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念青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

毕业论文是对自己学术成果的一种验证和见证,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自我鞭策,激发学术兴趣和追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经典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借鉴。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一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2研究内容与意义

1.3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4.1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6.参考文献

[6]王巍.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7]陈乔芬,郭富生.激发说写兴趣引导儿歌创作――《六个矮儿子》教学赏析[j].云南教育,20xx,11:38.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二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将教育、生活和情感信息高效传达给孩子们,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然而,中职学前教育偏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通过语文课程,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职业人才。作为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其岗位的核心内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并不是终点。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更是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是摆在学前教育学生面前绕不过的坎。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入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等形式升入高校,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但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必考科目,写作考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毋庸讳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基础型、即战型人才,需要培养对象具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无缝对接的能力,但狭隘地把中职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就业第一”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逐渐演变为“技术培养”,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教练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逐渐演变为学徒的角色,中职教育无可避免地走向重职业技术培养、轻文化熏陶的窘境。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的偏颇,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

中职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基础课业成绩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略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在“能力为重”的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时,把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学科课程放在了首位,学时比重较大,实现重点考核;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放到从属位置,压缩其学时设置,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基础课,特别是对语文课的重视和考核,直接导致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弱化。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倦怠,教学手段的老化,导致写作课堂的寡淡。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无论持何种语文教学观点,语文都应该是心中有“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被边缘化,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倦怠,学生管理上的压力,思想的懒惰,绩效工资的消极影响等原因,久而久之连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再重视语文课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目的在于应付学校检查,完成任务,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是介绍传统的写作知识,不将写作与学生所学的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结合起来,课堂信息跟不上时代节奏,教学手段老化陈旧,语言粗鄙缺少激情,课堂寡淡无味,导致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四)学生写作学习动机的缺失,导致学习收效甚微。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好音乐、钢琴、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就会抢得先机。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程上,加之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认识不清晰,害怕写作,因而不重视自己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导致写作学习收效甚微。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学校全局把控,激活写作元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程多样,学习任务繁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非常困难。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把控学校中的写作教学。首先,学校要实行宏观调控,合理调整课程及学时安排,改变教学部门重技术轻文化的不良倾向;其次,学校领导班子要开展突击听课活动:通过关于语文写作课程的突击听课,了解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师生配合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要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议,同教师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加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研究和召开教师会议,明确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语文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二)结合语文特点,优化写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是依托《阅读与写作》来完成的。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精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词句的积累;其次,学习修辞手法时,让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再次,学习对比写作手法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将视觉与听觉形象化的写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找到一片“有故事的叶子”,为下一次语文课深化写作做准备。后来,围绕“有故事的叶子”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作文课,通过“讲叶子的故事、看叶子的颜色、听叶子的声音、尝叶子的味道、悟叶子的一生”等环节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讲出来写出来的目的。平时对作文有着天然抵触心理的学生,经过这样的专题课,都顺利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引申出写作练习,从故事的讲解中悟出道理等训练方式,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顺利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入写作教学。

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师资,它更强调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明显,它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音乐、绘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同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写作教学渗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写作训练扩展到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故事《项链》情景化,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浓缩为一个小剧本,然后分角色表现出来。接下来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当年的马车夫等情节,形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和反思,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最有体会最有感触的故事等。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思路贯彻到学前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举办写作活动,营造写作氛围。

写作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抵触变为喜欢,写作过程才能持续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真实地提高,而不是在“编辑”者的角色上停步不前。在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写作练习,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但仅仅只是增加写作的机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造写作条件,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经常设置一些适合且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举办有奖征文、写作交友等活动。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书信形式表达自己交友的意愿。在愉快的交流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推出学生成长故事专栏,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出彩的学生故事,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层面向报刊推送,以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校层面而言,还要适当矫正“就业第一”“技术第一”的教育思想,创造人文关照的氛围,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三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以下是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四

摘要: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以培养儿童的美术能力。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情况看,美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较为有限,学生在课程内的学习难以达到未来工作岗位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基于此,该文对当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学习途径。

儿童美术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并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审美活动提高儿童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幼儿美术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

一、《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

美术素养是指个人了解与学习美术知识之后,所形成的与之相关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以及参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包括与之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人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它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这是因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为一种涂鸦式的抽象画形式,具有模糊性与不具体性等特点,这些与抽象绘画艺术的构成形式非常相似。对儿童的这种抽象绘画进行赏析,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因为这时画得像不像已经不能作为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了。抽象绘画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形式,它所描绘的对象大多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观者需要从点、线、面的构成与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赏析绘画作品。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立足大的美术观、把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此外,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日常工作中,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能力。

2、基本的造型能力在美术范畴中,造型能力是指能够准确、概括、完整地把握物体造型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创作对象形状的观察、理解以及对物体外在和内在的形体结构的把握。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可见造型能力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造型能力可以说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如果连基本的造型能力都不具备,抛开绘画课程不说,就连欣赏课程或者手工课程都难以展开。如,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很多时候需要对作品中的造型进行赏析。又如,在开展折纸活动时,对于折纸图解的空间性解读和对折叠处在整个纸张中的大概比例的把握也对教师的美术造型能力提出了要求。此外,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一般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有些环节甚至需要教师绘制完成,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

3、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儿童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更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在美术教学中,缤纷的色彩对于儿童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对色彩的好奇心,积极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能够较好地感知色彩在各种对比、调和中产生的变化,并能根据需要正确地掌握和配置色彩关系,灵活运用色彩和搭配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阶段人们并不能完整地解释人的情感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人的心理状态。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心理系教授格罗姆在研究儿童通过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的实验中,发现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喜欢用色彩表示不同的心境状态。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正确把握色彩的情感知识后,能够通过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情绪和心境。

4、扎实的手工制作能力手工制作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包括纸艺、布艺、泥塑等内容。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到要“解放孩子的双手”。手工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概念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手工活动都是以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为基础,简化制作工具后发展而来的,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制作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

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虽然各高职院校在具体的美术课程学习模块与学时上有所差别,但总体的学习内容都是以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在美术素养方面的要求为基础,由美术鉴赏、图案、绘画、手工几个方面整合而成。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美术课程设置情况如下:本课程的名称确定为“美术应用与实践”,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基础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美术欣赏和手工制作等。第二学年完成“应用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有简笔画、泥工、装饰画以及各种绘画形式的学习。第三学年完成“职业能力模块”共计32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教学法、教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美术活动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美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这以前,美术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不受重视,即便开设了美术课程,也是倾向于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十分片面的,而且课时量较少。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况看,除了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其他学生的美术素养较为缺乏。而美术高考生也只是经过了几年美术造型基础的学习,这样的美术教育是有偏差的。总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存在不足。基于这个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包含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较多,按照教学计划,每周只有两个学时的美术课程学习时间。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呈现出学生美术基础差、课程学习内容多、课时量少等问题。美术课程学时是在整个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后安排的,要想通过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拓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1、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

一般来说,兴趣小组是将课程教学中表现较为突出且对本课程有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组织起来,在课余时间开展课程学习活动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学生人数有限,但是带来的积极效应是能够放大的。因为小组成员参加学习活动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小组成员通过兴趣小组能够获得成长,进而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能被带动起来。同时,教师可以将这种正面的影响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请兴趣小组的成员担任组长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兴趣小组时,小组学习内容可以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超前于班级的学习进度,这样兴趣小组成员在辅导其他学生时就能更加准确、有效。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不仅能够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学习活动前,应该配备负责教师。小组的负责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前做好计划,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特点,主要安排绘画、手工、欣赏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可以参考小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点,为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要有具体的规定,兴趣小组管理应规范化,保证学生准时参加活动,这样小组的学习活动才能持续开展。

2、举办画展。

利用校园资源举办画展,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所,如走廊、空教室、教学楼大厅等,这样有利于画展的持续举办。画展看似只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展示美术才能的机会,实际上它对于渲染校园艺术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都是有帮助的。举办画展前,应在校内广泛征集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拟定一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限制作品的表现形式,绘画、摄影、手工均可,为学生的创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特长与个性。虽然最后展出的作品数量有限,但在征集过程中,为画展做准备的学生人数肯定是多于这个数量的,这样就可以增强整个学生群体对于美术的关注与兴趣。同时,为了不打击落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展示所有投稿学生的作品。

3、互联网课程学习。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影响人们的交往、工作和学习等方面。互联网有着资源丰富多样、时空跨越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优势,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时安排的有限性和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决定了教师只能讲授基础知识,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并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课程继续学习。教师提供的互联网教学视频应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巩固课堂练习或延伸课堂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借用微信平台向学生分享美术相关的有趣的信息,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完成的美术作业发到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与教师、同学、朋友甚至家人交流学习情况。互联网不仅能够为美术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改进师生交流的方式。

4、充分利用美术馆等社会公共资源丰富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馆具备独特的教育资源,即艺术收藏品。美术馆开展的教育活动多样,除了陈列艺术品的形式,还有名家讲座、艺术家公开制作、开放工作室、公演会等,这是很多高校都无法具备的。美术馆有着相对先进的设备,部分美术馆还配有讲解员,并且场地较大,相较于美术课堂,可以展开大规模的美术活动。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利用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将美术馆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大多数学生的观展经验较少,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展活动。参观画展看似简单,不过是进入美术馆后走到每件艺术品跟前看一看,但学生如果以这种无目的的方式参观展览,最后有可能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应该分三步对学生的观展活动进行引导:第一步,在学生参观以前,教师应该为美术馆的艺术展做一个导览,向学生介绍展览的基本情况和参展画家的简介。第二步,为学生分析、讲解艺术展的典型作品。第三步,针对此次艺术展览作品进行再创作。观展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展后的感受,再请学生根据此次艺术展中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5、手工体验馆。

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鉴于课程课时量较少,而且学校资源有限,如陶艺类的课程内容是无法在课堂上展开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到陶艺店或其他手工体验馆学习、体验。虽然这种学习形式需要消费,但新鲜的内容仍然能吸引学生。任何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个提升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创作过程中,个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是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的。此外,绘画与手工看似相去甚远,其实内容是相通的,主要通过色彩、造型进行创作。所以,制作手工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美术综合素质的过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将绘画、欣赏和手工等内容压缩成一门课程,而且在学时安排上仅为每周两个课时,要想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拓展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途径就显得非常迫切。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学习途径,可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李苏,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樊钰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5).

[4]孙彦.论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关联性.大众文艺,2013(3).

[5]晁树梅.有效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方法.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9).

[6]范帆.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利用微信平台展开“微信教育”探讨.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4).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五

摘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清晰,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高,社会、家庭方面也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此从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同时鼓励多渠道参与等方面提出建议,帮助中职更好的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为主线的综合教育活动。[1]从国家到学校及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清晰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未来就业有明确的方向,即当一名幼儿园教师,但对于幼儿园教师这一岗位的职业认知却十分模糊。同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与学生的性别还存在一定的关系,男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优于女生,而女生在认识自我方面能力优于男生。[2]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占绝大多数,男生极少。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中,缺乏与异性间的交流探讨,促使以女生居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能力发展上有明显的不足。

2.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高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多数是在学生入学时请专家、幼儿园领导等开设讲座,对毕业班进行就业形势与信息分析的课程。总体来看,缺乏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缺少学生对就业观念和职业认知的教育,对学生实际帮助较少。学校有没有专门的教师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数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和辅导员担任。这些老师本身就出自不同的专业,并非专门的指导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熟悉,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学生职业规划的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专业针对性不高。

3.家庭、社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这是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3]家长受传统教育影响,认为孩子在入学后只有到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到就业的问题,导致孩子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模糊。同时选择专业时多数学生还是由家长做决定。中职的学生由于还未成年,对父母的依赖也较大,所以,当学生面临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时,难以根据自身情况,全面的分析应对。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支持幼教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工资待遇也较低,这些都在一定因素上影响学生选择学前教育这一专业。

1.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需长远考虑,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制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方向。同时,不能仅仅通过实习来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可在学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亲身感受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并通过身边人,学校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职业信念。

2.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培养意识,教师与学生多加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目标,初步设定职业发展路线。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在完成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客观的评估自己,对最终的职业发展目标定位。而毕业班的学生,应注重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并适当的开展一些就业方面的知识,进行专业实践培训,指导学生更好的就业。同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个工作。还可以通过聘请资深的职业指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3.鼓励多渠道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家长适当的鼓励孩子多与社会接触,对社会、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都会有一个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达不到效果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努力。鼓励社会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中职学校积极与幼儿园合作,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学校与幼儿园共同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邀请校友返校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学生对自己工作的了解,引领学生成长,并利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班的学生就业提供帮助。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制定相关的标准,促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更加规范科学专业。

参考文献: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六

钢琴是音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更新教材资料、完善教学手段,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钢琴教学水平。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钢琴是一门技术活,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必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学过钢琴,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学习钢琴很重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不乐观,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设备都不够完善。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巩固,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钢琴基础的学习都是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要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和加强基本功练习,但根据调查显示,教材的使用并没有突出各自的专业特点,对歌曲伴奏、自弹自唱的安排有所欠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应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随着钢琴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完善。应选择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探索出多种授课方式,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要合理的选择,科学的应用。

成因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学琴自主性差,对于钢琴的学习更是零基础,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目标,考试时只针对了考试的曲目进行练习,学习动机并不是对钢琴自身的喜爱,有的甚至连钢琴弹奏的坐姿和手型是错误的。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生对学期目标不了解,对本专业钢琴学科目标不清楚,学生对课时目标不明确。教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学习氛围有待加强,教学设别不完善,有时琴房不充足,学习氛围总的来说不是很浓郁,保证不了练琴时间,影响了学琴的效率。课堂教学气氛不佳,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默契,学生实践机会太少,缺乏锻炼,钢琴的弹奏水平和表现力不强,有待师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相关课程设置的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很贫乏,只开设了钢琴基础课程,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低。教材与教学内容方面也存在问题,教师没有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导致出现能弹不能教的问题。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采用传统的“一对二”的个别课教学,教学环境封闭,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老师更多的是技巧训练方面的指导,不可避免地造成重复劳动,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缺乏思考,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评价的科学性,个别课教学使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学内容不会得到扩展,导致了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弊端表现为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又受到时间的限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能听完所有的同学的回课,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授课方法也存在问题,只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及练习法,应该科学的结合、大胆的创新,需要更多的方法来辅助教学才行。教学反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评价的方式单一,钢琴课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忽视了学生自评这一重要环节,应当引起老师的重视。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教育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的充电学习,应学会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现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修养。职后继续教育有待加强,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钢琴教学中,钢琴是必要的教学设备,应改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保证设施的齐全和维护工作,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配合默契,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不管用什么方法,来加强公开演奏的训练。重视钢琴学习的基础教学,加强断奏、连奏、非连奏、跳音,老师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要掌握好,告诉学生弹好双音也是弹好和弦的第一步。音阶的种类很多,应作为技术训练。保证弹出来的乐音音色和音量流畅,要提前做好预备动作,要注意每次转指之后新的音区,需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解读曲目,尽量保持手位的稳定和手指工作的秩序,处理好分手练习与合手练习,寻找到乐曲的技术难点,专攻这些难点,慢练可以想得更清楚,弹得更准确,分解练习时弹好整体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要把一堂课上得精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当的采取其他方法来配合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可以采用提问式启发,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自己去查阅]乐曲的参考书,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钢琴作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提问,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演奏能力,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评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结精神。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应更新钢琴教材,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针对个小组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练习,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锻炼学生的心里素质和演奏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丁淑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黄河之声,

[3]霍树霞等.钢琴讲义仁[d].呼和浩特: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音乐系钢琴教研室,

[4]朱锐.浅谈学前音乐教育对人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理论,

[5]涂爱萍.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教材的选用与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七

(一)“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八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将教育、生活和情感信息高效传达给孩子们,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然而,中职学前教育偏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通过语文课程,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职业人才。作为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其岗位的核心内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并不是终点。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更是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是摆在学前教育学生面前绕不过的坎。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入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等形式升入高校,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但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必考科目,写作考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毋庸讳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基础型、即战型人才,需要培养对象具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无缝对接的能力,但狭隘地把中职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就业第一”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逐渐演变为“技术培养”,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教练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逐渐演变为学徒的角色,中职教育无可避免地走向重职业技术培养、轻文化熏陶的窘境。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的偏颇,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

中职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基础课业成绩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略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在“能力为重”的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时,把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学科课程放在了首位,学时比重较大,实现重点考核;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放到从属位置,压缩其学时设置,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基础课,特别是对语文课的重视和考核,直接导致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弱化。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倦怠,教学手段的老化,导致写作课堂的寡淡。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无论持何种语文教学观点,语文都应该是心中有“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被边缘化,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倦怠,学生管理上的压力,思想的懒惰,绩效工资的消极影响等原因,久而久之连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再重视语文课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目的在于应付学校检查,完成任务,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是介绍传统的写作知识,不将写作与学生所学的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结合起来,课堂信息跟不上时代节奏,教学手段老化陈旧,语言粗鄙缺少激情,课堂寡淡无味,导致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四)学生写作学习动机的缺失,导致学习收效甚微。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好音乐、钢琴、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就会抢得先机。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程上,加之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认识不清晰,害怕写作,因而不重视自己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导致写作学习收效甚微。

(一)学校全局把控,激活写作元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程多样,学习任务繁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非常困难。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把控学校中的写作教学。首先,学校要实行宏观调控,合理调整课程及学时安排,改变教学部门重技术轻文化的不良倾向;其次,学校领导班子要开展突击听课活动:通过关于语文写作课程的突击听课,了解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师生配合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要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议,同教师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加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研究和召开教师会议,明确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语文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二)结合语文特点,优化写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是依托《阅读与写作》来完成的。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精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词句的积累;其次,学习修辞手法时,让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再次,学习对比写作手法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将视觉与听觉形象化的写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找到一片“有故事的叶子”,为下一次语文课深化写作做准备。后来,围绕“有故事的叶子”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作文课,通过“讲叶子的故事、看叶子的颜色、听叶子的声音、尝叶子的味道、悟叶子的一生”等环节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讲出来写出来的目的。平时对作文有着天然抵触心理的学生,经过这样的专题课,都顺利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引申出写作练习,从故事的讲解中悟出道理等训练方式,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顺利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入写作教学。

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师资,它更强调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明显,它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音乐、绘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同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写作教学渗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写作训练扩展到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故事《项链》情景化,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浓缩为一个小剧本,然后分角色表现出来。接下来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当年的马车夫等情节,形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和反思,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最有体会最有感触的故事等。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思路贯彻到学前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举办写作活动,营造写作氛围。

写作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抵触变为喜欢,写作过程才能持续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真实地提高,而不是在“编辑”者的角色上停步不前。在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写作练习,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但仅仅只是增加写作的机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造写作条件,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经常设置一些适合且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举办有奖征文、写作交友等活动。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书信形式表达自己交友的意愿。在愉快的交流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推出学生成长故事专栏,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出彩的学生故事,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层面向报刊推送,以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校层面而言,还要适当矫正“就业第一”“技术第一”的教育思想,创造人文关照的氛围,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九

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关键,是基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对学前的教育起着教育、指引、推进的积极作用。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系的工作重心内容就是日益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的管理体制还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且提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改进方法,以期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问题;挑战。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同时学前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家长们更重视孩子的成长,所以学前教育是很重要的。

1)学前教育的一些机构设立不明确。在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设立并不是很明确,设立的机构标准并不准确,在一些机构中人的数量较多,还有设立机构的性质,一些机构的状况都不是很详细,所以我国设立的学校教育机构随意性非常大,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是不同的,所以在设置机构和机构人员的方面上有很大的冲突,不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的设立会严重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1]。

2)由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体制的作用不明确。由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从以往的计划性经济已经转变成为了市场型经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曾计划过办理学校的思想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了,所以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化。由于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制度非常不健全,并且现在的教育事业也呈现了不断下降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国的政府进行有力的指导,指导在这种经济状态下如何发展教育事业。我国在2010年曾颁布过《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准确的指出来由政府指导的学前教育。但是现在还无法明确该如何用政府来指引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

3)法律的监督机构不是很确全。现在,我国的监督机构并不是很全面,尤其是学前的教育质量方面的监督更是不全面。我国其中一部分省份已经明确制定了一些相对应的国家办立幼儿园的分类,并且也具有很严格的监督机制。但是这些措施方案只是针对一些国家办立的幼儿园而进行的措施,对于大部分的私立学校这些监督机构并没有完全实施,对实施监督系统并不是很完善。在这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缺少法律的监督和控制,这些方面主要表现在,学前管理教育的监督并不是很全面,监督的一些标准并不是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监督的机制并不完善。然而根据现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来看,国家设立的幼小儿学员在不断的完善监督和法律效力,而民间办的幼儿园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并且办立这些学校的监管范围也是在不断扩大,由于幼儿园办立的越来越多,则法律监管的漏洞则越来越多。所以我国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中法律要加大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督手段。

(一)解决办法。

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在学前教育体制中并不是很完善,所以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完善法律的监督,用立法来保障和促进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是现在我国政府的中心内容,用法律的方法来帮助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能够解除掉我国学前教育的很多问题。但是由于部分的地区采用一些措施来发展学前教育的作用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法律的效力还是很缺乏的。所以,要管理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做出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必须要知道政府的责任和职责所在,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方案,面对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我国还要加大力度的进行财力补充,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的高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便是要求政府不断的发挥主体地位,不断的完善并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还要根据情况来设置适合的人员需要和机构配置要求。这些要求是能否发展好学前教育体制管理的关键所在。然而在进行实际的管理操作中,我国政府投入的资金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国在教育当中所花的经费很多,但是还需要投入更高的资金,但是在建设教育过程中,资金经费已经明显显得不够用。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经济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我国只有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充足的费用,才能够让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体制具有充足的物质动力。只有加大学前教育制度管理,才能够提升整个教育界的水平发展[2]。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教育发展的事业关注度的不断加重,而且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出台了很多新的关于教育政策的方针,这些方针要全部落实到全国各地区,大到城市小到乡区,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就要从根本做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良好的教育管理体制,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发展空间,提高学前的教育质量,是首要任务。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政治方面的因素,经济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是来自于更优秀的国家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优秀成果。这样看来,能够带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增长,就是要靠取全方位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水平普遍提高,但是还有很大部分的人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幼儿园,导致了现在的很多小孩子无法到幼儿园上学,耽误了自己的发展。并且有些幼儿园的学费对比其他幼儿园的学费是很贵的,这些都是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还有一些黑心校园用一些优势条件取代了很多正规学校,这些都需要我国的监管和政府的有力指导。

要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就要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要求政府要对学前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我国要不断创新管理教育体制,不断健全政府关于教育的机构,同时还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仅是我国教育的管理体制的发展目标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这也更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努力成果。要不断增强学前的教育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其未来的健康成长。

[1]王晓波.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分析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

[2]王优娟.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j],教育界,2015,07.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十

摘要:声乐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音乐教师仍然沿用较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同艺术实践脱节严重,且忽视了学生自身特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中职声乐教育的发展水平。针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构建新型教学体系,融合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声乐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多样化教学;声乐。

目前,中职学校声乐专业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些弊端日益凸显。新形势下,我们亟需探寻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计划方案、开拓多样化教学途径,让中职生在学会歌唱的同时,还能掌握艺术技巧,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者,真正达到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的,满足于社会需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年龄处在15至18岁之间,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较强。然而,多数学生来自于各个县或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学习经历,综合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较薄弱,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仅仅通过重复“老师示范,学生跟唱”这样简单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无法掌握学习的要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声乐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凝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

(1)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递进式开展教学。中职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强,一开始目标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渐加深教学难度,由浅入深、由简而难辅导授课。

(2)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学生现阶段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需多听、多看、多感受,多媒体刚好具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教师应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视频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主动探索演唱的精髓。

(3)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感”,与学生一同分享,还要有“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式的超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歌唱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养,会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声乐是通过歌唱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行为,没有蕴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称之为艺术。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实践之前,学生需了解歌唱中发声器官的构造、原理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发声的全过程,构建起声乐学习的基本认识。然后辅之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多层次且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形式多样的歌唱表演实践,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学习体系。

大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发声训练技巧等为基础内容。以声乐理论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传授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结构、正确歌唱姿势、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歌唱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应用大课授课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在集体时间内以点带面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利用率。

小组课是声乐教学中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水平差异等,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通常教师综合考虑声乐基础、歌唱水平、个人特点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又兼顾到小组的共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观摩、互相倾听,让他们能较清晰地辨别歌唱发声状态的正确性。而对于个别发声存在问题的对象,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讲解与范唱,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在解决歌唱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交流经验和技巧中了解小组其他学生对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领悟层次与演绎风格,并与之做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学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们完全掌握作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重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艺术魅力。

声乐是一种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表演的艺术形式,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演来促进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得失,才能形成更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因此,中职声乐教学必须结合艺术实践才能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艺术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定期举办学生声乐观摩会,文艺汇报演出,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中职音乐教师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寻找更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xxx。

单位: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玢。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探析[j]。商情,20xx(15)。

[2]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08。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十一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课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弹奏小、中型乐曲的技能。要想完成一首乐曲的弹奏,没有音乐表现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钢琴教师要在教授学生弹奏基础技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音乐表现力是指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感染力。它包括内涵丰富的意境、节奏、韵律等等。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钢琴演奏表现力。

在钢琴学习中,正确的弹奏方法和精准的演奏技巧,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只有严格要求学生的每一个技术动作,才能为演奏乐曲的丰富表现力打下坚实基础m。反之,如果弹奏技术不过关,就会在演奏中出现技术变形、节奏不准确,的问题从而导致演奏失败。

1.在钢琴教学中要强调基础技术的训练。

基础技术训练也就是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其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弹琴的坐姿、手型,断奏弹奏方法、连奏弹奏方法等等。在教学中对这样的基础内容要仔细认真,不放过对任何细节的要求。钢琴弹奏是一门科学的技术。如果脱离了科学的基础练习,不但弹琴会失去美感,还会导致身体上的僵硬和一些疾病。在弹琴手型上要求要自然,强调掌关节的真正骨架支撑。可结合e大调音阶位置来练习骨架支撑。断奏练习并不是只在初学阶段使用,在学习钢琴的整个过程中要贯穿断奏练习。断奏要把力量,沉到键底。连奏时要体会用手指歌唱的过渡感受,而不是彼此不相关联的高抬指连奏。只有在基础的手指练习上强调音乐性、歌唱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表现力。

2.在乐曲弹奏中节奏要精准。

没有美妙的声音就谈不上音乐表现力%所以要在教学时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

1.要听旋律。

钢琴乐曲的旋律是钢琴曲的基础,听觉又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所以在钢琴曲练习初期阶段,教师就应要求学生要熟悉一首乐曲的旋律并要唱出旋律。对于巳经唱出的旋律要进行二度创作,经过自己的理解弹出来,自己倾听,感受乐曲的旋律美。乐曲旋律的听唱要贯穿在弹奏乐曲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弹奏初期阶段还是熟练演奏阶段。乐曲弹奏熟练后就更要加强对旋律的听觉训练。只有这样,一首钢琴曲的旋律才能凸显出来,让人听出旋律美感。

2.要听伴奏。

钢琴曲中非旋律的部分都可视为是伴奏部分。一首钢琴曲的伴奏可以使乐曲更加丰富和优美,所以钢琴曲的伴奏部分也不能忽视。对于伴奏的弹奏其要求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音量和感受伴奏旋律的层次与律动。这些要求靠演奏者充分调动听觉来把握。对伴奏的听觉训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单独弹奏乐曲伴奏部分(如果是多声部就需要分声部练习)。音量的控制要靠耳朵来听,要弹得清晰适度、层次感鲜明。听伴奏音符与乐曲旋律的联系,要让伴奏旋律更加美妙动听。当然这需要长期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要记住伴奏部分是帮助乐曲旋律更加优美丰满,千万不要喧宾夺主。

3.要听乐曲与心灵的共鸣。

李斯特说过,“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最纯的感情火焰;它是从口吸人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动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能够完整弹奏一首钢琴曲实际上就是对一首钢琴作品的二度创作。要身临其境地演奏,不单单要演奏者自身的投人,更要演奏者自己倾听音乐的效果是否与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效果一致。有些学生看上去非常动情地演奏,但实际听众听起来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就是演奏者没有认真倾听、乐曲并没有与心灵共鸣的原因。“演奏者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以致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他内心的反感。这样,他就会迅即想办法治疗这种发音的毛病。这就是强调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没有听觉参与的演奏根本谈不到钢琴演奏的表现力。

只有深人领会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一首音乐作品,才能提高演奏表现力。“钢琴演奏以对作品的分析、理解、把握为前提和基础。没有全面、正确的对作品的分析、理解、把握,也就不能有音乐力了。”要想深入了解一首钢琴作品并非易事,因为钢琴作品大多是只有名称或作品编号,不像歌曲,有歌词,每一句歌词都可以把演唱者带进不同的意境。要深入了解钢琴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对于作者的了解可以来自教师的个人介绍、学生自己查阅信息。最好是结合作者的自传,这样可以侧面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成长历程,了解作者的性格、创作的风格。这些对于作品的理解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其次,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一首作品要与创作年代背景相结合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味道和深意。演奏者一定要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创作时的环境和心境。“要想演奏出钢琴作品中的情感,一个前提就是对作品中的情感进行深人的体验,然后再利用弹奏技法将这种情感传递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还原作者创作的意图,了解作者创作时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融入到弹奏中来,进行二度创作。这样一首钢琴作品又有了新的生命,也就弹出了不同的风格。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弹奏同一首作品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弹奏中加人自己的理解就会使作品有自己的更丰富的表现力。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十二

问题在于你怎样教育和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本文论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本人的一些建议和对国外学前教育的一些趋势。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

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

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现在幼儿的启蒙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人们往往只注重培养幼儿的智育,忽略了劳动教育、集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有的家长和教师所追求的往往是幼儿识字的多少,计算技能的强弱,会背若干唐诗,套弹唱几首歌;还有的家长甚至利用双休日继续为孩子补课,让孩子学弹琴、学书法等等。

而在幼儿园里也一般开设六门课程: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

极少数幼儿园只在大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而且即使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常常是脱离幼儿的实际,以空洞抽象的说教代替德育工作,使德育流于形式。

这就是幼教实践中存在的“重智轻德现象。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独生子士的家庭越来越多。

在大、中城市,独生子士的人数占到幼儿总数的95%以上。而且比例连年上升。

由于是“独生”,孩子在家中位于中心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等缺点并且由于家庭中缺少同年龄段的伙伴,导致不容易学到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少幼儿在幼儿园里或是邻居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就显得不合群。

这些都是幼儿园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幼儿施行“爱集体”教育的客观要求。

并且现代的幼儿劳动观念差:目前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一出世,就成为家中的宝贝疙瘩、中心人物,根本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

让孩子长期过着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家中像是“小皇帝,小霸王”,使孩子养成懒惰、自私、惧怕困难、优柔寡断等环习惯,严重阻碍幼儿的发展,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还有很多幼儿园教育还存在着“小学化”的偏向。

小学化教育,就是幼儿固套用小学教育的模式进行施教。

小学教育是以教学为主,游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兴趣;而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在玩中学,两者有很大区别。

三、个人观点和建议。

1.幼儿德育教育。

(1)爱集体教育。

教育幼儿有的集体意识,比如要让幼儿知道自己所在班是一个集体。

习惯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萌发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还应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使他们具有初步的人道情感,进一步使他们做到个人行为不妨碍集体。

还要使他们学习解决彼此争执,学会恰当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言行,有最初步的自我教育能力,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的缺点。

(2)爱劳动教育。

应使幼儿有参与简单劳动的兴趣和最初步的独立意识,有自我服务的愿望和基本的自理能力,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3)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客。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幼儿期就开始施行,要注意发挥周围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如老前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置、科学家等对幼儿的榜样诈用要充分重视各种社会信息对幼儿的影响。

(4)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教育。

教孩子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教他们对他人关心、尊重的情感,教会幼儿如何帮助别人。

2.幼儿品德教育。

(1)“愉快教育”代替“小学化”教育。

幼儿是好动的,好游戏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游戏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目的,通过游戏完成教学内客,或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或让幼儿掌握处理事情的技能,或让幼儿进行竞争、想象、模仿等,幼儿教学啦颊打破教条的课堂教学,真正坚持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动静相宜的原则。

(2)以适当的“挫折教育”代替“成功教育。

幼儿喜欢动作,更喜欢成功。

喜欢成功是幼儿的共性特征。

没有一个劝儿不喜欢看赞许的目光,不喜欢听热烈的掌声。

我们在课堂上就经常用掌声、小红花等进行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在实践中有一定的优势。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

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

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

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199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十三

钢琴是音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更新教材资料、完善教学手段,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钢琴教学水平。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钢琴是一门技术活,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必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学过钢琴,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学习钢琴很重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不乐观,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设备都不够完善。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巩固,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钢琴基础的学习都是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要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和加强基本功练习,但根据调查显示,教材的使用并没有突出各自的专业特点,对歌曲伴奏、自弹自唱的安排有所欠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应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随着钢琴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完善。应选择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探索出多种授课方式,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要合理的选择,科学的应用。

成因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学琴自主性差,对于钢琴的学习更是零基础,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目标,考试时只针对了考试的曲目进行练习,学习动机并不是对钢琴自身的喜爱,有的甚至连钢琴弹奏的坐姿和手型是错误的。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生对学期目标不了解,对本专业钢琴学科目标不清楚,学生对课时目标不明确。教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学习氛围有待加强,教学设别不完善,有时琴房不充足,学习氛围总的来说不是很浓郁,保证不了练琴时间,影响了学琴的效率。课堂教学气氛不佳,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默契,学生实践机会太少,缺乏锻炼,钢琴的弹奏水平和表现力不强,有待师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相关课程设置的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很贫乏,只开设了钢琴基础课程,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低。教材与教学内容方面也存在问题,教师没有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导致出现能弹不能教的问题。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采用传统的“一对二”的个别课教学,教学环境封闭,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老师更多的是技巧训练方面的指导,不可避免地造成重复劳动,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缺乏思考,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评价的科学性,个别课教学使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学内容不会得到扩展,导致了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弊端表现为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又受到时间的限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能听完所有的同学的回课,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授课方法也存在问题,只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及练习法,应该科学的结合、大胆的创新,需要更多的方法来辅助教学才行。教学反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评价的方式单一,钢琴课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忽视了学生自评这一重要环节,应当引起老师的重视。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教育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的充电学习,应学会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现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修养。职后继续教育有待加强,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钢琴教学中,钢琴是必要的教学设备,应改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保证设施的齐全和维护工作,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配合默契,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不管用什么方法,来加强公开演奏的训练。重视钢琴学习的基础教学,加强断奏、连奏、非连奏、跳音,老师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要掌握好,告诉学生弹好双音也是弹好和弦的第一步。音阶的种类很多,应作为技术训练。保证弹出来的乐音音色和音量流畅,要提前做好预备动作,要注意每次转指之后新的音区,需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解读曲目,尽量保持手位的稳定和手指工作的秩序,处理好分手练习与合手练习,寻找到乐曲的技术难点,专攻这些难点,慢练可以想得更清楚,弹得更准确,分解练习时弹好整体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要把一堂课上得精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当的采取其他方法来配合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可以采用提问式启发,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自己去查阅]乐曲的参考书,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钢琴作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提问,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演奏能力,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评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结精神。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应更新钢琴教材,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针对个小组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练习,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锻炼学生的心里素质和演奏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丁淑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黄河之声,

[4]朱锐.浅谈学前音乐教育对人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理论,

[5]涂爱萍.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教材的选用与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十四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幼儿在入园前,由于家里的一些不科学的教育,使其养成了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其中进餐习惯尤为显得突出。入园后,一个班集体有很多的小朋友,小朋友不好的进餐习惯,给幼儿园里的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这些不好的习惯的养成,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弊端。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构建家园合作机制,来纠正幼儿的不良的进餐习惯。

家园合作、幼儿、进餐习惯。

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挑战和竞争,现在的幼儿要想在以后的发展中处于金字塔的顶层,就需要从小养成优良的作风。幼儿的独立性在一个人的未来生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幼儿的独立性首先表现在生活自理方面,生活自理首先表现在可以独立的进餐,并在进餐后可以独立收拾自己的餐具。

当前家庭里的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幼儿溺爱现象十分严重,如今的小朋友在家里,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正是这种入园前的溺爱,使很多小朋友养成了挑食、厌食,吃饭时边吃边玩等很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很多的小朋友在入园前,一直都由家长喂食,使其到了幼儿园之后,不能独立的自己进餐。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就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幼儿,实施家园合作机制迫在眉睫。

2.1幼儿不良的进餐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

幼儿在入园之前养成不良的进餐习惯,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家长在进餐时不仅没有给幼儿起到榜样作用,家长认为进餐不是很大的问题,幼儿园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1)家长没有起到榜样、模范作用。

模范对于儿童来说是先天的能力,家长的某些行为,幼儿通过模仿可以很快“学会”。很多家长在家里进餐时,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比如,进餐时与人聊天,边玩手机边进餐,也会有挑食、厌食的不好行为。幼儿总认为,家长做的都是对的,无形中就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的标准。家长的言行不一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幼儿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会误导幼儿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家长在进餐时一直说话,还不断地对幼儿说,进餐的时候不要说话。家长只注意了一般的说教,而忽略了更重要的言传身教。

(2)家庭的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对于幼儿来说,是最初的社会性发展的地方。幼儿都是从家长那里学习到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会给幼儿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家长溺爱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幼儿在入园前,在家里进餐都是通过家长喂食的方式。使幼儿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对于幼儿的挑食、厌食,家长都是默认的态度,长而久之,幼儿的挑食、厌食变的更为严重。

(3)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幼儿在入园之后,教师对这些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的执行能力的培养不够。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对其自然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幼儿执行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几年这种观念有了转变,但是仍旧没有深刻意识到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没有深刻认识到幼儿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幼儿的执行能力的培养对其以后一生受用无穷。幼儿教师不注重和家长的配合,不能和家长一起统一目标的基础上,一起对幼儿进行教育。

2.2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

幼儿进餐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持续而且复杂的工作,这不仅需要幼儿园与家长方面的耐心教育,更需要两者合作、沟通和交流,形成责任明确,执行性强的教育方式。

(1)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

刚入园的幼儿在进餐时,总是有吃不下的心理。幼儿在看见满满的一碗饭时,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面对太多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同时产生畏难情绪,使得幼儿对吃饭失去兴趣。所以幼儿园的老师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的不要盛满。幼儿在吃完一次后,再次盛饭,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这样既不浪费粮食,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很多幼儿不喜欢吃绿色的蔬菜,这些习惯是长期形成的结果,所以也不要奢求马上就改好。针对这些幼儿的这些习惯,采取逐渐加量的方法。开始的时候,少给幼儿盛一点绿色蔬菜,吃完之后,教师和家长要及时鼓励,然后逐渐增加绿色蔬菜的量。比如,说“你太棒了,吃了这么多萝卜”。家长与教师的鼓励,会增加幼儿对于以前不喜欢吃的蔬菜的食欲,同时还可以逐渐改变幼儿的这些挑食的坏毛病。

(2)言传身教法。

由于幼儿都处于一个年龄层次比较低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于一般的说教,没有很好的接受能力。但是他们对于身边的成年人的行为却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所以,身边的家长与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此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双方都要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尤其是在进餐吃饭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此外,还可以讲述爷爷奶奶年代的时候的那些吃不饱饭的经历,使他们增加对粮食的爱惜之情,懂得节约粮食。

(3)“大拇指”教育法。

平常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与表扬为主。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家长以及老师的表扬,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肯定。当幼儿在进餐过程中比上次有了进步时,我们应该及时表扬和鼓励。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积极情绪,还能够把这些好的习惯进一步的加强。表扬方法可以为一个温暖的拥抱,也可以为一朵小红花。教师在幼儿园中,还可以开展小朋友吃饭比赛,吃饭期间不可以讲话,不可以把饭菜掉到地上。针对优胜者,老师要把他在全班面前表扬。另外,在遇到幼儿不好好吃饭的时候也要适当的批评教育,然后加以纠正,但必须掌握批评的方法与艺术,不可简单粗暴地处理。

幼儿健康的进餐习惯不仅需要依靠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庭中家长的配合。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家园长期的沟通、合作才能够完成。家园合作,主要是通过协调两方的教育力量,形成对幼儿进餐行为教育的合力,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幼儿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对幼儿进行连续不断的教育影响。只有双方对幼儿的进餐情况进行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短信和电话的形式把幼儿在园中的饮食情况汇报给家长,家长再把幼儿在家中的饮食情况报告给老师。对幼儿在园中或家中的挑食厌食等问题,引起老师和家长双方的重视。并及时沟通,找出原因并取得共识,一起寻找解决方法。还要求家长在家的时候要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帮助幼儿改善不好的进餐习惯。家长和老师还应该不断调整和更新原有的教育方式,使之可以适应幼儿的不断转变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生活的适应,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就会有明显的好转。绝大部分的幼儿可以独立的进餐,大部分幼儿在吃饭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桌子以及地面保持干净整洁,而且以前挑食厌食的幼儿,现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长时间文化知识的教育,幼儿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大家应该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绝不浪费一颗粮食,其它的一些不良习惯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家园合作对促进幼儿形成较强的执行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家园合作还需要坚持,只有通过坚持才能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培养。幼儿的早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其以后进入社会,更好的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十五

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健康全面身心并重。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结束语。

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1.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的身体发展、智力与经验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2.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生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发展、最易受挫的时期。

对此,下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主要从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育人理念。

2.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实践目标。

3.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主体性意识;同时,仍须经过社会化过程,从“不成熟”状态解放出来,走向“成熟”状态,成为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人。但是,学前儿童不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和科学验证能力,只能接受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学前儿童在道德启蒙教育中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必须是自觉的主体,毕业论文;市场的营销管理具有主体意识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前提。

1.学前儿童主体意识与学前儿童道德意识。

2.学前儿童主体性在道德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构成了学前儿童参与道德启蒙活动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

第二,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构成了道德启蒙教育的本质。道德启蒙教育是学前儿童道德意识的自我确立和自我完善。

第三,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决定了道德启蒙教育的思维方式、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教育模式。

第四,学前儿童的主体性造就了道德启蒙教育的学科意义和社会价值。

道德意识建构于主体的习惯,既是社会风俗习惯的普遍化和一般化,毕业论文:企业管理也是个体自身习惯的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学前儿童的人格养成。

2.学前儿童的道德素质养成。

3.学前儿童的行为规范养成。

1.认识过程。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4.审美过程。

德育是主体的心理体验和意识生成,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学前道德启蒙教育应该以引导为主要方法。

第二,学前教育处于人生教育的最初端点,对人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基础性奠基性意义为全球脑科学研究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所揭示。教育。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说:

第三,普及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和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第四,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和东方文化上的一些特质,在近十年来加速了事实上的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国民越来越感同身受地体认到下一代的生存发展、财富的积累以及幸福指数与个人受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密切。

第五,过去一个时段,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的失误和不作为,导致了学前教育徘徊、犹疑和迟滞。学前教育非义务教育的性质,让政府和教育行政忽视了对学前教育深切而全面的关注,企望靠市场化动力去发展学前教育。

究其“小学化”“成人化”滋生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是对儿童权利保障和学习者权利的漠视,这是我们各类教育和各阶段教育的通病。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旧是口头上的说辞,少见实际的行动。

二是社会的浮躁状态,教育价值观、学习观、人才观、学生观、知识观的陈旧、片面和扭曲使然。人的发展本质上应是综合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是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生存竞争的压力和想通过子女的发展补偿自己人生缺憾的祈望,助推了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不当要求和需求,逼迫幼儿超前学习,驱使幼儿园实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教学。

四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受到竞争压力的考验,特别是各类幼儿园在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抛弃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能坚守学前教育的规律,片面地跟随社会和家长的不正确要求,把外语、拼音、计算、轮滑、跆拳道、蒙台梭利感统训练等庞杂的内容塞进幼儿园的课程和活动之中,以取悦家长和社会,包装成所谓的特色,达到多收儿童和多收费的目的。

五是小学在招生中,对儿童入学附加考试、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管理办法面试等条件,其内容导向也助推、影响幼儿园向“小学化”和“成人化”靠拢,以适应各类“名校”的要求。

六是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对幼儿园课程教学和活动结构缺乏督导、监管、研究、指导等措施,缺乏执法力度,基本处于放任的状态,这导致了教育教学偏离正确的轨道。

以笔者的看法,在未来推进学前教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于解决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纠正“小学化”“成人化”教育倾向,显得更加困难,更加需要时间和过程,因为应试教育大的环境氛围不改变,文化变革不充分,根本的教育制度和体制不改革,“小学化”“成人化”的弊端就难以彻底根除,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认识和可持续的行动。

三、破解“小学化”“成人化”教育倾向的对策。

(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国家即将颁布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要深入研究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要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程序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积极交往中,通过观察探索、感知体验,享受快乐童年,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四)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实施策略体系,要改变当前零打碎敲的做法和仅仅局限在知识技能衔接的层面上,要通过研究与实践澄清当前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纠正错误行为。

(五)要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探索和建立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的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毕业论文的内容常见错误评析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

(六)要通过“家长学校”和家园互动,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七)加强三支队伍的专业化。

(八)要重视农村乡镇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指导,要以重点建设和扶持一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为主要措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使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上毕业论文范文提纲请参考。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十六

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以培养儿童的美术能力。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情况看,美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较为有限,学生在课程内的学习难以达到未来工作岗位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基于此,该文对当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

儿童美术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并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审美活动提高儿童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幼儿美术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

美术素养是指个人了解与学习美术知识之后,所形成的与之相关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以及参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包括与之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人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它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这是因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为一种涂鸦式的抽象画形式,具有模糊性与不具体性等特点,这些与抽象绘画艺术的构成形式非常相似。对儿童的这种抽象绘画进行赏析,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因为这时画得像不像已经不能作为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了。抽象绘画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形式,它所描绘的对象大多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观者需要从点、线、面的构成与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赏析绘画作品。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立足大的美术观、把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此外,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日常工作中,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能力。

2、基本的造型能力在美术范畴中,造型能力是指能够准确、概括、完整地把握物体造型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创作对象形状的观察、理解以及对物体外在和内在的形体结构的把握。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可见造型能力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造型能力可以说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如果连基本的造型能力都不具备,抛开绘画课程不说,就连欣赏课程或者手工课程都难以展开。如,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很多时候需要对作品中的造型进行赏析。又如,在开展折纸活动时,对于折纸图解的空间性解读和对折叠处在整个纸张中的大概比例的把握也对教师的美术造型能力提出了要求。此外,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一般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有些环节甚至需要教师绘制完成,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

3、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儿童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更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在美术教学中,缤纷的色彩对于儿童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对色彩的好奇心,积极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能够较好地感知色彩在各种对比、调和中产生的变化,并能根据需要正确地掌握和配置色彩关系,灵活运用色彩和搭配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阶段人们并不能完整地解释人的情感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人的心理状态。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心理系教授格罗姆在研究儿童通过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的实验中,发现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喜欢用色彩表示不同的心境状态。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正确把握色彩的情感知识后,能够通过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情绪和心境。

4、扎实的手工制作能力手工制作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包括纸艺、布艺、泥塑等内容。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到要“解放孩子的双手”。手工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概念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手工活动都是以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为基础,简化制作工具后发展而来的,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制作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

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虽然各高职院校在具体的美术课程学习模块与学时上有所差别,但总体的学习内容都是以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在美术素养方面的要求为基础,由美术鉴赏、图案、绘画、手工几个方面整合而成。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美术课程设置情况如下:本课程的名称确定为“美术应用与实践”,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基础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美术欣赏和手工制作等。第二学年完成“应用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有简笔画、泥工、装饰画以及各种绘画形式的学习。第三学年完成“职业能力模块”共计32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教学法、教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美术活动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美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这以前,美术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不受重视,即便开设了美术课程,也是倾向于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十分片面的,而且课时量较少。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况看,除了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其他学生的美术素养较为缺乏。而美术高考生也只是经过了几年美术造型基础的学习,这样的美术教育是有偏差的。总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存在不足。基于这个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包含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较多,按照教学计划,每周只有两个学时的美术课程学习时间。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呈现出学生美术基础差、课程学习内容多、课时量少等问题。美术课程学时是在整个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后安排的,要想通过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拓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1、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

一般来说,兴趣小组是将课程教学中表现较为突出且对本课程有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组织起来,在课余时间开展课程学习活动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学生人数有限,但是带来的积极效应是能够放大的。因为小组成员参加学习活动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小组成员通过兴趣小组能够获得成长,进而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能被带动起来。同时,教师可以将这种正面的影响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请兴趣小组的成员担任组长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兴趣小组时,小组学习内容可以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超前于班级的学习进度,这样兴趣小组成员在辅导其他学生时就能更加准确、有效。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不仅能够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学习活动前,应该配备负责教师。小组的负责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前做好计划,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特点,主要安排绘画、手工、欣赏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可以参考小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点,为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要有具体的规定,兴趣小组管理应规范化,保证学生准时参加活动,这样小组的学习活动才能持续开展。

2、举办画展。

利用校园资源举办画展,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所,如走廊、空教室、教学楼大厅等,这样有利于画展的持续举办。画展看似只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展示美术才能的机会,实际上它对于渲染校园艺术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都是有帮助的。举办画展前,应在校内广泛征集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拟定一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限制作品的表现形式,绘画、摄影、手工均可,为学生的创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特长与个性。虽然最后展出的作品数量有限,但在征集过程中,为画展做准备的学生人数肯定是多于这个数量的,这样就可以增强整个学生群体对于美术的关注与兴趣。同时,为了不打击落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展示所有投稿学生的作品。

3、互联网课程学习。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影响人们的交往、工作和学习等方面。互联网有着资源丰富多样、时空跨越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优势,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时安排的有限性和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决定了教师只能讲授基础知识,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并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课程继续学习。教师提供的互联网教学视频应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巩固课堂练习或延伸课堂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借用微信平台向学生分享美术相关的有趣的信息,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完成的美术作业发到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与教师、同学、朋友甚至家人交流学习情况。互联网不仅能够为美术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改进师生交流的方式。

4、充分利用美术馆等社会公共资源丰富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馆具备独特的教育资源,即艺术收藏品。美术馆开展的教育活动多样,除了陈列艺术品的形式,还有名家讲座、艺术家公开制作、开放工作室、公演会等,这是很多高校都无法具备的。美术馆有着相对先进的设备,部分美术馆还配有讲解员,并且场地较大,相较于美术课堂,可以展开大规模的美术活动。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利用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将美术馆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大多数学生的观展经验较少,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展活动。参观画展看似简单,不过是进入美术馆后走到每件艺术品跟前看一看,但学生如果以这种无目的的方式参观展览,最后有可能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应该分三步对学生的观展活动进行引导:第一步,在学生参观以前,教师应该为美术馆的艺术展做一个导览,向学生介绍展览的基本情况和参展画家的简介。第二步,为学生分析、讲解艺术展的典型作品。第三步,针对此次艺术展览作品进行再创作。观展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展后的感受,再请学生根据此次艺术展中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5、手工体验馆。

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鉴于课程课时量较少,而且学校资源有限,如陶艺类的课程内容是无法在课堂上展开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到陶艺店或其他手工体验馆学习、体验。虽然这种学习形式需要消费,但新鲜的内容仍然能吸引学生。任何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个提升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创作过程中,个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是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的。此外,绘画与手工看似相去甚远,其实内容是相通的,主要通过色彩、造型进行创作。所以,制作手工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美术综合素质的过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将绘画、欣赏和手工等内容压缩成一门课程,而且在学时安排上仅为每周两个课时,要想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拓展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途径就显得非常迫切。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学习途径,可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李苏,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樊钰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5).

[4]孙彦.论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关联性.大众文艺,2013(3).

[5]晁树梅.有效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方法.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9).

[6]范帆.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利用微信平台展开“微信教育”探讨.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4).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十七

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一、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从观念上、从教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二、课程的改革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调整及整。

首先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为此,我校确立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幼儿教师教学、辅导、创作及幼儿教育研究、管理方面的能力,取得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毕业证书五个相关证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为充分体现差异教育思想和拓宽就业途径,学生除必修课外,从第三学年起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学习家庭教育学或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也可以同时选修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教育需求的。

课程设置要遵循基础的原则,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白己特点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才能、特长因材施教,使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尽快地服务于社会。实行学分制,提供大量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选修课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毕业。此外,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本专业课程学习达到良好或到三年级时,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

我校课程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技能实训课程体系。从2014年到2014年进行了课程内容的调整,有些课程进行了整合。

教育学、学前游戏、学前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现代汉语、基础乐理、音乐欣赏、美术鉴赏、幼儿文学与学前语言教育、中国文化概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课程组成。

2.能力培养课程体系。2014年设置的课程有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儿童简笔画、手工制作、色彩、图案基础、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计算机基础、教师口语。现在修订为主要由素描、色彩、声乐基础、舞蹈基础、图案基础、幼儿舞蹈、即兴伴奏和声学、教师口语、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与创编、社会心理学、蒙氏幼儿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等课程组成。

3.技能实训课程体系。2014年设置的课程有学前教育教学法、幼儿舞蹈、营养学、即兴伴奏和声学、学前游戏论、音乐欣赏、中外美术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儿童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书法、现代汉语、实习艺术实践等。修订后由钢琴、手风琴、电子琴、视唱练耳、儿童简笔画、幼儿手工制作、硬笔书法、普通话、中国画基本技法、儿童心理咨询、多媒体课件制作、心脑珠算、艺术实践、教育见习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组成。

三、培养措施和特色。

为培养独具特色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我校学前专业一方面坚持强调学前艺术教育的特色,在加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置与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推行“七项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即:一做二说四艺,“一做”是指课件制作,“二说”是指说课与讲故事,“四艺”是指弹、唱、跳、书画;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时力求取得“心理咨询师”或“育婴师”职业资格。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十八

问题在于你怎样教育和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本文论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本人的一些建议和对国外学前教育的一些趋势。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

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

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现在幼儿的启蒙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人们往往只注重培养幼儿的智育,忽略了劳动教育、集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有的家长和教师所追求的往往是幼儿识字的多少,计算技能的强弱,会背若干唐诗,套弹唱几首歌;还有的家长甚至利用双休日继续为孩子补课,让孩子学弹琴、学书法等等。

而在幼儿园里也一般开设六门课程: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

极少数幼儿园只在大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而且即使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常常是脱离幼儿的实际,以空洞抽象的说教代替德育工作,使德育流于形式。

这就是幼教实践中存在的“重智轻德现象。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独生子士的家庭越来越多。

在大、中城市,独生子士的人数占到幼儿总数的95%以上。而且比例连年上升。

由于是“独生”,孩子在家中位于中心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等缺点并且由于家庭中缺少同年龄段的伙伴,导致不容易学到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少幼儿在幼儿园里或是邻居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就显得不合群。

这些都是幼儿园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幼儿施行“爱集体”教育的客观要求。

并且现代的幼儿劳动观念差:目前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一出世,就成为家中的宝贝疙瘩、中心人物,根本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

让孩子长期过着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家中像是“小皇帝,小霸王”,使孩子养成懒惰、自私、惧怕困难、优柔寡断等环习惯,严重阻碍幼儿的发展,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还有很多幼儿园教育还存在着“小学化”的偏向。

小学化教育,就是幼儿固套用小学教育的模式进行施教。

小学教育是以教学为主,游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兴趣;而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在玩中学,两者有很大区别。

1.幼儿德育教育。

(1)爱集体教育。

教育幼儿有的集体意识,比如要让幼儿知道自己所在班是一个集体。

习惯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萌发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还应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使他们具有初步的人道情感,进一步使他们做到个人行为不妨碍集体。

还要使他们学习解决彼此争执,学会恰当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言行,有最初步的自我教育能力,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的缺点。

(2)爱劳动教育。

应使幼儿有参与简单劳动的兴趣和最初步的独立意识,有自我服务的愿望和基本的自理能力,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3)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客。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幼儿期就开始施行,要注意发挥周围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如老前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置、科学家等对幼儿的榜样诈用要充分重视各种社会信息对幼儿的影响。

(4)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教育。

教孩子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教他们对他人关心、尊重的情感,教会幼儿如何帮助别人。

2.幼儿品德教育。

(1)“愉快教育”代替“小学化”教育。

幼儿是好动的,好游戏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游戏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目的,通过游戏完成教学内客,或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或让幼儿掌握处理事情的技能,或让幼儿进行竞争、想象、模仿等,幼儿教学啦颊打破教条的课堂教学,真正坚持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动静相宜的原则。

(2)以适当的“挫折教育”代替“成功教育。

幼儿喜欢动作,更喜欢成功。

喜欢成功是幼儿的共性特征。

没有一个劝儿不喜欢看赞许的目光,不喜欢听热烈的掌声。

我们在课堂上就经常用掌声、小红花等进行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在实践中有一定的优势。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

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

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

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199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十九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清晰,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高,社会、家庭方面也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此从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同时鼓励多渠道参与等方面提出建议,帮助中职更好的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为主线的综合教育活动。[1]从国家到学校及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清晰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未来就业有明确的方向,即当一名幼儿园教师,但对于幼儿园教师这一岗位的职业认知却十分模糊。同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与学生的性别还存在一定的关系,男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优于女生,而女生在认识自我方面能力优于男生。[2]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占绝大多数,男生极少。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中,缺乏与异性间的交流探讨,促使以女生居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能力发展上有明显的不足。

2.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高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多数是在学生入学时请专家、幼儿园领导等开设讲座,对毕业班进行就业形势与信息分析的课程。总体来看,缺乏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缺少学生对就业观念和职业认知的教育,对学生实际帮助较少。学校有没有专门的教师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数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和辅导员担任。这些老师本身就出自不同的专业,并非专门的指导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熟悉,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学生职业规划的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专业针对性不高。

3.家庭、社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这是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3]家长受传统教育影响,认为孩子在入学后只有到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到就业的问题,导致孩子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模糊。同时选择专业时多数学生还是由家长做决定。中职的学生由于还未成年,对父母的依赖也较大,所以,当学生面临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时,难以根据自身情况,全面的分析应对。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支持幼教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工资待遇也较低,这些都在一定因素上影响学生选择学前教育这一专业。

1.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需长远考虑,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制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方向。同时,不能仅仅通过实习来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可在学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亲身感受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并通过身边人,学校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职业信念。

2.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培养意识,教师与学生多加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目标,初步设定职业发展路线。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在完成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客观的评估自己,对最终的职业发展目标定位。而毕业班的学生,应注重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并适当的开展一些就业方面的知识,进行专业实践培训,指导学生更好的就业。同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个工作。还可以通过聘请资深的职业指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3.鼓励多渠道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家长适当的鼓励孩子多与社会接触,对社会、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都会有一个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达不到效果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努力。鼓励社会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中职学校积极与幼儿园合作,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学校与幼儿园共同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邀请校友返校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学生对自己工作的了解,引领学生成长,并利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班的学生就业提供帮助。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制定相关的标准,促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更加规范科学专业。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二十

 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本文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目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两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践取向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即要有研究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能力中的“反思与发展”维度中,明确提出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能力,以及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这意味着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专业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最终结果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教育学校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一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提出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改革建议,对实现学校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尽管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不可否认,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论文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学生主观思想而言,每个人都想有一篇属于自己的高质量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反映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学生普遍认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最大的困难主要集中在“选题困难”和“写作能力差”两方面。上述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平时专业敏感性较差,缺乏从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缺少参与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幼儿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平时缺少写作练习的机会,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原因之外,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存在的体制问题也不可忽视。

根据我校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不恰当。根据问卷显示,50.0%的学生认为我校目前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恰当。目前我校毕业论文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从选题到提交最后定稿时间只有5个月(因为下学期学生要到幼儿园实习),时间非常仓促,其中有1个多月是在暑假期间,根据学生反映,这个时间学生在家查阅资料非常不便,影响了论文写作质量。第二,指导老师分配不合理。根据问卷显示,65.0%的学生认为由学校调配给自己的论文辅导老师专业与自己选题专业方向不一致。目前,我校对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分配原则是,在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对口的基础上,按毕业生总人数平均分配给全校具有毕业论文指导能力的老师。但由于90.0%以上的学生选题方向基本都集中在本专业的某一个点上,我校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有限,于是就存在很多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极大影响了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第三,平时教学缺乏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及写作能力的锻炼。45.7%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论文质量差,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资料搜集能力差,写作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的书面作业一般都是照教材抄写答案,缺乏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机会,类似论文写作这样的作业几乎没有。

首先,加大毕业论文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加强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规范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纳入课程管理体系中,进行宏观部署,统一安排。建议毕业论文具体实施工作由教务科专人毕业论文工作负责,这样便于从上课程安排、指导教师的协调、学生见实习的安排、论文写作时间的调整等各方面整体协调;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教师指导情况实施全程管理:从最初的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及指导教师的动员及培训到过程的监管再到论文结果评审和反馈。此外,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诸如,《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辅导奖惩办法》等管理规定。第二,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指导水平高低,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宽和窄、深与浅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评审所能达到的水平[1]。第三,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应尽早提前,将论文写作时间放长、论文提交时间灵活放宽,避免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与见实习及学生毕业找工作等方面的冲突,比如可以在大二下期就布置毕业论文任务,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中早做准备,在见实习中注意积累相关素材。

其次,教学环节的改革。第一,将毕业论文环节延伸到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将毕业论文各环节延伸到日常专业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各科教师必须树立“全实践”理念。加强教学环节的体制改革,将毕业论文环节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实践中,即各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统筹知识、技能、能力的教学与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技能应用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获得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最基础的素材。同时,专业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在幼儿园见、实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将其与多个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从低年级开始,各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其所授课程的实际应用前景,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特点,并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专长培养并确定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对自身后继的学习做出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2]。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最后毕业论文选题上出现大面积雷同的现象。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如,每一门专业课在每一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写一篇文章,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通过多次写作练习,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增加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讲授“论文写作”知识[2]。第二,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机会,丰富其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在加强教育科研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的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以强化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如,应尽早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对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建议在学生学习了“儿童发展与学习”及“幼儿教育基础”模块课程后就可以开设该课程,以尽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教育实践的体验。学生在学习了科研方法、掌握了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后,有利于其早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其专业敏感性。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特别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紧密的校级课题,鼓励教师在做这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或者直接带着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学生在历经了项目研究的每个环节后,获得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同时,为学生提供呈现研究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料《河南幼教》杂志,专门为学生开辟一个教育实践研究栏目,刊登学生在见实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对专业方面的问题思考。这样,既给了学生写作锻炼的机会,又增强了其论文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1]张林.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微[j].教育评论,2005(4).

[2]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模板21篇)篇二十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将教育、生活和情感信息高效传达给孩子们,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然而,中职学前教育偏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通过语文课程,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职业人才。作为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其岗位的核心内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并不是终点。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更是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是摆在学前教育学生面前绕不过的坎。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入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等形式升入高校,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但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必考科目,写作考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毋庸讳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基础型、即战型人才,需要培养对象具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无缝对接的能力,但狭隘地把中职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就业第一”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逐渐演变为“技术培养”,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教练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逐渐演变为学徒的角色,中职教育无可避免地走向重职业技术培养、轻文化熏陶的窘境。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的偏颇,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

中职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基础课业成绩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略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在“能力为重”的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时,把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学科课程放在了首位,学时比重较大,实现重点考核;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放到从属位置,压缩其学时设置,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基础课,特别是对语文课的重视和考核,直接导致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弱化。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倦怠,教学手段的老化,导致写作课堂的寡淡。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无论持何种语文教学观点,语文都应该是心中有“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被边缘化,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倦怠,学生管理上的压力,思想的懒惰,绩效工资的消极影响等原因,久而久之连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再重视语文课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目的在于应付学校检查,完成任务,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是介绍传统的写作知识,不将写作与学生所学的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结合起来,课堂信息跟不上时代节奏,教学手段老化陈旧,语言粗鄙缺少激情,课堂寡淡无味,导致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四)学生写作学习动机的缺失,导致学习收效甚微。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好音乐、钢琴、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就会抢得先机。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程上,加之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认识不清晰,害怕写作,因而不重视自己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导致写作学习收效甚微。

(一)学校全局把控,激活写作元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程多样,学习任务繁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非常困难。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把控学校中的写作教学。首先,学校要实行宏观调控,合理调整课程及学时安排,改变教学部门重技术轻文化的不良倾向;其次,学校领导班子要开展突击听课活动:通过关于语文写作课程的突击听课,了解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师生配合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要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议,同教师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加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研究和召开教师会议,明确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语文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二)结合语文特点,优化写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是依托《阅读与写作》来完成的。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精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词句的积累;其次,学习修辞手法时,让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再次,学习对比写作手法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将视觉与听觉形象化的写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找到一片“有故事的叶子”,为下一次语文课深化写作做准备。后来,围绕“有故事的叶子”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作文课,通过“讲叶子的故事、看叶子的颜色、听叶子的声音、尝叶子的味道、悟叶子的一生”等环节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讲出来写出来的目的。平时对作文有着天然抵触心理的学生,经过这样的专题课,都顺利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引申出写作练习,从故事的讲解中悟出道理等训练方式,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顺利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入写作教学。

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师资,它更强调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明显,它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音乐、绘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同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写作教学渗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写作训练扩展到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故事《项链》情景化,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浓缩为一个小剧本,然后分角色表现出来。接下来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当年的马车夫等情节,形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和反思,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最有体会最有感触的故事等。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思路贯彻到学前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举办写作活动,营造写作氛围。

写作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抵触变为喜欢,写作过程才能持续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真实地提高,而不是在“编辑”者的角色上停步不前。在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写作练习,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但仅仅只是增加写作的机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造写作条件,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经常设置一些适合且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举办有奖征文、写作交友等活动。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书信形式表达自己交友的意愿。在愉快的交流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推出学生成长故事专栏,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出彩的学生故事,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层面向报刊推送,以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校层面而言,还要适当矫正“就业第一”“技术第一”的教育思想,创造人文关照的氛围,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岗位说明心得体会(汇总16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历届优秀毕业生写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正在写心得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为搞好信用社内部监

    2023年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范文(12篇)

    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工作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对所取得成果、经验教训以及自我提升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书面

    最热儿科护理心得(通用16篇)

    护理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关爱和同情心,以帮助病人度过困难时刻。护理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和疑问,以下是一些专家的回答和建议,供您参考。在儿科护理实习期间,对

    最新非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我将全力以赴,

    最新酒水培训心得体会(模板20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彩的培训心得体会分享,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

    优秀预备党员个人鉴定(通用18篇)

    预备党员要积极参与党的组织生活,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史知识。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获得三好预备党员称号的先进事迹。预备党员是对共产党后进军一个考核,相信

    精选申请原公司复职申请书(案例21篇)

    公司需要定期进行业绩评估和战略规划,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公司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本人于20xx年02月27日在未考

    热门消防施工补充协议书范文(15篇)

    施工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调整和方案变更,以适应工程需求。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施工示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乙方)承建方:为确保东升鸿福大饭店

    最热工商局副局长述职报告范文(18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撰写一份详尽的述职报告都可以为我们展望未来的工作方向,规划个人的发展路径。在下面,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

    优质反诈禁毒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优化自己的行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