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穆旦诗歌森林之魅论文题目(通用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LZ文人

岗位职责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跟随公司发展和岗位职责的变化,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和挑战。职位:产品设计师

浅析穆旦诗歌森林之魅论文题目篇一

《一个老木匠》

我见到那么一个老木匠

从街上一条破板门。

那老人,迅速地工作着,

全然弯曲而苍老了;

看他挥动沉重的板斧

像是不胜其疲劳。

孤独的,寂寞的

老人只是一个老人。

伴着木头,铁钉,和板斧

春,夏,秋,冬……一年地,两年地,

老人的一生过去了;

牛马般的饥劳与苦辛,

像是没有教给他怎样去表情。

也会见:老人偶而吸着一支旱烟,

对着漆黑的屋角,默默地想

那是在感伤吧?但有谁

知道。也许这就是老人最舒适的一刹那

看着喷着的青烟缕缕往上飘。

沉夜,摆出一条漆黑的街

振出老人的工作声音更为洪响。

从街头处吹过一阵严肃的夜风

卷起沙土。但却不曾摇曳过

那门板隙中透出来的.微弱的烛影。

《前夕》

希望像一团热火,

尽量地烧

个不停。既然

世界上不需要一具僵尸,

一盆冷水,一把

死灰的余烬;

那么何不爽性就多诅咒一下,

让干柴树枝继续地

烧,用全身的热血

鼓舞起风的力量。

顶多,也不过就烧了

你的手,你的头,

即使是你的心,

要知道你已算放出了

燎野中一丝的光明;

如果人生比你的

理想更为严重,

苦痛是应该;

一点的放肆只不过

完成了你一点的责任。

不要想,

黑暗中会有什么平坦,

什么融合;脚下荆棘

扎得你还不够痛?——

我只记着那一把火,

那无尽处的一盏灯,

就是飘摇的野火也好;

这时,我将

永远凝视着目标

追寻,前进——

拿生命铺平这无边的路途,

我知道,虽然总有一天

血会干,身体要累倒!

《冬夜》

更声仿佛带来了夜的严肃,

寂寞笼罩在墙上凝静着的影子,

默然对着面前的一本书,疲倦了

树,也许正在凛风中瑟缩,

夜,不知在什么时候现出了死静,

风沙在院子里卷起来了;

脑中模糊地映过一片阴暗的往事,

远处,有凄恻而尖锐的叫卖声。

浅析穆旦诗歌森林之魅论文题目篇二

夕阳是英汉诗歌中一个常见的典型意象。面对夕阳西下,诗人不同的审美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心理。赞美者有之,感伤者有之。依据朗吉努斯、康德等西方美学家对崇高的论述,对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所呈现的崇高美进行了探讨分析。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滋润万物生长的太阳有着特殊的崇拜意识。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就有太阳神阿波罗驾驶金色马车自东向西的传说。诗人们大量将夕阳镶入他们的作品里,寄托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展现了他们深层的精神世界及其独特而丰富的情感心理。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诗人的心态、审美情趣不同,这种日暮黄昏的夕阳情结也就呈现出多种意蕴。伤感是夕阳意象所呈现的诗人一个特定的情感心理,大量的夕阳意象诗作中,或是嗟叹时光流逝,或是忧国忧民,亦或写尽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欲少留此此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与之相,反,在胸襟宽广、拼搏进取者的眼中,朝阳与夕阳同样的美丽;“日之夕矣,牛羊下来”,面对柔和宁静的黄昏美景,诗人倾诉着对温馨爱情、人伦亲情的向往;有的则于淡淡的忧伤之中,依然满怀美好的理想与希望。依据朗吉努斯、康德等美学家关于崇高美的界定,本文对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所呈现他崇高美及其共性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崇高一伟大心灵的回声

朝阳象征着美丽与希望,除了偶见如约翰·多恩(johndonne)在《太阳升起》(thesunrising)中诅咒“你这繁忙的老傻瓜,不守规矩的太阳搅了情人的美梦”以外,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去热情地赞美它。然而也有不少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他们以宽广的胸怀描绘出一幅幅壮美而崇高的夕阳图画。初唐诗人卢照邻写道:“龙衔宝盖承朝日,风吐流苏带晚霞”,在他眼中,风吐流苏的晚霞与灿烂的朝阳一样绚丽多彩。李白登宣城谢眺楼,面对秋野斜阳歌唱的“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展示了其博大的胸怀,而他的另一首诗“西山太白峰,夕阳穷攀登”则表现了诗人在夕阳背景下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朗吉弩斯在他著名的《论崇高》一文中宣告:“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ordsworth)在《抒情歌谣》(lyricalballads)序言中说:“诗是人和自然的表象”。中国的诗歌理论认为,“诗言志”。我们从一个人的作品里便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胸怀和气魄。

与崇高的气象相反,英国另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黄昏景色则是欢快灿烂的,他在著名的《秋颂》中这样写道:

当波状的云把将逝的一天映照,

以胭红抹上残梗散碎的田野,

这时呵,河柳下的一群小飞虫就同奏哀音,它们忽而飞高,

忽而下落,随着微风的起灭;

篱下的蟋蟀在歌唱;在园中红胸的知更鸟就群起呼哨;

而群羊在山圈里高声咩叫;

丛飞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

夕阳映照,微风吹拂,在丰收的田野上,飞虫、蟋蟀、知更鸟以及群羊、丛飞的燕子共同演奏了一首秋之声交响乐。这又是多么的优美!英国诗人、美学家马克·阿肯赛·德在他的美学理论长诗《想像的快乐》中认为:

不同的心灵

喜爱不同的事物:一个只追求,

巨大,惊奇,与狂野;

另一个感叹和谐,优雅

和最柔顺的优美

二崇高——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

华兹华颠认为诗的主题在于热情地歌颂“天性的永恒部分”。在《丁登寺》中,他说他感到落日的余晖、广袤的海洋、新鲜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和人心,已经远为深刻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绝妙的感觉,激励着一切有思想的事物。诗人在这首诗中追忆自然山水给他甜蜜的感受,宁静的心境,在景物中感受到崇高的思想融合着雄伟。这与我国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腾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有异曲同工之处。叔本华认为这种崇高的客体与主体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即夏夫茨伯里所说的“大美”。

浅析穆旦诗歌森林之魅论文题目篇三

春风送暖,

万物复苏,

河边的垂柳,

山坡的玉兰,

每一条信息,

都是春天的灿烂。

沐浴和煦的春风,

享受阳光的温暖,

轻嗅鲜花的芬芳,

陶醉于春天的浪漫。

春风吹过枝头,

吹得鲜花绽放,

春风吹过小河,

吹得鱼儿徜徉,

春风吹过枝头,

小鸟在自由欢唱。

漫步在池塘岸边,

感受那微风拂面,

水中游曳的'鱼儿,

拍打出涟漪片片。

春姑娘摆动着花裙,

向我们款款的走来,

她用多姿多彩的美,

吸引着你贪婪的眼。

鲜花绽放于枝头,

葱绿覆盖了田野,

处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恨不能把双眼望穿。

浅析穆旦诗歌森林之魅论文题目篇四

夕阳是英汉诗歌中一个常见的典型意象。面对夕阳西下,诗人不同的审美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心理。赞美者有之,感伤者有之。依据朗吉努斯、康德等西方美学家对崇高的论述,对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所呈现的崇高美进行了探讨分析。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滋润万物生长的太阳有着特殊的崇拜意识。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就有太阳神阿波罗驾驶金色马车自东向西的传说。诗人们大量将夕阳镶入他们的作品里,寄托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展现了他们深层的精神世界及其独特而丰富的情感心理。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诗人的心态、审美情趣不同,这种日暮黄昏的夕阳情结也就呈现出多种意蕴。伤感是夕阳意象所呈现的诗人一个特定的情感心理,大量的夕阳意象诗作中,或是嗟叹时光流逝,或是忧国忧民,亦或写尽羁旅行役,离愁别绪。“欲少留此此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与之相,反,在胸襟宽广、拼搏进取者的眼中,朝阳与夕阳同样的美丽;“日之夕矣,牛羊下来”,面对柔和宁静的黄昏美景,诗人倾诉着对温馨爱情、人伦亲情的向往;有的则于淡淡的忧伤之中,依然满怀美好的理想与希望。依据朗吉努斯、康德等美学家关于崇高美的界定,本文对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所呈现他崇高美及其共性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崇高一伟大心灵的回声

朝阳象征着美丽与希望,除了偶见如约翰·多恩(johndonne)在《太阳升起》(thesunrising)中诅咒“你这繁忙的老傻瓜,不守规矩的太阳搅了情人的美梦”以外,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去热情地赞美它。然而也有不少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他们以宽广的胸怀描绘出一幅幅壮美而崇高的夕阳图画。初唐诗人卢照邻写道:“龙衔宝盖承朝日,风吐流苏带晚霞”,在他眼中,风吐流苏的晚霞与灿烂的朝阳一样绚丽多彩。李白登宣城谢眺楼,面对秋野斜阳歌唱的“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展示了其博大的胸怀,而他的另一首诗“西山太白峰,夕阳穷攀登”则表现了诗人在夕阳背景下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朗吉弩斯在他著名的《论崇高》一文中宣告:“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ordsworth)在《抒情歌谣》(lyricalballads)序言中说:“诗是人和自然的表象”。中国的诗歌理论认为,“诗言志”。我们从一个人的作品里便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胸怀和气魄。

与崇高的气象相反,英国另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黄昏景色则是欢快灿烂的,他在著名的《秋颂》中这样写道:

当波状的云把将逝的一天映照,

以胭红抹上残梗散碎的田野,

这时呵,河柳下的一群小飞虫就同奏哀音,它们忽而飞高,

忽而下落,随着微风的起灭;

篱下的蟋蟀在歌唱;在园中红胸的知更鸟就群起呼哨;

而群羊在山圈里高声咩叫;

丛飞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

夕阳映照,微风吹拂,在丰收的田野上,飞虫、蟋蟀、知更鸟以及群羊、丛飞的燕子共同演奏了一首秋之声交响乐。这又是多么的优美!英国诗人、美学家马克·阿肯赛·德在他的美学理论长诗《想像的快乐》中认为:

不同的心灵

喜爱不同的事物:一个只追求,

巨大,惊奇,与狂野;

另一个感叹和谐,优雅

和最柔顺的优美

二崇高——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

华兹华颠认为诗的主题在于热情地歌颂“天性的永恒部分”。在《丁登寺》中,他说他感到落日的余晖、广袤的海洋、新鲜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和人心,已经远为深刻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绝妙的感觉,激励着一切有思想的事物。诗人在这首诗中追忆自然山水给他甜蜜的感受,宁静的心境,在景物中感受到崇高的思想融合着雄伟。这与我国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腾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有异曲同工之处。叔本华认为这种崇高的客体与主体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即夏夫茨伯里所说的“大美”。

浅析穆旦诗歌《森林之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浅析穆旦诗歌森林之魅论文题目篇五

《森林之魅》是穆旦一生诗歌创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首。该诗作于1945年9月,这一年是穆旦创作的第二高峰期(该年留存下来的穆旦诗作有25首,穆旦创作最高峰是1976年,即穆旦逝世前一年,存诗27首)。本诗的创作背景是穆旦1942年参加赴缅远征军的经历,战败后部队被迫从“野人山”撤离,穆旦跟随队伍进入荒无人烟的胡康河谷,历经艰险终于活着穿越了那片令人畏惧的原始森林,拖着筋疲力尽的身体抵达印度。这次经历给穆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死神逼近的体验从此烙刻在诗人的灵魂中,对于死亡的感受、对于战争的反思、对于人之生命意义的探索便成为了穆旦诗作中反复强调的命题。《森林之魅》则是对于这次经历的一次直接表现,它不仅是穆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成就,也是研究穆旦的重要材料,其美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都很高。的流变中探索出有价值的结论。

一、《森林之魅》标题之流变

《森林之魅》的完整标题在不同的版本中变化很多并且有些复杂,因此这里将集中讨论本诗标题的改动。先讨论主标题。该诗公开发表在报刊杂志(即1946年7月的《文艺复兴》以及1947年7月的《文学杂志》)上时,主标题均为《森林之歌》,而当收录在三部诗集中时,主标题则变成了《森林之魅》。从上述发表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穆旦诗集(1939-1945)》的.发行时间稍早于刊载了本诗的《文学杂志》第二卷第二期,几乎是同时,仅差两月。若修改时间的早迟与发行时间一致,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穆旦收入诗集时已将题目改为《森林之魅》,其后发到刊物上又变回了《森林之歌》,而之后收录在不同的诗集中时则再次改成《森林之魅》。这种情况显然不太符合常理,因此有理由推断,发于《文学杂志》的“森林之歌”的版本应该早于《穆旦诗集(1939-1945)》的“森林之魅”版本,可能由于刊物发行存在一个周期的问题,导致穆旦再次修改过的稍晚的版本已收入诗集并且自行印刷发刊,早已投稿的稍早的版本碍于种种既定流程而姗姗来迟。分清两个版本孰先孰后的意义在于能更加清晰地梳理本诗变化的线索,进一步的论证理由后面还将阐述。由“森林之歌”到“森林之魅”,看起来只是一个字的改动,实际上表达的重点发生了变化:“森林之歌”强调的是为纪念死去的战友所作的祭歌,而“森林之魅”则表达了一种玄学的、超验的感觉,即作者在原始森林中体会到的一种神秘的灵性体验,仿佛有个森林之神笼罩在人的周围,从而将诗歌主题由现实层面转向更深层次的精神与超验的世界。这也与穆旦诗歌中一贯表现出来的向内的、象征的、宿命与玄学的特质不谋而合。

二、《森林之魅》内容之改动

该诗一共64行,在穆旦的诗作中不是最长的但也不算短。实际上,本诗在内容上并没有大篇幅的改动,多是细节的修改,而且修改处也比较集中,除去标题和繁简体字体转换,共12处修改。上面已经谈到这首诗作于1945年9月,距离穆旦的“野人山”经历(1942年5月-8月左右)已经三年有余。那么这首诗歌的诞生究竟是诗人灵感迸发、一蹴而就呢,还是在三年期间经过了漫长的创作与反复的修改呢?诗人已逝,实际的创作现场已无从考证也不可能重现,这里就要结合诗人的经历来做合理揣测了。诗人顽强渡过“野人山”一劫从印度回国后,并没有留在西南联大任教,而是选择到西南地区找工作,1942—1945年这段时间他辗转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频繁更换工作,并不安定162-187。这一时期的创作情况,就留存下来的诗作看来,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1942年历经战争后(8-12月)穆旦写有诗4首(《阻滞的路》、《自然底梦》、《幻想底乘客》、《记忆底都城》),1943年全年只有3首诗作(《祈神二章》、《诗二章》和长诗《隐现》),1944年也只有4首(《赠别》、《裂纹》、《寄》和《活下去》)。而到了1945年,诗作数量激增,达25首,并且质量还都很高,后来这其中绝大部分诗歌都收录在诗集《旗》中,并且于当年1月,诗人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探险队》。由此可见,1945年是诗人灵感喷发且效率极高的一年,也许是情感的积淀到了爆发的零点,也许是较前几年相对安定的生活给了诗人创作的空间,这一年收获颇丰。诞生于这一年的《森林之魅》,应该也是在诗人灵感如泉涌的情境下,主体部分不久就被写成,但由于穆旦自身对作品的高要求和他个人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写成之后并未定稿,而是进入了漫长、琐碎的修改时期(研究穆旦的其他作品不难发现,穆旦对于诗作的修改相当多而且非常细)。

三、现行穆旦出版物中《森林之魅》的版本溯源

穆旦对于诗歌的修改甚为频繁,一首诗歌经历多种版本,其中的变动也许蕴含着某些信息,在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讨论下,我们也许可以从中体察出作者的内心活动和思索,甚至是作者的某些性格特点。比如说,从穆旦的反复修改行为中,我们可以窥见穆旦严格、细致的品格,精益求精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同时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在创作时犹豫、摇摆、难下决定的性格特质。

现行有关穆旦的出版物中,版本的说明与考订大都相当模糊,这个问题近来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在某些时候,这种对于穆旦诗歌版本情况的忽略,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穆旦诗歌写作现实的遮蔽”,“穆旦某些诗作的不同版本对于我们研究穆旦诗歌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应当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在今后的穆旦作品集中得到清晰的呈现和准确的说明”。目前收录穆旦诗歌最齐全、最权威、国内学者最常参考的诗文集主要有两本:《穆旦诗全集》(李方编,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和《穆旦诗文集》(李方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因此,将主要辨别此两本诗集中《森林之魅》的原始版本。穆旦是一个修改行为非常频繁的诗人,因此对于其诗歌的版本研究就尤其显示出特殊的意义。综上所述,仅《森林之魅》一首诗歌的版本问题就牵涉到如此繁琐的考辨,可见对穆旦生前所有诗作进行版本汇校是一件极大的工程。但同时,这项工作也是亟待整理、刻不容缓的,对于进一步全面系统地研究穆旦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穆旦诗歌森林之魅论文题目篇六

古代诗歌教学体会之诗歌中的意境(教学论文)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初级中学谷和好

我常陶醉于记叙文叙事的妙趣;我常着迷于散文写景的美丽;我更深情于小说人物的鲜活;我还折服于议论文论述的精辟。然而最让我忘情而不能自拔的要算是古代诗歌所蕴涵的各种幽邃而深沉的意境了。

现,才产生了意境。当然,意境是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

我认为体会诗歌的意境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对诗歌的诗句整体欣赏中得来;一种是从对诗歌字词的欣赏中得来。

先说如何从诗句的分析而得到诗歌的意境。在品读诗歌时是需要读者通过对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象进行再创作,也就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诗歌所描写的景象,这也就是前文所述的意象,即把文字变成画面,这时的读者就要有着画家所具备的特有的审视能力和绘画功底。甚至这种绘画功夫还要超出画家,因为画家是在实物(画纸、画布、墙壁)上作出有形的画像,而诗歌的品赏者则是要在大脑中绘出一幅没有纸、布等物的虚境。但是二者所体会出来的画面都能让人陶醉其中。这也许就是读者把诗人对当时的一切景观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还原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读者的二度创作过程。难怪苏轼称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诗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呢。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的是诗人王维奉旨出塞察访敌情途中,当他第一次看到茫茫的漠北地带,远处的一户人家造饭时腾于天宇荒漠之间一缕炊烟,这天又是晴好天气,因为傍晚无一丝风云,这缕孤烟便轻摇直上,冲向了云霄。再看那绵绵的长河尽头,一轮又大又圆的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空,正徐徐的落入河底。好一幅壮丽而奇特的塞外风光啊。可以想见诗人当时看到这种壮丽的景色一定是情不自禁,纵情高吟成诵这千古流传绝唱佳句的吧。再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上句漫收近景,写绿树环抱村庄四周;下句轻宕笔锋,把视线引开去,写出郭外的青山于远处依依相伴,就使得画面有疏有密,有近有远,显出层次,显出变化。这对诗句所描写的不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画吗?读者通过吟诵这样的诗句,大脑里怎能不形成一帧有形的画卷呢?这样表现出来的情境也就是我所说的意境了。如果我们读者,不能把诗人当时的景象重新在自己的脑海中情景再现的话,我想是不会体悟到吟诵此句时的心境。这就是诗歌中的诗句所呈现出来的意境。

以上所述是指读者通过对诗歌的诗句的品读后所产生的意境。当然,意境的产生不仅仅是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才能产生的。对诗文中的某些字词的深入分析和品赏,也同样会产生出意境的。

古代诗歌,除了诗句中呈现出来的意境外,很多的诗歌多从它所练就的字词上,也能很好的把握诗歌的意境的。因为古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上,讲究的就是咬文嚼字。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的.纠结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古代诗人对用字的推敲与讲究了。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欣赏时,除了对诗句进行赏析外,对诗句中某些关键字词也得有所关注。因为,别看它就一个字或一个词,但那些都是诗人经过千锤百炼,精磨细琢而练达出来的。诗人就是想通过这些个字词,来表现与诗句一样的艺术效果,也就是用这些字词来表现一个个鲜活而深远的意境啊。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这首绝句中,有几个字词不得不去关注:“日暮”“苍山远”“白屋”“贫”“柴门”“归人”。“日暮”点明时值傍晚,是下山回家的时候了。“苍山远”道出了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迫切心情。“白屋”既点明了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又暗合诗题中“逢雪”中的雪盖寒屋的情景,更表现在这寒冬瑞雪中,这样的破屋尤显寒酸贫穷了。“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那种独特的感受。“柴门”更进一步说明屋主人家境的凄贫。“归人”一词用的最好。此“归人”非指主人家人夜归,而是“我”,即诗人夜归。明明是夜晚投宿于芙蓉山人家里,也就是说诗人是寄宿于他人家中,怎么能用“归人”一词呢?我说它妙就妙在这个“归”字上,暗含着“我”虽说是寄宿者,但主人家对“我”甚是热情,一点也不把“我”当做外人,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按理说诗人在风雪之夜,小扣柴门,夜宿他家,对屋主人能在雪夜里留宿应该是感激涕零,感恩戴德啊,至少一句谢谢是要说的吧。但整篇诗句中没有一处表达对屋主人感谢的句子,然而一个“归人”就含蓄而深沉的把这份感激之情表达得尽真尽美尽诚尽切。诗人以满腔的热情由衷表达了对屋主人的热情留宿,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再如王维的《辛夷坞》一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动词“发”“开”“落”。作者通过它们表现了花开花落,以动衬静,更显山林之幽静。“发”“开”写出了在寒冷的初春,山谷中凄凄流水,空寂无声之际,那一灿红的辛夷花怒放在幽谷之中,开得何其烂漫,何其冷艳!更是把辛夷花的坚韧、生机在怒放中尽情地表现出来了。“落”字则与前面“发”“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落”是一种自然寻常的规律,更是一种豁达,一种无畏。孤寂中找到自我,平静中看到禅机。作者正是通过“发”“开”“落”这三个词将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的孤高与冷傲的意境表现深刻自然。由此观之,古代诗歌中的字词欣赏对把握诗人在诗歌中所孕育的意境是很有帮助的。有时它们更能体现诗歌的意境。

因此,对于不同文体的阅读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与技巧。那么读诗、赏诗、评诗都离不开对诗歌的意境的理解和体悟。赏析古代诗歌不去品味诗歌里所包含的意境,是无法真正欣赏诗歌,感悟诗韵的。

参考文献:《古代偶句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版

《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

《唐诗风貌》余恕城安徽大学出版社

谷和好

浅析穆旦诗歌森林之魅论文题目篇七

流浪人

饿——

我底好友,

它老是缠着我

在这流浪的街头。

软软地,

是流浪人底两只沉重的腿,

一步,一步,一步……

天涯的什么地方?

没有目的。可老是

疲倦的两只脚运动着,

一步,一步……流浪人。

仿佛眼睛开了花

飞过了千万颗星点,像乌鸦。

昏沉着的头,苦的心;

火热般的身子,熔化了——

棉花似地堆成一团

可仍是带着软的腿

一步,一步,一步……

(1933年)4月15日晚

神秘

朋友,宇宙间本没有什么神秘,

要记住最秘的还是你自己。

你偏要编派那是什么高超玄妙,

这样真要使你想得发痴!

世界不过是人类的大赌场,朋友

好好的立住你的脚跟吧,什么都别想,

那么你会看到一片欺狂和愚痴,一个平常的把戏,

但这却尽够耍弄你半辈子。

或许一生都跳不出这里。

你要说,这世界太奇怪,

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子的安排?

我只好沉默,和微笑,

等世界完全毁灭的一天,那才是一个结果,

暂时谁也不会想得开。

1933年

两个世界

看她装得像一只美丽的孔雀——

五色羽毛镶着白边,

粉红纱裙拖在人群里面,

她快乐的心飘荡在半天。

美丽可以使她样子欢喜和发狂,

博得了喝彩,那是她的渴望;

“高贵,荣耀,体面砌成了她们的世界!

管它什么,那堆在四面的伤亡?”……

隐隐的一阵哭声,却不在这里;

孩子需要慈爱,哭嚷着,什么,“娘?”

但这声音谁都不知道,“太偏僻!”

哪知却惊碎了孩子的母亲的心肠?

三岁孩子也舍得离开,叫他嚎,

女人狠着心,“好孩子,不要哭——

妈去做工,回来给你吃个饱!”

丝缸里,女人的手泡了一整天,

肿的臂,昏的头,带着疲倦的身体,

摸黑回了家,便吐出一口长气……

生活?简直把人磨成了烂泥!

美的世界仍在跳跃,眩目,

但她却惊呼,什么污迹染在那丝衣?

同时远处更迸出了孩子的哭——

“妈,怕啊,你的手上怎么满铺了血迹?”

1933年

夏夜

黑暗,寂静,

这是一切;

天上的几点稀星,

狗,更夫,都在远处响了。

前阶的青草仿佛在摇摆,

青蛙跳进泥塘的水中,

传出一个洪亮的响,

“夜风好!”

1933年6月24日

一个老木匠

我见到那么一个老木匠

从街上一条破板门。

那老人,迅速地工作着,

全然弯曲而苍老了;

看他挥动沉重的板斧

像是不胜其疲劳。

孤独的,寂寞的

老人只是一个老人。

伴着木头,铁钉,和板斧

春,夏,秋,冬……一年地,两年地,

老人的一生过去了;

牛马般的饥劳与苦辛,

像是没有教给他怎样去表情。

也会见:老人偶而吸着一支旱烟,

对着漆黑的屋角,默默地想

那是在感伤吧?但有谁

知道。也许这就是老人最舒适的`一刹那

看着喷着的青烟缕缕往上飘。

沉夜,摆出一条漆黑的街

振出老人的工作声音更为洪响。

从街头处吹过一阵严肃的夜风

卷起沙土。但却不曾摇曳过

那门板隙中透出来的微弱的烛影。

9月,29日,1934年

前夕

希望像一团热火,

尽量地烧

个不停。既然

世界上不需要一具僵尸,

一盆冷水,一把

死灰的余烬;

那么何不爽性就多诅咒一下,

让干柴树枝继续地

烧,用全身的热血

鼓舞起风的力量。

顶多,也不过就烧了

你的手,你的头,

即使是你的心,

要知道你已算放出了

燎野中一丝的光明;

如果人生比你的

理想更为严重,

苦痛是应该;

一点的放肆只不过

完成了你一点的责任。

不要想,

黑暗中会有什么平坦,

什么融合;脚下荆棘

扎得你还不够痛?——

我只记着那一把火,

那无尽处的一盏灯,

就是飘摇的野火也好;

这时,我将

永远凝视着目标

追寻,前进——

拿生命铺平这无边的路途,

我知道,虽然总有一天

血会干,身体要累倒!

1934年10月31日

浅析穆旦诗歌森林之魅论文题目篇八

1、《神秘》

朋友,宇宙间本没有什么神秘,

要记住最秘的还是你自己。

你偏要编派那是什么高超玄妙,

这样真要使你想得发痴!

世界不过是人类的大赌场,朋友

好好的立住你的脚跟吧,什么都别想,

那么你会看到一片欺狂和愚痴,一个平常的把戏,

但这却尽够耍弄你半辈子。

或许一生都跳不出这里。

你要说,这世界太奇怪,

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子的安排?

我只好沉默,和微笑,

等世界完全毁灭的一天,那才是一个结果,

暂时谁也不会想得开。

1933年

2、《流浪人》

饿——

我底好友,

它老是缠着我

在这流浪的街头。

软软地,

是流浪人底两只沉重的腿,

一步,一步,一步……

天涯的什么地方?

没有目的。可老是

疲倦的两只脚运动着,

一步,一步……流浪人。

仿佛眼睛开了花

飞过了千万颗星点,像乌鸦。

昏沉着的头,苦的心;

火热般的身子,熔化了——

棉花似地堆成一团

可仍是带着软的腿

一步,一步,一步……

(1933年)4月15日晚

3、《两个世界》

看她装得像一只美丽的孔雀——

五色羽毛镶着白边,

粉红纱裙拖在人群里面,

她快乐的心飘荡在半天。

美丽可以使她样子欢喜和发狂,

博得了喝彩,那是她的渴望;

“高贵,荣耀,体面砌成了她们的世界!

管它什么,那堆在四面的伤亡?”……

隐隐的一阵哭声,却不在这里;

孩子需要慈爱,哭嚷着,什么,“娘?”

但这声音谁都不知道,“太偏僻!”

哪知却惊碎了孩子的母亲的心肠?

三岁孩子也舍得离开,叫他嚎,

女人狠着心,“好孩子,不要哭——

妈去做工,回来给你吃个饱!”

丝缸里,女人的手泡了一整天,

肿的臂,昏的头,带着疲倦的身体,

摸黑回了家,便吐出一口长气……

生活?简直把人磨成了烂泥!

美的世界仍在跳跃,眩目,

但她却惊呼,什么污迹染在那丝衣?

同时远处更迸出了孩子的哭——

“妈,怕啊,你的手上怎么满铺了血迹?”

1933年

4、《夏夜》

黑暗,寂静,

这是一切;

天上的几点稀星,

狗,更夫,都在远处响了。

前阶的青草仿佛在摇摆,

青蛙跳进泥塘的水中,

传出一个洪亮的响,

“夜风好!”

1933年6月24日

5、《冬夜》

更声仿佛带来了夜的严肃,

寂寞笼罩在墙上凝静着的影子,

默然对着面前的一本书,疲倦了

树,也许正在凛风中瑟缩,

夜,不知在什么时候现出了死静,

风沙在院子里卷起来了;

脑中模糊地映过一片阴暗的往事,

远处,有凄恻而尖锐的叫卖声。

(1934年)11月3日偶作

6、《哀国难》

一样的青天一样的太阳,

一样的白山黑水铺陈一片大麦场;

可是飞鸟飞过来也得惊呼:

呀!这哪里还是旧时的景象?

我洒着一腔热泪对鸟默然——

我们同忍受这傲红的国旗在空中飘荡!

眼看祖先们的血汗化成了轻烟,

铁鸟击碎了故去英雄们的笑脸!

眼看四千年的光辉一旦塌沉,

铁蹄更翻起了敌人的凶焰;

坟墓里的人也许要急起高呼:

“喂,我们的功绩怎么任人摧残?

你良善的子孙们哟,怎为后人做一个榜样!”

可惜黄土泥塞了他的嘴唇,

哭泣又吞咽了他们的声响。

新的血涂着新的裂纹,

广博的人群再受一次强暴的瓜分;

一样的生命一样的臂膊,

我洒着一腔热血对鸟默然。

站在那里我像站在云端上,

碧蓝的天际不留人一丝凡想,

微风顽皮地腻在耳朵旁,

告诉我——春在姣媚地披上她的晚装;

可是太阳仍是和煦的灿烂,

野草柔顺地依附在我脚边,

半个树枝也会伸出这古墙,

青翠地,飘过一点香气在空中荡漾……

远处,青苗托住了几间泥房,

影绰的人影背靠在白云边峰。

流水吸着每一秒间的呼吸,波动着,

寂静——寂静——

蓦地几声巨响,

池塘里已冲出几只水鸟,飞上高空打旋。

1935年6月13日

7、《更夫》

冬夜的街头失去了喧闹的

脚步和呼喊,人的愤怒和笑靥

如隔世的梦,一盏微弱的灯光

闪闪地摇曳着一付深沉的脸。

怀着寂寞,像山野里的幽灵,

他默默地从大街步进小巷;

生命在每一声里消失了,

化成声音,向辽远的虚空飘荡;

飘向温暖的睡乡,在迷茫里

警起旅人午夜的彷徨;

一阵寒风自街头刮上半空,

深巷里的狗吠出凄切的回响。

把天边的黑夜抛在身后,

一双脚步又走向幽暗的三更天,

期望日出如同期望无尽的路,

鸡鸣时他才能找寻着梦。

1936年11月

8、《前夕》

希望像一团热火,

尽量地烧

个不停。既然

世界上不需要一具僵尸,

一盆冷水,一把

死灰的余烬;

那么何不爽性就多诅咒一下,

让干柴树枝继续地

烧,用全身的热血

鼓舞起风的力量。

顶多,也不过就烧了

你的手,你的头,

即使是你的心,

要知道你已算放出了

燎野中一丝的光明;

如果人生比你的

理想更为严重,

苦痛是应该;

一点的放肆只不过

完成了你一点的责任。

不要想,

黑暗中会有什么平坦,

什么融合;脚下荆棘

扎得你还不够痛?——

我只记着那一把火,

那无尽处的一盏灯,

就是飘摇的野火也好;

这时,我将

永远凝视着目标

追寻,前进——

拿生命铺平这无边的路途,

我知道,虽然总有一天

血会干,身体要累倒!

1934年10月31日

9、《古墙》

一团灰沙卷起一阵秋风,

奔旋地泻下了剥落的古墙,

一道晚霞斜挂在西天上,

古墙的高处映满了残红。

古墙寂静地弓着残老的腰,

驼着悠久的岁月望着前面。

一只手臂蜿蜒到百里远,

败落地守着暮年的寂寥。

凸凹的砖骨镌着一脸严肃,

默默地俯视着广阔的平原;

古代的楼阁吞满了荒凉,

古墙忍住了低沉的愤怒。

野花碎石死死挤着它的脚跟,

苍老的胸膛扎成了穴洞;

当憔悴的瓦块倾出了悲声,

古墙的脸上看不见泪痕。

暮野里睡了古代的豪杰,

古墙系过他们的战马,

轧轧地驰过他们凯旋的车驾,

欢腾的号鼓荡动了原野。

时光流过了古墙的光荣,

狂风折倒飘扬的大旗,

古代的'英雄埋在黄土里,

如一缕浓烟消失在天空。

古墙蜿蜒出刚强的手臂,

曾教多年的风雨吹打;

层层的灰土便渐渐落下,

古墙回忆着,全没有惋惜。

怒号的暴风猛击着它巨大的身躯,

沙石交战出哭泣的声响;

野草由青绿褪到枯黄,

在肃杀的原野里它们战栗。

古墙施出了顽固的抵抗,

暴风冲过它的残阙!

苍老的腰身痛楚地倾斜,

它的颈项用力伸直,了望着夕阳。

晚霞在紫色里无声地死亡,

黑暗击杀了最后的光辉,

当一切伏身于残暴和淫威,

矗立在原野的是坚忍的古墙。

10、《我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o,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o!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o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o,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938年6月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一句简单晒美食的句子(模板8篇)

    导游词是一种以讲述景点、介绍文化背景等为主要内容的口头讲解材料。导游词应该如何巧妙地结合景点的特色和风景,让游客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现在,我将向大家展示一

    2023年人生励志格言句子(实用8篇)

    标语的制作要注意力度和简洁,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怎样写一个引人注目的标语?我们整理了一些精美标语的范文,希望能够为你们的创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人生励志格言句

    最新读鼹鼠的月亮河有感(通用8篇)

    通过致辞致谢,我们可以向他人传递我们的真诚和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同时增强人际关系的亲密度。在致辞致谢中,可以用一些形象生动的句子或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这篇致辞致

    回家了日记(汇总12篇)

    创新驱动,引领未来制作一个优秀的企业标语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让我们一同欣赏一些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标语范文,探索它们的成功之道。回家了日记篇一一天下午

    小学语文工作总结上学期(实用13篇)

    试用期总结是在试用期结束时对员工在工作表现、业绩表现等方面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情况,同时也是员工自我反思和提升的机会

    2023年感恩的诗句和名言 感恩教师的诗句或名言(大全8篇)

    答谢词的写作可以展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答谢词的写作要注意风度和得体,避免使用过分恭维或夸张的言辞,保持真实和真诚的表达方式。答谢词是一种表达感激之情

    最新安全月宣传标语横幅一般尺寸(通用9篇)

    竞聘是一种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过程,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竞争力。在竞聘中要展示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竞聘

    2023年情人节惊喜的句子(实用8篇)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一分钟的停顿可以让我们重新整理思绪,调整状态。一分钟的时间对于学习来说,真的足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一分钟总结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

    天气冷的句子(优秀8篇)

    范本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提高我们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水平。写总结时可以加入一些个人的观点和体验,来增加文章的个性和独特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

    最新父母鼓励孩子的寄语 父母鼓励孩子的高考寄语(优秀8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避免犯常见的错误和造成误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