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

时间:2024-05-21 作者:笔砚

通过写作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这些范本囊括了不同主题和不同领域的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一

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偏重于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违背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因此,如何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提高人才的全面能力,是目前职业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根据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情况看,大多是以理论教育为主,主要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之后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这样一来,在人文素养教育上,则更加欠缺。其主要原因是,职业学校对于人文素养教育不够重视。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中,人文素养教育所占的比例甚至不到总课时的十分之一,导致学生缺乏文化知识的熏陶,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缺乏和他人交际的能力,自我意识比较严重,不会和同事、领导相处,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往往缺乏进取的意志,没有积极向上的状态。心理承受力差,遇到突发状况时不懂得灵活运用,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2.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院校中,大多数都缺乏创新意识,盲目跟随高等教育的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导致职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之间出现冲突。尤其是有些职业院校,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时,没有基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缺乏针对性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仅仅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缺少了职业道德建设,所能创造的价值极为有限。

在培养人才时,仅仅通过专业知识时不全面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专业教育只能使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人文素养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必须要重视核心教育,在核心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专业化的教育,才能使得职业教育发挥作用。人文素养教育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任务,也不是某个教学团队的责任,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点。良好的校园氛围、学风能够在无形中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人生追求。学生可以通过社团将不同爱好、不同兴趣的学生集结起来,通过多样化的健康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域人生的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体会到奉献的意义。

2.将职业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相结合。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将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很多专业教师认为,人文素养教育是人文学科教师的责任,自身的责任就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这种教师的观念就存在问题。教师不仅仅要懂得教授专业知识,还要发挥榜样作用,用正确的思维方式、高雅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教学精神感染学生,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每一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普遍较低,需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其根本措施就是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水平。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水平不容乐观,而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同时也对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刚开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当进行整体培训,让教师意识到人文素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提高教师的整体气质,保证年轻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强调重点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元化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水平。开展教师评比活动,让班级学生参与到评比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也意识到人文素养对于自身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从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水平的提高,从某种层面上看,就是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果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先成人,再成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发挥政府作用。

人文素养教育和政策、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也要参与到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对于一些妨碍正常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的活动场所进行处理,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对电影、杂志、报纸这类传播媒体的监管力度,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合理的生活方式。

目前,很多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都处于“无意识”状态,缺乏反省精神。有的学生随意性较强,缺乏坚持精神;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现象;有的学生追求个性化,逆反心理过强,容易忽视教师和家长的善意建议。这些行为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健全的人文素养教育,导致在沟通、心理上出现问题。因此,人文素养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转变,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缺乏人文素养教育,导致人才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出现困难。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必须要融入人文素养教育,目前我国的人文素养教育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保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才能促进社会整体水平的进步。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二

段一:引言(150字)。

职业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完美的职业则是每个人的梦想。然而,什么是完美的职业呢?在我看来,一个完美的职业不仅仅是工资丰厚、晋升空间大,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人找到工作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在我长期的工作经验中,我领悟到了许多关于完美职业的心得和体会。

段二:追求梦想(250字)。

一个完美的职业首先应该符合个人的兴趣和梦想。只有从事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我记得当初我选择进入医疗行业时,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辛苦而高压的行业。但我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从中发现了工作的乐趣。我热爱与患者交流和帮助他们恢复健康,这让我从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段三:实现发展(250字)。

另外,一个完美的职业应该给予个人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比如,公司提供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通道。我在职业生涯中多次得到了良好的培训机会,这些培训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也让我有机会在团队中发挥领导才能。这种发展机会让我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变化。

段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250字)。

除了追求个人兴趣和发展空间外,一个完美的职业还应该能够让人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过于忙碌的工作可能会让人身心俱疲,并影响到个人的健康和家庭生活。我曾经经历过长时间的加班和繁重的工作压力,后来我意识到这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完美职业。因此,我开始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身心的健康平衡。

段五:对社会的贡献(300字)。

一个完美的职业应该不仅仅关乎个人利益,还应该能够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我作为一名医生,每天都能够为患者提供医疗救助,这是我最大的价值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和满足感。一个完美的职业应该是对他人有益的,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论:

一个完美的职业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通过我的工作经历,我体验到了追求梦想、实现发展、调整工作与生活平衡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所带来的心灵的满足。我相信,只有找到了这样一个完美的职业,我们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成就感。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三

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历史文化知识贫乏。很多人为了就业只读专业书,应付考试,对经典的中外文学名著少有问津,素质较低,很多人有知识缺文化,有技术缺思想,有动力缺激情。价值取向功利化很严重,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了社会价值的要求,不能经风雨见世面。甚至有些学生目光短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人际关系冷漠,精神世界空虚,难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只顾自己,自私自利,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心理素质差,碰到压力和挫折难以释怀,缺乏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至于走向自杀的悲哀境地而不能自拔。

二、加强导读活动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当今知识信息时代,高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风靡全球,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趋于快捷式、浏览式,难以专注和沉静下来攻读经典。另外,功利和娱乐遮住了人文的双眼,忽视了对国语的诵读。但诵读经典,却可开阔眼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诵读经典,即可传承文化美德,塑造美好的.心灵,又可增强思辨意识,树立人生楷模,增加进取的动力。

1.做好宣传、教育,营造好爱书、读书的浓郁氛围。通过标语警示人,烘托氛围,如:“培养人文素养,建设书香校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读书,我快乐,我进步”等;通过展板吸引人,展板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一看便知,深受感染,如:“读书使人滋润”,腹有诗书气自华,千军万马在胸中。“读书使人安宁”,书中自有芳草地,书中自有小溪流。

2.探究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倾向和需求。可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网上交流互动等方式进行信息收集。如,你最喜欢读什么书、你选择“好书”的标准是什么、你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你最常用的阅读方式是什么、每周能看几本书,等。

3.精选文献资源,做好导读活动。根据调查问卷有的放矢,精选文献资源,做好导读活动。

4.推选诵读的中外经典书目。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因为网络资源增加了图形、声音、动画、视屏等,很丰富,但精华和糟粕混杂,使读者模糊不清;纸质图书是经过再三沉淀和斟酌的,权威性高,特别是文化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适合读者认真阅读后思考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最好素材。

四、结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四

一、根据兴趣择业 在择业过程中,人的兴趣和爱好往往具有一种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只能作为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全部依据。因为,只有把它们建立在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兴趣、爱好才会获得现实的基础,也才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求职者应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发展自己的专长,从而使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明确的针对性,确保在求职时拥有一个更为广泛的选择余地。

二、根据性格择业 心理学专家认为,根据性格选择职业,能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职业工作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例如:理智型性格喜欢周密思考,善于权衡利弊得失,故适合于选择管理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职业;情绪型性格通常表现为情感反应比较强烈和丰富,行为方式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故适宜于艺术性、服务性的职业;意志型性格通常表现为行为目标明确,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坚决果断,故多适应于经营性或决策性的职业。

三、根据气质择业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人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可是性情暴烈缺乏耐心;有人选择了记者的职业,但生性沉稳、反应迟缓。于是,原先理想的职业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人能力低下,而是因为他们的气质与所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可见,气质不同不仅会影响一个人职业的选择,而且可能直接影响到具体工作的成败。所以,求职者应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四、根据能力择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高,社会分工愈来愈精细,各种职业都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必须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自己的能力在哪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之后,再做出选择。这有助于我们择业的成功,并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取得较大的成就。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五

教育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也在与时俱进。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高校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将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培养上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社会对于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重点从高职院校中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结合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给出了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合理化建议。

在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巧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教师将各种教学技巧渗透、应用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以及升华阶段中去。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了教育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都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教育素养。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教育技巧和技能,才能适应当下信息时代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地教育教学。教师需要能创造性地正确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教学问题,使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学结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教学模式是由传统教学模式发展而来。适应了当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模式不断与时俱进,衍生出了很多新型教学方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当代教育背景下,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达到某种成绩上的提高,更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个人素质的养成。将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相结合,促进信息教学向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学的转化,来实现打造高素质职业人这一终极目标。

1.人文素养教育授课呆板,学生兴趣不高。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能展示的信息量大,突破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格局,不仅降低了教师的书写量,而且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试听效果。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经历特征,使其对于具有束缚性的教学有所排除。加上高职院校教师在人文素养教育授课过程中人员众多,教师不能很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如何吸引其注意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现高职院校学生其未来的走向不再是学校,而是社会,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更能刺激学生眼球,提升学生兴趣。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来看,基本以文科领域教学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单纯的讲授为主,缺少灵活性,显得课堂没有活力,而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职业教育上,又缺少和人文素养教育的集合,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和素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2.人文素养教育趋向文学化教学,与职业教育连接性少。正如上文说到的,人文素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人文领域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属于文科范畴;而职业教育属于社会领域的学科,尽管在学科教育上看起来二者没有明显交集,但是,事实上人文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学生成为高素质、高道德的优秀人才,避免其进入社会后受到不良文化和习气影响,改变本质,为社会所谴责甚至是遭到法律的惩罚。当下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主要授课老师为本校语文教师,缺少在人文素养和职业教育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教师。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教师个人思维影响,而文科类教师普遍在讲授中更愿意讲授文学方面的素养锻炼,实质上和职业教育之间差距较大,脱离了开授课程的初衷。

3.缺少与学生实际沟通,互动性不强。传统的人文素养教学和职业教育是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发展中心的,不能任学生自由的发展,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师强硬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单一的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抑制了学生对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甚至有的学生丧失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生活在传统人文素养教学的师生来讲,师生间的互动是薄弱的,教师作为课堂上强势的一方会用其多年的传统思想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枯燥无味,自然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职业教育和人素养教育重要性上有所欠缺。

1.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创建良好课堂氛围。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探讨与研究,让学生把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融汇贯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该向学生传达学习课程的'重要性,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今后职业道路的帮助。因此,我们应注重教师的发展,以其自身的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障。

2.明确人文素养涵盖方向,进行多元化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堂的建立提倡的是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和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即在教师讲授关于人文素养提升和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上,学生要结合自身,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知道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是由课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思维建立共同促成的。教师应该对课上的教学与学生做的职业思维和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对学生是否有效,而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满足,如果不能就应该变换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制定与之相符的教学策略,从而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动力,培养学生关于自身职业素养思维能力。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进步,现代教育模式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教育需求,更好地培养我国更多高素质的优秀职业人才,高校中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授学生过程中,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掌握的人文素质及职业素质,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创立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有效性作用,更可以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为社会打造优质的高素养职业人。

参考文献:

[2]石菲菲.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六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落后,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视力度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正确认识培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丰富院校学生的文化底蕴,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进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院校学生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塑造自身良好的文化气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以及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1]。同时,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院校学生的行为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让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高职院校的审美教育就是对院校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通过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对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内心情感进行教育。帮助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观念,使院校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提升审美,融入审美,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院校学生还可以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表演、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加强院校学生们的交流互动,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以及在训练的过程中增加身体锻炼,使院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升华。

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低下,导致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方面存在失衡现象。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对院校学生发展的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认为较高的就业率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只要着重培养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就行了,而思想上的东西看不见、抓不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不大,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二)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的提升。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职生活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模式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们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于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知识学习效果有限,很难将所学到的人文知识转化成自身的文化素养。而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减弱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方面的课程,导致院校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缺乏对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

当前,高职院校想要提高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首先就是要提高高职院校领导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更新院校领导的教学理念。只有高职院校领导的重视力度提高了,才会针对院校在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方面的工作提出相应的措施,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院校学生对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的认知。同时,高职院校要将人文素质和审美教育工作摆在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等重要位置,促进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以及审美教育协调发展。

(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

高职院校教师在提升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方面,起到一个带头引领的作用。老师的行为举止、性格修养等方面都对院校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在提升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提高院校老师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这样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将人文精神和审美艺术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去,让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很重要[3]。首先,高职学校可以开设人文素养和审美方面的课程,例如,文学、史学、审美艺术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加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其次,要做好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在人文和审美方面的建设,例如,在班级的墙上挂一些关于人文和审美的图画,在校园建立文化长廊和人文景点,粘贴宣传海报等等。最后,高职院校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提升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让院校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艺术很好的转化成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院校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这样不仅可以让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陶冶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应该提高对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和审美观念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让院校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念。同时,高职院校要为院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审美艺术氛围,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院校学生可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文化气质、陶冶情操,从而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冷和平.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3]许韶平.高职院校审美教育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强。本文在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从创业理念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课程融合、师资队伍融合等方面,探究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深融合问题,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融入,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引言。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各个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教育既是创新创业理念宣扬的主力军,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高校的专业教育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能力的培育方面起着启蒙的作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自身专业技能熟悉掌握,又可以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以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就业需求。

根据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旅游管理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学科,这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進行系统的设计。在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以达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创业理念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课程融合、师资队伍融合等方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蓝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实施框架,也是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坚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符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适应旅游行业人才发展的需求,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育,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其次,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理念的深度契合。对于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中课程的'重合部分,要通过教师的集体配合,行业企业的深度调研等方式进行相应的删减,引入新的行业理念,保证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立体化、合理地安排理论教学、企业见习、岗位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理念的引入,形成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腿”融合的课程体系。在世界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引入创新创业理念,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旅游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岗证课训”的“基础层”;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岗证课训”的“核心层”;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岗证课训”的“提升层”;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岗证课训”的“拓展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同时,在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进来,以期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理念的教育要始终贯穿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独特性,着重强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岗位体验+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功能,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纳入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在专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专业课程最新的研究方向及行业发展热点,提高学生对行业的发展认识,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增长眼界夯实基础。旅游行业是一种交叉性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应该从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具有互补性特点的角度出发,搭配一些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企业讲座等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也可以根据旅游行业相关联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地根据行业发展设置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对重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对旅游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在实践中加强,注重学生的角色体验、过程体验和环境体验,形成“专业技能+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素质拓展”的综合体验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行业社会服务活动、行业社会调研以及专业领域数据整理分析等方面的实践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把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行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提高自身的学校效果,同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现实的职业岗位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着重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共建课堂的综合实训项目,跨课程的联合教学、考核,使学生可以综合开发企业需要的旅游产品,综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同时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落到实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身在校园,意识在社会的教育模式,提升其专业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的综合体验。

专业课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分兴趣、项目、类型等方面的校内实践项目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各位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以专业、兴趣、实践等开展的校园社团活动,应配备具有专业背景“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师指导团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培养,激发学生能力、兴趣和创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组织学生参与旅游类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引导学生跨专业组建相关团队,基于项目配备相应的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形成教师、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共同开发,使学生可以真实地进入创新创业活动的场景中。同时,注重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积极加强专业师资的外出学习和企业实践,借助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部门师资的力量,提升师资团队的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积极引进优秀的企业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形成专业教师、创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以及师资等方面的融合,构建新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更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在专业教育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积极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本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等方面深度融合,在教学中提高学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八

职业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不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然而,在追求完美职业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扰。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思索,我逐渐领悟到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选择合适的职业非常重要。人们的兴趣、才能和价值观都会影响他们对某个职业的追求和投入程度。选择合适的职业既能让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可以思考和评估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所选择的职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在挑战,以便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追求完美职业需要持久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职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没有捷径可循。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专业能力,才能在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以便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只有不断进取,我们才能在职业道路上保持竞争力。

第三,职业发展不仅仅是个人成功的追求,更是对社会责任和人际关系的承担。在追求完美职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谦虚和诚挚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功。与他人合作和沟通是职业成功的关键。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和上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第四,工作生活平衡是追求完美职业的重要因素。虽然工作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生活。一个完美的职业应该能够让我们在工作中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家庭和自己的需求。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合理的时间管理和压力释放,以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最后,职业发展需要长期的规划和目标设定。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和发展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行动步骤和时间表。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计划,以适应职业发展中的变化和挑战。一个完美的职业需要我们保持目标的清晰和坚定,并为之不懈努力。

总之,追求完美的职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适应和成长。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持续努力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平衡工作与生活,并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追求真正的完美职业。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职业选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铁饭碗”逐渐被人们所摒弃,人们开始追求个人的价值和职业的完美结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我也深深领悟到了一个完美职业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并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正在选择职业或者正在为自己的事业努力的人们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一个完美职业应该与个人的兴趣和热情相契合。对于一个人来说,职业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没有兴趣和热情,那么他的工作就只会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负担,不会带来任何满足感和成就感。我曾经在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工作,虽然薪水和福利待遇很好,但我发现自己对这个行业没有太多的兴趣。后来,我选择了辞职,并投身于我真正喜欢的音乐行业。至此,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工作的乐趣和满足感,我热爱我的职业,因为它与我内心的热爱相契合。

其次,一个完美职业应该有一定的回报和成长空间。无论是从物质层面还是心灵层面,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都需要一定的回报和成长。回报可以是薪水、福利待遇以及其他奖励,而成长可以是技术的提升和职业的晋升。如果一个人的职业没有回报和成长空间,那么他的工作就只会变成一种机械的重复,缺乏激励和动力。我在我的音乐生涯中,除了能够通过音乐带给别人快乐和享受之外,我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同时,我也积极参与演出和比赛,不断挑战自己,争取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机会。

此外,一个完美职业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使命感。世界上有很多人们需要帮助和照顾,一个完美职业应该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并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只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他的工作就只是一种自私和狭隘的追求,缺乏深层次的意义。我在我的音乐生涯中,除了追求个人的成就和满足之外,我也尽力为社会提供快乐和享受。我曾经定期参加慈善演出,将我的音乐带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并通过音乐传递爱与希望。

最后,一个完美职业应该与个人的价值观相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原则,一个完美职业应该与个人的价值观能够相互融合。如果一个人的职业违背了他的价值观和信仰,那么他的工作就会带来内心的矛盾和不安。我选择了音乐这个职业,是因为它可以让我用我自己的方式传播美和真善美。我相信音乐的力量,相信通过音乐我可以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人们。

总结起来,一个完美职业应该与个人的兴趣和热情相契合,有一定的回报和成长空间,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使命感,并与个人的价值观相一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深深领悟到这些重要的因素,也在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完美职业。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完美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十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课,公共课的位置决定了它在高校学科体系中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现状的出现。特别是外语院校,由于外语专业课的难度和对学生要求不断提高,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不高。而汉语作为母语对于学习外语的基础作用因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与知识经济时代提倡培养高智能、高素质国际化的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也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过于陈旧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从事大学语文课的实践经验和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对语文课教学能有所帮助,并请方家指正。

语文课在学生进入大学以前的学习生涯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它的地位毋庸置疑,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已经形成共识。原因在于语文教育的识字、阅读以及语言表达等基本功能,是每个人学习和生存的必备工具。语文课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和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为主,而在高等教育阶段,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语文课的重要目标。

人们习惯上认为,大学生已经学过近十年的语文了,阅读和写作应该不成问题,而当前的现状却是:随着考试压力的不断加大和媒体功能的增强,学生除了教材上所读的文章外,课外的阅读量非常有限,大量的课余时间投入到作业和补习班中,剩余的少得可怜的时间花费在电视、电脑上,真正的自由的阅读几乎没有。写作方面也是如此,除了语文教师规定的作文,又有几个学生自己练习写作呢?而且,在近年大学扩招的大背景下,招生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学生素质的普遍下降,反映在语文上的,是部分学生出现了识字、阅读、写作能力很低,一些本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的必备知识需要在大学补课。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的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和分析、鉴赏文章的教学目标,不得不做必要的调整。

所以,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字词,至于分析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乃至人文精神已成为一种奢求。这与大学语文的教育目的是相悖的。这种现实说明,语文在大学阶段的使命是任重道远的,而且有些悲壮的意味。我们不仅要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21世纪,在鼓励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还应该停留在传统的识字、阅读、写作、鉴赏上,是否应该在弘扬人文精神方面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这是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外语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汉语阅读、写作能力较弱的问题,虽然外语专业教师认识到应该加强母语的学习并一再强调学习母语的重要性,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显然存在明显不足。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和外语专业教师一起努力,改变学生的错误看法,带领学生走出误区。

语文是学习外语的基础。汉语和其它语言一样,作为一种语言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学习一种语言,主要是这种语言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以及吸收以其为载体所传达的信息。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信息的获取,母语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中国人学习外语时,汉语的思维习惯对运用外语进行思维和写作既有限制又有促进。我们自幼在汉语的环境中成长,汉语的思维定势对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良好的汉语表达习惯和优秀的文学写作、鉴赏能力对外语学习大有裨益。比如翻译强调“信”、“达”、“雅”,这可以说是语言翻译的最高境界。一种外语译为汉语,无论译者对这种语言的掌握如何熟练,如果他的汉语水平一般,他的作品不可能优秀。汉语译为外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对汉语字词句以及篇章的准确理解,想要精品也是不可能的。外语写作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汉语作文写得优秀的学生,他的外语作文也同样精彩。但在外语院校,专业课的学习毕竟是首位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语文学习上,课程设置上也不可能开设太多课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方法,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使他们即使在没有语文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有更快的进展,实现语文教育和外语学习的互动。

三、大学语文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

“大学是最具保守的地方”,这是西方学者对大学的评价。我国大学的保守相对于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陈至立在谈到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时指出:“当前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提高人才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也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和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1〕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笔者认为,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必须以传统为依托,离开传统无所谓创新。而传统是所有遗存知识的总称,它包括知识、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等。而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创新人才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思维灵活、有主见、有超前意识、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实际上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在外语院校从事大学语文课教学也必然以此为依归,教育者应结合外语院校的特点,在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定、授课方式的选择以及课外阅读和实践的引导等方面有所改进。

(一)外语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编排。

国内大学语文的教材种类很多,编排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是落后,如在篇章的选择上,除了编者不同外,基本是一个面孔。最关键的一点是缺乏针对性,文理工科使用的是一个教材,没有考虑使用者的专业特点。外语院校的特殊性上文有所论述,编订适合外语专业的教材最重要的是根据这些特殊性选择合适的篇章。

古诗文的选择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语言精练;二是文学性较强。语言精练是针对外语专业对语言掌握的高标准,文学性强是考虑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如贾谊的《过秦论》,李斯的《谏逐客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是比较适合的,而如屈原的《离骚》、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学生理解非常困难、实用性不强的文章,可以不选。

现当代诗文的选择与古诗文的标准大致相同,应该注意的是剔除那些虽然在现代历史上是名人,而其文章的政治意味远远超过文学性的。因为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不应该承担政治课的任务。在当代作品的选择上,篇目的比例应该加大,中国历来存在厚古薄今的思想,认为今人的文章不如古人,这种认识过于贬低当代作家,很多当代作家的文章写得很优秀,如贾平凹的散文《丑石》,不比鲁迅的《一件小事》差,笔者认为,无论从思想和艺术上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

外国文学篇章的选择上,在坚持上面的'两个标准同时,一方面要加大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分为精读和泛读两个部分;一方面要注意译者。翻译是另一种创作,翻译质量高低既取决于译者的外语水平,也与译者的中文水平密切相关。现在,很多国外的名著名篇都有几种译本,这就需要编者独具慧眼,取其真正达到“信”、“达”、“雅”标准的作品,这方面,只依靠中文学者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外语专业学者的帮助。

此外,所有篇章的选择必须把握“德”的尺度。对“德”的要求应该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崇高境界。古人有“文以载道”、“道德文章”的说法,都是强调文章所蕴含的道德标准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化”,注重内心的改变,它是“润物细无声”的,它的作用是持久的,它往往比空洞的道德说教有效得多。

(二)授课方式的多样化。

现在各大学一般仍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不符合现代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要求。这种绝大部分由教师单一讲授的方式,形式上是重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牵着走”、“填鸭式”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与大学的自由、民主、独立的学术精神相违背,也与学生对大学的理想存在巨大的落差,所以一些学生认为大学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复,缺乏新鲜感。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高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步骤。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改革过程中,要打破旧的教学行为模式,建立适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标准的新的教学行为方式,必须把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教学方法淘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单一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而外语院校的小班制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契机。外语院校每个班级的人数一般在25名左右,这使教师具备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个性特点的可能,授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基础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也使得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灵活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使一般高校都配有多媒体教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用电脑制作课件,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音乐以及影像片段整合到一起,实现授课内容信息量的最大化。如讲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然后让学生看屏幕上关于徐志摩生平的详细介绍,使学生对徐志摩有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朗读《再别康桥》,播放名家朗诵的录音,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再播放有关徐志摩的影视片段,做进一步的分析、评价。在没有多媒体的院校,退而求其次,可以利用录音机、幻灯机等设备。

2以学生为主体的实现。

并不是所有的篇章都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如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它主要是谈为人处世的原则、修身从政的标准,特别是其中提出的道德观念,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别,对于这类文章可以采取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几组,自由发表见解。由于班级人数较少,教师可以分组指导,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系统化,最终形成书面材料。

在授课方式上,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灵活掌握。无论以哪种方。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十一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师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微型化、个性化的微课资源有机整合成为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微课为基础,课前自学与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翻转课堂模型。那么,它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下面我结合英语教学中比较难处理的阅读教学和语法教学来谈谈翻转课堂的应用。

(一)通过课前任务型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快乐阅读,让自主学习阅读变成“悦读”。快乐阅读也应是有目的性的阅读,因此,教师可在课前下发任务单,如让学生根据所读的课文内容自主利用多媒体手段寻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等来辅助阅读内容的理解,自拟几个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等,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中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指导,让中下等生“吃得饱、消化好”,让优等生“吃得好、营养高”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已经在课前进行了阅读内容的学习,仍然以圣诞节课文为例,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对圣诞节课文的大意已经有所了解,但不同的学生对阅读内容有着不同的疑难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回收课前下发的任务单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的方式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问题,让中下等生“吃得饱、消化好”,让优等生“吃得好、营养高”,以此加快英语阅读教学课的进程,提升阅读效率。

(三)运用开放性、拓展性的问题机制激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主人。

翻转课堂中的英语阅读教学,首先课前已基本扫清了课文翻译障碍,课堂中教师不必将理解课文大意和知识点的讲解放在首位,所以课堂中的语言学习就应该聚焦于对文章话题的深度讨论和语言点的课外拓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练习知识点的应用,也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或缩写课文,提升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而且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必须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学生自主展示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展示、勇于发表观点和看法,最大程度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一)家校翻转。

家校翻转主要是指学生在家里通过观看相应的语法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导学案。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微课学习、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分析出该语法项目的教学重难点,及时对课堂进行二次备课,以提升课堂效果。以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unit3单元的语法项目“宾语从句”为例,阐述如下:

1、教师备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基础为主、适当拓展的原则自备宾语从句的微课,并制定相应的导学案。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家里通过观看教师视频或家校联系平台自主观看宾语从句的微课视频,反复学习,并完成教师下发的导学案。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进程的快慢都由学生来自主安排,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权。

3、课堂反馈学习。基于学生的课前语法学习,教师不再独霸课堂的讲授,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展示所学的宾语从句语法知识点。学生讲,学生反馈导学案的解决情况,教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答疑解惑,让学生的课外学习在课内得到提升和内化。

(二)课内翻转。

课内翻转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内处理语法项目的一种方式方法。教师通过自制微课等资源库下载所需要的语法微课,让学生在学校微机室电脑上进行微课自主或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针对部分寄宿制学校,学生无法在家自主学习而开展的教学形式。以初三语法项目感叹句为例阐述。

1、课前备课。教师自制或下载感叹句微课,制定导学案。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十二

【内容摘要】将中国茶文化与现代高职教育相结合,引领当代青年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可塑性人才。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承载历史的文化[1]。中国茶文化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直到今天仍发挥着无可取代的社会作用[2]。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茶文化教育既能把中国茶文化和高职教育相结合,还能拉高高职院校的文化品位和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一、高职院校实施茶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茶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个人内在品质,多表现为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技术型人才,也要为社会塑造高素质的理想型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高职院校过度强调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忽略人文学科的同步发展,阻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要怎样改变这一尴尬格局?众所周知,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一直活跃于民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形态[1];茶文化追求平心静气、自悟自省的精神内涵和真善美的'理念;茶文化本身富有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特质与功能,故而可以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茶文化教育,用茶文化的深厚人文底蕴感染学生,让学生们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茶文化教育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文化品味。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也确实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然而,大量的数据统计显示,很多高职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缺乏后续发展能力,基本无法获得进一步提升。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应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缺失。鉴于高职毕业生的现实状况,需要深刻总结和反思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得失,提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品位,优化整体育人环境。茶文化的传播,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提升,大有益处。一是茶文化能够让学生们抛开浮躁情绪,静下心来,以一种从容的心态去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二是茶文化的美学价值,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优雅、宁静、和谐的情境中,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中国茶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的措施。

(一)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茶文化刚刚出现在大学。

以及高职专业中时就开设涉茶课程。教育部核定《普通髙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外专业,开设的涉茶专业有茶艺和茶文化。茶文化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出现在大学以及高职专业中。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商务职院)就在其二级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中开设《茶艺与茶文化》,分配30学时,让学生熟悉湖南各类茶叶的文化历史及特点,能运用茶艺与顾客进行沟通,进行茶叶的销售,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随着茶文化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推广,湖南商务职院成立了湘茶学院。

4月20日,其二级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与湖南省茶叶协会、湖南省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茶祖神农基金会共同组建了湘茶学院,积极组织、参与茶品牌推广与校内外茶文化活动,并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开办了“湘茶学院茶叶营销班”,培养高素质茶叶营销人才。该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历证书+企业职业资格证书或国家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制度,学生毕业时必须同时取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助理营销师、助理电子商务师、农产品经纪人等相关证书之一和茶艺师资格证。

(三)随着师资和硬件的不断提升,商务职院开设了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

湖南商务职院组建了一支包括省级专业带头人、全国供销系统及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及企业专家在内的优秀茶文化教师队伍;建成了省内一流的茶文化体验室、茶艺实训室,并与湖南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唐羽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营销实训基地及茶叶加工实训基地,为茶文化在商务职院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了万全准备。,湖南商务职院开设湘茶学院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开始独立招生,有计划地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懂得茶艺知识,掌握茶叶生产加工工艺、产品质量监控、茶叶营销技术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技能的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可以从事的职业很多:茶叶生产经营企业的业务员、店面销售员、评茶师、茶事活动策划人;茶庄、茶楼、茶艺馆、茶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茶艺工作人员;茶叶生产经营企业的销售部门经理助理、茶叶专营门店主管。同时该专业的发展岗位也很多,可以是营销经理、部门经理、店长、基层合作社主管;也可以是自主创业从事茶艺培训、茶馆茶楼经营的中小企业主。该专业的学生在获取高级茶叶加工、茶叶经营管理师等执业资格证后,在新农村茶叶企事业单位可从事更高层次的技术咨询及经营管理岗位。

(四)商务职院在茶文化的推广中努力的方向。

湖南商务职院的茶文化教育一直在深入,也为在全校推广茶文化做了一定的努力:2013~,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了《茶与健康》、《茶文化与茶艺》两门公选课,主要介绍茶的起源与传播、我国茶文化与茶道艺术发展的基本内容以及茶与健康的关系;建立了茶叶流通协会和子茗茶社,定期组织茶事活动,让部分学生在了解茶的品饮方式和饮茶习俗的同时也体会到茶会的精神与组织。这样的公选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但这些努力所起到的效果与将中国茶文化融入现代高职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既然湖南商务职院有茶文化教育的优势,就应该依托湘茶学院,将茶文化教育融入到全校的文化教育中来,把茶文化教育做成湖南商务职院的特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培养更有内涵的可塑性人才!

三、中国茶文化融入湖南商务职院文化教育的策略与构想。

怎样将中国茶文化教育与湖南商务职院的文化教育相结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从整体性来说,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将湘茶学院设立为综合型机构,负责全校茶文化教育的日常运作;在湘茶学院原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培训一批生长型教师,承担商务职院茶文化教育课程的专业教学;由湘茶学院牵头,编撰一部创新型教材,建设高职学生茶文化学习优质资源库;开设一套特色型课程,实施基于高职专业特点的茶文化教育;搭建一组功能型平台,提供学生多样化茶艺展示空间,例如校级茶文化爱好者社团或协会、中国高校茶文化网络学习的平台以及形式新颖、成效鲜明的茶文化主题活动。

四、结语。

目前不断探索的一项课题归根到底是如何将中国茶文化和现代高职教育相结合。研究高职院校的茶文化教学,更重要的是探讨茶文化的传播是否能否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能够为学生就业提供助力,才能够得到高职教育决策者们的青睐,毕竟高职院校目前还是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参考文献】。

[2]景庆虹.论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j].传播学研究,2012,12。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十三

hr天天帮助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却有不少hr却忘记了给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自己将来要干什么?未来两三年或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成就要达到什么程度,我相信这也是很多hr所迷茫的地方。

陈小姐在一家电气设备公司做hr主管,据说陈小姐是“半路出家”。虽然对公司内部各个岗位的职责了如指掌,但在管理、沟通上都感觉力不从心。老 板似乎把人力资源部当成一种摆设,同事们也认为每件事情都有对口负责人处理,根本不听她的。陈小姐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比 较迷茫。那么,请问:

其实,很多进入hr领域的人,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hr.就是迷迷糊糊的读了这个专业,或是跟着领导做了一段时间的hr,出去之后,发现自己除了hr,其他的好像啥也干不了。于是乎,就坚持走上了hr这条不归路。

职业生涯规划自我分析的“三问”是:“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我最擅长干什么工作?推动我干这个工作,努力前进的根本源动力是什么?”无疑,兴 趣和你的个人意愿最重要,即你喜不喜欢做hr?发自内心的问一下自己,不要强迫自己勉强回答,如果你大部分时候碰到hr工作中的问题时,你选择排斥和逃 避,或心里很纠结和痛苦,那劝你还是放弃hr工作,趁早解脱吧。

有了兴趣还不行,还得看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职业锚定位分析等,来看看自己是否适合。什么样的人适合做hr?通常认 为,那些性格外向、喜欢与人打交道、有良好的亲和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善于思考和学习、愿意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的人,比较适合做hr。

从hr纵向发展来看,可以做hr主管、hrm、hrd、cho、副总、总裁。

从hr横向发展来看,可以做招聘专家、培训专家等各模块专家。

从hr行业发展来看,可以做咨询顾问、猎头顾问、培训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辅助规划师、专职讲师、学者或教授等。

你的hr之路将来往哪个方向发展?你想好没有?但不管你怎么选,hr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历练是一道跨不过去的槛,必定要经历,且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沉淀。

职业生涯规划,简而言之,就是知己、知彼,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并用高效行动去实现职业目标。它的操作五步骤就是:客观认识自我,评估职业 机会,确定职业目标和路径,终生学习并高效行动,与时俱进并灵活调整。操作时可借鉴一些swot分析、目标分解、鱼刺分析、pdca等工具来细化实施。

许多人一提到职业生涯规划就会想要做到什么职位、拿什么样的薪水等,但殊不知,这种外在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内职业生涯的`表象,是伴随着内职业生 涯规划实现而来的。内职业生涯规划更多的是针对自我知识、经验、能力、素质和价值观的提升和发展。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是内在职业规划的实现,而外在 的如职位、地位和收入等都是其附属品。

因此,我们不必在意现在是否做到了hrm或hrd位置,而是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做好hrm或hrd.我们不必刻意追求是否为hr专家,而是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和实力,有资格配做专家。

不浮躁、有耐心、坚持,扎根hr行业,把hr做精做透,总会有所成就。很多时候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是伴随着你的个人成长而来的。是在追求职 业梦想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积累而来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工作积累和沉淀,我们要沉得住气,懂得坚持。正如一个工作不到五年想做hrm或 工作不到十年想做hrd的hr,往往都是不太现实的,即使做到了,通常来说,是历练不够的。

最后,别忘了好的规划只是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更需要的是付诸行动,积极实施,为实现目标而去努力付出。没有去做,再好的规划都是空谈。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十四

一次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

首先,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其次,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驱动力的话,人们是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

第三,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最后,有效的生涯设计还要不断地反省修正生涯目标,反省策略方案是否恰当,以能适应环境的改变,同时可以作为下轮生涯设计的参考依据。

职业选择。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呢?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性格与职业的匹配。需要考虑的,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包括:合群性、责任性、情绪性、进取性、自律性、自信心、灵活性、有恒性、宽容性、自主性、支配性等等。

2.兴趣与职业的匹配。职业兴趣特征包括现实性、探索性、艺术性、社会性、事业性和传统性。

3.能力与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与特长息息相关。通常语言能力、数字运算、逻辑判断、资料分析、机械推理、空间关系方面的能力称为一般能力;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则是核心能力。

4.内、外环境与职业相适应。

在职业确定后,还要计划一下职业发展的大致路线: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须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通常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

2.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

3.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

对以上的三个问题,继续综合分析,以此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目标的设定,是在继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后,对人生目标做出的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中期、长期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一至二年,可以拆分成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至十年。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

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评估与回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十五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呢?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性格与职业的匹配。需要考量的、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包括:合群性、责任性、情绪性、进取性、自律性、自信心、灵活性、有恒性、宽容性、自主性、支配性等等。

(2)兴趣与职业的匹配。职业兴趣特征包括现实性、探索性、艺术性、社会性、事业性和传统性。

(3)能力与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与特长息息相关。通常语言能力、数字运算、逻辑判断、资料分析、机械推理、空间关系方面的能力称为一般能力;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则是核心能力。

(4)内外环境与职业相适应。

在职业确定后,还要计划一下职业发展的'大致路线: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须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通常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2)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3)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

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目标的设定,是在继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后,对人生目标做出的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中期、长期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一至二年,可以拆分成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至十年。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评估与回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阅读本文后毕业生简历网还为您推荐了更多相关的文章参考:

职业规划“大一”开始9种不良心理断送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的5大窗口。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十六

一次完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

首先,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其次,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驱动力的话,人们是很容易对现状妥协的。

第三,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最后,有效的生涯设计还要不断地反省修正生涯目标,反省策略方案是否恰当,以能适应环境的改变,同时可以作为下轮生涯设计的'参考依据。

职业的选择。

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据统计,在选错职业的人当中,有80%的人在事业上是失败者。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职业呢?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

(1)性格与职业的匹配。需要考量的、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包括:合群性、责任性、情绪性、进取性、自律性、自信心、灵活性、有恒性、宽容性、自主性、支配性等等。

(2)兴趣与职业的匹配。职业兴趣特征包括现实性、探索性、艺术性、社会性、事业性和传统性。

(3)能力与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与特长息息相关。通常语言能力、数字运算、逻辑判断、资料分析、机械推理、空间关系方面的能力称为一般能力;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则是核心能力。

(4)内外环境与职业相适应。

在职业确定后,还要计划一下职业发展的大致路线: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须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通常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2)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3)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

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

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目标的设定,是在继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后,对人生目标做出的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中期、长期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一至二年,可以拆分成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至十年。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在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评估与回馈。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冯慧卿)。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十七

在自我分析之前我先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做了一次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在这次评估,可以清晰地看到,我的职业倾向偏向于企业型、社会型和艺术型。以下是对我评估结果的详细报告:

1.1我的职业性格是:e型。

e:企业型(enterprise)。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十八

(一)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要进行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能与知识不同,它是经验的积累,必须在工作中才能体会,不是理解和记忆就能掌握的。传统的学科型方式培养不了高技能,更培养不了高素质,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培养环境、培养内容、培养目标与产业保持高度一致。因此,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二)发挥好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必须加强产教融合。

当前校企合作的实践充分表明,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与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是一条不可违背的规律,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利于人才质量的提升,不能有效发挥产教融合的效用。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生命线,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仅靠职业教育单方面努力,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实现产教融合,充分发挥好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才能形成提升人才质量的合力,提高人才产品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

(三)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愿意开展产教融合。

企业是否具有与职业院校深度融合意愿的前提是能否盈利。盈利是以技术和人才优势为支撑,以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前提。只要因为与职业院校的融合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企业必然具有积极性。生产效率的提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成本降低了,二是收入提高了。现在很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具有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在意愿,关键看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

(四)实现职业教育历史使命,需要实现产教融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育人为本的理念是当前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职业院校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怎样实现人才与企业的需求相对接作为办学的重点。而产教融合是连结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才供给的纽带,可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形成教育合力。校企一体化立体教育网络,真实化的工作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道德人”“社会人”提供了良好的培育途径。

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松散,形式单一。

由于政府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主导机制还没有形成,大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维系主要还是靠人脉关系和信誉。从调研来看,目前校企之间的合作很松散,大多数学校基本上就是签个协议,搞个仪式,挂个实训基地牌子,目的是找企业解决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的问题。

(二)合作深度不够,层次普遍不高。

从已有的合作来看,校企合作主要局限于共建学生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等,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校企合作的动力就没有了。目前校企合作呈现出“三低”:有效参与工学结合的学生比例偏低,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课的课时比例偏低,合作企业真实参与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人数偏低。建立的.合作关系,大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难以持久的低层次合作,合作成效不尽人意。

(三)职业教育技术服务能力较弱。

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职教师资参与技术服务的意识普遍不强,技术服务能力较弱,基本上偏重于理论研究,实践能力较弱,主要局限于参与职工培训等服务形式,至于参与企业研发、技术改造等这方面的能力非常薄弱。大多数学校缺乏这方面的具体考核指标,教师对此重视不够,难以形成内在动力机制。

(四)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未能有机融合。

在校企合作中,对于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交融重视不够,很多学生不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工艺流程、人才要求,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这些状况势必制约校企合作之间深度合作,毕业生在就业后对企业的认同感较弱,频繁跳槽,导致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从而影响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制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的形成。

(一)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越教育、经济、劳动人事等部门的教育,单靠教育部门难以解决产教融合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对合作要在政策、制度、经费投入上给予支持与协调,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各种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进行战略性的顶层设计。

第一,完善法律,明确职责。尽快出台《校企合作教育法》或者《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专门性法律,同时,应尽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为保障校企合作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依据。省、市级政府应结合各地实际,尽快出台适合地方特点的实施条例或细则。

第二,设立专门组织管理机构,保障校企合作顺利推进。各级政府应专门成立由教育、人事、财政、工信、税务等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参与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调节校企关系。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校企合作相关事项的协调、联系与运作。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确保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第三,发挥行业协会的参与和指导作用,提高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效率。充分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服务与实践,提高校企合作成效。

第四,完善政策与制度,形成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积极推行产教融合企业、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成本补偿制度,同时,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包括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立项优先等,对合作办学成绩显著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加强职校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对企业的吸引力。

第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产教融合作为一项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要理性思考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人才培养战略,应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二,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素质为核心、能力为根本,融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构建模式。学校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学院、学科、专业、学年制等教育体系,推行全面学分制,加强教学改革,加大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力度,加强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指导,积极扶持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并通过资金、师资、实验条件等方面的保障,使其成为学校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孕育基地、实验基地、孵化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拓展校外综合型创新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坚持以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从特色、人才质量、就业质量上下功夫,要让课堂、教材、教法以及教师的理念都要围绕市场,专业设置要更加契合社会需求;课程设置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根据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做学教一体化等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技能、综合素质。

四、结语。

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就是实现人才质量和招生竞争力提升的最佳途径。学校要坚持走以质量为核心、以双师型教师为关键、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要内容、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完善法律,明晰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要出台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坚持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对校企合作进行统筹规划,坚持校企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把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与产业对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有机结合,建立有利于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学校的招生竞争力,为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十九

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也有自己的教学特色,那就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能型,实用型的技术人才。那么,怎样才能检验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高含量的专业技术呢?毋庸置疑,技能大赛就是最好的平台。最近几年,技能大赛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政府、学校、企业等对技能大赛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的技能大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简单地说,技能大赛可以检测高职教育的效果,能将高职教育的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从深度上说,技能大赛可以对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师资力量等进行优化,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高职教育的改革。

(一)技能大赛引导高职教育改革。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开展的技能大赛,大多数都与实际接近,与企业相关,与生产岗位贴切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目的在于突出高职教育的技术化、技能化,是完全符合现代教育新标准的。在技能大赛中,除了要参加技术竞技的学生外,还会请到一些行业专家、企业人才等,这些专家将直接参与技能比赛,全程观察比赛,并专业化地对比赛做出评选,使整个比赛过程,包括比赛内容、比赛方式、比赛实际操作环节都更加规范。另外,竞赛所选用的试题和项目都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又与社会实际需求贴切,既能完全体现高职教育中的高端技术,还能使选手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更加真实,由此可见,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高职教育重新规划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技能大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拉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开展技能大赛时,各大高职院校都积极主动地联系企业,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和“就业”衔接在一起,从而实现高职技能教学与岗位就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二、对教师自身的强化作用。

(一)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观念。

在实际的比赛中,所涉及的比赛项目和比赛内容,都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比较贴近,并且还能更加方便地衡量某些岗位的人才需求量,技能大赛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树立职业教学观念,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研讨、阅读赛组委发布的文件,观察、学习比赛项目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经过邀请企业管理者,企业专家来指导比赛后,教师可以更加明确地指导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以及当前学生实际掌握的技能程度等,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的问题,使高职教育更加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在高职院校举办的技能大赛中,教师是领导者,是比赛项目规划,比赛规则制定的直接参与者,在实际比赛过程中,教师通过与企业专家、行业人才进行交流沟通后,能更加讲解企业生产运转的情况,比如,机器加工,维修类的比赛,教师就可以通过专家更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帮助教师开展专业化的素质提升,检验教师固有的教学水平,弥补教师教学的缺陷,让教师的自身内涵持续提升,让教师更加深度地认识行业,从而让教师从纯粹的教学者和指导者变成行业内的专家。

三、技能大赛对学生的素质提升。

(一)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素养。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通过赛前、赛中、赛后等环节获得不同的职业素养指导;在日常技能训练中,学生也会自主关注相关企业发展的动态,并且制定一系列针对该企业发展的学习计划,同时,在比赛中,学生自身的创新思想和专业技术,通过碰撞和融合,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大幅度的提升,在实际的技能操作中,因比赛规则和好胜心的原因,学生的思维严谨度和学习动力都能有所增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冷静处理突发事件,比赛结束时,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学会总结和积累,从而形成终身职业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技能比赛中,具有创新意识的项目总能获得高分,为了能够在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索,挖掘新方法、新技术,进而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磨砺,再加上赛后评委的专业化点评,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有很大提升。

四、总结。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教师,都能从技能大赛中获得帮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可以得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另外,高职院校的学校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技能大赛的渠道,了解更多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人才培养教学,为社会输送更多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潘芊芊.试论高职《剧本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j].戏剧之家,2017(8).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二十

怎样写一份出色的创业计划书,是许多创业者头疼的问题。创业计划书对于创业来说是很重要的,而好的创业计划书,更是成功创业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应该怎样写?

执行总结是创业计划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以下方面:

·本创业计划的创意背景和项目的简述。

·创业的机会概述。

·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

·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

·团队概述。

·预计能提供的利益。

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详细的市场分析和描述。

·竞争对手分析。

·市场需求。

市场调查和分析。

·目标市场顾客的描述与分析。

·市场容量和趋势的分析、预测。

·竞争分析和各自的竞争优势。

·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市场发展的走势。

公司战略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

·在发展的各阶段如何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通过公司战略来实现预期的计划和目标。

·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

·收入来源。

·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

·市场份额。

·产品开发介绍。

·主要合作伙伴。

·融资方案。

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

·关键的风险分析(财务、技术、市场、管理、竞争、资金撤出、政策等风险)。

·说明将如何应付或规避风险和问题(应急计划)。

管理团队。

·介绍公司的管理团队,其中要注意介绍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注意管理分工和互补);介绍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公司资金管理。

·股本结构与规模。

·资金运营计划。

·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财务预测。

·财务假设的立足点。

·会计报表(包括收入报告,平衡报表,前两年为季度报表,前五年为年度报表)。

·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比率分析等)。

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

这是创业计划的“卖点”,包括:

·总体的资金需求。

·在这一轮融资中需要的是哪一级。

注意事项。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聚焦于特定的策略、目标、计划和行动,对于一个非技术背景的有兴趣的人士应清晰易读。创业计划可能的读者包括:希望吸纳进入团队的对象,可能的投资人、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政策机构。所以大学生创业计划书一定要通俗易懂。

·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投资人可以得到的回报,还可以讨论可能的投资人退出策略。

文档为doc格式。

职业二与职业三的完美融合范文(21篇)篇二十一

摘要: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高分低能的人才逐渐被淘汰,因此,基于这一教育背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融合人文教育。从人类发展的趋势来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必然的,因此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从而促进科学发展。主要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中地理;融合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但就我国社会的人文精神及其价值现状来看,其中存在严重的缺失问题。归根究底在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使得国内民众受各国思潮影响,造成价值观动摇、道德缺失等,进而引发巨大的矛盾冲突,并导致人们逐渐形成金钱或物质至上的错误价值观。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各界学者普遍指出在教育教学阶段,要加强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文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难发现,当前人地关系非常紧张,自然环境更是遭到严重破坏,还有各种资源短缺等问题屡见不鲜,以至于人类社会发展受到阻碍。同时也表明人文精神缺失,是制约社会发展等的主要原因。因此,人地关系的合理管理,人文精神及其素质的培养,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想提高人文素质,就需要从学生阶段着手。地理知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地理教师既要重视地理教学,又要积极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进而自觉自主地爱护、保护环境,并通过人文精神引导,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充分提高其整体素质。同时人文精神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社会、人地的和谐发展。另外,引导学生构建人文精神,可以加深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地理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策略。

1.激发兴趣,增强科学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观察力的培养。比如,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学中,可设置如下情节:二战前德国人向本部上报盟军登录的消息,然而本部并未给出指示,盟军最终顺利登录,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通过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参与讨论,不但可以培养其探究精神,更能增强其创造性意识与思维。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只有产生疑问才能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进而不断推动科学发展。由此可见,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如海地扩张说、大陆漂移说等,均是建立在质疑基础之上,再结合具体海底岩石和陆地形状所创立的,就以其中的“大陆漂移说”来说,它的创立是维格根据海岸线吻合现象提出的。总之,要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与激发,可通过强化逆向思维,积极训练其求异思维,组织实践活动等,使学生恍然大悟,踊跃表述自己的见解。

2.结合实际,培养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实质上就是理论知识的教学,其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对学生毫无吸引力,难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因此,要实现高效地理教学,关键是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更何况当前的地理课程考试,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人文地理综合知识的能力也非常重视。比如,我国的酸雨为什么以硫酸性为主,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积极分析,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而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只要与水结合,就会形成硫酸性酸雨。针对这个结论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化,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在实践中证实结论。另外,地理教学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正确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并将地理理论转化为能力。总之,人文精神培养必须立足实际,做到实事求是,通过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同时实践也是学生深刻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和谐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

3.构建科学地域观念。

地理最鲜明的特征即地域性,特别是人文地理中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区域化特点,因此,地理文化之间的差异非常巨大。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人文地理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并树立起多元化、多样性的区域及地域文化意识。世界文化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地域文化均不同,而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域差异。因此,让学生尊重多样化的世界文化,也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在高中地理人文主义精神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理解和意识到不同区域文化发展的差异及其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使其积极构建科学地域观,为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奠定基础。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自觉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地理课程的教学特征,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地理课程,同时还要注意将书本内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而言学习地理知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未来的生活,并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因此,这就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杜志忠.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合性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

[2]赵仁静.高中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本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06(6).

[3]毛永琼,郝友春.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思考.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4(4).

相关范文推荐

    护理毕业生自我鉴定的重要性范文(14篇)

    自我鉴定范文是对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更好地发展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

    栀子花开的花作文指南范文(15篇)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优秀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盛夏流年,星光浅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精选19篇)

    岗位职责不仅包括具体的工作内容,还包括工作的目标和标准。岗位职责范文五: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财务报告编制等。以栋号为序:一、12#楼及

    火灾安全教育指南(专业21篇)

    范文范本是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写成的,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写作方面的启发和启示。在本文的最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教育工作者参观学校的心得体会(热门18篇)

    通过总结工作心得,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工作心得体会,我整理了一些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短暂的慈利一中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

    学生会年度总结(汇总20篇)

    通过年度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梳理,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未来做好准备。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些成功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

    教育工作者的人生旅行感悟(汇总22篇)

    人生是一段寻找意义和目标的旅程,总结是我们对自己经历和成长的一次回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人生总结参考,供大家进行参考和学习。世界永久的不变就是不停的

    员工聚会活动主题创意(实用15篇)

    创意需要勇气和冒险精神,它让我们敢于尝试和失败,从而不断进步和成长。请欣赏下面这些令人惊叹的创意作品和设计,它们将会给你带来无限的灵感。合:下午好!女:首先借此

    夫妻结婚周年纪念日活动策划(优质23篇)

    活动策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预算、资源、人力等。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常见的活动策划失误和教训,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大学生写作技巧(热门20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增强我们的语感和写作灵感,提高我们的写作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促成你决定的缘由。用个性化的方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