村治理集成。夯实基层组织,提升乡村基层基础水平,构建党建+三治模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村干部报酬待遇等政策规定,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提升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大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力度,拓宽农村集体增收渠道,推动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年内示范片区内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以上。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实现“新风堂”*年全覆盖,注重选育宣城好人、道德模范,打造一批文化艺术示范村,推进文明新风。

三、推进乡村振兴的措施和建议。

(一)谋划顶层设计。提请市委市政府审议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示范片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水平。进一步明确围绕打造宣城样板、考核争先进位的目标,切实做好“守底线、提水平、抓示范”三方面工作。明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任务,守住防止返贫底线。明确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确保面上工作整体水平提升。明确领导推动、强力推进示范片区建设,明确片区建设的重点任务、资金投入和调度推进机制。

(二)集中领导和工作力量。进一步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强力推进,确保守住脱贫底线、提高基础保障、抓好重点示范。每个片区建立一套工作专班,由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高位推动,配强领导力量、工作力量,夯实组织保障。

(三)增加投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每个县市区设置乡村振兴投入基金,整合原有扶贫配套、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涉农项目资金,调整资金投向,推动资金下沉,重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入示范片区建设。市本级财政以奖代补,重点支持示范片区基础设施、农村改革、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基层组织、乡风文明等软硬件建设,促进争先进位。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有偿交易所得收益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县、乡不得截留。大力实施“双招双引”行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更多侧重于产业发展。市场办法与政府办法相结合,有所侧重,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投入的带动效应。

(四)强化调度和考核。围绕面上推、重点抓的要求,分别制定市级乡村振兴考核办法和示范片区考核办法,以两个考核为抓手,加大考核督促力度,示范片区的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县分级开展调度推进,市委农办建立比学赶超调度机制,组织开展片区现场观摩。每个示范片区分年度制定推进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省、市、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度工作安排,x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当前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转移,认真安排部署,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有序推动衔接期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决落实“四个不摘”

我镇多次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省、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每周一召开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例会,班子成员入村宣讲政策,努力做到工作重心转移、工作势头不减,坚决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政策。xx月xx日,我镇组织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全体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业务培训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二、落实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在高质量完成xxxx年度脱贫目标任务的同时,我镇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帮扶,主动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隐患,一是强化走访慰问。坚持“四个不摘”,要求各村责任组持续走访慰问重点人群,在送去关心和祝福的同时,主动帮助户上解决生产和生活存在的难题。二是动态监测管理。按照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要求,要求各村责任组时刻掌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度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建立监测台账,实施帮扶对象常态化监测管理。三是提级管理,压实帮扶成效。镇党委下发《关于细化“提级管理、挂牌督战”工作任务的通知》,对于重点人群,从帮扶计划制定到帮扶措施落地,严格落实提级管理要求,科级干部定点定责督战,镇直各单位合力推动助战,公职人员凝心聚力参战,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村集体经济帮扶、低保兜底政策等帮扶途径,确保脱贫不稳定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目标。截止目前,我镇xxx年脱贫xx户、“两类人群”xx户等重点人群已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基本做到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我镇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高度重视,全面排查。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明晰职责和任务,优化帮扶方式,通过“大排查、大走访”重点关注“两类人群”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情况。在“大排查、大走访”期间,调查组共完成对xxx、xxx等x个村的走访,走访农户xx户,共发现问题xxx个,整改完成xxx个,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形成证明材料xxx份。同时,组织回访小组,已经完成对xxx、xxx等x个村开展“回头看”工作。

各村责任组联合镇中学、中心校、卫生院、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党政便民服务中心等三保障部门对教育、医疗、住房,安饮定期排查,建立“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动态排查台账,实行动态监测。每月上报“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排查汇总表,对排查问题立即整改,切实做到问题“动态清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四、问题整改全面清零。

近期上级下发《脱贫攻坚成效国家考核河南省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全市2022年3月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暗访调研反馈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我镇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会对照问题逐项梳理,制定镇级整改方案并下发各村,要求各村及时开会,照单全收、举一反三、排查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间,限时上报整改结果。

五、脱贫人口劳动力稳定就业。

针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群众就业受影响的情况下,我镇多举措进行稳岗就业。一是积极宣传,提供就业渠道。要求各村及时宣传县、市招工用工信息,在村民群里广泛宣传本县服装招工政策,为贫困户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二是合理设岗,增加就业渠道。对于符合公益性岗位、灵活性就业岗位条件的贫困劳动力,我镇民政所组织与其续签劳务协议,保障其就业。对于部分条件困难的弱劳动力人群,我镇要求各村根据实际条件,积极开发村级公益岗位,利用集体经济收益安排部分弱劳动力实现本村就业。三是贫困人口外出就业标注。截止目前,全镇贫困人口外出就业核实标注xxx人,镇村两级将持续对在家贫困劳动力进行关注,并及时发布。

六、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围绕xxx科技公司打造镇东区工业园;

对现已建成规模的xx村、xx村堤外沿淮生态廊道;

依托政策,建设国家储备林。上级下达到我镇的扶贫项目含有道路、小型水利工程共有道路18.14公里、生产桥5座、渠道清淤4处、大塘清淤硬化2处,共涉及9个村(街)产业项目6个,每村60万元,涉及6个村。按照上级工作要求,正式文件下达后,立即启动,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如期高质量完成。

七、涉贫信访全面化解。

根据县扶贫领域信访机制网络舆情引导处置工作通知要求,成立由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直各单位和各村(街)主要负责人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开展扶贫信访专项治理行动,印发《二〇二二年度xxx镇综治、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办法》,按照“畅通渠道、主动对接、转变作风”的方法思路,全面摸排存在的矛盾隐患,因户施策,加大调处化解力度,主动做好信访户的沟通回访等工作。建立完善联动联查的矛盾排查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挂牌督办机制、领导包案机制、奖惩问责机制,对上级反馈4件涉贫信访问题进行“回头看”,做到了定期全走访、全办结、全满意。今来以来,无涉贫信访问题,力争今后把所有信访问题在镇级层面化解。

八、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到位。

一是积极清查,摸清底数。要求各村对扶贫项目再次梳理,规范资产台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二是建立制度,做好管护。组织各村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的扶贫资产文件,成立xxx镇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xxx镇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村开展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要求明确项目管护责任人,确保扶贫资产发挥效益。三是及时公开,做好宣传。对于历年的扶贫资产,要求各村做好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对于到户项目资产,要求帮扶责任人做好入户宣传工作,使受益群众感党恩。

九、人居环境逐渐改善。

以乡村垃圾整治为突破口,实施大气和水污染专项治理,镇村联动,全力改善镇村人居环境。建立镇级农村厕所改造管护站,新改厕600多个,配备了4辆抽粪车及相关维护设备。利用xxx镇大面积茶产业优势,“就地、就近、就农”进行粪肥回田、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厕所粪污治理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成近千亩生态廊道植树任务。建立河长湖长制,对辖区内的2条河流及4处湖泊明确镇村两级河长和湖长,定期开展巡河清河行动,保证水质达标。强力开展环保执法。扎实开展禁燃禁放、扬尘、畜禽养殖场、砂场、医疗机构等执法检查,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另一方面是将保洁公司与村保洁员、灵活就业岗有机有效的结合起来,保洁公司定期对保洁员进行培训,做好日常工作的指导,镇农发中心、村两委对灵活就业岗、保洁成效进行督导,确保工作衔接有效,打好“蓝天保卫战”,人居环境实现大改善,xxx形象得到了大提升。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十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结束后,再设立*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对象从农村贫困人口拓展到所有农村居民,工作地域从部分农村拓展到所有农村,工作内容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拓展到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产业帮扶政策也将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镇到村带户为主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我们在继续实施产业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产业的拓面升级,实施强联补链延链,让更多农户“嵌入”产业链,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增加农民的收入,放大产业项目的“溢出效益”,让广大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如果决策失误,新上的产业项目经不起市场冲击,不仅产业发展不起来,而且还会造成资金浪费。

而产业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项目的管理和运营。如果后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运营、没有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撑、没有充分有效对接市场,产业项目是否能够成功还存在不确定性。二是项目申报主体的能力和水平问题。脱贫攻坚项目一般由村申报、镇审核、行业部门论证、领导小组审定,但村一级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对生产和市场的研究能力不足,申报的产业项目相对较少,而且低端项目居多,产业同质化严重。如不少贫困村申报了小磨房、小加工、小冷库、小作坊等一些小项目,这些投入几十万元的小项目往往局限于眼前,大多没有考虑产业的规模布局和长远发展。三是部分产业项目存在盲目发展问题。一些地方为了加快资金支付,盲目发展设施农业,在这个村建几座大棚,在那个村建几座大棚,但每个村大棚都形不成规模。有的地方仓促上马扶贫车间,没有充分考虑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生产关系,一些扶贫车间建成后运行情况不佳,存在闲置和半闲置现象。一些村新上的生产加工项目,对产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调研不够,经济作物长期形不成产量,新建成的加工和仓储设施长期闲置。一些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权责不分,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拿不到产业项目收益。这些不切实际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固定资产,但实际上违背了产业发展规律,不利于产业的做大做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研究,对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至关重要。围绕资产管理、产业谋划、产销衔接等,提出如下思考与建议:

一、搞好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对不能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可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形式,采取二次分配的方式增加其收入。

二、抓好顶层设计,突出龙头带动作用。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不宜再大规模实施“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小产业、小项目,而是要统筹推进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从****年底开始,**示范区每年将**%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产业项目,把产业项目建设、带贫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脱贫户持续增收“捆绑”到一起,推进“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示范区累计投入产业项目总资金超过*亿元(包括部分扶贫基金),每年产生****余万元的集体经济收益。这些收益已成为**示范区脱贫村和有脱贫户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年,我们主要围绕蔬菜产业、核桃产业、食用菌产业发展,投入****余万元建设**智慧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核桃产业示范园和食用菌种植项目。因为超前进行了谋划,这几个产业项目落地之后就有效益产出,必将对**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生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谋划产业项目时,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做好产业的规模化布局。要扬长避短,规避以村为单位谋划产业项目的缺点,最好以市或镇为单位来谋划产业项目。二是以项目集中带动资金集聚。鉴于非贫困县没有统筹整合资金的政策,可以每年确定几个区域,围绕建设目标,通过统筹整合各个部门的项目(而不是统筹整合资金),以项目集中带动资金集聚,形成发展合力。三是明确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之初,就提前引入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依托企业现成的管理团队和成熟的市场营销体系发展生产和经营,减少村集体经济组织闯市场的风险,避免走弯路。四是要做好风险防控。选择项目合作伙伴时要引入资产抵押机制,做好项目的风险防控。对“嫁接”到企业的产业项目进行全流程监管,积极协调解决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产业项目安全运行。

三、搭建营销平台,推进产销有机衔接。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的驱动下,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扶贫产品得到深入开发。但是,相当一部分扶贫产品还是靠包村单位推销、包村企业回购等方式存在。部分扶贫产品规格杂乱不一,包装良莠不齐,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总而言之,扶贫产品还没有完全融入市场,在生产和销售之间缺乏一个固定的营销平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政府层面要搭建专门的营销平台,以市场化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企业和合作社的扶贫产品整合起来,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一是要建立固定的销售平台,进入平台的扶贫产品要把控好扶贫产品的质量和标准,统一logo标识,注册扶贫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利用好当地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发挥专业团队的专业优势,对扶贫产品的包装进行统一设计,在实践中促进校企结合、校社结合。三是要创新营销模式,利用电商平台,采取网络直销、直播带货等方式,让驻村第一书记走入直播间,让党员干部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建功立业。四是要大力推行扶贫产品集中带量采购,出台扶持政策,通过工会、企事业单位的福利采购,以消费扶贫助推产业扶贫,促进扶贫产品的内循环。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十二

消除贫困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2021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守住底线,防返贫致贫机制有效健全。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靶向施策。抓好预警监测,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分类设定“红黄”监测标准,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每月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排查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现xx户xx人符合监测标准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同时,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开展督导排查,实现动态清零。抓好重点帮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目前,全县xx名已脱贫人口中,xx人获低保保障,xx人获特困供养保障;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

二是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稳定。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抓好产业帮扶,x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xx户,xx户脱贫户发展xx个自种自养项目且达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抓好稳岗就业,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全县脱贫劳动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比去年xx%,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xx个,和去年基本持平。抓好资金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全县共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全部匹配到位。截至8月31日,全县共匹配衔接资金项目数90个。项目已开工数xx个,开工率xx%,其中已完工xx个;已拨付资金xx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xx%。

三是健全机制,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有序推进。调整县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县扶贫办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6月xx日与市里同步挂牌。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政策,谋划制定“2+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在原有xx个驻村工作队基础上增加xx个队,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虽然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从7月份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暗访调研以及平时我们督查暗访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新要求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办法不多。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力度减弱,对乡村基层的督导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联系群众较少,甚至没有走访和电话询问;集中排查流于形式,网格化管理不完善,监测对象排查不彻底,台账资料不规范,问题整改没有针对性。三是“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不到位。部分拆迁农户现有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危房,部分脱贫户前几年搬入新居后原有老房至今未拆除。部分农户因农村建设出现供水管网损坏导致供水不足等。四是精准帮扶不到位。制定的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帮扶措施不及时,更多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长时间都没有落地。五是重点工作推进不到位。衔接资金项目不愿谋划、不会谋划,有的乡村进度滞后,长时间没有进展;动态监测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不愿报,又没有跟进帮扶措施,甚至不管不顾;有的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未按时签订协议,无纸质考勤记录、管理办法;部分乡镇今年以来的发放的小额贷款为0,进度缓慢;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扶贫手册未及时更新,户档资料更多停滞在去年的内容。六是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村里未规范建立台账。七是乡村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存在改厕建后管护不到位,有的村组不通水泥路,一下雨泥烂路滑。部分农户家中杂物乱放,人居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来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网格化动态监测,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保持常态化联系帮扶,继续填写帮扶手册,确保在10底前所有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排查力度,全面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县乡村振兴局会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教体、信访委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实行信息月报送制度,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比对,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帮扶措施,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帮扶、早清零。

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xx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深化消费帮扶,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五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两个不低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

六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扶贫资金项目底数,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核查经营状况,消除经营性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侵占,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帮扶。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对象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八是进一步抓好社会帮扶。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驻村工作队履行好职责。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与xx县共同谋划中长期帮扶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凝聚全社会帮扶力量。

九是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今年11月-12月之间国家和省将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根据上级相关工作要求,现把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xx县以攻势、促攻坚,在连续作战中扩大了脱贫战果。截至20xx年底,全县xx户x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xx个贫困村于20xx年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xx%降为0。截至2021年x月底,国办系统内我县脱贫人口xx户xx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xx户xx人),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人。20xx-20xx年,全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x亿元,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20xx年x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共xx万元,村均xx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xxx元增加到20xx年的xx元,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示范村。

2021年以来,xx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全力谋划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主动仗”。

(一)四措并举防返贫,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一是强化动态监测。重点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保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户”四类人员家庭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分户家庭子女条件等情况,对基本生活存在困难、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建立台账,每月监测跟踪、落实包保责任、动态清零问题。二是强化信息比对。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由县扶贫办牵头与民政、教育、卫健等x家部门共享数据,对镇村申报的“四类人员”,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截至目前,共xx户因大病和缺劳力导致收入困难的群众纳入信息共享,经核实后按需提供帮扶措施。三是强化帮扶举措。完成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制定并录入省办系统,根据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资源条件、发展需求和真实意愿,优化完善帮扶措施。同时,对xx户脱贫户及“四类人群”开展拉网式走访,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经排查,未发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累计xx户低收入人群纳入动态监测,存在困难已全部解决。四是强化兜底保障。截至x月上旬,全县xx人已脱贫人口获低保保障待遇,xx人获农村特困供养保障待遇;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农村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

(二)点面结合固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做细产业帮扶。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户摸底工作的通知》,组织各乡镇(园区)指导所辖村居全面开展具备特色产业发展条件脱贫户的摸排工作。截至目前,经摸排确定,我县今年xx户自种自养脱贫户发展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xx户自种自养脱贫户增收,其中缴纳租金或分红超过xx万元的产业基地xx个。持续做好光伏运维工作,截至x月底,xx县2021年度村级电站累计发电收益xx万余元,同比20xx年度的xx万元,增收比达到xx%,切实提高了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效能,提高了脱贫人口的收入。二是做深务工就业。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多渠道动态发布岗位信息约xx条,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xx个、临时性公益岗位xx个;支持引导扶贫车间、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吸纳就业。截至x月底,全县脱贫劳动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去年年底数xx%。三是做实项目建设。今年已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xx万元(中央xx万元,市级xx万元,县级xx万元)、债务资金xx万元,目前已匹配项目xx个,匹配资金xx万元。四是做精小额信贷。积极做好小额信贷续贷和展期管理,对脱贫攻坚期内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在过渡期内到期的续贷或展期1次,切实满足脱贫人口的信贷需求。截至x月底,我县小额信贷累计办理展期xx户xx万元,新增贷款xx户xx万元、无逾期余额。四是做优消费帮扶。自20xx年开展消费帮扶至今,共xx家扶贫经营主体申报xx个扶贫产品通过国家认证;开展各类直播展销会xx场次,通过政府采购、宣传推介等方式共帮助贫困户或带贫经营主体销售扶贫农产品xx亿元,截至20xx年底“三专一平台”累计销售额达xx万元。

(三)齐抓共管建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一是抓政策优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制定出台《关于扎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工作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提供了遵循。二是抓力量接续。印发关于《关于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帮扶责任人尽快调整落实,并主动协助乡村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截至目前全县帮扶责任人已全部到位;印发《关于开展专项走访活动的通知》,要求驻村工作队、脱贫户帮扶责任人和边缘致贫户联系人开展为期5个月的走访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有xx家单位xx名干部参与,对xx户脱贫户和xx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上门或电话访问;我县已启动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县直单位选派干部名单已确定并报送省市。三是抓督查整改。成立档案督导组自x月初对各乡镇开展脱贫攻坚档案督导工作;对照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的xx大类xx个具体问题,初步认领xx大类xx个具体问题,逐项逐条研究制定xx条整改措施,加强对整改全过程的跟踪督导,确保整改成效。目前,xx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下一步,县扶贫办将全面落实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做好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社会协同参与、完善政策保障等工作,确保实现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一是突出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把深入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作为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先任务抓实抓细,重点监测收入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对预计人均年收入低于6000元且生活陷入困难的及时报县扶贫办备案,及时分类帮扶,确保有效消除致贫返贫风险。

二是扎实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结合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成果巩固,坚持举一反三,围绕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帮扶政策和措施落实等方面,积极组织动员,进村入户全面排查,形成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依单推进,逐项逐条核实销号,并进行全面总结。

三是继续抓好产业、就业、金融帮扶。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稳定并加强产业扶贫政策,强化产业服务支撑。多措并举,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工作,摸清帮扶需求,推动产业吸纳,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强化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四是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规范财政资金入股扶贫项目管理和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加强项目建设调度,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拨付进度。加强市级巡察、审计和20xx年度扶贫资金绩效自评及重点评价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入股扶贫项目流程,物化资产管理,做好资金风险防控和到期资产管理。切实加强和规范光伏扶贫资产管理、运维管理、收益使用管理、公益性岗位设置管理,建立规范台账。做好2021年已批复项目和光伏收益分配信息在国办信息系统中的录入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社会帮扶工作。一是做好第八批驻村帮扶工作,保证驻村帮扶工作有序衔接。二是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三是开展县域结对帮扶,及时有序推进帮扶措施落地见效。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十三

某镇位于__县东北部,因驻__村而得名。耕地面积5.8万亩,区域内光照充足,灌溉便利,积温高,水质好,属哈密瓜的生产区。同时某镇依托棉花种植优势,建成了多家棉花加工企业,有木材加工企业多家,形成__县东北片最大木材加工基地。近年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北部杂果区、中部冬枣葡萄区、南部哈密瓜生产区的产业格局。目前,冬枣、苹果、哈密瓜和畜牧业已成为某镇镇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党的。

十九大。

以来,某镇财政所立足镇域实际,以助力脱贫攻坚、发展致富产业为工作重点,牢固树立“依法理财、为民服务”理念,不断夯实镇财政实力,重点保障民生支出,着力为乡村振兴提供财力支撑,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资金保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合理调度,优先保障民生等涉农项目资金。严格项目管理,依托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系统,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清单,全面反映财政涉农资金的规模和结构、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升作风效能,继续加强财政干部职工业务能力提升,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办事流程,深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办事效率,扎实开展了服务消除贫困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乡村面貌和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了有益探索。

当前,某镇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发达,现代农业发展乏力。建设现代农业,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农村的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优又快发展。通过积极探索规模式经营和集约式经营等方式,提升农村“三资”整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当前,某镇村民合作的愿望比较强、需求也较大,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扶贫产业园建好了,但是如何有效管理,有效经营,变亏损为盈利,迅速拉动对贫困户的帮扶能力,对镇域经济的拉动能力,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短板,亟须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人居环境整治不彻底,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习总书记来陕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某镇一直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尽管县财政在“三农”领域的投入逐年加大,但镇党委政府用于乡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领域的农村财政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生态治理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居环境的治理。

3.乡镇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部分村在改善村道路交通打水泥路需要村党支部垫资;为村民解决用水不足、贫困户房屋修缮、异地搬迁户复绿等问题得想方设法凑钱;改善人居环境,实行“三改”:改厕、改大门、改厨房,虽然每户有一定数量补贴,但资金仍然不足等等。

4.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积累明显不足。目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是薄弱环节,虽然县局已经在扶持持农业新兴产业、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财政政策上给予了很大支持,但一些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向不明、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对发展集体经济还停留在喊口号上,或者只是有一些初步的设想,缺乏具体的思路、措施、办法,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有的村级集体经济资源缺乏,土地大部分承包到户,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资产少,绝大多数村所属的林地、荒地、机动地等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已拆分殆尽或发包出租,导致发展集体经济既无土地可用,又无资金来源。有的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只想“输血”、不想“造血”。

一是找准自身位置,提升基层财政所服务功能。要做好一个部门的工作,发挥好职能,重在精准定位。__财政所找准自身位置,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对群众是服务窗口,对镇党委政府是帮手,对上级财政部门是桥梁和纽带。群众是民意的来源,通过设立为首问责任岗,来办事的群众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吧台凳上查询补贴信息,吧台上摆着群众意见本,来办事的群众可以将要求填写在上面并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同时财政所的进门口还设立了群众意见箱,方便群众反馈意见。工作人员定期收集反馈信息,分类汇总。将对财政所工作人员的意见进行归纳,组织干部学习,及时整改;将对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反馈给镇政府,并给出所内意见,做好帮手;将对上级财政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提炼,呈报上级财政部门,当好桥梁。通过精准定位,为助推“振兴乡村”下好“棋”。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注重镇域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某镇在打造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着力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探索和创建,全面推行“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产业大户”的多元合作模式,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互促共赢,实现农民受益。一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提升乡村产业供给体系质量。二是不断稳步提高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满足农村居民对收入快速增长的迫切需求和强烈期盼。三是以创新理念发展农村互联网新业态,充分抓住5g时代农村电商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精品小镇,解决平台不强的问题。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走产业兴镇、产业富民、产业支撑发展的路子。文化是特色精品小镇的“内核”。聚力规划引领建设精品小镇。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做好小镇空间布局、项目谋划,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做到“一镇一风格”。大力发展消费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是注重生态建设,打造美丽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相对于城市地区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但近年来以农村人居环境不佳、农业面源污染为代表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某镇力争将不良降到最低,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契机,全面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卫生改厕、环村林带、河湖池管护、污水治理、铁腕治霾等工作,全力打造现代化美丽__。同时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某镇2017年建成全县首个村级文化大院,以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通过设置文化墙、印象宣传册等全面展示__历史文化、风情人物和农村新貌,让文化回归乡村。今年,某镇依托党建、文化,进一步打造多样式文化大院,继续构造多元素的文化大院,让文化回归人心。

四是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村集体经发展新模式。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切实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是实施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县委、县政府“1+”思路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产业兴村经济行动的具体实践。不断加强政策理论、财政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夯实日常财务管理基础。同时,__财政所作为镇域财务管理主体,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做到主动监管、热情服务,合力促进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县农投公司培植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做强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日常财务、账务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管理机制、简化业务流程、明晰工作内容,__财政所作为服务镇村、加强基层财政资金安全监管的前沿阵地,积极主动承担起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财务账务日常管理,并将其纳入村级财务监管范畴,切实发挥好就近就地监管作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力打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更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我们将继续把优势做强、把特色做特、把产业做大、把机制做活、把环境做优,充分尊重人民意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鼓励和引导全镇人民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为实现创建全县园林示范镇,打造美丽平安新__的乡村振兴愿景贡献基层财政力量。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十四

今年以来,xx县乡村振兴局在省、市乡村振兴局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xxx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考察xx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聚焦“三落实一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全力推进“五大衔接”,年度衔接工作取得良好开局。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xx,全县总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xx万人,其中农村人口xx万,辖xx个乡镇,xx个省级经济开发区、xx个省级自然保护区、xx个省级森林公园、xx个村(居),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常推进区。20xx年、20xx、20xx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连续3年被评为“好”等次和优秀单位。目前,系统内脱贫人口xx户xx人,已消除风险边缘易致贫人口xx户xx人,已消除风险脱贫不稳定人口xx户xx人,新识别监测对象xx户xx人,脱贫村xx个,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xx个。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突出“两类群体”,确保致贫风险“防得准”。深化“五防”工作机制,分类做好存量和增量风险点化解。一是持续加强脱贫人口和低收入群体后续帮扶。继续把脱贫人口,特别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万元的脱贫户作为衔接期间重点工作对象,脱贫户户均帮扶措施xx条。对符合条件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人员,依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落实临时救助等相关政策。20xx年脱贫人口收入比20xx年增长xx%。二是开展监测对象动态管理和帮扶工作。牵头构建县级平台数据共享机制,已形成xx家部门xx项数据月交换制度,截至去年,累计发布监测信息xx条。建立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监测体系,xx名网格员对全县xx户农户进行全覆盖监测。对确需进一步落实帮扶措施的xx户农户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措施。共新识别监测对象xx户xx人,已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xx条,其中已实施xx条、正在实施xx条。

开展送教上门xx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失学辍学问题。二是落实健康保障。脱贫人口基本居民医保“应保尽保”,脱贫人口住院实际补偿比xx%,慢性病医疗费用实际平均补偿比xx%。累计签约脱贫人口xx人,累计完成履约服务项目xx万项。三是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及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回头看”行动,将xx户困难群体纳入危房改造,已全部竣工。四是落实农村供水保障。总投资xx万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项目xx南岸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帮助xx个行政村、xx万居民饮用城区自来水。

资金支出xx万元、支出进度为xx%。坚持“应贷尽贷”,今年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xx户xx万元,存量贷款xx户xx万元,总量处于全省前列。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人数为xx人,占2021年底的xx%,超全省平均水平。持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托底安置脱贫人口及监测人口就业xx人,占比xx%。三是脱贫不摘帮扶。继续对xx个行政村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xx名省直选派干部、xx名市直选派干部、xx名县直选派干部已全部派驻至xx个行政村开展工作。全县xx余名帮扶责任人坚持开展常态化走访帮扶。四是脱贫不摘监管。针对中央巡视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照认领的xx个具体问题制定xx条整改措施,全部整改到位。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对照查摆xx个问题制定xx条整改措施,全部整改到位。xx月份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及“回头看”行动,发现的xx个方面xx个问题均已全部整改到位。xx月份省督查暗访共反馈xx个问题,制定了xx条整改措施,均已整改到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县委县政府督查和纪检监察重要事项,确保工作落实。

(四)紧扣“五大衔接”,确保乡村振兴“接得好”。一是紧扣产业衔接。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农业产业化“12345”工程,全县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总数达xx家,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xx家。实施x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小麦种植基地xx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xx个品种,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xx个,拥有xx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打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xx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xx个。创成xx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建设秸秆仓储中心xx个,面积约xx万平方米。二是紧扣生态衔接。全面完成20xx年度xx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xx乡创成xx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xx万户。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xx%。全面实施“五清一改”,累计评选产生“美丽庭院”县级示范户xx户,镇级示范户xx户。三是紧扣文化衔接。全县国家级文明村xx个、省级文明村xx个,完成xx个乡镇文明实践所和xx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xxxx”标准,推动美丽乡村中心村同步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四是紧扣治理衔接。xx个村荣获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围绕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选优配强乡镇党委班子、落实村“两委”干部四项机制、加强选派工作管理。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换届业务培训xx余场次,培训工作骨干xx余人次。五是紧扣增收衔接。新增城镇就业xx人。立足增强农村居民增收成效,保持“政策、机制、服务”要素匹配连贯性,通过衔接资金项目带动、稳岗就业推动、保障政策促动,助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元、增长xx%。

三、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

(一)引进龙头企业巩固脱贫成果,着力解决当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难题。xx县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先后引进多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一是引进xx奶牛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xx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xx亿元,占地xx亩,存栏奶牛规模xx万头,年产优质鲜奶xx万吨。通过带动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原本土地种植xxxx,亩均净收益xx元,通过大规模土地流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证了牧场的饲草需求,土地收益也随之提高。同时,引导周边镇村种植优质小麦、玉米青贮,面积达xx万余亩,每亩收益达xx元左右。农户土地全部流转后,不再受土地束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可以放心在本地就业,安心外出务工,实现土地分红与务工收入“双丰收”。带动农户直接参与产业发展。企业在用工上优先录用脱贫户,帮助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周边农户就业xx余人,其中脱贫户xx人,月均收入xx余元。二是引进全球单体最大的xx生产基地项目——xx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xx亿元,占地xx余亩。每年可生产xx万吨食用菌、xx万吨菌类深加工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xx亿元。此外,该项目年利用小麦秸秆xx万吨、鸡粪xx万吨、年产菌渣xx万吨(生物肥的优质原料),实现了秸秆综合高效利用。企业现已带动就业xx余人,其中吸纳脱贫户xx人,有效增加了农户的工资收入。

(二)突出敢闯敢试敢干,着力破解乡村振兴先行示范难题。xx县成功申报全省唯一的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坚持划定片区、整体推进,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选取环xx周边集中连片的xx个乡镇、共xx个行政村作为试点试验区域,重点打造xx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项目总投资xx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xx亿元,县级配套和筹集社会资本xx亿元。计划用xx年时间在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数字乡村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4个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加快乡村振兴产业聚集区建设,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

此外,在县特困人员养护院基础上,将xx镇xx村、xx乡xx家敬老院升级改造为乡镇区域性失能半失能养护中心。目前,全县特困人员养护机构共养护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xx人,定点医治特困人员xx余人次,县特困人员养护院入选xx省第xx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机构。二是探索购买住院护理保险,破解特困人员住院照护难题。在分散供养方面,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增强社会救助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政府购买住院护理保险,与xx公司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采取“护理补贴+等值服务+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方式,为全县xx多名特困人员住院提供照护服务,有效地破解了特困人员住院无人照护的难题。为确保照护服务质量,在照护服务过程中,保险公司通过“定期随访+不定期巡查”方式,进行照护服务质量巡检。县财政安排xx万元用于购买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护理保险,截至目前,保险理赔xx万余元。

四、面临形势和困难问题。

二是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不健全,数字化治理水平不够。

五、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一是高标准谋划好衔接规划编制。完善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对照国家和省衔接期间xx项政策,迅速启动推进,做好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双基建设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同时,提前高质量推进好2022年衔接资金项目工作。

二是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省“五个一批”建设,做强粮食、牛奶、生猪、蔬菜和水产等优势农产品,推进xx、xx农业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加工示范基地,争创省农产品加工xx强县和xx强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做好“xx螃蟹”“xx鱼”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申报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乡道路提档、危桥改造、农村电网升级和城镇燃气管道项目建设,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标准。持续开展xx河水系洼地治理,实施水系连通、沟塘清淤和堤坝升级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和管控能力。完成2021年xx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农厕管护长效机制,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和生活污水设施运维水平。加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十五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x年x月x日至x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农业农村方面是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一项光荣使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检验。脱贫攻坚工作这一场持久战,这一项系统性工程,凝聚了党的带领,党员干部的奋斗和人民群众的拼搏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扎实基础。

作为农业大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为更多的中国人民谋幸福。让优秀传统文化、新乡贤文化共同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品质追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让新农村拥有新气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乡道路提档、危桥改造、农村电网升级和城镇燃气管道项目建设,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标准。持续开展xx河水系洼地治理,实施水系连通、沟塘清淤和堤坝升级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和管控能力。完成2021年xx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农厕管护长效机制,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和生活污水设施运维水平。加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十七

自__年4月初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下敖村两委严格把握文件精神,依照我村实际情况,从我村的长远利益出发,以构建“清洁下敖”为目标,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要抓手,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力求把该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充满活力的和谐村庄。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

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将该项工作作为__年度重点工作,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和包村单位动员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清洁乡村理事会,选取村支两委成员、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和威望较高的群众为理事会成员。同时,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村民家中,进村入户宣传“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相关内容,使群众对“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认识逐渐达成了一致,激发了广大村民对“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工作热情。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长期以来,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和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居住环境不讲究、生活卫生不注意等陋习根深蒂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不仅是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更是对农村落后陋习改变。为此,我村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先导工程来抓,充分利用村民代表、党员会议,村级网页,宣传栏等有效载体,对“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三、加大投入,改善村容村貌。

下敖村积极拓宽思路,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建成一个垃圾池,拟增建垃圾池8个;购置垃圾桶、垃圾车等清洁设备;聘请专人负责清倒垃圾,不定期对路面进行保洁;清理沟渠、塘坝的淤泥,消灭卫生死角等。

四、完善机制,形成长效管理。

下敖村着眼于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切实巩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并努力向常效管理迈进。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会议,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通过多次民主讨论和修改,制定《下敖村村规民约》、《下敖村门前三包责任书》、《下敖村在外工作和经商人员捐款倡议》和《清洁乡村理事会》等管理考核机制,从制度、措施、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强管理。建立督查机制,一方面是村民督查,一方面是村里老党员、老干部的督查,如有群众反映环卫工作不到位的,调查核实后要追求相关人员责任,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监督活动,督促整改,确保“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取得实效。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十八

20_年县交通运输局着力提升农村交通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今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交通基础。今年投资8061.2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9个69.861公里;投资1684万元实施完成20个农村公路村道安全防护工程66.038公里;投资1749万元实施17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工程。

(二)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制,筑牢农村公路制度保障。一是研究出台《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歙县深化农村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二是持续深入推进路长制督导考评,压实乡镇路长制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三是加强乡村道路专管员培训,明确要求,做好农村公路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三)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管护水平,保障农民群众出行安全。今年投资1806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1个83.16公里。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目标,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四)完善运输服务网络,畅通农村地区客货运。采用建制村通公交、通日班车、周班车、网络预约响应式客车的方式大力巩固建制村通客车成果,进一步完善建制村通客车运营补贴机制和考核办法,加大建制村通客车相关政策的宣传,夯实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基础,确保建制村通客车开的通、留得住、有效益。目前,全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五)调整帮扶干部,大力支持定点帮扶工作。选派3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分别驻杞梓里镇五春村、长陔乡韶坑村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参与做好村委换届选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及时调整脱贫户帮扶人,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二、亮点特色。

结合“交通+”融合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农村交通与景区景点、特色旅游等融合发展,增强农村交通服务供给。一是提升农村路网支撑产业和旅游发展的能力。国庆前夕,交通部门全力推进街口大桥和徽州天路建设进度,改善徽州天路路域环境,出新农村公路标线、完善道路指示牌和标志牌,为全域旅游发挥积极作用,为徽州天路开路节的成功举办贡献交通力量。二是出行瓶颈、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深入调查,制定方案,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建立完善的班线退出补偿、成本核定、票制票价等方面政策体系,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出行服务。今年来,开通了屯溪至石门、屯溪至王村的公交线路。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的原则,完成了上丰、许村、坑口、岩源、前村、大脉坞等6条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工作。正在推进歙县至黄村公交线路前期改造工作。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十九

为了巩固拓展我市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市医保局按照上级部门部署和要求,真抓实干、扎实、稳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现将巩固拓展以来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做好资助参保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实行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资助参保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代缴。完善医保扶贫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加强与卫健、扶贫、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定期交换、比对、核实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对动态调整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底数,做到即认定、即参保,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保障。

(二)全面落实医保扶贫政策,确保贫困人口应享尽享。

_年,继续稳妥做好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351”“180”政策。规范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一站式”即时结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市内住院时无需交纳押金,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确保待遇及时享受。_年1-10月,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94944人次(住院5523人次,门诊89421人次),医疗总费用共计11824.49万元(住院7038.60万元,门诊4785.89万元),其中基本医保资金支付7190.44万元(住院4281.88万元,门诊2908.56万元),大病保险资金支付972.15万元(住院588.59万元,门诊383.56万元),医疗救助资金支付1984.71万元(住院1192.46万元,门诊792.25万元),“351”_x兜底资金支付282.68万元(住院222.10万元,门诊60.58万元),慢病补充保障“180”资金支付288.38万元,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补比例达90.65%。最大程度解决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三)简化办理程序,确保贫困人口办理慢性病卡“应办尽办”。

继续做好贫困人口“慢性病”的鉴定发证工作,加大摸排力度,确保符合_x条件的贫困人口人手一证,及时享受慢性病报销待遇。对需要新办卡的、或已办卡需要新增病种的贫困人口,简化申报评审程序,加快办卡进度。并对不符合办卡条件的发放告知书,写清不符合办卡的理由,使其知晓理解。

(四)加强政策宣传,确保贫困人口医保扶贫政策“应知尽知”。

进一步加强各级政策培训,切实提高政策解读能力。通过在_网站以及在村委会张贴公告、进村入户等方式开展对政策的宣传解读;在定点医疗机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上墙公示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参保人员宣传医保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和办理流程,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印制3万多份贫困人口政策宣传折页,全部发放到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卫生室及村(居)委。

二、存在问题。

根据上级部门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意见,贫困人口政策将有较大调整:

(一)参保政策调整。

医疗救助基金对特困人员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给予90%定额资助。过渡期内,对返贫致贫人口给予80%定额资助,脱贫不稳定和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的给予50%定额资助。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不再享受参保资助政策。

(二)报销政策调整。

省医保局联合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下发《省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全面清理不可持续的存量过度保障政策,发挥三重保障制度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的梯次减负作用。由原先的“351”“180”过渡到三重保障,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进行医疗保障。从省里的方案来看,脱贫人口中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从1.5万元降到7500元,分段支付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综合报补比例较高。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稳定脱贫人口报销比例降低。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强信息比对,确保脱贫人口应保尽保。市医保中心每周比对系统中参保数据,分类别将人员名单发到各镇街,督促参保进度。

(二)培训医保报销政策。《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近期下发,方案_x后我局将及时组织业务骨干对镇街医保、扶贫干部进行培训,对实施方案中涉及大家关心的医保报销政策进行详细讲解。

(三)及时将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仍然较高的人员信息,反馈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及时预警可能存在的致贫返贫风险。对符合因病致困救助条件的,思想汇报范文依申请按规定实施救助。

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报告(实用20篇)篇二十

今年以来,晋中市榆社县创新开拓发展思路,有序实现工作重心从打赢脱贫攻坚战转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任务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个转变”,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做好巩固衔接、区域振兴两篇文章。

抓好政策衔接,巩固拓展“三保障”成果,在完善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上实现新提升。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榆社县全县18055户、44372名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在脱贫摘帽的基础上,榆社县将严格落实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个不摘”要求,重点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并根据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按照“三个一批”进行优化调整。在义务教育方面,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积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持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基本医疗方面,接续落实健康扶贫、慢病诊疗等帮扶政策,对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户做到“应管尽管”。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基本医疗保障等工作制度,支持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构建运营高效、便民利民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住房安全方面,做好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保障,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动态保障基本住房安全。深入实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清底清零行动,逐步调整并扩大政策支持覆盖范围,确保农村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抓好项目衔接,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在持续扩张辐射带动效应上取得新成效。榆社县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切实抓好已实施扶贫产业项目的资产管理。特别是经营性扶贫资产的扶贫项目,该县根据实际运行现状分类管理,对当前产权明晰、运行良好、效益明显的经营性扶贫资产,原则上保持现有经营模式,重点做好后期风险防控;对长期闲置、效益差甚至亏损的经营性扶贫资产,在突出带贫益贫目标的基础上,采取承包、租赁、托管、流转、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入市改革、盘活利用。榆社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全县“四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四大优势基地提质增效、五条廊带协调推进”的整体布局,积极推进近三年项目的包装策划,建立项目库,完善前期手续,切实提高项目的可行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在逐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的同时,选择中药材、设施蔬菜等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全方位打造,实现全产业链提升,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在抓整体工作提升的同时,注重打造一些引领能力强、带动效果好的乡村振兴样板区、示范村,总结经验做法,探索措施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抓好后续扶持衔接,巩固拓展易地搬迁成果,在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上实现新突破。榆社县全力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加大搬迁群众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积极拓宽“扶贫车间”“居家就业”“公岗就业”“劳务就业”增收渠道,不断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和社会帮扶措施。用好用活后续产业扶持、光伏收益等资金,有效提高搬迁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并全力抓好社会融入、宣传培训等重点工作,着力提升搬迁小区治理服务能力,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特别是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后迁出村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创新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完善金融保险补贴、提高服务补助标准等优惠政策,有效解决了搬迁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实现了农户与服务组织双赢,产业和生态共同发展。

抓好治理衔接,巩固拓展乡风文明建设成果,在保持社会总体稳定上形成新格局。脱贫攻坚五年来,榆社县深入开展“孝善养老倡新风”“饮水思源谢党恩”“榆社好人”和“文明家庭”评选等系列活动,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能。下一步,榆社县将从乡村善治的大局出发,树立法治理念,发挥“德治润化”作用,进一步提高自治水平,努力实现以“三治”成效促“三零”创建。通过倡导社会新风。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持续推行爱心超市、孝善养老等机制办法,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并结合“三治三零”创建工作,进一步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全科网格”作用,着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安全的讲话稿三分钟范文(22篇)

    通过撰写讲话稿范文,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水平。在这里,我们准备了一些精彩的讲话稿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演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

    姑娘读后感(模板21篇)

    读完之后,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接下来,小编选取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冬天到了,雪姑娘开始工作了,但这雪一下就是三

    油漆销售年终工作总结(专业16篇)

    在销售工作中,总结是不断提高销售效率和提升销售质量的有效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销售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一篇完美的总结。流年似水,光阴如

    爸爸真辛苦(精选19篇)

    优秀作文是立意高远和思想深邃的,它能够启发读者的思维和提升他们的人生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爸爸是一名银行工作人员。以前,我总觉

    元旦升旗演讲稿幼儿园(专业21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这是一篇经典的演讲稿范文,作者在这篇演讲中引人入胜、观点明确,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小学美术组工作总结(热门16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自我反思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小编为大家挑选出一些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假如我有翅膀诗歌(汇总19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精准的词语选择和准确的语法运用,给读者留下良好的语言印象。优秀作文汇聚了不同作者的智慧和创意,以下是一些精选作文篇目,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以笑为话题我笑了范文(22篇)

    优秀作文还需要注重结尾,通过总结观点、提出建议或给读者留下思考的问题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完整性。这些优秀作文范文通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展示了作者的独特观点

    新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会议(优秀17篇)

    通过教学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欢迎阅读以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的教育教学场景和问题。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反思总结(模板16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有用的学习工具,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