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雅蕊

范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特点。接下来分享的是一些经典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一

(浙江省临海市回浦中学)。

一、当前信息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基层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的形成,但同时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最为弱势的一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利好政策得益于我国当前持续进行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新型工业化进程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大量的高素质的蓝领技术型工人,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即是: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之长,确保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否则就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它具备相当的社会责任,它的发展好坏从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能否安定。

二、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应当具有的危机意识。

虽然当前的大环境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继续发展,但观念和体制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普遍还属于学历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还不属于普遍的情况,这也是每年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的一个原因,与此相对应的,大量的在校大学生自费考证,在校外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在就业市场上获得一个技能证明,在我个人看来,这是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悲哀,但同时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机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上的趋势是:学历不是唯一,技能最为重要。所以我们应当尽早实现课程变革,尽早实行技能教育。早日起步,早日做大做强,尽快并有能力抢占就业岗位。

三、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变革。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有相当大一部分仍然是政府管理模式下的学科教育,未能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办学,导致毕业出去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就业困难或所学非所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改变办学模式,提倡校企合作,实行定单式培养。对这方面的变革,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走在了前列,以我校为例,在旅游、电子、数控加工、机械等专业和本地区的企业进行了定单培养,学生学成毕业后由企业择优录取,这对企业和学校来说都应当是双赢的举措。企业获得了满足自身需求的合格技术人才,甚至是按特定要求培养的技术工人,而学校因为是订单培养,保证了一定的就业率和合格率,对学校的社会声誉及招生办学都是一个促进。

当前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方针已经变化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我们的培养目标相对应的应该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拥有一定技能的专门人才。

1.首先以就业市场为出发点,什么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灵活的开办专业。

2.在培养过程中应当以技能培养为重点,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技能、经验上的积累,并具备一定的受继续教育的能力。

3.尽可能地和企业联合办学,毕竟一线生产厂商的需求是最直接也最迫切的,也最能代表当前就业市场的趋势。

4.在培养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各种专业仪器设备的引入及使用应当规范化、标准化。

5.对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上要跟得上技术的发展,要有能力教好该专业的课程,在企业的配合引入一定的考核手段,并定期进行对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更新提高。

6.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要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1.片面的文化课统一考试应当变革,且不应当成为对学校办学成绩考核的主要标准,毕竟信息技术教育不是普通高中教育,文化课学得再好也不能帮助就业。

2.开发并使用适合职业学校,配合专业技能的文化课程,在满足专业够用的同时,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并有一定的广泛性,具备终身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后继性。

3.引入学分制教学,实质是以较为弹性的制度实现学历教育(另题探讨)。

五、计算机专业的现状和课程变革的紧迫性。

不可否认,在当初设立计算机专业的.时候,因为计算机普及率的不高,对计算机的好奇及兴趣,确保了该专业在最初的辉煌,但时过境迁,随着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当前中等职业的计算机专业存在如下几个重点问题:

1.开设专业过于笼统,没能体现出专业唯一性。

2.未能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应用相比有明显脱节。

3.新兴专业未能真正体现出专业特点。

4.实践环境无法形成。

5.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对计算机专业及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直接催生了众多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新兴产业及就业机会,如果仍然以以前的计算机技术专业进行教学,已经跟不上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直接的后果是导致该专业从最初设立时的辉煌,到现在及今后的逐步没落。

同时,随着大学计算机专业对技能教学的逐步重视,社会上各类形式的计算机培训层出不穷,让我们信息技术教育陷入“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地,我们必须依托现有的师资及设备力量,并加以适当的升级更新,开办以就业为导向的、有特色的,针对具体行业的、有一线厂家支持的专业技能教学,适应新时期对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专业的要求。

六、专业的划分及需求分析。

基于当前就业市场需求和办学师资力量的考虑,初步设想开办如下几个专业:

1.和国内知名网络设备提供商合作开发网络工程技能培训班,在组建网络设备及硬件维修实验室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一定网络设计、建设、管理、维修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并根据考核成绩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和国内知名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开办程序编写和数据库方向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编程基础,能掌握至少一门流行编程语言,并具备一定外语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编程人才,并根据考核成绩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开办游戏图形图像处理及动画设计方向专业。

七、需要满足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1.专业的划分及决策的灵活。

2.师资力量的要求和提高。

3.实践环境的搭建。

5.对专业建设的评估。

参考文献:

张晓红,赵长明,周敏。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二

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成人教育以其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孕育、培植了终身教育思想,其广泛的社会性、全民性、终身性、灵活性等特点,与终身教育有很高的相似度,是所有教育形式中最能与终身教育理念契合的一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成人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需要。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社会转型和建立学习型社会,成人高等教育却显露出诸多不适应,道路越走越窄,地位越来越低,声誉越来越差。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整体性、内生性的特点。文凭至上、学历导向的价值观是其根本原因。成人高等教育该何去何从?是在烈火中灭亡,还是象凤凰涅磐,在困境和危机中找到新的发展契机,实现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思考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自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力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当时人们对于学历的需求问题。但是,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各种办学形式的兴起,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生源缺乏、质量下滑、发展不力,社会对这张“学历”的关注度在减弱。成人高等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一)学历为主,定位不明。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大都采取与普通高校相近的教育形态,必须通过全国或地区组织的统一考试才能录取入学,通过业余时间实行“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后,将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可见,成人高等教育在实践中一味追求和认同的学历教育概念,成为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追随者,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在普教大规模的扩招声中几乎被淹没。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教育被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两条腿”,两者应该是有区别的。第一,教育功能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功能主要是职前一次性教育,而成人高等教育则具有职后教育和职前教育的双重功能。第二,教育机制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控制得比较严格,而成人高等教育在招生时一般采用指导性计划,招生人数相对控制得比较松,尤其是非学历教育,完全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举办学校的条件而确定。第三,外部结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外部结构有学生、家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而成人高等教育除了具有以上因素外,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劳动者及其所在单位、培训机构、群众团体等。可见,成人高等教育面向的对象更广泛、功能更灵活、结构更丰富。而成人高等教育似乎只看到学历教育这—领域,面对一棵树,失去了身后的一片森林,不但发展受到限制,还引发了矛盾的出现并危及自身的生存,抹杀了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而,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可被替代、被兼并、被涵盖甚至可被取消的各种说法不绝于耳。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质疑和挑战,似乎出现了合法性危机。

(二)对象单一,生源缺乏。

生源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和基本前提。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受到很多限制。其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学历教育是有门槛的,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选拔,才能享有教育的机会。那么,一些年龄偏大和知识欠缺而又迫切希望获得教育机会的成人被挡在了门外。其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各种教育形式的兴起,生源之间的竞争日益严峻,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一块蛋糕分到成人高等教育这儿已经所剩无几了。据统计,1986-期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报考人数为1800万人,录取550万人,录取率为30.6%。到,报考人数为286.99万人,录取193.03万人,录取率为67.26%。到,报考人数为292万人,录取220万人,录取率为75%。生源明显减少,尽管成人高考分数一降再降,甚至出现平均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不足30分,但还是出现一些成人高校招生计划多于报考人数的无奈局面。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缺乏、对象单一,加上市场的激烈竞争,造成了成人高等教育生存的困境。

(三)经济效益至上,质量下滑。

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但是部分高校对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认识不足,把普通高校的全日制本科学生作为学校的“正规军”,而把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视为“编外军”,视为一种创收的途径,不断地要求成人教育扩大招生数量,而不注重成人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教学管理。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有普通高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有脱产、业余、函授教育;有自学考试、网络、远程、开放教育。各种成人教育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评判孰好孰劣。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主要依靠学校自律,而各成教办学机构对质量标准的认识分歧较大,把握不够。从深层次看,原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的追求功利,把学历、文凭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追求,单纯为创收、为获得经济效益而办学,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千方百计“偷工减料”、压缩教学成本。办学目的商业化倾向明显,致使教学效果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社会信誉。

(四)地位堪忧,发展不力。

成人高等教育虽然是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在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都有特定的教育对象和任务,在教育结构体系中有自己的专属地位,并得到《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国家专门法律、法规的确认和保障,它们的合法性得到认可。然而,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却一直备受质疑。一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复杂、形式多样、任务多重,与其他各类教育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叠的关系,人们很难在传统教育体系结构中准确、清晰地界定它的位置,成人高等教育也长期迷失在对自我身份的探寻和期盼国家专门立法确认的困境中。二是政府职能机构对成人高教重视不够,对成人高教管理缺乏思考,对高校成人教育地位没有准确定位,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更没有相应的立法。到目前为止,虽然在我国的《教育法》及相关法律中,原则上确认了成人受教育的权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为成人高等教育建构的法律支持体系一直是相对疲软和滞后的。在函授、夜大课堂上,成人学生的出勤率低,旷课的理由大部分是工作忙,单位不让请假;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了多年的人,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外出学习或进修的机会,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一些单位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意识不强,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障成人学习的权利,致使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缺乏保障。

成人高等教育在生存危机下,迎来了新一轮机遇。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成人教育需求:社会转型带来的人员结构的变化,新兴行业劳动就业岗位的出现,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等,都必须通过成人教育得以完成。可见,成人高等教育不仅未走到尽头,而且前途光明,动力十足。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新人”为成人高等教育提供了潜在市场。

我国社会已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即由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而引起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变化。中国开始从一个以农业就业为主的农业社会的就业结构,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工业社会就业结构,农民工在就业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上,就业岗位稀缺。再加上城乡结构的转变,20中国城市化率达到41.8%,在5.4283亿城市人口中,约有1.4亿人是进城半年以上的农业人口和外地城镇人口,其中约有1.2亿农民工。到末全国总人口为13.2亿人,城镇人口有6.06亿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7%。无论是就业结构还是城乡结构的变化,都可归结为“人”的变化。如何使这些“人”能尽快地适应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角色的转换、生存环境的变迁,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发挥新的社会作用,这一问题成为社会转型对中国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提出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也是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发展的潜动力。

(二)新兴行业的劳动就业岗位为人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机遇。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新兴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诞生了,许多新兴的行业诞生了。新的行业产生了人们更为喜欢和理想的职业,新的技术对生产组织和管理人员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因而,参加继续教育和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必然。其一,一次性教育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需要及时补充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职业能力。其二,统计,在我国的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5.17%左右,这个数字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比其他低收入国家的6.7%也低出很多。w国民受高等教育的水平很低,而提高劳动者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即是优先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其三,据有关预测,未来社会一个人一生中将从事至少四种不同职业,这种职业的变化更加大了人们为了胜任新职业而进行的知识更新和岗位技能培训的要求。面对不断增加的新兴技术、新兴行业及新的就业机会,成人自然会产生通过学习以保障或争取到让自己称心的岗位的意愿,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追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成为社会的时代背景。这样的时代背景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成人高等教育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三)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民素质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现实任务。

综合国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经济规模、地理空间、人口规模等显性的实力,也包含政府工作效率、外交能力、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以及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应用能力等隐性实力。因此,综合国力竞争是国家和国家之间总体实力的竞争,其本质是经济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成为一个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为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以期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和智力优势。而成人高等教育具有投入少、周期短、学有针对性、用有及时性、见效快、产出显等特点,它必将受到各国政府的特别青睐。因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将成为未来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承担和努力完成的一个现实任务。

(四)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精神生活的渴求为非学历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在物质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时闲暇时间增加了,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将成为富裕了的人们另一个普遍追寻的生活目标。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提升。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它除了满足生产劳动和成人谋职、谋生的需要外,还应根据不同群体、不同情趣爱好,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使成人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生活与生存质量。因此,丰富多彩的成人闲暇教育和老年教育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时尚。它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完成的,只有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来不断满足和提升人们对的精神生活的渴求。因为,成人教育以其多样性和多维性的学习特点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满足了人们“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需求目标,也为成人高等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丰富实践见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和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同时,作为构建创新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它的存在形态以及发展模式也应当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发展中实现创新。因此,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目标定位的研究,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延伸教育渠道、拓宽教育对象、重视教育质量等,才能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

(一)转变教育观念:从追求学历到追求学力。

学力和学历有着本质的区别。学历仅仅是一个人学识水平的基本标志,而学力是反映一个人全面素质的根本要件。“学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造力,最本质的竞争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为满足人们对学历、文凭的追捧,表现出明显的普教化倾向。1992年《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等政策的相继颁布,推动了成人教育向岗位培训和职业教育为重点的转变。进入21世纪,社会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时代,终身教育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多样化的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人高等教育以各种符合条件的在职和非在职成人为对象,不仅重视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且注重成人全面素质的培养,成人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不同时段出现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学历取向类型、职业取向类型、学力取向类型。而实现从学历取向到学力取向的转变,从追求学历教育到追求学力教育,才是成人高等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关键。《美国教育战略》指出:“今天,一个人如想在美国生活得好,仅有工作技能是不够的,还须不断学习,以成为更好的家长、邻居、公民和朋友。学习不仅为了谋生,而且为创造生活。”而且未来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知识的总量呈几何极数增长,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学会学习,具备学习的能力。

(二)延伸教育渠道:从单一办学到合作办学。

发达国家越来越意识到成人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办学主体方面,形成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政府与企业直接举办各种成人教育,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各界以及私人、社区也都积极参与举办成人教育。在美国,国家办学占24%,社会学术团体办学占20%,私人办学占6%,工矿企业办学占50%。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主体已由政府一家变为多种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且配置方式也从过去的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变为以市场调节和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分散管理。这一变化必然要求改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亦即成人高等教育从主要由国家包办、集中管理、单一办学的成人教育体制,转变为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办学、互为补充、竞争共存的多元办学体制。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已经同企业、私人、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进行了合作,这是成人高等教育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成人高等教育从学校教育到校外教育的开始。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要继续探究和开拓校外教育途径,主动深入广大的社区、企业、农村,共同促进社区成人教育、现代企业成人教育、新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成人有针对性、适切性地参与学习。这将是学校与合作方双赢的选择,也是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途径。

(三)拓宽教育对象:从学历补偿者到学习志愿者。

随着学历教育的萎缩,高校应当明确成人高等教育在推进终身学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作用。社会个体需要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量还很大,成人高等教育还存在着大量的潜在生源。拓宽教育对象的关键是敢于改革创新入学制度和挖掘生源市场。首先,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通过改革,减少成人接受教育的障碍,逐步取消全国统一的招生制度,考生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实际工作绩效和实际工作能力或者参加普通高考的成绩进入成人高校学习,宽进严出。其次,大力开拓农村成人高等教育新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成人高等教育非常薄弱。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三农”合理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对发展农村成人高等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再次,从单纯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重转变,落实非学历教育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如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教育、执业素质和水平提升教育、职工转岗培训教育、新农民培训教育、新市民培训教育、老年教育、闲暇教育等校外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最后,还可推出“带薪休假制度”、“教育开放制”和“学分银行制”,为成人接受教育提供多种便利方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原局长、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所说:教育应该是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在继续着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时,应以最好的方式提供知识。1990年,德国联邦议会发表了名为《未来的教育政策:教育》的总结报告书,报告提出:高等教育机构应向人人开放,无论男女均享有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继续接受教育的均等机会。[8]今后,人们对生活质量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主动要求学习的人将会越来越多,参与终身教育的愿望将越来越强烈,这些必将大大拓宽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市场。

(四)重视教育质量:从经济效益到品牌效益。

品牌就是生命,品牌就是效益,品牌是成人高等教育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人高等教育要做到不被其他教育类型所取代,就要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发挥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人们知识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人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要求必然高涨。要想办出特色,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第一,改革评价机制。在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和评价程序上转变观念,由专家评价、政府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扩大到社会层面,如用人单位、劳动力市场、学生家长等参与评价,从而建立起上下结合、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第二,规范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管理队伍及师资的逐步专业化。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活动都要适应社会需求,使教师和学生保持教与学的活力。第三,建立弹性的学分制管理模式。采纳开放入学制、自由出入制、学分互换制,使课程安排灵活多样,改革考试方法,实行生活经验学分等,允许学员在一定限度内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便成人学员参与学习。第四,设置终身学员制。承诺本校毕业的成教学生可以终身享受本校学生待遇,回炉继续学习享有优惠政策。成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通过不断地学习,使其才智得到不断的开发,个人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最终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如此之高,教学质量保障是前提。

成人高等教育转型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整体变革和质的飞跃。它可以使成人高等教育获得新的相对稳定的生存方式,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因此,在推进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首先确立法制化的保障。将其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制定直接的和相关的法律,明确成人教育的地位,从不同领域和侧面对公民终身教育的权利、义务进行保障。其次构建市场化的机制。以“效益兼顾公益,互惠互利互赢”为原则,采取“培训部门制订菜单,个人、单位、政府买单”的形式,最终形成社会与经济效益兼备的教育市场,实现“以教养教、共同受益”的目标。最后制订有序化的运行体系。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决定了其转型过程中的复杂性。因此,必须加以分类引导,分类发展,对不同的类型的成人高等教育制订和采取不一样的转型规划。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可以依托高校的资源,突出基础性的特点,走多样化的发展之路;各类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大多由行业或地方举办,以招收在职成人为主,应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为主,重职业化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社会化的开放式教育,应突破单—的学历文凭认定的功能,开展各层次的单科证书考试、专业证书考试、职业资格认定考试,重职业技能的培训;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其现代性和先进性为特点,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开展文化补习、休闲健康、才艺等培训,重大众素质的提升,从而使成人高等教育在转型过程中有序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三

学习课程架构缺乏活力,很长时间以来,高中化学科目的教学都是以必修的形式出现,并没有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兴趣和潜能,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兴趣小,学习的动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在现行的体制下一切的教学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一衡量标准来实施的,但是这严重违背了教学的初衷,那如何完善整个化学教学体系,使化学这门课程能够来源于生活和服务于生活,这将是我们以后需要研究的重点方向。

目前的高中化学科目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科学实验领域,高中化学科目的教学体现出了严重的空谈性,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后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但是我们现在的化学科目的教学都是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其过程非常繁琐,微观的环境也是复杂。学生学习起来只能是强化记忆。随着30新一轮高*改革的推进,学生具有选择高考科目的权力,探索高中教学文理不分科。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是远远不能适应这一大的趋势的,所以怎样把化学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亲自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针对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

1.对学科目的教学结构做出相应调整。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化学科目教学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当调整,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课时减少和增加,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提高化学课程的灵活程度。现在化学科目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课本的纯理论知识,无法让学生在学到化学知识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以建立新的课程结构体系迫在眉睫。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等部分强化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增加不同化学模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化学的`规律,让化学的学习不成其负担。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的最好基地,可见实践在高中化学中其中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奇幻,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力量和价值所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让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高中化学课程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了自重发展的空间,这正是与最新的高*改革相适宜的。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出发选择重点学习某个重点的模块进行学习。化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的这种兴趣可以保持下去,对学生学习的方向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某些领域的研究。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启迪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为以后在大学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向和方法。

三、总结。

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高考,而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生活,比如在煤气泄漏之后应该用什么样的肥皂水进行检查,能不能运用化学还原知识进行解释。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不在于高考而是要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实际,创设适应的教学情境,学生学有所用。让枯燥的学习转向积极的探索性学习,提高化学教学的生命力。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四

我是一名xx学院成人教育学院xx专业届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就要圆满完成学业,获得大学毕业证书。在大学的三年里,我一直刻苦拼搏,孜孜不倦地学习,牢固的掌握了本专业的学术理论和操作技能.

思想方面:我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学习方面:进入大学以来,本人从未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各科成绩均为优秀。更经常挤时间学习计算机、英语方面的知识,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全面发展。

工作方面:我在校期间曾担任班级干部,社会实践委员,通过这些,我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我一向处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生活俭朴、具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

今后的打算:一个人的教育首先来自家庭的教育,我来自农村,朴实的父母教育我做人要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多年的学习生涯培养了我坚定、自信的性格;三年的大学生活赋予了我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所以在今后,“自强不息”是我的追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是我的人生态度。我相信,未来的我会做的更好。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五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学专业成人高等教育转型探讨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法制建设刚恢复不久,政法系统法学人才奇缺,催生了当时成人本科法学教育的繁荣。2002年国家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规定本科毕业作为参试者的学历条件,一些仅有专科文凭的学生纷纷镀金进修,又引发了成人本科法学教育的泡沫化。毋庸置疑,在中国法学教育史上,成人高等院校为培养政法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法学教育的遍地开花,研究生教育的时尚化,名牌院校法学教育的规范化和质量的提升,在优胜劣态的条件下,一些成人本科院校暴露出诸多问题,从而成为法学教育的诟病。继而,在当今中国法学教育的整体质量不尽人意的状况下,成人本科法学教育成为法学界众矢之的,鞭挞其是制造法科学生次品的办学机构,废除成人本科法学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成人本科法学教育面临着生存重于发展的尴尬境地,其出路何在,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度关注。

根据中国法治教育的需求,成人本科法学教育依然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其存在不仅具有法治的工具价值,还有普法方面的本体价值,全盘否定成人本科法学教育的存在意义,难免有失偏颇。

理由如下:。

首先,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根源于社会历史条件,中国法制建设的环境决定着成人本科法学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建设的道路上,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依然漫长。“法律教育是法律基本问题,而法律是宪政的基本问题”,法学教育服务于法制建设,并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法治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实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往往需要覆盖广泛的高等法学教育,维系一个法治社会的形成和运行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学教育。

其次,中国民众的法制观念淡薄决定着成人本科教育院校可以成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基地。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应仅是法律职业者的历史使命,还需依靠国民法治观念的提高。而且,法律意识与司法理念,法律精神与法治信仰相辅相成,成人法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失去良好的高等教育者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闲台,正如《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再则,一个社会的法律传统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与法学教育普及化、社会职业法治化的趋势紧密联系,法学教育应实现法律的社会化与专业化的统一。

此外,在司法考试的冲击下,法学教育的定位成为学界争论的话题。从根本上说,法学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决定其布局结构和办学层次,也决定了法律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法学教育目标的定位应伴随着社会条件变化而嬗变。大众教育是法治的基础,职业教育和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的延伸,没有法学的大众教育作为支柱,职业教育和精英教育就无从谈起。根据实际情况,成人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应以培养宣传辅助型的法律人才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其教育目标应定位为法学的大众教育,其毕业生应当成为一支醇化民众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服务基层的生力军。

成人法学本科教育虽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但要使其承载法学大众教育的历史使命,引领法学大众教育的思想走向,尚须建立完善的成人本科法学教育制度,需要在现行的成人教育机构内实行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并实施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构建完善的成人法学本科教育制度的前提条件是整合成人法学本科的教育机构,并优化教育资源。现行法学教育实行分层次的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法学教育体系、成人本科法学教育体系、自学考试法学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法学教育体系。近年来,一些法学教育的办学机构存在教育产业化、盲目发展的趋势,为了保证质量,法学教育应当向集约化、质量化和效益化发展,撤并一些质量低劣、非正规的法学机构,诸如各类高等院校举办的职大、业大、函大、夜大和网大。同时,为了保证普通高等院校的法学院将全部师资致力于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应独立发展,改变以前成人法学本科教育成为普通高等院校的附属办学机构的做法,取消其成人本科法学教育、自学考试辅助教育的办学权力,仅保留具有办学规模和成人教育经验的电视大学、教育学院和政法类的成人院校,也可以将它们整合、改制为普通类高等院校,并规定其承担成人法学本科教育的任务,将那些被撤销的教育机构重新组合为职业类技术学院。国家应当出台相关规范成人本科法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确保成人本科教育资源上的优化组合,并整合普通高等院校与成人高等院校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网上资源等教育资源,建立教育资源和网上资源共享闲台,确保成人法学本科的教育资源得到切实保障。

2、开展教材体系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教材体系和课程设置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合理编排教材和设置课程体系是提升成人法学本科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各成人院校的教材体系和课程设置存在无序、失范甚至混乱的现象。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其获取知识应是趋向实用型的求知方式,应实行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传授知识和职业培养的统一,体现法学理论与法学实践的结合,法律解释与案例分析的结合。据此,成人高等法学教育的教材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制订一套统一的权威教材,做到编排合理、学说权威、通俗易懂、案例经典,并实行学科之间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和创业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应偏重浅显易懂,摒弃理论型、研究型的课程设置。具体地说,其教材体系和课程设置应注意几点:一是注重实用型课程设置,主要应是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教材,侧重法律的解释论,注重经典案例的教材编排;二是创新教材设计,在结构上要体现教材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外延上要增加交叉学科的选修,以适应学生的就业需要;三是适当增加律师实务、商务法律、诉讼技巧和诉讼文书的课程设置,注重实用型和职业技能型的知识培养,重视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和辩论式教学法;四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层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旁听法庭庭审,指导学生参与法律援助中心的案件代理,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六

xx年3月5日至6月。在贵阳市女子职校进行了半个学期的实习。教育实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工作;二是班主任工作。

在指导老师严老师和班主任曾老师两位老师耐心指导、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

为期半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半个学期的实习生活,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实习对每一个准教师来说,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们师范类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理论的思维。这半个学期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以及明白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在实习教学这个环节,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在这短暂的日子里,作为实习班主任兼数学实习老师,不仅积累了初步的班级管理和数学教学经验。

实习期间,在严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总计听了8节课,上了32节课。教学实习中,总的来说,我能认真备课,所设计的教案规范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教学内容能当堂消化、巩固,教学重点突出,明确,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课外辅导耐心细致,批改作业仔细认真,还经常请武老师指出缺点和不足,以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七

摘要:幼儿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一门必修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大家对幼儿舞蹈的关注度、要求和期待也会更高。学习幼儿舞蹈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有舞蹈教学和创编能力的优秀幼儿教师,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幼儿舞蹈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在如何培养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促进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的发展,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方法。

幼儿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幼师生舞蹈教学所需的基本功和基本知识、技能以及幼儿舞蹈的创编知识和能力,通过舞蹈学习不但可以愉悦幼儿的身心,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舞蹈基础水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幼儿舞蹈还有待提高,为改善幼儿舞蹈的状况,我们应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为培养当代优秀幼儿教师不断努力。

一、根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舞蹈教师在上课时候,有意识的培养学前教育学生树立目标。可能刚开始有些困难,所以在初步阶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教师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教课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向学生印证。如:教师今天给大家制定的这个目标,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这些动作,通过多项的练习,体会到目标的强大作用。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模仿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自己编排舞蹈,组织教学,在下一次上课时候给大家展示。

(二)舞蹈基础理论。

我们先给学生讲解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心里有个大概的印象。对舞蹈学科有大概的了解,对我国舞蹈历史发展有所了解,可以让学生懂得基本的舞蹈常识,培养对舞蹈的热爱和信心,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讲解,也可以课下让学生自学。

(三)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人对舞蹈的认识偏向功利化,希望把动作搞得更难一些,花样复杂一些就可以获奖。但是幼儿园舞蹈教师面向的是幼儿,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来说,他们不适合跳这些高难度的舞蹈,不符合幼儿正常发展规律,所以我们需要从舞蹈的基本功练起,训练舞蹈的基本形态,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表现力,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邢台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不是专业特长生,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教学计划。需要从舞蹈基础学起,把舞蹈动作一一讲解。理论知识讲完后,带领学生进行形体基础训练,学习幼儿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等,接下来可以一步一步的加深。每次跳舞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十几分钟的基本功训练,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动作协调性,热身后再跳舞不至于拉伤肌肉,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良好的气质。

(四)舞蹈课程的学习。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时,先给学生做示范。教师把完整的舞蹈跳一遍,通过优美的舞蹈吸引幼儿,幼儿看到优美的舞姿后会非常喜欢,然后她们会进行学习性模仿。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舞蹈,每学会一个动作,然后进行几次的复习巩固,教师把舞蹈的一个一个动作,一步一步教给幼儿,最终把完整的舞蹈连接起来。教师领舞,学生一起伴着舞蹈伴奏跳一遍,然后让学生们自己独立地跳下来。在跳舞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地观看每一个学生舞蹈动作,当有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哪个动作需要修改。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多采取鼓励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喜欢舞蹈,自主积极的学习舞蹈。

(五)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学习。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我们可以适度的给幼儿展示一些民族舞蹈的视频,让幼儿感受不同民族的风俗和特点,在大概熟悉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可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

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基本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果想当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舞蹈教师,除了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外,教师要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在对很多幼儿园教师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教师自己舞蹈跳得好,但是在担任特长生培训或者教舞蹈课时,却不能准确地给孩子们表达舞蹈的一些要求。通过这些调查,我们足以见证,在教学中教师的口语表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以后要面对的学生是幼儿,所以我们要为幼儿设身处地的着想,幼儿园教师尽量做到口语化、通俗化。让幼儿听的懂,理解清楚教师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说话富有亲和力,语气和蔼可亲,幼儿会更喜欢这位教师,也会更喜欢跳舞。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多方法,比如:老师教给我们舞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教师把全班学生分组,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教师一人扮演幼儿,然后教师开始教幼儿学跳舞。扮演幼儿的同学要模仿小孩说话的语气和用词,教师这样要求的话,学生说话自然会用简单、容易的词语,使对话更加简单好理解,然后这俩个同学互换角色。

(二)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舞蹈编排能力是在舞蹈基础上创新的一步。幼儿从小就活泼喜欢动,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在生活中多观察幼儿。教师在课下时候可以和幼儿谈话,问问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根据幼儿的喜好,编排幼儿喜欢的舞蹈类型和动作。可以把教舞蹈的内容用多种方式来教,我们可以边唱边跳,平时多观看网上优秀的舞蹈作品,借鉴其他人的闪光点,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创新。(1)有趣的学习方式教师舞蹈学习应该让幼儿感到快乐,所以我们要想办法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学跳舞。如学习小鸡走路,教师可以扮演小鸡妈妈,幼儿当小鸡娃娃,幼儿排成一队跟在教师后面。另外教师和幼儿还可以带上头饰,穿上小鸡的衣服,模仿小鸡走路的动作,这样可以让幼儿很乐意的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来。(2)模仿学习我们学习舞蹈之前可以模仿小动物叫。比如:我们要学习两只老虎这支舞蹈,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老虎的小动画片,让幼儿对老虎有所了解,模仿老虎的叫声,小朋友们一起来互动,发出小老虎的叫声,幼儿会体验到其中乐趣,他们也会更喜欢这支舞蹈。教师和蔼可亲,说话幽默,幼儿会更喜欢这位教师,幼儿从内心里愿意听教师的话,当教师教舞蹈的时候,幼儿自然会很开心的学习舞蹈,这样我们的舞蹈学习就容易了很多,然后在练习熟练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创新,一起创编新舞蹈。(3)多积累舞蹈词汇创编舞蹈需要有丰富的舞蹈词汇,这样在创编的过程中会更有优势。所以我们在平日的舞蹈课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多注意积累舞蹈词汇,在欣赏优秀的舞蹈视频过程中,要注意舞蹈词汇是如何运用的,可以想一下这些词汇哪个地方更加恰当。(4)多欣赏幼儿舞蹈作品幼儿情感发展处于敏感期,他们好奇心强,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向往,也爱模仿,容易被舞蹈作品感染,幼儿舞蹈的选材要从幼儿感兴趣的方向出发,有趣味性和时代感,可以多多采用童话、游戏的舞蹈形式。(5)从观察生活中找形象舞蹈模仿生活,幼儿在塑造形象时候,表演者头上可以带上老虎的头饰,小猫的头饰等。也可以在生活中组织动作,比如蝴蝶飞这个动作,一般的做法是两手的旁起旁落,高低飞舞,如果我们把这个动作从两边收回到胸前,有节奏的起伏,使蝴蝶飞这个形象更可爱、更自然,也更自由。

三、重视舞蹈实践能力的锻炼。

舞蹈实践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参加舞蹈比赛,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学生积极学习舞蹈,然后参加舞蹈。另一种是幼儿园舞蹈课程的学习,是指教幼儿跳舞蹈,这两种实践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锻炼和学习。1.学校给学生演出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舞蹈演出,为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我院每年开展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以教师教育学院学生会文艺部每年一届的幼儿舞蹈大赛为例,学生自己结成小组,自创自编,让学生在舞蹈演出中锻炼,学生的编排能力和创新意识会不断提高,为以后的舞蹈教学课堂奠定基础。2.到幼儿园去实践。我们可以先带领学生听课,在欣赏优秀教师组织的舞蹈课时,我们可以把经验和教训写在笔记本上,课后静心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设计自己的舞蹈课堂,慢慢过渡到自己上课,然后随着能力的提升,可以和幼儿园教师一起编排舞蹈,这个实践活动也会有很大进步。通过以上的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的教学,需要我们做到认真、务实、创新,使学生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目标有方向,重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和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能够创编出幼儿乐意学习的舞蹈,带领幼儿一起快乐地学习舞蹈。学校和教师携手共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师,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晓邦.舞蹈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2]王海英,肖灵.舞蹈训练与编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杨芳芳.幼师舞蹈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科学大众,20xx,(10).

[4]董惠.谈幼师舞蹈教学中的“教”“编”结合[j].黄河之声,20xx,(5).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八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最早于1969年美国精神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它是以问题为起点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并解决问题,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掌握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

合理的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熟悉这一方法,并将之自觉运用在今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中运用pbl模式是十分适宜的。

(一)以问题为导向。pbl模式所选用的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取源于实际生活,依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该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掌握某种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进行活动时既要结合幼儿自身特点,保持和发展他们的天性,又要满足幼儿追求与探索的兴趣需要。pbl的问题导向性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活学活用教学内容。

(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在pbl模式教学中,学生作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能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并能积极的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即学生应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主动探索学习,承担起学习的责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在pbl模式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做一名辅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则转变为自主学习者和合作学习者,师生关系由“唯师是从”的专制型逐渐转变为师生合作型,使课程顺利、融洽地进行,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有教师有目的的设计问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思考分析,从而解决问题,教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来把握课堂,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这样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在pbl模式中,由于问题是教师精心策划而选择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因此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究,以共享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想法,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效果。

pbl模式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是很有意义的,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这种模式,有助于完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

(一)建立适宜的研讨环境和心理氛围。实施pbl模式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授课,最好选择恰当的教学环境,不建议在传统的教室进行授课。同时,应打造和谐民主的讨论氛围,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

(二)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中的角色。pbl模式对教师要求很高,包括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的科学知识技能上,还要对本班学生有很深入了解,能准确的对他们进行分组,把握住课堂的节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根源,从而真正的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的作用不再是靠简单的知识传递来使学生获得知识经验,或者一味的重复让学生加强记忆从而获得学习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前进。

(三)帮助学生做好研究的准备。pbl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前做一定的准备工作,所以对教师在课堂以外的投入要求增加了。教师不仅要提供学生课堂研究所需建议,还要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之外的资源搜集、整理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因材施教。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利,进行教学设计,能动的管理pbl学习过程,从充分发挥pbl模式的优势,完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4]周艳辉.对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6):113.

[6]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6-8.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九

摘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对幼儿的思维认知和个体发展特征为依托实现对幼儿的科学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存在资源利用不足,主体欠缺,实践技能匹配不足的情况,高职高专院校需加强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改革,从项目设计、评价反思、媒介传导及交互参与等方面为课程构建优质实践体系,以实现课程改革。

1.专业认知程度低学前教育专业不被学生喜爱和认知。一是很少考生自己主动报考此专业,多数是别的`专业调剂。二是幼儿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偏低,不被人们重视,而且待遇不高。因此,很多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故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学生主动进行的,它们只是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而学习。他们在学校就没有好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将来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儿教学这种情况就导致学生小学生在学习时极大的降低学习兴趣,脱离了其现实生活,不能够很好的发展其科学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应该做到在小学生的教育上满足其需求,不超越其现有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安排一些小制作以及小实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的思维与能力。2.教学主体不明确现在提倡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时,进行引导、监督。可是现在有的课堂,依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整节课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长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得师生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语言的交流。教师知识是完善的,但是他讲解的内容学生未必全理解,因为他把每个幼儿都理想化,没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没有让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能肩负起教育幼儿的重任的教师,提升幼教从教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然而从教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升幼教从教能力的最佳途径。目前我校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虽然有实践课程,但形式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到附近的幼儿园进行课程聆听、观摩。学生只是做观众,并没有真正的进行实践教学。他们学到的知识都是来源于课本,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来投身于幼儿教育就没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因为他们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随机应变”的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这样单一的、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不能让他们获取真正的从教能力。

(一)结合理论学习提升科学教育理念。

我们要紧紧围绕课改内容,深深领悟课改精神。以社会需要、人才发展为出发点,进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树立超前意识、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科学素养、整体素质以及终身发展。教师必须强化学生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学习中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刻领会课改精神,并且将课改精神恰当的融入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进行理论的学习的时候,让学生明白高职院校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和以前的区别,一是重视培养幼儿情感态度,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注重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取。这样做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幼儿乐学、会学、会用,并为其终身发展服务。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幼儿园的学习目标,并不是简单地个别活动所能达成的,而是需要教师课前进行一系列精心设计活动,促使目标的实现。当然也不是教师主观意识所决定的,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从实践中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二)通过各种渠道,弥补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现状。

让学生在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学习中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仅仅通过课本知识是无法做到的,这就要求在校期间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弥补学生科学素养。我校针对学生科学素养较低的状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得他们将来成为幼儿教育领域合格的引领者。具体的做法:对课程内容做调整,增加科普类、科学领域、环境创设课等。同时,还要聘请校内相关专业教师、校外相关专家进行科普讲座。倡导每位同学必读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出版社的“幼儿十万个为什么(自然小百科)”和电子版“超有趣幼儿十万个为什么”的科普读物,通过学生课外阅读自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要定期开展科普知识竞赛。学生竞争意识都特别强,谁都怕落后,都争先恐后的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头脑,提升能力。组织学生离开课堂、走出学校,来到外面进行参观。总之,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增开课程、组织自学、听取讲座、走出学校等渠道,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丰富了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最主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三)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学科定位,把课程教学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以教材为根本,对案例进行剖析;二是放下课本,走出校园,到幼儿园进行观摩、研讨;三是在学校进行模拟实践。第一种模式,我们依据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大多数是利用课件来展示案例,学生通过观看案例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结合课本的理论,自己捕捉更多的教学信息,并自己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对于难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避免一言堂,尽量的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活动中;避免教师权威性,尽可能的多听听学生的意见。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只有他们掌握了这种教学模式,将来才能在自己的幼儿教学中采用。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向---探究式教学。只有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不间断接触,才能使教师更加的了解幼儿的生活脾性,以便于更好的管理以及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教师与幼儿融为一体,共同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事情的原由是因为教师在对于幼儿的指导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放开自我,摆脱自己是一名教师的这样一个角色,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与幼儿的科学活动当中去,孩子们自然也就不能够放开的去玩耍,去探究,去培养自己的开创新思维。第二种模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理论讲解的同时,不可偏离案例教学,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到身边的幼儿园去走走、看看。将看到的实际情况和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比照,看看二者的异同,以免今后犯错误。这也是第二种模式的重要所在,通过实践检验所学理论的不足之处。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理论中科学活动区的创建、利用等方面涉及的很少,我们通过实践观摩就会发现,活动区的创建对于幼儿科学活动得开展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5]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教基20号,2001.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十

科技档案是科研单位知识生产的重要表现形态,必须要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夯实知识功底,加强实际利用,从而为后期工作的进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科技化时代,科研单位对知识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对知识的丰富程度也提高了要求。档案工作者承担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他不仅要对相关的资料和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类,而且还要健全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总而言之,只有采用科学的战略方案才可以提高科研单位对知识资源的利用价值,从而维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这对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意义。

当前,科研单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到底该采取何种措施和制度,从而提高科研单位的知识生产力,将合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将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高程度。健全和完善科技档案知识管理体系,是科研单位提高知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必须要根据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最高指示和要求,对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开发,从而更好的`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1科技档案资源管理平台搭建。

“知识管理平台”不仅有利于促进知识信息数据的交流,相关工作人员的沟通互动,优化知识资源配置,而且还可以降低其管理的成本和费用。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的内容为实际案例,建立了科技档案资源知识管理平台,它由“科技档案知识资源库”、“科技档案知识资源整合系统”、“科技档案知识资源服务系统”三部分组成。

1.1科技档案知识资源库的建设。

科技档案一般通过光盘,照片等载体来进行储存和管理,反映同一个课题任务的档案资料可能分居于“文件库”、“图纸库”、“光盘库”、“照片库”等不同库房,通过扫描、存储等方式,将纸质档案实现数字化、实体化、精准化,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各种载体转化成数字信号,最后都保存在特定的数据库中。由于软件开发的环境和数据管理体系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一般对科技档案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以实际需要的特点为基础,根据现实社会的需求为进行规范调改。

1.2搭建知识整合系统。

由于当前人们对档案检索的要求更加严格,致使越来越多的领域对档案需求的程度更加深入。一方面,在需求方式上由分散式逐渐转变成集中式。对需求的用户来说,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一个通道,来争取、获得所需的相关资源,从而满足自身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在需求内容上,从信息化需求转变为知识性需求,用户希望可以在较多的资料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辩证的分析出知识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简单检索和二次检索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当前,比较流行的方式是设置链接,关键词搜索,主题词,作者等,在使用这些检索方式的基础上,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相关的信息,得到相关数据资料,使用户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得以充分满足。

2基于科技档案专业化知识资源管理的支持服务。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生产制造,科研技术,工程建设等方面已经完善了相关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包括了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带等。这就为社会生产和科技的研发提供了保证,而且科学技术档案蕴藏着巨大的信息资源管理价值,只有充分的开发并使用,才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帮助管理者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

2.1科研诚信决策支持服务。

科研诚信,也可称为科学诚信或学术诚信,指科研工作者必须要以诚信为基础,以行业道德规范为行为的最高准则,继承和发扬上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和先进理念。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将学术诚信定义为:虽然身处于一个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科技档案有很多关于科研诚信的实力记载,在以诚信为主题的前提下,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在社会上展开了一系列的专题活动,大力传播诚信知识,并且根据现实社会的特点和现状,达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的需要。

2.2制订中长期业务规划的决策支持服务。

在坚持实施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的战略方案下,展示了我国相关组织机构具有较强的领导力。纵观国内外很多国家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要想制定科学的科研战略方案,就必须要加强对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当前,科研档案管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的不同时期,我国档案部门要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档案工作人员在制定业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现状,从而提高其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管理的成本,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3结语。

由于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科技化时代,科技档案知识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内在要求。科技档案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提高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健全和完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从而为文档一体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档案数字化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档体系的完善,除此以外,还需要科技档案部门转变服务管理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档案数据、工具与专家协同决策的决策方式,在科技决策中有效利用科技档案,发挥科技档案的知识资产作用。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十一

吴广梅(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310012)。

摘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从建构主义来看,知识不是客观的,知识是人创造的,并受人的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知识具有主观性;学习是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向幼儿的知识传递。学前儿童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应用建构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的一些观点,可以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更多的理论指导和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科学教育;学前儿童。

建构主义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之一,它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新的诠释,从而对人与知识关系进行了新的理解。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20世纪80年代末在欧美兴起,它颠覆了传统的有关知识和认识的客观被动的观点,强调知识是主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和生成的。学前儿童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应用建构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的一些观点,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更多的理论指导和价值。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认识论。

从本质上看,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关于知识的本质、知识的获取和学习的本质的一系列认识与解释的理论[1]。它认为知识是认知主体对外在的经验世界主动加以组织而获得的。它们的共同点是:不存在一种客观的知识,知识是人创造的,并受人的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知识具有主观性;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幼儿的知识传递,而是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是个人主动建构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认知主体积极、主动建构的,但是这种建构不是没有目的胡乱建构;知识不是客观的,也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做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已有的知识会被不断地否定,会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是不断发展的,没有一劳永逸的知识。知识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针对具体情境进行的再创造,所以说主体对知识的获取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2.知识是社会文化的。

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知识的建构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和文化的,知识不光是居于个体内部的,知识的建构不光有个人的参与,也有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因为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的成长和学习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正如维果斯基所说,知识是一个“以语言为基础的协作过程”,是人们“通过谈话得以建构,利用语言协商”而产生的“共同意义。”所以说,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而语言是一种社会建构,语言的意义是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依赖而获得的,知识是社会文化的。

3.知识是情境化的。

知识的情境性和知识的去情境性是对知识看法的一个重要维度[2]。知识是情境化的而不是孤立的。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离不开学习得以发生的具体环境,情境的体验让知识的学习和建构更加牢固。幼儿在幼儿园所学习的知识应该是一种情境化的体验,同时在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思维力、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训练。在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所以,脱离情境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是呆滞的和没有生命力的。

4.知识具有个体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个体性。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一个人特定的知识经验背景。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而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4]。(教育论文)幼儿科学教育中科学素质的培养,应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还有科学态度的培养。比起科学知识来,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具有更高的价值。幼儿科学教育与其说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探究过程与科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这才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

在幼儿阶段,“科学知识”主要指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验的,那些可以观察和感知到的现象以及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具体讲,科学知识包括与人们生活有关的自然环境(如常见的动、植物,自然界中的非生物等),幼儿身边的物理现象(如力和运动、热和温度等)、化学现象(如醋与苏打的中和),以及气候和季节现象和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和技术等方面丰富的内容。“科学能力”指的是应用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推论、应用,还有交流,都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第三个因素是“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包括了好奇心、探究意识、执著的精神,还有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并在此基础上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掌握适宜的科学技能,是幼儿阶段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

1.科学教育的本质:强调探究式的科学教育。

建构主义主张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学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应为学前儿童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活动场景,开展探究性学习,幼儿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教师则作为探究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引导幼儿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源,让幼儿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解题方案与步骤,直至问题解决。总之,建构主义倡导的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学习恰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科学探究”本质。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幼儿科学教育研讨会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刘占兰研究员作了题为《幼儿园如何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学术报告,使大家明确了科学探究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指出探究式科学教育要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流方向。美国库克博士(laura)认为: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并不是关于世界的客观知识的集合,也不是关于事实的积累和记忆,而是去探索、理解他们身边的世界[5]。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幼儿通过观察、预测、验证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认真审视、敢于质疑已有的知识,为科学的批判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础。

2.科学教育的内容:基本性和生成性。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儿童学到了什么,取决于他的发展水平,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要选择最基本的科学经验,并且这种基本的科学经验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满足于幼儿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同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也是动态生成的,幼儿在与自然与事物的对话中,在探索和发现中,新知识不断地建构,新想法不断地生成。因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除了专门的教师设计好的科学活动外,也要看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比如在区角活动中,我们要想有生成性的科学内容的产生,就要提供具有探索性、丰富性和层次性的科学探究材料。

3.科学教育的过程:幼儿的自主建构和合作性建构的统一。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可以是每一个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的,科学知识也可以是学习者与他人的交往、互动而进行合作性建构。总之,建构主义认为科学教育过程应是幼儿的自主建构和合作性建构的统一,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自主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幼儿达到合作性的社会建构。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幼儿自主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为幼儿的建构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架;幼儿的角色应是认知信息的加工者、认知结构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

4.科学教育的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的情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与学习发生的情境紧密相连,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离不开学习情境的帮助。促进幼儿进行建构性学习的情境有两类:一类是真实的物理情境。在真实的物理情境中,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幼儿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习时,可以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新的意义;如果原有知识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就要借助于情境的支持,引发认知冲突,促使幼儿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或重建,以接纳新知识,达到“顺应”的过程。另一类是合作性社会情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分享、交流和合作,因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的见解,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和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使知识的意义建构得以加速。

5.科学教育的评价:注重过程性和差异性。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多元的,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科学教育不能用绝对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幼儿的学习水平,科学教育的评价要注重发挥评价的促进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的功能,因而倡导形成性评价或过程性评价。所以这种评价的两大特性是过程性和差异性。因为幼儿的科学素养是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故在进行评价时要将评价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尤其要重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不能简单的关注幼儿探究活动的结果。同时由于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我们的评价要因时因人而异,建立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通过这种过程性和差异性的评价,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以及学习情境、教学模式的设计,从而更好地支持和指导幼儿进行建构性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欧。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孙卫国,唐淑敏。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5]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85.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十二

论文摘要:动态订单式培养,发展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动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介入,使学校办学有了更为明显的灵活性特点,它不仅适应了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而且“动态”所包含的主动性,使这种服务更有成效。同时,动态订单式培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设计和实施的。就业不仅直接体现着职业院校具体办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而且是直接考核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定位就业理念。怎样把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贯穿于整个学校工作中。并理性研究创造性的实施是使高职院校获得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威海职业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一些专业实施了动态订单式培养方案。即第一年根据社会岗位需求进行泛泛的行业定位。然后在第二年开始通过在用人单位的实习、实训,通过双方考察。具体签订订单或协议进行深化培养这种动态订单式培养方案。即保持了订单式培养的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同时。“动态”又使订单式培养中。过于刻板和固定的局限性得到改变。动态使人才培养与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这既是办学的活力体现。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行业背景调研——确定初步岗位意向。

行业背景是设立专业的依据。也是毕业生就业去向的最初定位。因此在专业设置的确定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具体工作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通过学校就业办对学生的跟踪调查及对社会经济运转情况调查。具体信息的积累。逐渐确立新专业的在毕业生的岗位跟踪了解调查中。主要是解决对现有专业的评价。如果毕业生能够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就继续办此专业。如果由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行业发生了变化。就应适应性地对专业进行调整。对于随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导致专业对应岗位开始萎缩的。就应对该专业的办学规模进行限制。甚至取消。对于伴随科技进步专业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发生变化的,就耍对课程设置进行增补或减少对经济运转情况进行调查。一方面要注意当下经济发展的新的行业因素。已有企业的发展状况。行业岗位的人员能力需求。及人员的缺口等。专业定位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相对应。另一方面要集中精力对地方经济特色。及相关发展地方经济的政策做出至少是五年三届毕业生走向的预测。以威海为例。威海市经济是以旅游为主导的。所以威海职业学院办了旅游管理系。而山东省关于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政策又使威海的制造业勃兴起来。因此,成立了机电工程系这种对于经济发展前瞻性研究。是非常重要又很琐细的工作。首先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种活动。诸如研讨会等。同时要参与整体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研究。如威海职业学院以院长金志涛为课题组组长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编号03bjj08)的课题等。其他要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种动态。包括:新建项目。及与韩国等国外合资项目等。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归类。确定专业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入学之初就有具体的。有发展前景的就业岗位意向。为进一步确定岗位奠定基础。

二、岗位实践——签订用人订单。

岗位实践开始于第二学期的实训。这是学生与具体专业对应岗位的第一次的接触。也是双向选择的最早的契机我们认为在招生之初就开始进行供需双方订单的签订。无论对于用人单位还是对于学生本人。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实习、实训过程,供需双方各自的情况都有了比较明白的了解。再通过协商的方式签订订单。就会避免因盲目性而导致的种种不如意。具体地说,用人单位只有通过实际工作的表现。才能了解哪些学生的技术能力符合岗位的要求。尤其是通过较长的时间岗位实际工作的训练。才能深入了解学生们不同的思想品质、观念及爱岗敬业精神。协作能力等,这往往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从业要求。同时。学生们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工作训练。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岗位的内涵。只有经过较长时间地在实践课中与企业工作人员相处。才能知晓从业的要求。也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适合于岗位和岗位是否适合于自己。这就避免了学生在最初签订订单最后无法落实而学生毕业就会面临失业的尴尬结局。因此。通过实践,签订订单即是保证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做法。也是有效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这种在入学后。经过实践课教学进行订单签订的办法。也适应了经济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我们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认真严肃细致地对专业行业背景进行调查。并根据能力需要严格地进行教学。然而三年后毕业生毕业却不适应岗位的需要。究其原因就是三年时间与经济发展的周期不适应。三年前的行业背景调研是科学的。课程设置也是无可挑剔的。但三年后。行业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在第二年进行订单的签订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避免了这种刻舟求剑带来的人才培养的滞后。因此。这种灵活的创建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才培养中的浪费。更充分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是具有显著现实意义的。

三、强化训练——适应岗位需要。

订单签订之后。整个培养过程就转向关注岗位的对应能力的培养方面来。首先,根据订单签订的具体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对于订单确定后。没有必要的课程进行削减。对于课程内容不太适应签单岗位能力需要的。对其内容进行精化和改变。对于能力需要、过去课程中又没有涉及的进行填补总之。使课程内容、能力培养密切地与岗位需要联系起来其次。对订单对应的岗位能力需要进行强化。在当初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习、实训教学中。能力的的培养是泛泛的。它对应的是整个专业。而签单之后的岗位是具体的。因此。继续进行对应专业的泛泛的实践能力训练。就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进行专业方向对应岗位的训练就成为能力训练的主体。这种训练一方面是以签单的具体岗位能力为主。把能力分解成具体课程和实训环节。通过分步训练达到综合运用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对专业能力基础做适当的扩展和深化。为签单岗位一旦发生变化进行新的岗位从业设定出预案。这里强调“适应”就是在保证签单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定位中。用一部分精力进行行业能力基础的扩展。同时“适应”也包含对构成基础的不同能力都要有所关注。只是在精力的投入中进行与能力价值相应的调整再有一方面。就是时时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变化给岗位从业能力要求带来的变化。并根据实际要求对能力培养进行调整有些能力要求伴随科技进步已不再需要了。就可以取消或改变。有些能力要求是新出现的。就要增加和强化。但这种调整一般是小范围的,是原有框架之内的调整。不能改变原来的总体方案使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符合签订订单的岗位要求。当然,签订订单之后。学生的培养就成为学校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的事业。因此。企业不再单纯是学校的实习、实训单位,而是直接人才培养的场所。这种变化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可以直接拿到生产一线进行验证。甚至可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同一场所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和直接的生产过程融合统一。为高职教学更加深入具体贴近生产的实践。走出一条更为明确的道路。

动态订单式培养。发展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动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介入使学校办学有了更为明显的活性特点。一它不仅适应了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而且“动态”所包含的主动性。使这种服务更有成效。同时,动态订单式培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专业的具体方向对应岗位能力需求培养的中心地位得以确定而对于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又使学生具有了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所应有的素质。对于学生充分的就业。提供了补救预案。因此。动态订单式培养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一种新的范例。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十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将社会教育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之一,揭示了幼儿教育的使命是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因为幼儿期是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社会性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我们的教育不应局限于仅仅教会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住与合作。《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的第一要素,凸显“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培养幼儿的独立个性、自创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合作的精神。通过社会领域学习让幼儿在与他人的自由交往中体验规则的公正与互惠,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规则意识。

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品质;社会适应力;社会行为;社会交往技能;规则教育;自然教育;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

幼儿的社会教育有其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殊性。他们相当一部分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是发生在专门的社会教学活动中的,而是发生在其他领域教育和实际生活活动中的。它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强调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实践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对幼儿的潜在学习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对幼儿的社会教育渗透在其他领域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性,仅仅期望通过专门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来达到教育效果,而忽视渗透在其他领域和一日生活中进行教育,这样过分强调了计划性和系统性,忽视了生活环节以及其他领域教育中的教育机会的影响,容易造成社会领域教育与幼儿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相脱节的现象。社会领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的社会教育须与其他领域教育有效融合,共同作用,才能保证社会教育活动的持久长效的进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不仅要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卫生知识,提高幼儿健康知识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还要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乐观自信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格,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孩子学会关爱与宽容,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

二、在科学教育中融入社会教育。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要求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还要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既要注意孩子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又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从小启迪幼儿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教育,培养幼儿的专注性、创造力、独立的精神。让幼儿学会与人合作与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分享的快乐,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乐于助人、细心耐心、快乐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养成遵守规则与秩序的好习惯,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比如,科学教育活动“植物的生长”,孩子们在料理植物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并且要经常互相交流学习,从这项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创造收获到知识,享受到探索过程带来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但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还培养了幼儿探索的精神,从中也增强了孩子们分享与合作的意识。

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培养幼儿的科学尝试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个性品质,提高教育效益。实践证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应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注意随机教育,适当保留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懂得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去帮忙,要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教师才出面帮忙。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勇敢尝试的精神,又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让他们的脑筋动起来,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提高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让孩子在与同伴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这是在科学教育中融入社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交际工具的过程,语言教育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分不开的。儿童在掌握语言系统的同时,也在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社会规则,如讲话要文明、有礼貌;说话要清楚,力求使对方听明白;不同场合需要有不同的讲话方式等。掌握这些言语交往技能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获得语言后,就能用语言与周围人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的言行,使他们能够主动地适应他人的行为调节,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语言自我调节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习惯、行为等与社会规范逐渐接近并相吻合。

选择恰当的内容,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语言教育,就可以在语言教育中自然的融入社会教育,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文明的社会行为、良好的个性品质、体验丰富的社会文化、增强社会交往的技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谦让;《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请”“对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的用语要常用;《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音乐游戏《坐汽车》知道要给奶奶让座,《热心肠的笨笨熊》告诉大家要像笨笨熊一样帮助别人得到快乐,《两只小猪大嗓门》让孩子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要遵守秩序,这些语言活动中渗透着礼仪教育、个性品格教育,让孩子在浅显易懂的活动中懂得了道理,达到了社会教育的目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的训练,不在于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正面的情感与态度,让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音乐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适宜的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和优秀的个性品质。

比如小班歌曲《爸爸妈妈去上班》,贴近幼儿入园生活实际的歌词让经历着与家人分离焦虑的幼儿们有所安慰,他们虽然想爸爸和妈妈,但是“我不哭,也不闹”的歌词让他们勇敢,让他们学会用良好的情绪面对成长与独立。比如歌曲《来收拾》就用歌词:“来收拾、来收拾,我也来收拾。收一收玩具(垃圾),家里变得真干净!”带动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整理、收拾的活动中去,慢慢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物品整理、摆放的习惯。歌表演活动《找朋友》中,幼儿通过互动找朋友的尝试,学习与人交往的礼貌并感受友好交往的乐趣,对人际交往方面的习惯养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又如,在《我不上你的当》《不和陌生人说话》这些儿歌里,幼儿边听边做游戏,这样不但培养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学会了自我保护,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教师还要在音乐课上对幼儿进行安全常识的渗透,让课堂既不失音乐性,又非常自然地在歌声中学到了正确的遵纪守法的行为。

(二)在手工活动中融入社会教育。

幼儿手工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主要是利用手工活动材料、借助辅助工具,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凭借幼儿的发挥与想象,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型作品的一种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细致耐心、责任感、自信心、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与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件复杂的手工作品,做起来不仅需要细心耐心,更重要的是能不能从开始到结束,做到有始有终。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细致和耐心,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背后都是需要努力付出的,同时也是一次责任感的累积。孩子的自信心在小小的成功中也得到了提升,处理一些事情,遇到一些难题都能从容应对,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借用丰富多彩的材料可以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品质,手工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聪明、自信、大胆,更加勇于探索。一块布、一张纸、一片树叶、一团毛线、一把蔬菜都可以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制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来。一把玉米须可能就是一个老爷爷形象的大胡子,几个小小的西红柿可能就是一群小小的瓢虫。

幼儿的良好品质在幼儿的一生中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应努力让幼儿的良好品质在手工活动的带动下得到积极健康地发展,让孩子在积极、有利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总之,社会领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关系到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会教育应注重整合,即多领域有效融合,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教育部7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教育部9月。

[3]幼儿社会教育》[m]李焕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9月。

[4]《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李叶兰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0月。

[5]《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m]但菲高等教育出版社3月。

化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论文大全(14篇)篇十四

特殊教育学校是为那些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办法自理,且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与正常的学生相比有些低下的学生,因为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在每一个班级中都会相应的设定管理员的岗位。班级管理员不仅要帮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辅助学生完成生活和学习上的工作,还应该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维护课堂纪律,做好后勤的保障工作。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也是班级大小事务的决策者,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班级的管理者与班主任一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

1.根据班级同学情况,发挥育人功能。

要想更好的融入这个特殊的班级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管理好每一个学生。特殊儿童虽然与正常的学生有些不同,但是,也会有自己的喜好、自己喜欢的玩具,也会像其他学生一样有自己的情绪,需要多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这是每一个学生都会有的天性。特殊学校的班级人数不及其他班级人数那么多,一个班级大概也就在15人左右,班级人数少对于管理员管理学生有非常大的帮助。用相同的精力可以多了解一些学生的情况。例如,我们班中就有一个姓唐的小姑娘,15岁,特别喜欢吃零食,虽然表面看起来非常的听话,但是,喜欢背地里进行一些小动作,一遇到自己不喜欢上的课程,就打扰同桌的学习,有时直接就逃避到洗手间里去。教师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组织其到洗手间,她就大声叫嚷,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针对她的这一特点,就要从喜欢吃零食入手,让她慢慢改掉这样的小问题。在她逃课上完厕所后,我会当着她的面表扬其她同学遵守课堂纪律,并且给除了她以外的`每一个学生发零食,只有她没有只能看着别人吃,让她知道不好好上课得不到奖励就没有零食可以吃,这样用零食奖励的方式强化改掉她存在的不好的习惯,如果连续几节课都没有扰乱课堂或者是上厕所的话,就会单独奖励她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会慢慢减少她上厕所的次数,没有零食的诱惑下,也会控制自己的坏习惯。

2.抓常规教育,强化班级管理。

良好的教育行为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过程,需要贯穿与整个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例如,上课铃响就需要马上回教室上课;使用完物品之后需要放回原处;保持班级和校园卫生,不能乱丢垃圾;外出活动的时候要按照顺序排队不能乱跑等等,这些小事都需要在平时的管理中留意并且让学生不断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只有习惯的养成才能更好的对班级起到管理的作用。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需要有团结的精神,除了班主任教师和班级管理员以外,还需要在学生之中选择一个有公信力的学生作为班级的班长。班长的选择一定要是能够让学生信服让教师放心的学生。由于特殊儿童的思想比较单纯,所以,班长的正确指导能够引领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是帮助班级树立工作重心的有效方式。

3.推进个别化教育。

由于每一个特殊儿童存在的自身缺陷不同,智力水平也有所差别,所以,需要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对于智力水平稍高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多学习、多运动,如果是智力水平稍微低一点的学生,需要加强对生活自理方面的养成,培养好的生活习惯;而对于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多于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的情绪趋于平稳。

4.加强学校、家长的联合力量。

5.在实施教育最佳控制时期管理学生。

学生时代的性格是可以进行改变的,如果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的性格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下去。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管理模式以及授课内容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这样有计划的对班级实施管理,才能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比较敏感的现象或者是偶发的事件,班主任要及时做好调整,针对情况的严重程度等方面迅速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然后运用自己的实际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有所提升,同时,还要在班级管理和处事能力上有特别强的应变能力,帮助学生可以改变现有的不足之处,提高集体荣誉感,同时还能保证学习效果。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以理服人,同时还要找到学生可以很好接受的方法,让学生逐渐从自我叛逆的心理中走出来,用更加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看待生活和学习,鼓励学生发扬自身的优点,克服缺点,让学生可以不断进步。

总之,班级管理员在对待班级的学生时要充满爱心,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心情,这样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了解应该如何克服困难。在工作中,管理员可能会受到一些委屈,但是,只要调整好心态,正面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终究会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上课聊天检讨书(优秀22篇)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写一份检讨书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在这里,我们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检讨书案例,以供大家参考。尊敬的教师:您好!给您写这份检讨书的

    我长大了的四年级(实用15篇)

    阅读优秀作文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优秀作文是经过反复斟酌和精心设计的文字构思,在表达上有层次、有亮点、有感染力的写作艺术。那么

    走让我们一起走下去(实用23篇)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优秀作文可以触动人心,激发读者思考,我们需要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思路。想要提升写作水平,不妨先阅读一些优秀作文,下面是一些经典之作,与大家分享。

    书的味道初中(汇总22篇)

    优秀作文是对社会时事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它可以展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和观察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例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素材。

    参观的游记(通用20篇)

    优秀作文需要作者充分观察和思考,以及对所表达内容的深度思考和独到见解。希望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可以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和创作的灵感。第一段:介绍游记的目的和

    政治复习总结计划(通用13篇)

    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整理经验,为自己的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精选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政治开卷考试后,考查的重

    校本研训学习心得大全(24篇)

    学习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教师专业化发

    想象小月季花(实用19篇)

    优秀作文通过文字的力量传递了作者的心声和情感,让人动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从前有一只青蛙,因为它生活在一个很深的井里,所以直到

    初三动员会学生发言稿(精选21篇)

    发言稿的结构要清晰,内容要有重点,逻辑要严谨,同时要注意掌握时间,不要过长或过短。接下来是一些打动人心的发言稿摘录,相信它们能够帮助大家写出出色的发言稿。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热门19篇)

    范文范本不仅提供了写作思路和方法,还能帮助我们提升写作的表达能力和艺术水平。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