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的题目是 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汇总5篇)

时间:2023-09-22 作者:纸韵最新报告的题目是 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汇总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报告的题目是篇一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报告的题目是篇二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系做了本次题为“大学生消费心理”的问卷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对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分工到个人,出色的完成了此次活动。

本次调查中,我们在电信系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3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0%。此次调查重点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然而由于水平和精力有限,本次调查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和同学对此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争取在下次做的更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1.购买商品注重的是什么: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平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62%的同学主要消费项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学以书籍为主更注重自己的学习,16%的人选择购物,6%的同学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娱乐,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一般都还无法自立,他们的生活费还得靠父母,所以他们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乱消费,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为第一。毕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9.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否购买没用的东西以求发泄:

20%的人会,而绝大多数80%的同学都选择不会。在没有完全独立自主之前心情不好也没必要和钱过不去嘛!

10.购物时会否有快感:

25%的同学认为有,而36%的同学感觉不到快感。就我们系的同学看来把购物当作购物的还是稍微多一点。

11.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65%的同学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同学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

12.买到伪劣商品时:

44%的同学会去找商(厂)兑换,37%的同学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另有19%的同学选择其他做法。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的意识并不足。我们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或许更确切的说在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乐观。

13.买完东西后会否保留小票

57%的同学会保留,47%的则不会保留。

14.是否赞成大学生使用信用卡?

83%的同学赞成使用,很多同学认为信用卡可以安全消费,不用携带现金在身,也可以提前做出自己的消费计划,有17%的同学不赞成,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提前消费对以后的理财不好。

报告的题目是篇三

合理支配钱财的必修课程。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尚未独立,还需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强烈的消费欲望。那么我市大学生的理财水平是怎样的?他们的理财观又是如何?所以在这个暑假,我在苏州科技学院随机邀请的50名学生作了份大学生理财问卷调查。

背景知识:什么是理财?

从大学生来讲个人理财的范围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护钱即保险与信托。

一、调查的对象、时间、方式

(一)对象:我院大学生

(二)时间:xx年8月

(三)方式:问卷调查形式

二、调查情况:

1、大多数愿走理性消费路线

就月平均生活费而言,五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500元,并且3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在饮食方面的费用最多。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消费也玩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班级大约一半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同学有mp3.

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另外,许多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在消费中也玩张扬个性,爱上了高消费。

3、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其中50元以下节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节余的仅占1%。对于节余的钱,45%的同学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一。少数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从银行透支,或预支下月费用。

4、大多数人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不高

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到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股票、外汇、基金、债券、保险等市场上投资,并且对这方面的投资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认为能做好资产保值已经很不错了。

报告的题目是篇四

第二次党课学习,钟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纲领这一章节的内容。围绕这一内容,他给我们讲解了中国纲领、党在现阶段的任务及纲领与最低纲领等方面的知识,让我对党的这些知识有多了一层理论上的理解。

党的纲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党的性质,是统一全党意志和行动的准则,是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一面旗帜。对于中国来说,其纲领是实现;同时,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二者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两个部分,纲领是最低纲领的目标和方向,最低纲领是最低纲领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在实践中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坚持在实践中实现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要选定方向,坚定理想,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任重而道远,努力奋斗。其中,选定方向引起了我的思考。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有方向,就意味着要有理想。而理想是源于现实的,一个有价值、有意义、有分量的理想,来自与我们对现实的思考。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让自己的思想向党靠拢,就要坚持伟大理想,现在而言,就是要充分相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困惑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似乎现在占着上风?为什么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多余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经济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大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到底是谁更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呢?如次之类的一系列问题,之前也在一直在困扰着我。然而,现在我可以确定的说,社会主义是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对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而言,它都容纳有相应水平的生产力。一种生产关系在它的生产力尚未完全释放出来的条件下,是不会灭亡的;而另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关系在它的胚胎尚未成熟之前,也是不会显现出来的。这就从理论上告诉我们,为什么资本主义仍在发展,暂时还未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报告的题目是篇五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在暑假期间选择了我身边的五名消费者进行调查走访,他们中有学生,农民工,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农民,一般的城镇居民。这次调查的目的旨在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哪些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以及受到侵害后选择的维权途径是什么。调查中也会发现,来自不同群体的人其选择的维权途径也是不一样的。这可能与受教育水平和生活环境不同有关。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小刘是我的第一位受访者。他为我讲述了他们三四十个人到杭州市政府讨薪的经过。事实上,是他们为一家装饰公司工作,在讨薪无果,装饰工作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没办法,他们只好到市政府上访。我本来还很疑惑,这也是市政府的职责内的事?当问到怎么会想到求助市政府,而不是劳动保障部门,或是找法律援助机构,请律师时,他说跟法律有关的事他们又不懂,有事找政府是他们最直接的想法。最后的结果是市政府通过劳动保障中心把他们的工资发了,市政府再找装饰公司。这样事情也算比较圆满的解决了。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被侵犯,农民工薪酬难拿的情况确是比较普便的。由于他们本身不太懂法律,想要维权是很难的。另外,就算他们懂法,打官司成本又比较高。我觉得社会上法律援助机构还是太少了,而且宣传做的不够,老百姓甚至连有哪些维权维权的机构都不知道,遇事只知道找政府。

四哥是我的第二位受访者。他07年买了个手机(超长待机cect机),买回来一用发现待机时间太短,仔细一看才知道给的是一个王中王。一气之下拿去退货,店主不同意,他同去的同学当即拿出自己的电话说要打电话找消协,老板这才给换了。在这个案例中,店主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小袁刚从大学毕业,我让她给我说说她的维权经历,她说她没什么特别的经历,只是到外面吃饭都要发票。有一次在新华路的乐派吃完东西要发票,老板不给,她威胁说要不然就给工商打电话,这才解决了。我当时还笑她说你未必知到工商的电话哦?她说她还真不知到,但可以打114寻问。她说现在有很多小餐馆没发票还理直气壮,对他们这种偷税行为她很不满。就消费者而言,索要消费发票是一项正当的权利。发票也是一种消费凭证。

3.5折,并且此次剪头发免费,充一百送四十。听她这样说,小叶想到以后烫头发,最后也就办了。可是当小叶几个月后去烫头发时,理发师傅告诉她不能用白卡里的钱,黑卡才行。小叶一听就傻了,说上次那个服务员没说啊。理发师傅说她应该跟你说了才是。小叶跟我说以后去理发店别人不论劝你办什么千万别相信。

这让我想起了我一个同学的经历,她去烫头发,理发师傅竟拣贵的药水推荐给她,她不同意,说一般的就行。结果理发师傅给她洗完头发,就晾了她至少半小时。

知情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有权获知该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场地、生产者、用途等,或是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在这里面小叶被侵犯的是获得服务时的知情权。理发店在为消费者介绍服务时应该详尽,尤其是那些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要尽到特别提示说明的义务。

而我那位同学被侵犯的是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自主选择权是指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方式,有权自主选择购买或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或服务,选择商品和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公平交易权是指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交易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但理发店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强迫消费,限制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彭阿姨住在我们市里,今年夏天必较热,她住的那个单元楼又拥挤,更热。她下定决心买了空调,杂牌子的。但用了不到一个月,就修了不下三四回,有时候是漏水,有时候是风叶无法转动,还有制冷效果差。她向那家店反映了多次,要求重换,可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最后实在没办法,她向电视台放映了她的情况。在电视台的介入下,店里的经理很热心的接见了她,并且表明可以在店力选一台品牌机为她装上。

李师傅是我最后的一位受访者,他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说前不久村里推广了数字电视,他们家也换了。可用了不到两个月,那个机顶盒就出问题了,不通电。他拿着保修卡去那要求给换一个新的。因为保修卡上说非人为原因三个月包换,一年内保修。问题解决的还算顺利。

二、调查分析和总结

消费者的权益主要包括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等。经过调查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最容易受到侵害。

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同经营者发生争议时,解决的途径有:

1、与经营者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如工商)申述,请求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4、根据与消费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5、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我的调查中有找市政的,有打算找消协的,有找工商的,当然还有与消费者协商和解的,但也有忍气吞声的。说明一般人还是有维权意识的,在问题发生时首先选择与经营者理论,协商解决,即自力救济。这种途径比较直接,效率也高,但它只适用一些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小纠纷。这样不行时才选择求助有关部门,如市政、消协、工商。这些部门一旦介入,在行政力量的影响下问题一般也能比较好的解决。另外也有求助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台,报刊,舆论的力量也是很大的,因为它影响到一个公司的信誉。最后当问题严重而又经前几种途径无法解决时,他们才会诉诸法院。这可能与下面的人本身不太懂法,或是懂一点但不知道如何用,又或会用但闲它太麻烦且成本太高有关。但这种途径的处理结果受法律保护,最可靠。

法学0803班秦亚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