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

时间:2023-12-15 作者:书香墨

范文范本能够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要求和目的。借鉴范文范本的优点和特点,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一

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影音功能,可以充分地开展图、文、声、像等多种教学形式,这能够给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创设比较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数学课程关于“秒的认识”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嫦娥三号发射的场景开展教学,在观看嫦娥三号发射倒计时视频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倒数。观看完视频之后老师询问学生倒数的10、9、8……表示什么意思?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就可以从通过嫦娥三号的发射场景很好地引出新书的数学课程,进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秒”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理解。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场景,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二、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使得数学知识的难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地再现知识发展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了解知识的形成和产生的过程,使得抽象的问题能够具体化,将数学中的难点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增强学习效果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节课程内容的时候,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曲线如何才能转化成线段,老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课件来进行展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部分,然后将两部分交错拼好,圆就可以转化为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圆形,然后利用课件将5个一样大的圆分成4、8、16、32、64份进行拼割,接着问学生:“还能继续分下去吗?”这样学生就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得出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少,上下两条边也就会越接近线段,所拼成的图形也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然后老师再询问学生圆的面积与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难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突破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难点,同时也能够渗透其他的知识,如对圆进行分割的过程就能对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这可以为学生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图形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得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极大地提升了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三、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使数学知识化静为动。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插图,这些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使得静态的插图变为动态的视频,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相遇问题”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遇、相向、同时的特点,明确相遇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老师就可以通过课件进行展示,将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开过来,一直演示到两车相遇。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有效地缩短了学生对于数量间关系和抽象概念关系的认知过程,大大地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的来讲,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能够很好地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虽然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强的功能,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二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教育领域也跟随时代的步伐,引进现代科技辅助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使作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就这个问题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简单的探究,以供参考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社会各个领域都涉及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也成为现代教育领域讨论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将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之把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写作教学当中,通过信息技术特有的传播性强的特点,帮助学生收集资料,掌握更多的素材,便于学生写作。

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写作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点,以及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实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堂,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处在一个情感等各方面机能不完善的阶段,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情感感受不够全面,表达的欲望不够强烈。

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色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写作情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行深刻的情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我们在让学生写关于“妈妈”的作文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妈妈的爱。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通过生动的影片和动人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回忆妈妈对自己的好,自然而然地通过文字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二)扩大学生阅读空间,增加学生写作素材,开阔学生写作视野。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阅读的素材也比较有限,导致小学生写作文空洞无味,对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阅读信息,并且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

(三)在网络上开展写作园地,促进写作交流。

老师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在校园网站中开设一个写作园地的专栏,让学生将自己写的文章上传到写作园地,以供老师、学生交流。

通过写作园地的设立,学生可以自由地写作,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热情,增加了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并且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

(四)在网络上搭建鉴赏平台,实现写作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虚荣心,都希望自己可以被表扬、被赞赏,当学生被肯定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写作热情必然会增加,并且在评价过程中思想的互相碰撞可以激发新的想法,帮助实现写作创新,所以对于学生作文的鉴赏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通过在校园网络上搭建鉴赏平台,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对文章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新的想法,帮助学生写作。

通过信息技术的独特特点,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更形象、直观、生动地进行写作学习,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写作对象,更深刻地理解写作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因此,老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调整方法,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更好地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学习。

参考文献:

[2]晏琼花,陈德光,孔维东.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和策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1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三

有实验表明,人类对新事物的接受和认可,首先要让其认知其好处。因此,要先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让其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师省去日常的批阅数学习题、批阅数学家庭作业、花费精力查找教科书等的时间,让其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精髓和妙处。

2.2练就火眼金睛,选择合适素材优化教学。

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丰富的资源,如图片、动画、声音等。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欣喜之余也会有烦恼,如此多的媒体资源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值得欣喜,但从这些资源中如何选出最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资源又成为教师的一个烦恼。此时就需要小学教师依据自身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练就火眼金睛,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素材,以优化教学方式。

2.3优化教学方案,让数学走进实际生活。

网络多媒体的发展便于教材资源多媒体化,同样也便于小学数学走进实际生活。如关于加减乘除的运算,教师可以引入公交车车票的计算方法,一方面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如关于平面图形知识,将日常常见实物转化为平面图,以此来提升观察分析能力。如此这般,小学生不但可以体会深奥的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也可以认知学习的价值。4结语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师应主动并不断地加强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以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发挥最大作用。同时也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以便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小学数学,从根本改变小学填鸭式的教学,改变小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四

内容提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伴而生的多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革新了信息传递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也挣脱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地更新了人们思想观念,使教学插上了高新技术的翅膀。在教学中多媒体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目前功能最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革命,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多媒体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媒体课件由于它容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优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好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丰富的教学信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他们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也就实现了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换,引导他们在下一过程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

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一具体、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陡然上涨,一个个跃跃欲试,为后面探究新知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华罗庚同志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材料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等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美丽庐山风景,美丽的风景引发学生无限遐想,感受自然美,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庐山这么美,你们想不想去旅游?”“想”,于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旅游场景,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条件,让学生解决旅游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如组团、购火车票、租车、住宿、购门票、计算开支等。

由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切,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突破难点完善思维过程。

由于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为了引导学生从对客观事物直观、感性的认识中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完成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就可以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了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

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可使屏幕上先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平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cai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

借助多媒体教学,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把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艺术渗透凸显数学之美。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所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开普乐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形。”在自然界,许多客观事物本身就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美丽的,有些数学知识本身就是美的体现和概括。因此,我们在制作和选用课件时,要考虑课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借助内容充实、形式美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艺术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学、数学中的艺术。

如在教学“对称和对称轴”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对称在自然界(蝴蝶、蜻蜓、昆虫……)、建筑界(北京天安门、巴黎埃菲尔铁塔、印度泰姬陵、伦敦双塔桥……)民间艺术(脸谱、蜡染、剪纸、瓷器……)的美。

此外,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引领学生感受数学化繁为简的概括美与简洁美;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转化美;层层演绎的严谨美与逻辑美;富于变化的神奇美;数形结合的和谐美……,让学生徜徉在美的氛围中,享受幸福的数学生活。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优势。恰当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旧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突破难点,加大信息密度,提升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李士英,《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j].小学数学教育:,(4):18。

邬红莲,《运用多媒体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探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以成为必然的趋势。教学已经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逐渐发展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对于数学来说,它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那么,怎么把它转变成生动.有趣.直观性强的学科,就成为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努力学习的工具,优化我们得数学教学。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学生到了初中以后,由于性格的转变等各方面的原因,大多不爱发言,不喜欢与人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点。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这节课是单纯的代数知识,很乏味,那么我们就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前以动画片的形式出现。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养猴人养了一群猴子,开始的时候每天给每个大猴子4个果子,每个小猴子3个果子。这样养猴人每天得拿出41各果子。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猴子们都吃不饱,提出抗议,要求每个猴子每天加一个果子,即大猴子每天5个果子,小猴子每天4个果子。这样,养猴人每天得拿出53个果子。然后,出现一个小孩,问:老爷爷,你养了多少猴子?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问:你知道他养了多少猴子吗?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当然,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答不出来,教师继续引导,学了这节课就很容易解决了。经过这样的.引导,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学生讨论解决,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抽象思维不断发展的时期,而数学知识又是极其抽象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静止图象变为动态画面,把问题的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起到变复杂为简单;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有促进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例如:七年级下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一道题:已知某一铁路桥长1000米,今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分钟,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40秒,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火车的长度是多少?对于这种问题学生听老师讲就会,实际做题的时候就容易出错,这是因为这道题的运动路线较复杂,学生不容易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把比较抽象的问题变成直观易懂的问题,利用课件做出这道题的情境,学生就可以看出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的路程等于火车长加上桥长;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等于桥长减去火车长。这样,这道题就很容易解决了,而且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解决了。通过课件演示,本节课的难点突破了,比单纯在黑板上画路线图的效果要强的多,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几何,如果学生没有空间想象能力,或空间想象能力很差,几何就很难学好。那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就成为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以前,我们都是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有些学具操作起来不方便.不连续.不直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平移.割补.覆盖等方式,创设条件,转化矛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排除思维障碍。例如:在教学立方体的左下角到后右上角的平面距离时,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利用课件,把立方体展开,然后用直线把两点连起来。这样,学生从屏幕上直观地看到,两点的连线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的短边是立方体的高,直角三角形的长边是立方体2倍边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就能解决了。这样,即避免了教学的繁琐,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境,有利于培养创造力。

教学信息资源的软系统,是由多个素材库组成,而素材库是由多个小素材单元组成的,充分利用各个素材库中的软件,可以制成一个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课件。它使学生接受知识更便捷,获得知识更迅速,从而激发创造潜能。例如:在教圆认识一课中,利用动画软件,大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小汽车行驶的画面,汽车的轱辘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学生看到这个画面觉得新奇,心里马上产生疑问: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车轱辘都是圆的呢?车轱辘不是圆的会怎么样呢?教师趁机可以让学生讨论一番,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播放演示。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

以往学生学习信息的途径,多数来自教师与书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大为丰富,学习途径大为拓宽。学生可以通过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如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作业设计.检阅资料.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等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既能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观察,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六

现行的小数教材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经常出现1993年(甚至更久远的年代)统计的信息,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我们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第八册《十进制计数法》、《数的产生》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七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打破数学知识间的条块分割局面,使传统代数、几何、三角分家的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通知识融合的道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按不同层次将学生必须学的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运用四部分,然后按不同学段整合成学生的学习领域。而这些内容标准只给出具体目标,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作出硬性统一的规定,使学生所学和教师所教富有弹性和力量。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越来越需要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学生动用各种知识、方法和手段来获取信息,特别是一些数据信息的处理,借用计算机来完成更加快捷方便,使得与我们不能分离的数显得更具应用价值。即使对一些烦琐的计算、方程的求解、递归、迭代,也能在计算机上实现,使得日常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快捷方便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疆界。利用计算机可以更方便地寻找数与形的规律,使得观察与验证得以进行,使得数与形的结合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正是借助于计算机,才使得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能够及时地渗透到中学数学内容体系之中,如分形、混浊问题、孤立子等非线性知识进入学生课堂。同时才有可能把原先一些费劲的烦琐计算问题简化下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使得有更多的内容以方便的形式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数学内容的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数学知识,如高中数学中设计逻辑框图让计算机去执行、用计算机符号系统表示数学内容、用计算机语言表达数学命题、用程序和算法表示数学过程、“if…,then…”这样的语句可以在数学课程中出现等。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数学知识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可以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组成要素,特别是对它的一些基本属性进行重新认识,使知识更多的以过程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而从事编写教材的人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更大的思考空间,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呈现方式动态化、可操作化,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试验。使得师生的思维方式得以不断扩展,人们更有信心和力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八

内容提要: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本文从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入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作了初步探讨,对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等作了分析和总结。

前言: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从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教育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课题,为落实教育的“三个面向”注入了活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举措。它的迅猛发展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作有效地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问题的提出:

在信息化进程迅猛推进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形势已刻不容缓,在学校教学中所占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信息技术数学学科的家学教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应该整合什么?怎样整合?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参考书。但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源泉,教学内容被定固于课本上,不敢越课本半步。教科书由于受编写、排版印刷等多方面的影响,内容明显偏旧,经常出现90年代甚至更远年代的统计信息和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情境和问题,一些具有时代特征,联系实际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造成学生厌学、怕学数学的情绪。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老师改变了传统观念,给教学内容赋予了新的内涵,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时代活水,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它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能将漫长的数学发展史,最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最新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其变成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由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信息水平低,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学生对所需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差。基于此,在课前教师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internet到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如,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测量、绘制等知识,还从网上了解到了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概况,了解到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进展,真正体会到一滴水的价值,受到了良好的养成习惯教育和国情教育,可谓受益匪浅。又如在四年级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如上网、翻工具书,询问等方式收集一组自己喜欢的数据,课上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他们汇报的数据:有小到头发的直径(学生说是宽),大到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有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中国人的多少,也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查出的一组生动、富有意义的数据,不仅超越了课本上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不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所谓“与教学方式的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实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

1.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便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整合。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owerpoint或其它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选择,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代替了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等传统媒体,达到了低耗、高效的目的。如我在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有这样一个情境:佳明有3个数码宝贝,请你帮他排一排,有几种排法。如果老师在讲解演示时采用实物将几种方法同时展示出来,最少要18个数码宝贝,而采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则可简化程序,省时高效,达到了传统形式达不到的效果。当然,随着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还可作为探索研究工具。

2.教师在教师用机上浏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个别或小组指导;学生可以把在机上做的作业上交到教师用机上,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查阅到并给学生以反馈评价……这些都使课堂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学生的作品通过网络可以得到及时共享,学生可以在独立完成以后,打开其他同学的作业,从中得到启发,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方法,体现课堂管理的开放性。

3.网络具有民主、平等的特点。网络上可以匿名,不怕被别人嘲笑,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课堂上不再只是几名学生唱主角,营造起共同参与的氛围。由此,构建出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校园网的建成,学生在教室里不仅能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打破常规教学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的环境。同时,“互动”要动在“过程思维”中,要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这样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常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再好一点就是增加剪刀、胶水和纸。这时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建构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缺乏而难以得到发挥。我们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培养以上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互动平台。如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搜索引擎”;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的“几何画板”“画图”等等。

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在视觉、听觉等感观上受到冲击,使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独特感与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多媒体课件还可以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多媒体环境下,我们应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配合课件帮助其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生动形象、轻松愉悦的学习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现成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己编制课件。

(三)注意教学中的对比与总结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最终为教学的改进、完善与下一步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不同及时地作出评价是提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评价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还应针对教师自己。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通常体现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任务的大小,让学生单独完成或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查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进行记录,记录的情况可以包括:哪些学生完成较快、哪些学生采用方法较好、哪些学生具有独创性等等。这些原始记录除了能及时地反馈和激励学生外,在帮助我们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同时,还可以作为评价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为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每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评价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每节课的效果都会有所不同,教师也会因教学效果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感受,及时地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汲取经验,扬长避短。

1.科学性原则。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媒体,那只能是费时费力。

3.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的直观,且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4.实效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一节课,讲台上摆满各种教具,收录机、投影机、电视机等都用上了,教师讲课热闹得很,就像变法戏、玩耍杂,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耍杂,费时费力,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2.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4.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的指导和支持。

5.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6.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课程整合的实施。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需要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受益。只有培养学生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和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更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我们最大程度地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顺利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2.孟照彬:《当代课程设计与管理》,云南科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3.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1998年论文。

6.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九

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课堂中,实现教学形式更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丰富教学内容,开阔知识视野,深化聋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不仅有利于聋生个性化学习,发展主观能动性,更能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聋生的内在潜力,促进聋生充分全面自由地发展,真正体现聋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进而提高了聋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倡导有效的教学方式。聋生由于有声语言的缺失,相对于正常学生而言,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掌握存在这很大的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聋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技能的缺失。同时,聋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规律要求我们聋教教师更应该加大数学教学力度,引导聋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规范的数学语言,提高聋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能力。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抽象性,以视觉形象为主要来源的聋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聋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我们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大多都是建立在加强直观性上面。无疑,直观教学在聋校比普通学校作用大得多。现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并进入到我们特校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

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形式更为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展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由于数学教学比较枯燥无味,再加上学生的语言、听力缺失,想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兴趣,聋生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的形态。

数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如果按照课本上的示意图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较差,如果用直观的教具和学具来教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要用手语辅助翻译,课堂时间不足,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辅导到,耗时费力,效果不佳。利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加强了形象直观的教学,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培养聋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倡导的教学模式和聋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聋生进行探索和发现。数学教学课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于是,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例如:我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利用幻灯片选择生活中的案例制作的函数图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指数函数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做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它需要经历渗透、交叉、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无目的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要使聋生在有限的空间、时间里去更好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成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低耗、高效、优质”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在利用多媒体系统的图像压缩技术可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的图形、图像、活动、文字、画面信息中,提供显示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还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大大地缩短认识进程,起到呈现事实、创设情景、解释有所不同、动作示范的作用。

例如:学生压岁钱的处理,存入银行的利息如何计算;手机短信如何计费;跑运输运费怎样计算等等,都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教学,它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使这些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掌握。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更方便了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信息知识的传递手段方式对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多媒体的形象教学,学生能够直观的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挖掘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潜力,推进因材施教。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校每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并将其应用于教学领域,一方面通过教学资源优化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多种途径;另一方面通过改进师生沟通手段,提高指导学习的效率,增加了学生接受指导的机会,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与可能。例如,根据聋生学习的动机、方式、接受的速度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目标一定的情况下,设计几个课题,并准备大量的资料,让学生自由选择,根据所选内容,查阅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并运用计算机、网络查阅外面有关的各种信息,经过整理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教会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复习、练习和检查过程中,可以将教学总目标、内容细划分为深浅、高低不等,依次递进的层次,每个层次与相应的学习内容及考核要求相对应,让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教室里,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练习,达到要求的可以进入高一层次的学习,反之,则给予提示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再一次进行练习,直至掌握。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控制器随时与单个或几个或全班学生进行对话指导,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教学个别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对聋校数学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在传统教学中,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的教案,由于传播后保存不便,缺乏交流,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遗失,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浪费。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在制作的课件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数学教师不能仅仅懂得数学这一门学科就可以了,还要精通学习数学学科的工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展基于信息资源的学习,促进聋生对数学的理解与掌握,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思考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钻研理解课程标准,并根据聋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创造性地使用普校教材,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促进我校数学教师队伍的成长。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使聋校传统的数学教学成为了一种开放性、综合性的教学形式。聋生新知识的获取变得全方位立体化了,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结构的形成与情感的激发;它不但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虽然现代技术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也不能替代数学课本,但却为我们的共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十

摘要: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是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现状;对策。

李总理强调: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名师课堂。诚然,在中西部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差距日益增大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奠定了基础。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与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展农村孩子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高效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立足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教师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因此,要想让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首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信息化能力、较高的信息化水平。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不能很好地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如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内容的拓展、现代化教育资源如微视频资源等的运用等能力不足,导致教师不能高效地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最终导致信息技术的运用率较低,难以实现好的学习效果。

(二)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城乡教育差距,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这里的教育资源,不仅仅指软件资源如师资力量建设,同时也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硬件资源上。相对于城市地区的学校而言,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学校只有“班班通”,即简易的多媒体教室;对于一些更处偏远地区的学校而言,连简易的多媒体教师也没有,教师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而在相对发达地区,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智慧教室”、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终端等,都是农村地区孩子可望而不可及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进一步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改变过去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手段,让农村地区的.教育也逐步“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为达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较大。因此,在教育改革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改革创新农村教育,是推动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帮助教师有效地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育模式,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加强在职教育,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决定着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质量、效果。因此,要想实现良好的教育整合效果,需要加强对在职数学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首先,学校应当邀请专业技术教师,对在职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课件的制作、微视频的制作、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等。让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整合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如微视频教育资源等,不断丰富和优化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学习,结合一些自学网,如“我要自学网”等,学习ppt课件制作的方法,尤其是一些优质的教学功能:动画、flash、超级链接等,这些现代化的教育功能,一方面有利于激活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大教育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的现状,笔者认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李总理的要求,加大对地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夯实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地区学校只有简易多媒体的教学现状,不断提高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教师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奠定基础。

(三)科学合理运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笔者在执教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出了几点意见:首先,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时,应当把握适度原则,即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避免“讲课件”的教学现象发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图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优势,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各种动态的、立体的、彩色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效果。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微视频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改变过去单一化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的效果。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师信息化水平低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加大对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力度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科学有效整合的根本。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现有教学水平,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十一

技术就是运用知识、工具和技能解决、探索一些实际问题,用以扩展人的能力的手段与方法体系之和。技术是一个技术性过程,它是人们在做、制造和实施的不断演化过程中提高技术水平、发挥技术功效(美国2061计划);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一种体现,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象征,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种动力源。从古代的钻木取火技术、近代的蒸汽机技术,到今天的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技术,从扩充人的体力的技术到如今扩充人的脑力的技术,无不体现出技术的价值和它所承载的人类智慧。综观技术的发展,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技术,它们或多或少都与数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是相生相伴。人类最初掌握的比较完善的技术之一可以说是记数技术,从几万年前的刻痕记数(以树干、骨头为物质载体,把数刻在其上记事)、结绳记数(用草绳打结记事)、石子记数、手指记数,到近代用的纸笔记数、现代的计算机计数,这些记数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演化已经形成了今天相当完善的记数制与计算技术。这些计算技术也就成为数学技术的主体,而承担其实施的载体就是电子计算机。现代计算机就是神奇的0与1的组合体。要是没有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的二进制,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计算机的出现。正是由于数学以它惊人的特性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以独特的身份介入技术的发展并融入其中,而且以它的精确性和内在美体现出它在方方面面的有效性,那么数学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关键技术的关键,成为信息技术的支撑点。

数学技术一般指实现数学运算、推理、应用的信息技术,它总是伴随着数学的进步而进步。数学的原理、思想、方法与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数学技术本质上就是一种高科技。离开了数学技术,信息技术将成为无源之水,也就谈不上发展了。

数学技术是数学与技术以灵巧方式组合而成的二者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从某种角度讲,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和突破都是技术(当然包括科学)有大的发展与进步的前奏,而事实是数学的发展往往超前于重大技术的发现而走在前面。数学的追求与技术(科学)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都追求简单、清晰、方便、可操作、易于掌握。其实,现阶段数学总是任何计算机仿真的核心,数学通过对复杂现象的仿真建模,借助计算机对数据流进行缩成和可视化,将有助于人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安全、更便利。数学技术正在以不同的形态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的ct扫描技术,车辆、飞机的模拟、设计和控制技术,金融证券价值的估算技术,天气和气象的预测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以及生物工程等技术,其核心都是数学技术。数学技术正是依附于计算机来显现它的威力,而计算机正是依靠数学技术得以工作与革新换代。

[1][2][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十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耗低效,缺乏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成为小学数学教与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然而,目前相当多的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误区,“以媒代书,以机代师”的现象凸现。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成为一大难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效结合,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两者有效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看作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努力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都发生变革,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和叠加,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整合”的主要含义是结合、融合、成为一体、一体化等。强调在使用信息技术前,要加强针对性,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数学学科教学的需求,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使用其它方法无法做到或做不好的地方,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任务,更好地提高数学教与学的效果。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下,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成为了大家共同研究在课题,那么到底整合后有哪些优势,结合实际教学,我觉得只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文档为doc格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十三

内容提要: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本文从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入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作了初步探讨,对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等作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前言: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从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教育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课题,为落实教育的“三个面向”注入了活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举措。它的迅猛发展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作有效地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问题的提出:

在信息化进程迅猛推进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形势已刻不容缓,在学校教学中所占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信息技术数学学科的家学教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应该整合什么?怎样整合?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参考书。但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源泉,教学内容被定固于课本上,不敢越课本半步。教科书由于受编写、排版印刷等多方面的影响,内容明显偏旧,经常出现90年代甚至更远年代的统计信息和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情境和问题,一些具有时代特征,联系实际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造成学生厌学、怕学数学的情绪。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老师改变了传统观念,给教学内容赋予了新的内涵,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时代活水,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它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能将漫长的数学发展史,最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最新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其变成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由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信息水平低,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学生对所需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差。基于此,在课前教师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internet到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如,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测量、绘制等知识,还从网上了解到了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概况,了解到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进展,真正体会到一滴水的价值,受到了良好的养成习惯教育和国情教育,可谓受益匪浅。又如在四年级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如上网、翻工具书,询问等方式收集一组自己喜欢的数据,课上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他们汇报的数据:有小到头发的直径(学生说是宽),大到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有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中国人的多少,也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查出的一组生动、富有意义的数据,不仅超越了课本上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不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所谓“与教学方式的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实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

1.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便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整合。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owerpoint或其它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选择,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代替了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等传统媒体,达到了低耗、高效的目的。如我在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有这样一个情境:佳明有3个数码宝贝,请你帮他排一排,有几种排法。如果老师在讲解演示时采用实物将几种方法同时展示出来,最少要18个数码宝贝,而采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则可简化程序,省时高效,达到了传统形式达不到的效果。当然,随着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还可作为探索研究工具。

2.教师在教师用机上浏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个别或小组指导;学生可以把在机上做的作业上交到教师用机上,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查阅到并给学生以反馈评价……这些都使课堂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学生的作品通过网络可以得到及时共享,学生可以在独立完成以后,打开其他同学的作业,从中得到启发,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方法,体现课堂管理的开放性。

3.网络具有民主、平等的特点。网络上可以匿名,不怕被别人嘲笑,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课堂上不再只是几名学生唱主角,营造起共同参与的氛围。由此,构建出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校园网的建成,学生在教室里不仅能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打破常规教学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工具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的环境。同时,“互动”要动在“过程思维”中,要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这样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常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再好一点就是增加剪刀、胶水和纸。这时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建构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缺乏而难以得到发挥。我们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培养以上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互动平台。如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搜索引擎”;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的“几何画板”“画图”等等。

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在视觉、听觉等感观上受到冲击,使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独特感与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多媒体课件还可以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多媒体环境下,我们应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配合课件帮助其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生动形象、轻松愉悦的学习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现成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己编制课件。

(三)注意教学中的对比与总结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最终为教学的改进、完善与下一步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不同及时地作出评价是提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评价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还应针对教师自己。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通常体现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任务的大小,让学生单独完成或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查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进行记录,记录的情况可以包括:哪些学生完成较快、哪些学生采用方法较好、哪些学生具有独创性等等。这些原始记录除了能及时地反馈和激励学生外,在帮助我们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同时,还可以作为评价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为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每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评价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每节课的效果都会有所不同,教师也会因教学效果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感受,及时地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汲取经验,扬长避短。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媒体,那只能是费时费力。

3.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的直观,且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4.实效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一节课,讲台上摆满各种教具,收录机、投影机、电视机等都用上了,教师讲课热闹得很,就像变法戏、玩耍杂,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耍杂,费时费力,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2.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4.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的指导和支持。

5.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6.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课程整合的实施。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需要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受益。只有培养学生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和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更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我们最大程度地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顺利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2.孟照彬:《当代课程设计与管理》,云南科技术出版社版。

3.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论文。

4.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础[]35号。

6.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十四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也是一门难教好的课程,它所以困难在于:(1)数学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自然科学常发生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情形,但数学不会如此。数学学习是数学发展史的缩影,是一个累进过程。这章与前章,这科与另一科,密切联系,前面的学习水平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

(2)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数学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都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于理解数学。(3)数学是人类活动、创造性的产物,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是数学方式的思维。认识是个人独特的构造结果,人的思维活动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习惯、教学特点,即教无定法,但教有定规,这个“规”,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符合数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导致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已有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只有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要展现数学的思维过程,要学生领会和实现数学化,自己去“发现”结果。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设计优化的教学环境,是每个教师天天要遇到的难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

信息技术方便地实现数学对象的多重表示。

信息技术使数学概念、理论及数学问题容易地用数字的、图形的、符号的、语言的等多种方式表达.学生可以在这些表示法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既可以用计算机或计算器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作图功能、可视性与动态显示效果,又可以通过图形的方法或数值的方法来探索数学,使得“多重表示与表示的互相转换”这一重要的学习理论的实现成为可能。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对策的论文(模板15篇)篇十五

以适应现代学校招聘的需要和以后教育教学的需要.招聘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这些都是为了让教师能够学会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加筹码.

二、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引入课题,球是球体,积木是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为学生认识球、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提供了可感知的原生态原料,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三、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多媒体进行闪烁,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动静结合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关范文推荐

    财务分析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专业17篇)

    报告范文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传递信息并引起他们的思考和讨论。现在,我将给大家展示一些值得一读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企业的财务人员罪头疼的莫过于在年

    庆祝国庆节小学五年级(优秀24篇)

    国庆节是中国人民隆重庆祝的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它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团结。在国庆节期间,我们采访了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听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成果,以下是他

    八年级的感悟(优秀12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表现出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高的思维能力,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观点独特、语言流畅的作文。它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出作者的才华和思维深度,我想我

    期过后初三(精选17篇)

    优秀作文是一座智慧的宝库,从中可以汲取知识和经验的养分。感谢大家的关注,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华部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欣赏的乐趣。今晚,皓月当空,繁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敲门声含反思(实用16篇)

    幼儿园中班的教育内容主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下面是幼儿园中班的一些学习成果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

    娃哈哈促销方案(热门18篇)

    促销方案应该注重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购买习惯。以下是一些行业领先企业的优秀促销方案,希望能给您的推广活动带来灵感。4、活动前2-3天由店长召开开业促销

    矛盾纠纷工作总结(实用16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和自我评估的过程,有助于找出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将展示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优秀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

    大型国庆晚会主持人主持词(优质22篇)

    感谢各位的光临,我将以主持人的身份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主持人三:全市的父

    大学生家教实习实践报告(通用18篇)

    实践报告承载着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一种对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

    六年级春节(优质13篇)

    春节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人们会放鞭炮、观赏舞狮、舞龙等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春节总结范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过年!小孩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