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余光中《乡愁》赏析

时间:2023-03-24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精选余光中《乡愁》赏析》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选余光中《乡愁》赏析》。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精选余光中《乡愁》赏析一

  • 寒窑赋原文解读 推荐度:
  • 清明散文 推荐度:
  • 鲁迅《孔乙己》原文及赏析 推荐度:
  • 童年趣事散文 推荐度:
  • 春天优美散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①“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②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尽管杜甫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③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进步”作家,也非“前卫”新锐;而张爱玲也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的独创成就,更在40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有知音一锤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④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须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⑤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⑦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s("content_relate");

【余光中散文《粉丝与知音》原文】相关文章:

余光中散文娓娓与喋喋10-31

关于等你在雨中余光中散文原文12-06

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 》05-08

余光中散文自豪与自幸12-29

老舍是齐白石的粉丝散文12-22

余光中散文09-27

余光中绝色原文11-05

余光中《绝色》原文10-13

绝色余光中原文11-04

余光中 乡愁 原文10-02

精选余光中《乡愁》赏析二

离家有多少个风雨漂泊的日子,就有多少个想家的黄昏;离家有多少里不可逾越的路,就有多少里乡愁的延伸;离家有多少个曲折,就有多少次泪蒙双眼。再一次读到余光中的《乡愁》,思绪就再一次回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如一只刚会飞的小鸟渴望投入蓝天的怀抱,用双翅划出自己人生的美丽弧线,却怕遇到狂风雨淋,一个带着慈爱的声音如一股强大的力量从您的嘴边滑出:孩子,如果你是一只小鸟,就勇敢地用双翅打造属于你自己的天地,于是我学会了飞。

如一匹刚会独立生存的小马渴望投入草原的怀抱,用双腿跑出自己奔跑的人生,却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我,一根能看懂人心事的目光如一根坚韧无比的擎天柱从你的眼中泻出:孩子,既然你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于是我上路了,当我不经意地回首时,我看到您滴落的泪,在屋舍的那根炊烟的伴随下,显得那样的真实,真实得让人感动,真实得让您苍老。

开始了离家的生活,失意时我想起您用锄头坚强地砍倒一个个葵花根如同不容阻挡地排除万难,于是我不再失意;成功时,我想起每一次您拉着那头黄牛从太阳里走出,如同平淡地送走今天,迎来明天,于是我学会了怎样对待成功;泪落时,想起您乡音浊重的.话,男儿有泪不轻弹,使我知道我的泪是什么……

漂泊在异乡街头,没钱的时候最想家,也往往在这个时候问自己,当我有钱的时候我会是那个最想家的人吗?

会!我会的!家乡您在精神上给我如此之多,您让我学会了飞,学会了跑,学会了面对生活的种种,我无时不刻不在想您。您是我的精神源泉,更是家园。每逢佳节更是如此,但家乡的距离让我无奈,却想起席慕容的诗句:曾在绿树白花前,那样的轻易的告别,二十年后的我魂魄夜夜梦归故里。

冒着淋淋细雨,走出两行走向家乡的足迹,我渴望有这么一天,这种渴望强大如山崩,庄严如死亡。

精选余光中《乡愁》赏析三

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仅仅八十八字,却道出意味深长、意象优美、形式动人的意境,诗中孕含着巨大的民族之恋、祖国之爱、思乡之情。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诗人,今年已八十四岁。在1974年写出这首流芳百世的诗歌,拥有众多读者争相阅读。诗人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在继承祖国传统诗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赋予乡愁情予深厚的历史感,想象中打上时代的深深烙印。

其一,乡愁具有时空美。乡愁侧重写诗人在大陆的经历:少年時是一枚邮票,青年時是一张船票,中年時是一方坟墓、现在是一湾海峡,这四个方面寄寓诗人绵长深远的思乡情。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这情感,使历史、地理的时空感融成现实感。短诗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其二,乡愁具有意象美。乡愁本来是人所共有的普通情感,诗人却加以提炼,从广远的时空中截取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单纯而不简单、实在而不随意,集聚了明朗、集中、典型、强烈的意象,有旁无斜枝的芜蔓之感;丰富而不短浅,含蓄而不夸张。意象上又是层层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其发展脉络十分有序,按照人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年龄阶段一步步贯串全诗。乡愁总结了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和对祖国的深深思念。前三节似汹涌波涛,掀起尾节层层巨浪。

其三,乡愁具有形式美。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显得十分美。统一,即相对的均衡、匀称,段式、句式十分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和谐、对称。变化,追求的是活泼、流动,生机蓬勃。长短句的调节,整齐而具参差不齐之美。形式美中又孕含音乐美,回旋往复,有一唱三叹的美妙旋律。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的三次重复。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叠词运用,使诗又有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数量词的运用又表现诗人的语言功力,使诗又有音韵美。乡愁它是一首柔美而带哀思的思乡曲,是宝岛诗人对祖国深深眷恋的浓缩。

总之,乡愁一诗的时空美、意象美、形式美,是统一在乡愁的情感之中的。诗人赋予乡愁以爱国的意境,从个人情绪上把统一放在心中,真正体现了诗人“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宿愿。

精选余光中《乡愁》赏析四

  • 简历中的自我评价 推荐度:
  • 简历中的自我评价 推荐度:
  • 会计简历中的自我评价 推荐度:
  • 优秀简历中的自我评价 推荐度:
  • 教师简历中的自我评价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7最新余光中的中元夜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月是情人和鬼的魂魄,月色冰冰

燃一盏青焰的`长明灯

中元夜,鬼也醒着,人也醒着

人在桥上怔怔地出神

伸冷冷的白臂,桥栏拦我

拦我捞李白的月亮

月亮是幻,水中月是幻中幻,何况

今夕是中元,人和鬼一样可怜

可怜,可怜七夕是碧落的神话

落在人间。中秋是人间的希望

寄在碧落。而中元

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

如果你玄衣飘飘上桥来,如果

你哭,在奈何桥上你哭

如果你笑,在鹊桥在你笑

我们是鬼故事,还是神话的主角?

终是太阳浸侵,幽光柔若无棱

飘过来云,飘过去云

恰似青烟缭绕着佛灯

桥下磷磷,桥上磷磷,我的眸想亦磷磷

月是盗梦的怪精,今夕,回不回去?

彼岸魂挤,此岸魂挤

回去的路上魂魄在一

而水,在桥下流着,泪,在桥上流

s("content_relate");

【2017最新余光中的中元夜】相关文章:

余光中的绝色01-30

余光中的《绝色》01-24

余光中的散文06-13

余光中的夫人05-09

余光中的诗选12-01

余光中的中秋09-16

余光中的爱情10-12

余光中的诗09-06

余光中诗歌中的乡愁11-24

精选余光中《乡愁》赏析五

ok3w_ads("s005");

摘要:中国结就是中国情结,所谓情结 ,是指深层次的心理积淀 ,是长久积聚在心灵深处的难以解开的情感纽结。余光中曾有过两首以《中国结》为题的诗作。大陆出版的余光中诗文选集中,有一本就以"中国结"名集。确实,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诗歌中,这个"中国情结"是十分明显的,中国情结是余光中诗作的精魂。余光中自己也说:"无论我的诗是写于海岛或是半岛或是新大陆,其中必有一主题是托根在那片后土,必有一基调是与滚滚的长江同一节奏,这汹涌澎湃,从厦门的少作到高雄的晚作,从未断绝。”

关键词:余光中;中国结;爱国;诗歌;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37-01

一、引言

纵观余光中咏史怀古、咏古文物以及以故国风物为题材的诗作,我们不难看出贯穿其始终的一个巨大情结--中国结。 据台湾作家傅孟丽女士介绍,余光中的“乡愁”情结,产生于赴美就学期间,先因自我寂寞之伤,后因异国强盛之忧,所以多年后《乡愁》等一批诗作随感而发。 人在他乡,思乡之情古来有之,倘若太平盛世这种惆怅情感亦不见得有多少奇妙之处,可是在当时海峡两岸长期人为隔绝的情势下,加上台湾偏有一大班无聊的“乡土”派人士借此以攻之,所以余光中的这种思乡情怀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二、余光中集中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的情感特征

余光中曾经说过:“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母亲最亲,妻子最情,透过余老先生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一个海外文化人恋土、恋故、恋家的中国情结,看到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和殷殷家国之情。

在余光中的诸多诗歌中,当数《乡愁》最为出名。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鹤发童颜的余光中在接受来自祖国大陆的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乡愁》。《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我们再来看余光中先生写于70年代的《白玉苦瓜》,这是一首含义深邃、思想深刻、艺术圆熟的咏物诗。诗人咏诵的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白玉雕琢的苦瓜,然而这决不仅仅是简单的咏物,而是利用意象,以物寄情,表现了诗人珍惜文化传统、愿中华崛起的思想感情。诗中的第一节描写白玉苦瓜新鲜饱满,清盈圆润。作者说它像吸吮了“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这寓意着赞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孕育着一代代中华民族儿女。正因为苦瓜自己的根深深扎在民族的土壤里,才激发了作者的诗情,用最美好的语言由衷地歌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节补叙白玉苦瓜生长经过,说它是大地母亲“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又说“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这是从文物升华,将其作为祖国的象征咏唱。这从苦瓜被“皮鞋”“马蹄”“重吨战车”践踏过(象征祖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日寇入侵后所遭受的重重苦难)可进一步得到证实。

三、余光中诗文中国情节的创作探源

中国情节,既是余光中爱国主义精神的折射和彰显,也是他心灵激情的祼呈,更是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一内在情感的喷发。余光中的诗文中一种理性的逻辑始终与心灵的激情相随,这属于情感诗的范畴。从整体上观照他的诗文,抒发了无根一代的思乡情怀,蕴含了深广的民族意识,对母体文化的归依感及对大陆现实的关注。

余光中一生有着特殊的经历与遭遇,他生于南京,1949年去了台湾,1958年以后在国外求学和旅居海外多年,经过了两次放逐,虽然放逐没有受到肉体的折磨,但完全是精神上的“断奶”。由上看出余光中诗文产生的背景在于诗人所处的时间与空间决定。我们可以具体从他一生经历的几个时期来看:一、大陆生活时期(1928—1949),这一时期余光中自出生后跟随母亲在江南生活,秀丽的江南使余光中度过了美好童年生活,少年时期正值抗战,他随父在重庆生活了七年。二、青年居台时期(1949年5月-1958年),首次离开祖国的怀抱,且看到国家分裂、骨肉分离、祖国不能回、亲人不能团聚给他心灵带来极大的伤痛,年轻的余光中一度苦闷、彷徨、陷入“小我”中难以自拔,他有着强烈的悲患情怀。因此个人苦闷和伤痛的呈示是他这一时期的主调,便如这一时期的《舟子的悲歌》中:“昨夜,月光在海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表达了诗人想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三、羁旅美国时期,从1958年10月后,余光中在美国学习和生活了多年(1964年返台后又数度赴美),面对美国的现代文明他很不适应,异国的羁旅使余光中与中国的情缘更加割舍不断,他有浓郁的中国情结,中西文化的冲突对诗人的冲击使他更加认同民族文化,强烈的民族文化归属感渗融在他诗中。

四、对人生的拷问:哪里才是人生真正的故乡。

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是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是啊,诗人的乡愁是博大的,地理、历史、文化在内,甚至更广、更深。《高楼对海》、《后半夜》、《望海》、《十年看山》和《布谷》都是诗人发自内心拷问,到底哪里才是人生真正的故乡?诗人思考人生愈烈愈深,更想找寻人生的故乡。落叶归根。世人都有这样的情感,尤其是中国人,在渐渐老去时,更想找到自己的根。哪里才是“我”的根?诗人不断地问海,不断地问天、问地,不断地问自己。经过痴痴地拷问,诗人终于找到了答案:中华大地就是我的根,中华民族就是我的根,中华文明就是我的根。是的,诗人已经回答了自己,回答了世人,“我的乡愁是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眷恋,那才是他最深的根。诗人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极为推崇,对代表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华历史人物和文学大师极为尊仰(如屈原和李白),包括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坚守。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文学传统,就可以有自己的文学生命,出现小岛上的文学大师。”诗人余光中不仅呼唤要恪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恪守那“美丽的”中华语言文字,而且更强调要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保存于华文文学作品之中”的“中华精神”。这就是诗人的故乡,就是他苦苦找寻了一辈子的生命之根。

参考文献:

[1] 余光中.余光中精选集[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2] 朱栋霖,汪文顶.中国现代文学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蓝海文.当代台湾诗萃[m].湖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8

作者简介:布哈,西南民族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诗歌 中国结 余光中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精选余光中《乡愁》赏析六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文学史上常新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韵动人的一曲。 他的乡愁诗歌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漂泊在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予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歌的结尾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白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的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织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 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变的撩人秋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诗歌不可比拟的深度。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律,其中“小小” “”窄窄“矮矮”“浅浅”在同一位置的重叠词的连用,使得全诗低回往复,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的数量词的运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是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

1947年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创作初期,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0年5月到台湾,9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及台大教授。

1956年,开始在大学任教。与范我存女士结婚。

1961年,赴美国进修。第二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回台,任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

1966年,任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台大等校兼课。

1969年,赴美国任科罗拉多州寺钟学院客座教授。

1971年,任师大教授。

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

1974年,赴香港任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5年,兼任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

1980年,任国立师范大学英语系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

1995年,厦门大学邀请返校演讲,并颁赠客座教授。

2007年,荣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荣誉院长。

2010年,携夫人及女儿出访江南大学,并受聘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

2010年,余光中亲赴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参加2010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并专门创作一首纪念屈原的诗歌《秭归祭屈原》。

2010年6月17日,余光中携家人和流沙河,李元洛参观了三峡大学,并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名为《我的四度空间》的演讲。

2011年3月24日,国立中山大学于其校逸仙馆举办“台湾书写·世界发光 余光中诗韵与音符的交响”的讲座,由国立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余光中教授和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陈芳明所长,以谈话的方式面对学生演讲。

2011年4月1日,受聘于浙大客座教授。

2012年4月20日,被北京大学聘为“驻校诗人”。并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世界熔铜艺术创始人、庚彩艺术发明者的朱炳仁先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诗与海峡的对话”,即朱炳仁《云彩》与余光中《乡愁》会诗。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余光中《乡愁》赏析(精)(九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

    如何写幼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本(4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

    有关幼师培训心得体会(精)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幼师培训心得体会汇总(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

    最新余光中《乡愁》赏析范本(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余光中《乡愁》赏析如何写(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2023年养护工区心得体会(通用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

    心得体会致谢老师及感悟(优质9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

    2023年孩子品格心得体会如何写(模板9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想要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