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红楼梦的论文(模板5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字海2023年红楼梦的论文(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楼梦的论文篇一

《红楼梦》中的人物多得数不胜数。有叛逆痴情的贾宝玉,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厌恶读八股文。并尖刻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他的种种叛逆行为,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草莽”“不肖”。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却被迫娶薛宝钗为妻。因双方思想不同,婚后,他“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但终究无法忘怀“世外仙姝寂寞林”。

林黛玉也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她虽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直率,才情横溢,学识渊博,和宝玉同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精神。她蔑视功名权贵,她和宝玉志同道合,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最终被贾母等人残忍的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红楼梦》中还有一个我并不太喜欢的人物——薛宝钗。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热衷于“仕途经济”。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的夸赞,最后与宝玉成婚,但宝玉因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而在婚后不久就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红楼梦》中,王熙凤算得上是一个反面人物了。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实际上的管家。她高居在贾府数百人口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王熙凤用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换来的却是在加速贾家的落败,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红楼梦》记述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也描述了贾黛之间的爱情悲剧,着实让人深思。

《红楼梦》中秦可卿临死前对王熙凤说的那几句话,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她对王熙凤说:“三春去后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我仔细思考了这两句话,秦可卿好像知道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最后的结局,来劝告王熙凤的。

读《红楼梦》时,我感觉自己已经融入这本书里了,《红楼梦》虽然主体是刻画了贾黛恋这一出爱情悲剧,其实曹雪芹通过对贾黛恋这一美好爱情被贾母,王熙凤等人的封建势力扼杀的过程,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残忍和不堪。

正如道伦所说,《红楼梦》在毁灭没有价值的东西的同时,却创造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人性人情的自然发展的美学风格。确实,看《红楼梦》时,我虽然怨毒痛恨封建社会这颗大毒瘤,却也不得不为曹雪芹精湛的文笔所折服!

看《红楼梦》吧!

红楼梦的论文篇二

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曾创作35个剧本,其中包括了三四百个人物,而我国的文学史上也有一部文学巨著能与之媲美,那就是《红楼梦》。

白先勇老师曾说过:“写小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出场。”大家都知道,林黛玉本身是苏州人,很多人对于苏州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精致。曹雪芹先生将她安排在苏州,仿佛是要将林黛玉打造成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这林黛玉啊,虽然算是个世家小姐,但是祖上的基业到他父亲这一辈也算是没落了,更何况自己母亲已亡故,不得不小小年纪就投靠外婆。但林黛玉是怎么样的人?人家是降珠仙草降人间,自然也就养成了她那孤傲清冷的性格。

在前几章,曹雪芹先生将林黛玉初进贾府的画面描写得栩栩如生,在贾府这种雍容华贵的环境中,我想那时她心中一定有对自己以后生活的一种危机感。看到奢靡的贾府,可能心中早就已经有了自卑的心理。引出了本书的主人公林黛玉,紧接着,高明的曹雪芹就又塑造了一个精妙绝伦的角色——王熙凤,书中是这么描写她的:“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曹雪芹先生在开场的时候,将王熙凤描写的越漂亮,就于后来的身世之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每一句话都不是空穴来风。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贾宝玉和林黛玉,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绛珠仙草,两人似乎是绝配。此时,曹雪芹又引出了本书的另一个女主人公——薛宝钗。较之其他的人物,薛宝钗的出场十分的平淡。

但是,玉是纯净的,也是很容易碎的,所以即使黛玉和宝玉的情再好,也是脆弱的。但宝钗则不——她是金,真金不怕火炼,也是一把锁,到了最后,贾府已经支离破碎,最后也就只能靠着薛宝钗一人来支撑。简简单单的三个人名,就将整个大故事的结构给拟出来了,在这里不要再一次感慨曹雪芹写作之高超。

林黛玉寄人篱下,试图冲破命运,忧郁孤傲的性格,使人难以靠近;薛宝钗从容守分,大可安邦定国,小可相夫教子……两个性格极端的人,昭示着不同的命运。

曾经有诗写得好:“在外国人眼中,你是茶叶,你是瓷器,你是泰山,你是长城,你是北京的太和殿,你是西安的兵马俑;在中国人心目中,你是盘古,你是女娲,你是大禹,你是贲帝。你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你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读懂一部《红楼梦》,就是读懂一部中国的过去文化时。读懂一部《红楼梦》,就是读懂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的论文篇三

那本书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方迷茫的路;那本书又似一股暖流,流入了我的心田;那本书更是一颗怪味豆,耐人寻味,引发了我深深思考。我向你们推荐它《红楼梦》。

《红楼梦》,四大名著之首。曹公忍辱负重几十年,谱写了这一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巅峰之作。

全书的故事根由虽近荒唐,细读起来却很有趣。此书无朝代、年纪可考。以史、王、贾、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为中心人物。此书人物众多,多达九百人之上。全书讲了神瑛侍者贾宝玉与绛仙草林黛玉,投胎入红尘,经历了一场传奇的爱情故事。但在那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凄美的爱情故事背后又蕴含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平凡文字的背后,让人捉摸不透。

书中有许多的经典场面,如:元春省亲建大观园,刘姥姥二次游大观园,黛玉葬花这些场面气氛不同,我的感受也不同:刘姥姥游大观园让人捧腹大笑,黛玉葬花却令人泪如雨下。元春省亲时大观园让人不得不感叹它的壮观、热闹,也不得不令人感叹封建社会的奢侈与铺张浪费。

人生有三大恨事,恨鲥鱼多刺,海棠无香,更恨《红楼梦》未完。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用心灵去品味这本好书吧!

红楼梦的论文篇四

若是问我最爱的作品,脱口而出的定是《红楼梦》。

最早看宝哥哥和林妹妹应当是7岁那年的越剧。几天前就听大人说村里要放电影《红楼梦》,我至今也不知道经年与田地打交道的父母及如我父母一辈的村里的长辈们在看电影之前是如何接触到《红楼梦》的,只记得那时他们热情高涨,早两天母亲就和父亲商量那天定要接外婆过来看电影。那时村里每过一段时间便有乡里的电影放映员来放电影,都是露天的,一块白幕挂在晒谷场靠墙的一边,晒谷场能容下很多人,一要放电影了,四面八方的乡邻便会早早地聚在这里,或坐或站,津津有味儿地看着,这是我们小孩儿最快乐的时光,凳子照例是不坐的,时常钻到幕布后面看反面电影,好奇得不得了,要么躲猫猫,总之难得能很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应该是夏天前后的季节,早早的,我们几个孩子就听大人的吩咐,摆了一溜儿的小凳占好前排的位置,父亲还扛了面大竹床也预先摆在前排,只等夕阳西下,余辉散尽,听那优扬绯恻的越剧唱腔。什么内容我一点儿也记不得了,倒是看电影前的兴奋与期待竟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至今想来还清晰依旧。电影后的几天,只要往人多的人群里扎,听到的也尽是大人对《红楼梦》的议论,想来那个文化贫瘠的年代,一部《红楼梦》给了人们多大的慰藉,我由此早早地记住了王文娟,徐玉兰这两位越剧大师,也知道了越剧里的角色全由女伶扮演,也听大人们说她们住在上海。在我那个年纪,很难体会真人与角色的关系,很难想象电影里的人物竟会生活在上海,和我们一样需要吃喝拉撒。

终于知道了《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第一次对它有了敬畏,初三时,向同学借了一套原著从头到尾翻着。亲爱的朋友,恕我这只笨鸟吧,在感情上我是成熟极晚的,我竟不能读出什么东西,心理竟不能弄懂它的文学地位为什么如此高,简直是为着它的名气与伟大才耐着性子读完的,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不能消化,没能吸取任何文学养分。看过之后只能朦胧体会宝哥哥是喜欢林妹妹的,宝姐姐可恶,竟夺了林妹妹奶奶的地位,让妹妹魂归离恨天。也只能看懂这些,心里却是满足的,我看完《红楼梦》了。至今想来都对那时的心理鄙薄不已。

高中的语文老师是极好的老师,老夫子一般的,学识可谓渊博,上起课来,典故、诗词都是信手沾来,借着《葫芦僧判断xxx》和《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次认真听了老师的讲解。记得老师还给我们绘了一张贾史王薛家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图,我笔记做得极认真,回家后硬是把它全部印在了脑海中。心里只急急地想得到一本《红楼梦》,我不知是如何与父母说的,记得说过两三次,终有一天,父亲把一本从新华书店买来的袖珍《红楼梦》放到我手中,与小字典一般大小,比字典厚一倍,一翻书价,12元,心里非常感动,不知我这严厉的父亲如何能懂我想占有的心,平时我是极不愿意与他多说一句话的,见到他总是紧张害怕。那是高三了,我摩挲着,珍宝一般地放在床头,中午休息,晚上睡前都拿上它来认真地读着,那时是能读懂些东西的,二个月的时间全部读完,可并没有搁置案头,还是枕边放着,只是阅读顺序有变,随时翻到哪页就从哪页读去,内容是娴熟的,如何也能接得上,每看一次都有新体会,新感想,是那么的爱不释手。有好东西是要分享的,我时常带着要好的女同学来要她一起看,精彩处两人痴痴地笑着,时常讨论一两段,想来那段时光真是自由快乐,虽是高三,却还有闲情闲心看闲书,把高三紧张压抑的气氛缓解了不少。

受到高中语文老师的影响,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填写了中文系。那三年,大段大段闲暇是读闲书的最好时光,现在想起来,我看过的书大部分是那三年攒下的。古今中外,小说、诗歌、戏剧……天天都会读些的,但《红楼梦》始终随身携带,还是那么爱。那时不满足情节了,拿着小说里优秀的诗背起来,《葬花吟》、12首菊花诗、金陵十二钗的诗谶等等都已能背诵,小说情节更是熟悉了不少,虽不能与张爱玲、三毛那样能顺利背诵,但也是烂熟的,优秀章节是能说出上句,想出下句的。那期间,我还得了一本《红楼梦诗词谶语释义》,对我读《红楼梦》帮助很大,我是精心地准备了一本笔记本,认真地做读书笔记,从前往后翻大多是摘抄,因为这本书是要归还的,很多东西是要记下来认真消化,从后往前翻是记下自己揣摩时的心得体会的。至今这本笔记本我还保留着。一直到大学毕业的毕业论文,选的也是《红楼梦》课题。

红楼梦的论文篇五

亭台楼阁,灯光掩映,你言笑晏晏,此时的你青春年少。

一叶知秋,海棠寄情,你诗意正浓,此时的你才华横溢。

竹叶摇曳,光阴如梭,你嫁衣火红,此时的你贤良淑德。

寒风凛冽,风云变幻,你身心俱疲,此时的你坚守原则。

红楼我不是第一次阅读,最初常常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就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人物的存在,以至于对于一直以来都对薛宝钗持以厌恶的态度,觉得是她阻碍了宝玉和黛玉在一起。但是,细细思考就会发现,这并非是她单方面的因素,她也有许多的无可奈何,毕竟在这么一个大的封建家族里,以她这样的女子做事说话等方面都要小心谨慎,服从长辈的安排是当时社会的对孩子从小的教育。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而要学会思考。常读常新,让我重新认识了薛宝钗,这个有原则,积极向上,能够正确保护自己的女子。纵使岁月沧桑,我相信她依然会好好活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