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曼珠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思维的灵活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一

正在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革命,全方位地作用于文化产业的各个发展阶段,不断地赋予文化创意新的内涵,拓展文化创意产品的表现形式,再现和提升文化作品的价值,不仅带来了崭新经济形态的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而且带来崭新文化形态的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

高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是文化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文化影响着科技的生成、发展与传播,影响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技术的进步又赋予了文化新的产品形式和展示方式。文化产业在我国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文化的本体形态、经济形态和技术形态曰益变革的时代,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高新科技发展的趋势,倡导科技创新,运用高科技手段去改造与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传播先进文化,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创新,是我们正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

文化产业是一个创意开端、内容为主、面向市场、满足消费者的服务性产业,高新技术对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意阶段,高新技术帮助其以丰富的形态呈现设计思路和产品雏形,如动漫、网络游戏等软件开发中需要的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以及工业设计中需要的cdcam等应用开发软件。在生产阶段,一方面,高新技术帮助以尽可能多、尽可能贴近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媒体形态承载文化产品信息,如产生以光盘、软件包、网页、视频、物理设备等多种形态为载体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和基本方式。在发行阶段,高新技术帮助以更少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方式送达消费者,如通过网络利用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在使用或消费阶段,高新技术一方面直接地为消费者消费文化产品、进行体验式消费提供软件和硬件支持,如电脑、电视(高清电视、流媒体电视)手机、pa等终端设施和视频软件、网络流媒体软件等;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为消费者创造了尽可能全面、深入送达文化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平台,为其消费所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创造接受技术、信息支持与服务的便捷渠道。

由此可以看出,高新技术贯穿了文化产业的整个价值链条,同时为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带来了更大的空间,科技创新是促进文化产业链升级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信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扩散以及应用速度和强度的不断増加,使科技増长周期不断缩短,进而使文化产业更新周期相应缩短,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使文化产业产向高技术、高集约化演化,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延伸了文化产业链,使文化产业向新业态、高层次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増长极。此外文化产业在与周边环境、制度环境相互协同,形成了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成为文化产业链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动力。

三、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程度。

创新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样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上难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趋势,为我国文化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赫芬达尔指数测算法来测算我国各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程度,以在科技背景下为我国文化产业链升级的路径提供合理选择。

近年来,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纷纷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和适应性政策,但各省区之间由于地域特色和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对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的高新科技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不同。本文采用各省市的数据,通过测度各省区的赫芬达尔指数来测度文化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的融合程度,示意性地提出科技发展背景下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升级的路径。

ganbadelaandt3ris(:p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测算法研究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融合状况,利用该行业内各行业的专利资料来计算行业间的技术融合程度。以x表示全体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专利个数,以x表示各行业的技术专利个数,以表示具有不同技术的行业数,引用赫芬达尔指数(hhi)表示行业间的技术融合程度,则有hh越小,表示技术融合程度越高;反之,则表示技术融合程度越低。

由于高技术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发生,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向文化产业渗透或延伸,在两者价值链相互交融的基础上重构为一条既包含有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増值环节又包含有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増值环节的融合型产业价值链,具有更为广阔的利润空间和増长潜力,并形成了对原有文化产业链的替代。这类融合的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就表现为明显的文化产品结构“软化”及升级的结构效应,从而出现文化产业技术化的现象,因此,本文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测算法在测算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度时,以高新技术产业増加值和我国各地区文化文物科技、科研单位的増加值,即hht=2(x)2表示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程度,同样hh越小,表示技术融合程度越高;反之则表示技术融合程度越低。其中各地区文化文物科技、科研机构増加值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増加值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网站《中国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测算出各地区赫芬达尔指数即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程度。

表1第三列中的信息融合度括号里的数字是按测算出的赫芬达尔指数,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晦南除外)的技术融合程度进行的排序,“1”表示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的融合程度在全国排第一,“15”表示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程度在全国排第15依次类推。

由表1可知,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融合度地区差异很大,最高的是江苏、天津、上海、广东、北京,最低的是新疆、青海、西藏、宁夏等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笔者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五种类型:

(1)文化产业强、科技融合度高:这类省市以广东、上海、山东、江苏为代表,它们文化产业居于全国前列,文化产业与高新科技的融合度也比较高,这类省、市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着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将广电、网络服务、动漫游戏等作为首选产业门类,加大科技创新向文化产业领域经济效益转化的力度。

(2)文化产业强、科技融合度差:这类省市以辽宁、四川、安徽、云南为代表,表现在其文化产业増加值在全国位列中上,但其文化产业和科技的融合度列在中下甚至落后状态,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对艺术产业生产效率较强的带动作用,在立足本省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加大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力度。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模式”是缺乏自身有利的技术支撑条件下,走出一条依靠艺术产业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整体进步的特色之路。

(3)文化产业弱、科技融合度高:这类省市以北京和天津最为典型,表现在其文化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度较高,文化产业増加值却处于较低的水平,这类省市可充分利用其良好的科技基础和人才优势,将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与新媒体技术相关的动漫、网络游戏、影视、网络服务等门类,加大对文化产业内容的开发力度,通过建立版权贸易保护中心、动漫网络游戏研发中心、设计创新中心等高新科技产业相关的文化科技创意集聚区,强化技术对文化产品内容和服务的支撑力度。

(4)文化产业弱、科技融合度低:这类省市以西藏、新疆、甘肃、青海等为代表,这类省区应该将科技发展放在第一位,这些省区只有科技先行,才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撑和保障。

(5)两者都差强人意:这类省市如广西、重庆、河北等,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科技融合度处于中游,这类省市在科技基础相似的情况下,应该首先分析自身的文化产业基础和文化资源基础,实施差异化战略,避免同质化竞争。

四、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链升级的有效途径。

(一)雅进文化业态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

一是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力争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二是鼓励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开发文化数据处理、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远程教育及数字娱乐产品等増值业务,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升级。通过市场机制和现代化手段,推动文化创意元素、文化创造成果转化为文化产品,进入市场消费,使潜在的文化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使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三是注重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前沿性,尤其要重视数字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二)强化科技支撑打造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促进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动发展。利用现代科技,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发挥科技创新对创意产品内容的启发效应和对产品形式创新的带动作用,重点开发中文信息资源,把我国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文化成果转换成数字文化产品,在丰富网络文化内容的同时缓解科技进步与文化内容的落差,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城市和区域的特点,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把其作为促进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集聚区,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利用产业集聚能够带来创新、外部性、社会资本和规模经济报酬递増等效应,在产业园区内引导传统文化产业与广播电视、网络、出版物等传播载体以及创意设计产业有机结合,推动和提升社会认知和国际市场影响力。

(三)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文化产品中高科技含量。

文化产业和高新科技日益融合的今天,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文化产品己成为当前国际文化市场一轮新的竞争浪潮,世界各国纷纷通过不断提高其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科技含量来开发、转变和引导市场消费热点,増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我国文化产业的科技竞争力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要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只有不断地开发产品的附加值,开发高科技含量产品,摆脱依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状况,引导国内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内容供应商等各类企业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特色的高科技文化产品。通过建立国际合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文化交流,同时充分重视保护和开发文化产品内容的独创性和民族特性,培养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文化创造力,强化其创新意识;在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并蓄、广收博取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顺应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潮流对文化生产、传播及消费方式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加快文化信息数字化进程,开发出更富新意、更具文化底蕴、更符合当代市场需求的新型文化产品。

(四)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融合。

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战略性内容产业,积极支持与数字文化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的创新、引进、吸收和消化。实施优先扶持政策,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中,优先扶持科技创新和版权交易产品。积极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鼓励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能形成产业规模的文化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融合,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向创意产业转化。加快文化产业相关法律与政策的研究与出台,以确保数字化过程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合理制定网上传播版税的分配比例,使著作权人、制作者、网络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得到公平分配。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二

摘要:乡村精英是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大角度分析乡村精英这一群体的变化趋势,深入剖析乡村精英的概念、分类、作用等概念,通过论述当前中国乡村精英的冲突,探讨提出针对这些冲突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精英;冲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中,一大批具有特殊才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断涌现,他们活跃在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乡村精英群体。

“精英”一词早在17世纪已经出现,表示精美的、质量上乘的商品,后来演变为具有优势地位的某类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精英”一词开始出现在社会科学领域,帕雷托的社会精英理论被广泛使用。他认为,精英是指那些在自己的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进,乡村精英这一群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前,社会分层标准主要取决于****形成的阶级身份,乡村精英是指那些具有政治身份和政治资源的党员、干部、贫下中农等;改革开放后,乡村精英指的是“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才能的社区成。”可见,乡村精英都是指那些对乡村发展产生影响的一群人,但是其决定因素的政治色彩变弱,经济社会色彩增强。

(一)南、北方乡村精英权力、待遇及主要任务的对比。

文献研究表明,乡村精英在南北上存在差异。在一些北方地区,乡村精英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存在的局限性比较大,振兴和发展经济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北方的乡村精英权力相对集中,普通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识较差。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南方地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乡村精英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以及提高本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极大地丰富当地村民的生活。乡村精英的权力相对分散,村民的政治参与度较高,乡村治理过程中的民主协商成分更高。

(二)东西部地区乡村精英的供求对比(以近年来大学生村官为例)。

据资料显示,东部地区村官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平均是10:1,以2012年为例,东部地区,例如广东省,村官的报名人数达到了6.7万,广东省部分农村甚至出现了508名大学生争夺38个岗位的情况。而偏远的西部地区,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报名人数只有2348人,录取比例在2:1到3:1之间,录取比例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为缩小南北、东西乡村治理差距,国家仍然有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力发展中西部的经济,改善中西部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加大对中西部乡村精英尤其是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吸引乡村精英建设中西部,同时还应致力于平衡东西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

不同学者对乡村精英的分类不尽相同。但是目前学界对乡村精英的分类大致达成以下共识。

第一类,政治精英。政治精英指的是在农村社区生活中发挥着领导、管理、整合等功能的人。代表人物就是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代表的村干部,还包括具有乡村治理热心具有群众声望的村民。

第二类,经济精英。所谓经济精英主要是指那些有经济资源优势,率先致富的经济能人。许多学者把经济精英看作是现代型精英,在乡村中,这一群体主要包括私营企业主、企业管理者以及经济成功人士。

第三类,社会精英。社会精英指的是在农村社区中,在人品、经验、威望具有相对优势的人,往往被称为传统型精英。他们是在社区互动和人际交流中产生的,通过农村社区成员之间相互评价进而区分出来的。

乡村精英还有一类群体是“村庄治理中的第四种力量”,这一部分群体包括当兵、上学等原因从农村流出工作的人。他们凭借其身份和地位以及对村庄发展的关心,往往能为乡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资本。

乡村精英的根本作用是其对村民的动员和示范作用,其它的作用都围绕这一作用而展开。具体来说,乡村精英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乡村精英尤其是治理精英,是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乡村精英,尤其是治理精英代表政府,向下传达各类方针政策,执行国家政务;另一方面,乡村精英向下代表村民利益。为村民谋福利,充当村民的“监护人”角色。

其次,乡村精英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维护乡村的稳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大批经济能人不断涌现,这些经济精英大大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大多数普通村民自觉或不自觉的依附乡村精英,参与乡村各项生活,乡村精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集体意志,往往影响着乡村社区的稳定。

最后,乡村精英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依靠群体。新农村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主要是在宏观政策上给予支持,普通村民没有能力也无法挑起新农村建设的重担。尽管城市中也有很多精英分子,但是他们并未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所以,要建设新农村,可以也必须依靠乡村精英。

(一)村干部与村民的冲突。

村干部是农村社会中意义最为重要的精英。但是随着农村结构的调整,农民利益关系的变化以及价值观念的冲突,农村中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逐渐明显。

村民与村干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村干部开展的农村农业生产、计生工作、土地的分配利用等工作,与村民的利益产生冲突。此外,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村民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尤其是网络舆论的兴起,村民敢于揭露问题,导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矛盾加深。其次,村干部身份存在“角色冲突”。村干部不仅要传达上级指令,还要代表村民利益。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但是在工作职能上,它必须协助乡政府工作。在现实生活中,村委会往往不能平衡其职能,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最后,部分村干部由于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资源,他们如果谋求自身的利益时,村民往往认为村干部贪污受贿,有些村干部确实行为不廉,这也成为干群矛盾的导火索。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三

“十三五”以来,普陀区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乡土文化等特有优势,倾力打造美丽乡村。连续3年被省委评为新农村建设优秀县、连续2年评为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县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实现了乡村美丽度、农民幸福感的双提升。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渔农村环境整治机制尚未建立、建设积极性不高、亮点不多、个性不足等问题,亟待系统性的加以**。

(一)以统筹规划为龙头,注重机制联动。一是优化全域规划。早谋划出台《普陀区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编制《普陀区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五年战略规划》,同时注重个性美,彰显优势特色,如展茅街道横街村利用翁家岙村落古祠堂历史遗迹重点打造“海岛保存最好古村落”品牌;黄杨尖村依托自然村落景带和浓郁的林、溪特色,着力宜居、宜游村落样板。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在用足用好上级各类支农政策的基础上,统筹生活污水、农房改造、生态河道、村庄整治等各类建设资金近10.9亿元集中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设立区新农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挥政府主体宏观调控和投资导向作用。三是完善推进机制。把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强势推进,明确各镇(街道、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职责,形成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创建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镇(街道、管委会)和相关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以分类打造为引领,夯实全域整治。一是分类开展示范创建。构筑多层建设格局,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个,省级特色精品特色村9个,3a级景区村庄4个,提升打造美丽风景线6条,创建美丽庭院6800户,产生“五条长藤,十朵鲜花”的辐射效应,着力形成连接城乡、充满乡土韵味的美丽画廊。二是推进渔农村梳理改造。实施村(路)口绿化提档升级,开展美丽村口创建10个。全力推进森林普陀建设,着力建设一批集景观建设、林相改造、生态涵养于一体的彩色健康森林,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8%;完成“三改”65万平方米、拆违30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20%,成功创建省“基本无违建区”。三是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借助“河长制app”、“无人机”、“电子眼”等技术支撑,完成41条垃圾河及17条黑臭河达标治理任务;提前完成了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效集中收集处理、污水治理及村庄整治建制村全覆盖。

新建农村文化礼堂9个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50场次;举办培训讲座700场次。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提高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渔农民生活质量。

一是渔农村环境整治机制尚未建立。镇、街道一级政府对渔农村环境卫生组织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奖励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部分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未按要求做到“四分四定”。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政府热,农民冷”、“干部干,农民看”的现象,个别干部思想认识也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缺乏主动性、行动迟缓。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亮点、个性不足。部分村落虽已完成整体建设规划,但建设要求和标准不高;项目建设打造个性特色不够鲜明,总体形象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围绕建设海岛乡村大花园,突出“岛岛是花园,村村见美景”的海岛乡村特色,以景村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到2020年,全区所有61个渔农村行政村实现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到2022年,61个渔农村行政村均完成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其中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34个以上;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综合体3个;提升打造主题风景线3条以上;打造主题示范和美小岛4个以上。到2025年,全区80%的可建应建村达到美丽乡村精品村标准,其中省级精品村比例达到30%以上,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全市领先,高颜值、高品质的海岛乡村大花园全面展现,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达到新水平。

(一)打造海岛乡村花园样板地。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彰显海岛乡村风貌。强化规划引领,积极融入全市海岛乡村大花园建设,突出“一岛一品”,实行城乡一体化、县域“一盘棋”的“多规融合”规划管理体系。挖掘梳理海岛乡村特色元素,推广应用《舟山农房建筑设计通用图集》,严格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管控。对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充分依托和挖掘不同村庄的资源禀赋和个性特色,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村庄品牌。

二是找准主题定位,打造“岛岛是花园”名片。根据建设一批、保护一批、示范一批的原则,选择一定人口规模的建制村海岛,全面开展和美小岛创建,通过制定标准、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呈现“一岛一风景、岛岛是花园”的美丽海岛格局。围绕“国际化、品质化、人文化”目标,通过全岛规划、文化引领、错位发展,加快推进蚂蚁岛、虾峙岛等一批主题示范小岛打造。借鉴国内外海岛旅游开发成功经验,探索“主题岛”旅游开发模式,提升东极岛、白沙岛、桃花岛等一批主题示范小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普陀美丽海岛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乃至走向国际。

三是注重串点成链,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按照“一个规划、一条干线、一个主题、一批节点”要求,通过主题策划、特色营造、节点建设、景观提升等,梯度推进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提升,实现山清、水秀、林绿、田美、路好、房靓。结合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特色小镇等产业集聚建设,让美丽乡村风景线的内涵更加丰富、规模更加壮观。

四是突出连片成景,培育示范片区综合体。坚持整镇整岛成片推进,连片成景。按照“一片区一主题”要求,跨区域组团打造一批环境美、产业强、文化好、治理善、农民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综合体,推进乡村全域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盆景”变“苗画”,“苗画”成“花园”。对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全域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实现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

五是完善长效机制,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渔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办法,强化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责任落实,完善保障机制,每年高标准建设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提升渔农村公厕、旅游厕所,加强渔农村公厕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扩容提标,全面实现标准化运维管理。高标准实施新一轮“整洁村庄”专项行动。推进“一村万树”行动、“蓝色海湾”建设、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工程,系统保护修复海岛海洋生态。

(二)打造新型乡村经济融合地。

一是打造乡村融合平台。统筹布局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数字化应用,实施农旅融合“十个十”工程,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渔农业功能和海岛乡村价值,不断延伸渔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推进粮食功能区、现代园区建设、省市特色农业强镇、远洋渔业小镇等建设,打造新时代美丽田园。

二是培育发展美丽经济。依托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积极打造一批彰显海岛特色、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典型模式。厚植美丽乡村生态优势、特色风貌、资源禀赋,推进渔农家乐和民宿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渔农村电商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构建农产品网上销售体系,培育电子商务专业村4个。实施渔农家传统特色小吃振兴计划,培育渔农家小吃特色村和知名品牌。

三是提高村庄经营水平。鼓励引进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通过“村+公司+农户”等模式,经营美丽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渔农民就业致富。推介美丽乡村和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美丽乡村、和美小岛品牌。实施“两进两回”行动,落实乡村振兴绩效奖补资金,逐步建立闲置农房及宅基地合理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培育高素质农民150人以上,新培育农创客16人,提升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培育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培育市级示范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6家,新增市级农旅采摘基地2家。

(三)打造文明乡风标杆地。

一是挖掘传承传统文化。以传统村落项目、历史文化村落、海洋文化项目为主载体,以保存风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为总体要求,保护修复古建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整理乡村文化资源,推进乡村记忆馆建设,讲好乡村故事,全面焕发海洋历史文化、海岛传统村落生命力。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二是弘扬乡村文明新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深化文明村建设,推动公民道德、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进礼堂。注重好家风好家训传承培育,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丧礼俗新风。深入实施渔农村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提升渔农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提升渔农民综合素质。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大力推行“学历+技能+创业”立体化培育模式,每年免费培训渔农村实用人才300人以上、高素质渔农民50人以上、渔农民职业技能培训700人以上。加强渔农村实用人才、渔农业科技人才、渔农村新兴产业人才、乡村发展能人乡贤等“四支队伍”建设,引导青年、乡贤回乡建设美丽乡村。

四是完善乡村善治机制。推进“四治融合”,强化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全面领导,推进村民自治,保障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设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加快“雪亮工程”和“智安小区”建设,实现村庄主要出入口视频监控覆盖率、联网率均达到100%。强化村规民约宣传,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不断健全渔农村社会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互动的有效机制。

五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渔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换代,逐步部署5g网络,推进4g网络优化和全覆盖。实现乡村网络全覆盖。创新建立“智慧村社”平台,发挥“基层治理四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信息化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行政执法等深度融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基本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

(四)打造美好生活共享地。

一是提升渔农民收入水平。加强渔农民就业创业服务、产业经营服务,稳定增长渔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渔农业经营性收入。充分挖掘渔农业渔农村多重价值,促进资源利用开发,大幅增加渔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精准帮扶和减缓相对贫困机制,实施低收入渔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确保低收入渔农户收入增幅高于渔农民平均水平。

二是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渔农村抵御重大自然灾害能力建设。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渔农村最美公路。积极建设村内通户支路和停车场(位)。全面开展渔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深入推进渔农村排涝防洪水利体系建设,加快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提高管护标准,落实管护责任。

三是优化渔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探索建设海岛民生驿站,补齐偏远海岛民生短板。推进渔农村家宴中心建设,保障渔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推广“银龄”计划,推进渔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实现住人小岛医疗服务便民利民点全覆盖。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推进渔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长效化、规范化运营。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四

【内容摘要】政治从来离不开精英,乡村政治尤其如此,这种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政治文化的选择,政治从来不可能超越当地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乡村精英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也是规制乡村精英政治行动的软环境,如何规范乡村政治文化来规制乡村精英促进乡村治理的发展,是目前我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从事乡村治理研究。

熊节春,哲学博士,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外政治哲学研究。

涂宪华,南昌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与当代经济发展。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它的存在影响着乡村的治理和建设,因而引发了很多的研究与思考。

中国历时二十年的乡村基层民主实践一直在探寻实现村民自治的终极目标,但客观上却在走着一条精英治理的道路。这种精英治理模式的弊端已逐渐凸显。这也许是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民主传统和民主训练的国度的政治文化惯性延续的必然结果,也可能是当前中国乡村政治生态的客观要求。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今天的中国乡村,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执掌着乡村治理权力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乡村的各类能人。可以预见,乡村精英治理模式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在中国农村是有生命力的,这种治理模式注定会成为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

精英政治是中国的国情,尤其是在乡村一级,精英的角色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乡村的治理。但与此同时,乡村精英往往会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角色摇摆,会垄断乡村本已稀缺的资源,会破坏乡村的民主化治理;如果没有规制或规制不完善,精英治理就会成为百姓所不愿意看到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结局。

关于何谓精英,我们一般援引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的定义,他曾经将精英分为“治理精英”(governingelite)与“非治理精英”(non-governingelite)两类。显然,政治精英只是治理精英中的一个部分,后者还包括军事上的领导者、有影响力的经济集团的领导者等。政治精英是政治体系中的精英分子,具体到中国,所谓乡村精英就是在村级组织中拥有领导地位的人,或者说是在村级组织决策中有影响力的人,这里指的乡村精英是一种狭义的精英概念,主要是指乡村政治精英。

“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1]。为什么乡村选择了这种精英体制?文化上的原因是最深刻的根源。

首先,传统制度文化型塑了“臣民”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体制,民间缺乏自由、民主的生发空间,长期的压制型塑了中国的国民性格:“臣民”性格。对政治不关心,认为自己的言论于政治无关紧要,与其浪费唇舌去谈论政治不如退避三舍饮酒吟诗,如果自身权利受到非法伤害,也只能忍气吞声,对待权力唯唯诺诺敬若神明,不敢说半个不字。这是长期压抑塑造的人格,在这种“君臣父子纲常伦理”文化的压制下,每个人都成了权力的奴隶,且奴性十足。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在分析中国社会时就曾指出:“中国农民很难发展出一种政治民主的平等理论,因为中国不存在自己的民主传统。”

其次,当前的组织文化很不发育。就目前而言,农村的利益表达机制不发达,民间组织也非常缺乏,兄弟之间都基本上是各顾各,村民与村民之问的关系就更加松散,传统的宗族联系解体了,血缘联系弱化了,地缘联系被破坏了,利益联系尚未建立且缺乏建立起来的社会基础,村民因此在村庄内部变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一袋马铃薯”,村民已经原子化了[3]。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组织文化之中,才更加凸显出政治精英的重要性。antonsteen曾经说过,在一个制度缺乏或制度化程度低的社会里,精英之间所形成的非正式的权力网络对于民主化来说就特别重要[4]。

当然,传统的乡绅政治文化根深蒂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传统的村庄治理模式下,乡村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缺乏开放性,权力结构比较固化,作为乡土社会权力场域的精英角色也比较固定。在封建社会,乡村社会精英主要由乡绅阶层来扮演;在近代社会,乡村精英主要是有财富、声誉的人甚至是地痞流氓、土豪劣绅也跻身入内。本文探讨的乡村社会的精英是帕雷托所言的两类精英的结合体,他们往往先是在各自领域(主要是经济领域)有一定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济资源,然后在基层选举中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政治博弈,最终成为了直接掌握权力的统治精英。

实际上,依靠法律制度来治理的法理型治理模式也并不排除精英的作用,因为民主与精英并非完全排斥、背离、矛盾、冲突,尤其是在当下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时期。早在19世纪布赖斯就曾说过:“大概没有什么统治会比民主更需要伟大领袖了。”[7]对此,马克斯·韦伯也有过相似论述:即便是法理型统治,统治的稳定和有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理型统治是否拥有一个克里斯玛的政治人物作为统治者的[8]。民主也需要英明的领袖,或者说也需要一批精英,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民主化而言,亦是如此。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五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际调查,调查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的特点。发现其对云计算部署的相关因子,以及对云计算体系结构的约束条件。

1.引言。

云应用发展迅速,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大量开展的云理论方面的研究和云技术方面的开发,为云应用的提供了越来越坚实的支持。并已经在一些科研,商业,服务等领域中获得的巨大的成功。但学校网络特别是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部署云计算体系的研究,还远远落后。开展中小学校园网络云计算体系结构研究,首先我们应先广泛、深入调查我国中小学校信息化现状,研究校园网络独有特点。在对现有状况综合的科学评估下,根据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的特点,准确开展需求分析。然后才能有针对的开展中小学校园网络云计算的体系研究与建设。

2.概念界定。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本研究以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我国中小学信息化中云计算技术的相关因子。通过对调查数据汇总,分析。提炼、总结出中小学校园网络基础对云计算技术应用的约束条件和各种参量的深刻内涵。

云计算含义界定:云计算定义并不唯一。本研究云计算界定为:通过资源服务模式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提供各种资源(软件、硬件资源)的信息服务体系。“云”本来自于商业概念,是众多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在中小学校园网络云计算研究中,应紧扣中小学这个研究对象的特质。开拓出一个崭新的云服务模式。

3.研究资料、数据来源。

研究文献:我国校园网络信息化研究已经开展多年。校园网络信息化的研究资料丰富、详细。以往的众多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可靠的依据。

实际调查:以往研究中小学信息化的文献资料虽然非常丰富,但这些资料大多缺少对“校园网络云计算”这个特定对象研究的针对性,深入性。所以在使用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还应开展广泛的,第一线的调查访问。然后综合分析研究数据,抽取云计算技术的相关因子,开展深入、有针对的研究。

4.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发展。

通过对研究资料、数据的研究、分析。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信息化发展,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1)pc机阶段: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的第一个阶段特征是pc机的引入。在这阶段中,中小学校大量配备pc机、多媒体等等信息化设备,并将信息化引入课堂教育教学。在软件上广泛的使用了办公软件及数据库系统等应用产品,并广泛的组织开展了信息化应用培训。本阶段研究集中在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改革。

(2)“pc―网络”阶段:本阶段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特点是校园网络的建设和部署。通过网络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的通信以及网络工作的互助等新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

(3)“云”服务模式:中小学校园网络的“云”模式信息化建设,基本还处于研究阶段。一些条件极好的学校虽然开始了一些简单的尝试性应用。但也没有成体系化,未确立标准和规范。此阶段应以资源服务模式为特点。中小学校园云服务将提供各种的资源服务。既包括软件资源的服务,也包括硬件资源的服务。目前我国校园网络信息化正处于从网络模式向服务模式变革的重要时期。

5.中小学校园网络云计算现状。

我国校园网络云计算的研究从高等学校开始,并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尝试。而在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中尚没有更多的相关项目的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仍是空白。

5.1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硬件条件现状。

5.1.1服务器性能低,数量少。

云计算体系要求配备性能较高的服务器系统。需要高性能虚拟服务器集群。大容量高效存贮设备。可靠,快速系统配套设施。

在我国中小学校网络中,县域学校,服务器配备明显不足。县域中小学的服务器部署常常非专业化的,甚至使用一些pc机充当网络中的专业服务器角色进行部署,且部署数量较少。服务器系统的性能差,可靠性差,安全性低。这种配备状况是很难开展云计算部署的。这需要政府,学校的意识提高,和大力投资。市级中小学中,校园网络的服务器部署相对正规一些但多以入门级为主,并部署数量较少。且缺少服务器系统配套设施,管理、维护能力较差。仅能开展有限的简单云计算应用。一线城市中,有些学校的基础条件非常出色,并有着成熟的更新、成长机制和有效规范的管理、维护。但中小学校在技术方面研究能力有限,且此类研究开展的滞后,所以针对中小学云计算服务器技术,相对其他领域云计算的发展明显落后。

5.1.2网络速度低,可靠性差。

云计算对网络的速度和可靠性依靠比较重要。服务链路的可靠性降低,会是系统负荷会大幅增加。链路速度的降低会使得一些云服务的功能实现困难。

在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中,县域网络多以百兆干线网络为主。百兆干线网络在云服务模式下,负荷过大,需要进一步的升级、扩展。市级以上的较有条件学校,已经建设千兆以上的光纤主干网络。中小学的云计算服务应使用千兆以上干线为宜。我国中小学网络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网络结构建设、管理、维护的不科学,不合理。首先中小学网络建设缺少专业规划,交换设备配置混乱。其次,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缺少规范的管理、维护、升级、成长机制。最后,中小学校园网络管理缺少制度保障,任意搭建严重等等。这些开发、管理弊端造成中小学校园网络,通信瓶颈问题突出,可靠性差。这对云计算的部署极为不利的。

5.1.3终端利用率低。

云计算的中,终端应用比较灵活,提倡多样的瘦客户端的部署。

我国中小学云计算终端的使用,终端相对单调,基本上以pc机为主。在云计算中,终端配置要求较低。但随着当今普适技术的大力发展。终端的技术越来越新,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可移动化和微型化趋势明显。

我国中小学信息化设施整合还相对落后,马上普及校园网络云服务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科学合理的调整校园信息化配置结构,增加中小学云计算研究项目的开展。在信息化条件较差的地区,在增加投入的同时还应充分整合校园网络资源。可以通过县域,市域服务资源的统筹部署来实现这个区域的云服务提供。网络的建设应统一规划,科学部署,规范管理和维护。保障云服务应用的高效,可靠,安全。在终端应用上应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特别关注普适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在云计算系统部署时,充分考虑对多样,可移动终端的适配。

5.2我国中小学信息化软件应用现状。

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软件应用中,常见应用有办公系统,数据库,web服务,文件共享等。操作系统多以微软windows系列产品为主。云计算是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比如虚拟化,集群技术对服务扩展的解决。分布技术,网格技术对系统性能提高等等。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网对这些技术的应用较少。缺少此类软件技术产品应用的经验。

5.2.1软件产品成本昂贵,购买不足。

软件产品应用成本较高,不仅是软件产品购买价格高,在产品使用中的维护也要付出高额成本。对于软件产品的应用,很多单位重视不足。缺少应有的购买、维护、管理机制。我国中小学校园网络中普遍部署的是微软系列产品。其采购价格较高,很多学校不能充分的保障相关的投入。开源软件如linux,虽然购买价格低廉。但是其维护成本很高,而且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常规化的维护。这也是大多数中小学校难以实现的原因。

5.2.2软件产品的应用的管理,维护水平低。

在中小学校园网络管理中,管理、维护水平很多不高。缺少专业、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对校园网络认识不足,对应用技术产品使用不熟练。这些往往会造成应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建设的浪费。

单位的重视不足,技术人员的管理缺乏。这些对于中小学校园网络开展云计算很不利。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应加大相关建设投入。加强相关知识培训。中小学校园信息化,既要包括管理、技术人员的管理、应用培训,也应组织使用人员的进行使用规范的培训。

6.我国中小学云计算模式的体系化研究。

提高中小学云计算模式水平,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中小学云计算体系。而目前相关“中小学云计算体系结构”的研究是比较落后的,缺少成熟的面向中小学的云计算结构的论述,缺少相关应用模式的研究以及相关框架模版的设计。这使得中小学网络建设时,即便有了部署的意识,但仍无章可循,无从下手。

7.我国中小学云计算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标准一般由地方相关部门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制定。这些标准和规范都是在pc―网络阶段制定的,有关云计算的标准和规范还没有可行案例。且现行标准也有些因为没有科学的版本控制机制,已滞后于当地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除此之外,标准和规范的执行也常常不能完全到位。造成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状况。所以中小学云计算标准和规范的研究也是中小学云计算体系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8.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

在执行各种信息化标准时候,应遵循科学的规范。在管理和使用云服务时应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和制度的制定应契合本校实际,做到切实可行。并符合国家和地方规范的要求。制度和规范制定完成后,应开展广泛宣传和培训。使得制度和规范深入人心,指导每个人使用信息化服务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得到制度和规范的彻底贯彻和执行。制度的执行应严格、规范,避免流于表面。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发展云计算的基础相差很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通过以上论述的因素,综合考评区域信息化基础。有针对的投入、建设。弹性的制定中小学云计算的相关标准。科学的建立中小学云计算的体系结构。可通过示范框架的设计,部署指导各单位云服务的建设、维护。

参考文献。

[1]杨建伟.校园网和教育资源库建设[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李德毅.云计算技术发展报告[m].科学出版社,.

[3]“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与战略研究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标准及规范汇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六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牵涉到社会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高等院校能够发挥、应该发挥极大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涵盖农学专业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路径是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参与“三下乡”活动、开展服务“三农”应用技术研究等。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是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指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常德市为深入贯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改革要求,积极开展百村示范、千村创建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行连片推进,打造精品,提出了力争三年内全市建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20年建成1000个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牵涉到社会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高等院校能够发挥、应该发挥极大的作用。对于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宗旨的高职院校而言,为本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尽心尽力更应责无旁贷。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常德市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其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实力、百余年积淀的农学专业服务“三农”的情结和水平,为全方位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涵盖农学专业的综合性高职院校来说,首先应该重视的是设置、优化符合地方美丽乡村建设实际的专业群。本文仅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归纳科技服务“三农”的情况,探讨科技服务的路径。

一、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为农民、农户、农业企业现场提供技术服务。

科技特派员团队是常德市委市政府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和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科技特派员团队由常德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科技服务机构近百名专家组成,分为31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其中常德市科技局委托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织了4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即养殖科技特派员团队、蔬菜科技特派员团队、农林科技特派员团队以及一支医疗特派员团队。我院深刻地认识到服务“三农”是责任和使命,而科技特派员团队是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同时,科技特派员团队也是锻炼教师、提高办学水平、树立学院良好形象的机会。

科技特派员团队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服务。农林科技特派员团队对澧县如东乡提出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与应用推广研究方案,有目的地将林业与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多种农林生产项目,并进行统一的综合经营管理模式。农林复合经营不仅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更使生态景观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如东乡已经初步建设成一个集花木种植、蔬菜栽培、水体综合开发、乡村休闲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乡镇,是常德市首批“美丽乡村”的示范乡镇。旨在技术扶贫的医疗科技特派员团队,则针对对口支持的乡镇卫生院的情况,派出了医术精湛的医疗人员,帮助卫生院的医生提高专业水平,为当地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实践表明,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工作使科技特派员和农业企业得到了实惠,也增加了学院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了解,促进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成长。

二、参与“三下乡”活动,编写农业实用技术书籍。

由中央宣传部等十四部委联合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强调要通过送戏剧电影、送图书报刊、开展文艺演出,通过举办科普大集、科技讲座、实用技术培训,通过送药品、送健康知识、巡回医疗和义诊咨询,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提供法律援助等形式,进一步把文化科技卫生资源送到农村、送给农民;配合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共同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设施条件的改善;培养大批农村乡土人才,不断提升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能力。

我院得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为配合此项活动而组织编写相关书籍的消息后,主动与该社联系,争取到了部分书稿的编写权。这份主动是因为认识到,这不仅是“服务三农”的责任,而且是锻炼教师编写能力的机会,也是增强学院与外界学术联系的渠道,还是提升教师价值的手段。为圆满完成编写任务,我院组织了以生物工程系教师为主体的编写团队,并选拔每本书的主编;由主编负责将编写提纲提交学院,组织讨论;讨论修订提纲后,主编召集有关教师在指定时间内编写成书。此次出版的农林书屋系列书籍有《宠物饲养与防疫技术》《蔬菜种植能手》《南方主要果树生产技术》《园林绿地养护技术》《循环与有机农业技术》《花卉生产经营与管理》《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农家乐经营管理必读》《乡镇建设管理必读》等。

三、共建12396科技服务热线,为农民直接解答疑难问题。

由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推进的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工作,是作为依靠科技引导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常德市科技局开展了“常德12396科技服务热线”工作。此项工作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采用目前最广泛、最便捷的电话拨打方式,向常德市广大农民提供各种涉农信息服务。我院敏锐地注意到12396科技服务热线运行一段时间以来,效果不理想,如客服人员将专家的解答转述给农民时往往会出现失真,甚至出现与专家的本意大相径庭的情况。我院经过论证认为:如果与市科技局共建,并将办公地点落户到我院,可以基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借助热线,对于整合学院的相关力量、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12396科技服务热线目前在当地农民中影响不大的情况,我院加大了宣传力度,如:通过本地电视台、报纸、广播台宣传,积极与县级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协作,借助农民培训班传播服务信息等。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院成立12396科技服务工作办公室,组建了热线专家团队,制订了奖惩措施等。

四、利用多学科资源优势,举办满足各种需要的农民和农村从业人员培训班。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批懂金融、管理、经营、营销、信息技术等经营人才,需要成千上万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能工巧匠等技能型实用人才,需要有市场观念、能掌握市场规律和信息、会经营管理、能够将千家万户的.农户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农村农业中间人、经纪人和组织者。首先,这些人才不能完全靠学历教育培养;其次,有些人才也没有必要通过学历教育培养,“形成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是不少农村人才成长的更为现实的选择;再次,无论是否受过专业教育,所有人才都有知识更新的问题;最后,暂时还没有成长为人才的人数更多的农民,更有必要接受作为新型农民的基本培训。因此,举办农民培训班是高职院校长期的任务。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理性选择。尤其在农林类专业学历教育不尽人意的情况下,举办有益于社会、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农民和农村从业人员培训班,能够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专业发展。

我院进行农民培训,不仅有资源的优势,而且有政府的推动,如常德市政府已将“常德市农民教育培训基地”落户到我院。为加强包括农民培训在内的培训工作,我院专门成立了“培训处”。为整合常德市职业教育培训的资源,在常德市政府和湖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以我院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常德职业培训教育集团”。近几年来,我院的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仅服务“三农”的培训班就举办了数百期,受训人数数万人次。授课教师除培训农业技术的农业类专业教师和培训医学技术的医卫类专业教师外,还涉及财务、管理、经济、政治、法律等学科的教师。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培训有:扶贫点村干部培训、蔬菜种植能手培训、养殖种植能手培训、柑橘栽培技术培训、防疫员技术培训、农村经营人员培训以及农村卫技人员培训等。

五、针对常德实际,开展服务“三农”应用技术研究。

地方性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可分为两部分,即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和着眼地方经济社会的应用技术研究。就应用技术研究而言,存在科研成果水平低,真正具有高职特色、面向生产实际、有实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很少,能转让、被采用的技术成果更是微乎其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高职院校自身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前者如研究的总体水平不高、物质技术基础薄弱、选题不当等,后者如评估导向的制约,即国家对区域高校(含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评估,主要是评价其人才培养水平以及办学条件等学校内部因素,而区域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结合,区域高校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贡献,则没有纳入或较少纳入国家对区域高校的评估体系。再如职称晋升的学术化倾向,即职称晋升时研究成果重论文、著作等文本化的成果形式,轻成果推广和转化等应用于实际的成果形式。

据实际经验,针对地方实际情况的服务“三农”方面的应用技术科研选题,相对容易引起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近三年来,我院在湖南省科技厅立项的课题共5项,其中涉农课题4项,占80%;在湖南省教育厅立项的应用技术课题共7项,其中服务“三农”课题2项,占28.6%,在常德市科技局立项的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共14项,其中涉农项目7项,占50%。服务“三农”方面的研究,一是农业应用科技的研究;二是研究的范畴本身不属于农业,但是围绕“三农”、服务“三农”的应用技术研究。作为一所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几乎每个系部和专业都可以从服务“三农”、建设美丽农村的视角选取适合的研究课题。

文档为doc格式。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七

每年寒暑长假,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到乡下奶奶家的屋前屋后玩耍,这里就成了我的第二乐园。

屋前,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伸向远方。“哗啦啦”的河水是乡村的一支交响曲,日复一日地上演着动听的歌谣。可爱的小鱼,在水中快乐地玩耍,一会儿吐吐水泡,一会儿把小脑袋露出水面,好奇地张望五彩的世界。河边那棵高大的柳树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泛起层层波纹,倒映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又散开……不远处,几只游泳健将――小鸭子,它们时而悠闲自在地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似乎在闭目养神;时而互相嬉戏,发出阵阵欢快地叫声;时而扎进水里潜入水底,好一会儿才钻出水面,看着眼前的景象,我不由得想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

屋后,成片成片的竹林形成一面天然的屏障,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让我们无法看到山另一边是什么样子。竹林里的竹子一课挨着一棵密不透风,身姿挺拔的竹子像一个个坚守岗位的士兵,看上去那么威武,那么精神抖擞。茂密的竹叶像一把撑开的巨型的大伞,阳光透过缝隙撒在地上形成一个个小光圈,给地下渴望阳光的植物带来一抹灿烂。小鸟在竹林中穿梭,你追我敢,你瞧,一只小鸟扑扑翅膀飞走了,一边飞一边“叽叽喳喳”地唱着春的赞歌。

每天下午,我和邻家小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在竹林里面玩着捉迷藏。你看,顽皮的男孩刘勇,身轻如燕,他像一只顽灵敏的猴子,“嗖”的一声爬到竹子上,双脚钩住竹竿身子紧紧地贴在上面,寻找者找了半天都没发现他的身影,正在大伙心急如焚时,他又像一只熊猫一样,从竹子顶端弹了出来,把整根竹子弯曲成了一把弓箭,顽皮地做着各种鬼脸。

白天,田间热闹非凡,一眼望去,到处可见农民伯伯忙碌的身影,有的弯着腰弓着背在给庄稼除草施肥,有的赶着牛在地里耕田,手里不停挥动着鞭子,嘴里喊着“诺诺”似乎在告诉牛儿“快点吧!快点吧!耕完了,我们好早点收工”。还有的举起锄头,一锄一锄用力挖着地,一阵风吹来,一股泥土芬芳扑鼻而来,别有一番乡间味道。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八

“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共筑幸福家园目标,美丽乡村建设热潮波开浪涌,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在把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整治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的同时,要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小农水项目,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改路、改河、改田、改山、改房等改造扩建项目,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建成万亩高标准农田塘坝清淤等工程,真正让群众得实惠。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美只是其一,营造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同样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到按时保洁、及时清运。开展“三线三边”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实行严格目标考核制度,坚持每月检查评比制度。坚持对保洁员开展岗位职责培训工作,全乡实行网格化管理,并按照要求开展了市场化运作招标工作,进一步科学厘定了管理模式。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活动及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落实了“门前三包”管理制度,实行创建常态化,治理了“脏、乱、差”现象,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称赞。

辛勤耕耘结硕果,美丽乡村满园香。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全乡人居环境,让广大农民过上了殷实富足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使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幸福生活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二、完善新农村文化为载体。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为主线,全面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乡风文明为抓手,落实村级一块广场、一个舞台、一个农家书屋、一个讲堂、一支宣传队伍、一群好人。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构建文化载体,突出文化惠民、生态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将包公文化、红色文化、村落文化等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名村,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家园”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深入乡村宣传美好乡村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鼓励文艺工作者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创作更多更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特色鲜明,反映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更加接近地气的文艺作品,将道德风尚、家庭美德、孝老爱亲等农民身边的人和事儿融入作品中,打造精品,服务群众,以文化育人。同时,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和文化志愿者对每个村的文化活动给予指导和帮助,充分利用农民文化广场等活动场所,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指导农民自办文化,培养群众文艺骨干,将分散的文艺爱好者聚零为整,以被动文化宣传变自娱自乐为向农民服务。

将建成的中心村和历史文化名村以及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彰显地域文化风格和文化特色,开展乡村文化旅游和农家乐等活动,使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挖掘、传承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大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有效保护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使农村文化在培育文明和谐乡风、丰富农民生活内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九

我的家乡是酒泉,这里空气新鲜,蓝天白云,祁连山脉像母亲一样从南边怀抱着这座城市。城市街道树木茂盛,高楼林立,人们安居乐业,孩子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琅琅的读书声穿过花园般的小区。

但是你知道吗?这里过去可不是这样子的,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说,酒泉曾经和现在是两个样子,曾经,人们在这里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有了上顿没下顿,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劳作一年,却有时颗粒无收。在寒冬的夜晚呼啸的北风从这里吹过,人们仿佛身处北极,饥寒交迫。人但这一切都在解放后结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像太阳一样照亮了这个黑暗的社会,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温暖以及希望。

共产党为人们建了住房、还修了医院。人们有了工作、有了住房,有了吃的、穿的、用的,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孩子们可以上学,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大,老人们安享晚年,共产党还改善了环境,在黑亮的柏油马路边植了一排排碧绿的树木。住宅小区里繁花似锦,有波斯菊、芍药、玫瑰花等。人们现在的生活,仿佛加了蜂蜜一样有一股说不出来的香甜。

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建设美丽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处处写满了艰辛。

出应有的贡献。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十

1、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2、勤劳是幸福的`右手,节俭是幸福的左手!

3、邻里和睦心情舒畅,村院整洁身体健康!

4、保护乡村风情,培育特色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5、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乡村!

6、提高幸福指数,满足幸福需求,建设美好乡村!

1、打造美好乡村,共建幸福家园!

2、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构筑和谐美好新农村!

3、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共建美好乡村!

5、村村优美、家家富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6、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

7、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打造整洁秀丽美好乡村!

8、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9、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11、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乡村!

14、同心同德建设美好乡村,群策群力共创秀美建设!

15、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十一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在变化,城市在变化,乡村也在变化。我的家乡辽阳前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我未曾与你一起从头开始,但是我却有幸见证了你充满激情活力的年华,享受着改革的惠泽。

忆往昔。

看今朝。

村领导班子在村书记王绍永带领下,攻坚克难,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与村民同呼吸,共命运,带领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现如今再到前杜村,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矗立在村门口精美威严的石牌坊,精湛的雕刻技艺,华丽的外表,真让人啧啧称赞。“前杜新村”四个鎏金大字雕刻在牌坊中间的横槛上,流光溢彩,牌坊上面雕刻的龙,寓意着同心协力,国泰民安。穿过石牌坊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马路两侧是热闹的街市,再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广场,广场上有大型led显示屏为村民们播放节目,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花坛里鲜花簇拥着“美丽乡村辽宁前杜”八个大字,广场四周建有幸福湖、福寿山、七曲廊桥、百鸟园、亭台轩榭、音乐喷泉等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夜幕降临的时候,广场上的建筑物在霓虹灯的装点下,在夜幕的衬托下,华灯璀璨,灯火辉煌;还有那喷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高低起伏,形态多姿,时而像飘逸的丝绸,时而像怒放的花朵,时而像直冲云霄的巨龙,真是“何处飞歌云水间,月波影光共斑斓”。美丽的前杜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辽沈大地上,这么迷人的景色也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人们前来游玩,拍照,流连忘返,到了节假日,更是游人如织。

如今的村民已告别了低矮的房屋,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高楼,屋内陈设家用电器应有尽有。村里还修建了村史长廊,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前杜村的发展史,观看后让人不禁赞叹前杜村的发展是如此的飞速。

村里为了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修建了村文化馆,积极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群众文化创造力,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村民生活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村里兴办了工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园。以工业反扶农业,村里建起了万亩连片草莓基地来实施农业发展,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四万多元再加上工业分红约合六万元。另外村民住楼不收物业费,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800元养老金,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大病救助集体报销,村民们过上了城市的生活,享受了比城市还好的待遇。

展未来。

今朝之甜已尝到,但那远不是我们前杜人行驶的终点,他只是一个加油站,梦想之舟会继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全体村民正大力打造草莓特色风景小镇,通过第三产业旅游业和电子商务把草莓产品和工业产品线上线下推向全国市场,实现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我坚信前杜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一定会扶摇直上,风鹏正举!

美丽乡村建设论文(专业12篇)篇十二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13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相关范文推荐

    马路的小班科学教案(优秀19篇)

    教案中还应包括活动准备、学生评价和教学过程的详细记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班教案的范文,相信会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1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精选17篇)

    调研报告是为了全面了解和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深入调研和分析的结果呈现。建议大家在撰写调研报告时,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乡村休闲旅游理论: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

    防范溺水的教育演讲稿(实用22篇)

    演讲稿范文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表达观点和思想的文学表达方式,它能够传递信息、激发情感和影响听众,我觉得我们需要准备一篇演讲稿了吧。通过阅读这些演讲稿范文,可以学习到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表格简历范文(20篇)

    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将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看看这些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思考。个人基本简历。姓名:-国籍:中国。无照片。目前所在

    专项整治的自查报告(热门21篇)

    自查报告的撰写可以增强我们的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些自查报告的实际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和方法。根据全国、省、市、县中

    城市整治工作计划(汇总18篇)

    工作计划书是对工作任务、目标和计划进行详细阐述和规划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

    水电站的心得体会(专业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方法,挖掘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借鉴其中的优点和亮点。

    班主任工作读后感(热门19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心挑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拓宽思路,提升写作水平。亲爱的妹妹,很感谢

    大学德育个人汇报总结大全(16篇)

    在写个人总结时,要注意客观真实,不夸大和缩小自己的优点和问题。在以下个人总结范文中,可以发现不同人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拥护党的领导,

    高三下学期个人总结(优秀22篇)

    在写个人总结时,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经历,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关于个人总结的思考和观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