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笔舞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型的写作作品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资源,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一

摘要正确理解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以过硬的综合素质促进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加强与社区居民的真诚沟通促进物业管理良性发展,以推进物业管理创新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不断提升油田社区物业管理与服务质量。

关键词物业管理与服务社区措施。

在物业管理日受关注的今天,对社区来说,探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新思路、新方法,是从事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物业管理是一项平凡、琐碎却很复杂的工作,每一项工都必须从细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细中求发展,细中求和谐。

1正确理解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一直以来,一谈到管理,往往认为管理就是约束,通过约束机制来达到管的目的,殊不知在物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不是行政机构,也不是什么职权部门,更没有独立和强制管理权限,也就是说没有必然的约束力。相反的,物业管理者在从事管理过程中,更多地是为满足社区居民所需,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合理、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通过收取一定费用来完成物业管理过程中的设施、设备维护,环境改善以及其他的物业管理成所需,而社区居民同时就享受了自己花钱买来的整洁、安全、文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物业管理每一个过程中,都切实需要管理者用心为社区居民服务,都透着服务业的特性,确切地说,物业管理在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是以服务为主,以管为辅。因此,要搞好物业管理就需要有服务的管理理念,有寓服务于管理的精神,在每一项管理活动中,都要从服务的角度出发。

2以过硬的综合素质促进物业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如果没有相应素质的人去执行就不可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在任何一项管理活动中,人是决定效果的第一因素。因此,要搞好管理服务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物业管理队伍。

物业管理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性质决定了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在具备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服务的理念和精神,要把服务当成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以服务业的角色进行管理工作。在目前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个别的物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物业管理就是一项简单的管理工作,不需要多高的素质,因此对人员的使用、培训、要求等方面不够重视。员工没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会使物业管理工作中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因此,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也是搞好物业管理工作的前提。

3加强与社区居民的真诚沟通促进物业管理良性发展。

物业管理工作不管是设施设备维护、环境改造、文化建设或是治安管理工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物业管理者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让社区居民满意,而社区居民在工作、生活中的需要也最终要物业管理工作人员来具体解决,这是一个需要相互理解的过程,双方所要达到的目的,必须通过深度的沟通才能实现。因此,作为物业管理者,必须学会与社区居民真诚地沟通,才能实现管理效果,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沟通可以是语言的沟通,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沟通。语言的沟通自不必说,而其他形式的沟通可以通过具体的形态来体现。比如,通常情况下,很多社区居民都会关心水电气暖的动态信息、物业管理费用的收缴,就可以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予以告知,实现社区居民所期望的透明化;在不同的节假日、纪念日,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小区共建活动;针对小区居民工作、年龄、爱好等特点,可以搞一些不同群体风格和趣味特征的群体活动;对有特殊情况的个别社区居民,多关注,多留意,并适时地予以帮助;建立回访制度,通过电话、上门服务等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服务回访,并切实在回访反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在管理过程中,只有通过感情、思想、理念、行为方式、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才能了解社区居民所需,做好服务工作,得到社区居民最大程度的支持,促进管理工作向更合理、更轻松、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4推进物业管理创新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所涉及的范围、社区居民的角色等都趋于多样化,最明显的就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物业有了新的市场概念,投资型物业在大量增加,因此,社区物业管理者必须更新理念,及时调整管理思路。

现代物业管理者要有成本意识,不只是内部管理成本控制,还要充分考虑小区居民利益,在取之于小区居民、用之于小区居民的物业管理方面要逐步与市场接轨,努力降低成本,花更少的钱提供更超值的服务。要充分考虑所管物业管理的社会效益,通过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质量尽力提高物业管理的市场价值,实现物业管理的保值增值。还可以通过投资型的物业管理项目,想社区居民所想,通过发布租售信息、提供交易中介、甚至合同管理等多方位增值服务来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形成特色服务。这些不仅能提高社区居民对管理者的信任度,同时也能提升管理者的行业声誉,为自己开拓更大的市场,真正实现管理者与社区居民的互利双赢。

好的物业管理,需要管理者与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创造,只有充分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共建一个整洁、文明、安全、和谐的社区。对物业管理者来说,用心服务,用心与社区居民沟通,想社区居民所想,急社区居民所急,做社区居民所需,从做好内功开始,从细处着眼,向大局看齐,始终牢记“物业管理无小事”,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就有了基础。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二

物联网时代的社区管理连接照明设备、警报器、网络摄像头、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为居家和社区提供全天候的保护。如果警报器激活,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将开启照明设备和警报器,侦测任何可能的入侵者,并将信息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如果是虚假警报,只需重置警报器,即可放心地投入工作。如果外出时,可以在触控屏上启动预编程的“外出”模式。安保系统将激活,设定一定的场景,吓退潜在的入侵者。还可以通过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掌控家里的情况,给社区居民带来从未体验过的安全感。

rfid是“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于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识别和交换数据目的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需人工接触、光学可视、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操作快捷方便。电子标签不同于条形码,它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等优点。rfid系统至少应包括读写器和电子标签(或称射频卡)两个部分,另外还有天线、主机等。rfid系统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rfid的工作原理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标签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运作。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是利用前沿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监控现场的视频内容进行分析,识别各种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关响应的新一代监控技术。在用户预设监控规则后,在不需要人工参与的情况下,系统能实时分析监控画面,发现异常情况并报警。智能视频监控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取证、及时处置,相对传统的人工甄别和事后鉴别不仅降低了工作难度,而且能大大提高监控区域内案件的发现率和处置及时率。

此系统主要由周界激光雷达报警系统、社区智能视频监控、社区信息发布系统、车辆出入管理系统等模块组成。家居智能化管理由灯光及家电智能控制、远程控制与监控、无线可视对讲、室内管理预警系统等模块组成。该方案具有自动感知威胁和主动威胁告警功能,借助于业主、社区物业、警方的快速响应,减少事故的损失。对于社区,在社区的中控室设置管理中心配置管理服务器、操作电脑和管理中心机,将管理中心作为整个社区的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对讲、管理告警、信息服务、3g视频电话、灯光及家电智能控制、远程控制、远程监控、手机rfid停车场刷卡、门禁、社区小额支付等智能化功能;同时可兼容后续分期开发的片区,实现社区只建一个中心管理所有的智能化系统。在社区的主人行出入口各配置一台围墙机,实现访客身份确认控制功能。在高层住宅区,每个单元大堂配置一台3g单元门口机,可实现访客与住户可视对讲及开锁,有效控制进入本单元人员的身份。社区所有住户每户室内配置一台3g家庭信息机主机、3g家庭信息机子机,作为室内智能化平台,可实现可视对讲、3g可视电话、管理告警、信息服务、灯光及家电智能控制、视频监控、留影留言等功能;住户还可根据需求配置管理探测器、家电智能控制设备及相应的模块。对于业主室内安全,采用一台主机与后台监控中心连接的方式,每台主机可连接多种报警设备,如:使用智能视频技术,可以对室内所有物品实时监控,通过机器视觉技术防止重要物品丢失,老人小孩安全隐患等;使用激光雷达探测联动,可检测非法入侵行为;使用传感器,可探测火灾、煤气泄漏。对于主机的任一通道的报警行为,采用网络方式,直接联动后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收到报警信息后,根据报警类型及时分类处理,反馈给业主、物管和派出所等。通过3g网络,实现住户远程监控家里的所有事物,安全事件也会及时汇报到用户手机。

3。1激光雷达周界报警。

社区围墙周界激光雷达探测器的报警控制主机位于社区监控室。周界主动激光雷达线报警系统开机(布防)后,探测器自动进入工作状态,当有人企图从围墙及控制区域翻入社区,就会触发报警,发出现场话音告警。监控室的报警控制器检测到现场报警信号后,立即报警,并显示出报警具体位置,值班人员可通知保安巡逻人员去现场处警。系统防剪线,防阻挡,防断电,安全可靠。

3。2智能视频监控模块。

通过智能视频,实现无人值守监控。对重要物件和重要区域自动监控,发现物件丢失或者有人闯入等行为时,可实现自动报警。不同性能的摄像机具体安装位置如下:—社区主出入口安装彩色宽动态摄像机;—楼间走道、停车场等安装超低照度摄像机;—主干道叉口、周界围墙等区域安装彩色带全方位云台一体化摄像机。所有摄像图像连至监控室,经矩阵主机切换后显示在电视墙上。矩阵主机留有余量,供扩展。所有图像均记录在数字硬盘录像机中,资料查询方便,可按日期/时间/路数等查询,回放图像清晰。带云台摄像机可由监控室的四维键盘控制进行接近360“的扫视,对社区各出入口进行监控,并可拉近放大监控画面,控制区域大,做到重点监控与全面监控相结合。当发生报警时,报警信号可通过联动送到多功能画面处理器,按预先设定联动摄像机进行当地实时摄像;同时报警画面直接显示在报警监视器上,并进行实时录像。多动能画面处理器可将重要地点的画像以画面处理的形式在大屏幕监视器上将多个图像同时显示。系统中除采用常规的一些监控设备(监视器、云台控制器、录像机等)外,系统的控制部分采用智能数字图像运动跟踪报警器来实现全自动操作控制,使入侵受保护范围内的目标一个不漏的自动记录,并切换到值班员面前,同时发出声光报警提醒值班员注意。

3。3进出口人脸图像采集比对系统。

在社区进出口布置监控摄像机,实时地采集并存储社区进出人员的人脸图像,并与黑名单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进行比对;一旦发现黑名单中的目标人,就将现场照片、目标人信息、位置信息、时间信息发送到社区监控中心和社区警务室,在人工确认后,立刻指挥现场警力进行拦截和盘查。社区进出口人脸图像采集比对系统由监控前端、现场调度端和指挥中心端组成。社区进出口人脸图像采集比对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包括高清人脸采集摄像机、补光设备、人脸识别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人像比对服务器、报警管理主机等。高清人脸采集摄像机用于动态采集社区进出口人流的人脸图像,并传送到人脸识别服务器。人脸识别服务器提取人脸图像并与社区业主或布控名单进行比对。

3。4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模块。

车辆出入管理针对建设安全文明社区的管理需要,以物业社区内的停车场智能化管理为目标,重点以社区内购买月租、月卡的固定停车用户为服务对象,以达到停车用户进出方便、快捷、安全,物业公司管理科学高效、服务优质文明的目的,对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层次和综合服务水平方面将起重要的作用。车辆出入管理采用rfid方式,给每辆社区车辆配备rfid卡,在社区的进出口安装rfid门禁,对于社区车辆,自动放行,对于欠费等黑名单车辆或非社区车辆,通知管干甲人吕右卜干甲。每辆车都有其唯一的远距离标识卡,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车型判别是在车辆静态下预先审定并与汽车牌照号一一对应地记入其标识卡,这种标识卡内的数据可以被数米远以外的微波设备读取,也可以被修改。在车辆出入的全过程都是由电子通信和计算机进行处理,不必人工介入,也不用停车刷卡,其系统关键在于车辆电子自动识别和快速通信。

整个管理系统硬件由5个部分组成。

(1)电子标识卡电子标识卡是一种有源电子射频卡,功率约为1/l000w,其内存可以存储包括车辆型号、车牌照号、车主的相关资料等各种信息,是一个完善的汽车身份卡和信用卡。

(2)收发器收发器是一种带有微波线路的装置,用它与标识卡之间建立高方向性的高频微波通信。它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能和快速的通信能力。

(3)进行通信处理的微处理器它将来自标识卡的信息进行解释并传至车道控制器,从而取得该车的有关资料并进行相应处理,对来自车道控制器的数据信息经分析后可对标识卡内的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改。

(4)车道控制器根据卡上的信息,判定通过车辆是否有正常通过的权力;还可判断卡的有效性,并启动相应的交通标志,也可发出警告给车主必要的提示。

(5)智能图像识别器智能图像识别系统主要由高清晰带背景光补偿摄像机、广角自动光圈镜头、防护罩、室外支架、聚光灯、视频捕获卡、图像处理软件等组成。镜头采用自动光圈,便于图像信号自动调节图像的亮度,广角型是为了扩大摄像的范围。聚光灯用在当环境光线太暗时,提供摄像照明用。视频捕捉卡具有图像抓拍、图像压缩存档等功能。

一辆贴有标识卡的汽车进入社区出入口车道通过第一个装有收发器的门架(还装有摄像机和红外线探测器)时,收发器与电子标识卡通过高频的微波进行双向确认。收发器验证电子标识卡的有效性:如果该卡无法被识别(包括无效),门架前方的栏杆不会升起,同时系统发出警告提示司机进入右侧的车道进行人工处理;如果一切正常,门架前方的栏杆自动升起,汽车通过。彩色摄像机安装在进出道口,车辆进场读卡时摄下车辆图像,经电脑处理将车主所持卡的信息一并存入电脑数据库;当车辆出场时,摄像系统再次工作,摄下出场车辆,调出进场时的图像在计算机屏幕上确认,有效防止车辆被盗。将rfid技术与视频识别技术结合,建立新一代的rfid技术与视频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智能监控卡口,不仅改变了视频识别单一的识别方式,实现了车辆一卡口双向互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放rfid标签和带rfid读写器智能监控卡口的分布建设,能够形成及时、动态的车辆运动轨迹和准确的时间,结合视频识别的互动稽核,开辟了广阔的特种车辆管理空间,可极大提高打击涉车不法行为的精确度和及时性,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定。

3。5基于rfid的人员出入门禁系统。

通过采用rfid门禁系统技术,常住用户可通过非接触式id卡(高频rfid卡),方便进出社区和楼下大门,而当用户的卡片丢失时,只需在管理处将该卡片挂失,并在管理处再申请一张卡片即可,既方便又可靠。管理员也可通过管理系统全面了解人员进出(图4)。系统由感应卡读卡器、门禁控制器、网络控制器、电脑多媒体、出门按钮等设备组成。所有持卡人都将根据控制区、时间和目的分配出人级别。系统将根据持卡人的出入级别自动或人工作出同意或拒绝出入请求的决定。通过出入级别的设置,使用者通过一张id卡可以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进出多个不同出入口。管理人员能从报警监控窗口查询持卡人记录,并可通过输入持卡人姓名或其他关键字查询持卡人资料和照片,以帮助操作员进行核对和作出必要的判断。管理人员能够将所有持人资料进行快速分类排序操作,并提供用户对数据资料库中的任何内容进行一个或一个域查询的能力。当进行查询时,用户只需输入在该栏中的部分数据内容(如关键字);如果在查询中无匹配的记录,系统必须在3秒钟内显示没有与所提供的关键字段信息相匹配的记录的提示。

3。6远程拉制与室内预警系统模块。

家庭智能化网关提供通过拨打家中的电话或登陆玩temet,实现对家庭中所有的管理探测器进行布防操作、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照明及其他自动化设备。

(l)电话远程控制智能网关嵌入电话语音模块,通过用户电话线路实现电话报警功能。通过网关电话语音模块可进行远程布防等安全操作。通过网关电话语音模块对所有家电、照明系统进行远程电话控制。智能网关对室内的照明、家电设备实现无线射频控制功能。

(2)internet远程控制通过inrernet对家居内的家电、灯光、插座、管理探测器进行远程网络控制。通过internet对家居内管理系统进行远程撤布防、消警、报警查询等功能。通过intemet远程监控家中的家居环境,可对网关界面全面操作与管理。

(3)多元化的管理配件支持对可燃气体、烟雾、入侵、紧急按钮等警情实时探测,可输出告警信号,实现与其他系统的联动控制;在管理pc、手机和住户3g家庭信息机,均可实时查看终端的布/撤防状态;住户外出时,可按一键布防(布防、告警延时可自定义),回家时撤防;当发生告警时,告警信息可通过无线网络及时传送到管理中心,并可在住户3g家庭信息机和管理pc上同步显示告警详情;利用激光雷达探测联动技术,实现非法入室时短信自动通知业主和社区物业功能;利用传感器对火灾、煤气泄漏进行探测,一旦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漏短信自动通知业主和社区物业,同时将包含位置信自、、事故类型的信息自动通知就近派出所。支持3种常用(在家、外出、就寝)布防模式。

(4)门禁报警在住户入室门的门框上边中央位置安装一对门磁,住户可用钥匙正常打开大门。如果发生非法撬门,门禁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家庭防盗主机将信号传至社区物业管理中心,告诉值班人员是哪一栋、哪一户发生哪种类型报警,值班人员即可调度保安人员及时到现场处理。

(5)激光雷达门磁报警在容易入侵的大门(或窗户)的位置安装激光雷达线探测器(或玻璃破碎探测器)、门磁开关报警器。当可疑者撬门或破窗想进入室内时,监控器进入工作状态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通过监控网络系统在监控主机上显示出所报警的楼宇、单元、楼层、住户的具体位置及户主的基本信息等。

(6)火灾自动报警在住宅楼梯间、电梯前室及居室客厅等处设置智能型烟感探测器,智能型的烟感探测器与社区管理中心的防盗、防灾监控网络系统相连。当火警发生时,声光警报启动,通知住户和社区管理中心迅速采取措施,以确保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7)可燃气泄漏报警在厨房和浴室安装煤气泄漏报警器。当有煤气泄漏时,触发报警并自动关闭管道阀门,启动声光警报;同时传送到社区管理中心,通知住户和社区管理中心迅速采取措施,以确保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8)视频监控功能通过电脑或手机可以查看3g家庭信息机的摄像头所监视范围。通过2。4grf组成局域无线视频监控网络,扩展摄像头监视范围。支持外接摄像机,通过3g家庭信息机监控图像并拍照。

3。7管理系统管理软件模块。

当有警报信息发生时,控制中心发出声光报警,管理主机弹出窗口,说明报警类型及地址、业主信息及处理流程,管理员即可通过电脑内的用户端信息探知是哪一防区的何种探测器报警从而准确地记录报警发生的时间、地点、探头报警原因。在需要时还可与上一级派出所110报警中心联系。报警中心可录入、修改、打印用户信息,统计查询用户信息,建立用户医疗档案。按接警、处警方法、警情性质查找统计各种警情信息,直方图统计显示各种报警及误报原因,自动计算误报率,辅助中心管理,降低误报;并可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报警位置以及报警种类。

现代社区管理物联网系统建设立足于成熟、经济、适用、先进、可靠的物联网基础技术,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紧密结合,采用开放性、模块化、智能化的体系结构。经过在无锡、南京等试点社区使用过程中证明其具有如下优点:—系统功能齐全丰富;—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实现正常车辆不停车快速通过;—采用智能视频进行精确管理;—对无卡车辆实施严格监管防止车辆被盗。系统充分考虑已建系统和拟建系统在应用功能、数据结构、业务流程的高度统一,合理配置资源,依托现有的信息网络系统和监控中心管理系统,实现整个系统科学、高效、协调的管理与运行,构筑指挥高效、反应灵敏、处置快捷、防范有效、控制有力、操作方便、保障可靠的管理体系,实现“实时监控,联网布控,自动报警,快速响应,信息共享,监控、威慑、防范与打击并重”的社区综合管理效能与目标。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三

公有老旧小区最初是基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建设的,小区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随着城市的发展,公有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工程质量、房屋结构、使用功能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小区内不仅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不完善,而且养护也不得当,到如今已经处于落后的局面,有的时候更像文明城市建设的疮疤。在公有老旧小区里上下水管网老化严重,漏水、冒水现象严重;供暖系统不完善,供暖不及时,温度不达标问题经常出现;机动车位严重缺乏,导致许多居民占用行人通道来停车,这种情况引发小区多重安全问题,给小区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特别是对老人、小孩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并且公有老旧小区的绿化少、休闲区域更少,各类违章搭建多,环境脏乱差。不止小区内部环境差,也影响到周边环境,由于小区长期缺乏管理,一些商贩便在区内及周边随意摆摊设点,时间长了就会自动成为一个露天的自由市场,导致其周边的流动人口增大、人员更复杂,这给原本就缺乏安保的公有老旧小区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还有噪音污染大、自私改建、占用小区绿地等现象,都导致居民生活水平大打折扣,导致许多居民搬离老旧小区。他们之中很多人将原有住房以出租、或私下出售的形式转给他人,由于房租或房价低廉,所以接手这些老旧住宅的`人经常是经济能力一般的人员,因此,使小区管理性收费愈加困难;而房屋主人不在,部分租客主人意识差,甚至许多人员对小区管理概念模糊,不愿意缴纳小区物业管理费用,因此,用于小区物业管理与维护的费用已经严重入不敷出,己经难以为继,更使得小区不能得到及时养护。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公有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越来越难于实施与进行。

公有老旧小区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究其根本是一个“公”字。我国公有住房的产权来源形式多样,既有国有房产,即归国家所有的房产,包括由政府接管、国家经租、收购、新建以及由国有单位用自筹资金建设或购买的房产,又有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所有的房产,即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建造、购买的房产。产权形式的多样化使公有住宅小区的管理形式也多样化了起来,有的实行直属公房管理,有的实行委托管理,还有自行管理或社区管理等等。这种共存现象必然会导致管理上出现诸多矛盾。一些社区管理委员会并没有真正的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管理知识,有的甚至会以赢利为目的,不惜以破坏小区内部环境、设施为代价,为一些无证经营的小商贩提供便宜的经营场所。由于房屋的公有性质,导致国家居民和物业在义务、责任、收益等方面的问题不明确,从而使得居民缴费的积极性不高,管理者费用缺口大,管理效果不佳。而部分居民的老旧观念也是导致许多小区管理制度没有有效实施的直接原因。老旧小区的居民多半对现有的居住环境也已经习惯,并不想做出改变,对于生活简朴的他们更不愿对非实物进行消费。而另一部分公有老旧小区的居民往往是低收入人群,所以很难让他们再为改善环境,维护安全等买单,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和逆反情绪,给小区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阻力。

1.3物业管理是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

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老旧住宅小区在突飞猛进的城市发展中,只有解决自身问题,改头换面重新焕发生机,才能使公有老旧小区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否则即使再洁净的地面,只要有一团污渍,都不会令人觉得赏心悦目。如何在投资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修缮、保养公有老旧住宅小区,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城市得到全方位发展,推进现代化城市的进程是加快城市发展进程的问题关键。在诸多条件限制下,推倒重建不如修缮、修缮不如保养,改善公有老旧住宅小区管理既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能推动城市发展。由此可见,改善公有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四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不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机制也是旅游景区中的社区实现经济、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意义所在,并对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优点做了相关研究。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简称是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把社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一部分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是一个学习过程,通过参与,可以提高发展旅游活动的效率,也能使人们学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不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机制,也是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中的实现经济、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促进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又要保护环境,不危害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管理可以增强获得社区居民对旅游景区开发的认可度和配合度,令旅游发展的更加容易推进。

(二)旅游发展规划及项目的完善落实。

外来专家虽然在旅游规划、项目开发上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但在短期对社区的有深入的了解是不可能的,因为社区是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及文化特征的独立的社会单元,据此做出的旅游规划项目也往往不太科学。社区居民长期生活于该旅游目的地,他们了解本地风土民情而且对本土充满感情,他们的参与旅游规划开发能弥补专家在这方面的缺失。

(三)维护了社区居民的利益。

传统的旅游管理发展开发,重视政府、旅游投资商的利益,对于居民的切身利益考虑很少。旅游业与所在社区关系常常被割裂,社区居民感受到更多的是发展旅游所带来消极影响,如物价上涨、公共设施拥挤等。通过让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维护了社区居民的各方面的利益,同时也能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能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体验,促进社区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项综合工程,不但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稳定、文化发展、民主参与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对于社区居民来说,社区的社会发展的着眼点在于“以人为本”,从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到人的素质的提高到人的价值的体现。如湖北省的神农架、大别山、九宫山等地,过去的伐木工人如今当起了景区管理着。他们放下斧头,拿起锄头,不再“砍树”而变为“种树”“看树”。

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开发管理有以下几大优点:

(一)从经济方面看。

社区的参与可以使居民从旅游业中直接受益,在一些贫困地区称为“旅游扶贫”。政府进行旅游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峡人家风景区原本是处交通闭塞的峡江地区,长期以来这里的居民经济收入低,大多数居民都靠外出打工挣钱养家。自从在此处进行旅游开发后,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获得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

(二)从旅游方面看。

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渲染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增加了吸引力。文化是由社区的居民传承下来的,任何一个非本地居民是无法体味到其中的奥妙的,也无法把它临摹的惟妙惟肖,只有当地的居民才可以渲染这种文化氛围,增加吸引力。通过建立农业博物馆,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表演传统民俗活动等,才能使旅游活动内容生动、有吸引力。

以民风古朴的车溪旅游景区,常为远道而来的旅游者者专设农家棚屋,提供土家饭菜,也提供农具供旅游者耕作。旅游者正是在车溪土家人营造的这种自然氛围中生活,才体验到梦里老家车溪的闲适。在九畹溪漂流景区,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到旅游开发中,他们经常在漂流路线旁为游客提供姜茶、煎野鱼、炕土豆,让游客在一种真实、淳朴、自然的氛围中感受到野趣和欢乐。

(三)从社会发展看。

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了当地的发展。旅游开发使当地的一些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如交通条件的便利等。交通的便利不仅使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更重要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最,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旅游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社区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善社区居民的一些落后的腐朽观点,从而促进社区的发展。

(四)从环境保护方面看。

社区参与为保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果说社区参与到了旅游开发,并且从中的到了利益,那么居民就会觉得他们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是他们经济的来源,是旅游开发使得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他们便会自觉的去保护这片环境。宜昌三峡人家景区处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段,以渔业、林业为主要经济收入。长期的伐木和捕鱼使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一度受到破坏。发展旅游业以后,当地独特的峡江风光和长江肥鱼特产受到旅游者的追捧。当地居民意识到以前不被重视的山中林、水中鱼原来是金饭碗,主动当起了“护林人”、“护鱼人”杜绝滥砍滥伐、滥捕滥杀,而且成为义务的环保宣传员,这为当地的环境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产品开发中,把自己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文化产品,如织布,制陶,酿酒等技术经过加工变为旅游产品,这样的产品既是高质量的,又是有吸引力的。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五

随着百姓物质条件的逐渐丰富,消费能力的日渐增强,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使其对住房的要求已由“有房住”、“住得下”发展到“住得好”,住宅小区不仅要环境优美、舒适、方便、安全,更要承担起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和功能,为业主提供一个和谐、文明、奋进的精神家园。而这就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自身及社区基层管理组织等,以文化为媒介在住宅小区管理的不同阶段播种文明之花,建设和谐社区。

一、规划设计,文化为先导。

物业的规划设计在整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系统工程中举足轻重。如果把一个项目比作一辆“坦克”的话,那么,其对市场的“摧毁力”完全取决于规划设计的质量。但建筑不只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体,更有着人文与情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语言的道具箱,在欣赏视觉效果的同时,更令人感动的是其深远的文脉背景、内涵。只有拥有人文与情感的建筑,才是有生命的建筑。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物业外部环境(造型、配套、设施、楼名等)设计时,应注重物业的文化品位与文化含量,突出物业的附加价值与鲜明个性,使社区不仅成为建筑文化和景观文化的展示地,同时也是社区文化发展的舞台。

二、物业服务,文化是灵魂。

物业文化设计与定位的秉承。作为物业的.售后服务组织,物业企业一旦从房地产企业手中接管了物业,便不可能再按自己的文化设计去重新改变辖区的硬件环境,只能去秉承其原本设计的文化品味,为此,在其规划设计阶段物业企业就应尽早介入,积极揣摩房地产企业对社区的文化定位,以发展的眼光并结合自己的服务经验,向房地产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议,以利于日后社区文化的顺利开展。

物业管理中文化的整合与传播。物业管理中的文化涉及物业企业文化、服务文化和社会公众文化。

物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物业管理行业有八字箴言,叫做“物的管理、人的服务”。首先,物业管理的实质是服务,对其质量的管理除制定标准化规范外,更多地强调对员工个人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其次,物业服务传递的是形象,如果不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进行引导和熏陶,业主难以接受。

物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原则,有双层含义,其一是指在经营理念中突出以业主(或使用人)为本,业主至上,在物业服务过程中,向业主提供人性的满足,即对人的尊严、价值、个性、身份、地位、审美、情感、时尚等需求的满足,使服务呈现人性化、个性化、层次化、传统化、流行化等;其二是指突出以员工为本,为员工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突出团队精神的原则。以此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使每一员工、每一部门、每一管理区域协调一致。

物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物业企业文化是指物业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可划分为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

物业企业文化的三个层密切相关:其中物质层是物业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也是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制度层则约束和规范着物质层及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物业企业文化建设便无从谈起,精神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基础,也是物业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服务文化建设。

所谓服务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对客户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满意、赢得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物业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及物业服务工作的无形性、突变性、随机性、不可恢复性、不标准性等,决定了服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服务文化是路标系,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导向功能;服务文化是文化场,可以形成一种文明服务氛围;服务文化是共振链,有激活组织的功能;服务文化是免疫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御不利事态的发生或扩展;服务文化是一种心理契约,可以传递信任和快乐;服务文化是兴奋剂润滑剂,可以使服务硬件充满生命力与活力;服务文化是一种监督制约,对服务起着无形的巨大的监控作用。

3.社会公众文化建设。

谈到社会公众文化,即社区文化,人们就粗浅地理解为娱乐游戏。其实它是一个极富内涵的概念,它是物业开发者、经营者、政府部门和小区业主共同创造出的具有小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结合。就外延来看,它体现在社区文化观、社区价值观、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区制度等各个层面,社区文化是房地产企业、物业管理者和业主共同的追求。当今的城市家居生活,邻里关系淡薄,各自封闭,老死不相往来成为都市流行病,如何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氛围,使人们走出自己的家门,传播中国人互敬互让、互帮互爱的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共同话题。作为物业的开发者、管理者以及政府基层组织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建设社区文化责无旁贷,但这只是一种过渡形式,社区文化最大的受益者应是物业的住用者,社区文化建设最终也应成为物业住用者的自觉活动。

物业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在内涵上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物业企业本身负有建设社区文化的管理目标。但长期以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物业管理公司只偏重于小区文娱活动的组织和支持,满足于建立几个业余文艺团队。这些工作虽然也是必须的,但却是浅层次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应该是通过各种载体将公司的服务理念渗透到业主和使用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价值观,公共意识,建立和谐、高雅的生活工作氛围。

物业企业适应业主对社区文化的需要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是对物业管理市场的积极主动反应;物业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在社区中的渗透力、辐射力,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是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社区文化实质上是物业企业文化在社区的延伸与外化,是物业企业文化在社区交往行为上的表现,是物业企业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物业企业应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体现物业管理特色,用社区文化塑造文明社区,通过社区文化项目的建设、社区文明氛围的塑造、社区生活服务项目的展开以及社区意识的培养与精神文明建设等多种途径,来为业主营造一个“居住安心、环境舒心、生活称心、娱乐欢心”的生活家园。

现代化的物业管理需要现代化的文化建设与传播,可以说,没有文化的环境不是文明,没有文化的商品不是精品,没有文化的服务不是享受,没有文化的竞争不能取胜。只要我们坚持运用文化眼光对待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就会创造出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就会形成独特的管理风格,使物业管理具有鲜明的生命力;有了这种认识,进行文化建设与传播就有了自觉性和动力,就会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聂继军.打造“一鸣惊人”的品牌[j].销售与管理,,1:21~23.

[2]刘聚梅,陈步峰.中国服务文化建设[m].北京:华商出版社,,5:45~47.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六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古镇旅游早已发展起来,古镇旅游给社区居民带来了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古镇旅游的作用也尤为重要。本文以安居古镇为例,运用田野调查法,访谈的形式进行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从安居古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来判断社区居民对古镇旅游的观点,以及古镇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周庄古镇的旅游得到成功开发后,全国各地也开始大量开发古镇旅游,古镇旅游犹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然而,古镇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经济的收入差距、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针对古镇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社区居民作为古镇自然历史及社区文化最为密切的人,在社区参与古镇旅游中,当地居民在旅游地形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社区居民的态度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及对旅游目的地的感觉和印象。只有当社区居民的满意度高了,古镇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一种公众的参与,意味着社区居民对社区责任的分担和成果的共享,它使每一个居民都有机会为谋取社区共同利益而施展和贡献自己的才能。社区参与是对各种决策及其贯彻执行的参与,是对社区的民主管理,它使每一个居民都有机会向地方政府表达意见,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的本质理念是以人为本、社区自治: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古镇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作为最重要的主体,只有让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才有可能减少当地居民对旅游目的地的景观、文化、环境造成破坏,使得社区居民对旅游满意度提高,实现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社区与旅游业的发展也紧密联系在一起,从20世纪末人们才开始把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并指导旅游目的地的发展。1985年,墨菲(peter?e?murphy)在《旅游:社区方法》中指出:旅游业自其产生,就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能使其从纯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中脱离出来,从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角度出发,将旅游考虑作为一种社区活动进行管理,那么一定能获得更好的效果,这就是社区方法。墨菲是第一次把社区参与这一概念运用到旅游中去的,强调能从社区参与的角度研究分析旅游,希望最大限度地让社区参与旅游发展。paulinej?sheldon等指出可持续发展旅游如果没有社区参与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裴敏莉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开发的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发展。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参与是社区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客体是社区旅游中的各种事物。可以看出,尽管社区参与旅游还有待于更为准确的给出定义,国内外旅游爱好者已开始了研究,这说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也被国内外学者所普遍接受。

二、重庆安居古镇社区参与评价。

(1)安居古镇历史文化及旅游特点。

安居古镇位于重庆铜梁区安居镇,是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也是中国第四大古城。安居依山为城,阁道连居。坛庙众多,有九宫十八庙之称。建筑独特,城门摇相挥映:街景保存完好,明清建筑鳞次栉比,群雄林立,名震川东。安居乡学兴盛,人才辈出,文化灿烂,是集县文化,古巴渝文化,庙宇文化,书香文化,码头文化于一体的千年古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

自从安居古镇旅游业发展以来,安居古镇呈现出与其他景区截然不同的景观,是“一个记住乡愁的地方”,特别是安居古镇被评为中国第四大古镇之后,便成为主城区以及西南地区游客旅游休闲的首选地之一。接待游客量达到100万人次。从重庆铜梁旅游网的数据显示,区旅游局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区主要景区(安居古城、奇彩梦园、沙心玫瑰园和龙温泉)累计接待游客19.7万人次(安居古城17.45万人次),累计旅游综合收入7448.59万元(安居古城6980.4万元)。从铜梁政府网据悉,20,安居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200元,同比增长16.5%;到底,安居镇将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年均增长18.02%。运用旅游容量分析,安居古镇旅游人数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其正处于旅游生长周期的发展阶段,只有使社区居民参与古镇旅游,才能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安居古镇社区参与感知调查与存在问题。

感知是一个负载着文化和意义的认知过程,尤其是当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伦理、文化意识形态等观念文化与社会结构紧密联系时,感知无疑会被打上社会/文化的烙印。林爱明认为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涵义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居民对旅游给当地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影响的认识程度及居民对这些影响的主观反映。笔者在安居古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满意度的调查中,为能收集到具有针对性的材料。选择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走访试调查,对不同景点,不同年龄阶段,及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社区居民进行走访式深度调查,抽样访谈,并分阶段式进行。

205月1日到7日,笔者在安居古镇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居民所参与的类型、经济情况、环境影响、社会文化以及对古镇旅游的满意程度。本次抽样问卷一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共收回176份,有效率达到88%;最后对社区居民采取入户访谈了25户。在收回的176份问卷中有158份问卷对古镇旅游业发展持支持的态度,满意程度非常高,因为他们都处于古镇的核心区,而对于另外的18份问卷所持的不支持或保持中立的居民,大多数属于古镇“边缘地带”。古镇旅游对该地社区居民影响较小,特别是指经济上的利益。针对安居古镇的走访调查中,社区居民作为古镇生活生产的重要主体,通过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认识及对旅游发展的感受,尤其是核心区的居民,他们对旅游业带来的种种影响和感知是最为直接、深刻的。从对安居古镇的社区参与调查发现,居民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及旅游发所带来的感知都占有很大的好评,社区居民支持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居民进行访谈式的抽样调查,了解到居民对安居古镇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居民参与的类型、经济发展情况、就业以及旅游对社区居民所带来的环境、文化影响。安居古镇社区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认识以及期望,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对目前古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七

从某种程度上讲,强化会计管理模式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完善化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求的会计管理模式,可以推动我国会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日益提升,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1]。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对会计管理模式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善策略,从而促进现代化企业健康发展。

现阶段,就会计管理模式而言,很多专家学者都倾向于:会计管理模式为国家或者是相关地区对具体化会计活动每个方面实施组织、管理以及约束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也就是会计工作的专业化领导模式、工作人员管理模式以及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还有一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专家学者认为,主要是指对会计事务进行组织以及管理的多种方式与形式的总和,同时也是在规定范围之内开展会计事务组织以及管理的相关方式方法[2]。具体来说,会计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主要包括国家宏观层面的会计管理模式,企业微观层面的相关会计管理模式;第二,会计管理模式应用下所能够解决的专业化核心问题主要是指相关组织体系以及对企业会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第三,会计管理模式可以作为制度化安排,有着相对较强的动态性,也就是说会计管理模式能够在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基础上实施及时调整以及改革。基于上述不同表述,会计管理模式本质上是指我国国家对于相关会计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渐形成多样化格局发展,因此,会计管理模式也已经从直接管理逐渐向着间接管理转变[3]。

二、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分析。

(一)健全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对我国会计管理模式具有约束作用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家会计准则以及审计准则及其法律法规,同时也是国家宏观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属于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有效规范的关键性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进一步强化会计法规建设,并有必要针对规范化的《会计法》实施有效修改,完善以会计法作为主要指导,并以会计职业道德作为重要保证,能够实现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以及相互支持的会计法律体系,从根本上确保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与国际上的相关会计接轨,而且还可以有效符合中国实情,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实际发展需求[4]。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应健全会计核算体系,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推行了标准化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指出了我国会计管理模式层面的根本性变革,该准则将会保证会计制度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从根本上提升会计核算实际质量水平与实际效率。作为企业,在会计管理模式构建工作中应该依法遵照专业化的会计准则要求,进一步建立起科学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根据会计准则依法办事,然后在行业会计制度基础上构建规范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在会计应用工作、凭证填制以及审核、报账、财产清等整个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办事。开展资本投入工作的时候,应结合相应准则实施衡量以及确认,并在应用各种资产的时候,遵循一定的投资本保全原则。正确选用准则规定的,并有利于企业利益获得的方法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制止一切滥用会计核算行为,避免会计核算信息严重失真。

(二)设立科学化的会计管理组织机构。

现阶段,现代化企业以及传统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区别,具体来说,现代化企业相对来说规模更为庞大,能够有效做到集团化管理,进而对区域发展具体特点进行真实呈现,所以,相关企业应构建与现代化企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建立科学化的下属机构,妥善处理好相关财务总机构以及下属分属机构之间的财管管理问题,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就财会统一管理以及各机构层面的自主化管理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做到科学化的财务集权与财务分权,使其在重点工作中,相对灵活集中地处理好企业财力工作[5]。与此同时,在会计管理组织机构构建方面,应该借助分权方式加强财务管理,充分调动下属会计管理相关分属机构层面的管理积极性,保证企业各项工作都可以在财务管理总体结构的统一领导之下,结合分机构的科学配合,从根本上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会计监督体系建设。

为了促进会计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应该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并大力构建科学化的会计控制体系,高度重视国家监督,针对相应的会计违法行为应该进行及时处理,在执行力度上给予高度关注,不断增强会计法规在实际运行上的严肃性。此外,会计监督工作中应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有效突出内部控制以及内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加强自我管理。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效维护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实际经济利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实际发展期间,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模式属于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在全社会范围之内,企业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建立能够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并构建有效化的会计核算体系与会计管理机构,实现会计管理模式的科学化,提升会计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保证企业在相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基础上,获得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2]谢云峰.关于新会计制度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19+222.

[3]陆柏茂.关于会计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6):44.

[5]赵丽萍.关于会计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02):84.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八

“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滕尼斯在本书中将人类群体分为两种类型,即社区和社会。社会是社会共同体,以目的、利益、契约以及距离为基础;社区则是生活共同体,以地域、意识、行为以及利益为特征。然而“社区”一词引入我国却是在xx年,由此可见,社区一词虽然较早的引入我国,但其广泛普及和发展确是在近几年。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仍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状态,社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单位,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要带来精神文明的广泛需求,只有大力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曰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高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味,为构建和谐社会铺垫有力基石,这无疑是整个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上生成的。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社区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它生于城市社区这一片独特的土壤上,是社区居民共同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阶段。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城市基层文化设施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群众生活进一步丰富。在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社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以城市广场、生活小区为依托的中老年日常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已经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相结合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网络。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将育人,育才作为兴国、强国的重要途径。

那么社区作为与居民接触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组织,其文化方面的建设的成果直接影响居民的道德品质、文化、内涵等综合素质。在早期的社区中,由于社区内缺少硬件设施的建设,使得社区内居民文化活动单一,局限,无法满足社区成员对日益增长的物质及文化方面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我国首先加强了全国范围内社区硬件方面的建设,包括各类各项文体设施的普及等等。

2、在早期的社区中,由于缺少传播先进文化的队伍,导致社区成员对社区文化的建设意识淡薄。

而在现有的社区中已经基本形成了有政府部门为领导的文化建设队伍,这支队伍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既是社区文化的建设者,同时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他们多来自于社区中的普通百姓,多为年长者,为社区文化建设发挥余热,建立各种文化组织,各种艺术协会,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现阶段的社区文化建设正向着更为规范,更有组织性的方向发展。

由于人们对社区文化的迫切要求,全国各地的政府也逐步把建设重点向社区建设方向转移,这也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政府部门为社区的工作人员提供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提供专职人员负责社区内的各项事务管理,尤其在社区文化方面的建设成果尤为显著,社区文化活动开展越来越丰富,其中包括社区宣传、文艺表演、科学知识的普及、道德规范、文明教育等文化娱乐相结合的各项活动。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正向着一个更为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有组织,有纪律地不断向前发展。

1、政治干预,导致自治意识缺失。

在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最早始于政府行政部门主导及干预,社区成员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态度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就导致了社区成员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程度较低,目前,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往往只重视的是硬件方面的建设,却忽视了社区成员对文化追求的自主意识,这就引发了政府与民众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分歧和矛盾,导致了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客体模糊,社区成员的自治意识缺失。

2、社区成员间的社会关系建立相对缺失。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越来越优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从群体性向独立性方向发展,居民希望生活有更多独立的空间,且更具隐私性,并逐渐摆脱父母与子女间,同事之间等社会关系形成的群体居住形式;同一社区的居住人群不再是单独的。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九

(1)复杂性。

与生产管理相比,项目管理的复杂性较高,造成项目管理复杂性的因素有:一般情况,一个项目是由多个部分所组成的,其工作领域跨越性较大,并且在整个工作中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相关知识;由于项目工作具有临时性,所以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项目组织是由不同经验以及不同专业的相关人士所构成的;需要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如:成本、技术性能以及进度等方面,实现预期的目标。

(2)开创性。

项目管理在执行的过程中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所以不仅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还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其开创性特征与通常的复杂性管理不同,所以也称项目管理为创新管理[3]。

(3)集成性。

项目管理在执行时,需要与项目各要素的具体情况以及各专业之间的配置关系相结合,同时做好集成性的管理,促使各个专业与项目之间进行相互管理。

2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实施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运行。由于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并且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企业领导层缺乏管理理论。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施工要求。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员并没有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其管理模式落后,对企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据优势,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施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从而认清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及劣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项目管理理论在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运用。

3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1施工人员素质较低,其技术能力较弱。

通常情况,建筑施工是在室外露天环境下进行的,所以会存在一些危险性因素,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从而对施工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许多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所招聘的`施工人员大多数为经验施工人员,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或是对相关技术进行专门的学习。导致施工团队不具备专业能力,其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施工项目的时候,其施工能力取决于施工质量的好坏,然而施工能力的强弱与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目前,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由于缺乏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导致施工能力较弱,同时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导致施工效率较低,施工的进度较慢。

3。2经营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因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导致目前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仍采用粗放型的经营理念,没有对企业内部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企业管理能力较低,管理方式落后。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材料进行整理,导致建筑材料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机械设备运行不合理,从而使资源配置不能进行有效优化。同时,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层没有重视施工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改革,导致施工人员技术比较落后,不仅降低了施工的效率,还加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4]。

3。3缺乏有力监管。

当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但管理滞后,监管体制不健全,不正当竞争日益加剧,建筑市场各种影响工程质量和项目效益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投资方不合理的压低造价,不按约定支付工程款,施工方赶工期、拖欠工程款,施工过程中预算超支,材料浪费,甚至出现私自故意增加工程造价获取利益等违法行为,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从而无法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来源。

4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中运用项目管理理论的措施。

4。1提高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采取项目管理方式的过程中与项目经理的管理具有密切的联系,需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同时加大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从而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决策。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企业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对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才能加强其管理水平,同时制定出正确的发展规划,充分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施工项目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的安全质量要求,建立完善的完全质量保障体系,对各个项目的方案以及技术进行严格的规划。同时需要对施工项目资金进行管理,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为了保障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需要对施工项目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并且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和监督,从而实现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改革,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

4。3加强监督力度,制定考核体系。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在执行项目管理理论时,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项目审核制度,还要制定考核体系,同时需要保证考核的有效性与严格性。另外,需要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从而壮大施工队伍和管理团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理论在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建筑企业通过执行项目管理理论,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质量,减少了建筑成本,还提高了建筑企业的信誉,保证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此外,还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了其管理力度,有助于促进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艳。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实证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09):276—277。

[2]蔡家锦。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应用项目管理理论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4(07):281。

[3]焦新颖。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7):31—32。

[4]李国光。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执行力问题与改进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8):98—102。

[5]黄华平。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1(02):73+76。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十

1.相关制度不健全。

以甲供物资为例,因制度的不健全经常使得无法有效地对各种签认工作进行规范,造成甲供物资中账务信息、材料型号及设备卡等与要求不符。又如,铁路工程物资数量庞大、复杂,在工程管理中,因企业制度问题或施工周期紧张、人员懈怠等问题,导致物资产品缺乏正确的验收和检查工作,使得有关的资料签认情况难以落实,不利于物资的清算,进而会影响到项目施工进度。

2.缺乏应急物资采购措施。

应急物资多出现在甲供物资管理中,通常在项目招投标完成之后,因为建管部门因受到招标日程安排的影响,无法及时提供甲供物资。而现行的铁路物资管理政策中没有对该部分应急物资的采购予以明确规定,这样就导致许多项目建设中遇到该问题时不知所措,不敢贸然自行采购物资设备,进而影响到工作效率。

3.工程物资计价结算问题。

铁路项目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此物资结算对于项目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我国目前多数铁路项目均采用季度末验收结算的模式。而甲供物资则是以月结方式进行的,这样就使得工程验工计价和加工物资结算不同步,造成施工方在验工计价时存在占用资金过多的问题,从而给后续物资管理带来很大影响。

二、提高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物资管理的对策。

1.做好甲供物资招标采购管理。

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甲供物资采购作为工程投资和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对于施工进度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建设单位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及铁道部门对于物资采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根据有关部门批复及时处理好工程物资设备的招投标采购工作。另外,甲供物资的设备采购既需要按照合同规定,同时也需要遵循《铁路建设项目甲供物资设备目录》中相关规定,并确保物资设备招投标计划的合理性,避免出现随意扩大采购范围的行为发生。

2.做好工程物资计价的集中估算。

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物资供应商多,且计价金额大,采用传统的月结方式不利于供应商结算,并且还会增大物资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因此可考虑通过使用集中结算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到了结算的截止时间时,各物资供应商可利用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将计价结算单和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对账”,在确认结算单无误之后由建设单位选择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协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工程部、物资部、财会部等一起进行签认,办理相关的结算手续,这样便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完善合同的管理。

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物资数量大、规格种类多,尤其是对于牵引供电类或者通信信号的材料设备,因技术要求的不同往往会出现多个规格型号,其价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在物资管理时需要根据招投标文件要求,结合商品中买卖合同的示范文本内容,以提高工程物资质量为核心来严格予以管理。同时,严格遵循合同的会签与备案制度以及物资的供应厂家要求,依法签订正规、有效的物资采购合同,重视合同的管理,进一步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此外,企业内部还应当定期对合同的管理台账记更新,积极收集并且整理有关物资合同的资料并存档,统计并分析合同执行的情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铁路项目建设中工程物资管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政策缺陷,这样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更加制约到了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整体发展。为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建设部门应当积极发挥其管理职能,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规范市场建设行为,严格依据相关的程序要求来进行各项物资管理,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物资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十一

在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重要一环的街道办事处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难以满足现在社会快速转型的节奏,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对街道体制进行改革,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值得我们思考。近年来,安徽省以理顺区、街道和社区关系为核心,同时理顺政党、政府和社会关系与政治领导、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关系,进行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形成了撤销街道模式、再造街道模式和不设街道模式等多种社区体制改革模式,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

撤销街道模式是以铜陵市铜官山区和狮子山区、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六安市裕安区等基层政权建设模式为代表。其主要做法是直接撤销街道、重构大社区,调整区直部门和社区职能,完善区直部门与新社区工作对接机制,[1]实行区直接管理服务社区,实现一级政府两级管理。

(一)撤销街道模式取得的成效。

撤销街道模式有效的摈弃了原有街道“二传手”的弊端,实行区直接管理服务社区,真正压缩了管理层级,较好理顺了区和社区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的关系,有利于服务性政府建设和社区自治的推进。具体而言,这种模式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1.行政管理层级缩减,办事效率显著提升撤销街道,建立大社区体制之后,将原来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制变为现在的“区—社区”两级管理体制,变垂直化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实现了区和社区的直接互动,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失真情况,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居民。

2.资源配置进一步向社区积聚,社区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撤销街道后,资源直接向社区倾斜。以铜陵市铜官山区为例,改革前,铜官山区每个小社区工作经费只有3万元左右,改革后每个社区工作经费在30-60万之间不等,社区的办公经费明显增加。改革前社区居民文化用房总面积为6267平方米,改革后达到10052平方米,比改革前增加了57.9%。改革前,干部浮在上面,为居民服务的少,但改革之后,干部开始向社区流动,真正的开始为民服务。改革前,社区工作者素质不高,能力不足,改革后,社区工作者队伍得到精简,社区工作者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区直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优秀人才也被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当中,大大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办事能力。在对铜官山区阳光社区进行调研时,该社区某领导说道,改革之前,三个小社区的工作经费加在一起,最多也只有12万,改革之后,阳光社区光办公经费就有58万,加上其他的经费大概有120万左右。同时建立大社区后,原来小社区的工作场所都变成了居民活动中心,居民的活动场地更多了,社区工作者的办公场所也更好了。

3.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强化居民自治功能改革后,通过直接差额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提升了居民关注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同时居委会为民服务的意识也得到加强,改进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服务质量。此外,社区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各类社区活动的蓬勃开展,扩大了居民参与的范围,拓展了居民参与自治的空间。在这次调研中发现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越来越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来看待,成立了一系列社区志愿者组织,像金口岭社区的“夕阳红”卫生服务保健队、义务巡逻队、网吧监督队。同时文体类和慈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蓬勃发展。

(二)撤销街道模式存在的问题。

1.区和社区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不顺之处调研发现,虽然政策设计上较好的理顺了区和社区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实中有些制度根本没有办法落实。例如,合理界定区直部门和社区职能,将街道的经济发展、城管执法等主体职能收归区相关职能部门制度以及社区事务“准入制度”,现实中就没有很好落实。区仍然把相关任务下放到社区中去,社区无法拒绝上级相关职能部门交办的任务,这样就导致社区的事务更多、人更累了,许多社区职能范围外的事项都交办至社区,使社区疲于应付,社区行政化和社区负担重问题仍然有待破解。

2.政党、政府和社会之间关系不顺这种模式的社区治理结构是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各类社会组织为支撑的社区新型治理架构。[3]由于在大多数社区,党工委书记、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和居委会主任由一人担任,如果党工委书记政治素养较好、原则性较强,党就能更好的融入和整合社会,这样既能发挥党行政化的执行功能又能发挥党社会化的服务功能;如果党工委书记政治素养不够,在压力型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他就会强化党行政化的执行功能而忽视发挥党社会化的服务功能,强化社区选举形式化和居民被参与化,进一步加剧党政不分和政党行政化,从而进一步强化社区党组织结构僵化和功能失调问题。

再造街道模式以马鞍山市雨山区与花山区、合肥市庐阳区和芜湖市镜湖区的基层政权建设模式为代表。其主要做法不同于直接撤销街道,实行区直接管理服务社区的基层政权建设模式,而是对原有的街道予以保留或把街道“翻牌”为公共服务中心,但对街道和社区所辖范围进行调整,职能和运作流程实行再造,继续实行区、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一级政府三层管理。下面以芜湖市镜湖区为例进行分析。

(一)再造街道模式取得的成效。

1.社区组织体系基本完善,社区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实现了社区居委会在辖区范围内的全覆盖,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组织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组织管理体系。随着街道办事处的撤销和公共服务中心的设立,初步实现了减少管理层级,推行信息化、网格化、扁平化管理服务体系,迈出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新步伐。

2.社区大党建格局逐步形成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基本形成。辖区单位党组织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区党建工作中,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区的“双覆盖”,做到资源共享,事务共办,党群互动和文明共建。3.政府效能建设有所提高通过对区直部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承担的面向社区群众的行政服务事项认真梳理后,将其全部纳入公共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提高了政府部门办事效能。

(二)再造街道模式存在的问题。

1.社区管理职能仍然不清这种模式下,原有条块分割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所导致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重视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的情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导致社区管理职能仍然不清。

2.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还是较重镜湖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通过试点社区服务标准化,实施社区工作准入制,相对减轻了社区居委会行政事务。但是,该区是芜湖市唯一一个试点区,下改上不改,市级考核管理指标体系未能考虑该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特点,市直部门考核指标体系没有改变,一些工作的压力还是由社区承受,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还是较重。

3.扁平化的社区管理模式很难实现这种模式下,一方面,无论是区直部门还是社区,对公共服务中心(原街道)都有根深蒂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十个公共服务中心的辐射范围与原街道的管辖范围没有多大变化,公共服务中心党工委对社区的党建统揽、指导,已扩大为行政上的指挥与指导。由此导致公共服务中心(原街道)作为中间层级依然客观存在,扁平化的社区管理模式很难实现。

随着安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一些城市逐渐向外围拓展,出现了大面积的新建城区(这些新建城区部分隶属于功能性经济开发区,部分隶属于传统的行政辖区)。上述撤销街道模式和再造街道模式主要在老城区实施,不设街道模式主要在那些新建城区实施。不设街道顾名思义就是在这些新建城区不再设立街道这一政府派出机构,直接建立新的大社区,实行区直接管理服务大社区的基层政权模式,这种模式以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为代表。

(一)不设街道模式取得的成效。

第一,不设街道模式一方面吸取了老城区撤销街道模式的优点,实现了区直接管理服务社区的一级政府二级管理,缩减了城市管理层级和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第二,不设街道模式吸取了再造街道模式的优点,建立较大的社区服务中心,有利于应对新建城区特有的社区禀赋,集中供给居民服务需求、节省并科学合理使用公共资源。第三,不设街道模式设立社区党委,不同于撤销街道模式下的社区党工委,这样更有利于社区党内民主的开展,更有利于加强党的社会服务功能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更有利于整合较多的社会资源。第四,不设街道模式在大社区下分设居民委员会,推行“居政分离、居民自治”,居民委员会不承担行政事务,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协助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并承接社区公益性服务,这样更有利于让居委会回归自治属性,开展较大的自治活动。

(二)不设街道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不设街道模式在一个社区中设立多个居民委员会即“一社多居”,和国家相关政策所倡导的“一居一社”不同,其在运作中如何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有效衔接,如何赢得相关部门的认同支持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二,这种模式下区、大社区和小社区的层级关系,和再造街道模式下的区、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关系存在类似的问题,即文本上清晰的职能界定可能在实践中无法落实,导致区、大社区和小社区之间关系的混乱。第三,小社区中居民委员会由于拥有的资源有限,可能无法有效监督社区服务中心和开展社区自治服务,导致居委会边缘化的问题。

笔者认为,评价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是看这种管理体制是否能够理顺区、街道和社区,政党、政府和社会,政治领导、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这三个关系(尤其是区、街道和社区之间的权力关系),并且要看看党和群众、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关系是否更加密切、社区居民自治是否得到强化、社区服务是否更加完善、老百姓是否更加满意。相对于再造街道模式和不设街道模式,撤销街道模式更有利于上述关系的理顺和目标的实现。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再造街道模式在政策中设计的区、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之间职能的明晰划分,在实践运作中根本没有办法落实。由此导致,街道或公共服务中心仍然是一个“二传手”的角色,由于这个“二传手”的法定职能减少而实际职能难以减少,从而导致区、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之间的推诿扯皮,其关系更加混乱。虽然,撤销街道模式也存在区和社区之间关系不顺之处,但是这种模式却是实实在在摒弃了街道这个“二传手”,精简了管理层级、提高了管理服务效率并降低了管理服务成本。撤销街道模式相较于再造街道模式,其社区负担确实较轻、社区行政化确实较弱。当区相关职能部门无法像以前那样把行政任务下推到社区,而自己又难以完成时,这样就倒逼区级权力机构优化管理流程、进行大部制改革和服务性政府建设,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大力对社区进行赋权赋能,从而推进社区自治和服务性政府建设。在铜陵铜官山区,我们可以看到其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势头非常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也前所未有的增大。

(二)从管理主体上和管理功能上而言,撤销街道模式也明显优于再造街道模式。

撤销街道模式中,没有街道或公共服务中心的“肠梗阻”,大量的资源都下沉到社区。就下拨社区经费来说,大社区一般有30到60万元,而小社区一般只有10到20万。由于大社区比再造街道模式中的小社区拥有更多的公共资源和公共空间,因此,就更有利于开展更多的公共集体活动,从而更有利于社区居民公共公民意识、公民社会组织和公民行动能力的培育,更有利于推动社区自治。这样就有利于优化政府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撤销街道模式中的社区党工委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更加接近,党更加融入到社区之中,居民的需要和要求能够更快的反应到党工委里去,党工委所受到的社会压力更加直接和迫切,这样就会倒逼基层党组织进行功能转型,由行政功能过强、社会功能过弱的党转型为社会功能强而行政功能优的党,从而有利于服务性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地市之所以不愿意撤销街道主要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基层工作人员的分流和人员稳定问题,他们怕那些与撤销街道利益相关的基层工作人员闹事,怕他们抵制改革,影响基层政权有序运作。二是,担心撤销了街道,行政权力缩减后,区和社区控制不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导致维稳出现问题,社会失序和社会矛盾加大。铜陵和蚌埠等市区撤销街道后,他们的人员得到了有序分流、也很稳定。社会不但没有失序,而且更加稳定,社会活力也增强了。由此表明,那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安徽省进行的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探索表明,在老城区撤销街道模式可以成为下一步中国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可行模式,其存在的问题也更容易解决。而各种形式的再造街道模式,可能徒增更多的混乱,其存在的问题可能很难解决。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撤销街道仅仅是第一步,下一步必须对市甚至省级政府进行实实在在的大部制改革,省、市适当下沉权力于区,真正优化省、市和区之间的权力关系,优化行政管理流程。另外,由于在新建城区合肥市包河区所探索的不设街道模式刚刚运行两年的时间,具体成效尚有待观察研究,但是就其现在所取得的成效而言,其可以成为一个在新建城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较好选项。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十二

1、油田物业管理企业生产的是服务。

油田物业管理行业有八字箴言叫做“物的管理、人的服务”,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服务上。服务本身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它的质量的管理和鉴定似乎很难有量化的标准。比如说:航空服务业对微笑的要求具体到应该露出几颗牙齿,但是我们很难知道,即使有了那样标准的微笑是不是真的发自内心,是不是能真的愉悦和打动客户。很多油田物业管理公司制定了规范化的服务标准体系,比如说,电话铃响三声接电话,要用规范的礼貌语言,这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并不难做到。但是对电话交谈的内容,对业主提出问题的解答是否适宜,是否令业主满意都无从控制。这就需要在标准化规范要求之外,更多的需要在平时对员工个人素养的培养和训练。

2、油田物业管理传递的是形象。

有人说,成为一名好的油田物业管理人,就是要学会如何和人打交道。也就是说油田物业管理的工作其实就是不断地和业主、使用人等各种对象进行沟通。很显然,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企业的形象是通过这些员工的言行举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传递给了每一个受众,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企业的形象认知,并且会很多程度上决定他们对这个物业企业的接受程度。所以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形象大使,而这个观念完全需要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引导和熏陶,单纯的制度规范的约束是不能达到的。

3、油田物业管理企业竞争的是品牌。

随着油田物业管理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油田物业管理企业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竞争也必然从最初的价格竞争、产品竞争进而为品牌竞争。品牌的重点不仅仅是它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品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油田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品牌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的精神更是不可或缺的。企业自身的价值观能否从商业氛围中升华出来必然直接影响到品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品牌建立起来以后,需要每一个员工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它、支持它,以员工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来影响业主对品牌的忠诚度。

4、油田物业管理行业急需的是人才。

现在令很多油田物业管理公司头疼的是人才难寻,人才难留。油田物业管理人才市场成为卖方市场确实有点始料未及。物业不断接管,却没有合适的人才去管理,更谈不上人才的储备了,甚至很多公司自己培养的人才也在不断流失。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从经济激励着手,还需要企业文化所特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强调团队精神、公平竞争的企业文化下,人才更容易产生对企业的归宿感,更愿意将自身的愿景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1、油田物业管理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困难。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求在企业精神、价值观、品质观、企业目标等方面实现企业的统一性,这就和油田物业管理本身具有的复杂多样性产生了矛盾。

(1)油田物业管理企业管理项目的复杂性。油田物业管理的项目由住宅小区、写字楼、工业区、医院、学校、旅游景点等不同类型,有本地的有外埠的,有高档物业也有普通物业。每一类型的项目要求不尽一致,管理的对象各有不同,地点分散四处,并且都必须考虑和本物业周边文化环境的协调。

(2)油田物业管理企业员工的复杂性。由于管理内容多样,使公司的员工在专业、层次、年龄、学历和个人素养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决定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尽相同。

(3)油田物业管理企业组织机构的复杂性。油田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能部门偏多。随着管理面积的扩大,很多物业公司又不断设立管理处。一部分公司根据行业发展态势又增设了诸如客户服务中心、专业中心等部门。

部门之间比较容易出现职能重复、权责不清的情况,这对于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配合和对企业文化的共同认知带来了影响。

2、与其他社会文化的密切联系造成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更多地考虑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又要保持个性。

(1)与社区文化的关系。油田物业管理企业本身负有建设社区文化的管理目标。长期以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上,油田物业管理公司只偏重于小区文娱活动的组织和支持,满足于建立几个业余文艺团队。这些工作固然也是必须的,但却是浅层次的。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应该是通过各种载体将公司的服务理念渗透到业主和使用人的业余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形成物业内的共同生活方式、共同价值观,形成小区的公共意识,建立和谐、高雅的生活工作氛围。要达到这一点,确实是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2)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但油田物业管理企业恰恰不能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因为油田物业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住宅小区,更多的是对业主及其家庭的管理和服务。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家庭为社会的基础,以家庭的和谐求得整个社会秩序的平稳。因此油田物业管理企业的文化的服务品质观如何更多地体现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将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油田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和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体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在经营理念中突出以业主(或使用人)为本,业主至上。时时想业主之未想,急业主之所急,持续超越业主的期望。第二是突出以员工为本,为员工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以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日常的沟通,促进员工不断成长,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突出团队精神的原则。正因为油田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项目、员工构成、组织机构上的复杂性,必须突出团队精神的建设,才能使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管理区域协调一致,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同时也更能使员工产生归宿感和责任心。

3、强调与时俱进的原则。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以文化来影响人的重要前提是这个文化必须是科学的、健康的、保持不断前进的。当前,智能化、专业化已经成为油田物业管理的行业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油田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服务、体制、技术等方面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相应的,在文化上要突出自我否定的勇气和不满足现状的精神。

4、体现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原则。文化不是封闭自足的,文化是开放吸纳的。油田物业管理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与业主或住用人、业主委员会、xx各部门之间不仅是信息交换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文化交往的过程。企业的文化只有很好地与社会文化相协调,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总之,在油田物业管理发展到今天,谁也不再否认油田物业管理是一个朝阳产业,但绝大部分的从业者也承认今后的几年将是油田物业管理发展的艰难时期。扩大再生产由外延向内涵转变已成为大势,作为服务行业的油田物业管理经过二十多年的粗放式经营,也应及时作出这样的调整。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将是油田物业管理企业内涵发展的根本途径。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十三

摘要:中国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社区共管在协调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研究和实践中,对社区共管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做法,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含义、对象、目标、原则、激励机制、乡土文化在共管中的作用等方面,实践和认识都不尽相同。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具有理论的和现实的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区在解决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时,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法律法规等手段,但由于忽视了当地社区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加剧,保护区与当地政府也存在权属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冲突。过去封闭式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不通的,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冲突普遍存在,而且非常尖锐。因此引入了社区共管的管理方法。

社区共管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已不仅仅在理论上被广泛接受,而且也越来越被更多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同样也很难找到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定义。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的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编写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1]中对社区共管所下的定义为:社区共管是指共同参与保护区保护管理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社区发展的结合。

对于社区共管的目标,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保护为主要目标,社区发展为次要目标(大多数的观点)。(2)保护与社区发展目标并重。对于此问题,研究中的局限主要在于:第一,从自然保护区的角度出发的。如果将保护区与社区及其他参与方看做合作的平等主体的话,社区共管的目标就应该包括保护区、社区及其他参与方的合作目标。第二,对保护区在社区共管中的经济目标未考虑。研究表明,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肯定,发展产业是解决保护区经费的一条有效途径,并一直提倡推广和扶持。因此,保护区并不是真的不考虑经济效益,只是在社区共管中不考虑。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的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编写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中,对共管的原则做了详细的总结。认为对于中国gef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有四个条件可以作为共管的基本原则,即:扩大参与性、提供激励机制、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把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社区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此外,共管的过程还应是简单和易行的。

社区共管项目对社区的激励方法有:(1)经济激励的方法。(2)其他激励方法。如提供信息服务;在项目中或项目外为社区提供一些就业的机会;对社区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一些协调活动等。

对乡土文化(社区文化)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1)乡土文化有利于资源保护,(2)乡土文化不一定有利于资源保护。已有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关注了这一问题,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不多。

(1)参与方。在共管中,一般来说在共管计划实施中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和组织机构都是共管的共同利益者。在共管同利益者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而且共管给共同利益者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利益的大小也是各不相同的。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在《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提出,中国gef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项目共管部分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促进所有共同利益者参与保护区内或周边一些特点区域的资源规划和管理。从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案例的研究来看,共管中的参与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保护区、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保护区内及(或)周边社区;2)保护区、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非政府组织;3)保护区、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商业机构。第一种情况占大多数,在各参与方中,保护区起主导作用,包括争取国际项目及资金,通常还会有保护区配套资金。帮助社区制定资源管理计划等。政府及主要相关部门领导参与到社区共管领导小组中,部分社区居民得到共管资金并进行所选项目活动。第二种及第三种都比较少。对于共管中参与方到底应包括哪些人和机构,至今没有深入的研究。(2)共管的利益分享。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社区共管的利益分享基本认识是:保护区获取保护效益,社区获取经济收益,有公司参与的,公司获取经济收益。从现有资料看,只有张琛[3]在其研究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体制的案例中,提出考虑保护区在社区共管经济收益。在研究及实践中,很少有人关注、探讨保护区是否在社区共管中应有经济收益问题。

在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众多的社区问题中,土地权属的纠纷最为明显。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只能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在20世纪80年代后,集体林地大部分分给了农民。中国大多数保护区的建设晚于当地土地权属的确定。造成许多保护区本身不具有自身的土地所有权,有些保护区的大致边界都没有确定,随着土地价值意识的提升,保护区土地争议不断。从全国范围看,保护区的土地包括国有、集体所有,其中的林木所有权包括国有、集体所有和农民个人所有。很多保护区在划建时,采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把一部分集体所有的土地划归保护区,按照法律规定,保护区拥有管理权。全国保护区普遍存在与社区森林重叠的问题。全国许多保护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福建省划入保护区范围的集体林占保护区面积的68.8%[4]。国际上广泛认为,土地权属的安全性是森林共管或其他森林管理方式的必要条件。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其他保护组织已意识到没有生活保障(如权属的安全性以及土地和资源的可及性),当地的农村老百姓就不可能做出保护的承诺。

对于此问题研究的不足主要在于:第一,已有研究认识到,在社区共管中,产权是模糊和重叠的。而明晰产权的研究却进行得很少。第二,没有学者研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依据这些产权(法定的权利)及传统的权利,在社区共管的合作中,社区应有哪些权利?分享多少收益?目前很缺乏对这些重要问题的研究。

1.共管的作用。许多研究分析了共管的作用,认为共管作用主要有:(1)缓解了保护区与周围社区的矛盾,使得社区从被防范者的地位变成了保护者。(2)使社区从单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受害者变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利益者。(3)提高了村民的自然保护意识。(4)加速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5)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推动了示范社区经济的发展。(6)提高了保护区对共管工作的认识和工作人员的能力等。

2.共管存在的问题。许多研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共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社区参与程度不高。(2)在社区投资基金选项上,与现代农林牧等方面专家交流不够,从而使所选项目缺乏持续性。(3)社区考虑过多的是发展经济,而忽略对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社区共管简单片面地理解成扶贫。(4)保护区也未将社区工作真正地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随着国际援助项目的结束,社区工作基本被保护区所抛弃。(5)共管后续活动缺乏项目预算。(6)社区共管人员缺乏必要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共管经验。(7)共管委员会不具有可持续性。

对于此问题研究中的不足主要在于:不少研究中指出了社区共管的试点在项目结束后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但是对为什么不具有可持续性以及如何使其具有可持续性,目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许多学者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现有政策法规中在以下方面与社区资源共管的理念存在冲突和矛盾:(1)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内资源使用权的丧失。因而造成保护区资源管理与利用上的很多冲突与矛盾。(2)政策或法规实施的一致性问题。(3)野生动物破坏庄稼的补偿机制没有形成等。

李小云等通过研究提出关于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政策与法律建议如下[5]:充分考虑中国农村社区的特点和需要,采用多样化的适应性强的保护区域类型设定;明确保护区建立过程中与社区有关的程序,尊重和保障社区的合法权益。

关于自然资源社区共管,国内外都有相关著述,国外的研究相对较多,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就国外来说,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这些文章著作多集中笔墨于发展中国家社区林业、参与式发展及社区共管等问题上。内容主要是对资源社区共管的原则、主要形式、基本经验及共管的组织过程、共管的作用及不足等。在这些论述中,都强调社区的参与,参与的平等性及如何看待农民,强调社区文化的重要性。如在《社区参与湿地管理,国际湿地与发展大会第三研讨会(湿地、当地人民与发展)论文集》中,特别强调把社区居民看做是合作的专家。从国外的研究资料来看,他们并没有特别把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与其他自然资源社区共管区别开来看。究其原因,可能正如《社区参与湿地管理,国际湿地与发展大会第三研讨会(湿地、当地人民与发展)论文集》中戈尔东克拉瑞奇,贝纳德奥卡拉甘所说,一般来说,共管方法都假定资源不属于私有,而受国家控制或所有,但是承认社区是资源的主要用户,社区的需求一般处于优势地位。在国外和保护区有关的社区共管案例中,尽管也有的提到了因为保护区的建立,社区居民的行为受到了限制而对保护区及其成员产生了敌意[6],但受到限制的是社区居民的传统权利而不是法定权利,所以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帮助社区发展替代谋生来源以补偿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而对以前的谋生来源设置的限制。

就国内而言,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问题研究的有不少文章,中国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思想基本是从国外借鉴过来的,国内对社区共管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于什么是社区共管,共管的对象是什么,怎样共管,共管的目标等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说法。共管的基础是什么,共管中的权利义务如何配置等,都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社区共管思想脱胎于参与式扶贫与社区林业等,但学术界忽略了研究社区共管与参与式扶贫及社会林业有什么区别。此外,虽然不少研究中指出了社区共管的试点在项目结束后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更多关注的是资金的持续投入及寻找进一步的项目支持等。尚无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找到科学的、可持续的模式。

经分析总结,国内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问题的研究体现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研究的项目色彩较浓(尽管有学者强调社区共管是过程而不是项目)。因为国内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实践主要是在国际援助项目的推动下开展的,学者的研究也基本是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甚至就是在项目的支持下开展的,因此,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践以及对这些实践的总结、分析、研究也就根据援助项目的不同而带有不同的特点,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也就有依据项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研究大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二是案例研究较多,缺少规范研究,深入、定量的实证研究也很少。从目前研究现状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一些期刊杂志、社区共管项目研讨会论文集乃至网络、报刊上的文章,著作很少,而且这些文章大多是对案例的总结,大多论述的是操作性的问题,在理论层面上探索和整体性设计比较欠缺,理论支撑不足,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核心问题缺乏分析,描述性、陈述性的成分居多,理论分析、逻辑分析与思辨不足。三是部门利益色彩较浓。主要是站在保护区的立场从保护的角度进行总结、研究的。因为国内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主要推动者是保护区,而社区、地方政府等是被动方,因此很多案例总结及研究大多是站在保护区的立场上,从保护的角度阐述、分析问题和设计方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全面衡量、评价这一事物的较少,因而程度不同地存在部门性缺陷。四是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比较少。社区林业、社会林业是社区共管的经验、理论主要来源,在国外社区林业、社会林业研究的带动下,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早于社区共管研究,因此,在国内的研究中,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比较多,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比较少。

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践来看,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全成功的、可持续的案例可供研究。目前国内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实践,项目只涉及到很少的保护区以及社区中很小一部分居民,虽然有一些成功经验,但总的来说,还不能说有完全成功、可持续的社区共管案例可供研究。

从国外来看,发展中国家存在与中国类似的情况,正如戈尔东克拉瑞奇等所说[7],我们有一个教训,就是主张社区参与湿地管理的人这几年来了解到,他们的工作成果既不是“成功”,也不是“失败”。我们没有经历过完全的失败,遗憾的是也没有经历过完全的成功。这就是“边作边学”。无论是对于参与者或者对于实际工作者,每一项活动都会产生某种有价值的成果和经验。而且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国外的模式也不能完全在中国适用。而发达国家沿用美国的管理方式,一直没有做过同社区居民一起共同进行自然保护的尝试。所以发达国家也没有探索出一条自然保护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相协调的发展模式。

所以,研究探索一种能够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各利益方与自然相协调和谐发展的模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1]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xx:5.

[2]左停,等.思茅市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证研究[g]//李小云,等.共管:从冲突走向合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3]张琛.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体制研究[g]//李小云,等.共管:从冲突走向合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4]沈茂成.妥善解决自然保护区的问题,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向前发展[j].林业科技通讯,1995,(2).

[5]李小云,等.中国自然保护区合作管理(共管)研究:政策与法律领域的研究发现与建议[c].中国自然保护区合作管理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xx.

[6]托尔图古艾罗.社区与保护区旅游的案例研究,社区参与湿地管理,从实践中吸取的经验教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xx:5.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十四

本文所指的社区主要是指城市中街道等基层群体,论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马龙清(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社区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服务、调节与文化三类。文化建设是社区功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从狭义上讲,指的是科学、思想等精神文明[1]。本文所讲的社区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

第二是中等层次的专项文化,要求具有一定的硬件设施,是人们比较高的文化需求;

第三是最高层次的观念文化,对人们思想与品德的提高有着决定作用。这三方面的文化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构成了有机整体,低层次文化通过过渡与升华逐步向高层次文化发展,高层次文化又反过来为低层次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因此,社区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作为社区功能的组成部分之一,文化建设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文化建设为新时期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城市不仅仅需要文化设施,更重要的是利用文化设施进行文化建设,因此需要对社区的文化建设进行加强,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奠定群众基础。

第二,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拥有稳定的环境才能够促进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社区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的稳定一方面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文化事业的提高[2]。因此,文化建设是社区稳定的重要标志。

第四,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得到企业在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社区的精神文明面貌。

1.3文化建设为社区功能提供了发展方向。

社区功能决定着文化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与人才方面的资源,而文化建设反过来也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4]。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社区也将文化建设的加强作为了主要目标之一。文化建设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对社区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第一,要求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文化含量。在经济较为落后与人们生活水平较为低下的情况下,社区服务主要的目的是帮助社区的居民解决生存方面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的重点渐渐转移到了居民的精神方面。因此,应该提高社区服务功能中的文化含量。

第二,对社区调节方面的功能进行提高。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中出现了更多的下岗人员,就业问题成为了社区稳定的重要问题,部分社区通过在社区内部增加就业岗位来解决就业问题,还有一些社区通过就业培训等提高下岗人员的就业能力。

第三,将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融合在一起。很多社区都组织了很多群体活动,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促进了社区功能的发挥[5]。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社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方向。

第四,人口意识与环保意识的提高,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社区需要通过文化建设宣传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提高居民在这方面的认识与觉悟[6]。

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的,实现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的措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加强对理论的研究,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2.1.1实现政府的指导作用与群众的主动参与之间的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需要增强其文化含量,实现高层次的服务,满足人们提出的更好的要求。社区的文化建设不能够脱离了居民需求与消费水平的实际情况,仅仅关注成绩。实现社区服务功能与文化建设之间的结合,使两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前进。

2.1.3实现文化建设硬件与文化建设软件之间的结合。

硬件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缺少了硬件的文化建设根本无从谈起。但是在硬件的增加与发展方面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软件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人的思想觉悟、精神面貌、管理水平等方面,从根本上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方向、显示着文化建设的成效。要将文化建设硬件与文化建设软件结合起来,存进文化建设的发展。

2.2通过干部素质的提高强化管理水平。

干部素质对于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干部的素质包括能力与思想觉悟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才能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与管理能力,对文化建设进行深刻的理解,在对文化建设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搞好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提高干部勤勉与奉献的思想,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社区繁琐的工作不能够与经济收益直接产生联系,阴性精神境界才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提高干部的素质,尤其是一些年轻与高学历的干部的培训与教育,通过干部素质的提高强化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才能够使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有法可依,促进二者之间的结合与发展[8]。例如,社区内的学校与企业等可以向居民开放其文化设施的政策,对社区所经营的一些文化娱乐场所可以适当的减免税收等,这些措施都能够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对于一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的形式要及时通过制度形式固定下来。要对社区的组织领导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而且要尽可能地将社区所在地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包含在内,促进资源的共享,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组织方面的保障。

2.4通过宣传与表彰实现成功经验的推广。

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结合属于新生的事物,应该加强对其进行宣传与推广,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带动全局的发展。虽然各个地区的经验都有着特殊性,但是其中依旧存在着共性与普遍性,要通过对这些成功经验的大大力宣传,促进经验与做法的推广与广泛运用,同时还要通过先进的地方带动落后的地方,实现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结合的稳定与持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在社区中落实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3.总结。

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之间的有机结合显得越来越重要。要认识到社区功能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的重要性,重视两者有机结合的作用,在明确两者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措施,存进我国的社区功能建设与文件建设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社区管理与建设论文(模板15篇)篇十五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带来了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的工程利润也不断的降低。对工程施工项目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是广大建筑施工企业增强自己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施工项目管理是属于一次性的特定任务管理,这主要是由建筑工程的特点决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以较高的效率完成项目施工建设,实现项目目标。工作中遵循项目经理管理制度,对施工项目建设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保证施工项目可以高质量及时的完成,保证企业获得应有的经济利润。下面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加强施工项目管理的几项措施。

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必须立足于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开展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遵循这条生命线,实行质量效益型的企业发展战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项目也日益复杂,也增加了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难度。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根据新形势不断的进行总结和调整,从而适应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

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集经济、法律、技术等为一体。要完成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从施工计划的编制实施、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这三个方面对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加强质量的监控,有效的防止施工质量的问题。能否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牢牢的树立质量意识,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等手段,认真的管理好整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严把质量关,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

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就是拥有一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整个项目施工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根本性因素。要想控制施工的质量,必须重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目前,一些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素质,对与施工中的很多专业问题认识不清,在现场指导施工的过程中完全是乱指挥,这样往往会造成重大的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只有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

同时,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质量管理原则,层层的分解质量管理总目标。根据每个分项工程的不同的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实现职责清楚、目标明确。如果分项工程在施工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经验不足,要提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通过样板工程或者实验,然后再确定施工的内容。

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十分的重要。建筑行业是易于出现安全事故的高危行业。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

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完成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建立起规范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必须按照规定在施工中设立专职的安全员,负责落实和监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是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所必须的组织机构、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充分的协调和利用各种资源等。设置的安全管理单位要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选择的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一定要可以吃苦耐劳。应该尽量的安排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此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组织分析能力。不能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随便的设置一个安全管理机构。

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主抓一个“细”字,强调一个“严”字。必须认识到安全工作应该常抓不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因为安全事故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要特别的注意,不能出现“以包代管”,或者“只包不管”的情况。安全教育是施工前的必修课,特别要重点对普通的农民工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注意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自觉在平时的工作中遵守安全行为准则与建筑安全政策法规,规范日常工作。安全管理部门,应该适时、适地的组织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严密、严肃、严谨、严格和讲求实效。

同时,还应该对安全技术加大投入,在施工前建立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安全事故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施工企业中标后,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经济合理和技术可靠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施工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工程的施工工艺、工期安排和设备选择等实际情况,对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行合理的预测。要选择最科学的施工设计,有效地保证衔接好各道工序。优先安排关键工序和关键工程,确保工程进度。

整个工程造价中,材料费占了60%以上。材料费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施工的盈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材料管理不严格,遗失材料以及采购不规范,高价引进材料,质量不合格,采购数量过多,造成闲置浪费等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采购和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十分的重视,严把质量关。此外,人工成本也是工程造价的重要开支,要对人工费签证程序进行规范,杜绝人情工,减少零星雇工,科学控制人工费用。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用工。坚持“立足市场、精干高效、运作有序、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部门,定额用工,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对劳务人员实行规范的工作考勤,避免出现怠工和窝工现象。因为,施工过程涉及的部门众多,对于成本的管理很难协调统一,经常出现互相扯皮的情况。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在工作中严格地落实奖惩办法。要把成本管理与大多数人的工资收入直接挂钩。使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关心成本控制工作,深入的理解自己负责施工部分的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时时注意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工作,也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都是根据施工方案编制的,但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变化,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往往会出现偏差。

所以,应该定期的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了解最新的施工情况。

对于施工中影响施工进度各种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工程施工可以按进度计划完成。从开始进场施工之日,就应该狠抓进度管理,划定各分项的完成时间,调整和控制实际施工的进度。如提前不对工程施工进度综合协调和策划,就很难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项目开始施工前,项目管理人员要认真的熟悉合同文件、工程图纸,了解施工场地的实际条件,项目的质量和工期要求等各种信息,还要根据工程项目和本企业的实际,制定一份施工计划,施工的进度要符合企业的施工能力。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都要认真落实施工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的如期完成。

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施工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工具、技能和技术等手段,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基础上,获取最大限度的效益。施工企业应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寻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秦建国.项目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施工企业管理,2009(07).

[2]蔡德利.谈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方法和措施[j]施工企业管理,2008(07).

[3]李辉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控制[j]建材世界,2009(04).

相关范文推荐

    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活动方案(实用22篇)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目标受众、主题特点、场地条件等因素,以保证活动的成功开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活动方案案例,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护士节院长讲话致辞大全(15篇)

    护士工作的特点之一是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医患关系,需要有较高的情商和处理能力。这里有一些精选的护士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认识水果大全(17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希望通过阅读下面的大班教案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案编写的技

    学生会工作总结拓展部(优质17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可以让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学生会工作总结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医疗安全总结(汇总23篇)

    范文是写作的参考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这里有一些优秀的总结样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写作技巧。今年以来,我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活动

    跟老师一起做游戏(热门19篇)

    在写作中,要注意选材合理、结构完整、语言得体等方面,以达到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目的。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品范例,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示。今天的英语课上,英语老

    学习态度的演讲稿篇(实用17篇)

    学习是一种对自己的投资,不断学习能够让我们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范文八:这学期的学习总结,让我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兴趣,并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尊敬的xx:大

    好笑自我介绍小学范文(23篇)

    在面试或社交场合,一篇优秀的自我介绍能够让人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看以下自我介绍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叫张颖,今

    公司员工个人劳动合同(优秀20篇)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雇主可以确保员工按照约定履行工作职责,而员工也可以获得合法的劳动保障。如果你对劳动合同的内容要点不太清楚,不妨浏览一下我们为你准备的相关样本和

    申请生活困难补助的报告(汇总16篇)

    撰写一篇报告可以促使我们对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这些报告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的主题和内容,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尊敬的学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