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纸韵

范文是一种经过总结和概括的优秀文章,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总结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一

内容摘要:朗诵能力是幼师五项技能之外的必备能力之一,中职学前教育语文应重视朗诵技能的训练并实施考核。朗诵技能考核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态语三个维度进行界定,并据此提出朗诵技能培训策略,以切实促进中职学前教育学生朗诵技能,适应幼儿园朗诵教学能力新需求。

朗诵能力培训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作为准幼儿园教师,中职学前教育学生须具备一定的朗诵能力。当前,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如人意,存在着朗诵没有激情,缺乏朗诵技巧等问题。朗诵能让语言更动听,让表达更自信,是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基础。中职学校应重视学生朗诵能力训练并根据一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增强自信心与竞争力。

一.朗诵能力考核标准。

朗诵是把书面的文学作品诗歌或散文大声表达出来,是一门建立在书面语言基础上的集“看”“说”“听”于一体,引起听众共鸣的综合有声语言艺术。朗,即声音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要求朗诵者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和发声功底,同时调动丰富的思想感情。立足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实际,我们要求学生朗诵时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两方面达到相应标准。

(一)知识与技能考核标准。

朗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中职学校在考核学生朗诵的知识与技能时应达到以下标准:

1.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朗诵优美动听的前提是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朗诵作品一般用普通话写成,用普通话朗诵,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便于人理解、接受。同时,作为准幼儿园教师,肩负着教育“祖国的花朵”的重大使命,须获得二乙以上普通话证书,才能获取幼儿教师资格证。因此,普通话流利与否,是朗诵成功与否标准之一。

2.适当的体态语。

体态语(副语言),是辅助有声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有效手段。恰到好处的体态语可缓解紧张情绪,帮助朗诵者入情入境,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进行朗诵考核时,把增强感染力与可视性为目标,将学生朗诵时的体态语如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的协调自然作为一项基本考核标准。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核标准。

情感,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态度,是在一定情境下对人、事或事件,以一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是对某事价值的基本看法。具体表现为朗诵者能否有感情地朗诵,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中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对朗诵是否产生了兴趣等,是考核的重中之中。

(一)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首先,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朗诵专业知识与朗诵水平,能进行高质量范读、领读;其次,列专题讲解朗诵的意义与目的,明确朗诵能力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第三,注意课内课外的实践指导,通过举办比赛提高朗诵能力。

(二)有声语言训练。

朗诵语言建立在生活语言基础之上,朗诵时语音更加规范、清晰响亮、干净利落,给人以美的享受。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一般采取2.5+0.5的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2.5年,顶岗带薪实习0.5年。第一学年注重激发学生朗诵兴趣,加强朗诵基础技巧训练。技巧训练要求咬准字音,掌握语音流变等普通话基本知识,能恰当地运用停顿、重音等技巧,在语句结构上猛下功夫。停顿,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三种。语法停顿按照不同标点符号进行时间长短不一的停顿:句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逻辑停顿,指在朗诵过程中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强调某一观点、概念,突出某一事物、现象,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做适当地停顿。心理停顿由感情支配,不受语法限制,它往往用于感情激动、引发思考、说不下去或不愿说下去时。重音,一个句子中词或词组所占分量是不同的。重要的词须更清楚读出,以引起听者注意,起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分为一般重音和逻辑重音。一般重音与语法关系密切,根据语法结构有三规律:一是谓语部分重读;二是动词、形容词前面的状语与后面的补语、名词前的定语重读;三是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重读。逻辑重音根据说话目的和内心活动而定,位置没有规律,同样一句话,由于说话时强调的不同,逻辑重音的位置不同。以“学生喜欢朗诵”为例:学生喜欢朗诵。(强调主体是学生而非老师)学生喜欢朗诵。(强调喜欢不是讨厌)学生喜欢朗诵。(强调学生喜欢朗诵而非写作)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学生除平翘舌、前后鼻等常混淆外,停顿和重音问题较严重,在第一学年着重训练停顿与重音。

(三)调动朗诵情感。

1.准确把握作品内容是基础。

朗诵作品一般为诗歌、散文等具备美感及思想性的文学作品。不同于普通话考核,朗诵考核不能仅停留于字音语调的把握上,还需正确、深入理解作品内容。运用各种朗诵技巧虽然很重要,但离开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这个前提,艺术技巧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法做到传情,以情动人更无从谈起。准确把握作品内容,首先,培养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扫清障碍,理解文中生字词、成语典故、语句等含义,不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有意识培养学生清楚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的能力。

2.调动朗诵情感三种方法。

(四)体态语训练。

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中眼神尤为关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起到很好的表情达意的作用。高兴时,眼睛明亮,目光亲切;失望时,目光暗淡呆滞,沮丧异常;愤怒时目眦尽裂,直视对方……眼睛一般平时前方,需要时可仰视(表示高大、傲慢、不可一世)、俯视(表示羞愧、自卑、沉思)、斜视(表示轻蔑)、环视(表示询问)等。面部肌肉、眉间、嘴、鼻等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如,严肃或生气时,面部肌肉紧张;兴奋开心时,面部肌肉放松等,总之面部表情一定要符合作品感情变化。

2.手势与身体动作。朗诵时根据需要适当运用手势可以避免呆板,增强可视性,可淋漓尽致展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有时可张开双臂、有时可攥紧拳头、有时可放在胸前等,灵活多样,配合使用增强效果。身体姿态和动作也要随作品主题而变化。朗诵时,一般呈丁字步自然站立,随感情变化。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诵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陆澄.诗歌朗诵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二

自2010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并落实学前教育有关政策,学前教育事业普及水平持续提高,幼儿园办学水平不断上升,师资队伍专业素质保持继续提高的势头。在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下,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否顺利进入工作环境,获得职业发展,顺应保教质量全面提升的新趋势,与其在校内对本专业的认同水平息息相关。

目前,已有学者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感普遍处于“认同度较低”“一般认同”水平,存在专业学习投入度低、对专业发展前景感到迷惘、毕业生不入行等现象。在校期间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的最佳时期,作为教育者,需要合理分析专业认同的内涵和培养方向,从而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来提高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度。

一、专业认同的内涵。

专业认同是学习者随着对所学专业的日益了解、对学科知识的逐渐把握,进而在情感上认可、接受、投入所学专业,同时伴随着积极的外在行为,产生内心的适切感。此定义从专业认同的认识、情感、行动方向对其进行了深入描述,阐述了专业认同的动态发展过程。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认同,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学习阶段能否对所学专业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否对本专业在情感上保持较高的水平,能否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从而获得良好专业发展。因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内阶段对自身专业的认同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其专业成长、毕业时的职业选择倾向,更会对将来在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后的投入程度产生重要影响。

从专业认同的内涵出发,综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可将专业认同的培养方向划分为以下维度:

(一)专业了解。

专业了解主要是指学生在认知层面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专业选择前就应对学前教育专业有初步的了解,了解本专业的社会地位及对口职业,明白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评价情况;在入学后,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应学的知识、应掌握的技能,认识到本专业在学校内的地位,初步掌握本专业学生就业情况;随着学习的深入,也应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为专业学习和发展提供依据。

学生对专业了解程度越高,能够全面地从主客观层面了解本专业,便越能够从认识上认同本专业,从而加深对专业的情感认同。

(二)专业情感。

专业情感是指本专业的学生在情感层面对专业的认同程度,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稳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在对本专业有着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强烈积极的情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因此,从情感角度来说,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帮助树立对学习本专业的坚定信心,养成对学习本专业和技能的积极感受,从而形成对本专业的正向评价和强烈认同。

(三)专业投入。

专业投入是指本专业的学生在行为层面对专业学习的实际投入程度,与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

从行为角度来说,应注意加强学前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实际投入的时间、精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方法及策略。同时,由于学前教育的实践性取向,需不断强调提高学生对专业见、实习活动的热情与参与度,将课程内外的学习和发展有效结合,从而不断促进专业投入,提高专业认同水平。

(四)专业培养。

专业培养主要是指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法、课程设置、教师水平等的认同程度,学生对专业培养的认同程度与其专业投入及专业情感关系密切。

专业培养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质量,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应从多角度了解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专业活动以及见实习活动对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培养方式,提高对专业培养方式的认同。

(五)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认同是指学生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树立的专业发展目标及职业选择倾向。因此,应重点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了解,树立对本专业持续良好发展的信心,分析自己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适切性,建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发展目标和人生目标,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认同水平。

学生对专业发展的认同,有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学前教育的对口职业作为职业发展方向,在此发展方向设立之后,又将反作用于学生对专业的投入、情感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

当前影响学前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因素,从社会角度来谈,主要有社会需求大,学前教师编制短缺,同时又存在幼儿园良莠不齐,幼儿教师入职门槛不一等状况;从从业者角度来谈,主要有工作量大,薪资福利差,因编制短缺导致的岗位安全感缺乏等情况。

学前教育现已进入了入园率中速增长、保障水平和保教质量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因此,借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之势,各地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响应号召,加大改革发展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幼儿园运转、教师编制、工资待遇等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在政策的支持下,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提高社会总体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识度,从而在政策和舆论的支持下,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从而从根本上保障权利,提高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

学前教育学生在入校之前,对于本专业的了解程度偏低。因此,在全面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度的现状下,有关学校应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宣传力度。在招生宣传册及网站上,认真解读对专业社会地位的情况,详细说明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及相应课程,生动诠释专业理论学习和见、实习活动,深入分析以往毕业生的就业面和就业率。

在此基础上,将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普及,以此提高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对专业的了解度。转变以往学生在选择专业过程中的.迷惘性、盲目性,将家长为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这种常见情况,转变为学生自己在对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后,喜爱专业,从而主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同时,学校也肩负着对在校学生宣传及深化学前教育相关政策的重任,通过专业解析、专家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以此在校、内外环境中形成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度,加深对专业的情感认同。

(三)完善系部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政策的推进,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断在更新与改进。在培养目标和规格方面,应提高要求,规范标准;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求知需要和实践需求。

专业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应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专业学习态度。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以实践取向为依托,因而应增加学生见、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习期间时就能够对职业要求有着直观的认识。同时,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开设有吸引力、专业性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选择课程的自主权,从而乐于投入学习。

除专业教育之外,在日常教育中,也应鼓励辅导员和课程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教育契机,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激发专业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的投入时间和精力,以此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四)激发学生提高专业认同的主动性。

在社会、学校、系部多方面、多维度的支持和关怀下,学前教育的学生更应善于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资源,主动积极地提高专业认同水平。

在校内教育学习环境内,应主动参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投入到专业扩展中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专业发展的各种活动中去,寻求多样性、全面化的专业成长。同时,在遇到专业成长的困难时,应与教师及高年级同学主动沟通,寻求专业疑惑的顺利解决。

在校外见、实习环境中,学前教育学生应积极投入,不断深化职业体验,通过直观感受来提高专业了解度,激发专业情感;应与一线幼儿教师深入交流,主动了解实际工作内容和条件、专业发展前景,提升专业发展的认可度;同时,还应加强自我反思,通过见、实习活动来分析自身素质与人才素质要求的差距,来强化自我的专业投入和专业培养的认同度。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认同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习、生活的投入度,影响职业目标的规划。因此,学生应以开阔的视角、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专业、热爱专业、认同专业。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三

论文摘要:作为工作在培养幼儿第一线的幼儿工作者,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近几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论述了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对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我们迎来了加快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发展契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社会。因而研究我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问题就越来越显得紧迫。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价值定位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幼儿不断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以及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扩展教育或学习的空间,使教学摆脱以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加强幼儿园教育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正好符合了这一要求,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教学信息根据教学要求和幼儿个体差异作选择、编排,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并改变了以往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单一的习惯思维,激发出孩子创造的火花,变被动为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二、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

概括地说,信息素养是指掌握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能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能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易于幼儿接受与理解、能促进各种活动与教学,能把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所教课程的教学当中去,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幼儿生活、环境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掌握信息、信息来源、传输、获取等基本知识;能利用网络媒介、各种多媒体以及多种软件开发、制作幼儿教学课件和幼儿活动环境平台。

(一)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及学生特点,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降低了传统的计算机原理、二进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等内容在教学中的比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普及性教育非必须掌握的东西,可少讲或不讲。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就提出过:在基础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原理、二进制、补码、汉字码等教学内容,实际上是计算机普及教育中的一个误区,应该加以改革。在调整方案中增加了powerpoint学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结合实际应用,经常给学生带去最新的计算机资讯,如微博、论坛等,不把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仅仅定位为通过等级考试。

(二)增设flash、photoshop等课程。

经过考察,了解到各幼儿园均希望本园教师具备一定的课件开发能力,可以说,能开发课件已经作为新时代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如果在教学时幼儿教师只会使用现成的多媒体软件来进行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软件是他人开发,往往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教学要求;很多时间幼儿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中使用一个很小的课件片段,由于不懂课件制作技术而不了了之,如果懂制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制作完成。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是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要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在第三学期课程安排中,把flash、photoshop合并为一门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只需学会制作简单的动画,进行简单的图形图形处理即可。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课时太少学生不能学到实际的东西,课程太多学生任务太重,压力太大,我们认为每周3课时比较合理,而且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等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以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

(三)开设一定的计算机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开设动画提高班、视频剪辑班、图形图形处理技巧班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要求。几年来,我校多次组织了课件制作大赛、动画制作大赛,通过大赛,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实践环节。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上机实践与课外实践。加强实践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理论-实践-再实践”的过程中达到消化知识、掌握知识和利用知识的目的。我校除了课堂内要安排学生练习实践外,还利用晚自习、周末等安排计算机老师到机房值班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

(五)合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辅助。

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学校内部站,每个学生均可以用自己的学号登陆,里面放置了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视频,以及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讲义、练习、测试题库。学生登陆后可以在里面预习、复习、自学、练习、提问、上交作业等,这种模式使课堂得到了延伸,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但菲.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4).

[2]丁海东.论学前教育的规律[j].学前教育研究,,(07).

[3]祝智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新视野[j].,(02).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四

摘要:

当前,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既给我国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关键。本文从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职业院校;电子商务;实践能力。

1、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1.1服务地方经济和职业院校自身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世界范围内各大企业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急需大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市场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加强电子商务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和造就大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直接影响地方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从而间接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职业院校,更加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更新自身专业设置。

1.2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许多传统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成为企业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障碍。而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加大的同时,企业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如掌握经济管理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国在推进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2.1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

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但是当前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课程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互联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反观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仍然存在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足之处。对此,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要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围绕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调整,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适应性。

2.2理论教学企业需求脱轨。

随着中职教育大众化,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从当前职业院校课程的内容看,基础理论部分占有很大的部分,而忽视与电子商务职业实际相联系的部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属于复合学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本就是双轨同步发展的,不仅包含深厚的理论性,更多体现在运用信息系统实践的过程,但许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只要学生了解、掌握理论知识即可,对学生的企业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需要等实践能力不闻不问。受此观念的影响,教学自然有所偏重,使得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理论教学与学生无法产生共鸣,严重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电子商务技术理论与电子商务企业无法很好的对接应用。

2.3学生实践技能丢失。

电子商务技术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具有极高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对其衔接性的实践学习。但就其课程内容而言,往往出现重复颠倒、连贯性差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同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来说,大多都不具备真正的实践技能能力,理论知识充足但实践技能相对缺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实际工作中针对性的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实践的学习机会。

3.1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要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相应的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构建一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进行电子商务仿真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而在软件方面,可以购买、录制光盘,或者开发符合自己学校教师和学生特色水平的电子商务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授课信息量和教学的质量。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也是目前各职业院校最为主要的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方式。

3.2组织学生进行创业项目。

在电子商务的核心专业课程中,都有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部分。任课的老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申请针对性的项目基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创业。学校也可以设立创业基金,鼓励能力强、有好想法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将所学的电子商务知识进行大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以及人际沟通能力。

3.3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许多企业的对人才的要求是马上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说,增强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直接影响其毕业后的发展。职业院校应充分重视社会与毕业生的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实习实验、科研立项、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等教学环节,开展第二课堂,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接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实用性。同时探索校企合作,建立具备鲜明电子商务特色的复合型实习基地。来组织老师到企业实践、学生实习,根据企业需要和学生认知规律,提炼专业必备知识。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直接从实习生里挑选优秀人才,一举两得互惠双赢。

4、结束语。

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学校开设电子商务实践课,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认知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用创新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2]刘喜咏.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j].电子制作,2015,04期(04).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五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上,始终将实践能力的提高作为重点来抓,在教学方法制定上一方面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牢牢结合行业发展动态,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形成教学方案。

2.1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在培养学前专业学生时,要先将职业素质教育进行贯穿,强化学生的责任心、进取心、团队精神、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问题并正确分析和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强化以实践为核心的专业能力教育,在正确认识学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对学前幼儿教育的生活照料以及教育等能力进行引导掌握,让学生在实习代课中养成正确的教育意识,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第三,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职业资格认证可以为学生的从业就职创造良好机遇,院校要根据学前专业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专项教学,将学生的每一专项技能进行实践强化,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满足职业资格认证要求。

2.2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首先,高职院校要实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任何一项专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大量的实践练习,学前教育专业亦是如此。院校要和正规幼儿园、早教机构等进行密切合作,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有利场所,实现工学的相结合,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也就得到了保障,而对于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来说,也可以在这种模式中促进自身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其次,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不论是对教师来说,还是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素质,补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引导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从学生就业角度来讲,教师还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动态来设置实践课程,把最新的专业信息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更新的实践能力,从而在学前教学中灵活运用,满足学前教育的用人要求。

3总结。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它的人才培养核心是以实践能力提高为主的。学前教育作为当前热门专业,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从教室、院校、学生等多方面入手,完善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子琦,王小雷.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j].科学与财富,2015,(8):74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六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与此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专业型人才。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想积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展开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入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展开探讨,希望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全面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从而有效带动园林业的快速发展。而在中等职业学校当中,同其他专业相比,园林专业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现阶段,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当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对现阶段积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相关措施,希望对加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行各业在积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就园林业而言,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社会对从事园林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也才能够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1]。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目标当中势在必行。

1.2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作为客体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自主思考,更无法将理论知识同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低。尽管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的过程中,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增加了实践教学的环节,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缺陷:首先,没有在实践中将多门学科进行紧密相连,对学生而言,实践能力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能够对教师的实践动作、顺序等内容进行记忆,自己真正动手参与实践的几率较小等。以上种种不足,仍然无法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偏离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

2.1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园林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应当学会思考和质疑,从而才能够在大量经验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抓住问题的关键,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将实践教学同理论知识的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现阶段,学生在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当对具体而真实的园林设计过程和施工流程进行全面的掌握,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解决和面对这一过程中的全部问题[2]。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及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入实践基地,为学生构建实践的机会和环境,由此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紧密相连。学生在实践基地,能够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亲自动手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2.2分层次展开实践教学。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在积极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不可以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应将二者进行紧密的结合,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中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首先应同当地相关园林企业及实践基地构建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紧张的工作氛围;其次,不同年级学生应当具有不同的实践内容[3]。例如,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园林知识实践的过程中,应侧重于基本能力的培养,而高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渐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将理论知识同实践内容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其在充分观察园林建设地点的基础上,自主进行资料的搜集,并积极参与到设计研究过程中,并对整体项目的实施进行跟踪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同时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等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园林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并积极同当地企业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运用知识对实际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七

教材是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关键。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选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根据选文内容的接近来进行归类,“以精美文章为实体,力求用选文的典范性来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主要目的”[1];另一类是是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或体裁不同来编排,力图通过对文学史的梳理提高学生对文学发生发展及各类文体的认识。这两种编排方式各有优势,但都有过多关注大学语文的审美性、人文性,而忽略其基础性、工具性的缺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充分利用原有教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利用有限课时,灵活处理教材,淡化学科本位,彰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促进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徐中玉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为例,在讲解唐诗宋词等韵文体文学时,除了以经典篇目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外,可以适当介绍诗词的韵律和节奏,适当让学生参照古代诗词用韵规律和节奏来学习创作儿歌等幼儿文学作品;在讲授《垓下之围》这样的历史散文时,在让学生在感受司马迁、项羽的人格魅力的同时,可以把重点放在古代叙事文体人物描写重在细节而不在心理等文学规律上,让他们在写作中借鉴;在讲解《谏逐客书》等古代散文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公文也可以写得如此有美感,让他们在借鉴李斯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用白话文创作一篇公文作品。总之,使用教材的时候,要在不牺牲审美目标的前提下,尽量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职业需求。有研究者感慨:“基本上还没有‘适岗’‘适合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用的大学语文教材。”[2]但教材不是万能的,即使有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材,也不可能适应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内外资源,多方面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添一些有专业特点、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如古代文学可增加古代神话、传说,现代文学部分可增加叶圣陶、郑渊洁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外国文学可增加安徒生、拉格洛夫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同时,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也应充分考虑当地文化资源,以作者所在的四川地区为例,可以将学生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三国文化以及李白、杜甫、扬雄、苏轼、郭沫若等文学名家留下的遗迹、传说等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既能让学生感受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通过布置实地调查报告、小论文等作业的方式,训练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二、开展语文大课堂,拓展学生视野。

三、结合实践环节,加强能力训练。

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实践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是与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双轨课程体系”[3],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技能实训、幼儿园教育见习、幼儿园专项教育实习、幼儿园顶岗实习等四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层次和环节[4]。在这四个环节中,教师口语、歌曲弹唱、讲幼儿故事、教案写作、说课、幼儿园语言教学等内容都与语文应用能力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学生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不断加强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例如:在听的训练中,除了基本的听辨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针对不同群体(如幼儿园同事、家长、幼儿)时的聆听技巧和相关礼仪。在说的训练中,除自我介绍、讲幼儿故事等常规训练外,还要把学生放在模拟或真实的幼儿教育活动情境中,通过应聘面试、与家长或幼儿沟通、说课等形式,深刻理解不同的说的方式以及声音的轻重缓急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读的训练中,除了要多读儿歌、幼儿诗、童话、科学文艺等幼儿文学作品,加强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外,还要学会通过具体作品挖掘幼儿文学独具的稚拙美、纯真美和荒诞美,学会恰当使用朗读、讲解、表演等方式指导幼儿进行文学阅读。在写的训练中,除了要学会说课稿、教学计划、见习实习总结、听课笔记、教案的写作之外,还要全面掌握幼儿文学作为“人之初”文学的基本特点,学会各类幼儿文学体裁的创作和改编。当然,在加强学生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大学语文教师要学习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充分掌握幼儿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幼儿文学作品、歌曲,要指导他们正确理解意境,分析音韵、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师口语方面,要指导他们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形成富含人文情感、富有幼儿情趣、能彰显师表风范的优雅的职业口语;在学生见习过程中,可指导他们如何听幼儿语言教学课,如何作听课笔记;在教育实习中,要加强对教案写作、说课、上课的指导。可以说,语文应用能力贯穿在整个实践环节中,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实践教学,加强语文应用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将来更好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更新评价模式,注重过程和能力考核。

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需要一套相应的评价机制。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主要采用试题考试的方式,试卷内容主要由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语文基础知识或再加上某一方面的写作题目组成,评价方式单一、可信度低,对学生平时的创造性表现以及语文应用能力难以有效评价。梅健对重庆21所高校的调查表明:“考试分数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学生就业,只要选修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师最终会给学生一个体面的分数,而这个简单的分数并未能真实反映出大学生掌握和运用母语能力的实际状况。”[5]同时,这种评价模式也难以有效的促进师生和大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全新的评价模式,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一是化整为零,采用多次测试的方式代替目前单一的试题考试方式,例如可以采取月考的方式,每月对所学某一方面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这样既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又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二是把考试重点由基础知识变为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把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职业口语能力、幼儿文学解读能力、幼儿文学作品创编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并分次考查。三是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评价相结合,在每一个评价环节科学制定三种评价的比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在思维过程和能力的养成,弥补单一教师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参考文献:

[1]徐中玉,齐森华.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八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完善,幼儿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技能,塑造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演唱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幼儿更富有情感性与想象力。自弹自唱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但是纵观目前幼师弹唱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弹唱能力弱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普遍现象。故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具备高实践水平的幼教专业学生,本文从逐步积累、弹唱结合、重视实践三方面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水平提出浅显的培养策略。

幼儿园音乐教育需要歌唱教学,课堂上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意境中,孩子们自然会跟着老师进入到音乐情景,在特有的课堂氛围里,感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愉悦。可见,歌唱教学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充分调动孩子们学唱歌曲与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教师的自弹自唱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却不容乐观,幼师院校软硬件资源的不完善、学校对学生弹唱能力培养的不足等,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教学很不理想,即便是有不少学生可以演奏高水平的音乐曲目,但通过自弹自唱简单歌曲来教授幼儿时,又变得力不从心、束手无措,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实际弹唱的音乐应用水平都较差,那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由易到难、逐步积累。

音乐技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是需要不断积累而习得的。同样,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一步步的学习与积累,实现自弹自唱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弹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基本音乐技能训练与培养即兴伴奏能力结合、和声原理与钢琴演奏技巧结合,伴奏织体手法与音乐形象结合,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教师们要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相对应的要求与难点,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适当的提高,如此,不但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应有的学习自信心,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也是有规律的进行。在弹唱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们只是学会了简单的和声理论与伴奏编配知识,还不能进行独立弹奏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内化吸收,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学生弹奏能力的提高。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选择有利于伴奏能力提高的音乐曲目,从基础的伴奏型入手,由易到难地将教材内容系统串联,引导学生逐步地弹奏练习,如此启发学生,让学生了解和弦、和声伴奏织体,在熟悉之后教师们再示范弹奏,让学生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把握音乐的细腻表现方式,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高。随着学生弹奏曲目的增加,逐步积累了更多的和声词汇、调式调性、伴奏织体类型,他们的弹唱技能及和声理论知识会不断丰富,在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中,视野得到了开阔,伴奏效果也获得了提高,为以后的阶段性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分段学习、弹唱结合。

弹唱是声乐和键盘两种技能体系的融合,所以说弹唱中的问题重点可以分为弹奏问题和歌唱问题。很多学生在弹唱中会出现只能弹不能唱或只能唱不能弹的情况,这与学生自身钢琴弹奏与声乐演唱水平有很大关系。

针对弹奏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选择多样化练习曲目。主要包括分阶段练习曲目、逐步练习曲目。在弹奏乐曲时,学生们多是简单的弹奏节奏、音符等,动作不流畅,缺乏情感与表现力,更没有美感可言。丰富多样且富有情感的钢琴伴奏需要不同的触键来实现,故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加强对音阶等音乐基本键盘技能的学习。具体到音乐作品时,还要结合每个音乐作品的音乐表现进行操作,古典类作品要有深情、悠远的意味,抒情类作品要将情感进行展现,这些都可以通过手臂手腕的不同力度在触键时展现出不同的内在张力,可见,面对不同的音乐作品,不一样的音乐艺术形象,需要有不同的情感与多样的音色来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够最佳的展现出作品应有的音乐意境与特有美感。在学生的具体学习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们可以结合所要学习的曲目分开练习,将曲目分成几个段落,逐步攻克,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在弹奏时也要降低速度,让学生细心地体会到其中的音乐变化,如此,音乐难度自然就可以降低了,学生们的音乐兴趣也得到了调动,当这些弹奏技巧都熟练之后,就可以快速而完整地展现出曲目的流畅过程。在这样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认识程度,选取适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其次,正确判断曲目风格,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弹唱能力中的即兴伴奏能力学习,需要选取合适的和弦。通常情况下,将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相结合,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助,在弹奏时遵守和声学的基本原则,同时,学生们还要熟练地掌握和弦转位方式,以此调节键盘位置,以便获得最佳的和声效果。在具体弹奏时,很多曲目都有着不同的调式调性,这就要求学生们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从和弦、音阶、琶音开始掌握键盘的各个位置,在这个基础上获得符合即兴伴奏能力的弹奏技巧。伴奏需要变化多样的音型作为基础,不同思想感情的音乐作品要有着不同的伴奏音型,常见的伴奏音型有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柱式和弦等,当然,伴奏音型还可以按照弹奏者的能力水平与作品的曲调曲式变化来自由发挥、积极创新。可见,不同体裁内容、不同类型风格的歌曲有着不同的伴奏音型,学生们只有对不同的伴奏音型掌握之后,才可能有得心应手的、符合实际教学的即兴伴奏能力。

针对弹唱中的歌唱问题,在演唱时,教师们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教学效果,只有扎实的基础训练,才能由浅入深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时,我们要按照教学发展规律与声乐教学心理有序进行。第一,歌唱需要发声,发声有着自己的`生理机制,只有对这些歌唱的器官结构,发声的基本规律,歌唱的共鸣知识等了解之后,才有可能有进一步的歌唱。第二,学生要进行歌唱训练,自然需要从最简单的呼吸方法开始。发声需要呼吸的动力,这是歌唱的前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呼吸方法才能有进一步的控制与运用气息,产生不同的悦耳悦神悦意的演唱。声音表演技巧离不开呼吸,只有合乎发展规律和和声学理论的呼吸,才能拥有富有情感的歌唱。

经过以上学习与训练之后,就要开始发声练习,这是声乐技巧技能的基本性训练,在实质上,就是将歌曲旋律中那些基本的乐句提炼出来的音节或者母音,在一定的音域内做出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式的反复训练。在声乐训练中,需要注重歌唱语言,要从语言的歌唱性、准确性和生动性出发,将三者完美结合,形成统一的艺术化语言。准确性说的就是声母与韵母发音准确,它们辨证分明,而且声调可以准确显现。语言的歌唱性是展现音乐形象与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手段,歌唱时务必注重咬字吐词,当口烟腔“贴着咽壁吸着唱”时也要吸着念字,被动念字,做到高音区也能够把字头挂在前面,之后的说唱都要“兜着”。按照歌曲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情感的需要,从合适的字头做出语气“喷口”,如此,便可以让歌唱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展现优美动人的视听艺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歌唱的基本技能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品,充分挖掘各种音乐作品中所隐含的情感因素与审美体验,挖掘其内在的审美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掌握所要学习的歌唱技巧,还能够体会到歌唱的内涵,作品的情感意境,提高其审美能力,开阔音乐视野,了解到尽可能多的音乐类相关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每一句歌曲中所蕴含的特有意义,以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力与表现力。

当然,弹唱是“脑”“口”“手”三方相互协调的综合技能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仅仅靠单一的声乐课或钢琴课教学很难使学生形成边弹边唱的能力,部分学生能弹不能唱或能唱不能弹的情况,就说明学生的弹唱协调能力非常薄弱。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加强培养学生自身的钢琴及演唱水平,“脑”“手”“口”的协调、弹与唱的注意力分配也是教师们应重点研究探讨的方向。对于弹唱不协调的学生,可以采取让他们跟着弹奏视唱乐谱的办法,慢慢培养学生手与口的协调能力,等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分句、分段加入歌词;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心中默唱或分组帮唱的办法,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宜选用伴奏音型较为复杂的歌曲,可以从最简单的织体慢慢训练弹唱的协调能力,给学生充分的信心,弹唱能力才会进步。

三、重视实践、追求创新。

经过以上阶段的弹唱协调配合之后,学生还应该进行大量的弹唱实践,在歌唱实践中举一反三,提高学生们的弹唱能力。另外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上台进行弹唱表演,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这样既可以展示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是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检验,有时候学生可能心里紧张,相关的音乐知识匮乏等,不能完整展现弹唱内容,这个时候,教师们要有耐心地逐步指导,引导他们克服紧张的心理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们还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以此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弹自唱水平,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以后走上教育岗位,成为合格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很有帮助。

目前,为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一些学校也在进行弹唱的课堂教学改革。比如,有的将弹唱与其他音乐相关科目相结合,有的在弹唱课上通过分组协作地方式齐奏、合奏、多声部弹奏乐曲,有的通过现场为视频配乐的形式……通过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弹唱的兴趣,也使学生多方面感受到不断变化的旋律与多样性的情感。教师们要不断创新教学,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手段,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实现有效率、有内容的成功教学。当然,弹唱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更多的平台展示,学校也要注重弹唱技能大赛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增加自我表演的积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技能训练带来的喜悦与充实。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是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的综合表征,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有着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在逐步的探索中获得创新,找到工作的真正乐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开启智慧大门,培养全面的、科学的创新能力,成为符合学前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学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九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上比较陈旧.本文对当前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现状调查;分析。

1引言。

当今社会,各高校需要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怎样培养同时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流高水平人才.实践能力是一个人在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所具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子专业学生不管毕业后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更高阶段的学习,其实践能力对其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规划都显得格外重要.但目前高校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本文以我院在校和已毕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2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培养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培养形式和途径很多,但除了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竞赛外,其它实践活动大都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这种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目前的培养模式基本上还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讲授、验证、模仿,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进程.我们对本校的在读和已毕业的200名学生以及部分用人单位领导、研究生导师和本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我院电子专业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2.1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通过调查,电子专业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意识较为淡薄.45%的学生认为自身努力不足,缺乏信心,参加实践的机会比较少;28%的学生认为自我培养实践能力的意识淡薄;只有27%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能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比较滞后,与社会的发展脱节,开设的课程比较陈旧,技术落后.课堂教学方法依然以讲授为主,学生机械记忆、被动学习,从而使思维活跃,喜欢新奇实物的90后大学生觉得乏味,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从而在学习积极性上大打折扣.很多大学生不能够深刻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今后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意义,不愿花费精力去专研,去创新;更有甚者,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和父母,获得一纸文凭,所以抄作业、考试作弊,引发了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素质滑坡的讨论.

2.2专业技能的实践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差。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这句话一针见血指出了我国大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问题.由于目前大学教育偏重课堂知识的教学,而在实践教学方面相对不足,多数大学生在学习中只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却缺乏实践锻炼,眼高手低,毕业后不能立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往往需要几年的继续培养才能胜任工作,因此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应届毕业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2.3教师指导大学生实践的能力不强。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特别重要.为此,教师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但是高校教师因为缺乏考核的压力,在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上面不够主动及时,从而对学生的指导显得力不从心,效果也不够明显.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学生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一般,7.58%的学生甚至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的能力较差.

2.4课堂教学方法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

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使用各种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学生不主动配合、教学设施落后、课时有限等因素的影响,54.55%的老师不常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中有26.5%认为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帮助较小,希望教师能改进教学模式,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5考核模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科学的课程考核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核模式还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调查显示,31.82%的教师及40.31%的学生认为大学现在的考核模式对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帮助比较小,主要表现为:考试形式少,主要是闭卷方式;考试内容只是侧重于理论测试而不重视能力的考核;考试命题多出自书本,考记忆的内容较多,考知识的理解应用较少;考试手段上,平时考核力度很小,成绩评定上以分数定高低.通过调查,反映出目前我院电子专业大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无论是学生的自身认识,还是学院的培养方案、老师的指导等都非常不足,若不对目前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势必会出现滑坡现象,最终导致大学生的能力下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社会的发展,高校应该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3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子专业学生自我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观念差,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以及大学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模式比较陈旧,这些都不利于电子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其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对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3.1夯实基础,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我国在生产模式、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谈到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创新能力是基础知识培育出来的花朵,我们加强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所以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贯穿实践教学,从不断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

3.2改革传统实验体系,加强实验技能训练。

实验课是学生实践锻炼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复习学到的课堂知识,更深一步了解器件、电路的原理,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受场地和课时的限制往往还是验证性实验占了较大的比重,教师讲解实验原理、示范实验过程,学生模仿,这种方式可以比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受到很多老师的青睐,但是对学生的培养和锻炼有限,尤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的激发不利.为了有效利用实验课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强化实践的过程和意识,我们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新的尝试.我们以实验教学的层次化为改革思路,分三个阶段开设实验课,初级阶段、综合阶段、创新阶段.具体的做法是减少验证实验,增加综合实验、创新实验.低年级侧重基础知识的验证,我们重新设计实验题目,改验证的方式为自己设计电路,通过实验验证理论;三年级开始将各课程的知识综合在一起,以项目的方式完成实验,可以小组配合完成;四年级进入创新阶段,开设创新实验,以小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经过四个年级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达到了更高水平.

3.3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实验课课时受教学时数的限制,而且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仅仅依靠实验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显然不够.作为实验课的延伸和补充,我院设置了开放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开放实验室进行有目的的实践训练.结合我院实施的全程实践教学活动,教师提供实践内容,学生具体设计实践方案,以小项目的形式完成实践训练.根据不同年级,可以分层次进行:低年级侧重基本电路、基本理论、基本仪器的使用等等;对于已经对基础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二、三年级大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各类电子器件组装研发的培训.对于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能力较强,就可以侧重他们创新能力训练,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获得研发产品的初步经验,培养科研的意识.从实际情况来看,经常到开放实验室训练的学生,其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其他同学明显突出,自信心明显增强,在就业、考研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3.4充分利用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

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仪器设备和技术更新很快,而高校教育有其特有的规律,无论是理论方面、实践方面还有理念方面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积极开辟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真正了解社会,感受电子产业的新发展、新思路、新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非常有效,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我院近年来与多个电子公司签订了实习协议,学生至少利用半年的时间在实习基地实习,实习结束后,学院组织学生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各种形式跟低年级学生交流,使他们了解专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在全院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氛围,有效地改善了学习风气.

3.5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活动。

参加一些比较权威的学术竞赛活动,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和强化.近年来我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组织学生培训,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如学校组织的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通过参加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积极性,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参加学术竞赛通常是学生自愿报名,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学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因此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自律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更加明显.

总结。

本论文通过对我院各年级和毕业生等进行的调查,对当前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分析了高校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志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14).

〔3〕曹一江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12).

〔4〕樊坤,呼鑫,王璐.参加创业类大赛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及其效果评估[j].中国林业教育,2015(4).

〔5〕李素云,张红燕.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价值工程,(33).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十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其就业竞争力,高校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培养采取了系列措施,仍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认识不到位、实践课时欠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弱、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等问题。为此,需通过提高师生及合作单位的认识水平、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等举措,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困境;出路。

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从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组织领导、统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再次推动了各高校不同专业依据自身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计划,并不断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积极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良好保障。同时,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展开了积极探讨,内容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特征、现状、国外培养模式、提升途径及实践能力的测评等。笔者拟在实地调查基础上,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成及提升,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思路。

一、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困境。

实践能力是指主体有目的、自觉地改造客体的能力[1]。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指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专业素养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一般来说,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就业竞争力。同等学历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就业机会,实践能力不足者往往就业困难。近年来,安徽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所在院系根据学生的素质发展及就业需要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该专业正式招生,共培养了近900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在校内公共管理类专业中一直处于前列。但从对部分毕业生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该专业的培养方式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毕业生与在校生各150份,回收问卷287份,回收率为95.7%;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为92.3%。(一)学生对现有实践活动内容及效果的满意度较低为强化高校实践育人的工作职责,管理人员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在实践层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实施“素质拓展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团体开展相应活动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实践活动内容的满意度不高,被调查者中56.7%的学生认为以上措施“基本合理”,31%的学生认为“不合理”,7.2%的学生选择“不清楚”,仅有5.1%的学生认为“很合理”。可见,实践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而对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价,只有14.6%的学生认为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影响”,41.7%的学生认为“有影响”,21.3%的学生认为“有影响,但是很小”,22.4%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说明实践教学效果亟待提高。(二)对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满意度较低调查中,在对“现有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否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评价上,总体趋势比较一致,主要集中在“一般”“较大”“较小”[3]。选择“一般”的比例最大,达到了48.3%,有56.2%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中实验和实践课时较少。对于教师的专业操作与实践指导水平,54.7%的学生认为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不够,62.4%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创新思维层面解决问题上有待改进,72.3%的学生认为授课老师的科研活动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够紧密。(三)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存在误区调查中,针对“您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什么”(多选题)的回答,学生的选择为:65.2%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43.2%的学生是为了“拿到实践学分”,还有17.4%的学生仅仅为了“结交朋友”,虽然选择“没必要参加”的比例只有5.1%,但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态度,其对社会实践关乎自身成长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足。

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所在学院管理者、授课教师都做了努力,但所培养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学校、社会和学生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只有从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才能探索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发展与提升的主要原因,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不断发展。(一)管理者与教育者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不足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学校有关部门、学院及教师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仍是规定性地完成上级要求,很少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组织和开展实践教学。以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为例,该方案要求学生应取得的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必修课86学分,选修课54学分(包括通识选修、特色平台、专业拓展、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实践环节20学分。虽在必修课和拓展课中安排了17学分的实验课时,但总的实验与实践学分仅占23%,且实践环节的20学分中还包括了军事训练、毕业论文等综合性实践环节。因此,真正用于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很有限。另外,学校虽然要求学生必须有2学分的创新实践经历,可人才培养计划中并未明确创新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社会实践活动也并不能覆盖到每个学生。(二)专业课程实践课时欠缺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4],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载体。长期以来,受高等教育的学术性理念取向及社会资源匮乏等因素影响,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实践性不是很明显,总体安排上仍延续传统体系,存在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重学科课程、轻综合课程,重认同性课程、轻创造性课程等缺陷,导致培养学生行政实践能力和技术方法的课程及课时严重不足。此外,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欠缺、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偏低也不可忽视。因为教师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调查发现,行政管理专业授课教师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较突出。64.8%的学生对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评价为“一般”,还有7.3%的学生认为老师“从不理论联系实际”。这可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没有经历过正规、系统的社会实践训练[3],缺乏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经验与能力。二是作为地方性财经类高校,专业建设资源有限,实际配置中又往往向会计、金融等优势学科或专业倾斜,致使行政管理专业建设资源不足,缺乏吸引优秀师资及教学资源的良好平台。(三)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促进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该工程启动以来,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有的8个基地远不能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实践基地数量不多的原因:一是学院及专业对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不够,社会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二是社会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单位认为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费时耗力,没有经济效益;三是学校及合作单位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参加实践的学生不能真正深入到实践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实践效果较差。47.6%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很一般”,16.5%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收获”,只有4.7%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其余学生则没有做答。(四)部分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主体性缺失实践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来体现,这就要求其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主体性。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虽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认识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对社会实践总是“三分钟热度”,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从基层做起。譬如,抱怨“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很多是下基层、下乡调研,锻炼不到什么”。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拿奖学金、考各种证书,所谓社会实践就是参加各种社团或到校外参观、调研,很浪费时间”。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行政管理专业院系管理者应结合专业实际情况,采取相应举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努力提高师生及合作单位的认识。

思想转变是行动的先导。鉴于部分教师、学生及合作单位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要采取以下积极措施。第一,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育理念。要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知识运用、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帮助其“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5]76。第二,学生作为实践能力养成的受益主体,应培养其端正态度,转变观念,不能把参加社会实践视为学校和老师“要我参加”的一项任务,敷衍了事。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合理规划,还应该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通过“实践、实践、再实践”,针对性地锻炼自我。第三,与社会实践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争取社会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校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要通过充分交流,使这些单位认识到接受部分学生到单位实习,是一件互利双赢的好事。

(二)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专业培养目标是由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的,并随学生所在学校的类型、层次而变化。地方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要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及专业特色,不断修正培养目标。在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同时,该专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完善由教学、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所组成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由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层次构成。实验要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学科的资源;实习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的转化;实训则要求专业核心课程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和推广情境模拟教学。此外,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例如,该专业以前曾“设置了公共行政和企业行政两个方向模块,既满足了部分同学考研、考公务员的需要,也为其他同学进入企业工作提供了知识准备”[4]。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使其成为既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长效培养机制不可或缺。为此,行政管理专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培养机制应由领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组成。领导机制层面应由专业负责人、本科生导师、辅导员组成领导小组,制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各项制度,并对每个班级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保活动能有效地开展。保障机制层面要结合专业实际,针对学生各项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制定方案,在经费上给予相应保障。如对“三下乡”“挑战杯”等创新实践活动所需费用,应以专项经费的名义给予支持。评价机制层面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从活动内容、活动效果、实习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实践总结等方面进行考评,并作为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的参考指标[6]。激励机制层面要通过项目运作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实践,即学生自由组团,自行申报,也可以根据团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有目标地组建社会实践团队[6],通过公开评选的方式,选取好的项目由专人予以指导,同时提供经费支持。另外,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对那些指导工作比较突出的教师,应在评奖评优、教学科研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作者:张志胜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天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企业导报,(1):248-251.。

[2]张莉梅.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

[6]汪淑娟.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3.。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十一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上比较陈旧.本文对当前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对策.

1引言。

当今社会,各高校需要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怎样培养同时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流高水平人才.实践能力是一个人在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所具备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子专业学生不管毕业后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更高阶段的学习,其实践能力对其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规划都显得格外重要.但目前高校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本文以我院在校和已毕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目前我国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培养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培养形式和途径很多,但除了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竞赛外,其它实践活动大都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这种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目前的培养模式基本上还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讲授、验证、模仿,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进程.我们对本校的在读和已毕业的200名学生以及部分用人单位领导、研究生导师和本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我院电子专业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通过调查,电子专业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意识较为淡薄.45%的学生认为自身努力不足,缺乏信心,参加实践的机会比较少;28%的学生认为自我培养实践能力的意识淡薄;只有27%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能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比较滞后,与社会的发展脱节,开设的课程比较陈旧,技术落后.课堂教学方法依然以讲授为主,学生机械记忆、被动学习,从而使思维活跃,喜欢新奇实物的90后大学生觉得乏味,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从而在学习积极性上大打折扣.很多大学生不能够深刻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今后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意义,不愿花费精力去专研,去创新;更有甚者,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和父母,获得一纸文凭,所以抄作业、考试作弊,引发了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素质滑坡的讨论.

2.2专业技能的实践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差。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这句话一针见血指出了我国大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问题.由于目前大学教育偏重课堂知识的教学,而在实践教学方面相对不足,多数大学生在学习中只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却缺乏实践锻炼,眼高手低,毕业后不能立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往往需要几年的继续培养才能胜任工作,因此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应届毕业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特别重要.为此,教师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但是高校教师因为缺乏考核的压力,在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上面不够主动及时,从而对学生的指导显得力不从心,效果也不够明显.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学生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一般,7.58%的学生甚至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的能力较差.

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使用各种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学生不主动配合、教学设施落后、课时有限等因素的影响,54.55%的老师不常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中有26.5%认为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的帮助较小,希望教师能改进教学模式,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的课程考核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核模式还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调查显示,31.82%的教师及40.31%的学生认为大学现在的考核模式对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帮助比较小,主要表现为:考试形式少,主要是闭卷方式;考试内容只是侧重于理论测试而不重视能力的考核;考试命题多出自书本,考记忆的内容较多,考知识的理解应用较少;考试手段上,平时考核力度很小,成绩评定上以分数定高低.通过调查,反映出目前我院电子专业大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无论是学生的自身认识,还是学院的培养方案、老师的指导等都非常不足,若不对目前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势必会出现滑坡现象,最终导致大学生的能力下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社会的发展,高校应该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3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子专业学生自我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观念差,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以及大学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模式比较陈旧,这些都不利于电子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其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对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3.1夯实基础,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我国在生产模式、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谈到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创新能力是基础知识培育出来的花朵,我们加强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所以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贯穿实践教学,从不断的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

3.2改革传统实验体系,加强实验技能训练。

实验课是学生实践锻炼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复习学到的课堂知识,更深一步了解器件、电路的原理,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受场地和课时的限制往往还是验证性实验占了较大的比重,教师讲解实验原理、示范实验过程,学生模仿,这种方式可以比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受到很多老师的青睐,但是对学生的培养和锻炼有限,尤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的激发不利.为了有效利用实验课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强化实践的过程和意识,我们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新的尝试.我们以实验教学的层次化为改革思路,分三个阶段开设实验课,初级阶段、综合阶段、创新阶段.具体的做法是减少验证实验,增加综合实验、创新实验.低年级侧重基础知识的验证,我们重新设计实验题目,改验证的方式为自己设计电路,通过实验验证理论;三年级开始将各课程的知识综合在一起,以项目的方式完成实验,可以小组配合完成;四年级进入创新阶段,开设创新实验,以小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经过四个年级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实验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达到了更高水平.

3.3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实验课课时受教学时数的限制,而且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仅仅依靠实验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显然不够.作为实验课的延伸和补充,我院设置了开放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在开放实验室进行有目的的实践训练.结合我院实施的全程实践教学活动,教师提供实践内容,学生具体设计实践方案,以小项目的形式完成实践训练.根据不同年级,可以分层次进行:低年级侧重基本电路、基本理论、基本仪器的使用等等;对于已经对基础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二、三年级大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各类电子器件组装研发的培训.对于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综合能力较强,就可以侧重他们创新能力训练,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获得研发产品的初步经验,培养科研的意识.从实际情况来看,经常到开放实验室训练的学生,其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其他同学明显突出,自信心明显增强,在就业、考研等方面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3.4充分利用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

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仪器设备和技术更新很快,而高校教育有其特有的规律,无论是理论方面、实践方面还有理念方面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积极开辟校外专业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真正了解社会,感受电子产业的新发展、新思路、新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非常有效,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我院近年来与多个电子公司签订了实习协议,学生至少利用半年的时间在实习基地实习,实习结束后,学院组织学生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各种形式跟低年级学生交流,使他们了解专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在全院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氛围,有效地改善了学习风气.

3.5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活动。

参加一些比较权威的学术竞赛活动,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和强化.近年来我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组织学生培训,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如学校组织的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通过参加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积极性,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参加学术竞赛通常是学生自愿报名,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学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因此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的积极性和自律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更加明显.

总结。

本论文通过对我院各年级和毕业生等进行的调查,对当前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分析了高校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电子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志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2〕张策.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市场,2015(2).

〔3〕曹一江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

〔4〕樊坤,呼鑫,王璐.参加创业类大赛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及其效果评估[j].中国林业教育,2015(4).

〔5〕李素云,张红燕.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价值工程,2012(3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十二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形势下,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学前教育针对的是幼儿儿童,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天性,需要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从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有一系列问题,需要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全过程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构成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是,从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重理论轻实践、学习评价的不科学、教学方法不得当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必须要在时代发展趋势下,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采用正确合理的.完善对策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十三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完善,幼儿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技能,塑造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演唱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幼儿更富有情感性与想象力。自弹自唱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但是纵观目前幼师弹唱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弹唱能力弱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普遍现象。故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具备高实践水平的幼教专业学生,本文从逐步积累、弹唱结合、重视实践三方面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弹自唱水平提出浅显的培养策略。

幼儿园音乐教育需要歌唱教学,课堂上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意境中,孩子们自然会跟着老师进入到音乐情景,在特有的课堂氛围里,感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愉悦。可见,歌唱教学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充分调动孩子们学唱歌曲与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教师的自弹自唱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却不容乐观,幼师院校软硬件资源的不完善、学校对学生弹唱能力培养的不足等,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教学很不理想,即便是有不少学生可以演奏高水平的音乐曲目,但通过自弹自唱简单歌曲来教授幼儿时,又变得力不从心、束手无措,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实际弹唱的音乐应用水平都较差,那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由易到难、逐步积累。

音乐技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是需要不断积累而习得的。同样,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一步步的学习与积累,实现自弹自唱能力水平的提高。在弹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基本音乐技能训练与培养即兴伴奏能力结合、和声原理与钢琴演奏技巧结合,伴奏织体手法与音乐形象结合,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教师们要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相对应的要求与难点,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适当的提高,如此,不但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应有的学习自信心,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也是有规律的进行。在弹唱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们只是学会了简单的和声理论与伴奏编配知识,还不能进行独立弹奏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内化吸收,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学生弹奏能力的提高。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选择有利于伴奏能力提高的音乐曲目,从基础的伴奏型入手,由易到难地将教材内容系统串联,引导学生逐步地弹奏练习,如此启发学生,让学生了解和弦、和声伴奏织体,在熟悉之后教师们再示范弹奏,让学生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把握音乐的细腻表现方式,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高。随着学生弹奏曲目的增加,逐步积累了更多的和声词汇、调式调性、伴奏织体类型,他们的弹唱技能及和声理论知识会不断丰富,在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中,视野得到了开阔,伴奏效果也获得了提高,为以后的阶段性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分段学习、弹唱结合。

弹唱是声乐和键盘两种技能体系的融合,所以说弹唱中的问题重点可以分为弹奏问题和歌唱问题。很多学生在弹唱中会出现只能弹不能唱或只能唱不能弹的情况,这与学生自身钢琴弹奏与声乐演唱水平有很大关系。

针对弹奏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选择多样化练习曲目。主要包括分阶段练习曲目、逐步练习曲目。在弹奏乐曲时,学生们多是简单的弹奏节奏、音符等,动作不流畅,缺乏情感与表现力,更没有美感可言。丰富多样且富有情感的钢琴伴奏需要不同的触键来实现,故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加强对音阶等音乐基本键盘技能的学习。具体到音乐作品时,还要结合每个音乐作品的音乐表现进行操作,古典类作品要有深情、悠远的意味,抒情类作品要将情感进行展现,这些都可以通过手臂手腕的不同力度在触键时展现出不同的内在张力,可见,面对不同的音乐作品,不一样的音乐艺术形象,需要有不同的情感与多样的音色来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够最佳的展现出作品应有的音乐意境与特有美感。在学生的具体学习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们可以结合所要学习的曲目分开练习,将曲目分成几个段落,逐步攻克,对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在弹奏时也要降低速度,让学生细心地体会到其中的音乐变化,如此,音乐难度自然就可以降低了,学生们的音乐兴趣也得到了调动,当这些弹奏技巧都熟练之后,就可以快速而完整地展现出曲目的流畅过程。在这样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认识程度,选取适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其次,正确判断曲目风格,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弹唱能力中的即兴伴奏能力学习,需要选取合适的和弦。通常情况下,将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相结合,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助,在弹奏时遵守和声学的基本原则,同时,学生们还要熟练地掌握和弦转位方式,以此调节键盘位置,以便获得最佳的和声效果。在具体弹奏时,很多曲目都有着不同的调式调性,这就要求学生们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从和弦、音阶、琶音开始掌握键盘的各个位置,在这个基础上获得符合即兴伴奏能力的弹奏技巧。伴奏需要变化多样的音型作为基础,不同思想感情的音乐作品要有着不同的伴奏音型,常见的伴奏音型有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柱式和弦等,当然,伴奏音型还可以按照弹奏者的能力水平与作品的曲调曲式变化来自由发挥、积极创新。可见,不同体裁内容、不同类型风格的歌曲有着不同的伴奏音型,学生们只有对不同的伴奏音型掌握之后,才可能有得心应手的、符合实际教学的即兴伴奏能力。

针对弹唱中的歌唱问题,在演唱时,教师们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教学效果,只有扎实的基础训练,才能由浅入深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时,我们要按照教学发展规律与声乐教学心理有序进行。第一,歌唱需要发声,发声有着自己的`生理机制,只有对这些歌唱的器官结构,发声的基本规律,歌唱的共鸣知识等了解之后,才有可能有进一步的歌唱。第二,学生要进行歌唱训练,自然需要从最简单的呼吸方法开始。发声需要呼吸的动力,这是歌唱的前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呼吸方法才能有进一步的控制与运用气息,产生不同的悦耳悦神悦意的演唱。声音表演技巧离不开呼吸,只有合乎发展规律和和声学理论的呼吸,才能拥有富有情感的歌唱。

经过以上学习与训练之后,就要开始发声练习,这是声乐技巧技能的基本性训练,在实质上,就是将歌曲旋律中那些基本的乐句提炼出来的音节或者母音,在一定的音域内做出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式的反复训练。在声乐训练中,需要注重歌唱语言,要从语言的歌唱性、准确性和生动性出发,将三者完美结合,形成统一的艺术化语言。准确性说的就是声母与韵母发音准确,它们辨证分明,而且声调可以准确显现。语言的歌唱性是展现音乐形象与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手段,歌唱时务必注重咬字吐词,当口烟腔“贴着咽壁吸着唱”时也要吸着念字,被动念字,做到高音区也能够把字头挂在前面,之后的说唱都要“兜着”。按照歌曲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情感的需要,从合适的字头做出语气“喷口”,如此,便可以让歌唱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展现优美动人的视听艺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歌唱的基本技能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品,充分挖掘各种音乐作品中所隐含的情感因素与审美体验,挖掘其内在的审美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掌握所要学习的歌唱技巧,还能够体会到歌唱的内涵,作品的情感意境,提高其审美能力,开阔音乐视野,了解到尽可能多的音乐类相关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每一句歌曲中所蕴含的特有意义,以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力与表现力。

当然,弹唱是“脑”“口”“手”三方相互协调的综合技能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仅仅靠单一的声乐课或钢琴课教学很难使学生形成边弹边唱的能力,部分学生能弹不能唱或能唱不能弹的情况,就说明学生的弹唱协调能力非常薄弱。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加强培养学生自身的钢琴及演唱水平,“脑”“手”“口”的协调、弹与唱的注意力分配也是教师们应重点研究探讨的方向。对于弹唱不协调的学生,可以采取让他们跟着弹奏视唱乐谱的办法,慢慢培养学生手与口的协调能力,等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分句、分段加入歌词;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心中默唱或分组帮唱的办法,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宜选用伴奏音型较为复杂的歌曲,可以从最简单的织体慢慢训练弹唱的协调能力,给学生充分的信心,弹唱能力才会进步。

三、重视实践、追求创新。

经过以上阶段的弹唱协调配合之后,学生还应该进行大量的弹唱实践,在歌唱实践中举一反三,提高学生们的弹唱能力。另外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上台进行弹唱表演,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这样既可以展示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是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检验,有时候学生可能心里紧张,相关的音乐知识匮乏等,不能完整展现弹唱内容,这个时候,教师们要有耐心地逐步指导,引导他们克服紧张的心理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们还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以此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弹自唱水平,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以后走上教育岗位,成为合格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很有帮助。

目前,为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一些学校也在进行弹唱的课堂教学改革。比如,有的将弹唱与其他音乐相关科目相结合,有的在弹唱课上通过分组协作地方式齐奏、合奏、多声部弹奏乐曲,有的通过现场为视频配乐的形式……通过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弹唱的兴趣,也使学生多方面感受到不断变化的旋律与多样性的情感。教师们要不断创新教学,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手段,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实现有效率、有内容的成功教学。当然,弹唱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更多的平台展示,学校也要注重弹唱技能大赛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增加自我表演的积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技能训练带来的喜悦与充实。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能力是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的综合表征,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有着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在逐步的探索中获得创新,找到工作的真正乐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开启智慧大门,培养全面的、科学的创新能力,成为符合学前教育要求的优秀教学人才。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十四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而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大多数阅读教学环节中看似是老师“教”,学生“学”,而实际上是老师在替学生们阅读,学生们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提好问,抓好词,找线索。

1、善于提问,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老师,首先我们要了解坐在我们面前的这群学生,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大多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喜欢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美。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些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教学方针。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喜欢先跟学生们进行互动,提出一些有助于帮助他们理解全文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看谁最先找出所有答案,并对其进行表扬。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具有神秘性和趣味性,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的性格特征,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以人教版小学三年下册《翠鸟》一文为例,上课前,我会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翠鸟吗?翠鸟长什么样子啦?翠鸟以什么为食啦?然后鼓励学生们通过阅读找出答案,学生们带着好奇心和好胜心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去,学习效率也比被动接受知识的“灌溉”要好很多。

2、文章源于词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记得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单位,每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可以简要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找出这些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吃透有利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化繁为简快速理解文章内容。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非常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关键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找主要线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不仅要带着问题读,会找关键词,还要学会“剔骨”。所谓的“剔骨”就是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线。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学生小、初、高几个阶段的语文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纵观每一个阶段的阅读训练,都强调的是在有限时间内的定时训练。阅读的材料有长有短,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阅读任务,这就需要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灵活运用“剔骨法”,剔除或者忽略与文章主要内容无关的词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对阅读材料进行剖析,找出文章的主线,从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

二、读练结合,拓视野,在实践中培养。

1、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爱好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有限,需创设环境帮他们激发。小学生在朗读时声情并茂的节奏感及和谐婉转的韵律,非常完美的.展现出作品的音韵美、神韵美,范读的魅力足以诱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望,同时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旁敲侧击,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爱好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用榜样带动,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爱读书的同学,要想办法把他们树立成榜样,来鼓动其他同学效仿,多创造如演讲、朗诵、讲故事、办黑板报、交流读书体会之类的活动,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三、拓宽阅读范围,养成阅读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什么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说到底,是因为兴趣使然,只有“乐此”才“不疲”。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拓宽阅读范圍。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些习惯包括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

四、创造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萌芽阶段。学生无论是心理特征还是生理特特征都发展较快,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他们的喜怒哀乐随时都写在脸上,并且支配着他们的行动。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创建良好的情景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小学阶段,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等特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高效、有趣的课堂情景教学氛围。第一,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通过有声的、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上前20分钟的“黄金期”,尽量避免“满堂灌”的尴尬;第三,阅读教学中要渗透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强调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但并不代表完全的“放任自由”,我们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结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影响着当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同时,从长远意义上看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也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在小学这个阅读的“启蒙”阶段,高度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阅读渠道,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十五

摘要: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学生的关键能力。文章基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分析了中澳合作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并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学习兴趣。

进入信息化时代,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15号)中指出要“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与澳大利亚博士山tafe学院共同开办高职药学专业。本文通过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探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学生关键能力。tafe采用国家职业资格框架(aqf)模式,根据国家能力标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国家认证。国家能力标准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它规定了每个岗位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澳大利亚国家能力标准紧跟行业脚步,根据行业需求,每3~5年更新一次,为了能时刻达到国家能力标准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目标不明。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修改学习计划,对学习进行自主选择、调节和控制。所以,学习目标是自主学习核心的构成成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截然不同。学生对教学目标不关心、不明确、不理解,就无法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换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意识缺乏。

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学习自控能力较弱,仍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多数学生不愿主动思考问题,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还有一部分学生经历了中考失利,有强烈的挫败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欠缺。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一)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改善学习习惯。

中澳合作药学专业采用澳方原版培训包bsb07。bsb07根据教学的先后顺序分成4个stage,每个stage对其中的课程有所说明:哪些是实训课,哪些是理论课,哪些是独立的知识,哪些是相互依存的知识体系。stage中每一门课程都有performancecriteria规定着每一章节需掌握的知识点。课前通过对stage和performancecriteria进行梳理,学生知道了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怎么用、和自己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等等,这就明确了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下面以pbl教学法为例,设计bsbmkg401aprofilethemarket的课堂教学活动。pbl是基于建构主义、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课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任务单,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提供教学视频让学生提前观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在网上搜索信息等途径自主寻求答案,同时分组讨论并将答案汇总。课上,首先,学生分小组进行pre-sentation,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其次,教师设置新的与工作情境相符的情境,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查找资料、汇总答案,进行演示;最后,教师点评,并综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三个方面来评定学生的课堂表现。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考核方式。

自主学习意识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自觉实现学习目标。在bsbmkg401a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自主学习。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有意识地自主搜寻资料。考核时,bsbmkg401a课程使用了3种方式考核:笔试、小组合作报告及小组演示。小组合作部分的考核,小组成员在一个统一分数的基础上,根据组内表现,每个人会有一个系数,从0.8到1.2不等,系数乘以统一分数才是各自最后的得分,这就鼓励学生必须自主学习。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论文(专业16篇)篇十六

摘要:培养一线教育工作者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指导方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能能力是由职业情感、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知识三个方面构成。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职业情感受到激发,通过知识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职业知识,通过在小组实训和实习的过程中提高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拥有完备的职业能力,同时具备可持续专业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能力即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具备该职业的某种特定技能、技术以及素质。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知识以及经验让儿童进行学习,从而实现学前教育的目的。幼儿教师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前提就是拥有职业能力,这也是作为教育教学能力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前提是,学生要对本专业认可,并且学生对工作环境有所熟悉,以教学实践作为根本手段。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还需有培养教学情感,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和熟悉教学场景,还要求书面考试成绩过关及教学实践能力充足。

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是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根本动力,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是需要培育职业情感和增强职业认同感。职业情感的培养会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限制,一是职业本身具有趣味性。这种趣味性是跟学生自身的个性相互联系的,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跟孩子在一起戏耍,而有些学生就不喜欢孩子,觉得跟他们一起不舒服,这是一种本源性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是否可以完成本专业的知识学习,并对日后岗位是否可以主动追求教学进步有着重要联系。二是行业地位。在如今的社会发展阶段,行业的前景和行业报酬依旧是决定人们从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大部分人认为幼师只是“看孩子”的工作,没有专业性也没有科学性,因此长期以来幼师的工资报酬是普遍偏低的,这些不良的外部因素也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该行业认知和选择的阻碍。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职业情感,就需在学生入学时就安排轻松愉悦的社交活动,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学前教育职业环境,尽早体验到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社交活动时,让学生与校内实训中心的院系联合幼儿园小朋友开展活动,通过结对子方式,并且每周都有固定时间,让学生与结对子小朋友在幼儿园或者附近的社区展开各种活动。从最初让学生与小朋友进行自由交谈、讲故事到辅助幼儿园教师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或者户外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孩子爱心的激发,从而提高对本专业的认可,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另外,根据当前社会趋势变化和国家对当前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的机会,学校可以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宣讲会。举办宣讲会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宣讲会客观地把学前教育行业在社会中地位和实际情况告诉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学前教育事业的热情;二通过宣讲会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自身专业的独特性和必要性,使得学生能够对本专业有着科学合理的认知。总而言之,职业情感的激发和提高专业认同是作为本专业学生职业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真正做好以上工作,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职业情感。

能力增长就需要知识的学习作为基础。在现代心理学中把知识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知识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是学生在学校时,通过书本知识学习和考试等形式所获取,而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把陈述性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转化以及实践现场的观摩和亲身实践从而获取。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要重点抓住这两种知识的学习,才可以让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首先,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在学校课程制定、教师教学、学生读书以及自习等各项环节都要做好,确保学生有着充足的学习时间以及良好的学习场地,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学校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本行业的基础概念和科学规律,这是为将来的工作岗位作为形成科学教育观念的基础,并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做好自身的职责。其次,当学生在学习程序性知识时,高职院校要为学生创造条件。程序性知识是涉及到“怎么办”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是跟“技能”概念的含义基本上相同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与学生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有着直接联系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学校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学生在校期间,学校要适宜安排学生参观各种见习以及观摩教学活动,让学生提前为日后职业实践做好充分准本。并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观摩,同时参加模拟仿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提前体验到真实的学前教育工作。虽然见习活动不是直接进行尝试各种学前教育工作,但是见习活动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前了解和熟悉学前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知,让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程度提高,并对其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解。与此同时还能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观察能力、评价、反思等教育技能,这是为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提前获取一定的教育经验。高职院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需要共同参与学生的见习活动,并且由双方的教师一起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训活动,所设计的实训要包括儿童行为表现、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记录与评价以及幼儿园教学环境观察等各方面内容。在每次学生完成见习活动之后,都需要把对教育现场观察与研讨、案例讨论、调查报告、教育笔记等所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及时的让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教师也需要把学生完成见习活动后的作业成绩纳入到专业课程成绩总评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才有利于提升学生见习的实际效果。模拟仿真教学是一种有着实践性、交互性、动态性以及协作型的教学模式,它是能够融合到学前教育专业各年级的专业学习当中,并且由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教学。模拟仿真教学通常都是采取小组教学方式,不仅有模拟仿真教学还有教师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和现场点评。通过模拟仿真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理论教学广度,减少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差距,培育未来教师所具备的应用技能,让学生可以克服教育活动中所带来的紧张、慌乱的.心理,让学生能够面对教育现场的真实情况,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当中。

如果学前教育专业单单只是通过培养方案所确定下来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那么职业情感的培养和职业知识的学习是明显不够充分的。目前,普通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还只是一种应用性的学科,而当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后就必须要具备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这也是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实训与顶岗实习。

3.1小组项目式实训。

小组项目式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在实训中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以便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小组作为项目实训的基本单位,通过专业领域的工作形式或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并且予以执行。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幼儿园教师要对学生共同知道,让项目小组学生相互协助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幼儿园实地操作的,有着针对性、研究性、规范性、真实性以及灵活性等特性。小组项目式实训是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通常都是三人一组,在分配小组时教师要考虑到每组学生的特长优势互补以及能力强弱的搭配,使得小组学生水平呈现阶梯式分布,这有利于对学生实训起到自然激励和相互帮助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小组项目式实训所面对的是有真实职业工作环境和实际工作任务的,例如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以及家园工作等等一系列训练,涉及到学前教育工作各方面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使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展开积极和富有创意想法的综合实践和讨论。在项目开始之前,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的计划提交指导教师,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析计划并选择最好的计划,并实施计划。

3.2坚持多岗实习。

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可以做到上岗即到位、多岗位迅速适应、发展有潜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该要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实习模式,尤其是在顶岗实习中只安排学生在幼儿园中当教师这一单一岗位的实习方式,而是要让学生可以有阶梯式、全程化的职业能力训练活动,并且在训练活动中要坚守幼儿园教师岗位实习的原则,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保育员、育婴师以及学前教育各种培训机构,例如儿童美术、语言、舞蹈等等各方面的实训当中。只有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多岗位的实训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人才,并且让学生能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目的、计划、准备去进行学习,在这种教学目标设置下,学生能够形成与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互适应的职业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学校组织实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知识。这也是需要教师经过不断的学习进修,找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大胆摸索,大胆实践,探索出适合学生培养的教学模式等,尽量培养出符合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等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教科研工作的总结报告(汇总18篇)

    报告的写作需要明确的目的和目标,能够清晰地呈现相关事实和数据。以下报告范文涉及的主题广泛,包括科学研究、市场调研、教育改革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阅读。

    最新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安排(汇总14篇)

    通过学期计划,我们可以事先了解自己在这个学期的学习和工作重点,从而更好地分配精力和时间。制定学期计划时,要注重长远的目标规划,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进行安

    销售人员个人工作计划书(汇总19篇)

    销售工作计划有助于组织和协调销售团队的工作,提高销售效率和业绩。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销售案例的工作计划,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为了更好的开拓业务,销售工

    基层党员的微党课范文(16篇)

    党课是党组织的基本制度,可以帮助党员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党的优秀传统和党的指导思想。推荐一些党课教学的多媒体资源,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和互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

    最新物流应聘自我介绍大全(12篇)

    当我们参加新的工作或社交场合时,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初步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模板,供大家参考使用。

    歌颂五四青年节演讲稿(优秀15篇)

    演讲稿要注重语言的清晰、条理和亮点,以及适当的表情和手势。阅读这些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大家对演讲的要点和技巧有更清晰的认识。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最新房产公司个人总结范文(20篇)

    通过研读总结范文,可以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和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在会展

    狼王梦读后感高质量(实用14篇)

    质量月是企业内部促进质量文化建设、倡导质量意识的有力方式和途径。以下是质量月活动的宣传和动员方式,希望可以为大家营造积极的氛围。导语:这是一个关于狼,关于爱,

    最新汽修年终总结大全(15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反思过去的机会,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最新特岗教师考核工作自我鉴定(热门17篇)

    工作鉴定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改进的空间。进行工作鉴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以下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以提升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