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生物生态系统教案(汇总6篇)

时间:2023-10-10 作者:飞雪2023年初中生物生态系统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教案篇一

在我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生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英语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在我的教学过程,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其他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会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两人之间的交际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语言训练中应常开展二人活动。

两人之间的对话活动是最常见的两人活动。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某一张图片、某一个人等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也可要求学生发展一个发指令,另一个做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两人之间的讨论、辩论、商量等活动。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教案篇二

本节课是教材的第三课,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即了解初中学习的特点,学会结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回想本节课在这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1. 激发其好奇心,诱发学习动机。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看见学生们高兴的样子,于是,我就让他们边做游戏边自我介绍。看着他们的表现,我知道,第一步目标我已经达到了。

2. 安排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倾听。低年级的学生有一种这样的特点,当他们的说话欲望被激起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诉说,哪怕别人没在听他说话也无所谓。这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特地向学生们介绍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倾听的必要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已经在尝试怎样倾听了,这点让我兴奋不已。

3. 创设说话情境,体会交际方法。我认为,学会交际,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参加实践活动。所以,我又设计了上讲台自我介绍并表演一个小节目的活动,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其它同学记住自己。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交际的方法,锻炼交际的能力。

4. 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大胆活动。在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听着美妙的音乐,在班中做流动性交际活动,让他们运用刚刚学会的交际方法,大胆地去实践一下。

5.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去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得出结论。但有些问题的设置相似,因此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存在重复的现象,以后我在这方面会注意引导。同时也会更注重对于一些知识的细节处理。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教案篇三

回想自己以前对诗歌的教学,基本上没有这么精细过。换句话说,以前教学诗歌主要是就诗歌论诗歌,要么简要讲解诗意及情感,要求学生背诵;要么是我句句赏析,学生动笔批注,不敢放手让学生动脑赏析。而今天教此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一是让学生交流关于李清照的资料,为学习该词作铺垫。二是让学生自由吟读,赏析一句话。三是让学生自我商量朗读处理方式,课堂上出现了亮点。四是让学生自己回顾赏析的方法,自己总结表达愁绪的写作方法。

可以说,一切是在我的引导下进行的,但一切又都是学生自我完成的。本节课,我差不多成了一个听众。

原来,我以前低估了学生的能力。

不过,为了这节课彻底地交给学生,我还是在前两天学习诗词的时候,用心良苦地作了一些铺垫的。例如,让学生学会根本诗歌描绘画面,学会作相关诗句近似联想,学会品析一个妙词等。正是因为在前面课堂上已经略有接触,所以,我让他们赏析时,先把钥匙交给了他们,他们终于在摸索中打开了大门。

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本课至少有这样几个收获。

一是了解了李清照其人,并感受了她的艺术特色。

二是学得了一点赏析诗词的方法。

三是积累了一批写愁的名句。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教案篇四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太阳简介_教后感_课文_案例_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一颗恒星。包含了太阳系将近98%的质量。与地球的平均距离14,960万公里,直径139万公里,为地球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平均密度1.4克/立方厘米。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为1500万摄氏度。由氢核裂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我们肉眼看到的表面层叫光球,光球上面的一层叫色球,最外层叫日冕,它们组成了太阳的大气。太阳的自转周期为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太阳上最丰富的化学元素为氢。

太阳的活动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压力超过地球的340亿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聚变导致四个质子或氢原子产生一个阿尔法粒子或氦原子核。阿尔法粒子的质量比四个质子小0.7%,剩余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并被释放至太阳的表面,并通过对流过程散发出光和热。太阳核心的能量需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它的表面。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因此使太阳能够发光。

光球层的上面是色球层。太阳能量经过这一区域自中心向外传递。这一层可见太阳耀斑。耀斑是太阳黑子形成前在色球层产生的灼热的氢云层。在光球层的某些区域,温度比周围稍低(通常是4000摄氏度),这便是黑子。

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称为日冕。这一区域有日饵。日饵是在色球层上部产生的巨大火焰。日冕的最外面向太空伸展并辐射出从太阳产生的粒子。日冕仅在产生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

太阳的年龄约为46亿年,它还可以继续燃烧约50亿年。在其存在的最后阶段,太阳中的氦将转变成重元素,太阳的体积也将开始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在经过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突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所有恒星存在的最后阶段。再经历几万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里唯一的一颗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的中心约33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

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约为20xx亿亿亿吨,是地球的33万倍。它集中了太阳系99.865%的质量,是个绝对至高无上的国王。然而,在宇宙中,它还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恒星。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没有固体的星体或核心。太阳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其能量的99%是由中心的核反应区的热核反应产生的。太阳中心的密度和温度极高。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质量约占71%)与氦(质量约占27%)。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核心区的气体被极度压缩至水密度的150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大概相当于38600亿亿兆焦耳,3.86后面26个0)。聚变产生的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过程向外传送。核心产生的能量需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表面。

辐射区包在核心区外面.

这一层的气体也处在高温高压状态下(但低于核心区),粒子间的频繁碰撞,使得在核心区产生的能量经过很久(几百万年)才能穿过这一层到达对流区.

太阳的内部结构

辐射区的外面是对流区

能量在对流区的传递要比辐射区快的多.这一层中的大量气体以对流的方式向外输送能量.(有点像烧开水,被加热的部分向上升,冷却了的部分向下降.)对流产生的气泡一样的结构就是我们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中看到的米粒组织。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教案篇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音乐课程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音乐的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每位教师都要正确把握评价尺度,杜绝过度赏识,杜绝评价权威,评价误导,追求有价值的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构成真实、民主的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二、案例描述

这一课引入环节中,出示“春夏秋冬”各一幅画,请小朋友讲述他们喜欢的季节和原因,一共四个小朋友回答:小朋友1:春天我仿佛听到了小鸟悦耳的“叽叽喳喳”的叫声;小朋友2:夏天我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小朋友3:秋天叶子都落地了!小朋友4:冬天白雪皑皑,好美啊教师听了每一位学生的回答后都称赞道:“非常不错,表扬他!”学生随之:“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打起节奏,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也回答了一个问题,又在一片“太好了,真了不起!”中得到了同样的“殊荣”,特别在学生对歌曲的演唱中,不仅其节奏、旋律把握得不够准确,还出现了跑调的现象,而且也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竟然是;“唱得非常棒!”整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不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得有些“得意洋洋”。

公开课《小青蛙找家》时,在念完节奏,只是聆听了一遍歌曲就让学生跟谱演唱,演唱了数遍后就请几位学生上齤台演唱歌曲,说实在的,学生连歌曲都很难完全唱下来,老师就在旁帮助学生演唱,在学生演唱完毕后,老师还一直说唱的真不错,还对学生的表情做了描述。

表面、笼统的夸奖未免过于形式化。其次,过度赏识,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有所欠缺、不尽人意时,教师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实际上《课标》中所提倡的激励的评价功能并不是有错不改,而是以实事求是科学的原则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追求艺术的评价方式,客观、准确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泛滥的表扬和此起彼伏的掌声中学生渐渐褪去原有的兴奋与热情,剩下的只是更多疑惑与迷茫。同时随意的表扬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导向而表现的“得意洋洋”,使他们不能进行正确地判断与深刻的反思,从而养成一种随大流和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奖而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因可以获得奖品而表现得更认真,上课结束我们都可以知道这位教师给每位同学都有抽奖的机会,体现面向全体,俨然没个人都获得了成功和满足。但是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的这种奖励方式在潜意识地培养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因此,整堂课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教案篇六

怎么上,采用哪些策略吸引学生?

生物的特征书上共列举了七条,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也不好说全,怎么办?怎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呢?在黄金周期间我带着父母去平山神鹿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旅游,拍下不少风景和平山“神鹿”,在整理照片时,挑选了10余张照片,导入新课时在背景音乐许巍的《带着爸妈去旅行》的歌声中与学生分享旅行时的美景,再请学生帮忙挑选出其中属于生物的部分,不知是旋律打动学生还是美景吸引学生,还是知识点简单,学生都举起手臂争取回答问题的机会,达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万事开头难,这头开的好了,后边的就到渠成了,学生通过分析生物的特征逐条对应辨析草履虫,得出草履虫也能进行生命活动,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单细胞生物,从它的食性分析是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不是自身制造判断它属于动物,从草履虫以水中的细菌为食物来源,大约每分钟形成一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还有30个细菌,可以计算出每天一只草履虫大约能吞食多少个细菌?可以通过计算缓解一下学生上课的紧张心情,进而分析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同学们为保护环境可以有哪些作为?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入手,在师生对话中分析讨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

1、大家公认的板书设计不够规范,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直立草履虫,仅仅从右侧画出指示线,需要标示的结构名称有11个之多,个别的指示线有点集中,学生填写空间小,后边的学生读图有困难。

2、给学生解读草履虫的时间稍显不足,11个结构需要识别再与功能对应,有难度,如果时间再多些,相信效果会更好。

【2】

本节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两个主题进行:一是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二是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其中第一主题又是第二主题进行的基础。

环节点评:

第一主题以探究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为起点,调动了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研究热情。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不但观察了草履虫的独特外形,还发现了草履虫大多时候都是身体旋转前进,凹陷的口沟迎向水流,只有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才会后退,调整方向后再次前进。为了能清楚的看到草履虫,实验中我们用到了棉花纤维。棉花纤维的用量很关键,太多了会影响视野,草履虫在棉花纤维间若隐若现;太少了又难以起到阻碍作用。有学生发现如果取到的草履虫培养液恰巧存在有机物团的话,就会吸引很多草履虫前来取食,这样即使不放棉花纤维,草履虫也会“乖乖”聚集在一团,很容易观察研究。个别学生甚至还利用照相机等器材拍到了草履虫的活动情景。所以在后续班级的实验中,我改变了取表层培养液的方法,而是将培养液摇晃均匀,这样在取培养液的时候也能取到底部的沉积物,便于学生在观察时能看到取食中的草履虫,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些形态结构特点属于植物,哪些是动物,哪些是菌类则仍停留在感性认识,并不系统和准确,所以本节课中有必要明确一下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标准(具体内容见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体会各种类别生物在细胞层次上的不同和由此决定的基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发现单细胞生物在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在程度较高的班级引出五界分类,提高认知程度,是一次积极有效的尝试。

第二主题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在课前查阅单细胞生物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很多种类的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所了解,所以这部分是对资料的抽提和升华,从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推导出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各班学生中均有人能指出单细胞生物中既有衣藻这样的生产者,也有草履虫这样的消费者,亦有酵母菌这样的分解者;既能起着积极作用,也能酿成生态灾难(赤潮等)。在不强调与人类关系的前提下,同学们更能全面的分析单细胞生物的生态作用。

探究性:

1.自主探究

本节教学中,我们做了几点尝试,如单细胞生物的相关资料在课前准备环节完成,既能产生相关思考,又能为课堂上留下更多的交流讨论时间;教材观察草履虫实验要求加棉花,这节课则则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使用;允许学生使用照相机等电子器材,留下自己认为有可取点的照片及视频资料,第二课时在班级中分享,温故知新。

2.模拟探究

在五界分类的内容上,不直接给出标准,而是以书上眼虫等单细胞生物为例,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生活的特性,不同于以往对于植物和动物的认知,从而提出原生生物的概念;在对大肠杆菌的分析过程中,引出细菌和真菌的不同,提出原核生物的概念;这部分内容通过模拟新概念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些思路,使学习更贴近科学研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