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紫衣梦

范文范本是对于某个主题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后得出的典型案例,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以下是一些经典范文的摘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启发。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一

色彩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应用的范围非常的广,在设计领域也时常能够看到它的身影。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的提升,对色彩的需求越来越高,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甚至已经完全不能脱离色彩心理学。虽然国内外已经有学者开始研究色彩心理学,但平面设计角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色彩心理学的发展,更影响了色彩心理学的应用。基于此,研究色彩心理学并科学的运用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色彩的介绍。

色彩的最初来源是自然界中的光,是物体表面光反射所形成的产物。自然光是由可见光以及不可见光组成的。实验室里可以利用三棱镜反射不同波长的光,进而形成色谱,使光变成人眼能够看到的7种颜色,即红橙黄绿蓝靛紫。日常生活中所指的色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色彩的亮度以及色彩的色相。其中前者通过日光强度以及物体的反射能力确定,物体表面光强与色彩明度呈正相关。光的色相由光的种类决定,也就是物体所能够反射出的波长光。正是因为世界有了色相,才脱离了单调的黑白,变得丰富多样化。虽然色彩本身是不具备温度的,但是色彩在进入人眼后,人会获得一定的主观感受,继而产生冷与暖的感觉。冷暖的主观感受是人在接触色彩以后,凭借自身生活经验所引发的联想。比如蓝色总是会让人联想到大海,进而产生清爽的感觉,所以蓝色就属于冷色调;再比如红色总是会让人想到太阳和火焰,进而产生温暖的感觉,所以红色就属于暖色调。当然色彩的明暗度也会影响色彩的冷暖,高明度让人觉得寒冷,低明度让人觉得温暖。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将气候的变化与冷暖色原理相结合,并以此来调整室内装潢以及穿衣颜色,进而来调整自身的舒适度,也因此,受地域、文化内涵、生活环境以及穿着习惯等的影响,人们对冷暖度的认知也有较大的差别。当然,色彩包含的内容不仅仅只有色彩的冷暖感,还有色彩的软硬感以及色彩的轻重。色彩的软硬感通过色彩的强度以及彩度的不同来实现。明度高、彩度低的色彩会让人感觉到柔软;明度低、彩度高的色彩往往让人感觉坚硬。

二、色彩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色彩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分析不同颜色所能带给人在心理上的影响程度。进而有效避免颜色使用不当冲击人心理的产生不良情况。当然,现阶段的色彩心理学研究已经充分说明人对颜色的喜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的性格,也更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彼此的内心活动。21世纪,社会发展速度飞快,色彩心理学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的各行各业。例如室内装潢就运用了色彩心理学的知识,合理的色彩搭配更能够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进而有效的提升商家的经济利益。再比如,平面设计也运用了色彩心理学的知识,人们的注意力更能被吸引,平面设计所想要实现的推广产品、传递信息的目标也更容易实现。现阶段,各个国家都对色彩心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都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分析,大多数发达国家甚至还已经拥有了自身独特的色彩理论体系。例如,荷兰某大学利用平台化建立实现了色彩的研究,并已经可以细致的描述色彩对人情绪的影响以及对人感知的影响。再比如,日本通过研究调查,得出了人们喜爱颜色的排行榜应该是蓝、绿、白、红、粉。颜色的改变会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刺激。例如,红色能够加大脑垂体激素的分泌,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提升人的兴奋度,升高人的血压。当然,红色还能帮助人们消除负面情绪,对改善抑郁症状也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橙色有助于调节人的情绪,不仅能改善人的思维,更有利于消化;黄色能够活跃神经系统,改善人的思维能力;少量的蓝色能够帮助人们放松紧张的大脑,在降压方面也能产生好的效果,但如果出现大量的蓝色调总会让人感到压抑。众所周知,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是色彩、图形和文字,因为色彩本身具备表情,因而配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平面设计的效果,稍有不慎,产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就无法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影响消费效果。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引入色彩心理学可以对设计师产生一定的科学引导,进而使产品包装、海报宣传等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加大产品本身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特征性以及品牌形象,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色彩对顾客的心理影响。

在古代社会里,封建社会有着非常强的等级制度,服装的色彩是穿着者的社会地位以及身份的象征,社会里最低层的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穿着亮丽色彩的。由此可见,色彩除了具备物理上的涂料所能代表的简单含义外,还拥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与历史时间、社会形态、思想意识等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严谨的社会等级被模糊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的提升,然而受到空间、民族、思想、传统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的色彩审美仍有着较大的区别。正因为此,即便是同样的一个色彩,在不同人看来,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以及不同的心理感受。对于某些民族而言,色彩的不恰当使用,可能会引发他们强烈的抵触情绪,以紫色为例说明,受传统思想影响,在日本人眼中,紫色是高贵、典雅的代表;然而罗马天主教认为紫色是苦恼与忧愁的代表;荷兰人甚至将紫色认为是毒药和不幸。由此可见,色彩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在对产品使用色彩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产品投放地的实际情况、当地的风俗文化、色彩审美、色彩好恶心理等。利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作出详细的前期调研,以确保产品设计能够使用有效的颜色搭配,进而在投放之后能够产生良好的市场反应,最大程度的刺激消费行为。

四、在平面设计中应用。

色彩心理学的实例分析。

(一)产品包装类。

色彩具备表情,可以像文字语言一样传递信息,进而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把握色彩语言,那么即使是毫无生机的产品,也有可能在转瞬间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人具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在看到某件物品色彩之后,往往会受到固有色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感性认知。例如,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咖啡豆应该是棕褐色的,因此,如果把产品包装换成棕褐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蓝色、绿色或者是紫色),那么顾客就很难接受这种产品,甚至还会产生厌恶的感觉。当然,这种感性认识的产生也并不具备绝对性,还以咖啡为例,传统的咖啡豆不宜使用棕褐色以外的颜色包装,但是某些具备特色的咖啡品牌反其道而行却也能够产生非常好的销售结果。蓝山咖啡产自于中美洲牙买加蓝山,因为蓝山咖啡的名字中含有“蓝”,因此在包装上经常采用一系列的海蓝色,加之蓝山咖啡具备一种独特的酸味,就仿佛是从一片棕褐色海洋中脱颖而出的蓝色水滴,让人不禁联想到充满异域风光、闪耀着大海光芒的美丽的蓝山。当然,谈及色彩心理学在平面设计中的成功应用,m&m巧克力不得不提。早在1954年,m&m巧克力公司就已经凭借一句经典的广告语“只溶在口,不溶在手”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而之后,该公司为了追求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更是在产品色彩上大费周章。该公司革新了自身的思维方式,打破了棕色巧克力的传统思维观念,逐步向市场上推广了包括红、黄、绿在内的多色巧克力,组成了七色彩虹巧克力。斑斓的色彩就像是舞蹈一般,用世界性的“肢体语言”赢得了全球人民的共鸣。对m&m巧克力公司的成功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该公司的巧妙之处在于将产品包装与人们追求快乐、开心、美好生活的一致的心理诉求巧妙地联系了起来,传统的棕色巧克力包装被给予了美丽、多彩的外衣,向人们传递出的信息也变得有所不同,艳丽的色彩让人们感知到青春、活泼、热情、调皮,不同的心理感受让产品与人们的生活以一种更为紧密的方式联系了起来。

(二)cis类。

标志是业的形象设计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元素,因为具备独特、别致的形式,因而更能彰显企业的个性与魅力。如果用龙来描述企业的形象设计系统,那么色彩无疑是龙的眼睛。因此,企业在选择标志色彩时,一定要充分地考虑自身的属性,自身所代表的企业文化,自身所推崇的宗旨理念等,只有充分的考虑了上述因素,企业的标志色彩才能够合理科学。如我们所见,餐饮行业都会将暖色调作为自身的代表色,如中式餐厅的红色、麦当劳的金黄色、咖啡屋的.棕色、蛋糕店的黄色等,合理的颜色搭配能够使人在心理上产生愉悦的感觉,也更容易在就餐的过程中感知温馨舒适的氛围。与餐饮行业不同,具备高科技含量的行业更热衷于蓝色,因为蓝色能够带给人理智冷静的心理感受,因此在电信、网通等信息行业公司应用广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色彩与社会的联系越发紧密,色彩甚至已经成为某些特殊含义的象征,人们在遭遇某种色彩的同时,就会自发地在思想情感上产生抽象的共鸣,例如,绿色是生命与活力,红色是奔放,看到了黄金色就能想到麦当劳。色彩联想可以被认为是人类具备的一种生理本能,能够被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外来文化所影响,进而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基于此,企业在推广自身,宣传自身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利用色彩的联想心理,打造具备代表性的标志配色,争取在民众的心目中能够形成具备鲜明特色的企业视觉形象。

(三)海报招贴类。

生活中,色彩是人们最直观的感受,色彩合理的搭配能够让人心旷神怡,不合理的搭配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损伤,对于人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平面设计中的海报招贴来说,色彩是当人第一眼看到海报之后,眼球所捕捉到的第一大构成语言。色彩对人眼球的刺激要明显优于文字以及图形两大要素。我们甚至可以说,海报之上可以没有图形,也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一定要具备色彩。色彩是设计师传达自身情绪、思想意图最有效的方式,是一种跨越了文字、语言、地域、民族的更广泛的交流途径。如果设计师在设计海报招贴的时候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色彩心理学,那么必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身,也将会给观看者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使它们产生一目了然、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公益海报《树与生命》为例,作者并没有给予说明性的文字,但是人们仍然可以从僵直挺立的黑色、凋零下落的绿色中感知作者的意图:生命正在凋落,死亡正在逼近——开展环保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五、结束语。

在艺术设计中体现的色彩,不仅仅是物质的一种表达方式,更多的是设计师们所表达的内在情感和寓意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元素。综上所述,人们日常生活中包含了缤纷的色彩,对于任何一个物品来说,可以没有图形或者文字,但绝对离不开色彩。色彩与人的心理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够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色彩心理学原理,那么将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钢.论色彩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07).

[2]张鹤,杨梅.艺术设计色彩中对情绪心理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12).

[3]王楠.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品牌,2014(07).

[4]赵雪莲.色彩注意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03).

[5]马博,朱函兵.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5(16).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二

按照用兵的原则,军事地理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在敌国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叫做轻地。我方得到有利,敌人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的地区,叫做交地。多国相毗邻,先到就可以获得诸侯列国援助的地区,叫做衢地。深入敌国腹地,背靠敌人众多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行军的道路狭窄,退兵的道路迂远,敌人可以用少量兵力攻击我方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处于散地就不宜作战,处于轻地就不宜停留,遇上争地就不要勉强强攻,遇上交地就不要断绝联络,进入衢地就应该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粮草,碰到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设谋脱险,处于死地就要力战求生。

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不能相互策应,主力和小部队无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级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士兵分散不能集中,合兵布阵也不整齐。对我有利就打,对我无利就停止行动。试问:敌人兵员众多且又阵势严整向我发起进攻,那该用什么办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最关心爱护的,这样就听从我们的摆布了。用兵之理贵在神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在敌国境内进行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越深入敌国腹地,我军军心就越坚固,敌人就不易战胜我们。在敌国丰饶地区掠取粮草,部队给养就有了保障。要注意休整部队,不要使其过于疲劳,保持土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意图。将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就会宁死不退。士卒既能宁死不退,那么他们怎么会不殊死作战呢!士卒深陷危险的境地,就不再存在恐惧,一旦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牢固。深入敌境军队就不会离散。遇到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会殊死奋战。因此,不须整饬就能注意戒备,不用强求就能完成任务,无须约束就能亲密团结,不待申令就会遵守纪律。禁止占卜迷信,消除士卒的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避。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不爱钱财;士卒置生死于度外,也不是不想长寿。当作战命令颁布之时,坐着的士卒泪沾衣襟,躺着的士卒泪流满面,但把士卒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他们就都会象专诸、曹刿一样的勇敢。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部队自我策应如同“率然”蛇一样。“率然”是常山地方一种蛇,打它的头部,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腰,头尾都来救应。试问:可以使军队象“率然”一样吧?回答是:可以。那吴国人和越国人是互相仇视的,但当他们同船渡河而遇上大风时,他们相互救援,就如同人的左右手一样。所以,想用缚住马缰、深埋车轮这种显示死战决心的办法来稳定部队,是靠不住的。要使部队能够齐心协力奋勇作战如同一人,关键在于部队管理教育有方。要使强弱不同的士卒都能发挥作用,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上下携手团结如同一人,这是因为客观形势迫使部队不得不这样。

主持军事行动,要做到考虑谋略沉着冷静而幽深莫测,管理部队公正严明而有条不紊。要能蒙蔽士卒的视听,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变更作战部署,改变原定计划,使人无法识破真相;不时变换驻地,故意迂回前进,使人无从推测意图。将帅向军队赋予作战任务,要象使其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将帅率领士卒深入诸侯国土,要象弩机发出的箭一样一往无前。对待士卒要能如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又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去。集结全军,把他们置于险境,这就是统帅军队的要点。九种地形的应变处置,攻防进退的利害得失,全军上下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作为将帅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周密考察的。

在敌国境内作战的规律是:深入敌境则军心稳固,浅入敌境则军心容易涣散。进入敌境进行作战的称为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做衢地;进入敌境纵深的地区叫做重地;进入敌境浅的地区叫做轻地;背有险阻前有隘路的地区叫围地;无路可走的地区就是死地。因此,在散地,要统一军队意志;在轻地,要使营阵紧密相连;在争地,要迅速出兵抄到敌人的后面;在交地,就要谨慎防守;在衢地,就要巩固与列国的结盟;入重地,就要保障军粮供应;在圮地,就必须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显示死战的决心。所以,士卒的心理状态是:陷入包围就会竭力抵抗,形势逼迫就会拚死战斗,身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

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就不要与之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情况,就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无法得到地利。这些情况,如有一样不了解,都不能成为称王争霸的军队。凡是王霸的军队,进攻大国,能使敌国的军民来不及动员集中;兵威加在敌人头上,能够使敌方的盟国无法配合策应。因此,没有必要去争着同天下诸侯结交,也用不着在各诸侯国里培植自己的势力,只要施展自己的战略意图,把兵威施加在敌人头上,就可以拔取敌人的城邑,摧毁敌人的国都。施行超越惯例的奖赏,颁布不拘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就如同使用一个人一样。向部下布置作战任务,但不说明其中意图。只告知利益而不指出危害。将士卒置于危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陷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军队深陷绝境,然后才能赢得胜利。所以,指导战争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观察敌人的战略意图,集中兵力攻击敌人一部,千里奔袭,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因此,在决定战争方略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废除通行符证,不充许敌国使者往来;要在庙堂里再三谋划,作出战略决策。敌人一旦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取敌人战略要地,但不要轻易与敌约期决战。要灵活机动,因敌情来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因此,战争开始之前要象淑女那样显得沉静柔弱,诱使敌人放松戒备;战斗展开之后,则要象脱逃的野兔一样行动迅速,使敌人措手不及,无从抵抗。

须加强调:

衢地要塞,兵家必争。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三

《孙子兵法》饱含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朴素的唯物论,二是朴素的辩证法。

哲学回答的首要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究竟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意识是第一性的?是存在决定思想,还是思想决定存在?人的主观能不能能动地认识客观,能不能积极地改造客观?《孙子兵法》中有两句哲学至理名言。一句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讲的是唯物论。

由于对这些问题的观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便有了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唯物论又分机械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机械唯物论只强调物质存在的第一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论既承认物质存在的第一性,又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唯心论又分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客观唯心论强调天道鬼神主宰世界。主观唯心论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孙子兵法》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的朴素唯物论的世界观。

奴隶主阶级的宗教天命论长期统治着古代人们的思想。商朝以卜为主,而周朝则以筮为主。商周是占卜发展的鼎盛时期。春秋末期,随着奴隶主政治统治的动摇,哲学思想上的天命同反天命、有神论同无神论的对立和斗争十分激烈。在这场反天道鬼神的斗争中,孙武站在了时代的前列。孙武对于“天”作唯物的解释:“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这同宗教神学把“天”看作人格化的神是水火不相容的。在战争中,他竭力反对用迷信的方法去预测胜负,主张“禁祥去疑”,“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表现出鲜明的无神论思想。

孙武认为自然界的天是物质的,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自然界的天时、地利,可以使之服务于军事斗争。他在《火攻》中对于天时的利用有许多古朴而珍贵的论述。如“昼风久,夜风止”,白天刮了一天风,夜晚风势就会减弱直至停止,因而这一夜就不宜发起火攻。他还发现“月在箕、壁、翼、轸”四个星宿位置时,必然有大风,可以采取火攻。

孙子的朴素唯物论,还表现在他在战争决策问题上主张力避主观、力求客观。如《火攻篇》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国君不可以因一时愤怒就轻率地发动战争,将帅也不可以因一时的恼怒而冒然致战。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就停止。从国家利害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感情出发,是正确决策的第一步。

是否同心同德,可与君主同生死而无违疑之心,是进行战争的首要条件。孙子之后,孙膑曰:“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儒家孟子在讲“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的关系时,将“人和”放到首位。可见,他们的观点与孙武是一致的。打仗总是要由“人”去打,人民如果不愿意效力,这场仗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取胜的。“天”,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地”,是指道路之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这都是制约战争胜负的自然物质条件。《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吾民也”,就是考虑了“天”、“地”自然条件对战争的制约。“将”,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诚信、仁爱、勇敢和严明五项卓越品格。惟智能谋,惟信能守,惟仁能爱,惟勇能战,惟严能临。此五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法严则治,治则强;法疏则乱,乱则衰。法令行,士卒用命,军队战斗力会有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阐述综合国力是决策战争的重要依据,孙子还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战争是一件极其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的事件。如果动用战车千辆,辎重千乘,士卒十万,千里馈粮,每天光是正常开支就要耗费千金。后来曹操对此注曰:“购赏犹在外之也。”悬赏的钱还要另外追加。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财力物力,十万之众的大军才可能开动起来。消耗如此之巨,国家一般承受不起。如果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势必导致兵锋困顿,锐气挫伤,国家草野之物耗尽,军队战斗力完竭。

唯物论认为,凭感官直觉所得到的认识,不过是一些片面的、表面的现象,它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和本质。“要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战争现象较之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更带所谓‘盖然性’。因此,对于战争现象而言,尤其需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透过现象看本质,使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唯物论的认识论。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而达到“真知”的过程。孙子曰:“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虚实篇》)孙子认为:通过战争实践,即试探性地进攻,可以获取敌人的真实情况。策,原是古代运算时用的一种筹码,转意为筹谋,出谋划策。筹划谋算,研究敌(我)计谋的得失;挑动敌人,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侦查敌情,察知敌人的虚实备虞状况;与敌作试探性的接触,较量,以发现敌(我)的有余和不足之处。

孙武认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认清形势、科学决策、正确指挥,运用战争规律指导作战,是能够取得战争主动权的。他所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就是讲要想办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他还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虚实篇》),也是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作战中取得主动,避免被动。

孙武把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这就可以避免机械唯物论的错误。

07交通工程黄洁贞0717020017。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四

张雪琦。

201100120115本学期我选修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这门课,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关于三十六计的一些知识并且看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电视剧浅显易懂,但是过后回顾细细品味,发觉这些计谋策略是建立在相当的内心修养之上,就如第一计瞒天过海,在计成之前需付巨大的忍耐和耻辱。深刻的看完此剧,必叹一句修心之路何等漫长,古人智慧何等博大精深。

老师在讲课时也列举了大量关于这些计谋的实际应用,我发现大多计策后来被后人应用于商战,惊叹后人用计巧妙的同时也在敬仰这部作品的原作者的前瞻性,一部作品既能够在军事上被广泛认可又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这无疑是伟大的。但仔细想一想商场如战场,做生意时的每一步都是步步为营,需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消息,有时候更需要比作战更谨慎的态度,本次论文我想就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和商场上的联系做一次系统的论述。

《三十六计》虽然有其确定的条文在上面,却不能不能生搬硬套,否则还会适得其反,要想熟练的运用它就要潜心琢磨,灵活应用。踏入商海,做个全局的掌舵者,不但能使你在商场上深谋远虑,进退自如,见风使舵,抓住一个个商机,还能使你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技能,成为最能创造效益和利益的人。

经商同作战一样,也不能侥幸获利,而必须在赚钱之前分的准备。谋算对手势力的变化,弄清对手是防备周全、集中强大、情况分明,还是初陷困境、危机四伏、指挥无度。分清敌我情况后,要区别对待。在充分掌握自己所处领域内的要求、结构、现状及趋势占有对策的基础上,对经营的目标、树立什么样的自我形象等等,都要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利用三十六计中的方法和技巧展开经营活动,方可蒙蔽对手、战胜对手,达到经营赚钱的目的。

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便有很博大的学问。这一计讲究虚虚实实,虚实兼备。虚在于内,而实在于表。用真实的表现麻痹敌人造成对方疏忽。在商业中,当双方同时招标一个项目,互为对手时,为了取得较高的利润,可以事先散布谣言蒙蔽对方。可以请对方老总出来,互相谈谈条件,在酒桌之上坚决不能松口,但是几个小时之后,借着酒醉,隐约透露出你无意于此项工程的想法,那么对方会产生怀疑。之后便在内部造成一种印象,你对此项工程不感兴趣,或者公司资金出了问题,无意于此项工程,当对方通过他的内线得到此消息同时你又在内部造成一种影响时基本上计策已接近尾声,这时你需要做的只是等待,等待你的对手放松警惕,最后不要忘记和你的员工解释这一切。说话要诚恳,告诉他们原因,那样你的形象会提升很高,同时你的威信也会提升,对于提高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也有帮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然而此法也有缺点,缺点在于使用人前期要有很高得表演天赋,同时还要故做低姿态,同时在员工心理上造成一种无能何挫败得感觉。但是十天之后你得形象会有很大得转变。这就是商人的智慧,瞒天过海蒙蔽对手还体现出了自己的睿智与能力。

通过解析、分类与统计《三十六计》中每条计策的谋略主体,可以发现,谋略主体不外乎三类:己方,敌方,友方。难怪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一开篇就直接写道:“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成功的首要问题。”

同样,对于企业家而言,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堪称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问题。因为不管商界风云如何变幻,也不论企管理论如何层出不穷,己、敌、友永远都是用来对商业主体进行区分的标签。这三者都是战略思维框架中万变不离其宗的主体因素。在全球商界,围绕着己、敌、友,一幕幕商业喜剧在上演,一幕幕商业悲歌在落幕。说到底,商务就是如何处理己、敌、友三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尽管有时看上去并不总是表现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只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十六计总共由六套计策组成,依次为胜战计、敌战计、攻占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计策都归在一个字的名义之下,六套计策就归在六个字的名义之下。六字依次为:胜、敌、攻、混、并、败。其实,这六个字就是六大核心原则。从根本上看,这些原则是对战略形势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这六大原则系贯穿《三十六计》始末的一条思维主线,它不仅稳定了《三十六计》的宏观结构,而且还是《三十六计》微观结构排布的内在线索。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既是一本军事奇书,又是一本商战典据,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精心的去研读它、发扬它,希望有朝一日当我们中的任何一个处于商业竞争中时,都能想到当年我们曾选修的这门课,都能想到老师当年的详细讲解和各种实例,真正应用它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用计策得来的成功绝不卑鄙,因为无论是战争还是商业竞争,都在考验我们的智慧,都是大脑的一次博弈,胜败在于你能不能看穿全局,掌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三十六计与商战实例》(张广明)。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五

在语文新课程的若干模块中,选修模块的教学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选修教学涉及到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20xx年秋季,我校开始苏教版语文新教材的实验教学,2005年进人选修教学阶段。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在选修教材的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本文就选修教材的教学实施问题谈一点看法。

关于教学模块的选择。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选修教材的教学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课程开发权属于学校,即学校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选修模块;学校制订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学生选修;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系列和学习模块,制订学习计划,按计划选修:教学班级与行政班级并行其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教材的可选择性。

由于教育理念上的问题、社会接受心理上的问题,更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实施理想状态下的课程选修。首先,“选修”制度没有在我们的课堂中站稳脚跟;其次,实施选修教学的师资力量准备不足;第三,选修教材的编写存在困难,大部分学校不具备编写教材的能力,不得不依托高校编一套地域性的统一选修教材;第四,选修教学给教学管理带来新的困难,对教学设施提出更高要求;第五,选修与高考如何接轨,给教学评价带来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切实搞好选修教学,首先就要解决选修哪些教学模块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选择教学模块应该遵循下列三条原则。

一是抓住核心、满足个性的原则。语文选修教材共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有若干个模块。我们要首先保证把那些在语文基本素养中居较为核心地位的课程开足开好,如《唐诗宋词选读》、《写作》、《现代散文选读》(或《实用阅读》)、《(史记)选读》(或《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论语)(孟子)选读》)等;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师资的可能,设法多开设其他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是注意引导、适当平衡的原则。选修课固然以学生的选择为主,但在选择中应注意适当平衡。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意体类的平衡,避免某一体类过多重复。比如《(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论语)(孟子)选读》都是以文言文学习为基础的。根据需要选择其中1-2个模块就可以了;又如《现代诗歌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和《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都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对于想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其中1—2个模块即可。二是注意文学文化演变发展的平衡,注意中外、古今,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的兼顾。如选修了《唐诗宋词选读》后,建议选修《现代诗歌选读》,以构成较为完整的诗歌发展的脉络;如在选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的模块后,可以考虑在“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选读”中再选择新的模块,使文学与语言或文化相协调。从而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三是互为读本、有机补充的原则。所有的选修模块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模块与模块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可以“互为读本”,有机补充。这有两种方式。一是扩张式补充,即随视野的开阔,学习的深入,所选的选修模块不断增加扩张。比如由诗歌扩张为小说,进而扩张为戏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弥补式补充,即为了弥补学生个人知识的不足而增加的辅助性选修。考虑到课改过渡时期的特殊情况,选修课一时开不齐,可以给有兴趣的.同学配发相应的选修教材,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以教师的讲座、报告等,或作为校本选修课安排,对选修课进行弥补。同时选修课教科书也可以成为教师今后开设校本选修课的素材,保证校本选修的水平和质量,从而使教师在较高的平台上获得专业化发展。

基于这三条原则,我们在选课的实施策略上注意了四个方面。

自由选择与统一安排相结合。在选修教材的选用上,我们首先广泛征求、整合学生的意见,然后结合学校师资力量的配备和资源情况统一安排,确定选修模块。统一确定的选修模块仍保持一定的选择性,一般一个学期开设的选修模块不少于3个,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的选择空间。同时,开设了近10门校本语文的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瞄准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选择选修模块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高度重视选择那些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教会学生思想方法有较大帮助的模块。针对2007届学生的实际,我们选择了《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写作》《语言规范与创新》《(红楼梦)选读》《散文选读》《实用阅读》《短篇小说选读》等选修模块。

适当照顾高考可能出现的要求。考虑到社会接受心理等因素,我们在选择选修模块时,注意到尽可能与高考要求接近。如《(史记)选读》的教学,可以联系现行高考的“文言文阅读”,使学生在感受《史记》文学与史学成就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可以联系现行高考的“古代诗歌鉴赏”,使学生在感受古代诗歌持久永恒的魅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古诗鉴赏能力。《语言规范与创新》的教学,可以和高考的“语言知识和运用”中的若干考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培养他们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创新能力。

兼顾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长。我校语文教师中,有对《红楼梦》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有参加全国艺术课程课程标准课题组工作的教师。有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加上扬州大学有一批教授参加了苏教版教材的编写工作,我们在选修模块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这些资源因素。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六

“选项教学”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选项教学”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动机的产生也不一样,有些动机是心理活动自然形成的,有的动机所萌发出来的是为了获取利益的一种利己主义思想,从而决定中中学生正形成的道德观念和个性特征.因此,强身的同时要注重育心,寓思想品质教育与体育教学之中,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就是在高中阶段积极开展体育选修项目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由于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会自觉地约束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因为他们凭借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这本身就是一种主导作用的动机,他们会在行为上自觉的从严要求自己,听从教师和教练的正确引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投入体育锻炼之中,对自己选修的锻炼项目有信心和责任感,所以开展体育选修课项目的教学,既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又利于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参选体育类选修课的学生,大多都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基础,对某一类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希望通过体育选修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特长,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所以,我们应在各方面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体育专项知识的丰富,专项能力的培养,提高在运动中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校开展体育选修性项目的参与式教学,为学生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在体育锻炼中他们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表现自我个性发展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精神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校推行选项教学已经两年了,在选项体育教学的实验中,我们发现:选项教学能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育课上学生的兴趣浓了,练习密度也有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抗挫折能力、拼搏精神却欠佳,同学间的合作意识都有所提高。

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我校的上课的教师有限与场地的限制,选修的项目太单一,所以有很多学生选不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并且男、女同学一起上课,差异性很大,这样给老师教学上带来很多困难。所以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手段。

一、重视差异,平等参与。

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课堂教学要体现“两全――主动”。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重视心理,幸福成长。

在选项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我们要真正地做到:

1、尊重每位学生,把他看成大人。

2、平等对待学生,让他学会如何做人。

3、加强师生沟通,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三、重视需求,情感体验。

重视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好乐之者。体育活动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生对学体育锻炼,其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消极?其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

四、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效果好,教学效益高。通常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2、学生受益面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由基础上湖的进步。

3、学习气氛轻松愉快,学生积极性高。

4、学生特长得以发挥,创新能力得以开发。

5、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

所以说在学生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的教学中,更能充分表现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熟练地把特长发挥出来;更好地把握教材结构和特点,娴熟地传授技术和技能;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探索、提高和对思想观念的更新,在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也有利于学生从体育教师(特别是老体育教师)身上看到终身体育锻炼给生命带来心理上、生理上的最大快乐,是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最好榜样,用体育教师无声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发展。对调动体育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七

目录基本信息汉阿对照基本信息。

《大中华文库》工程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地全面地向世界推出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工程于1995年正式立项,计划从我国先秦至近代文化、历史、哲学、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中选出100种,由专家对选题和版本详细校勘、整理,由古文译成白话文,再从白话文译成英文。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盛赞,它整体筹划周全、版本选择权威、英译准确传神、体例妥当完善,代表了中国的学术、出版和翻译水平,浓缩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可以向世界说明中国。大中华文库中外对照《孙子兵法》(多语种)包括汉阿对照版、汉德对照版、汉英对照版、汉日对照版、汉法对照版、汉西对照版。

汉阿对照。

译者简介周玉珠,男,汉族,1950年4月生,河南驻马店人。1969年入伍,1970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语专业,1971年起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系阿拉伯语专业学习,大学学历,大校军衔。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黎巴嫩、苏丹、叙利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等国大使馆翻译、秘书、武官助理、副武官、武官等职。2007年4月离任回国。2008年9月,受聘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讲授《阿拉伯语精读》、《阿拉伯社会与文化》等课程。

文档为doc格式。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八

“选项”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选项教学”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动机的产生也不一样,有些动机是心理活动自然形成的,有的动机所萌发出来的是为了获取利益的一种利己主义思想,从而决定中中学生正形成的道德观念和个性特征.因此,强身的同时要注重育心,寓思想品质教育与体育教学之中,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就是在高中阶段积极开展体育选修项目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由于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会自觉地约束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因为他们凭借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这本身就是一种主导作用的动机,他们会在行为上自觉的从严要求自己,听从教师和教练的正确引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投入体育锻炼之中,对自己选修的锻炼项目有信心和责任感,所以开展体育选修课项目的教学,既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又利于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参选体育类选修课的学生,大多都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基础,对某一类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希望通过体育选修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特长,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所以,我们应在各方面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体育专项知识的丰富,专项能力的培养,提高在运动中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校开展体育选修性项目的参与式教学,为学生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在体育锻炼中他们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表现自我个性发展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精神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校推行选项教学已经两年了,在选项体育教学的实验中,我们发现:选项教学能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育课上学生的兴趣浓了,练习密度也有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抗挫折能力、拼搏精神却欠佳,同学间的合作意识都有所提高。

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我校的上课的教师有限与场地的限制,选修的项目太单一,所以有很多学生选不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并且男、女同学一起上课,差异性很大,这样给老师教学上带来很多困难。所以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手段。

一、重视差异,平等参与。

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课堂教学要体现“两全――主动”。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重视心理,幸福成长。

在选项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我们要真正地做到:

1、尊重每位学生,把他看成大人。

2、平等对待学生,让他学会如何做人。

3、加强师生沟通,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重视需求,情感体验。

重视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好乐之者。体育活动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生对学体育锻炼,其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消极?其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

四、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效果好,教学效益高。通常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2、学生受益面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由基础上湖的进步。

3、学习气氛轻松愉快,学生积极性高。

4、学生特长得以发挥,创新能力得以开发。

5、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

所以说在学生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的教学中,更能充分表现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熟练地把特长发挥出来;更好地把握教材结构和特点,娴熟地传授技术和技能;有利于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探索、提高和对思想观念的更新,在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也有利于学生从体育教师(特别是老体育教师)身上看到终身体育锻炼给生命带来心理上、生理上的最大快乐,是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最好榜样,用体育教师无声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发展。对调动体育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九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的文化技能,更要在大学的课堂上升华自身的精神素质,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一门在哲学高度上教育我们的课程,成为我们每位大学生必修的科目。也许是由于我自己比较喜欢这类东西的原因吧,在这种讨论哲学的课堂上,总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在这个小小的教室中,我们探讨着宇宙,探讨着自然,探讨着历史,探讨着社会…也许,这正是人类能够作为超越其他物种的存在的原因吧。在这里,好像更能感受到大学课堂的那种纯正的学术氛围,而这次的实践活动,则是一次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活动,从书本的理论学习,联系到实际实践的行动,在行动中体会书本精神的奥秘,令理论与实践在自己的手中一点一点的融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完美境界。

我选择的学习内容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选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还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那时这篇文章是作为语文书中的一篇课文而让我们学习的,那个时候,我们当然并不会领略到很多,但对于其中所纪念的张思德同志的大公无私,以及毛泽东的语重心长还是保留有很深的印象的。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为追悼张思德同志写的。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国共产党中央警备团的战士。他在一九三三年参加红上军,经历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一九四四年九月五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曾是毛泽东的警卫员,毛泽东对他是有着一定的了解的。《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时作的即兴讲演,是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后有感而发的。可以说,这是一名普通警卫战士深深打动了党的领袖毛主席的见证。会后,毛泽东的秘书将这次口头讲演整理成文,呈给主席审阅。毛主席看后,随即在文章的上方一挥而就,从此“为人民服务”这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便成了这篇著名讲演的标题。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毛泽东的这篇《为人民服务》语言朴实,篇幅不足1000字,但是今天读起来仍然倍感亲切,语重心长,意义重大。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一个政治集团也好,一个人也好,都要首先明确这个在为什么人的问题。在这方面,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共产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共产党只能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为别的什么人服务。今天,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点,绝对不是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在为人民作贡献中实现正当的个人利益。就像张思德,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里是说要用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标准来检验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毛泽东认为,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究竟对还是不对,不能依自己的主观感觉而定。那靠什么来检验,从认识的角度,他提出的检验办法是实践标准;从价值观的角度,他提出的办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标准。经过检验,凡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就是对的、正确的,就要坚持;反之,则是不对的、错误的,就要改正。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抗日的最艰难的阶段,也正是革命的最艰难的阶段,共产党人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在拯救处于苦难的广大的同胞们,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所能表达的,如果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就会体会到,那需要多大的勇气与信念。革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可以说,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说。这也是毛泽东向全党提出的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号召。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成为了共产党的基本信念之一,一直流传至今。作为上学期刚刚进入党支部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大学以来的学习党课的经历,使得我对于这些党的理论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这篇文章作为学习目标的原因。

作为党支部的一名成员,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基本宗旨的认识也常常会在实践中渐渐的加深了解。正好这段时间我们党支部进行了一次去基层乡村的慰问活动,也领我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在5月12日,我们工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的支部成员来到北京市郊的延庆县大榆树镇东桑园村,与当地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主题为“践行北京精神,用心感恩母爱”的母亲节庆祝活动,以文艺演出的方式给东桑园村送去母亲节的祝福,得到了东桑园村党支书的赞许,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在村里老年人活动室不大的舞台上,我们向村中的村民展示了我们带去的一个个节目。那一曲诗朗诵《母亲的爱》道出了母爱的无私、也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一首《常回家看看》勾起了很对人对家的回忆、对父母的牵挂;我参与表演的小品《感恩》以及手语歌《感恩的心》则在引导大家感怀母爱、懂得感恩。这些节目都由我们的支部党员、积极分子精心准备,用课余时间反复排练的,给当地的村民带去了愉悦的活动氛围,村民们兴致高涨,场内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面对村民们朴实的面庞,灿烂的笑容,我们车上颠簸的疲惫,表演时的紧张,都在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人民服务,其实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并不会要求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在付出的同时,我们的确会收获到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

结合我们的实践活动,我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党在革命时期的革命宗旨,更是在新近新时期新情况下为人民取得最大利益的正确道路,同时,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也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更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特设的精神创新。在当代的中国,在有着九千万党员的大情况下,在我党积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拼搏进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会发挥它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社会实践报告。

《为人民服务》。

学习报告。

机械10-1孙博101014116。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十

有一次上网络课,由于忘了带u盘,就向同学借一个,同学递来一串钥匙说,“给,最漂亮的那条就是了!”我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仔细一看,果然这串钥匙中有一条是扁平的,尾部就是插头。我大吃一惊,那u盘外形跟钥匙一样,串在钥匙扣上,不仔细看还真以为是钥匙。我一下子被这精致而有趣的u盘吸引住了,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有趣的设计!

我们无时无处不在“设计”中生活,大到建筑、汽车,小到桌椅、电话,甚至水杯、插座、刀具。我们也许并不了解设计的思潮和流派,但我们是随着这些设计思潮和流派的影响走过来的。能够细致地感受设计的变化,就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和魅力。

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与艺术含量。设计艺术的作品首先必须实现使用功能,即满足消费者的第一层面的需要,然后再提升到第二层面的需求,即具有一定的享受功能,到了第三层面,则是鉴赏功能,它会因鉴赏者的文化差异而有所区别。所以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设计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

生活中的设计要实现产品的使用功能,这是基本,是设计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化在设计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在生活中的设计中有明显的表现,各个领域的代表性设计师的作品都表现出极为强烈的个性化、人性化的'色彩。人机工程学的不断完善和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意识的不断加强,都为现代设计艺术化提供了保障。在手工艺术复兴,设计与手工艺术性的结合和机器产品人性化、诗化的发展趋势下,由设计艺术化引导的艺术化生活与普通民众也越来越近了。

生活中设计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形式,设计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设计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本质是艺术设计主社会生活精神表现的关系。就是说,社会经济是基础,设计要为发展设计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服务。

设计可以改变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生活行为。人们因为不同的设计而不断改变着各自的生活方式。交通灯、警示标语、安全标志设计让一些原本强制性的规范,变得人性化了,也就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它的感觉走了。有时候真让我们感觉,设计就是那只看不见而又无处不在的上帝之手,它缔造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绿色设计是一个内涵相当宽泛的概念,它是当今世界的“绿色环境”命题,是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在产品设计、生产、流通领域的表现。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从人类开始造物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就是产品外环境的扩张和深化。时至今日,人类仍然不断地开拓新的设计领域,设计的外环境已经膨胀带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物质世界,人类突然惊醒,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是如此的陌生和冷漠、如此的奢侈和浪费、如此的和人类造物的初衷南辕北辙。实际上,设计之路在越过荆棘和沼泽之后,人们方才找到了一条通向未来世界的金光大道。在这条大道的入口处树立着一块路标,上面写着“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的产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人文本,为人而设计,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性化产品是人与物完美结合的设计。也就是说人性化设计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设计,不仅仅是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还反映了人文关怀,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等层面。人性化设计表现为:追求产品的趣味性、娱乐性,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追求更适合人体结构的造型形式,同时强化对残疾人用品的关怀。对未来的向往,一直是人类的追求,由此产生了一批探索未来设计风格的设计者。但是,“未来”是不可能百分之百“确定”的,未来设计并不是“断定未来之设计”,它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衡量当前的“走向”,放眼时代潮流的趋势,对未来进行思索与探测。因此,面对未来的设计探索,在很长时间里存在于设计的长河之中,严格来讲它不是一个设计流派,它是个时代、各个设计流派都有的思索。由于是对未来的探索与创新,因此其形式上的超现代性,有一种“未来”的风格。

时间的河流不会停止,设计的历史也正在不断的上演奇迹,而生活是一本最完整、最精美的设计大全,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资料库。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处处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就能挖掘也艺术的美,并从艺术中得到生活的启示。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十一

论文摘要:当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在警情处置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警务指挥工作的重视,实现警务指挥工作模式的改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作为一部蕴涵着丰富的领导思想和无穷智慧的《孙子兵法》对当代的警务指挥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好处。本文从现代警务指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孙子兵法对我国现代警务指挥工作的新作用三个方面,对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警务指挥,警情。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安人员的警务指挥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当前犯罪行为的活动性、对抗性、隐蔽性和犯罪手段的技术化、智能化、多样化日益突出,传统的警务指挥往往容易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不能及时处理新的问题。《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学圣典,其中蕴含着的智慧和思想不仅仅在军事指挥上对于现代战争思维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当代警务指挥面临的层出不穷的犯罪方式和犯罪行为也具有很好的借鉴好处。

一、现代警务指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此刻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治安问题都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社会秩序的一大突出问题,并且治安问题也有逐渐升级的趋势,应对如此严峻的治安形势,警务指挥业务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此刻:

(一)在指挥调度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警力不足。

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治理本来是一项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场合下往往是公安机关在唱独角戏,孤军奋战,疲于奔命反而更制约了超多警力。而且公安机关由于长期沿袭旧的工作模式,职能无限扩大,管理与服务的越位又会引发一系列新问题,而解决这些新问题又要从有限的警力中去调度,此外,公安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和警力配置上不合理。公安机构内部分工过细,效率不高的同时造成了“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尴尬局面,这些臃肿的机构和不合理的岗位设置占用了超多警力,导致一线警力偏少;最后,随着此刻执法难度的加大,国家和人民对高质量警力的需求日益加大。新的犯罪类型和罪种的不断出现,使得案件的侦破难度加大,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处理更多的业务,警力供应自然会显得不足。

(二)在情报研判方面,没有构成一个完善的警情警勤联动机制。

一方面,信息采集的广度、深度不够,社会信息资源贫乏。有的警务单位对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被动应付,该采集的信息没有及时全面采集,录入的信息资料不完整,填写不规范,更新不及时,造成有用的信息检索不出来,直接影响到警务人员研判分析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和民警没有正确认识情报信息工作与公安其他业务工作的内在关系,片面认为情报信息工作是额外的任务,以致出现了为完成任务而收集情报信息的状况。此外,情报信息应用水平不高,在情报信息应用上,不少民警个性是基层的一些同志认为采集录入信息就够了,缺乏处理、应用情报信息的潜力,缺乏网上作战等实际应用潜力,对各类基础信息的处理不到位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公安情报信息作用的正常发挥。

二、现代警务指挥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警务指挥工作与警情处置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警情处置工作在公安工作中处于一个核心地位,因此我们加强对警务指挥工作的重视是做好警情处置工作的前提。但是目前我国的警务指挥受传统警务工作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一)对于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国家和单位缺乏一套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

要想做好对庞大警力的调度工作,务必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使指挥调度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警务人员在出警时经常会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状况,此时,做好警务指挥工作尤为重要,指挥工作做得好,既能够避免造成混乱的局面,又能够以最小的警务成本实现目标效益的最大化;此外,国家和单位内部的奖惩机制不够完善。对立功的或是在工作当中成绩突出的警员实行物质奖励,代表我们对其工作的肯定和尊重,同时也能激发其他警员工作的热情,对表现不好的警员进行相应的惩罚,能够提高他们的警惕性,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注意和改正。

(二)警务指挥者缺乏大局意识,使决策缺乏准确而及时的信息保障,决策潜力偏低。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乃将领之要,决策所依。要想做好警务指挥工作,了解大局,全面、准确而快速的收集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重中之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恰恰缺乏这种全局意识,这样就造成了警务人员在出警时接到的信息过于片面,甚至虚假,决策缺乏可靠地信息保障,导致虚惊一场,浪费了警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我国的警务指挥决策工作缺乏相应的变通性,在遇到紧急状况或意外状况时太过形式化和教条主义,没有意识到伺机而动、顺势而变的重要性,没有根据矛盾的发展变化对原有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三)领导者没有发挥好在警务指挥当中的主体作用。

我国目前的指挥主体水平低,指挥调度渠道不畅通。在警务指挥工作当中,领导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领导个人素养和工作潜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效果。而在我国,警务指挥工作中最重要的领导者应当是公安局局长,而作为一名公安局局长,工作任务繁重,每一天要应对着局里大大小小的事务,这就致使了他不可能对每一次的警务指挥工作都详细过问,但是警情处置工作又是整个公安工作的中心和枢纽,处置好每一齐警情不但是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责,而且是最重要的职责,对整体公安工作都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但长期以来,接警员是接警指挥主体,一线协警是骨干,指挥的水平低,而且指挥调度渠道不畅通,应急响应滞后,严重影响了实战效果。

三、《孙子兵法》在现代警务指挥方面的运用及其指导好处。

《孙子兵法》是一部蕴涵着丰富领导思想的军事著作,其中的领导思想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当中,对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好处。

(一)《孙子兵法》中强调要用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来对军队进行管理。

孙子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对规范军队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所谓“法者、典制、官道、主用也。”《孙子兵法》中强调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作用,以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将士的行为,以此保证军队组织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样的思想同样适用于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当中,以法律法规为手段,作为约束其行为的规范和标准,同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孙子反对“乱而不治”,认为部队只有编制有序,管理严密,治理起来才会简单。此外,《孙子兵法》中重视赏罚对军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采用严格的赏罚制度,也是对军队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赏罚有度、赏罚掌握好时机,能够使其发挥最大效力,同样,如果对于警务人员进行明确而有度的赏罚机制,必将带动整体警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使警务指挥工作做得更好。

在获得情报信息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透过多种手段来获取状况信息和资料,并且要及时的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决定,同时要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不能孤立的单一的看待问题,要准确把握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规律、特点和趋向,有针对性的落实工作措施。此外,《孙子兵法》中也多次提到了“变”的策略,所谓“变”,就是要求我们学会变通,孙子认识到战争当中存在许多矛盾,如:攻守、虚实、奇正、生死等等,它认识到事物都是有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且这两个方面在必须的状况下能够相互转化,这种观念对我们警务指挥的借鉴之处就是,决策者必须要学会灵活转变思维,顺势而变,不能因循守旧,只有这样,才能为实战带给科学的指导。

(三)《孙子兵法》中强调领导者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孙子从军事的角度看到了干部素质对国家兴亡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曰:知兵之将,民之司令,国家安危之主也。这就要求领导者要不断地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在现代警务指挥中,公安局长往往担任着最重要的主角,担当着“将”的重任,因此,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是一个单位最有效的运转核心,在提高自身的素质的同时,也要建立有效地机制,使局长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警务指挥工作当中,我们能够建立局长坐镇指挥机制,比如每一天安排一名局党委成员坐镇指挥中心值班,值班局长对当天的警情处置负总责,拥有最高指挥权,透过高科技工具,像350兆数字集群系统、3g可视出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参与每起警情的垂直调度和全程监督指导,将每起警情的处置水平都提升到局长水平,提高局长对警务指挥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使我国的警务指挥工作能够实现革新和发展。

由于我国在管理制度,决策潜力以及领导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致使我国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孙子兵法》中在军事领导方面,正好存在组织管理、领导决策以及领导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和资料,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果能把《孙子兵法》中关于领导思想的精髓运用并落实到我国现代的警务指挥工作当中,必定会促进警务指挥工作模式的革新和发展。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十二

摘要:孙子是一个春秋时期的将领,他更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者。在《孙子兵法》这一部重要的作品中,孙子认为战略竞争管理者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而且在组织的协调和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预备、协调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矛盾等,才能够从战略的高度推动组织的发展,在竞争当中把握先机。

关键词:《孙子兵法》;战略竞争;矛盾协调;

abstract:sunziwasageneralinthespringandautumnperiod,andhewasanimportantmanager.inmastersun'sartofwar,sunzithoughtthatmanagersofstrategiccompetitionneedtohavesomebasicqualities,andshouldemphasizeonthepreparation,coordinatingthecontradictionbetweenleadersandmanagers,etc.intheprocessofcoordinationanddevelopmentoftheorganization,andthencan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organizationandgrasptheinitiativeinthecompetitionfromtheheightofthestrategy.

使用《孙子兵法》对组织进行管理,特别是对组织的战略竞争进行管理,似乎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很多组织都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军事着作,《孙子兵法》已经成为了很多中西管理者必然要研究的一部重要着作。孙子作为春秋时代一位非常重要的军事思想家,其对于整个战争的控制已经有他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孙子兵法》一度失传,而随着银雀山汉墓的出土,《孙子兵法》这样的一套宝贵的着作又出现了,并且迅速成为很多方面进行参考的重要着作,比如美国培育过巴顿将军的西点陆军组织就把这部经典作为组织的参考读物之一。本文将根据当前组织管理的实际结合《孙子兵法》进行探讨。

在战略竞争中,组织管理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尤其是作为组织的管理者,更是要注重如何更好地提升这五个方面的素质,树立并且健全这五个方面的素质,的确是能够更好地实行对组织的有效管理。那么本文就根据组织管理的情况,对这五个方面的领导素质做出一些简要的论述。

首先是智。组织的管理者一定是智慧者。智慧不仅仅是学历,在笔者看来,智慧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智慧首先是一种判断力,组织的战略管理机制要怎么去完善,组织的管理者要对相关的客户群体的变化加以判断,不要万变不离其宗用同一套方法去管理组织。对于组织里面的组织员工的心理变化,组织的管理者也要有足够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就是对于组织员工们的一种关注,及时地了解到这些组织里的组织员工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些需求,一定不能只是看到当前的情况就自我满足。所以智慧的管理者,是一个富有知识的同时,也有丰富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领导者。

其次是信。古代人说天子一言九鼎,当然组织的管理者并不是帝王,不过承诺许出去了就要真正实现。所以古代又有说君子讷于言,就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不愿意多说话的。为什么呢?因为组织中管理者越是身份特殊,其说出来的话就应该是经得起考验的。所以身为管理者,许诺的事情就不应该收回去,做不到的话不要轻易地说出来。这就是作为管理者要谨慎自身的言行,不要轻易地许诺,导致自己的管理下的组织员工产生出一些心理的变化,到时局势更难以控制。

再者是仁。作为管理者毕竟是要实现人的管理,不要单纯只是对员工一味地逼迫。组织的管理者要了解当前组织员工们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情况要斟酌处理,不要什么情况都是一刀切。要照顾到部分家庭比较困难的组织员工,在薪酬或者福利上要有所倾斜。对于组织员工要有关爱的一颗心,一定要让组织员工了解到组织的管理者是真正关心他们的,而不是说除了工作上面的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2],就完全没有任何联系,这样不利于发挥组织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战略特征。

再次是勇。勇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现在部分组织的管理者就是对相关的客户当成上帝一般去供奉,为了争取客户一点自己的人格都没有。这样是不正确的。有些组织领导者害怕得罪部下,部下做错了,也不去批评,因为怕部下跟组织管理者投诉,到时反而更加难做,所以出现部分组织部门的管理者对部下完全放任自由,让他们自生自灭。这种是绝对不可取的。管理者一定要勇敢,组织员工们作为部门的管理者也要勇敢,要懂得如何批评客户,批评不是骂,批评是指点这个客户如何更好地承担自己责任的教育方法,要注重这个客户或者这个组织员工的特点,细心地进行点评,对他做得好,做的不好的,都要勇于指出。勇敢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敢于开拓新的教育产品,要真正有前瞻性,和智慧相搭配,根据未来组织的需要的,大胆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最后是严。严为什么放在最后?在战略竞争中,这应该是说严格本来就是扭曲了人的意原来做的。严格是下策,因为严格只是对于所有的项目都强制性地安装上指标或者是其它的一些规定,并不能够真正让组织员工们和客户们理解。但是一旦出现了问题,就要懂得真正去执行规定,对于相关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严格要求,但是不要依赖严格,要以仁义关爱为主。

二、战略竞争中五种取胜之道建立和健全。

在战略竞争中,其提纲挈领对人性和对阵的观点结合到一起,而这方面正是当前组织管理中所需要的一个重要的元素。作为一项知识的迁移,把孙子这样一部战争指挥的艺术巅峰作品里蕴含的知识转移到人们现在所面对的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这个层面上。

在组织管理的当前,往往缺乏对于整个组织管理的局势的全面了解,这就导致当前的组织管理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不能够真正地建立起一种更加宏观而且全面的认识。在《孙子兵法》中也看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孙子在《谋攻》一章中所谈到的五个战场的取胜之道“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其实这几句话也是非常深刻的,在战略竞争中,在实际的组织管理中还是比较有实际意义的[3].下面对这五个方面进行简要地论述。

(一)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

“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这就是说战争最强大的就是两军交战,你不要和他打仗就能赢,那就是取胜之道中的第一位。那么组织管理中要如何使用呢?其实这就是和曹刿论战中的内容相仿,要注重对于两军对垒的情形判断。不要轻易地因为对方挑起了战火就和他战斗。在和组织员工们出现矛盾的情况底下,不要因为冲动的情况下就轻易地下判断,而是需要根据情况,调查实际,矛盾总会有的,但是关键不在于激化,而在于解决。身为管理者不要常常强调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要常倾听组织员工们的意见,真正把矛盾消灭在无形当中。

而且在组织的战略竞争当中,和其他的同类型的组织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竞争,但是这些组织如果抱团合作,形成产业集群,这也是一种不战而胜的方式。在当前竞争和合作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协调更多的竞争者进行合作,无论是组织的内部战略管理还是组织的外部战略合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识众寡之用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简单地来讲,就是孙子认为使用人要注重法度,要知道什么时候用多数的人,什么时候要用少数的人,这样才是恰当的。像平时的一些会议,比如产品研究一类的会议,可以集思广益,但是不一定要拘泥在同样的一个时间集体研究开发,而可以考虑错开时间,让人数不要那么多,这样就可以让资源的使用更为高效。

又比如,如果我们组织要召开相关的大型集会,比如开业典礼,或者其它类型的大型会议,要运用更多的人数,营造出一种声势庞大,更好地去运用好这方面的人数控制,让人们看到组织的声势非常强大,这就是一种宣传的手段了。

人数的多寡问题,在战略竞争过程中效应非常明显,如果在人数配备上把握不恰当,那么就可能出现一种相对被动的状况,正如古语“事以密成”,意思就是在战略分析特别是一些战略突破上,只有少数人进行决策,战略上才能够获得更大的赢面。而在突破一些重大工作时,人数更多在宣传氛围的打造上也能够起到更加突出的效果。因此,人数的多与少,是战略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一味追求大量人数扑向相同的工作,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永远无法取得实质的胜利,盲目以人海战术进行战略竞争,丧失的不仅仅是人力资源运用的效率,更是这一组织各类人员丧失了自身角色定位的开始,更多工作人员认为自身不过是众多人里面的普通一员,无法发挥出个人的.才干。

(三)上下同欲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是说上下要同仇敌忾,组织的管理者要和组织员工们站在同一条线上面。很多时候组织管理者常常因为严格的管理而和组织员工站在了对立面,这样是不好的,管理者应该和组织员工在一起,常常地交流自己的观点[4].要让组织员工和管理者都理解到,只有通过团队,个人的价值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只有团队,才能够为整个组织包括管理者和组织员工都能够有更多的创造出价值的机会,实现互利和共赢。

在价值观的引导上,组织应该意识到渗透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战略竞争过程中,员工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组织的价值取向是同一性的,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参与实际上是意志和行为的统一,组织的广泛参与需要员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如果以强制性的方式压迫员工,让员工必须要完成相关工作,这样是无法达到“上下同欲”这样的一种效果。所以,组织的管理者要重视价值观引导。

(四)以虞待不虞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主要是指组织要做好准备,也就是预先准备以防有预料不到的事情。战略竞争中,只有将预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才能够推动工作的发展,这一点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观点是相似的。预备工作是组织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将预备放在首位,才能够预防相关风险。风险控制是很多组织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竞争过程中,应该将风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竞争实际上可能给组织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在竞争过程里面打击到组织的稳定性,或者是让组织出现一些结构性的冲击。组织在拓展的阶段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影响,但是组织可以进行预防,特别是预设风险进行控制,在拟定的风险范畴中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样才能够推进组织的有序发展。这从本质上强调了预防和预测的重要性,组织的管理者要科学地分析整个组织所面临的主观和客观的条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以及预防,进一步地将这些相关预防措施布置到位,实现风险控制。

(五)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强调的是将帅管理者有才能者,君王不需要直接御驾亲征都可以取得一定的胜利,这就是一种无为而治的观点。管理者实际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将一定的权力赋予这些管理者,管理者在特定的管理范围当中发挥着自己的管理才干。这种管理才干最终也是需要取得一定的胜利,但是如果最高的管理者总是事必躬亲,对于组织的有效性也是一种打击。领导者和管理者互相之间既是一种配合,也客观存在一定的矛盾,领导者如果无法充分相信这些管理者,那么在运用这些管理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反面的情绪等,管理者如果察觉领导者不充分信任他,那么在战略竞争过程之中可能并不会竭尽全力。所以,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矛盾,是组织在战略竞争过程中的一项核心矛盾,管理者无法得到充分信任和充分授权,就不可能真正调动这些管理者在日常工作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将能而君不御者”,强调领导者应该注重无为而治,要和管理者分享权力,更需要管理者和领导者互相信任和配合,才能够推进战略竞争的胜利。

三、结语。

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在战略竞争中,只有真正地把《孙子兵法》甚至是其它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着作,包括西方的一些重要着作,活学活用地应用到实际的管理之中,才能真正促进整个组织的和谐发展。在《孙子兵法》之中,对战略竞争的管理思想体现得非常充分,尤其是在分析胜利者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除了提高管理者和领导者的个人才干之外,还应该注重组织本身的协调,特别是管理者和领导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把矛盾协调的重要性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够在战略竞争之中取得胜利。所以,管理者或者领导者都应该充分吸收《孙子兵法》当中的一些核心内容,对于如何协调各种资源和关系要给予充分重视,才能够在战略分析和竞争过程中把握发展的先机。当前是一个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时代,任何类型的组织都应该重视资源、员工和管理艺术的科学性,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推进内部结构优化,促进组织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龚留柱。《孙子兵法》与先秦军事伦理思想的发展[j].滨州学院学报。(1):1-6.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十三

摘要:《孙子兵法》这部“兵学圣典”为毕业生就业素养的构成和锤炼带给了指导性参考,集中诠释了毕业生“不可不察也”的就业意识、“修道而保法”的就业道德、“智信仁勇严”的就业潜力。

关键词:孙子兵法;就业素养;探析。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理论范畴,这本书完全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个性是为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就业道德和就业潜力等就业素养的构成和锤炼带给了指导性参考。

一、“不可不察也”的就业意识。

《始计篇》开篇,孙子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全面振兴经济的这天,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这天,就业,亦是“死生”、“存亡”的“国之大事”,作为毕业生和社会组织均不可不察。毕业生是就业的主力军,如何“察”就是要求毕业生对就业活动在自我认识、自我实践、自我调控等方面要有足够的认知,要有主动就业的意识。如要有主动了解就业环境,寻求环境需求与自身优势、特长契合点的意识。要有自我剖析,树立目标,学会独立,培养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最起码就应有意识地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培养独立性、学会分享、感恩、勇于承担职责,不要把错误和职责都归咎于他人。自己摔倒了不能怪路不好,要先检讨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要用心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社会阅历,了解岗位需求,能为自己准确定位。

二、“修道而保法”的就业道德。

孙子看重“道”,把作为“道”治国治军的基础原则,所以他的“五事”“七计”思想都是以“道”为首。他说:“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他的“道”是上、下都有“道”:“令民与上同意也”、“主孰有道”也就是说下层与上层同心同德、上下一心是下之道;上层仁义爱民、任贤选能、心胸豁达、忠信贤明、赏罚任法等才得民心,才是上层之道。不论是上层还是下层之“道”,不是生而知之,都需要“修”。上层“修道”,务必“令素行”、“与众相得”、“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修其功”等,作好顶层设计,号召下层“修道”,感化“民”与“上同意”,最终到达“上下同欲者胜”的最佳效果,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当前,对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而言,有国家层面的“道”:富强,民主,礼貌,和谐。有社会层面的“道”: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有个人层面的“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孙子兵法的“修道而保法”原则,体现的是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体现的是“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职责;体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那么要求我们每一个促进毕业生成长的教学相长活动均要接地气,要引导毕业生具有规则意识,要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要培养毕业生甘于奉献、勇于奉献的爱国情怀,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壮志孜孜不倦地追求,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智信仁勇严”的就业潜力。

孙子提出的“智信仁勇严”是讲做人以将领为榜样,既要有智慧和才干,又要有良好的性格和情操。在就业中,就是指毕业生的就业潜力。就业的“智”能是指毕业生要有智慧。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为“智”带给支撑,并要以此为基础,把“智”升华为贴合环境需求或者岗位需求的潜力。包括三个过程,一是要学习,学文化、学专业、学生活;二是要创新,要把所学的进行自我消化,触类旁通。能够理解为知识的裂变或者是再创造、再加工。三是要实践,要把所学、所思、所变的知识在岗位中实际应用,实现价值。所以,毕业生如果只有简单好处上的“智”,将会很僵化,是“茶壶里装汤元———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也不能让所学裂变为新知识后就止步,将会是纸上谈兵。而是要学———变———用三者融会贯通,才说明了毕业生具备了“智”能。

就业的“信”能包括四层意思,分别是信仰、信心、诚信、信任。信仰证明的是自我的目标与追求,理想与信念,是朝既定目标追求经营自我,规划自我的潜力;信心证明自我内心的掌控潜力,是自我坚强意志的表现,“志不强者智不达”(语出《墨子·修身》)。那些意志不坚的人,虽有才智,但不能坚持,最终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对自我目标,尽管“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也要坚持,才是平凡中的不平凡。诚然,“过信则愚”,这要求我们在既定目标里学会调整,学会创新,而不是让教条主义左右我们前进的脚步。诚信是言必行,行必信。“言不信者行不果”(语出《墨子·修身》),言语不诚信的人,做事也不会有结果。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恐怕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所以,孔子曰:“唯天下至诚,为能近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语出中庸·诚意)工作中的诚信是团结协作的前提,是团队精神的基础。信任是前三层意思的综合,重在行动,是自我执行力的体现。一方面是以自我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培养起值得他人信任与信赖,两一方面是以自我实际行动表达对自我所选取的岗位和所存在的组织要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就业的“仁”能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的,即“仁者爱人”的思想和以善为本的意识。就业中所需的团队协作潜力、人际沟通潜力、创新创业潜力等都集中体现毕业生的“仁”能。

就业的“勇”能是指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潜力,也就是毕业生的执行力。这是贯彻组织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潜力。是把组织的战略、规划、目标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每一个毕业生要在将来的岗位上具备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潜力及完成任务的程度素养。

就业的“严”能是要求毕业生“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是前四项的行为保障。如果一个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自控力,不但办不了事,还有可能会坏事,因此,需要毕业生具备“五必”潜力:言必行、松必严、懈必紧、禁必止、令必行。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十四

摘要:《水浒传》对《孙子兵法》有独具特色的书写方式。《水浒传》既以诗词的形式,也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来烘托《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杰出才干。它还以宋江、吴用谈论《孙吴兵法》,来突出《孙吴兵法》这一版本在《孙子兵法》传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水浒传》以重要人物主角应用《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来证明《孙子兵法》特有的兵学魅力。《水浒传》演绎了两种不同人物类型对《孙子兵法》的应用:一类是正面人物形象宋江的应用;另一类是反面人物形象高俅的应用。《水浒传》以隐喻的方式阐释了《孙子兵法》应用的双极效应:既为仁人君子带给了智慧的源泉,也为奸佞小人带给了害人的伎俩。

关键词:《水浒传》;《孙子兵法》;书写;孙武;版本;战术。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向来受到中外人士高度的赞誉。明人李贽的《读〈忠义水浒全传〉序》深赞《水浒传》价值不菲,他倡言“有国者不能够不读”“贤宰相不能够不读”“兵部掌军国之枢,督府专阃外之寄,是又不能够不读也”。《大英百科全书》说:“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因以通俗的口语形式出现于历史杰作的行列而获得普遍的喝彩。”作为“百代谈兵之祖”的《孙子兵法》占据中国古典兵学的巅峰地位,惠泽华夏,影响深远。它不仅仅对古代兵学,而且对古典小说也有必须的影响。《水浒传》带有浓郁的战争色彩,无形之中为《孙子兵法》巧妙嵌入带给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水浒传》流传的版本众多,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繁本,二是简本。繁本中的百回本《水浒传》,成书相对较早,接近故事原貌。故此,本文以百回本《水浒传》为主要视点,从中梳理《水浒传》对《孙子兵法》书写的主要资料,旨在探讨《水浒传》对《孙子兵法》演绎过程中所隐含的内在哲理。由于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水浒传》研究者们的重视,因此,很有必要提出并对之进行探讨。

一、《水浒传》对《孙子兵法》作者的书写。

《水浒传》曾2次提及“孙武子”,分别在第22回与第24回。“子”是古人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水浒传》提及的“孙武子”,实质是对《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尊称。由之可见,孙武这一著名历史人物“呼之欲出”。第22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描述宋江逃难之事,曾与其弟宋清一同投奔沧州横海郡的柴大官人柴进。在这一故事情节中,《水浒传》还刻意描述了柴进豪华的庄院———东庄。东庄景色幽雅,山水如画。“门迎阔港,后靠高峰。数千株槐柳疏林,三五处招贤客馆。深院内牛羊骡马,芳塘中凫鸭鸡鹅。仙鹤庭前戏跃,文禽院内优游。”《水浒传》有首诗词以无比真挚的情感夸赞东庄与其主人柴进:“疏财仗义,人间今见孟尝君;济困扶倾,赛过当时孙武子。”《水浒传》这首诗词专门提及了“孙武子”。《水浒传》以诗词写景,极赞东庄景色之优美;还写物,极赞东庄之富有;又写人,极赞东庄主人“好客”“仗义”“济困”之本色。词中“孟尝君”隐喻东庄主人“仗义”的个性。《史记·陈涉世家》云:“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特指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四大公子”: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孟尝君居“四大公子”之首,曾养“食客三千”

以“好客”“仗义”而显名于当时诸侯国。《水浒传》以“孟尝君”隐喻东庄主人“好客”与“仗义”自然是恰到好处。最值得注意的是《水浒传》还借“孙武子”凸显东庄主人“济困扶倾”的个性。孙武曾以兵法十三篇被吴王阖闾召见吴王“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从《史记》记载来看孙武曾佐助吴王阖闾最终以蕞尔小国吴国击败强大的楚国并威慑齐国和晋国两个大国。

司马迁所记这段史实彰显了孙武“济困扶倾”的本领。《水浒传》所谓“济困扶倾,赛过当时孙武子”这一经典用语,表面上是对东庄主人柴进的夸赞,却间接地倾诉了《水浒传》作者对孙武的钦佩之情。《水浒传》第24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记述,西门庆存心想勾搭藩金莲,却苦于自己无高明的主意,于是便厚着脸皮向王婆求教。王婆笑道:“大官人却又慌了。老身那条计,是个上着,虽然入不得武成王庙,端的强如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上着”是指下棋时的“妙着”“高着”,多用以比喻“上策”“妙计”。“端的”是宋元时期的白话口语,意思是“真的、确实”。“十捉九着”是比喻十分地有把握。王婆的这句话还提及三个人,一个是小说人物,即“大官人”,就是西门庆,自不待言。另两人却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即“武成王”与“孙武子”。“武成王”是指“姜尚”,又名吕尚,有智谋,佐助周武王战胜殷纣,建立周朝,后世帝王对姜尚追加封号,称之为“武成王”。《元史·祭祀志五》记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

这则史料为《水浒传》王婆所言的“武成王庙”,带给了一个十分好的注解。“孙武子”便是前文提到的“孙武”。王婆所说的“孙武子教女兵”的轶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水浒传》把“孙武子教女兵”与民间小人物王婆联系在一齐,这种书写安排是否妥当?从《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却是合情合理的。宋元时代杂剧广泛流传,元代杂剧中保留下的曲名,居然有以“孙武子教女兵”为主题命名的杂剧。目前来看,这一时期至少有两部杂剧是以“孙武子教女兵”为主题:一是赵善宗的《孙武子教女兵》杂剧,二是周文质的《孙武子教女兵》杂剧。

武的情感溢于言表。《水浒传》的作者巧借他人之口,称扬孙武子教练女兵胸有成竹的气度。这说明孙武不仅仅受当时精英人物的重视,而且也受平民俗子的关注。“孙武子”之称亦见于《宋史》,而《宋史》却系元人编撰。《宋史·张威传》有言:“古之善兵者,若孙武子,亦吴人也。”可见,《水浒传》“孙武子”的说法,大体贴合元末明初对“孙武”习惯性的称谓。总之,《水浒传》不仅仅以诗词的形式,而且以王婆与西门庆对话的方式表现“孙武子”。《水浒传》这两种不同的表现风格,始终却以“孙武子”来尊称“孙武”,透露出《水浒传》作者对孙武无比崇敬的个人情结。

二、《水浒传》对《孙子兵法》版本的书写。

《水浒传》曾2次提及“孙吴兵法”,分别在第20回与第57回。第20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记述,林冲杀死王伦后,在梁山泊聚义厅尊晁盖为寨主,欲以吴用为军师,推举他为第二座主时,吴用深表谦让之意:“吴某村中学究,胸次又无经纶济世之才,虽只读些《孙吴兵法》,未曾有半粒微功,怎敢占上”值得注意的是,吴用这番推辞之言,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就是吴用亲口说自己读过“孙吴兵法”。第14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有首《临江仙》称赞吴用:“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临江仙》词文夸赞吴用足智多谋,可与诸葛亮、陈平相媲美;精通兵家韬略《六韬》《三略》,有“智多星”的雅号。

吴用亲口说他本人“只读些孙吴兵法”。显然两者发生了冲突,这是否由于小说编撰者不同所致,那里不得而知。但在分析《水浒传》吴用用兵计谋时,理应依据“孙吴兵法”,他人所赞,不足为凭。这是因为吴用自己亲口说他“只读些《孙吴兵法》”。《水浒传》第57回《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记述,宋江依据“孙吴兵法”,想出了对付呼延灼的计谋:“孙吴兵法却利于山林沮泽。却将步军下山,分作十队诱敌,但见军马冲掩将来,都望芦苇荆棘林中乱走”。之后用隐伏军兵活捉呼延灼,“却先把钩镰枪军士埋伏在彼,每十个会使钩镰枪的,间着十个挠钩手。但见马到,一搅钩翻,便把挠钩搭将入去捉了”。

武帝以前,《孙吴兵法》就受到兵学爱好者的重视,那么,《孙吴兵法》作为《孙子兵法》的一个特定版本,自然已在那一时代就开始流传。《孙子兵法》在传播过程中,刊行版本固然很多。就国内而言,《孙子兵法》重要的版本分为两大系统:一为传本,以《十一家注孙子》和《武经七书》本为代表;一为简册文书,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是现存“最早的本子”。

《孙子兵法》传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水浒传》对《孙子兵法》战术的书写。

《水浒传》有意识地吸收了《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精髓。《水浒传》第57回《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提到宋江曾用《孙吴兵法》计败呼延灼,但没有具体指明宋江究竟使用的是《孙子兵法》,还是《吴子兵法》。实际上,宋江使用的是《孙子兵法》。因为宋江所言“《孙吴兵法》却利于山林沮泽”这句话中的“山林沮泽”,恰恰来自于《孙子兵法·九地篇》:“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因而说,宋江采用的是《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而不是采用《吴子兵法》的战术思想。

《水浒传》第79回《刘唐放火烧战船,宋江两败高太尉》记述,济州老吏王瑾给太尉高俅出了一个奸诈的毒计,在招安诏书中留有一个“后门”,妄图算计宋江、卢俊义。当时,高俅邀请参谋闻焕章一同计议此事的得失。《水浒传》称赞闻焕章:“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有孙、吴之才调,诸葛之智谋。”言外之意,闻焕章有孙武、吴起一样的干才。他劝谏高俅:“堂堂天使,只能够正理相待,不可行诡诈于人。倘或宋江以下,有智谋之人识破,翻变起来,深为未便。”从闻焕章的言语来看,显然他认为该策有些不妥,他所持的理由:一是天子使者要言而有信,不可欺骗;二是担心宋江部下识破计谋。高俅执意认为,闻参谋的分析毫无道理,根本不必采取光明正大的行为:“自古兵书有云:‘兵行诡道。’岂可用得正大?”值得注意的是,高俅所言的“古兵书”,却又正是《孙子兵法》。

高俅所说的“兵行诡道”,真正源自《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既讲“正道”以治国,又讲“诡道”以胜敌。“诡道”之术是《孙子兵法》最为精妙独到的战术思想,《孙子兵法》有著名的“诡道”十二法以起到伪装欺敌、机动应敌、突袭扰敌的效果。诡道心法的根本原理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值得注意的是,《水浒传》作者以太尉高俅引《孙子兵法》中的“兵行诡道”,来演绎高俅通晓《孙子兵法》,这一书写资料完全吻合高俅作为宋廷最高军政长官的身份。

《水浒传》另对《孙子兵法》“虚实”战术有独到的演绎。《孙子兵法·虚实篇》讲:“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用兵打仗,讲究知敌之虚实,努力做到避实击虚。这在《水浒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水浒传》中“虚实”一词的应用,多达26次。第77回《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两赢童贯》记述,酆美劝谏童贯不可轻易用兵:“枢相,彼必有计,不可亲临险地。且请回军,来日却再打听虚实,方可进兵”。第78回《十节度议取梁山泊,宋公明一败高太尉》记述:“宋江、吴用商议,必用着一个人去东京探听消息虚实,上山回报,预先准备军马交锋”。

人攻打祝家庄等。正是由于《孙子兵法》战术思想有机融入《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因而使得《水浒传》的战例异彩纷呈,如在眼前。敌我双方的胜败结局水到渠成,不再是空中楼阁。《水浒传》也正是透过宋江、高俅等人多种场合应用《孙子兵法》战术思想,精致地展示、证明了《孙子兵法》特有的兵学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浒传》对《孙子兵法》有独具特色的书写,这种书写方式使《水浒传》的战争艺术描述更上了一层楼,对后人学习用兵艺术有必须借鉴价值。《水浒传》以《孙子兵法》来推演战争活动,有声有色,显示出作者对《孙子兵法》深刻的理解与精妙的把握。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已有三部被证明不同程度上渗透了《孙子兵法》的影响,《西游记》尚除外。

其中,《孙子兵法》对《三国演义》的影响最为直接而又明显。《孙子兵法》对《红楼梦》的影响比较隐晦,不易让人觉察。相比之下,《孙子兵法》对《水浒传》的影响却是介于两者之间,或隐或现,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这也同时让人看到,《孙子兵法》穿越文学时空的力量足以令人震撼。值得赞叹的是,《水浒传》对《孙子兵法》的书写,还演绎出两种不同人物类型对《孙子兵法》的应用。一类是正面人物形象宋江,他在应用《孙子兵法》战术思想上有非凡的表现。另一类是反面人物形象高俅,他应用《孙子兵法》“诡道”战术思想,妄图算计宋江、卢俊义,却被有心人识破。《水浒传》特意采用这种比较写作手法,让世人感受到《孙子兵法》在传播过程中,既给仁人君子带给了智慧的源泉,也为奸佞小人带给了害人的伎俩。《水浒传》以隐喻的方式阐释了《孙子兵法》应用的双极效应。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提醒世人:《孙子兵法》尽管作为一种兵学理论,但却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理论工具,其服务的对象没有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在于学习者对《孙子兵法》的体悟程度。《水浒传》以辩证哲理的思维高度告诫世人,《孙子兵法》虽为“至宝”,但其本身应用却有两面性。

参考文献:

[4]杨善群.孙子兵法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5]程国政.孙子兵法知识地图[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十五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人类的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未得到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行为的结果,可能便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再发生对新需要的追求行为的结果也可能是遭受挫折,追求的需求未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消极的或积极的行为。

未满足的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满足程度,期望值则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或生理上的满足的可能性。显然,能够满足某一需要的行动对特定个人的激励力是该行动可能带来结果的效价与该结果实现可能性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激励是领导工作的重要方面。“士气”是高昂还是低落,对于组织工作成效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使参加组织活动的人都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工作热情,才有可能使组织工作获得成功。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员工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主动而自发地把个人的潜力发挥出来,奉献给组织,从而确保组织达成既定的目标。由此可见,无论从帮助个人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实现组织目标的角度来看,激励都是领导人员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激励下属即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是每一个领导者都不能忽视的大问题。领导者的职能不在于“做事”,而在于“成事”。而要“成事”,不管精力多好,能力多强,即便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事必躬亲,而必须分工授权给下属。下属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领导者“成事”的效果,因而每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都不能不把调动下属积极性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需要理论与激励理论。

1.需要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需要。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要确定自己行为的目标。人都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行动的。这种从一定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行动,进而得到需要的满足,而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需要、引发新的目标行为,便是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人的行为过程。需要既是这个过程的起点,也是这个过程的终点,是人的行为的基础。

下面简单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个基本论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才能够影响行为。换言之,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能起激励作用。另一个基本论点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马斯洛认为,在特定的时刻,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人的一切需要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而且只有当前面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出其激励作用。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任何动物都有生理的需要,但不同的动物,其需要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就人类而言,人们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具备以后,生理需要就不再是推动人们工作的最强烈力量,取而代之的是安全的需要。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独立地进行的,因此,人们常希望在一种被接受或属于的情况下工作,社交的需要比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来得细致。需要的程度也因每个人的性格、经历、受教育程度不同而有异。尊重的需要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自尊是指在自己取得成功时有一股自豪感,受别人尊重,是指当自己做出贡献时,能得到他人的承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自我实现的需要几乎在任何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十六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其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慎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十七

从前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做到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不会被敌人战胜在于自己,可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战的人,能够创造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不能做到敌人必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可人为地强求。不可战胜的时候,要采取守势;可以战胜的时候,要采取攻势。取守势是因为自己力量不足,取攻势是因为自己力量有余。善于防守的人,隐藏自己仿佛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发动自己仿佛在高不可及的天上,所以能保存自己的力量,而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预见胜利不过是一般人得预想,算不上高明中的高明。通过战斗取得胜利而得到众人的赞誉,也算不上高明中的高明。

所以能举秋毫算不上力大,能见日月算不上眼明,能听见雷声算不上耳聪。古代所谓善于打仗的人,是战胜于那些容易被战胜得敌人。因此,善战者打了胜仗,没有什么聪明与勇敢的名声,所以他们能够取得胜利而没有失误和差错。没有失误和差错,是因为他们所采取的作战措施本身就是胜利的,已经赢得了那已处在必定失败的敌人。所以善战者,是立于不败之地,而又不放过导致敌人失败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先有胜利的把握,然后才取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则是先去匆忙交战然后才去争取胜利。善战者,修明政治并保持法度,所以能够掌握胜败的主动权。

兵法有五原则,一时土地面积的丈量,二是物资的称量,三是出军多寡的数量,四是兵力强弱的权衡,五是战争最终的胜利。土地产生面积的丈量,土地面积的丈量决定物资的称量,物资的称量又决定出军人数的多寡,出军人数的多寡又决定敌我力量的对比,敌我力量的对比又最终决定胜负,所以胜利的军队好比是用铁称珠子那样处于绝对优势,而失败的军队则好比是用珠子称铁那样处于绝对劣势。

军事实力强大的军队发动战争是依靠人民,犹如从万丈高山上向溪谷放下积水,这就是军事上的形。

这是此篇兵法的大意。供各位参考。

其实在这篇兵法中,孙子老先生还提醒我们:

创造条件,伺机取胜。

在生活中,孙子对我们的告诫也是非常正确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在等待战胜对手的机会。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十八

从小我就会音乐情有独钟。其实我除了选《古典音乐欣赏》这门课外,我还选了《耶鲁大学音乐-聆听音乐》这门课。我对音乐的理解,来自对音乐世界的向往。音乐世界有多样的语言,我觉得音乐是最最贴近自然的语言。虽然不懂得五线谱的规律,可我依然能感到音乐的强大力量。轻快悠扬的音乐让我时刻欢喜,激昂旋律的歌曲让我总是兴奋和充满动力,而忧伤沉底的调子又会让我伤心。平时没事时,我也喜欢听听歌听听音乐来打发时间。以前,我对音乐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上,好听的音乐确实让我感动,反复的听,只是觉得好,但很少能把它正确的理解正确的分类,很难说出它好的奥秘在哪里。自从上了《古典音乐欣赏》,我逐渐感到,对音乐的欣赏也要有科学的方法。我在课上学到,会欣赏,也是一门艺术,也是再创造。当我的心跟着动听的旋律盘旋的时候,作者与我的思想也逐渐融合,我也把自己的思想融入里面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样我对音乐的主旨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这门课是《古典音乐欣赏》,自然主要是强调点在于“古典”二字。而古典音乐又着重在于西方。从16世纪的欧洲开始,300多年的时间里诞生了无数优秀的音乐家,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的无穷的。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我想音乐的创造的目的也在于此。它不仅有娱乐性,欣赏性,更有思想性和可再创造性。好的作品是很多,像即使在当今时代也得承认有优秀的作品存在。但不朽的却要经过时间来洗练出来。

这里我不多谈我们上课时的古典音乐,(对于这些音乐我想我的欣赏水平还远远在老师之下吧:)我想说说我上了这门课的收获。的确,上完这门课后,我开始用新的角度来欣赏音乐了。在众多的音乐形式中,我最喜欢交响乐,我觉得交响乐非常的大气。一个指挥,几百号人的管弦乐队,在一根指挥棒的引导下演奏出了气势雄浑的交响乐,就像一个将军指挥千军万马去打仗一样令人震撼。我以前对交响乐也不是很了解,通过上课知道了大概。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

古典音乐的交响乐的魅力自不必说,我想谈谈我听到的一个当代的交响乐作品《再临,片翼天使》。这首曲子我听了无数遍,真的是非常喜欢。它是一首为动漫作品创作的插曲,以交响乐形式表现出来,作曲是日本的植松伸夫。当然欣赏这首曲子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它是为动漫中的主人公萨菲罗斯而创作的。

开始时曲子以有节奏的鼓声开始,沉稳中孕育着激情,预示着这将是一首大气蓬勃的作品。接着管乐和弦乐渐渐参与其中,仿佛一阵黑风在我们眼前开始隐现,然后从00:40的时候开始合奏。随着一阵高过一阵的钹声,02:15开始的人声合唱,将我们带向最熟悉的一段旋律,03:22时候的高昂将前半部分引向一个小高潮。接下来的旋律又是弦乐搭配管乐,二者互相配合,前者又夹杂拨奏为辅;明亮的圆号在这段曲子中点缀得非常好,让音乐的层次感非常清晰。04:13曲调突然一变,以木琴和黑管二重奏引导,曲风渐渐高昂。04:34再度开始的男声合唱和之后加入的女声部分,虽然歌词单调重复,但是给人一种潜在的震慑力。加上深沉的伴奏,让人感到一种势不可当的冲击力。随着力量积聚得越来越大,打击乐的节奏也越来越强,直到05:20的最后一个音符,恍如一道闪电将天地撕裂,随后一切归于寂静。这就是全曲给我的感受,完整而又形象的表现了萨菲罗斯的霸气和孤傲。给人以超强的震撼力。其实这首曲子最为成功的部分在于它的创新之处,他其实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交响曲,更多加入了现代的摇滚、合唱等元素,使得整个风格更贴近主题—为动漫而设计的音乐。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十九

摘要:《孙子兵法》资料博大精深、主旨深远,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它的社会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畴。文章就《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修道而保法”“先为不可胜”“斗乱而不可乱”等哲理内涵移植和借鉴到人生成长之中,帮忙人们从《孙子兵法》的哲理中,树立战胜对手的竞争意识,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

关键词:孙子兵法;人生;思考。

《孙子兵法》这部有着千年历史的奇书,其中每一句话都凝聚着高深智慧,浓缩着上等的谋略,透过对《孙子兵法》的阅读,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和手段,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

一、人生不败第一计:

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正《孙子兵法》中谈道:“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正。”(《孙子兵法·军形》)意思就是说:“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务必要修明政治,确保法制,从而能够掌握战争胜负的决定权。”所谓的“修道而保法”,杜牧注得极好:“道者,仁义也;法者,法制也。善用兵者,先修理仁义,保守法制,自为不可胜之政,伺敌有可败之隙,则攻能胜之。”“道”是春秋时期很流行的一个字眼。孙子对“道”直接论述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民与上同意”意思就是君民要同心同德,孙子把老百姓与君王的良好关系作为君王成败的首要因素。也就是说君王要想坐稳江山,你务必要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和信任。楚汉相争初期,项羽因为无“道”,犯了不少致命性的错误,把即将到手的江山拱手让给了刘邦。

陈平、韩信原先都是项羽的麾下,但项羽却没有识人之才,让陈平、韩信总是没有用武之地。两人在项羽手下看不到任何期望,只好仰天长叹转而投奔了刘邦,范增是项羽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也是唯一厉害的主角,但项羽却受陈平的挑拨,怀疑范增的忠心,气得范增没有办法只好打包回家。

范增的离去给项羽一个致命的打击。能够说项羽最终是惨败在这两个人手上的。项羽更大的问题是对占领的城池不进行安抚,反而进行烧杀掠夺,被他攻打下的城池内的老百姓都不拥护他,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不但失将心,还失民心,最后只能落个乌江自刎。反过来我们再看看刘邦的所作所为,项羽不重用韩信,他却拜韩信为大将。项羽吝啬,有功不赏,他却有功必赏,不但赏银、赏金,还封官、封爵、封侯、封王,在所不惜,所以刘邦麾下拥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

项羽对所攻下的城池是烧杀掠夺,刘邦却秋毫无犯,项羽失掉了民心,而刘邦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除了“修道”外,孙子还有“保法”的政治理念。“保法”就是指要用严明的军纪使得部队上下纪律严明,执法有章可循,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孙子的“保法”的主张,对于我们当代人而言,就是要遵章守法、依法办事,就是要心中有法、敬畏法纪。

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一个人只有敬畏法纪,才能慎初、慎微、慎行。反之,如果目无法纪,必然迷心智、乱言行、丢操守。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法律法规都是我们做事做人的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也是触碰不得的高压线。纵观十八大以后落马的贪官,无不是让贪欲蒙蔽了理智,让权势淹没了敬畏,一步步失守法纪的防线,最终走向蜕变腐化、违法犯罪的深渊。这警示每一个人,在法律法规面前,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心怀敬畏,才能慎始敬终;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能够说“修道保法”是我们人生不败的一个法宝。如果在我们的人生中始终在政治上、道义上、德行上光明磊落,即修道;又能在法律上、政策上、制度上立定脚跟,即保法,那么我们就会有最高的获胜概率。如果我们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就能够正确地把握好我们的人生航向而不至于迷失在现实的迷雾中而失去了自我,而且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我们都能够坚定你的理想信念,都能够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彼岸。

二、人生不败第二计:

“以待敌之可胜”的目就是等待对手出现可胜的战机。孙子在那里所讲的“待”的含义就是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的到来为什么要等待呢?等待的目的就是让敌人虚假的一面不见从而看到其真实的一面。消除敌人虚假的一面并且让敌人暴露其真实的面孔就需要必须的时间所以我们要耐心地等待。

真正的胜利者都懂得在没获得绝对优势的状况下必须要养精蓄锐,等待最佳战胜敌人的时机的到来。因为如果战胜敌人的时机尚未成熟而免强发起进攻,就会暴露自己的“形”。那么对手就会抓住我方的不利的因素不放手,迫使我方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因此,战胜敌人时机的造成,务必要专心致志地等待。“要成为好的猎手,务必先学会等待。”敌人的可胜之机大多时候不是你守株待兔就能得来的,而要你适时地创造战胜敌人的时机,与其等待战胜敌人时机的到来,不如努力地去创造,机会就像甘蔗一样,力榨才会出汁,机遇永久垂青于时刻准备着的人。学暗器的人永久最懂得把握机会的。这段话充分表现了孙武在战争中客观冷静的大将风度。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谁能树立起“不可胜在己”的这种人生的理念,并且能够努力去拼搏,谁就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不能被对手打败的根源就在于你自己,在于你平时能否能自强,能否能下功夫学习,能否努力奋斗。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掌控,挑战自我,改变命运,追求成功,是我们的梦想,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那就去积蓄你的实力并高效地运用好你的实力。相信自己,你就是你人生的指挥官。带上你的“尖刀部队”(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你的创意,你的知识、你的人脉、你的时间、你的财力、你的物力)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或“十则围之”(《孙子兵法·谋攻》),或“避实击虚”(《孙子兵法·虚实》),或“分合为变”(《孙子兵法·军争》),或“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孙子兵法·九地》)为实现你人生中最大的梦想去拼杀吧。

三、人生不败第三计: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孙子兵法》中谈道:“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孙子兵法·兵势》)意思是说:“战场上军旗纷乱摇曳,战马和士兵混合在一齐,在这样的战场上作战要使军队整齐不混乱;在战士潮水般涌来涌去,敌我双方浑沌不清的状况下作战,必须要布阵周密,持续良好的作战态势而不致于最终失败。”

战场上,如果你被军马嘈杂乱了方寸,没有了章法,你就会被动挨打;生活中,如果我们也是根据各种社会潮流不断地更换自己的追求目标,我们的人生也会像打乱仗一样,稀里糊涂。

所以,我们在人生道路的选取上,必须要懂得“清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道理。不仅仅要以时势为导向,更要结合我们每个人的实际状况,慎重地选取一条适合你的人生之路。

在人生道路的选取上,我们必须要懂得什么样的人生适合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真心所追求的,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你的世界才会真正向你走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选取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人生道路确定之后,务必牢记“斗乱而不可乱”,不要被流行的思潮所绑架,更不要为陈旧的思想所束缚。而是要智慧地去分析、去决定、去抗拒,相信自己选取的路,坚定地走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你的人生定会绚烂多彩!

参考文献:

[2]施芝华.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m].上海:学林出版社,:2.

[3]周依朋.孙子兵法的人生经营课[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4]张占武.你能读懂的孙子兵法[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二十

论文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此刻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资料。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管理伦理。

表现有三:一是将帅要有威严,能够令行禁止;二是要治军严格,“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地形篇》);三是要严于律己。

管理者要注重人的因素。战争的胜败,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对此孙子兵法》多有论述。但是,在所有因素中,孙子更注重人的因素,强调“人和”是诸要素的关键。谋攻篇》日“上下同欲者胜”。要做到“上下同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制度管理,二是关心爱护下属。在制度管理上,计篇》提出:“法令孰行……赏罚孰明”行军篇》日:“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就是说,用政治教育士卒,用军法管理部队,才能战必胜攻必取。平时能教育士兵严格执行命令,战时士兵就能服从指挥;相反,就不会服从指挥。平时所以能令行禁止,是因为将帅与士兵的关系融洽。在关心爱护下属上,地形篇》指出:“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貉;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将帅平时对待士兵像对待婴儿一样关心爱护,战时士兵就会与将帅一齐赴汤蹈火;将帅平时对待士兵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战时士兵就会与将帅同生共死。

二、《孙子兵法》与传统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伦理道德。孙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孙子兵法》必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儒家文化根源于齐鲁文化,孙子作为齐国人,受到齐鲁文化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仁”是中国传统伦理最高的道德原则,用“仁”去解读《孙子兵法》,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仁爱”,如“爱卒”、“善卒”、“养卒”,“安国”、“保民”、“利主”。二是“义恨”。“爱”和“恨”是构成“仁德”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基本道德规范,对人民越是爱,对敌人就越要恨。三是“大仁”。作为军人,最大的仁就是实现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利益,发动战争、进行杀戮,不是不仁,相反。这正是最大的“仁”。孙子在《用间篇》中指出:“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出兵打仗,动用军力人数众多,国家财力物力耗费巨大,全国的老百姓也都不得安宁,有时战争还要持续数年,如果吝啬一点儿小钱而不肯重用间谍,导致战争失败,那就太“不仁”了。《用间篇》又说:“非仁义不能使间”,意思是不仁义的将帅不能使用间谍。“用间”带有耍阴谋诡计的意思,按常理属于不仁不义之举,但为了国家利益就成为“仁”,国君、将帅都要有这种“仁”。

《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讨论一个战争主题,但通览全书,则篇篇充满“慎战”、“抑战”,甚至“不战”的思想。作为一名军事家,在一部专门论述战争的著作中,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孙子博大的仁感情怀。

中国传统伦理把“三纲五常”作为最高道德原则,五常的仁、义、礼、智、信,除了以上所讲的仁,其他的在《孙子兵法》中也多有反映。如“智”,《孙子兵法》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军事智慧的著作,论述如何运用高超的智慧夺取战争的胜利。又如“信”,《孙子兵法》在提出“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的同时,也包含诚信的思想。首先,“上下同欲,民弗诡者”是一种体现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政治公信。

其次,“令素行者,与人相得”,是其“将道”中“信”的基本要求;信赏明罚是“信”的形式;将士用命、部属相得则是“信”的核心资料。最后,“不令而信”是一种高超的用兵境界,反映了道德的巨大力量。

三、《孙子兵法》与军事伦理。

《谋攻篇》指出:“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那里的“全胜”战略思想,能够认为是《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孙子认为,兵凶战危,透过军事手段解决争端,必然造成杀戮和破坏,因而,“非善之善者也”。透过政治的、外交的手段加以解决,才是“善之善者也”。透过施行仁政、争取人民支持,从而“夺气”、“夺心”,既能够避免或减少杀戮和破坏,又能到达战争的目的,这样的战略策略才是上善之策。

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从目的来看,是“必以全争于天下”。那里的“全”,不是攻城略地,打败敌方,使敌方“降”服,而是争得敌方人心,使之心悦诚服,如果仅仅使敌方降服,不能认为是“全胜”。从手段来看,一是“伐谋”,二是“伐交”。从对象来看,所谓“全”就是要保全,大至于全国、全军,小至于全卒、全伍;不仅仅保全已方,还要保全敌方;不仅仅保全军队,还要保全城池、村庄、人民以及财产。从适用范围来看,不仅仅适用于战略,还可适用于战役甚至一次具体的战斗。从作用或好处来看,一是己方代价最小,不费一兵一卒;二是敌方损失最小,保全了可为我所用的超多物资和人力;三是人民遭受灾难最小,因为任何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总是人民;四是世界获益最大,透过非暴力手段解决争端,不仅仅双方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双方不结冤仇,人民得以稳定安宁,社会得以进步,世界得以和平。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孙子可贵的惜财爱物、珍视生命,主张和平共处的伦理思想。

《九变篇》指出:“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君命有所不受。”《地形篇》也指出:“故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日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那里,产生了两个道德命题:道德选取和道德职责。本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基本的军人伦理,“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即是指此。但战场情势发生了变化,国君的命令已经成为错误时,将帅就要临机应变、作出选取,即使国君的命令也能够不执行。样,如果有必胜的把握,即使国君不让打,也要坚决打,相反,如果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能够不打。作为将帅,进不求功名,退不避抗君之罪责,只求保全民众和士卒,贴合国君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将个人的功名、罪责置之度外,以国家利益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这是将帅应有的道德职责。

此外,《作战篇》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因此要速战速决,这反映了孙子爱惜民财,珍惜民力的思想。《作战篇》还指出:“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本来,军队就是为了打仗的,思考如何打胜仗就行。那里,言战争却能同时想着国家经济、人民生活,反映了孙子的人道思想。

《孙子兵法》除以上主要伦理思想外,在经济伦理、生态伦理、职业伦理等方面也有所述及。这天,对《孙子兵法》的伦理思想进行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好处,又有重要的现实好处。从理论好处上说,能够使《孙子兵法》的思想更加完整、全面地展示给世人,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从现实好处上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个性是精神礼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好处。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二十一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中华文化。

关键词:孙子兵法,中华文化,慎战,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

《孙子兵法》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非战”、“和”的精神。《孙子兵法》虽然是一本以战争指导为写作目的兵书,但其本质却又是反对战争的。《孙子·计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它强调“慎战”,不轻易发动战争,强调“先胜”,使用“软实力”战胜对手,而避免正面的硬碰硬的战争。《孙子》开篇就指出了“慎战”的重要:“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作战篇》和《用间篇》开头,孙子又重复论述了战争对国力的重大消耗以及对国家的潜在危害(“诸侯乘其弊而起”)。这是《孙子》全书的基础。这与道家“不争”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争”怎么能善胜?那就是使用“伐谋”、“伐交”的手段了。这种“不争”并非如墨家“非攻”思想一般全面否定竞争,而是指将竞争限制在社会道德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思想之下,战争仅仅是一种用于解决争端的,与换质、联姻等并列的外交手段。而达到这种目的的方法就是用“礼”“义”来限制战争。强调进行“正义之争”,将战争纳入进步的轨道中去。孙子兵法虽然是战争的学问,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平。正如武术要讲武德,孙子兵法高深的兵学思想也该被运用于维护和平的事业中,这才是孙子的真正愿望。

正是基于“慎战”的思想,孙子的新式战争观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实用主义。孙子兵法在具体运用上的核心战争指导思想就是:最小的消耗达成最大效率击败敌军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使用“兵以诈立”。这个“诈”除了战术上的欺蒙敌人之外,更多地是从战略的高度上讲的,即在变化中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因而也不会对战争的性质——“仁义”与否——产生影响):“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具体说来,“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是“任势”,二是“诡道”。

实用主义的另一方面是指,《孙子兵法》侧重的不仅是对战争理论的阐述和总结,还包括战争实践的指导。这部兵法对战争实际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强的实践价值。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实用理性”。“实用理性”扎根于农耕文明,体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文以载道”、“经世致用”,中国人的思想对一切事物的观察都以这些事物对人的关系为基础,看它们有无道德的应用价值,有无艺术价值。孙子兵法也正暗合了这点。《孙子兵法》还有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如果说,基于对战争现实深刻认识的“慎战”思想更多体现了孙子军事思想的务实的话,他的辩证转化思想则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双方关系的“主、客”,天时地利的“险、易”,士卒状态的“勇、怯”,战争行为上的“进、退、攻、守”,等等。孙子认为,这些矛盾关系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战争制胜的根本就在于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使这些关系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老子》一书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并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孙子的这种兵法上的辩证思维明显受了道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的哲学辩证思维影响。

《孙子兵法》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道家和儒家思想。除了上述的“不争而胜”和辩证思维以外,它提倡的“避实击虚”、“以迂为直”等思想,造势、分合、治气等方面,也体现了老子的“以柔克刚”思想。另一方面,孙子提倡的师出有名,强调战争的正义性,“慎战”的思想,也体现了儒家的仁爱与民本思想,这就形成了中国自古以来非扩张性和非侵略性,以防卫与反击为主的战争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的成书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华文化本身。

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讲究“为战以礼”战争的目的是分出胜负,而非决出生死。往往两军对垒,左军对左军,右军对右军,中军对中军,三站定胜负,击溃对方也不去追杀,败的一方还保有兵力也不再战,这是一种很“骑士”的精神。

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齐国的邴夏请求齐顷公杀死晋国将领韩厥,顷公就以“非礼也”之由未许;而当晋军要俘获齐顷公时,还得拜两拜,向他行稽首礼,以极为委婉谦卑的口气向被俘的尊者解释,说明逮捕他是万不得已的。

公元前638年的泓水之战,宋国因恪守“为战以礼”的原则,不愿趁楚人势弱时进攻,而被楚国击败,面对国人的责怪,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解释说:“君子作战,不再次击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抓敌军中的老人和孩子。要像古代打仗的,不困敌于险形,不击鼓出击还没摆好的阵势。”这场战役可能对孙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襄公的做法被后人看作迂腐,然而他却是“为战以礼”的一个典范,这个典范的失败说明,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旧有的军事思想都要改一改了。春秋末期,已经有不少将领贤士从战争实际出发,讲究“以正合,以奇胜”,成为新兴战争观的先声。但直到孙子的“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等观念的出现才真正脱出了旧有的战法的桎梏,将新型战争观系统化、理论化。《孙子兵法》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自成书以来,中国古代的战争一再地向诡诈化,残忍化发展。在孙子后的战国时期,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手段愈演愈烈,兵车这种观礼性的打斗模式,也慢慢改成胡服骑射。战争的残忍性在加剧,坑杀四十万赵卒的事情也有了„„当然,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不能怪罪于《孙子兵法》,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明显催化加速了战争手段的进化。这种进化持续了整个封建王朝时代。《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思想方面十分先进,而关于治军方面的管理思想近年来也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老子与孙子被列为几十位有影响的管理思想家之首。在一个企业中如同在一个军队中一样,官兵素质、教育训练、管理协调、赏罚激励等同样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在军队中士气的重要不言而喻,在企业和其他单位中,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孙子最早表明,军事除了硬件之外,软件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这种思想完全深入到现代人的思想之中,使得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产生了普遍性的不同。这种不同可以在人们常说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的,中国人的思维是弯的”这句话中看出。严格来说,中国人的思维里有着“计”的烙印,这是几千年来世世代代遗传的结果,中国的文化中本就有着孙子思想的难以抹消的影响。

综上所述,孙子是一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的伟人,《孙子兵法》是一部博大精深,恒久不衰的巨著,它体现着中华文化,又以其独特而强大的能量反哺着中华文化。《孙子兵法》是一部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同时又提升中华文化到达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的不朽著作!

参考文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6期。

2010年20期。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通用22篇)篇二十二

论文摘要:娱乐营销是当今最有潜力的营销手段,为了使娱乐营销在实施过程中充分结合战略、战术的思想,根据“商场如战场”的原则,本文结合《孙子兵法》的兵法思想,分析了娱乐营销实施中前期“庙算”、实施过程中的主要“谋略”,最终在孙子兵法思想的指导下到达“斗乱”“形圆”的营销目的。

论文关键词:娱乐营销;孙子兵法;营销战略;娱乐秀。

《孙子兵法》主要讨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大将军的兵法思想。全书结构分成十三篇,其中前六篇主要论述了战略问题,而后七篇则讨论的是战术问题。至今,书中所述的很多军事思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到一种方法论,用于指导政战和商战。个性是《孙子兵法》中所提倡的全局性思维特点以及“全胜”的战略愿景,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很大的帮忙。

娱乐营销是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方式。由于这种以娱乐秀为载体的营销方式易于被消费者理解,也受到商家的青睐。但是,许多企业仅仅从战术层面上思考娱乐营销的运作,并没有从全局出发,制定战略目标,导致在娱乐营销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行动纲领,从而削弱了娱乐营销的作用。因此,片面的战术运用并不能发挥娱乐营销的能量,只有将战略也融入到娱乐营销的实施中,才能有效地指导营销的各个环节。

一、娱乐营销的前期“庙算”

当我们对一种产品进行营销策划时,不论是新产品进入现有市场还是旧产品开拓新市场都要先进行谨慎的市场设计。正如孙子所说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那里的“庙算”本是对战争的预测和谋划…,而对于娱乐营销,就是先在企业内部进行前期的审慎计划,做好“庙算”。

(一)“五事七计”的营销环境分析法。

娱乐营销的前期“庙算”从预测市场开始,这也是营销的开场白。但是,娱乐营销不仅仅要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市场进行预测,更要关注消费者的偏好。一般状况下,企业主要是运用swot分析法对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然而这种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中客观因素居多,忽略了诸如消费者偏好这样的具有影响的主观因素。而《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五事七计”是一种相对全面的环境考察体系。

“五事”: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结合《孙子兵法》中的阐释,“五事”在环境分析上可理解为:“道”相当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政治条件;“天”则是整个市场的经济环境,包括消费者的娱乐偏好;“地”是指地域环境,即什么样的地方和群众基础才适合娱乐的传播,从而作为营销的根据地;“将”则与《孙子兵法》中将领的意思一致,即有勇有谋的领导者;“法”即企业内部环境中的法人文化及其对行为的约束。因此,“五事”能够看作是从纵向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环境,为制定有效的战略方案奠定基础。“七计”则主要从横向对环境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计篇》中孙子提出了七个方面,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从广度上拓展了swot分析方法,到达“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这样才能“蓄形”、“造势”,最终到达“择人而任势”,实现“不战而胜”的战略目的。

(二)“攻守结合”的娱乐营销战略。

在《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种思想:“善战者,先为不可胜”。这是说,善于指挥军队的人首先要努力创造获胜的条件,使敌人不可能有机会战胜我军。从娱乐营销的好处上看,制定营销战略计划就是创造获胜的条件。

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一般的战略计划方案包括差异化战略、无差异化战略以及集中化战略。《孙子兵法》中又根据兵力的不足或富余两种实际状况,提到了两种作战方案:进攻型和防守型。那么,如果将这两种不同的方案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就可能构成更完整的战略方案。根据这一思维,营销的战略方案能够衍生出六种不同的划分,即差异化进攻战略、无差异化进攻战略、集中化进攻战略、差异化防守战略、无差异化防守战略以及集中化防守战略。

这六种方案大大提高了娱乐营销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因为娱乐营销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环境的激变,所以如此细分的竞争战略使企业能够根据目标市场上相对的企业数量、产品定位方向和对风险的态度,选取相应的战略方案。

例如,在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进攻型战略应是最佳的方案,像蒙牛,就利用娱乐秀的形式以先声夺人的方法向消费者宣传产品及其内涵,从而迅速占领了市场;当产品进入市场后,如果继续使用进攻型战略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那么防守型的方案便能够成为战略转移的方向。

二、娱乐营销的实施“谋略”

(一)“以迂为直”的娱乐秀营销理念。

孙子日:“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这就是所谓的“以迂为直”,孙子所说的迂与直不仅仅指征途的迂直,更是思维方式的迂直,这点对娱乐营销在营销“谋略”的启发上有很重要的好处。

娱乐营销是时代的产物,这样说它是因为,在电子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丰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营销和沟通方式已经风采不再,醒目的标语、黄金时段的电视广告以及微笑服务也已经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了。消费者需要的是一种搞笑的、吸引人的、能够消除他们与商家之间隔阂的营销方式。因此,企业不能再执着于带给一成不变的单调信息的营销方式。那么从“迂回”的角度出发,企业就应尽量减少“填鸭式”的产品信息传播方式,尽可能为消费者带给他们能体验到的产品营销。由此,娱乐秀,这种产品营销的新平台就产生了。它是缩短消费者与产品之间距离的最好方式,也是娱乐营销的重要“略”。这种理念是将产品信息嵌入到娱乐秀的活动中,从产品宣传的侧面人手,以间接的方式对产品及其企业进行营销。这也正是《孙子兵法》中“以迂为直”的思想。

(二)“尽知之害者,能知之利”的娱乐秀选取法。

如同数学论证中的反证法一样,一步一步推证假设条件的不成立,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娱乐秀有不同的类型,基本上有这样四种:现场秀、创意秀场、顾客秀以及综合秀。每一种类型的娱乐秀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营销效应。现场秀,顾名思义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舞台秀。它透过魅力四射的现场表演来吸引顾客的目光。而创意秀场,就是一个固定的场所,创造出一种将顾客深深地、完全地吸引到品牌体验中的秀,并将该品牌和顾客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顾客秀,则完全是由顾客发起的,但能为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带给很好的宣传。最后,综合秀就是以上三种类型秀的综合利用,即将良好的销售环境与现场的盛事结合起来,搭建一个让顾客畅所欲言的平台,透过使用一系列的娱乐秀,让企业以及品牌在观众心中脱颖而出。

这四种秀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键性的作用,那么选取一种适宜的娱乐秀就显得尤为重要。孙子在《作战篇》中提出了一种类似此刻所理解的“排除法”的思维方式…,即“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这种方法的逻辑顺序表现为:先列出并排除用兵中有害的方式,那么留下的方式则大多是有利的。

那么,就现场秀而言,由于它是一个短期的或者说是暂时性的展示,虽然能带给消费者很大的冲击力,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它不能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持久的关系,很难发展忠诚度高的顾客;而创意秀场虽然在必须程度上解决了现场秀存在的问题,但是秀场毕竟是固定的,是一种较为被动的形式;顾客秀的说服力很强,但也是风险最大的一种秀,因为企业很难控制顾客秀的发展,如果顾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产生了不满情绪,顾客秀就会产生负面的反馈;对于综合秀来说,它的营销成本是最高的,企业务必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员才能顺利实施。

因此企业在选取娱乐秀时,首先要考察到每一种娱乐秀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最不利的或者最不适宜自己产品营销的秀排除,那么留下的就是适宜自己的。

(三)“慎战”的娱乐秀投资法。

在娱乐营销中,娱乐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最佳方案。但是它常常涉及到资源的高度整合,使得投入变得很大,个性是想要把娱乐营销的影响做到街知巷闻,那更是需要具备雄厚的实力。然而娱乐营销的结果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是高投入就能有高回报的效果。因此,在娱乐营销的投资上要慎重规划。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提到的“慎战”的思想。孙子倡导慎战,认为只有国家利益才是战争决策的最终衡量力量。那么,对于娱乐营销而言,企业的投资规模也应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企业的领导者不就应随波逐流,更不能因为个人的成就感或者好大喜功的思想而盲目投资。正如孙子所说,“主不能够怒而兴师,将不能够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能够复喜,愠能够复悦;亡国不能够复存,死者不能够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那么企业究竟就应从哪些方面去思考投资的规模呢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这样五个标准,即“度、量、数、称、胜”。孙子日“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孙子指出,根据战争一方的目的,决定大的战术布置,再决定所投入军队的兵力及装备,由此安排军需,也就是说“有多少本钱打多大的仗”。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度”就是产品的市场,“量”就是资金实力,“数”就是市场上相对竞争者的数量,“称”就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实力比较,“胜”就是娱乐秀规模的选取。

因此,企业能够将这五个方面作为基本标准,按照《孙子兵法》中“慎战”的思想,使娱乐营销的整个过程始于企业的利益,也同时最后企业的利益。

三、“斗乱”、“形圆”的娱乐营销目的。

娱乐营销的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宣传产品品牌的内涵和建立与顾客的联系。这样才能透过娱乐的形式使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很多企业在娱乐营销实施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不能突出产品及其品牌的资料,从而大大削弱了娱乐营销的作用。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提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也。”也就是“以静制乱”、“圆则不破”的具体方法,即在无序的战场上,持续自己军队不乱阵脚;在浑沌中,持续军队相互接应,以保证不败…。在娱乐营销的观念中,“乱”既指市场上竞争的紊乱,也指娱乐资料的杂乱,而“圆”则是指顾客与企业之间“圆”的关系模型。

那么,“以静制乱”就是说如何在紊乱的市场竞争中、在杂乱的娱乐资料里突显自己产品品牌的特色和内涵。而这个“静”在娱乐营销中能够看作是三个确定性的因素,即品牌的定义、品牌的策略以及目标顾客,这三个标准就是“制乱”的基础。娱乐营销的整个实施过程就应从品牌中发展而来,向着品牌的策略而去,将品牌、产品和服务的精神、内涵等元素不留痕迹地融入到娱乐的各个层面中,如涓涓流水一般不动声色却又无孔不入,使得娱乐秀与产品品牌的内涵持续一致。“圆则不破”就是要构成一种似圆的关系模型,使得产品品牌与顾客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提高顾客对产品及其品牌的信任。娱乐营销肩负着这样的一个职责,就是要将娱乐品牌带进顾客的世界,并且同时使顾客走进品牌的世界。在建立与顾客之间的联系上,娱乐是产品与顾客之间的纽带,就应使得顾客与产品之间、顾客与企业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从而,企业便能够透过这个纽带,按照“了解一带给一对话一联系”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updr模型,来逐步建立起一个“不可破”的圆的关系。

总之,《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却蕴涵着指导娱乐营销的战略、战术思想。“庙算”就是娱乐营销的战略指导,而“谋略”便是战术方法。那么“庙算”与“谋略”的结合恰好弥补了娱乐营销在实施过程中重“战术”轻“战略”的不足。“道术结合”的思想才能充分发挥娱乐营销的作用,从而到达“斗乱”、“形圆”的目的。

相关范文推荐

    工厂实习期心得与体会(模板20篇)

    实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进行回顾和回忆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实习心得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自己的实习心得。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论文(优质15篇)

    每个人在写作之前都需要参考一些范文范本,以便更好地展开思路和完成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教案小学语文(通用14篇)

    小学语文教案的编写应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和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小学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走出来就好(汇总16篇)

    一篇优秀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准确的论述和丰富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郊外,昔日的繁华、宁谧,早已荡然无存,代替

    冬季国旗下讲话(汇总18篇)

    当我站在国旗下,我能够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使命,我要为国家的繁荣努力奋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国旗下的壮丽景象,感受爱国之美。亲爱的老师,亲爱的

    台湾问题论文参考文献(实用21篇)

    范文范本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大幅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

    小学学会感恩的国旗下讲话稿(专业19篇)

    在国旗下讲话,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爱国情怀,激发每个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下面这些国旗下讲话稿,相信它们会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尊敬的老师、亲

    家乡的杨梅(优质20篇)

    优秀作文能够展现作者的文采和智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选取,它们体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我的家乡无锡盛产杨梅,这水果与众不同,是我

    小学运动会心得大全(19篇)

    在运动会上,同学们通过各项比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运动会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那天真的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虽然天空阴沉沉的,但是

    酒店员工离职个人申请书(优质19篇)

    申请书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展现出申请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些申请书范文包含了各个领域的优秀实例,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启示。敬爱的领导:您好!从20xx年xx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