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薇儿

运输的发展对于城市化和人口流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规划和管理来实现有序发展。以下是一些运输新闻和评论,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最新的运输动态。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一

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这一世纪之问,切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要害。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大学教学改革的使命。

近年,国内大学就教学质量工程和创新型教学,进行了诸多的讨论和尝试。笔者在本科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综合发达国家和地区诸多教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进行了创新型的教学,从教学效果来看,收效甚佳。

(一)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学生记,考试留复习题、考后全忘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权威性。教师按照教科书的脉络,按照教材章节的重点和复习思考题给学生讲授。这种教学模式,较少关注实用性、适合性和趣味性,知识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是否适合本科生年龄段的思维,能否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等,值得探讨。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考虑到学生喜欢什么和关心什么,所学知识究竟有什么用等。

(二)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度低。

以往的教学仅仅是单纯书本知识的讲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得非常系统,知识缺乏与时俱进的热度,加上教师所讲内容都是教材上的,从而教学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众多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教学中没有体现,导致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冷漠,课堂教学气氛冷清,很少有学生参与讨论。课堂上可见的是满堂的幻灯片,甚至一些学生把课外活动当成了主业,上课成了副业。

目前使用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雖然有“某某规划教材”等头衔,但是由于编者没有真正领悟“市场经济的真谛”,仅仅是在萨纽尔森撰写的《经济学》中文译著的基础上,取取舍舍直译而成,没有进行再创作。而其他版本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都是以这一著作为蓝本,在章节编写上再换换顺序而已。

教材中大量的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让一部分同学读起来费解。不仅学生看起来费解,教师如果没有阅读过英文版《经济学》原著,对教材里的诸多问题,也难以理解,上课时只能是照本宣科地“现买现卖”。

因此,就目前国内使用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有人说是“印刷垃圾”,虽然有些言之过重,但也足以说明教材的本本主义和框架式教科书的老套式。

笔者曾经观摩过日本早稻田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岛根大学和我国台湾大学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其教学模式的共同点是不按照教材讲授,而是在解读社会宏观经济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分工和各自的职责与相互关系。其要点如下:

(一)让学生了解宏观市场经济的结构。

从天空俯瞰地球,除山川河流湖泊和森林之外,我们看到是钢筋混泥土建筑物组成的城市和由农作物、田舍组成的农村。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社会结构,以及它们(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下图)。

(二)市场经济中的分工和职责。

1.政府的分工和职责。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对市场经济有一个通俗的描述。他说,市场经济好比是踢足球,政府只需把足球场和通往足球场的道路修好、保证足球比赛所需要的辅助设施,公正地进行裁判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既不能对运动员指手画脚,更不能上场踢足球。各方只能各自做好份内的事,公平公正地比赛。

宏观经济学理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取得的成果是界定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理顺了市场经济政府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共产品是让任何一个人减少使用都会降低效率的产品,公共产品不是哪一个企业和个人能够提供或愿意提供的,只能由政府提供。在市场经济社会,政府利用企业和居民缴纳的税收等收入,积极建设供公共产品的财政体系即公共财政。

公共产品的范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水利、交通、城建、生态、环保等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维护、环境保护、水和空气的质量保证等。

(2)科学、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社会福利事业。包括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教育的普及、科学技术经费的覆盖和普及、城市医保和农村医疗的普及和覆盖、社会保障、食品安全以及残障和鳏寡孤独人士的福利覆盖等。

(3)治安、国防、外交、公检法等政权建设。

(4)保障经济运行、金融安全和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等。

公共产品应该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普惠到每一个人。公共产品供给率的提高是建设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需要,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所必须的,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

因此,宏观经济学课程首要的教学任务,是加强对公共产品的深刻认识,只有对公共产品的清晰划分和深刻理解,才能逐步理顺和分析公共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用,才能为学生分析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用。

2.企业的分工与职责。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是企业家。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把生产要素(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组织起来,进行产品和市场的创新,这个创新是具有风险的。因此说,市场经济中企业家的创新是财富的源泉。

3.居民的'分工与职责。

在市场经济中,居民的职责是合理纳税和科学消费。这里既说明居民要纳税的义务,又强调纳税的合理性;既说明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又强调居民消费的科学性,避免冲动消费。

(三)解读市场经济的本质。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居民通过要素市场到企业或政府部门工作,以自己的人力资源获得报酬,居民用得到的工资报酬在产品市场上购买企业的产品进行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也为政府缴纳税收。居民通过资本市场购买企业股票或者把钱存进银行,企业通过银行获取贷款。

企业为社会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向政府缴纳税收,居民在消费企业产品的同时享受幸福的生活,在这个消费过程中不仅推动了企业的生产,同时也为政府增加了税收。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政府利用企业和居民的税收建设公共财政,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同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通过对经济增长的描述解读了市场经济的本质。他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是给它的人民供应品种增加、质量不断提升之商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个增长中的能力,基于技术的改进,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调整。

西蒙·库兹涅茨经济增长的含义:

1.经济增长集中体现的结果是商品供给品种及其总量的不断增加和质量的保证,即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2.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3.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社会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4.法律的完善和执法可依是社会进步的保障。

(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大学生进行系统知识的传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掌握学生的知识状况、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需求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学设计有针对性,知识选择有可靠性,学生才能成为发展的主体。因为在被动状态下进行的教学是一种填鸭式讲解,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不大,甚至会削弱了学生的求索兴趣,压抑其潜能。只有把学生的主动状态调动起来,才可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二)以讨论课、辩论课程为主导,结合理论教学把知识传授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

宏观经济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按照学科体系进行知识设计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转而形成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知识设计和实践课程。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把宏观经济中的主要四个问题(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外贸平衡),转变为当代发达国家所体现的两个问题(提供公共产品和维持公平正义的环境)上来。

在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用宏观经济理论解释社会现实的经济增长问题、房价问题、就业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地区经济发展平衡等诸多问题。

相关信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学生论文。

相关信息。

浅谈基于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文献检索教学策略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研究试论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创新路径试论大学生体育权利之实现途径研究试论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中小学生阅读状况实证调查的分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写作进行具体指导。

实际上,要完成小论文的写作,不是靠单一学科所能完成的。因为,现实问题是复杂的,可能是多方面问题纠结在一起,一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不仅需要跨学科知识的综合,更需要超越历史的范畴和综合人类文明最先进经验的总结和借鉴。这也是教学和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出发点。只有教学和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解答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也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一)创新教学理念,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反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宏观经济学是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其间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伴随着公共产品覆盖面的扩大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俾斯麦最早立法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在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就任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组织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国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问题,1942年12月该委员会就提出《社会保险和联合服务报告书》,提出社会保险(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社会救助(满足贫困需要),自愿保险(丰裕居民需要)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制度后来成为闻名于世的贝弗里奇制度,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瑞典都先后立法宣称建立福利性国家。

苏联解体后,尽管私有化给国家造成经济衰退,但俄罗斯仍然基本保留苏联时期各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俄罗斯的市场经济改革几乎和我们是同步进行的,但俄罗斯民众享受着阳光和空气一般的医疗、住房和教育。

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德国在接受德国ard电视台和《南德日报》的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建设一个与我们建设了几十年的社会完全不同的新的社会。我们将尽力做到遵循现代文明世界原则和民主原则保障我国公民的各項权利和自由。”

类似这样的案例,通过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论之后,让学生深刻领悟市场经济的真谛就是造福民众。

(二)创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实质是在全面阐述市场经济xx府、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基础上,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宏观调控)的这样一个社会样板。在信息化导致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关系已经被产权社会化所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全面而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被福利性医疗资源分配所替代,全社会民众尚未完全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福祉。因此,我们的市场经济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创新教学方法,树立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充分结合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增加讨论课与案例分析课和辩论课。

讨论课上,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问题的实质。这些在本质上都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是一个内在的自我激励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分析课程的内容,可以把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事情的本质和发生的原因以及文化和历史背景。而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通过辩论课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就会逐渐清晰、明朗起来。

六、结论。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过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会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就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而言,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内涵分析和剖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状,能够让学生以更宽阔的视野审视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重视市场经济本质的剖析和我国现实问题分析的教学方法,能够平衡教学过程中应对实际问题的关注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国家所处的历史地位和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二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研究资源有效配置的《西方经济学》成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高职类院校也不例外。但由于西方经济学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原理过于抽象,内容晦涩难懂,使高职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存在一定困难。为此,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透彻地把握,同时应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找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经济学科。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理论给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参考,指导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高职类院校也不例外,西方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对市场经济问题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学生走向社会后适应能力的培养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会使总体学习基础较差的高职院校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透彻地把握,同时还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找出最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内容庞杂,逻辑严密。

西方经济学学科内容非常庞杂,全学科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可以看作是一套相对内容独立的体系。该学科逻辑性非常强,各章节之间逻辑缜密,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带来全学科学习效果的下降,故而在教学过程中,任意一个内容都不可忽略,任意一个环节都需讲授明晰,否则无法为学生搭建出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因此,与其他课程相比,《西方经济学》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能够依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选择性删除讲授的内容很少。

(二)相对完善的方法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方法论,是系统全面分析市场经济的方法。经济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相比,分析方法诸多,组合应用也更加频繁,例如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等。在整个《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定义、研究范围开始,到理论假设、经济学基本原理、具体市场分析,再到政策主张,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均会被应用,整个课程从头至尾都需要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方法论分析市场的思想。

(三)数学工具应用趋势越发明显。

数学是最严谨的思维逻辑,利用数学分析工具分析经济现象,是西方经济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它将现实经济现象及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借助数学模型把经济现象内在的逻辑关系按步骤推理出来,得出严密精确的量化结果;然后结合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刻画实际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确的数据或可靠的指导。西方经济学是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数学在西方经济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开设时间在教学计划中普遍靠前,课时量不足。

《西方经济学》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常而言,高职院校为二年制或三年制,《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开设一般会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总课时一般不超过64课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基础较本科院校学生偏弱,理解能力也相对较欠缺,在有限的课时内要让学生真正完全理解各种经济学理论,存在实际困难,故而《西方经济学》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普遍欠佳。

二、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材多为本科教材简化而来,很少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而专门开发编写的贴近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广泛应用的教材多有如下特点:

首先,理论抽象,与中国国情差别较大。《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庞大,内容多且抽象,针对刚从高中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全新的逻辑思维一时半会难以构建,故而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不易理解。西方经济学学科是建立在一系列完善假设基础上的,而且其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扩展,目前的教材中也很少有贴切的实例来佐证理论的正确性,即使有实例,多的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例子,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全吻合,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例子非常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的用西方市场经济和我国的市场经济相比,得到不同于理论的结论,严重干扰学生的理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面对庞大的理论体系,要让学习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真正体会理解抽象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和实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缺乏社会观察力和社会经验的高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其次,理论脱离实际。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发达的市场经济,理论基于自由竞争,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构建出目前的理论体系,因此,教材中的现象分析全部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现象。而我国改革开放30年,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完全一致,故而,许多高职学生觉得西方经济学理论离我们很远,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只是为了考试,学习兴趣较应用型课程而言要小。

再次,数学工具使用频繁。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建立在高等数学基础上的,在求证理论的时候,运用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出符合市场特征的量化的经济学结论,如此严密的数理逻辑思维,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望而生畏,并认为,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进行决策分析,没有必要如此频繁使用数学工具。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纯粹的理论课程,繁杂的数学工具,没有案例解析和经济学实验,致使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问题。

在许多高职院校中,《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一张讲桌隔开了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拉开了两者之间的距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抛开了与学生的互动,使本来难度就很大的课程更难让学生理解。

由于课时限制,内容庞杂,许多高职院校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完全尊重学生的想法,很容易忽视高职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现当代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普遍较强,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较多,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远超前同等学力的学生。面对现当代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这与我国现当代人才培养的目标背道而驰。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心理需求的“照本宣科”,使学生厌倦学习理论难度较大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枯燥的课堂气氛更是难以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还是以传统考核方式――期末闭卷笔试为主,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无法考评学生实际运用经济学知识的能力。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更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会挫伤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不能有效达到上述目标。因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也应该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纳入学业考核体系,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学习接受能力问题。

高职学生中学的成绩一般来说是中等的,高中学习底子相比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要薄弱,而且,绝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甚至偏差。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对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普遍感到困难,面对具有较强数理逻辑的《西方经济学》,公式、数学证明、图形图表以及经济理论的逻辑推导很难接受,更难的是将经济理论的涵义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过于生涩乏味枯燥的理论,让高职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望而生畏,很容易产生厌学思想。另外,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安排在教学计划中普遍靠前,甚至与高等数学在同一学期开设,学生没有坚实的高等数学基础,更加剧了他们理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难度,也影响了教师的理论讲解深度。

三、创新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先行培养训练学生的经济学思维。

《西方经济学》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是全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接触此门课程之前是未经任何专业思维训练的。因此,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同时,不能只是讲授知识本身,更应该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获得过程,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社会经济问题,培养出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至少要培养出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认识的敏感度,让学生在看到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时候能够下意识联想起所学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并依据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二)开发真正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西方经济学》教材。

(三)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解,效果较好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的,在讲解理论的时候,运用与之对应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思考、理解理论。教师通过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在收集合理案例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教师自身良好的对经济现象的洞察力,在生活实践、调研过程中积累一手资料,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素材;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报刊、媒体评论、电视、网络等渠道,收集案例,用于教学。案例教学将生活中的事实摆在学生面前,结合经济学理论,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2、讨论教学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主动性略差、不愿表达自己观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在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急于告知学生理论结果,通过诱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对经济理论规律的认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自己补充、添加、修正对某个理论的理解,最终形成学生自身的理论认知。课堂最后,由教师针对讨论过程做出总结精炼,从而引导学生最终形成对经济理论的概括理解。

3、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当前比较流行,教学效果较为突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教学法,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更加适用。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的简短的游戏,模拟出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经济过程,检验经济学原理中的相关假设与结论。在游戏参与过程中,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直观深刻体会经济学理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经济学内在的规律性。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在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完成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比较分析法。对于初学者而言,经济学理论中有许多概念、原理非常容易产生混淆,这些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原理成为高职学生理解的一种障碍,多数学生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的。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对于容易和已学过的知识点相混淆的新知识点进行比较教学,例如:无差异曲线与等产量线之间的比较;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之间的比较;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分析法,使学生能更好地区分知识点,掌握新知识。

当然,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一使用某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掌握程度,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进行组合教学,以期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紧密联系生活,不空讲理论。

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很深,单纯就理论讲理论是无法让高职学生真正学懂该课程的。任何脱离实际的理论都是无意义的,《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纯理论课程,更不能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紧密联系生活,不能就理论讲理论。例如:在讲解需求弹性理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出弹性系数较小和较大的物品,对应比较,不同弹性系数的物品价格变化对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在讲解垄断竞争市场特点的时候,可以通过常见的商品电视广告来加深学生对该类市场特点的理解,等等。总之,教师应该想尽办法让呆板的经济学理论生动起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问题的分析工具。

四、结论。

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系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重视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将来走出校门后的实际应用提供基础。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运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运用高超的讲授技巧,减少高职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畏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带领学生迈入经济学学科大门,学会用经济学思维思考市场经济问题,培养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福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9)。

[2]张丽梅.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j].黑龙江教育,(3)。

[3]陈四辉.传承与超越――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3)。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三

(一)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物流成本费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运输费用,而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始了对这一行业的改革与创新,这种改革不但将各交通行业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充分的完善与提升,而且还在努力将各类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此实现物流运输体系的整体能力与效率的提升。所以,在物流运输体系中实施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提议的内在要求。

在推进现代化的物流运输行业发展中,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成为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而在这一新的方向要求上,信息化建设便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型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中,不仅能充分利用各项物流资源,而且能有效缓解现代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压力,切实提高整个交通行业的运作效率。所以在资源节约型物流运输体系构建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其必然要求。

二、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信息化管理能够促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这种新型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各项资源配置来说是具有极大完善效应的,它不仅能够将企业内部各项信息有效的传达到相关管理部门,而且能够有效的收集并传递企业外的各项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为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等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支持,帮助企业优化自身资源,提升企业运作效率。进而在此条件下,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二)信息化管理是解决企业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管理的不透明性,正是由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提升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决策等的透明度,提升了内部员工对企业的了解程度,避免了各种类型的暗箱操作,进而能够有效避免企业的资产等的流失。

(三)信息化管理能够切实提高公路运输业的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对自身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对于运输行业的服务质量等的要求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公路运输行业原本就属于服务业的一种,所以只有将自身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才能更好地获得客户满意度,进而能够扩展自身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能够切实了解到自身所接受的服务的现实水平,并且对自身的物品运输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掌握,很容易便能够发现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这对于企业及时弥补不足、解决问题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公路信息化管理效率的措施。

(一)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网络。

当前阶段,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已经基本将信息化管理模式渗入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正是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实现,为企业间的构建管理式信息管理网络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充分立足于自身企业现状,充分结合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的特点,提升企业自身对各项信息的反应速度。

(二)优化客户服务体系。

针对各种类型的服务性企业,一个完善且不断发展的客户服务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公路物流运输行业作为这种服务业的典型代表,需要不断优化自身客户服务体系,坚持把客户满意作为自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依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与特点,建立其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服务体系,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评估机制。

在现实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中,需要依据现实市场状况以及客户的不同需求,对自身进行不断的评估与改进,而在这种评估模式中,需要切实将市场作为评估优化的引导方向,将客户满意作为基本原则,不断调整自身管理制度,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竞争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深化,公路运输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能够有效推进本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来书也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四

摘要:在当前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经济学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来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结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大学生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21世纪是创新和创业的时代,创新与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成为经济发展引擎和日益重要的推动力。在国外,高校和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一系列创业课程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以提升其日后创业技能。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高校课堂中的创新创业课程零碎而又散乱,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就业指导为主,缺乏相应的系统课程。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以及经济形势,经管类人才不仅应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通晓经济运行规律,更应具有放眼国内外的开阔视野、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对问题和机遇的高度敏锐、敢于创业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而对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经济学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西方国家较早开始理论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案例教学也被证明对经管类学生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经济学案例就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实际经济问题为题材而进行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案例,让学生站在客观的、局外人的角度或当事人的立场上,来讨论经济生活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分析,从中找出经济学的一般原则和原理,并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和决策,找出问题、原因和对策等。以此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学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经济类课程的兴趣。案例教学符合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应有之义,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笔者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90名同学进行调研,其中相对于老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68%的同学希望经济学上课的方式是案例教学。同时,在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教师们还可以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进而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然而,目前“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经济学由于课程的特点,很难做到像应用经济学课程那样进行实验室模拟实习,案例教学也主要在管理学中应用的较早、较广泛,理论经济学案例教学比较滞后。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本质上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采用相对稳定不变的教材;上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采取全盘接受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束时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思维僵化,与创新型人才相去甚远。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学生自身也陷入困惑,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如何通过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难度也非常大。如何有效地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是高校从事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的共同课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

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剖析经济学教学现存的问题,对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路径(如图1所示):第一,穿插式案例教学。经济学课程为理论性课程,有大量的原理、模型、图表、公式知识,学生往往将精力花在学习理论知识上,而导致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形势热点的关注不足,从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象,本课程设计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的路径,体现在一方面根据每章节知识点的需要,设计一套问题导向性情境或案例,另一方面利用现实中的事件和经济热点问题解释经济学原理。第二,讨论式案例教学。课程教学、考核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没有应用创新机会的现象。本课程设计一套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案例库,同时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安排时间展开讨论,总结出案例分析思路或答案,将案例讨论过程的表现纳入期末成绩,重视学生的参与深度和广度。第三,参与式案例教学。当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缺乏学生的主动配合,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无法形象的体会经济学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本课程布置课后开拓性的案例,作为思考题让每个学生课后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路径:1、理论性课程运用大量的原理、图表、公式和模型解释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形势热点的关注不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主要路径: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2、课程教学、考核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问题: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以应试为主,仅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没有应用创新机会。主要路径:密切结合经济热点讨论。3、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分析问题:学生在上课过程无法形象的体会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无从谈及培养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主要路径:重视布置课后开拓性的案例小组讨论。通过以上方法设置由浅入深的案例导入课程,配合经济热点案例讲解,布置开拓性案例讨论,通过强调和强化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经济理论的分析应用能力,具体案例教学采用穿插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参与式案例教学和组织专题辩论或讨论,从而贯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发散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在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而且对于响应国家和社会各界关于教育改革的期待,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同时对于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案例。本文认为,学习《经济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纳入到课程教学主体之中。这种主体体现在:其一,导向性问题或案例最好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案例,这样对他们来说印象深刻,以此作为课堂内容有吸引力,效果显著;其二,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导入性问题的分析、案例的思考、互动讨论只有学生自己参与了,才会有感受,才会在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上的提高。围绕这些主体表现,项目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选取学生熟悉的问题导入。比如《消费者行为理论》这一章主要解决的是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内如何获得最大的效用,但学生刚接触这一章时对效用这一概念还没有认识,因此本章就设计一个情境:班费仅有200元的情况下,如果你是组织者,可以买水果和瓜子的情况下,各买多少,依据什么。对于这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他们也会经常碰见,一般也有会有自己的解决方法,但往往没有效用的概念,这时趁机导入效用的概念,既可以理解其内涵,又能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2.分析以学生为主体。导入性案例、习题、案例的第一体验者必须是学生,让学生先动手、动脑思考,先给出他们的思路和想法,然后老师进行引导、点评,肯定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指出新的知识点或者隐含内容。

3.考核以学生参与过程为主体。不论学生的答案如何,只要其参与回答问题,做练习,思考案例,都要积极鼓励,给以平时分加分或小礼物表扬。第二,密切联系热点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创新创业学习能力,因此,在导入性问题、案例的设计时,设计一些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和实际任务,将学生放置在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启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一起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解决真实问题。比如,网络上最近很流行一个段子:“交学费应该用支付宝,成绩出来了再确认支付,好评差评看个心情,挂了科就申请退款,老师跟在屁股后面说:亲给好评呀亲,亲,选这课吧,包过的亲。亲成绩单寄出了。请查收亲!符合市场经济原理”,这就需要学生思考市场中的买卖关系是不是适用在教育市场中,这种流行的支付方式是否适用所有买卖关系。这种流行的案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第三,落实学习载体。课程学习应该有一个具体实在的载体,从而让学生能充分参与进来。因此,本课程除了教材上的知识点以外,选取大量的导入型问题、经济热点、发散性的案例作为载体,让课程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有内容可循。除了这三个关键要素外,还应进行相应的课程计划修改、课程教学保障配套等支撑条件。在课程学分的设置上,至少要达4个学分,既是对学时数的保障,也体现对以该课程内容、方法掌握的必需要求;在课程教学管理上,利用讨论型教室在小组讨论的环境下授课。

参考文献:

[1]崔继红.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本土化探索[j].科教导刊,(11)。

[2]崔蕊,王维翊.“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2)。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五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乱批乱建、未批先建、毁坏耕地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杂乱无章,土地浪费严重;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基层土管队伍力量薄弱等等,同时,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着土地的流转。缺乏土地使用权流转相关联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多职能部门利益使得土地流转部门之间出现法律、政策相互制约、互相推诿的现象再所难免。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2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2.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同时,加强管理,促进和推动土地的有序流转。强化区(县)、乡(镇)两级农经管理部门工作职能,建立区县级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机构,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积极引导、实施、管理和监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时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2.3严格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

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要求和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从严控制,用好用活农村建设用地置换政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村镇建设规划。凡是符合建房条件(或放弃原住房迁建)的,村民原则上不得原地改、扩、新建住房(危房改造除外),要引导村民向城镇集中或到规划的居民点建房。对不具备规划居民点建设的,尽量利用空闲地、老宅基地和荒坡地、废弃地等未利用地建房。同时,从严控制农村村民宅基地标准。全县范围内农业户口的村民依法享有使用集体土地建房的权利,但必须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村民已“一户多宅”或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赠与他人的,不得再申请和审批宅基地。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和审批、占用集体土地建房。农村村民建房使用宅基地的面积标准以户口簿记载的农业户口人数计算:3人以内户(含3人)90平方米;4人户120平方米,5人以上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农村村民是独生子女户的,增加宅基地面积30平方米;是独生女户的,再增加宅基地面积20平方米。

2.4规范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

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将原土地用途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六

3.1课程类型的设计。

此次课程类型设计改变了过去简单的把课程分为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科类级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五部分,而是把课程首先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内部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分通修课、科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又分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科类选修课和科类方向选修课,课外部分分实践教学环节、必读课和选读课。

新的课程类型设计使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了。

3.2选修课的设计。

选修课是本次改革幅度最大的一块。

公共选修课作了重新调整,全校设置了8个类型模块,使可选的学科及课程较以前更加丰富、新颖。

专业选修课和科类选修课中,删除了合作经济学、实务审计、成本会计等属于其他专业中较专业的课程,开设了适合新的科技经济形势的课程,如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与系统工程等课程。

科类方向选修课是新增的模块式课程,也是本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共设置了4个模块,分别是农业科技模块、管理学模块、法律与社会模块和公共管理模块。

它的设置既适应了专业和学科发展的自身需要,又较好地适应了社会某一领域或某一产业前沿发展的需要,同时有利于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扩大自主选择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南京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z]..

[2]张亦春.金融学专业教育改革研究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七

公路运输经济要摆脱传统的营运方式、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益,更有效地服务于信息时代的各种服务需求,就必须引入信息化管理。本文就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从接到客户的货物起,运输企业要将以上订单的详细内容制作并录入电脑程序,负责配送的工作人员也要在将货物进行重新外包装的同时,对每个货物独有的条码进行扫面识别以确认货物信息和相关负责人。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使运输企业便捷准确地把握运输情况,及时掌控运输的各个环节。

(一)及时调整资源配置:

对内部:一方面,实施公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可将正在运行的各大运输要素进行准确和及时的信息记录,运输资源能够在自动化的信息平台上实现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运输企业将生产的不同时期的经营状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准确记录在案,方便企业统计各种各个时期的运作数据,便于更好地分析过去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制定新的资源配置措施,提高运输效率。对外部:与互联网的连接可以迅速获取企业以外的市场信息,了解同行状况,并以此为根据调整自身的资源规模发展方向,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使企业生产运作各个环节的信息查询便捷、透明清晰,方便企业可以在最短时期内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运营成本过大、资产无效流失、人员结构冗杂、资源周转滞后等。信息化管理也为运输企业各部门提供了及时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内部及时相互协调,团结协作,有效地解决由于沟通不畅带来的各种问题。

(三)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公路运输服务行业提出了高要求,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水平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信息化管理下的运输生产,使运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通过信息端口一览无余,信息的透明性和历史记录的可倒查性,无疑成为促进工作人员提高责任心的有力支撑。

(四)防范经营风险方面。

行业特点决定了公路运输业务较其他行业有独特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自然天气或运输道路维护。比如我国北方冬季的风雪天气有可能造成运输道路的堵塞而致使运输时间的延迟;南方多雨季节失常会造成洪涝灾害而致使道路中断或者损害运输货物。面对日常道路维护带来的公路临时性阻塞和因重大事件引起的道路不畅因素,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及时获取情报并做出预判,货运调度科根据预判调整运输计划,减少由以上原因带来的延误和损失,有效地防范风险降低运营损失,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实现公路物流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信息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生产高效化基础之上的产业,只有信息化管理才达到现运输企业优化生产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最终获得服务社会、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据中国公路网消息,初步统计,我国2014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完成投资超过12亿元,年末交通运输行业共有国家及行业(重点)实验室61个,国家及与行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行业协同创新平台19个。全年新签科技项目1600多项,计划投入研发资金总规模超过38亿元,其中依托信息技术开发的新材料、新项目研究项目数约占项目总数43%。这些成果的实现证明了信息化管理是实现现代公路物流的必要手段。

(二)是构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

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不断对交通运输规模进行完善。在完善交通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不断构建综合立体多方位现代化的运输体系越来越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各类运输行业中的信息资源加工整合。公路运输生产中的资源配置信息、成本投入信息都是综合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交通运输生产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一)注重信息关联性建设。

我国公路运输行业传统做法往往注重的是行业内各生产环节的管理,虽然信息技术也应用在了内部系统的运作中,但由于系统构建过于孤立不能有效地接受外界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需求,公路运输必须结合外部信息调研市场需求,加强供需信息交流,尽可能多地掌握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这就需要运输企业加强信息网络关联性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起与外界互通有无、交流迅捷的信息平台。

(二)完善管理评估体系。

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估是考量公路运输信息化程度的必要措施。也是运输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管理者不断研究信息化管理与运输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观察信息化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管理者需要结合自身企业的运作特点和实际运输生产状况,制定出正确评价信息化管理的原则,并根据原则不断调整信息化管理模式,让原则服务于运输生产实践,又通过实践找出信息化管理有可能带来不利因素,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评估体系。

[1]屠龙晔.浅谈公路信息化管理[j].现代商业,2011(12).

[2]冯丽生,赵竖.浅谈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7).

[3]王丽君.公路运输与信息技术管理相关调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八

摘要:在当前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经济学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来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结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创新创业;经济学;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一、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大学生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21世纪是创新和创业的时代,创新与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成为经济发展引擎和日益重要的推动力。在国外,高校和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一系列创业课程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以提升其日后创业技能。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高校课堂中的创新创业课程零碎而又散乱,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就业指导为主,缺乏相应的系统课程。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以及经济形势,经管类人才不仅应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通晓经济运行规律,更应具有放眼国内外的开阔视野、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对问题和机遇的高度敏锐、敢于创业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而对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经济学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在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西方国家较早开始理论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案例教学也被证明对经管类学生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经济学案例就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实际经济问题为题材而进行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案例,让学生站在客观的、局外人的角度或当事人的立场上,来讨论经济生活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分析,从中找出经济学的一般原则和原理,并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和决策,找出问题、原因和对策等。以此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学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经济类课程的兴趣。案例教学符合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应有之义,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笔者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90名同学进行调研,其中相对于老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68%的同学希望经济学上课的方式是案例教学。同时,在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教师们还可以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进而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然而,目前“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经济学由于课程的特点,很难做到像应用经济学课程那样进行实验室模拟实习,案例教学也主要在管理学中应用的较早、较广泛,理论经济学案例教学比较滞后。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本质上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采用相对稳定不变的教材;上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采取全盘接受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束时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思维僵化,与创新型人才相去甚远。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学生自身也陷入困惑,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如何通过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难度也非常大。如何有效地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是高校从事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的共同课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

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

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剖析经济学教学现存的问题,对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路径(如图1所示):第一,穿插式案例教学。经济学课程为理论性课程,有大量的原理、模型、图表、公式知识,学生往往将精力花在学习理论知识上,而导致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形势热点的关注不足,从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象,本课程设计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的路径,体现在一方面根据每章节知识点的需要,设计一套问题导向性情境或案例,另一方面利用现实中的事件和经济热点问题解释经济学原理。第二,讨论式案例教学。课程教学、考核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没有应用创新机会的现象。本课程设计一套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案例库,同时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安排时间展开讨论,总结出案例分析思路或答案,将案例讨论过程的表现纳入期末成绩,重视学生的参与深度和广度。第三,参与式案例教学。当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缺乏学生的主动配合,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无法形象的体会经济学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本课程布置课后开拓性的案例,作为思考题让每个学生课后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路径:1、理论性课程运用大量的原理、图表、公式和模型解释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形势热点的关注不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主要路径: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2、课程教学、考核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问题: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以应试为主,仅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没有应用创新机会。主要路径:密切结合经济热点讨论。3、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分析问题:学生在上课过程无法形象的体会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无从谈及培养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主要路径:重视布置课后开拓性的案例小组讨论。通过以上方法设置由浅入深的案例导入课程,配合经济热点案例讲解,布置开拓性案例讨论,通过强调和强化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经济理论的分析应用能力,具体案例教学采用穿插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参与式案例教学和组织专题辩论或讨论,从而贯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发散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在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而且对于响应国家和社会各界关于教育改革的期待,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同时对于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案例。本文认为,学习《经济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纳入到课程教学主体之中。这种主体体现在:其一,导向性问题或案例最好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案例,这样对他们来说印象深刻,以此作为课堂内容有吸引力,效果显著;其二,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导入性问题的分析、案例的思考、互动讨论只有学生自己参与了,才会有感受,才会在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上的提高。围绕这些主体表现,项目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选取学生熟悉的问题导入。比如《消费者行为理论》这一章主要解决的是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内如何获得最大的效用,但学生刚接触这一章时对效用这一概念还没有认识,因此本章就设计一个情境:班费仅有200元的情况下,如果你是组织者,可以买水果和瓜子的情况下,各买多少,依据什么。对于这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他们也会经常碰见,一般也有会有自己的解决方法,但往往没有效用的概念,这时趁机导入效用的概念,既可以理解其内涵,又能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2.分析以学生为主体。导入性案例、习题、案例的第一体验者必须是学生,让学生先动手、动脑思考,先给出他们的思路和想法,然后老师进行引导、点评,肯定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指出新的知识点或者隐含内容。

3.考核以学生参与过程为主体。不论学生的答案如何,只要其参与回答问题,做练习,思考案例,都要积极鼓励,给以平时分加分或小礼物表扬。第二,密切联系热点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创新创业学习能力,因此,在导入性问题、案例的设计时,设计一些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和实际任务,将学生放置在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启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一起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解决真实问题。比如,网络上最近很流行一个段子:“交学费应该用支付宝,成绩出来了再确认支付,好评差评看个心情,挂了科就申请退款,老师跟在屁股后面说:亲给好评呀亲,亲,选这课吧,包过的亲。亲成绩单寄出了。请查收亲!符合市场经济原理”,这就需要学生思考市场中的买卖关系是不是适用在教育市场中,这种流行的支付方式是否适用所有买卖关系。这种流行的案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第三,落实学习载体。课程学习应该有一个具体实在的载体,从而让学生能充分参与进来。因此,本课程除了教材上的知识点以外,选取大量的导入型问题、经济热点、发散性的案例作为载体,让课程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有内容可循。除了这三个关键要素外,还应进行相应的课程计划修改、课程教学保障配套等支撑条件。在课程学分的设置上,至少要达4个学分,既是对学时数的保障,也体现对以该课程内容、方法掌握的必需要求;在课程教学管理上,利用讨论型教室在小组讨论的环境下授课。

参考文献:

[1]崔继红.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本土化探索[j].科教导刊,2014(11)。

[2]崔蕊,王维翊.“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2)。

[3]费喜敏.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理论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12)。

[4]吕文慧.浅论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1)。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九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微观经济学作为专门研宄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学科,成为各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本科生、硕士生的必修课研宄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对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得到认同的启发式教学,为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思路。但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应寻找一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主动性和潜意识能量的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基于启发式教学理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微观经济学的几种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提问式教学。

提问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述某一经济原理时,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做点评,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提问式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的提问既可以在讲授之前,也可以在讲授之中或在讲授之后。例如,在讲授消费者行为理论这一章之前,老师可以先提出“为什么钻石对人的用途有限而价格昂贵,但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很便宜?”显然要回答这一问题不仅要了解价格决定的基本理论,而且要了解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均衡价格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一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不仅引出了新的理论,也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可见,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出要讲授的理论,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所要讲授内容的学习兴趣和高度重视,更能使学生明白该理论在经济实践中的意义教师也可以在讲授某一理论的过程中,针对基本原理可能得出的结论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不直接得出某一理论的结论,而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过程得出该理论的结论。例如,在讲解寡头市场理论的时,对应于拐折的需求曲线的折点,会出现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存在着一个间断区间,此时可提出“边际收益曲线间断区的存在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这样可产生两方面效果:一方面可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直接得出结论,以检验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如果学生不能回答类似上述问题,必然引起对将要得出结论的极大兴趣,从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某一概念或理论讲授完成以后,还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检验学生对该理论掌握的程度,同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做到了举一反三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且难易适中,回答量适当,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当堂予以点评,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提出更好的解决办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要认真复习上次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充分预习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提高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推论式教学。

推论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某种理论时,如果该理论在内容或研宄方法上与前面所学的某种理论有关联,讲课时可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基本原理,然后启发诱导学生运用理论进行思考,从某一理论、结论或方法推导出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理论或结论。例如,老师在讲授供给和需求的基本理论时,可以先给学生讲授需求的基本理论,然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定律―变动”这样的分析思路自己总结供给理论的基本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除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外,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需求或供给定律的例外,等等。再如,在学习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时,可引导学生回顾序数效用论中关于消费者最优购买行为的分析,从而以同样的方法推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这种从某种理论推出另一种理论,从某一结论推出其它结论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边听课边思考,同时,运用这种方法,教师还能够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特别是能够引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兴趣。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采用推论式教学方式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形成思路,实际上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思维过程,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总是直接地给出或简单地讲解现成的结论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而应该按照启发式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已经讲授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显然,这对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逻辑思维技巧将大有帮助。

三、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意识识实际上本文所提及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都是教学相长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此处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围绕某一理论在课堂上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查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形成个人观点并走上讲台当众发表通常,为了课上几分钟的发言,同学们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查阅丰富的相关资料,理清所讲内容的逻辑关系,甚至需要进行调研等等,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学习了消费者行为理论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就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写一篇文章,从大学生的饮食消费、服装消费、学习消费、情感消费、娱乐消费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甚至可制作成课件,有理论、有实际,有图片、有数据地进行课堂演说,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技巧。有些学生性格内向,特别是在公众场合不善言辞,参与式教学法给了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形成参与式教学法在内容的选取上,可以由教师确定一个大的主题,学生自己选择副标题。也可以教师只作引导,并不特意安排,内容可以是一则经济事件的报道及自己的评价;可以是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理论对周围一些经济现象的解释;或是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后的个人体会及感想,以及对理论本身的自我看法;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经济问题作专题报告。在实际操作中,要妥善处理内容与方法的矛盾。因为需要占用课时,如果仍按原来的课时分配去完成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无疑时间非常紧张,因此对于课程内容也必须相应的有所调整。

四、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质疑,以提高认识或弄清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样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系统讲授之后,学员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具备了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在课程内容和章节转换之际,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重要的、感兴趣的疑难问题,不失时机地穿插、组织一次讨论是很必要的。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教科书内容,而是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辨析,每个学生都可以主动行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即时地成为主导者。例如讲解完均衡价格理论后,可结合当地市场情况讨论某产品从上市到下市过程中市场价格的决定与变化;在讲解完生产和市场理论后,可以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规模经济、垄断的利弊、寡头之间的依存性等现实经济问题,收集信息、数据、案例,组织学生围绕老师给定的思考题进行课堂或课外讨论^在讲授课程过程中穿插运用小讨论,不仅可以解惑,加深理解和巩固已学知识,还能为后继内容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兼有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必须解决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问题的设置。课堂讨论的内容一般是通过教师命题来引发的,教师论题出得好,才能激发学生研宄问题的兴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在确定讨论问题时应注意让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分散进行的多次讨论之间的联系度不大,主要服从于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内在逻辑。把那些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的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是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讨论学习的作用,教师必须当好讨论的引导者。在讨论前要向学生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在讨论中教师要灵活掌握讨论节奏,适时给发言的学生以启发、引导,对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离题现象和理解上的偏差等要及时加以纠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展开讨论,而不是提出问题后就袖手旁观、放任自流;教师要注意控制讨论时间,只有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讨论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功能才能得以发挥,否则就成了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主义,但如果时间太长也会影响教学安排,可能会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或不着边际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必要的归纳、总结、评价,使问题的结论更加明确,更有条理,还可结合学生的讨论,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必要的扩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角解。

五、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例的独立研宄或相互讨论的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和过程案例教学以案论理,重在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更感性地理解和掌握抽象、枯燥的理论,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迫使学生必须在课下充实自己,课上积极参与,动脑动口,查阅资料,质疑探索,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微观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理论多以较抽象的数学推导和建立经济模型来加以论证和说明,对初学者来说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应用,对每一个概念、经济模型、结论都应用一个实例或一个案例加以讲解,有些原理通过案例的分析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案例是不可或缺的。实际上各类微观经济学教材或专著中也不乏非常经典的案例,例如,外部性原理中米德的“蜜蜂与果园”的例子和庇古的“火车与飞鸟”的故事;公共物品理论中“灯塔”的故事,等等。这些例子给经济学留下一个永恒的传统,也使微观经济学诗意盎然。当然,仅仅分析经典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微观经济学与中国本土经济相融合,适当地引进一些现实中的案例以及贴近现实生活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例如讲到垄断的利弊分析时,既可以引用微软公司分拆的案例,也可以结合中国电信拆分的案例;讲到寡头市场时可结合石油输出国组织,并对其过去和目前对石油价格的控制情况做一简单介绍,也可以研宄中国石油市场的情况;讲到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时,可结合大学生选择上学还是选择就业这个实际问题来说明。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感性上更容易接受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案例教学可以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微观经济学这门课在采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在精心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后,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如可以在讲解某一章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将案例作为理论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基本理论问题;也可以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即在某一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由教师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其中也可以适当进行启发式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者就某个案例组织专题辩论,等等。二是案例的选择问题。案例的选择要从简单到复杂,以国内案例为主,国外的案例为辅,既要考虑到具有经典性、典型性针对性和现实性,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相结合,又要注意配合案例分析教学的不同阶段,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三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把握好学生的思维进程,把讨论引向深入,同时注意采用比较和归纳等方法适时进行总结。

总之,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和恰当的运用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研宄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微观经济学也不例外。如何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与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教与学双方的沟通等因素有关,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十

西方经济学教材种类繁多,如国外原著和翻译版,比较经典的有曼昆、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和平狄克等的《经济学原理》,国内高鸿业、梁小民、黎诣远的《西方经济学》,还有很多高校学者编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独立院校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市面上很少有针对独立学院特点而专门为独立学院学生编写的教材,所以很多独立学院依然采用校本部所指定的教材,但是普通本科院校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注重培养的是理论型人才,而独立本科院校在经济学课程中则需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大多采用高鸿业主编的教材,该教材逻辑性、推理性、完整性都很好,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也一直采用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适应,因为高鸿业版本内容较抽象,数学理论使用较多,案例太少,对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太难,苦于无其他适合的教材,因此依然采用。

(二)独立学院学生数理基础较差。

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学术规范上又偏重于用大量的数学语言表现,因此,在学西方经济学之前需先修经济数学。从独立学院招生情况看,经管类专业招生文科生比重较高,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为例,经管类专业招生情况看,文史类招生人数高达理工类招生人数的4倍。工商管理专业文史类招收40人,理工类招收10人。整体而言数理基础较差,所以西方经济学历来是学生感到头疼的课程,学生在刚接触经济学时,兴趣非常浓厚,当微观经济学开始涉及数理推理时,有些同学不坚持,到后来逐渐放弃,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不理想。

(三)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年轻型。

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开始是依托本部专任教师,只应聘辅导员。但由于依托本部教师上课,因对其约束力小,很多教师应付了事,同时对学生有比较心理,认为独立学院学生不如本部学生好。这种依靠本部的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多问题时,因此开始转向自身应聘专任教师队伍的机制。独立学院是年轻的,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更是年轻的,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为例,自聘教师90%都是讲师职称。西方经济学教学要求非常高,大多高校承担该门课程的都是教授职称或是非常优秀的讲师。自聘教师基本是高校毕业直接参与教学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经验不足,实践能力有限,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另外,从各高校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看,基本都是讲授,教师教学方法较单一。这种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只满足于理解和记忆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通过恰当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如边际效用论、博弈论、企业竞争等,但宏观经济学的例子就较难,易过时,即使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理解了某一理论,学生往往也不能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当前的热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学生对社会了解的缺乏,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加大,更谈不上独立进行社会调查和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所以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往往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佳。

(一)选择合适的教辅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早在以前就进行了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调研工作。201月开始联合有关高等院校,着手组织编写全国性的独立学院系列教材。但至今未出现一本优秀的被大多独立学院都采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所以高鸿业主编的教材依然被广泛采用。基于此情况只能备好辅导资料,如茅于轼的《大家的经济学》、《生活中的经济学》;梁小民的《小民说话》、《小民说经济》;弗里德曼的《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还有一些经济论坛,中经信息网等资料都可以作为辅导材料。但是,我国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教材内容很难跟上时代,跟上国情,我国《西方经济学》才出版到第5版,而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已到第17版。因此,选择国内教材,特别是宏观经济学,教师必须时时更新教学资料,关注时事结合理论分析,学生才容易接受。作为教学名师,南开大学教授顾沛指出教材不是编出来的,是教出来的,来回反复修改,来回磨。好的教材起到引导点睛的做用。因此,应集独立学院优秀教师及我国经济学者之力磨出一本适合的优秀教材。

(二)正确对待学生。

从高考招生录取看,独立学院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学生已经进入学校,在此方面已不能强求,因此根据现有的条件,提高他们的大学学习热情是非常重要的。1.尊重学生独立学院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特别是有些因高考失利到来的同学,不仅需要辅导员的帮助,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他们,只有尊重他们,他们才更愿意合作,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共同进步的过程。刚开始学西方经济时,学生满怀着喜悦和憧憬,在他们看来学经济学和钱有关,当讲到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分和弹性概念时,理解差的学生开始跟不上,因此应该放慢进度。作为授课老师,尽量认识学生,让其知道教师对他的尊重和认可,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为后续的深入教学工作奠定基础。2.加强练习西方经济学习题练习不可少,王则柯老师上中级微观经济学提到,如果平时不做练习就不用参加考试,因为即使参加考试了,结果也是基本都不会做。要求学生上课时都必须准备草稿纸以备画图和计算,同时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在摸索中前进。常言笨鸟先飞,只有加强课后练习及习题集的练习,才能更好掌握专业术语和更深理解基本原理。教师也应趁热打铁,及时指导,吩咐安排监督完成,严格要求学生。

(三)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1.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以讲课为主,讨论为辅,课外教学专题讲座和实践教学并用,以科学、生动和灵活的讲授方式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准确诠释课本内容,穿插案例教学,使课堂生动有趣。微观经济学案例较多,特别是效用论和博弈论,学生经常津津乐道。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其参与讨论热点话题,主动思考。如:当前通胀对自身有什么影响;国家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十二五规划期间怎样调整经济结构等,让其为国家献策,培养主人翁精神。课外之专题讲座,既可以请企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才,也可以请地方著名的学者作报告拓宽学生的眼界,了解经济前沿,把握时代方向。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调研,深入社会才能了解社会,分析问题才能更透彻,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寒暑假参与企业的生产,了解企业的成本,分析企业的长短期利润。鼓励学生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建立课题研究。如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建立了学生创新基金,学生已成功申请了《荆州市区域竞争力调产研究》、《荆州市优势产业选择》、《关于提高荆州市农民收入的对策研究》等基金,培养了他们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一师一导制。

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擦出思想火花。独立学院教师普遍年轻,教学及科研水平有限。专任教师少,及时交流提高的机会就少。因此,在节约独立学院办学成本的基础上,可以聘请退休的优秀老教师,建立一名老教师带一批年轻教师的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要想讲好西方经济学,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包括经济数学、经济史、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等很多知识,还必须有社会经验的积累。因此导师对教师的每月一评,周周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年轻教师申请科研时能提供有用的建议,提高命中率,对教师的发展和学院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3.激励机制的建立。

独立学院年轻教师为了生活,承担了大量的课程,课时量较多,如此,教师又有多少时间思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呢?资源是有限的,承担教学任务过多,必然科研水平就欠缺。教学和科研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不能或缺的,他们相互影响。基于这种情况,一些院校限制教师的选课门数和周课时,但这种方式必削减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因此,关键在于学校建立怎样的激励机制。如:获得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的物质奖励;鼓励教师科研给予适当的工作量,提供教师外出培训和考察的机会,让教师有归属感。

三、结束语。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可以大量吸取前人的经验,但要充分认识独立学院问题的特殊性,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各学院还需不断的探讨,如:如何建立有效的长效的激励机制?如何核算导师工作量?这些具体问题解决不好,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的长期性。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一

本文根据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培养目标上及考核方式方面提出了探讨和研究.在教材选定上应该选择通用教材,教学过程中有根据专业不同有所侧重;在教学内容上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上面提出严格要求,同时建立了“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加习题、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课后习题训练、案例分析、课堂表现和学校考核”四方面的考核改革措施.在教学上目标上提倡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首要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以案例为主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型教学方式.

作者:黄盛军作者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程管理系刊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英文刊名:worldofentrepreneurs年,卷(期):2010“”(7)分类号:关键词:技术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二

摘要:经济在发展,科技也在发展,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同时,我们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

在改革开放先进思想的知道下,也让我们沐浴到了教育改革的春风。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我们必须加快农业教育的改革。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三

[摘要]文章以兰州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双语教学实践为例,深入剖析了西部高校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现有效果、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西部高校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目前,双语教学在我国许多高校中发展势头强劲,已然成为衡量高校某些专业(尤其是经管类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以兰州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的双语教学实践为例,深入剖析西部高校(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双语教学的现有成效及制约因素,提出进一步促进西部高校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西部地区的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地域、经费和师资等原因,在推进双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较大困难,但考虑到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及今后国家对精通英语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还是纷纷对经管类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许多西部高校已在双语课程体系建设、双语师资、双语教学经验等方面初见成效。下面以笔者工作的兰州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的双语教学实践为例进行总结:

(一)形成了经管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雏形。到目前为止该院已有包括《国际贸易学》《管理学基础》《国际商务信函写作》在内的多门经管类专业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每个专业至少开设了一门双语专业课,其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由于对英语要求高,已经开设了三门双语专业课。

(二)培养了一些本校的双语教师。在该院开展双语教学之初,由于师资的极度匮乏,90%的双语专业课由外教开设,该院的一些专业功底扎实、英语底子好的教师担任外教助理,跟着听课、进行学习;然后再对这些教师进行考核,成绩优秀者即可开设双语课程。目前已有约70%的双语课程由该院教师开设。

(三)初步积累了一些有益的双语教学经验。该院的双语教师通过近几年的双语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第一,加大对双语课程的课外答疑力度。教师对所开双语课程每周至少进行两次课外答疑,解决同学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根据下堂课将讲授的教学内容,对原版教材的相关章节进行导读。第二,设计并充分利用简明式图表板书,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理论。第三,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互动,如情景模拟、演讲、专题辩论等方式,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或双语分析专业问题。第四,定期通过书面或口语方式检测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进展情况,并适时调整教学中英语的使用比例及方式。

(四)双语教学已使学生从中获益。实施双语教学后,该院的四、六级一次通过率每年都居兰州交通大学之首。双语教学还激发了学生培养职业技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热情。以来,该院每年都有25%左右的学生报考一些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和专业英语认证考试,如外销员、报关员、托业、bec考试等。随着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该院学生的就业质量也逐年提高。现在,该院已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尤其是外资和合资企业中,找到了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的理想职业。

(一)师资短缺、素质欠佳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首要瓶颈。双语师资短缺是许多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一问题在西部高校尤为突出。首先西部高校普遍经费短缺,不可能长期、大量地聘请外教或留学归国人员进行双语教学,双语师资主要还是靠自己培养,培养是需要较长周期的,这就导致了双语师资严重短缺。其次,培养手段单一、培训机会少又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师的素质。因此目前西部高校自有的合格双语教师非常有限。

(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尚不能完全适应双语教学。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而西部高校由于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差距更大,这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整体授课效果。在该院进行的双语教学调查问卷中,有78%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英语水平不高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原版教材配套建设严重滞后。选到合适的教材并对其合理利用是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国内高校双语教学普遍选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中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如知识较新,反映学科前沿;结构安排新颖;配有丰富的案例、精美的插图等。但原版教材也有其不足之处:如编写思路与国内教材差异较大、知识点分散、有些内容编写比较凌乱、案例与中国实际经济情况脱节等。此外原版教材价格高昂,学生难以承受。这就需要一些高水平的双语教师组成团队,在吃透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补充,写出高质量的讲义,以讲义作为教学资料主体。西部高校由于师资等原因,在这方面明显滞后。

(四)学校对双语教学的鼓励措施单一,难以激起师生的热情。在双语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如笔者讲授的《国际贸易》,采用双语模式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汉语教学模式的3倍左右。学生的付出也是平常的两到三倍,英语较差的同学需花费的时间更多。而西部高校的鼓励措施普遍乏力,如笔者所在学校对双语教师的鼓励主要是在课时费和工作量的计算上乘以1.2—1.5的系数,对学生未出台任何激励措施。这样很难引起师生对双语教学的热情,进而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学校应立足全局,致力于建立、健全保障双语教学效果的长效机制。

1.科学规划、逐步推进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实施双语教学是一项持久性工作,必须制定全面、科学的教学规划。经管类课程门类繁多,不可能同时实行双语教学,必须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选择什么课程先进行双语教学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性质,哪门课程国际化的特点越强,涉外的`东西越多,就越适合先实施双语教学。如《国际贸易》《跨国企业经营与管理》课程,其中经典理论、著名案例都来自于国外,双语教学能取得良好效果,并带来示范效应,这类课程应首先实施双语教学。随着双语教学条件的改善,师资的增强,再逐步向其他经管类课程推进。2.采取有力措施,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各西部高校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根据西部各高校的情况,笔者建议由各学校相关部门牵头,经管学院与外语学院联手,对英语基本功扎实、富有进取心的经管类专业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口语强化,如标准的语音、语调,常用的课堂口语表达方式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通过即可讲授相关双语专业课程。此外还可以利用寒暑假选送专业课教师到国内知名的语言学校,如新东方,接受封闭式的英语培训;或制定计划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同时加强专业知识和英语素养,并向该校高水平的双语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3.加强对原版教材的配套建设。原版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首选,但决不能完全依靠原版教材,必须对原版教材进行配套建设。笔者认为西部各院校首先应购买一系列高质量的经管类原版教材,组织自己的双语教师认真研读;然后努力寻求校际间的合作,由各学校选派一些高水平的双语教师组成团队,在吃透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并融入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容和案例,编写出高质量的讲义。在双语教学中可用讲义作为重要教学资料。

4.多方合作、致力于形成鼓励双语教学的氛围。如前文所述,双语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意味着更多的汗水和辛劳,若无一系列有效的鼓励措施激起师生对双语教学的热情,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应与经管学院联合出台具体的双语教学鼓励措施。对教师而言,学校首先应在工作量和课时费的计算上对双语课程进行倾斜,比如分别乘以1.5—2.0的系数;其次,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方面予以侧重;此外还可以举行校内或高校之间的双语教学比赛、双语教学名师评比等活动,对优胜的老师进行奖励或选派出国进修。这样就提高了双语教师的积极性,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投身到双语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来讲,学校首先要从学生一入学时,就大力宣传经管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一开始就重视双语教学。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在奖学金评定、三好生评定等方面适当加分,对成绩优异者设立单项奖学金,并在毕业时优先向好单位推荐等一系列措施激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使双语教学成为学生内心迫切的需求。只有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5.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监督与管理。激发师生对双语教学的热情只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为了保证双语教学效果,还必须制定并认真执行相关监督、管理措施,包括对双语课程主讲教师资格与水平的定期审查,对双语教学各环节的随时抽查与监督、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估等等。只有对双语教学各环节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控,双语教学才不会流于形式,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6.将分班授课法融入到双语教学中。西部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强迫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双语授课模式,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不仅无法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就连专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这样双语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同一专业课可以同时开设水平不同的两个双语讲授班,水平高的班英语授课的比例可以高一些,水平低的班英语授课比例可以低一些,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主观学习愿望,自由选择进入哪个班进行学习。

(二)双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努力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1.选择灵活、适当的双语授课模式。根据西部高校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笔者认为采用英文板书、用英文布置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都是可行的,关键是英语授课比例应灵活把握,不宜定得过于刻板。双语教学还是以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为首要目标的,所以英语授课比例应该根据课程特点、每一讲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学生英语水平的进展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根据笔者的经验和历届学生的反馈信息,笔者认为在刚开始上某一门双语专业课程时,应以汉语讲授为主:简单的概念、专业名词用英语解释,重要的理论和复杂的模型主要用汉语进行深入分析及讲解、用英语进行补充说明,每一章内容结束后用英语总结。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学生慢慢适应了老师的语音、语调和授课方式后,可以逐渐过渡到以英语授课为主。

2.着眼现代化,逐步采取多维立体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要摒弃单一呆板的课堂授课方式,逐步构建融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为一体的多维教学平台。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使用精炼简洁、发音标准的英语,并辅之以形体动作,直观、形象地讲授教学内容。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另外,为了建立良好的自学环境,必须要构建双语教学网络学习的平台,用于学生课前与课后的预习与复习,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采取多样的考核方式。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可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平分秋色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应记入平时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用英语思考及表述专业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仔细设计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可以是分析思考题,也可以是小论文。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都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分析经济管理领域现实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完成。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也应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要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核来综合评价。

西部高校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经管专业双语教学改革,学校各相关部门、经管学院和双语教师必须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不断改进、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2]潘惠霞,邓文.双语教学探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4).。

[4]王忠玉.双语教学与外文教材[j].中国大学教学,,(1).。

[5]姜瑾.双语教育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十四

摘要: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各学科中有典型的特质,同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采取以文献为辅助手段,取得较好成效,今后仍有完善的空间。

一、“国际经济学”的性质与学生的特点。

1.国际经济学的性质。“国际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广域性。“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资本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国际资本运动至目前至少包括三大领域: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所以,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包括这三大领域,如教材的结构分为国际贸易基础、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要素流动、国际收支与汇率决定、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等五篇,[1]但各篇之间没有显性的内在逻辑关系。二是理论性。在目前,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已分别形成相应的学科,国际贸易领域有“国际贸易”或“国际贸易学”,国际投资领域有“国际投资”或“跨国公司”,国际金融领域有“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与这三门学科之间有区别,主要体现为前者属于理论经济学,更强调理论教学,后三者属于应用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兼备。三是融合性。由于前述两个性质,国际经济学还具备融合性特征。这体现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的融合,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原因的解释,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投资的应用;这也体现为理论变迁的融合,特别是国际贸易基础一篇,实质是讲授国际贸易理论的变迁,把理论史与基本原理融合在一起;这也体现为历史背景与理论的融合,如国际金融的汇率理论,必须介绍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2.学生的特点。“国际经济学”的授课对象为刚进入大三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特点是:首先,已于大二下学期上过“国际贸易”,同时“国际金融”“跨国公司”也于这学期开课,而这三门课的有些内容与国际经济学是交叉的,为了不让授课对象形成“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的误解,必须在授课过程中突出课程的特质。其次,学生在大学入学时的起点不高,学习自觉性与课外知识开拓性都不强烈,经了解,在过去的两年大学生涯中,几乎没有阅读过学术文献,因此在关于学术论文的语言、规范、逻辑、目标等方面的积累极其薄弱。第三,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应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技能和理论写作能力,为此,除了要求学生在大四必须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学校根据本校生源的特点,还形成在大三时写学年论文的制度。但是,由于在前两年,学生几乎没接受过学术论文的熏陶,结果在刚进入学年论文的准备或写作时,很茫然也很曲折。因此,基于国际经济学的性质及授课对象特点或遇到的问题,三年来,为了提升“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效果,笔者探索出以课堂授课为主、以体悟文献为辅的教学方法,即除了课堂授课外,课后仍布置相应文献让学生阅读,并写心得体会。

二、以文献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基本环节。

1.选择文献。选择文献遵循四个原则:权威性原则。即所选文献的观点正确,逻辑清晰,语言规范,结构合理,论证深入。如《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自由化理论及其启示》《从传统贸易理论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论析》《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到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思想》等都具备这些品质。匹配性原则。即所选文献与刚完成的教学内容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如教了李嘉图的理论,挑选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三点质疑》《中国勿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等文献;教了国际贸易政策,让学生阅读《财富观的演进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迁》《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进及对我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启示》《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选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分析》等文献;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部分,配套选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轨迹》《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及其发展路径》等文献。可读性原则。即文献难度适中,让学生能看懂。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尽可能选纯文字阐析的文献,或者如果有数学模型也仅限于初级数学模型的文献。这样学生即使第一遍没看懂,再多看两三遍也基本能领会文章的写作目的与写作精神。目的性原则。即每次布置阅读的文献必须能让学生获得某些收获。一般是结合已教或正在教的内容,每周布置2~3篇文献,让学生更好理解或深化理解所学内容。比如,讲授国际货币体系之后,布置学生阅读《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内在逻辑与历史背景——兼论国际货币体系与资本全球化》等文献。根据这些原则,从cnki或维普网站,挑选相应的文章,组成文献库,同时也进行动态调整。

2.要求学生。经过认真阅读后写体会文献选好之后,每周布置2~3篇让学生阅读,由于学生的自觉性较弱,为了提高文献阅读效果,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的基本思考视角是:从文献中知道哪些新的概念、新的观点;对文献中的某一观点是否产生质疑;是否从某一方面丰富了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某一描述或揭示是否反映了现实的实际;文献中的某一观点、某一原理对现实是否有启示;是否从某些方面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3.交流互动。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在每周上课之初,利用几分钟时间,随机挑两三名学生把上周文献的心得说出来,并给予适当点评,甚至有时也谈笔者自己的阅读体会,努力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效果。

三、效果与规划。

1.效果。读文献、写心得的举措一开始对大部分学生是一项难题,这方面他们几乎一片空白,但经过两三次的启发和引导,部分认真的学生逐渐悟出了其中的机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认知程度更深化。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学生反映“之前对一些经济学家半知半懂,现在更加了解他们的理论和想法,而且可以激发自己的思维去想很多问题,不再像之前一样被动地输入”;“第一次接触经济学文献,以前书本中的一些理论虽然知道,但是并不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几周的文献大都与贸易以及经济中的理论概念相关,发现经济学中一些基础性概念是通过不断探索、发展得来的,非常不易”。从学生交来的心得体会看,确实可看到部分同学的认识在深化。二是知识结构更系统化。比如,教材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主要阐述比较优势理论对自由贸易的倡导及自由贸易的利益,未涉及比较优势理论中的“陷阱”问题,但通过向同学们提供两篇关于“比较利益陷阱”的文献,同学们阅读之后普遍有了全面的认识,如一同学说:之前读了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深受比较优势理论而获益的文章,而今天读的这篇则对“比较优势陷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三是写作能力得到初步培养。通过写心得体会,虽然只要求每篇大约200字左右,但强调必须言之有物,而不是简单介绍文献的内容,这迫使学生至少读两遍以上,使他们学会了思考,逐渐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也“能够有意识地学习他人的论文是怎么写的”(某学生的体会)。比如从最近交来的心得体会,不少同学都能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在一篇《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进与当代多层次格局》的读后心得中,某学生即作了独到点评“一个国家企业、产业间各种分工是有好处的,多层次分工,可以避免单一分工体系一旦面临崩溃带来的不良后果”。

2.今后的规划。以文献为辅助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虽尝试了几年,但详细总结,仍觉得有不完美的地方:一是给出文献的同时,没有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导致学生阅读的目的性不强;二是授课过程中文献内容与教材内容的融合度不高,这降低了学生吸取文献营养的效果;三是对文献的利用率单一,只纯粹作为心得体会的工具。因此,通过分析,对此教学手段还应进一步完善与规划,重点是突出四个导向:一是问题导向,即在给出文献的同时也提供几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思考;二是共享导向,即对一些更有价值的文献应让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再形成讨论报告,真正在学生之间形成思想共享的氛围;三是能力导向,即在半学期或快到期末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已读文献写文献综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与写作的能力;四是教学导向,即把文献内容与教材内容深度融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冯德连.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五

摘要: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在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我们积极推进传授式教学与pbl、专题讲座等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并评估教改实施的效果。实践表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随着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以传承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正向强调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转变。如今,创新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时代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但由于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得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制约着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凸显其空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不足,研究创新能力较低,而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教学体系对研究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培养不够[1].在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中,讲座式、研讨班式和案例式的课程比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高达40%~50%.与国际着名大学相比,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差距,表现在以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为主,进行灌输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分子生物学自诞生以来,是生命科学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分子生物学》一直是本校基础与临床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但由于其内容偏抽象难以理解、知识更新又快,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新时期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原理,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基础知识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医药科研难题。鉴于此,笔者尝试对我校2014级医学类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基础上注重多种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以未采取教学改革的2013级研究生为参照,评估教改前后教学效果,以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对研究生自主性学习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一、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的实施。

1.教材与最新研究进展的结合。在讲授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笔者注重介绍最新的国际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例如在讲到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染色体结构与真核基因表达密切相关时,我们会给大家提及现在比较热门的“表观遗传学”.给学生们介绍些影响因子比较高的表观遗传学方面的英文文章,布置他们阅读文献后写出相关综述。使大家认识到表观遗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仅体现在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甲基化以及一些非编码校rna的调控都属于其调控范畴。这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表观遗传的概念,对其技术路线和应用等方面都有所涉猎;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他们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对他们以后进入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的应用。pbl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2].它是由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目前被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方式。

pbl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个人查找资料准备-集体研讨”.首先教师要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一方面要兼顾教学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内外研究热点。比如在讲到分子生物学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各种组学研究时,我们针对医学类研究生提出的问题是“试述主要组学有哪些,组学如何推动未来医学的发展”.同学们分组进行准备和讨论,考虑到学时有限,2014级选修学生数达358人,我们采取的是8~10人一组,每个小组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讨论,自行选定题目,小组人员分工合作查阅各类文献资料,认真地分析讨论,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并以ppt形式在课上进行总结汇报。根据汇报内容的完整性、条理性、创新性等由老师及其他组人员分别进行打分。该种教学模式引发了同学们对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兴趣,不仅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3.专题讲座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在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安排中,我们还尝试邀请校内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何进行科研论文的写作”和“如何撰写基金申请书”两次实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专题讲座。例如我们邀请本校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拥有“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殊荣的教师给学生们讲解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写法及体会。进行讲座的老师从项目题目的写法开始,到立题依据、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项目特色与创新、经费预算及工作基础和条件,不仅向同学们展示了基金书写的全部流程,还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宝贵经验。通过这次讲座,不仅对同学们马上要进入的选题阶段有很大益处,从长远来看对他们以后独立进行课题申请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教改实施后的效果评价。

目前,我校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考核还是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考核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试卷70%的内容以教材的基础知识为主,30%为课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深入。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情况和平时作业组成,作业由教师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综述组成。为了评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实施教改的本校2014级358名医学专业研究生与以单一式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的2013级362名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平均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2014级研究生无论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还是最后总成绩均高于2013级研究生,其中总成绩之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另一方面,2014级研究生的不及格率为0.58%(2/358)显着低于2013级的3.59%(13/362)。

以上比较结果显示,教改后的2014级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成绩普遍高于2013级学生。平时成绩高不是出勤率变化有多大,主要源于2014级学生平日作业成绩提高,考虑可能是老师设定问题后,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查找文献资料再讨论、总结,比原来自己单独查资料更有效,从而获取的信息更丰富、材料组织得更加全面和深刻。期末成绩比原来高,其实基础理论成绩变化不大,主要是拓展内容部分成绩提高了。笔者考虑这与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使同学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并思考最新的科研进展是密不可分的。

三、结语。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往的研究生课堂教学以传授性方式为主,老师作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听众,培养的人才大多缺乏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与21世纪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3].本文笔者以医学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教学方式由原来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向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式转变。将pbl和专题讲座等启发性教学方式渗透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指导和促进者的转变。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学术前沿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教改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型教学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帮助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考试成绩,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创新能力,这对于培养新时期同时从事教学、科研、医疗的高级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彬,杨克虎,田金徽,等。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481-483.

[2]townsendg.problem-basedlearninginterventionsinatraditionalcurriculumareaneffectivelearningtool[j].evidbaseddent,2011,12(4):115-11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16篇)篇十六

西方经济学是我院中经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具有理论抽象、学派林立、偏重数学推理、与经济联系比较紧密和理论变化快等特点,学生经济思维和专业素养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领悟与理解。因此,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我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着手解决的问题。而西方经济学复合教学模式正是在教学过程中克服教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而采取的一种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程特征,注重经济思维训练,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形成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从而促进西方经济学综合教学效果水平不断提高。

所谓西方经济学复合教学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师生的教与学双向互动,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拓展教学空间,在西方经济学的每章教学环节中,采取“讲授理论+实践演练或研讨”的方式,以综合整体效应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构建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1课程特征和学生特点是模式构建的前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特点等问题成为研究的对象。

西方经济学课程及授课对象可用六个字概括:“基础课,低年级”。从课程特征看,宏观经济学体系由众多林立的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对于同一经济问题,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由于学派之间的学术观点相互排斥和对立,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一些现实经济问题的困惑和费解。

从学生的特点看,授课对象一般是低年级学生,在心理适应、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专业认同等方面还没完全适应;学生个体之间学习的兴趣差异性较大,对未来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比较迷茫,特别是对于相当一部分文科学生来讲,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这部分学生尽管有学好的愿望,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显得异常吃力,以至于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削弱。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尽快摆脱低年级适应期各种问题的困扰,也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所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显然,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教学难以实现上述目的。

美国学者理查德?l.阿兰兹将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两类,即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显得尤为明显:知识信息传递单向性,缺乏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各课程探索的教学模式。教师们积极探索,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研究性教学、问题导向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教学效果不太明显;二是学生基本上大合堂上课,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有限,学生参与度不高;三是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参与为中心,以经验代替理论,以活动代替学习,会影响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全面系统的把握;四是教学活动过程中难以控制课堂的整体局面,会影响教学方法的整体效果。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性质的特点,决定了其目标定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系统全面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本技能;三是学会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必须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法、讨论法、比较法、问题导向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师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内容,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忽略教师课堂教学,而是要在教师传统讲授方法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互应互动的教学结构模式。

1.3复合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师生是通过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的,由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形成互动关系。因此,教学相长,追求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是复合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学会学习的意义,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经历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创新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这一理论更适合西方经济学教学目标与性质特征,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以适应竞争曰益激烈的社会就业环境。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某种功效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范式。西方经济学复合教学模式正是体现这一模型的基本特征,它不是单一地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强调在每一章的教学过程中都实施“理论+实践”的复合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2.1讲授基本理论。

复合教学模式的首要条件就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假设条件、分析方法,这是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尽管在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众多的弊端,但也不可否认,这是当前对大合堂众多学生统一施教、过程可控、系统传递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的主导讲授作用,单纯地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去获得西方经济学的精髓,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理解和消化知识能力较弱,难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因此,教师通过课堂来系统讲授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仍然是该课程的首要教学环节,但需要教师力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2加强实践演练。

这是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加强实践演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分析的能力。西方经济学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都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联,其相关经济理论都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每一个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假设条件都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相联系。如果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理论,教学活动局限在课堂,必然会造成经济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谈不上学习兴趣的形成,当然学生也难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西方经济学复合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的每一章节中有意识地设定一些问题,通过市场模拟、市场调查、论文写作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经济理论和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培养学生经济理论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经济分析的能力。

2.3进行主题研讨。

通过开展主题研讨,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分析方法、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由教师设定教学主题,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根据社会经济现实自己设定探讨、争议的理论问题,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调研、小组讨论等,然后开展课堂讨论、主题演讲、成果交流等研讨活动,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合作性得以提高,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思考,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效果提高。

3.1丰富教学内容与手段,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向学生传递知识,知识传递效果比较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体现。西方经济学复合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中师生互动,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如在市场供求理论教学单元中,教师系统讲授基本理论时,交叉融合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是由教师设定问题,向学生设问:为什么有的年份衣民衣产品丰收了,衣民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谷贱伤衣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谷贱伤衣的现象,国家和衣民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设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转到对基本理论的学习兴趣上来。其次是涉及供给理论时,点名提问,迫使学生思考并回答“谷贱伤衣”的理论内涵,提出中国为什么会存在“民工荒”现象,让学生课后讨论交流。再次是为让学生利用自身经历,深刻领会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模拟活动,并进行点评、对比、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力、优势与不足。最后是在讲授价格弹性理论时,根据当时的情况,对春运火车票问题、春节商品打折促销等问题进行有组织、有准备的研讨活动。这些综合性的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

3.2强化思考体验,拓展学生思维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要求教师角色必须从授业者转变为引导者。复合教学模式积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反思、质疑、批评、提问、总结,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在国民收入核算教学中,在系统讲授国民生产总值的内涵后,首先引导学生思考:gdp核算方法有什么缺点?如何看待现实经济生活中“唯gdp是从”的现象?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极大兴趣。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由gdp崇拜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收入分配不公、灰色收入等问题深入思考、探讨。要求学生在查找、收集和分析比较各种资料后,写出相应的学制视角下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教学体系发展再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浅析我国企业贸易经济管理的发展机遇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台湾贸易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研究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与设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这一过程,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过程,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3增强实践体验,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为西方经济学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实践体验,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条件。如在讲消费者行为理论,先后为学生设定三类实践活动:其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市场调查,发现问题,确定主题,讨论交流,并写出小组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规定的时间内交流、展示调查结果。其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引申理解消费者剩余概念,引导学生通过亲身考察和体验来理解、运用消费者剩余理论。其三,根据替代效应理论,组织学生展开关于“盗版现象为什么屡禁不止”的主题探讨,促使学生以专业知识与理论正面分析发生在身边的经济现象。这些方式与活动综合运用,极大增强了学生实践体验,让学习变得有兴趣,使学生形成以专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复合教学模式主要探索以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多元复合,双向互动,动态生成,循环累进”特点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教学目标明确,比较易于操作,效果明显。具体模式结构如下图所示:

(1)模式简单易于操作。从上图可以看出,这种复合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环节之中,发挥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功能,提高教学效果,流程清晰,结构稳定,简单易于操作。

(2)学生受益面大。课堂理论知识传授,课后实践运用、探讨,“理论+实践”贯穿于教学活动过程中,既有随机提问、小组合作,也有个人任务、论文写作等不同形式,既有团队写作,也有个人能力的发挥,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只学不思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不断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状态,学生的受益面比较大,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学习不积极的学生也能够参与进来,有了更多实践锻炼机会。

(3)教学互动性强。复合型教学模式,更多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的互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理论水平、良好的人格魅力、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专业认同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见解、新思路,也会给教师带来新的启发与灵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学习热情以及努力学习的态度对教师来讲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得学习的过程更加有意义。

(4)教学效果具有连贯性。西方经济学复合教学模式综合了多种教学方法优点,教学效果具有连贯性。从教学效果看,复合的教学模式彼此互补,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之中重复进行,通过反复刺激和引导,在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综合素质与实际能力形成方面,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慈善公益讲话(实用17篇)

    公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持之以恒地参与其中。通过阅读以下公益总结范文,相信你会对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公益总结有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

    美丽的灵山大全(17篇)

    优秀作文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充分展现作者的思考深度和思维逻辑。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让我们看看别人的创作成果。星期天,陽光明媚,我和妈妈来到无锡灵山胜境游玩。

    社会公德类写作指导(优秀21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句式,还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思考。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与大家一同分享和欣赏。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我是景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案(实用22篇)

    教案的编写是为了保证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这些教案经过实际教学实践

    中专生个人实习总结(精选19篇)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提升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个人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以下是本站编辑为您整理的中专

    元宵节健康教案(优质17篇)

    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宫廷乐曲“宫廷宴会节目之一”,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燃放烟火、闹花灯的民俗活动,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相关文章

    爱吃糖的小猪(热门19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一篇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用心灵和文字创造出的美妙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成长中的小故事四年级(实用15篇)

    写优秀作文需要我们积累广博的知识和阅读大量的优秀范文,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对大家写作时能有所启示。在我记忆的天空中,有许多美丽

    感恩父亲五年级完整文档(专业20篇)

    感恩是一种美德,能够使我们更加善待他人,传递温暖与关爱。下面是一些感恩的名人名言,通过他们的智慧,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感恩他人。父爱像一张报纸,表面很薄,内容却非

    元旦表演演讲稿(汇总16篇)

    演讲稿是一种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文体,它能够有效地引起听众的共鸣。我们整理了一些关于演讲稿写作的经验和技巧,大家可以作为参考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尊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