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设计 登泰山记鲁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琴心月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设计 登泰山记鲁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通用5篇)

良好的教案设计可以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导和评价依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相信会给您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一

能联系有关背景材料研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能具体分析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掌握文中“绳、夭、病、复、全”等实词和“以”、“之”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分析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本文的主旨及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检测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并完成思考练习一、二。(充分利用触摸区响应,移动响应,文本响应,配梅花插图)

3、简介作者。龚自珍,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仍然为保守势力所不容。所以他一直遭受排挤打击。在北京辗转10年,都是做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有功焉。”(配作者及梅花插图)

4、写作背景简介。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配梅花插图,利用触摸区响应并闪烁图标“八股文”和“文字狱”各三次)

(1)八股文: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每篇有部分组成。在内容上,八股文只许为圣贤立言,讲四书五经所讲过的道理,如有所阐发也不能越出程朱理学的范围。这种内容固定而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对当时文化思想的发展危害很大。

(2)文字狱:旧时统治者往往故意从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叫“文字狱”。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兴文字狱,刑罚残酷,株连众多。龚自珍《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5、具体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下面展开讨论并完成表格内的有关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充分利用触摸区响应)

表层意

言外意(比喻义)

(人才)

病梅

(遭摧残、压抑的人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品梅标准:(曲、欹、疏)

(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

歪才)

摧残梅的手段:(绳、夭、病、斫、删、锄、养、遏)

(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

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

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

(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

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

(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

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

疗梅的愿望:(誓、必、

甘、穷)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

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

6、分析作者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的强烈愿望,这种思想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它的主旨其实可以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话来概括。然而作者以慨叹作结,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这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那么作者为什么会以慨叹作结呢?作者所追求的只是个性解放,所依靠的力量只是他个人的力量,这当然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另外,从《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把这种希望寄托在“天公”即清朝最高统治者皇帝身上,这就决定了他的政治主张最终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这体现了作者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虽然如此,作者为改革沉闷的政治局面所体现出来的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向往明天》。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中心城市的小学生生活视野比较狭窄,学习几乎成为了孩子生活的全部,只要孩子努力学习,其它什么事都不需要操心,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在这样的生活环境影响下,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社会适应力非常差。对于即将走进新校园,挑战^新学生活的孩子们来说,教方法比教知识要重要得多。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孩子们即将走进新的校园,他们有很多新奇感也有很多顾虑和担忧,特别是周围的老师、家长跟他们灌输过很多有关初中学习生活的忙和累,孩子们的焦虑思想也不轻,因此,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尤为重要。

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学生活和小学生活的差异,感知中学生活的特点。教学难点是:鼓励学生正确面对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用积极的心态做好进入初中的准备。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

设计思路

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要珍视学生的生活和他们对生活感受。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回避初中学习生活紧张的特点,且正确引导孩子们憧憬自己的未来生活,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挑战。此外,教学设计中有很多学生能力培养的训练,如初中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朋友交流自己的寻梦计划、与困难过招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信息交流会、憧憬明天的我。

第二课时:与^新学生活过招、“我的新梦想”交流会、相约在中学。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新学生活、新挑战的积极心态。

知识目标:知道初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认识初中生活的特点。

能力目标:与学生一起探讨收集信息的途径、方法。尝试与好朋友商量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或困惑。做好上初中的各项准备工作。

教学重点

了解中学的学习环境、感受中学的学习氛围:了解中学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产生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开始做好进入中学生活的各种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一些初中校园生活的信息。

学生准备:课前问询邻居或亲戚家哥哥、姐姐初中生活的情况并作好记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7-p88页内容,话题为“走进中学校园”。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89-p90页内容,话题为“相约在中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信息交流会

1.师:同学们,充满情趣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将迎来崭新的中学生活。课前,我请同学访问过亲戚、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了解到了一些中学校园的学习、生活情况。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信息交流会,大家汇总我们打听到的信息。

2.指导学生梳理、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填写书上88页表。(建议学生按“校园环境、校园设施、学习课程的设置、学习时间、就餐问题、校园活动”归纳收集到的信息)

活动二憧憬明天的我

1.师:新学年的你,就是一名中学生了,你是会被学习的重担压弯腰,还是会在压力的挑战下茁壮成长呢?下面的活动就是“憧憬明天的我”。注意哟,明天就是你上中学的某一天。

2.小组活动:每个同学都憧憬一下明天的我是怎样的。(鼓励学生思考的范围广一些,可以憧憬自己的学习情况、交友情况、一天的校园生活,也可以憧憬自己的某一方面的进步等)

3.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憧憬,可以述说,也可以表演。

4.小结:刚才,大家的憧憬都是快乐、美好的,这是因为新的环境、新的氛围、新的要求会造就新的“英雄”。每个同学走进初中校园,又会是一个新的开端,新的挑战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只要你勤奋、努力,你就会成为一匹“千里马”。

板书设计

走进中学校园

紧张着、忙碌着、收获着、快乐着

第二课时

活动一与^新学生活过招

1.师:中学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这一转折在给我们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下面我们要进行的活动就是与^新学生活过招,老师说出一个初中^新学生活的特点,你就说出迎接^新学生活的准备或应对办法。

2.师生过招:(教师说出大家刚才打听到的中学生活变化,学生说出应对办法,教师相机指导。如:同学见面互不认识、学习科目增多作业做不完、在校时间比较长、学校中餐不合口味等问题)(这个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担忧,教师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3.读读课本89页老师的建议。

4.小结:只要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的生活,尽快调适自我,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不仅如此,你还会在新的校园生活中体会到新的快乐。

活动二“我的新梦想”交流会

2.每个同学写下自己的新梦想

3.把自己的梦想折成小船,代表着让自己的梦想远航。

4.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在美美地憧憬着自己的梦,这个梦想可以告诉别人也可以保密,悄悄藏在自己的心里。

活动三相约在中学

1.师:六年的同学就要分离了,同学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散到不同的学校就读中学,也许你们彼此还会有同学继续做同学,也许你们彼此还会有同学继续做校友,也许你们会走进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环境,独自开创新的生活。不管你们将面临怎样的学习生活,我都不担心,因为,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有梦想的,让我们相约在中学吧,在中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2.为自己还没有实现的梦想或即将追寻的梦想拟定一份计划书。

3.找你的朋友交流计划书,并请他提出宝贵意见。

4.小结:在我们走进中学校门前,老师还想提醒大家的是,中学的老师可能会把大家当大孩子看,有很都小事情都会鼓励大家自己解决,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别忘了找好朋友商量一下。

板书设计

相约在中学

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三

活动目标

1.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对手也是朋友。

2.通过活动,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有关竞争与合作的故事。

2.气球。

活动过程

一、鳗鱼的故事

1.阅读《鳗鱼的启示》故事。

2.思考: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既有竞争,更需要合作。现代人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迎接各类挑战,参与各类竞争。

二、竞争是什么

1.思考:看到竞争这个词,你所想到的。

如:可以是某个词语,也可以是某种场面或某个具体的事件。

2.讨论: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竞争和这些竞争的作用。

三、夹球同行

1.规则:两人背对背夹住球,不准用手帮忙;两人侧身背靠背向着前进方向运球,不许一前一后运球;交换球时,运球的同学不能用手,但其他同学可以用手帮忙换;中途掉球后,捡回球从球掉的地方重新开始参加比赛。

评分:第一到达终点得10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依次得8、6、4、2分。球掉地一次扣1分,手碰球一次扣1分,一前一后运球扣1分。

2.思考:哪组跑得最快?为什么?这个游戏中,你想到了什么?

四、论坛辩论

辩论题目:合作重要还是竞争重要。

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竞争,可以促进发展;合作,更有利于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使发展更健康、更协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今天,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包打天下,任何重大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竞争需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竞争。

鳗鱼效应

什么是鳗鱼效应

鳗鱼效应是指在已慵倦的人群中加进一个有威胁的人物、刺激人群的紧张度从而保持整体活力。

“鳗鱼效应”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活力。在企业管理中同样如此,管理者应该培养员工积极的竞争意识,给员工一个适度的竞争舞台,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

资料:

鳗鱼效应的由来

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到达海岸都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然而,有一条鱼船却总能带着活鱼上岸,他们带来的活鱼自然比鱼贵出好几倍。

这是为什么呢?这条船又有什么秘密呢?

后来,人们才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他们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的鲇鱼时,鲇鱼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与此相似,日本也有一个渔夫故事。

日本的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发都以捕捞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奇怪的是,返回岸边之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而其他捕捞鳗鱼的渔户,无论怎样对待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全是死的。

由于鲜活的鳗鱼要比冷冻的鳗鱼贵出一倍,所以没几年功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事情,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原来,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

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出了名的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一仓死气沉沉的鳗鱼被全部激活了。

这就是“鳗鱼效应”的由来。

鳗鱼效应的启示

启示: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和潜移默化而丧失活力,丧失生机。一个政体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和堕落。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丧失进取的意志,就会因为安于现状而走向哀亡。鳗鱼因为有了狗鱼这样的对手,才长久地保持着生命的鲜活。美洲虎因为有了美洲豹这样的对手,才重新找回了逝去的光荣。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就只有等着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许多的人都把对手视为是心腹大患,是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反过来仔细一想,便会发现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而倒是一种福分,一种造化。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有种危机四伏的感觉,它会激起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善待你的对手吧!千万别把他当成“敌人”,而应该把他当做是你的一剂强心针,一副推进器,一个加力挡,一条警策鞭。善待你的对手吧!因为他的存在,你才会永远是一条鲜活的“鳗鱼”,你才会永远做一只威风凛凛的“美洲虎”。

狗鱼相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竞争对手,包含了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目标、新的方法;包含了你身边的制度、你的领导、一起协作的同事;包含了挑剔的客户与朋友;包含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事以及他(她)不一样的性格、爱好、习性;不管任何一个人、不管任何一个团队、不管任何一个社群,都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要么扮演着鳗鱼的角色、要么扮演着狗鱼的角色;用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敢勇面对身边的人与事,相信我们的事业将因此更精彩,生活将因此而更美好。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设计篇四

8交通规则要遵守

教材分析:

“交通规则要遵守”这一主题设计了“放大镜”和“没有秩序就没有安全”两个活动内容。

“放大镜”通过一幅图画展示了交通规则的有关常识以及交通规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没有秩序就没有安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体验没有交通秩序就没有安全。

认知目标:

懂得交通规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情感目标::

深感遵守交通法规的必要性,从而产生一种义务感。愿意按交通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感到不满。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步骤和信息处理的方法,逐步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放大镜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身边的交通秩序现状,明白什么是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什么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教学重点: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通秩序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学准备:课前安排学生观察上学路的交通秩序。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课。

2、出示“触目惊心”的数字。

全世界每年有50多万人在车轮下丧生,1300多万人受伤致残。这就是说,平均就有1人死于车祸,每一秒钟有4人囚车祸受伤致残。我国每年有7万多人死于车祸,相当于每天从天上掉下一架大型客机。

3、从这例惨痛的事故和这组数字中,你想到了什么?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安全小博士

1、什么是交通规则?

2、你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活动二我会过马路

1、找一找。

在图中找找谁遵守了交通规则,谁没有遵守?你想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说些什么?

2、说一说。

你身边的交通秩序怎么样?上学路上你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

3、演一演。

(1)设置过马路场景,学生分别饰演行人、小学生过马路。

(2)评一评他们是否遵守了交通规则。

三、布置任务

开展一次“小记者在行动”活动。从报纸、杂志中查找,或去走访交警叔叔,了解近两年发生交通事故的事例。

四、活动总结

人人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安全才有保障。在校外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见到同学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应该批评、劝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登泰山记公开课教案设计篇五

有才华的作家跟一般的作者相比,就是有点不一样,那怕是应命而作,那怕是匆促成章,也总会显露出一些天才的麟爪来。

《泰山日出》是篇应命之作自不待言,这在文章的小序中已有说明(第一段即小序)。更重要的是,泰戈尔作为东方文学的泰斗,不仅有“天竺圣人”之誉,还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世界性诗人。在他一九二四年来华访问前夕,“泰戈尔热”已来势汹涌。为“泰戈尔专号”写颂词,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个卓越的比喻。

这里的想象和构图都是不同凡响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通篇描写的只是泰山看日出的情景和幻想,欢迎泰戈尔来华只在结尾提到。诗人的潇洒,诗人的才华都体现在这里:徐志摩并不把为泰戈尔来华写颂词的大事,当作一项精神负担,照样游山玩水,乐而忘返。他不想为文苦吟,而是兴之所至,全凭灵感。但他能把切身的经验感受调动起来,融入一种更有意味和张力的艺术创造,即使偷懒取巧,也表现出偷懒取巧的才气,不失基本的艺术魅力和奇思妙笔。正因为此,这篇《泰山日出》仍比一般平庸的颂词要高明十倍。这不仅体现在作者笔笔紧扣泰山日出的奇伟景观,却又每笔都蕴含着欢迎泰戈尔的情思与赞美方面;而且反映在独特的个人经验与普遍情感的融合方面。特别是前面长风散发的祷祝巨人的描写,以及临结尾时写这巨人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叫人产生许多想象和联想,最能体现徐志摩的才情和创造性。然而,这究竟是匆促成篇之作,诗人的才气也未能遮掩艺术上的粗糙。首先是这篇文章的文体感不强,前面一大段是散文的文笔,是细致的经验与感受的实写,而后面的文字语气则明显是散文诗的,是抒情的、幻想的、暗示的。这两种文笔虽然各自都很美,但放在一起则很不和谐。本来,传统的、经验的文体感不强也不要紧,伟大的作家往往是新文体的创造家,只要自成一体,具有自身气脉、神韵的贯通和完整性。艺术创格是好事。但问题在于这篇《泰山日出》恰恰气韵上前后不够贯通,没有浑融境界,不能自成一格。艺术创造毕竟不是一种可以矜才使气的工作,它需要的不仅是才华,还有全神贯注的精神投入和艰苦的艺术经营。完美的作品,总是才华与自觉艺术经营的平衡。

徐志摩的《泰山日出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采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