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曼珠

开题报告是论文写作之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它起到引导研究方向、确定研究内容的作用。如果你对开题报告的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美术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辅助学科,不管从具体的教学内容还是从美术课的功能来说,还是对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儿童线描画是儿童情趣、思想、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是儿童思维活动的一种真实记载,线描画不仅自由、随意,还可把幼小孩子的那种“心”像绘画毫无拘束地表现出来。在儿童线描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研究,蹲下身子去欣赏孩子们的画,用赏识的眼光去感受,让幼儿在有趣的“乱画”中理解线条的多样性,在不同的线描画创作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营造民主、平等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才华,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线描画引入小学美术学科特色的探究与研究过程中,有思想有实践有研究有反思,从而改变教学行为,加速到质的飞跃,让“教书匠”逐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线描画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及表现能力;二能培养其做画的耐心和毅力,磨炼孩子的意志。通过线描画的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课题为: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研究研究

线条是绘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之一,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涂鸦期的幼儿用笔勾画出一些散乱的点线,远古时代出现在洞穴里的画也是由线条组成。线描画是用线条说话的艺术,线描是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是在平面上表述客观事物或主观想象而使用的虚拟性、提示性、装饰性的视觉语言。线条又是最高级的造型语汇,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线描画既对具体物象做概括处理,又可进行细致刻画,既能进行造型训练,又可创作表现传达感情。

看到省特级教师朱国华老师进行的儿童水墨画的实验。朱老师借助国画中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在技法和题材上大胆创新,具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创新与发展。呈现的学生作品表现大胆,生动新颖。同时,也可看出,朱老师也是将点、线等元素融入了教学中,使学生的作品,除了具有儿童绘画朴拙、生动等特点,又多了一份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感。在吸取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接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校近期美术尝试的研究方向定位为儿童线描画。

【研究目标】:本课题以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就“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课堂中教育学生如何获得和掌握线描画基本知识及技能。在课堂上讲解必要的线描知识、结合日常生活渗透线描教育、开展一些线描游戏活动、进行演习等有效策略,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1、研究能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2、研究不同阶段科学合理的“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3、通过上课,分析,再上课,探究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4、探究更多的线描绘画表现形式。

主要采用参考法、观察法、问卷法、交流法、比较法、总结法。

1、参考法:收集、整理儿童绘画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参考线描教学研究的论文以及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对儿童线描兴趣教学的科学认识。

2、观察法:实验教师随时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

3、问卷法:通过学生谈话、家长座谈和调查表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行为事实、心理倾向,收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研究资料。

4、交流法: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找到适合他们心理的,合乎他们生活实际的线描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

5、对比法: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适当的时侯把学生分两拨,进行不同形式的线描教学,再比较、分析、总结各自的规律,找到有效的教学模式。

6、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课题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总结出课题研究的经验。

为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需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到最小程度,选出一些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长期跟踪指导。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学习相关理论,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把握研究方向,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1月)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点、线、面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学生有意识的创作线描打下基础,所以侧重于技法传授与训练的研究。

(1)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线描文化的研究。

(2)小学生如何欣赏线描作品的研究。

(3)如何认识点、线、面的研究。

(4)分割形状的方法研究。

(5)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的研究。

2、为提高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儿童尝试有意识地主观地表现对象的画法研究和这一阶段有效教学的探究。

3、这一阶段是在前面的基础上以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这一阶段,对学生积累素材,找到解决学生“无东西可画”,“画面空洞”的最佳办法的研究。

4、对内容分类,改变学生的绘画材料,让学生尝试其他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的探究,并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和总结。收集经验材料,为撰写经验总结做准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撰写经验总结论文。

2、课题成果的推广,举办儿童线描画画展。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撰写教学案例以及课后反思、《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研究》心得、与《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研究》反思,论文。

3、线描画学生作品、课堂教学反思等。

4、举办线描画展的相关照片。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二

一、课题名称:

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教育家马斯洛)。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教师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许多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传授型教学,以幼儿机械的模仿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这很容易扭曲幼儿绘画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抹杀了幼儿的天性与创造,自由和情感。(2)重视技能的传授、忽略审美情感、能力的培养。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通过他们,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种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孕育一种美的精神。但是,我们的老师却往往本木倒置,把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作为了了美术活动的重点。(3)游戏形式化。有部分教师将游戏活动和幼儿的美术教学尝试整合,但是,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游戏成为一种摆设,游戏的运用只是为了调节气氛,不能和教学的目标、幼儿的有效学习融合,不能很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极容易导致时间的浪费和目标的流失。(4)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4)美术评价狭隘。我们经常把幼儿作品内容、美观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比较单一。(5)部分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研究的深度不够,还停留在零星的经验、总结上,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模式。

我们提出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努力做到“美术教学游戏化”和“用游戏化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更具有全面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学习的形式上打破了原来的禁锢,使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1)、知识和能力:通过美术游戏化的教学,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幼儿美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快乐的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3)、通过研究,寻找美术教学游戏化的适宜的教学内容,探索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课程模式。

(4)、探索美术教学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发展相对应的评价体系。

(5)、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美术教学游戏化》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不多,在网上,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论文,研究比较片面,不深入,主要是一些经验型的论文。主要有:张叶的《小班幼儿游戏化绘画教学初探》;泮冰之老师撰写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杨秀玲老师撰写的《浅谈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等文章。另外,我们也看到了部分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案例,但是,没有系统的阐述和教材。9月,在网络上有高渊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报告》,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相似之处,但是,该研究仅仅针对大班幼儿,研究时间为一年,该报告还停留在经验型总结的层面,缺乏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阐述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另外,该研究仅仅注重了活动内容的游戏化,对美术活动过程、评价等方面如何游戏化地开展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自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的出版,心理学家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于是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有了不少的成果。游戏是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就儿童方面而言,游戏就是儿童活动的本身,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影响着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情绪的发展,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儿童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认知论代表人物的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首先,儿童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儿童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深受儿童喜爱。

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纲要》对于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经验挑战,树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科学的艺术教育。因此,充分认识游戏和美术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尝试将游戏与美术教学进行优化结合,利用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三

一、课题的提出与学校的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对美术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尤其在初中,美术课生动的内容,丰富的色彩,吸引了学生。但在美术中,作为教师常常感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太难,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下去却很难。因为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持久。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达到“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由此看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上多下点功夫。

二、理论依据。

从学生的心理过程分析,学习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过程,情感与认知相互支持,和谐统一,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基本因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算最枯燥的、最无味、最艰难的艺术知识技能也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被学生所理解、所掌握的。美术特级教师陈寿鹏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艺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所谓的“兴趣”是指在学习中带有情绪色彩的积极的内在心理倾向与情绪力量。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积极的认识和创造倾向,就是一种兴趣。周恩来总理在谈到关于文化教育时,就曾经强调过“寓教于乐”,要求将深刻的教化蕴含在无穷的乐趣中,以期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为兴趣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动力,而对知识的获得又转而引发了孩子们探寻更多未知事物的兴趣。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所以,“乐学”应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

课题界定。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分,它不仅表现为探索知识过程中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具有学习兴趣的人而言,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内心愿望的满足。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说道:“就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现象和事物。”学校教育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学习成绩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初中的美术绘画兴趣课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创设了愉快、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用美术的特有方法和手段,通过有趣的绘画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四、研究目标。

研究美术课堂教学中和课堂活动中,如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学得有乐趣并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

在美术的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提高学生对美术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潜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初步的绘画造型语言,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最终获得美的陶冶。

五、课题研究内容。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如何激发与保持学生的美术兴趣。探索以人为本,以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出发,在美术教学中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

六、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初中(汶南二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法进行研究。

七、研究时间和步骤。

准备阶段:年至年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小组。制订课题方案,做好组织发动工作。理论学习(重点学习美术《新课标》),撰写《课题》开题论证报告。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调查研究,探索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策略、模式。在教育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通过课堂教学研讨、举办学生绘画、习作展、课题论文等形式汇报成果。

总结阶段:月至年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学生作品集。

八、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论文、学生作品集、典型教学设计、教学心得、调查报告、结题报告等。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四

一、课题名称: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引言: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作文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报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小学与初中之间、初中各年级之间,作文教学又缺乏很有必要的联系性、连续性和深入性。

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广大语文教师有待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四、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科学手段,坚持实践第一,加强综合研究,为推进我县“有效教学”展开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主要依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作文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认知结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使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结为一体,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这一理论可概括为:(1)认知结构具有建构的性质。(2)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习的核心。(3)认知结构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认知结构理论明显表现出由对教师教的`研究转向对学生学得研究。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

5、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

6、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五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美术教育,对幼儿创新潜能的开发具有的积极作用,被现代教育所公认。美术活动是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毕加索曾这样说过:“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我们应该让儿童找到自己的感觉,父母或老师决不能用简单的像不像,比例准不准来评判孩子们作品的好坏,有的地方不到位就遭到批评,这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压抑了儿童大脑思维活动。运用绘画语言让儿童在绘画创作中受到教育,尽致地发挥儿童稚气的想象力,提高儿童的素质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因儿童在学前还没有受大人思维的影响,儿童观察事物有其独特的视角。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令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潜能和天赋。

目前,农村美术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与创新的首选,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福禄贝尔也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而在我们农村,其自然资源更是丰富多彩,粮食、树木、花草这些不同质地的自然物、得天独厚的农村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是我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极好的素材和内容。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农村有农村的特色,有农村特有的风俗民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应该让幼儿融入这些自然资源的主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引导幼儿感受到身边的美,生活的美。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欣赏水平和利用率,使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创造性的、有个性与特色地开展起来。

我园一直重视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究,在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幼儿对美术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美术活动中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和创造力的。随着幼教改革的一次次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旧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始终难以摆脱,美术活动中注重创作结果,评价方式单一陈旧,新的教育理念始终难以转化为教学行为,面对出现的种种纠结,我园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美术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开发幼儿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确立“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探索”的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及与本课题的关系。

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给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大,注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强调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突出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让艺术和生活紧密相联。从儿童作品就可以看出儿童用他们的表达水平、表达方式,表达其对真实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绪的再现。他们更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能力。这一点正是我们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在发展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所要借鉴的,农村有着无限的美术创作素材与空间。

在我国,人们虽然已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性,但对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刚刚起步,农村幼儿园所具备的丰富的各种资源还未被开发与利用。我们课题组认为: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改革应该以研究农村美术教学资源,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实际特点,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入手,寻求合适的利用方法、原则,使农村园有效利用各种有价值资源,创造性的开设美术课程,绘画、临摹、写生,手工制作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重视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作用,苏州、上海等城市的许多儿童美术教育者和幼儿教师都在发掘儿童创造潜能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促进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些风格,儿童天生敢想,敢画,从“涂鸦”起步,让作品放飞儿童的梦想与追求,但是教师的影响往往会左右儿童的思维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春天的小蝌蚪成长过程、金灿灿的油菜花变花为籽、妩媚的桃花结出小桃、泥土、沙子、石子、树皮、落叶、草根、菜叶、各类种子、水果皮、稻谷、芦苇杆等自然材料随处可见,随手可得,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经济实惠的特点,便于收集和拼贴。幼儿对这些自然材料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只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些材料用于幼儿的各种美术活动中,就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除此,农村的乡土文化也是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地处农村,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黄豆、红豆、绿豆等等),各种树叶,小花小草,还有稻麦的秸杆,飘荡的芦花、洋槐花、杨柳絮….这些都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只有幼儿对自然感兴趣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快乐中学习。作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形成我们农村幼儿园的特色,我们必须从农村资源着手,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形成一种富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回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以,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来,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上去观察、去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揣摩他们的心理、去理解他们,就容易发现他们的绘画中融进了许多单纯、真实、自然朴质的元素,甚至,能用强烈的色彩,大胆的构图,奇特的想象来描绘他们自己心中的那一方神圣与美丽。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创新能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基本目标。因此,认真领会《纲要》精神,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探索,在教育行为中调整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新观念指导下,重新认识在美术活动中的儿童,达到既开发儿童美术创造力,又提高儿童审美表现力,同时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构一种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儿童美术教育优化机制。这种在美术活动中把技能学习和创造力协同发展的举措,将会使孩子对世界万物产生无限的遐想和兴趣,使幼儿终生受益,同时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真正内涵。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认知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新思维的摇篮,成为自信懂得欣赏的小“艺术家”,更好地发挥农村园在美术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作用。由此可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课题的界定与理论。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幼儿园:《幼儿园教育纲要》非常关注农村幼儿教育,提出许多农村幼儿教育的策略。的确,农村有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充分地将他们挖掘并利用,是一笔很大的知识“财富”;而我们幼儿园也刚好坐落在环境优雅、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里,园舍前后有着很多值得师幼共同探讨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农村幼儿园最真实、最精彩的课堂,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幼儿就能够自主地欣赏、探究,形成自我的知识观点,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在体验中收获。因此,本课题开展的“特色美术”界定在“农村”。

特色美术活动:以美术领域课程为载体,结合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如:泥土、蛋壳,树叶,种子,稻草等等)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地方资源引入美术教育而形成的独特风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因此,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农村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

2、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赫伯特o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成长。里德强调美术教学应顺应儿童生来固有的潜力,教师仅仅扮演一个鼓励者,使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发挥潜能。

3、《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教学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五、课题研究目标、时间、对象、方法及过程。

我园坚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体化的原则和人人参与的指导思想,在确立课题《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的探究》的基础上,全员参加、全程参与课题研究,思路首先是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组管理条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根据课题方案,确立相应的子课题。其次,全园各班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长,结合班内实际情况确立小课题。全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过程化的工作格局。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和加深幼儿对美术活动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摸索出适合农村幼儿园实际的,具有在实践中运用的可操作的园本美术教育经验。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幼儿美术教育专业素养,促进科研兴园。

(二)、研究时间。

6--9月,历时三年。

(三)、研究对象。

本园小、中、大班幼儿。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理论和经验,收集国内外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充实我们的理论知识,推进我们的科研实践和教学实践。

2、调查研究法:

其他成员投身课题活动实践,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达到由“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产生的实践资料,并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不断交流、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3、成果分享法:

通过分享幼儿的作品,去了解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情况,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经常运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对作品的分享需结合观察和倾听进行感悟,适时表扬肯定,鼓励进步。

4、案例分析法--一是研究幼儿作品案例、分析幼儿作品与个性发展;二是研究教师的活动设计案例、凝集教育智慧。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9月-月)。

1、收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撰写实施方案。

2、对幼儿园现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思和讨论。

3、与相关研究专家取得联系,学习经验,讨教方法,统一思想,形成共同理念。

4、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研究目标。

实施阶段:(2011年12月-6月)。

1、开展具体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根据小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的规律确立教育目标。

2、通过学习、研讨、论证,选择和设计各具体教学内容,原则是保证每班有一个主题。

4、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各个具体活动内容,提高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

5、每学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整理出幼儿美术技能学习与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的活动体系,逐步形成我们的园本课程,并向专家进行咨询,改进方法。

总结阶段(2012.7-2013.6)。

1、整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情况,作出评判,对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

2、收集教师优秀活动案例及幼儿的优秀作品,做成光碟或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以及相关论文,编写有关教案集、课程反思集,形成幼儿园美术园本课程教材。

4、办一场儿童美术成果展示活动。

六、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组研究论文集汇编。

2、农村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指标。

3、教师教学反思。

4、幼儿作品成果汇报展。

5、园本课程案例集。

七、完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

1、课题负责人吴兰红同志是高邮市教坛新秀、高邮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曾撰写多篇论文获高邮市、扬州市一、二等奖,荣获省“师陶杯”论文三等奖。完成“培养合格小公民”课题的实践研究,兼管幼儿园教研工作,带领全园教师进行美术方面的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2、本课题由具有高级专业职称,从事多年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给予指导,有骨干教师的参与。

3、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吴兰红(园长、大专学历)负责课题组领导和指导工作;。

赵方春(教研组长、大专学历)主持课题研究与协调;。

副组长:徐玉银(大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引领小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徐惠君(中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幼教一级)引领大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吴秋珍(小班组教研组长、大专学历)引领中班老师和小朋友进行课题实施;。

成员:成留华、刘金红、谈晓兰、吴建英、宋月红、吴月琴、乔萍、王立新等老师直接参加分组实践指导与课题研究,不断反馈阶段成果和经验。

4、加大领导力度。成立由高级教师引领的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的组织管理,明确分工。

5、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期开展研讨、观摩活动,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确保研究落到实处。

6、研究经费的保障,园部每学期挤出3-5000元经费用于课题研究性支出,同时,积极向争取中心初中的支持,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六

在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电脑游戏尤其是电脑网络游戏的盛行,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荒废了学业,同时也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如何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软件,成了教育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软件市场的不景气,致使许多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公司都纷纷转移目标,而少数具有战略眼光的开发商则将电脑游戏和教育软件相结合,开发出教育游戏软件以下简称教育游戏。教育游戏的产生,不仅给教育软件市场带来了生机,也给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大家在期待教育游戏还孩子们一片健康的天空、给孩子们一抹成功的喜悦时,也在为教育游戏的应用方式而苦思和摸索。

二、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教育游戏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在国内还属于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几款教育游戏,但因为诸多原因,没有正式大规模地投入应用。因此,关于如何将教育游戏应用到教育中的研究几乎没有。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总结并借鉴了前人的相关研究,作为本文研究的部分起点,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电脑游戏的教育价值。

电脑游戏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娱乐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挑战和激励,让游戏者在激动、刺激和快乐的过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学生玩电脑游戏都是主动的,甚至痴迷的。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玩电脑游戏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好奇心驱动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高度互动的交流过程,而这些正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缺少和应当追求的。任何一款电脑游戏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第一,电脑游戏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知识含量非常大第二,电脑游戏能促进游戏者思维能力的发展,给玩家思维带来激荡和挑战;第三,玩电脑游戏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学习过程第四,玩电脑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电脑游戏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能激发玩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电脑游戏还能对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2)教育游戏的开发前景。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黄小玉老师和王相东老师等人的研究,教育游戏将是教育软件开发获得新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游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主要的研究和论点有:

第一,将小学的学科知识内容、社会百科知识、生活常识以及行为规范等与电脑游戏相结合,以教育为目的,以游戏为手段,开发出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教育游戏。这既是教育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应用效益的好办法。

第二,电脑游戏和教育的结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平衡,即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并找到“教育”和“游戏”相结合的模式是教育游戏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瓶颈。基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游戏和教育的结合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在目前的游戏基础上渗透教育教学的内容,以游戏的可玩性为主,渗透百科知识、生活常识以及行为规范的熏陶等二是将题库练习和游戏牵强附会地硬性搭配,将“枯燥、强迫”的练习和“愉快、自愿”的游戏硬性捆绑,渗透电脑游戏的游戏性,侧重于教育教学。

第三,教育游戏的策划需要教育教学人员、教育心理专家、教育技术专家、游戏研发人员、小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对于游戏研发人员来讲,他们对教育类题材把握不准,忽视了游戏的知识性和教育性而有的小学老师在自制教育游戏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游戏的理论知识和开发经验,开发出来的产品游戏性不强,走了课件制作的老路,用“游戏”这张外衣来掩盖知识灌输和答题操练的本质。教育游戏的开发,可以在教育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让一线教师和游戏开发公司进行合作,由一线教师列出学科领域中相关知识点和细节,由教育技术专家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和游戏策略的选择,并让游戏公司负责技术的实现。

(3)教育游戏的作用定位。

小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很多种,终身必备的最重要的知识技能在学校都以课程尤其是学科课程的形式开设。面对大量的学科知识,班级讲授式教学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因此无论是教育软件还是教育游戏,都不可能替代学校课堂教育的作用,而只能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于在游戏中学习。目前开发比较多的教育游戏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要科目上,事实上,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育游戏更适合在物理、数学、生物等学科其次,任何一门学科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教育游戏的形式表达,对于一些记忆性的知识,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效。因此需要我们选择那些适合用游戏方式来表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制作成教育游戏最后,目前学校教育太重视学科和课本知识,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从而忽视了学生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的培养。而教育游戏在表现百科知识、社会公德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遵循游戏规则,潜移默化地获得这些知识。考虑到教育游戏开发的现状以及它作为一种教育媒体形式所具有的优缺点,教育游戏更适合作为传统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

三、参考文献。

[1]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王春燕。以游戏的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j)。教育理论和实践,(5)。

[3]殷亚林,刘延申。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思路-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教育理论与实践,.(9)。

[4]张胤。游戏者-学习者论电子游戏作为校本课程的价值的发掘及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5)。

[5]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电化教育研究,2005(1)。

[6]祝智庭,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中国电化教育2005(4)。

[7]电子游戏理论基础初探。

[8]余胜泉,林君芬。教育信息化()应用回顾与展望《中国电化教育》,,2.

[9]谢幼如等着。《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0]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游戏化。

四、论文提纲。

一、绪论。

1.课题研究背景。

2.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相关研究综述。

5.概念界定。

二、教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1.什么是教育游戏。

2.国内外教育游戏的发展。

3.国外教育游戏介绍。

三、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1.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2.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3.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四、教育游戏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1.教育游戏作为校本课程的潜能。

(1)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新途径。

(2)教育游戏具有课程潜能。

2.基于教育游戏的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

(1)课程的设计。

(2)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课程的评价与反思。

3.教育游戏开发成校本课程的成功经验。

五、教育游戏在探索性学习中的应用。

1.教育游戏具有探究功能。

2.基于教育游戏的探究性学习。

(1)案例一:《虚拟水族馆》。

(2)案例二:ambassadorgeography。

3.教育游戏在探究性学习中取得成功的条件。

六、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其他应用。

1.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2.教育游戏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

3.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教育。

4.教育游戏应用取得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

(1)教育观念的转变。

(2)成功教育游戏的开发。

5.对未来教育游戏应用的展望。

参考文献。

五、论文的理论依据。

教育游戏是在游戏化学习理论和娱教技术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它本质上追求着快乐学习,而在形式上则是通过学习者体验式的学习达到其目标。因此,关于教育游戏的理论依据,可以分为教育哲学层面的快乐学习理念、教育理论层面的游戏化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层面的娱教技术思想。

六、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试用总结研究法等。

七、研究内容。

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前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概述第二章主要阐述电脑游戏对小学生的影响以及教育游戏的基本概念第三章详细分析了调查研究的结论以及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并对教育游戏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性地论述第四章重点以“日新实验小学‘小小mba’数字化校本课程”为案例,阐述了教育游戏软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第五章论述教育游戏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通过国内外的两个案例进行论述第六章介绍了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其他应用,并对教育游戏在小学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八、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日新小学开展“小数字化校本课程”试用,探索教育游戏作为校本课程的应用方式。此外,在丽英小学进行“教育游戏”的开放性试用,由该校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摸索教育游戏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九、预期的结果。

这种学习过程模仿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日常信息的获取和理解的过程,它将学习者培养成为一个自我引导(self-directed)的学习者,使学习成为一件真正和自己有关、让人乐于参与的活动,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者在搜集信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技能体系和知识基础,为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作好准备。

十、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20xx年x月x日-x月x日: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交由指导老师审阅。

20xx年x月x日-x月x日:撰写论文第一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并进行修改。

20xx年x月x日-x月x日:撰写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并进行修改。

20xx年x月x日-x月x日:根据论文定稿格式要求,完成论文定稿。

20xx年x月x日-x月x日:将修改完的定稿打印出来交指导教师评阅。

20xx年x月x日-x月x日:完成答辩提纲,准备毕业答辩。

20xx年x月x日-x月x日:进行答辩。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七

儿童是人之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并且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所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特别关心学生美术学习的变化与成长,强调学生个人本位,在教学中更加关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在几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进入高段后由于多种原因,美术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减退,报名参加美术兴趣班的人少了,上课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情况也不大乐观,作业的完成率降低了,这也验证了各国专家学者认定的这个时期为绘画的“危险期”。因此,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趣味的培养非常重要。

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和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法上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太过被动与压抑,而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游戏中感受、发现、认识和捕捉第一手的题材与内容,通过自身的感官体验创造的美才会是灿烂,有活力的。

我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趣味,以及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课堂教学具的特点:

1.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

2.激励的方法多样且具有可操作性

3. 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趣化的美育内容,构建美术教学与学生经验紧密结合的共同体。

2.选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

3.美术与生活的趣味结合。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四年级四个班全体学生

1.课堂研究调查法

在研究过程中利用调查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包括对教师教学实践的调查、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教学效果的调查,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帮助。

2.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前准备的预案进行教学实践,整理资料,并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之后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再次实践。

4.课题评价上可采用比较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

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挑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自己搜集分析有关资料、素材、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造性地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觉合作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他们各自的体验、创意和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确定课题方案,决定研究方向,确立研究实验对象,并论证课题,初步进行前期实验(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4月):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要鼓励学生积极体验、敢于创造,在自我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中获得创造的乐趣,深入课堂、重视课外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探索总结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趣味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1.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3.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多媒体、网络、环境等)

2.在与家长联系协商的基础上,动员学生自主购买部分相关美术器具。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八

1、课题名称: 促进学生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研究。

2、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以往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1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有感于农村中学在学习方式上依旧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的层面上,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从教育自身需要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从学校的可持续性出发,提出本课题。

(2)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这1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教育实践和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结点,反映现有实践和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与深度。其义在于: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各门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之1。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元化地获取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教学内容和,使得教师的教学只能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今天,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等学习方式,将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自主引导发现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充分自主是还学生学习主动权,在学习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本课题的研究,是新课改的需要,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的需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概念的诠释、界定:

在本课题的名称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学习方式”“变革”“多样化”。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变革是指对本质的改变,本课题中所说的变革,是针对学习方式而言。多样化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多元的分化。

(2)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内容: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大都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让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少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导致出现了课堂单调,气氛沉闷;学生茫然,漫无目的;教师困惑,苦于导学的现象。这都是学习方式单1所带来的弊病。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表现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等多个方面。这些方式不是单1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和谐的、互补的发挥效用。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将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可限量的潜在收益。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九

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口语学习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评价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能够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更科学、更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规律及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学校参加了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进行小学英语口语评价课题的研究。

1、实现英语评价体系科学化、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有效的口语评价研究将改革传统的小学英语评价方式,填补小学英语测试中口语检测的盲区,通过对口语评价的题型、形式、程序及口语评价的标准的研究,使小学英语学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整。

2、通过口语评价,促使师生重视英语口语的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明确让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口试内容的提炼、整合,精选适合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氛围,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检测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时拟通过两人结对、互相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在研究进行之前,要面向实验班学生,组织问卷,了解口语评价状况,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借鉴先进理念,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既培育课题组教师素养,又给课题研究以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师教学实际,重实践研究,在课堂中、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研究,形成符合我班学生且又符合实际的口语评价方式。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定期进行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形成整体实验成果。

1、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的过程。

2、激励性原则: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3、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性教学,学生所学的内容都很有限,而学生口语交际内容也局限于其学习内容,因此在进行口语评价时,会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1、确定每节课前5分钟为口语交际时间。在这一环节,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个人表演或对话。个人表演可以是英语歌曲、话题讲述(如衣服颜色等)等;对话主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设计情景,师生或学生间进行对话,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话题后,由学生课前准备,课上表演,其他学生看后作出评价。

2、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用英语交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用英语进行教学,也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练习口语。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后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英语交谈,而不是只限于简单的问候。对于那些不敢开口说英语或者害怕说错了丢脸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性格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水平开展活动,也能让他们互帮互助。

3、我们还创设英语角,每次设定一个主题,如谈论某物、谈论某人、打电话、购物、问路等,让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或者角色表演,还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如唱英语歌、竞赛,玩游戏等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资料,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意识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5、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在开展活动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会取得成功,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也不立即予以批评,可以多给他们机会。同时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班上建立互帮小组,让口语较好的学生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就感。

6、在班上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参考,而通过学生互相评价,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与比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我、合作互助。

7、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在学生自评、互评之后,我将会作出小结,表扬爱学习、肯动脑、胆子大的学生,鼓励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8、随着课题研究的进行,我也将要求自已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做到与时俱进。

2、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的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学会主动地学习。

4、教学实践中证明,对学生实施口语评价,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个性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效地激发和保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1、它促使我改变以往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观点,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而更好地去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新评价机制也促使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主动挖掘教学资源,发挥自己的潜能,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测评,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为他们的长期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如何处理班额太大的问题?由于我们学校每个班级基本上都又80多个学生,课堂上的40分钟往往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交流英语。

2、学生阅读量小的问题,市面上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较少。

3、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使用环境都有限。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阅读量不达标,有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

2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

3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作文书,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望而却步,也很难坚持写读书笔记。

鉴于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纠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误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过程。

3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4全校开展读书活动。

5家校共建,建立班级阅读库。

6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我们研究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可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

教师自己对阅读充满着欲望,必会潜移默化使得孩子也热爱课外阅读推荐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让他们的童心被喜爱的故事浸染,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书”这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东西,真切地感受阅读的成功与快乐。一旦他们把阅读不再动作沉重的负担,他们就会热爱语文,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循环。

(1)创建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多渠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并营造书香家庭,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这非常重要。通过立体式的互动交流,营造家长,孩子,教师全员参与的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自觉阅读兴趣,唤醒家长的亲子共读意识,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各年级语文实验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校和班级互相配合和补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手边时时有书可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又完整的知识。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5)各实验班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认真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每学期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创造平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评价。开好阅读交流课,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并适当加以引导,捕捉学生阅读交流的共性体验及时地予以点评和鼓励。以读促写,架起阅读和作文的桥梁。教师引导和要求学生积极作文,将自己阅读的体验和心得用观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也保证学生鉴赏实践课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7)通过加强教师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1997年2月,克林顿提出“美国教育行动”,其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

20xx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文部省把20xx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

针对此现状,我们期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制定学生阅读指导课常规。

2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并有大量作品呈现。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市级获奖。

4学生能将阅读成果运用于课堂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1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论文获奖教师等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2资料准备。

我校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

(2)经验总结法。

(3)学习成果展示法。

(4)教育观察法。

4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小学教科主任组织牵头,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一)规划实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及对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使每位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决心将这种理念转变成为具体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

2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和对照班级。

3确定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强化课外阅读指导理论的学习。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做好开题及相关工作。

2多渠道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主要是拼音读物和绘本读物等)。

由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寻找、到儿童书店寻找、向学生或家长做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以备研究之用。

3制作问卷调查表和《小学生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及童心读书卡。

4开展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语文水平统一测试。

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氛围营造。

2提高巩固。

(三)、总结和成果展示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阅读成果展示。

2实验总结,资料归类,成果结集或制盘。

4推广研究成果。

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副组长:负责收集、归档研究资料,负责课题组会议的人员召集,负责通讯联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组员:负责保障课题研究的经费,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从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组员:负责制作和印制各种调查表格、文本及摄像、照相事务,课堂调查材料的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组员:负责课外调查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亲子阅读和建立班级阅读库的尝试研究。指导中心本部的老师的研究工作。

组员:进行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组员:张秀琴、徐年华负责摘录并借鉴和提供先进案例、研究成果,进行课题数据分析。进行课题研究的开题和结题工作。

报名参与的其他语文老师同时开展本校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工作。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十一

中华世纪城小学小学申报的课题《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审评。为了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课题主持人代表课题研究组作开题报告,请专家、领导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指正。

研究表明,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目前,各类教学机构对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日趋重视。对于阅读教学我们感到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方法掌握不好是普遍的,反思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虽然在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但在实际课堂中由于各种原因将这一主体淡化,更多老师将教材和目标的达成只注重于大部分学生,对个别学生的主体进行了淡化,这些现象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受到压抑。因此,我们申报了“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

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能够补充前人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试图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找到一些新的思路。

现实意义: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1、整体性原则:各年级既有共同的一般规律,又有不同的要求,实验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做到诸方面的有机统一,针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做到,在阅读中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各种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又要有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主体性原则:在实验研究中,教师必须尊重、相信、理解、爱护学生,发掘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学习潜能,尊重他们的个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信息。

3、科学性原则:典型引路,逐步渗透,由扶到放,既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作品的一般规律,又能要诱导他们掌握各类不同文体的具体学法。

4、创新性原则:坚持在研究中创新。在研究中要不断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理论,发现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多出新经验,多出新成果。

1、注重培养低段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勤记、善用的阅读学习习惯的研究并作科学的指导。

2、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研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手、脑合作,在理解中去达到阅读的目的——记忆和运用。

3、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1.从学生角度考虑:

(1)培养小学生主动开展阅读活动的兴趣。

(2)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自主阅读习惯。

(3)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2.从教师角度出发:

(1)初步建立系统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2)进行适合小学生阅读水平的阅读材料的编集。

(3)建构切合实际的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评价体系。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阅读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自主阅读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4.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研究和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阅读习惯的训练。

1.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主观能动,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内的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阅读,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更能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作业,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三)良好意志的培养。

1.师生合作,明确目标。

人的意志行动特点之一是意志行为,即人在行动之前就已经知道行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怎样达到这目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基础及能力制定自己的努力目标。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当然,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度”,太高,学生经过努力达不到,容易受挫而丧失信心,太低,不须努力就可达到,进步不明显。适度的目标会让学生产生“跳一跳”的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前进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学生都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学生通过追求这种既包含成功希望,又有可能遭到失败的标准和要求,才能培养起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最终获得成功。

2.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意志行动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意志行动的独立性还未成熟,情感的体验因受认识水平的影响还不稳定,“受暗示性”还较强,所以,榜样的权威作用,有时要比规划、公约、批评效果好。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通过学习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提高学生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3.集体活动法。

在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中,集体的力量尤为重要。有关资料表明,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的差异,客观上取决于集体的品质。先进的集体,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训练中,教师应结合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通过小组活动、结伴活动、个人竞赛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活动教学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制订此课题的实施方案。

措施:a.组织研究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掌握其基本特征。b.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负责,按课题方案实施研究,最终形成较完善的系统的研究思路。

措施:a.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及有关理论资料,并形成制度。b.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研讨活动和个案诊断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继续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和经验,探讨更多的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c.课题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教学演示和说课分析,形成教学资料,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体会和相应的论文,并积极投稿。

3.总结阶段。

分析总结研究过程、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措施:a.组织课题组的课堂教学活动,资料汇总活动。b.写好研究报告。c.请专家对研究进行鉴定。

(二)研究方法。

1.通过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2.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3.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及时了解、观察群体或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变化。

4.每一环节实施后,进行阶段性分析,注重个案分析的积累。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很荣幸能参加潍坊外国语学校全国根基教育基地揭牌和根基教育开题会,并作为家长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朋友,向悉心哺育和关心我们孩子成长的辛勤的园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是老师将知识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老师将爱无私地奉献给这些雏鹰,使他们展翅飞翔。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生的品格教育。作为家长我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说得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注重品格教育。

孩子的优秀品格应该从小培养,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感悟道理,学习品德,做到往下扎根,向上结果。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也很必要,外国语学校的根基教育就非常有特点,整个校园不管是教室课堂的布置,还是学校的大环境,到处都有根基品格教育的影子,同时外国语学校小学特有的寄宿制集体生活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十分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的精心教育,同时也感受到身上的重大责任,所以,我们家长一定全力以赴参与到学生的品格教育中来,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其次,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很重要。我们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根基品格养成的氛围,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品格的榜样;还要和孩子建立起爱的关系,通过爱的桥梁把自己的优秀品格传递给孩子。

各位家长,教育是一份责任,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也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让我们共同携手,齐心协力为孩子的成长导航。

以上所说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外国语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

谢谢大家!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十三

本课题研究项目于20xx年1月由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125ywx-2401。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伪预习”。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说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不求甚解、敷衍应付,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举足轻重,值得探讨和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习惯培养的研究非常多。《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关于教育的理论。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如: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课程要求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前的预习指导,与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这正是本课题意义所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预习到底处于何种状态?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最真实的感受者,因此,必须调查学生的预习现状,通过观察、调查、统计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找出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学生着手以此反映对预习的看法,以寻找出可行的指导策略。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改变以往预习随意性强、无明确要求、无层次、无检查的不足,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前预习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开展科学预习,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在日积月累中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

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反思矫正设计思路,从教学实践案例中寻觅并形成规律,使之形成系列。

参照、借鉴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采用纵向、横向等比较,找出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教育经验来自于实践活动,努力通过对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借鉴、推广增值的研究成果。

以研究促行动,用研究来提高行动的效率,使研究和行动融为一体。在行动的“实”上下工夫,在研究的“深”上想方法,开创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局面。

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课题酝酿提出阶段,完成申报。

2、进行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有关预习指导及其策略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博采众长,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0xx年2月——20xx年4月。

3、撰写研究过程中个案分析。

20xx年4月——20xx年6月。

2、整理相关的教学论文、案例、课件等;

八、预期成果。

1、论文,课件。

2、体现活动教学特色的教案和案例分析。

3、研究报告。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十四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区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逐步深入,区教研室中学语文组特别注重全区语文教师的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区语文教师在百忙中严格要求自己,挤时间,找时间,苦练基本功。教研室首先从“课堂教学”做为突破口,通过“公开课”、“特色课”、“研讨课”、“说课”、“优质课”等形式,不断锻炼语文老师的课堂能力,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受益匪浅。但是关于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基于此咱现状,我区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个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小心翼翼的去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怕出现自己无法调控甚至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牢地控制课堂,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课堂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战,挑战学生的思维假定,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课堂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究。通过课题形式进行探究,一定会使理论体系更具体,更明确、更易于运用和操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是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艺术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四)、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广泛探讨的课题,对它的本质认识有众多见解: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是娴熟的教学技术,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规律性与个性的统一,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鼓励的艺术、影响人的艺术,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等特点,有的人认为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是“活、情、疑、趣、变”。(钱威《关于“教学艺术”的争鸣》)但无论怎样众说纷纭,课堂教学艺术归结为一点就是“乐教乐学”。它的艺术性就是因文、因人、因时而异,不拘一格,善于应变。

著名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用对话、体温、暗示、诘难、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思维,以使之主动寻求答案,即称之为“产婆术”,乃是一种高超的艺术。他的方法主要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所感兴趣的问题。他在与别人谈话中,装着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让人家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是,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认原有的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

现在我国在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上已有一定成果。20xx年,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深圳辅导学院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刘显国主编了《课堂教学艺术丛书》,他从教师的备课艺术、开讲艺术、板书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来年系设计艺术、课堂结尾艺术、大呢感作了专题讨论,集中研究课堂教学艺术,这种艺术又集中体现在教学的内容美、教学的结构美、教学情感美、板书艺术美、课堂气愤美、教学语言美、教学节奏美等艺术美的形式。他所总结的课堂艺术形式比较全面,艺术美要真正体现语文的课堂上,不仅仅是想象或单单理论的阐述,更重要的还是具体的实践证明。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严密、方法得当、有章可循;其艺术性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等四个显著特征。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创造,主要体现在:

(1)超前思维。备课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手,对课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地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此外,在制定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计划时,对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超前思维,以便在行动之前及早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困难因素和各种机会,更加清醒地采取对策。

(2)应变机制。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思维着的头脑,尽管教师在课前作了慎密的构想,但“偶发事件”时时会找上门来。因此,教师必须随机决策,巧于应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创新方法。初中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就有不少新课文,即使是教过几十遍的同一篇课文,也永远是新课。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方法,创造新方法。

(4)讲究效率。要减少无效劳动,尽可能把完成同一教学任务的单位时间降到最低限度。学生看书可解决的,就不必动笔;练两次可掌握的,就不必重复第三遍。教师讲述语要精当,要知道,讲课中输出的无效信息、次要信息、多余信息越多,浪费的课堂教学时间就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单位时间内教学的信息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低效率的教学。

2.表演性。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1)仪表风度。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因而教师应朴实、整洁、稳重、端庄、潇洒、活泼、热情、善良、和蔼、谦逊、文雅并富有个性,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

(3)感召效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种种表演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对其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3.审美性。课堂教学中充满着美,教师和学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审美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

(1)情感转移。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就是能做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三位一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导之以情,情理一体。

(2)多样统一。应做到知识、智力、能力训练的统一,听、说、读、写训练的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统一等。

4.技巧性。即力求把语言教活,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会用。它包括启发的技巧、批评的技巧和训练的技巧。这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磨砺而成的。教学技巧越丰富,越熟练,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

本研究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艺术。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

a、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b、课堂导入的艺术。开头要恰到好处,切忘千篇一律,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是成功的一半。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c、提问的艺术。

所谓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说,也是提问的艺术,提高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恰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d、课堂对话的艺术。

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语言,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溅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

e、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其次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f、课堂结构的艺术。

课堂结构艺术主要表现在课堂结构的序列性和波动性组合设计上面。课堂结构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组合形式及序列。课堂教学的序列性要求师生信息交流程序清晰,步步紧扣。如果课堂上只有序列性,它给予主体的刺激和振奋就会减少,学习主体精神上的满足程度就会降低,课堂就会出现沉闷。这就需要一种波动性来调节。教师通过波动性,把课堂教学从直线引入曲线,从平衡引入不平衡,从沉闷走向振奋,然后又走向序列。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波动点,把信息交流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

g、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h、课堂激励的艺术。

课堂激励能够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自信,但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能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i、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读”学写作,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编拟提纲,增强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所谓“漂亮”,就是字要写端正大记,匀称清秀,同时,板书设计要规范合理。只有教师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以“规矩”,才能使学生“成方圆”。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良师出高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欣赏优秀教师优美的粉笔字,简直就是一种多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课题研究的方法。

a、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b、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c、实验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让专家进行评课、议课。

d、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e、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预计突破的难点:

1.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2.导入提问的变化性;

3.师生对话交流的和谐性;

4.激励与点拨的统一性;

5.课时结构与板书的巧妙性;

6.个性风格形成的多样性。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及成果形成。

准备阶段:20xx年9月:确定备课方案;成立课题实验组织机构,确定优秀语文教师来担任实验教师;确定研究计划和最终目标。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始实施课题:

1、20xx年9月课题开题:a)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b)撰写开题报告。

2、制定并落实教学方案:课题组的老师每人设计两个课案,资源共享。

3、20xx年10月—12月:a)开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学活动b)整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优秀课例、论文。c)邀请专家指导课题。d)举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展示课(全区)。

4、20xx年1月—2月: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分析。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3月—6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1、20xx年3月—5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方法同上)。

2、举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展示课。(全区)。

3、20xx年5月:课题总结:整理材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论文、报告、课堂教学案例集等。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十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各种其他学科的研究也离不开数学。就人类生活来说,我们的衣食住行、经济生活、休闲娱乐等活动中充满着数学的味道。就学科研究而言,以经济学为例,微观经济学通过数学的应用为个人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数学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涉及到国计民生、政府宏观管理等方面,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运用数学建立了很多有趣而深刻的模型,既可以解释社会中的很多问题,也可以为人们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经济史等学科的研究也在很多地方用到数学。因此,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实施,应社会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数学教学往往局限在数学知识方面,数学的学习通过解决结构良好的、有固定答案的数学题来展开,教学方式也往往以灌输为主,数学学习结果也以解题的分数作为评判标准。诚然,数学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石,但是如果仅仅将数学学习理解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未免对数学的理解狭溢化。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人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研究性学习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实验、数学主题阅读等为主要形式的数学课题学习也应运而生。

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对学生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笔者结合课标、教材的内容以及自身的体会,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髙中数学课题学习开展现状进行研宄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反思性学习理论、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成为数学课题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1]张思明。张思明与数学课题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4-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4,8,98.

[4]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xx:10.

[5]张思明,王尚志。课题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6]卢万兵。国内外数学课题学习研究综述[j].数学教学研究,20xx(8):2-4.

[8]马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29.

[9]仇金家。中学数学课题学习指导:数学探究、数学建模与数学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7-10.

[10]刘来福,李延林。提倡数学实践激发学生创造[j]数学通报,1998(12):24.

……。

第一章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相关概念界定。

1、学习性研究。

2、课题学习与数学课题学习。

3、数学建模。

4、数学实验。

5、数学探究学习。

6、数学主题阅读。

第二章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1、数学课题学习的意义。

2、数学课题学习的实施。

3、数学课题学习的几种主要形式。

4、课标中的数学课题学习。

5、教材、刊物中的数学课题学习。

6、数学课题学习的案例。

第三章数学课题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四、反思性学习理论。

五、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

第四章高中数学课题学习开展现状及其分析。

一、对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的感悟。

1、学生参与热情高,研究问题紧密联系实际。

2、家长重视程度高。

3、竞赛开放性强。

二、课堂观察。

1、课堂教学的亮点。

2、课堂教学的缺陷。

三、访谈。

1、针对教师(教研员)的访谈结果及分析。

2、针对学生的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数学课题学习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课题学习与常规教学相得益彰。

2、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3、对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4、家长支持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但也受考试成绩目标的影响。

5、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受时间、师资的影响。

6、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形式较为单一。

7、交流与合作在数学课题学习中尤为重要。

二、建议。

1、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提升自身能力,并尽可能充分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题学习。

2、学校要注重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师资的优化。

3、教育部门要督促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与教研。

4、积极完善数学课题学习评价体系。

5、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

第六章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一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解释现实,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其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具有差异。”

学生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这种建构与学生经验、信念、问题情境等密切相关。学生不是空着头脑走进教室的,我们的教学要将学生的学习融入真实情境之中,并使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适应。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发展一步步地铺好台阶。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实例,让学生利用所学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不追求统一的严格的标准答案,尽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己有知识水平,通过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从现实中发现问题、解释现实,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观摩学习、问卷调查、实践操作。

结合自己对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的感悟和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的情况,笔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以下七条结论:数学课题学习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课题学习与常规教学相得益彰;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家长支持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但也受考试成绩目标的影响;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受时间、师资的影响;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形式较为单一;交流与合作在数学课题学习中尤为重要。

作者从观摩年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论文答辩的情景体会到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的热情很高,他们很重视这种活动,研究问题与实际联系紧密,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对教师的访谈、对学生的访谈和课堂观察来看,学生有着积极参与数学课题学习的强烈愿望。尽管学生参与数学课题学习的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例如有的同学因喜欢动手操作而喜欢数学实验,有的同学喜欢通过主题阅读了解有趣的数学现象。

尽管高中的学习任务较重,学生课余时间不多,但他们愿意拿出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并尽可能地利用相关资源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就要求学校、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导和支持,提供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平台。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实施使得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笔者联系课标、教材的内容以及自身的体会,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高中数学课题学习开展现状进行研究的问题,结合自己对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的感悟和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的情况,试图分析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为数学课题学习的进一步开展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对来自一线的相关资料的研宄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结合实际对教师、学校、教育部门等提出了相关建议。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笔者可就此问题收集更为广泛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使得该研究所得结论更为可靠、更有参考价值。

通过对研宄结论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观点: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提升自身能力,并尽可能充分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题学习;学校要注重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师资的优化;教育部门要督促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与教研;积极完善数学课题学习评价体系;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最后,笔者对此研究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笔者可就此问题收集更为广泛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使得该研宄所得结论更为可靠、更有参考价值。

第7学期第20周1月8日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指导学生选题,初步查找,收集相关资料。

第7学期结束即1月20日前,由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计划。

第8学期第2周结束即2月23日前,学生应完成开题报告,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将开题报告电子版统一提交至系里留档。

第8学期第8周(4月2日-4月6日),我系将组织毕业论文(设计)中间检查,检查内容涉及:学生论文(设计)任务书的执行情况;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环节的跟踪检查及改进措施。

学生在第8学期11周结束即4月27日以前完成论文(设计)初稿,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设计)进行修改,在第8学期14周结束即5月18日以前完成论文的最终定稿,交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并准备论文(设计)答辩。

初步定在第8学期第15周(5月21日-5月25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在答辩结束一周内系里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并将相关材料和工作总结报教务部备案。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十六

沃尔夫冈?阿?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于萨尔茨堡,是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少有“神童”和多产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创作了700多部作品,他著名歌剧作品有《魔笛》、《唐璜》、《费加罗婚礼》等。

《魔笛》是集歌唱剧之大成作品,在安绍石编译《西洋歌剧名作解识》中,其研究动态是从体载上和各个唱段一些风格,比如,帕帕盖诺和帕帕盖娜维也纳风格民谣调和意大利喜歌剧音调,还有塔米诺和帕米娜意大利风格咏叹调和德意志风格等等。《魔笛》是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歌唱剧,同时也保留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因素。其中,夜后花腔、萨拉斯特罗宣叙调,塔米娜动人咏叹调,帕帕善诺排萧和歌声等等,这些艺术特点、演唱风格、技巧等,成为国内音乐专业人士研究方向。作为一个声乐专业学生,选择这个题目有利于自己对歌剧了解,对某个时期,某个作家作品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处理一些了解。

选择这个题目也是为了使大家了解音乐大师莫扎特和其重要歌剧作品,和怎样去欣赏业部歌剧做一个简单了解。

1、莫扎特歌剧《魔笛》艺术特点、演唱技巧、风格。

2、对夜后花腔、塔米娜动人咏叹调、帕帕善诺排萧和歌声演唱技巧、风格进行分析。

步骤:1、参考相关资料。

2、对谱子一些特点进行分析。

3、总结提出个人看法思考。

进度安排:

1)11月查询要关资料。

2)11月28日确定研究方向,继续查询相关资料。

3)12月写开题报告并作好开题答辩。

4)20xx年1月开始正文写作。

5)20xx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检查。

6)20xx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7)20xx年5月准备参加论文答辩。

[1]《音乐笔记》。

[2]《青年必知艺术知识》。

[3]《西洋歌剧名作解说》。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十七

一、背景分析: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课程价值,体现课程理念和性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需要,是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与世界教育潮流同步的需要,是发挥地方教育、教师优质资源,是创新、发展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的资源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也是全国性课程改革的新教育名词和研究内容。体育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文化,给予人类健身、娱乐、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功能。花样跳绳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有4名体育兼职师,期中体育专业教师2名,11个教学班,结合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我们确立开发花样跳绳校本课程。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要创新,就必须关注个性,关注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我校以由点到面再到尖为出发点,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学的中心是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势必要有一套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与健康课本。我校将根据《体育与健康教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目标,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构建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程。

三、目的。

1、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四、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智慧和审美道德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6、趣味性原则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

1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

1、科学性原则重视体育学科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民主性原则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

4、多样性原则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人文性原则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内容。

一、二年级学生跳绳兴趣的培养,三——六年级学生花样跳绳技术、技能的培养。

六、方法。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七、组织与实验步骤。

1、教师每学期应认真书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八、对象学校全体学生(11个教学班)。

九、人员与分工全校体育老师。

十、时间开发时间: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2月。

1、组织发动,宣传学习,召开师生大会,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课等,归档,成果展示。

十一、成果展示。

1、老师教案、案例、论文、档案等。

2、学生成果展示。

十二、教学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7、课程开发教师应有:个人申请、开发纲要、过程记载、学生花名册、点名册、评价体系、实验报告及总结等。

8、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

9、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美术课题开题报告(精选18篇)篇十八

通过这几年的学校管理及教学,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 道德取向错位。现在孩子享乐主义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诚信出现危机,欺瞒之风严重;没有集体主义意识。

2、 心理素质脆弱。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寻死觅活。

3、行为习惯失范。一是打架斗殴。部分学生长期以来被家长溺爱,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稍有不顺就用暴力解决。二是小偷小摸。由于贫富悬殊加大,学生出现攀比,个别学生为了面子而小偷小摸。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直面不可逃避的,也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研究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进行教育。

(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

(三)研究步骤

1.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组织各种学习及业务培训等活动建立一支团结进取、本领过硬、作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培养老师具有善良和慈爱, 信任与宽容;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人。

2.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德育教育过程要注重细节,形式要寓教于乐。如:要开展“养成教育”,就可以细化到学生的衣、食、住、行、说;再次,网络教育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德育教育的棘手问题。

3.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让标语引导、挂像感召、图片影响、墙壁说话,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的功能。

4.家庭、学校、社会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学校在注重本身的工作之外还应把目光延伸到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德育阵地。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 ,是学生成才的摇篮;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

相关范文推荐

    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文章(优质24篇)

    年度总结可以为我们的未来规划和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年度总结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上年半,进入公司至今,已

    大学生文明寝室申请书范文(17篇)

    在撰写更多申请书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流畅,同时避免凌乱和杂乱无章的表达。以下范文是经过专业人士仔细筛选和整理的,每一篇都有其独特之处,希望能对广大申请者有所帮

    雷锋纪念日活动的心得体会(专业18篇)

    在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经历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心得体会的来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从而更

    自然的启迪高三(通用22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这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合集,每一篇都有独特的见解和表达方式。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

    医生岗位竞聘述职报告大全(19篇)

    写述职报告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反思和提升的机会,有助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写作

    话说那人生(模板14篇)

    人生是一个宝贵的礼物,我们需要珍惜并用心感受其中的美好。以下是一些人生哲理的摘抄,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思考的角度。人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人用自己的经

    婚礼上的来宾经典讲话稿大全(22篇)

    婚礼大全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婚礼方式,还包括了一些创新和个性化的婚庆方案。请看以下婚礼主题和装饰灵感,为你的婚礼增添一份独特和美丽。尊敬的双方家长、高贵的新娘与新郎

    高校教师工作总结范例(通用14篇)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及时总结自己的工作体会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工作总结是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工具,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范文供

    旅游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优质20篇)

    实习报告是在实习期间对所从事的工作、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实习报告的例子,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了解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安

    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热门22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文件。通过阅读以下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深入思考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