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写景散文段落(模板9篇)

时间:2023-10-01 作者:影墨最新写景散文段落(模板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写景散文段落篇一

一出门,一株腊梅映入眼帘,它的寂静衬托了肃穆的空气,车经过,它微微摆动身躯,单调的伫立在那里,几点黄泪衬托着它干枯的身躯,树上没有绿叶为它点缀只有干枯的藤萝为它做首饰,颜色都是一样,一样有着苍老之态。

摘一朵花,轻轻地闻着,生怕它会从我手中飞走,闻着,一股清香沁入我的心脾,早已枯竭的心田却被这淡淡的花香激起一片泓泉,这时手正在发抖,看着正在发抖的树,心想是我太用劲了?还是它舍不得自己的眼泪,我感到愧疚,本只有几朵,却被我摘了下来,树就更显得孤独和沧老,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就这样轻易的结束了一个生命,一个只在冬天开放,一个不和别人争只愿在角落里开放的花,我好想,好想弥补自己的错误,可惜,事与愿违。

看着这幅腊梅残败的画面,不禁喃喃自语道:残日,残月,残梅。

写景散文段落篇二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使者来到了树林里,把绿色给予给郁郁葱葱的树木,使树林显示出勃勃生机的样子。让人们感到大自然的宽阔。风儿吹,叶子在风中摇摇摆摆地跳起了舞,她的姿态更是变化万千。春姑娘忍不住花儿散发出迷人的气息便来到了花丛中,花朵吐出香气,摆动着舞姿,令人忍不住要驻足观看。花儿的颜色更是五彩斑斓,红的、蓝的......五颜六色。春仙女伴着雨滴一点一点从天而降,来到了农民的菜园,将自己独有的魔法撒给了种子,几天后便有了一些成熟的果实。春又来到了田野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所以有了草,可以供牛、羊等牲畜吃饱饭,这些全是春天的功劳。

春天没有夏天那样凶猛,没有秋那样的成熟,更没有冬那样的冷漠。春的气候是凉爽的,春的称呼是纯洁的,春天的一切都是皎洁的。

写景散文段落篇三

上弦月、残月,月上云梢,夜晚又来了。

那弯弯的月亮如玉一般,晶莹剔透。那美丽的月色使我想起了以前在小学时,那些教过我的老师们,回忆小学,记得那时我们的快乐时光;回忆童年,记得那时一起玩伴的伙伴们。面对人生重要的时刻少一分恍惚、多一分沉静,勇敢面对学习带给我们的压力,像月光一般融入进去,却不让它磨掉我的自信,永远保持自己的想法。

看着那残月我想说:流星虽美,却不是一瞬间,月辉无语,却可永远为你照亮前方黑色小路,用她的美丽,让人们知道残月虽不完整,却有着无与伦比的美。

写景散文段落篇四

雨,是众多诗人的“宠物”。这不,翻一翻《千家诗》,其中收录的二百二十二首绝句和律诗中,竟有十九首是写雨的。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不少诗人都和“雨”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人们笔下的雨真是千变万化啊!

雨有时狂暴,如“山雨欲来风满楼”;有时温柔,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时迅疾,如“春潮带雨晚来急”;有时舒缓,如“斜风细雨不需归”。有的“雨”透出无限喜悦,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的“雨”带着丝丝惆怅,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有的“雨”悠闲,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的“雨”凝重,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的“雨”,沾上了浓浓的乡愁,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有的“雨”,浸染着依依的惜别之情,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如此多变的“雨”,如此多彩的诗,让我读得如痴如醉。读罢凝思,忽然省悟:诗就是雨,雨就是诗。

写景散文段落篇五

又是酒后的癫狂,似乎每日的一种状态。可到了那个度,却是言为心声了。

前脚到家一场无约的雨!跟在了身后,突然而至的秋雨,让干涸了数月的苏州,如沐春风。变得圆润鲜活起来。这秋雨,如惊蛰带来的春雨,让人惬意无限,如久盼甘露,长久没有下雨了,明天的空气会很清新。

这场不期而遇的秋雨,竟然还夹有沉闷的雷声,由远及近,滚滚而来,轰隆之声贯于耳旁。没有春雷那种劈天盖地的气势,却有着低沉稳健的步履。立目四顾,雨打秋叶,风吹叶落,一地金黄。因为,久居江南印象中从未听到有秋天的雷,先有雨而雷至,自是一番愕然。这雨的忽至,这雷声的隆隆,恍如隔世。惟一声嗟叹!久违了!

写景散文段落篇六

静静地坐在牡丹江站前,温暖的台阶把一股暖流从脚下送进我的心里。是夏日里的温情,是牡丹江的热情,思绪万千,感染着我内心深处最原始的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三个字“牡丹江”,不知多少次出现在我的眼里,从没有象今天这样感觉到它的温暖,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是这里承载着我太多的感情和梦想。

曾经,蹒跚学步的我跟着父母在那个艰苦的六十年代里,为了能够吃饱饭背井离乡,从关里来到这个地肥水美的地方。广阔的土地,丰腴的土壤,山青水秀,我们就在这里定居。直到后来我们又回到老家,在这里大约生活了十五六年。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都是在这里渡过的,可以说,我和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割舍不断的的.绵绵的情意,有着太多的感人的故事。

还记得山脚下那间毛屋,我们在那里窝居了多年,山下的那个潺潺泉水,养肓了我们那个小村里的所有人。山泉的甘甜以及那个小山上青翠的山峦,都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山林里的小鸟就是我儿时的玩伴。山里面青香的草莓和那些各式各样的野菜,那是那时家里常用的美味。我曾经在房后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挑着与我的身体不相称的水桶走了好多年,直到我走出这个村子,走出大山。

还记得那几个同龄的孩子,狗蛋的可爱,丫头的率真,小宝的滑稽,多年以后不知道他们过的怎么样了。是不是还在那个小村里定居,还是早就到了外面的世界。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还在眼前。直到我离开这里,去寻找新的生活,去追求更高的目标,那时才和别人说起,我的家在牡丹江,牡丹江才真正在我的心海里定格。而让我真正不能忘记的却是伴我长大的那个小小的村落,小的在地图上都没有它的名字,它永远的真藏在我的心底。

站在高高的候车室里,远眺,江边的八女投江的雕像映入我的眼帘,弯弯的江水由西式向东,缓缓而下,两岸是青青的树木环绕,美丽的江堤上,人来人往。孩子们在快乐地放着美丽的风筝,一只风筝落在了八女投江的雕像上,就如一位美丽的女战士带上了一个蝴蝶结,漂亮极了。八女投江的雕像静静地在江边伫立,婉如一位少女,面带羞涩,在牡丹江的臂弯里静静地睡了。江堤上的花香,树丛里的虫鸣,以及滚滚的江水,唱着和谐的歌,伴着她静静地睡去。

她们曾经也是一群花季少女,为了让家乡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她们驱鞑掳,报国家,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在牡丹江岸谱写了一首壮烈的挽歌。当日月流走,当江水不前,当她们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一种崇高的精神在她们心中闪现,生亦丹江人,死亦丹江魂,逝与丹江共存亡。在那么片山林高处,在那滚滚而下的母亲河前,和敌人进行了最后的较量。最终八位女英雄跳涯而下,投进滚滚牡丹江。八朵鲜花用她们的鲜血染红了江水及天边的云霞,一时间万山红遍。天高云淡,江水静静地带着儿女的情怀,滋养着故乡的土地。而她们的形象却定格在了牡丹江岸,在牡丹江父老乡亲的心中,那是一座永久的丰碑,那是一尊牡丹江的守护神。

夜深人静,灯火闪亮,踏步牡丹江岸,春波碧草,江水静静地流淌着千年的心事。一位老者在八女投江的雕像前庄严肃穆,静静地流泪。这是一位远来的老前辈,当年曾经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奋勇杀敌,昨天的金戈铁马,枪林弹雨,在老者的脸上刻下了历史的苍桑。我不想打破这种沉静,好奇的我更想了解这位老者,冒昧的走向老者,和他攀谈起来。原来老者是牡丹江人,年轻时在这里参加革命,后转战南北,在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我没有问他的名字,他只是千百万优秀牡丹江儿女的一员,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

历史不会重来,今天的牡丹江在一代又一代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新中国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和谐发展。今天的牡丹江已经是塞北的江南,东方的明珠。

当年杨子荣烈士智胜座山雕的夹皮沟还在,那个山洞里杨子荣烈士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豪言壮语还在。而那片美丽的白桦林,那个美丽的雪乡已经成为家乡的旅游胜地,今天的滑雪,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对前辈们纪念。这也是一座丰碑,这也是一尊家乡的守护神。

往事往矣,先辈们付出他们的生命和智慧,换来了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我们生活在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人踏着先辈们的足迹,在牡丹江这条母亲河上休养生息。先辈们的遗志不忘,我们时时会想起那个壮怀激烈的时代,我们会时时牢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八女投江的光辉形象在母亲河站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牡丹江的守护神。

我们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放歌,歌声传遍四方,传遍世界。今天,顺江而下,改革的大潮风起云涌,欧亚大陆桥上的节点早已经和世界相连,牡丹江正敞开宽阔的胸怀,迎接着世界各地的朋友的到来。

牡丹江啊,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家乡。我又回到你温暖的怀抱,我会和你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让你更年轻更漂亮。我在你的怀抱里静静地睡着,脸上充满笑意。那梦里,我又回到牡丹江,回到我的家乡。

写景散文段落篇七

很早以前,我就想写一点关于古城襄阳的东西了,却始终没敢提笔。对于古城来说,我虽然在这里或客住或居留,但只是形同路人,从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观察和体味过她。

9月,秋高气爽。我带着少有的激情,开始了古城襄阳之旅。那些清晨,那些黄昏,我一个人提着行囊发痴似地在古城襄阳的大街小巷里游览和盘桓,嘴里不时地发出一些古怪的声音,险些被人们误以为是精神病。我忘情地投入到她的.山水之间,饱览了她的秀丽风光,徜徉在这条2800年的长河里,希冀能够领略到她的全部风貌和文化底蕴,解读曾经群雄逐鹿的古战场文人墨客寻古探幽之地,大脑里终于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象。

古城襄阳“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历经朝代更替,兴盛演进,人世沧桑,它宛如绵长的汉水,积淀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能够见证古城襄阳辉煌的,有绿影壁、仲宣楼、昭明台,还有依山傍水的古城墙以及古隆中、习家池……难怪,襄阳城和襄阳古城墙先后被列入全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雄居汉水之南的襄阳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襄阳城墙始建于西汉,唐宋时期改为砖城,明洪武年间重筑,一直保留至今。我走在东城墙上,俯首素有“华夏第一池”之称的襄阳护城河,穿过婆娑的树丛,就像穿越时空的隧道,当我小心翼翼地爬在城墙的垛口,看着四通八达的公路和街道上小轿车、大客车、摩托车以及行色匆匆的人们,眼前便浮现远古“襄阳城,城八门,门门跑马;汉水河,河九汊,汊汊行舟”的繁华景象。

如今,与护城河融为一体的荟园、襄阳公园、阳春门公园,成了人们休闲游乐场所。晨阳里,楼台亭榭倒映在光洁如镜的护城河面;护城河畔,绿柳婆娑,水杉参天,冬青翠柏夹竹桃一片葱茏,掩映着巍峨的古城墙;晨练的人们,或打拳或跳舞或跑步,就连小狗也跟随主人一路碎步颠呀颠的;九曲桥上依偎着一对对恋人,一群群儿童在你追我赶地嬉戏,一家家老老少少在乐陶陶地尽情游玩……夕阳里,荷塘、垂柳、小船、拱桥、楼阁,构成了古城襄阳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绿影壁原是王府门前的照壁,随同王府建于1440年前后。因是苍翠的绿石雕就,所以称之为绿影壁。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石质雕壁。昔日的战火虽烧毁了豪华的明王府,而绿影壁却安然无恙。当我目睹着这尊辉煌的艺术珍品时,不禁赞叹伟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

曾经属于古朴的旧城,正在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而披上了新装;过去由于生活水平的局限而毫无保留的坦白,正在淡出。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还有这座城市,正在不断地悄悄地改变着。在感慨人情世故的变化,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我们最终没能在襄阳古城挖掘出更多的名胜,而且一些相传的古迹也越来越少了,随着城市建设消失在时光里,不再成为现代都市的一道风景。城市在大步向前迈进,只有关于昨天和今天的感慨在回忆中流传……装点着华丽路灯铺着大理石的滨江大道、徒有虚名的各个码头,以及人声鼎沸的街心花园、鼓楼文化广场、南湖文化广场以及襄阳大市场早都融进了浓烈的现代气息。

倒是小东门还保留了一些古味,门的两侧分别蹲着一个石狮,斑驳的门眉上刻着四个苍劲的大字“襄阳古城”。左边是汉城,右边是明城。穿过幽静的门洞,猛然间抬头一看,门额上“铁钥襄荆”四个大字赫然醒目。

大北门久已不再开启、锈蚀得斑驳的、厚重的木质城门,掩合在门洞的墙边,仿佛几个闲坐的老人在唠嗑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我抚摸着青灰的城墙,很多处的墙体,经历了风霜雨雪的剥蚀,有的已经裂缝,有的裸露出坑洞,有的地方已是苍苔茵茵。小草和小树在古城墙的夹缝里沐着风栉着雨,顽强地生长着新的年轮。

襄阳北街乃襄阳城内一大景观。当我漫步这条仿古文化一条街上,只见牌楼耸立,商贾云集,顾客盈门。翘首飞檐、古味浓郁的商铺里,各种时新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坦胸露背的摩登女牵着小狗在人群中溜达,流行歌曲不时从酒吧里精品店里飘逸出来。购物的观光的南来的北往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在北街第二个牌坊背面有一首楹联“毂驾云霓通要塞,帆乘日月过名城”,可见古襄阳真是“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

我伫立在官厅码头抬头北望,汉江一桥、长虹大桥像道道彩虹横卧江上,卧龙大桥(即汉江三桥)已在合拢;樊城那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直插云端;鱼梁洲上商品房一片一片,挡着了远处的村落和群山。不见了往昔的点点白帆,沙鸥翔集,渔歌唱晚。江边银白的沙滩上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帐篷。崔家营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襄樊段已是高峡出平湖的景象,侧耳凝听,再也没有汉江捎带着三秦荆楚的风情从北城墙脚下哗哗的流水声。古城襄阳的一步一景都流淌着舒卷的底蕴。

我走过临汉门,来到夫人城下。据传说,东晋名将朱序驻守襄阳,前秦大将符丕围攻襄阳城,形势危急,其母韩夫人登城巡视,见西北角薄弱,有被攻破的可能,遂率领婢女及城中妇女筑城二十丈。符丕攻城西北角,由于新城筑就,久攻不下,只得引兵退却。襄阳人谓此城夫人城。如今,纪念韩夫人的碑镶嵌在古城墙上,韩夫人的雕像矗立在亭阁里,威风八面。

我驻足在“解放襄阳西门登城突破口遗址”,极力地去想象当年李自成“雄兵十万取襄阳,旗鼓惊天菊正黄”、张献忠“砍破襄阳刀小试,削平巴蜀剑重磨”的壮烈场景,仿佛耳边响起解放襄阳激烈的枪声和隆隆的炮声,闻到了弥漫浓烈的硝烟。我忽然想起了战争、割据与封闭,发现过去抵御外来侵略的城墙,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轰然大开了。人们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享受着幸福安康的生活,已经不再需要它的佑护了。

正当我漫步在西城墙边的林荫小道沉迷古今时,一场大雨骤然滂沱而至。雨帘里,城墙朦胧了,西门桥朦胧了,护城河的水也朦胧了,欲隐欲现的“襄阳人家”如蓬莱仙境一般缥缈。内环路边,小摊贩们用锅碗瓢盆交响曲制造出一种喧嚣的市井气氛。他们炕烧饼,炒板栗,烤卖羊肉串。小吃店门前桌子上围坐着几个赤膊的青年,正尽兴地吃着宜城大虾喝着燕京啤酒回咂着连诗人王维也没法享受的况味。在西南城墙比较完整部分的内侧,是人们开设的食府、酒肆、商店、休闲城、美容中心……残垣断壁处已经长满了葱茏的树木,或被人们辟成了菜地……这些年,虽然政府投资对襄阳城墙不断地进行修缮,但是人为的破坏大大地损毁了古城襄阳的完美。使我们再也无法“凭栏开襟”,更好地领略“风神谐畅”和“华实满野”的怡人景色了。

我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寻寻觅觅,所到之处到处都是机关、学校、商场、超市和居民小区。小巷深处,一位老人正带着他的小孙子兴致盎然地撵得作为宠物的鸭子嘎嘎地满地乱窜。居民的庭院里栽满了冬青、石榴、紫荆,一架架葡萄筛下一地斑驳的疏影。正值中午时分,有学生放学回来了,有大人推着自行车下班回来了,有豪华的轿车呼啸着开过来了,有鸡犬之声和隆隆的火车的鸣笛远远近近地传来。

我乘兴驱车来到周公山脚下。一路小跑,拾级而上,登上了襄阳最高处——烈士塔。回身俯视,被刚刚一场大雨洗刷过的城市,清亮明净。相比樊城,古城襄阳显得有些清淡、沉静,湮没在绿意点缀的楼群里。隐隐约约的古城景象,让她多了份古意,更拥有了山水写意的风景。王、孟让襄阳重叠在唐诗的背影里,也给襄阳抹上了诗意的底色。当暮色像不经意间抬手碰翻的一杯清酒,慢慢地浸润开来的时候,城里头街灯次第亮起,开始是一点、两点地闪烁,最后铺天盖地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都说襄阳名胜天下闻名,更靠英才兴古城壮声威。一部《还珠格格》,一部《射雕英雄传》又让古襄阳名扬四海。在群山怀抱的古隆中,我拜谒了绝代英才诸葛孔明,领略了老前辈躬耕陇亩吟梁父,三顾堂里隆中对,手摇羽扇出师表。在背负岘山东临沧浪清幽宁静的习家池,我看习郁凿取清水、浪洗凡心,听诗圣李白吟哦“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张继千古传诵的《枫桥夜泊》,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余韵流风,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了远古时代,大有一种把酒临风宠辱皆忘的感觉。很歉然,杜甫的衣冠冢、刘备马跃檀溪遗址、关羽水淹七军古战场,还有米公祠、鹿门寺等等,这些恐怕我是来不及探询了。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这话说得很贴切。襄阳的人杰要远比襄阳的山水更值得夸赞。游历了几乎大半个襄阳古城,我开始掩卷沉思:如今,古城襄阳似乎只有一个“壳”的存在。如果我们襄阳,能多几个书画双绝的米襄阳,能多几个领袖唐诗的孟浩然,能多几个八斗高才的萧统,能多几个“家传安乐千秋业,友结清奇一代贤”的庞德公,能多几个在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皮日休,能多几篇《七哀诗》、《登楼赋》、《汉晋春秋》之类的千古绝唱,哪里会有沸沸扬扬的诸葛亮出身襄阳南阳之争、宋玉故里宜城钟祥之说?历史留给了我们很多古迹、经典和辉煌,我们能“用孟浩然诗言待客,以诸葛亮策略经商”,但是,我们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呢?是一个知名品牌,是一种时代精神,还是一部传世华章!我们不能把襄阳大头菜永远捧为至宝,更不能到处都是垃圾成山污水横流破败不堪吧!如果我们有的是创新,有的是成就,有的是世界闻名或者中国第一,送它几个宋玉、诸葛孔明又算什么?!现在,我们应该思想的是如何秉承古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去创造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新纪元了。

沉思良久,我的心情愈加沉重起来。我力图把一个历史的、现实的、完美的古城襄阳呈现给大家的构想就有些卑微和唐突了。

正当我踯躅不前的时候,在襄阳西城门的左侧,发现了用大理石雕刻的巨幅碑文,遂逐字逐句的拜读起来:水蜿蜒如龙游大地,万山耸峙似虎踞长空。嗨,倒是颇有一些大气,颇有一些激情呢!原来,这是襄阳的《春秋代序》,遂节录如下:

“风云聚合,江河潮生,无数豪强纷至沓来。为争夺这块逐鹿中原的跳板、这道屏障江南的雄关,而刀兵相见。

龙虎争斗,兵过祸福,战争摧残着文明,文明顽强地再生。播下灾难的战争,更催生出一片人才的森林。强了硬弩怎及得奇才伟略;诸葛亮的一把羽扇就摇出了三国的格局;刀光剑影终化作翰墨风流孟浩然的一首《春晓》,竟震动了盛唐的诗坛。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当电子漫过古城墙的垛口,当商海的潮声织进羊祜山的鸟鸣……历史将在襄樊收获一片更迷人的风景。”

我想,这显然不是古城襄阳的史诗,也不是古城襄阳的挽歌,但是它用简约的文字,概括了古城襄阳二千多载风云变幻,勾勒了古城襄阳更加迷人的风景。

我还说什么呢!古城襄阳作为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一座真正的城市,不论是她的历史文明,还是她的现代辉煌,不论是她的过去,还是她的现在,都是我无法在一篇短短的文字里能够全面概括和描述的。

我只能默默地用一句古诗再次为她祈祷和祝福: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写景散文段落篇八

北国的春天已来月余,可总觉像冬依然寂寥而漫长。时令三月却丝毫看不到一点春天的影子。一次次寒潮将街头的行人都赶回屋里,树木被冷冽的风刀削剪得只剩下光秃的枝干还没看到半点绿色。即使能看到阳光,但却触摸不到一点温软,冷冷地在那里耀眼着,让人不觉产生很多对春天的追思。在干冷的空气里望眼欲穿,也终究没能迎来倏然飘落的春雨,只留无尽的况味。

我在思忖:新的春天,藏在了哪里?

否极泰来,春天毕竟是不会爽约的,但今年的春天隐藏得如此之深,让人不得不担心这个春天会来得比以往更迟,走得比以往更快。即使这样,我们仍然相信寒冷再漫长也有涯,虽然春景难觅却时常会给我们惊喜。春景虽然喜人,会让人有惊艳之感,但春天历来不是一个享受的季节。面对扑面而来的花花世界,须使自己内心依旧泰然,四体勤勉。春天万物复苏却不争奇。这正体现一种心清泰然的自然风范。

禅门有诗曰: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踏破芒鞋,满地到处寻觅,却不知春在眼前。在人生和事业的发展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荆棘丛生、坎坷重重,有时不得不踯躅不前,这时可以停下匆忙的步履,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也许就会灵光乍现,柳暗花明。世上最珍贵的事物往往就在自己身边,但我们这颗心却总是乐于向外寻觅,眼光总是往外攀援,希冀智慧与幸福在遥远的未来,而当它们真正来临时,常常却又视若无睹,失之交臂。经历千辛万苦,蓦然回首,是否发觉苦苦追求的东西原本拥有,只是未加珍惜,未加梳理,没有认真对待,在麻木中万事成蹉跎。

回到当下吧,细细审视,终将发现自己内心深处装在盒子里的一颗珍珠,只要将盒子打开,熠熠生辉,耀及大千,整个内心都将亮堂起来。面对困境时,也难免会担心我们的未来不够美好,难免会有失意。有时运势兴旺发达,也很容易飘飘然焉,得意忘形也是有的。但失意、得意都是路边的风景,胸有丘壑又不被风景所迷,一心赶路的人总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更懂得欣赏,收获也更多。

写景散文段落篇九

立夏以来,过了小满和芒种,就到了夏至,再往后就是小暑大暑,夏天也就过完了。夏至时节,夏天已经过半,天时渐短,光阴渐长。早时沐浴晨光,午时倦听蝉鸣,夜里轻抚流萤。生活的情趣被烈日浇灌,知了不知疲倦的日夜鸣笛,荷叶铺满池塘,东边日出西边雨,院子含蓄梅子黄。小扇扑得流萤醉,细汗清透湿衣衫。

最喜欢半夏时光,夜晚乘凉,午后听书,荷塘蛙声一片,漫出阵阵清香。更是郊外院落,小轩窗里细思量,一展愁眉夜已凉。也有人儿,叹一声岁月薄凉。想那遥远的长安城外,赴京赶考的状元郎,翻越秦岭之时,与红颜相对一见,再后来,漫长的等待填满了相思的半亩花田。

城市里花色不一的冰激凌,带着女孩子甜蜜的烈焰红唇,闪烁出夏日里不同以往的热烈。一阵笑声明朗,校园的毕业季如火如荼,短发的青春飞扬,把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是谁,吟一曲不知人间滋味的曲子,缓缓走过这半夏来临的时光。

夏至,半夏生。半夏多么优雅的一个名字,却原来带着妖娆的气息,正如她生在夏日浓烈的气候,却偏偏爱上那一抹含羞的温柔。《别录》记载:半夏,生微寒,熟温,有毒。多半爱到极致的东西都会具有不可抗拒的毒,一如爱情,爱了就有恨意,不爱那么也就不在意了。半夏是浓烈的,爱得深恨得久。

传说中,半夏的花语是爱与恨,传说在一个深山里的地方,有一个蛇妖,她叫半夏,她是人面蛇身的妖怪,长得很漂亮。有一天,她化成美女去采草药,无意间见到一个人受了伤,便把他带回她所住的山洞,悉心照料。不久男子伤好了,男子对她产生了好感,蛇妖爱上了他,但她自知她是蛇妖,便把男子送回村庄,第二天,男子也来了,看见人面蛇身的半夏,就逃走了,第三天带着村庄里的人灭了蛇妖,蛇妖临死前说了我是生生世世化作草,生生世世毒害着每个地方,生生世世拯救每个地方。于是,植物半夏既有毒性,也有药性。爱与恨都是时光里的妖精,所有的人都会爱上她。

夏至,最不能少的就夏蝉的鸣叫声和夜晚的流萤。小扇轻摇,流萤乱飞。小时候会在夏日里捉了萤火虫放在玻璃瓶里,看着一闪一闪的亮光,生出喜悦无尽。也会捉了知了,剪去翅膀上的薄衣,用一根小绳拴住,看着它在地上来回的爬来爬去。男孩子们会在热的很了,看着没人的时候,脱了个精光跳进有水的池塘,有时候会捞出一兜的菱角。六七月的菱角,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就那么一摘起来,剥开就是美味。

到了现在,很多乐趣消失在时间的流失里。不过此时有此时的乐趣,很多人会在夏日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邀上三五知己,或与茶水中把话聊天,或与江水中嬉戏,都是乐趣啊,生活在任何时候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快乐。

夏至时节,菊花的清雅,金银花的消火,麦根的苦涩,含在嘴里的夏天,多是西瓜的香甜,还有带着一丝苦意的快感。日子在各种滋味中,每个人感受的都不一样。唯一相同的是,都在同一个日月里,跟着时间向前走。苦辣酸甜,只有自己知道。

夏天的夜晚,微风来的轻手轻脚。月儿挂在天际,搬一张椅子,坐在夏日的天幕下,就算是不说话,听风来的消息,也是一种享受。夜再深时,当一切都安静下来,过不了几个时辰,天边的晨光已经若隐若现。慢慢已经不喜张扬,只想在普通日子里,有书可读,有花可闻。

你说,光阴终究有期。我说,夏至如约而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