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笔舞

范文范本可以提供给我们许多语言表达和思路拓展的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一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系统掌握语文知识、深化对语文的理解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就,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语文思维的教学方式,迎合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水平。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资料,论述了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语文应用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反思性学习方式应用。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教师应该在领悟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高中语文的教学特点构建一个“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这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反思性教学。“反思性学习方式是通过对学习过程中自己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的方式。反思性学习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习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1]在这一方面应该做好三个方面内容的反思,也就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反思性教学本身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应该对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因为教学目标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起到导向和控制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那么会降低教学的效率。而教学目标过低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影响学习基本知识的掌握。因此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是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打破照本宣科的目标定式,让高中语文课堂走出课本、走进中国浩瀚的文化当中,结合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不断拓宽语文学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明确该节课知识要点,点明知识学习的主要目标。学习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语言欣赏知识、语法知识等等。

(3)技能目标:初步学会鉴赏各种文章的的方法技巧如文言文鉴赏中“逐字鉴赏”方法等等,陪养学生文学鉴赏的基本能力。这三个目标充分体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的协调统一。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反思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人利用自己的思维、知识等对事物进行反复认识、体会、加深理解的过程。而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学会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从认识的角度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着眼于“精英”培养,教学的内容针对性强而灵活性不足,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喜欢面面俱到、一味想通过加深知识层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表面上看迎合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实际上却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如在学习庄子《秋水》时,某位教师在课堂课堂上用了相当的篇幅分析庄子哲学中的“万物齐于一(事物没有差别)”的思想,尽管引经据典补充了课本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庄子的这种思想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过于抽象化,根本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能够反思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出在教学理念的上,教师的思想仍然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主,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体系发展的需要。这样教师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可以降低内容难度,突出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就可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手段,良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上,现在多数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了使用问题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还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随机补充一些问题,看似是为了学生考虑,但是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法却剥夺了学生的参与知识学习的权利。通过反思就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素质教育提倡的互动式教学有着很大的出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找资料,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权威,提倡师生合作、学生之间互相合。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对话空间,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问题进行充分的反思,变提问问题为思考问题。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实际效果。只有在不断的总结、思考完善当中,才能达到通过调整反思是不断完善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通过改进措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应该总结自己的改进经验,形成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成果,有效的防止原有的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在教学中发现了新的问题,教师应该经过充分的思考找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采取其它的改进错误,如此反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方法循环。

总之,教师的反思能力当中自我监控、教学监控是两个相互补充的部分,教师在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教学过程的反思,构建一个全面的反思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志宏.反思性学习方式概述[m].现代教育出版社,.6.

[2]于丽.反思教学与学习——现代教育工作的突破[j].科教信息,.1。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二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在各国教育界备受重视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理论,它是在对教学的伦理道德以及技术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逐步得到发展的。在反思性教学的视野中,教学活动是被视为复杂的艺术予以开展的,思考教学问题时,仅仅从技术与经验的角度是不够的。一方面,教育发生于极具复杂性的社会环境之中,它既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涉及人类的伦理、价值;既关心个人发展问题,也是一种产生社会效应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些特性使得教育实践不可能被简化成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具体的”、“特定的”情境作为实践的逻辑起点,而不应狭隘地建构面临的教育问题及其性质,再以既定的方法或技术去行动。另一方面,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不允许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没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行为,仅仅凭着有限的经验或者直觉,依赖那些通常不能被清晰陈述的缄默的东西,去重复千篇一律的、非理性的教学实践。优化的教学需要反思的理性的和自觉的决策。

反思(reflection),在西方哲学中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洛克()认为经验按其来源可分为感觉与反思(也译“反省前者即外部经验,后者即内部经验;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返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黑格尔()对反思的用法,基本上有三种:(1)与“知性”混用;(2)与后思混用;(3)专指将统一体分裂为对立面的二重性活动,居于知性与理性之间。关于反思的系统研究起于杜威()杜威在其著作《我们如何思维》中指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细致缜密的思考”在杜威看来,序列(sepuenoe)与后果(consequence)是反思活动的核心,思想只有在逻辑有序并且包含对决策后果的考虑才能称得上是反思性的。反思既回顾假定与信念以确定它们是建立在逻辑上和证据上,也展望某一特定行为进程的意义或后果,它拒绝以表面价值接受任何事物,探讨“感觉的证据”和事物似乎存在的方式。反思行为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一种主人翁方式,是一种比逻辑的理性的问题解决更为复杂的过程,涉及思维、问题意识以及责任感、虚心和坚持不懈等个人品质。

对于反思性教学的界说,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倾向性的观点一是从“理性”角度的界说,如维拉()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这个定义强调反思依赖理智的思考。二是从强调“伦理”角度的界说,比如伯莱克()指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这样的反思性定向包括把理论或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实践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和以实现改革为目的的教学情境;从多种角度审视情境,把机动方案当作自己的行动和自己行动的结果;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的基础这说明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审慎地考虑他们实践的伦理意义。而熊川武教授则主要从“目的”的角度对反思性教学的内涵作了诠释: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根据国内外的观点,我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一定道德价值作为基础,自觉地对教学实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以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同常规性教学相比,反思性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反思性教学是极为复杂的涉及对影响教学行为的多种变量以及完整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活动。它要求教师以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一定的道德价值观为中心,全面考虑教学问题,既关注教学实践,又关注实践的原理性基础;既思考教学的目的,又思考教学的工具;既探讨教学中的个人因素,又探讨教学的社会背景。同时,反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之前,有“为活动的反思”,即根据特定的理论假说和教学实践经验为教学作缜密的计划与安排;教学之中,有“活动中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行为过程中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思想、行为及依据进行反思;教学之后,有“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教师在教学行为完成之后对于其想法、做法的反思。正因为对于教学活动有如此全面、系统、缜密的思考与计划,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反思性教学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为目的。如果说常规性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反思性教学千方百计追求的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反思性教学以教学实践过程为主要对象,对其施行计划、组织、监督、调节、控制、分析、评价,进而改进教学。同时,反思性教学借助对教学问题的探究和创造性的解决,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

第三,反思性教学具有极强的“行动研究”的色彩,实质上是经验性学习的过程。经验性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应该从经验、尤其是个体的问题性经验开始,促使学习者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导致行为更有效的变化。建构在经验性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反思性教学即起于具体经验。教学中教师针对特定的教学问题,借助他人的经验、自己的经验以及各种理论原理进行分析,伴随问题意识和认知失调感的产生,进入反思环节,再通过问题分析、假设建构与验证假设等心理操作与实践操作完成反思活动。由此看来,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实践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通过对教师实践经验的理性分析与思考探析其规律,使之逐步提升为清晰、明确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原理或知识,遵循的是实践逻辑而非认识逻辑。

第四,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树立自觉反思意识,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对教学活动的思考或探究中去。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被当作课程知识与教育理念的消费者,只能按照固定程序复制和照搬有效教学的行为标准,而应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假设,自主计划教学、监控教学、评价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发展专业能力。

第五,反思性教学注重开放、合作的环境创设。反思既依赖自我提问与问题单、行为记录反思与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等个体性质的策略与技术手段,也依赖详细描述和交流反思等集体性的策略与技术手段,是一种典型的依托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需要反思者有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投入的心态,也要求有合作、协调和信任的环境创设。它既是一种自我批判的反省性活动,也是一种合作互动性质的交流活动。

第六,反思性教学重视批判性思维这一关系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性能力品质的塑造。反思型教师培养追求的目标有:(1)使教师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他们自己的实践,对教学持分析的态度;(2)促进教师重视其工作的社会与政治环境,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是社会与政治情境性任务,教师的职责涉及对这些环境的分析;(3)使教师能够评价课堂实践中蕴涵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包括自己关于出色教学的信念的批判性考察;(4)鼓励教师对其专业成长承担起更大的责任;(5)促进教师发展他们自己关于教育实践的理论,理解并发展他们自己课堂教学工作的原理性基础;(6)授权教师,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影响教育的未来方向和在教育决策中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

综上所述,反思性教学作为发展中的一种理论,尽管其思想体系还不成熟,但是它的价值却不容质疑。反思不仅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行为的桥梁,把我们从长期理论与实践背反的困扰中解救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一个教师从技术的奴役者演进成教育“思想者”,引导教师走向解放与专业自主的大道。

勿庸讳言,师范教育在反思型教师的塑造与培养工程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这种角色要求我们以改革者的胸怀与胆识,革新扎根于学术传统与技术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旧有师范教育体系,建构一种基于反思性教学的新型师范教育模式。

第一,在师范教育的目标方面,要重视师范生反思批判能力的培养。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造就具有“专业特性”即专业能力的合格教师是师范教育责无旁贷的目标追求。在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框架中,教师的“专业特性”不仅指拥有理解并运用所教专业学科的知识的能力,掌握并操作教育理论与技术工具的能力,还必须拥有批判地、系统地思考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一反思批判能力。它包括: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质疑与探讨能力,探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信念的行动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验的意向和能力,有意识地激活那些难以言明的缄默的知识(实践性知识)以便评判、假证和发展它们的能力,对教学赖以进行的组织和文化背景的分析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建构师范生的反思批判能力,首先应从反思批判意识的培养入手。所谓反思批判意识是指有意识地进行思考和评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愿和倾向,它促使个体朝某个方向去思考,并用审视的眼光看待问题。反思批判意识的培养起于问题意识的产生,并应和“反思性人格”的塑造结合起来,比如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等均属与反思批判能力呈正相关的人格特性。

其次,建构师范生反思批判能力,应重视培养探究精神。探究精神往往使得教师或学生自觉自愿的把教学或学习作为研究性活动。日久天长,作为研究者的个体不仅肩负自己的责任,也审视自己,三思而行,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更广阔的视野,以致思维更敏捷,技术更全面。因此,师范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质疑问难、探索创新,通过自主探究将古老的教育智慧变成自己的信念和教养,促成体现于今日及未来日常、细微的行为之中。

再次,构建师范生反思批判能力,应注重反思技能训练。训练重点从七方面进行:(1)判断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一致性,(3)察觉出那些已经言明或未加言明的立场、意图、假设以及观点,(4)以多种角度考察问题的合理性,(5)在大的背景中检验理论或观点的适用性,(6)评定事物的价值或意义,(7)预测可能的后果。

第二,在师范教育的内容方面,要注重师范生实践知识的获得与积累。传统师范教育在学生的培养方面,蹈循的是典型的“知识技术”范式。在这种范式下,师范生是作为教书匠来塑造的,其“专业特性”被认为取决于其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专业力量受学科内容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原理与技术的制约。据此,长期以来师范教育的教学内容一直固守于三大板块:学科专业知识(所谓主体性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所谓条件性知识)、教学法或教育技术知识(所谓策略性知识)。但在反思性教学的视野中,教学的问题主要不是理论的或技术的问题,而是在教学现场如何行动的问题。一个教师更为需要的是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即实践性知识,这种知识产生于处理复杂的和不确定性的`情境过程本身,以及“行动中的反思”于是“实践反思”的教师教育范式诞生了。这一范式认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性是靠实践性知识,即综合运用的高度见识所展开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的成熟度来保障的,教师在以“参与”、“反思”为主要特征的行动研究中不断获得对实践知识,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因而近期国内外具有代表意义的教师知识分类研究,都把实践知识作为教师知识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类别,如考尔德黑德(caldleihead)认为教师的知识包括:(1)学科知识(subjectknowledge),(2)机智性知识(craftknowhedge)(3)个人实践知识(personalpiacticalknowhedge)(4)个案知识(caseknowledge),(5)理论性知识(theoreticalknowledge),(6)隐喻和映象(metaphorsandimages)。国内的一项研究也把教师知识分为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等几个方面对于师范生而言,实践性知识是指他们投身于教育实践中,通过个人感悟或亲身经验获得的、难以形式化的缄默的知识,其获得过程为观摩一领悟—反思一实践。这种知识是由有组织的辨别、判断和行为构成,深深扎根于信念和价值观之中,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依赖内容和学生等具体的情境因素,带有情境性的特点;(2)经常以教学案例的形式来表征;(3)是一种跨学科的知识,具有综合性;(4)是一种熟练后得以自动化的知识;(5)是由个体实践、体验所获得的信息,具有个别性与体验性。由于实践知识的上述特点,师范生在走上教育岗位,遭遇类似的教育对象和情境时,运用已有的实践经验便能够自如地解决实际的问题,使体验成为经验,经验成为知识。

第三,在师范教育的教学形式方面,要重视师范生的直接体验与活动。如前所述,师范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掌握书本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获取实践知识的过程。而实践知识不是通过课堂教学教来的,它只能由实践者本人在特定领域内完成任务的经验中去建构和创造的。诸如教师如何敏锐感受、准确判断课堂情境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怎样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与学生的课堂沟通应如何展开等等实践性知识,只有经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

按照反思教学的观点,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通过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去感受、体验,从而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师范教育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境的创设。这方面可借鉴建构主义的操作。建构主义曾提出一个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也称情境性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教学情境)的基础上,通过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只聆听老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一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一在上述情境下,确定与主题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抛锚)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3)自主学习与操作一在自主操作过程中获得问题答案;(4)协作学习一相互交流、讨论;(5)效果评价一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对于我们革新传统的师范教育以讲为主的形式是有积极启发意义的。尤其在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真实的、具体教育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大量“临床性”的教学行动与反思中去获取实践性知识。

要改革教育实践课程,促进师范生实践知识的获得与交流。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模拟实习、教育实习等,它是师范生开展实践反思的主要途径。目前,高师教育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种问题,主要表现为:(1)重视程度低,把教育实践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豆芽”科,其实施得不到保证;(2)观念狭溢,如认为教育实习的作用仅限于应用和检验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与知识,忽视教育实践作为实践知识来源的功能作用;(3)教育实践时间普遍过短,教育实习(含见习时间)仅为6—8周;(4)形式单一,以实习为例,往往只有集中实习,没有分散实习、穿插实习等,更谈不上教育实习形式的创新;(5)教育实践基地缺乏,与中小学没有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难以保证师范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教育、教学的真谛,积累教育实践知识,形成教育技能。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应积极推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尽可能地延长、分散教育实践的时间,将早期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的过程中;丰富高师教育实践的内容与形式,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连续实习与阶段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密切同中小学的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师教育实践基地,使师范生尽可能多的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创新、成长,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第四,在师范教育的环境创设方面,应注重协调、合作的心理氛围的建立。师范生的学习是集体性质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常规性的学习活动,还是反思性的学习活动,都不仅依赖于个体的学习能力与反思能力,更受制约于良好的班级环境。为此,师范教育应摒弃那种只强调学生个人努力、彼此赶超的“竞争性学习”的做法,提倡合作性学习。教师要致力于协调、合作的班级气氛的创设,让学生处在一个融洽、和谐的集体中,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评判,在合作中培养反思能力,获得知识,发展个性。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三

摘要:

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学习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主要针对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探究教学思路,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研究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然后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物理问题开展实验,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出猜想和假设,结合实验要求和目的制定完善的实验方案,在开展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决,最后对得出的物理概念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种物理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能力以及实验研究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实验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在开展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验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通过创设有效的实验情境,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在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创设出有效的实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积极性。比如,在对“动量定理”这一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实验情境进行创设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可以绳子的一段拴住一个气球,在气球的内部放置鸡蛋。然后将鸡蛋拉起一定高度之后放手,使其可以直接落在桌面上,让鸡蛋发生破碎现象。然后,教师可以在鸡蛋的正下方放置一块比较柔软的垫子,这样鸡蛋在掉落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破裂的现象。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让鸡蛋在两次掉落的过程中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鸡蛋掉落到垫子上的结果会与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冲突,当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从而可以为接下来学习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二、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实验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机会,使学生可以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进行观察和测量取得相应的数据信息,在分析的过程中思想上就可以形成相应的物理概念以及物力规律,从而使自身可以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在开展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不但包括了验证性试验,同时还包括了探索性实验,其中验证性试验主要是通过物理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对物理规律进行推理,学会自己对结果进行验证。探索性实验是让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物理规律,最终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如,在对“变压器”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对线圈两端的电压以及匝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原电圈的匝数保持不变,取副线圈上的匝数为原线圈匝数的一半,采用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档对副线圈两边的.电压进行准确的测量,然后将测得的结果记录下来。同样,将副线圈的匝数保持不变,取原线圈的匝数为副线圈匝数的一半,用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档对副线圈两边的电压情况进行准确的检测,然后记录最终的检测结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以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理想变压器当中电压与匝数存在电压之比等于线圈匝数之比的结论。

三、利用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课题研究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就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这项课程的有效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一定的创新意识。在进行课题研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课题进行有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的时候不要给出学生具体的解题方法,而是应该让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并针对每一种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课题研究中可以对新课题问题研究、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几种方式进行合理的运用,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有效研究,可以培养出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加入到学习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有效探索和解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设计出良好的实验情境,通过演示的方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晶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隋莉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3]汪端红.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探索和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四

摘要:微课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因为其“微而有效”的突出特点,迅速在教学中推开,成为各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微课进行课堂改革的创新型尝试,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一、微课的突出特点。

和一般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我认为其最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微而有效”。

微课之所以称为“微课”,就在于它的篇幅“微小”,一般的微课录制在十分钟左右,授课者集中就某一道试题或某一个问题进行简短而精辟的讲解。

微课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就在于其“有效”。微课录制一般选择的点都是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所选择的题都是具有典型性的例题。通过十几分钟的学习,学生可以弄清弄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另外,微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储存设备,将微课提前下载下来,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播放学习,并且可以循环播放,一次听不懂,可以听多次,直到学会为止。

二、物理微课的类型。

(一)预习微课的录制。

我们都知道,预习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对于高中物理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我十分重视这一教学环节。自从有了微课技术以后,我就利用信息技术将预习的要求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能够依据微课的要求进行预习。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进行预习,思考着教师提出的预习问题,就像教师带领大家预习一样,要比过去的预习提纲效果强多了。通过微课预习,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了,效率更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相应提高了。

(二)课堂微课的录制。

这里所指的“课堂微课”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一些微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要负责两到三个平行班的授课,在教学进度一致的情况下,同样的内容一般要讲两到三遍左右。针对物理课的特点,我把一些重要的公式的推导过程或者一些重要题型的解题过程录制成微课,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进去。这样,不仅节约了教师重复讲解的大量时间,而且还丰富了课堂教学环节,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在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微课可以随时暂停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针对一些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利用微课可以循环播放的`特点反复教学,直至学懂为止,从而真正做到了不厌其烦。

(三)复习微课的录制。

对于物理学科来讲,及时复习十分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复习,在学习过程中留下一个个知识漏洞的话,就很容易影响后续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及时复习,把问题及时解决掉。由于高中的教学时间十分紧张,不可能拿出很多时间进行一些阶段性的复习,这时复习微课就很好地发挥了它的作用。

阶段性复习微课一般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时间周期性复习微课。时间周期性复习微课,是以时间为尺度制作的复习微课,比如周复习微课、月复习微课、学期中复习微课、学期末复习微课等。每种复习微课都以相应的时间段为基准,对这个时间段内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贯通、综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学以致用的目的。因为是复习微课,录制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但不可超过十五分钟。

2.知识周期性复习微课。知识周期性复习微课,是以知识为尺度制作的复习微课,比如力复习微课、光复习微课、电复习微课、声复习微课等。大多是在完成某一个主题的教学时录制使用的,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建构起知识体系,完成模块化复习,从而熟练掌握某一模块的知识。知识周期性复习微课一般在一些重要概念、重要定理、重要公式的贯通上下功夫。既然是微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解惑疑点,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以上两种复习微课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交替使用,从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另外,为了吸收其他教师的授课优点,我们可以在教研组内进行分工,由不同教师分别录制微课,借鉴使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验微课的录制。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物理实验,我们可以把一些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录制成微课,在课堂上使用。录制实验微课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做一次实验进行无数次教学,从而大大节约了实验所需的用品。利用微课可以循环播放的特点,学生可以无限次地进行观摩学习,直到真正掌握某一实验的具体操作为止。一般情况下,实验微课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总结等内容,在准备实验微课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其他人的配合才可以完成录制。

总之,微课以其无与伦比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当然,一些微课的制作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期适应不同的课堂教学。微课的兴起只是近三五年的事情,我们仍在探索的路上,希望各位同仁一起努力,让微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塔娜.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3).

[2]张媛媛.浅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5).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五

反思性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识的一个过程。中职遗传学这门学科需要情景化才容易记忆,需要系统化才容易理解,而反思性教学在中职遗传学课堂的切实运用正好能够达到知识情景化以及教学经验系统化的效果。

1.课堂教学的反思一让知识创新化情景化。

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中学到新知识,学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和情感素养。

1.1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反思。

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需要采用问题来引导,在互动中激发出反思的火花。如在复习有关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内容时,教学围绕核酸的分类、dna分子的双螺旋模结构模型特点以及dna的主要功能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努力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问。当学生提出“dna与rna化学组成的区别、dna的复制过程与dna的转录过程有那些异同之处”等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就更加深人,对知识的掌握就更加深刻。

1.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做“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单”实验时,学生发现单纯参照书本上的图示,很难将46条染色体准确地粘贴到a-g组。此时,教师可提问:“你能抛开书本,凭着自己对各组染色体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找出属于自己的方法来完成吗?”从接下来的课堂效果来看,这样的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1.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开发创新思维,令知识情景化,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遗传知识构建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讲授“减数分裂”时,笔者引用了诗句来做名词讲解一联会可以说是“有源(缘)千里来相会”,同源染色体分离则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总是要分开的。学生在熟悉的语境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情感化的描述引起了共鸣,产生了共振,让学生有更深人的思考,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课后教学的反思一让经验理论化系统化。

课后反思是比较常见的反思方式。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反思,通过各方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对自己前一节或几节课的.教学行为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思考,“复盘”教学过程,剖析教学得失,总结教学经验,能够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课堂质量。中职遗传学的课后教学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反思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组织教学的设计模式、训练内容的落实情况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下次这部分内容应该如何处理,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例如:减数分裂,按大纲要求,本节分两个课时完成。书上安排先讲精子的形成,再讲卵细胞的形成。由于这两个过程相似,完全按传统教学方式传授,学生会出现厌烦的情绪。第一课时后,教师进行了反思,设计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笔者先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精子形成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学课本让他们找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精子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让另一学生在第一位学生板书的基础上进行改动,从而使第一课时的板书变成了第二课时的板书,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把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2.2反思教学亮点捕捉教学灵感。

在复习“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有丝分裂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文字组成了口诀:“前中后末由人定(各期人为划定)、仁消膜逝两体现(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赤道板处点整齐(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处)、姐妹分离分极去(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膜仁重现两体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在讲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引人、穿插,收到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做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收获,都可在教学后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都大有好处。

2.3反思失败之处记录教学疏漏。

遗传学的课堂教学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及时回顾梳理及深刻反思总结,寻找“病因”,积累“病例”并找到解决的方案,这是教学质量逐渐提升的有效途径。例如:讲授遗传基本规律章节中,对“分离结果的验证”时,看起来学生已掌握分离定律的现象了,但大部分学生不太明白“通过测交证实f1代细胞中存在一对等位基因rr的原理”。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师需要对这些疏漏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地反思,有利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2.4反思学生见解,积聚创新火花。

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相长”的机会,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善于激发并捕捉“智慧火花”的闪烁,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并加以积累推广。如讲授“细胞基本结构”时,有学生指出“线叶双(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无心糖(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这样能够让学生记得深刻且不易混淆的思路,笔者当即加以表扬并在之后的课堂中推广运用。

2.5反思学生活动增强课堂效能。

一堂好的遗传课需要师生合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样能把教学效果推到一个新台阶。例如:上讲评课时要花费课堂很多时间,笔者想到了让同桌学生互对答案的方法。但是实践操作时,笔者发现还是不行,因为两个人都有可能出错。因此,反思之后,笔者决定由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对答案时,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这样不只答案正确,而且疑难点还可通过小组讨论都基本解决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较好。

总之,在中职遗传学的教学实践中,反思性教学能使我们砥砺教学智慧,捕捉教学的灵感,总结教学得失,能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这种反思行动贵在及时,教师只要坚持日积月累,则必有所成。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六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注重的是让学生依照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正确的标准答案。这剥夺了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限制了研究性活动的进行。为了转变这种状况,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当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方法才是重要的.。经过多次试验,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发明了环保型的灭虫剂。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勇于实践,掌握了研究的基本流程,让学生对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综合以上论述,探究性学习在我国的教育中还未全面普及,老师要坚持探究,采用恰当科学的教学方式,创造让学生感觉自由的学习空间,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的作用是辅助学习”的原则,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七

(一)教师干涉小组的工作任务。

(一)建立“互助合作小组”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在现在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应该克服以往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互助合作小组,制定合作任务,加强课堂的管理,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合作的成果等。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八

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标准。初中数学定要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素养作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本文对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陈述。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目标之一。

这些目标的提出,实际上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不但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粉笔+黑板”,以书本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教师要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应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教师要和学生多交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和感情动态,并给予帮助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探索。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关系,他们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还处于刚刚形成的阶段。另外,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些阻碍。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待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以后,鼓励学生去尝试计算出教室内钟面的面积;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后,可以让他们把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求出一个平均数;学了计算长方体面积以后,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卧室的面积。如果能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们会深深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并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三、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的价值不言而喻,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和获取数学价值。学生的能力不同,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发展也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或者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班级中的后进生,教师要多关心和关爱他们,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不能置之不理,要给予一些鼓励和指导,让他们重拾信心,并快速地融入到课堂探究合作中。与此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创新整合,提高其综合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元化的素材,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活力,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比如,在教学统计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转变和整合教学内容,“我们学校准备创建一幢高楼,校长想争取一下我们同学们的意见,你们认为是创建体育馆呢?还是创建科技馆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就开始进入到了激烈的讨论状态,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吸收知识、选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的机会。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如果教师还是按照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昏昏欲睡、枯燥无趣,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努力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如在带领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清晰、直观地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和割补后的长方形的宽和长之间的联系,进而为以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郭伟。让“无情”的评价变为“有情”

的激励--刍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6)。

[3]董爱民。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10)。

[4]李三英。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4)。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九

摘要:本文介绍了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可行性和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针对理论基础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强化反思意识、培养反思习惯、传播反思策略和注重反思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探索,旨在提高当前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指导不足,高中物理教学任务繁重,虽然物理教师已经意识到进行反思教学的重要性,但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停留在课后思考的初级阶段,在实践操作上存在差距,仅把思考问题当作反思行为,没有把反思性教学正规化、系统化。笔者通过寻找反思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以具有操作性的过程从强化反思意识、培养反思习惯、传播反思策略和注重反思评价四个方面探索适合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反思方式。

一、强化反思意识。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强化自我反思意识,思索各个环节中的不足,将其贯穿教学始终,获取反思信息。

首先,反思教材。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加入一些贴近生活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仅存在于课本,还存在于生活。讲解气体压强时,除了介绍离心式水泵,还加入了压水井,即活塞式抽水机,这是许多同学都见过的实物,让同学明白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还可启发学生在抽水机漏水时,用加水的方式排出空气,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其次,反思教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潜移默化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反思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丰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二、培养反思习惯。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理论支持-解决问题”,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持续思考,是教师改进教学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培养反思学习的习惯,是对认识过程的自我强化、监控和调节,能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反思归类,把解题过程中零散的经验进行总结,发现知识与方法的规律,找出解答某一类问题的方法技巧,继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网,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传授反思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

1.反思变通。如在分析带电摆球在含磁场的复合场中的单摆运动时,学生易受到重力场中单摆模型的干扰,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次分析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磁场中的受力特点,分清形似物理模型中的本质差异,摆脱知识迁移引起的负面影响,教给学生反思策略,通过变通,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的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发掘现象本质的能力。

2.反思多解。近年高考多次出现了测量电阻这类很有操作价值的题目,笔者结合课本介绍的方法,安排学生自主设计测量电阻的其它方案,收获颇丰,包括:教材中介绍的半偏法、电学中测定电阻最常用的伏安法、在电流表位置并入可调电阻的替代法、电流差值法、安培表并联法等等,极大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

3.反思总结。

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反思学习中的成功点,供以后学习参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如对教材实验装置的改进等。

其次,及时反思学习中的挫折点,结合学生的实际,从主客观寻找失败的原因。学生在进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试验中,成功率较低,通过反复思考,调节光源离遮光筒的距离,实验效果明显改善。

再次,及时反思学习中的成长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通过论文写作的形式,总结物理学中的思维方法,如正交分解法解决小船渡河问题,以及等效法、图像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等。

四、注重反思评价。

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在反思性教学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从自身做起,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可借助教育博客写随笔式反思日记、案例式教学札记等,对于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深入分析,使自身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得到发展。此外,还可采取访谈法、问卷法、主题备课等形式与学生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生方面的反思评价。教师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和进步,采取观察法,及时记录比较,采取档案记录的方式,收集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资料,包括:成功点、挫折点、进步点、测验信息和活动情况等,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五、结语。

反思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得到落实;缺少必需的理论支撑,不易操作等,这需要广大一线物理教师共同努力,探索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模式,为新课改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夏心军.反思型教师困惑与创建[j].教育科学论坛,(4).

[2]郭晓娜,靳玉乐.反思教学与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j].当代教育科学,(19)[3]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申继亮,张彩云,张志祯.专业引领下的教师反思能力发展———以一位小学教师的反思日记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6(6)。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十

摘要:高中物理属于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要求相对较高。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教育领域也深受影响,“微课”成为教学中的新名词。针对该种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将对其当前应用情况和教学优势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更加可行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应用。

传统教学中的高中物理过于死板,仅一味地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强识、强记,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微课”的应运而生,为高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微课的内涵所谓“微课”,即微型课程,最早出现于美国,其基本内涵。

为建立在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之上,将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进行记录,然后再将其重点部分剪辑成片段,学生可以将其用于课堂探讨之中,以便于对某个知识重点或难点采取针对性学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微课提供了较多的技术支持。相比传统的教学来说,它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加深自己对于高中物理的了解程度,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对比,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一)将实验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深层了解。

高中物理课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实验。但是,由于现阶段各个学习硬件设施的制约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多时候,物理实验课程成为摆设,学生根本没有亲自见到实验的过程,从而对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产生质疑。微课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将实验的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现成的物理实验,从而去感受物理的奇妙,同时,也能将对应的`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有效融合,提高学生对于深层知识的了解。

(二)存在多个教师的多种教学视频,教学风格差异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微课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现的,所以,其拍摄的内容并不是一个或者两个教师所专属。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存在学生因为长期听某一个教师的课出现学习疲劳的情况。而微课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窘境。网络的连接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多种教学风格,从而赋予物理学习的新鲜感,以提高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高中物理教学采用微课的不足与解决对策。

微课教学方式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微课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笔者通过对这些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解决的对策。

(一)学生难以找到适合的学习资料。

微课教学是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连接来实现的,在信息库中,存在多种教学风格的教学视频。但是,由于长期的传统教学,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选中适合自己学习的教学视频,从而导致学习进度停滞不前。学生对于自我学习的认识不清晰,会使学习缺少针对性。对此,微课教学可以加强信息分类,学生在资料搜索时,将会具有更强的目标性。或者可以利用答题的方式,设置一定的分析系统,来发现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教学。

(二)难以让学生集中学习。

对于高中生来说,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重,所以,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快的被他们所接受。但是,微课将时下最为流行的几个元素都结合了起来,多媒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微课教学时不仅使用其进行学习,还可以进行娱乐。这样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一般来说,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多是在课堂上使用,学校可以对网络进行控制,以便学生学习。

(三)削弱了教师的责任心。

随着微课教学方式的出现与运用,许多教师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来减少自己的教学任务。部分教师在潜意识里觉得,学生既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自我学习,那么课堂的教学环节就可以省略。然而,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性较强,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责任心的削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微课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在采用微课教学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仍旧没有解决的难题进行讲解,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四、结语高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初级阶段,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只是依赖于课本和教师,缺乏动手、动脑能力。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现状,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发锡.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4(42):75,94.

[2]张媛媛.浅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5):47.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十一

1.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培养反思意识,就要使“反思行为”成为幼儿教师自身的一种生活行为和存在方式。在思想认识方面,幼儿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反思的行为和习惯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地位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则需要幼儿教师针对要反思的具体内容,运用多种不同的反思策略持续地进行反思和实践。久而久之,作为行为主体的幼儿教师,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自觉反思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在心理上形成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这种意识会随时提醒幼儿教师对整个的教学过程保持一种应有的警觉,一旦有什么可疑点或是遇到一些特定的困难、问题便自然进入反思状态。

2.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探究能力。从根本上说,反思性教学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凡是与教育有关的任何事项都可成为幼儿教师进行反思的对象。幼儿教师要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善于通过积极的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反思性教学既强调师幼之间在课堂内的双向探索反思,也要求教师同伴之间在活动前、活动后进行更多的交流,反思彼此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教育问题,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以支持其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教学活动探究能力其实是一种处理信息的能力,即收集、分析、评价教学活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教学理论做出新的建构。这样幼儿教师在全面发展幼儿能力的同时,又使其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

3.掌握反思策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幼儿教师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仅仅明确反思的涵义和内容还不足以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幼儿老师还必须掌握一些反思的基本策略,知道应该怎样去反思。如:写日记、观看教学录象、同伴观察和教学研究等。同时,反思性教学需要幼儿教师具有终生学习的思想。反思性教学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具体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向实践学习,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对教育活动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要获得正确判断,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教育功底,不断加强自身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十二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的体会是精心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结合当前初中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了解新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化归、类比和函数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新课标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几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动摇了学数学信心。如九年纪上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新课标中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了解”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否则将得不偿失。

二、设计多样的开放性试题,采用开放动态的课堂学习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立足于全面启迪学生的隐性智力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与思考,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与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过程中,多尝试采用操作题、口试题、创意设计、课题报告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减轻学生的压力,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力争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新课程要求作业既要有巩固和检查功能,也要有深化和提高功能,还要有体验和发展功能。所以我们布置作业时,内容上宜注意突出开放性和探索性,形式上要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作业形式可以有解答题、探索题、想一想、动手做一做等。开展同学间作业相互纠错。注意作业评判的过程性和激励性,作业批改要重视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同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既指出不足,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三、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堂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

四、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形成“学习共同体”

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彰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个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特质。

再者,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只要讲完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大家都能成才。须知,由于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成长条件不尽相同,自然会造成能力上的差异,但这并不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况且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有先后快慢之分,即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未必是一流的。我们不经意的偏见和冷眼也许会让世界少了一个爱迪生。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学生找回自信、勇于努力进取的最佳方法。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十三

小学数学是重要课程。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要目标。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小学教育为学生打基础,可以为培养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小学数学作为主要学科,对学生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要不断创新,探索更加新颖、更能带动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乐于学习数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下面谈谈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分析。

一、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重点概念。

对数学概念理解到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所以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时,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字、词、句,抓住每句话的重点,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最好的理解方式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远远胜过把知识强行施加到学生身上,实践是最好的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要改变以往的说教方式,不要自己一味地说,那样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往往对枯燥的课堂没有兴趣,小学生比较贪玩,所以教师要学会寓教于乐,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快乐,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收获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彩纸上把画好的圆平均分成几份,然后剪下来,拼凑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根据常见的图形想象圆的面积转化,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把数学教学模式生活化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学好数学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难题,为我们自己带来方便。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数学教学工作顺利实施。教师要在讲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或发生的实例放在数学课中来讲解,而不是按照传统的讲课方式,把硬生生的知识点念给学生听,让学生死记硬背,产生反感。例如在讲解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有关植树活动的情境。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由小组长植树;然后让得小红花的7名女生站成一排,8名男生站在第二排。最后,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总共有多少名学生得小红花。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把数学教学融入到情景模式中。

小学生大多比较好动、贪玩,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其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小学数学教材上有很多色彩斑斓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趣味性的脑筋急转弯,增加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样的宝贵资源,挖掘其中的精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模式,从而为数学教学工作做好辅助工作。教师要善于把比较难懂、抽象化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当中,理解数学课程中比较难懂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问题一下迎刃而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选择两个学生演绎青蛙,然后进行有关害虫捕食数量的对话,从而分析得出两者所吃青蛙的数量,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束语。

教师要及时掌握适合学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运用好教材,让教学融入生活,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桂香,赵丽香,何美萍.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3).

[2]崔业勤,樊金风,张子豪,罗家庆.例谈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与生活情境设计[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6).

[3]沙志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应数学思想方法[j].教育科研论坛,2009,(8).

[4]洪国明.找准根源对症下药小学数学计算中的错误归因及防范[j].科学大众,,(11).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十四

我国教育事业在新课改理念的落实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进程变得更加快速。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新型教学模式一点一点慢慢取代。数学是一门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方法进行教学,那么会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使得教学质量特别低下。在新课改政策的推动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学理念滞后。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教学更着重于灌输性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迫状态。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教学则没有很好的效果,只有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正确的定位师生角色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在当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边缘化的教学情况下,不仅对师生良好关系建立有一定的影响,还阻碍了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进程。

(二)教学目标僵化。

当前教学有着特定的目的,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成为了考试的工具,并没有做到高质量的教学。以学习成绩作为指定性目标的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的追求、探索思维,还大大的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学生缺乏创新探索思维将会对自身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单一,通过对学生思维进行牵引,进行灌溉式教学。将初中数学教学变为对各种公式定义的记忆,而不是探索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课堂缺乏活跃的气氛,不仅对教师教学的进行有影响,对学生学习知识也存在着很大的影响,使学生对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学习的东西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差生了兴趣,那么学习数学的效率也就上去了。但是现阶段的初中数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只有公式定义的讲解,学生学习时也就变得无味,从而大大降低学习效率。

(五)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超强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能力。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只在乎知识点的传授,而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能力缺乏重视。当前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学只注重成绩分数,对学生其他方面比如创新探索能力并没有多大力度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缓慢,在创新能力等方面严重不足。

(一)贯彻新课改的教育思想。

为了进行对新课改的教育思想的落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清楚自己的位置,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进行思想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学生的被迫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认知层面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鼓励学生多参加教学活动,开发学生探索创新思维。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采取层层递进的方法进行解决,在学习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惑并进行探讨或者由教师解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追求进度,最重要的是需要保证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都不一样,以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必定不能顾及所有学生的发展和需要,学生在学习上得不到各自的要求。新课改的改革重点在于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的改革需要做到全方位的涉及,运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都能得到帮助。

(三)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的是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而新课改的教学是让老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学生去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背景,解析概念的生成和发展,从而深度理解,完全掌握,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立一个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情境的设立会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利用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去分析问题,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实行的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得到大力的改革创新。老师需要用新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取缔传统模式的以学生为辅的教学思想,明确师生角色关系,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将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主要地位。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十五

摘要:随着新课改之风在我国的全面盛行,广大数学教师开始致力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希望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结合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和阐述。

一、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往往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气氛也显得沉闷压抑,而且呈现出来的教学局面是学生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来自于教师知识的灌输。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性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鉴于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以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

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上课后,我并未直接为学生讲述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的知识点,而是点了几个学生,让他们用列、排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学生a:第二列第三排;学生b:第五列第六排;学生c:第三列第二排……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a和学生c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的列数和排数不一样,这两个数是正好相反的。”“嗯,很好,那根据这个事例,你们觉得位置与列数和排数有关系吗?如果要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条件?”“有关系,需要两个。”“是的,那么,如果我们用(2,3)表示学生a的位置,那么学生c的位置该如何表示?”“(3,2)。”“没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位置,都是由一对有序的数组成的,而且每个同学的位置都可以看城市由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的交点确定的,对于在平面内的点,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它的位置。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与刚才我们论述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我通过设计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行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学习主体性,也为课堂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

如今,我国已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21世纪,各种现代化设备层出不穷,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具有现代化教学特点的教学手段也已进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而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师要注意二者的有效整合,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从而创设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观看了大量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如一些建筑图片:泰姬陵、祈年殿、北京国贸大厦等,以及一些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食物,如词典、魔方、饮料罐、足球、漏斗、帐篷、螺母、金字塔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抽象、归纳,将这些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这样,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熟悉、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体验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更好的识别。

三、注重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式,淡化教学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转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比如,在评价内容上,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习情感与态度;在评价主体上,由原来只以教师为主体的发展成学生、教师都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方式上,由原来的教师评价发展为教师自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同时,我们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即多向学生说一些鼓励话语,使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逐渐建立学好数学自信心。

参考文献:

王勤涛。试论初中数学如何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契合[j]。才智,(11)。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十六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获取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应改变国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根据这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就改变学生地位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

新课改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要求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方面的发展变化。就数学学科的学习而言,学生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要领,便可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自己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

真正明白这点后,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就格外留心,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梯度来选用教学方法,努力创建一种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畅所欲言,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和实际操作中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渐渐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二、增强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将理论联系实际,变单纯的”学数学”为积极的“用数学”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数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获取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然而,这种数学应用意识的建立和发展在我们国家还是相对落后的。多数数学课堂上往往忽略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

这就对所有的数学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能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及实际生活情况等,精心创设恰当的情境,以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走下讲台,将传统的“权威教学”变成双向的“共同探讨”

同样地,新课改中所倡导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也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传统的居高临下的地位遭受质疑,相反地,人们越来越喜欢一种新式平等的师生关系。过去那种由教师控制教学细节与走向的课堂,逐渐被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模式所取代。教师的传统职能——传递、训导、教育等逐渐消失。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的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互通来维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真正投身到数学学习中。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十七

摘要: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在进步。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因此,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有新意、有效果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爱上数学。本文主要从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重点概念、把数学教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和把数学教学融入到情景模式中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更合适、更有效率的数学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十八

(重庆市巫溪县通城初级中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之风在我国的全面盛行,广大数学教师开始致力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希望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结合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和阐述。

一、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往往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气氛也显得沉闷压抑,而且呈现出来的教学局面是学生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来自于教师知识的灌输。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性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鉴于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以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

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上课后,我并未直接为学生讲述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的知识点,而是点了几个学生,让他们用列、排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学生a:第二列第三排;学生b:第五列第六排;学生c:第三列第二排……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a和学生c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的列数和排数不一样,这两个数是正好相反的。”“嗯,很好,那根据这个事例,你们觉得位置与列数和排数有关系吗?如果要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条件?”“有关系,需要两个。”“是的,那么,如果我们用(2,3)表示学生a的位置,那么学生c的位置该如何表示?”“(3,2)。”“没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位置,都是由一对有序的数组成的,而且每个同学的位置都可以看城市由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的交点确定的,对于在平面内的点,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它的位置。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与刚才我们论述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我通过设计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行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学习主体性,也为课堂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

如今,我国已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21世纪,各种现代化设备层出不穷,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具有现代化教学特点的教学手段也已进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而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师要注意二者的有效整合,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从而创设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观看了大量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如一些建筑图片:泰姬陵、祈年殿、北京国贸大厦等,以及一些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食物,如词典、魔方、饮料罐、足球、漏斗、帐篷、螺母、金字塔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抽象、归纳,将这些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这样,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熟悉、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体验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更好的识别。

三、注重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式,淡化教学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转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比如,在评价内容上,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习情感与态度;在评价主体上,由原来只以教师为主体的发展成学生、教师都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方式上,由原来的教师评价发展为教师自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同时,我们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即多向学生说一些鼓励话语,使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逐渐建立学好数学自信心。

参考文献:

王勤涛。试论初中数学如何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契合[j]。才智,(11)。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十九

摘要:学讲计划就是通过采取行政手段,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进去、讲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初中数学学讲计划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讲计划;角色定位。

所谓学讲计划就是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进去、讲出来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通过采取学讲计划能够让学生逐渐由排斥学生转到愿意学习,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因此,探究初中数学学讲计划中教师角色定位,能够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学讲计划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具体分析。

一、教师定位为课堂的规划者。

在初中数学学讲计划中,将老师的角色定位为规划者,主要是控制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顺序。其中,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要讲解的内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准备好教学工具,就如同电影一样等待演出。一部电影的灵魂在于剧本的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如此。老师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对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备课,从而为打造精彩课堂创造条件。同时,在初中数学学讲计划下,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以往照搬教参进行讲解的习惯,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以第一人称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站在学生的角色思考问题,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内容时,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等腰三角形。通常情况下,老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如:三角板、红领巾等,以便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然后,在解题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在一旁进行引导,从而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二、老师定位为课堂操作者。

在整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定位为操作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只顾自己的意见,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是扮演管理者,还需要扮演知识专家的角色,通过实施学讲计划引导学生学习,并给予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从而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掌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举例说明哪些图形是轴对称;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绘出不同的图形,老师在一旁观察学生是如何进行判别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身于课堂学习中,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老师定位为课堂演员。

在学讲计划中,其核心为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其中学生是学讲计划这部电影里的主演,而老师则扮演的是配角。其中在初中数学学讲计划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老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入学生,或让学生站上讲台进行讲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计算”时,老师可以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上台展示操作方法。然而,老师则只需要认真倾听,并根据学生讲解的内容提出合理建议,指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及时处理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的数学知识性问题。

四、老师定位为倾听者的角色。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并不只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主动倾听学生的诉求。其中,在学讲计划下,倾听者的身份并不只是班主任的工作,数学老师也需要扮演倾听者的身份,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绝对权威的观念。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应及时站在学生旁边,认真倾听学生心声,从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老师定位为倾听者的角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为:第一,老师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加强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同时,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从而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第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在老师倾听学生心声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心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更尊重、信任老师,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时,由于知识点较抽象,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性,这便要求老师将自己定位为倾听者的角色,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其关键点在于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是否进行了创新。因此,在初中数学学讲计划中,老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以便改变教育教学现状,为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鹏飞。初中数学“学讲计划”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数理化学习,(2)。

[2]靳希永。数学课堂:“学讲计划”中教师角色新定位[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7):31—31。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二十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时,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初中数学面临的常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及数学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启示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教师可以认真观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行为,然后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第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如,在“三角形全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让学生观看其中一个三角形玻璃打碎后的碎片,然后问学生能否将摔碎后的玻璃还原成原来的模样,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及学生具体的观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三角形全等的含义,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外活动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短短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可以分给学生。这种教师包揽一切的教学方法不能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不动脑去学习,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以学生为主安排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留给学生课堂要讲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看书、理解,这样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一定会有一些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即兴逐一的解决,帮助学生及时弄清不明白的问题。最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性问题的提高和训练,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会不断地提升。

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传统教学方法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新课程的改革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因为只有我们不断地尝试、改变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达到新课程改革下优化教学的目的。

以学促教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论文(通用21篇)篇二十一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历史教学论文)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四、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五、以周密设计为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认真地思考和缜密计划。

六、以教师引导为助动。

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我们的历史敦学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前沿,立足于重新营造人类精神家园的众人,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日常教学和考试指导服务于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历史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相关范文推荐

    春节社区晚会(优质16篇)

    春节是一个欢快、喜庆、热闹的节日,代表着家人团聚和祥和的氛围。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春节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

    三年级的团年(模板21篇)

    在写优秀作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独到的观点和独特的思考方式。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作文范文,感受其中的魅力和力量。“哦!过年喽!吃年夜饭了!”我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模板20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领域的写作规范和风格特点,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不妨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从中吸取一些写作经验和技巧。

    教师党员的学习心得体会(实用17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们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优化和利用的总结。在读完这些教师心得范文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自己的教师心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天目湖之旅六年级(模板20篇)

    通过写一篇优秀作文,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思考方式。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汲取写作的经验和灵感。今天是正月初七,天气

    难过的基地生活(优秀19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深入的思考,才能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感受。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样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我们今天来到了我们梦寐以求

    有趣的新发现四年级(实用23篇)

    优秀作文的语言优美流畅,充满韵律感,让人读来如沐春风,心旷神怡。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欣赏水平。今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名字叫作“吸引力

    胡小闹日记提高(专业18篇)

    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可以让我们记录下生活的点滴,留下宝贵的回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值得一读的日记,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从小到大我读过许许

    师范生实习的工作总结报告(实用21篇)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与团队成员和上级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侧重于团队管理和项目协调工作。通过有效的沟通

    顶岗实习月小结顶岗实习月总结大全(23篇)

    在实习岗位上,我遇到了各种挑战,但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写实习总结的参考范文,可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到大家!2.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