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

时间:2023-11-01 作者:文轩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还要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一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三句话的意思,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明白了什么。

理解三句话的意思,会背诵默写。

能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古人论学习》中几句话的道理。

2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三句话的意思,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一、导入。

我们学习过几篇古文了,你们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古文《古人论学习》,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看看下列词语,读准字音。

是知也 好知也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停顿。

师示范朗读

4.指名朗读。

三、理解句子含义。

1.理解第一句。

(1)知:看注释,什么意思?

在古文中同“智” 智慧

(2)把整句连起来说说意思

自己练习说 同桌说说 指名说

(3)练习背诵

2.对于第二句话,同桌说说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要求会背

好之者和乐之者

3.学习第三句

疑(怀疑) 惟

连起来你明白什么了。

4.读了这三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5.练习背诵

四、补充孔子的部分名句。

练习读 试着背一背。

第二课时

谈谈学文后的感受、练习默写、学习生字。

一、指名背诵,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指名背一背、说一说

二、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学了古人对学习的评论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小组内交流 班内交流

三、检查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惟 凡

记忆字形

2.说说写这两个字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指名说一说

练习书写

五、练习默写。

默写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一评

六、指名说一说你收集或背下来的与学习有关的名家名句。

指名读或背

七、教师总结。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二

型的概念和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些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复习方法,通过互动与游戏激发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恰当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及其规律的研究,

找出学习规律,利用规律指导学习,培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1、能准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2、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反应类型相关知识的解题能力。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首先从明代于谦的一首诗《石灰吟》入手,让学生在感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意境之美时话锋一转引入诗歌中表明的化学反应,进而书写这些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其所属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进入本节课的课题。

找一个学生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余同学自己写,并指出其所属类型。

【师】引导学生归纳复习四大基本反应的概念及其特点。

我们学过的四大基本反应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其各自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分别回答,教师及时一一作出点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化合反应:

[抢答题]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能不能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一下你的观点:

(1)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都是单质

(2) 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两种物质 小小归纳1:化合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2.分解反应:

[ 抢答题] 下列说法你同意吗?能不能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一下你的观点:

(1)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单质

(2)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两种物质小小归纳2: 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3.置换反应:

[抢答题](1)试着说出你所知道的置换反应。

(2)co还原fe2o3是不是置换反应?

小小归纳3:置换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想一想来抢答] 请你边答边快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吗?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下?

(2) 试着说出你所知道的复分解反应。

小小归纳4: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引导学生做游戏:事先准备好a、b、c、d四个字母的图片各两张,等号、加号各两张。让学生上台通过合作探究,把图片自由组合,给全体师生展示四大基本反应的变化形式。通过游戏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合作,在互助中前进。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三

二、教学“骆驼和羊”

1、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2、学生交流羊和骆驼谁的本领大?

3、教师小结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学知道哪些动物的长处和短处。

三、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学生思考,填写“我的长处和短处”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评价

四、向榜样学习

1、学生读故事,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

2、教师小结

3、师: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们也要像项雷一样,勇于改正。那么他是臬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学生讨论。

五、“取长补短”辨析

1、根据“评议角”中的图片进行辨析学习

3、教师归纳小结。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四

【任务一】根据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并阅读课本79——80页,解决以下问题:

1、放电:

2、电解(定义):

3、电解池:

4、电解池的构成要素:

【任务二】水中加入电解质可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但会不会影响电解水的反应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回答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电解原理】以石墨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1、写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2、通电后,离子的运动方向:向阴极移动。

向阳极移动。

【合作学习】。

3、预测电解产物,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电极反应及反应类型。

阳极。

阴极。

电解cucl2。

的总反应。

结论。

【投影展示交流】。

1、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2、阴、阳两极电极反应是什么?

3、你得到什么实验结论?

【反思整理】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装置类别。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极名称。

电极反应。

能量转变。

反应能否自发。

1、判断下列装置是否属于电解池:

abcd。

2下列有关电解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阴极移动,阳离子向阳极移动。

c、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3、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有()。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a、b、c、d、

【反思总结】。

【课后探究】。

用铁钉、碳棒做电极,电解nacl溶液,探究电极材料的变换对电极反应有何影响。

案例:金属钠的知识。选自《化学必修1》教材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可进行以下实验。

【学生实验】。

首先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取一小块钠(注意钠颜色、储存的方式),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切开时注意钠的质地)。

(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并查找有关钠在纯氧中反应的视频,进行对照。

(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活动】。

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

实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质地柔软,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暗,故应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2)结论: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得到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在纯氧中燃烧得到白色固体氧化钠。

实验(3)结论:钠与水反应时浮于水面上,并会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随发出吱吱声,最后融化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烧杯壁发烫,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

概括得出浮、游、融、响、红(芙蓉又想红)。

【讨论】归纳总结金属钠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保存方式。

实验拓展: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是氢气。

(1)学生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注:考查氢气的收集方式,氢气的验证方法)。

(2)老师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共同探讨。

方案一:

矿泉水瓶、铝箔、针、橡皮塞、水槽、酒精灯、木条、金属钠。

1、取1个空矿泉水瓶,在下端开1个小孔。

2、用铝箔包好1小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在上面扎些小孔,并用针把包好的钠固定在橡皮塞(大小与矿泉水瓶匹配)上。

3、在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水位应高于矿泉水瓶小孔的位置。

4、用拇指堵住小孔,把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至加满。

5、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矿泉水瓶口,放开堵住小孔的拇指。此时观察现象,铝箔四周有气泡出现,有水从矿泉水瓶的小孔排出,直到反应停止。这时可以打开橡皮塞,迅速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矿泉水瓶口,可以看见矿泉水瓶内气体燃起一团火球,随即熄灭。

(3)课后自主学习。

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查找相应资料:

1)常见金属的颜色、保存方式、质地。

2)常见金属的主要存在形式及用途。

3)能否与水反应,反应条件是什么?

4)常见金属的制备方法(金属为常见金属,如铜,钾,铁,铝,锌,镁)。

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其优点是:

符合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国外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地依赖教师、等待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

通过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让其积极、主动寻找更加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同化”和“顺应”,以达到新的平衡,使之不仅学会学习,而且爱上寻知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身的认知结构能得到补充和拓展。

就是在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还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提出提问的能力,观察的能力,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等)的培养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的精神,以及自我完善的意识。

(1)主动性(最典型)。

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而应该是能够主动去探索知识,应用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的原理,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如果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调查,然后分组自主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全过程当中,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2)过程性: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把现成的东西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自己经过探索、讨论、实验、总结来得出所需的答案。

(3)有计划性(可变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学习,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

(5)应用性:自主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知识的应用。新大纲把知识的应用和学习过程提到相同的重要地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如在课后自主学习的问题中:常见金属的颜色各是什么?是否都能与水反应?它们的常见形式?学生就会总结出如下知识:

(6)创新性: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所争议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教师与学生要转变传统观念。

首先,应改变求知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教师需要顺应教学模式的变化,主动转换角色,使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学习顾问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改变对教师依赖的局面,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见解,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做到教学相长。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而这台戏的主角是学生。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学生对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应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充分认识自身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克服消极被动或无所作为的观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化学的英文名是chemistry,也就是“chemistryistry”,化学是一门需要动手的学科,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有效途径。

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实验引到课堂中间形成一种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循着科学的探究过程,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实验一旦完成,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习的能力。

(3)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教师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然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大胆提出“为什么”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克服原来束缚学生思维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自主教育过程中,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去观察、思考;解放他们的身体,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

(5)处理好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必要时进行引导。

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关系。教师要从多方位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总之,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参与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五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古人咏秋多发悲凉之声,最著名的当推杜甫的《登高》:“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风、猿、鸟、树、 江、病、鬓、酒共牵一情,同关一愁,可谓悲广愁深。此外,还有李白的“天秋木叶下,月怜莎鸡悲”,王安石的“秋入江湖暗,风生草树悲”,柳永的“多情自古 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等,都把秋说成一片令人伤感的悲秋世界。然而,在七年级上册,学生读到何其芳的《秋天》一诗时,使学生在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中,感受到秋天之美,令人向往。

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让学生在大语文观的理念指导下,把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相结合,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设计《走进秋天》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清新和煦的秋天里,欣赏秋天之美,从多角度挖掘春秋天的信息(如描写秋天的诗歌、故事、谚语、对联、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感受秋天之美,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学会生活,更为之努力学习,努力留住这天赐的美好礼物!

课题介绍

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目的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美景鉴赏能力,积累、应用、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经历研究的过程。

2、 学生通过研究活动,学会获取、收集、运用简单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和小组同伴的协作互取经历合作学习过程,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方法

1、查找资料(通过上网、查书等方法,查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2、收集词语、成语资料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这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与学生课本上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的,是对课本学习的拓展延伸。娄桥中学七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虽有限,但通过阅读何其芳的《秋天》后,也对秋天充满了喜爱,所以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班级共有30名学生,其中男生14名,女生16名,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两极分化较明显,在确定小组成员和分工中,要注意能力强弱的调配,以免研究受阻。另外,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家长文化水平相对差一些,家长不能为学生提供太多的帮助,学生研究水平有限,需要老师和学校强有力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本次的活动目的旨在让学生们在课程研究的活动过程中走入秋天,发现大自然在秋天发生的自然知识和科学知识,感受秋天之美,从而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收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资料,可以是描写秋天的诗歌、散文、故事、谚语、对联,也可以是关于秋天的歌曲、音乐、图画、影片等,增大学生课外知识量,开发返朴归真大语文教学观,从多渠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上传资料、网站建设、展览交流、成果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目标。

学生可能选择的子课题有:

1、寻找大自然中的秋天

2.寻找秋天的诗歌

3、寻找秋天的音乐

4、寻找生活中秋天的图画

5,寻找秋天的感人故事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搜集有关秋天的资料,制定小组研究方案,并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知识的获得,美的享受要靠自己的实践得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文化素养。在合作中形成共意,在小组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通过网页浏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味了秋的自然之美,更体验到了读书之趣、人性之美,收获颇丰!

教师准备:

1、培训学生上网查找、搜集资料的技能。

2、培训小组长组织操作课题过程的能力。

3、制作ppt课件,做好课题动员。

4、给家长一封信,将课题内容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协助支持。

1、阅读描写秋天的诗歌,美文、故事。

2、收集秋天的图片。

3、做好汇报准备,如:美文朗诵、诗歌朗诵、绘画、书法、故事等。

4、利用休息日,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的景色变化,并把自己的发现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5、小组长将自己组内同学们的汇报资料进行整理,做好分组汇报的准备。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六

1、理解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了解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世界观教育。

1、理解的含义。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启发式、讨论归纳、讲练结合等。

多媒体。

导入新课 的含义 表示的意义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1、什么是元素符号?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几种?

3、什么叫单质?什么叫化合物?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在化学上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怎样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表示方法——(板书课题)。

四、讲授新课

(板书)(一)的定义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思考(多媒体展示)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并将其化学符号写在相应横线上。

(8)氨气

单 质

纯净物

化合物

2、讨论

(1)物质的名称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2)表示这些物质的化学符号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3、请以水的化学符号—h2o为例说明这种符号是通过什么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的?

(1)元素符号。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码(说明:没有角码是将“1”省略)。

4、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是吗?

(板书) 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

过渡:1、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你能以cu以为例说出元素符号表示哪些意义吗?

2、现在,我们学习了;那么能表示哪些意义呢?

(板书)(二)表示的意义

1、你看到“h2o2”最想知道什么呢?(它表示什么物质) 我来告诉同学们,h2o2——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表示的第一个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

2、“h2o2 ”这个还能表示出什么意义呢?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七

了解化学式的含义,掌握化学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如何依照规律书写常见单质和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提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

知道化学式的含义。

【难点】

知道化学式及其中所含数字所表示的微观含义。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我们在之前已经了解了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我们前面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今天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化学式的概念

【教师投影】氧气o2、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稀硫酸h2so4、硫酸钡baso4。

【教师提问】这些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用元素符合和数字表示。

【教师引导】我们把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的式子叫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

【教师提问】刚才那些化学式都表示了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表示了一种物质。

【教师提问】如何理解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教师投影】水的微观图

【学生回答】从图中可以看出h2o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

【教师引导】以水为例,说说化学式h2o的各种意义。

【学生回答】表示水这种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由氢氧两种原子够成。

【教师引导】(1)表示一种物质:水;

(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3)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4)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教师提问】符号h、2h、h2、2h2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h: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2h:2个氢原子;h2:氢气(一种物质)、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2h2:2个氢气分子。

【提出问题】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前面的数字表示该种类的个数

3.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小组讨论】单质:(1)金属:铜cu、铁fe;(2)固态非金属:碳c、磷p;(3)稀有气体:氦he、氖ne;(4)双原子分子:氧气o2、氢气h2;其余都是化合物。

【提出问题】这些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稀有气体、金属或固态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气体单质需要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

【学生回答】(1)当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是1时,1省略不写;(2)氧化物化学式书写时,一般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另一个元素符号写在左边。

【学生回答】kcl氯化钾,fe3o4“四氧化三铁”;化合物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某化某”,如kcl氯化钾,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元素原子个数,例如fe3o4“四氧化三铁”

环节三:巩固提高

2n2表示什么及so2的读法是什么?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化学式,预习下节课有关化合价的知识内容。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八

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知识,思考氯化钠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观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

【提出问题】思考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教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师讲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

2.离子键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

【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

【学生回答】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的电荷不会中和,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说明阴阳离子之间除了吸引力之外还存在排斥力。

【教师引导】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

【学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教师补充】nh4cl、(nh4)2so4也属于离子化学物。

【教师总结】离子化合物存在于:(1)活泼金属(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2)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等等)。(3)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泼金属氢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

解析: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教师要强调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分开来写。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过离子键形成物质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形成物质?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九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变革,多元化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势必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植物保护专业是我校传统专业之一,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有害生物防控技术,能在现代农业及植物保护相关领域从事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技术与设计等工作的产业应用型人才。《农业昆虫学》课程作为植物保护专业骨干课程之一,其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要有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社会对新型植保人才的需求。本文就《农业昆虫学》课程相关知识点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法,探讨案例式教学在该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效果与前景。

一、《农业昆虫学》传统教学内容及存在问题。

(一)传统教学内容。

传统农虫的授课模式为以主要作物为主线,分别讲述各种作物上主要害虫的各虫态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这种讲述方式只是简单地罗列,缺少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靠死记硬。实验课的形式也较单一,主要是对害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绘图、编制检索表等,让学生认识农田主要害虫,掌握其鉴定方法。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往往是依葫芦画瓢绘制主要识别特征,完成实验报告。这样的授课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更无法做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和顺序照本宣科,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采取灌输性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课的课堂也比较死板,老师介绍实验害虫的种类、主要特征,让学生一一对照、观察,实验作业往往是绘某虫态主要鉴别特征、编某作物主要害虫检索表、鉴定幼虫或成虫等内容。老师把学生在实验课上需要完成的任务交代得一清二楚,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常有一些消极心态,容易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尽管认真记笔记,也完成了实验作业,却常常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授课内容缺乏实践应用性。传统农虫课程是以害虫为切入点,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先鉴定害虫,再根据害虫确定该虫的为害方式和防治方法。但在受害农田中,很多时候往往先看到的是被害状,因为许多昆虫只有在为害的时候才出现,不取食时就藏匿起来,也有些昆虫是在地下或者植株内部(如茎杆、果实、叶片内)为害,在植株表面是看不到它们的。学生在传统授课方式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不利于他们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案例式教学在《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主要包括案例准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及效果评价等主要阶段。

(一)选择合理的案例。

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对所授课领域有充分的掌握,常到生产一线去实践,深入到田间去调查,掌握主要害虫种类、为害特征等,从而总结出典型案例。例如,亚洲玉米螟是玉米田重要的钻蛀性害虫,由于其幼虫的钻蛀习性,在植株表面很难寻觅到该虫的踪迹,但其为害特征却很独特,幼虫蛀食寄主植物的心叶,形成排孔蛀食雄穗形成折蓼蛀食茎秆组织,造成风折倒伏,这些被害状是很容易观察到了。因此可以以田间被害状为切入点,设置案例,这种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为直观,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专业知识。

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实用性。在大田中,许多虫害在同一植株上会同时发生,甚至并发病害,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综合考虑,提出符合实际生产的案例。例如,许多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在为害作物时会留下刺孔,导致刺孔周围组织死亡,形成黄色小点儿;继而由于坏死组织停止生长,正常组织继续生长,会导致叶片等组织畸形;同时刺吸式口器害虫还能传播病毒,引起病害。教师可以把这种综合发生形成的被害状作为案例提出,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案例分析。

教师将案例和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已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查阅相关专业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些资料,以免学生盲目查阅,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针对问题,通过资料查询得出结论。也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设置不同的案例,并选出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组织组内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通过讨论相互补充,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细致,而且更能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

除了让学生查阅文字资料,还应该让学生走进实践课堂。我校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第六和第七学期从5月到10月需要参加为期6个月的季节性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直接参与生产管理或其中某一环节,了解禾谷类旱田作物、水稻、蔬菜、经济作物等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植物保护实习基地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生产实习作用,将案例教学与生产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将案例教学的课堂搬到农田。教师带领学生在试验田中寻找合适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现场分析讨论,通过对被害状的观察、害虫的寻找、作物生长期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

(三)课堂讨论及教师考评。

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得出统一结论,每组派1个代表阐述自己组得出的案例分析结果。之后教师引导其他组学生对该结论进行相互讨论、点评,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和评价。对于重点问题和回答模糊的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彻、掌握更加容易。这种教学形式使老师与学生充分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学生通过讨论的过程,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课堂的案例点评则在现场进行,教师在田间直接听取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干预,最后针对学生讨论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评判。这样的讲授方式更加直观,学生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一)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传统教学,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常感觉枯燥乏味、记忆困难,学习积极性自然下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到田间实际操作等过程,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增强,课堂表现更加活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为了对案例进行分析,必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案例式教学将传统的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实现了由注入式、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听课、做笔记、复习、考试,而是主动去探索未知的事物,有目的地去学习,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此外,学生在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畅述己见,也可以提出问题和质疑,通过这种讨论可以有效地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让学生受益终身。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是多元的、复杂的,只有拥有好的自学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在农虫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具有同种为害特征的害虫中选择几个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以点概面,其他的让学生通过工具书自己学习,以及到田间实际观察。作业可以是制定几种为害症状,让学生在实验基地调查符合这些特征的害虫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类型的取食器官,才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为害特征,如何有效防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毕业后,不管到哪个地区工作,即使面对南北方气候差异、作物差异、害虫差异,到田间不认识当地害虫,依然能通过大学时掌握的学习方法,通过相关资料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植物保护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教学中学生参与大量实践学习,才能在实践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并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释各种现象,解决各种问题。案例式教学恰恰将田间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植物保护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许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众多的弱点,其根源在于高校教育方法存在弊端上,因此教学体系创新势在必行。案例式教学能够把课堂延伸的试验地,甚至延伸到农民的田地。让学生毕业时掌握一技之长,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将来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四)教师责任感增强。

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授课的思维方式,把原有的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的融合、归纳,才能总结出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扩大知识面,对当地作物的主要害虫及其动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适时地、合理地引入案例,将案例式教学很好地应用到自己的授课过程中。

课堂讨论及考核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该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从而因材施教,更好地计划之后的教学任务。还可以考量案例是否完善合理,进而不断地进行改进。此外,案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绝不能像传统授课方式那样,总结出一套案例,每年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每年田间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四、案例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案例式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主要应用于医学、法学和商业等学科,现已日趋规范和成熟。但目前该教学模式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对案例式教学过程的掌控还不能做到驾轻就熟,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授课方式也不太适应。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教师方面需要强化综合素质,对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的掌握,并且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才能将教学内容与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方面则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客观评价学生的分析结果,使学生逐渐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如何将案例式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到《农业昆虫学》课程中,甚至未来应用到植物保护专业其他课程中,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课程改革的路程还很长。

另外,案例教学法在农虫课程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凝练成案例,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仅能获得较为零散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因此,在农虫的授课过程中绝不能完全依赖案例教学,必须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即有连贯性,又不失趣味性。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十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多媒体设备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_____,熔点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小),硬度________(大、小)。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十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既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酸的一些物理性质之后安排的一节认识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一节常规课。目的是通过对酸的有关化学性质知识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体会化学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必须改变理念,将被动的探究方式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合作探究,达到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境界。

鉴于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并认识酸的一些化学性质。

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目标重点: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目标难点: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实验准备:

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镊子、玻璃片、短玻璃管等。

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生锈的铁钉、铜铁镁锌、变黑的铜丝/蒸馏水等。

有了教学目标做纲领,就不难确立教学方法,下面我将从说教学方法上谈谈我是怎样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

好的教学方法是一节课成功的必然因素,为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的理性之路,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1慧眼识酸。

2猜它是谁。

3除锈专家。

4盘点收获。

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的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有了教学方法,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根据掌握的学生情况,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特色。下面我将从学法指导方面谈谈自己是在教学设计怎样体现出来的。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由于本课实验的探究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又特别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继续得到发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确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同时使学生的自我探究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所以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反思探究过程中的错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于是我采用了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创设情境,互动游戏、分组探究、反思领悟的模式进行教学,老师在此其中进行适当的启发与点拨。

教学流程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要想使各个环节紧张有序,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肤浅,寓教于乐。我在本节课的四个环节中,设计的内容是一层层递进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永远保持在最佳状态。

1:慧眼识酸。

(1)如何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看看同学们谁能做到那?

学生设计的`方案会有很多种,实验方案有的正确,有的欠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然后评价实验方案。

(2)用稀醋酸、稀硝酸来做正面证明,用硫酸钠溶液来做反面证明。

设计意图:

在课的开始,用这种挑战式的引入,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铺垫。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清晰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事实同时也复习了上节课对酸碱指示剂的有关内容。使探究中的知识归纳,现象的总结,理性的认识都更加深刻。

2、猜它是谁。

在这一环节中,以游戏方式来判断铜铁锌镁的活动性顺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扮演铜铁镁锌,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过程和潜水时的变化。运动员是铜.铁.锌.镁,潜水时的变化是化学方程式。各组学生用桌上的药品来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讨论结论,并商量表演方法。

以上内容是我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所谈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通过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广大一线教师可以借鉴学习并且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好的和教学方法早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十二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7种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前面课程学生已经知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需要结合原子结构知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进行比较确定的概念定义,将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与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有机统一起来。

1、元素概念是化学概念的教学难点,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具体教学,可以通过生活物品中元素组成的大量实例,促进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需了解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根据,因而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以课本列举27种元素为重点,包括每种元素的符号、名称,做到会写、会读、会用。

3、简介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个化学工具,依据学生有限的知识基础,可以安排学生组织探究活动,从原子序数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定元素分类等信息,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学习工具习惯。

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学生导学单

【生活启示】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示实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

【学生回答】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课题】第2课题:元素

(评析):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要注重化学联系生活,积极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运用化学的观点认识。

【问题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学生演板】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从上次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中知道: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学生1】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学生2】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定义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题讲解】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b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相对分子质量 d、核外电子数

【师生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

【学生回答1】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2】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生活应用】

1、生物细胞无论来源于动物还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种类及其质量分数都相近。

2、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阅读图表】了解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质量分数。

【发现规律】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从多到少次序:氧硅铝铁

【师生讨论】为了加强记忆,可以采取谐音记忆技巧:养闺女贴(心)。

【知识拓展】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引导归纳】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千万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评析):现阶段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关联,认识到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则用“原子”,运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加强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突破两个概念容易混淆的认识误区。

【趣味话题】外国友人不会认识实验桌上的三瓶金属材料,他问都是些什么物质?他说我不认识。

【教师提问】科学上使用什么来表示元素呢?

【学生讨论】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需要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表示各种元素。

【阅读资料】常见元素符号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又一贡献。

(评析):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动漫形式介绍,有利学生从乐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了解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这样就便于不同国度的化学界进行学术交流。

【学生1】书写元素符号应该注意法则:一大二小。

【提出问题】氧元素符号为o表示什么?

【学生2】o表示氧元素

【学生3】o表示一个氧原子

【共同归纳】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阅读资料】从中文元素造字规律来看,将元素分成哪三种?

【学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银铜铁锡au、ag、cu、fe、sn。

【学生2】有“气”字头一般是气态非金属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温下的固态非金属元素,c、s、p等。

【学生3】记住三种常见稀有气体元素:氦he、氖ne、氩ar等。

(评析):元素符号作为学习化学的第一种化学用语,加强书写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让学生体悟运用元素符号的重要作用,为马上学习的化学式做好准备。

【类比引入】超级市场为了便于顾客选购采用分门别类、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万种商品。而化学上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规律探索】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序排列构成元素周期表。

【学生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学生2】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学生1】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2】通过计算还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等。

【学生3】确定该元素属于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

【拓展视野】通过科普书刊或互联网查询: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评析):由于认识元素种类不多,暂时无法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规律,因而需要适当降低运用知识的难度系数,重要的让学生积极拓宽知识视野,体验门捷列夫和道尔顿等科学家研究化学的乐趣。

化学新课程组织化学原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过程,重视科学探究的全程经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习方面的巨大收获,知道学习上的暂时失败,还是今后人生的偶然失败都是难得的人生经历,是人生中一笔精神财富,遭遇失败的滋味也许是刻骨铭心的永久记忆,自我慢慢体味,但是要在不成功的记录中寻找失败的经验教训,这就是我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收益。

强调元素符号记忆的学习任务,可以采取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前三单元教学中有计划的逐步提供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逐步熟悉常见元素符号和物质化学式,着实减轻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体现出化学用语的启蒙性和工具性。也可以安排学生个人自制学习卡片或学习包,将化学用语记忆分解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加强书写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让学生体悟运用元素符号的重要基础性,体现认知发展规律的渐进性。

本单元组织“元素”化学概念和“元素周期律”原理的教学,都可以运用类比方法,有利将“元素”、“元素周期表”内容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将抽象的知识体系具体化,增强学生对元素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认识。

前三个单元知识学习,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接触和认识常见物质有空气、氧气和水,但是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这样势必要求组织教学时,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化学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师生对话和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明确强调要求进一步淡化化学概念的教学,对于概念的知识要求只需学会应用,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正确运用,因而理解“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问题,领悟元素和原子之间有什么异同,可以通过类比的事例进行讲解:0-9九个数字就是组成无数个数字的元素,26个字母就是英文的基本元素等,让学生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引入“元素周期表”这个化学学习工具,不直接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规律,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为了取用存放的方便考虑,例如超市的商品需要分门别类、有序的排放,其中有共同的有序性,那么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科学的有序排列。总之,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学习的每个方面,评价方式可以设计成社会调查、课外探究、课前导学单和课后检测等。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十三

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会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原电池。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中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习。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如电源的正负极、电压和电流等内容),因此对电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学习了钠、镁、铝、铁等有关的金属知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内容。这些经验基础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

同时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核心知识之一,它的教学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延伸与应用,也是后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关系,本节课则学习化学能转化为另外一种能量即电能,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十分重要。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

最优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大全(14篇)篇十四

案例式教学是pbl教学的一种形式。本研究中以临床真实病例为载体,引入临床药物治疗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用药思维模式。此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药理学这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由于案例式教学在大班授课中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应用效果鲜有报道。我校在级护理专业药理学大班授课中引入案例式教学,通过问卷调查、结业考试成绩初步评价其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级高护、护理日语、护理英语专业学生。其中高护与护理日语是一个教学班(89人)作为实验组,即案例教学组。护理英语教学班(90人)作为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

1.2教学方法:实验组在药理学总论、抗菌药物概论等章节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法,在药理学各论中大部分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其中抗消化性溃疡药、抗糖尿病药及抗菌药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讲授药物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1.2.1案例导入式:在药理学各论中,例如讲授抗心绞痛药时,先引入心绞痛临床病例,再提出药物治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结合多媒体展开理论教学。此法较传统教学法的平铺直叙生动有趣,印象深刻。案例导入式教学占用学时数较少,对总学时影响微乎其微。这是与案例讨论式教学相比突出的优点。

1.2.2案例讨论式:以抗糖尿病药为例。首先教师介绍糖尿病的医学知识,课前一周将糖尿病临床病例及讨论题发给学生。6-8名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由组长组织课余交流与讨论,形成小组内观点。课堂上以每个小组长发言为主,其他成员也可补充。重点讨论病例药物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各组设计给药方案与病例药物治疗方案异同点,并进一步讨论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最后教师解释争议大的问题,梳理和总结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确所学章节重点和难点。

2教学效果。

2.1考试成绩:学期末进行药理学结业考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题中考察识记、理解、应用的知识各占22%,43%,35%,其中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分数占18%。对两组试卷成绩总分及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成绩分别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试卷成绩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成绩有显著差异(p0.01),即案例教学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2.2问卷调查:学期末对案例教学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评价案例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案例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及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案例式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3讨论。

通过对2011级高护、护理日语大班药理学部分章节,进行案例导入式和案例讨论式理论教学实践,采用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即使是大班授课,案例式教学在很多方面也优于传统教学,适用于药理学这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它把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融入到临床病例中,以鲜活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利用获得的资料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课堂师生互动活跃的交流气氛,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形成深刻的记忆。这也体现在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通过案例式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案例导入式教学在大班授课中具有优势。其所需的学时少,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是一种值得在大班药理学理论教学中推广的方法。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试卷成绩总分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与案例讨论式教学部分占总学时数的比例偏少,期末试题中案例讨论式章节试题部分的分值比例偏低(18分),不能涵盖所有案例讨论式教学的授课内容有关。这与崔广智等研究结果相似。因此,案例式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此种以病例为载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也为高等医药院校大班药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一条可借鉴的思路。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开荒保洁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9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成长的关键一环,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扰。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路历程。第一段:引言(100字

    实用服务态度的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大全(16篇)

    社会实践报告可以让我们把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增强实践的实际效果。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通过学习优秀的范文,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写作能力和水

    优秀年度总结演讲稿(模板13篇)

    总结过去一年的成就和不足,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明确地设定新的目标和计划。这是一些行业精英的年度总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实用医务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19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使我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表现,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第一段,周尾收获的重要性。在一周的努

    实用体育课学习心得体会(汇总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促使个人成长。以下是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借鉴。?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

    精选学油画的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范文中的心得体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追求、对自我成长的思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感悟。

    优质b超实验心得(汇总21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和领悟的总结和归纳。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第一段:引出实验的目的和

    精选幼儿园教育专家讲座心得体会(案例20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知识融会贯通并获得更深入的体验和认识。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灵感。10月23日至24日在揭东

    优质旅游广州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将所学所得化为文字的过程,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读后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

    实用门窗定做协议书范文(18篇)

    合同协议的精心设计和合理约定可以为合作双方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利益保障。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范文供您参考。发包人:(以下