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

时间:2023-12-23 作者:雨中梧

优秀作文是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进行肯定和表彰的一种形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的机会。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一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他前途无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有快乐,有悲伤,有满足,又后悔。

每个人的`人生只是如此,我们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我们有手,有脚有的人可能说我说的全是废话,可是你有想过吗?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世界上的一瞬间?一个不起眼的人吗?不。我们有四肢,我们的前途无量,我们能创造辉煌。为什么爱因斯坦那么聪明?为什么我们身边的人能出众?而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出名。我们也可以,我们也能,我们并不比他们差。只是我们没努力,没有他们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们只要细细的检讨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缺点。认真改正。

其实我们也可以向他们一样,但是一定不要炫耀自己。如果你真的那样,你以为自己是天才,其实你只是一个笨蛋,甚至连笨蛋都不如。

大家要做最美丽的自己,做最完整的自己,不要反对自己的人生最起码的品质,没有尊严的人是傻瓜——天生的傻瓜。但真正有尊严的人也没有几个。人生这两个字多么有震撼力多么惊天动地!我其实也是个微不足道的人,我其实也没有天生的智慧,但是我靠自己的双说创造了一个有一个辉煌的事迹。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二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建立空间想象。

每生准备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框架;师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图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最简单的图形,请你们快速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一条直线)

生:点、线

师:我的这个点和线都画在一个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师:对,都画在一个面上。现在请你们拿出身边的长方体,找一找长方体中的点、线、面。

师生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二、新授

师:长方体中的线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长方体中的点也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顶点”。

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师:大家提出的既有关于面、棱、顶点数量的问题,又有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件中给出的这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面1、长方体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顶点1、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棱是怎么形成的?顶点是怎么形成的?

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怎样有序地数?

生:可以先依次数上面的四个,再依次数下面的四个。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6个

师:谁能有次序地数出这些面?

师:谁能用具体的方位名词有次序地数出来?

师:长方体有6个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3个

师:这三个面的对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总数。用这样的方法也能数出长方体的面数。

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有的长方体中也有正方形。

师: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长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生:我们是看出来的。

生:可以把长方体拆开,拿相对的面对比,如果完全重合,就说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你的方法真棒,那我们就一起来操作和证明一下。

师:相对的两个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说明大家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两个面,它们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长相等,宽也相等。

师:关于长方体的棱,你们知道有几条吗?

生:12条

师:谁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数出来?

请学生来数

生:三组,每组有4条。

师:为什么要这样数?

生:因为每一组中的棱长度是相等的。

师:哪些位置的棱长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对的棱

师:我们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师:确实,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以通过相对的棱想象缺的那条棱的样子。

生:能,可以通过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对的其他三条棱的样子。

师:按这样的道理,我们在每一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然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我来试试去掉这些棱后,会是什么样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师:这三根棱有什么特殊?

生:它们相交于一个顶点。

师:对。这是三条非常特殊的棱,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作长方体的“长”“宽”“高”。也就是说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一个长方体中,我们通常把竖着的这条棱叫做“高”,正对着我们的棱叫做“长”,“长”旁边的那条是“宽”。大家来指一指我手中的.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体会同一个长方体因摆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长宽高的变化。

师:根据相对的棱相等,所以“长”对面的棱也是“长”,“宽”对面的棱也是“宽”,“高”对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共计12条。

出示例题:

四根8厘米,八根3厘米,四根6厘米,两根5厘米。

生1:长8,宽3,高6

生2:长8,宽3,高3

生3:长6,宽3,高3

生:变成了正方体

生:两个面相交的位置是棱,两条棱相交的位置是顶点。

巩固练习

书上例题1、2

小结

作业布置

练习册《长方体的认识》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三

小学作文我能。

“我能行!”这句话经常挂在我的嘴边,是我的口头禅。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我总是对自己说:“我能行!”

有一次,有人嘲笑我太阳能实验做不成,说我在吹牛。我心中很是难受,可我坚持说:“我能行!不信我们走着瞧。”带着这个信念我回了家,并且一回家就开始了实验。

实验开始时总是不成功,做到第三次时,我都快要退却了。但是当我看见墙上醒目的“我能行”,顿时全身充满了力量,我又“复活”啦。我总结了前面失败的原因,边思考步骤,边重新做起来。

我先按照老师的方法,把材料全部涂黑,然后把材料放进准备好的盒子里。最后把盒子放到阳光下,等待着……“成功啦!”我赶紧把那些瞧不起我的同学叫来,让他们证明我也能做太阳能实验,而且做得不比他们差。

我要告诉大家,是“我能行”这句话给我带来了信心,给了我勇气。

2.我能行。

“糟糕,又有作文课了。”“作文真难!”一听到有人这样说,我的思绪就会飘到从前,那时,我写作不怎么好,对作文也没什么感觉。

不过,从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我喜欢上了看课外书,也因此对作文慢慢产生了兴趣。有一次,我一时想不出什么好题材写日记,急得团团转。妈妈便带我去了舅舅家。一到那儿,我看到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猪,顿觉眼前一亮,这不是写作的好材料吗?于是,我留心观察小猪的一举一动。只见小猪们排得整整齐齐,埋头吃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写作的灵感就冒了出来,好词、好句也一起“跟”来了:

“小猪圆滚滚、胖乎乎的身体特别可爱。”

“舅舅一放下饲料,小猪们一下子聚拢来,好像在赛跑似的。”

“它们虽争着抢着吃,但排得整齐,也不会伤害其他的小伙伴。”

……。

这篇作文,凭着这些句子得了高分。

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喜欢看书,爱写作文了。曾经有一次,我看书看得入了迷,连妈妈叫我早点休息也没听见。妈妈好不容易把我从书中拉了出来,但我一点也不疲劳,一会就把她的叮嘱抛在脑后,继续看我的书。我觉得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才有收获。

因为有了这个想法,我觉得作文并不是一些同学想象的`那样恐怖,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就这样,“作文,我能行”这句话牢牢地刻在我心里。

教师读后感:“想说爱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写作,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但小作者说“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把“作文,我能行”深深地刻在心里,能这么说,大概缘于她爱看课外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对作文感到头疼的同学,不妨也从看课外好书做起,也许过不了多久,你也会说:“作文,我能行!”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立方体的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称。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立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但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长方体(实物出示),我们把这类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立方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立方体.(板书)。

2、认识立方体的特征:

(屏幕演示)把长方体的高和宽延伸,得到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叫它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板书)。

请学生观察自己的`正方体,然后也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提问:

(1)正方形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面面积大小怎样?

(2)正方形有几条棱?每条棱长度怎样?

(3)正方形有几个顶点?

(板书:正方体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每条棱长度相等)。

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屏幕显示)。

3、小结: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板书设计:

正方体(立方体)。

面:6个面每个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棱: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顶点。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五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六

生活中有些人遇到一点的挫折就会失去信心,可海伦·凯勒没有,而是对生活充满信心。

海伦·凯勒出生在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在出生19个月后,被可怕的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失去了语言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许多人都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可海伦·凯勒没有,通过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努力下,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生理缺陷造成的精神痛苦,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

在这种情况下,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她的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14部着作。

海伦·凯勒用顽强的毅力,在自己也残疾的情况下,去帮助其他残疾人。所以,我们要向她学习,勇往直前,不被困难吓倒,而且,我们要向海伦·凯勒阿姨那样,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有顽强的毅力!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七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 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 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面 棱 顶点 正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 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八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九

教学内容:

教学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p30页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6—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识小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探索1和0.1这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而探索小数部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2、明确小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资源:小黑板、每个学生做5张数字卡片(0、0、1、2和小数点)、课前让学生按练习五/8的要求填在书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写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是几位小数。

四点三九点五七零点零八三点零二零六点零四。

2、读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表示几分之几。

0.360.450.0020.70.90。

3、从右边起按顺序说说整数的数位。并说说每一位的计数单位,再说说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相机板书)。

4、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并会读会写这些小数,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知识。

二、师生探究,学习例3。

1、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如果有困难,师可以启发:

(1)多少个0.1米是1米?多少个0.1元是1元?

(2)出示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问:从图中你能看出1和0.1的关系吗?

*明确:10个0.1是1,1里面有10个0.1。

3、你知道0.1和0.01有什么关系吗?0.01和0.001呢?

同桌互相举例说说。全班交流。

5、学生自主阅读p31上半部分的说明,并按要求把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集体校对,师在黑板上板书完整。

6、按顺序再读读数位顺序表中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及计数单位,说说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再次说明: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是几位,就是几位小数。

7、出示0.45和1.45。

(1)说说这两个小数各个数位的名称及计数单位。

(2)比较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说明:小数的整数部分可以是0,也可以不是0。

(3)同桌说说:1.45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8、完成p31/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每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合起来又是多少。

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反思:完成练习五/6——10。

1、练习五/6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怎么想的。

2、练习五/7。

(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读一读图下面的文字。

(2)师简单介绍发射“神州”五号飞船及刘翔获得“110米栏”金牌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写出相应的数。

说明:“十二秒九一”就是“十二点九一秒”

3、练习五/8组织学生将课前了解到的进行交流。

4、练习五/9。

让学生看清要求后想想每个小数在哪两个数之间,再分别在直线上标出来。

学生试标0.5、1.3、2.6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3.75和4.05怎么标,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练习五/10。

学生看清要求后,分小组开展活动。

要求:边想边摆,摆好后读一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摆法。鼓励学生摆出符合要求的不同的小数。

全班交流。

四、看书质疑。

五、介绍“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主阅读,再结合自己的视力情况说说体会,教育学生增强保护视力的自觉性。

六、总结:

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十

教学目的:

2、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初步的、形象的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两个学生一个相对面颜色相同的长方体(相对面可拆下),一个学生两个小正方体,板书的小黑板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小朋友带来的物体都放在桌面上(四人一小组)。

你们的桌面上有许多的物体,请小朋友动手动脑把它们分一分,想想哪些物体应该放在一块,为什么?(音乐停就停手)。

提问各别小组: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哪?(因为一部分是长方体,一部分是正方体)。

二、新授。

1、认识长方体。

1)自主探知。

认识图形是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遇上的内容,你们想学好它吗?好,就让我们先来认识长方体吧。

师手拿长方体实物教具,问:看到长方体,你们想学获得些什么有关它的知识哪?(几个面,每个面什么样,各个面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是长方体,长方体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课件出示:摸一摸、数一数、看一看、比一比。

师:

摸,就是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摸摸看有什么感觉。

看,就是看长方体各个面是什么样的'。

比,就是比各个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请同学们把这四个任务读一读。

比完后再请同学们举一举你周围有长方体的例子。

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

师巡视,参与一些小组活动。

在比时,老师适当提示把它的六个面拆下来对比。

请小组代表发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发现了长方体的哪些特点?

摸:面是平的。

数:6个面(问:你们小组是怎么数的?)。

板书:6个面。

看:每个面都是长长的方方的或长方形。

比:学生可能说颜色相同的面一样大,老师引导黄色的是长方体的哪两面,红色的呢,绿色的呢?也可能说上下,左右,前后一样大。

课件演示并说明:上与下对着,左与右对着,前与后对着,这样对着的面叫相对的面。相对的面怎么样?(一样大)。

板书:相对的面一样大。

说:我们小组想到了————是长方体。

请三个小组代表分别汇报。

2)师出示。

可见长方体分两种,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另一种是四个面是长方形,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你们事来的长方体里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例子吗,找出来给组员看看。

3)课件演示,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什么?

这个长方体可神奇了,他会变,仔细看,它怎么变。

长方体变得这么长还是?

长方体变得这么宽还是?

长方体变得这么高还是?

请小组代表发言,问:在比的过程中,你们小组是怎么比的?(用两个正方体比,画一个面比,折一个面比,剪一个面比。)。

电脑演示6个面重合。

板书:(正方体实物)。

6个面。

每个面完全一样。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结合板书说明相同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的,不同点是长方体只有相对面相同,而正方体每个面都相同。)。

三、练习。

1、书上“做一做”

实物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家会辨认了,如果把它们画在图上,你们会辨认吗?我这有道题。请一位同学把题目读一遍。(投影)并请行做完的学生把书拿到投影仪上反馈。

2、拼一拼。

教师手上有二个小正方体我把它们拼在一起成了?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分别用劲个和4个正方体能拼出长方体?师巡视选取摆得好的在屏幕上投影展示。(有两种情况并说明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下面,请你们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个大正方体,你们会吗,试试看。

二、猜一猜物体的形状。

老师有个百宝箱,里面装着一些东西,看,你猜,老师手里拿着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猜错的同学别灰心,还有机会,看,这回老师手里拿个什么形状?这回呢?

出示一个。

问:为什么都猜错了?

可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看几个面?

五总结,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都学到了哪些东西?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55页。

教材简析:

“10的认识”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0~9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编排与前面类似。教学内容包括数数量是10的物体,10的读、写,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10的组成等知识。由于日常通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就要进1,所以10的组成特别重要,它是1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逆向思维,同时,配合课本主题图,有机渗透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教育。

教学目的:

l.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会读、写10,掌握10的组成。

3.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和从不同方向想问题的方法。结合主题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0认识。

教学难点:10的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主题图、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电脑显示数字娃娃图,讲数字娃娃比大小的故事引出数字10。

2.通过质疑方式提出学习目标。

二、进行新课。

1.认识10。

(2)动手操作: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3)想一想,我们身体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4)电脑屏幕上出示10根小棒,直观展示数字10包含的意义。

2.书写10。

(1)老师示范在田字格内写10。

(2)学生在田字格里写10。

3.10以内数的顺序。

(1)电脑显示拨珠过程:先拨了9颗,又添上1颗。

问:现在是几颗珠?

9添上几是10?

10去掉1就是几?

那么,10应该排在谁的后面?

(2)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然后,屏幕上的.直尺图抽象成数轴图,再把数轴上的空白位置填上数。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1)比较10和9的大小。

5.区别10个和第10个。

10可以表示10个物体的个数,还可以表示排列顺序中的第10,谁能说从左往右数,闪蓝光的珠子排第几?(电脑屏幕上第10颗珠子闪蓝光。)。

学生听口令,伸手指,亲自体会“10个”和“第10个”的区别。课间休息(活动一分时间)。

6.10的组成和分解。

(1)分小棒。

用学习9的组成的方法来分小棒,学习10的组成,同桌合作,一个分,另一个记录。问学生:可以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回答电脑显示:

1010101010。

/\/\/\/\/\。

9182736455。

10101010。

/\/\/\/\。

19283746。

(2)归纳记忆10的组成的方法。

10的组成一共有几种?你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呢?(引导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强化记忆10的组成。

请几个学生每人说一个10的组成,其他学生马上说出想到的另一个组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把第55页组成填上,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2.记组成。

(1)击掌组成10:老师先拍,学生后拍,所拍次数要组成10。

(2)说数组成10:老师说的数与学生说的数组成10。

3.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

四、游戏总结。

1.游戏。

2.让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聪明题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10可以分成两个数,10能不能分成三个数?四个数?试一试。

[板书设计]。

教学设想。

“10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生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1.开讲激趣,萌发学生求知欲望。

以新颖的故事(数字娃娃比大小)创设情境、巧设疑问:10比9大吗?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

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知识。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通过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10,再通过动手摆数量是10的学具,进一步增加对10的感性认识,最后,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从中抽象出数10,培养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10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先让学生同桌协作探求10的各种分法,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再让学生观察每种组成左边和右边的数,分别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教会学生有序记忆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主动性。

3.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

区别“10个”与“第10个”是本课难点,我借助多媒体屏幕演示:圈住的10颗珠与闪动的第10颗珠,使学生建立清晰表象,加以对比从中发现“10个”与“第10个”的不同点。另外,在本课的开始、学习10的含义,1o的书写及重点处都分别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十二

一、教学思路:

《位置》是学生在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从两个维度)来描述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初步渗透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同时通过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因此,本课一开始抓住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先做自我介绍,再比一比谁能把自己介绍得更清楚,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的现实活动中,初步感受位置,激发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位置,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明确我们习惯上怎样来分小组的方法后,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再找一找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最后再开展“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变一问一答式教学为全员参与的玩中学,乐中知,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此后,通过填写座位卡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的座位卡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从两个方面(维度)描述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此环节层层相扣,逐步渗透,深化了知识的内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创设活动情境,感受位置。

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创设实际活动情境,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公民的思想教育。

4、练习应用。

通过小组讲座如何合理的给小动物分房子,小组合作帮助小蚂蚁设计寻找食物的路线等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和你们一起上课的除了刘老师,还有许多领导和老师,他们很想认识咱班的小朋友,你们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吗?怎样介绍能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并板书课题)。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联系班组实际分组情况,明确习惯上的分组方法。

2、生生交流,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

3、游戏: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小朋友根据描述的位置猜测出他的好朋友是谁。

4、填写、比较座位卡。学生在座位卡上填写好自己的位置后,与前后、左右的小朋友的座位卡进行比较、探讨,并从中发现规律:自己与前后的小朋友在同一组,与左右的小朋友在同一个(同一排),进一步明确: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

(三)创设情间,感受位置。

2、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让学生在进场找座位的情境中真正掌握找位置的本领。

3、反馈:通过验票检查学生是否在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练习应用。

1、给小动物分房间。(课件出示动物园一角)。

小组讨论:把什么位置的房间分给大象比较合适?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理由充分就应给予给定。)。

2、小组合作设计出帮助小蚂蚁寻找食物的路线。

这是一个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设计的路线可以有多种,只要各小级能根据小蚂蚁及食物的位置,设计出合理的路线就应给予肯定。最后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评选出能让小蚂蚁很快吃到食物的最佳路线,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进行的这些活动都和什么有关系?(位置)而且我们还能够应用有关位置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说明数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们有决心学好它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三、教学评析。

1、联系学生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首先,通过师生谈话,联系学生实际做自我介绍的方式,自然引出课题。其次,联系班级实际,告诉大家自己所在的位置或好朋友所在的位置,进一步感受位置,并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说出自己在第几组,又要说出自己在第几个。

2、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位置。

首先介绍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创设电影院的情境,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为解决到电影院“找座位的方法”这一难点,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本领。最后,通过课件演示给小动物分房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采取适当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理念之一。本节课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探讨,尤其是在动物分房时大象到底要分到哪间房,初步体会研究性学习形式。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十三

教案设计:二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的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第3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例题图,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模式:三段式。

教学过程:

一、铺引。

出示算式:

第一组第二组。

7+83+3。

6+4+35+5+5。

7+2+6+14+4+4+4。

1+3+4+5+2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探究。

1.教学例题。

教师提问如何列算式?

用加法算:2+2+2=6。

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训练。

1.基本练习。

3+33×2;5+5+55×3;4+4+4+44×4;

2+2+2+2+22×5。

2.想想做做1、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列出算式。

四、课堂总结。

作业:2、5。

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4×2=8或2×4=8。

乘号乘数乘数积。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教后记:

第二课时练习一。

执行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含义,能较熟练地写出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图,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模式:三段式。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

教师指导,检查。

2、学生仔细观察图,写出有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让学生观察跳绳图,说出有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5×4=20或4×5=20。

3、学生观察,比较是几个几相加,并写出乘法算式。

3×5=155×3=15。

二、重点练习。

1、第5页4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讲解,强调是几个几。

2、第5页5题。

学生在书上写出算式,指名读一读。

4×2=82×4=8。

6×3=183×6=18。

5×66×5。

3、第5页第6题。

教师读题,学生填写,集体订正。

4、第6页7题。

学生看图,列出算式。

4×2=8。

5、第6页8题。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名列式。

5×3=15。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十四

活动目的: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十五

《认识方程》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我其实今年也教的是五年级,在我自己备课之前就有这样的困惑,这是一节什么课?它是一节概念课吗?如果是,那么只要理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一句话,然后用这句话判断给出的式子是不是方程,似乎就达到目标。但这样的目标达到,对后续学习有什么用呢?似乎没用。比如会出现的情况是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会判断,但他依然找不到数量关系,不会列方程。所以,这节课不应该是概念课,而是建立方程模型的课,也就是找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带着这些课前思考我认真听了戴南中心小学何晓燕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想法:

这是本节课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生活实际密切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何老师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内容都是现实的、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有密切联系的。如课前导入以师生之间的轻松愉快的聊天形式给学生明确了“已知数”和“未知数”。再如给学生介绍天平,虽然学生在三年级科学课上认识天平,但很少有机会进行操作,何老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又给学生介绍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介绍了天平平衡的知识,动态和静态的平衡知识,这些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接着何老师利用天平的平衡和不平衡写出了很多等式、不等式,最有趣的是利用砝码把一个不等式通过不停的调试尝试转化成等式,期间有估算思想,有数学逼近思想等。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体会到等式的意义、不等式的意义、方程的意义,也深刻理解了方程意义中的两个关键点:未知数、等式。整个环节,清晰、自然,真正做到了在无痕中让孩子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何老师在巩固练习的时候设计了题组练习,让学生体验解决不同的问题却列出了三个相同的方程3x=180,正当同学们觉得数据一样就会列出相同方程的时候,又及时的补充了一个反例,根据题意列出来的方程是x-3=180,接着让学生辩一辩其中的原因,感知相同的数量关系和相同的数据才会列出相同的方程,展示方程的魅力。接着让学生自创实际问题也列出3x=180这个方程,从而体现数量关系的重要性。相对于学生来讲其实最难的是找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我想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转折点,以往数学学习的是确定的数量或图形,而进入代数领域之后就进入了“关系”的学习,这样的内容更加抽象,是数学学习的“分水岭”,学生的数学成绩也由此产生了分化。而通过这个小题组,我觉得学生收获了很多,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也很深刻,懂得列方程需要从实际问题中存在的相等的数量关系思考,而其间学生在说、在想、在辨、在创造,作为听课老师我很是高兴,看到孩子们学得轻松,学有收获,也锻炼了能力。

《课标》指出: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教科书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虽然这一课时教科书上没有安排相关史料,但何老师在课上确适时地给学生安排了文化大餐,一个是未知数的历史发展,一个是方程的历史发展,最好还引用数学家陈省身教授说过的名言“数学有‘好’数学和‘不大好’的数学之分,方程,是‘好’的数学的代表”作为本课结束语,让数学文化贯穿于《认识方程》这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尾。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也是一种美。为此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何老师对于方程的本质,即相等关系(等量关系)处理的很好,但是对于揭示方程意义随后的巩固练习“辨析”题,用的是两个圈让学生移入相应的圈子,特别是方程,移入那个圈中后原来那个式子就没有了,给学生一个思维定式,让学生觉得这些式子方程和等式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且全部做完都没有一个学生提出质疑,如6+x=14这还是一个等式,我觉得这就比较遗憾了,虽然老师紧跟着就讲析了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但毕竟学生在之前已经知道了等式的意义,也已经知道了方程的意义,为什么没有人质疑呢?其实我觉得2014年秋天到苏州参加“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刘送老师在教学方程与等式这个环节就处理了很好,他让学生把黑板上已经分好类的众多式子中先圈出等式,此时学生会注重看是否有“=”,再圈出方程,此时学生不但要看“=”,还要看是否有未知数,这样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就直接一目了然了。即使我在教学这课时时也像刘松老师这样处理了,但在中午的补充习题的练习中用的是连线题的形式,对于方程学生还是有很多一部分学生只连一个线。

2、何老师对于方程的建立都是利用直观的天平,虽然教材上也是利用天平的平衡和不平衡组织教学的,但作为公开课的有充足的备课时间,何老师完全可在最后通过砝码把天平调节平衡后,还可以利用ppt增加一些其他形式的情境如台秤称物体质量、茶壶灌水等,估计也就1分钟左右时间吧,但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多种呈现方式从而感知多种情境中物体间的相等关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

我认识的我自己小学五年级(精选16篇)篇十六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会一口同声地说我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请不用大惊小怪,自古就有“毛遂自荐”的故事,今天,我就学一回毛遂,向大家推荐一下自己。

说起我的优点,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喜欢下棋了。我一看见有人下棋时,总想和别人切磋一番。我可是个下棋全能选手,象棋、战棋、军棋、围棋……样样喜欢。我最喜欢和爸爸下军棋。每逢周末,只要爸爸在家,准能在棋盘上杀得“你死我活”。可以这么说,和爸爸下棋我是十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地赢。每次赢了,我总会总结一下经验,以提高棋艺,爸爸说我下棋是深藏不露,小小年纪,但很老道。

这是我的第一大优点,我的第二大优点是作业认真。老师每次布置的作业,我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得到老师的夸奖,那当然是家常便饭了。

怎么样,对我的.优点服气吗?这就是深藏不露的我—————小红。

相关范文推荐

    果味四季小学(精选20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我们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想写一篇优秀作文,不妨先来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作文范文。我的学校是花园学校,那里的一年四季都很美,

    我和李白过一天四年级(通用17篇)

    优秀作文是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文体。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典型例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火影忍者》是我最爱看的动漫,我最喜欢

    执行遵守六大纪律自查报告(汇总15篇)

    自查报告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有力工具,在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份自查报告范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细致的分析和清晰的思路,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问题。

    党课讲稿新党章精神解读大全(19篇)

    党课是党组织组织党员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先进经验、分析党的工作情况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服装定制合同样本范文(18篇)

    合同样本中的条款应当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辞,以避免产生争议。合同样本的选择应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具体要求进行合理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规定,甲乙双

    劳动之劳动保障监察证考(优质22篇)

    霍山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为前提,依法按程序办事为核心,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维护稳定为宗旨”,在上级主管部门正确指导下,结合我

    短期劳务合同经典(精选16篇)

    人们通过提供劳务来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劳务市场因此而形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务市场相关政策法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甲乙双方根据《劳动法》及相关法

    有房产证精装修房屋租赁合同(优质18篇)

    租赁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规定了房屋或物品的租赁期限、租金等基本条款,它是租赁关系的依据和保障,对于租客和出租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签订租赁合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相

    学习七一讲话个人心得体会集锦范文(21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我们回顾成长的过程。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感悟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供大家

    企业大风寒潮天气的应急预案(通用19篇)

    应急预案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紧急情况的变化。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大家提供的应急预案样本,可供参考。全镇范围内因寒潮及低温冷冻等极端天气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