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FS文字使者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

范文是指在特定领域内具有指导意义的优秀作品,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借鉴和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一

财务核算工作是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新常态理念下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传统的财务核算方法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为推进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1].首先要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进而完善财务核算方法,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一方面要建立全面的财务核算模式,与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相比,全面的财务核算模式主要对农村经济进行全面管理,对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内容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所有内容进行整体核算,有助于在实际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对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状况进行掌控;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管理控制与成本管理控制,在预算管理控制上,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方式保证预算控制的计划性和真实性,以促进其有序发展,在成本控制上,我们要在当前新型的经济环境下,严格控制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成本,在提高成本管理质量的同时使农村国有资本得到保障。

2.2建立财务管理公示化平台,促进信息的公开化。

将财务信息公开是国家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的,也是农村经济管理对财务工作所做的硬性要求。在当前新常态理念的引导下,一些新型技术的应用为建立财务管理的公示化平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开展财务信息的公开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建立财务管理公示化平台可包括以下内容:一、建立公示化体制。一方面可依据国家先关规定制定相关的财务公示化制度及管理条例,保证公示内容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另一方面,要扩大公示平台的使用范围,使财务公示化平台被更多的社会群体所了解,如,可利用当前的网络资源,建立网络公示化平台,增加公示平台的曝光率,从而提高关注度;二;建立信息反馈制度。财务信息公示化平台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也要收集社会群体对财务工作所反馈的意见,从而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水平[2].

2.3创新制度化管理模式,做好财务监督工作。

传统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下,财务监督工作主要通过村民委员会进行监督和上级审查监督两种方式进行,但在新常态理念下,传统的财务监督工作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型经济环境下农村经济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创新制度化管理模式,做好财务监督工作。首先在村民委员会监督过程中,可引用专业的财务人员,如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对财务工作进行核查、监督,确保财务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另外,在上级审查监督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审计制度,确保将财务监督工作落实到实处。

2.4加大新型技术的应用,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

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过程中,新型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加大新型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2].例如,网络财务管理技术的应用,在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中,利用网络财务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提升财务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尤其是远程财务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节约不少的财务管理成本,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是促进财务管理发展的有效途径,如数据的挖掘,能够为财务管理提取更多有效信息,为农村经济管理质量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而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又能够起到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新常态理念的形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发展机会,为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应加强对新常态理念的认识,从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公示化平台、创新制度化管理模式以及加大新型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促进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吴迪。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35)。

[2]贾晓娟。论新常态下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05)。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二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就业困难,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应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是庞大的。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中可以推断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大概有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00多万人。[2]和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的约1980万人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留守儿童占整个农村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基本上是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

从分布地区上看,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上分布在安徽、湖南、河南、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等地,这七个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52%,超半数。[3]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集中在中南各省,因为这些省份基本上都是属于劳动力输出型省份,省份本身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过多的就业人口需求,人口流动性太大。从年龄分布来看,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小学学龄、初中学龄、和大龄四个组在整个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3000多万人,大部分省份农村的中小学适龄留守儿童人数居多。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问童现象在将来的一定时期内仍然会存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

(一)、人格发展不健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心理的健康起着重要功能。[4]父母长期在外,很少回家,与孩子的沟通联系较少,对孩子的成长缺少关注与指导,容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才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外出打工夫妇一年才回家一次,由于家庭教育的忽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平安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新问题。

(二)、学习成绩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

(三)、思想品行新问题较多。

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在家庭结构与少年儿童犯罪的相互关系中,不健全的家庭结构预示着父母角色的缺失,家庭教养功能的减弱,潜伏着少年儿童走向犯罪的危机。[5]父母亲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管制就比较少,尤其的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致使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功利化和世俗化。又由于监护人的非凡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赌博、打架斗殴、迷恋“网吧”等。

(四)、安全隐患较多。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孩子本身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和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6]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父母不在身边,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人又无法像父母一样做到尽心呵护,再加上监护人本身就缺乏安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致于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伤害和人身伤害。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极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公安部的一项统计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各类犯罪分子侵害的高危人群,其中男孩容易被人贩子拐卖,女孩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二是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管理,长期和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不良恶习,久而久之,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

(一)、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打工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及各地不同教材影响教育衔接,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绝大多数农民没有熟悉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

(三)、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和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喜好的关注就更少了,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四)、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和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新问题的根本所在。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要打破城乡二元化体制,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7]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设施的办学条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农民工流入地的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快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学就读的新问题。政府应继续做好城市接收农村儿童的入学的工作,在实际中解决好城市入学门槛高、经济条件限制、住房、城市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强农村普通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尽量实行学生寄宿制。政府还要制定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在父母打工的城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免除不合理收费,使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和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

(三)、构建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因人而异落实教育保护方案。

学校方面:开展法制平安讲座,促进“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开展。适当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喜好小组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随时洞察学生心理,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关心。针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在情感发展上缺少支持的目前状况,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置换,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关注和疏导他们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新问题的临时父母;抓住节假期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使学校、家庭产生合力效应。

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父母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在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将自己在外打工的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学校,并主动地和学校加强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要加强和子女的交流和沟通,最好每周联系一次,还要经常和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多回家和孩子团聚,做到挣钱和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

社会方面: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各媒体、单位、组织、个人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儿童成长做出努力,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适当开展少年儿童活动,弥补儿童离开父母后的空虚感。有关部门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加大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共同营造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四)、发展是硬道理。留守儿童不仅仅是教育新问题和生活新问题,更是经济体制新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新问题,就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经济,所有的新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四、结语。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进行中,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一现象还将在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睦稳定,从长远来看,更关系到农村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消除留守儿童的教育新问题,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目前,应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在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下,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平教育体制,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1]杜启明,江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

[2]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http:///。

[3]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现状研究,2005(1)。[4]贺林珂,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促进和谐农村建设,2009(7)。[5]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三

摘要:新常态理念下,当前农村较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已不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弊端。因此,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创新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新常态;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前言。

农业是我国三大支柱型产业之一,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还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新常态理念的提出,为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有利条件,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当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深入对新常态理念的认识,掌握新常态理念的主要特点,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策略的研究。

1新常态理念及其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已建立新型的经济发展体系,从这一方面来看,新常态是建立在新的经济发展体系下,新型的政治经济发展环境、发展模式及发展内容上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是一种经济体制的改革。但单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而言,新常态理念被理解为在当前我国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采用求真务实、发展创新的.工作理念,开启我国经济管理的新型模式。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新常态形成于新的经济环境。新常态下的经济管理理念与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其产生源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并且随我国经济改革进行的快慢、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等变化,在这种新型经济发展环境下所采用的新型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我们称之为新常态理念。而是新常态理念具有务实性。随着新常态理念的形成和不断应用,务实精神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务实精神的引领下,才能促进新常态理念的形成,才能将新常态理念的应用落实到实处,发挥在经济管理中的有效作用。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四

【论文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现状的不乐观性,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县位于湘西边陲,以农林为主的生产模式导致剩余劳力多,从而使我县成为一个农村劳务输出大县,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如我校虽属城郊一所市级农村示范性初中,1200余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达到398人,占全校总人数的近30%。“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下一代健康成长,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基于教育的责任感,我们一直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对我县一些城乡社会,农村中小学的走访调研,结合本校数百留守儿童的情况分析,缘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五缺”现象,衍生出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正视与关注。

一、“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

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二、“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如我校初二年级189班林红彬同学,人很聪明,上网成隐,性格孤僻,老师多次找他谈话无济于事。经与他外婆交流,原来他7岁时就寄养在外婆家。八年来,父母没有回来过,给孩子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阴影,所以,一旦在心理空虚时就控制不住自己,哪怕半夜都翻墙外出去上网。在语文老师布置的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中,他把自己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见到父母的那种亲切之情,描述的感人致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他父母联系,他父母特意请假回家与他团聚,这样通过老师与父母的共同努力,他的性格开朗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升学考试中,顺利升入高中。

四、“留守儿童”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五、“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它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背景因素。但剖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缺失,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表现为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儿童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因为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的基本需要。但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享受不到这一正当的权利。其家庭或者是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如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一片迷茫。同时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认为自己打工就是为了孩子,只要给孩子以金钱补偿就对了。这样长此以往孩子拿着钱也就心安理得地乱花,无形中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人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父母和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质量和孩子的成长发展水平。其次表现为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少年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贫困文化及教育现状滋生了农民“教育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等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价值取向,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另外“留守儿童”寄养家庭代养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其寄养家庭缺少文化氛围,无力辅导其学习,教育方式不科学、不理性,难以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困惑,从而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留守儿童”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二、农村文化教育环境的制约。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与文化贫困相生相伴,这种现象在我县农村和边远山区也毫不例外地存在。这种贫瘠落后的农村文化以其浓厚的小农意识顽强地“抵制”着外部先进文化的影响,消极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使农村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动力和观念支持,缺乏刺激和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所需的人文环境,人们难以打破原有陈旧、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客观地影响了“留守儿童”对教育选择的倾向。农村经济生活的现实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小规模的简单生产方式短期内无法换代升级,人们往往感受不到传播人类文化和开启人类智慧的教育带给他们的“实惠”。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短期内的经济利益,教育对他们来说纯粹是一种“风险投资”。加之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剧,教育返贫现象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子女升学接受良好教育的价值选择,使他们变得更为务实和保守,及早让孩子停学外出打工或者孩子不愿读书也不要紧,减少这笔投资相对实惠。同时,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管理存在的种种弊端,也使教育缺乏鲜活的动力。

三、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伴随我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管理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天,不知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而留给我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又不知有多少?又不知因此而引发有多少社会矛盾和问题?只是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几乎占社会犯罪率的70%。这一严酷的现实问题,应让我们警醒:到底该如何规范社会教育的缺位?如现有的城乡网吧经济,由于管理不严,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留守少年儿童”在假期和放学后进入其间,作为网吧老板并没有按《互联网管理条例》查身份证、“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的门牌形同虚设,文化管理部门督查不力。全社会对这一严峻问题却不甚敏感,反映淡漠,缺乏战略性的理性思考和高度重视。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所以,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引起了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已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从一年来的调查、探讨中,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二、用爱激励孩子。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三、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文化的泛滥,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如我校前年有位留守女生上网,把哈尔滨的一位男孩都引来了,这位男孩为会见网友,竟从家偷了一万多元钱出来,幸好学校及时发现,与他家里联系,才避免了一些事情的发生。如我校另一位刚初中毕业的男孩唐某,父母在他读小学的时就外出打工,缺乏正确的家庭管教,进入初中就偷扒,与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结伴而乐,不思学习,不听老师的教育和劝告,结果走出校园不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伤沦为少年犯。同样的事例在留守少年较多的学校不胜枚举。可见,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四、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五、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五

学校:六盘山镇东山坡小学。

姓名:张红。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挣回不少收入的同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原因、策略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挣回不少收入的同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退跟还林政策的推广,农村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就业困难,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更是日益突出。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重中之重。农村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应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谈到农村留守儿童,我们首先来理解什么叫农村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在我乡我校尤为明显,经过调查,我校学生家长86%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占整个农村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基本上是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从年龄分布来看,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小学学龄、初中学龄、和大龄四个组在整个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居多。

1、逆反心理强。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譬如,我班的李依郎同学,老师说的好话他不听,布值的作业不做,但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于,他就信以为正。一次,数学老师说:你今天作业做不成,明天就不要来了”。第二天,他还正的没有来,害的我和另外一位老师找了整整一个早上,才找到他。

2、自卑心理障碍。学生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3、学习成绩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祖辈们文化程度偏低,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帮助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也从来不与老师联系、沟通,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大多数祖辈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起不到教育作用。

4、老人过分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孩子的生活。

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怕苦怕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同时随便给孩子零花钱,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存在乱吃零食、打游戏等坏习惯,更甚者编造谎言,更多地索要零花钱。我们班的李依郎和何刚就经常向他奶奶骗很多的零花钱,如果他奶奶不给他的话,他就会找几个同伴去偷。

5、思想品行新问题较多。

留守生的道德问题,美国学者埃里克森指出:“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心理发展任务,如果未完成,它会阻碍个体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可见,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异常将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俗话说:“先成人,再成才”。德育较之智育更需优先考虑。家庭教育的弱化和缺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教育导致留守儿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离。

6、人格发展不健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心理的健康起着重要功能。父母长期在外,很少回家,与孩子的沟通联系较少,对孩子的成长缺少关注与指导,容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7、安全隐患较多。

监护不力导致的安全问题。当地留守儿童多是由爷爷奶奶或母亲在家照顾,由于“隔代亲”以及女性相对软弱的特点,他们往往对这些孩子们百般溺爱,缺乏有力有效的监管。这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伤害。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极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公安部的一项统计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各类犯罪分子侵害的高危人群,其中男孩容易被人贩子拐卖,女孩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二是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少管理,长期和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不良恶习,久而久之,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

1、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打工地入学的高昂费用及各地不同教材影响教育衔接,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绝大多数农民没有熟悉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

3、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和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喜好的关注就更少了,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4、农村学校课程设臵和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或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1、家长方面: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

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2、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父母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在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将自己在外打工的情况、联系方式等告知学校,并主动地和学校加强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要加强和子女的交流和沟通,最好每周联系一次,还要经常和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多回家和孩子团聚,做到挣钱和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

把家庭作为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港湾。让父母明确:家长的角色不可代替。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很多方面,他人(包括亲属)是无法取代父母的。家长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必须强化对子女的教育意识,既不能溺爱无度,也不能放纵不管,更不能轻易地把职责移给他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也明确指出:儿童不应当与他们的父母分开,除非得到有能力满足他们福利的政府的照顾。

3、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4、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2、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臵。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3、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4、开展法制平安讲座,促进“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开展。适当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喜好小组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随时洞察学生心理,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关心。针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在情感发展上缺少支持的目前状况,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臵换,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关注和疏导他们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新问题的临时父母;抓住节假期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使学校、家庭产生合力效应。

三、社会方面: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各媒体、单位、组织、个人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儿童成长做出努力,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适当开展少年儿童活动,弥补儿童离开父母后的空虚感。

四、结语。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进行中,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一现象还将在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睦稳定,从长远来看,更关系到农村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消除留守儿童的教育新问题,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目前,应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在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下,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平教育体制,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六

今年我响应市委市府名师支教传帮带的号召,来到胶州四中,在一年的支教过程让我们认识了四中的一草一木,了解四中教育的一点一滴,对于农村的高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想将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报告如下:

农村高中的老师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但是有些问题让他们无可奈何,与城区高中相比有这样几个问题:

与城区高中相比,农村教育在上班下班是很不方便的,在没有学校班车的情况下,有车一族至少也需要半小时左右,没车一族,就拿做公交车来说吧,比如:从南华苑开始坐车,就要先做206或者16,然后半道转成6路,下了6路车还有大约10分钟的路程,如果坐车非常顺利,也几乎1小时,如果加之等车时间,就有可能1各半小时至2小时,加入早上第一节有课,那就要6点就走,比起城区7:30,要浪费1个半小时在路上;万一有个什么急事,打车都需要将近30元钱的;另外班主任看班,城区的班主任可能晚上熄灯后就可以回家,而农村的班主任特别是女班主任由于时间太晚就要睡在学校,甚至一周都不能回家;虽然现在很多都是有车一族,还有一个安全更值得重视,每天穿行于204国道,车水马龙,不分心还好,分心时真让人后怕。(何况每天有多少事情需要思考,需要及时解决,需要和平处理),而这一方面,农村教师没有任何补助和特殊的照顾,依然毫无怨言地穿行于忙碌的工作和家庭之间。

除了交通,还有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对于农村学校的老师,中午是没法回家的,孩子要不送给老的,要不就是托管,不像有些单位中午伙食进行补贴,这一项农村学校是没有,老师们都得自己掏钱的,一顿饭两种平常的菜和一个馒头就是5元钱,这是对教师进行优惠了,要改善生活一般就是接近10元了,现在一切从简,说实话教师的福利也几乎为零了,如果能每月给教师一定的补助,提供对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更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我们今年一共来四中20多名支教教师,可见农村的教育严重师资不足,师资流失的原因:1.上班下班不方便,2.孩子上学不方便,3.城区教育机会多,4.职称评上了该进城享福了……;现在扩招学生,造成了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很多老师的上课很不规范,严重缺乏培训过关,有些已经评为高级的教师退居二线,不再兼任教学工作,这样造成教学师资的匮乏,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招收新毕业教师之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做好传帮带,做好互助组的工作,实施奖罚政策,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教课成绩不理想的老师要及时谈话、鼓励,做好组内的问题查找。

农村的教育不仅需要软件的“扶持”,更需要硬件的“帮助”。政府应该给农村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现在四中配备先进的讲课仪,教师上课比以前的效率提高,让很多课堂精彩绽放。现在微课教学日新月异,如潮水般涌入课堂,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一个好的地方进行开发微课,一没有高级的电子备课室,二没有高级的电子阅览室,也没有高配置的微机室,这让很多教师没有开发微课和学习的机会,如果能得以配置,教育又会升一台阶。

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教师只是靠着吃老本生活,这样就会抑制教学的前进,政府能够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农村教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开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彩的“他山之石”,相信教师不会出现日久倦怠的思想,反而会时刻想着创新。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资金,希望领导们重视,同时希望农村的教育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七

生活中“唯经济决定论”和“经济至上论”的“金钱大潮”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最后一块洁净的校园圣地,学生从大人中间,广播电视上,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到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性,通过身边打工致富的实例,到处都泛滥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时刻在蚕食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失去了学习动力,教师再努力也很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身边形形色色的物质文化高消费的诱惑,已在很大程度上浸蚀了农村子弟一度引以自豪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信念,一些学生亦以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学习,已把它当着了负担,到学校就是混日子,完成父母给的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二、家庭教育是提高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现代人才培育需求。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八

现在留在乡村一级小学任教的老龄教师,多为当年的定向培养师范生,来源于当地的各村点,在家门口工作,思想波动较小,能安心扎根于农村。自治区也于2013年启动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建议上级部门加大此项工作的力度,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和长制机制,确保乡村小学教师能有稳定的来源,“来得了”,“留得住”,从源头上解决我区乡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的问题。

健全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城区的优质学校要定期到对口的农村薄弱学校支教交流,把先进的教学经验输送到农村,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帮助农村教师整合学科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农村教师也要到城区学校进行跟班学习,把优质学校的先进管理和教学经验带回本校,以点带面,逐步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要认真落实此项工作,真抓实干,不走过场,做出成效。

切实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各项待遇,不断缩减城乡教师的待遇差距,缩减教育与其他行业的待遇差距,采取优先向农村适度倾斜的激励政策,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让乡村教师能有安心的教育环境,能够安居乐业,确实保障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流失问题。

根据当前农村教育现状,重新核定乡村学校教师编制,合理配备学校教师,特别是英语、信息技术等紧缺教师,把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年轻一代引进农村薄弱学校,促进学科教学全面发展。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九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幼教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下一代的终生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有着重大意义。但当前的农村学前教育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本文就在分析农村幼儿教育薄弱环节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提出对策,希望可以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开展有所帮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壮大的过程。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学前教育是以大队为单位,将未上学的孩子动员起来集中在一间房子里,数数数字,唱唱歌儿。老师则是由大队部随意指派一名有点文化的人担任,课程是零落的,有的甚至是自编的。后来到了九十年代初,将这些所谓的“学前班”连同教师收编到学校,由地方政府妇联管制。发展到今日,广大农村已经有一支专门从事幼教工作的队伍,有系统的教程,初步具备了对幼儿进行系统教育的条件,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幼教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下一代的终生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将在分析农村幼儿教育薄弱环节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提出对策,希望可以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开展有所帮助。

(一)办学宗旨不明,制度上落空。

1.发展幼儿教育是巩固提高“普九”水平,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保护儿童的发展权,缩小个体发展差异,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早些年,地方政府已将“幼儿园”归至学校统一管理,经费由地方财政统一支配,需要买什么,需事先申请,由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实行。就不知,许多教育家研究表明:儿童的大脑在最初几年的发展需要有丰富而安全的环境,使儿童能在其中积极地探索。换句话说,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应使儿童尽早接受教育,有充足的机会与同伴、成人和周围环境相互交往合作,这样才能发挥先天具有的好奇心,探究周围事物及其因果关系。此外,个性的发展,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损伤及发展异常,大多是在最初发展起来。因此,我们应明确地意识到,对于孩子的帮助教育应及早进行,地方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关于幼儿尽早入学的意见和建议”让做家长的接受并认识其重要性。让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有机衔接。

2.幼儿园是公益性事业,是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坚持,更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管理。为了确保幼教机构有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良好的办学质量,政府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大,不能促使幼儿教育规范有序地发展。

3.幼儿园主管部门未能理顺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幼儿教育的职责,并明确职能机构,配全专职管理干部。仍存在挪用幼儿经费现象。把小学教育的模式带进幼儿园,不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不能积极争取社会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幼儿园实施《纲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师资队伍薄弱,培训肤浅。

1.用人制度的后遗症。现有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构成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当初生产队收拢而来的;(2)有一些高、初中毕业生参加进修而来的;(3)少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生。他们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等,比如我市某乡镇29名幼儿教师,大专毕业的11人,中专毕业的11人,高中毕业的7人。

2.主管部门虽也组织这些人去参加了继续教育,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但培训过程监督失控,也因为一部分人由于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诸多因素,专业知识肤浅,个性特长难以展示(例:弹、吟、说、唱一概不会),一方面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许多先进的东西,非但学不进,而且有厌恶情绪。

3.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部分教师并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吃老本,还有的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已有的一点教学经验储起来,不思进取,不去加以推陈出新。

(三)办园条件简陋,管理上俗套。

我们农村幼儿园经过最近几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已实现了“三机一幕”,“三新一亮”工程。但条件仍很落后,中心幼儿园除了活动场地紧缺外,一些现代化的玩具,电教设备不能保证,该听音乐时收录机坏了,该弹钢琴曲时无钢琴,该用计算机演示时,没有计算机演示,给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幼儿接受知识的效果,也不算理想。

(四)家长推卸责任,养育中松散。

由于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年轻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托给自己的公公婆婆、岳父岳母或亲朋好友之后便撒手不管,孰不知这上一辈的人所受的教育,养成的习惯与当今的一代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给予孩子的除了呵护外只有呵护。

我调查了三百多名幼儿,其生活情况如下:

同时也相应地调查了这些儿童的行为品质情况,及他们的学习情况。

根据调查可以了解,年轻的夫妇,他们为了事业有自己奋斗的理由,为了子女的幸福生活,他们甘愿付出。不过他们没有想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不能把他们寄托在过去。

(五)现代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代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高了,家具多了,菜丰盛了,酒味更浓了,家用电器也应有尽有,家长任意放纵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无忧无虑地看电视,没时间陪自己的孩子也让电视陪。这导致我们的孩子身体受到了不同的伤害。我调查了该幼儿园200多名幼儿的视力,情况如下表:

根据现时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各级各类行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贯彻到位,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出谋划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没有幼儿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不完整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水平不高的教育也不是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只有把幼儿教育搞好了,才能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巩固“普九”成果。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首先应进行广泛宣传,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重视幼教的氛围。在各乡镇中心园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邀请乡镇领导参与,让乡镇领导逐步认识到发展幼教事业的重要性,把创建良好的幼教环境作为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 农村的学前教育应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办班到办园的转变,即由分教的附属于小学的,不完整的学前班向规范的,完整的独立的幼儿园的转变,二是幼儿教育由福利型、社会型向教育型转变,三是由传统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向实施素质转变。

(二)加强农村幼儿园的管理。

各层各级主管部门应在新时期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加强对幼教事业的领导:一是建设行政领导、工作指导、业务研究三级网络,二是把幼教置于与中小学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三是立足现状,加大调整的力度,积极为每个0~6岁的儿童及其家长提供科学的育人早期教育服务,增强幼儿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舆论导向,宣传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它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三)注重农村示范性幼儿园的建设。

以九年义务教育“新三片”的发展目标为基础的,要把幼儿园的幼儿教育看作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把幼儿教育作为奠基工程抓。要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除了“坚持”,和“与时俱进”外,加强资金投入,敢于创新与调整,一个乡镇可建成一所示范性幼儿园,以便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及家长的需要。让示范性幼儿园在农村发挥辐射与示范作用。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各地方镇府须改变以往的用人观,严格把好教师资格观,合理吸收有开拓创新、多才多艺、充满青春活力的幼儿教师。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加强继续教育过程性的监督与评价,让广大幼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幼儿教师苦练基本功,做到常抓不懈。让他们一有时间埋头钻研业务,探索新的育人路子。每位幼儿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对幼儿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把爱洒向每个幼儿;要坚持保教并重,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给幼儿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让幼儿拥有宽阔的胸怀。

(五)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

主管部门应加强《教师法》《劳动法》的落实情况,为幼儿教师制订相应的待遇标准,保险制度,并把这作为评定幼儿园的必备条件。主管部门不得挪用幼儿园经费。各级政府不得削减幼儿教育财政拨款,力争逐年提高幼儿教育财政拨款,幼儿园应该有一定的保教经费,专款专用,保证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进修及待遇问题。

(六)办好“家长学校”

尊重家长,多请家长回到学校参与园中的一切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家长知道幼儿园是怎么开展工作的,也知道老师的辛苦,教学思想是怎样体现的。开家长会,看演出,观摩活动一般都邀请孩子的父母一起参加。让家长参与,感受自己在育儿中的重要性。让家长掌握幼儿早期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在家中开辟儿童天地,使家庭成为儿童乐园。

(七)建议市直园进行教学研究活动。

各市直幼儿园应对乡村幼儿园进行辅导,举办讲座,组织专题教研,并请求巡回到乡镇园指导。提议市直幼儿园的资料室对全市幼儿园教师进行开放。

(八)利用节假日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的培训与指导。

针对教师的实际水平,有目的地对所有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差什么补什么,充分挖掘幼儿教师的内在潜力,组织幼儿教师苦练基本功,对那些在考核中不合格的,坚决淘汰,毫不手软。

(九)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有效地制止幼儿不良行为的发生,科学地指导幼儿的一切活动,在满足儿童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引导儿童用眼卫生,用耳卫生,把安全保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并抓紧抓好,保证幼儿健康地度过每一时刻。

我真诚地希望各级部门严格按《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做到管理到位。打造一支坚强的幼师队伍,营造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园内环境,寻求一条幼教新路,用我们的辛勤劳动求得社会、家长的大力支持。我相信,我们农村的幼教事业将会迎来灿烂的一片天空。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十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直走老路,无法适应教育新环境,为了转变这个现状,本文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际出发,提出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对策。

1.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走进课堂。农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深入教学实际,从教学实际之中发现具体的管理工作的问题。具体来讲要做到:第一,从课堂教学之中发现农村小学管理工作存在的制度问题。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走进课堂,能够发现教师是否做好了教学准备,备课效果是否理想,能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出主动性。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领导推门进去听课,发现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无限小数等数学概念关系的讲解”,通过这个内容的发现就能够明白当前学校对于“教案”的检查过于简单,要加强监督。让教师能够合理安排课时,按课时提前两天备课,教案节数达到课标规定,书写规范、详细,既要背出教师活动,也要背出学生活动,还要有设计意图。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学校的特点和学校的方向。学校的特点就是学校的窗口,如果一个学校在外面世界上似乎没有特色和明确的方向,那么学校不是一个成功的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要使自己的特色和办学理念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很难的。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可以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上找到校长问题。

2.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研究业务。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教育教学管理要重视对教学业务的研究。首先,农村小学的校长及管理工作人员要做一个教学的行家里手。好校长首先应该是教育家,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要了解教育和教学规律,并了解教学业务,并熟悉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总是把自己当教师,始终保持教师的身份,经常深入教学的一线班,讲座,评估,掌握第一手材料;坚持和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问题,教育,参与教学和研究工作,使教师在实践和竞争中不断增长的人才,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好校长还应该是优秀的管理者,治学治校,既要带好班子,管好教师队伍,还要管理好学生。引导师生确立并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评价观、管理观、质量观的教学质量愿景,进一步发挥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作用,引领和促使广大教师朝着这个被广泛认同的、期望的目标,主动地逐步接近。其次,农村小学的校长及管理工作人员要带头搞教研,以此带动教风。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领导要经常亲临课堂听课,及时与老师沟通与探讨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关注教师的成长,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很多教师因此丧失工作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教师积极性的培养更需要进一步的受到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首先,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对教师队伍进行整体塑造。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每个教师工作的“点”,明确责任,准确把握权利,让每个教师都明白“什么时候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其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对教学活动工作的“线”的发展与塑造,规范加工,科学管理,做好“线”。把岗位分成四个层次的领导、团队成员、部门、重要岗位,按规定,上级和发展岗位、独立风险防范管理流程图、各岗位规范、分层工作流程、职能更加明确、操作风险进一步下降、相互制衡、相互制衡。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其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走入教师的心灵,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看到每一名教师的闪光点,然后重点培养教师的个人能力。

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问题就是不受重视、家长不认可,更多的家长会将孩子送到城市里去念书。这样的现实问题,要求农村小学能够勇于面对问题,敢于创建名校。农村小学名校不同于城市的明星小学,更多的是要脚踏实地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想家长之所想,想学生的长远发展,让更多的人信任农村学校、感激农村学校。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善于宣传自己的教学优势。其次,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展示,要在农闲时节召开家长,让家长看到我们农村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探索,看到自己的孩子多方面展现出来的才华,进而放心地让孩子在农村学习。综上所述,提供优质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将难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如果农村学校不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流的教育,我们将无法履行机会均等的国家承诺。正因为如此,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高瞻远瞩,重视课堂实际的深入调查,全面关注农村教师的成长,努力创建高素质的农村名校。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一

天气晴朗,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不管天有多么的寒冷,但终究会有暖和的那天。可人的教育就不同了。如果在人一生的黄金阶段,如果你错过了读书的好时机,成材就只是人们的空话题了。

在大多数生活贫困的地区,有太多的人无视教育的重要性,极早离开了学堂,走上了本不该属于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打工道。

寒假期间,我特意留意了一下,从远方打工回来的许多亲朋好友,都赶回家过年,清楚的记得我一远方亲戚回来招工,我拿起了他的那本花名册,看了看,令我大吃一惊的居然是80%的打工仔都是初中文凭,甚至还有些是小学文凭,看到这些,我又陷入沉思。我好奇的问了问叔叔,他们一个月工资多少,他说大概1000元左右。为了这1000元,宁愿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太不应该了,他们还那么小,一切应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呀!这样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再仔细想想,我们那个院子有5个同龄的孩子,有3个在读技校,1个在广州打工,只有我一个还在读书,常常碰到那个在打工女孩子的妈妈,她经常问我读书出来准备做什么,我只是笑笑,从她的话中,我仿佛听到了鄙视,很不是滋味呀!

也许还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有些家长,他认为读书没用,读书太浪费钱,他们宁愿让自己的孩子跟亲朋好友出去闯世界,出去吃苦,也不愿让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浪费钱”,我想来想去,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我只知道我还小,我不读书,我去干什么,我不想过早的踏进那个复杂的社会受人欺负,受人侮辱,我只有在学校里学一些在社会中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走进社会作铺垫,埋伏笔。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曾经是一个莘莘学子,但我没有考上一所好大学,高中毕业后,照样会为自己的生计烦恼”,但我想说:只要你珍惜在校的每一堂课每一分钟,好好的学,认真的学,即使没什么好的结果,但你不曾后悔,因为你曾经拥有过。

我没有太高的目标,我的目标很简单:明天不后悔则已。

发展高科技需要高技术人才,这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所缺乏的仍然是头脑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甘心落后于一个地域狭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小国家——“高科技大国”以色列。

从我做起,掌握了高科技知识,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将会得天独厚,游刃有余。支持这高新技术水平发展并使其不断坚实的将是我们这群令许多国家难以匹敌的高科技人才!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二

当我们谈到农村教育问题,很多人会想起校舍、教学、教材、教法、师资、评估、督导,加上堆积的数据,似乎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主要矛盾还是农村投入机制和教育本身问题,而其它都是枝节问题,事情是不是这样简单,需要讨论。

经济观察报(2003.10.27)在一篇很有创意的文章中说,乡村经济的财政蛋糕就那么大,所有关系到财政的改革,到头来都是跷跷板,摁住一头,另一头就会跷起来。这又是目前我国很多重大改革步履艰难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我国行业部门的改革,初期都是震耳欲聋,却很难善始善终,逐渐低调收场或修复。这是否决策程序出了问题。如果缺乏系统工程的科学程序,调研、论证、决策、听政、实行、反馈、矫正机制不健全,就会导致拆东墙、补西墙。几大改革捆绑上市,实施起来,还是免不了摁住一头,另一头就失衡。

几百亿的农村教师工资,却难住国家财政,人们开始关心政府的钱应该怎么花,生产性投资要不要这么多。据说,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主要用于教育、社保和环保,占60%以上。如果这样算起来,农村教师工资、农村教育经费也并不是遥遥无期的难事。简化程序,分一下工,国家、省(区、市)、县乡村各承担多少,国外比较成熟的经验是各负1/3。贫困地区,国家多拿一点,发达地区省、市多拿一点,富裕的县就多承担一点,不要局限于以谁为主。

在经费无保障的情况下,校长、教师为支撑学校,东筹西借,搭上自己的工资还不够,为办好教育教师的心在流血。据说章鱼遇险就卸掉自己的手脚,这是无奈的智慧。在经费无保障,又遇围墙逾越不过时,只好卸掉自己的胳膊。教育内外也如此,我们很难想象以牺牲教育为代价,能保住什么。农村很多偏远山区学校成本高,遇到办学压力,合并是最好的排压。合并后,教师过剩,可以裁减,校舍可以舍弃,财政负担可以减少不少,农民收入可以增加一些,麻烦大了孩子就可以不上学,学校就进城,政府办几所寄宿优质学校,可以与城市学校媲美。

但是教育事关几代国民,农村人迁居城市,这不仅是农村的事。城里的小朋友说,爷爷是农民,爸爸曾经也是农民。千秋伟业教育大计,需要换位思考;眼前利益和长远伟业,需要通盘考虑。人说站得高看得远,跳出行业部门分析问题,我们可以减少很多曲折和烦恼。

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放开农产品价格与市场,使粮食体制改革得以矫正;农村教育投入机制问题被更多的人所关注,税费改革正趋于完善;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被列入领导干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发展失衡和以人为本、人性化话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焦点,科学家们焦灼的心总算落下来了,这是国家希望所在。

简化和反思是一种革新,需要更高超的智慧,是掌握大量信息后的科学判断。

2、从局部看全局,需要科学和系统思维。

研究人员发现了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学生辍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中学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城乡经济发展要求等。从中,发现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问题的严重性和农村教育的基本规律,即升学和为城乡经济发展输送适用人才的不可分离性。

当农村教育投入还有缺口时,人们自然与农村税费改革联想,而农村税费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发展农村教育和增加农民收入,一个也不能少。农民最大的关心无非是孩子上学、家人看病和家庭收入。农村税费改革又与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紧密相关,增加了实施难度。无庸质疑,税费改革,需要很多配套改革,才能完成整体设计。我们也不能否定,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

于是,人们的思路得以延伸,开始考虑减免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对农民“多予、少取”。但是,这些重大措施在实践中也受局限。税费改革能减轻人均农民负担30-50元;减免农业税、特产税,每年能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00元。这就需要从更宏观角度分析和驾御农村实际问题,通过制度文明解决实质性问题,过去未曾涉足的农民合作组织,将会给低迷的农业带来希望。

于是,人们又在考虑更为治本的办法,通过户籍改革和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实现农村城市化。如果进城打工的一个孩子平均每年给家里寄回5000元,4人家庭人均纯收入就能增加1250元,比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能达到3700多元。

在人们对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寄予莫大期望的时候,有个极端现实又在敲响着警钟:在墨西哥等南美一些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0%、80%时,在特大城市出现了群居几百万的贫民窟,贫富差距及其社会问题并没有因城市化而全部解决,而且又引发了其它社会难题,这是未知的现实带给我们的思考题。

走到这一步,人们又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先看到树叶有病,紧接着发现与树枝、树干、树根也有关联。当我们喜出望外的时候,往往又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道理很简单,但在社会实践中却需要一个个解决,能不断引申发现深层次问题,且不回避,坦然应对,并逐一解决,这是社会不断进步、成熟的表现,但却需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精神、态度和思维方式。从局部看全局、看全国、看世界,需要系统思维。

3、研究农村教育的基本思路。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市场信息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目前,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慢、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招来了诸多新的结构性矛盾。农村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情况,为发展农村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发展农村教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农村教育的对策与措施,与解决“三农”问题一并考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节,否则难以解决本质问题。

要始终遵循农村教育的农村智力与农村资源双开发特点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和为城乡发展培养人才的“不可分离性”,这一特点在我国国情中还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不能漠视这一发展规律而急于求成。

研究和解决农村教育问题,还要从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出发,尊重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村教育发展特点和规律,参照国际上较为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予以求真务实、科学的分析和把握。

农村教育和农业教育资源、职能要紧密衔接、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应。当我们看到农村教育经费极其短缺而无奈时,却忽略了农业院校对农村、农民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当兴办农村教育时,农业院校却悄悄摘下农业帽子,向效益最大化调整和优化,正在不知不觉地远离农村。

遵循社会、教育发展规律,建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立交桥”,为农村教育的发展疏通出口和出路,这是农村教育走出低谷的有效途径。

2004,2,4修改。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三

一.实践参加者:默澜,xxx。

二.实践主题: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

三.时间:02月18日。

四.地点:江苏省常州市王家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基于社会发展需要,以走访\\询问的方式对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调查。

(二)主要方面涉及:各年龄层的教育情况,农村孩子受教育条件,以及人们(尤其是贫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二.调查资料:。

(一)人员成分:1.现村民中有许多是外来的打工者,。

2.因村庄有一定年代,所以老龄者较多,多数年轻人因各自条件一部分仍与老人一起住在村里,其他已不在村中常住。

(二)1.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口增长最快,但人数依然很少;。

2.中等教育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也有所增加;初中及以上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下降,现主要人群为老年者。

(三)虽然农村受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依然是以接受低文化教育的为主。

2.初中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在98%以上,

3.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趋于合理,

4.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女性适龄者的受教育情况和男性基本一致,可见农村受教育的性别差异减少了。

(六)为鼓励村民接受教育,村内对升入高中和大学的村民给与了奖励。

三.调查结果:农村劳动力不仅受教育程度低,而且绝大多数不具有职业技术资格。

四.理性思考:。

不难理解,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社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呈正相关关系,而且与前三项指标呈高度相关。但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面貌的改变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而就业人数、外出人口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甚至制约农村的发展。

(二).尽管江苏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工程,但由于人口流动以及劳动力转移,农村中年轻、有文化、有技能、有特长的`人都外出务工经商,而年龄大、低文化、无特长的人,只能留在农村种地或经营林牧副业,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

五.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低素质的劳动者无法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尽管市场对劳动力需求较大,但需要的则是有技能的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无法满足需求,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无法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建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在推动技术创新并使之成寒假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有体力是不够的,必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因此要继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抓好更高一层的教育,努力使中国教育真正惠及全中国人口.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十四

农村中学生物教育出现的尴尬局面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教育主管部门的不重视,也有教学师资、硬件等条件的限制,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部得到解决,因此本研究基于农村中学实际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对策,为农村生物教育提供参考。

生物学科是新世纪科学应用领域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在推动经济发展、改变民生、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学科教育不仅能够为学生将来从事生物科研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打下勤思考、多动手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为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因此,无论是中学教学的上级主管部门,还是主抓教学的实施单位,都应该对生物学科进行重新定位和审视。中学生物教育虽然不在教育主干课系列,但就生物课本身的教学意义来讲,它比其它学科更为重要。中学领导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把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生物教育的重要意义,彻底转变中学生物教育边缘化的局面。教育高层和生物教学参与者应多参加全国性或地方性的生物知识讲座、生物实践性竞赛、生物生活化应用展等,使其对生物学科的最新发展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同时对现代生物科研应用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只有教育高层提高了重视,农村中学生物教育在软硬件方面才有机会得到改善。

农村地理、生活和教学等条件对于引进专业生物教师来讲具有客观局限性,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兼职生物教师提高重视程度,注重他们生物教学素质的提升。开展生物教师可进修工程和外援支教工程对提高教师生物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也十分有必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牵头,以高校、高职等学校机构为主体,建立农村生物教师的对口持续性生物进修教育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在根据农村中学所处地理位置和相对较为便捷的培养机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生物教师进修基地,这不仅利于改善生物教师生物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生物教师了解生物学科最近发展和生物教育最新动态;外援支教工程主要是建立高校对口农村中学帮扶教学工程,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层面的'支持。建立以学生实习和教师社会实践为形式的义务支教机制,可以解决农村生物教育师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同时对农村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科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生物教育以实验操作为基础,但农村生物实验硬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善,因此需要挖掘一种形式来弥补这种教学不足。农村中学有自己的农村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含自然,更包含生活。对于生物课程中缺乏实验认知的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开展生物学习和认知,也可以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组织学生去野外获取自然生物制作生物标本供以后教学使用。对于必要性的生物实验,学校条件不能满足的,教师可以自己尝试组建教学设备,一方面通过简单的生活设备来组建实验仪器,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从家中带来与教学实验相关的一些设备,通过科学的方法组建简易的实验装备来开展教学,一旦教学任务完成,学生不需要带走的可以留今后教学使用。这样就形成了以农村为基础的生物实验教育自助体系,虽然不能彻底解决生物教育硬件不足带来的问题,但在短期内通过自助动手解决生物实验问题对提高学生动手积极性、探索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教学面对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如果不重视生物课,那么整个生物教育体系就缺乏了对象性。对当前学生不重视生物课的现象要深入了解原因,及时采取多手段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学生对生物课不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学手段、方法陈旧,二是升学压力过大。针对这两方面的原因,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首先教师自己要摆正态度,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落实生物教育,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构建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以兴趣引导为主要手段,拉近学生和生物的距离。学生对生物学科不重视,专注升学是一种短视行为,教师要通过广泛形式讲解生物学科最新的应用知识,使学生明白生物课在短期升学上虽然起不到主要作用,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生物学科十分有必要学习,如果现在不重视,将来就很难融入到生物科研和应用领域。

农村生物教育既是生物科学在农村中学开拓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农村学生勤思考、多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农村生物教育开展不理想不仅仅是由于农村教育条件不理想,更主要的是缺乏相关教育部门的引导与政策支持。针对目前农村生物教育师资匮乏、教学条件薄弱等问题,一方面农村教育教学机构要立足现有条件创造性地改善生物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丰富农村生物教育师资、教学软硬件提供扎实保障。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五

新农村建设越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越要重视,这是全社会的共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处理?农村基础教育如何很好地服务、引领和配合新农村建设?身处农村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人却很少关注。然而,这方面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又是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的大问题。

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尽管农村学校学生的出路早就变得多元化,他们毕业后不可能都留在农村,但是新农村的未来建设者必然要靠农村基础教育培养,不可能指望从城市学校培养。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坚持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基础性就是要为新农村建设者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为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创造条件;先导性就是要让农家子弟在农村中小学受到先进的思想、理念的教育,从小就能确立起创新、超越、争先的意识;服务性就是要求农村基础教育必须有意识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报务,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各项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农村生产生活的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都体现这一服务性宗旨。

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环境和教学设施的改善是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之上,有了强大的农村经济作为后盾,才可以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提供必要的帮助保障和支持。同时,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而这些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是要由农村教育培养作为基础,农村中小学应该有意识地使教育教学向这方面发展,像农村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课题的选择等等。此外,新农村建设可以极大地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若干新的课题,解决好这些课题必然会很好地促进农村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农村学校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评价内容。虽然农村中小学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不能采取那些功利性的做法,像直接地到田间地头去帮助农民种田、直接地教授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实验等等,但是,培养农村孩子热爱农村的情感、认识和了解发展的需要、提高农村孩子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等也是必要的。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在督导时,应该改变过去只重视课堂的文化知识教学的倾向,注意对该校的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农业生产技术的教学等等方面做出评价,促进农村学校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报务的意识。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化作为一项综合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并妥善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提速,由此引发了许多没能及时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不易形成良性的由学校、家庭所构成的教育合力。祖辈一代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孙辈们往往有求必应,使得他们多种不合理的欲望得到满足,也因此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其次是缺乏有效的沟通。一些年纪大文化较低的爷爷奶奶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都与农村学校领导、老师不一样,有些本来很容易说得清楚的道理,到了他们那里,往往变得不可理喻。第三是留守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祖辈的关心和照应无法取代父母的那份特殊的爱,尤其情感上的交流和影响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身体上的需要都不是祖辈关爱所能弥补得了的。第四是农村学校无力承受家长期望的责任。农村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要求,特别是对学校对于他们的孩子的教育责任要求比较苛刻,有时已经到了让农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无法承受的程度。

无序竞争对农村学校的办学构成威胁。重点学校无节制地吸引农村优质生源,城市重点学校为了把自己“做大”“做强”,把招收学生的目标转向农村,农村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宁可舍近求远,交高额的择校费到城市学校就读。而为了解决这些孩子的生活问题孩子的父母又不得不在城里租房陪读和接送,不仅增加了教育负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城乡办学规模出现两极分化,城市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不断膨胀,有些远超出了自身所具备的办学能力,于是建新校区、设办学点,成了他们的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农村学校由于这种不正常的流动而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源,由3、4所村小合并的小学,有时一个年级仅剩不足10个学生,即使是两个年级合班搞复式教学,也达不到教学班一般要求。这种无序的竞争使得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家长把孩子送进城的积极性要明显要高于一般成绩的,这样没有被送进城读书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自然要差于城里学校的学生,这必然要影响班级的教学质量、良好教学氛围、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质量等等。此外,中小学学生的学籍管理混乱,农村的学生家长当无力把自己的孩子的学籍转到城里的相应学校,就采取借读、跟读等等灵活的方式钻进重点学校的课堂,农村小学有学籍无人的现象已经越来越突出。城里学校因为没有学籍也享受不到应该享受到相应经费上的权利。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仍是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尽管当前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已经注意到按学生数划拨,但因为历史原因,教育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城乡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名校、重点学校多年来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淀,使得它们具有农村学校无法与之抗衡的优势,在给这些学校带了许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引起得许多的社会成员的不满。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日趋成了一个热点问题,人们已经把其与教育投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的设立、如何充分地发挥有限的公共教育资源的效率、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等方面相结合进行研究。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农村家长虽然无力回天,但关注的热情在不断地升温,由此可能引起新的社会矛盾。同时,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也是一个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所造成的城乡学校的强烈反差,因此,如何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并努力促使各方面的公共教育资源与农村学校进行科学的整合,则成了不能回避的课题。

要办好一所农村学校,就必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其关键在于教师。从目前看,应切实改变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而在这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农村学校师资队伍严重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这种不适应具体表现为以下的一些方面:数量和比例严重失调,以盐城市为例,各县(市区)所在地的学校的教师数量已经相对过剩,有些学校语数外教师每人分担一个班级课程仍有余。而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一些由村小改后的办学点,还只是由三两个教师在留守,如一人生病或其它事情的干扰,就可能出现没人上课的现象;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从今年秋学期开始所有的小学都要开设外语课,而有些乡镇竟没有一个从师范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只好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改教,又如小学体育课程要求小学每个班级每周要开四节体育课,体育教师的数量缺口较大,此外乡镇中心小学的音乐、美术教师数也远跟不上课改需要;农村教师队伍难以稳定,一方面农村学校教师逆向流动,农村学校花费大量的精力培养出来的好的教师,持续向城里涌,特别是名校为了做大,纷纷增加同轨班级、增办双语班,有一所县实验小学竟然发展到100多个教学班级,一年竟从农村学校抽调了50多名优秀教师,而农村学校想补充一些新教师却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农村教师的年龄老化也越来越突出,在农村小学主要课任教师有许多是由民办教师转成公办的教师,年龄一般都已经在50岁左右,由于多年来的老经验的作用,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明显跟不上课程改革的形势,以至于农村学校的课改严重地滞后于城市学校;另外,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整个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的第一学历比较复杂,最后学历多是参加函授、自考,还有些是参加电大、网大、党校进修取得的,而城里学校的第一学历水平则明显要高于农村学校。这些明显制约着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除了上述的一些比较突出的典型问题外,还存在农村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的形成,农村教育环境的优化,新时期农村学校管理,农村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师范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农村教师的老习惯、老经验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一些已经上了年纪,并且靠老经验和传统的一套教学,当他们与课改不适应时,自然会把他们自己认为是成功的一套又搬出来,而由于他们的资格、影响,领导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他一些对课改不适应的老师在没有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就从他们那里找到了出路,有意无意地仿效;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措施不科学,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没有合适的、顺手的、能够立竿见影的对于农村学校有一定针对性的评估方法时,还抓着统考不放,一些有名气的初中也还在通过考试选拔小学中的优秀学生进入他们学校读书,学校和家长们也把这种入学的人数和比例作为评价学校教学的一种尺度;对农村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客观,对一些公开课、研究课、比赛课、示范课一路唱赞歌,不实事求是的评价方法,使得那些与课改精神相违背的做法和行为,也得不到批评;农村课改所需要的培训跟不上实际需求,课程改革开头的那种从上到下的动员高潮已经过去,课改一线的教师在对待具体的教学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那种时刻都要坚持的课改的原则和要求所带来的压力已经不足了,甚至于用不符合课改要求的一套来进行课堂教学,也没有什么人出来加以制止;同时,功利性驱使着一些农村的学生和家长,农村家长们不热心支持新课改,不仅希望学校和教师不要搞课改的那一套,甚至还要求老师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他们家里去为孩子们补课,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们迫于上面对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对于下面的这些做法也就不再特别地去“关照”。这些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深入推进有一定阻碍作用,需要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

由于农村学校管理实行以县为主,减轻了乡镇一级政府的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首先是有些乡镇政府基本放弃了对教育的责任,由于对于教育的职能和责任的变化,特别是财政体制实现以县为主后,一些乡镇政府的领导不把农村教育及其发展问题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在安排乡镇工作时一般也不把农村学校的工作列入其中,没能有意识地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舆论引导。其次是乡镇政府没能协调好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农村学校在办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往往需要由乡镇政府出面帮助协调才能解决好。第三是乡镇政府没能和农村学校一起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农村学校的社会环境建设,离开乡镇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就很难解决所遇过的问题。由于乡镇政府对于农村教育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明确,一些乡镇政府职能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农村教育问题论文(模板16篇)篇十六

中国由于地理和历史环境的原因,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山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山里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走出大山去城市务工来改变生活贫苦的状况,由于没有技术紧靠出卖劳力,收入微薄,仅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所需,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山里交通不便,大都是半年、一年、更有甚者几年也不回来看孩子一次。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急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平顶山鲁山、郏县和洛阳嵩县是山区的典型代表,总体而言耕地面积不足,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是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和严重的地区。

调查内容:xx山区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访谈。

调查时间: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中国的农村、乡镇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打工,随之产生了一个群体――留守儿童。其中0-14岁孩子占据多数,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长年不在身边,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必需的关爱和管教,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俨然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是劳务工输出大省,也是留守儿童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劳务工对中原经济的崛起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稍有提高,然而仍无力将孩子带在身边,社会各界对中原地区的这些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普遍不够,以至于我们不忍看到的悲剧接连发生。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挑选了河南山区的新密尖山、平顶山的鲁山、郏县,洛阳的嵩县,深入学校对留守儿童做调研活动。

二、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此次调研我们走访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新密市尖山乡发放问卷77份,平顶山鲁山、郏县发放问卷347份,洛阳嵩县德亭镇、九店乡发放问卷164份,共计的588名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数量550份。其中特别针对儿童关于留守原因,监护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情感关系及需求等问题做了重点调研与访谈。

(1)留守儿童情况。

新密市尖山乡留守儿童比例。

平顶山留守儿童比例。

嵩县留守儿童比例。

72.7%。

76.4%。

71.4%。

表2-1受访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

而在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调研中发现,接近60%的留守儿童属于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现象。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个月回来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来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县的因不少务工人员在洛阳周边打工,多是父亲外出母亲在家照看孩子,不过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个月回来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8.5%。

(2)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问题。

在对各地区留守儿童现阶段被监护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由祖(外)父母照顾的占48.7%,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亲戚照顾的占19.6%,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1.8%,自己照顾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4.3%。在与父母的联系情况上不经常联系的占据33%,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23.2%。

根据这两项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情感缺失的情况,这部分孩子大多表现得孤僻,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卑,学习成绩差等。

在与能够与父母联系的孩子中,被关心得最多的还是以学习,生活问题居多,占总数的51.9%,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比例较为分散其中询问学习和生活的占27.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离职返聘申请书(精选22篇)

    更多申请书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背景和动机,同时突出个人的优势和适应性。想要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更多申请书吗?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技术培训的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参加培训课程后,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

    采购面试自我介绍缺点(热门16篇)

    自我介绍是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自我介绍可以让他人了解我们的身份和背景。以下是一些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尊敬的领导、各位

    不交作业检讨书(模板18篇)

    检讨书是对过去所犯错误和过失进行深入反思和自我批评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一些写作范例,希望这些检讨书样本能够对你的写作起到一些参考作用。尊敬的老师:这是一次十分

    小学我长大了大全(22篇)

    优秀作文不仅可以展现个人的思考和观点,还可以改善写作技巧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加油!加油!”的喊声从我们三

    后勤班申请书(专业15篇)

    转专业申请书可以突出申请者在原专业中的成就和特长,并表明申请者对新专业的适应和发展潜力。这些转专业申请书范文展示了学生们对所转入专业的认可和热情,以及与之匹配的

    学习市政工程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20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盲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改进和发展。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这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

    农民实训心得体会(优质21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瑕疵变为优点,将失败变为成功。以下是一些写得很细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农民节是我国旨在弘扬农业文化、表

    冷藏车运输协议(精选17篇)

    运输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提高着运输行业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是小编精心挑选的一些关于运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甲方:乙方:为了便于双方合作愉快,经甲乙双方协商

    家风家训小学生演讲稿(热门19篇)

    小学生演讲稿主要是通过演讲的形式来传达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培养孩子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小学生演讲稿参考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