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书香墨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种文体或某一类题材中的样板文章的总称,它是学习和借鉴的好帮手。以下是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一

[摘要]分流培养模式下学生课程成绩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采取“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高校教育教学功能的实现。遵循可行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基于ahp构建了以课程成绩综合评价为目标层,以平时表现、实践(实验)教学、期末考试为准则层,12个具体指标为方案层的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1分流培养模式与课程成绩评价研究现状。

分流培养模式,是高校按照院系、学科等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学习1~2年通识课程和大类平台课程,基本了解专业培养方向后,结合社会需求及个人兴趣,根据院系的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分流培养模式不仅能避免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性,而且注重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创新意识好、实践能力强、学术与应用并重的创新型人才。分流培养模式下,客观、科学地评价课程成绩,能有效规避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进而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该专业能力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国内学者对分流培养模式、课程成绩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如汪毅能、彭亚君等()分析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利弊,并提出优化策略;蒋海青等(2014)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例,构建了与cdio教育模式相匹配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与实践过程;吴天强、王振邦(2018)探讨了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成绩应由点名记录、作业成绩、教师评学及期末考核构成。由于我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的研究成果尤为缺乏,本研究将为高校分流培养模式下课程成绩评价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二

首先,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术期刊遵循其内在规律和基本宗旨而发展。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推动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它的发展必须以学术为本,因此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也应以促进学术发展和繁荣为根本目的。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通过各种指标的列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期刊所刊发文章是否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其学术观点和学术价值是否经得住时代的检验,从而可以引导学术期刊科学地分析和运用评价指标,深入地了解期刊目前的基本状况,从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学术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期刊自身的优势,在关注期刊数量评价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培育学术期刊自身的特色和风格。

其次,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为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定量数据的合理使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做支撑,遵守学术研究的道德和规范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和学术期刊编辑应该遵守的法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定量数据的比较,得出的结果才会有实际的意义。否则,即使数量指标再高,内在的质量不高,也不能反映出学术研究的真实水平。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相关评价指标的设置,可以促进学术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学者的学术自律,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可以督促学术期刊在出版与发表的环节筑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把好学术研究成果的“出口关”。

学术期刊评价是一个需要多方面配合进行的研究课题,如同科学发展一样,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也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基本功能回归正途,发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学术期刊发展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指标体系的构成特别是评价指标的选取特点显著,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综合来讲,这次新版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至少有以下四大亮点。

第一,建立了由五级指标构成的多指标体系,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方面对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

既强调对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估,同时也注意到了与学术质量紧密相关的导向管理、编辑人员管理、流程管理等制度因素的重要性,有助于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二,加入了学科专家、编辑专家和重点读者三个层面的专家定性评价指标,将定量指标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在运用量化指标的同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将评价机构从事计量分析的研究人员与学者、期刊编辑、读者的力量综合起来,以促进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术期刊发展为根本目的,超越单纯的量化范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第三,增加了对学术期刊遵守学术规范、流程规范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的评价指标,意在反映学术期刊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情况。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做保障,其中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严格遵守评审规范、编辑规范和出版规范是重要内容。

第四,增加了期刊网站建设、在线稿件处理系统、网络显示度等指标,符合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新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学术期刊运行机制和传播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向,新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对于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些指标的选取,无疑会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的推进。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三

摘要:在高校农业工程本科教学中推行研究性教学是高校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农业工程人才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颠覆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创新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能力培养。

近年來,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为国内外众多高校所实践。研究性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是将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贯穿于学生的课程学习之中,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将不再作为学习效果的唯一考核目标。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和接受,在这一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有些学者习惯性地称这种教学模式为“填鸭式”。而研究性教学一改这一传统做法,创造性地将研究性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课程学习的主导,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根据课程设置的一些环节和情境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在科研性学习中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师和学生从枯燥的课堂讲授和学习中解放出来,增加了课堂互动,活跃了教与学的氛围,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考核,并实时监控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指标的完成情况,考核评价方式具有多元化、动态化的特征。而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与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相配合才能显示出优越性。

本文是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提高农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改革高校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原则,结合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实践,探讨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考核评价研究性教学成效的标准。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就是在农业工程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但有教师课堂知识的讲授,同时配以针对专业的课题或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产生一些物化成果,如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同时,为了检验和评判教学效果,要制定一套合适的检验标准,即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并采取实时动态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纠正和调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使整个教学活动更趋合理和优质。教学质量评价是整个研究性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决定教学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对研究性教学活动起着引导和评判的作用,因此能否构建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效果能够达成,研究性教学方向是否正确并继续开展下去。因此,开展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有效开展研究性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具有区别于其它学科的自身优势及特征,因此在制定和构建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应体现出课程与专业特色,要依据一定的原则。

(一)多元化原则。

研究性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既注重结果评价又兼顾过程评价,既有一般性考核,又有综合评判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具有自身特点,这就决定了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指标体系。这种多元化的特征不仅要体现在评价指标本身,同时还包括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和学生之外,评价主体还应有教学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有同行专家的评价,也有校外、社会和家长的评价。只有这样,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是完整而科学的.。

(二)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

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具备系统、科学性的特征才能够进行有效而可信的评价。而农业工程的研究性教学是为了提升农业工程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农业工程类人才发展需要而推行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将决定今后农业工程领域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更加系统和详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三)动态化和过程性原则。

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有阶段性评价,也有综合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反馈是实时的、动态的,是教学组织者、引导者与教学活动的实时互动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与调整。相对于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而这种过程性始终贯穿于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也是教学活动的主客体之间进行实时和动态信息传递和互动的全过程。

(四)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原则。

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是科学性,而评价过程中又要体现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评价环节的客观性、公正性的有力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客观性,则对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就不具有可信度,不能真实反映教学实际。对研究性教学活动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种不受主管因素影响,不受外界其它不利因素干扰的真实客观评价。只有构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研究性教学效果和质量做出真实有效的评价,才能发现并及时纠正教学方法自身的缺陷,有利于研究性教学活动继续开展下去。

课程性质不同,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和采用的评价指标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不能机械地照搬套用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根据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性质,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这样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有些一级指标下可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保证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客观性,但过于详细和繁杂的考核指标必然会造成评价工作量的增加,降低了评价工作效率,因此指标数和侧重点要合适。

(二)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能力的提升。

农业工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是要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发散、视野更加开阔,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其从被动地、机械地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因此,这种模式下的课程评价指標体系应更能体现对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的考核和教学实施评价。同时,教师在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其实也是对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也应注重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三)科学合理地分配评价指标的分值和权重。

针对农业工程不同的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考核和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课程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分值要分配科学合理,需要详细和重点评价的环节,要尽量多设置下一级指标并分配相应考核分值。同时,对重点考核评价的方面,其考核评价指标要求应更高。这样才能对具体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做出科学、合理、可信的评价。

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并可依据上述内容适当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及其量化分数和权重。农业工程研究性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具体评价指标及量化标准如表1所示。

本表说明:

一是本评价方案采用百分制记分,设置4个一级指标: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每一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及评价标准。对每一个单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按照评分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总体评价则根据总评价分数分为五个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合格(70-79分)、基本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

二是同行评价及学生评价得分以各自的评价平均分计算。

三是学生学习中的物化成果包括:论文、研究报告、调研报告、项目申请、获得专利、参赛获奖等。每一项根据级别、等级和相关性给出具体分值。

五、结束语。

教学质量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诊断和引导。因此,在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引入激励机制,使教学过程更加开放、灵活。引导学生在研究工作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方式,转变学习观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4)。

[2]熊作明,李卫星,冯立国.大学农科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6)。

[3]张宇燕,杨洁红,黄燕芬,周惠芬.制药工程研究性教学考核评价的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4]黄文艳.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学实践研究,2015(2)。

[5]罗晓媛,李珊.统计学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4(3)。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四

一是理论可行性,课程成绩评价的标准不仅要符合高校教学规律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而且还要符合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趋势;二是操作可行性,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通俗易懂、准确精炼,评价层级不能过多,教师实施在时间、精力和财力上简单易行;三是结果可行性,课程成绩评价指标权重需要通过征询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获得,并能得到其他同行的接受和认可。

2.2全面性原则。

一是评价内容全面性,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行为进行全方位评价,如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二是评价过程全面性,从时间维度看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包括学期末以试卷、课程论文等形式安排的考核,过程性评价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动态过程的平时表现、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完成质量等;三是评价方式全面性,采取口试与笔试、互评与自评、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还可以运用日常管理和观察法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避免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2.3发展性原则。

课程成绩评价不仅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鉴定其学习水平,还兼有诊断、反馈、证明、决策导向和激励等多种功能。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应将评价当成一种手段,通过成绩评价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境,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挖掘其各方面潜能,并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能力,树立自信心并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五

安全管理工作是评判一家煤矿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就要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从煤矿企业自身实际入手,在改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用量化、可见的指标明确和固化,煤矿企业通过建立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的了解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发现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安全生产的大好形势下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1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评价的具体内涵。

煤矿企业是事故风险较大的企业,一直以来被安全事故所困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是煤矿企业共同的要求。需求一种有效的方式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是煤矿企业急于完成的事情。安全评价的实质是充分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相关理论,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性评估和积极的预测。通过科学评估和评价的结果,采取合理、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应对潜在的事故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积极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和解决方案,有效促成相关工程体系和系统的安全。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对企业现行安全管理措施评价,对企业自身的安全现状有较为详实、全面的了解。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六

以环境、馆藏资源、服务方式和硬件设备等9个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p神经网络的相关理论方法,以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分析数据的基础,对江西省内的20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构建的神经网络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0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人们的阅读需要在用户体验要求等各方面的提高,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客观、准确、高效的评价是图书馆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为此,本文引入了一种全新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即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评价快速准确的特点。

1.1指標的选取。

为了更好的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本文参考《图书馆评估指标标准与管理规范指导手册》和iso11620等标准化文件构建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一共包括了对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较为显著的9个因素作为评价的参考指标:即馆藏纸质资源(x1)、环境(x2)、服务人员(x3)、服务方式(x4)、硬件设备(x5)、软件设备(x6)、数字资源(x7)、个性化服务(x8)、服务结果(x9)。基于这9组评价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的分类评价能力,本文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为了更好地描述样本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本文针对服务质量的评价特性和评价指标的选取特点将服务水平分为5个等级并对其赋予相应的分数:优(5分)、良(4分)、中(3分)、差(2分)、非常差(1分)。

1.2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西省的20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调查,共发出300份问卷,回收287份,其中有效问卷276份,问卷有效率为92%。对问卷进行统计,计算出每所图书馆的各项评价指标对应的分数,并利用参考文献的权值计算方式计算出每个图书馆的服务评价水平,如表1所示。

2bp神经网络。

2.1bp神经网络的原理。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前馈型误差修正的人工神经网络,它通过不断调整各个单元层之间的网络权值和阈值实现网络的训练。bp神经网络主要运行由信号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逆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通过不断地权重调整,可以实现网络误差的不断缩小。

2.2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含一个隐藏层的神经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由于输入单元的数目为9,输出单元均为1,根据经验公式可选隐含层单元数为1~10之间的整数,采用试凑法得到隐含层神经元与均方平均值(mse)的曲线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隐层神经元数目为9时,得到的mse值最小为6,所以确定的隐含层神经元数为9。

本文构建的bp神经网络的结构如图2所示。

2.3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

选取表1中的15组数据在matlab中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其中期望误差设为10-5。训练过程中,bp神经网络误差的变化形式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当训练经过84次迭代后达到了满意的误差期望。

2.4结果对比。

利用表1中剩余的5个样本对训练出的神经网络进行测试实验,并将结果与通过权值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到,经过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且分析结果的精度较高。

3结语。

本文通过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分析中引入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的样本进行训练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三层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地判断出不同图书馆的不同服务质量水平,采用此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效率。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七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是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为了适应供应链一体化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库存管理模式。

供应商该以何标准来选择网上零售商,目前国内外还缺乏此类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网上零售商的特点以及vmi模式实施现状的研究成果则更少,理论上的缺乏使得实践难以有效执行。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旨在解决理论缺乏与实践亟需的矛盾,为供应商选择网上零售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全面性原则。网上零售商的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供应商各方面的情况,并且能将每个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总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以便反映评价对象的优劣。

代表性原则。由于供应商对网上零售商的选择评价是对各种因素综合进行的结果,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若把这些问题都罗列进指标体系,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在充分反映网上零售商信息的前提下。所选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尽量避免各指标内涵重叠。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定性指标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易产生理解偏差;定量指标对很多模糊指标不能很好地进行描述,两者优势互补,选择指标体系应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特征分析及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选取我国网络购物买家在购物网站购买商品种类,以及我国网络购物卖家出售商品种类最多的前十三类商品作为调查对象开展在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vmi模式下我国网上零售商的基本特点,并据此构建了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选择指标体系,简介如下:

(一)市场能力。

描述网上零售商开发市场的能力,间接体现了该网上零售商的业务能力及竞争实力,可通过市场控制能力和市场扩张能力来衡量。

(二)服务质量。

网上零售商是接触消费者的终端,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供应商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服务质量主要反映在商业信誉是否好,服务是否及时等方面,这些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情况。商业信誉依附于商品交换过程中,是网上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发生的一种商业关系,在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商业信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对网上零售商的信赖程度。良好的商家形象为网上零售商锻造品牌效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主要体现为顾客重复购买行为以及消费者对网上零售商服务的接受程度。网上零售商不再管理库存,衡量网上零售商的服务响应有别于传统零售商的数量响应和交货时间柔性,主要体现在平均订单等待时间和新产品信息更新速度等方面。

(三)经营环境。

经营环境主要指网上零售商经营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质量,经营环境的好坏主要反映在系统可靠性、操作便捷性、沟通便捷性等方面,这些因素能显著影响消费者对网上商店的系统质量评价,进而影响网上零售商的销售业绩。作为电子商务正常运作的技术支撑,交易平台的系统可靠性主要包括支付技术的安全性,比如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都比较关心自己银行账户的安全问题,以及信息的保密程度,一旦发现隐私保密度不高则会撤离该电子商务网站。可靠性还涉及交易信息的正确性,包括商品的数量、质量等,具体可用支付安全度、隐私保密度、平均技术错误率等衡量。另外,能留住消费者的网上零售商,其运行平台必须操作便捷。度量操作便捷性的具体指标有:个性化栏目设置、方便有效的超链接、支付系统的易操作性等。网络购物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消费者对网络购物流程不了解,购物网站是否提供可视化的购物指南会影响该网站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沟通是达成交易的必要环节,消费者在购物时是否能很方便地询问产品的相关信息或即时讨价还价等都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消费者的这些沟通需求是否能满足采用沟通的便捷性来衡量。

(四)内部特征。

描述网上零售商的自身条件,其经营特征将影响供应商产品的销售情况;合作特征关系到vmi是否能够实施,反映了供应商实施vmi模式风险的大小;技术特征反映了网上零售商的经营效率;财务特征反映了合作风险大小以及发展潜力。网上零售商的经营在互联网上进行,其员工的技术特征不仅能反映其店面的经营效率,更重要的是这是衡量其未来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在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不需要持有商品库存和负责商品的配送,只需销售商品和传递信息,因此对于网上零售商来说,应该重点考察其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主要考核指标。

结论。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特征,并据此提炼出一套有效可行的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关于该选择指标体系需作两点说明:

第一,与vmi模式下传统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可通用的指标有:市场能力及其二级指标、服务质量及其二级指标、内部特征及其二级指标;需作修改指标有:删除服务质量指标下的三级指标——退换货费用分配方式、内部特征指标下的财务特征视具体情况应增加相关指标;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特有的指标有:经营环境下的二、三级指标,传统零售商是实体店形式,衡量其经营环境的指标与网上零售商完全不同。

第二,与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不同之处。本指标体系的全部指标都可应用于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的选择,不同之处在于各指标所占权重不同。但是,目前市场为买方市场,在非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在零供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因而往往都是网上零售商选择供应商,这种情况下有价值的研究则为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vmi模式下网上零售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提出丰富了网上零售商选择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供应商企业在实施vmi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网上零售商提供了理论指导。vmi的应用在我国网络购物中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其应用的深入,文中提出的选择指标体系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八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推动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它的发展必须以学术为本,因此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也应以促进学术发展和繁荣为根本目的。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通过各种指标的列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期刊所刊发文章是否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其学术观点和学术价值是否经得住时代的检验,从而可以引导学术期刊科学地分析和运用评价指标,深入地了解期刊目前的基本状况,从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学术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期刊自身的优势,在关注期刊数量评价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培育学术期刊自身的特色和风格。

定量数据的合理使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做支撑,遵守学术研究的道德和规范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和学术期刊编辑应该遵守的法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定量数据的比较,得出的结果才会有实际的意义。否则,即使数量指标再高,内在的质量不高,也不能反映出学术研究的真实水平。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相关评价指标的设置,可以促进学术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学者的学术自律,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可以督促学术期刊在出版与发表的环节筑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把好学术研究成果的“出口关”。

三.学术期刊评价是一个需要多方面配合进行的研究课题。

如同科学发展一样,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也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基本功能回归正途,发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学术期刊发展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指标体系的构成特别是评价指标的选取特点显著,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综合来讲,这次新版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至少有以下四大亮点。

第一,建立了由五级指标构成的多指标体系,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方面对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既强调对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评估,同时也注意到了与学术质量紧密相关的导向管理、编辑人员管理、流程管理等制度因素的重要性,有助于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二,加入了学科专家、编辑专家和重点读者三个层面的专家定性评价指标,将定量指标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运用量化指标的同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将评价机构从事计量分析的研究人员与学者、期刊编辑、读者的力量综合起来,以促进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术期刊发展为根本目的,超越单纯的量化范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第三,增加了对学术期刊遵守学术规范、流程规范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情况的评价指标,意在反映学术期刊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情况。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做保障,其中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严格遵守评审规范、编辑规范和出版规范是重要内容。

第四,增加了期刊网站建设、在线稿件处理系统、网络显示度等指标,符合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新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学术期刊运行机制和传播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向,新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对于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些指标的选取,无疑会促进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的推进。

四.当然,此次公布的评价报告和评价指标体系也还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例如,第一,在排名之外,又根据得分情况将学术期刊划分为顶级期刊、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扩展期刊,这可能会人为地强化“以刊评文”的倾向;第二,作为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取上还应进一步剔除与学术质量无关的指标等。学术评价是一项异常复杂的工作,相信这些问题会随着新版期刊评价体系的日益完善而得到更加合理的解决。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九

20xx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为促进高校发展,预算安排资金1,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巨额的教育经费首先要保证其使用的效率性。建立健全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制定科学评价政府、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在通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吴建南和李贵宁(20xx)以公平和效率为主线,将指标体系从教育财政支出的总体情况、目标达成情况、合规性情况、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五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吕炜、王伟同(20xx)依据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内涵以及教育支出本身的过程特性,构建了一套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状况进行了经验检验。

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主要有:刘国永等(20xx)在比较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基础上,与江苏省财政厅共同研制了《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编制了指标体系的填报说明。严全治(20xx)选取省级政府的高等教育投入水平、增量水平、高等教育事业费投入的稳定性、省区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协调程度四个一级指标,选取我国31个省区市1999~20xx年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责任履行状况考评指标体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方向越来越精细化,但大部分研究只是在教育领域内进行的探索,教育指标体系的研究与社会环境衔接略有不足。另外,在编制指标体系时,部分非财政投入指标有时也被纳入到指标体系中来,投入与支出指标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匹配现象。

教育投入产出分析法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教育支出的配置、运行过程及其成效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一种方法。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投入。因而,财政高等教育支出是整个教育系统投入-产出分析的起点,也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开端。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载体,有权管理和使用财政教育资金,同时也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因而其资金的使用配置过程也是指标体系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高等教育产出与高校职能的履行紧密相连。高校的职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围绕高校的这三大职能设计指标体系,可以保证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和完整性。最后,进行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围绕高校的发展设计指标体系可以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另外,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为纳税人上缴的税款,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有权管理和使用财政经费,但同时也要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为了确保指标体系的系统性,本文从行政管理角度对政府、财政高等教育支出行为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的理论基础。20世纪六十年代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为财政高等教育支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该理论中舒尔茨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并强调了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表现为受教育程度的积累。高等教育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xx年崔玉平用教育综合指数法计量出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48%。因而,高等教育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委托代理理论是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委托代理关系。所谓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活动中,政府作为纳税人的受托人,有权管理和使用财政高等教育资金,但为了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政府作为受托方要接受纳税人的监督,进行绩效评价。

(二)项目评价指标设计。

1、投入类指标。根据投入产出分析法,任何产出都需要有一定的投入。投入类指标是整个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分析的基础,本文从总量指标、水平指标以及增长状况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其中,总量指标主要包括财政高等教育投入总额、高校事业收入及社会服务收入三部分;水平指标主要包括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高校生均财政教育经费两个方面;增长指标则主要包括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率两个方面。

2、支出类指标。高校如同高等教育领域的生产车间,只有对各个方面的投入达到平衡才能促进教育“生产”的有序进行。支出类指标就是从资源配置角度对财政高等教育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价。本文将从高校教育事业费支出、科研和社会服务支出、教育基建支出、偿还债务本息四个方面来设计支出的总量指标。从指标的相对性方面,我们主要从高校教育事业费和高校基建经费各自占总教育经费比例、高校公用经费和高校人员经费各自占教育事业经费比例来设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主要从生师比、专任教师教职工比、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生均教学设备台数以及教学用房屋场地和教学设备利用率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3、产出类指标。产出是高校办学活动的直接成果。根据投入-产出的逻辑思想,教育资源投入之后,经过高校这一“生产车间”,必然会有一定的产出。产出类指标和效果类指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高校的产出成果主要是毕业生和科研成果两类。对于毕业生的培养我们主要从毕业率、学位获得率、首次就业率、考研率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对于科研成果,我们主要从科研成果的数量、科研成果发表刊物等级及获奖情况三个方面来考察。

4、效果类指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就是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效果类指标是高等教育的间接成果,也即社会服务。本文将该类指标划分为人才培养绩效和社会绩效两个方面。教育的发展、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本文就从学生学习成绩状况、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情况、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及社会实践情况三个方面来研究高等教育对于人的培养绩效。高等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提高人的技能,促进就业率的提升,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绩效,促进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能提高毕业生本身及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满意度,这就是高等教育的社会绩效。

四、结束语。

尽管我们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原则,但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部门,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影响很大,很多因素难以定量化,因而对于能够评价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相关指标,应建立相应的数据搜集机制,而对于不能具体量化的指标则要用问卷调查法等进行考察。另外,绩效评价的发展也有赖于社会整体制度的优化和进步。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十

1.1.1科学性基础。科学性基础是判断环境评价结果质量的标准。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保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从科学的层面设计,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相关的环境数据来源必须准确,其次评估方法要科学,环境指标必须达到客观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再次,低碳经济的目标是通过提高资源可利用率、节能减排、降低环境破坏程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在减排、循环再利用的基础上实行。

1.1.2可操作性基础。可操作性可将评价指标运用于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指标含义的明确性和计算方式的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的实施。

1.1.3动态与稳定相结合基础。发展低碳经济是动态过程,指标设置应随着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也随之调整和细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了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数据并推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不能一直处于动态状态下,在一定时期内必须保证相对稳定。动态与稳定相结合的基础,既能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目前情况,又能推测其动态变化的走向。

1.1.4政策性原则。要将国内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外形势,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综合评价体系。因此,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要考虑相关国际公约。设计出与我国的产业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以及与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评价指标。

1.2环保指标评价的完善。

环境保护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其开展的情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环保的评价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人们生产生活是否达到低碳的要求,及是否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其内容涵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投入、治污力度和减排效果等。主要的环保评价指标有:工业废水达标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污染物排放削减率;空气污染降低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其范围涵盖经济、科技、资源、社会、环境等多领域,使各种角度、各种层次都受到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的约束,使我国环境保护得到全方位的开展。

二、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低碳经济统计评价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低碳型经济发展要得到保证,提高我国gdp指数;另一方面要保护环境,为了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就需要对环境保护程度进行实时的跟踪与实时评估,对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因此需要从低碳经济评价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根据以上的各种基础及原则,结合实际应用中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含义,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科技、社会和政策等多方面体现低碳型环境保护程度。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一

人力资源在21世纪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才资源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支撑。绩效考核以企业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为依据,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结果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同时相关人员对员工进行评价。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维护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正常運作,而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必须要构建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客观性原则。

要根据人力资源本身的特点来构建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于人力资源的性质是特殊的,所以其绩效考核方式应该采取领导与群众的综合考核方法,秉承客观、公平的原则。

2.全面性原则。

人力资源经理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应该要反映人力资源经理绩效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来重点考核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业绩,全面考核人力资源经理的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

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解成为各部门目标以及各职位目标,进而对职位目标进行分解最终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只有通过职位分析才能分解职位目标,而职位说明书划分了职位职责和具体内容,是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

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比重,然后检验绩效考核指标一致性,计量并标准化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初步制定后要通过反复试测来反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问题,修改过后进入下一轮检验,通过循环完善最终构建起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绩效考核体系。

1.对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分析。

人力资源经理的绩效水平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目标是参与协助制定、组织执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人力保障。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目标可以分为8个职位职责: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培训开发、人员招聘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职业生涯、部门预算;为了完成这8个主要职位的职责还需要分为22个细分工作,其中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制度和健全培训制度等。

2.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比重,检验考核指标一致性。

绩效考核指标比重的确定要分两步走:(1)确定一级指标的比重。一级指标的比重要通过德尔菲法来确定,该方法主要是让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不断填写设置比重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地反馈信息使专家意见趋于统一,最终得出合理方案。(2)确定二级指标的比重。确定二级指标的比重要使用层次分析法(又称ahp法),该方法主要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在比重确定过程中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化的难题。在指标比重确定中列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矩阵中各元素是成对比较指标的结果,是主观估计所得的;而相对重要程度是在数据资料、专家意见和评价主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所得的。综上,判断矩阵并非是一致性的矩阵,还需要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判断矩阵的一次性让人感到满意时在层次分析基础上分析的结论才是科学合理的。

3.计量与标准化绩效考核指标。

(1)对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计量可以使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更具操作性,本文采取“里克特5点等级法”将测评指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a级:10分、b级:8分、c级:6分、d级:4分、e级:2分。(2)确定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等级。每个评分者的评分乘以相应的比重就是最终所得分,根据最终所得分可以判断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的等级。等级也分为5个,分别是优秀:90至100分、良好:80至89分、中等:70至79分、及格:60至69分、不及格:60以下。

4.反复试测、修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经过以上过程后初步形成了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接下来要对指标体系进行反复测试,在试测的同时应当注意:(1)明确试测的目的是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2)要注意所抽取的试测对象要全面,需要包括人力资源经理、其上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管和相关专员等;(3)加强对试测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程序、注意事项以及时间的控制等;(4)试测要在适合的环境下进行,最大程度上保证试测的有效性、准确性;(5)试测结束后撰写总结报告,对测试结果进行及时、真实地反馈,分析试测的结果并对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出反馈和建设性意见。(6)对修订后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下一轮的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直到最终构建起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更是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凸显出其作用和价值,无论是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是提高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文探讨的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人力资源经理的聘任、培养、考核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是至关重要。

[1]刘睿.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企业经济,20xx(1).

[2]李晾,毛园园.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20xx(12).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二

:现今,新能源产业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对于社会发展也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新能源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关注,并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我国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与预期的财务情况出现偏差的现象。当财务风险积累到一定点的时候,若不对其采取及时的措施予以纠正,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活动都将会产生影响,因此,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任何企业都是如此,包括新能源企业,而且正是由于新能源企业所处的特殊地位,在新能源企业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为主要依据,对于企业一段时期内进行的财务活动以及相关的经营活动所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动态、实时的监测体系。企业的经营者需要根据企业财务数据以及各项指标对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经常性的分析,从而对于企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预知以及有效规避。现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这时,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需要企业对自身的内部管理进行完善,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1]。新能源企业是缓解现今能源供应不足、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在现今情况下,新能源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传统的企业相比较,新能源正因为自身的特点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这些财务风险甚至会对企业最后的生存产生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状况。

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来说的,主要含有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海洋能等。新能源具备传统能源所不具备的经济、环保、低碳等优点,这些优点也促使在现今社会中对新能源的使用愈加广泛。现今很多的省市都在建设新能源基地,因此也有更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到新能源行业中[2]。而随着我国对新能源使用以及重视程度的提高,新能源企业也获得了更加积极发展态势。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特殊性。

1。外部风险的特殊性与传统能源企业相比较而言,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各项生产设备以及所使用到的生产技术基本是从国外进口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外部的制约较大,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阻碍。如我国所使用的光伏太阳能企业,虽然国内企业已经加大了对该项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内还是属欧美等发达国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时甚至国外的相关技术大大超越国内技术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国内的各项生产技术面临着更新的风险,导致企业所要承担的成本增加[3]。

2。内部风险特殊性首先,生产技术过于落后。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我国的新能源企业已经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并已经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进入到了新能源行业之中。一些行业已经开始由垄断发展向竞争发展转化,这在一方面对新能源市场进行了丰富,也使得涉及到的各项生产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但同时,由于新能源企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大多还处于摸索以及发展阶段,这就造成很多企业需要承担高额的开发费用以及设备进口的费用等。这时,与一些传统的能源企业相比,新能源企业就缺乏优势的价格以及质量[4]。并且,很多投资商为了获得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将行业带入到一种低技术生产重复的状态中,对于行业的高端发展都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资本结构不够合理。新能源企业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其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出现负债过高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带来的是很重的利息负担。若不能按时偿还债务,企业的发展也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相关风险。另外,企业所有者因为企业的高债务也会对企业的回报率进行提高或者是对投资额进行减少。而债权人则会因为企业的高负债而对企业借款的条件进行提升,如对贷款利息进行提升,对贷款额度进行减少等等,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企业的融资出现困难,进而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的可能性得到大大增加[5]。最后,环保意识缺乏。很多人对新能源产业长期以来存在一个错误认识,认为新能源产业就是无污染产业。其实并不是如此,新能源产业只是相对于传统能源产业来说的。相比较传统能源产业来说,其对人类的危害较小,但是从长期来看,若缺乏环保意识新能源产业也会带来不利的环境影响。对上述新能源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特殊性进行分析发现,若想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就需要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式,对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一)建立财务指标。

1。建立偿债能力指标企业只有进行不断的经营活动才能获得利润,而企业要想生存下去的最为基本条件就是保证资金链的畅通,对于到期的债务可进行定期偿还。在通常的情况下,流动比率以及速动比率的高低都能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情况进行充分反映,也就是反映企业的短期资金链是否处于良好状态。而企业的资金负债率、产权比率以及利息保障倍数等的高低都能对企业长期的偿债能力进行反映[6]。产权比率的高低情况也对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偿债风险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反映,也就是反映的是企业长期发展资金链的规划程度。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建立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利润就可对企业发展的价值进行表明,也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目标。企业所具备的盈利能力可对新能源企业所具备的综合能力进行衡量的主要指标,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发展首先就需要盈利。从长期来看,企业要规避发展过程中的财务危机,首先就需要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只有这样,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筹资能力才能得到显著增强。其主要指标含有经营现金的流入流出率、股东权益收益率以及总资产的报酬率,而销售的利润率以及成本费用的利润率则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了反映[7]。

3。建立管理能力指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优劣情况可以通过优化的内部管理来改变。质量抽查的合格率较高,则对企业所具备的生产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越强。而总资产周转率则和企业的发展活力相联系,周转率高则企业的发展活力较强,经营效果也较好。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越高则表明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越快[8]。存货周转所具备的速度越快,则表明存货占用水平较低。利用这些数据,可对企业所具备的变现能力进行提高,从而对企业内部的资金链进行优化。4。建立发展能力指标新能源企业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生存下去或取得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对技术进步的不断追求,并对自身所生产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提高,从而对市场上产品的份额进行扩大。其指标中存在总资产增长率以及研发费用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反映的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资产经营所达到的规模范围。销售收入增长率主要是对企业销售产品的变动情况进行反映,是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研发费用增长率则是企业对所使用新技术以及新产品的重视程度。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新能源企业在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应用时,经常出现对企业中财务管理预警体系的使用,而忽视对企业中经营管理预警体系的使用。实际上,经营管理的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生存产生影响,因此,新能源的相关企业应该就经营管理方面加大投资研发的力度。其次,很多企业中预警部门所进行的工作与财务部门所进行工作重复度较高,从而造成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出现极大浪费。这时,企业应该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机协调,避免出现工作重复的情况,从而对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对企业的运行成本进行有效降低。财务预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危机发生之前,根据预警指标所做出的指示提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规避。最后,新能源企业还应该做好企业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及时获取,这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前提条件。财务数据的准确情况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以及防范效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相比较传统能源企业以及社会上的其他行业,新能源企业具备自身的特点,如环保、经济、安全等,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新能源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在新能源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要想促进新能源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而要想对遇到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于财务风险进行及时预知,并利用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最终促进新能源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宋宇。新能源发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xx,22:258—259。

[2]吴战篪,李晓龙。企业集团资金安全预警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xx,02:63—68+95。

[3]付敏英,汪波。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xx,15:89—91。

[4]王晶。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5:58—61。

[5]赵晓东。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xx,23:284+286。

[6]邹果。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xx,15:103—105。

[7]孙艳春,郭继秋。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研究[j]。企业经济,20xx,08:81—83。

[8]贺黎。也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3:91—94。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十三

从国际国内的文献成果来看,低碳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各有差异又彼此联系。e3g[1]将低碳竞争力指数变量分为三大维度:区域结构、早期准备、未来繁荣。“气候竞争力指数”[2]包括气候当责指数和气候行动指数。潘家华[3]提出了低碳产出、低碳资源、低碳消费、低碳政策、人类发展水平五大维度。徐建中[4]认为低碳竞争力系统包括低碳创新系统、低碳生产系统、低碳管理系统、低碳支撑系统和低碳文化系统等。陈思果[5]提出能源结构、消费需求、产业结构、竞争战略规划、政策导向以及参与机会六大维度。总结以上文献及专家调查结果,本研究将低碳竞争力分为四大因素:低碳生产竞争力、低碳科技竞争力、低碳生活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

1低碳生产竞争力。

低碳生产竞争力是对区域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宏观性的评定。低碳化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标志。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的研究表明碳生产力提高是2050年co2浓度控制目标实现的必然途径[6],《布莱尔报告》也把碳生产提高作为低碳经济转型的具体目标。因此,从本质上说,碳生产力是低碳经济表现的核心。低碳经济表现为以碳生产力或者碳产出为核心的宏观要素组合。低碳生产竞争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碳强度、工业碳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低碳科技竞争力。

低碳科技是低碳基础准备的主要方向,它也反映了一个地区低碳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它决定着该地区转向低碳经济的可能性与速度。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能源开发、能源效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都需要新的低碳技术与人力资本支持,甚至朝向低碳经济的硬性转型反而会伤害当前经济的发展,不但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反而会降低已有的区域竞争力。基于此,低碳科技竞争力选取的指标主要包括:科技人员、数科研经费、申请专利数、高新产业出口额。

3低碳生活竞争力。

低碳竞争力是以区域民众财富增长与生活品质上升为前提及终极目标的,这也是区域竞争力的源动力,它这一终极目标可以为区域竞争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与竞争欲望,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低碳竞争力必须满足两大要素的同时实现,一是经济财富的增长,二是生活环境与品质的提升。低碳竞争力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基于发展理念的变革,这一理念尤其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低碳生活水平作为低碳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必须加以考量。低碳生活竞争力主要通过居民收支、居民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来加以体现。低碳生活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均碳排放、森林覆盖率、农村恩格尔系数、城市恩格尔系数。

4政府作用竞争力。

政府在促进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政府参与及影响力量。政府可以制定前瞻性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初始条件,也能保障、规范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良性竞争与稳定发展。另外,政府可以为低碳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与基础,包括人力资本培养、低碳技术推动,也为地区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持。中国尚没有关于地方政府经济影响力的权威报告。为这一解决这一困难,研究选取了政府的公共事业投入作为影响力的替代指标,这一代替实现了指标选取的客观性与量化,但也存在着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有待以后改进。其主要包括:教育经费额度、社保经费额度、环保经费额度。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十四

能源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及中国科技年鉴(2009)。计算能源碳排放量时采用能源消费总量(非终端能源消费量)(主要包括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焦炭、焦炉煤气、其他煤气、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天然气、其他石油制品、其他焦化产品,热力与电力)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四个原则:(1)能源消费量采用标准量,非标准量的数据转换为标准量;(2)本地热力与电力的能源消耗已经涵盖于能源消耗总量中,对于外来电部分采用中国电网因子加以测算(表2);(3)基于“哪里使用哪里计算”的原则;(4)碳排放量的计算包括能源运输的损失量。其中e为能源碳排放量,kg;qi为能源i的消费量,kg;ncvi为能源i的净发热量,gj;ef为碳排放系数,kg/gj。统计年鉴的单位为万吨,将之按照中国统计年鉴所提供的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将之折算为标准煤,然后以1×104吨标准煤等于2.93×109gj的换算标准,将各省能源消耗量转换为热量,碳排放系数采用ipcc默认值[9]。碳强度为衡量碳生产率的指标,指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吨/万元)。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与一致化处理。指标一致化处理是将初始逆指标的原始数据化为正指标,本处采用取倒数的方法。无量纲化则采用标准化的处理方法。

将低碳竞争力4因素的量化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表3),发现kaiser-meyer-olkin度量为0.701,满足因子分析的数据要求。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转换,结果显示:成份1的初始特征根为6.383,旋转后解释了29.462%的总变异;成份2的初始特征根为2.758,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23.129%;成份3的初始特征根为2.412,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16.702%;成份4的初始特征根为1.23,旋转后解释了总变异的15.921%,4成份总共可解释累积85.214%的总方差(表4),因子提取较为成功,原始提取与旋转提取均提取了4个公共因子。通过对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的分析(表5),可以得出4因子的具体成分,发现因子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一致,4因子的统计意义与现实意义均有合理的解释,进而确立低碳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表1)。

总结。

低碳生产竞争力、低碳科技竞争力、低碳生活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所组成的低碳竞争力,在概念体系与量化结果中具备明显意义,可以为低碳竞争力的评价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体系。4因素对于低碳竞争力的贡献率依次为低碳科技竞争力、低碳生产竞争力、低碳生活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是低碳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低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利用率的提升、高新产业的发展都需要科技的大力介入。没有充分的科技投入与科技人才基础,发展低碳经济,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本文作者:卢愿清、史军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十五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全球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是使用可持续低碳的社区规划理念和具体规划技术措施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切入点[1]。规划阶段作为城市建设的源头,对减少社区建设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具有重大影响,低碳社区规划技术在实现社区低碳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已有大量学者进行低碳社区研究:贾志峰在其论文《低碳住宅社区规划设计控制性指标体系研究》中提出了低碳住宅社区规划设计控制指标体系[2];周传斌等在其论文《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提出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3];李亚男等在其论文《我国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结合我国社区特点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4]。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社区低碳评价方法以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上而对社区的规划研究却涉及较少,为了提高低碳社区规划总体水平,促进我国低碳社区的发展,本文参照国家有关社区规划和建设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并深入多个社区进行多次调研提出了低碳社区规划评价的方法以及其指标体系。

在低碳社区评价方面,我国政府还未正式出台低碳社区建设和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但在一些相关文件中涉及社区的相关建设内容可以作为参考,例如,美国leednd、英国breeamcommunities、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的相关内容,如表1所示[5]-[8]。

2.1评价系统的构建原理。

低碳社区规划评价综合系统由五大子系统组成:总体布局规划子系统、道路交通规划子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子系统、生态环境与景观子系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子系统。评价子系统分别设置评分内容,指标的设置应以社区规划技术为基础,按属性又可分为“社区碳源控制”指标(简称c指标)和“社区碳汇扩展”指标(简称e指标),c指标所对应的评分内容主要是从“社区碳源控制”的角度评价社区是否低碳;e指标所对应的评分内容主要是从“社区碳汇扩展”的角度评价社区是否低碳。评价子系统相同类型的指标(c或e)权重系数之和为1。本文采用发展较为完善且应用较广的层次分析法对各子系统的指标进行定量,并计算各子系统对目标层的权重,c指标和e指标分别计算得分。

以国内外现有的标准规范为依据,对子系统所涉及的低碳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后形成低碳社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2。2.3评价方法根据c指标和e指标得分在c-e图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社区规划的低碳等级。得分在i-iii区域内的社区规划为低碳社区规划,由高到低划分为i,ii,iii三个等级,见图1。

3、评价案例。

百步亭社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靠近武汉老城区,处于武汉市二环与三环线之间,交通便利。社区占地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2万人,住宅面积约180万m2,容积率为1.75。本文作者多次进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分别对怡康苑、温馨苑、安居苑、百合苑、百步龙庭等13个地点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和掌握百步亭社区的规划现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依据和参考。依据上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社区的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测量,其结果如表3所示。计算结果:c=0.1×80+0.3×75+0.2×100+0.1×70+0.3×71.43=78.929e=0.3×75+0.3×100+0.4×66.67=79.168依据以上计算结果并结合低碳社区规划c-e分级图可得出以下结论:该小区目前处于等级ii,目前的规划情况比较低碳,运用了部分低碳社区规划技术。结论研究表明,目前暂时没有针对低碳社区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本项研究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将通过低碳社区规划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期提出更为适合我国特点的低碳社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论文(模板16篇)篇十六

:现代远程网络教学是当前以及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远程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在相关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远程环境下网络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从教师、学员和网络平台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九项二级评价指标,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终生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人们对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此背景下,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秉持终生教育理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满足了越来越多人接受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需求,成为构建终生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现代远程网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师生之间教与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更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此外,网络教学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共享性方面都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有力支持。基于以上几点,网络教学中既需要考虑如何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价,又要探讨如何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远程教学评价体系对现代远程网络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些年来,随着远程教育在我国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远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现有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有些内容已不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如尚未形成统一、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还不够合理,评价手段较为单一等。因此,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完善与应用仍任重而道远。

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评价活动的核心和基础,而当前远程网络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未能形成统一、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都会对课程评价和监控的有效性带来影响。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全面,未能涵盖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许多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未能突出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特点;不同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有不同的差异,这在现有指标体系中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多数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评价,从而使评价效果大打折扣。

(二)评价方法不够合理。

当前,远程网络课程评价过分注重量化评价方式,忽视了课程教学中难以量化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评价,缺乏可以全面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各种特质的质性评价。评价的参照标准主要采用相对评价或绝对评价,忽视了课程评价的差异性,缺少能够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某一对象的各个侧面相互进行比较的个体差异评价。

(三)课程评价标准不够科学。

课程评价的核心是评价标准的制定。在当前课程评价中,更多的是强调对学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核,而对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等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片面的评价标准与多样化的学生发展要求越来越不适应,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四)课程评价主体单一化课程评价主体不应局限于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部门人员,而以往课程评价往往忽视了课程评价的主体多元性,忽视了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主体的参与[2],导致评价角度受限,无法对课程进行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这既不利于评价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评价的全面性。

(一)选择合理的评价标准。

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不仅仅包含知识传授,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接受和重视,所以,我们在远程网络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中也应对这三大目标(知识、能力、素质)有所体现,以建立更为合理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二)采用先进的评价技术手段。

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远程网络教学的评价中来,可以充分发挥数据管理与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

现代远程教学评价中应重视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不再像传统教学中只是单纯重视结果即考试成绩的评价理念,而是更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他们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包括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促进学习过程质量的提升。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现代远程网络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员,对其自主学习的评价应从多视角进行,评价主体已不仅仅包含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更需要包含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成员间的互评以及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等,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与全面。

(五)评价方法应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定量评价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的评价结果往往具有精确、简便、量化等优势,但对于难以量化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却无法得出相对准确与全面的结论。而定性评价则从学员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所以,在网络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应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两种方式取长补短,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现代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已逐渐从对学员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扩展到对学员全面、综合性的评价,既要评价学员掌握的知识、技能等量化因素,又要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创造思维、团队合作等非量化因素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一套更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评价、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对网络教学支撑体系的评价等四个指标,每个指标又包括若干评价子项。

(一)学员学习评价指标。

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习者,他们的学习活动及学习效果是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对学员学习的评价主要从网络教学活动的参与度、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参与课程论坛讨论、网上互动、网上答疑、网上作业与测试等学习环节进行监控与反馈,及时评价并反馈给学员,以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1.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4]教学资源利用情况既包括课程本身的资源,也包括互联网资源。对于学习者对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的评价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网络在线学习时间、课程内容浏览次数、资源下载次数、查看和回复主题帖的次数等各项指标,从而了解他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资源的使用情况。2.互动交流情况学员的相互交流情况即通过记录学习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各种交流工具进行交互的情况与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论坛发帖回帖的次数与质量、向教师提问的次数、回答教师提问的次数与质量、回答同学疑问的次数与质量、小组讨论与活动参与情况等,这些评价指标反映了学员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及主动学习的情况,最终促进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与交流。3.学习成果评价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学员的平时项目完成情况和考试情况两个部分。平时项目(作业、活动等)完成情况是对学员平时学习的检验,据此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价系统可以及时发出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项目完成情况的提示信息,从而帮助教师和学员随时了解平时学习的情况。考试是对学员的阶段性考评,评价系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生成知识点掌握程度及存在问题的报表,从而对学员的下一步学习提出促进意见。

(二)教师教学评价指标。

远程网络教学评价的另一个主体是教师,对他们的督促和评价是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在对教师教学评价设置指标时应以充分体现网络教学教师职能为前提,以促进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为目的,在此基础上设置分级指标。1.课程资源的组织与设计科学的网络课程资源设计是网络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对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课程内容的选取是否合理和具有实用价值、教学目标表述是否清晰明确、理论与实践是否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是否采用多种媒体形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资源是否有难易之分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内容设计是否方便互动等方面来衡量,从而获得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把握与对学生需求的满足程度等相应信息。2.教学活动设计网络教学活动是为促进学员远程学习而设计的,良好的设计有利于学员根据自身特征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调整和把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教学活动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是否明确、针对的活动对象是否准确适当、活动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活动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是否对学员做到有效引导等。3.答疑互动答疑互动是指教师与学员的交互程度,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与学员交流学习经验、对学员学习和活动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学员的疑难和困惑、对学员提供及时恰当的反馈、对学员的平时作业及时批改并提出改进建议等。

(三)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评价指标。

在现代远程网络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学的后台支持、技术支撑以及网络平台维护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教学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评价主要从教师、学员、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来进行。。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网络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发展。在网络教学各项指标评价完成后,更为重要的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方案,以便能有效地依据方案对日后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等进行改进,这也是网络教学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马定计,应一也.非学历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xx(9):9-11.

[3]王宇.现代远程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策略建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3):1-4.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校园学生会的竞选演讲稿(优秀14篇)

    学生会竞选的过程不仅检验了同学们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也是锻炼他们沟通和表达能力的好机会。这些范文中的候选人在自我介绍和竞选演讲中展示了自己的领导潜质。

    冰糖批发合同大全(21篇)

    合同协议是法律上认可的一种约束力强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借助现有的合同协议范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和条款。甲方和乙方在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协商一致

    迟到小学生六年级(优秀19篇)

    优秀学生是在学习中展现出卓越能力和出色表现的学生群体。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学生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的启迪。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人

    七年级家长半日开放日活动方案范文(17篇)

    一个成功的活动方案可以为我们带来更高的效益和更好的结果。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你规划和实施一场成功的活动。活动名称:水果分享活动目标:1

    学生擅自离队的检讨书(模板17篇)

    通过检讨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从而寻找改进的方向。在以下的检讨书范文中,作者对自己的决策失误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初三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23篇)

    读后感是一种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进行总结和表达的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读三国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

    干部超市学习心得范文(18篇)

    学习心得让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提升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学习心得分享:通过学习心得的整理与分享,我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不仅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也

    小学三年级春日教学设计(实用16篇)

    教学计划的编制应该注重反思和总结,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例,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内容和思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

    交通安全警示心得体会(优质15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考、理解和成长的一种自我反省和总结。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您写出一篇内容充实、触动人心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心得体会(优秀16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记录,也是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有效工具。在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范文时,我们可以对比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拿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