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JQ文豪

会计是负责记录、分析和报告财务信息的一门学科,它在企业和组织的经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每天的记账到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都需要准确地记录和处理各种交易和资金流动。在现代经济中,会计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专业领域。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会计总结样例,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一

会计电算化,顾名思义,就是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会计工作的要求,逐渐被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会计电算化所取代。

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会计工作模式一方面无法及时捕捉企业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另一方面也无法与诸多科学管理方法相契合。

同时,还存在会计数据利用率低、不易开展事后分析、影响企业融资等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狭义角度来说,其主要强调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工作相互融合的应用。

从广义角度来说,其主要强调与电算化具有关联性的一系列工作,主要有软件的开发与运用、电算化人才的培训等。

安全性,此外,开展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平稳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决策支持计算机化。

呈现出效率低,出错率高等特点,这显然与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相背离。

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企业和理论界都在努力尝试、探索和研究。

2.1加强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有机结合。

会计实现电算化以后,一方面会减轻会计人员的心理和生理压力,让其能够以足够的精神来开展会计工作,另一方面有效确保了会计核算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透过现象看本质,会计电算化并非单纯是一种具有高效率性的核算工具或方法,其更突出的表现是能够改变会计工作组织,协调会计人员的分工,进而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

概而言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既能够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又能够使与会计工作相关一系列工作得以改观,其作用之大不言而喻。

2.2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改革。

数据存储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改变;其次,还极大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性和可靠性;最后,使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方法和技术得以改变,进而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推陈出新。

2.3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主要涵盖了创建账套、日常财务处理等,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相比,在灵活性、易操作性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在运行结果上,会计电算化具有操作简洁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创建账套之后,仅需要开展初始化工作,便可以完成填写会计凭证、复核会计凭证等一系列工作。

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还可以开展利润、资金等项目的计划落实、结构比重的分析等工作,进而有效实现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无缝链接,最终使企业经济效益得以大幅提升。

3.1会计核算形式发展的变化。

在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会计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要将记账凭证依照会计科目记录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中。

账凭证核算形式以及日记账、总账核算形式。

日记账和明细账的形式输出,进而使工作量得以大幅下降。

3.2数据储存形式发展的变化。

在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当新凭证产生以后,其上的数据会被按照科目、金额和方向记录到相应的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提供的数据局限性过高。

合统计的中间结果,在电算系统中,传统会计模式下的一系列账簿根本就不存在。

系统会自动将所有的相关业务筛选出来,整合到一个账目中,只要点击按照时间排序,就可以将筛选出的结果以日记账的形式输出。

3.3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发展的变化。

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的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内部控制制度措施可以剔除。

会计电算化应用以后,传统单纯依靠人工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由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取而代之。

应用程序的出错率与控制的有效性紧密相连,程序一旦出错或者失灵,人工再出现懈怠的情况,那么控制有效性缺失的现象就会长期存在。

所以,制定相应的控制配套措施非常必要.

3.4安全问题发展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模式存在会计数据很容易被窥探,安全度非常低,电子数据还容易被窃取、肆意篡改等问题,这就要求企业要做好电子数据安全保护、备份等工作。

因此,电算化模式下,应实施诸多配套安全措施。

要做到精准无误;第二,要做好权限设置工作,利用设置用户口令、指纹密码等来提升系统安全性。

第三,要秉承一人一机的原则,并在一段时间对数据进行手工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对于操作人员,在上机之前,要给定操作内容和权限,同时,操作密码不能固定不变,使用一段时间就要进行重置。

会计电算化迈向了平稳发展阶段,其更侧重于整体决策支持系统与erp。

从实际来说,我国企业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侧重于使用管理和决策的相关财务软件,而使用erp的更是凤毛麟角。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电算化走向成熟还任重道远。

最后,要引导企业管理者运用好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的财务数据,进而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电算化人员是现阶段企业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仅仅是经过短暂的培训就上岗工作,虽然对会计相关知识了然于胸,但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却了解甚少,更不用说上手操作了。

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才能得以大幅提升。

常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或操作不当而导致错误,进而使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而对于那些计算机知识欠缺的工作人员,要重点传授其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提升其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以便减少出错率,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在记账上有了十足的转变,均已经实现了电算化记账,但在对电算化的认识上却还远远不够,具体表现有:。

企业在使用会计软件的过程中,对会计软件的认识不够,在甄选会计软件的过程中,普遍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使得会计软件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所以,企业要对电算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以自身实际情况为立足点,选择适宜的会计软件来开展会计工作。

极大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接下来,笔者着重对电算化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5.1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加大推广和促进普遍使用。

升的趋势发展,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

所以,部分大企业开始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来抓,不断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企业和理论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会计电算化逐渐向成熟化迈进,普及率也在不断提升。

在信息化潮流汹涌澎湃的大环境下,企业也紧跟潮流,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产品研发、产品生产等关节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信息流通的高效性和实时性,进而促进企业效益全面提升。

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取得生存之机,就势必要掌握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技能操作两个方面的培训,这里所说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是包含两个方面的,一个是会计方面,另一个是计算机方面。

唯有将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会计技能和计算机技能完全掌握,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电算化人才。

5.3提高软件标准的成熟度。

在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方面,我国企业和理论界均作出了诸多努力,对其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二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要使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

2。4电算化工作管理水平不{。

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

随着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化。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3。2确保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输入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由人工输入,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时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所以应采取二次校验等手段来保证正确性。确保操作人员职能的控制。组织应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在系统中对各类人员进行分工,并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软件厂商应提高软件产品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作为厂商来说应该积极推动产品从封闭型软件向兼容型、开放型软件过渡,从会计核算软件向全面管理型软件、决策支持型软件过渡。软件产品设计时就强调将会计信息作为系统的核心与关键,而不是将软件作为一数据处理孤岛来开发。在功能方面,也要尽量考虑软件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考虑组织和客户的需求,设计按用户要求的格式进行数据交换的功能、联机事务处理功能。二次开发可与第三方产品作兼容性组合等功能,利于数据收发。

3。3加强硬件管理。

保证机房安全运行建立健全机房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要有一定的防水、防火、防磁、防盗、防静电的设施,配备灭火器、报警器,机房要保持清洁。机房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值班操作人员要有详细的记录,以便进行追踪检恕6ㄆ诩觳榧扑慊设备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思扑慊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突然故障导致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中断。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在网络环境下,须制定严格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在管理上,实行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要注意安全性数据安全指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的加解密,认证信息的加解密,数字签字,完整性来达到数据的保密性访问,通过在防火墙规则中设定相应的安全规则,防止非法攻击,防止资料丢失,达到安全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用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校进修计算机专业。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三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走向数字化网络时代,国内会计行业也走进电算化时代。因为电算化需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故必将对传统的会计职能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会计职能和电算化的特点,对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展开研究。

1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科学和会计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得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会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并引发了会计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四

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电算化论文的总结,希望大家希望!

两周的学习在今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学习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以abc公司为实训资料,通过用友软件建立一套系统管理,对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子系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之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都是跟着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会与不会连自己都评判不了,而这次实训则截然不同。打开《会计电算化实训教程》,目录的上篇就是用友软件的的实训部分,也就是我们要求实训的内容。总观目录,其内容分为十六个部分,如管理系统、基础设置、总账初始化、凭证处理等。凭着这些文字及其解释,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单枪匹马上阵还真是为难,错误百出。首先,是会计科目。开始时根据资料增加和修改会计科目,等到填制凭证时才发现要新增会计科目,更换操作员再进入“基础数据”,然后更改。增加的明细科目,会把总账科目的金额过渡到明细科目中。第二,在录入凭证时,有的关系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会计科目的使用,则会出现该“科目系统受控不能应用”。这时我们应该调出会计科目然后找到该科目修改此科目把受控系统去掉,这时就能使用了。出纳签字时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凭证审核后,进行出纳签字时出现了“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原来是因为在定义凭证时没有设置该项内容。第三,输入银行对账单时,日期不是超出范围就不符合要求,经过老师指点才发现,进入时没有选对日期,所以银行对账单总是出问题。最后,在生成报表时遇到的问题更多,很多数都不平,我们只好逐笔查找错误并对正明细账,发现确实错了后不得不进行反记账、取消审核取、消出纳签字进行修改。然后再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再查看报表中的数据是否正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身实践,重新过滤了一遍所学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不会体验到的知识。并且,经过自己的研究和老师的指导后,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同时对于一向都比较粗心的我来说,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

总之,此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跟紧科技步伐的重要性。作为新一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求手工记账,还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此次学习培养了我们分析经济业务,并根据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电算化制单、记账、成本核算、报账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电算化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加强了我们的分析经济业务并进行正确核算、成本计算等实际会计操作能力。使我们真正具备会计岗位所应具备的分析、判断和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个星期的会计电算化学习,一个星期三次课,上完课窝宿舍开电脑做账。说实话,确实很无聊。不过时间过的也快,实践周也快结束了。上完这次课,只剩星期五的一次课就可以开始我们期盼已久的暑假了。

通过这次的会计电算化学习,在老师的教导之下,我们把之前学过的,但是掌握不是很牢固的中级财务会计又复习了一遍。对于那些学过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等的`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心里也就踏实了些许。这次的实践周也让我们更加熟练了所谓的会计电算化的一些相关的操作。电算化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已经过了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自己,也是具有一点挑战性的,挫折不断。对着答案,却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心里那个郁闷啊。

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对于一个会计人员来说学会如何熟练的运用电脑做账,对自己未来工作成败是十分紧要的。因此,我认为,学校开展的实践周模拟做账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对我们自身的发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是尽管如此,这次会计电算化学习,也让人抱怨不断。炎热的夏天,头顶着大太阳,走去遥远的教室上课。对于女孩子来说,确实比较难熬。不过,艰苦的日子总算要到头了。大家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的日子。学习这周,再苦,再累,也是一种磨练,一种考验。因此,革命尚未结束,同志仍需努力。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及建议在新的世纪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兴起,正使计算机在财会工作领域里的运用向着更高层次推进,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们又面临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这不仅要求财会的专门人员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而且对其他经济管理人员来说,也应了解会计电算化知识财会作为企业各业务状况的最终账面体现,越来越被企业所有者重视。

如何将企业现有的经营数据提取出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等信息,是每一名财会人员的职责使命,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财会数据的记录,统计和分析,成为实现这一手段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今年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和现在的实习过程。从这以学习过程我受益匪浅。我认为作为会计一员,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掌握会计电算化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手工记账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学好会计,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已经在自己的人生中变得至关重要。作为会计人员应该努力去把它学好,跟紧时代的步伐。

这次学习过程我们用的是财务软件是用友erp-u8(8.11版)而实习给的资料是erp-u8(8.61版),导致学习资料和软件不匹配,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为此我花了大量时间在网上搜了一下,下载了不少用友u8,结果由于未安装sql-sever导致用友erp-u8无法正常运行。最后我装了一个8.22版的和讲课过程的教材是一样的,以备练习之用。不管是那个版本,只要是u8版,不会有大的改变,只是最新版本较之其他的比较完善罢了,其实上账务处理基本相同,不论学那个都一样。这次实习我们分别练账模块、固定资产、薪酬模块、应收/付系统,把总账作为练习的重点,其余作为选做的内容。在固定资产和薪酬我们做了不多的原因,由于时间所限。

总账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天,即6.18号,主要是建账和系统初始化过程。第二天,进行所有凭证的输入并记账。第三天是最头痛的事,期末处理包括自动转账、对账、结账。在一开始我就不太会,后来才和手工会计联系起来了,原来这么简单,就是这么个过程呀!自动转账要把进项税和销项税的差额计入未交增值税明细上,生成机制凭证、审核、记账,再进入期间损益结转,生成机制凭证、审核、记账,然后再进入自动转账,计提所得税并结转所得税生成机制凭证、审核、记账,然后再进入自动转账,结转本年利润到未分配利润当中,生成机制凭证、审核、记账。这一过程不能一次进行,否则会发生错误。这一过程得不断的制单、审核、记账,容易出现错误并且各步有关联,不能颠倒。第四天,是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一过程我出现过一个问题,就是应收/付账款的数字无法录入,查账发现都对着,而试算平衡也平衡,找老师求助无果。最后自己研究是由于前期系统初始化时,把应收、预收、应付、预付单独部门核算了,导致数字无法录入,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四天当中,第二天、第三天比较麻烦,由于自己的粗心、不认真,前期凭证输入时间、金额出错,由于已记账,其中用过反记账{ctrl+h},在结账菜单的期末中,然后凭证菜单会出现系统隐藏的一个项目。后来我又用到反结账,主要是出于好奇心,想玩玩,在期末处理上,“crtl+shift+f1”。这些操作都是不允许的,破坏内部控制。最后两天,我们练习了固定资产和薪金管理,由于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我们没能很好的完成选作内容。

对于本次学习,我觉得老师做的很好,每天都按时到机房,耐心解答我们同学的提问,和我们同学一同离开而付出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唯一不足的一点,可能是我们同学反映最多的问题,机房的软件跟不上形势,然后就是有些机子出现故障,浪费了我们不少时间,希望老师能向学校建议,购买正版财务软件并及时更新,保证机房机子的有效利用。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五

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以计算机为工具,数据处理速度快,精度高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二)数据处理微机化,内部控制程序化会计电算化虽然以计算机为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需要程序、软件、内部控制等复杂的关系来完成。由于数据处理微机化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

(三)数据处理自动化,账务处理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即将分散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输入数据自动进行过账、转账和报表处理;以报表形式打印输出,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四)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会计电算化要求建立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它对数据的处理也按程序规范化进行。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储存在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六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一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方向转变。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会工作电算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纯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转变。

1.从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来认识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财会人员有精力去研究财务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手段和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性,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更好地满足管理需要,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2.从应用计算机会计业务的程度上来认识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越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表现的应用方式:

一是单项业务电算化,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某一项业务;

二是多项业务电算化,几项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处理;

三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将所有的会计业务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处理;

四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就是把所有的会计业务和管理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

3.从管理角度来认识。

单位的管理工作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会计工作做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算化工作必然要与其它部门电算化工作相互协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

4.从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开发应用来认识。

第一,会计电算化的决策,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目标的确定、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程度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选择。

第三,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电算化后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调整、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调整以及其它日常管理等。

二、推行电算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系统的管理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新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网络财务系统,这就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素质。

三是把电算化会计管理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来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这不仅包括凭证的编号、录入、传递、处理等过程的管理,还涉及到人的管理,使人与物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套会计档案管理,使整个网络系统能够安全地运行,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准确,包括软件的环境维护、硬件使用和维护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等。

2.抓好运行管理,不断创新。

切实抓好运行调试工作,争取做到每完成一步都要对其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直到数据完全正确为止,经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

3.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管理也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核算系统的保密性、安全性,必须加强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

一是对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目前较为普遍地采用密码设置来层层设防,由于密码设置过多,往往使财务人员感到繁琐,系统不够流畅。

二是对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会计重要信息保密性,应加强共享资源范围的管理,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微机终端操作人员,所享有的信息资源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安全保密问题,做到财务微机系统专用,防止无关人员单独上机。

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充分显示计算机的时效性和优越性。通过微机管理,把财会人员从复杂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从而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及时编制各种报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要及时进行业务查询,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工作;要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使会计人员由原来的算账报账转移到财务管理上来,使会计工作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事前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但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软件自身缺陷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综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财务软件等一系列完善对策。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如何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会计电算化完成“甩帐”,为会计工作提供优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复杂多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日趋活跃,为会计的管理、记帐、结算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辨证地了解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概况和现状,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计算机会计系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1.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

2.会计数据的存储隐蔽化。会计数据都是以电磁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大量的审计线索是审计人员肉眼不可见的,对审计线索的篡改、销毁和复制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手工会计系统中所要求的划红线并签章的改错方法失去了用武之地,这大大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质量控制的风险。

3.拓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计算机有大量存储并易于调用,从广度上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在已建立起的过去经营活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处理,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经营方案进行预测,这就为日常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随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4.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能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们只需做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而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更好地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

5.人员要求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和知识,也需要具备相当的会计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及意义

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要几个人几天完成几天的会计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2.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计算精度高,按程序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只要输入数据是正确的,很少引起错误。而在手工方式下,由于重复登录工作较多,难免发生各种错误。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3.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计算和记录,记录是为了反映过去和保持记忆。使用电子计算机使这种记忆能力大大提高。电子计算机能以极密集的方式储存会计信息,这种储存能力,可以随时向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包括对有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控制和检查。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及时、详尽的会计数据,将会计信息有效地提供给有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4.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核算采用电子计算机使会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从计算机终端上输入,然后按既定程序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并加以贮存,避免了在手工处理时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而且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过程,减少了工作环节,节省了时间、人力,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记录、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观测、控制等管理活动,全面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有数十年历史。自上世纪70年代始,我国便开始会计电算化的探索。“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并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1988年我国会计界提出会计电算化的倡议,会计电算化正式进入我国经济领域的舞台。1994年我国财务部提出15年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即到2000年全国40-60%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转变,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转变,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新的一场革命的到来。与此相应的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的部分作用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问题

当前,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来看主要有以下认识偏差:

1.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甚至有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打印出来的帐比手工记的帐好看一些,搞不搞无所谓,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

2.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

3.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4.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只重视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员的培训。

5.会计电算化未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会计电算化高速发展而相应法规制度却相对滞后,比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与审计电算化法规制度还不协调统一,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分工还不明确等,这也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普及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存在缺陷

1.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再加上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自己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

2.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3.从事财务软件销售和代理的公司往往只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量的突破,而没有真正在服务和技术上狠下功夫,致使部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由于购买的财务软件不合格,经常出故障,出了问题又无处问,没人管,严重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4.不同的财务软件在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上不一样,也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再者,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在审计会计系统时无法查账,数据读不出来,审计现代化就无法进行。

(三)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缺乏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现阶段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会计经验,但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时,只是局限在财务软件的使用上,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而言,在上机时仍不能灵活地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对于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也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并且在上机时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崩溃,此外即使有一部分会计人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一些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目前学校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使得学生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的结合程度比较肤浅。

(四)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计算机处理业务,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相关制度规范化及标准化,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熟知,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实施这些规章制度。比如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等等。

(五)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上的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如果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六)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不周到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种无纸化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均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因此单位所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经过电算化帐务处理后,应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以下几种不当情况发生:

1.部分操作人员未养成每天备份的习惯,机器一但出现故障,则部分帐务数据将会丢失。

2.不少操作者对备份的数据盘不能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发生问题就无法进行补救。

3.习惯性用软盘备份。由于软盘存在着容量小、易出故障等缺陷,在数据恢复上易出现麻烦。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单位领导以及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转变观念,既要重视机的因素,也要重视人的因素,要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这种“革命”可以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帐、算帐、报帐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上,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从而促进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在本企业内部要设有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责;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

2.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3.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

(二)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1.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通过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2.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

3.研究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提供具有灵活性的、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的、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另外,建议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让通用会计软件更实用。

4.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不要只盯住最先进的产品,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的复杂难以操作,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三)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

1984年,前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纪琬就明确提出“我国搞会计电算化,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科学地发展会计电算化,推动会计改革。”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高校应时刻关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培训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对在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为社会输送新的血液,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2.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而且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而免于形式化,学了就能用得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落实培训效果,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3.未来会计人员要对企业总体性经营管理常识有系统的研究与涉猎,能顺利地操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出有效的企业经营改善建议。若要顺利地使用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还有必要研究现代企业决策理论。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要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引进先进的电算化管理理念,改进会计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与计算机应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设将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会计电算化系统终究会形成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形成全面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体系。目前对于一些在管理上的混乱,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规章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

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可分设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对未经审核和复核的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系统不予执行)、操作权限(未经授权不能上机操作)、操作记录(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等。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为了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制定机房防水、防火、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3.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四,加强审计制度;第五,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度。

4.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

5.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6.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的制度。

(六)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2.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还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对于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如果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技术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时开放。会计电算化在网络环境下也发生了变化,在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要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erp),也就要求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以上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经常遇到而又必须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它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的发展;如若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八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但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软件自身缺陷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综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财务软件等一系列完善对策。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如何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会计电算化完成“甩帐”,为会计工作提供优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复杂多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日趋活跃,为会计的管理、记帐、结算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辨证地了解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概况和现状,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计算机会计系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1、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

2、会计数据的存储隐蔽化。会计数据都是以电磁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大量的审计线索是审计人员肉眼不可见的,对审计线索的篡改、销毁和复制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手工会计系统中所要求的划红线并签章的改错方法失去了用武之地,这大大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质量控制的风险。

3、拓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计算机有大量存储并易于调用,从广度上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在已建立起的过去经营活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处理,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经营方案进行预测,这就为日常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随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4、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能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们只需做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而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更好地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

5、人员要求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和知识,也需要具备相当的会计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要几个人几天完成几天的会计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2、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计算精度高,按程序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只要输入数据是正确的,很少引起错误。而在手工方式下,由于重复登录工作较多,难免发生各种错误。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3、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计算和记录,记录是为了反映过去和保持记忆。使用电子计算机使这种记忆能力大大提高。电子计算机能以极密集的方式储存会计信息,这种储存能力,可以随时向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包括对有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控制和检查。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及时、详尽的会计数据,将会计信息有效地提供给有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4、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核算采用电子计算机使会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从计算机终端上输入,然后按既定程序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并加以贮存,避免了在手工处理时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而且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过程,减少了工作环节,节省了时间、人力,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记录、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观测、控制等管理活动,全面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有数十年历史。自上世纪70年代始,我国便开始会计电算化的探索。“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并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1988年我国会计界提出会计电算化的倡议,会计电算化正式进入我国经济领域的舞台。1994年我国财务部提出15年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即到2000年全国40-60%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转变,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转变,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新的一场革命的到来。与此相应的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的部分作用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来看主要有以下认识偏差:

1.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甚至有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打印出来的帐比手工记的帐好看一些,搞不搞无所谓,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

2.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

3.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4.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只重视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员的培训。

5、会计电算化未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会计电算化高速发展而相应法规制度却相对滞后,比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与审计电算化法规制度还不协调统一,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分工还不明确等,这也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普及发展。

1.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再加上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自己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

2.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3.从事财务软件销售和代理的公司往往只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量的突破,而没有真正在服务和技术上狠下功夫,致使部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由于购买的财务软件不合格,经常出故障,出了问题又无处问,没人管,严重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4.不同的财务软件在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上不一样,也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再者,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在审计会计系统时无法查账,数据读不出来,审计现代化就无法进行。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现阶段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会计经验,但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时,只是局限在财务软件的使用上,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而言,在上机时仍不能灵活地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对于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也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并且在上机时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崩溃,此外即使有一部分会计人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一些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目前学校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使得学生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的结合程度比较肤浅。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计算机处理业务,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相关制度规范化及标准化,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熟知,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实施这些规章制度。比如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等等。

(五)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上的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如果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种无纸化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均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因此单位所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经过电算化帐务处理后,应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以下几种不当情况发生:

1.部分操作人员未养成每天备份的习惯,机器一但出现故障,则部分帐务数据将会丢失。

2.不少操作者对备份的数据盘不能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发生问题就无法进行补救。

3.习惯性用软盘备份。由于软盘存在着容量小、易出故障等缺陷,在数据恢复上易出现麻烦。

单位领导以及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转变观念,既要重视机的因素,也要重视人的因素,要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这种“革命”可以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帐、算帐、报帐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上,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从而促进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在本企业内部要设有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责;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

2.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3、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

(二)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1.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通过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2.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

3、研究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提供具有灵活性的、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的、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另外,建议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让通用会计软件更实用。

4.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不要只盯住最先进的产品,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的复杂难以操作,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1984年,前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纪琬就明确提出“我国搞会计电算化,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科学地发展会计电算化,推动会计改革。”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高校应时刻关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培训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对在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为社会输送新的血液,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2.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而且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而免于形式化,学了就能用得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落实培训效果,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3、未来会计人员要对企业总体性经营管理常识有系统的研究与涉猎,能顺利地操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出有效的企业经营改善建议。若要顺利地使用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还有必要研究现代企业决策理论。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会计电算化要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引进先进的电算化管理理念,改进会计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与计算机应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设将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会计电算化系统终究会形成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形成全面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体系。目前对于一些在管理上的混乱,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规章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

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可分设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对未经审核和复核的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系统不予执行)、操作权限(未经授权不能上机操作)、操作记录(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等。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为了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制定机房防水、防火、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3.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四,加强审计制度;第五,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度。

4.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

5.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6.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的制度。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2.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还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对于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如果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技术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时开放。会计电算化在网络环境下也发生了变化,在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要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erp),也就要求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以上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经常遇到而又必须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它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的发展;如若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2.王汉中:《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冶金财会》,2007年第5期。

4.袁凤林:《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月刊》,2007年第3期。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九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高新技术的普及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方便,会计行业也是一样。因此,计算机等软件的出现,促进了会计行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er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erp上线后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会计电算化方向”也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方向。

为此,借鉴德国“双元制”理论,从如何培养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实际出发,提出基于岗位能力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以实现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1引言。

随着er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逐渐倾向于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上,对会计实务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

因此,“会计电算化方向”渐渐成为中职学校的一个热门专业,也更加适应了会计专业人才市场的变化。

学生在两年的时间里要完成多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等。

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即便是上机实训课程,如会计电算化等也多是为应付考证需要而分章节或挑重点的学习,没有构建一整套账目和操作流程等。

学生到毕业时还是懵懵懂懂,不知道企业里的每个会计岗位需要做什么(what),具体如何操作(how),为何如此操作(why),以及岗位之间如何分工与合作等。

2“双元制”理论的借鉴。

“双元制”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其来源于德国。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的是以企业培训为主,但同时又在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培训,以达到学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融合的目的。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就是学徒工。

双元制的优势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才,不仅是完成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而是可以完成职业领域的所有的任务。

这也区别于某一工作岗位的岗位培训,它希望学生能掌握一种职业能力,为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

它是某领域的职业能力,不局限在一个岗位,从这个角度理解“双元制”,它应该是动态的,随着社会对某一工作能力要求的变化,而及时给予调整。

基于“双元制”理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关注专业能力培养,而且更要关注关键能力培养;不仅要关注直接对口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而且要关注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为此,我们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在收银、仓管、出纳、会计以及在储蓄、营销、文员等岗位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基于“双元制”理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应更关注于关键能力培养,从岗位能力出发,这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四合一”综合实训室、教学软件的引入及综合性实训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维。

3.1以岗位能力引领专业课程设置结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选定收银、仓管、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储蓄、营销、文员等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与工作岗位能力对应的课程。

选定出纳、会计员、会计主管等工作岗位,分析岗位的主要职责,更能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如何整合并指导其实际工作流程,使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工作岗位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以便在岗位工作中主动查阅、获取课程知识,体会主动学习带来的乐趣。

分为企业财务室、税务、工商、银行四个区域,设置企业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税务员、工商职员等,结合企业erp模拟沙盘,仿真企业财务的外围环境,通过创设职业场景,使学生在实训室体验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

3.3引入会计电算化、报税等教学软件《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除安排资格证“初级会计电算化”的考证内容(如用友t3)的学习外,可安排一定的课时指导学生学习、辅导学生自学其他主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金蝶、速达、管家婆等。

尤其是对于我们中职学生,他们未来的就业单位多是市场上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这些企业规模不大或者资金比较缺乏,更多的可能选用如管家婆或速达等财务软件。

学生在校期间即掌握有多种财务软件的操作,在企业实习就业时能更有自信,也为企业节省了岗前培训的时间。

又如在《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广州福思特公司的电子报税仿真教学系统,可以实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电子报税的流程开发设计。

广州福思特公司电子报税仿真教学系统集合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的电子报税过程,系统一共分为企业端、国家税务局端、地方税务局端、国税网上报税、地税网上报税、增值税开票系统六大模块。

学生通过电子报税教学系统的模拟实习,即可实现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电子报税的系统设置、票据的录入与审核、申报表的生成与审核以及纳税申报等电子报税的操作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跟实际是基本吻合的。

3.4加强综合性实训演练在学生实习前,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综合性实训,要求学生对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一个企业各部门的运作以及会计部门各岗位的分工与合作。

学校可安排两门课程:《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和《企业沙盘模拟实战》。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可采用课堂手工训练形式或引入一些公司开发的模拟系统,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实际会计工作流程等,逐步实现从学生到财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通过企业沙盘模拟实战教学,由学生自由组建多个模拟企业(生产制造型企业),同时,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也可以在其中体会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规律,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当然,学生的就业去向不仅是较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型企业,更多的其实还是中小型企业,所以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围绕《企业会计准则》,还要根据学生的就业特点围绕《小企业会计准则》开展。

使学生形成“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工作氛围,这为学生更快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石。

4.1适应市场需求,明确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用人单位对于中等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要求,已不只局限于其会计实务能力以及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能力。

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培养学生对某一软件的操作能力,也要教授学生对该软件系统管理和日常维护,以此来满足不断变化的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

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后,能自主学习其他财务软件。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十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一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方向转变。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财会工作电算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管理,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重要保证。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会计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高效率的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使会计从单纯的记帐、算账、报账、核算向预测、决策的经营管理转变。

1.从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目的来认识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财会人员有精力去研究财务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手段和管理决策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性,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更好地满足管理需要,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

2.从应用计算机会计业务的程度上来认识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越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表现的应用方式:

一是单项业务电算化,由计算机代替手工处理某一项业务;

二是多项业务电算化,几项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处理;

三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将所有的会计业务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处理;

四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就是把所有的会计业务和管理业务有机地组织起来,由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

3.从管理角度来认识。

单位的管理工作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会计工作做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算化工作必然要与其它部门电算化工作相互协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

4.从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开发应用来认识。

第一,会计电算化的决策,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目标的确定、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程度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系统选择。

第三,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电算化后组织机构的建立与调整、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调整以及其它日常管理等。

二、推行电算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系统的管理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新体系。新的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网络财务系统,这就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素质。

三是把电算化会计管理作为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来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这不仅包括凭证的编号、录入、传递、处理等过程的管理,还涉及到人的管理,使人与物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套会计档案管理,使整个网络系统能够安全地运行,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准确,包括软件的环境维护、硬件使用和维护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等。

2.抓好运行管理,不断创新。

切实抓好运行调试工作,争取做到每完成一步都要对其结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直到数据完全正确为止,经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

3.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管理也至关重要为了保证核算系统的保密性、安全性,必须加强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

一是对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目前较为普遍地采用密码设置来层层设防,由于密码设置过多,往往使财务人员感到繁琐,系统不够流畅。

二是对微机共享资源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会计重要信息保密性,应加强共享资源范围的管理,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微机终端操作人员,所享有的信息资源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安全保密问题,做到财务微机系统专用,防止无关人员单独上机。

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充分显示计算机的时效性和优越性。通过微机管理,把财会人员从复杂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从而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及时编制各种报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要及时进行业务查询,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工作;要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使会计人员由原来的算账报账转移到财务管理上来,使会计工作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事前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十一

摘要:随着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诞生,计算机飞速的渗透到各行各业。本文主要论述会计电算化含义、发展及特点。

会计作为一种核算工具,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手工处理阶段;机械处理阶段;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所谓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处理是通过各种业务处理程序,指挥计算机进行各种指令操作来完成的;有助于会计工作规范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整个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传输效率,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会计电算化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数据处理的广度;有助于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将会有力地促进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

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标志着电算化会计的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美国及西欧各国较为普遍地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是比较晚的,1981年8月,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财务软件的应用纳入研究范畴,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次会议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大企业普及的比较快,而一些小企业普及比较慢。

在我国企业可以选择商品化的会计软件,也可以企业组织人员进行自己研发。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软件都要符合财务部颁发《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现在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会计软件有:金蝶的erp产品,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始创于1993年8月,其主要产品有金蝶kis、金蝶k/3、金蝶eas等系列;用友的erp产品,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l988年,是中国最大的管理软件、erp软件和财务软件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有erp-nc、erp-u8、用友通等系列。erp软件用友erp-u8,包括系统管理、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和国定资产、应收应付系统等。

1.查询高速自动化。

用计算机查询,可以根据查询的条件,很快就能查到所需要的数据外,在查阅时,还可以分门别类,打印查询结果。

2.数据处理一体化。

数据一旦进入计算机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在一体化处理过程中完成。

3.信息存放磁盘化。

在计算机方式下,除原始凭证,其他所有信息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磁性介质(硬盘、软盘)中,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将信息打印到纸介质上。磁盘可以复制,使会计数据的保存更加安全。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操作,明确职责范围,根据会计电算化后的岗位的划分,对所有的操作员授予一定的权限。操作权限的设置通过会计软件提供的"操作权限设置"功能实现。通过操作权限设置,一方面可以防止无关人员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操作人员越权操作。操作权限应根据岗位分工进行设置,并遵循会计内部牵制制度。操作人员应使用真实姓名,严禁设置虚拟的操作人员。设置完毕后,应将系统默认操作人员删除或取消其所有的权限,防止使用默认的操作人员进行实际业务操作。

1.系统管理员权限。

对系统管理模块的使用,只允许以两种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一是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二是以账套主管的身份。系统管理员指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控制和数据维护工作的人员,可以管理系统中的所有账套。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注册进入系统管理,可以进行账套的建立、引入和输出,设置用尸和权限,监控系统远行过程,清除异常任务等。系统管理员是系统中权限最高的操作员,要对系统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负责。一般会计信息系统中系统管理员及口令是默认的,企业在正确安装应用系统后,应该及时更改系统管理员的密码,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由于账套主管是由系统管理员指定的,因此第一次使用时必须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建立账套并且指定相应的账套主管后,才能以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班。系统管理员和账套主管看到的系统管理登录界面是有差异的。系统管理员登录界面只需包括服务器、操作员、密码子项,而账套主管登陆界面除以上三项外还必须包括账套、会计年度及操作日期。

以系统管理员admin的身份启动并注册[系统管理]模块。从【开始】-【用友erp-u8】-【系统服务】-【系统管理】进入系统管理的登录界面。如图。

如果是初次使用此系统,第一次必须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建立账套和指定相应的账套主管之后,才能以账套主管的身份注册系统管理。

2.设置操作员。

操作员指由权登录并使用系统的人。使用企业财务管理软件时,首先应明确指定系统授权的操作人员,并对操作人员的使用权限进行明确规定,以避免无关人员对系统进行非法操作,同时也可以对系统所包括的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进行协调,使得流程顺畅,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和会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对于公司管理而言,职员之间岗位的变动时常发生。如果一个岗位变动之后,就需要重新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操作很繁琐:所以预先给相应的角色设置好相应的权限后,在设置用户的时候,就指定该用户归属所指定的角色,则该用户就自动继承了该角色的权限,当然也可以独立给该用户赋予权限,该用户也可以不归属于任何角色。

用户和角色设置不分先后顺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但对于自动传递权限来说,应该首先设定角色,然后分配权限,最后进行用户的设量。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增加、修改和删除,由系统管理员全权管理。

所设置的操作员在未被使用前,可以对其进行修改。但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权修改操作员信息。在操作员的信息中,操作员编号不能修改,操作员的姓名、密码及所属部门可以修改。操作员的密码除了可以由系统管理员以修改操作员信息的方式修改外,还可以在操作员登录系统时内操作员本人修改。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环境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小企业面对的客户也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企业或间接、或直接的参与到全球市场中去。所以中小企业加快管理现代化,采用并能够依靠erp快速的进行管理创新、锤炼持续的竞争能力。

[1]耿琳.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5)。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十二

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的基本方式。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人们的思想上、法制上、软硬件上及安全措施等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在研究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通过财政部认可的软件就有40多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再加上各企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更是不胜枚举。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还很低,约80%的企业还处在手工记账阶段的实际情况下,这就迫切要求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从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单位的经验教训及将要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来看,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充分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尚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性。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二)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近几年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施行电算会计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致使一些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处于观望之中。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工资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另外,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库存、销售、人事等)集成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例如成都某公司计算机被盗,内存价值百万元的资料而无任何加密防范措施,该公司的损失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本身的价值。而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但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大多数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软件使用上,财务会计制度的滞后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六)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而我国财务软件还不具备有多国语言、多种货币处理能力,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会计软件不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七)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偏低。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会计电算化,顾名思义就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我们应当而且是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二)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并与市场细分相结合。

财务软件协议可以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譬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使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以被识别、被接受,这样不同软件系统下的数据可以直接使用,不必再作处理,这样可降低对操作员的要求,也可使不同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建议按农业、工业、商业、外贸、金融、行政机关、科研单位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

(三)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安全要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

在财务软件中增加安全功能,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及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会计电算化软件各层数据处理应层层设防,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操作人员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在系统中应建立起操作日志,记录所有人员对系统所做的操作,包括操作的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依据操作日志所提供的线索,对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为了防止病毒的侵袭,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不能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来的软盘要先进行病毒检测,方可在计算机中使用,在计算机中装入防病毒软件,这样在开机时进行时实控制,对硬盘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并杀死病毒;定期备份数据和文件;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等。此外,要建立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黑客的侵入,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采用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防护措施,将非法用户拒之网络之外,面对重要商业秘密泄密的问题,可以对软件的重要信息采用加密技术,以防重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露。

(四)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还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工作,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同时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即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或不一致。前一种情况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后一种情况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应由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企业管理电算化软件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有效应用系统,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数据的共享。

(六)使系统开放并使软件具有国际水准。

这就要加强自身软件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国会计软件能够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从我国会计文化的传统出发,兼顾西方会计文化,开发出适应全球范围的会计软件。

(七)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施行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能有效的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复杂而又枯燥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使会计的两个主要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等等。

但如果我们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上诉问题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实践中的作用和发展;如果重视并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更远层次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爱亚.谈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j].财务与会计,2003,5。

2毕树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9。

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燕惠兰.经济信息概论[m].成都:西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5黄正端.会计信息系统[m].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2004。

6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袁树民.电算化会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会计电算化论文大纲(热门13篇)篇十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但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软件自身缺陷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综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财务软件等一系列完善对策。

【正文】: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如何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会计电算化完成“甩帐”,为会计工作提供优效、高能的工作质量,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贸易的复杂多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日趋活跃,为会计的管理、记帐、结算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辨证地了解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概况和现状,客观地分析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而且对整个会计系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它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计算机会计系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1.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

2.会计数据的存储隐蔽化。会计数据都是以电磁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大量的审计线索是审计人员肉眼不可见的,对审计线索的篡改、销毁和复制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手工会计系统中所要求的划红线并签章的改错方法失去了用武之地,这大大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质量控制的风险。

3.拓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计算机有大量存储并易于调用,从广度上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在已建立起的过去经营活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处理,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经营方案进行预测,这就为日常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随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4.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能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们只需做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而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更好地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

5.人员要求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和知识,也需要具备相当的会计知识,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电子计算机以极高的速度处理会计数据,手工方式要几个人几天完成几天的会计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2.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计算精度高,按程序自行完成各项数据的计算与记录,只要输入数据是正确的,很少引起错误。而在手工方式下,由于重复登录工作较多,难免发生各种错误。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3.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包括对经济活动的计算和记录,记录是为了反映过去和保持记忆。使用电子计算机使这种记忆能力大大提高。电子计算机能以极密集的方式储存会计信息,这种储存能力,可以随时向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包括对有价值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控制和检查。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可以获得更为准确、及时、详尽的会计数据,将会计信息有效地提供给有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4.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核算采用电子计算机使会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从计算机终端上输入,然后按既定程序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并加以贮存,避免了在手工处理时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而且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运算过程,减少了工作环节,节省了时间、人力,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记录、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观测、控制等管理活动,全面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有数十年历史。自上世纪70年代始,我国便开始会计电算化的探索。“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来的,并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1988年我国会计界提出会计电算化的倡议,会计电算化正式进入我国经济领域的舞台。1994年我国财务部提出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即到全国40-60%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记账向会计电算化记账的转变,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转变,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新的一场革命的到来。与此相应的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使会计电算化的部分作用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来看主要有以下认识偏差:

1.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甚至有的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打印出来的帐比手工记的帐好看一些,搞不搞无所谓,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

2.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

3.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4.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只重视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员的培训。

5.会计电算化未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会计电算化高速发展而相应法规制度却相对滞后,比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与审计电算化法规制度还不协调统一,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分工还不明确等,这也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普及发展。

1.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再加上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自己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

2.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3.从事财务软件销售和代理的公司往往只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量的突破,而没有真正在服务和技术上狠下功夫,致使部分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由于购买的财务软件不合格,经常出故障,出了问题又无处问,没人管,严重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4.不同的财务软件在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上不一样,也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再者,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在审计会计系统时无法查账,数据读不出来,审计现代化就无法进行。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现阶段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会计经验,但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时,只是局限在财务软件的使用上,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而言,在上机时仍不能灵活地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对于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也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并且在上机时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崩溃,此外即使有一部分会计人员通过了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一些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目前学校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使得学生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的结合程度比较肤浅。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计算机处理业务,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相关制度规范化及标准化,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熟知,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实施这些规章制度。比如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等等。

财务上的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如果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种无纸化工作,所产生的数据均存在计算机的硬盘上,因此单位所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经过电算化帐务处理后,应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以下几种不当情况发生:

1.部分操作人员未养成每天备份的习惯,机器一但出现故障,则部分帐务数据将会丢失。

2.不少操作者对备份的数据盘不能做到定期检查,一旦发生问题就无法进行补救。

3.习惯性用软盘备份。由于软盘存在着容量小、易出故障等缺陷,在数据恢复上易出现麻烦。

单位领导以及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转变观念,既要重视机的因素,也要重视人的因素,要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这种“革命”可以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帐、算帐、报帐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上,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从而促进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在本企业内部要设有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责;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

2.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3.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使用电算化的好处,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

(二)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1.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相关的上级组织部门通过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

2.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

3.研究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提供具有灵活性的、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的、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另外,建议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让通用会计软件更实用。

4.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不要只盯住最先进的产品,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的复杂难以操作,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1984年,前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纪琬就明确提出“我国搞会计电算化,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科学地发展会计电算化,推动会计改革。”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高校应时刻关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培训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对在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为社会输送新的血液,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2.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而且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而免于形式化,学了就能用得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落实培训效果,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3.未来会计人员要对企业总体性经营管理常识有系统的研究与涉猎,能顺利地操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出有效的企业经营改善建议。若要顺利地使用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还有必要研究现代企业决策理论。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会计电算化要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引进先进的电算化管理理念,改进会计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与计算机应用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设将与软件的应用并驾齐驱,会计电算化系统终究会形成一套与之紧密结合的组织措施,形成全面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体系。目前对于一些在管理上的混乱,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规章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

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规划并划分职责。可分设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2.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规程(对未经审核和复核的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系统不予执行)、操作权限(未经授权不能上机操作)、操作记录(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管理制度及内部制度等。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规程。

4.系统维护制度。主要包括系统维护任务、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维护权限的规定、机房管理制度等。

为了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制定机房防水、防火、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3.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四,加强审计制度;第五,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度。

4.加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对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身份认证、授权等。

5.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6.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的制度。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2.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还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对于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如果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技术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时开放。会计电算化在网络环境下也发生了变化,在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要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erp),也就要求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以上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经常遇到而又必须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它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的发展;如若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1.陈丽羽:《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会计之友》,第9期。

2.王汉中:《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冶金财会》,第5期。

3.周显文、徐哲:《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第1期。

4.袁凤林:《高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月刊》,年第3期。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我家的小白兔三年级(实用17篇)

    每一篇优秀作文都是作者小心翼翼构思和打磨出来的,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我家有一只小兔子,一身雪白的

    小学总务后勤人员的工作计划(模板19篇)

    后勤工作对整个学校或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整体形象和运行效果。这是一份关于后勤工作部门改革和创新的调研报告,值得大家一起探讨和借鉴。新学期、新打算,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小猫生病了说课稿(热门17篇)

    幼儿园大班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将围绕着培养孩子们的认知、情感、语言和运动发展展开,全方位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升。下面是一些幼儿园大班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借

    卫生院财务工作计划范文(16篇)

    工作计划范文的撰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技能,它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和团队的目标。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工作计划范文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

    期末自我鉴定(实用18篇)

    期末考试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检测自己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期末总结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学期我在大一的基础上,保持了良好

    误会为题材(优质19篇)

    优秀作文是在语言表达、内容结构和观点阐述等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一篇文章,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写一篇优秀作文出来呢。以下是小编为

    国庆周年题材(实用17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清晰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还需要有恰当的论证和丰富的事例支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的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期待已久的十一国庆

    临床护士述职报告(优秀17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我们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反思,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实用的述职报告范文集,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开心的一天小学生寒假(精选20篇)

    通过阅读优秀作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表达的方法。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具有感人至深的主题和优美动人的语言表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今天我和妈妈去姥姥、姥

    财务科个人年终工作总结(通用18篇)

    通过财务工作总结,可以对财务状况、成本控制、经营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上年,随着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