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GZ才子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现在请看以下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一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如果在注重思维、推理能力的物理学科上成绩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恐惧感,使得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培养;物理教学;提升成绩。

阅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阅读物理课本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叫“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又如,在复习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妨在头脑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概念或规律是怎样生成的;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步是精读。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读时要做到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复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关键。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阶段的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学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在中国教育改革日益加剧的时期,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如“创新题”“探究题”“物理情景题”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还想方设法地补充一些实验,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体系。

三、抓住题目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做题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不放过,认真找错误原因,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参考文献: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王苹。创造教育中的个性教育.教育现代化,(2)。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二

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定教”

在物理教学中,讲究“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指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处处以学生为本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不一味照搬书本上的内容,不只是拿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验证课本上的结论;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如哪些知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只是掌握了一星半点,哪些知识学生还完全没有掌握,必须心里有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快而准地确定下节课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预习的知识也要给学生划定内容与范围。如果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要告诉学生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难题恰恰就是在下节课堂上要注意听讲的,带着问题听课的效果,远比盲目地听课好得多。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也许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比教师还好,还高明。

二、要精心设计物理情景,“以景激趣”

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有些“前科学概念”。这些“前科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的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的学习所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所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这些印象与概念有一些是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比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场景:在一玻璃槽中装满水,在水中插上一个用塑料泡沫制成的片,在片上将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粘上。准备完毕,再选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上讲台用我事先准备好的钢丝猛刺水中的鱼。因为学生总认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跟在空气中的相同,很容易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者直觉而形成的错误判断。接着,我把泡沫从水中提起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的结果是有好几根钢丝都刺到了鱼的上方。这时,我轻轻地问学生:“你们明明看得那么准确,为什么会刺偏?”“假如你是用鱼叉叉鱼的渔民,你又能叉到几条鱼?”“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一个个都显得急不可耐,尤其是那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教学。如此可操作性强、设计又简单的实验,将光学原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了渔民叉鱼的情景中,不仅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很快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还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精心创设物理情景,就一定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活、更美,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使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转移为学习的动力,如此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无可比拟的。

三、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以渔授人”

独立学习的本领,一旦学会,便会终身受益,且受益无穷。那么,什么是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指的是学生离开教师、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大课堂中也能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是“抱着”学生学习,还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呢?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也许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要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掌握钓鱼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独立的学习本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句至理名言,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主动求知,而在求知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教师最关键的是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学习、积极探索,并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地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使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去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双边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

四、要运用好多媒体资源,“整合学科”

我们知道,在中学众多的学科中,物理是唯一一门与信息技术最为邻近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师本就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我们看到,如今有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将自己的专门网站建立在了internet上,并且把自己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都以网页浏览的形式放进了自己的专门网站中。他们中甚至还有将在其他网站搜索到的与自己的教学课件相关的课件,通过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了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的每一个课件有机地链接起来。慢慢地,便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如此这般,其他的教学同仁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共享自己的cai课件。这样,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一下子得到了克服,其课件资源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可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并不局限于学校中或课堂上,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都通过internet上的网站进行物理知识的探讨和巩固性练习。所以,广大物理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积件”思想,创出一条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需要,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cai课件,让cai在课堂上的运用更加普遍与便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广阔方向大踏步前进。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不同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新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教学策略运用得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三

新的课改形势下,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与时共进。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行必修和选修的课程设计,其中必修部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与发展潜能,为以后发展和选择打好基础。选修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物理科学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体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从思想观念方法等层面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参与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活动,学习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物理知识,了解物理与技术的互动关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现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二、抓学生预习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物理,从而适时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为学好物理,必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抓好预习环节。读:要从头到尾阅读课文,圈出重点,疑点、难点,形成物理知识的初步结构,并且在听课时能有针对性地突出疑点、难点,抓住中心。看:课本插图是编者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某些物理现象,插图形象生动,具有趣味,学生通过看图,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做:物理是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科学,课前预习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预习好“实验”。想:教材每节后面有思考题,在看完书后可以尝试看能否解决,增强听讲的目的性,抓住重点。议:讨论的议题是学生预习中感觉模糊,疑难的问题,讨论有助于学生重读教材,深入思考,把握物理概念的含义,规律的内容及适用条件。记:将课文重要的概念定律,公式等多看几遍,以加深理解,以便在此基础上加强记忆。

三、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强调意义接受。

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而接受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但是,我们要求的是进行有意义接受,而不是机械接受。有意义接受,不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四、重视实验,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仔细观察老师做演示实验,甚至自己动手做,通过多种途径感知事物,增强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通过直观的实验验证,把难学的东西化为易学的东西,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靠,从而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课本中的这些实验主要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并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在于验证规律,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五、灵活处理作业。

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材中的习题全都在课内完成,学生可以免交作业,可指导学生对课堂练习以“互查法”判阅。鼓励和建议学生选做课外习题,只要通过适当措施,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也会做得更好。精选习题,跳出题海,注重错因分析,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

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要经过练习作业才能巩固,它是检查学习结果,提高、充实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巩固知识的途径,一般是通过练习形式去强化知识。同时根据练习作业的水平,了解知识学习的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本人提供学习反馈。

六、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新课改对我们广大教师即是机会,也是挑战,长期以来,许多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但从总体上说,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以应试为目的的灌输式教学。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观念,通过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四

摘要: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我国教育正在全面进入新一轮改革创新,在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挖掘物理文化因素,帮助学生在学习大自然物理知识的同时,丰富自身物理文化素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物理推理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在生活中充分发挥物理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本文站在文化视角,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希望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能够形成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都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事实,而基于文化视角研究新课程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对话,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一种以教师为指导者,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格局,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有义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才能更加全面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

1.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作为新时代的物理教师,应该学会接受新鲜事物,学会多元化文化,只有先将自身充实起来,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和运用能力。由于物理理论知识与外国文化联系很紧密,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对外国文化进行研究,从而加深对物理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以自身求知探源的`精神感染自己的学生,满足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

1.2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物理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在今后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分出一部分时间对物理文化进行讲解,以文化中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并通过物理文化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树立伟大的物理理想,向无数做出突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们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打破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限制,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转变狭隘的教学目标和观念,实现真正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1.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知识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学习并吸收新型文化,对于像计算机技术、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都要有所涉猎,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促进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从实际教学活动方面进行分析。

2.1强调联系生活实践。

在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很多学生认为高中物理知识难度比较大,尤其是一些女生,在理性分析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现象,但是当听到教师分析时又觉得并不是那么难,只是自己没有找对分析的思路和步骤。那是因为教师在分析知识点的时候能够将其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结合在一起,物理知识就变得简单起来,同样如果学生能够灵活的将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建立联系,也可以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和技巧。同时从物理文化角度入手,学习物理公式来源,理解前人得到公式的过程及背景,才能正确运用公式和理论知识。

2.2鼓励学生培养质疑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高中物理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光靠教师不断讲解是无法将知识讲解透彻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培养自身质疑和探究的学习习惯,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抱以质疑的态度,通过与同学讨论交流制定验证方案,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然后实施验证方案。通过质疑、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交流不仅可以提高物理逻辑思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物理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合理的合作学习内容。然后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组,要充分发挥尖子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带头和促进作用。

2.4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

传统应试教育给物理教学评价方式留下的弊端就是形式过于单一,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能力高低,甚至有时候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努力寻求新的评价方式,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文化视角对物理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可以选择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家庭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多方面结合的方式。

3小结。

相信每位一线教师都可以从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从文化角度重新考量高中物理教学,将创新想法融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五

“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是美国现代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种教育观点。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雷德曼根据这一教育观点,在上世纪80年代总结并发起了“动手做”项目,旨在使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知识,强调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做中学”对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做中学”成为新课程推崇的先进理念之一。那么,怎样理解“做中学”、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做中学”呢?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以探讨。

“做中学”科学教育思想顺应了当代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以九年义务教育的物理新课程(以下简称物理新课程)为例,物理新课程秉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强调物理课程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去探究物理规律,体会物理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这些理念和“做中学”的教育理念,除了物理学习内容具体在物理学领域之外,二者并无本质区别。物理新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育理念,认为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科学探究,获得多种体验,情感和态度得到积极的发展,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也是“做中学”的基本教育理念和要求。“做中学”强调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试验或从事实践活动学习科学,要求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用“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式”学习科学,并在其中获得体验。由此不难看出,二者在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做中学”是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探究和学习科学知识,一般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提出问题。“做中学”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起点和主线,教学过程围绕问题展开,最后以问题解决或提出新的问题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问题的提出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在教师启发、指导和引导下由学生提出,还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

但是,不管怎样提出问题,所提问题都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使学生面对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因此,开展“做中学”,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创设的情境应真实,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便于学生进行探究。做到这一点,是教师实施“做中学”的智慧所在。例如,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条件,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盛水的容器,准备各种不同材料的物品(如木块、塑料块、铁片、铝片、大头针、橡皮泥等),让学生动手做,引导他们探究上述物品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看到有些物品在水中上浮,有些下沉,此时他们也许会自己或在老师启发引导下提出问题:物品在水中的沉浮与其结构和材料有关吗?和物品的本身形状有关吗?能不能使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浮起来?……提出的各种问题既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进行“做中学”活动的主题。2、猜想或假设。面对问题,学生思想上会产生困惑或冲突,同时也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心向。为了消除困惑,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猜想或假设,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或者对出现的问题做出自己的解释,对问题解决的最终结果做出自己的判断。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机会,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保护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有根据的提出猜想与假设。这样就会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猜想与假设只是对研究的问题根据已知材料、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科学知识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或者是对问题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的假定性解释,这种猜想与假设是否成立,还必须拿出客观事实进行检验。如何得到事实依据呢?这就必须进行实证研究,要求研究者制订获得事实依据的计划和设计出能够获得事实依据的实验。这一步实质上就是把假设与猜想从操作的角度具体化、程序化,使研究者“做”有明确目的、行动具有可操作性。

4、动手操作,获取事实资料。动手操作是学生将自己的计划和实验设计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一阶段,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选取适当的实验器具和材料,亲自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事实和现象,搜集证据和有关信息,并最终完成实验。要做好这些工作,既要安排好实验操作步骤,又要设计好记录表格,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设计的步骤及表格不断进行调整。在此特别指出,“做中学”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并保管好实验的原始记录,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5、解释讨论,表达交流。根据实验获取的事实资料和已有知识,学生应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自己提出符合逻辑的、能够自圆其说的合理解释。同时,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同伴交流,共同分享。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实施策略与物理新课程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将“做中学”与物理新课程教学结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实现物理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六

分组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完成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实验的操作,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相关结果和数据的收集,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的掌握能力。如今,分组实验教学法已经成为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

一、当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分组实验教学的模式单一。

分组实验教学法大概可以分为基础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测定性实验、制作及装配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物理实验类型选择相应的分组实验教学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通常会在实验前就分好组,并再三的演练实验过程,告诉学生所需要测量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在进入实验室后,让学生按照事先演练的步骤完成实验,并填写相关的数据表格和结论。如此,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设计实验,也没有机会去对实验进行猜想、思考和探索。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是由于教师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考试中获得高分,完全没有遵循“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步骤。

2.分组方式的单一。

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大多教师会将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分在一组,男同学与女同学分在一组,并且在每一组中选出小组长负责实验学习。这样的分组方式当然是希望利用成绩好的同学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同时发挥男生的大胆和女生的心细,更好地完成实验。这样的分组,常常会持续一个学期,限制了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实验中,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会更愿意多参与到实验中去。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会处于观察的位置,成为整个实验的观众。长此以往,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必然会养成骄傲自满的心理,认为自己动手是理所应当的,很容易瞧不起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即便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想要参与到实验中,也会被立刻阻止。如此,不仅不会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还会滋长学生厌学、骄傲等不良的心理状况。

3.过分注重实验教学的内容。

分组实验教学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在亲手完成实验后,还能够对实验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完善实验的设计,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实验之后的讨论应该被认为是整个教学方式的核心,引导学生养成对物理现象观察并思考的习惯。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过于注重实验的操作过程,关注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任务的完成,很好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后的反思与讨论。即便有,也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经验总结的方面,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二、有效改进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质量的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探究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非常清楚应该如何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物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在物理考试和实验操作中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正确认识到分组实验教学法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在实践分组实验教学法时,教师将其重点放在探究过程与实验方法的训练。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等步骤,在真正意义落实分组实验教学。虽然每一个步骤在实践的过程中都会遇上各种困难,但这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当分组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效用,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必然也得到提升。

2.采用科学的分组方式,打破传统分组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分组的方式不仅局限了分组实验教学法的效果发挥,还很容易造成小组之间与小组内部管理困难,形成一种乱糟糟的局面。教师不应该局限在传统分组的方式,应根据具体实验的需求来进行分组。分组的方式可以采用动态分组法和强强联合、弱弱联合分组法。动态分组法是让小组的组合形式不停变化,使得在每一次的实验都是由不同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如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绩差或动手能力差对成绩好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依赖。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即便是日常不怎么来往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分组实验教学进行很好的交流。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的分组方式就是让手能力强或成绩好的学生在一组,动手能力弱或成绩差的学生在一组。如此就会形成在强强联合组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到实验中,在弱弱联合中的学生失去可以依赖的对象不得不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其中的情况。这样的分组方式能都弱化能力强的学生的优越感,并且让他们认识到其他同学的优点,慢慢的学会尊重他人,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力弱的学生在逐渐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积累对物理学习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进而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分组实验教学的反思部分,采用多个角度进行讨论。

实验教学后反思,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在实验操作的缺陷,也能够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更深一步的思考。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讨论,不要过度的去干涉学生的讨论。教师要清楚,在分组实验教学中自己始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主体是学生。通过试验后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以实现分组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反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不应该局限在学生之间,教师也应该在引导的同时一起和学生进行反思。了解这次分组实验教学的不足在哪里,了解学生在这次实验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各个学生在实验中所擅长的事情。通过不断积累这些反思所得到的结果,势必会大幅度提升教师对于分组实验教学法的.掌握能力,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实验探索。

三、结论。

目前,我国仍处于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导致许多教师并未能够及时转变过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分组实验教学法是素质教育中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因此在实践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通过多元化、多角度、多方法的方式,提升分组实验教学的效果。

作者:陈协桥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学。

参考文献:。

[4]李建军.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分析[j].亚太教育,,(27):29.。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取消了教学大纲,出台了《物理课程标准》,此标准确立了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改变以往的教学只是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强调以人为本,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探索性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开放原则。

要改变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的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逐步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学生的物理基础不尽相同,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辅导方式也应该不同。

3、循序渐近原则。

教学不能做到一步到位,物理老师要在教学中由最基础的物理知识来不断深化,不断拓展,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4、平等互学原则。

每次教学都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次共同学习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课堂外的问题老师要和学生共同探讨,而不是不予理会,做到与学生互学共进。

5、师生互动原则。

做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保证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良好方式,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师生互动。

6、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益。

1、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突出新课改。

科学探究式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的教材内容,还包括习题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拓展性的课外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应该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教导学生应该掌握书上面的.知识点而提高考试成绩,而是真正的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定律这些基础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引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解释和解决。在教学方法上要加以创新,用创新的教为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即使是老方法,只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更新,也是一种探索。在使用探究教学法时,要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留有必要的创新意识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在不同的思维层面上领略创新的乐趣,引发创新的欲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若能提出一个问题,就标志着科学探究的开始,而创造性思维就始于对问题的研究。围绕问题展开相互交流,能形成竞争机制,相互启发能活跃思维,分析物理问题全面,形成合作互动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解压力与受力面之间的关系时,我会让学生拿出一支一端削好的铅笔,让他们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时,发现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较疼,这说明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用较大的力时手指更疼,又说明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2、探索师生换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根据探究性教学的师生互动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索师生换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促使学生自主的进行科学探究。传统的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换位思考、思维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计划、按步骤地训i练,使学生逐渐提高独自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会找一个学生先讲述什么是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马德堡半球实验中所包含的物理问题有哪些?有的同学最开始不好意思讲解,但是我一直鼓励他们参与,在后来他们能够很好的在课堂上讲述书上的知识点,并且还加入了他们自己的理解。

3、探索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实施物理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图书馆、实验室、科技馆和专业参考书、录像片、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会在在课余时间为同学播放科教片,例如有关于气压、光的折射方面的视屏,看后讨论回答,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强化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载体,尤其是对于物理这种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式物理教学,为课堂提供了研究性学生的氛围,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创造性思维火花,再通过导趣、导思、导法,让学生多讲、多动、多猜想、充分自主学习、自由交流,真正体现探索和创新、理论和实践、讨论和动手的有机结合。

结语虽然我国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随着国家和教育机构对探究性教学的不断重视,探究性教学必然会很好的发展起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应该站在科学文化的前沿,了解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并能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将新成果、新信息融入物理教学,突出新课改精神,让“三维教学目标”既互相渗透又相互依托,在过程中体现方法和技能,在过程结束时意味着知识的获得,在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以促进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2、王至正、张宪魁、王河《物理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杜1994年版。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八

物理学科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在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我们教师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大多数教师都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开展高中物理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导致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枯燥无味,不仅无法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错误认识,既物理学科知识难理解、难掌握,相对抽象、无法学会等错误想法,最终让高中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学科知识学习的信心。所以,在新时代发展下高中物理教师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入灌输式、满堂灌等教学方法,对严重挫伤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影响了高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从长远来看就不利于我国新型、综合型物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新世纪发展下,从新课程背景下深化研究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

1.1.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将抽象的物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知道,高中物理学科相对于初中物理学科知识已经有了很大的升华,其中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非常抽象,如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定理,如果不能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的时候势必会很困难,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学生会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更加容易的掌握好物理知识,学习起来会更加容易,因此,这项内容是新课程背景下影响物理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1.2.高中物理学科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知道,物理教师作为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带头人,对于学生物理知识能力的提高、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强化高中物理教师的素质与能力问题以是迫在眉睫。具了解,当前背景下还有诸多物理教师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在大量的教学工作中还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组织物理教学,同时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按部就班,不能有效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影响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2.1.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为物理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水平,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只有对物理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的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中,这样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将其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出来。

2.2.其次,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展开物理教学。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其具有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教师有效的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就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能够吸引学生眼线的图片、视频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例如在学习《波的干涉和衍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动画: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波谷相遇、波峰与波谷相遇,然后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动画,了解相遇时波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问题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再比如学习《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氢原子的能级相应变化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明确玻尔理论。

2.3.注重物理实验教学。高中物理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会被物理实验中的有趣的现象的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愿意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中,在实验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观察等能力意识,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全面提升。

2.4.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高中物理知识中有很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内容开展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是存在与生活中的,消除对物理学习的陌生感和抵触感,愿意主动参与到物理教学中,从而实现高效的物理学习。结语物理学科作为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日后的发展都产生着能动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实现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九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进行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社会知识教育的进度,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物理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一员,肩负着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熟知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自己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这离不开课堂教学。所以,推行教学改革,革新教法,提高效率,是新课程的当务之急。当前,教育工作者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希望通过改革,提高全民素质和科技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与时俱进,要求教师不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通过不断改进,将思维模式与教学习惯加以改变,逐渐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在教学设计的立意。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的前提,也是每堂课的导向,决定着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不停地做笔记,机械接受知识。对于物理原理,只知道在作业中运用,不知探其究竟。课上,学生习惯于老师“满堂灌”,被动接受,不主动积极质疑探讨。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遵照畅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作,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胡适先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新课改的推行,对传统教学理念提出挑战。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服务意识,给学生“玩”的权利、“做”的任务、“说”的机会,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变为主动的探求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为依据。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熟悉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知识与技能”培养方面,不光注重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还要对物理学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广阔的发展趋势、物理以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都要对学生进行适时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认识学好物理的重要性,继而喜欢物理课。对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把握适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应用实践创新的能力。教会学生掌握问题的方法比只教会知识更重要。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我们首先要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性化需要。这就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质疑探讨的研究方法交给学生,放开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会知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我们都知道,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要根据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安排教学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创设轻松地课堂氛围,采取互动教学,以对话、讨论的形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易得到知识。在“过程与方法”维度,我们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探求知识。在其中让学生快乐学习,并且学有所获。

二、创新在因材施教的方式。

每位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课堂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材施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科研问题。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宗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们各有特点,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形成等方面都有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搞好分层教学,落实新课标有着重大的助推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都有学习的权利,都有知识渴求和知识欲望,我们应重视他们,并采取妥当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对学生都有信心,在设计问题、指导方法方面因人而异,是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进步。

三、创新教学评价的制度。

课堂中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开动脑筋解决出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新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作为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考试如何改革,考试改革能否准确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既然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考试,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导向作用。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时,到底要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才科学合理。以往考试只注重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过分地强化了考试的功能,忽视了学生多方面发展,这就使师生不得不实施应试教育。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用发展性评价来改变这种严重阻碍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建立一种发展性评价的观念,让每个学生在考试中树立信心,实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总之,我们推进教育改革,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多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物理教师,要有一种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一定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小芬.浅议初中物理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08).

[2]帅文彬.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经验[j].新课程(教研),2011(03).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十

摘要: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情境教学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备受关注,情境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以及价值,丰富教学内涵以及教学形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构建高效课堂。对此,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相关要求及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十一

生物教学模式是体现生物学教学思想的工具,是生物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典范,是生物教学设计的模式。

1.主体参与及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得到个性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个体的个性得到发展,也就奠定了全体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没有个体就没有全体。注意摆正个体和全体、个性与共性的位置,使教学模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2.以学生为本。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在以知识为本的基础上,那么现代教学模式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让一代新人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社会中认识社会,在参与中发展自我。我们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即便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它的着眼点不单纯地就知识论知识,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学习求得学生自身的发展,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

3.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就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他们都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的标准,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生物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一)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

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的四个过程:(1)信息输入阶段:首先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特点,然后根据协同率的原则,在教学中让多种感官协同感知,增强感知的相互作用。在输入新知识的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有看的、有听的、有摸的、有做的和有想的,以提高感知效应。(2)同化操作阶段:该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感知新知识时,激活学生的`旧知识,伸出知识的挂钩,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形成新知识增长点。(3)记忆保持阶段:是强化学生头脑里新的知识结构,防止遗忘,以达到记忆保持目的的阶段。(4)迁移应用阶段:在学生保持记忆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技能的形成。

(二)讨论探究型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讨论与探究,一般情况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讨论、探究,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往往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如教学的关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设置问题大小、多少根据教学内容来定,提出问题的方式由教师直接发问,适当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呈现和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学生现存的知识很难解决,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争论,最后得以解决。小组讨论以4~5人为好,小组长掌握讨论的进程,并负责收集和整理本组的讨论结果,选派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这种组与组之问的交流,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扩展思路,开阔眼界。教师在学生进行汇报时,可以适当地提示和引导,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受教师们的欢迎,使用也较普遍。

(三)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

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创始情境--定向导入--合作探究--总结交流理解掌握。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问题的设置、语言的引发,实物的演示、音像的感染等,营造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把学生有意识地带入这个环境中,创造有助于学习内容的情境。

(2)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并能根据教师的设疑,产生疑问,同时也能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

(3)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或集体的形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实验、资料图片等方式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感受情景,也感受获得新知的愉快。

(4)在教师的组织下,小组将探究结果展示说明,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提炼和归纳,将学生感受的零散知识内容概括为统一完美和谐的整体,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生物教学模式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欲达成的目的,是教学的终极追求,它是主导教学的统帅和灵魂。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和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应不同。如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采用自学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在单位时间内传授较多的较为系统的基本知识,可采用传授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等等。

2.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

采用何种模式进行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如传授式教学模式和自学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学习事实、现象、过程的基本知识;生物实验中训练技能技巧的内容则运用练习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而生物课中概括性、规律性的知识,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等等。

3.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逐渐增强,观察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更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旧知的情况下,随着年级的增高,选择自学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例如讲授式、自学式、练习式教学模式等,以便于灵活变通地运用,逐步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最优地选择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创造性地、艺术性地运用,并从各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与变化中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亚民.浅谈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8).

[2]廖胜波.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浅探[j].考试,2009(6).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十二

我们常常听到有些教师无奈地说:“课堂千变万化,一旦放开,学生的兴趣是有了,可是把课堂的有限时间占用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完不成,这样还能叫成功的教学吗?”对于课堂的这种尴尬处境和疑问还有很多。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多年来,课堂纪律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然而,这一做法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给以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冲撞。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上过这样一堂公开课,课题是(有几棵树)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试讲,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确实很守纪律,双腿合拢,身体坐端正,除了老师规定的动作,如举手发言、拿书、写字外,其余动作都是多余的,甚至不让他们讨论问题或提出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甚少。而另一班的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但跳着、喊着、抢着回答,还提出不同的看法。请看学生是如何算“8+6”的。

生1: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生2: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3:把8分成5和3,把6分成5和1,5+5=10,3+1=4,10+4=14。

生4: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4。

生5:摆学具。先摆8个,再摆6个,一共14个。

生6:我早知道6+8=14,所以8+6=14。

生7:我会算9+6=15,所以8+6=14。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学习效果也不会高,而另一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愉快,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切实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七嘴八舌”也不是个性发展。可是,守纪律是否就要两手背后,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外,不做其他动作呢?这显然不是课堂教学所需的必要条件,而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影响教学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手段。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作是妨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学生可以两手自由摆放,两脚随便活动,而且可以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还可以找教师请教,没有喧闹声,但有激烈的讨论声,有时还伴随着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的动作和声音。

二、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在上(观察物体)一课时,整节课采用教师问,学生答,气氛热烈,学生回答也不错。但我在反思中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这样教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于是,我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上(可能性)一课时,我让学生做摸球游戏,并填表: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白球5039。

黄球4960。

然后让学生看表格提出问题。如(1)为什么第二组摸的全是黄球?(2)为什么第一组摸的白球比黄球只多了1个,而第三组摸的白球却比黄球少3个?并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这样一节课的难点就不攻自破了。我觉得这样教学,把问题习惯于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质的变化。

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觉得首先应当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的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认真对待学生的“两极分化”

过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接受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迫使这些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完成任务。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减少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减少了学习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另外,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发生了变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是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可能面临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辅导和帮助,这些都促使学生向差的一极分化。所以,对于两极分化,用的具体分析,原来是齐步走,现在拉开了距离,好的更好、更活跃了,一般能达到基本要求,就不能叫“两极分化”。有这样一道题:3盒彩色粉笔,每盒12支,求一共有多少支?你会用什么方法算?学生反馈时有:算法一,(摆学具);算法二,(口算法)12x3=36,。算法三,(连加法)12+12+12=36.算法四,(折数法)8x3=24,4x3=12,24+12=36。算法五(数的分解组成法)10x3=30,2x3=6,30+6=36。这样教学,一部分学生只会用一、两种算法,而一部分学生每一种算法都能理解。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本身是有差距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关键是要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使用分层教学,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合格。

总之,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祛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探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十三

1.实验经费以及器材的缺失。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器材以及经费的不足是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样的,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也使得许多学校的实验课无法正常展开。由此可见,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在于上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够,还有可能是开展实验课程的负责老师的工资往往偏低,使得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教学的兴趣,这也就造成了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缺失。

2.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仅仅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验教学,而多数教师都认为实验课是可有可无的,没有足够重视物理实验课。同时,有的教师在进行实验课时,往往更多的考虑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么是照本宣科,要么是仅仅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实验,失去了进行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在多数教师的意识中,做实验的效果远远不及讲解实验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快。

3.实验课程较少,学生兴趣不浓厚。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多数物理教师都格外重视理论教学,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师的意识中,认为讲解实验,背诵实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高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得到的效果最为明显。这样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浓厚,开展实验课程较少,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脱节。而就算在实验课堂上,有的学生出于好奇,经常不按照规定进行实验,容易破坏器材,教师为了减少麻烦,往往会减少实验课程的开展,进而降低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实验中,大多数都是进行验证性的实验,教师往往采用先讲理论再进行实验的方式,这样一定程度上算是为了实验而实验的,既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更快更好地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在传统理念中的高中物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验教学,与新课标要求的有一定的差距,也不符合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

1.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转变教学理念。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充分地认识到现代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应当是顺应时代和个人发展的,应当全面地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真正地培养有利于社会、民族的新型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上级部门和学校有着指向性的作用,应当从上到下地进行人才选拔机制的改革,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全面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而对于像高中物理这样的自然学科,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进行探究,让学生充分重视实验课程。

同时,在高中物理中应当加大对实验器材以及经费的投入,让学生的实验设备能够更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强对实验课程的管理,提升实验教师的待遇水平,全面满足现代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需求,更好地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2.转变教师角色。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进行实践教学的主体,也是引导学生发展的指路明灯,而教师如何看待新课标直接决定了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否。新课标中要求做到以学生为教学根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因此,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教师可以进行实验的展示,有意识地设定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实验,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强化探究性的实验教学。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实验中,教师应当多多进行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以此来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同样的,教师可以对实验教学的形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创设相关的开放性探究实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到实验的角色中,通过各种探究式的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器材以及其操作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地达成实验教学的目的。全面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实验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多地鼓励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以及探究精神,全面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上级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物理,充分通过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全面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十四

所谓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非是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性总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要素均分为由课内至课外,均由实验演示至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器材等几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物理课堂教学、同学们的实验、教学器材的制作、小发明、小创作专题讲座以及实验竞赛等几个要素所组成的教学实验系统的总共能不能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的、单独的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时候,要求学生使用自己自制的学习器材分别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并且回答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当学生们通过自制的实验器材所得出来的结论,不仅能提升学习兴趣,还能增加薛生学习物理、进行实验的信心、积极性。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能反问学生一些: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物理实验有什么样的运用呢?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再要求学生通过对自己的生活仔细的观察或者是弓手操作的来回答这样的问题。通过这样课内课外的学习,实验演示就能有效的与自己动手操作回答问题进行联系,不仅促使学生学到了物理知识,还能将其灵活的运用于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物理实验来解决学习中、生活中实际性问题的能力。

二、将兴趣融入物理实验教学中以便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自身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时候才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随着教学要求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创新理念引入教学,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静电屏蔽”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比较有趣的教学实验进行演示,如:在一个金属的鸟笼子里面装上一直小鸟,在金属笼子的外壁使用静电感应器与之相接触,再摇动静电感应器的手柄,促使金属笼子与静电感应器之间不断的积累电荷击穿空气而放电,此时金属笼子外面课件火花飞溅,但是金属笼子里面的小鸟却是安然无恙。这一实验做了之后,在教学课堂上出现了一片哗然,无形之间就增加了兴趣,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怎么会出现这样奇妙的现象呢?此时,学生们就会不断的产生各种各样的好奇心、疑问,同时也促使了学习气氛的高涨。通过这个实验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教学实验是很常见的,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要善于挖掘、发现、分析,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成功的进行课堂教学,必须是要在比较良好、平等、公平、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进行,一趟轻松的课堂氛围,就要求教师需要更进一步的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考思维,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下,最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其实验演示就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还能促使学生具备迫切的求学心境投入到知识的接受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频率”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为了要引入这章节内容,教师在引入的时候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使用秒表测量出该单位时间内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也就是自己心脏的跳动频率)的教学实验,由于该问题是与学生自身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亲身感受,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的热情。又如在教学动量定理这节内容之后,要求学生使用自己身边比较熟悉的材料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一个鸡蛋从高空中安全着陆的物理实验;有的同学是采用是个气球将鸡蛋夹在中间;有的学生在铁架框内使用橡皮筋将鸡蛋绑在其中间;还有的同学是采用塑料吸管将其做成羽毛球的形状,再将其鸡蛋包裹在里面;还有一些同学是在西瓜中装入鸡蛋等等,通过这些创设,完全体现了高中实验的生活化。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不断的拓展,激发学生的思考思维。于此同时,学生通过实验,当自己的思路被证实之后,其学习的情绪不断的高涨,这样不仅能促使思维的活动,还能不断的提升学生推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研究、分析,并且还要不断的反思、改进、总结,促使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更加的完善。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十五

宝丰镇黄栗小学沈阳。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辛勤耕耘在讲坛的老师们无不为能寻找到一个能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而苦苦追寻、求索。从新课标的确立到教材的改编,无论怎么改,但目的只能是一个--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成长的需要。我在教学中通过不但的实践和反思,使我清醒地看到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衡量我们的教学优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看一个标志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从表面上看只是改变了教材,实质上是在改造人,改造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每一个成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站在教育阵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师必须要改过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看、满堂转、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演生看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倡导的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辨论等一切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方法都要运用得恰到好处。我们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原来的教学成果和失误,而不能一夜之间来一个彻底的革命。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课改并非是完全抛弃原有的好的做法(如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形成),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纵观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非此既彼、走极端的教育改革做法始终是要自食其果的。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才是我们致力课改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标旧课程,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去吐口水。一句话,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务必根据教学对象及文本内容的需要,优化组合这些方式上好每节课。

其次,看两个重点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从思想意识到教学设计,都要尽可能的考虑多给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对语文教学来说,落实读是首选目标。读,不能让学生一遍一遍的傻读,要实现读一遍有一遍的目的,读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教师不能停留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上,要在如何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发现疑问上下功夫。要切实引领学生在语感障碍处读,在意犹未尽处读,在美文喷涌处读,在情感渲泄处读。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读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受到抽象的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看三个目标的落实。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是看你是否重视了“双基”教学,也就是看你的教学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实的、扎实的、真实的、朴实的,如果你的课堂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说明你没有注意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

二是看该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的是否让学生经历了,体验了,使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获得学习知识、思想、方法和经验。

三是看你是否运用了十分适宜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出师生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就数学课堂来说,首先要看你是否运用了课本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数学的逻辑魅力;语言艺术的感染力;操作性强的激励形式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当学生认识到数学有用,习题有趣,讨论有价值,有滋味时,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教师的点拨语言才能激荡人心,催人奋进向上,学生才想学愿学,带着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学,他才能学得好。

第四,看教师“四性”教学的体现。

生活性。例如数学,它原本来源于生活,后来提炼为数学,服务于实践。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迷,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i,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与大自然、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要讲来源(来源于生活),要讲用途(服务于生活、学校、科技等),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并不抽象、枯燥,而是一门看得见用得上的.文化科学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生活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生命性。为什么要强调课堂要具有生命性?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生命体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活动能力。要努力追求一个“活”字。首先是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活,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活了,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课堂的气氛才能活起来。课堂一活师生才能显示出朝气、灵气,才能显现出勃勃生机的气象,只有活的课堂才具有昌盛永久的生命力,只有活的课堂才能留住学生的心,留住学生的情,学生不愿下课,不愿离去,这样才能达到课已完,但情未尽,意无穷的境界。

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不能改变的。老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观察,感受事物,自己分析思考问题。因为学问学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一切没有问题的学习都是浅层次的学习,甚至是假学习。问题是学问的起源,问题是创新的开端。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学生在不游离文本的前提下开展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回想过去的教学,我们很多人追求的是教师自己所谓的教学艺术,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研究,学生心中究竟有什么疑问不去问,却把力气用在如何设计高明的问题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去激发我们不去研究,却去琢磨如何形成先声夺人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去考虑,却去琢磨所谓巧妙的教法……这些做法只是走入了只研究教师只研究教材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误区。反省之后我们应当重新给自己定位:教师是教育大观园里的导游,一个引导者,主角永远应该是学生。我们贪大求洋的不应是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应该去考虑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才华。这就要求备课不能闭门造车,“运筹帷幄”,而更多地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该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把学生带到学习中,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要主动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问题,让他们尽量说,倾听学生的见解,让他们尽量去想,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尽量去争论,要把这样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发展性。增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获得发展。

三是看四种状态的表现。

参与状态。参与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哪种形式的出现,都要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和学生已具有的学习习惯、动机来随机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有趣,动心、动情。

情绪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多种多样,积极的情绪他们会乐意的、愉快的、主动的;消极情绪就会出现不情愿的、反感的、被动的。

交往状态。课堂是个互动的群体,老师在驾驭课堂时就要精心组织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往,要指导学生重交往、愿交往、会交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会听、能说、善辩的能力。交往形式应当是开放的,生生交往、组际交往、师生交往就不拘一格。同时在交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生成状态:所谓生成就是自然形成。教学生成,就是自然形成知识与方法,它是与你的教学预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说,既然课堂是生成的,可化简备课或不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生成的知识和方法大多是课本上已有的,只不过是要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交流、发现、总结而形成的知识和方法,这就是创新。其实,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展开的心灵对话,因预设而有效,因生成而精彩!我们不应忽视精心地预设,也应将生成作为一种自学地追求。教学理应充满智慧地挑战,课堂应当充盈情感的力量。而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是在教学的细节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到是那样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在综合语言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让每个学生进入自己新的角色,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发出他们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这也是引领学生生成的重要途径。尽管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积累、人生经历与生活经验的制约,他们对课文内容和生活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大而化之的,带有个性经验和想象性的,但这些理解往往是充满灵性的、闪耀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火花的。这种智慧火花来自三个火种:独立性、生活性、深刻性。培养学生的语言智慧,理应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还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去进行语言实践,并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领悟生活的哲理与文学的浪漫,使之语言的表达与人文素养兼得,这样我们就能一举多得了。

总之,我们的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在课本与学生之间要伴演一个学生喜欢的“红娘”,万万不能成为令人讨厌的“第三者”!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十六

宝丰镇黄栗小学沈阳。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辛勤耕耘在讲坛的老师们无不为能寻找到一个能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而苦苦追寻、求索。从新课标的确立到教材的改编,无论怎么改,但目的只能是一个--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成长的需要。我在教学中通过不但的实践和反思,使我清醒地看到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衡量我们的教学优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看一个标志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从表面上看只是改变了教材,实质上是在改造人,改造与课程利益相关的每一个成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站在教育阵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师必须要改过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看、满堂转、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演生看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倡导的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辨论等一切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方法都要运用得恰到好处。我们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原来的教学成果和失误,而不能一夜之间来一个彻底的革命。从教育意识上看,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课改并非是完全抛弃原有的好的做法(如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形成),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创新。纵观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非此既彼、走极端的教育改革做法始终是要自食其果的。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出台的。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才是我们致力课改的应有之义。因此,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标旧课程,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去吐口水。一句话,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务必根据教学对象及文本内容的需要,优化组合这些方式上好每节课。

其次,看两个重点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从思想意识到教学设计,都要尽可能的考虑多给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对语文教学来说,落实读是首选目标。读,不能让学生一遍一遍的傻读,要实现读一遍有一遍的目的,读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教师不能停留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上,要在如何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去发现疑问上下功夫。要切实引领学生在语感障碍处读,在意犹未尽处读,在美文喷涌处读,在情感渲泄处读。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读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受到抽象的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看三个目标的落实。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是看你是否重视了“双基”教学,也就是看你的教学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实的、扎实的、真实的、朴实的,如果你的课堂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说明你没有注意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

二是看该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的是否让学生经历了,体验了,使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获得学习知识、思想、方法和经验。

三是看你是否运用了十分适宜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出师生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1] [2] [3]。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十七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师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教师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点探索,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新课程需要教师的合作。

1、新课程使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是教材版本多,编者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的角度各有见地且教材的呈现方式均各具特色。为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应有更加广阔的视野,面向世界,去开发课程资源。这中间往往会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需要其他学科教师甚至外籍教师的协助。

2、课程呈现综合化趋势,物理科学与化学、生物、地理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热学与化学之间,光学与生物之间,天体运动与地理之间都有较好较强的联系,还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贫铀弹**”等问题都是物理与其他学科综合渗透的问题。这种趋势需要教师间的合作,需要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加强合作。

3、新课程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特别是发展性,如何引领学生依据自身的个性特长,科学地选择不同的选修模块和学好这些模块,让全体学生都获得发展,更是需要教师通过跨年级、跨学科甚至通过互联网,加强国内外其他学校的教师之间的合作才能解决。由此可见,新课程需要教师间合作。

(二)教师的职业需要教师的合作。

以往,传统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是相对独立的。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学。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是以往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等待研究成果的上送,而要紧紧地抓住甚至要创造性地参与研究和开发成果。如新课程中的许多实验探究给了教师和学生较大的空间,淡化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更加注重的是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图线的“曲化直”,等等。对于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我要求学生设计方案,自选器材进行实验,看谁设计的方案多(有十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佳。事实上,新课程要求教师首先是研究者,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去研究教材、指导学生。而靠教师个人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的需求,无法跟上课程速度的发展,因此急需教师间的合作。其次,如何让不同区域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就更加迫切地需要区域间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共同研讨问题,互相提供帮助,解决问题。教师应在相互借鉴、共同探讨合作中,生成新的思想、新的认识。另外,新课程注重教师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异。由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有所差异,不同教材(如人教版、鲁科版、粤教版)对同一内容和知识点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所以需要区域间教师的交流,在这中间,合作的意义尤为重要。

(三)学生的学习和探究需要教师的合作。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看成是知识接受的容器,注重的是给了学生多少,而忽视学生实际学到了多少。在新课程条件下,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才是施教的前提,这种对兴趣的了解、对情况的掌握,需要教师间的合作。如学生的表面,就可能因为不同的区域、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同的讲授内容、不同的'授课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成分增大,学生的自我空间增大,自主意识增强,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也都需要教师间加强合作、达成共识。

(一)校内教师间的合作。

本校教师尤其是同级学科教师,应多进行合作。对于同一单元(或章节)的内容,教师的理解、处理,选择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在这里,班主任需要负主要责任,任课老师的合作教育也十分重要。在教育学困生的问题上,更需要所有任课老师施以耐心,辅以爱心,给予共同的关注,才能求得学生在原来基础上的进步。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学习的方式,以及整体的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很大的。这种差异为教师间开展合作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基础。这种合作途径可以通过同伴相互辅导、相互启发、相互交流,模拟练习,分析结果等达到教学目的,将完成同一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对比,不断地改进设计和选择教学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反思课堂教学的所得所失。新、老教师间也非常需要合作和进行资源整合,老教师阅历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大笔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学案、教学反思等),而年轻的教师接受新生事物快,且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较强,新、老教师进行有效的合作和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无疑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物理教材中的探索性实验,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探索,相互启发和整合,无疑会得到许多新的方法。

(二)校际教师间的合作。

这一种合作在现在的教育界中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也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因为校际之间毕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如示范性学校和重点学校,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无论在生源和教学资源上都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恰恰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如城市相对于农村来说,在信息沟通、观念更新等方面占了绝对优势。而农村也有诸如朴实、求真等优势,这两种优势互补,能较快地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现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相对来讲,有的学校还是比较孤立和封闭的。学校应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一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资源。如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农村中学讲学和交流或到这些学校讲学一到二年;又如开展校际科研、教研、联考等活动,但这种合作途径不应停留在对某节优质课的表面的、匆忙的分析总结,然后将其作为榜样和可以照搬的死板公式。学校应通过将彼此的教学经验、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不恰当的或者错误的教学方式,把正确的、比较完善的加以对比,充分地利用每一次合作,激发教师思考、探究、创新,达成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甚至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讨论来寻找解决方案。

(三)国内外教师间的合作。

这一种合作可能有些人觉得匪夷所思,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外籍教师的输入,这些有利因素都让这种合作成为一种可能。如我校组织教师通过互联网、杂志、录像等观摩学习国外物理教育和教学的风采。国外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创设培养“诺贝尔奖”摇篮的方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每年一次的诺贝尔奖,不由刺激我们反思中国人何时能圆诺贝尔奖梦?为什么北大的硕士连一件普通的官司都打不赢,清华培养的博士连像样的汽车发动机都设计不出来?我们的学生曾屡次获奥林匹克知识竞赛金牌,却至今没能在本土上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从中国科技发展可以看出,中国人并不比外国弱,中国人缺乏的是自信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如果中国有了这两种人类不可缺少的品质,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

基于目前状况,在中学物理的教育教学中,国内外教师的合作还停留在观摩某个专家拍摄的录像上,但这种外国同行授课的理念,外国资深教育专家辅导提高的模式,已为这种国内外教师合作的想法提供了雏形。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地球村的来临,这种合作将成为一种趋势。

综上所述,教师要不断通过各种合作性教育手段来提高自己,懂得从教学的伙伴、教育的对象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以弥补自身在知识和经验方面的不足,使教师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知识信息方面的更新,这是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需要。只有通过脱离了主观主义色彩的合作,才能从同行的思想源泉中吸收养分,把握时代的脉搏,使新课程不断深化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尚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3]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1999、8、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十八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建设型人才。本文对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

(一)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采用较多的是“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以往教师再三鼓励,学生无人提问的现象要予以相应改进。教师要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高中生提问的积极性。

较初中学生而言,高中生具有更强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很多高中学生上课依然不敢发问,主要原因是担心出错,语文是一门涉及范围较广的学科,是最适合学生发问的学科之一,教师要想使学生敢于发问,就必须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予以积极的肯定。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对待,及时的回复,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2、增强高中生提问的能力和水平。

“敢问”是基础,“善问”才是目的,我们将“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不等同于学生随意发问,不代表学生问什么教师就一定需要回答什么,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问”的水平,让学生问得有价值,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前期做好指导示范工作。比如在执教《雨巷》一课时,如果有学生提出类似雨巷是真实的雨巷还是作者假想的雨巷等问题时,教师在解答之后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时候,有些同学就可能会问到:“作者写这首诗是不是暗示了其在人生中的一些苦闷?”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提问的水平可以有较大的提高,不仅仅停留在对表面意思的理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疑难杂句、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大差异的方面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二)挖掘教材中富有思想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生处于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将确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文章,注意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例如《劝学》一文中,“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这两个成语就很有意义,作者用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教师在讲到这两个成语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延伸,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学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改造,成就将来的一番事业。又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可以就此论及到做人方面;类似“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等等。通过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不断的努力、自我反省,取得更好的进步。在学生学习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其思想认识。

(一)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范畴。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有创新,不能把创新教学仅仅当做一种表演,高中教学对学生来讲意义重大。我们应该注意到,教学创新是一种教学观念。仅停留在表面的'基础上是不能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望。教学创新是在总体上对教学的一种指导,关于创新的概念,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简单地讲,创新就是不拘一格,不能死板的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不应该全部依赖于教学大纲。要相应变换课堂结构,只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模式都应该引进来。但是很多教师将课堂结构的创新当作一种外在形式,认为只有公开课,表演课才能做到不拘一格,这种想法往往存有较大偏见。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例如,类似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师生互动等都可以进行创新。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再创造的灵活性,不能仅仅局限到某一点、某一时间或者某一课,更重要的是绝不能仅仅把创新当做一种形式。

(二)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创新思维。

教育界的创新绝不仅仅是针对教师自己,教师教学的创新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学生学习到了该如何创新才是教学创新的真正成功。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打破过去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把教学看成是一种对话。此外还要善于营造较为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身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不能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要鼓励他们大胆自学,不能什么问题都拿来讲,对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度的把握,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讲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而日常生活又是语文学习很好的素材,但是大部分高中生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对此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借助日常生活的观察,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本文就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相关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

[2]杨秀.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j].

[3]李丽敏.高中语文教育思考[j].

[4]刘洋.浅谈高中语文教育的创新[j].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十九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声春雷响起,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多了生气、多了活力。课堂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自主的、发展的、有潜能的、需要我们开发的宝藏,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是让多数学生参与还是让少数学生参与。只要我们把学生看成朋友,相信学生,静下心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小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潜能。新教材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强的教学内容,这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非常有宜处。如在教学一年级教学“9加4”的算法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之间比一比看看谁的算法多?学生通过努力发现有多种方法,并能一一说明理由,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对每种算法都有体会和收获,最后告诉学生在计算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又能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再如进行一年级第33页的练习时,让学生将立体图形进行滚、搭、摸等实践活动,感知物体的特征,形成对这些物体的直观认识。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多种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于是我们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学习情况,融会贯通地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出有生活味的、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鼓励学生勇于去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如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这个内容时,以学生非常喜欢和熟悉的校运动会形式呈现,主题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先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再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互相说一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问小朋友“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把你的算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有多种,教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情感、态度得到发挥。新教材编排上紧紧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你身边。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形成技能技巧,体现算法多样化,注意减少单纯技能性训练,避免了繁杂计算,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理解、解决了问题。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同时也存在对老师倚赖的特点,不知该怎样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参与学习活动。同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因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折一折找圆心的位置,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知道在同圆孩子等圆中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直径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二分之一。操作与比较分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了儿童的探究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容易使同龄人容易接受,可以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互相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要观察每组是否都在有组织地、有效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应及时加以辅导。教师再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学生状态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凡是学生会的,教师决不代替,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再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学生掌握了倒数的意义,这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0有没有倒数?0为什么没有倒数?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和老师一起交流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了知识。像这样我们把学生看成一个学习的主体,和老师一起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之间除了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之外,同学之间也起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平等竞争、相互协作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率。长期坚持,课堂教学会发生很大变化,学生活泼而不散漫,规矩而不死板,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敢于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逐步形成。

五、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当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和积极性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因为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教学过程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尽量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所不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师:看了这张平面图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理,大胆地把教材的例题改变成富有挑战性的探究题,把学生带入开放的情境,让他们获得学习材料和自由开放的空间,在生动而活跃、紧张而和谐的求知氛围中感受体验,激起参与动机。

又如在教“加法的意义”时,先让三名学生表演。教室前面站一名学生,教室后面站两名学生,教师说开始走,当三名学生走在一起时,教师说停,反复走动3――4次。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直观地看出,1名同学和2名学生合并的过程,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表达合并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直观理解。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合作、探索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合作互补的表现机会,使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真实、高效,做精做实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以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乐园。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二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取消了教学大纲,出台了《物理课程标准》,此标准确立了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改变以往的教学只是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强调以人为本,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一、探索性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开放原则。

要改变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的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逐步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学生的物理基础不尽相同,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辅导方式也应该不同。

3、循序渐近原则。

教学不能做到一步到位,物理老师要在教学中由最基础的物理知识来不断深化,不断拓展,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4、平等互学原则。

每次教学都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次共同学习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课堂外的问题老师要和学生共同探讨,而不是不予理会,做到与学生互学共进。

5、师生互动原则。

做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保证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良好方式,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师生互动。

6、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益。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1、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突出新课改。

科学探究式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的教材内容,还包括习题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拓展性的课外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应该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教导学生应该掌握书上面的.知识点而提高考试成绩,而是真正的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定律这些基础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引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解释和解决。在教学方法上要加以创新,用创新的教为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即使是老方法,只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更新,也是一种探索。在使用探究教学法时,要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留有必要的创新意识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在不同的思维层面上领略创新的乐趣,引发创新的欲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若能提出一个问题,就标志着科学探究的开始,而创造性思维就始于对问题的研究。围绕问题展开相互交流,能形成竞争机制,相互启发能活跃思维,分析物理问题全面,形成合作互动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解压力与受力面之间的关系时,我会让学生拿出一支一端削好的铅笔,让他们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时,发现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较疼,这说明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用较大的力时手指更疼,又说明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2、探索师生换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根据探究性教学的师生互动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探索师生换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促使学生自主的进行科学探究。传统的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换位思考、思维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计划、按步骤地训i练,使学生逐渐提高独自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会找一个学生先讲述什么是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马德堡半球实验中所包含的物理问题有哪些?有的同学最开始不好意思讲解,但是我一直鼓励他们参与,在后来他们能够很好的在课堂上讲述书上的知识点,并且还加入了他们自己的理解。

3、探索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实施物理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图书馆、实验室、科技馆和专业参考书、录像片、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会在在课余时间为同学播放科教片,例如有关于气压、光的折射方面的视屏,看后讨论回答,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4、强化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载体,尤其是对于物理这种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式物理教学,为课堂提供了研究性学生的氛围,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创造性思维火花,再通过导趣、导思、导法,让学生多讲、多动、多猜想、充分自主学习、自由交流,真正体现探索和创新、理论和实践、讨论和动手的有机结合。

结语虽然我国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随着国家和教育机构对探究性教学的不断重视,探究性教学必然会很好的发展起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应该站在科学文化的前沿,了解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并能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将新成果、新信息融入物理教学,突出新课改精神,让“三维教学目标”既互相渗透又相互依托,在过程中体现方法和技能,在过程结束时意味着知识的获得,在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以促进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新乡、张德启《物理教学论》科学教育出版社版。

2、王至正、张宪魁、王河《物理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杜1994年版。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论文(模板21篇)篇二十一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探究物理问题最适当的物理环境,学生能否学好物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就是是否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就“物理实验教学功能”做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求知欲望;直觉兴趣;感悟方法;培养能力;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物理的教学目的提出: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探究物理问题最适当的物理环境,学生能否学好物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就是是否能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结合物理实验本身的特点以及物理教学的目的,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特殊功能是显然的。

一、物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是能否积极思考问题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首先,物理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尤其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学生在刚刚接触物理时,都有很强的好奇感,物理实验教学极易唤醒他们的直觉兴趣。例如,让学生观察“隔掌吸钉”“煮金鱼”等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实验现象常常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能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操作行为。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很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己操作的欲望。物理实验教学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小实验、课外实验,一些小实验和课外实验容易被教师忽视,其实做好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恰恰是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学生不仅能意识到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做,课后也能利用瓶瓶罐罐等简易材料自己做,而且还能从中发现不少问题,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把这种兴趣贯穿与学习过程的始终乃至终身。

二、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感生材料,体验过程,感悟方法――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认识客体(物理世界及物理规律)的过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首先要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在这种认识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列举日常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学生熟悉的物理事实、现象以及过程的实例或问题,唤起学生的表象和疑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例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去寻找身边应用大气压和气体性质的事物,并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介绍钢笔是怎样吸墨水的,有的介绍用吸管吸饮料的例子,还有的学生介绍了茶壶盖上的小孔、塑料挂衣钩、打气筒等等。有的学生观察得很仔细,提出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钢笔杆上为什么有一个小孔,笔头上为什么有一个小孔?笔头上为什么用根细管伸入橡皮管内?另一方面,教师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在观察、验证、搜集、整理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知识技能通过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实验教学改变了学生只是从单纯从书本学习知识的传统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过程,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要手脑并用,经历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对象、处理实验结果等一系列步骤。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但喜欢“看”实验,更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认真组织学生实验,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加以适时的指导,通过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验前,教师要布置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每次实验都要有明确的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原理、目的和方法以及所需实验器材有清楚的了解,熟悉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讲清实验原理,注意观察哪些现象,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等;学生操作时,要求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正确地使用仪器,加强学生对仪器规范化使用的训练,重视操作中技能技巧的培养,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加以指导,指点迷津,要求学生遵守实验的安全规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测量,并及时记下所取得的数据和实验现象,要尊重客观事实,绝不允许根据标准值而改动观察结果来凑数据,然后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归纳、推理,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要根据一定的要求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要对仪器进行整理等。

三、物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并且必须把各项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十分有益。例如,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来说,有时学生连接好电路后,合上电键,会出现各种电路故障:灯泡不发光,电表无示数,电表的示数总不符合要求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满意”的结果。应当使学生认识到,改一改数据,凑成一个“满意的”结果是十分错误的,或者把“不满意”的结果简单地归结为仪器粗糙,对自己是无益处的,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经过和实验条件,找出产生的问题的原因,必要时重做实验。学生认真对待了一次挫败的实验,收获很大,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它要求学生要能善始善终,具有不怕挫折、坚忍不拔的追求科学的精神,从而做到陶冶情操、锻炼性格,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阎金铎。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肓出版社,-12.

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04.

相关范文推荐

    天空做伴六年级(优秀20篇)

    优秀作文的观点要鲜明,并且能够用事实、数据、经验等进行支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六年级的'天空,一颗颗星星相当于一个个生字

    四年级升旗发言稿(优质19篇)

    在重要会议或庆典活动中,发言稿是我们向听众传达重点信息、表达态度的重要工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毕业致辞发言稿范文,希望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学会给你的简历加分(专业19篇)

    个人简历是一个能够展示个人才能和潜力的关键文件,它能够为个人争取到更好的工作机会。以下是一些成功应聘者的个人简历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id=“1714208”

    送中秋迎国庆演讲稿(专业15篇)

    通过演讲稿范文的撰写,演讲者可以更充分地准备演讲内容,避免遗漏关键信息或遗忘要点。接下来是一些深入浅出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演讲技巧。

    新人工作总结新人工作总结(精选16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检验。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内的工作内容、成果以及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在写月工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有哪些(专业20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它对于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是一份针对教学计划编写的详细指南,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考研备考三三制复习总规划建议(汇总21篇)

    规划计划是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行动进行有序的安排和安排。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规划计划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制定自己的计划的灵感。我很早就开始准备考

    初二下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6篇)

    教学计划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和安排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的一份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本册教材是按照《中学语文

    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总结(优秀19篇)

    学生工作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学生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小学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讲话稿(优质17篇)

    毕业典礼是学生们与学校、老师们告别的重要仪式,也是展示毕业生们个性与能力的舞台。如果你正在为毕业典礼的致辞而烦恼,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